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依宪执政的五重意味

依宪执政的五重意味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0:07:19
依宪执政的五重意味
时间:2023-08-06 00:07:19     小编:罗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长期以来,执政党与宪法法律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权力正当性渊源和边界问题、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问题、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关系问题,以及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为巩固和改善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依宪执政的主张。若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意义上来解读,那么,依宪执政或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执政党的上述五个问题,而这五个问题的答案,也基本厘定了依宪执政的科学内涵,那就是党在宪法法律之中、党权法定、党在人大之中、 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之中和国是共商。

一、依宪执政意味着党在宪法法律之中

我国宪法在序言及第5条两处明确规定了党在宪法法律之中。其中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第5条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国共产党章程》也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014年12月4日,习近平在我国首个宪法日再次强调,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因此,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执政党与宪法法律关系问题而言,依宪执政意味着 党在宪法法律之中。 其一,党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团体或个人都应当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对此,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曾深刻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我国现行宪法,明确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并在1982年通过的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明确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作为一项原则确立下来。随后,党的十二大报告亦指出,从中央到基层,一切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都不能同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一经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全党必须严格遵守。而党的十三大报告从党政分开的角度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等等,这些内容实质上确立了宪法法律的最高地位。由此可见,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基本要求和必然延伸。

其二,党的主张只有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法律之后,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①这就说明:一方面,党对于国家的政治领导,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的,即党组织的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上升为全国上下一致遵守的宪法和法律;而一旦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宪法法律,那么包括党在内的所有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宪法法律的规定,不允许存在法外特权。另一方面,既然宪法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宪法法律的贯彻落实,必然要求党带头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

其三,党没有超越宪法法律之外的任何特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现行宪法第5条第5款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此即宪法法律至上原则。因此,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任何特权。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这一法治理念,无疑从正而回答了党与国的关系,即党在宪法法律之中。从逻辑上而言,党在宪法法律之中要求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实质上是要求以法监党,即执政党自身要受宪法和法律的制约,党必须将每一项宪法和法律所业已规定的原则、精神等内容作为党执政权力的指导和不可逾越的边界。

二、依宪执政意味着党权法定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为实践所反复证明。故此,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党执掌国家政权,其权力运行必然在此范围之内。

其一,党权须于法有据,党不能法外执政。在现代社会,任何公共权力的享有与行使都应当具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即遵循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之原则。传统理论认为,权力合法性的本意是合乎法律规定。但随着政治理论的发展与成熟,韦伯认为,各种真正的统治形式,都意味着最起码的服从意愿,但是出自习俗、纯粹物质和目的合乎理性的动机的集合,不可能构成一个统治的可靠基础。除了这些因素外,一般还要加上另一个因素:对合法性的信仰。这可能具有决定意义的。由此而言,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并不局限于国家法律,其存在的基础是取得民众的认同与服从,但无论如何,法律必然为权力所信仰,这是权力得以成为统治权的基础。从这个层面而言,现代民主政治都是政党政治,政党执政权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干预权,兼具政治性与法治性,这一属性必然要求政党执政具有合法性,不仅符合党规党纪,亦遵循宪法法律。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亦是执政党。根据宪法序言的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主要是靠其打江山的历史功绩来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同与信服而自我维系的。但应当明确的是,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并非一劳永逸,执政党既不能用历史的选择来为现实的执政合法性辩护,也不能用人民过去的选择来代替人民永久的认同和信任。③执政党要想长期拥有执政权力,除了在宪法上确权外,还必须在实际执政中做到遵纪守法,即以党规党纪约束党员作为,以宪法法律作为执政法定依据,杜绝法外执政。

其二,党权须有边界,党不能包揽一切。《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就明确表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并相应规定了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以及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根据党章规定,党组织的任务主要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讨论和决定区域的重大问题等等。从这个层面而言,即便是执政党,其权力也是有法定范围和界限的,即必须尊重且不干预国家政权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照党章所规定的职权范围治国理政。

其三,党权与党责须统一,党也要依法承当责任。我国现行宪法第5条第4款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对于执政党而言,其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其执政权力的运行也必然在此范围之内,即执政党在治国理政中的违纪违法责任必须与党章所规定的中国共产党职权相匹配,违纪违法须担责。从这个层面而言,依宪执政意味着各级党委的权力必须恪守规范为其所设定的边界。对于这一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给与回应,提出 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要严于国家法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违反党规党纪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必须依纪依法予以坚决惩处,决不手软。等等。由此可见,在各级党委权力正当性渊源和边界问题上,依宪执政意味着党权法定,党委权力必须有规范上的依据,并烙守规范为其所设定的边界,如逾越这一边界,必然承担相应责任。

三、依宪执政意味着党在人大之中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亦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由此可见,党的领导离不开人大这一制度平台。

其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中。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因此,依宪执政要求执政党必须依靠人大行使其执政权力,而不能脱离于人大制度之外。故此,自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在反思与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要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充分结合起来,要把人民代表大会打造成为党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最重要载体。正如十八届四中全会所言: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其二,党的主张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这个法定程序就是人大的立法程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执政党。党执政最基本的合法性就是通过人大对党执政行为进行授权,即党的方针、政策、对政府决策的建议通过人大的审批上升为国家意志,以谋求合法化。④这是党依宪执政所要达到的要求之一。因为,依照现行宪法的规定:一方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可以代表人民对执政党的组织和运作行使一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往往领导人大工作的开展。但这种领导仅是一种间接领导,是通过自身权威和影响向人大代表施加的一种政治感染力和号召力,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党的意志向国家法律的转化。因此,依宪执政必须充分尊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1)党的主张及其载体即党的文件,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而应当渗透于宪法和法律之中;(2)正因为党的主张和意志融会于宪法和法律之中,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勃一旦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意志并形成法律,为确保党的主张得到落实,就必须保障法律能够得到贯彻实施。

其三,党组织推荐的人选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这个法定程序就是人大的人事任免程序。人大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所以党只有通过人大代表的选举,才能使自己的党员进入人大、控制权力机关。因此,党应当善于利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平台,严格按照国家权力机关的人事任免程序,使其推荐的人选依法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据此,可以得出三个基本命题:( 1)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党组织享有的仅仅是人选的推荐权,而不是任免权;(2)国家政权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必须遵循正当的法定程序,违背法定程序的人事任免当属无效;(3)为确保党组织推荐的人选能够胜任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人民代表大会应当恪尽对候选人的审查职责,此即意味着人民代表大会的人事任免权并非一项单纯的程序性权利。

四、依宪执政意味着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之中

现行宪法第58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第8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第12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第129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些宪法规定,无疑确立了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宪法地位。对此,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执政,必须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由此可见,党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处于领导者和协调者的地位,且这种领导不是直接领导,而是间接领导,是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的领导。因此,在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关系问题上,依宪执政意味着党在国家政权机关之中。

其一,党必须通过政权机关实施法律的方式实现其主张。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政法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机关,是党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所谓国家政权机关,是行使国家职能的各种国家机关的通称。按其职能划分,可分为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根据宪法的制度设计,人大产生一府两院, 一府两院在人大的监督下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进而实现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对国家事务的管理。由此可见,国家权力最终作用于民众的方式,非行政权和司法权不可。即便是立法,也必然通过行政机关的执行行为和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而与民众产生法律上的各种关系。因此,执政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实现,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国家政权机关的作用,通过国家政权机关的法律实践活动来贯彻落实其执政理念。对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下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并在司法公正问题上,着重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二,党必须通过政权机关实现其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一府两院,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人大、一府两院等国家机关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基本载体。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不是逾越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权机关实行直接管理,而是通过这些国家政权机关实行间接领导。就这一层面而言,国家政权机关是党治国理政的场域,党的领导不能凌驾于国家政权机关之上,也不能游离于国家政权机关之外。毫无疑问,依宪执政的提出,为中国的政治格局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它强调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因此,如何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努力使党的领导法治化,从根本上关系到依法治国能否实现。对此,应将党的领导融入国家政权机关之中,将党的领导权与宪法所确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管理权相结合,实现党的领导权通过国家政权机关予以实现。

其三,党必须通过政权机关实现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此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表明多主体多元渠道的治理理念已然取代 管理理念成为党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首要理念。然而,如何正确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依法执政,是党而临的严峻课题。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并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⑧据此而言,国家治理就是党领导国家机构,践行并完善国家制度。而根据宪法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以及基本经济制度和其他制度的有机结合。运用这些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从本质上而言,就是要求党尊重并充分发挥国家机构、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甚至公民个人等多方主体的核心作用,使得其关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精神必然成为国家和社会建设中的指导性文件,但这项文件不能直接成为国家机关履职的依据,也不能直接作用于公民生产生活,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将其上升为国家意志,进而成为一种行为规范。

五、依宪执政意味着国是共商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时效性。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亦揭示了在执政党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上,依宪执政意味着国是共商。

其一,国是共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所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原则。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召开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共同纲领》⑨。《共同纲领》肯定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宣告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结束和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建立,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政治协商会议的胜利召开和《共同纲领》的顺利颁布,标志着协商民主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在中国的正式确立。《共同纲领》在序言和第13条确定了政协会议对国家建设事业的参与权与商议权。其中,序言部分明确表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组织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第13条规定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有关国家建设事业的根本大计及其他重要措施,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中央人民政府提出建议案。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共同纲领》无疑具有临时宪法之作用,新中国政权之正当性正是奠定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之上。因此,虽然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但是《共同纲领》作为宪法的组成部分应当予以保留,其所确立的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亦应当予以保留和延续,而不得任意更改或废止。对此,1993年宪法修改中,就明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确立了政协制度的延续性与永久性。自此,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问题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平等协商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一种重要民主形式。

其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原则,指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部分亦明确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宪法确定的重要政治原则,党在执政过程中只能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而不能阻碍或放弃。

其三,国是共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内核。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对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2005年《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可以从三个方面解读:的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具有法律规定的参政权。其参政的基本内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等等。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其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根据这一制度安排,在国家采取重大措施或决定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时,中国共产党须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取得统一认识,形成决策,这是多党合作的基本内核。结语:走向实质的依宪执政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国法治无疑实现了从法制到法治的演变、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的发展、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提升。这一步骤的演进体现了党在执政过程中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转变。其中,依宪执政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执政经验的总结,亦是后期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即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这是依宪执政的固有之义。从宪法价值层面而言,依宪执政还应当具有实质层面的意义,即实现约束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从实质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依宪治国的深刻意涵
发布时间:2016-09-14
在现代社会,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文化和文明的标志性载体。毋庸置疑,宪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而推进......
浅谈依法执政对化解社会矛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2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20
在我们这样一个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只有共产党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执政,才能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
宪法学执政方式
发布时间:2023-01-1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学执政方式,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政党与宪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尽管有许多国家并没有通过立宪的形式明确规定政党的宪法地位,但这不能掩饰政党与宪法的紧密联系。一般说来,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18
高校的行政执行力,一方面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政策,综合的评估高校的办学实力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以及制定决策和完成决策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在高校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的指引下,来贯彻落实并推行高校的新的战略和制度决策等。那么,......
理顺党政关系 实现依法执政
发布时间:2023-06-03
" ——对建设宪政、完善人大制度的政治哲学思考 50年来,我国的人大制度经过艰难曲折的演变和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或者说,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今后继续前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
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依法行政进一步全面部署。文章通过对最近五年全国一审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从行政执法依据、组织、职权、程序、保障、监督与责任......
论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
发布时间:2023-05-12
" 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三者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也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与党的执政能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3
一、宪法的含义及在我国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律。规定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我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则和制度,是立法机关进行日常......
浅谈五四宪法宪政精神影响范围
发布时间:2022-10-25
这是一篇五四宪法宪政精神影响范围,五四宪法是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基础上发展而来,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就其宪政精神而言也是五四宪法的延续与发展。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探究宪法框架下的依法行政
发布时间:2016-09-13
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国家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的保证,也是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环节。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的关键在于保证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善于支持和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将宪法理念贯彻到各项行政管理工作中。 一......
宪法框架下的依法行政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依法行政的根本在于依宪行政 依法行政,即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必须获得法律授权,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宪法的性质、地位和效力决定了依宪行政是依法执政的根本要求,依法行政必须首先依照宪法行政,不得违背宪法原则和精神......
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现状及重构探究
发布时间:2016-04-14
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现状及重构,提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人们欣喜地看到一个以宪法为根本,包括一系列重要......
趣味多音字(五)
发布时间:2022-11-07
难 过草地,翻雪山, 红军不怕有困“难”(nn)。 人民苦“难”(nn)记心间, 北上抗日保家园。 觉 青蛙感“觉”(ju?冬天到, 钻进泥洞温度高, 整个冬天睡大“觉”(jio), 惊蛰到了往外跳。 角 她到剧团......
关于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30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一种总体性执政,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中共都发挥着执政党的功能。在乡村社会,执政的主体是农村党组织,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显。文章指出,目......
浅论五四宪法的宪政精神及其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31
论文摘要: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该宪法蕴含的宪政精神对未来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现行宪法的宪政精神正是五四宪法的延续和发展。 论文关键词:五四宪法 宪政思想 影响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
试论五四宪法的宪政精神及其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论文关键词】五四宪法 宪政思想 影响 论文论文摘要: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该宪法蕴含的宪政精神对未来宪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现行宪法的宪政精神正是五四宪法的延续和发展。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
浅谈依宪治国,开创新的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4-11
众所周知,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的中国改革开放,意味着治国理政思路的创新。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建,则意味着中国治理体系从局部开始探索新路。没有创新,就没有当年春天的故事和今天的深圳特区。而在中国创新需要整体注入新观念、新动力、......
五四宪法”与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1
论文摘要:在当代中国宪政现代化的历史上,“五四宪法”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从法制现代化的分析视角出发,反思“五四宪法”与当代中国宪政制度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结关系,分析“五四宪法”得以产生的社会基础,可以概括出“五四宪法......
从宪法的功能谈依宪治国
发布时间:2023-06-18
摘要: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在现代法治国家,所有的国家权力都由国家宪法赋予并加以规范,国家的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及其政治活动,都是人权的法律化。宪法对于国家基本权力、人权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都具有重要功能。关键词: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基本权利;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
浅析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辩证关系及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2-09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概念考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1979年9月1日,彭真在《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几个问题》中指出:现在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你是领导,不懂法怎么行?这里仅是依法治国......
浅谈依宪治国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
发布时间:2016-09-19
宪法规定着一个国家有关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一些最根本、最重大的问题。当然,宪法作为根本法,只是确定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就其内容言,既不可能包罗万象地对所有问题加以罗列,也不可能对每一事项都作具体而详尽的规定因......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 要 依法治国,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首先是要依宪治国,这是习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进行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
一个橘子五味“药”
发布时间:2015-08-28
橘子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别看橘子个头不大,但它浑身都是宝,橘皮、橘络、橘核、橘肉都是“天然药物”。 橘皮清新口气 新鲜的橘皮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香精油,具有理气化痰、健脾和胃等功能。将其咀嚼后吐掉残渣,重复数次,对......
浅析宪法在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关键词】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根本大法 总章程 论文论文摘要:依法治国就是依完治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整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和法律运行机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加强宪......
关于当代大学生宪政意识现状及重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7
论文论文摘要: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而作为祖国栋梁的当代大学生,其宪政意识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对226名在校大学生宪政意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作了较为详尽的统计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提高当代......
探究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
发布时间:2022-11-1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致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党的规矩规定、政策决定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制度的执行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重点抓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制度化建设,仅国务院就组织了3次全国性的重点工作督查,其中促进民间投资、十三五精准扶贫、环境生态保护、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
依宪治国需配套宪法解释
发布时间:2015-07-27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主张后,谈论宪法问题就成了大陆媒体和学界的热点,因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度在规范性决议中明确提出的治国理念。“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依宪治国”语境下的地方财政责任机制
发布时间:2023-02-03
摘要:地方政府最贴近地方选民、最熟悉“地方性知识”,从而在决策中最经常、最直接影响地方选民的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不仅是地方性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者(保障者),更是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者。地方财政责任机制实质上表明地方财政决策的权力约束与权利保障,这是实现财政民主、建设“权责统一”的法治政府的关键。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地方财权“失控”、责任机制“失灵”,权力寻租、腐败、滥用等时有发生。加强监督权、深.........
审计机关的执法依据
发布时间:2013-12-18
为了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规范审计执法,防范审计风险,修订后的《审计法》在第三条中增加了一款作为第二款:即“审计机关依据有关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 法律 、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审计评价,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
人生五味 2014年4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过去有一个传说:阎罗王要一个人到世间来投胎,只给他三十岁的寿命。这个人嫌三十岁太少,就跟牛要了十五年,于是可以活到四十五岁;可是他还是不满足,又向狗要了十五年,一下子增加到六十岁了,他仍然觉得不够,又再跟猴子要了十五......
关于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宪政意识是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宪政建构的前提在于宪政意识.宪政运行的源泉在于宪政意识.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宪政意识。 [论文关键词]宪政意识;宪政;观念基础 “公民宪政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公民对宪政......
浅析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中国共产党追逐法治梦的两个三十年 从洋务派的变法图强到孙中山时期的法治是建国方略还是治国方略的争论,从严复提出法治之精制的法治思想到陈独秀和李大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传播,均可窥见中国人寻求治国兴邦......
树立和谐执法理念 推进依法行政进程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和谐执法理念;依法行政 论文摘 要: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建立在良好的以法律为主导的规则体系下的公平、正义与秩序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重点要促进行政执法的依法、......
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浅论
发布时间:2016-04-14
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扩大和巩固执政基础,就必须要树立宪法意识在宪法范围内活动,保证宪法权威作用的发挥。 执政方式的转变,是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其成功与否将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读词有滋味 品句出意味
发布时间:2023-03-18
低年级,识字、品词是主要的教学任务。以阅读带动识字、品词,以字词品读促进阅读,使识字指导与阅读引领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孩子们就能在轻松愉悦的学文识字过程中,得意、得言、得法、得能。 一、以词为抓手,读出词语的滋味 ......
我党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党的执政方式在根本上是指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运用政权力量进行国家治理的模式,是执政党掌握和控制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对于我国执政方式的探索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摸索,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十一届......
浅论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8
“浅论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 浅论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一、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社会基础 党的执政方式转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建国初,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执政党......
论行政诉讼制度的宪政意义(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近代社会几乎历次行宪都伴随着一场你死我活式的暴力革命斗争,而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有宪法无宪政”的历史轮回,这也正应了哈耶克的名言:“没有司法审查,宪政就根本不可能实行。”1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
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的关系研究——— 从公民宪法信仰谈起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依法治国的拦路虎宪法信仰的缺失 从1954 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到1976 年后再踏法治征程; 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重要含义,到十八大审议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在磕磕绊绊的前进时,逐渐探索......
布依族五色花糯饭
发布时间:2023-03-18
花糯饭是贵州省平塘县布依族民间食品之一,它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它与布依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乾隆年间《南龙府志・地理志》记载:“其俗每岁三月初……食花糯米饭。”而在布依族民间,“三月三”吃五色花糯饭的由来,则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在平塘养鹤山脚下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个少女,叫凤香,年方二八,不但是百里挑一的美女,而且是远近闻名的歌手。因此,到她家提亲的人踏.........
浅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之源起: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现代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政党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者,往往成为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治权之合法性便转换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而政党获取政权的......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18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能力 当人类迎来新的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实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证党为国家执好政、为人民掌好......
试论《钦定宪法大纲》的宪政意义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5
【论文关键词】《钦定宪法大纲》 宪政 探析 论文论文摘要: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和近百年的宪政探索史上,《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意义重大。大纲具备了宪法的基本内容,为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奠......
重口味的科学家
发布时间:2023-06-10
科学,这么“高大上”的事情,有时却有着让普通人受不了的“重口味”。 1908年,美国医生克劳德・巴罗对血吸虫病产生了兴趣。当时他在中国农村传教,发现经手的病人有半数感染了血吸虫病。这让他非常好奇。为了找到感染原因,巴罗吞......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5
高校的执行力在高校的日常事务的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高校行政职能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校管理成败的重要的因素,并且在高校的建设方面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力。而且高校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反映高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的质......
依宪治国与宪法实施的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1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是依宪治国首次被写入中央全会的决定,此前这一表述都只出现在领导人的讲话文稿中。2004年9月,胡锦涛在......
手腕上的重口味
发布时间:2022-10-26
玩腻了小清新不妨来点重口味,新年伊始,骷髅元素在时尚圈强势回潮。瑞士潮流腕表天势表在2015年1月发布全新的骷髅系列,四款腕表皆是在表盘中心添上独家的骷髅头,大胆惊艳。每一个骷髅头都采用特别的镜面处理,有玫瑰金、金色、银色......
论“依宪治国”在依法治国中的核心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19
十八届四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
行政法在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作用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 要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公安机关的双重性决定了公安机关既担负着对刑事案件的侦查,又具有保障社会治安稳定的职责,因此明确行政法在公安执法活动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通过行政法基本原......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发布时间:2022-11-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加以确认,标志着其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进步。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坚持依法行政理念 努力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加大执法 教育 力度,增强依法行政理念 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审计执法的主体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对执法理......
依宪治国离不开律师
发布时间:2023-02-23
依宪治国必须充分发挥律师的作用,律师制度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律师是天然的人权维护者,是制约公权力、保障私权利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近些年来陆续披露的系列冤假错案,如佘祥林案、赵作海案、呼格案等,震惊海内外。究其原因,......
论“依法治国”的宪法效力
发布时间:2022-12-10
那么,一个尖锐和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宪法规范所确认的是形式法治还是实质法治?而且在它所处的同一条文中,同时出现了“刀制”和“水治”,(注:值得注意的是,第五条第二款:......
论宪法监督是依宪治国的关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论文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但宪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规范.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监督制度。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沿着宪政轨道健康发......
执拗:粟裕与陈毅(之五)
发布时间:2022-12-28
“犟将军”头长三根刺 抗日战争结束后,陈毅的动向牵动粟裕等新四军将领的视线。 中共七大闭幕后不久,毛泽东找陈毅谈话:“中央决定你继续回华中工作。” 陈毅很为难:“回华中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 “不起作用?”毛......
宪法论文之依法制权
发布时间:2016-04-14
宪法论文之依法制权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和大家分享了宪法论文之依法制权,欢迎大家前来了解、查询。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执政党和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与目标。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法制权。所谓依法制权是指要依法制约行......
红丝巾的象征意味
发布时间:2023-01-20
晓苏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红丝巾》,收入其短篇小说集《暗恋者》,201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读完这篇小说,一条鲜艳亮丽的红丝巾一直飘荡在我的眼前,它既是小说的中心线索,也是贯穿作品始末的象征意象。 谈解《红丝巾》,......
关于依宪治国的几点想法
发布时间:2016-11-16
一、规范行政权力 行政方面的焦点问题是: 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制下,如何使行政权力安全稳定运行? 主要表现为: 第一,行政权力相对司法权、立法权来说权力较大,所以它相对来说更难控制; 这与我国的历史传统也有关系,在清以前地方行政......
探析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和法治发展形势使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成为必然。对政治权力运行模式进行规范和法治目标的实现使得在执政方式转变中发挥宪法的关键作用成为必然。执政党要取得社会认同,扩大和巩固执政基础,就必须要树......
研究五味子果胶提取工艺
发布时间:2022-11-04
写论文很多都设计到专业知识,格式还有要求,从初稿到定稿,都需要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写论文就好像在做一件大事,只能细心的去对待,才能一.........
简析违宪审查依据的范围
发布时间:2022-12-23
处于宪法保障制度建设之关键地位的违宪审查制度,其所需解决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违宪审查的主体(即违宪审查权的享有者)、违宪审查的对象(即接受合宪性评价的行为及其结果)和违宪审查的依据(即合宪性评价标准所依存之权威载体)。如同行政权......
论我国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之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8
【论文摘要】:依法行政与宪法教育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意识的培育过程;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信仰的坚定过程;依法行政的过程就是宪法教育的过程。宪法教育能使政府正确认识权力来源于人民;促进政府积......
浅谈宪法监督是依宪治国的关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1
【论文关键词】宪法监督 关键 缺漏 建议 【论文内容提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但宪法同民法、刑法等一样,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权威性规范.更加需要建立与完善监督制度。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使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国......
五味子配人参补气不上火
发布时间:2023-05-15
在季节更替、气候变化之际,很多体质虚弱的人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有些人就用人参泡酒喝来补气。这个方法虽好,但就是容易上火。如果将五味子、麦冬、人参做成生脉饮来调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是因为麦冬是寒凉的,能制约人参的......
五年级趣味数学教学浅析
发布时间:2023-03-28
趣味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的有趣、神奇和变化等方面展示给学生,给学生学习以动力,并以此提高其积极性。从目前的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趣味教学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将接受知识变为探索知......
浅论宪法在党的执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7
【论文关键词】宪政 宪法 执政方式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和法治发展形势使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成为必然。对政治权力运行模式进行规范和法治目标的实现使得在执政方式转变中发挥宪法的关键作用成为必然。执政党要取得社......
“自劾”的另一层意味
发布时间:2023-04-20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自劾”。这种检举自己过失的行为,因其饱含“严格要求自己”的成分,所以经常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褒奖。 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卷六》里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任命钟繇为司隶校尉,监察关中各路军队。后......
依法治国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保障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8
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我们党汲取中外政党执政经验教训,在新世纪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作出的重要选择。在当代中国,执政为民最根本的保障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是充分而有序地反映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推进依法执政的要点
发布时间:2016-09-0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问题时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
警察执法的宪法维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引言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在当下中国法治和国家治理的话语中,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而警察执法,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及服务民众的基本手段,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和社会之现实必然,是通过警察执法活动来体现与落实宪法的精......
浅论潜意识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重塑和美化
发布时间:2023-06-24
论文关键词:鲁迅 潜意识 重塑 论文摘要: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
宪政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与村民自治
发布时间:2022-12-11
" 论文关键词:宪法意识 农村 自治 培养 论文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迄今已有十一个年头,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出现了家族、宗族势力,黑恶势力的渗入和横行,贿......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宪政素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纯地对法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五种意识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职工的各种诉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重,工作难度也更大,只有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情理意识、群众意识、教育意识、形象意识,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工......
依据宪法治国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9
从一九九六年三月召开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构想;而在党的十五大则更加明确的指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一时间,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对依法治国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宪政意识(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宪政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宪政素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对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院校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目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单纯地对法治......
论依法治国对实现权力阳光运行的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26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如果权力没有约束,结果必然是这样”。通过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体制,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约束。一方面说明,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准确......
执行五大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 要 本文就执行五大体系的建设情况、实证参考、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完善举措建议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从理论和实践上构建和完善符合司法实际的执行五大体系。 关键词 执行 五大体系 执行难 作者简介:阮晶晶,乐清市人民......
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法意味着什么?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 第三部门的兴起,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行政法的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以及行政诉讼等都会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理论重构。但是,作为术语,“第三部门”引入行政法结构之中似乎没有必要,我们更......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9
【原文出处】东南学术【原刊地名】福州【原刊期号】200303【原刊页号】6~11【分 类 号】D2【分 类 名】中国共产党【复印期号】200309【 标 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执政能力建设【 作 者】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内容提要】本文认为,......
司考宪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4-12
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司考宪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1.宪政的概念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
执笔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2-08-05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起草初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一、周密思考,慎重......
口味重带来一身病
发布时间:2022-10-17
在中国,“口味重”的川菜与湘菜一直是人缘最好的中餐。走在街上,抬眼可见水煮鱼、麻辣香锅等饭店招牌。殊不知,越来越重的口味使得国人的身体负荷也越来越重。 “重口味、轻营养”的饮食方式,使越来越多的国人陷入生活方式病。上......
百菜百味,重在养心
发布时间:2023-01-02
引子 质朴、宁静、仁慈、悠然。虽然我是个宗教研究者,但是我由衷地认为这些字句一起构成了中国最潇洒慈悲的品质,真的不必非要附会到某个宗教的理想中去。 人作为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其实只要举止之间尽在道中,不必非要把那些......
论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宪法与宪政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种政治与法律现象。一方面,宪法是宪政的载体,宪政总是要通过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程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宪法又不同于宪政。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宪法,但并不是每一部宪法都能得......
我国海上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多重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19
一、问题的提出 大陆资源的逐渐匮乏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自《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积极开发海洋,重视海洋管理立法,加强海上军事力量来维护海洋权益,甚至有的......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22
韩国的司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中国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首先,在司法改革的出发点上,应从宪政体制角度审视司法改革的目标与过程,使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步骤与具体内容具有合宪性基础,发挥宪法在司法改革中的积......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政制度 宪政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