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6:15:57
论述宪法权威的含义、依据与生成
时间:2023-08-07 16:15:57     小编:蒋慧敏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政治活动、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是要尊崇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权威是指宪法被人们奉为最高规范,具有使人们自觉遵守并且在人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的决定性影响力。

一、宪法权威的含义

宪法的权威在现实层面体现于其在法律体系中的最高效力。宪法是一切法律制定、运行以及遵守的最高评价标准。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的地位和效力最高,任何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全部或者部分无效。宪法确立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它不仅规定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而且以规范公权力运行,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为价值取向。任何国家机构、政党组织都必须在宪法框架内活动。我国宪法系统地理顺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明确划清了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以及各企业事业组织权力行使的范围和边界,全而建立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在此基础上,宪法详细制定了各项公民基本权利,并始终把保障人权作为其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宪法的权威在价值层面体现在其对立法权价值评判标尺的功能。宪法规范蕴含了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价值诉求,如自由、民主、人权以及权力制衡。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价值,由宪法规范构建起整个法律体系共同的价值基础和价值秩序。立法机关所制定的部门法律应遵循宪法的价值体系,不仅不能同宪法规范相矛盾,也不能同宪法所表达的价值秩序相冲突。在国家和社会各领域,宪法价值应当成为人们共同遵循的价值基础。

二、宪法权威的依据

宪法最高法律效力不仅仅是写在文本之上的,要实现宪法文本之上的权威向政治生活转变,更要将宪法最高效力写进人们心中。权威的本质是内在的认同,而非基于外在的强制而形成,人们服从某种权威,其内在追求就是一种正当性或者公正价值的追求,即基于内心的信念同意、认可或赞同某种价值。因此,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有赖于宪法自身的品格,即宪法规范的正当性具有一种让人们信服的感召力。

(一)现实层面: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共同规则

宪法根植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结构之上,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衍生出不同的社会力量,宪法是这种多元主义模式中各方就权力与利益整合、分配的产物,它是不同利益阶层就国家最根本的问题进行相互斗争、妥协、让步,最后达成的一份共同规则。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由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来决定利益分配,进而形成一种公认的根本规则和机制,由此宪法权威才有可能树立。否则,宪法就可能沦为两种处境:或是装点门面,即新兴政权的政治出生证,或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政治奴裨。

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匆忙制定了《临时约法》,借鉴了欧美的宪政制度,采取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就整体而言,《临时约法》的框架还是比较合理的。但《临时约法》主要是革命党人一派势力单方而规划制定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国会和内阁制约袁世凯的权力。革命党人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替代总统制,限制代表北洋军阀势力的袁世凯的权力,让其空有尊贵的总统地位,而实际权力却掌握在责任内阁之中。袁世凯担任总统后不甘心权力受限,开始利用自身势力干涉国会,破坏约法,可以说,《临时约法》的宪法权威还没来得及树立,就被袁世凯破坏殆尽。袁世凯最终通过个人势力冲破宪法约束,制定《中华民国约法》,新约法开始确立其独裁地位的总统制。《临时约法》在实施过程中失败的原因很多,原因之一就是《临时约法》仅仅是革命党员一派政治势力凭借自身的理想愿景所制定的,代表另一派重要社会力量的北洋势力并没有参与进去,即使约法制定的结构与价值都非常合理,其权威也难以得到保障。因为没有社会多元力量就社会根本规范的争论、让步、妥协,它就难以在最大范围内取得社会的共识。北洋势力在制定约法时的缺失,势必导致其对约法的不认可,宪法在一股重要社会力量而前缺乏认可,其权威自然大打折扣。

后袁世凯时代的中华民国陷入了军阀混战,其所颁布的几部宪法,或通过武力称雄,或通过金钱贿选。总之,宪法成为屈服于武力与金钱的产物,而非国家关于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共同规则。而《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以法律形式,明确确立国民党凌驾于作为民意代表机关的国民大会之上。所以,宪法权威必须建立在各种社会势力力量对比以及利益冲突、妥协的基础之上。只有各种社会力量和利益主体的利益斗争及妥协在宪法中反映得较为充分,宪法的权威才有可能真正受到社会尊崇。

(二)价值层面:个体的权利与自由

宪法权威的树立不仅源于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共识,更源自于宪法规范承载着超越实证法之上的终极价值。宪法的权威与其内在所蕴含的正当性与价值性密切关联。权利与利益分配的根本规则,并不是宪法权威的唯一来源,宪法权威还需要价值层面正当性的支撑。如拉德布鲁赫所言,自然法是建立在特定人类权利之上,先于国家立法而存在的,几乎与历史同在,由人所拥有的基本权利及人权。而宪法权利正是将这种先验的自然权利以法的形式加以实证化的结果。宪法文本核心价值必须体现自然法正义以及人类理性,宪法规范只有展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正当化依据,才能使宪法体系建立在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之上,并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人权价值是宪法的灵魂,它以此确立人在政治社会中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确定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归宿感,它成为人的终极原则和终极力量的载体,正是这些原则和力量才构成了文明社会的基础。所以,宪法精神蕴含着人权信仰,而人权信仰中最重要的是观念信仰,它是对抽象的人权精神或思想体系的信仰。因此,宪法精神或人权精神具有整合社会价值的功能,并能够获得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从而达成共识。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将人权作为宪法的试金石,其中第16条规定:凡是权利没有保障,分权未确立的国家就没有宪法。美国《独立宣言》明确表达了人权是现代政府合法性来源,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所有的人皆被上天赋予了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这些权利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正是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组建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源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时,任何形式的政府只要毁坏这一目的,人民就有改变或废除这种政府的权利,同时组建新的政府。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章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的人权价值诉求是建立于自然法基础之上的,是先于宪法而存在的超规范价值,将自然法的价值进行实定化就形成了宪法关于人权的规范。宪法关于国家公权力设立、运行规范,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规范权力行使范围、程序,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人权构成宪法价值的核心,宪法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来自于人权保障,如果宪法规范缺乏对人权价值诉求,就丧失了其核心价值,自然无法树立起权威。

宪法中人权价值以保护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尊严为终极目的。人权归根结底是由个人享有的,没有个人的存在,人权保护无所依归,没有个人独立人格的保障,人权就是虚无缥缈的。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人权意识,若缺乏对人之个体地位的尊重与宣扬,以及对个体人的尊重和保护,人权观念是无法普及并在人们心里落地生根的。宪法中的人权保障诉求尤其要警惕以抽象整体人权侵犯个体权利。个人或某一利益集团容易借用公意的名义来实现个人私利,最终导致公民个人权利为一种抽象虚幻的人权所牺牲,而好处却被另一部分假借公意之人所占有。因此,宪法中人权保障实现的关键是保障个体公民的权利,只有每一个人的权利受到尊重,宪法中人权保障的价值才不至于流于一种空洞的口号。

三、宪法权威的生成

宪法权威的来源确定了宪法的正当性,解决了宪法权威的内在性品格,为宪法权威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宪法权威在政治生活中实现需要观念、制度以及运行的保障。

(一)观念保障:公民意识的萌生

宪法权威的确立及实现必须同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念和选择相吻合。如果宪法的核心价值违背社会公认的价值理念和社会观念,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往往会绕开宪法,借用各种潜规则,通过政党或者个人的权威来维持政治生活的运行,宪法所欲建立起的权威就有名存实亡、置之高阁的危险。

中国传统社会,在国家范畴内强调皇权至上,既不存在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也无法实现社会民间力量对国家权力的有效约束,其最终以权力为中心建立起一种尊卑有序的国家政权组织体系。在社会范畴以家族为基本单位,个人价值被湮没在家族整体利益之中,个体权利意识缺失,取而代之是家族伦理观念。在这种权力、伦理思维之下,传统社会的中国民众普遍具有浓厚的臣民意识,公权力来源与行使的正当性从来就缺乏监督与质疑,人们习惯匍匐在权力的脚下,仰视、崇拜着权力的运行,安于自己身份地位,甘当顺民。个人的财产权、人身自由等基本权利在国家、家族而前更是不值一提。可以说,这种臣民意识契合于中国传统社会运行的模式,传统社会中的集权制度同臣民观念相得益彰。

但在现代宪政模式之下,臣民意识显然无法承担监督公权力以捍卫私权力的文化观念基础。近代中国宪法权威难以树立,同中国公民意识模糊,臣民文化深厚有一定关系。诚如英格尔斯所言,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认识到: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我国宪法权威的实现,在思想观念上必须实现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现代转型,破除在观念上对权力的崇拜、对于个人权利的漠视,保障宪法上公民的各项政治权利。现阶段我国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加入公民常识课,使学生牢固树立民主主义、法治主义、权利本位以及权力制衡的观念,进而培养形成公民积极监督公权力运行,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能力,推动中国宪法权威的树立。公民意识的培养同时要和公民政治实践相结合,公民只有投身于政治民主参与的实践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公民意识的内涵,实现公民角色的认知。否则,只有公民教育而缺乏公民政治参与,公民教育就会沦为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公民在行使宪法中的公民权利的实践中可以充分感受个体尊严、权力约束的必要,只有宪法的最高权威最大限度同社会成员内化意识观念结合起来,宪法最高性才有可能最终建立起来。

(二)制度保障: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

宪法权威的生成,依赖于违宪审查制度可以使其审查并清除一切同它相违背的法律,因此,我国宪法权威的实现必须重视违宪审查制度的完善。虽然我国在《宪法》以及《立法法》中构建了违宪审查制度,即使在现实中存在违宪争议的法律规范,但到目前为}卜,全国人大常委会尚未正式启动违宪审查制度,要树立宪法权威,就必须完善我国当前违宪审查制度,开启违宪审查程序,保护公民宪法权利,使宪法权利保障价值真正得以弘扬。

首先,完善公民宪法救济途径。我国当前主要依靠政治程序来审查法律规范及行为是否与宪法相违背,但这是一种纸而上的审查,往往难以真正发现违宪的规范。只有在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受到侵犯,结合利益相关当事人的宪法诉讼才能使得违宪审查有的放矢地发现问题。宪法内在权威来源于其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有权利必须要有救济。我国《立法法》第91条虽然也规定公民提请违宪审查的方式,但由于公民提请条件过于宽泛,缺少相关程序性规定,在现实中,公民个人很难启动违宪审查。完善我国宪法审查制度应效仿德国宪法诉讼模式,以宪法诉讼为切入口。普通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果当事人或者法院发现审判案件相关法律规范可能存在违宪问题,应停止审判,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如果当事人认为相关法律规范存在违宪问题,法院认为不存在,利益相关当事人可以在法院判决之后,按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违宪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开启违宪审查程序,这样就扩大了违宪审查开启入口,能够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扩展违宪审查对象的范围。《立法法》第90条第1款规定了属于立法范畴的违宪审查的对象,这一规定没有将法律纳入其中,而只是包含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一些限制公民权利的规定同样存在着违宪的可能性,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由宪法所赋予,并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必须遵守宪法所确定的程序以及必须遵守宪法义务,其违宪行为也必须予以追究,因此,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力是受宪法制约的。由此推知宪法高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既是评价法律是否违反宪法的准绳,也是评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行为的标准,那么宪法高于法律和立法机关就是必然的结论。在实践中正视法律与宪法相抵触的事实,对于维护宪法权威,对于保障人权,都是极为重要的。

最后,健全明确违宪审查的程序。《立法法》仅仅在第91条规定了违宪审查程序,但是这种规定过于简单、模糊,缺少一些必要的程序,在现实中没有可操作性。没有程序,违宪审查就无法启动。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违宪审查的程序,在人大常委会下设立专门负责违宪审查的常设机构,使得违宪审查是一种可以通过程序保障来具体实现的监督宪法的活动,如果没有程序制度的保障,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只能停留在制度承诺的层次上,而无法在实际中付诸实施。

(三)运行保障:执政党要在宪法框架内活动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执政党带头做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对于宪法权威的树立具有重要意义。维护党的权威必须尊崇宪法权威。在现代民主国家,政党活动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在实质层面上,执政党是政治权威最主要的代表者,维护执政党的权威要通过对宪法权威的推崇来实现。政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党的领导需要以崇高的宪法权威来保障,只有具备有效的权威能力,党才能领导国家发展和社会建设。因此,要维护党的权威,必须尊崇宪法权威,从宪法权威中寻求党的权威的依据,并通过宪法权威获得对执政行为的认同。在法治国家中,政党属于政治性团体,其执政资格的获得是通过宪法规定的方式实现的,其各项执政行为不得违背宪法的规定,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和政治责任,甚至失去执政地位。政党行为是否具有合宪性,是判断该政党是否具有法治理念的基本标准,也是判断一个国家法治成熟程度的基本指标。

执政党的权威要通过宪法的权威来实现,并不是说宪法是执政党借以治国理政的工具,如果宪法沦为工具效用,则宪法就失去了其价值性与至上性。换言之,执政党并不是利用宪法来实现政治统治,而是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活动,执政党的一切活动不仅必须有宪法作依据,而且还要服从于宪法内在价值权威的来源,即以基本人权为基础,约束公权力,维护个人的权利、自由与尊严。切实落实党在宪法框架内活动的原则就必须提高党运用宪法思维行使权力的能力,尊重个体价值,平衡好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推进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来带动社会民主,促使党的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执政党在执政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衡,避免权力的恶性膨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论人格权确认与构造的法律依据
发布时间:2022-11-01
侵权责任法的独立和人格权法的独立趋势,是当代中国民法学发展的重要事件。侵权责任法作为单独的立法已经实现,其在未来民法典中极有可能单独成为一编。当下关于人格权法的研究也大体上趋向独立成编的目标。保护人权,尊重人的尊严和自......
严格公正执法 维护宪法权威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浅论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本文指出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根本法地位,对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公民宪法意识相对单薄。因此,树立宪法权威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 【......
浅析马克思主义权威观及其对依法治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权威的二重属性: 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说,不论在哪一种场合,都要碰到一个显而易见的权威。事实正是如此,当人类社会开始出现但还没有建立国家之时,因社会权力的存在而产生的社会权威已经......
宪法原则与依法治国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了宪法......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4
" 一、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更为普遍。” 西方学者,如韦伯、李普塞特、哈贝马斯等人,对合......
浅谈法治进程中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发布时间:2022-09-26
依法治国就是要按照法治的理论与价值,依据宪法法律治理国家。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契机。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性(一)宪法法律权威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法治国家,没有什么规范比宪法法律更为科学、有效。从实践发展.........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14
" 一、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更为普遍。”西方学者,如韦伯、李普塞特、哈贝马斯等人......
对人民民主专政含义的宪法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7
人民民主专政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共出现两次:序言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己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己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己经确立。工人阶级领......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2-16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依据;方法论原则;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基本特征 论文摘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标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理论依据,主要由马克思方法论原则、社会主义社会......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发布时间:2022-11-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确认,标志着其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发布时间:2022-12-10
那么,一个尖锐和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宪法规范所确认的是形式法治还是实质法治?而且在它所处的同一条文中,同时出现了“刀制”和“水治”,(注: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条第二款:......
浅论“法治”与“法律权威”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7
[内容摘要]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坚持了法治建设的方针路线。笔者认为,进行法治建设就必须对法治,尤其是当代意义上的法治的基本精神有所认识,同时,笔者认为,建设法治就必须树立......
论亚洲代表性国家宪法实践权威的达致(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摘要】宪法实践权威是本文提出的一个尝试性概念。蕴含了本文的问题意识: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宪法得不到民众的认可?要想得到民众的认可,必须通过宪法实践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本文把违宪审查作为宪法实践的主要形态。违宪......
档案行政权力种类与法规依据举要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举要阐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26种行政行为的档案行政权力及其法规依据。关键词:档案行政权力;法规依据按照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规范行政案件案由的通知》中列出的行政行为有: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许可、行政批准、行政命令、行政复议、行政撤销、行政检查、行政合同、行政奖励、行政补偿、行政执行、行政受理、行政给付、行政征用、行政征购、行政征收、行政.........
依宪治国与宪法实施的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是依宪治国首次被写入中央全会的决定,此前这一表述都只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文稿中。2004年9月,胡锦涛在......
论法律的权威与公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法律与我们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如空气,须臾不可离开。我们生活在各项法律法规交织的社会中,法律为我们提供生命、财产的保障。只有法律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早日实现。 关键词:法治;......
浅析坚持依法治国与维护法律权威:理念共融、目标共生与路径共通
发布时间:2017-02-06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理念: 实现科学立法确立法律权威的前提 基础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目的在于合理配置立法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
“物权法之争”与宪法解释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6
论文关键词: 宪法解释/原则/冲突/物权法 内容提要: 文章以物权法草案的违宪之争为例,专门梳理了关于宪法解释的基本的理论预设、宪法解释的权力边界特别是对政治性争论的应有态度和对宪法条文冲突的解决方法。结合我国的宪法解释实践......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3-04-11
简述高校廉政审计的理论依据 十八大中党中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出了重要的工作部署:一是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三是必须严明党的纪律。高校与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同......
简析违宪审查依据的范围
发布时间:2022-12-23
处于宪法保障制度建设之关键地位的违宪审查制度,其所需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违宪审查的主体(即违宪审查权的享有者)、违宪审查的对象(即接受合宪性评价的行为及其结果)和违宪审查的依据(即合宪性评价标准所依存之权威载体)。如同行政权......
宪政、自由与正义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4
一、政治与正义的价值性关系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一种政治性的动物,在政治生活中,生命才有意义。宪政作为一种法治的社会政治制度,它为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提供了合法性的制度保障。为什么宪政与个人的自由、权利有如此的关系,这就......
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研究——— 从公民宪法信仰谈起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依法治国的拦路虎宪法信仰的缺失 从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1976 年后再踏法治征程; 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重要含义,到十八大审议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在磕磕绊绊的前进时,逐渐探索......
“地震”的新含义与新用法
发布时间:2022-08-27
“地震”不是一个新词,“地震”一词早已收录在词典中,以下为《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于“地震”一词的解释。 【地震】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震动。按照发生原因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全球百分之九十五......
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1)
发布时间:2023-05-29
1999年的中国影坛,因为其特殊的时世背景,为中国导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纷纷登场亮相的机遇,特别是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导演如雨后春笋,纷纷出土发芽,尽管他们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机遇本身所规定的制约,使他们的影片很难在整体上对......
探讨宪法权利与大学生权利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大学生的权利在宪法上早有反映?但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从真实发生的案例出发?对大学生权利的宪法依据、权利保障与救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提供些许宪法上的支持。 关键词:宪法 大学生权利 保障 救......
浅析宪法权利与大学生权利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要:大学生的权利在宪法上早有反映,但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从真实发生的案例出发,对大学生权利的宪法依据、权利保障与救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提供些许宪法上的支持。 关键词:宪法 大学生权利 保障......
论宪法监督是依宪治国的关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论文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但宪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规范.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监督制度。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沿着宪政轨道健康发......
浅谈宪法权利与大学生权利保护(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3
论文关键词:宪法 大学生权利 保障 救济途径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权利在宪法上早有反映?但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从真实发生的案例出发?对大学生权利的宪法依据、权利保障与救济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的权利保护提供些许宪......
论宪法权力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4
内容提要: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公共权力的出现具有其必然性。一方面,公共权力有利于保障个人权利的实现和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另一方面,公共权力 也具有其内在局限和异化特质。在人类的政治实践活动中,将公共权力转化为宪......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个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并非在近代以来才第一次出现,它在人类早期的政治法律上就作为一个环节出现了。在古希腊的政治生活中,作为城邦的公民,在罗马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作为罗马私法所保障的个体,在中世纪神权政治中,作为基......
宪政、自由与正义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0
应该指出,上述三个维度的正义是从价值性来说的,它们涉及的是政治、法律等内容背后的价值内涵。而且,即便是政治正义的价值内涵,也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三维的,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人们从价值上探讨社会的政治法律内容,往往易于从一个......
宪政、自由与正义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30
在传统观念中,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一般是前者从属于后者的统辖关系,古今中外的官方政治思想历来把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政治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并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将其合法化。不但统治者这样认为,被统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从宪法的功能谈依宪治国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关键词: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基本权利;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
论制宪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0
一、制宪权序说制宪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随着近代西方立宪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一种法律现象,这种法律现象描述了一种适应社会正常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宪政秩序。制宪权的确立彻底摧毁了神权、君权产生国家的神话,重塑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
浅谈宪法权利救济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我国宪法关于公民权利救济权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如果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而不能获得救济,就等于没有这项权利,既通常所说的“无救济就无权利”,但这是在肯定权利存在的前提下从反面说明如果对权利不予以有效的保护,则权利就无法......
环境权入宪的略述(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7
论文摘要: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了空前繁荣,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并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问题,有关环境问题的相关权利的研究已然成为一个热点。环境权,就是20世纪60年代随着全球性......
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 重新认识宪政 冷战结束之后,前苏联、东欧各国在进行经济巿场化的同时,其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从极权主义「党国」体制转向自由主义「宪政」体制的深刻变化。虽然今后政治上的起伏仍在所难免,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出现某种「宪法危机」的......
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体系的完善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体系,是在刚刚结束了十年文革动乱,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才开始被人们认识到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制定出来的。由于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长期实行人治形成的各种制度及其思想观念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清算......
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浅论
发布时间:2016-04-14
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关于宪法权利之限制规定能否被视为公民义务规范的争议.可通过形式与实质的双重视角予以化解。 一、权界式宪法中公民义务规范形式之一 对于宪法中公民义务规范的表现形式问题,学界几乎没有专门的研究,......
浅论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
发布时间:2023-06-22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你提供 论文范文:“浅论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浅论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 一、权界式—宪法中公民义务规范形式之一 对于宪法中公民义务规范的表现形式问题......
论宪法权力(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1
11 [德]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第356页。12 [美]肯尼思·W·汤普森编:《宪法的政治理论》,三联书店,1997年8月第1版,第5页。13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学校区别于社会。学校具有自己的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在保证维护校园秩序、优化学校学习生活环境方面学校拥有自己的利益。法律赋予学校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学校的教育管理预留一定的伸展空间。学校的特定情景和自由裁量权也常被学校机......
论宪法权力(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消除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之间的对立在于在民主的基础上将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纳入一个统一的宪法框架之中,使公共权力从新回到权利的本源中去寻找自身的正当性,而将个人权利和公共权力置于一个更上位的权利体系之中。“天赋权利就是人在生......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宪治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进行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宪法定义新论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17
“宪法”一词,在《辞源》中指“国法,根本大法”。 近现代西方学者也认为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但他们却从不同角度对“宪法”进行了概括。德国学者耶林内克从宪法内容角度出发,提出“宪法是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
论宪法权力(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8
公共权力的合目的性要求管理的逻辑服从民主的逻辑,治权服从人权的要求。然而,由于个人权利的边界是由公共权力来界定的,而不是由权利自身界定的,这就使得用由公共权力界定的个人权利来监督公共权力缺乏应有的有效性。以人权来监督公共......
论“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19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
“新权威主义”在中国
发布时间:2022-07-24
" 【摘要】 作为后生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国面临着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因此,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新权威主义是80年代中国特殊的环境之下产生的一种政治发展理论。它的主张反映了一些学者对中国国情的分析。事实上,......
探讨人权入宪之法治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人权入宪对中国法治具有重大的影响。人权入宛为权利的发展和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促进了法律的独立性发展,提升了法律的地位,从而为法治奠定了制度性的基础。人权地位的提高,提高了民众的权利观念,从而为最终实现法治目标迈......
试论依法治校与大学生权利保护关系
发布时间:2023-06-03
" 论文摘要:大学生权利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基础,大学生权利包括人权、公民权、宗教权、受教育权、行政管理相对权、民事权等,要想保护大学生权利,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雏权意识,完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奖惩应符合......
行政权检察监督现实与理论依据探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以下为查字典范文网为您编辑的行政权检察监督现实与理论依据探究,敬请关注!! 我国行政权的监督模式具有多元化特点。近年来,检察机关作为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原有行政诉讼监督模式的基础上,对行政执法监督等工作进行了实践探索,政治......
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9
论文关键词: 隐私权/宪法权利/人格尊严 内容提要: 隐私权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国际社会和各国广泛承认与保护的基本权利,保护个人隐私是维护人格尊严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宪法隐私权之法理基础在于维护人格尊严。 我们生活在一个......
新威权主义与新左派的历史根源
发布时间:2023-07-20
" ——评汪晖《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 一九八○年代大陆的强势话语是新启蒙主义或称新启蒙思潮。这种话语为中共党内改革派领导人和知识界主流共同营造和使用,它的特点是维持马克思主义的外壳,但在其中......
关于等级含义产生及习得研究的评述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等级含义是语义学与语用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已有文献从不同方面对多种语言中的等级含义作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解释体系。本研究从理论与习得研究两个方面对等级含义的产生和习得进行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
简述信息概念的哲学含义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文章分析信息的本质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运动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组织系统对于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和改组。 【关键词】信息;负熵;自组织系统 谈到信息,我们就想到了信息论。信......
浅析八二宪法的生成与结构
发布时间:2023-01-06
一、历史的叠加 无论就正文而言,还是就修正案而言,八二宪法都是历史的叠加。当然,任何一部宪法都可谓是历史的产物,都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世记,但八二宪法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是一段一以贯之的历史的自然的和连续的展开,而是......
论产权、产权法与财产法的体系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7
在我国,产权是一个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流行起来的概念。首先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放权,然后是国有企业的改制,引发了关于产权问题的激烈争论。实际上,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争论的都主要是企业法人产权。关于产权概念的争论,尽管......
论我国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之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论文摘要】: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意识的培育过程;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信仰的坚定过程;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教育的过程。宪法教育能使政府正确认识权力来源于人民;促进政府积......
对宪法修改与它的稳定性论述
发布时间:2022-11-20
一、宪法的概念 宪法的概念既什么是宪法。首先在我国,享有制宪权利的应该是人民,宪法本质上是人民赋予了其权利并且使得人获得真正权利、尊严的产物。可是人们并不是简单存在的一个整体,人们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社会中的分工不同必......
生命权的宪法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18
生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存在和活动的能力,是一种自然现象。生命权则是生命的法律形式,是以生命为客体对象的权利,生命权在人类享有的所有基本权利中,最为珍贵。然而,在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中,生命权的价值与现实之间是存在冲突的,......
宪政的复权(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获得承认的立宪性规范其实也未必符合立宪民主主义的理想,它可能是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美国的民主》( Democracy in America )一书中所忧虑的来自全民投票制的多数派专制(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的结果,也可......
再论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政治改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自从1997年夏天的泰铢暴跌,一连串的金融危机终于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分化、解体和改组,各国威权主义体制的信誉都纷纷贬值乃至宣告破产。尽管有些国家(例如印度尼西......
宪政的复权(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6
也许哈贝马斯意识到那是个「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所以他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不提批判性民主主义而主张「审议性民主主义」(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不提批判法学而主张为立宪国家开发民主法治和社会法治的「权利体系」,......
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2-11-18
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理论依据 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理论依据 实行单一税收管辖权的理论依据 在国际所得税法领域,现行多种税收管辖权并存的作法有诸多缺陷,实行单一的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
浅谈宪法权利救济权/赵勇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9
论文摘要:公民宪法权利救济权有最高法律地位的宪法将其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其历史进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该规定与法的体系和宪法的法律地位不和谐。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方面的立法,确实保障公民权利救济权在新时期有着特殊的意义。论......
依法执政的宪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1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之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呀巴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之所以如此强调,......
论市场经济与立宪主义的实现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7
〔内容提要〕市场经济不仅是一场全面的制度实践,而且是一系列价值和观念的载体,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无疑需要制度和价值理念的双重支持,立宪主义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恰恰与此契合。市场经济与立宪主义的和谐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追求的目标。......
依宪治国需配套宪法解释
发布时间:2015-07-27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主张后,谈论宪法问题就成了大陆媒体和学界的热点,因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度在规范性决议中明确提出的治国理念。“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再论宪政的复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政治改革在中国应该缓行的主张中,除了社会安定之外,有一条论据也很重要,这就是由于教育水准和生活水准太低,老百姓既缺乏参政的兴趣也缺乏参政的能力。但是请问:难道今天的中国人民的素质还不如200年前的美国人民吗?就算有文化......
再论宪政的复权(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无论是「卖方市场」还是「免费搭车」,似乎都在印证中国流行的「民主政治是昂贵的奢侈品」、「十三亿人搞选举的制度成本太高」的说法。其实不然。麦克弗森和克鲁格曼决不认为议会主义是得不偿失,更不认为买票行为是无可救药。何况在考虑......
依宪执政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 依宪执政的提出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能力深刻认识的结果。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是对依法治国的深化,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不仅要求党承认宪法的权威,还要求党提高宪法......
浅谈宪法监督是依宪治国的关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论文关键词】宪法监督 关键 缺漏 建议 【论文内容提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但宪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规范.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监督制度。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国......
民众的正义观对司法权威树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 要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原则和目标,也是民众对司法的期许。然两者对正义的偏好所造成的冲突有损司法权威的树立。民众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关系到法院的解放和权威的树立,本文出于对司法公正的现实困境的考虑,认为有必要转变民众的此种......
浅论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权界式 宪法 义务 权利 规范形式 论文论文摘要:以义务性规范的形式对宪法权利作出的限制规定,就是宪法中的权界式公民义务规范,它有概括限制型和具体限制型两种类型。宪法权利的法律保留限制式规定,不应视为公民义务......
浅谈法律信仰与法律权威的确立
发布时间:2016-11-25
一、法律信仰的确立 信仰之于法具有内在性。所谓信仰指对某种主张或对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法律信仰可以说是人们自觉自愿把法律奉为自己行为准则的一种内心确信,信仰不是依附在法律之上的可有可无的一张皮,......
论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宪政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追求一个最根本的价值,即用宪法来划分和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
从群体性事件中看游行示威权力的宪法保障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近年来国内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笔者认为就群体性事件的本质而言,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游行示威的一种错误的表现形式,大部分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一种未被批准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在游行示......
论市场经济与立宪主义的实现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其次,立宪主义的实现,必须以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为前提条件。在以义务本位和计划经济为显著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里,纵有立宪之名也无宪政之实,立宪主义是无法真正实现甚至无法立足的。其原因关键在于缺乏制宪和行宪的心理和......
从民法上权利和宪法权利的关系谈起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0
一、导言:问题的界定 近来,围绕《物权法(草案)》而出现的争论,涉及到了宪法和法律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包括宪法、民法等部门法学者的共同关注,在学界乃至立法界都引起了广泛反响和思考,对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些重大的法律问题......
法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政治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民生问题的宪法权利之维(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4
主要内容:民生问题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以宪法权利-国家义务的分析框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规范性考察仍可得出此结论。就宪法权利类型而言,民生问题其主要涉及的是社会权,但也包含了财产权等经济自由的内容;相对应的,就宪法权利之......
对生命权入宪的法律浅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5
【论文关键词】生命权;宪法;生命安全权;有限制的生命利益支配权 论文论文摘要:对生命权未予以明确保障是我国现行宪法的一大缺憾。生命权是最基本的宪法权利,没有生命权其他权利皆无从谈起,宪法对生命权保护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
中国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1
中国自1954年制定第一部宪法以来,曾三次大规模修宪,先后产生了1975年的“文革宪法”、1978年的“四个现代化宪法”及1982年的“改革开放宪法”。1982年的修宪方式类似于制宪,不仅设立了宪法修改委员会,而且还采行了公开讨论程序、将改......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4
另外,社会主义将建立一种全新的民主制度,使人民的意志在法律中得以体现。从奴隶社会始,国家权力经历了从所有权与行使权合一到逐渐分离、国家权力所有者从单个主体到多数主体乃至属于全体国民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国家权力同时向......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2
近年来,宪政建设成为我国学者广为关注的热点。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强势关注,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宪政,观点有七种之多,[37]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又有三种。一是侧重从民主的角度界定宪政。早在1940年毛泽东便......
论宪法司法适用中的原则与义务(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宪法司法化、“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讨论在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宪法是否可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而在裁决文书中直接援引以及宪法是否可以司法适用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笔者认为,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可以在司法......
论文学的权威性
发布时间:2014-01-17
诗人是未获公认的世界立法员。 ——珀西·比希·雪莱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种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
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长期股权投资是会计核算处理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对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更是很难把握。本文首先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进行简要的概述,然后对不同情况下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会计处理进行介绍,最后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
宪法的词义探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8
宪法一词,中国古已有之,后传入日本;日本学者及思想家用宪法一词来表述规定以代议制为基础和主要内容的民主制度,又传回中国。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宪法的词义探源。 可见,宪法一词是旧词新用。古代意义上的宪法与近代意义上的宪法存在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