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2 00:12:14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时间:2023-06-12 00:12:14     小编: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内容提要:民间法,如同法律文化一样,还无一致而确定的含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还未清晰 .从法社会学角度看,其最直接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法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或方法,扩 展了法学的视野,丰富了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法的内涵。

关键词:民间法 国家法 法的社会学视角 方法 秩序

“民间法”是苏力先生在其著作《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首次使用的,这一概念的提出也许只是一种偶然,但其后所引发的反响与争论,可能连作者本人也始料未及。[1]对于“民间法”的研究与讨论也超出了他原来所使用的涵义,扩展与深化而去。“民间法”到底如何界定,与作为国家正式规范的法律规范是什么关系,深入的研究尚待时日。本文拟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民间法”概念的提出所具有的法学方法论意义。

一、概念的提出与争议

“民间法”的概念是从分析“秋菊”们的困惑中,从批判普适主义的法制中提出的,苏力认为,所谓“现代的”法律只是正义的一种,没有资格代表语境的、普适的权利界定和权利保护,没有资格自称“大写的真理”,因为“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是为了确立一种威权化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但是,秋菊的困惑表明,中国当代正式法律的运作逻辑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社会背景脱节了。我们必须对流行的西方法权为中心的普适主义和本质主义进行反思,多多关注法治的本土资源的利用。[2](p30)

在此,涉及到的一个深层问题,也正是中国法制建设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即作为国家规范的正式法在实际运作中和民间非正式的规范(“民间法”)究竟是什么关系?存在着什么样的冲突?国家法律在现代化过程中是否压制了民间法及其他传统规范(道德、习俗、宗教和行业伦理等)的成长?是否忽略了这些非正式法律和规范曾长期有效地调整着的那些社会关系?“民间法”之于我国法理的现代化具有什么意义?

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只靠理论探讨就能解决,但既然问题的核心在于国家正式规范的“国家法”与民间非正式规范的“民间法”之间的关系,弄清“民间法”是什么当属首要的问题。

民间法发端于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于社会整体规范的认识,社会之存在与发展依赖于秩序,秩序之维持则靠的是规范。规范有多种多样,渊源于国家权威者称之为法律,其他则取得了多种多样的称呼:“非国家法”、“非官方法”、“本地法”、“习惯法”、“民间法”等等。非正式规范(民间法)与国家法并非相安无事,其相互的渗透与吸收,冲突与消解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存在。所以,非正式的规范能够也必须进入法学的视野,展示其对秩序的意义,声称其对法律的影响。

其实,在“民间法”的概念提出之前,对于非出于国家的规范的认识与论述早就存在。

根据昂格尔的理解,法有三种类型:互动习惯法、官僚管理法和法制体系法。“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律仅仅是反复出现的、个人和群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同时,这些个人和群体或多或少地明确承认这种模式产生了应当得到满足的相互的行为期待。我将称其为习惯法或相互作用的法律。”[3](p46)对于习惯法来说,其主要的特点表现为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难以区分,“事实上发生了什么的问题从来不能与应当做什么的问题明确区分开来。”[3](p46)习惯法还有不具备公共性和实在性的特点,以及特别不精确。而官僚管理法则与习惯法不同,是由一个具有政府特征的组织所确立和强制的公开规则组成。具有公共性和实在性。法制体系法是指法律秩序和法律制度,它不仅具有公共性和实在性而且具有普遍性和自治性。[3](p49-50)享利。莱维。布律尔曾说,“只要对社会生活简单地观察一下就可使我们相信,除了由政权强加的法律规则外,还存在着某些法律规定,或至少是有法律效力的规定。过去存在,现在仍然存在着一些并非总体社会的组织权限中产生的法律。即有超国家法,也有国家法。”[4](p22)在此,“超国家法”是具有法律特征或至少有法律效力的不是政权强加的规定。 Masaji.Chiba给“民间法”下的定义是,“没有被官方当局正式认可的,但在实践中被一定范围人们——无论是否在一国之内——普遍同意认可的法律体系,并局限于那种对官方法的有效性有着独特影响、补充、对抗、修正甚至破坏着官方法的法律体系。”[5](p30)“民间法”被认为是与法律有关的非正式的规范体系。

在中国,“民间法”更多地与费孝通先生所说的“乡土中国”联系在一起,尽管“乡土中国”现在是否还存在还很难说。梁治平先生认为,在中国传统语汇中,与 “官府”相对的是“民间”,因而在国家法之外,可用“民间法”来概括。国家法“可以被一般地理解为由特定国家机构制定、颁布、采行和自上而下予以实施的法律”。而民间法,主要指“这样一种知识传统,它生于民间,出于习惯乃由乡民长期生活、劳作、交往和利益冲突中显现,因而具有自发性和丰富的地方色彩。”民间法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人情、礼俗、家法、习惯等。[6]这一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国内的共识,即民间法是处于国家法之外的调整乡土中国秩序的自发流传的传统的规则体系,这种规则体系因与国家法价值观念相悖而成为了法治现代化过程中最难逾越的障碍。解决的办法无非有二,一是法治之普适主义所要求的“送法下乡”,以“国家法”去削弱民间法的兴盛地位,“教鱼游泳”[7];另一种则是苏力先生所大声疾呼的“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沟通国家制定法和民间法,从而打破这种文化隔阻。”“逐步形成一种有利于沟通、理解的‘公共知识’,进而寻求妥协和合作。”[8](p65、75)或者如季卫东所说的从“以礼入法”的状态回到真正意义的“礼法双行”[9].

也有学者从法的有效性角度认为民间法是社会学有效性视野下的法,这种视野强调法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并不考虑规范内容本身是否公正,规范之间有无冲突,也不涉及义务人遵守规范和服从制裁的动机。“所谓民间法,意指一种存在于国家之外的社会中,自发或预设形成,由一定权力提供外在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就中国而言,包括家法族规、乡规民约、宗教规范、秘密社会规范、行业规章和少数民族习惯法。”[10]普遍认为,与国家法相比,民间法具有乡土性、地域性、自发性和内控性的特征。乡土性是指民间法孕育或根植于乡村,以朴实、简洁、方便、合理、易操作的规范形式规范人们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地域性指民间法往往出自特定的社会区域的人类群体和组织,作用范围有限。自发性是指民间是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自然形成的。内控性则指民间法的运行没有外在强制力的保障,主要靠主体的认同来实施。[11]但是,相反的声音也同时存在,许多人对此提出了质疑,民间法是一种规范,能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调整与约束人的行为,但这种规范能不能被称为“法”?其确切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在严格的法学意义上,如果民间的规范可称之为法,那么法的概念如何界定?

由此,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的协调就成为了民间法概念提出的另一意义之所在。

二、问题的分析

对民间法的关注与研究,是中国法学视野开阔的标志。它标志着法学视野中的“法”开始走向多元,也标志着法学研究对中国法制建设中国家法神话破灭的反思。但关键的问题是,在现代中国,民间法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其自身状况如何,它对法制建设有何意义?它对秩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民间法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吗?换言之,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寄希望于什么样的本土资源?

依一般观点,民间法主要指“民间”(特别是农村)的宗族法、家族法、习惯法、礼俗、宗教法等。在近代以前,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完整的、在国家权力调整之外的民间规范。这也是一些学者研究民间法所依赖的证据。在传统中国,案件审判首先依据的不是“法”,而是“情”,即人情。其次是“理”,相互联结即为“情理”,所谓“律例者,本乎天理人情而定”是也。[15]“情”与“理”(礼)便是中国的民间法。这种“法”往往比国家法更加被适用。但是这种“理” 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自近代以来,传统中国经历了空前的和长时间的解体、动荡和社会秩序重构,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社会的、组织的、国家的、民族的、乡村的、观念的,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如果说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的乡村社会的总体状况依然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处于蜕变过程中”,民间法领域里的“礼治”、“德治”、“宗法”依然占据乡村秩序的重心的话,建国后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各种运动与改革政策,使国家权力延伸到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的程序被打破,传统的风俗、礼法、习惯、交往方式,甚至家法程规都受到了冲击,或者被批判,或者被禁止。乡土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农村秩序又一次经历了变迁与重构,传统的民间规范,如家法家规、习惯、礼俗大多已成“流水落花”。关于这一点,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可提供许多的证据。

如关于民间仪式的研究,郭于华对坐落于陕北黄土高原的老革命根据地骥村的考察,描绘出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的生动图景。“国家政治的仪式化运作弥漫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改变着人们原有的整合的生活逻辑和乡土社会的文化景观。这是近半个世纪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国家仪式对传统家庭和社区仪式的替代,革命意识形态和运动话语对地方性知识的替代,以及领袖崇拜对神灵、帝王崇拜的替代。”“改革开放后,社会依然没有完全离弃仪式化动作。”[16]国家通过这种政治的仪式化对基层社会进行了改造和重构。

有关宗族问题的一个研究体现在一个对族谱的发展的描述里。一般情况下,族规、族约都体现在族谱里。刘晓春对江西宁都县的一个客家村落的族谱——《东山罗氏族谱》的调查,揭示了民间的族规族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互动,或者说族规族范如何随社会变迁的改变而变化、发展。清朝光绪年间的《第十三修族谱》的修撰例则首先强调:“谱也者,所以明昭穆,辨尊卑,分疏戚,为一家之纲领也;盖昭穆不明,穆得以紊昭,尊卑不辨,卑得以逾尊,疏戚不分,疏得以间戚。……昭穆正则礼义生,尊卑辨则孝悌行,疏戚分则亲亲。”与之比较,1994年的《十五修族谱》的族规改变甚大:“(一)提倡爱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公德。反对一切腐朽的恶习和思想,与一切违反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的斗争,提倡讲文明讲道德,祠规要求普及理想、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二)提倡讲秩序,祠规要求做一个有益于人民,对人民有贡献的人,做到勤劳致富,友爱团结,遵纪守法,不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财产,不扰乱社会秩序,对所有祠堂和庙宇和名胜古迹加以保护和维修,严禁盗窃或采取任何手段侵占或毁灭;(三)提倡尊老爱幼,祠规要求尊老爱幼,夫妻和谐,兄弟姐妹友爱团结勉励进步,严格教育子女,切忌娇生惯养,赡养老人……”[17]对于族谱的解读当然会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问题。本文所关注的是,在这种发展变革中,民间法 (包括族规、仪式、礼治秩序、道德)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这种变革有何秩序意义?

从以上的研究调查,也从现实状况来看,所谓乡村的“民间”法早已不是昨日的“民间之理”了,其内容中早已渗透了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其形式也已不是传统的旧模样了。就乡村的自治程序来说,的确已经“礼崩乐坏”。在这种前提下,法制建设所依赖的就是一个不确定和模糊的本土资源。民间规范的躯体依然存在,但却失却了“灵魂”,无法完成对秩序的建构了。

并且,传统的原有的民间规范及其所确立的乡村自治,也并不是如一些学者所想象的那样田园诗般美好。中国古代的乡村自治,“不过是乡绅自治”,其“组织能力的源泉逃不脱宗族势力、传统伦理、经济依附乃至地痞政治的范围。”[18]而宗族势力依靠的是个人的道德自律。礼治传统、宗法的文化无法为以平等为核心的现代法治观念提供任何滋养。其实,也正是因为“情理大于法”的传统才使国家法只停留在本本中,才使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曲折而艰难。

从另一方面看,即使国家权力不干涉或干预乡村秩序的发展,其内部也总会出现变革的力量。因为任何社会都是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动力无非有两个,一是外部强加的力量,二是内部自发的改变。当然,与前者相比,内部自发变革更为稳妥和合理,但是历史是不可以选择的,就如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的扩展而不得不调整自身一样,乡村的传统被国家权力及外部其他力量改变或摧毁也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中国乡村传统的被打破或曰改变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从一种整体的角度来看,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任何制度和观念都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的。民间法规范也不例外,随现代经济的发展,乡村中的社会关系势必发展改变。据社会学的调查研究,在现代农村中,商业关系逐渐取代了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的重要地位。“中国的乡村正在商业化和移民的冲击下在社会层面走向分裂。”“农村中的社会分层已经完全摆脱了血缘和地缘关系。而以收入作为最主要的分水岭。” [19]在这种超商业化的经济基础上,以原有的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民间规范该如何调整社会关系?原有的家法族规、习惯风俗及道德伦理中如果还有什么可以保留至今,除了那些优良的传统,便是阻碍现代化的陈规陋习。所以,秋菊的“理”确实还是“理”,但秋菊的村庄不会一成不变,秋菊也不会一成不变,秋菊的“理”也不会一成不变。

中国的乡村,原有秩序已然被打破,但新的道路还未明确,乡村的自治(新的自治)和基层政权建设,自90年代以来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自治是一种自发的社会行为,它需要依赖的是新的规范、新的观念。基层政权建设只是一种途径。[20]中国农村的社会的各个方面正在变迁,而作为调整手段的民间规范也还远未清晰。

另一方面,法律是地方性知识,但这种地方性一定是相对的,否则,法律的移植就会成为几无可能之事。也就是说,法律一定有它普适的地方,比如公平、平等、自由的观念在不同的文化里能够达成一定程度上的一致。因此,国家法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并非只是压制了民间法及其他传统规范。其中还有法律主体自愿选择的因素。现实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村民自觉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解决纠纷,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种进步。

通过以上分析,对于“民间法”大体也该有一个清晰的模样了。在当前的法制建设中,应该如何看待民间的非正式规范,特别是传统的规范?如果只是笼统地认为民间法即是国家法之外对现实社会关系起实际作用的民间非正式规范,就会有武断之嫌。苏力先生曾言,任何规范存在与制度建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但若对“民间法”是什么都搞不清,就要谈“民间法”的好处,恐怕不但对理论无益,更不会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民间法”概念提出与引起关注意义的确非凡,但也应该清醒地谨慎地使用这一概念,毕竟,外部的世界正在改变之中,中国的法治建设也还远未达到。

三、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传统的法学认为,法在本质上是规则的,或者,法是超经验的哲学思辨和纯粹的逻辑分析,其核心的要点是法律条文主义。其主要观点是,法律的实现是通过法官的逻辑推理而运用于案件的结果,法官所依据的便是实体的和程序的——法律条文。

然而法律不是空中楼阁,法律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它是在社会中得以实施的,法律只有适用于社会,调整人们的行为,影响社会秩序,才成为真正的法律,否则,它只是纸上的文字,条文里的逻辑。所以,“法律不仅仅是规则和逻辑,它也有人性,离开了社会环境,法律是不可理解的。[21](p105)这便是法的社会学视角。

法的社会学视角不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把视野局限于国家法,而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把国家法作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加以审视。埃利希指出,“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法应是“活的法”。他认为法律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制定的法,即“国家法”,另一种是“社会秩序”本身,亦称人类联合的内在秩序。

法的社会学视角不是执着于探究法的本质、法律规范的逻辑与结构精美,而是关注社会秩序整体,关注现实生活中社会秩序是如何维持的?人们在选择这些规则时的倾向是什么?各种规则是如何实现互动与冲突,如何相互渗透与消解的?

就中国而言,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现今中国的最基本的制度设施都是移植的产物,法律的资源、法律的话语与法律的观念,并非土生土长,“移植”当然不是“照搬”,但勿庸置疑的一个事实是,文化的差异太大,历史的渊源太深。“移植”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了一个解决冲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来的与本土的,传统的与现实的,情感的和理智的,习惯的与创新的,观念的和行为的,思想的和制度的,多种因素相互冲突又彼此纠缠,延续成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情态。[22] (p6)在这种情态下,法律问题从一开始就不是它自身的问题,而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社会结构变迁研究——一种透视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视野
发布时间:2023-02-06
" 透过社会结构变迁的外在表象探索历史发展的内在理念,揭示发展的深刻寓意,这是社会发展哲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在当今时代,发展呈现着变加速运动的态势,而不再以固定的节奏行进在历史的序列中。此种现象强有力地冲击着社会结构的惯......
社会学视角下民国时女教师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6
摘要:民国时期大学女教师的出现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但由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固化、国家政策的介入和女性观念的异化,高校女教师面临着身为妻母与身为教师的角色间冲突,以及无法兼顾教学、科研与管理的角色内冲突。身为“新女性”,她们主要采取“独身主义”、“回归家庭”和“协调兼顾”三种方式加以调适。鉴古知今,当代女性若要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解放,离不开自身、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词:民国时期;.........
公民社会视角下审视中国工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7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近年来学者对中国公民社会的讨论越来越热,公民社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一个社会状态,在如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公民社会就等同于NGO、......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24
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 关于怎样的法社会学研究范式,才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问题的解决,已有较多学者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讨论。其中,笔者比较赞成邢鸿飞及许根宏 的观点:“当下中国诸多社会问题在法律层面往往集中表现为......
边缘,一种更开阔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 边缘,拟诸天象,是朝日方升未升、夕阳方下未下时的景象。这是天地间最壮丽的时刻。其原因正在于兼容与转换,不像正午和中夜,或者艳阳高照,或者皓月当空,美则美矣,缺少一点丰富与变化。不独天象,万物皆然。像敦煌,因其边缘......
法史学之农民起义问题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6-04-07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法史学之农民起义问题的视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频繁地发生,每一次农民起义都使社会动荡、人口减少,经济倒退,这种周期性的循环并没有为中国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合理、合乎人道的政治经济......
浅谈国际法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感
发布时间:2016-09-13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快速发展,我国人均GDP已步入世界的前列。改革开放的进程让我国开放国门,与世界保持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友好关系。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众多,虽然人口数量的基数很大,但是在世界很多国家看来,人口因素正......
民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幼有所恃、老有所养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仁爱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社会。创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各方面都要协调行动的、由诸多要素构成......
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演进:合法性的视角(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文章首先对合法性的维度作出界定,然后依据合法性由弱变强的线索,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六个演进阶段:“股东至上”、“一切为了企业”、“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第一,为社会服务第二”、“为了本企业,必......
关于和谐社会视角下优化农民工法治环境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31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些喜人的成就后面是凝结着无数难以数计的农民工的无私奉献的。但人们对农民工的认识至今仍很模糊,歧视农民工的现象也依然存在。所以应该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构建社会......
经济学视角下民间艺术一般产业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要:安徽民间艺术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安徽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就如何通过产业化发展之路传承这门艺术进行深入地探究,希冀为安徽民间艺术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与传承命题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
浅谈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论文
发布时间:2016-04-27
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对中国东南沿海一个经济组织的日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浅谈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的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当下中国诸多社会问题在法律层面往往集中表现为法律制度在社会现实中的运行问题,那么法......
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浅谈弱势群体及其保护
发布时间:2022-12-03
在法律社会学视角下浅谈弱势群体及其保护 法律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同哲学、法学、文学等学科相比,尽管显得还很年轻,但它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协调社会整体利益以及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方面显得魅力非凡,因而备受世人的瞩目......
浅谈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6-04-22
本文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您奉献的精编范文经济法论文:浅谈法社会学视角下的公司制度执行情况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论文摘要:本文从法社会学视角对中国东南沿海一个经济组织的日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该文在描述制度执......
称兄道弟――一种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19
在展开本文的论述之前,先对论述对象进行界定。本文所论及的兄弟并不指具有血缘关系的因年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长幼之序,而是指在社会交往关系中交往个体因某种需要而相互(或单方面)做出的一种身份次序的安排或称呼。这种安排或称呼一般......
浅谈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视角解读执政的合法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社会 执政合法性 社会的和谐稳定 论文摘要: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执政党能否适应社会的深刻变化,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关系到中国的发展方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
“校园隐语”:一种特殊的社会民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要]校园隐语是在青少年内部使用的具有隐秘性的社会语言的变体,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存在、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符号,它直接反映出的是社会民俗文化的状态以及青少年群体的隐性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作为社会......
以差异性社会为视角试析经济法功能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经济法对社会生活的调整是伴随着经济法功能的实现而展开的。社会发展推动经济法功能呈现出多元化和多面向的特征。经济法的功能体现着经济法的本质,推动着经济法价值的实现,有力地捍卫着经济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因此经济法的功......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0
社会学视角下的课程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关注课程的社会性思考,但是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蕴含于课程编制和制约课程的因素等问题的探讨中[1]。90年代初,对课程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社会制度、社会意......
中国社会学与底层视角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 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学科重建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结合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为底层视角是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开拓和建设、确立自己独立地位和价值的一种取向。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 底层视角1 简短回顾 这里本文将讨论范围限......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学 社会运行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就是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社会。目前,我国社会运行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国构建成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
狩猎权的私法视角界定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狩猎行为与狩猎权 1.狩猎的法律本质——先占 狩猎行为,意指追逐、杀死、占有野生动物。在纯粹的民法意义上,狩猎行为是典型的先占行为。先占在本质上是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调节在需求无限大和财富有限的前提下资源配置问题......
私法现代化视角下的民事立法技术
发布时间:2013-12-19
私法现代化视角下的民事立法技术 私法现代化视角下的民事立法技术 私法现代化视角下的民事立法技术 [摘 要]中国民法典的现代化,不仅是民法理念和制度的现代化,同时还应是立法技术的现代化。私......
浅析环境法律制度的社会法属性———以环境利益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6-11-18
一、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属性系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性质。社会权作为社会法的基石性范畴,其内在地决定了对社会法的起源、本质、本体、本位、理念、目的、价值等一切有关社会法学和社会法律现象的基础与核心问题的解答。因此,从社会权入手......
“非个人化”视角下的《一间自己的房间》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本文欲以弗吉尼亚・伍尔夫于一九二九年创作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文本分析由托马斯・艾略特提出的“非个人化”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理论,借此探索该作品中伍尔夫如何运用其理念以达到作品“非个人化”,并阐明这一用法给作品带......
论法学教师的六种角色
发布时间:2022-08-31
【摘 要】法学教育方法的转换与发展对法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法学教育中,法学教师应当承担六种角色,即学生的榜样、授课教师、学生教练、实践者、策划者和评估者,前三个角色是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而后三个角色则是客......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第845页。又见【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人权、国家与文明》,三联书店2009年1月版,第353页。 本文所引用的国际人权文书和区域性人权文书,请......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6)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激进的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是一切人权或人权规范合法性的惟一渊源,凡未得到某种文化认同的权利都不能被纳入这种文化的人权体系。文化对一切外来的权利具有筛选和决定的作用。激进的相对主义过于强调文化对人权的最终决定作用以及人权的特......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2
不过,相对主义更多地是以社会进化论或文化多元论作为其立论的基础的。这些人认为,"人权概念在起源上并不是普遍的,因此它也不可能为大多数社会所接受"。[38]人权产生于人的活动或与文化有关的别的社会价值,因此人权主要是一种社会权利......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3)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37] Jack Donnelly,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9,pp. 16-19. [38] An-Na'im Human Right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2,p.99......
一种基于本体的视频检索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视频检索方法,利用本体的基本概念获取样本图像组,并建立样本图像组和未标注视频的共同特征空间来实现视频的标注;在视频标注的基础上,对视频领域本体的基本概念集进行扩展来提高查询的命中率,以对扩展概念集记录进行检索的方式完成视频的检索。关键词:领域本体;视频检索;共同特征空间;视频标注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1-00-030引.........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养成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要]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而民主和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柱。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关键词]大学生.........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9)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当然,要实现跨文化的人权观念整合(或者形成"文明相容的人权观")这样的目标,还需要做更深入、更具体的理论研究,需要这些理论所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做出必要而适当的妥协和让步,需要时间的砺练和人类的共同努力。尽管如此,通过文化的......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论市民社会与民法的本位 摘 要:民法的本位在我国有多种说法,但多有偏颇。应将其归纳为两个有机联系的的方面:民法的基础是什么,民法调整的方......
一种快速多视拼接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要:针对3D扫描测量领域自动化水平不高,测量不稳定,测量误差较大的现状,在双目结构光测量系统基于空间点相对距离不变性的多视拼接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约束和全局优化的多视拼接方法。该方法包括:匹配标记点时对由点距约束求......
法律社会学视野下社会秩序的建构与整合
发布时间:2022-11-06
摘 要 涂尔干关于社会秩序的法律社会学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以《社会分工论》为起点,结合涂尔干不同时期的著作,梳理其关于社会秩序建构与整合的观点,探讨社会学的法律意义。 关键词 法律社会学 社会分工 社会秩序 作者简介:张释......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8)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三)用人权的道德性标准来看,两种文化中的人们对某些人权采取了不同的实践方式,但都在遵循着共同的原则,如行善原则。即是说,两种文化在终极的人权道德原则上可能是一致的、相通的,它们之间并非只存在着相互排斥或不相一致的关系。因......
另一种视野下的税收法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2
另一种视野下的税收法定主义 另一种视野下的税收法定主义 另一种视野下的税收法定主义 「摘要」传统的税收法定主义以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强调限制权力。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需要政府......
人权的普遍性与相对性:一种国际的视角(1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2] 即所谓"天赋人权",实际上是指人所固有的自然权利。 [23] 【美】杰克·唐纳利著,王浦劬等译:《普遍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一章"第3页。 [24] 【美】路易斯·亨金著,信春鹰、吴玉章、李......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本文首先对罗马法上的“人格”概念进行了解析,重点是以民法的视角分析该概念的先验歧视色彩。随后从历史的和社会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分析了“权利能力”一词产生的根源,并得出以下结论:《德国民法典》制定者处于资产阶级兴起的世界中......
情境的核心价值:一种“儿童数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2-05
当儿童被重新摆到教育的中心位置――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小学数学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正如很多哲学问题都要追根溯源到人的儿童时代一样,“儿童数学”应当是更加接近数学教育内核和本质的数学,能够给儿童的......
国际法是一种弱法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 要: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权力政治学说)最卓越的代表汉斯·摩根索对国际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他结束了西方国际关系领域里的“国际法万能论”一统天下的局面,论证了国际法功能的分散化以及国际法作用的有限性,并且诠释了......
社会运行视角下的庆阳民俗文化变迁
发布时间:2023-01-02
2 社会 运行视角与庆阳民俗 文化 传统研究方法的区别联系 2.1社会运行视角研究庆阳民俗文化的意义 文化运行是研究庆阳民俗文化变迁的主线,社会转型是研究庆阳民俗文化的基础。把庆阳作为一个社区去考察,去重点关注庆阳民俗文化......
一种故事,两种讲法
发布时间:2022-10-20
摘要:知侠的《铁道游击队》[1]和管桦的《辛俊地》[2]都是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作品,二者在对历史图景的建构及历史中作为个体的人的塑造等方面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显示出两位作家不同的写作姿态和文学立场。关键词:十七年文学《铁道游击队》《辛俊地》比较研究十七年文学的外在时代特征是政治文化高度发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成为其特有符号和标志。面对高扬的政治理想和红色激情的社会氛围,十七年文学不.........
社会中间层理论的法律重构
发布时间:2022-10-13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社会现象,社会中间层组织成为了各类学术研究的共同话题,也导致了空前的争议。通过对既有社会中间层理论的总体性考察发现,以往的法学与非法学研究囿于各自分析方法和建构理念的局限性而忽略了社会中间层组织所具有的公私双重属性,使得社会中间层理论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两难窘境。要破解这一困局,则应从中国的治理实际出发,运用法治思维、规则和制度尤其是经济法律制度,来实现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构建”.........
对于国际法视角下“一带一路”中的法律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6
一、一路一带战略提出背景一路一带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是当今世界跨度最长的经济走廊,贯通中国、中亚、南亚、西亚等渔区,连着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一路一带的倡议,一路一带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一路一带提出正值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民主法治迈向新的.........
以社会保障为视角浅谈户籍制度改革办法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户籍制度改革是深化改革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社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吉林省蛟河市社会实践调研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简析了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和当下户籍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阻力。文中从加强法律层面......
曹义孙 一个法学家的社会关怀
发布时间:2023-07-04
面目和蔼,却掩不住他目光的深邃,宽边眼镜戴在他的脸上显得非常儒雅,沉吟不语时,他的微笑如一束阳光、温煦如风,甫一张口,却发现他语速快、跨度大,话题节奏感极强。坐在记者面前的是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0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社会......
法社会学视角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13
法社会学视角下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定义和成因 关于留守未成年人的定义,目前国内尚无统一定论。这里,我们采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段成荣教授的观点。留守留守未成年人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流动到其他地......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发布时间:2023-06-05
我们可以把近代以来的欧洲称作资本主义社会,而把近代以前的欧洲则称为前资本主义社会。确实,近代以前和近代以后的欧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只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近代以前和以后的两种欧洲社会形态的不......
基于福利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效用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以个体农户为组成单位的农民合作社将参与者的利益追求视为组织的首要目标,成为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载体。而农民合作社效率的发挥则受到组织内部参与者特性、组织自身特性和外部社会环境特性等一系列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未来必须进一步强化中国农村区域的人力资源建设,通过对农户个体文化素质的提升推动农村整体文化素质的强化;形成农民合作社自我独特的“品牌”服务;并进一步完善农民合作社的服务保障.........
合法性会计真实:基于方法论的视角(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出发阐释了现实的会计真实是一种开放的、列举式的合法性真实。认为凡是符合既定会计规制要求生成的会计信息即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合法性会计真实的内容和坚持合法性会计真实的意义。 【关键词......
代际差异视角―V的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中国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出现明显的代际差异。利用对大连市1011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比较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的社会融入状况。研究发现,两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程度整体偏低,他们的社会融入......
浅析社会学视角下的知识产权
发布时间:2023-05-07
一、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法 所谓知识产权,是指法律赋予知识产品所有者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而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
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民商法的发展和变化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 要:民商法是社会主体从事民商活动时主要的法律依据,也是保证社会民事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相比于以往的经济环境,当下的社会经济发生了诸多变化,民事活动也增加了新的内容。本文就从社会经济角度出发,对民商法的发展和变化作了......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将法治与德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他律与自律全面结合,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促进。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众多历史机......
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西方的新社会经济学对经济市场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了描述经济市场的运作机制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目前,我国对经济市场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经济市场的研究成果,其会对我国市场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新经济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总结新经济社会学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并且对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视角进行研究。关键词:新经济社会学;理论视角;分析研究新经济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来源于.........
从社会学视角看“文明冲突论”
发布时间:2022-12-27
Abstract : This essay argues that Huntington’s conception of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eo-conservative trend in the US , the ideological background of current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Ac......
关于离婚自由的法社会学思考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9
离婚标准问题,是困扰法院工作多年的老问题。对“夫妻感情破裂”标准的讨论也已讨论多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问题也先后下发了多个司法解释,不断明确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不断使法院对离婚案件的处理更加人性化,使......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
发布时间:2013-12-19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 “人格”概念探源――从民法的视角出发 摘要:本文首先对罗马法上的“人格”概念进行了解析,重点是以民法的视角分......
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中国改革理论的检讨 伟大的变革需要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加以指导。因为,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首先都有是以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物质的、实在的世界的变革不过是人们思想观念变革的外化。 同样,任何一种制度的变革都需要理论的......
浅析一体建设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22-11-26
一、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体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明确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这是我们理解和建设法治社会的逻辑起点。 ( 一) 法治社会的时代内涵 早在1959 年我国就有学者使用法治社会这一概念。 迄今,这一概念仍在多......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发布时间:2013-12-19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社会主义劳动论与我国的民法学 《法学评论》编者按(1991):本刊向以鼓励争鸣、繁荣法学为宗旨。该文所提的观点,仅为作者的一家之......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发布时间:2022-11-13
从民生的视角看《审计法实施条例》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10年5月1日实施。此次《条例》针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修订补充,这对于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完善审计监督......
法治实践视角下公民法律素质培育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13
摘 要 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公民法律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质量和进程。文章讲述为切实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法制宣传教育应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实践中培育......
伦理法视角下的会计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2
伦理法的概念和认识伦理法,又名道德法,是提出一系列道德标准,包括公正、真实、正当和无偏见等在内,要求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应当符合这些道德标准,将这些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会计伦理强调的是会计管理中会计人员处理各种关系时应该怎样,它是会计行为客体对行为主体提出的道德要求和进行道德评价的准绳。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会计伦理规范;二是会计伦理的认识、情感、意志、信仰、习惯等;三是会计.........
论社会保障法的社会法本质
发布时间:2022-12-08
一、社会法概念的提出及其定位 关于法学分类方法,自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提出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以来,就长 期影响着大陆法系各国法律部门的定性。私法与公法之间的区分成为法律体系化的基础 .(注:[奥]凯尔森著:《法与国家的一般......
信任: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福山认为信任是一种社会资本,是经济繁荣的基础。信任与人的资本不同,是要经过宗教、传统、习俗、文化中产生的。福山将不同的文化地区分为高信任文化与低信任文化。为了衡量社会资本多寡,福山提出了“信任半径”的概念。其对信......
以民商法与经济法的视角看信息不对称的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引言 信息的不对称历史悠久,与人类社会同时产生,共同发展,是以一种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是关于信息不对称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在近几十年。学界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深入。大致只是将其......
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
发布时间:2023-02-07
1962年,一位名叫Sybille Van der Sprenkel的英国人类学家出版了一本关于清代法律的书,这部书虽然也谈到地方衙门,谈到大清律例,但是更多的篇幅被用来描述和讨论普通的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场景:村社、亲族、家户、市镇、会社、行帮、士......
社会主义是一种和谐(下)
发布时间:2023-04-08
" 如此高扬主体性并非意在贬低客观物质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但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本性毕竟在于否定存在、超越存在,而不是适应存在。主体性发展的历史是主体冲破客观的限制性,摆脱被动性的历史。客体是主体的幼稚园,成长着的主......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21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首先兴起的边缘性学科。社会语言学是运用社会学和语言学等几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 现代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在功能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耦合)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社会管理领域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表......
知识社会学:浅谈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新视角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学;大学教师角色 论文摘要:知识社会学是以知识为研究对象,研究知识与社会系统之间关系的科学。把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引入大学教师角色的研究,探讨知识与大学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是大学教师角色研究的全新视......
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公民参与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现代社会治理理论要求公民参与的有序性,在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分析公民参与的价值,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特点,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了解我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为拓宽公民参与的路径提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
试论从市场到法治市场——体育社会公平视角管窥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平 体育 市场经济 法治 论文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社会公平实现的实质是体育社会资源得到恰当分配,人们在体育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利益格局重新得到稳定。体育的市场化改革,极大改变了原有体制下体育......
论民主与法治社会中的德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6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我们应始终注意把......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浅析“然并卵”
发布时间:2023-02-02
语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正是伴随着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发展而出现的,它与传统书写使用的语言符号不同,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和社区内用来交际的语言变体,随着网络普及......
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礼仪教育新探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要:礼仪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礼仪教育的本质之一是让学生拥有成“人”的基础,本质之二是让学生从内心建立德性的根基。现实中大学礼仪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从社会学的角......
历史图示法——一种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6-08-23
图示法属于一种交流的方法,它的影响可以说是穿古至今,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收到其影响。它是当今海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当今时代下,信息表达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大量信息的传播也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渠道。那么,在......
社会法的定位和社会法的未来
发布时间:2013-12-19
社会法的定位和社会法的未来 社会法的定位和社会法的未来 社会法的定位和社会法的未来 “定位”一词更容易使人们与地理学科联系在一起,即事物的存在总是有其三维空间中应有的位置。从纵向与横向......
法律作为一种学问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壹、 法规范的国界性 今天所谓的法学,对所有华人社会而言,都没有太久远的传统,清末开始经由日本专家的协助移植欧陆法制时,日本殖民下的台湾也已自其本土引进同样源于法、德等欧陆国家的法制,从各种实体和程序的重要法典,各种法......
民主仅仅是一种立法和决策程序
发布时间:2022-11-28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8 一、为什么需要立法程序在每一个社会体中,其社会政治规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成和维护博弈各方利益的各自最大化。那么,如何确立这样的规范呢?一种做法是一个一个地具体确立。......
物权法定原则之辨:一种兼顾财产正义的自由论视角(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导言:寻求物权法定体制破题之笔的热议 2007年《物权法》制定前后,物权法定原则是否应予贯彻以及如何贯彻,成为学界热议话题之一,至今仍然不失理论与现实的争辩价值。传统物权规范体制的重点之一,在于贯彻物权法定原则,使物权以......
私法权利的转型-一个团体法视角的观察(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09
关键词: 团体法;私法权利;集体权利;结社自由;社会法 内容提要: 近代私法主要是个人法,随着结社自由原则的社会实践,团体和团体法的现象已注入私法体系,成为改造近代私法、私法人和私法权利的重要力量。私人团体由同质性成员自由结......
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的解读(上)
发布时间:2023-06-22
" 我们知道,爱情不仅是文学和艺术的永恒主题,也是现代科学的重要课题。今天,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爱情是幸福婚姻的基础。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哈特(kephart)曾于20世纪的60、70和80年代分别以1000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关于年轻人爱......
论在国际法视角之下构建国际和谐社会(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建立国内“和谐社会”思想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和扩展。国际法是构建和维护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工具。国际法治是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原则;民主与平等,保障人权与自由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
学校课程视角下的社会实践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30
摘要: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执行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能否在实际应用中达到其预期目的,就要从学校所规划的课程内容来窥探。当前部分学校尚未制定系统的综合社会实践课程体系,而已规划好的学校课程也存在着师资队伍不理想、评价指标不明确以及课程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学校制定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重要性着手,基于此对当前综合社会实践课程规划体系存在问.........
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解读(下)
发布时间:2023-06-28
" 3. 爱的多样性 弗洛姆给出一种接近理想状态的爱。但是,正如必须承认存在着个体差异那样,我们也有必要认识和理解爱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社会学家把爱界定为一种关系,并且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爱只存在于具体的关系当中。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