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义。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我国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推动城市发展转型的现实需要和战略选择。十八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信息化的道路,来推动城市建设的转型,这给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一个新的网络形态正在形成。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明确提出,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两难困境,必须尽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怎样转变发展方式,很重要的就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用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
因此在十八大指引下,“十二五”时期将是确保我们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关键时刻,也是我们继续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工业强国建设的关键时刻。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统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全面发展;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城市必须要走智能化的道路,要实时地收集和分析更多的信息,要通过人工智能和人的智慧相结合,实现科学的决策和更好的执行能力。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符合十八大关于改善民生方面的重要决策。必须针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人民群众要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信息化,来促进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要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关于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要义。现在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方案,但最重要的是,建设智慧城市首要的是把城市的发展进入到转型、创新来支撑发展新的阶段。
加快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树立发展新优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城市生活品位,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城市的迫切需要。现在不管是城市的管理,还是民生的改善,以及资源环境的保护,都需要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来实现。
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国城市所承担的功能与发达国家不一样。其所承担的功能更多,管理的边界更大。所解决的问题与国外也不一样,在建设智慧城市中将面临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没有一些现成的模板可供参考。主要的原因是:
发达国家是在工业较好的条件下建智慧城市,重在绿色发展、惠民便民,而我国是在工业条件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智慧建设的。首先面临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和环境的刚性约束日趋尖锐,以及公共服务非常不完善。
世界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我们的软环境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建设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政策法规保障更加紧迫。因此,各地一定要借鉴已经成功的经验和取得的教训,按照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局部地区、局部领域首先开展试点,探索符合当地需要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和发展机制,等到条件成熟时,再扩大试点范围,积极稳妥地促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