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7 14:56:49
民主进程中的中国崛起
时间:2013-12-17 14:56:49     小编:

" 一,导言:和平崛起的两个条件

到目前为止,和平崛起,是中国给予世界的一个单方面承诺。但这个承诺能否兑现,与中国自己的民主进程有关,也与其它世界大国的外交政策有关。和平不完全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行为,因为战争与和平总是多边行为的结果。这是本文的主要论题。

在西方,首先是在美国,对中国崛起的和平前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乐观主义态度,另一种是悲观主义态度。国际政治理论中的自由主义者一般持前一种态度,而政治现实主义者,特别是进攻性现实主义者持后一种态度。

进攻性政治现实主义理论家对中国的崛起则充满忧虑。以他们之见,国家只有大小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大国就象争夺王位的公猴,快速成长的年轻公猴永远都是王位的挑战者。要完成王位更迭,残酷的搏斗是不可避免的。说得更明白些,老猴王“美国将竭力阻止中国获得地区霸权,因为美国不能容忍世界上存在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安全竞争类似于美苏在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3按照这种悲观论调,中国只要崛起,就不可能是和平的。

片面是理论家的利刃,片面才能深刻透彻;而全面则是战略家的本事,全面才有选择空间。《中国大战略》的两位美国作者在某种程度上接受政治自由主义逻辑,但也充分估计到了政治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的崛起严重关切,承认“怎样对付中国的崛起是美国在21世纪初面临的最严重挑战之一。”原因是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崛起,“会使国际体系中各大国间的相对权力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动”,而“权力转移的结果往往是爆发‘全球战争’——战争的一方是在国际体系中起着重要的维持秩序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国家,另一方是试图直接或间接地向国际体系的权威和规则挑战的新兴国家。”4

这种战争会不会发生,取决于未来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大战略,而未来中国将采取何种战略,又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中国国内政治事态的发展,一个民主的中国比一个“专制的”中国更容易对话;二是美国对中国采取何种战略,对话的战略比先发制人的遏制或绥靖战略更能防止中国转向“更加骄横和好斗”,从而“减少发生天下大乱的可能性”。5

因此看来,至少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中国才有可能和平崛起:第一,中国以民主的方式崛起;第二,其它世界大国,首先是美国,不以“老猴王式”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看待中国崛起。第一个条件是国内条件,第二个条件是国际条件。在这两个条件里,第一个条件更为重要,只要中国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向世界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丧失和平的责任便不由中国承担。

从1979年开始的中国崛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权化崛起阶段,第二个是民主化崛起阶段。根据威权落差与权威距离正相关关系理论,这两个阶段的崛起都以和平为取向。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分权化崛起阶段(标志是中国已经从全权政体转变为威权政体),并向世界证明了她的和平意愿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在未来的民主化崛起阶段,中国的和平倾向只会进一步增强。

二,非民主崛起的非和平性

一个大国只有以民主的方式崛起,才可能和平崛起。这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第一个条件的命题式表述,这个命题需要论证。

首先要说明,民主崛起并非和平崛起的充要条件,而只是必要条件。具备这个条件,一个大国的崛起未必是和平的;缺少这个条件,一个大国的崛起一般不会和平。一个大国的民主崛起能否和平,要看它崛起的国际环境。按照“民主和平论”的假设,当一个大国在“民主地带”以民主的方式崛起时,和平是可以指望的,比如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的崛起;当它在“专制地带”崛起时,则很难避免战争,比如大革命中的法国遇到欧洲君主国联盟的围剿,而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则不得不进行美西战争。

不难证明:一个大国如果不以民主方式崛起,则无论在何种国际环境中都难以和平崛起,其结果如果不是和平中断(比如德国崛起引发的两次世界大战),便是崛起夭折(比如苏联在冷战中的衰落),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比如二战时的德国和日本)。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他国的原因。自身原因下文重点阐述,他国的原因可以简要表述如下:如果一个正在崛起的专制大国的周边环境是“专制地带”,其他专制国家必然要通过战争来阻止世界权力的重新瓜分,这正是拿破仑称帝后发生在欧洲的故事;如果正在崛起的专制大国的周边环境是“民主地带”,民主国家与专制政权的相互敌视使得它们如果不是处于热战状态,则必定处于冷战状态:西方民主国家与希特勒的德国进行热战,与二战后的苏联展开冷战。

论证民主国家之间的休战与论证专制国家与一切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几乎是一回事,关键是要论证民主国家的和平属性和专制国家的扩张本性。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进行这方面论证的人。根据美国“和平民主论”者对康德思想的概括,非自由民主国家的对外政策同其国内政策一样,充满侵略性和不公正性,因为君主不承担发动战争的代价;而在共和政体里,公民不仅亲身感受,还要亲自承担战争代价,除非战争的目的是保护他的自由和财产,对付共和政体的敌人,他们是不愿参战的。康德还相信,在共和政体里,随着文化的成熟和人们的原则更加一致,人与人之间会增进相互理解并能实现和平6。可见,康德的论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展开,这也是当代美国“民主和平论”提倡者们的论证路径。迈克尔·斯温和阿什利?特利斯就认为,“民主和平论”者所提出的种种论证归结为一点,“就是认为:民主的国家不会由于国家结构和制度规范方面的原因相互作战”。7几位中国评论者也有类似看法,认为某些理论家对“民主和平”的论证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自由民主制度的约束;一是相关规范和文化造成的自律(或戒律),但他们并非都同意这些论证。8

所有这些论证都是好的,但如果有反面的论证则更好。所谓反面的论证,就是对非民主政体扩张本性的论证。仅仅说专制者不承担发动战争的代价是不够的,事实上,政体的集权程度与其扩张倾向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我在拙著《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一书里提出了一个权威落差与权威距离成正比的假说。权威落差指的是一个国家里中央集权和个人集权程度,权威距离指的是一个国家从权威中心到边境的距离,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幅员。这个假说表明,一个国家权力越集中就越有扩大其国土面积的欲望,我把这种扩张或侵略倾向称为“谷仓结构原理”:一个谷仓堆得越高,为了稳定,必须把谷仓的底部伸得越远。9拿破仑皇帝曾对这种谷仓结构原理下过一个准确的注脚:

“我的权力仰赖于我的荣耀,而我取得的胜利则给我带来了荣耀。一旦我不再以新的荣耀和新的胜利来滋养我的权力,我的权力就会丧失。征服造就了我本人,也只有征服才能使我保住自己的地位。”10

还有另外几个历史案例为谷仓结构原理作过注脚。第一个是中国春秋时的秦国,它是春秋后期最早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国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国主义诸侯国,其结果,扩张成了秦国历代君主至高无上的国策,并最终征服了中国全境;第二个是希特勒的德国,当魏玛共和国的民主政体被纳粹党颠覆之后,德国政权" 的集权程度和扩张冲动便相互推进,并在希特勒的个人集权和德国军队的侵略范围都达到极限时一起崩溃;第三个是萨达姆的伊拉克,先是萨达姆在国内实现了哈里发式的专制统治的梦想,接着是当代哈里发萨达姆拿科威特祭刀,要实现光复巴比伦帝国、统治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梦想,这些梦想其实是沙漠上的海市蜃楼,最后被美国的导弹风暴吹得无影无踪。但是,在这三个国家专制政权美杜莎的头刚刚冒出来的时候,人们还没有观察到专制与侵略之间存在的谷仓结构联系,否则,韩赵魏等国就不会合纵秦国,张伯伦的英国政府也不会绥靖希特勒,老布什总统更不会豢养萨达姆。

从以上的论述很容易引申出下面这个结论:由于集权政体固有的扩张冲动,一个崛起伴随着集权化的大国很难和平崛起,因为这种崛起方式本身就包含着权威落差和权威距离的进一步扩大,而权威距离的扩大意味着征服和战争。

三,中国分权化崛起的和平取向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得知,大国的崛起有四种方式:第一,集权化崛起,比如上文提到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英国,拿破仑称帝时的法国,希特勒时期的德国,萨达姆统治时期的伊拉克,还有在天皇和沙皇治下崛起的日本和俄国,特点是国力的增强伴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第二种是民主崛起,典型例子是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和二战后的日本和西德,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国家实力的大幅度增长在民主制度基本奠定之后;第三种方式是分权化崛起,政治上的分权化和经济上的持续增长同时发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第一阶段的崛起就是这种方式;第四种方式是民主化崛起,这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大不相同:民主崛起是民主与崛起前后相继,民主化崛起是民主化与崛起同时进行,或者说,一边崛起,一边民主化。这应该是中国第二阶段崛起的方式。

按照权威落差与权威距离正相关关系假设,当权威落差扩大时,也就是说当一个共和民主政体向集权方向蜕变时,其侵略性会增强(这也可以用来说明霸权外交政策:当一个国家奉行单边主义的帝国外交政策时,其侵略性会增强,因为它扩大了国际霸权体系内部的权威落差;反之,侵略性会下降);当权威落差下降时,换句话说,当一个集权政体开始分权并向民主政体演进时,其和平倾向会凸显。

这些分权化改革,使中国政体的权威落差下降,从全权政体,落到了威权政体。全权政体是权威落差最大化政体,威权政体的权威落差比全权政体小,但比民主政体大。根据汉娜·阿伦特(H. Arendt)等人关于全权主义政体的定义:它是“一种现代专制政体,在这种政体里国家无处不在,深入社会一切方面,包括居民的日常生活。一个全权主义政体不仅试图控制所有的经济和政治事务,而且试图控制人民的态度、价值和信仰,抹掉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任何区别。”12 而威权政体,按照这方面的权威理论家林兹(Juan J. Linz)的定义,它是一种既非民主政体,又非全权政体的一种政治体制,它有三个特点:有限的政治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和有限的政治动员。13简言之,从全权政体到威权政体,政治权力在社会中的绝对支配作用下降。

中国政体在由全权政体向威权政体演变的过程中,在外交上表现出了明确的和平取向,国家意识形态从斗争与革命哲学转向和平与发展哲学。意识改变了,看待世界的眼光也跟着改变,接着改变的是外交政策。虽然邓小平先生在1984年和1985年才完整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思想14,但他主政之初,其和平外交政策就已经成型,并付诸实践。1978年,中日签订友好条约;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邓小平本人对在他领导下完成的这两个国际战略大动作的解释是:“如果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首先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的因素的话,我想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全球的和平、安全和稳定比中日条约的意义更大。”15

因此,在邓小平的思想里,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问题,成问题的是别国的霸权主义。他说,“我可以明确地肯定地讲一个观点,中国现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力量,不是破坏力量。中国的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他接着说,有人认为中国是“好战”的,这不对,中国最希望和平。我们反对霸权主义,是为了和平,因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根源。16

中国的崛起不仅不是对和平的威胁,而是对和平的保障;威胁世界和平的倒可能是象美国那样的霸权主义国家。邓小平的这个说法仅仅是政治辞令和外交策略,还是有根据的理性判断?如国是后者,根据何在?如果这个判断有根据,“民主和平论”岂不是没有根据了?美国是经典民主国家,倒可能威胁和平;中国当时还处在全权政体向威权政体的过渡阶段,反倒可能保障和平,这在“民主和平”主义者看来,不是天方夜谭,还能是什么?

其实,判断一个国家的侵略倾向与和平倾向,不仅要静态地看它的政体类型,还要动态地看其政体的演变趋势。根据权威落差与权威距离的正相关理论,当一个民主或共和国家向专制国家蜕变时,其侵略性会增强,如古罗马共和国和魏玛德国。当一个集权或专制政体向民主或共和政体演进时,其扩张性会下降,和平意愿会增强,远如欧洲君主专制国家向民主宪政过渡,从昔日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变成了今天反对霸权战争的堡垒;近如全权政体的中国与越南,已经跳出了所谓“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的名单。

值得玩味的倒是美国。按照“民主和平论”,它不应该与任何侵略性沾边。静态地看待政体性质,完全离开国际格局来解释国家行为,不能不说是“民主和平论”的两个闪失。因为前一个闪失,它看不到一个分权化过程中的威权国家的和平倾向;因为后一个闪失,它看不到一个单边化民主大国的侵略性倾向,即使它的剑锋只指向非民主国家。一个行使霸权的民主国家,如果表现出某种侵略性,这种侵略性主要不是来源于国内政治结构,而是来源于国际霸权体系。霸权体系也是一种等级权威体系,当霸权国在霸权体系内部扩大其权威落差,比如推行单边主义时,它的骄横和扩张性便会显露。但这种国际专制主义(俄国历史学家亚?沃尔科夫称之为“国际极权主义”17)却会反过来会影响国内政治结构,使民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和时间里为所谓“国土安全”付出代价。18

可以为邓小平上述思想作一个注脚的是:美国人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中国却在帮助美国促成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尽力避免朝鲜半岛局势恶化。显然,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朝鲜战争时期的中国了。这就说明,只要中国在国力崛起的同时保持权威落差在正常值范围内的下降趋势,中国的和平取向便不仅不会改变,而且还可能强化。

四,民主化崛起“和平悖论”的非必然性

迄今为止,中国崛起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分权化崛起阶段已经圆满结束" ,在发展阶段上与之对应的是小康社会或者说是次发达工业社会的到来。下一个阶段是民主化崛起阶段,完成了这个阶段,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我这样写,在某些批评家看来,很象那个头上顶着鸡蛋或牛奶去市场上贩卖的小女孩,一心只算快活帐:蛋换鸡鸡生蛋,奶变牛牛产奶……没有看见前面一个坑,结果,一脚蹋空,呱叽摔一跤,梦想变成了哭泣。那个可能出现在中国崛起之路上的坑,据说便是“民主化”。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据说,民主化进程会通过四个机制导致冲突:

“首先,民主转型本质上带有试验性和演变性,容易产生种种不稳定的制度,从而给专制集团(或地位牢固的专制精英)提供机会去推行那些民主制比较成熟的国家的大众不予认可的政策。其次,民主化进程会使政治领域出现新的赢家和输家,并刺激输家采取包括战争在内的必要手段来保卫既得利益。第三,旧制度的幸存者和新精英阶层争权夺利常引起一些外国的关注,致使它们向某一方提供援助,有时还导致它们的直接干涉,因为双方的外国盟友都要使争斗按照对其有利的条件解决。第四,混乱的民主化进程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使在正常的政治条件下不可能存在的激进意识能够利用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存在下去并发展成为政治运动,这样的运动主要因存在敌对状态和战争威胁而得以生存。”21

这个分析看上去非常精致,其实思想很简单。说白了,分析者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非民主国家本来是一只完好的鸭蛋,民主化使它有了缝,结果引得国内外的蚂蚁都来钻,战争就这样被钻了出来。这种“民主化侵略危险论”似曾相识,让我不由得想起托克维尔的一个著名论断:“对于一个坏政府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22如果我们把这个论断换个说法:“对于一个专制国家来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民主化的时刻”,便不难了解民主化危险论的思想来源了。

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的崛起已经陷入了一个“和平悖论”:要和平崛起,必须以民主化方式崛起;而以民主化方式崛起,又会遭遇好战瓶颈,从而葬送和平。如果这个悖论不可逾越,中国的和平崛起只能是画饼:要崛起就不能和平,要和平便不能崛起。幸好这个悖论其实是假的,它只具有或然性,并不具有必然性。实际上,上文所引的美国战略家迈克尔·斯温、阿什利·特利斯关于民主化进程四个冲突机制的描述,也完全适用于中国从全权社会向威权社会转型的分权化过程,但中国在转型中不仅没有变得“更富侵略性”,反而变得更容易对话,更富责任感。中国的理智和克制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以及中美撞机事件的善后处理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的善意和责任感在撮合“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过程中也得到了有关国家的认可。

如果进一步考察被称为“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民主化侵略论”也经不起检验。无论是完成了从威权社会向宪政民主社会过渡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尼、台湾、巴西、墨西哥,还是从全权社会向宪政民主社会直接过渡的苏联和东欧诸国,没有一个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变得更好战,更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俄国。沙皇时期的俄国和全权时期的苏联都是极富侵略性的。苏联军队的铁蹄蹋平过匈牙利和捷克等卫星国的离心倾向,民主化过程中的俄罗斯却让14个加盟共和国和平独立。唯一可能有争议的国家是南斯拉夫,这个问题过于复杂,暂不讨论。

这样说来,曼斯菲尔德和斯奈德的结论莫非是无中生有?那也不是。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他们选取的研究样本有关。他们研究的是1811-1980年间的国际战争,从中测试民主化与战争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时段上,即使民主化国家对外进行的战争多于其他国家,那也不足以说明这个发现具有可预测性。为什么在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中观察不到类似现象?我的假设是,民主化国家对外国的反应与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一般来说,在地缘上专制国家占优势的环境中(即所谓战争地带)进行民主化的国家,容易好战,比如大革命时期的法国和独立战争后的美国;在地缘上民主国家占优势的环境中(所谓和平地带)进行民主化的国家,倾向于和平,比如90年代民主化的苏联东欧。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可以推论的是,第二波民主化比第一波和平,第三波民主化比第二波和平,第四波呢,应该更和平。因为越往后,民主国家越多。

但这并不等于说未来中国的民主化只有蜜月的甜美,全无临盆的阵痛。 事实上,因为国家大,中国大规模民主化失控的风险也大;因为民族多,而且以块状分布,民主化导致国家分裂的可能性也不小。这可以从苏联东欧国家民主化后果得到验证:苏联是民族最多规模最大的国家,分裂得最严重,其次是南斯拉夫,分裂为5个国家,再次是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为两个国家;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民族统一性较高,保持原状;东德和西德是一个民族被分割成两个国家,在民主化中反而完成了统一。中国的民主化既要防止发生苏联式的分裂,还要完成东西德式的统一,这显然是高难动作。如果中国的民主化不能完成上述任务,还造成社会动乱和国家分裂,那便会诱发国内战争状态,并最终可能导致新强权政权的产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这个国家变得更富有侵略性,并让崛起变得不和平。

正是因为有这个担忧,中国在分权化崛起阶段,在经济上下放权力的同时,在政治上实行新权威主义;并且应当在民主化崛起的起步阶段,在政体改革之前,先进行国体改革,把邓小平开创的复合制国体在更大范围内试点,实行政治上的地方分权制,其目的是未雨绸缪,在民主化浪潮到来之前,先修好“防汛工程”,让民主先限制在基层和地方上进行,防止“文革式”的“大民主”给中国造成新的破坏。关于这个论题,我有专著(《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联邦化》)和专文(《总统制与分权制的政改思路》)探讨,此处不再赘述。

五,世界权力和平转移的可能性

即使象分权化的经济改革在中国" 取得成功一样,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也将在中国取得成功,能否确保中国和平崛起?不一定。24因为中国的崛起不同于新加坡或韩国的崛起,后者不大可能改变世界政治格局,至多改变一下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排行榜位次,而中国的崛则起将使国际体系中各大国间的相对权力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动,这种变动据说往往会诱发“全球战争”,战争的一方是原有的霸权国家,另一方是新崛起的挑战国。

对政治现实主义,特别是对进攻性现实主义深信不疑的人根本就不相信中国有和平崛起的可能。在他们看来,民主国家之间的零战争只是“随便的预测”25,即使是一个完全由民主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也会发生骄横的行为,甚至会发生战争,因为许多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会由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而发生冲突,正如今天不同的国内政权会由于国家利益的对立而产生偶然的争吵和战争一样。26

某些研究霸权周期的专家还证据确凿地说,所有新崛起的国家(只有一个例外--对这个例外我们下面再讨论--本文作者注)都在世界权力转移期间卷入战争,“一个国家上升到国际体系的顶峰是进行霸权战争的结果,它的顶峰地位将继续到权力增长的不平衡性导致新挑战国的出现。这些国家通过对处于支配地位的大国或其他国家采取政治行动使新的世界战争爆发,而新的世界战争又启动了新一轮霸权周期。”27

我们可以将这种理论称为世界战争宿命论,以及新兴国家原罪论:只要世界权力转移,必定发生战争;只要发生战争,责任必在新崛起国家一边。这显然是现任世界霸主代言人的理论,正是这种进攻性现实主义的偏见才是妨碍世界权力和平转移的主要思想障碍。对于他们的理论不利的“民主和平论”,即使是“零例外”,他们也要将其斥之为“随便的预测”;对于他们有利的权力转移战争论,即使有两个重大例外,也可以在各种托辞的武装下拒绝承认。

两个所谓“例外”,一个是上世纪中叶英国霸权向美国霸权的转移,另一个是上世纪末叶苏联霸权的结束和美国霸权的延续。他们对前者的解释是,英美之间的权力转移并非没有打战,那次转移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如果把继任霸主美国拯救前任霸主英国,向法西斯国家宣战的行为也叫着霸权战争的话,那岂不是可以把兄弟之间的施爱叫做骄横?权力是从英国向美国转移,并非从轴心国向美国转移,美国为何要发动战争向并不具有世界权力的国家要权力?二战的起因既不是老霸主的顽固,也不是新霸主的骄横,这两个民主国家相亲相爱,而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根据什么认为即使民主化以后的中国一定会骄横?至于苏联向美国和平转移世界权力,则被解释为某种“独特原因”,是苏联国内政治抉择的结果。28其实这个案例正好可以用来证伪民主好战论,因为不是别的,正是苏联的民主化防止了权力转移战争。如果这个“例外”可以找出独特原因,还有什么例外不能找出独特原因?如果连最近一个世纪两次最重大的世界权力的和平转移都可以算作例外,还有什么在例内?

实际上,霸权战争宿命论者所依据的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已经发生变化,而他们还没有察觉,或者察觉了,还不愿承认。政治现实主义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基石:首先是霍布斯的战争状态或者叫做无政府状态假设;其次是自利主义的人性假设;第三是地缘政治学的有限生存空间理论。无政府状态未必一定导致战争,它还可以推动国际机制的诞生;自利主义也未必一定造成冲突,它还可以推动合作的进化。如果把政治现实主义和地缘政治学的两个三角形拼接成一个菱形,那它们共同的那条边便是权力的核心价值。让我们来对照一下地缘政治学创始人之一费里德里希?拉策尔(Friedrich Ratzel)和政治现实主义大师汉斯·J·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的两段关键的话:

拉策尔说,为了发展,国家必须确保充足和合适的生存空间,这是国家权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国家拥有的这种权力越多,就越有可能摄取统治地位。国家的主要目标被视为是追求权力。29

摩根索说,象在所有政治中一样,权力欲也是国际政治中的显要因素,因此,国际政治必然是权力政治。30权力是一股未经驯服的野蛮力量,它知道自己的强大就是法律,自己的扩张就是唯一的正当理由。31

他们对权力的珍视,都与国家边界有关。在拉策尔看来,国家边界是要扩张权力并想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的障碍,为此,那些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就必须摧毁别人的国界并进行领土扩张32。在摩根索看来,国家边界是既定的,国家权力竞争必然导致的结果是权力均衡。他指出,“一些国家无论试图维护现状还是推翻现状,都表现出对权力的追求。这种权力欲势必导致所谓权力均衡态势和旨在维护这种均衡的政策。”33

虽然这两个人不同代,但却象同一个擂台上的两个拳手,一个代表霸权国出战,另一个代表挑战国出战。一个要维护自己占统治地位的国际权力均势,另一个要打破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国际均势。如果事情就象他们所主张的,那么,世界权力的转移就不可能和平。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权力从英国向美国的和平转移以及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虽然挥拳相向,但拳头却始终没有落在对方身上的核威慑下的和平启发了人们的思路,使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世界霸权的挑战者的欧洲大陆开始出现新的思想流向:通过和平转移世界权力。

作为这种思想景观一部分的地缘政治学也从发源于德国的战争地缘政治学,转向在法国重新兴起的和平地缘政治学。法国地缘政治学派不喜欢国界。早在两次大战之间,法国的地缘政治学家就表现出和平倾向。他们认为现实存在的国界是“血腥而贫瘠的边境”,它将变成“富裕而辉煌的通道”。法国地缘政治学家阿尔伯特·德芒戎(Albert Demangeon)在其名著《欧洲的衰落》里指出,国家本身并不是一个自主的地缘政治实体,而只是一个更广泛的地缘政治整体中的一部分。具体地说,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国家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他认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大地缘政治实体是北美与远东,分别由美国和日本控制,如果欧洲各国能够求同存异,欧洲有可能成为第三个地缘政治实体。这个思想到了欧共体诞生后的70年代,被新一代地缘政治学家表述为“联合”的概念,用来代替德国地缘政治学中的“权力”概念。34

法国地缘政治学里的“联合”概念,类似于法、德哲学家们所称谓的“世界内政”思想,这种世界内政思想在欧盟管理模式上得到体现,该模式被主张欧洲复兴的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和德里达(Jacque Derrida)称之为“超越民族国家的管理”模式。35虽然两位哲学家没有指明他们主张的欧洲复兴是什么意思,但他们的批评者却道破了天机:他们设计“后民族格局”的超国家模式,目的在于建构又一个超级大国,一个寻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民族国家”。36这一点在学者们那里似乎不好意思说出口,但在政治家那里则无庸讳言,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明确指出,欧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欧洲大陆上的超级大国”37。

很显然,如果欧洲“后民族格局”的超国家模式获得成功,欧洲人采取了联邦式政治结构,就将出现第三个世界权力和平转移的“例外”:德芒戎所设想的第三个地缘政治实体将出现,美国所拥有的世界权力将部分地向欧洲转移,至少目前统治世界的美元霸权已经被欧元所分享。这种和平的世界权力转移也并非是美国乐意看到的,所以,《欧洲史》的作者们克制地写道:“美国在本世纪的全部历史中,始终扮演着旧大陆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这样模棱两可的角色。……华盛顿以赞许的目光看待欧洲终于能够掌握自己的政治命运,可是,美国极力阻碍欧洲经济力量的上升。”" 38如果这本书是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或之后写的,某些措辞可能需要修改,华盛顿看待欧洲掌握自己政治命运的目光不再是赞许,更可能是愤怒。

本文简短的结论是,如果世界权力过去发生过,现在仍然在发生和平转移的情况,中国的和平崛起便是可以期待的,只要中国在民主化崛起的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假如政治现实主义者们不喜欢这种情况发生,那承担战争责任的便不是中国。

注释:

3 同注1,前言部分第39页。

5 同注4,“前言”第Ⅷ页。

7 同注4,第161页。

8 参见下述3篇文章:a,李少军:《评“民主和平论”》一文,载《欧洲》杂志1995年第4期;

b,王逸舟:《国际关系与国内体制--评"民主和平论"》,电子版载中国国关在线http://www.irchina.org/xueren/china/wyz.asp?cataid=29;

上述3篇文章从理论论证到政策立场都对“民主和平论”持批评态度,虽然强烈程度略有不同。拜读3篇大作后,给我的印象是,文章作者不是因为不同意该理论的理论论证而反对它所服务的政策立场,而是因为反对它所服务的政策立场而反驳它的理论论证。由于政策取向迫切,对“民主和平”的反驳自然根基不深,有的反驳显然经不起再反驳。

必须指明的是,3位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图值得称道,其目的是为中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反对美国政府把“民主和平论”当作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武器到处挥舞。同样要指明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有短、长期之分。在我们的讨论所涉及的论域里,中国的短期国家利益是,在中国未完成民主化前,反对美国用“民主和平论”干涉中国内政;中长期利益是,在中国推进民主化的过程中和完成民主化之后,支持美国政府里的自由主义者运用“民主和平论”理性看待中国崛起。因此,作为战略研究者,应当把反对一种理论和反对一种理论的某种运用区分开来,前者要持科学态度,后者要有战略眼光。

9 吴稼祥:《头对着墙--大国的民主化》,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1年7月版,第7章。

10 引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中文版,王保存等人译,求实出版社,北京,1988年版,第163页。

11 参阅加布里拉·蒙廷诺拉(Gabriella Montinola), 钱颖一(Yingyi Qian), 和拜利·温加斯特 (Barry R. Weingast): 《联邦主义的中国模式:经济成功的政治基础》,载美国《世界政治World Politics》,1996。

15 参阅《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北京,1998年11版,第95页。

16 引文出处同注14,第104页。

19 曼斯菲尔德和斯奈德(E. D. Mansfield and J. Snyder):《民主化与战争》(Democratization and War),载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夏季号(Foreign Affairs,May/Jun,1995)。

20 同注8b.

21 同注4,第163-164页。

23 同注9,第八章:“雪崩反应:崩溃趋势假说”,第303-302页,

24 《中国大战略》的两位作者迈克尔·斯温和阿什利·特利斯显然是同意这一观点的,他们说过几乎是同样的话:“即使中国成功地实现民主化,即使中国在此过程中能避免与民主过渡相关的一切危险的出现,按照韦伯式‘理想模式’的观点,这个民主的中国仍不大可能具有高度合作的意向。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有什么奇特之处,而是因为民主和平这个观念本来就不健全。”但我不能同意他们的观点的是,他们怀疑民主和平观念,但只怀疑中国的合作意向,不怀疑奉行现实主其它国家的合作意向。上述引文参见注4所引书,第207页。

25 同注4,第208页。

26 同注4,第210页。

27 同注4,第222页,第216页。

28 同注4,第222页。

29 转引自【英】杰弗里· 帕克(Geoffrey Parker):《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与未来》(Geopolitic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中文版,第24页,刘从德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版,北京。

30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国家间政治》(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中文版第43页,徐昕、郝望、李保平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北京。

31 同上书,第14页。

32 同注29。

33 同注30,第220页。

34 同注第69页、70页,以及第76-77页。

35德里达、哈贝马斯:《论欧洲的复兴》,中文译文见《读书》杂志2003年第7期,第70页,曹卫东译。

36 匈牙利作家Peter Esterhazy的言论,参见曹卫东“后民族结构与欧洲的复兴”一文,《读书》杂志2003年第7期,第68页。

37转引自辛本健:“美欧裂痕在加深”,载《环球时报》,2003年1月17日。

38 阿尔德贝特(J. Aldebert)等:《欧洲史》,中文版,第606页,蔡鸿滨、桂裕芳译,海南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海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发展对外贸易 促进中部崛起(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论文摘要】 中部地区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渐渐......
民国金融:北京坠落与天津崛起
发布时间:2023-04-11
说到民国时期的金融中心,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南上海”“北天津”。其实,上世纪二十年代北洋政府时期,上海和北京才是一南一北的两个全国性金融中心。只是到了蒋介石建都南京后,国民政府以南京为政治中心、上海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
蓝筹崛起大幕由中国石化拉开
发布时间:2022-11-21
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资无须过于注重短期暴利。对中石化的投资就应该如此。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本栏推荐投资中国石化为代表的新蓝筹。当时的投资逻辑可以参考2013年8月份《中石化股价距内在价值低估65%》这篇文章。 其主要的投资逻辑......
论中国崛起与海洋秩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2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岛礁主权、渔业捕捞、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纠纷、争端、甚至低度的直接冲突层出不穷。中国在建构稳定、和谐的周边海洋秩序中受到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中国当代的国民经济有很大......
中国应谋求在低碳时代新的崛起
发布时间:2023-03-27
尽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进程充满坎坷,但降低碳排放、拯救地球共有家园仍是各国基本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我们有理由期待,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将创造出一个更加清洁、绿色、蔚......
中国式创客:崛起在新工业时代
发布时间:2023-06-22
人人创客 “希望打造互联网金融政产学研投合作平台,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集聚各方资源,跨界融合共同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促进中国金融业的创新与改革,发挥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作用。”千人会的远景目标......
推进中部农村崛起的战略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论文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从外部入手、加大以工促农的力度,对促进农村发展是必要的,但是从农村人口众多这个现实出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必须在农村社会内部做文章,推动农村经济走内源性......
全球化、多极化与中国崛起的国际环境
发布时间:2023-06-22
世界革命的新浪潮,尤其是全球化、信息化、自由化、一体化、知识经济化的,为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有利的环境。 一全球化的每一次世界浪潮都会产生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 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时期,正好也是一个新的世界性的发展浪......
Niche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5-08-25
纵观《长尾理论》一书,作者安德森传递了一种观念:热门产品并不是永远的赢家,冷门、小众产品也并不是失败者;两者是平等的,只是前者的受众要比后者多,而造成这种局面仅仅是因为“不存在大众,只存在把人们看做大众的方法”。笔者认......
国债助美国崛起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08
摘要:查字典论文网带来了国债助美国崛起,供您参考阅读,希望对您设计论文有所帮助! 揪心、嘲笑、厌恶、质疑、抱怨、愤怒、股市暴跌、信用下调……世界人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心”关注美国国债。 负面情绪之外,似乎很少有人认真思......
民主化进程中的乡村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7
" 内容提要: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大势所趋,以乡村领导关系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必将对乡镇转变领导方式、转换工作作风构成强大的内在动力,对乡镇机构改革......
造船大国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6
20世纪50年代前,欧洲是世界造船产业当之无愧的霸主。二战结束,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西欧造船一统天下的局面;70年代始,韩国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日本,至2003年,韩国成为世界造船新的霸主。2010年,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全面超越韩国,居世界第一。自2014年起,全球造船出现萎缩局面,行业整体萧条。造船产业的全球布局传统造船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造船业则基于资源与技术。因此,全球所经历的几次产业转.........
中国和平崛起后的世界格局探析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通过和平方式崛起于世界之林。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具有全球性的影响;政治上是区域性大国;军事上基本是本土防御水平。虽然在综合国力上已经是世界性强国,但是中国还处......
我国中部崛起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本文采用差分内差分方法对我国中部崛起政策应对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表明。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了收敛,但这种收敛趋势在中长期中消失。短期内,政策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升0.75%,中长期仅提升0.19%。稳健性检验发现,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在初始消费水平上均出现收敛,但前者的趋同效应大于后者。本文表明,中部各省与东部各省在近20年的发展中存在收敛趋势,政策在总体上是有效的,但.........
探析中国崛起的文明特质与世界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5
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颇多微词。迅速崛起的中国在给世界带来震撼的同时,也遭到了难以尽数的歪曲诽谤和肆意抹黑。其原因在于,西方世界囿于自身立场确乎难以认识到,今日中国的现代化战略崛起是一个真正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在崛起方式和文明高度上,实现了对近代以来西方大国的真正超越。一、大国崛起的西方困境西方大国大多凭借武力扩张而实现了暂时的霸权地位。自民族国家诞生以来,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到美.........
浅谈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经济合作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关键词] 中国 经济 崛起 东亚经济合作[论文摘要] 中国在促进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为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提供了新动力,而东亚经济整体实力的增强,也为 中国经济 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中国经济的增长与东亚合作的深入......
英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基础
发布时间:2023-01-18
英国崛起的政治文化基础 英国的“自由精神” 英国的工业革命起源于棉纺织工业,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8世纪六七十年代珍妮纺织机和水利纺纱机,1771年在河边建 立第一座天然动力工厂,这些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英国纺织业的生产率,而......
纳粹打着“爱国”的旗号“崛起”
发布时间:2023-07-11
1919年,德国“一战”战败,屈辱地割地、赔款、签不平等条约、被限制军队规模,甚至铁路也被扒走了。德国归还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两个省,莱茵区以东50公里内德国不能驻军,在这种非常屈辱的情况下,纳粹党成立了。 纳粹党打的......
新世纪金融大国的崛起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引言 美国在短短的二百年里不论在经济还是在科技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美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与逐渐成熟。如今,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极的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强劲影响力日益彰显,本世纪前......
崛起中的新兴经济不应被忽视
发布时间:2023-02-10
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冰火两重天 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必然面临传统产业的萎缩和新兴经济的兴旺,即实体经济内部存在着冷热两个极端。 新兴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由于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快速下行,导致潜在经济增速不......
福建小说:在崛起中寻求突破
发布时间:2015-08-24
2003年的夏天,“崛起的福建小说家群体”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时,全国诸多著名评论家与会,对福建小说把脉问诊,会议提出了“‘小说闽军’在崛起”的观点,对以杨少衡、林那北、须一瓜、赖妙宽等小说家为代表的“小说闽军”做了研讨......
短剧的崛起之路
发布时间:2022-12-16
不知道最近大家发现没有,韩国的小短剧越来越多了,爱情、搞笑、悬疑、奇幻……各种元素,一集也就十几分钟。你别说,很多还非常受欢迎呢,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几部吧。 阳光版 《放学后福不福》/搜狐 这个我看得比较早,到现......
大国崛起的金融问题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21
一、美国在短短的二百年里不论在经济还是在科技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美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与逐渐成熟。如今,作为多极化世界中一极的中国,对于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强劲影响力日益彰显,本世纪前50年,是中国发展、崛起的大好时机,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探讨美国崛起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并分析我国在崛起中将会遇到的金融问题。二、美国崛起带来的启示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的.........
从儒家文化的和平思想看中国“和平崛起”
发布时间:2023-05-25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 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针对国际 社会 上的“中国威胁论”,本文通过详尽阐释儒家文化和平思想的主要特质,从而论证了儒家文化中的和平思想分别从国际、国家、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强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平性质与内......
浅谈崛起中的河南区域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5
论文关键词:河南区域 经济 ;产业重构;县域经济;缩小区域差距论文摘要:《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规划纲要》中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经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
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公民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现代化;公民意识;发展历程 论文摘要:中国的现代化带来了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文章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探析中国人公民意识的发展历程,并进而分析公民意识与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以及人的现代......
西汉关中崛起的原因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以西汉社会变革和文化形成为背景,从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文化史角度探究西汉关中崛起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礼法兼备、刑德并用的政治文化;统一与多元相结合的思想文化;举贤任能的人才方略和空前繁荣的对外交流。传统文化......
冀中南区域快速崛起的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3
目前,河北三大战略区域中,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组成的环京津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和布局,秦唐沧沿海发展已被纳入国家战略《河北沿海地区总体规划》中,只有冀中南地区没有一个省级层面的规划。同时,冀中南作......
大省崛起:港口国监督之路
发布时间:2015-08-06
如无意外,今年年底广东海事辖区的PSC(港口国监督)授权港口城市将有望增添一名新兵。至此,广东海事局维持多年的“八大金刚”将正式晋升到9位。而随着PSCO(港口国监督检查员)考试培训模式的放开,PSC从业队伍建设将不断加强,未来......
试析从平庸到卓越:德意志大学崛起进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6
" 论文摘要:大学危机和名族危机孕育了德国大学的改革,使德国大学实现了从平庸到卓越的跨越。在考察德国大学改革和崛起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揭示了德国大学崛起的主要原因。德国大学崛起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制度的创新使德国大学的性质从根......
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8-14
摘 要:在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既面临机遇和挑战,又需要在坚持以我为主的基础上,不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科技进步,实现国家的科技优势,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科技;革命;发展 目前,新科技......
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的社会主义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24
目前,新科技革命的趋势正在迅速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下,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配置,以越来越大的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各个国家的经济被越来越深地卷入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家与国家的关系以至相互依存关......
三晋大地的新崛起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 要:山西作家李骏虎前期小说主要描写都市婚姻爱情,主人公不仅具有奋斗拼搏的上进心,还被爱情婚姻问题所困扰,并且初到城市都会或多或少面临如何化解城市礼仪与乡村习惯之间的矛盾,而这几点也是作家李骏虎小说中所集中探讨和反思......
美国纺织服装业崛起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5-09-10
美国经济复苏几成定局,持续增长趋势已经显现,市场显示出一定的活跃度,美国人期望3%的增长率已在预料中。在过去的一年,美国纺织服装工业小有回升,2015年他们又期盼什么呢? 纺织服装业的期望与问题 有经济学家预言,美国经济......
中西部经济崛起带来的行业机遇
发布时间:2023-07-27
中西部经济崛起带来的行业机遇 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的起点地,两北对外的窗口,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经济复苏,旧貌焕新,日益成为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既葆有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又具......
中国经济60年:在转型中加快崛起-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09
【论文摘要】 这60年中国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实现了四大转型,即从政治主导到经济主导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封闭型国家到开放型国家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但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未来的中国还要实现从初级......
卢见曾与汉学的崛起
发布时间:2013-12-17
学术的 发展 ,其原因不外乎自身的内在演进、外在因素的支持与促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 影响 。乾隆初叶兴复古学之风的酝酿与形成,即是此一学术法则的体现。当时,清廷倡之于上,名儒硕彦行之于下,而更有地方大吏,乘时势而......
崛起中的河南区域经济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和黄淮地区四个经济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各经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从产业重构、县域经济、高等教育、文化事业、缩小城乡收入差......
支撑中原崛起的人力资本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9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人力资本的形成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吸引与选拔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的分析,评测其形成机制的绩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支撑中原崛起的人力资本形成战略。 关键词:中原崛起 人力资......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略论
发布时间:2023-01-14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研究国情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改造中国社会,必须首先进行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夺取政权......
科学推进山区城镇化建设为中原崛起振兴河南做出贡献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城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标志,是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对于像南召这样的贫困山区来说,如何搞好城镇化建设意义更加重大。我们要立足南召实际,提高对小城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
浅析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推进法制化进程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6-12-12
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概况 在当前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基层干部和村民民主观念不强,民主意识淡薄,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华为手机崛起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华为是一家世界范围内中国知名名牌企业,在电信设备行业做到了世界领先的地位。目前,华为转战终端设备市场,推出智能手机,意欲在这个市场一展宏图.目前,身为世界前三的智能手机生产商,成绩骄人。但是华为是否真正崛起值得怀......
迈外迪CEO张程:创业浮潮外崛起的黑马
发布时间:2023-01-14
他的微博个人简介,寥寥几个标签,却将他所追求的事业和爱好凝练展现。“致力于免费Wi-Fi的普及”,质朴的目标略微透出一丝普世的味道。穷游粉这个标签已为人们所熟知,他在穷游中迸发出的创业灵感更是被大众所津津乐道。而潜水控、美......
跨界型药企的战略崛起
发布时间:2023-04-28
月度跨界大案 云南白药牙膏 121个亿的跨界崛起 跨界大案研究支持单位:云南白药集团健康产品市场部 凯纳营销策划集团 吃亏、吃醋、吃苦……我说,幸福是吃出来的。吃,要有一个好口腔。 2015年,一支云南白药牙膏新广告片将......
浅谈东方的落后与崛起
发布时间:2022-12-24
一般而言,科学家总是习惯以与史不同的方式去勾勒全新的未来,历史学家则总是努力从过去的历程中梳理人类发展的普遍轨迹。或基于这样的职业习惯,本书中,身为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的伊恩莫里斯试图从历史中解......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武汉法制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10
武汉市系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素有九省通衢的美誉,其历史地位、经济地位、未来发展地位均不可小觑。 一、中部崛起背景下的武汉法制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中部崛起背景......
中国能否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
发布时间:2022-07-24
" 中国能不能进一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提高选举民主化程度?长期以来,有一种“经济文化落后论”,对此持否定态度。这种理论认为:中国国家大、人口多,经济文化落后,公民素质低,所以,不宜扩大直接选举,提高选举的民主程度。条件......
英剧崛起的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01
一、英剧的现状 目前,英国电视产业产值约为120亿英镑,600个电视频道,每年制播2.7万小时的内容,大多销售海外。在第39届国际艾美奖上,英国剧集军团囊括五项大奖,席卷艾美成为赢家。虽然在此前,不少英国剧集都曾因其独特的剧情和......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在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们要汲取美元地位衰落的经验,努力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
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
发布时间:2022-12-14
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 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中国油画艺术民族化进程中的“气韵生动” 油画,这种以快干油......
我国科学民主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民主化是确保科学在社会中的存在合法性的最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科学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而“科学精神与民主理念”作为科学传播的思想内涵,首先要求科学具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权利。科学,如果只能由科学家和政府来讨论决定......
和平崛起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和平发展;和平崛起; 历史 必然 1 和平崛起的提出及其内涵 建国时,我国为世界落后国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使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综合......
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是我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必然趋势。我国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人为的拉大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城乡区别对待的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党台立场 关注民生 湖南经视“新”势力崛起
发布时间:2023-05-24
2014年,湖南经视频道摒弃教化式语态,创新新闻表达,坚守“党台”立场,观照现实生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利共赢,迅速扩大了传播影响力,彰显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党台发声 服务于民 作为全国地面频道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
“果断风暴”显示沙特崛起,美国失控?
发布时间:2023-06-23
3月26日起,以沙特为首的“十国联军”发动代号为“果断风暴”的军事行动,对即将拿下亚丁、占领也门全境的胡赛派武装展开大规模空袭。一向行事低调的沙特王室,此次异乎寻常地亮剑也门,究竟意欲何为? 用武力干涉挽回政治败局 2......
中国废死进程
发布时间:2023-03-11
1764年,贝卡利亚的传世名作《论犯罪与刑罚》揭开了西方国家废死的序幕①。从此,废除死刑为全世界人民所认同,并成为世界潮流席卷全球。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废死”的“死”在我国不是指死刑,而仅指我国的死刑立即执行。......
协商民主:执政党主导的民主化进程的选择性亲和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协商民主 执政党 选择性亲和 [论文摘 要]通过从民主化理论的微观视角来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执政党应对转型时期的重叠危机,探索民主的程序化价值以实现体制内渐进民主化以及发挥组织化治理资源优势增进有效治理......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崛起的机遇(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其影响逐步从虚拟经济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面对这一严峻的局势,我国中小企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努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从宏观层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国美术馆刮起波兰民族风
发布时间:2023-02-11
中波建交65周年之际,由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带来的“从源头到灵感――波兰设计中的民族主题”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据悉,此次主题展是中波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波兰华沙国家民俗博物馆在中国的首个大型展览。其涉及服......
中国农村市场化进程中的农民合作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是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应对WTO 挑战的有效途径。国家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已经从农村改革前的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全面控制发展到今天国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主导作用。合作社制度的反市场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扶持具有......
盘点中国基层民主
发布时间:2022-12-20
" 中国的民主化是文明世界都关心的大事。民主,意味着立法者和重要行政官员由最广大的人民选举产生,公民在公共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参与权、最后的决定权。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进行,民主化的潮流也在涌动。民主化,可以从上层、中层、基......
互联网的崛起与纸业前景
发布时间:2023-05-04
论文关键词:互联网 新 经济 形势 纸基 网络传媒 恐怖袭击事件 世纪之交,世界信息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数字编码、网络 传播 和多媒体展不三位一体,它们以强大的传递、沟通及分享信息的威力使人类冲破时一间的限制,打破传统地域......
他们正在创造新的崛起
发布时间:2023-02-18
八闽大地上总是萦绕着浓浓诗意。从古代的柳永、杨亿、叶绍翁、朱熹、张元帧⒘蹩俗等,到近代以来的林徽因、冰心、郑敏、蔡其矫、郭风、舒婷等,这些在文学史上闪着光亮的名字,汇聚成了福建诗群天空中那条耀眼的银河。新生的诗歌力量......
崛起台湾政坛的“小辣椒”
发布时间:2015-08-28
她出身贫苦,如今官拜“立法院”副院长,江湖名号“小辣椒”;她67岁,从政25年。从无人看好,到声望爆棚,这个热辣辣的女子迅速崛起,以国民党新共主之势,排山倒海而来。 6月14日,以高民调的支持度,洪秀柱获得了国民党中央提名参......
3D技术助贵州“智”造崛起
发布时间:2020-01-17
3D打印以其独特的“增材制造”方式和生产理念,让人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了想象和期待,同时,凭借着自身技术的突破,可打印材料的增多,拓展了潜在的应用领域。3D打印也更契合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个性化产品的兴趣,而对它的关注,反过来也促进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回眸贵州工业的发展贵州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彼时国家在贵州布局以航空、航天、电子为主的三大军工基地,奠定了贵州现代工业的基础。到了上世.........
再造民主——信息化进程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3-02
" 信息化进程仅仅是上个世纪末几十年的事儿,它对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深远影响。它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也仅仅拉开了序幕的一角,人们对信息时代民主理论的探讨也刚刚开了个头。然而,这场讨论......
中国自主核电技术梦想起航
发布时间:2023-05-01
福清核电站是个充满希望的地方,她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示范基地,她是中国自主核电技术梦想起航的地方……但不论福清核电是个什么地方,她的安全健康发展却永远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持续改进。 启航 发展 提起福......
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需求
发布时间:2023-03-21
摘要: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更偏向于本地定居、本地就业的就地城镇化模式,而非异地城镇化模式;农民对城镇化的需求尽管强烈,但是对于城镇户口的需求却并不突出,以变更户籍为内容的城镇化模式或将面临困难;农民对于城镇公共服务特别......
大牌崛起,书写世界之美
发布时间:2023-03-18
全球美学地板缔造者,中国十大地板品牌之一的书香门地,入选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 开篇:地板界的LV,美学成就品牌梦 一家地板企业,第一个将美学理念融入地板的设计、制造、销售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倡导“美能增值”的核心......
浅析挡不住的民主立法进程
发布时间:2016-09-07
在这次全国人代会上,立法法的修改进展情况出乎意料地热。在各个代表团,税收法定原则是代表们争相讨论的焦点。而在会场外,如何征税、向谁征税、税率多少也成为民众发表意见的热门话题。可以说,在这次全国两会期间,两个舆论场都在讨......
基于比较优势的中部崛起战略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地区曾陷入尴尬的发展境地。加强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与开发对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中部地......
大国崛起视野下的古罗马兵器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 要:在古代世界,古罗马人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发明了军团制度,锻造了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古罗马人的兵器文化业有自己的特色,出现了韦格蒂乌斯等一批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提出了一系列兵器文化思想,对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军事文化......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7
" 在现代国家,民主是预防专制和反对专制的一种普遍国家形式。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却始终迷雾重重,正如英国学者Keith.Granam曾经说过的:“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是什么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好......
基于中部崛起战略的湖南省发展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9
论文摘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人口和资源大省,湖南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具有独特的后发优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成为我国十大......
浅议区域物流建设对中部崛起的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从物流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入手,本文结合大量实例来说明中部区域物流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挖掘目前所存在的不足并对此提出解决建议。 【论文关键词】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配送中心 一、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挥的作用......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07
毋庸置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愈益显明的成效。然而,实践中的窘态与理性的求证却让人清醒的看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与繁荣,恰恰相反,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因为......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债政策
发布时间:2023-05-29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债政策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债政策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国债政策 一、适当控制当前国债规模的增长速度 表1 1994-1997年内债规模及其增幅 单位:亿元 年份 年度发行规模 ......
浅析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发布时间:2016-07-2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标志着党和国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全面把握。这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的起点吗?
发布时间:2023-07-24
" 一 . 引言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我们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系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经验。......
科学发展愿景中的区域统筹战略:中部崛起的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摘要:科学发展是协调的和谐的发展。东部的率先发展始终是华夏大地劲吹的东风。西部大开发使共和国相对落后的这块土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振兴东北使共和国的老工业基地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科学发展同样也为古老神州的中部插上腾飞......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没
发布时间:2022-08-01
" 在现代国家,民主是预防专制和反对专制的一种普遍国家形式。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却始终迷雾重重,正如英国学者Keith.Granam曾经说过的:“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是什么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
长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长征清算了教条主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树立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政治路线,发展了我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中国式协商民主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文章摘要】 协商民主是近年来被国内学界和政界广泛热议的词汇,它的热度不仅仅体现在多次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文件和理论表述中,更体现在它逐渐被广泛的公民所接受,成为人们追求政治权利,实现自身利益诉求的制度保障,本文将通过对......
国泰君安:注册制将推动股权融资崛起
发布时间:2023-02-25
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3月5日称,今年资本市场将实施注册制改革,具体方案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待《证券法》修订完成正式实施期,注册制即可落地。国泰君安预计,注册制的推出时间点或为今年6月或10月前后,取决于《证券法》修订的......
关于香港民主发展进程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3-01-24
摘要:历史上香港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实行高度的集权统治,没有民主可言;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香港的民主制度才得以循序渐进地发展起来,并取得丰硕成果。历史和现实证明,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在香港行不通;香港要实现长期繁荣稳定......
对中国民谣音乐兴起的批判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8
对中国民谣音乐兴起的批判与思考民谣音乐是众多音乐流派中的一支,由于其简单、纯粹、朴素自然的同时具有极强的现实感染力,是最为亲近大众的音乐形式之一,在当下的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十分流行,呈现出显著的大众文化特性,因此成为批判的对象之一[1]。中国的历史上从《诗经》开始就有诗歌民谣就反映百姓的日常生活,对某些不良现象进行揭露、讽刺,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近代的校园民谣作为一种清新悠扬的音乐形式.........
中国古代有民主主义思想吗?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古代是否有民主主义思想,学术界对此众说纷纭。我认为,“中国古代有民主主义思想”一说,是站不住脚的。 其一,“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这一判断很牵强。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民主制度,如钱穆的中国古代没有......
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演进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我国古代民族政策内容丰富,既存在歧视、压迫政策,又存在有关于民族间和睦相处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依然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力和利益,但它们所起到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些。中国的民族政策源远流长,它们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