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着重论述了当前该研究领域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困难和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力求为改善该研究领域的现状寻求可行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青年;价值观;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村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走上了由脱贫到致富的共同富裕道路,开始了由乡村到城市转变的城市化进程。与此相适应,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身份也开始由“农村人”向“城市人”转变。在此过程中,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呈现出由保守向开放、由传统向现代发展变化的趋势;但具体来看,由于地区、年龄、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青年群体内部的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因此,科学地研究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准确判断当前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就具有了重大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一)对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现状及未来趋势的准确把握
从宏观角度出发,在整个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领域,获得了关于农村青年价值观现状的一致认识:(1)在当前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特点分析方面,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存在诸多特点,包括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多元性和差异性明显、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交织、积极性与消极性同在,等等;(2)在对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方面,都做出了科学的预测,认为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将会沿着由传统到现代、由保守向开放的方向发展下去,对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二)对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内容的全面分析和考察
“从内容上看,价值观集中反映着主体地位、利益、需要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内容,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表现的精神目标系统,具有深刻的主体性和主观特征。”在对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研究方面,都表现出对价值观内容的全方位考察,认为青年的价值观通常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从业观、社交观、婚恋观、性爱观、消费观等方面。
(三)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主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农村青年的价值观
基于对农村青年价值观现状的普遍认识和正确引导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目的,学者们都开始充分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导农村青年价值观方面的主导作用,尝试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农村青年,使其价值观逐步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靠拢。主张在转型时期“必须大力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大力推进农村青年人生价值观的整合。”
二、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存在诸多问题
(一)研究对象的片面化倾向明显
首先,研究对象的两极分化趋向明显。我国的农村青年按户口和居住时长分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农村的青年;另一种是户籍为农业户口,一年内半年以上生活在城市的青年。”依据这种分类,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可以从两方面分别展开,一方面是“农民工青年”的价值观研究,另一方面是农村“留守青年”的价值观研究;与此同时,在分别研究的前提下,“农民工青年”和农村“留守青年”同属于“农村青年”群体,二者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价值观,因此,将两类农村青年的价值观进行对比、综合、归类等研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探求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的普遍态势和发展规律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对象涉及范围的区域化倾向明显。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且有一半以上地区属于农村的原因,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倾斜程度不同引起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影响,使得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难于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全国农村青年的覆盖范围中,只能从一个小区域范围的农村青年着手,分析其价值观,并以此为基点,将个别区域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特点推及全国农村青年。
(二)研究活动的主客观条件不够充分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还缺乏充分的主客观条件,具体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和表现:第一,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农村分布区域广泛且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研究工作本身具有相当的难度,要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几乎不可能,很多研究者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农村地区尤其是山区的生活条件远不及城市生活条件那般舒适和丰裕,加上调查对象(农村青年)本身的特点,如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对自身的认识相对片面等,使研究者感觉到难度很大。
(三)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从大的方面看,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若详细划分,实证研究从具体操作上又可以分为问卷调研、个案分析、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目前,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但在实证研究的具体操作上更多的选用的是问卷调查法,或辅之以个案分析法,很少采用深度访谈、追踪观察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之所以被广泛用于实证调研,原因在于该方法自身所具有的诸多优越性,如信息收集速度快、成本相对低、耗时少、利于统计分析等,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对调研对象的知识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要识字)、不能百分之百地反映被调研对象的真实情况(不能排除调研对象掩盖自身真实情况的可能),等等。与问卷调查相比,深度访谈法或追踪观察法可能会存在耗时多、成本高等局限性,但这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优点,如信息可信度高、调查结果可能更加全面、真实,等等。鉴于此,无论做和研究,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是必须的,只有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才能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保证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四)研究视角的局限性,缺乏综合性、系统性
在研究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时,研究者都把重点放在农村青年价值观的现状研究上,试图对当前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是什么”或“怎么样”的问题作出描述性的解答;有的学者更进一步,在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及引导策略方面进行试探性的研究,欲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但是,依公共政策学理论的观点看,“发现问题”和“界定问题”有时要比“解决问题”更为困难和重要;更多的时候,在界定和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就已经包含了解决问题的部分办法。所以,常规条件下,要了解并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即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和背景,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最终才能科学地界定问题,并“对症下药”。在我国农村青年的价值观研究领域,也应如此,但客观地说,在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产生的现代大背景及原因方面,研究工作并未深入涉及,成果也不多见。
三、解决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困难的三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创造物质条件。必须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逐渐消除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农村青年价值观在一个相差不大甚至基本相同的经济环境中成长,最终趋向统一和一致;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为农村青年的研究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为广大研究者提供物质支持,为研究者解决了在实证研究中的困难。
(二)从研究者自身着手,切实转变以往的研究态度和研究眼观,为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创造主观条件。从研究者自身看,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研究对象的确定要合理科学,做到广泛性与代表性的有机统一,重视农村“留守青年”和“农民工青年”的结合研究;第二,研究方法采用要注重多样性和科学性,既要避免只用一种研究方法,又要避免滥用多种研究方法;第三,研究视角的确定要既要注意重点,又要做到全面,要加强对农村青年价值观存在背景及原因的分析;第四,加强学术沟通与交流,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和沟通不仅有利于推动该领域在深度上的推进,而且有利于开阔学者的眼界和思维,进而拓宽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的广度。
(三)作为研究对象的农村青年,应当主动配合相关研究工作,如实反映自身的价值观信息,为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提供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我国农村青年价值观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农村青年,解决我国农村青年在价值观层面上面临的困惑、矛盾。因此,我国的农村青年,作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和最终的受益者,理应积极配合研究工作,如实反映自身的相关信息,保证研究工作科学而正确的展开。
参考文献
[1] 刘小新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杨锋.转型期农村青年人生价值观的分化与整合[J].青年探索,2009.
[3] 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