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1)论文

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1:09:03
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1)论文
时间:2023-08-05 11:09:03     小编:

关键词: 法解释论 法律决定论 经验型案例研究 论辩型研究 内容提要: 当前中国法解释论不发达的原因可以部分归咎于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适法者不能正视法解释过程中的主观性。学术界对此已有一定的共识。

在法解释学的原始积累未完成的情况下,有学者尝试通过经验型的案例研究来间接推动法解释学的发展。然而,这种经验型的案例研究也面临挑战,即学者对裁判活动加以评判所参照的标准本身也有待进一步考问,因而相关研究必须转入论辩型研究。

论辩型研究直面异议风险,从法律论证理论的高度研究我国现行法和法律实践。总体而言,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经验型的案例研究以及直面异议风险的论辩型研究是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

(1)。 “立法论”与“法解释论”孰优孰劣的问题,似乎在今日中国的法学界看来并无悬念,学界新锐也多倾向于后者。

其实,二者本无优劣之分,当时代需要立法论时,立法论自然兴盛,而此时,学者对于法解释论的呼唤,更多的只是一厢情愿。然而,时至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立足于现行法的解释论取向的研究就应成为法学界面对的主题。

处于这一阶段,由于急躁而傲视甚至全盘否定学界所作的努力并不恰当,而必须针对已有的研究成果从最为基础的问题切入,总结和反思中国法解释学的研究成果。中国的法解释论不发达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法解释学究竟应该从何开始又该如何推进?学者对裁判活动加以研究所参照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裁判的正当化问题以及对裁判的正当性研究应该如何切入?反思中国法学,我们发现,所谓概念法学、利益法学与批判法学等各种法学理论虽然对我国有所启发,然而,以此套用、描摹、分析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在本文中,笔者试着整理平日就相关问题所做的零散感受及思考,并将这些片断以一定的方式整合到一起加以初步体系化,提出一个分析框架,同时,也对未来法学研究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一、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 在我国法律制度中,法律解释被列为一种权力,旨在形成具有普遍法律效力的解释性规定。按照国家强化统治效率的逻辑,既然解释是一种权力,就不便随意交由他人分享。

长期以来,司法界强调严格地按照既定权限实现客观公正,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审判方针。这就是一种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

与此相应,民众相信法律赋予法官的公正裁判权是独一无二的,法官认定的事实也应该是客观事实。从最为正统的意义上去解读这一审判方针,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两个认识: 首先,它有助于贯彻法治统一原则。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法律的普遍性与统一性,反对各行其是,甚至无视千差万别的现状。从权力运行规律来看,要想使正式的规则能够从上至下有效运作,在任何地方都获得普遍的一体遵循,一定要有效地压缩法律适用者的主观空间。

其次,它还有助于防止腐败。从权力支配的角度来看,法律解释与事实认定过程中的可变性自然不受欢迎。

同样,法律决定的正当化也需要顾及百姓的法律观与事实观。司法裁判的说理过程要尽可能避免给民众这种印象:所谓法律是法官解释出来的,所谓事实是法官通过证据还原出来的。

与此相应,主导性的司法意识形态中还有一个关键点:包括法律解释在内的主观空间都应该受到压缩,如此才能防止裁判活动中的随意性。而司法的随意性甚至恣意性与“司法腐败”这一沉重话题经常一并被人们提及。

保有“青天意识”的民众对司法公正有很高的预期,对于司法权力的恣意与腐败往往表现出不能容忍的态度。 在确保司法的统一性、抑制随意性乃至恣意性方面,另一种法律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就是中国的“副法”体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着极其复杂的“副法”体系。今天的“副法”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有直接拘束力的各种法律的细化规则。

它们来自各个权力部门,涉及方方面面,就像一张网一样为裁判者提供参照,同时也尽可能地将裁判者的主观空间压缩到最小值。法官无须做过多的解释,办案过程中遇有法律难题,查找根据、付诸各种细化规则似乎就可以了。

事实上,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法律决定不说是最无可置疑的,起码是最稳妥的,而主观性的发挥完全有可能会落得个“自找麻烦”的结局。另一类则是仅仅具有说服力的各种参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登的各种典型案例、请示与答复等。

此类“副法”旨在强化司法系统内部的互动机制与控制机制,其以“交往-反馈”这一特定的方式从上向下地扩散,从而最终形成广泛的模仿效应。 然而,司法系统在确保权力统一的支配力、抑制司法腐败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解释法律规范的主观空间受到过度压缩,并最终影响各个部门法解释学的发展。

事实上,立法论过于繁盛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如今多数学者都习惯于从立法论模式去思考问题,所撰写的法学论文多为站在社会科学家的角度细究某一法律制度的功能得失。

研究者站在立法者的立场,根据某种客观、合理的根据相对自由地追求国家的政策目标,久而久之,法律的主观性被遗忘了。而且在这种研究模式下,服从于研究者所期待的制度功能才是最关键的,而现行法自身的连贯性反而不受重视。

确实,当前也有一些热衷于法解释论的研究者,其中更不乏方法论的高手。然而,热衷于部门法解释学的学者立场总是难以贯彻始终,因为可适用的法解释论资料往往捉襟见肘;方法论的研究也只能停留在理论本身的研讨上,难以与部门法形成呼应,辛勤得出的研究成果却满足不了部门法学者提出的“兑现”要求,每每被讥讽为法理学沙龙中的“概念游戏”。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的法解释学欠发达:部门法解释学欠发达,相关的理论法研究也无根基,以至于理论法学研究者在研究中国的实践和问题时,正宗的解释学功夫派不上用场,却无可奈何地以“解释权和解释体制”这类的话题来搪塞。 在这种学术氛围下,法学研究者与法科学生往往不善于解读法条、不精于案例分析。

针对一些热点案例与事件发表高论时,他们往往宁愿援引道德资源而非规范资源作为正式依据,以实质正义的名义,从道德制高点用一种无可反驳的语式评说案件。[11]在这种评说模式中,读者只能捕捉到评说者价值思考的轨迹,而现行法不再是“不容否拒的前提”,[12]法技术的成分则更是少见,能够从中找到少许形式上的法律推理已属难能可贵。

此外,研究型的论文也值得关注。但凡法治发达国家,其法学界都有大量的学术资源集中研究本国的法律问题,学术论文也会大量援引本国文献。

反观我国,法学界在回应实务界的难题时,多选择从外国法那里寻找答案,信心满满地认为标准答案在外国法中一定能找到,不是在大陆法中就是在英美法中。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做比较法的补课,即便是补课也不是这个补法。

笔者认为,法解释学方法意识的缺乏、解释本国法的能力不足才是根本原因。 或许有学者认为,这里低估了学者知识更新的速度与反思能力。

确实,仅就解释学而言,论及法律裁判时,几乎没有学者不知道“事实是法律事实,法律需要解释”。然而,只是一般性的了解还不够,认识到未必就能做得到。

这不仅仅是眼高手低的问题,学者以什么方法从事研究、得出什么成果,还要取决于一些不可改变或难以改变的因素。例如,在论及“宪法的司法化”时,有学者提出:“因为违宪审查必然意味着宪法解释,而宪法解释权按照我国宪法第67条的规定是明确而专属地授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

在这种规定下,由司法机关去参与违宪审查在当下中国很难突破”。[13]这种见解虽然在学界颇为流行,但显然混淆了有权解释与法律方法中所称的法律解释,直接影响法律解释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值得警惕的是,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在学界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可能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某位较早从事法律解释研究的学者竟然煞有介事地提出“反对法律解释”的观点。

其理由是,解释的运用可能导致丢失法律原意,引发歧义。“反对解释是对借用解释之名滥用权力的一种限制。

这种限制是严格法制的一种自然延伸。”[14]显然,该学者没有能保持其一贯的立场,将解释法律视作法官不得不学习的一种方法,而是将解释法律视作一种可能被滥用而对法治事业不利的权力。

其实,即便将法律解释视作一种权力,反对解释的论点也是不堪一击的。如果我们如下理解法律解释与法治的关系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解释出来什么固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将最终的解释权给专业人员。

让法律人有权力决定法律的最终意义,才能够对其他权力形成制约之势,这才是法治的要义。”[15]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被类似的学说所蒙蔽。

在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下,还可以见到夸张的做法,如电脑量刑试验就是一个典型。为了防止出现量刑畸轻畸重的情况,某些法学研究者借助计算机进行规范化量刑研究,并开发出相应的软件。

2003年山东淄博曾经做过软件量刑的试验,并准备在山东全省推广,以此颠覆传统的“估堆量刑”模式。有人天真地认为,司法腐败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遏制。

[16]这样的工作显然忽略了法官的主观能动性。

二、经验型的案例研究 那么,中国的法解释学究竟应该从何开始又该如何推进呢?翻译与转述西方的法解释学理论著作已经形成一股热潮,这是相当可喜的现象。然而,如果以为如此就可以启动和拓展中国自己的法解释学研究,这种想法显然失之过简。

简单的照搬、复制,这类学舌式的研究终究可能成为空谈——遇到难题就有可能原地踏步甚至折返。因此,寻找中国自己的解释学进路至关重要。

德、美等国20世纪60年代以后勃兴的“解释性转折(interpritive turn)”把法律文本的权威相对化。[17]作为一种回应,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学术界有一批学者相继就法律解释的客观性、法律解释的思维模式以及法学本身的性质等论题展开研讨。

[18]虽然个别学者在追问法律解释确定性的同时又转向外部经济理性的确定性,而法教义学的方法论依旧停留在坐而论道的阶段,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构建商谈伦理的宏论、德国法学家阿列克西的程序自然法典的尝试时至今日仍然显得曲高和寡,但毋庸置疑的是:客观规范的神话被揭穿,以统一性为核心价值的“法无二解”传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暂且不论实务部门事实上是如何运作的,在今天的学术界,以权力支配的方式确保“法无二解”的论调已经归于沉寂。

裁判活动客观性的一面与主观性的一面完整呈现出来,使法律人看到解释者与文本之间的活泼互动。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目光之流转往返”,[19]这一话语形象地揭示出事实与规范的双重可变性,业已成为学界的招牌话语。

这类话语的传播与普及当然与学者的努力有关,但主要是时代使然。其实,有关法律适用的隐喻也并不少见。

例如,美国法学名宿朗·富勒就曾说:“法官们从事工作时的感性态度,更类似于一名厨师努力去发现片状脆皮馅饼(a flaky pie crust)的秘方,抑或一名工程师探求跨越鸿沟方法之态度,而绝非信徒们面对神坛祭祀时的顺从心理”。[20]过往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富勒的法治八项要件说,反而忽略了方法论思想。

可以说,这是一场解释论观念的革新,可谓中国式的自由法运动,其带来的效应类似于西方的自由法运动或法律现实主义运动。 不过,“运动”所揭示的不确定性在方法论上仅具有启蒙意义。

其实,裁判者、研究者过分强调不确定性或渲染裁判过程就是所谓“跟着感觉(hunch)走”,[21]这对于裁判本身是没有积极意义的。相反,在承认解释主观性的前提下,排除适用法律、作出决定过程的随意性,为规范秩序提供制度化的条件并使它在实践中具有技术上的可操作性,恰恰是法学研究的要务之一。

纵观各国法学,各个部门法解释学的发展既能够对维系裁判的相对确定性起到关键作用,也是法解释学理论发展的实践基础与真正推动力。 中国的法解释学究竟应该如何推进呢?毋庸置疑,部门法解释学的发展应处于优先地位。

在我国部门法解释学原始积累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通过经验型的案例研究来间接推动法解释学的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裁判文书公开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形下,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选择从案例研究切入,整合学术资源以集体的力量从各个不同领域,准备以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的法解释学作出贡献。

他们的研究大致分为三种: 1.从个案中的个别概念解释出发,探析法理,进而提出完善法条的建议。例如,在《经营者概念的解释与〈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完善建议——基于上海爱邦铝箔制品公司一案的研究》一文中,作者不带任何价值倾向,仅依据形式化的解释规则对裁判文书加以评判,最后得出“本案的法律适用,尽管存在着法律漏洞,但该漏洞只能由法律修订或制定加以解决,因此既不是狭义的法律解释、更不是漏洞补充技术所能解决”的结论。

[22] 2.就某一类型的案件进行研究以期改进相关领域的裁判工作或推动相关制度革新。此类研究重视问题史与学说史的整理,在对同类型案件进行梳理的同时,考察司法实务界的基本认识及存在问题;在对国内法学界相关的研究作总结时,则更多地侧重于批判。

[23] 3.有关案例研究方法的探究。这里介绍两个有代表性的论点:第一,针对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现状,有学者提出“在有关方法的研究中,有时方法的实践比方法的呼吁可能更为重要”,[24]认为只有从案例研究本身出发,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研究者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学术归属感。

第二,过去案例研究局限于个案正义的终极追求(法律决定论的一种表现)或建立判例制度的可能性,而一旦承认了裁判过程的主观性,前者便有可能失去正义的光环,后者则因其是否存在实证法空间以及中国合宪审查方式与力度等问题悬而未决,从而学术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有学者一改过去的思路,提出案例研究的重点应该转向,注重案例特别是从经典案例中归纳、抽取出具有规范意义的理想成分。

[25] 对于中国法学界而言,这种经验型的案例研究可以算作一种危机反应。总的来看,上述研究方法既强调将案例作为展开自家学说的素材,又重视先例性规范的抽取。

肯定它,是因为其直指学术界的顽疾,部门法学者对于理论法学的误解、学术界对于实务界的傲慢也将有可能因此得到化解或缓解。按照此研究模式,权力意志所要求的统一性或客观功能所要求的科学性不再是研究的支点,因为法官判案应以现行法为前提。

这种研究方法自然而然地使研究者步入规范主义的进路,并将研究结论的正当性建立在法律规范的内部。当然,试图诉诸“好效果”去研究案例,依旧会大有人在,但过分仰赖所谓“好效果”来做研究,其难度明显增大。

因为将正当性建立在效果基础上一定会影响到法律的连贯性,而完全脱离规范主义进路则更难在规范体系内自圆其说。 为了更为贴近地从学理角度观察这种研究方法,我们还可以借用英国法学家哈特与美国法学家德沃金的理论来对其作学理评估。

哈特从空缺结构引出所谓的概念核与概念晕的著名论点——概念晕是不确定的,而概念核是相对确定的;[26]德沃金则以“撰写章回小说”作为隐喻来说明法的整体性——虽然判例法是众多法官你写一章我写一节的系列作品,但角色与情节能保持连贯性。[27]将上述两种理论作对应性思考,可以这样来看待经验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经验的案例研究就是要通过大量的类型各异的个案研究——概念晕——寻找那相对确定的概念核;而在研究过程中,学者的作业相当于“撰写章回小说”,势必要受到所谓连贯性的拘束。

这种连贯性既包括法官对现行法理解上的连贯性,也包括学者研究方法与价值立场上的连贯性。可以预见,旨在为法教义学作贡献的“章回小说”需要几代人去努力续写,而目前才刚刚开篇,还存在不少有待商讨的问题。

不过,有聊胜于无。

三、直面异议风险的论辩型研究 法解释学揭示出的不确定性已然将学者逼向经验型研究道路,试图以此种方式重建职业法律人对于法的确信,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这种研究方式需要回应以下问题:学者对裁判活动进行研究并加以评判的过程中所参照的标准本身是否经得起推敲,相关结论如何面对技术层面的挑战,能否解释裁判的正当性等问题。

以前我们一直强调裁判与裁判者无涉,并试图围绕这一点来展开工作以保证裁判结果的客观公正。随着法解释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裁判者的言语情境、措辞及其对话角色和所持立场等主观因素渐渐受到重视。

但是,接下来要面对的便是,如何得出一个正当裁判必须满足的先决条件,以便交往参与者、法律议论者能够就某一经验命题或法律命题达成共识。如果没有这些极具强烈的理想化色彩的评判标准,所有的研究都会失去方向。

例如,如何从经验事实过渡到普遍性规范命题,就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因为经验式的归纳法仅在一定的概率范围内是可以证实的,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确证。

所幸的是,中国法学的发展期恰逢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勃兴。[28]西方法学界这一新理论为中国学者根据中国式裁判的特点建构理想论证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

虽然我们有自己的法律文化与论证方式,但我们可以向西方学习如何面对共性问题。应该说,“为我所用”与实现理论创新和整合同样重要,二者并重才能为学者的研究裁判活动提供更为切实可靠的评判标准。

从研究现状来看,目前尚处于理论移植阶段。由于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原因——很少有部门法出身的学者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的状况基本上还是“理论之腿长,应用之腿短”。

[29]可以说,法解释学理论与法律论证理论还没有真正扎根于中国实践,甚至连中国式论证理论的逻辑起点都难以找到。对于法解释学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部门法学者也不予重视。

因为在他们看来,直接追根溯源地参看外国学者的论著更显稳妥——反正国内的论著中也没有“中国元素”。由此可见,在中国,这一理论的创新与整合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

诚如舒国莹教授所言:“司法论证理论乃新兴研究领域,无论理论还是方法均有待改善。在接引西方法律论证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中国的法律学人尚需要有更谦谨的心情与困难准备,力争在未来的时期出产有体现吾国‘理想图景’、吾国深厚文化意蕴和话语阐释以及创新方法的学术作品……这一天的到来将使我们愈来愈接近于我们目力所能观测到的地平线。

”[30] 当下亟待明确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就论证的方向而言,在今天的中国,论证过程是否符合某个西方的教条不是最为关键的,如何在化解纠纷的同时强化人们健康的权利意识与规则意识才是裁判者最需关切的。

(2)就论证的形式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甄别适用西方现有的各式各样高度形式化的解释学规则?如何兼顾规范分析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法学思考成为纯粹的技术分析?如何立足于现行法来运用比较法资源?等等。 上述问题不容回避,其迫切性并非基于理论推演,而是因为今天的裁判者所面对的异议风险是空前的。

[31]直面裁判活动的主观面向,即承认法律决定的主观性,为各种价值主张的并存提供了一个相互宽容的平台。然而,该如何对待各种价值间的碰撞呢?过去,判决只要在法院内部和上下级法院得到认可即行。

而当今法治事业与中国法学研究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们刚刚起步就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强大的“舆论法庭”已然出现。[32]任何法律判决或命题一旦公布于众,就要直接面对各种意见的挑战。

然而,如果不改变观念,仍采用以往的方法,以各种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因素统一认识、统一裁判活动,那无异于自欺欺人。通过简单的打理把可能引发争议的问题悬置起来已经不可能,[33]而擅用权力以某种内定的方式终止议论也会使共同信念的基础越来越薄弱。

“一旦法律推理以及相应的判决与市民的公正感觉或者利益要求之间相距过于悬殊,就可能出现法律秩序的正统性危机。”[34]相关共识的达成往往要依赖民众对于某个可以被批判检验的有效性要求所采取的赞成或反对立场。

这个批判检验过程是一个互动形态,其中的任何命题都必须接受多重偶然性考验。在一个急剧变动的转型期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于权利与规则的认识存在多类型、多层次的差异,从而使得案件的裁判面临众多的异议。

也就是说,由于这种多重偶然性的存在,交往互动过程蕴涵着一种特殊且棘手的异议风险。这种异议风险始终处于在场状态,每一种异议风险都有可能引发裁判结果的戏剧性改变。

有鉴于此,学界有必要对法律裁判的正当性问题作更深刻的思考。当下,有必要根据中国司法的实际,转化西方日臻成熟的裁判理论,并将其一以贯之地用于我国现行法律与法实践的研究。

四、总结与拓展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整个研究方法的转向,我们可以对三种法解释论作一综述。就法律决定论和经验型案例研究而言,法律决定论试图通过制度或非制度因素来确保法的统一性,而经验型案例研究瞄准的是通过教义学的累积来获得法的确定性;法律决定论者相信法是普遍的、自明的,经验型案例研究者认为人们可以通过逐步累积的方式探究“法律是什么”;法律决定论者认为法的确定性毫无疑义,导致了法的绝对性观念并无限追加制度成本来确保这种绝对性,经验型案例研究者倾向于认可法的相对确定性,其研究使命就是探求叠加案例背后的相对确定性。

而论辩型的研究则转变到对法的效力与有效性问题的探讨。这种研究方式关注法律人怎样做才能使法律实际有效?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这种研究摒弃了有关法的普遍必然性论题,认为根据法律提出的各种命题同样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以及论证强度之分。

如果某一法律命题成为有效、合理的命题,那么就要考虑其相应的检验标准是什么?由什么构成?是经验命题还是更上位的规范命题?如果是经验命题,那么该命题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这样的命题在法律规范系统内部具有怎样的性质?如果是规范命题,那么这样的命题是来自法体系内部还是来自法体系外部?这些问题都是论辩型研究必须恒久关注的议题。以上是理解中国法解释论的三个分析框架(第5页),我们不能单从时间的先后去理解它们。

因为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它们的影响都完全可能并存。 本文从公理式的法律决定论、经验型案例研究以及论辩型研究三种模式来阐述我国的法解释论,不只是为了反思过去,更希望借此关注现实。

近年来,司法实务界为了解决自身存在的难题,本着“内部挖潜”的想法,提出利用国内法院的“妙判”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构想。[35]如何回应实务界的构想,仍然是摆在法学界面前的一道未解难题。

[36]其实,这一方案还试图通过制度或非制度因素来确保法的统一性,可谓法律决定论思维的继续。这或许是努力的方向之一。

然而,改进现状的思路远不止于此。例如,为了确保法官在适用法律时严格依照法的认知方法将法律的内容应用到具体事实上,在职业群体内部大力推进法解释学与法律论证原理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就中国目前状况而言,依照归纳性经验研究的成果与相关论证理论来检验演绎性司法判断,是一种确保裁判妥当性的可行方案。[37]如果裁判者能够严格负责地权衡、真正像法律人那样思维,那么恣意的专断主义就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注释: [28][34]参见季卫东:《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上)》,《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 参见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页。

错案追究制度是这一观念的必然产物。虽然其启动条件较为严格,但一旦被认定为错案,就有可能会影响案件主审法官的前途。

参见蔡彦敏:《对“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重新释读》,《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实际上,在审判实践中,在判决书之外还存在“审理报告”这样一种不公开的作为案件附卷的文书。

而害怕引发民众对于专业问题的误解是法院不予公开“审理报告”的理由之一。 参见孙笑侠:《成也青天,败也青天》,《检察风云》2005年第13期。

这种情绪在今天尤显突出,因为变革时代的各种新问题给现行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职业法律人往往难以应对,造成群众不满。参见冯象:《论法律职业伦理的重建》,http://wen.org.cn/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1805/c11,2010-03-20。

参见季卫东:《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下)》,《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 例如,林来梵先生的《从宪法规范到规范宪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出版后在国内法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然而,时至今日很少有人能够续写真正的“规范法学”,个中原因很难一言道尽。不过,这一事实也从反面说明法教义学的发展需要整体力量的推动。

[11]这种道德资源有本土的情、理、法的观念,也有现代西方法治社会的自由、民主等思潮。考虑到现阶段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社会理想,一般情况下后者更具强势地位。

[12][19]参见[德]卡尔•拉伦兹:《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第87页。 [13]张翔:《两种宪法案件:从合宪性解释看宪法对司法的可能影响》,《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

[14]陈金钊:《法治反对解释的原则》,《法律科学》2007年第1期。 [15][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周汉华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16]参见廖杰华:《武汉大学教授发明电脑量刑软件引争议》,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0/19/content_6907816_3.htm,2010-03-20。 [17]参见[美]斯蒂芬•M.菲尔德曼:《从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国法律思想》,李国庆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81-282页。

[18]参见苏力:《解释的难题——对几种法律文本解释方法的追问》,《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郑永流:《法学方法抑或法律方法》,http://WWW.law—thinker.com/detail.asp? id=1722,2010-03-30;季卫东:《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上)》,《中外法学》1998年第5期;季卫东:《法律解释的真谛——探索实用法学的第三条道路(下)》,《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 [20]Lon L. Fuller, Reason and Fiat in Case Law, Harvard Law Review, Vol. 59, No. 3, 1946. [21][美]杰罗姆•弗兰克:《初审法院:美国司法中的神话与现实》,赵承寿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页。

[22]参见李友根:《经营者概念的解释与〈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完善建议——基于上海爱邦铝箔制品公司一案的研究》,《法学家》2008年第4期。 [23]参见李友根:《“淡化理论”在商标案件裁判中的影响分析——对100份驰名商标案件判决书的整理与研究》,《法商研究》2008年第3期。

[24]李友根:《经济法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及其运用》,《重庆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5]参见解亘:《案例研究反思》,《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

[26]See H.L.A Hart, The Concept of Law , Oxford Press, 1961,pp.127-152. [27]See Ronald Dworkin, Law’s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228. [29]郑永流:《义理大道,与人怎说?》,《政法论坛》2006年第5期。 [30]舒国滢:《地平线的瞩望——序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载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31]有学者从法治立场理解这一转变。参见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32]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素材的择取也是个难题。某些在学者看来极具典型意义的案件,实际上是公权力机关进行“危机公关”的结果,掩盖并调和各种矛盾或紧张关系是其重点所在,从一般法律原理去分析它们并不合适。

如果学者的研究素材还主要依赖媒体而获得,那么经过辛苦研究得出来的结论是否可信、抽取出的理想成分究竟是否具有规范意义,都将成为问题。 [33]See Graeme Browning,Electronic Democracy : Using the Internet to Transform American Politics,2nd ed., Independent Pub Group,2000. [35]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2004-200

8)》第13项指出:“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重视指导性案例在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丰富和发展法学理论等方面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规范性文件,规定指导性案例的编选标准、编选程序、发布方式、指导规则等。

” [36]参见刘作翔、徐景合:《案例指导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学研究》2006年第3期。 [37]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当下受到热议的案例指导制度看作是在法教义学欠发达的背景下由实务的整体需求而推动酝酿出来的一种构想。

不过,笔者认为,其究竟以何种正式的名义出现尚待观察和讨论。其实,法院的裁判本身就是规范的具体化与个别化,是整个法秩序的一部分,即使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没有被冠以正式名义,也还是有规范意义的。

如果其对类似案件的裁判产生了事实上的影响,自然也属于正常的法现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就事实陈述而言,只有在有关事实陈述真实的情况下,意见自由原则上才优先于与之相冲突的法益。然而,这方面也存在例外。例如,有关他人私生活的事实陈述,即使是真实的,也不值得保护。此外,违反信任关系取得信息之后予以公布的,意见自......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论文摘要: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8)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5
6 Am. Jur. 2d Proof of Facts 2 (1975). United States v. Ransom, 942 F.2d 775, 776 (10th Cir. 1991). 以及8 A.L.R. 3d 1100 and 1 Wharton's Crim. Law & Proc. 321。这段编译文字出自,Collins v. State, 691 So. 2d 918 (Miss.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7)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9
二. 援引有关香港基本法第24和第22条有关居港权的先例,[25]由适当部门(例如检察院)请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326条第2款做出效力相当于立法的立法解释;三. 在今年三月或下一界全国人大会议上,由全国人大委员针对这一问题制定新的立......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就法律解释的问题先后作出过多次规定。1949年9月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195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中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
法律价值概念的解释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4
对法律价值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我国大陆法学界的重视,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论正在建设之中,有关或涉及法律价值问题的著作、教材和论文纷纷面世,形势可喜,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也不少。在这里,笔者仅就法律价值概念问题谈谈自己的认......
三部有关物权法司法解释规定的十五个重要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2
关键词: 物权法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解释 内容提要: 对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物业服务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
论中国宪法私法化-兼论宪法解释体制改革(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9
【论文关键词】宪法私法化 基本权利 宪法解释 论文论文摘要:所谓“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的诞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热烈的讨论,其中最重要的论题之一就是宪法在私法领域的适用。本文将在前辈讨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中国宪法私法化的......
论合同解释的原则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 合同通常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难免产生歧义。在应然意义上,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外观上符合成立条件的合同往往隐含着争议。合同解释即裁判者(法官、仲裁员)运用法律思维、遵循一定的原......
《侵权责任法》的解释论与立法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立法者来说,这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阶段性立法任务的完成;对于执法者来说,它意味着今后的任务将是对法律条文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对于学术界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张新宝教授明......
三大诉讼法的两点立法和司法解释缺陷(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经常遇到诉讼文书的留置送达和近亲属范围的确定两个法律问题,但现行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对此却有不同的规定和互相抵触的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这一缺陷,给人民......
论司法解释
发布时间:2022-12-30
【摘要】在法律存在着漏洞的情况下,司法解释具有填补漏洞的作用。法律解释和立法之间的冲突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就像法律与法律之间会有冲突一样,但我们不能去夸大这种现象。法律是有弹性的,这种弹性的表现之一就是需要法律解释去疏......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政策框架(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4000万。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4000余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如何让如此规模的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当前 发展 经济 、稳定 社会 、消除贫困的一个突出 问题 ,也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必须尽快切......
闲话民事司法解释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5
对从事民法教学和研究的人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方面的司法解释是不得不研读的,笔者也不例外。研读司法解释,不仅可以了解司法实务的发展动态,而且可以从中发现新的法律规则,为民法教学和研究提供素材。笔者在研读民事司法解释时......
刑法解释体制研究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要〕刑法的立法和司法活动都离不开刑法的解释,因此构建良性的刑法解释体制十分重要。目前的刑法解释的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刑法解释体制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系统,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三部分的自身状况及相互关系......
解析一个新的解释思路
发布时间:2016-08-09
显示理论是维特根斯坦为解决划界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思想,它在《逻辑哲学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显示理论的研究是重要的,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划界问题是维特根斯坦整个《逻辑哲学论》的意图所在,而划界问题与显示理论是密切相......
浅谈正当性法律解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关键词:正当性法律解释 司法制度 程序保障 论文摘要:司法适用中,将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涵慑于作为大前提的一般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其关键环节在于司法人员对法律的解释。由于法律语言的“空缺结构”和法律解释的主体性等原因,一......
论从历史的宪法到理想的宪法:基于文本、情势和解释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2-12-27
一、问题的缘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宪法可以塑造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一个国家的前途。宪法不仅表明了共同体的特定生存形式,而且体现了一种基于客观价值秩序的生活规划与民族性格,它意在通过限制国家权力的方式,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
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探析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3
〔摘要〕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加限制地让这些因素发挥作用,或者一味地排斥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取的。理性地看待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既要注重其积极的意义,又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作为检验的标准。 〔关键词......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宪法解释的创造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具有创造性,其主要表现在司法审查权、三重审查标准、选择性吸收理论、推翻先例和创造新的公民权利等五个方面。原旨主义和非原旨主义都会达至具有创造性的宪法解释,原旨主义具有天然的民主合法性,有......
特殊防卫权的理解与诠释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特殊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是学者争议的焦点,褒贬不一。本文试图通过对特殊防卫权的理论意义与立法价值进行分析,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存在性。 [关键词]:特殊防卫权,正义性,适当性,个人防卫,......
刑法解释体制研究(4)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 整体结构合理化刑法解释体制的整体结构就是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的组成方式即地位问题。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组成有效解释子系统直接对社会产生法律效力,影响公民自由和人权保障,因此,是刑法解释体制的主体;学理解释虽......
刑法解释体制研究(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其次,司法解释的内容应合法化。立法权和司法权的独立表明司法解释必须在立法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权力,立法机关应对司法解释进行合法性审查,对司法解释中存在的越权现象及时纠正(特别是前文提到的),并针对相关问题做出及时的、明确......
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 由于立法技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法官思维能力以及司法体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的司法解释日益呈现出“泛立法化”的趋势并成为司法解释的基本模式。解释程序的主动性、解释内容的创制性与解释方式的专断性等是司法......
假言三段论的困境及其语境解释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19
一、假言三段论的虚拟语气句反例 假言三段论又称假言三段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来进行的推理。在形式上,假言三段推理总是被认为是有效的。其表达式为: P Q 因此,PR。 说假言三段论在形式上是有效的,是说如果PQ和QR为真,那......
“物权法之争”与宪法解释_宪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6
论文关键词: 宪法解释/原则/冲突/物权法 内容提要: 文章以物权法草案的违宪之争为例,专门梳理了关于宪法解释的基本的理论预设、宪法解释的权力边界特别是对政治性争论的应有态度和对宪法条文冲突的解决方法。结合我国的宪法解释实践......
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碳金融起源于国际法促进有效减排的经济手段的应用。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中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随着碳市场和碳信用的建立发展,国际法框架内外形成的碳交易都需要碳金融的支持和保障,而碳金融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获......
研究我国行政解释问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6
论文摘要:深入研究行政解释权,不但可以丰富和深化行政法理论知识,而且对于建设法治社会,维护行政主体的权威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对我国当前行政解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司法解释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民诉法修订与司法解释的关系 尽管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处理具体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对法律条文具体含义的阐述,但从规范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解释特指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在我......
宪法解释是政治法律化的基本途径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宪法解释/政治法律化/司法释宪 内容提要: 政治法律化的中心内涵是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治生活, 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解释 是实现政治法律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司法释宪受制于形式化的司法程序与规则, 在弥合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消......
重新理解美国宪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阿克曼/革命/宪法政治/人民主权 内容提要: 在美国宪法学界,阿克曼在《我们人民》系列中提出的二元民主理论可以说是“过去半世纪中美国宪法思想的最重要贡献之一”。本文将阿克曼的宪法理论带回到其在美国宪法学中的语境,在这......
论司法解释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6
「内容摘要」为了贯彻实施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分别于1991和2000年颁布了两个司法解释。论文通过比较两个司法解释,论述了新司法解释,在受案范围、管辖制度、原告资格、证据制度、诉讼时效、判决种类以及执行制度方面对我国行政诉讼......
基于民法通则的解释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7
代理权的授予是探讨表见代理与容忍代理问题的起点,因此无法脱离代理权授予去研究表见代理与容忍代理。代理的立法例前应先研究代理权授予,以下就是基于民法通则的解释。 (一)代理权的取得 代理权的授予及其方式 代理权的取得基于......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 (3)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总之,递延项目既包括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又包括很难确定其含有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或损失,但却以尚未耗用的未来经济利益的面貌出现,且金额一般较大,因而只能按照配比原则在其受益期内摊销。但在一些上市公司的会计处理中,待摊费......
从《婚姻法解释(三)》论法律与社会习惯
发布时间:2023-01-17
在法律产生之前,社会秩序的维护工作由社会习惯承担。但随着人际关系的不断复杂化,社会习惯已经不足以维护社会秩序,因此,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律规则应运而生。法律规定着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这样说,社会习惯是法律的渊源。......
对美国行政法的解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正当媒体充斥着取消管制和削减预算的讨论的时候,不知道未来几十年行政法向何处去的人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而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法学院的学生尤其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会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过早深深地完全地将......
浅论利益集团与宪法变革-中国宪法经济解释初步(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3
【论文关键词】利益集团;宪法变革;经济解释 论文论文摘要: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一个理论分析框架(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形成源于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而产生的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本文为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这不仅对于实证研究提供待检验的命题和理论支持,而且......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上)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上)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上)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上) 一、民法文化释义 (一)法律文化解释 自本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大陆法学......
论会计目标理论框架(1)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最早提倡者为杨纪琬、阎达五两位教授。阎达五教授(1985)在《会计理论专题》中论述到:“会计就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下)
发布时间:2013-12-19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下)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下) 民法文化:一个初步的理论解析(下) (二)民法诸理念探究 民法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究竟孕育了几种理念,各说不......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构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13
我国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初,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对高质量会计准则的需求,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备受关注。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特此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提供了会计理论论文:我国......
论一个风险管理研究框架
发布时间:2023-06-09
引 言 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期后,中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已经从数量安全转移到质量安全;然而,近年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不断冲击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信心。《2014年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浅析法律解释的理性
发布时间:2023-03-10
一、法律解释的客观理性 即使把所有法律解释学家首位相接地排成一对,他们也达不成一个共识。这源于法律解释者对法律事实的实证的观点不同,同时在法律评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渗入了各自的主观的价值判断。正因如此,不同法官等法律适用......
依法治国与国家犯罪形成的解析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依法治国、建设文明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等国家行为主体都严格依法、公正、合理行使国家治理权力,依法、公正、合理处理国家治理事务,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稳定,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从历史教训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灭亡或......
DSB对WTO协议的解释规则及实践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07
【内容摘要】 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运行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DSB对WTO协议的解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国际公法的国际条约解释的理论和实践角度,对DSB对 WTO协议的解释规则以及实践作了阐释:一、对WTO 协议体系内的解释;二、对WTO ......
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发布时间:2013-12-19
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从解释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 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是德国民法的特有理论,中国的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现行法确立了物......
权利的人本主义解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权利 利益 交互主体 社会正义 现代法律文化 内容提要: 以人为本意味着个人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对于他人主体性的尊重。个人对其利益的追求促使人们积极地改变社会,而权利是个人利益正当化的依据和体现,是利益的法律性表......
警惕商家的“最终解释权”_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5
某商场举办有奖销售活动并在广告中承诺:“凡一次性购买本商场价值1000元以上商品者,赠奖券一张。本次活动设一、二、三等奖,中一等奖者获奖金6万元”。唐先生有幸获得一等奖,当他拿着奖券高高兴兴的去商场领奖时,却领到一张“人身保......
解析法国境外投资管理体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法国是世界主要境外投资国,2000年境外投资高达1872亿欧元(1730亿美元)。截至2000年底,法国境外投资存量居全球第三位,达10900亿欧元。论文关键词:法国境外;境外投资;投资管理;管理体系 Abstract: France is the world......
中国侵权责任法解说(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中国;侵权责任法;解说 内容提要: 对2010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进行全面解说十分必要。对该部法律的法律结构和立法模式、一般条款和保护客体、归责事由、多数人的侵权行为、人身损害的赔偿、财产损失的计......
试析多元化互动型宪法解释机制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7
论文关键词:宪法 宪法解释 解释机制 论文摘要:从宪法解释的主体、对象及方式等几个方面入手把握宪法解释的涵义,提出构建以专门解释机构为中心、全方位解释方式互动的宪法解释机制,分析我国宪法解释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人......
浅析我国解放前的《中华民国宪法》(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关键词]1946年 中华民国宪法 [论文摘要]不精美的宪法不一定就是不行的,不满意的宪法不一定就是恶劣的宪法只是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和别的工具一样,是否有用的关键在于运用者1946年的中华民国宪法文本以客观的眼光和哲......
浅析域外宪法文本解释方法的历史演进———以美国宪法解释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12
18世纪以来,西方现代国家开始用宪法组织自身的权力构架。宪制(constitutionalism)这个概念就用来表达用宪法组织国家且政治运作按照宪法规定进行的立法形态。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一国宪制的基石。然而,宪法到底说了什么?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查尔斯休斯(CharlesHughes)大法官说过的那句被引用得多却细想得少的话道出了真相,宪法是什么?这句话若不放在美国宪制体系和司法传统中,其传.........
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讲座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8
今天,我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时间比较紧,只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在此就只能作比较简要的介绍。 一、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结构 先说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结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可以分为四......
WTO多边投资框架和中国对策(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5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多边投资框架可能对我国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经济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WTO多边投资框架问题上应该坚持的基本立场。然后,分别就框架所要涵盖的主要议题,探讨了我国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文章最后提出了我国在谈判过程......
关于法律解释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17
关于法律解释的几个问题 关于法律解释的几个问题 关于法律解释的几个问题 「摘要」 法律解释是法学领域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命题,近年来,法学界关于法律解释问题的研究十分活跃,不断......
国际贸易与国内制度框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2
在殖民地时期,拥有大量土地的农民经济对国际贸易是“开放”的,这一时期扩大出口的“剩余产品出路”阶段是扩大过程的最初例子。1960年代以来,在像韩国和台湾这样的东亚经济中,最初因人口对土地的沉重压力而开始的劳动力密集型生产出口......
上市公司三个重要财务指标的解读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6
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指标很多,投资人要通过众多的信息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现状和未来,没有其他任何工具可以比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更重要。虽然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当前的股市仍属于“消息市”,不少人的投资理念仍是捕捉消息,尤其是政策面......
时代理解与个人理解院苏中的文学评论
发布时间:2022-07-24
时代理解与个人理解院苏中的文学评论 文学理论(包括文学评论)首先是对文学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同时也是应用与解释。一个时代对文学的理解,既决定了那个时代的文学,也决定了那个时代的文学理论与评论,乃至其时文学理论家与评论家的......
宪法解释的意义及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2-01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如今己经有三十余年了,作为一部关乎国家基本权力和人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其应用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宪法解释作为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宪法解释有多方面的功能,......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发布时间:2013-12-18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摘 要]财务目标选择的讨论与纷争由来已久,但很少有人对财务目标差异化和动态优化做出理论解释。本文针对理论财务目标与现实......
关于我国司法解释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司法解释制度 观念误区 制度法学 判例制度 [论文摘要] 完善的司法解释制度对于指导法官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维护法律正义,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重点剖析 了支撑该制度的一系列社会因素和法律观念,并用现......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评析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1
[内容摘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是现代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实力取向”方法和“规则取向”的方法,即法律的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长处和局限性。随着常设仲裁法院和国际法院的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刑事司法解释效力范围探究(4)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01
其一,对其被解释、被批复的案件不能适用,其效用已经大减; 其二,本已滞后的司法解释还要"二度滞后"到该司法解释颁行后审理的案件才能适用,如此一来,该司法解释就不仅具有滞后性特征,而且具有双重滞后性特征了。那么,司法解释将......
民法中“民”的解释
发布时间:2022-07-29
民法中“民”的解释 民法中“民”的解释 民法中“民”的解释 文 章 来自 教 育 网 内容提要: 市民社会中,民法给予每个主体最细致的关爱。随着时代发展,民法的外延更是无限的细化、膨胀。究竟如何准确地把握民法研究的价......
分析法律理解和法律解释的逻辑关系与现实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07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人们通常对法律理解的概念解释为在己经被普遍认可的社会规则下,对法律内容进行不违常理的内化。法律理解与法律解释是法律能够顺利推行的前提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案例分析中,由于立场不同,法......
民办高校产权:论概念的阐释及分析框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摘要]民办高校产权即对民办高校财产的权利,主要包括收益权、剩余财产分配权和控制权三项。处理民办高校产权问题的关键在于维持激励性与公益性的平衡,激励性要求加强对民办高校产权主体(投资者和创办者)的权利保护。公益性则要......
浅析我国宪法解释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3-02-26
二、在谈论阐述一个问题时,我们通常先理清此问题的科学内涵或定义,但在如何定义宪法解释这个问题上还真是个问题,因为学界对宪法解释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目前在我国宪政实践中,学界对宪法解释的共识认为,宪法解释是由有权机关即全......
浅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论文摘要: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员会第十八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固公司法》,这一法律的重大突破在于明文规定了公司司法解散的情形。套司司法解散是一种股东权利的救济制度。体现了司法权力对套司解散的介入。本文......
《婚姻法解释(三)》中有关房产分割的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 要 房产分割问题是司法案件办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婚后房产归属问题是《婚姻法解释(三)》中备受人民群众争议的问题。近些年房价问题与离婚率问题之间同步情况逐步加剧,造成了婚姻房产分割问题成为当前司法当中一项判而难了的......
二板市场:一个基于战略框架的视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属于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功能定位及服务对象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因而在国内二板市场的建立过程中既要借鉴资本市场发达国际的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设立多功......
浅析“半影推理”与“几何学模型”———美国宪法解释中的结构解释方法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半影推理结构解释的方法 在格里斯伍德案之前就有所应用。早在1819 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就在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 McCulloch v.Maryland) 的判决书中指出,尽管宪法并未明文规定联邦议会有权设立国家银行,但宪法第一条第八......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实施问题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实施7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和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的体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以及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日趋上升之势。由于此类案件时间性......
浅析构建国家审计理论框架
发布时间:2016-12-06
一、引言 刘家义审计长在年月日召开的中国审计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当前审计理论研究的目标, 就是逐步构建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体系。这既是时代赋予广大审计理论研究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也是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重新解释侵权行为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本文将借助法哲学一些思维模式,利用英美侵权行为法的一些成功经验,重新解释侵权行为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文章共分五个部分,侵权法的归责原则与侵权法的原则,公平归责原则在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公平的法律含义,公平责......
论司法鉴定法的体系结构与框架安排(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司法鉴定法的体系结构决定于司法鉴定法的性质,司法鉴定法的性质却受制于所调整的范围和对象。这些问题又是以存在需要立法解决的问题为前提,特别是社会关系和纠纷处理对法律规范的诉求,但现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法......
《法律的文化解释》:“法律文化论”的范式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要:法治在当代中国成了一个重要的时代性命题。但是,目前的相关研究,过分的侧重于对西方制度的介绍,对中国法治本土资源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诚如着名人类学家吉尔兹(CliffordGeertz)所言,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当代的法律世界是一个多元性体系,中国法律文化在其中也应当有其独特的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回顾梁治平先生提出的法律文化论有特殊的价值。而且,法律文化论实际上亦是一个永远不会终结的话题。.........
关于最高检察院法律解释权 宪法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2
论文摘要:最高检察院法律解释权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最高检察院法律解释权不仅缺乏合宪性基础,而且在司法实践中也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在宪法中对检察机关的性质、检察权的属性以及司法权的概念加以明确规定和定位,......
论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性质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性质 论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性质 论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性质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于中国法律解释的实际,明确区分了规范性司法解释与个别性司法解释,把规范性司法解释作为中国特有......
论宪法环境权的规范解释
发布时间:2016-09-22
一、引言:对宪法环境权进行规范解释的必要性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环境权被一些国家载入宪法,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有90余个国家在宪法中加入环境权条款。 在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权入......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框架构想(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投入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与开发,并已形成二十一世纪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急速发展,导致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
审计理论框架新论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信息认证既是审计活动的 历史 起点,也是审计理论框架构建的逻辑起点。以信息认证为逻辑起点,审计理论框架由信息认证、审计本质、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审计准则等要素组成。审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深入研究,可以避免审计实践的......
CAFTA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对外引资竞争发展趋势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1
近年来,亚洲新兴发展中地区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而CAFTA又是亚洲实际利用和吸引FDI最多的区域。其中两个主要的外资接受方——中国与东盟,在吸引外资方面存在一直存在激烈的竞争。 【论文摘要】 近年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蓬......
浅析民事调解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5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复杂性使之各种新问题,新现像的出现和产生,给广大的法律工作者带来很多的工作量,与时俱进的同时,传统的调解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因而在此论文中本人浅析了法律工作者(各基层法院......
试论人民调解制度在刑事和解中的运用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人民调解制度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的调解实践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人民调......
浅析对《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的修改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要:《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五条条规定: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本条司法解释一出,司法实践和学术界中争议都很大。本文根据对第五条的不同学术观点,给出笔者对第五条的修......
战略管理分析框架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本文主要叙述了战略管理制定的整个分析过程,也就是对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做了一个整体的介绍和描述。这个框架适用于任何战略管理的制定。 关键词:战略管理 框架 0 引言 总的来说,战略管理的分析框架包括了三......
制度层面的合宪性限定解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2
关键词: 合宪性限定解释/合宪性法律解释/宪法解释/宪法审查 内容提要: 宪法审查主体在系争法律的多项解释方案中优先选择最能符合宪法意旨的一项时,所运用的方法乃“合宪性限定解释”。这项方法的运用既在解释宪法也在解释法律,还是一......
议法官释明范围的架构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释明义务,对于巩固审判方式改革的成果,努力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具有较大意义。司法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对于释明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以及释明范围的了解,知之不多,或者怠于行使这一义务,这必须引起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