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阐述了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管水和再生稻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内容,以指导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高产栽培管理。
关键词 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048;S3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038-02
杂交中稻目前种植的范围逐渐扩大,已发展至平原地区,但是其生长发育对气候的要求与杂交早稻和杂交中稻不同。杂交中稻具有很多优点,因此在生产上要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施好肥水、及时防治病虫害、施好促芽肥及发苗肥、保留适当稻桩高度等技术措施,达到头季稻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健壮,再生稻穗数多、结实率高的目标。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适时播种,避免在高温炎热天气抽穗开花
张方方等[1]根据湖北省70个气象台站1971―2004年34年的历史气象资料,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高温天气最多的时段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此,要根据该地区这一气候特点,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防止秧苗在高温期间抽穗开花。一般需要进行再生稻栽培的杂交中稻适宜抽穗期不得迟于7月15日,而一季中稻抽穗期的适宜时期为8月中旬,以避开高温天气。除了播期,播种还要考虑的因素是茬口、水稻品种类型等。“一种两收”的进行再生稻栽培的中稻的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最迟不得迟于4月初,以保证在7月20日之前能够齐穗,使其在高温酷热天气到来之前结束开花,保证高产。而一季中稻的播种一般在4月底,最迟不得迟于5月上中旬,使其过了高温天气之后再抽穗扬花,在提高其品质的同时获得高产。在注意以上事项的同时,选择优质抗病、耐热的杂交中稻品质是关键,如扬两优6号、扬稻6号、准两优608、Ⅱ优838等,切记不可选择耐热性差的品种。
2 稀播匀播,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一般杂交中稻大田用种量为15 kg/hm2。播种前办好秧田,搞好浸种催芽工作。要做到稀播匀播,培育分蘖壮秧,秧田播种量为150 kg/hm2,达到移栽时每株秧苗需带蘖2个以上。秧龄25~30 d移栽,插22.5万~30.0万穴/hm2,穴插1~2粒谷苗,插基本苗75万~150万/hm2。
3 科学施肥管水
3.1 秧田肥水管理
要想生产优质杂交中稻,培育壮秧是关键。一般杂交中稻的移栽秧苗要求在主茎叶龄4.5~6.5叶时[2]。对于栽植杂交中稻的地块,在播种前要施足高效复合肥(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各15%或16%,下同)300 kg/hm2作基肥,在稀播匀播的基础上,到秧苗1叶1心时追施尿素60~75 kg/hm2作为断奶肥,3叶1心时追施尿素60 kg/hm2作分蘖肥。送嫁肥的时间与扯秧时间关系密切,过早施用或过迟施用对杂交中稻的生长都有不利影响,过早施用易导致扯秧困难,秧苗易折断导致移栽成活率低;过迟施用易导致秧苗尚未吸收完送嫁肥就要移栽,降低了送嫁肥的作用[3]。因此,应在移栽前3~5 d施用送嫁肥对杂交中稻的生长最有利,一般施用尿素37.5~60.0 kg/hm2,促进秧苗生长。秧田的水分管理要做到在播后至出苗前放干水,当中稻出苗后视天气情况来决定水分管理方法,若是正常天气,应该进行浅水勤灌,当遇到低温天气时就要适当多灌水,当低温天气过去之后要重新排水至浅水,促进分蘖,以利形成壮秧[4]。
3.2 科学安排大田肥料配比
由于杂交中稻的生育期长,所以应该视不同生育阶段实行不同的施肥方法,不能从始至终都使用同一种施肥方法,否则会影响中稻的成穗率,导致成穗小且结实率低,病虫害危害程度也会加重。因此,要科学配比各种肥料,在中稻生长后期适当增加施肥量,同时要增施磷钾肥,一般中稻大田中的氮、磷、钾肥为1.0∶0.5∶1.0对中稻的生长发育最有利。氮肥的施用:60%作基蘖肥,40%作穗粒肥。全部磷肥作基肥。钾肥的施用:60%作基肥,40%作穗肥,使中稻发育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能有均衡的肥料供应[5-6]。
3.3 施足大田基肥,早施大田分蘖肥促早发
要使杂交中稻在移栽后能够健壮生长,于移栽前结合大田翻耕施足高效复合肥500 kg/hm2作基肥,移栽后要及时施用大田分蘖肥尿素112.5 kg/hm2,一般在移栽后7 d进行,促进杂交中稻分蘖,但是应该要注意的是,瘦田和肥田的分蘖肥要适当的增加和减少,使大田的低位分蘖增加,促进早发和高产。
3.4 看苗巧施穗粒肥
为了发挥杂交中稻壮秆大穗的优势,应将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2次施用,于晒田复水后(颖花分化期)施尿素37.5 kg/hm2+氯化钾75 kg/hm2左右作促花肥;于剑叶抽出长度的1/2时,施尿素37.5 kg/hm2左右作保花肥,有利于形成壮秆大穗。有条件的还应在见穗期和齐穗期各用磷酸二氢钾1.5 kg/hm2对水750 kg(叶色发黄的还要加入尿素7.5 kg/hm2)于下午喷施作粒肥,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灌浆,增加粒重[7-8]。
3.5 大田科学管水
移栽至返青阶段灌2~3 cm深的水层护秧。分蘖前期浅水勤灌。当总苗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苗数)达到计划成穗数的80%左右时开始排水晒田[9-10]。当总苗数达到180万~210万根/hm2(一般杂交中稻计划成穗数225万~270万根/hm2,其80%即为180万~210万根/hm2)时排水晒田,以减少无效分蘖,壮秆控病促根促大穗;但是若是迟发田,移栽后25 d左右也要晒田。当土壤含水量晒至40%~50%时灌1次水,待自然落干后再轻晒,反复多次进行,直至倒2叶露出,这时再建立水层。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阶段要保持浅水“养胎”和“护花”。灌浆期采用每灌1次浅水、自然落干后1~2 d再灌的方式,使稻田保持湿润,有利于养根保叶增粒重[7,11]。 4 及时防治病虫害
苗期注重稻蓟马的防治,分蘖和孕穗、抽穗期注重三化螟、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在孕穗期注意防治纹枯病,后期注意稻瘟病和稻飞虱的防治。
5 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5.1 选好良种,适时早播
要选择生育期适中、再生力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作“一种两收”进行再生稻栽培的中稻,头季播种期要使再生稻抽穗扬花期避开秋季低温,使再生稻齐穗期日平均气温连续3 d不低于23 ℃,在鄂东地区要求头季稻8月15日前成熟收割。
5.2 科学管水,防治病虫害
通过科学管水,防治病虫害,维持头季稻茎秆稳健和根系活力,促进再生芽萌发。
5.3 施好促芽肥和发苗肥
在头季稻齐穗后15~20 d(即成熟前7~10 d),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氯化钾75~105 kg/hm2作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5 d,施尿素75 kg/hm2左右作发苗肥。
5.4 适时收割头季稻,保留适当稻桩高度
头季稻应在谷粒8成黄时收割,一般籼型中稻收割时留桩高度33~40 cm,以保留倒2芽,提高再生率。
5.5 喷施九二○
在头季稻收割后1~2 d和再生稻始穗期各喷1次九二○,能促进再生稻发苗早而快,抽穗齐而快,增加结实粒数,增产增收。
6 参考文献
[1] 张方方,刘安国,刘志雄.湖北省水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5):217-218,221.
[2] 袁隆平.杂交水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3]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水稻生产问答[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 谢保忠,陈蔚,王万福,等.杂交晚稻肥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4):57.
[5] 陈蔚,谢保忠,王万福,等.早稻高产施肥关键技术综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2,50(23):4765-4766.
[6] 孙伟,卢华平,高正纲,等.杂交中稻高产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4):19-20.
[7] 谢保忠,陈蔚,王万福,等.杂交早稻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35.
[8] 陈蔚.抓紧早稻后期的田间管理[N].黄冈日报,2008-6-8(3).
[9] 程式华,李建.现代中国水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10] 蒋彭炎.科学种稻新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8.
[11] 南京农学院,江苏农学院.作物栽培学(南方本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