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宪法学执政方式

宪法学执政方式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9 01:44:11
宪法学执政方式
时间:2023-01-19 01:44:11     小编: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学执政方式,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政党与宪法的关系十分密切,尽管有许多国家并没有通过立宪的形式明确规定政党的宪法地位,但这不能掩饰政党与宪法的紧密联系。一般说来,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政党行动所形成的宪法惯例成为国家宪政体制的组成要素,对宪法起补充和完善作用;二是宪法确认的宪政体制是政党斗争的中心和焦点;三是政党是宪法确认的统治关系运作的中心。[1]政党的执政方式问题也与宪法紧密相关,因为政党执政地位的取得、执政权力的运用等,一般都是在现行宪法确立的宪政体制内进行的,且执政方式的不同会对一国的宪政体制产生不同的影响。因而,用宪法学原理对执政方式进行解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执政方式?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官方都无定论。近年来,学术界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执政党的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途径、手段和方法。它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执政党介入国家权力系统的方法、途径,执政党与国家权力系统的关系,执政党在国家权力系统中的运作模式,等等。[2]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政党执政方式,指的就是政党控制公共权力的途径、手段和方法。广义地说,执政方式还包括政党控制公共权力的体制和机制,因为说到底,体制和机制是这些途径、手段和方法的系统化、稳定化。[3]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政党的执政方式,主要涉及政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指政党从政治共同体中获取和运用最高行政权力的过程、方法和形式。它大致包括权力的取得、运作及制约三个环节。[4]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尽管从不同层面揭示了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但还不够全面准确,而要准确界定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首先必须要明确执政方式的基本要素,这是基础和前提性环节。尽管上述见解的侧重点不同,但它们包含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具体说来:其一,执政方式的主体是政党,具体说来是执政党;其二,执政方式的客体是宪法所设置的国家政权;其三,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是执政党如何依照宪法的规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或者说执政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途径行使宪法所授予的国家权力;其四,执政方式的本质是执政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利益的实现形式;[5]其五,执政方式的目的追求是完成执政党执政任务,实现执政党执政目标;其六,执政方式的评价标准是,是否符合政党政治的普遍原理。尽管不同国家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必须符合政党政治的普遍原理,否则,这种执政方式就是不科学的。应该说,上述六个方面,完整地涵盖了执政方式的基本内涵。

其次,必须正确界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关系,这是关键性环节。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无产阶级政党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这种双重身份,使得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着领导与执政的双重任务,相应地也面临着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双重问题。正如林尚立教授所指出的:在无产阶级政权条件下,无产阶级政党,既是领导力量,也是执政力量。[6]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正确界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关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之所以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混淆了党的领导与执政,将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混为一谈。而要正确界定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关系,前提是必须正确界定领导与执政的关系。一方面,领导与执政不同。领导即带领并引导朝一定方向前进,主要是针对国家和社会而言的,反映的是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执政即掌管国家政事,主要是针对国家政权而言的,反映的是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另一方面,领导与执政紧密相连。领导是执政的前提和基础,执政是领导的主要体现和保障。在党执政的情况下,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主要是通过党在国家政权中执政来体现和保障的。与此相适应,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就区别而言,党的领导方式是在党的领导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而党的执政方式是在党的执政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党的执政方式主要是依法执政或依宪执政,因而,党的领导方式不能等同于执政方式;就联系而言,党的领导方式主要是通过执政方式来体现和实现的。在党执政的情况下,党的领导方式应适时地转化为执政方式,不能以领导方式代替执政方式。否则,就会导致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局面。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执政方式,就是执政党依宪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的方式、方法、途径的总称。

二、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

由于执政方式是在执政党依宪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的过程中发生的,因而,执政方式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掌握国家政权的方式、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方式等。

(一)掌握国家政权的方式

掌握国家政权是政党执政的前提。执政党与一般政党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是否掌握国家政权。因而,任何政党要想成为执政党,前提就是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掌握国家政权。一般说来,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方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在现有宪政体制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掌握国家政权。这是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民主国家的政党所普遍采取的方式。在两党制和多党制的民主国家,由于没有法定的、固定的执政党,一个政党能否上台执政完全取决于其能否赢得每隔几年一次的大选,由人民依宪授权该政党执政。所不同的是,总统制国家的政党需要赢得总统大选,议会制国家的政党需要赢得议会大选。二是在现有宪政体制之外,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掌握国家政权。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专制国家的革命党所普遍采取的方式。在这类国家中,由于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7]因而,革命党的任务就是武装斗争,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旧国家政权的统治,夺取国家权力,创立新的国家政权,再领导人民制定宪法,通过宪法确立本党的执政地位。三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政党以暴力或非暴力的手段,在实现民族独立后,通过建国方式掌握国家政权,再通过制宪的方式确立该民族政党的执政地位。诚如萨托利所指出的:直观的,或更加直观的推测是,在非洲类型的环境下,政党对夺取政权和权力建设的最初阶段是功能性的,并且的确是必需的。但是它们的重要性是对应于、并且产生于从殖民统治的终结向自我统治过渡的真空。[8]总之,这三种掌握国家政权的方式尽管存有很大不同,但都与宪法息息相关,其执政地位都是人民通过宪法的方式确立的。第一种方式自不待言,第二种、第三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与宪法无关,因为它们都是在政党先掌握国家政权后,才制定宪法的,但是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事实,只有在领导或组织人民制定宪法后,才能具有合法性。这一点从斯大林给中共中央的制宪建议中即可看出。斯大林解释为什么要制定宪法时说,敌人可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传,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没有进行选举,政府不是选举产生的;二是说你们没有宪法,人家可以说你们是用武力控制了位子,是自封的。因为政协不是选举的,《共同纲领》不是全民代表通过的,而是由一党提出,其他党派予以同意的东西。你们应从敌人手中拿掉这个武器。[9](二)运用国家政权的方式

运用国家政权是执政党执政的核心。执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的目的,正是为了运用国家政权,行使宪法授予的国家权力,凭借国家权力的强制力量,来完成本党的执政任务,实现本党的执政目标。正如王长江教授所指出的:把党的精英送进国家权力机关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行使国家权力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包括实现某种理想和价值,获得某种利益等)才是目的。[10]一般说来,执政党运用国家政权的根本方式是,通过国家权力将执政党的执政纲领和政策转化为宪法法律上的规定,并通过国家权力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从而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出执政纲领和政策。执政纲领和政策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是执政党执政任务和执政目标的具体化。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提出正确的执政纲领和政策。正如列宁所指出的: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纲领,就不可能成为政治上比较完整的、能够在事态发生任何转折时始终坚持自己路线的有机体。[11]二是控制或影响国家立法权,将执政党的执政纲领和政策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其成为全体人民都要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执行力,以保证本党执政纲领和政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贯彻落实。三是控制或影响国家行政权,通过国家行政权的行使,保证体现本党意志的宪法法律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执行。四是控制或影响国家司法权,通过国家司法权的行使,保证体现本党意志的宪法法律在国家司法活动中的实施。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要明确为什么要通过法定程序将执政党纲领政策中的部分内容转化为宪法法律上的规定。一方面,两者存在根本不同。从文本意义上讲,执政党纲领政策属于党内规范体系,是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全体党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但执政党纲领政策从性质上说只是党内法规,只能调整党内关系,对外不具有约束力。而宪法法律属于法律规范体系,具有国家意志性,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调整国家与公民的社会关系,全体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循。因而,两者决不能相互代替。另一方面,两者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政治意义上讲,执政党纲领政策对宪法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执政党纲领政策是党内的法规,集中体现了执政党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构想和布局,而宪法法律是在执政党的领导或参与下制定或修改的,宪法法律的内容必然要反映执政党的纲领政策。同时宪法法律对执政党纲领政策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执政党纲领政策中的部分内容要想成为全体人民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法律效力,就必须通过法定程序将其转化为宪法法律上的规定。

(三)权力制约和监督的方式

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并不意味着执政党可以任意行使国家权力,相反,为了避免执政党滥用权力,必须依宪对执政党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一般说来,对执政党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方式主要有:一是通过宪法和法律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权力,使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通过法定的制度、法定的程序、法定的方式执政,否则,执政党必须承担违宪或违法责任;二是通过宪法确立的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权力,每隔几年一次的大选,及其反对党的监督,使得执政党头上始终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不敢滥用宪法授予的权力;三是通过宪法确立的权力制约机制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权力,权力制约机制的存在,使得执政党难以独揽一切大权,在执政的过程中要受到其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四是通过新闻媒体监督和制约执政党权力,独立的新闻媒体的存在,使得执政党的执政活动时刻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使公众始终有途径和机会对权力的不当使用发出警告信息。[12]在这里,宪法之所以能够对执政党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原因就在于宪法的核心精神就是限权之法。这一精神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国家权力是人民通过宪法授予的,执政党行使国家权力就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否则,就要承担违宪责任,人民据此可以收回授权;二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要服务于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国家权力不得侵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并要采取措施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正如龚祥瑞先生所指出的:宪法既起着授权作用,也就包括限制权力的作用在内了。授权就意味着限制。宪法的限制作用,具体地表现在防止政府对这些权利(公民权利)的侵犯。这是立宪主义最主要的要求。[13]

三、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是执政党执政的具体体现和实现形式。执政党要想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标,就必须进入国家政权,借助国家权力的强制力量,并以该政党的代表为主体、以国家政权的名义从事治国理政活动,执政方式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因而,执政方式的核心问题就在于,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一个政党能不能执好政,关键就在于能不能正确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对此,王长江教授指出:政党要控制国家权力,通过行使国家权力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政党政治时代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用什么样的手段、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国家权力,使国家权力更便于朝着政党希望的方向前进,而且这个方向又与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吻合,却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14]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执政党与国体、政体的关系谈起。

(一)执政党与国体的关系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谁是统治阶级,谁是被统治阶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个国体问题,从前清末年起,闹了几十年还没有闹清楚。其实,它只是指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7](676)国体实质上反映的是一国主权①的归属问题,即谁才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者。这里有必要首先对主权与主权者做出说明。主权是构成最高仲裁者(无论是个人或组织)属性的权力或权威;这类仲裁者对作出决策以及解决体制内的争端具有某种程度的最终权力。能够进行这种决策意味着对外部力量的独立性和对于内部团体享有最高权威或支配权。[15] 主权者就是拥有主权的个人或人的组织(包括代表会议)。[15]国体不同,国家主权的归属也就不同,主权者也就不同。而主权者的不同则决定了国家权力和国家政权的归属不同。从古至今,主权者经历了由君主主权到议会主权再到人民主权的转变。在现代社会,人民主权原则为宪法所确认,宪法规定了人民的主权者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那么,政党要想掌握国家政权,获取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就必须得到主权者人民的授权(主要途径是选举),而一旦成为执政党,执政党要运用国家政权,行使国家权力,就必须按照主权者人民的意愿(集中体现为宪法和法律)行事,否则,主权者人民有权收回授权。因而,执政党与国体的关系就是,执政党必须在国体之中执政,而不能在国体之上执政。在我国,宪法规定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和行使一切国家权力。因而,中国共产党要想执政,掌握国家政权,获取国家权力,就必须得到人民的授权,具体表现为党的代表应依宪通过民主选举的途径进入国家政权。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就必须依照人民的意愿(集中体现为宪法和法律)行使国家权力,其执政的目的也只能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应在国体之中执政,而不能在国体之上执政。正如李林教授所指出的: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存在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之中,凭借国家的一切设施和资源,从政治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谋福祉。[16]但特殊的一点是,我国是先有执政党,后有国体的,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宪法确立起来的。这样就容易混淆国家权力的来源问题,容易导致中国共产党在国体之上执政,而不是在国体之中执政。这是我们要坚决避免的。

(二)执政党与政体的关系

政体是指一国政权构成的宏观体制,是一国的主权者实现其国家主权的组织形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至于还有所谓政体问题,那是指的政权构成的形式问题,指的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7](677)政体与国体紧密相连。政体是由国体决定的,有什么样的国体,一般就有什么样的政体与其相适应。但另一方面,政体对国体也具有反作用,凡是能反映和表现国体、适应国体需要的政体,就可以促进统治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国家的发展;凡是不能反映和表现国体,不适应国体需要的政体,就可能造成政权的更迭,统治阶级地位的丧失乃至国家的衰败和灭亡。历史上各种不同国体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延续一个时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政体适应了当时国体的需要。相反,那些不能采取适当的政体以适应当时国体的统治者,其统治地位就不巩固,国家也不能得到发展。[17]因而,政体与国体问题一样重要,如果说国体实质上反映是一国主权的归属问题的话,那么,政体实质上反映的是一国的主权者通过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实现其主权的问题。正如周叶中教授所指出的:由于政体是与国体相对而言的,而国体作为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实际上是指国家主权的阶级归属,亦即国家主权的阶级属性,因此,政体是指拥有国家主权的统治阶级实现其国家主权的宏观体制。[18]那么,既然政体是一国的主权者实现其国家主权的宏观体制,依据主权者授权和意愿行事的执政党,在国体之中执政的执政党,就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政体来执政。因而,执政党与政体的关系就是,执政党必须在政体之中执政,而不能在政体之外执政。

在我国,宪法规定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既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由人民选择和授予的,中国共产党应依照人民的意愿(集中体现为宪法和法律)来执政,中国共产党就应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执政,就应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正如李良栋教授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作为国家领导力量的共产党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执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组织形式。[19]然而,特殊的一点是,我国是先有执政党,后有政体的,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宪法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使得中国共产党容易混淆党与政体的关系,容易在政体之外执政,而不是在政体之中执政,也就是不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执政,这也是我们要坚决避免的。

(三)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

执政党与国体、政体的关系,即执政党必须在国体和政体之中执政,决定了执政党必须通过国家政权来执政,而不能以党代政,以党的组织代替国家政权,以党的职能代替国家职权。

首先,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的性质、职能不同,执政党不能以党的组织代替国家政权,直接走向前台治国理政,这样就会废弃国家政权,并使党的执政地位缺乏合法性基础。因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内容,统治者的权力只有来自人民的依宪授予,才能具有合法性,但人民只能直接授权给国家政权,而不能直接授权给政党。这就是说,执政党直接行使国家权力是不具备合法性的,长此以往,就会动摇和危害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执政党也不能用简单命令的方式,直接指挥国家政权。这样就会导致国家权力旁落,损害国家政权的权威,使执政党的权力高度集中,出现官僚主义现象,最终会犯各种错误,必然要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20]

其次,必须看到,执政党与国家政权紧密相连,执政党若不能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就谈不上是执政党。李林教授指出:依照社会主义宪政原则,在国家政权体制之外行使政治权力的行为,不是执掌国家政权的行为,不具有执政的性质。在国家政体之外活动的政党,通常只能是在野党,而不能称为执政党。[21]正是因为执政党依宪掌握和控制了国家政权,需要运用国家政权治国理政,来完成本党的执政任务,实现本党的执政目标,才出现了执政方式问题。因而,执政党必须正确地处理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既要做到掌握、控制国家政权,又要做到善于通过和运用国家政权来治国理政。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正确处理好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就是坚持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根本途径,并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依宪正确处理好与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宪政的新范式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7
在法学体系中,宪法属于根本规范,具有最高的效力。与此相关,设立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和废除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低阶法律以及法规、决议、命令等等。但众所周知,作为万法定盘星的宪法本身也是需要修正的,并非永恒的绝对真理......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
发布时间:2023-07-08
一、当代西方的宪政内涵 宪政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最初的含义是指以宪法来控制国家政治权力所行使的一套制度设计,即以宪法来规范统治机构和安排政权。近代意义上的宪政,是指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以保护公民利益和自由为目的的......
依宪执政的五重意味
发布时间:2023-03-17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成就,为世界所瞩目。但长期以来,执政党与宪法法律关系问题、各级党委权力正当性渊源和边界问题、执政党与人民代表大会关系问题、执政党与国家政权机关关系问题,以及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
宪政的新范式(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5
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 以反思机制为基础而形成的循环式构成原理意味着规范的正确性和妥当性是由试行过程决定的,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卢曼把正义的概念表述为“法律系统的适当的复杂性(adequate complexity )”,颇有那么一......
浅析依宪执政关键何在
发布时间:2022-12-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的政治主张,正确地处理了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两者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突出了依......
我党执政方式向依法治国的转变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7
党的执政方式在根本上是指党在取得执政地位后运用政权力量进行国家治理的模式,是执政党掌握和控制国家政权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在对于我国执政方式的探索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摸索,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升,十一届......
警察执法的宪法维度探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引言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在当下中国法治和国家治理的话语中,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而警察执法,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及服务民众的基本手段,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和社会之现实必然,是通过警察执法活动来体现与落实宪法的精......
浅析依宪执政的五重意味
发布时间:2023-06-24
一、依宪执政意味着党在宪法法律之中 我国宪法在序言及第5 条两处明确规定了党在宪法法律之中。其中序言规定,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
浅析依宪执政的四个层次
发布时间:2023-05-30
一、依宪执政的地位 (一)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核心。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既是党长期以来坚持的执政方式,也是执政规律,科学执政主要是解决执政的合规律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
依宪执政的实现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12
1 依宪执政的基础: 宪法思维和宪法能力的提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宪法思维、具备宪法能力,才有可能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真正转变,在实际中真正规范公权力的行使,真正做到依宪执政。 1. 1 树......
严格公正执法 维护宪法权威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设立国家宪法日的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行为的基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18
(2)自由与平等:“自由”乃今日所谓的“人权”或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近代经典形态,其中包括人身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以及经济的自由,即所谓的近代宪法中的“三大自由”,其中又以经济自由、尤其是财产权为其整个自由概念的硬核;[44]而......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15
一、20世纪我国宪法学的主要盲点 鸟瞰式地观察20世纪我国宪法学的学术状况,尤其是全面透析其所活用的根本方法,乃当属于所谓“宪法学学”的课题。也许是受到面临世纪之交人们可能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愫以及展望未来、一举刷新之类豪情的诱......
司考宪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4-12
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司考宪法: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1.宪政的概念 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蕴含在宪法规范中的价值,并非是什幺神秘的东西。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来看,它既不是一种先验的存在,也不是像近代古典自然法论者所说的那样凝结了所谓永恒不变的普适内容。它是一定程度上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政治统治状况所决定......
论宪法学的根本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09
没有意识到事实与价值的紧张关系,这可能是肇源于我国现行宪法规范中某种语言模式的暗示;反之,或许诚如“鸡在先还是蛋在先”这一辩题所隐示的那样,也正是因为对事实与价值之紧张关系的无意识,才会促成了这种规范的语言模式。该模式的......
依宪治国是执政的基本守则
发布时间:2022-12-21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人习近平上任伊始就强调,宪法的生命与权威在于实施。 否弃“以党治国”的旧思维和旧体制,实行依宪治国,由“党治”转为“宪治” 执政党治国必须是“依宪治国”,要改变长期以来实行“以党治国”的弊病,把“党必......
宪法学为何需要方式关于 自觉?(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30
内容论文摘要:宪法学方法论是学科独立、实践需求及宪法学任务的内在构成,须与政治学等学科相分离,还原其法学品性。宪法学方法是一种法学方法,重点在于以宪法关系分析宪法事实。宪法学方法与宪法方法并无实质区别,分别侧重学术研究与......
论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宪法与宪政是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种政治与法律现象。一方面,宪法是宪政的载体,宪政总是要通过宪法所确立的制度与程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宪法又不同于宪政。当今世界,每个国家都有一部宪法,但并不是每一部宪法都能得......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30
㈠近代中国的主要宪法一览 从晚清至今,中国已经有过好多部宪法了,但是中国政治至今仍未上轨道。从宪法角度看,基本原因是什么呢?为便于讨论,我们先列出如下近代中国的主要宪法及其制宪修宪的时间,然后再考察问题之所在。 194......
中国的宪法与宪政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第三,我们举一旁证恐怕更容易从侧面豁显中华民国宪法的正当性。如所周知,1950-60年代由雷震先生主编的《自由中国》杂志标举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的旗帜,同当年台湾的实施戒严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威权统治进行过可歌可泣的抗争。但即使反对政......
宪法论文:浅谈社会宪政
发布时间:2016-04-12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你提供宪法论文:浅谈社会宪政,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社会宪政既不同于传统的国家宪政,也不同于所谓的新宪政论,它是以规范和调控社会公权力为核心的宪政形式。国家公共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并存的......
宪法视野下的财政法——探究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3-04-10
宪法视野下的财政法——探究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 宪法视野下的财政法——探究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 宪法视野下的财政法——探究宪法与财政法的互动 「摘要」在西方宪政制度确立的历史过程中财......
规范行政执法,推进依法行政
发布时间:2023-01-05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对依法行政进一步全面部署。文章通过对最近五年全国一审行政机关败诉的行政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而从行政执法依据、组织、职权、程序、保障、监督与责任......
执政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现实基础及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 要:执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关系政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国际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向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提......
程序与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2
〔内容简介〕 宪政中的程序即宪法程序,是宪政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程序是其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其内在价值意味着宪法程序具有不依赖于外在目的或程序结果进行价值评判的独立性。宪法程序构建模式有两种,即严格规则模式和......
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 重新认识宪政 冷战结束之后,前苏联、东欧各国在进行经济巿场化的同时,其政治体制也发生了从极权主义「党国」体制转向自由主义「宪政」体制的深刻变化。虽然今后政治上的起伏仍在所难免,甚至不能完全排除出现某种「宪法危机」的......
宪法:从政治法到治政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7
【论文摘要】: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
16年大学生宪法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2-11-16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宪法论文格式。 序号 (3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4号宋体)。 (小3号......
宪政主义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简介: 从联邦宪法的制订开始,美国政治思想和社会倾向一直分为两大派:民主主义和自由宪政主义。无论是政治斗争还是学术交锋,整个美国历史都贯穿着这两大派别的竞争与妥协。一开始以杰弗逊为代表的民主主义和卢梭一脉相承,主张人......
宪政政府的难题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内容摘要]本文从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对诸如法律、正义、自由等关键词的重构这两个角度重新理解宪政主义,认为宪政政府的存在离不开以下条件:(1)作为强势意识形态的宪政政府观念的盛行;(2)体现宪政政府观念的成文宪法或不成文宪法的......
行政宪政化界说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26
xx 一、行政宪政化背景 行政宪政化源于新宪政论,因此需要回顾新宪政论的理论背景及其创新观点。 新宪政论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一些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主要基于反思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潮起潮落而提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重......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16-08-29
一、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行政管理现状 近几年,随着我国各个高等院校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也经历了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行政管理理念在持续地更新,行政管理职能在不断完善,行政管理的效率也在逐渐提高,行政......
浅论行政执法监督
发布时间:2023-03-27
大家好,欢迎来到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浅论行政执法监督,希望大家喜欢! 行政权的经典定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三权分立理论基础之上的,是对应于立法权、司法权的一种权力。在中国大陆,行政权虽然没有立法权和司法权那样对......
论宪政的德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英 文 名]On the Morality of Constitutionalism [摘 要]宪政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道德之上,对人的不完善性假定是宪政的伦理预设。同时,宪政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道德,具体包括十项准则,即存在宪法,确立人民主权原则,实行代议制民主......
程序与宪政(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6
宪法程序的提法也并未普遍被人们接受。有人认为,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刑法、民法的程序(法)但却没有刑法程序、民法程序的说法。因此,也不宜使用宪法程序的概念。〔14〕在笔者看来,“宪法程序”是可以被接受且较为合理的一个宪法......
程序与宪政(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5
宪法程序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必须统一协调,才能发挥宪法程序的应有作用。(二)宪法程序价值的独立性宪法程序的价值是否具有独立性?目前有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宪法程序也是法律程序中的一种,也具有独立价值,“否认程......
宪法与政治关系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宪法学”的解读与评析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政治宪法学因何而生? 政治宪法学已经成为宪法学界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虽然它似乎仍然缺乏一个学派的气象,但在大旗之下,已经凝聚了一批年轻的学者。要理解政治宪法学的抱负,自然需了解其在中国当代产生的历史机缘。它的产生不......
宪政的复权(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4
获得承认的立宪性规范其实也未必符合立宪民主主义的理想,它可能是托克维尔( Alexis de Tocqueville )在《美国的民主》( Democracy in America )一书中所忧虑的来自全民投票制的多数派专制(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的结果,也可......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5
【摘 要】当前处于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众多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科学有效地执行相关公共政策。目前公共政策执行中普遍受到公共政策质量、执行方式和体制束缚等因素的制约,使公共政策的执行出现偏差。研究分......
宪法论文:浅谈宪法作为行政法直接渊源
发布时间:2023-05-22
希望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宪法论文:浅谈宪法作为行政法直接渊源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宪法作为行政法直接渊源是在技术层面所作的分析,对于宪法的实施与实现以及解决宪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有深层次意义。它具有体现宪法规制力、弥补行政......
宪政的复权(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6
也许哈贝马斯意识到那是个「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所以他的《在事实与规范之间》不提批判性民主主义而主张「审议性民主主义」( deliberative democracy ),不提批判法学而主张为立宪国家开发民主法治和社会法治的「权利体系」,......
程序与宪政(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0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确定这样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即程序与实体并重,并最终达到程序与实体和谐统一。但鉴于目前我国程序性条款的规定在宪法中所占篇幅很少,且“中国的宪政研究多注重国体政体、权利义务等实体部分,于程序问题不免有轻视之......
浅谈宪法环境条款在环保执法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2-11-09
伴随着越来越多冒着各种颜色废气的烟囱的出现,清澈的河流与清新的空气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替而代之的是比非典还要可怕的雾霾,弥漫在空气中久久消散不去。市场上各种防雾霾口罩的兴起,开拓了经济市场上一个新领域的崛起。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句容死鱼事件,这些事例都在告诉着我们,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并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着我们的生活。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央不断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地方也陆续发布各种规范性文件,通过立法手段.........
要加强对政党制度的宪法学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6
一、我国宪法学界对政党制度研究的现状政党、政党制度素来属于政治学研究的范畴,宪法学界对它们的关注不多,因而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都极其有限。 ①体现在宪法学教材上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第一,许多教材,包括2000年以后出版的一......
行政执法中政策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要】随着国家对法律效用发挥的越来越高度重视,对构建法治社会工作的逐步推进,行政执法及其工作开展有效性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谈论的热点话题。在国家大力普及法律教育、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力度的情况下,研究行政执法中......
论西方宪政史劝独国宪政发展的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论文摘要:宪政是民主前提下的一种治国理念,它要运用到治理国家上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宪政制度是一个体系,它不仅是法律制度,而且还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建设法治国家、宪政国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宪政制度......
论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宪政发源于西方的事实,使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宪政面临诸多理论问题。宪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贡献,但可以与社会主义兼容。宪政追求一个最根本的价值,即用宪法来划分和限制政治权力,保护人民的自由。社会主义宪......
论宪政的德性(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3)实行代议民主制就人民主权的实现而言,似乎直接民主是最真实、最纯粹和最高级的民主。因为在那里,人们可以直接统治自己,不须假手中介或代表,每个公民都平等地拥有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对于管理国家的事务享有同等的发言权。但卢梭......
论宪政的德性(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参考文献:〔1〕郭道晖.法的时代精神〔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2〕黄稻.社会主义法治意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张文显、信春鹰.民主+宪政=理想的政制〔J〕.比较法研究,1990(1).〔4〕(美)斯蒂芬·C·埃......
论宪政的德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1
(6)政府有限路易斯·亨金认为,宪政“意味着一种有限政府,即政府只享有人民同意授予它的权力并只为了人民同意的目的,而这一切又受制于法治”〔24〕(11页)。这里的政府主要指行政机关。政府有限要求:第一,政府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
宪政、自由与正义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4
一、政治与正义的价值性关系亚里士多德早就说过,人是一种政治性的动物,在政治生活中,生命才有意义。宪政作为一种法治的社会政治制度,它为个人拥有的基本权利提供了合法性的制度保障。为什么宪政与个人的自由、权利有如此的关系,这就......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的方式探析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私有财产权/公法保护/方式 内容提要: 公法对私有财产权的确认与保护主要是通过规范和控制公权力,以促进公权力有效运行来实现的。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相对于政府的义务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自我实现的权利,对此,政府负......
再论宪政的复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2
一、政治改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自从1997年夏天的泰铢暴跌,一连串的金融危机终于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权力结构发生分化、解体和改组,各国威权主义体制的信誉都纷纷贬值乃至宣告破产。尽管有些国家(例如印度尼西......
浅析积分落户政策的宪法学
发布时间:2023-06-23
一、积分落户下的迁徙自由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公民迁徙现象的大量出现,由此引发了诸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户籍制度问题。为解决大规模迁徙下的户籍制度问题,劳动人口的输入大省广东省于2010年提出了积分排名入户制度,率先在户籍制度改革上破冰,随后上海、北京、天津等地也纷纷提出积分落户制开展户籍制度改革。2017年南京市发布《南京市积分落户实施办法》新规,规定从2.........
浅析宪政的国际法: 全球治理的宪政转向
发布时间:2023-05-02
一、全球治理和全球宪政之依托和互动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问题日益成为一种普通知识,应运而生的全球治理理论主要提供了国际关系学的一种描述,全球宪政理论则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一种宪政视角的国际法律分析框架。有学者认为,全球......
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23-07-20
在我们这样一个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国家,只有共产党按照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执政,才能真正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树立起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
探析82宪制格局下的环境执法机制
发布时间:2016-09-13
宪制是宪政的制度化,是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概念。就一个社会整体来说,宪制化主要为社会规则的法律化和法律规则的体系化所构成,但是宪制化决非仅仅限于社会规则的法律化和法律规则的体系化。宪制化的微观层面即制度化还包括一些组......
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英 文 名] On Balancing Doctrine of Constitutionalism[摘 要] 宪政事实上是一种由宪法架构的平衡机制及其所达成的平衡状态,其核心理念是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宪政平衡论对事实和价值作了区分并立足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它具有实践精......
西方宪政背景下行政法概念的比较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行政法概念是行政法研究的基础性和起始性问题。“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行政法的概念应当表达其本身的理念,反映一国行政法治的现实,从这个意义讲,行政法概念不是空灵之物,而是社会背景,尤其是宪政背景下的景观。我们......
理顺党政关系 实现依法执政
发布时间:2023-06-03
" ——对建设宪政、完善人大制度的政治哲学思考 50年来,我国的人大制度经过艰难曲折的演变和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或者说,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民主)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为今后继续前进奠定了良好基础。但......
镇级政府行政执法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 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镇级政府执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镇级政府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为此,以现有的行政法理论为基础,从法治政府的角度来研究镇级政府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
法治与执政党的政治权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法的至上性,即作为人民意志的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但是,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的政治权威又是必不可少的。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大国......
论行政执法与法治政府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6
内容论文摘要:建设法治政府是我国依法治国的目标之一,法治政府的内涵有阳光政府、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等等。在建设法治政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行政执法,提高服务质量,以体现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此,需要建立严格的执法监督机......
浅议综合性港口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为解决综合性港口现行水上 交通 安全行政执法模式中存在的诸多执法体制弊端,提出了构建行政综合执法模式的设想,并从 理论 基础和 法律 依据两方面对此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特点和监管......
在宪法教学中培养“宪法人”
发布时间:2022-11-18
宪法学作为高校法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在普及宪法和培养宪法人上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在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形势下,由于宪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宪法人的培养上,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宪法人,才能够扩大宪......
行政法律裁判中的合宪性解释与价值衡量方法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行政诉讼制度运行良好的一个重要指针就是法官能够在行政诉讼案件中运用正确的法律推理思维与方法而得到“正当的个案裁判”。法律推理具有不同于形式逻辑推理的重要特征。从一个具体行政案件的判决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合宪性......
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是宪政平衡性的根本实现形式。它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权利与权力平衡的方式包括:一是通过宪法或基本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限制权力行使的范围,实现权利与权力的最低程度的平衡。所......
论社会主义宪政(18)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4
另外,社会主义将建立一种全新的民主制度,使人民的意志在法律中得以体现。从奴隶社会始,国家权力经历了从所有权与行使权合一到逐渐分离、国家权力所有者从单个主体到多数主体乃至属于全体国民的演变,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国家权力同时向......
论社会主义宪政(1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2
近年来,宪政建设成为我国学者广为关注的热点。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强势关注,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宪政,观点有七种之多,[37]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又有三种。一是侧重从民主的角度界定宪政。早在1940年毛泽东便......
再论宪政的复权(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关于政治改革在中国应该缓行的主张中,除了社会安定之外,有一条论据也很重要,这就是由于教育水准和生活水准太低,老百姓既缺乏参政的兴趣也缺乏参政的能力。但是请问:难道今天的中国人民的素质还不如200年前的美国人民吗?就算有文化......
论宪政的平衡性(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关于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实行间接民主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制度形式。现代宪政之所以未选择直接民主,是因为“它不仅面临规模难题,而且蕴含着暴政倾向”〔34〕(3页)。而间接民主意味着,“由人民的代表而不是全体人民自己亲自参加政治权力......
论社会主义宪政(11)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5
(三)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面对实质宪政和合法侵犯时态度迥异,但两者在对待非法侵犯方面没有什幺本质区别,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在新的社会形态确立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都面......
论社会主义宪政(1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9
其次,宪政是标识社会主义特征,建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一环。政治文明这一概念,马克思在论述执行权力、集权制和等级制时曾提到,但并未详细论述。《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认为,政治文明是由国家构成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一般表......
现行体制下电力行政执法模式探讨(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由于我国电力立法滞后于电力体制改革,电力行政执法主体事实上的缺位现象直接导致了电力行政执法难。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使电力行政执法权的电力管理部门不具备相应的人力、物力资源及经验。本文通过对电力行政执法几种模式的分析,认......
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4
在哲学上,所谓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它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必然性,它是事物最重要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性。因此,本质意味着,第一,本质是决定事物为该事物而非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第二,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6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制宪以及共和联邦制的奠基者。华盛顿的人格与事业铸造了美国宪政的历史制度和精神。华盛顿的宪政思想是富有创见的,因其政治实践的天才而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宪政制度和思想。华盛顿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奠基者一起把天赋人权......
再论宪政的复权(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无论是「卖方市场」还是「免费搭车」,似乎都在印证中国流行的「民主政治是昂贵的奢侈品」、「十三亿人搞选举的制度成本太高」的说法。其实不然。麦克弗森和克鲁格曼决不认为议会主义是得不偿失,更不认为买票行为是无可救药。何况在考虑......
宪政、自由与正义 (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个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并非在近代以来才第一次出现,它在人类早期的政治法律上就作为一个环节出现了。在古希腊的政治生活中,作为城邦的公民,在罗马社会的经济生活中,作为罗马私法所保障的个体,在中世纪神权政治中,作为基......
论社会主义宪政(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5
近年来,宪政建设成为我国学者广为关注的热点。学界对这一问题也给予了强势关注,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宪政,观点有七种之多,[37]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又有三种。一是侧重从民主的角度界定宪政。早在1940年毛泽东便......
在“宪法学”课程中关键词教学方法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02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宪法学科的内容和体系,宪法学课程的许多任课教师一直在探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例如将案例教学引人课程教学,在课程讲授中加强比较分析、减少政治性话语,等等。笔者在宪法学课......
浅谈西方宪政史劝独国宪政发展的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0
论文摘要:宪政是民主前提下的一种治国理念,它要运用到治理国家上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宪政制度是一个体系,它不仅是法律制度,而且还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建设法治国家、宪政国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宪政制度的建......
宪政、自由与正义 (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0
应该指出,上述三个维度的正义是从价值性来说的,它们涉及的是政治、法律等内容背后的价值内涵。而且,即便是政治正义的价值内涵,也不是单向度的,而是三维的,这一点值得我们重视。人们从价值上探讨社会的政治法律内容,往往易于从一个......
宪政、自由与正义 (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30
在传统观念中,个人权利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一般是前者从属于后者的统辖关系,古今中外的官方政治思想历来把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政治关系视为天经地义的,并以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将其合法化。不但统治者这样认为,被统治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论社会主义宪政(2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4
(三)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尽管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面对实质宪政和合法侵犯时态度迥异,但两者在对待非法侵犯方面没有什幺本质区别,形式宪政是社会主义宪政的应有之义。在新的社会形态确立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都面......
论社会主义宪政(27)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9
[55] 《列宁全集》第35卷,245页。[56] 《列宁全集》第37卷,73页。[57] 同前引[55],486页。[58] 哈罗德·J·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26页。[5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21页。......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英 文 名 On Balancing Doctrine of Constitutionalism [摘 要] 宪政的各组成部分或者构成宪政的各方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对峙、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状态即宪政的平衡性。“对抗性权力”是英国......
哈耶克的宪政政治经济学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哈耶克曾经非常详尽地探讨过两种不同的社会规则各自的准确特性,他两者间划分出的最根本和重大的区别,类似于两种不同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区分(Hayek 1973: 35.)。两种秩序中第一类是自发秩序,第二类是组织,前者是由规则统治,而后者则是......
渔业行政执法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27
1渔政执法基本情况陆良县地处云南省东部,位于北纬24°44′~25°18′,东经103°23′~104°02′,县域内三面环山,全县土地总面积2018.82km2,其中农业用地面积2.87万hm2。水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支流南盘江小区,雨量充沛,地下水丰富,全县主要河流16条,均属珠江流域,河流全长398km,面积1264.69hm2;水库85件,蓄水总量13703.5万m3,共计水面1562..........
浅谈五四宪法宪政精神影响范围
发布时间:2022-10-25
这是一篇五四宪法宪政精神影响范围,五四宪法是在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基础上发展而来,自成体系,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就其宪政精神而言也是五四宪法的延续与发展。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