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法官的公共理性

浅析法官的公共理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6-12-04 15:40:29
浅析法官的公共理性
时间:2016-12-04 15:40:29     小编:柳再新

就法律实践而言,从纸面上的法到行动中的法,既代表了法律文本的升级换代,也隐喻着法律态度的公共转型。本来,法律作为科学的建构,要求法律人拥有独立于大众的法律思维,而大众话语要想进入法律的领地,必须经由法律语言、符号和叙事的转译,核心是形成一种法律的权力话语,实现法律系统对生活世界的塑造并保持其自主性和封闭性。由此,法律人对普通大众,犹如教鱼游泳。另一方面,法律作为因应社会环境发展的产物,必然要体现特定时期的社会道德价值,故而法律人思维的逻辑起点,仍然是普通人的法律常识、态度和习惯,并且随着网络化全民法律运动的逐步展开,人们有了更为便利的参与途径和更为广阔的言说空间,法律人或主动或被动投身其中,刻意效仿大众的表达方式,向鱼儿学习游泳,与群众打成一片,成为被追捧的公知。但无论是教鱼游泳,还是向鱼儿学习游泳,经由司法理性散发出的公正之光,似乎并未获得民众的足够认同,这在所谓公案的司法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另一角度看,民众积极参与公共案件讨论并使之转型升级,可谓私人理性对职业理性的质疑和抗争,裁判者吸纳、跟随民意,可谓职业理性对私人理性的妥协和顺从。民意频繁侵入司法决策领域表达了民众对国家巨型法律机器一以贯之的认知焦虑,背后是司法公信力这一本质问题,原因则在于缺乏公共理性的指导与整合。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全体公民关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的基本共识,是公民公共理性的首要表达,应当为司法实践所观照和具体体现。如此可为修正司法职业理性的偏狭、提高司法的社会可接受度、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一种新思路。

理性的核心是存在者出于理由而行动的能力。霍布斯将理性设定为正确性,就如同算术始终是一门确定不移、颠扑不破的艺学一样。⑤但这样的设定似乎是十分容易被质疑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主体有能力出于理由而行动,但他可能没有能力对这些理由的适当性作出评估,又或者无法与相冲突的他者的行动理由互相说服。这实际上表达了理性的个体性与理性运用的社会性之间的某种张力。这表明,要超越私人理性的认知局限,就需要一个社会性要素的引入合乎理性的信念应当与社群相关联,在这样的社群中,人们共享对自己的判断进行评价的专门知识。

将私人理性扩展至社会的层面,正是公共理性的概念范畴。作为政治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公共理性由霍布斯首先提出,并经过了漫长的学术发展史。当代公共理性最重要的倡导者罗尔斯指出:现代民主政治赋予每一个公民能够运用自我的理性能力表达和追求不同的善好,但也造就了合理性多元的事实公民按照各自合理的正义观念自行其事必然导致分歧和冲突,只有通过理性的公共运用,在各种善的观念间达致共识,才能在尊重多元和保持社会稳定间获得平衡。公共理性的本质就在于认肯各种不同善观念的群体之间的一种重叠共识。具体包括:主体的公共性,它是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基于合作的态度,在追求互利、可接受的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性;内容与性质的公共性,公共证成的内容应由一系列政治正义观念给定,而不是直接来源于某种整全性的学说;所适用主题的公共性,它只关涉与所有公民息息相关的宪法实质和基本正义问题。

较之罗尔斯更多强调实质理性,哈贝马斯从程序理性立场对公共理性概念进行修正。他指出:在后世俗社会,理性的公共运用的重点不是宪政而是民主,不是以宪政规导民主,而是以民主重塑宪政。合法的权力源自那些在免于强制的交往中形成共同信念的人,合法性之源不是预先确定的个人意志,而是这种意志的形成过程。因此,公共理性的形成应当以公共领域中公民的相互理解和商谈为中心,并通过对位于宪政中心的正式国家机关的围攻来实现。申言之,公共理性的重点是理性的公共运用程序通过程序产生实体、诉诸理由达成共识,只有诉诸论证理由的公共性与程序的民主化,最终的决定才具有正当性和约束力。

虽然罗尔斯把公共理性的理想限制于有关宪法根本要素和基本自由权项问题的讨论,但是对大多数公民来说,基本的结构和宪法的自由权项都是潜于幕后的,其往往是直接和具体地通过权力的强制性使用而与国家发生遭遇,而在公民遭遇强制性权力平常应用的场合,同样需要权力作出辩护,而不是在基本结构或宪法的自由权项出现危机的非常情况下才作出辩护。因而,就需要将公共理性的理想扩展到公共权力的一切强制性使用上。在这个意义上,司法权作为公共权力的一部分,必然也要受到公共理性的调整和制约。

事实上,司法理性天然具有公共理性的特质。在法治社会中,判断个案判决之正当性的首要标准,是裁判的规范性依据的合法性。司法权用法律来判断的属性,表明司法权威实际依附于法律的权威,而法律作为维系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普遍适用的规则,其本身就是公共理性的集合。设若法律缺乏公共理性,必然会受到公民理性的冲撞和抵制,而无法发挥应有功能。就此而言,富勒将义务道德视为法律成为一种可能的必要条件,哈特将来源于社会事实的承认规则作为辨识法律的唯一判准,以及德沃金意义上的整全性法律解释观,都是在不同侧面表达法律所蕴含的公共理性。司法的运作过程及其结论以恰切的方式表达了法律的正义观,也就同时表达了公共理性。

另一方面,司法权的核心是判断权,实质是法官私人理性的公共化、社会化。区别于那种精密研究式的科学理性,司法以行动为导向,处理的是对真假、是非、曲直的理解问题,是经验的而非先验的,与特定社会相联系而非独立于社会之外,因而是一种整合理性,需要长期的实践积淀。波斯纳指出:实践理性就是不轻信者对无法为逻辑或精密观察证实之事物形成种种确信时使用的各种方法,并且它也不是某个单一的分析方法,而是一个杂货箱,里面有掌故、内省、想像、常识、言说者的权威、隐喻、类推、先例、习惯、直觉等等。由于司法权最终要借助法官个人的判断发挥效用,除非法官都像全能法官赫拉克勒斯那般行事,否则难免将偏见带进司法,与法律相抵牾。同时,法律本身也只是有限理性的集合,法律规则跟不上社会情事的发展或法律留白亦是可预料之事。理性与正义的距离,以及社会对司法实现正义的要求,都需要引入公共理性的理念来统合私人的道德偏好,并且在必要时引导法官结合事物的应然之理和法律规整的目的,续造规则,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公众关于公平正义的重叠共识。

公共理性是民主社会公民理性的共同部分,是公民能够用其公共意识和公共理由通过辩论和协商达成关于社会公共政策基本共识的能力。①在我国,全体公民经由长期的历史文化实践,选择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以法治为基本要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国公民公共理性的最集中表达。法律和司法作为制度伦理的产物,必然要承载和体现此种公共理性,体现法的人民性,体现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这要求司法应当保持开放性,有畅通的社会参与渠道和制度化的平台,法官具有公众对话的能力,能够在多元价值观中发现社会共识,并通过对法律规则的具体解释论证揭示于众,最大限度地体现大众思维、社情民意和公共精神。这也是司法获得社会认同的保证。

达玛什卡区分了两种理想型的国家,一种国家作为回应者,致力于为社会自我管理和解决公民无法自行解决的纠纷提供一个平台,在这种背景下的司法活动的目的就是解决纠纷,相应的法律实施过程就是纠纷解决型的;另一种国家作为管理者,致力于自上而下实践一种涉及美好生活图景的全面理论,在这种背景下的司法活动的目的就是实施国家的规划和政府政策,相应的法律实施过程就是政策实施型的。上述有关国家和法律的理想型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中国司法实践的特点:我国的市场化是由政府推动的改革,政府具有强烈的管理者色彩,并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也逐渐由管理者向监督者转变。因此可以说,我国政府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理想类型的双重面向,这也决定了我国司法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既有政策实施的目标,也有纠纷解决的功能,是一种多中心主义的司法。由于我国目前司法与政治的共生性,司法的运作实际上是深深嵌在整个党政机制之中而不是独立于外的,这不仅要求司法要关注政策实施,在政策实施和纠纷解决冲突的时候重视政策问题的解决,同时还要求司法者要兼具政策思维和法律思维,兼顾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但政策思维与法律思维并不天然共融,片面强调司法的政策实施功能,强调用社会效果统一法律效果,就会侵蚀司法本身的判断性、保守性和终局性的品质,司法裁判就会因为政治形势的变化而丧失确定性,失去必要的准绳和尺度,造成法律的隐退。事实上,在一些与党政组织发生交集的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司法往往缺少充分的自主性和足够的话语权,司法的角色往往不是主导者或自决者,而更类似于参与者或意见表达者。

虽然我国宪法、法院组织法等正式制度将法院设计为一种内部审判主体平权化的组织,但由于一直以来各种非正式制度对正式制度的侵蚀,我国各级法院内部实际上形成了等级严密的权力结构和管理体系,奉行的是行政化的决策模式。权力授受关系决定官僚系统内公职人员的行为取向,谁授予权力,就对谁负责。等级结构会进一步强化法官的政策思维导向,放大社会稳定、群众情绪、与政府的关系等外生于法律规范的情景性因素在个案中的作用,以致法律之外的理由常常被作为裁判的依据。并且由于法院的官僚化,法院在案件处理中也会追逐自身的利益、用现代司法独立的语言阻碍对正义的追求。就此而言,多中心主义司法的实质是现实司法的多个面相:其既是实现正义的中立机构,又是官僚机构的一部分,同时还是追求自我利益的部门,并且它会以上述面孔中的任何一个来阻却正义的实现。

理论上,司法的政策实施与纠纷解决功能并非是相互对立的关系。司法天生具有社会控制和整合的功能,它以一种中立者的角色,依据事先确立的规则和程序解决纠纷,实现社会正义的再生产,维护社会的整体稳定。同时,司法又是国家权力结构中非常技术性的一环,通过法律解释规则将敏感性纠纷转为中性的法律技术问题加以解决,避免社会对抗。因此,在稳定的法治模式下,以技艺理性解决纠纷,也就承载了司法的沟通、整合和指引功能。但是,当前的司法实践深刻表达出了两者的割裂、对立和此消彼长,当法院的功能目标被置换,司法决策模式被转化,法官的主体性地位就会丧失,技艺理性就会遭到放逐,任意和摇摆不定的裁判就会随之产生,法律就会因此丧失可预见性,司法也就会偏离民主、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核心价值的轨道。

由内在参与者的视角,对中观层面司法权力结构如何实际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还可作进一步的分析。从理性人角度观察,法官的行为选择实际上表达了某种趋利避害性,因而是理性的,但此种目的理性显然又与法官的应然角色定位、与司法的规律性格格不入,因而又是非理性的,由此就产生了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角色扭曲的法官。

司法的政治功能要求法官政治人的角色定位,讲政治、讲大局,是衡量裁判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案件的政治效果不好,办案的法官就可能被追究责任、影响升迁,政治正确成为高悬于法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政治人属性强调实质正义思维,法官必须重视那些来自相关利益阶层和利益集团的看法和压力,并有意模糊、忽略掉一些不利纠纷解决的因素,甚至还要硬拉进来一些有利案件处理的外部因素。总之,要实质性地解决问题,他需要将导致纠纷发生的整个社会情境系统盘活起来,打通与之相关的所有制度性与非制度性关节,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在方针、政策、法律和各种事实因素间权衡利弊、协调关系。案件的整个处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一种体现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的关系处理术,反映的是政法合一、综合治理的制度传统。

上述角色还会受中国式社会理性的激发进一步强化。社会理性即普通民众对社会事务中的原生性的本质能力。②受传统文化熏染,民众对法官具有强烈的为我做主的父母官情节,法官不仅要升堂问案,还要使真相大白于天下。民众往往要求法官还原客观真实,打官司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至于证据、程序等则漠不关心。但客观真实不等于法律真实,若法官判决举证不能的当事人败诉,青天立刻会被视作昏官、贪官。以程序正义为符号象征的法律技术与我国数千年积淀的社会心理和正义认知存在着巨大的张力,一旦法律理性与社会理性互不相容,信任就失去了土壤,角色对峙在所难免。很多人把信访、舆论和民意看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是社会对现代司法理性不甚了解甚至骨子里反对,另一方面也是司法目的理性使然青天情结本质就是一种父权政治,既然这个青天解决不了问题,就找另一个更大的青天。现在很多法官会更具亲和力,更耐心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更能动地介入纠纷,不排除他们是在司法为民,但也可能只是运用策略,不是治理术,更多是个体生存的策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自我利益。

理想状态下,法官最好同时扮演法律人、政治人、社会人等诸角色,但这对时间精力都相对有限的任何人而言都是苛求。从内部视角看,鉴于中国式法院管理模式和全能主义体制链条,法官作为理性人会更倾向于迅速提升对内和对外的人际沟通能力,他可能更注重积累官场知识而不是专业知识,这就会对其扮演法律人角色产生挤出效应。假设法官的时间精力均有其限度,那么多元角色丛必然引起角色超载,且不同角色间的张力又会引起角色冲突。当角色扮演的成功感已不能抵消角色冲突的疲倦感、失落感时,角色紧张甚至角色崩溃看来就不可避免。

政治理性、社会理性要求法官不是超然物外,而是嵌入纠纷,以各种方式试探当事人的心理底线,在利益博弈中寻求解决问题。在各种动态、复杂、微妙的博弈场景中,法官会交替扮演政治人、社会人、法律人角色,运用调审合一的方式处理问题。但调审合一并非稳定结构,它为法官设定的正向激励是充分发展出各种有利事件摆平的关系网络和权力技术。处在权力场域中的法官与其他权力的舞者是长期、多次博弈的关系。在对权力资源的整合与被整合中,司法场域的界限被彻底打通,各种可能的社会因素随之都要参与到这个开放、动态的过程中博弈,⑤法庭成为考验当事人社会动员能力的竞技场,背后涌动着的是金钱、权力、传媒的暗战,司法独立和判决终局最终被社会稳定、民意裹挟、领导指示等解构得支离破碎。在诸如刘涌案、彭宇案、许霆案等一系列在公众的口诛笔伐下发生戏剧性转变的案件中,历史一再重演,司法权威反复跌入谷底,无不深刻暴露出法院这一本应体现其专属特质和运作逻辑的机构,所遭遇的严重的主体性建构的失败。

目的理性从单个主体的视角出发,以自我为中心,最终逃不脱把他人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和工具的铁笼。公共理性把可接受性视作真正重要的问题,通过主体间的重叠共识构建公民自我立法的根基。司法的运作过程就是公共权力生产公共产品、表达公共理性、实践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过程。司法判决正当性的来源不是公民出于惩罚的预测,而是公民真正从内心肯认判决理由及所表达的正义原则义务只能出于行动者内在观点的接受。公共理性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能够超越目的理性和技艺理性,并对后者作出事实上的整合与修正。个体行为选择的背后,是制度规则及其实施。故法官养成公共理性、修正角色偏差,首要的是制度层面司法行政化决策机制的破除、审判独立性的确立,这在目前已有包括法官员额制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改革等顶层设计和地方举措持续推进。若避开宏大叙事,具体到微观技术层面论及法官公共理性的养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民主社会中的法律是作为社会正义的集合体出现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无一不由宪法赋予,公民的具体权利亦由宪法授权具体的法律保障,法律作为公共善品,本身就是公共理性最重要的表达形式。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民公共理性和集体智慧的凝聚,其既由宪法法律具体承载,又由宪法法律实际推动。对公共善品法律的尊重,要求司法所要追求的正义首先是法律之内的正义,司法裁判应当体现法律文本的明确含义,追求法律自身的目的。

司法克制主义即守法主义,守法主义发展到极致,就是在各个成文法国家形成一整套逻辑严密、表达一致的法律体系。珍视这些法律体系,尤其是直接维护这些法律体系的人,包括法官和律师,也是以守法主义为其基本政治意识形态的。司法克制主义立场追求一种不受主观偏见影响的司法理性,法官的首要任务是尊崇法律规则,严格按照规则固有的含义解释适用,对道德、政策、舆论等保持警惕态度。司法克制主义并不反对运用来自其他话语场域的论证合理化法律论证,但这些论证必须以特定方式进行转化和整合,并且其能否被整合进法律也要取决于特定法律文化的法律素材和方法构造。司法保持克制立场能够暂时搁置其自身所无力解决的、作为法律纠纷根源的、非法律的实质性社会冲突,并使对这些问题的公共的、科学的和学术的讨论依然能够继续并保持开放性。因此,司法克制主义立场就有助于现代社会保持灵活性、可塑性、智识活力和存续能力,同时也能满足对权威裁决的持久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司法克制主义是要把法官从强势的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权力话语拉回到法律层面,把法律作为思维的根据,进行根据法律的思考,表达对法律的忠诚。法律人讲政治就是用法律限制政治的任意,而不是用政治决定审判、消解法律的功能。

规范发出者和规范接受者之间的沟通决定着规范的含义,法律所宣称的超越公民判断和行动之上的权威,必须最终建基于公民自己的理性之上。司法落实社会民主和平等的原则,就需要构建裁判的论辩对话机制,保持沟通理性,扩大司法的公共领域。

当前,法官习惯将裁判意见作为审判秘密,很少就不同意见与当事人对话,以致陷入一种事实上不讲理的尴尬境地。随着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司法裁判要建构其公信力,就应当通过对法律理由的交互对话和充分商谈重叠共识,以获得裁判的正当性说明,要点就在于从查明事实的办案观转向证明事实的办案观,防止庭前、庭外活动架空庭审,做到举证、质证和辩论说理在法庭,案件裁判形成于法庭,庭审成为审判决定性的环节。法庭审判通过提供一个认知的过程,让当事人和社会公众认识到判决乃是经由公正的程序获得,即便意见分歧未能消除,也应接受程序的结果并视其为未来行为的根据。

另一方面,需要人民陪审制克服司法的偏狭。现在陪审制实践不排除法院的功利性动机:为了解决案多人少压力,陪审员承担了诸如协助开庭、调解、执行、接访等多个职能,实质是法院廉价的劳动力。陪审制本身目的不明,经常为法院目标所置换,完全服务于法院的工作需要。改革要点是将其作为社会公众参与司法的公共平台,通过在司法过程中吸纳陪审员朴素的正义感、价值观念和生活经验,唤起和保证司法的公共理性。陪审制既不是直接根据民意作出判决,也不是公众审判,而是将来自不同群体和阶层的理性与经验传递到法官面前,增加其说理负担。如此,就既能为司法公共理性提供程序保障,也能为司法保持公共理性提供民意来源。

司法裁判应当体现社会公众关于公平正义的共识,这也是其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佩雷尔曼指出:法官具有裁判案件并充分说明其理由的义务,论证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引起和增强作为普遍听众内心对于说话者所提出意见的认同。②普遍听众即社会中理性人的集合体,在法律论证领域引入听众理论,实质上就加重了法官的论证义务:证立过程须以理性的方式进行,并且该过程的结果能够被社会共同体所接受。就判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言,判决结论实际上是宣告了一种对当事人的未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生活,既包括应得的可能生活,也包括错位的可能生活。显然,只有前者方能促进社会发展,体现正义价值,是具有可接受性的可能生活,故证成以应得的可能生活为内容的司法判决就是法律论证活动的根本目的。③就此而言,制度性的、合理的法律论证应具备以下要素: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则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清楚充分,证据真实可靠;法律论证符合逻辑规则;诉讼证明活动符合程序法规则和理性论辩规则。

进入司法场域,就要默认和遵守其基本法则。当下的中国法官无疑陷入了理想化与情境化的复杂纠葛之中:虽身处司法场域却不能依本色出演,其作用在于工具式的纠纷解决而非技艺式的规则治理,角色现实与角色期待渐行渐远,于是造就了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的两难困境。这也表明,依规则裁判还只是美好的愿景,而司法的实然过程远非如此简单。

如果进一步审视当前中国法治实践中的法民关系,可以发现社会公众与法律人是一种相对紧张、缺乏信任的交互关系,法律解释权分散地存在于法律人与社会公众之间,或者说法律人对法律解释权的垄断壁垒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其解释和适用法律在个案或特定时空造成了负面影响,交互双方就会陷入紧张状态,对法律解释权的争夺就会加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民意能够频繁地通过媒体对司法产生直接和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法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控制法民关系的能力,也只有敏锐地洞察到潜藏于个案背后的法民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才可能避免微观司法环境的扰动乃至震荡。可以说,正是法民关系的微观结构,制约着法官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语境下的法民关系,要求法官具备一种内外有别、表里相辅的法律思维。一方面,作为法律人他需要遵循法律共同体所共享的法律教义原理和解释方法,在裁判中体现法教义体系的一致性、融贯性,体现法律的自洽性;另一方面,他还需要考虑法律以外的政治、道德、民众情感以及社会文化的维度,特别是裁判的受众,因此除了常规的法律推理方法,还要格外注重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用社会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裁判说理,否则就会产生秋菊的困惑。这当然不是说,中国法官的思维就要屈从民意,而是要从实际的法民关系出发,综合考虑法律教义与社会价值诉求,通过法律的检验和转换,给出足以体现和容纳民情的最小扰动法律的判决理由。也只有这样,才能寻求法民兼顾与情法协调,也才能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现实的问题在于,法官要么过于注重法律教义疏于与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沟通,要么过于注重社会压力的影响,奉行把案件解决掉而不是把案件解决好的思维模式,但两者显然都没有能够看到中国法民关系的现实和由此带来的现实司法需求,以致司法目的理性盛行而技艺理性孱弱,且与法治目标日益疏离。

司法依赖于民众的信赖而生存,就所有评价的主观性和可争辩性而言,司法公正最终都不外乎是对司法的信任。法官应当遵循公共理性的理念而行动,这被看作是法官在履行他的公民性责任。法官养成公共理性,实践以法治为基本要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能够起到修饬目的理性、激发技艺理性、保持沟通理性、吸纳社会共识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一种让公众看得见的正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基于公共一致性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钱理群教授发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言论被公众反复引用,即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之人。个人化的表演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一旦个人化的表演演变为群体性的表演,进而作为公共......
浅析我国保障房的“公共性”流失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全国主要城市正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以期在商品房房价高企的时期能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居住需求。保障房有准公共物品两方面的特征,保障房“公共性”的流失也主要体现在主体、选择性福利和可持续性上,对保障房“公共性”的探......
探析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公共性困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一直被视为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并且正在成为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经常受到各种问题的困扰,从而使公共政策公共性的研究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公共政策主体的自利性和公共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3
其次,公民社会的日益成长,第三部门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形成了强大的参与力量,这就要求公共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公共性”,从而表现为某种程度上“公共性”的觉醒。譬如,一种成熟的理论认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都存......
浅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
发布时间:2023-01-19
毕业论文 摘 要 本文概要介绍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通过分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对这两种唱法的灵活运用这1典型实例归纳出两种唱法在气息的运用、......
探析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浅析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在我国西部边疆地区,由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使得维护该地区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也给我国地方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
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30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背景和意义1.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背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起源于20世纪的美国。由于西方国家第三部门的发展,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美国一些高等学府相继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公共事业人才的少量供给逐渐与社会大量的人才需求产生矛盾。因此,我国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基础上,.........
浅谈政府职能公共性的伦理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3
一、政府职能公共性的理论探源 政治学家对政府的公共性的论述,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城邦起源于人们为满足需要而产生的相互合作,城邦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正义,而不是为了一个阶级的幸福。正义即每个人都作......
浅析通过公共组织促进民主公共治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12-01
公共治理既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也有非民主的公共治理,要实现民主的公共治理,前提是要有民主的公共治理主体,也就是民主的公共治理由谁实现的问题。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析通过公共组织促进民主公共治理。 一、公共组织为民主的公共治理提......
浅谈公共管理
发布时间:2022-08-13
西方国家针对政府管理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所导致的垄断、低效率、财政赤字和各种社会危机,以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社会现实,进行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的政府改革运动。有人把这场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去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
分析文化产业的公共性
发布时间:2023-02-13
2014年10月15日,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的分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内容摘要 管理的核心问题--效率,产生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背离。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来说,要解决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高效率,首先就要获取或创造出一定量与质的激励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一个完整的......
浅析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公民参与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民族地区公共管理的公民参与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最后重点研究了加强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对策,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公共管理;民族地区;公民参与目前,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民族地区受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更是较为落后,不.........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2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 对公共财政的理性思考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纷纷在公......
浅析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中我国社会救助“公共性”的流失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社会救助是一项安定于民的公共产品,随着我国政府致力于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加快建设,对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的社会救助工作自建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让社会救助这件公共......
现代公共政策理论与古典公共性观念-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公共政策理论是以现代政治哲学为前提的 西方很多大学设有“哲学与公共政策”学院,这一制度设置其背后的理念是,视哲学对于民主社会的公共政策之意义为不言而喻。在民主社会中,哲学不仅发挥着公共领域的启蒙的作用,是民主社会中......
浅析汉冶萍公司发展过程中洋务官员的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在汉冶萍公司发展过程中,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官员,在洋务经世思想、引进机器设备和人才、资金、市场和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非常积极的一面,有力地推动了公司发展,为近代中国工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洋......
浅析环境公益诉讼中公共领域建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6-11-30
一、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司法实践及评析 《民事诉讼法》第55 条规定: 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事诉讼法中首次确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立法的......
解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竞合
发布时间:2023-06-01
0 引言随着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推进,民智不断被启迪、民心不断被解放;而民治民心的充分准备又为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了条件。由此看来,上述解释是不能令人信服的。笔者认为,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背后真正......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发布时间:2022-07-31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浅谈法官助理制的设立 “公正高效”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永恒主题,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商案件大幅度上升,压得承办法官喘不过气来,原有的审判......
公共管理中公众参与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作为提升公共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公众参与性是公共管理的必然要求。为此,文章从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分析出发,然后对当前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如何加强公众参与公共管理从大力培养和增强社......
谈“公共性”建构与公共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公共性 市民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辩证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国家与社会和社会各阶层之间权利关系不合理配置的反映,提出将公共艺术的核心从“公共性”复归为“艺术性”, 从而较好地解决我国公共艺术中......
公司治理的理性抉择——共同治理
发布时间:2013-12-14
一、“股东至上主义”在 中国 公司治理改革中的不适应性中国 经济 处于转轨过程中,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旧的体制依旧发生作用,再加之知识经济 时代 大背景的冲击,使得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实背景极其复杂。中国转轨经济的渐进性......
法治的可能性及其限度——个“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模型
发布时间:2023-06-14
" 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一门后起的分支,其规范形态是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选择(social choice)理论。它所关注的两个焦点是: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的难题和偏好汇总(preference aggregation)的难......
浅析法官裁判的四种德行
发布时间:2016-09-09
现代社会,司法不仅具有解决各种冲突和纠纷的权威地位,而且司法裁判更是解决冲突和纠纷的最终手段,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裁判的公正来实现,公正的裁判并非全凭法律条文、程序或原理,还需要法官的职务行为、司法环......
公共理性与执政党理性的应然建构
发布时间:2018-03-23
摘要:公共理性是以公正为理念,将公共利益目标置于优先地位,以公共协商为途径的现代公共生活所必需的价值理念与公共治理能力。执政党的组织属性、权力属性及其地位、职能决定了执政党应该超越政党理性的局限性而实现执政党理性的公共化,形成以公正为价值理念、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共协商为手段的公共理性。培养执政党成员德性、培育执政党意识、建构公共领域、加强法治建设、推进话语民主等是建构执政党公共理性的重要途径。.........
浅析公共管理者应具备的条件
发布时间:2022-11-06
在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管理者之间竞争的态势愈演愈烈。公共管理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其公职的质量及效率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实施与贯彻,只有对管理者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
浅析大数据下的公共管理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24
关键词:大数据;公共管理;机遇;创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大数据的重视程度逐步增强,加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人们生产生活得到了更多的便利,各行业领域通过大数据也获得了创新和发展,公共管理就是其中一个表现,而大数据时代主要从哪些方面影响公共管理,进而实现公共管理的创新是本文研究的主题。1大数据对公共管理的影响1.1公共管理的全新机遇将大数据合理应用到公共管理当中,能够使提供给人们的公共服.........
浅析国际刑事法院的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
发布时间:2016-09-12
一、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确立 官方身份无关性原则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任命了一个调查战争责任者和执行惩罚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认定: 德国皇帝和其他德国军方高官已经意识到,并至少应收敛他们......
浅析我国法官的司法论证义务
发布时间:2016-08-09
一、问题的缘起 司法裁判是一个据法讲理、以理服人的过程,说这是现代司法的一个常识,似不为过。但在我国目前,似乎并不如此,以致对司法裁判必经充分论证这一点,常常不仅需要学理层面的论证,还需官方层面的三令五申。近十余年来,......
浅析心灵治理:公共管理学的新边疆
发布时间:2022-07-23
作为一个以解决公共问题(或称处理公共事务)为主旨的实践领域,公共管理在解决需求溢出问题(即公共问题)方面存在着两条路径:一条是物质治理的路径,即以物质资源满足人的溢出需求或以物质手段强令其接受需求溢出状态;另一条是心灵治理的路径,即通过非物质手段和非强制手段影响人的思维过程,使其自愿抑制或强化个人的特定需求,进而消除其需求溢出问题或使其安于需求溢出的状态。相对于物质治理路径的局限性,心灵治理具有比.........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作为关于人和社会发展的哲学,从历时性看,对现实公共生活的批判和理想社会形态的指认,贯穿于马克思的思想逻辑,符合马克思理论的本真精神。从共时性看,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可分为三个层面――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公共性。其中,个体与社会的公共性构成了公共性的存在论前提;超越国家界限的公共性表明了“彻底的解放”的公共性旨归,包含国家之间的公共性和个体与类的公共性;人与自然的.........
浅析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 公共政策的价值问题是政策科学的基础问题,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最本质的规定性。通过探讨来寻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准则及其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反思中国政府公共政策在价值取向层面的问题和现实困......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出发,揭示出人的本质是类存在物。主张消灭分工,建立真正的共同体。并提出超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社会理想,把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以及实现“人类解放”作为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 关......
论法官的法律思维特性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1
对于法官而言,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职业者的思维方式。法官独特的思维方式是法官职业技能得以存在的前提,是法官职业的自主性或自治性的强化剂,是法官职业伦理传承的保证,更是法官资格考试的主题,是获得法官头衔的必备素质。 ......
解析农村公共管理中的女性赋权问题
发布时间:2022-08-23
近年,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的背景下,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之后,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精神层面需求的满足,如自由和平等。从平等的角度看,性别平等无疑是社会平等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性别不平等现......
浅析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共安全的界限
发布时间:2016-11-25
一、关于公共安全的学说 关于公共安全,学界一般将其分为公共和安全两个概念分别进行解释,笔者将其概括为哪些对象的哪些权利可以组合成为公共安全从而成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客体。 ( 一) 公共理论上对于这一问题的争论集中在特定......
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和地域性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一、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社会属性和人文趋向公共艺术的发展基于城市的经济、文化、政治,城市是公共艺术的发展平台,公共艺术离不开城市公众,脱离了公众和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就脱离了公共艺术这一概念。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以及从依托传统的工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带来了公众对公共艺术作品更加多样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的公共艺术作品不能固步自封停留在原有的取材、形式和材料运用上,而应.........
探析公共管理者素质与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公共管理中的道德风险严重威胁着社会的政治稳定、法制建设、经济发展和伦理秩序。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生与公共管理者的素质密不可分,深刻分析这些导致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主观因素才有可能有效避免公共管理中道德风险的产......
浅论法官之公正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司法公正的含义公正是司法的第一属性。没有公正,司法便失去存在的价值。现代意义的公正有两层含义:一是公平,二是正义。公平,要求法院在司法活动中不偏不倚,保持中立,保证诉讼各方平等地行使权利。正义,要求司法活动追求科学和......
浅析公共经济管理理论重要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要]公共经济管理与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平稳发展,就必须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公共经济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以此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国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共经济管理理论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关键词]公共经济管理理论;原则;特点引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公共经济管理为国家的.........
浅析反腐倡廉中的“公共汽车理论”
发布时间:2015-08-03
当前,腐败现象主要表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腐败形态更加市场化,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窝案串案增多;由直接腐败向隐性腐败转变,查处难度越来越大;腐败分子道德败坏,性质越来越恶劣;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和司法......
浅析当代公共管理的社会学转向
发布时间:2023-06-24
1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型及对公共管理的要求 1.1市场社会以GDP为核心的竞争时代 毋庸置疑,市场是is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对人类社会改变最为深刻的力量,由它带来的伟大变革被称为大转型。在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几乎没有人会拒绝市场在提......
分析公共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理论
发布时间:2022-10-05
案例教学法最早是在医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教学实践性特别强的领域中创造出来的。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在管理学科大学生教学培养过程中广泛使用案例教学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案例教学法在许多高校逐渐受到重视......
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体系与公共道德体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公共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未来发展状态和形式,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群众共同组成的,其中政府为了在公共管理中起主导地位,而且这种主导地位应保持长期不变。公共道德是由公共管理决定的,有宏观和微观两种公共道德组成,其中起表......
浅析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基本概念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本国的冲突规范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的重大利益、基本制度、法律的基本原则或者道德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适用的一种制度。它是国际私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已为各......
关于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念是在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了西方国家政治实践活动,并促进了政府改革运动。从此,传统的行政理念遭到排斥,提倡市场机制重塑政府的改革理念占据......
分析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
发布时间:2023-03-19
利益就是需要的社会化。公共利益是社会的整体共同利益,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社会性与阶级性的统一。政府利益是客观存在的, 并在正反两个方向上对公共利益产生影响。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起始点, 政府是公共管理的主要主体, 公共利益与政......
论公共管理研究的一种人性
发布时间:2022-07-23
假设对人性的判断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问题。人性假设的改变, 将导致公共管理的理念、制度、手段及工具之研究的根本性转变。传统观点认为, 公共管理者以公共利益为行为动机, 摒弃个人狭隘的私利, 是理所当然、毋庸置疑的, 这就是公共......
浅析公共事业管理中义务教育的教育公平
发布时间:2023-05-20
在我国,适龄儿童以及少年必须要接受义务教育,这是保障我国教育基础的重要环节。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自出台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重视适龄儿童以及少年能够在适当的阶段享受的教育,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因此,义务......
法官勿当“官”
发布时间:2023-01-31
我国法官法第二条规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法院适用法律的活动是通过法官的严格执法......
论公共性及其在公共行政中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公共性是一个历史地生成的概念。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出现而出现的。具有公共性的公共行政是晚近才出现的#对于公共行政而言。公共性的概念是与合理性,合法性和代表性联系在一起的。并需要通过这些概念来加以理解。公共性是公共行政......
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可行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21
1 政策与立法层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十八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的论述和要求,重点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全和快。全体现到公共图书馆事业上,就是用法......
浅析法官的任职回避(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7
我国刑事、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均规定有法官回避制度。如何理解法官回避制度的具体实施,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同仁赐教。一、 回避的概念回避,就其字面意义来理解,就是因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国家机关工作......
基于公共哲学视角的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7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化严重、追名逐利、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理性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公共理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构建一个合适的公共理性是......
浅析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公共管理伦理及其重要性 公共管理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而产生的。维护社会正义并使公共获得利益是公共管理的责任。公共管理伦理是以公共管理为基础的基本伦理因子及其道德标准的总称;是以正义为指导,指导大众怎么做、做什么。......
区域公共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6-08-2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于2006年,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辖区,以及崇左和玉林两个物流中心。2008年2月,国家正式批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自此,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
公共管理视角下浅析佤族女性农民工婚育变迁近
发布时间:2023-03-18
十年来,在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的强大作用下,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在全国人口流动趋势的影响下,云南省佤族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外出务工的热潮。笔者通过对世界佤乡,秘境临沧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芒卡镇莱片村岩门二组佤族......
公共管理研究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地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6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一直都是学者进行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定量分析的模型与工具,并正在渗透至社会科学的多个学科,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学帝国主义,与其说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渗透还不如说是因经济学研究方法......
浅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之源起: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现代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政党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者,往往成为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治权之合法性便转换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而政党获取政权的......
浅析宪法视域中的公共利益原则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4
【论文关键词】公共利益原则 宪法 实施 【论文摘要】公共利益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宪法以人民主权、权力制约等价值要素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政治前提和法律依据。同时?还通过一整套设计完整......
浅析法律的合宪性审查与共和国单一性的维持
发布时间:2022-10-22
一、维持单一性是共和国的奠基性原则 在其最初产生时,或者说在大革命时期,单一制原则无论被人们作何理解,它显然是国民主权之不可分割性的必然结果。共和国的单一性也是作为民族或人民之单一性的一种制度化摹本而出现的。单一性原则......
浅析法律解释的理性
发布时间:2023-03-10
一、法律解释的客观理性 即使把所有法律解释学家首位相接地排成一对,他们也达不成一个共识。这源于法律解释者对法律事实的实证的观点不同,同时在法律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各自的主观的价值判断。正因如此,不同法官等法律适用......
浅析“Lex Sportiva”的法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2-12-30
1 何谓Lex Sportiva Lex Sportiva是一个合成词,由拉丁文中表示法、法律的Lex和表示体育的Sportiva合成,类似于Lex Mercateria和Lex Elecetronica,直译过来就是体育法,有学者已在著作中直译成体育法,但这种译法会与Sports Law译文......
针对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性及实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公共性概述 公共人力资源也被称为公仆,多用来指代那些在公共部门当中执行公务、行使公共权力的工作人员。由此不难看出,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是对公仆的奖惩、薪酬、培训、选拔、保障等诸多环节进......
探究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
发布时间:2023-03-16
维护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工作开展中的核心目标,也是公共管理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公共利益具有社会分享性,一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双重性的分享方式。通过有效的公共管理,能够实现公共利益,对维护社会和谐稳......
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内容 提要:“市场 经济 中各国政府究竟怎样管理 企业 ”的 问题 ,既需要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活动实施间接管理,也要用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管理少数公营企业。与计划经济中政府“管理”企业的传统观念不同,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着眼......
农村公共管理普法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的支持。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对社会经济的制约影响越来越明显,农村的公共管理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法制化作为农村公共管理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公共管理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农村公共管理法制化的进程中,依旧出现了许多很不乐观的现象。本文通过从农村公共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出发,对农村公共管理普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关键词:农村;公.........
公共管理中公共利益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22
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公共利益具有社会性以及分享性,并且为人们提供发展以及生存所必须的条件以及资源。根据社会分享的角度进行分析,公共管理不但表现在国家利益以及单一的领域方面,而且追求公共利益以及促使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管理的......
探讨公共管理中的公共利益
发布时间:2022-12-08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中的核心目标,对公共利益展开研究是公共管理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学界主要是从规范层面理解公共利益,探讨公共利益是如何表达、形成和实现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试图从社会分享性的角度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并结合事实和规范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阐述公共利益的几个内在问题,指出公共管理并不完全以公共利益为唯一的实现目标。一、问题的提出由于公共利益的概念包含着公共与利益两个始终有争议.........
浅析直接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3-06-17
一、含义 1、直接适用的法(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 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 第4 条,在立法上确立了我国的直接适用的法制度。该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对涉外民事关系有强制性规定的,直接适用该强制性规......
析法院的公共政策形成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07
判决的结果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间接改变了现有利益格局。因此,从这一重角度来看,法院参与制定了公共政策。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浅析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模式
发布时间:2023-02-15
与城市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对健康知识掌握较匮乏,加上经济条件差,卫生管理利用率低,导致流动人口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差,卫生服务的利用现状得不到改善,管理工作停滞不前。1流动人口公共卫生问题1.1孕产妇保健孕产妇死亡为评估妇女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充分体现着国民健康水平,加强产前保健,对降低产妇死亡率有极大意义。分析表明,在孕产妇总死亡数及死亡原因中,与户籍孕产妇比较,非户籍孕产妇的死亡率更高,而死亡原.........
浅析如何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公共财政法律制度已成为迫切要求。本文结合公共财政理论,浅析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法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共财政;法制;原则;建......
公共管理定性研究方法教学中的问题意识培养
发布时间:2014-06-12
办公自动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个人资源管理(如记事日程)、资料入档等文档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也不仅仅是秘书、档案员和.........
浅谈新公共管理理论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8
新公共管理实践催生了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新范式,即新公共管理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概述 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现代经济学中汲取诸多理论依据,如理性人的假定、公共选择、交易成本、成本效益分析等。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那......
公共政策需实现公民与政府的理性互动
发布时间:2022-07-26
5月16日,四川广安市邻水县有民众走上街头,要求设计中的达渝城际铁路经过该县,游行者打出“铁路,不要抛弃邻水百万人民”等标语。官方通报称,聚众示威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部分人手持器械与民警对峙,并烧毁了一辆救护车和两辆社......
浅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0
" 论文摘要:提高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更新教材、转变教学方式、改革学生考核制度、改革教学评估体系。同时,还必须调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公共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论文关键词:公共......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2
内容 摘要 管理的核心 问题 --效率,产生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与背离。对于大多数具有一定规模的团体来说,要解决从个人理性走向集体理性,实现高效率,首先就要获取或创造出一定量与质的激励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安排一个完整......
分析网络公共领域治理的共识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12
一、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及特点 网络公共领域不同于现实公共领域,它是依靠技术手段创造的一种虚拟的公共交往空间。其交流互动方式异于现实公共领域面对面沟通,能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承载实体局限,隐姓匿名地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现实公......
公共财政与财政管理的公共化
发布时间:2022-12-04
提要 以公共品的划分为基准的公共财政在解决了公共财政边界的的同时,也为财政公共化提出了如何实现的问题。财政管理的公共化是对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相比较于财政管理的单边决定,公共化的财政管理能够更好地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
论政府审计的公共性
发布时间:2023-01-09
政府审计是政府行为的一部分,政府行为是一种公共行为,政府审计 自然 具有公共性,但在我国 社会 主义处于转轨 经济 的特殊时期,政府审计的公共性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拟从我国政府审计和公共财政、国有 企业 、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关系......
浅析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概述 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国法院依据自己的冲突规范本应适用外国法时,因其适用会与法院地国的重大利益、基本政策、法律的基本原则或道德的基本观念相抵触而排除其适用的一种制度。公共秩序的含义颇富弹性,诸如公共政策、法律秩序......
论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
发布时间:2023-01-28
不同学者从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政府治理等角度论述过包容性的多方面内涵。包容性作为一个发展性概念,以人本、沟通、协调、参与、共享为核心,体现了经济均衡发展、社会安全稳定、不同阶层和谐共处、制度公平等要义。它不仅与十八大提出......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公共管理特性
发布时间:2023-01-21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广泛应用,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面临着资源短缺、分配不合理和电磁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如何优化管理无线电资源,提高其利用率,是我国乃至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介绍了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概念及分类,分析了中国对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的现状。【关键词】无线电频谱;频谱资源管理;移动通信一、相关概念1.1无线电频谱资源1.1.1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定义无线电频谱是一种.........
浅谈公共管理案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3
经济适用房是一种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它的作用在于保护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权力,是一项带有福利性色彩的民生项目。 经济适用房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适用房虽然起到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它与商品房巨大的价格差,惊人的利润使得相当......
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3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清末的修律运动标志着中国本土的法律制度作为一个自足的法律体系已告终结,从此中国开始大规模地、整体性地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法律教育,中国的法律制度也被纳入到依西方中心论而建立起来的世界......
浅论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价值理念-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对“以物为中心”的反思、扬弃和超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