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7:17:51
文化的回归与设计的回归
时间:2023-08-05 17:17:51     小编:

【摘要】 本文试图揭示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从认识与创造实践中向人类自我认识的回归。在这条线索下,从回归自我关怀的角度看设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阐明设计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 文化 设计 自我 回归

一. 文化与设计

文化,一直是设计界瞩目的话题。我想,这可能是源于设计与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什么样的联系呢?设计将人类的精神意志体现在造物中,并通过造物具体设计人们的物质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就是文化的载体。一切文化的精神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器物层面最终都会在人的某种生活方式中得到体现,即在具体的人的层面得到体现。所以说设计在为人创造新的物质生活方式的同时,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

从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文化,我们可以说:文化就是生活,文化的中心是人。

既然设计是在创造新的文化,由于文化的延续性,就需要从文化的传统中找到创造的依据。这或许就是设计灵感的源泉之一和设计者关心文化的动机所在。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文化呢?

谈到文化,我们似乎都是面对着同一个对象,但不同的观察者因为不同的视角和动机,应该有不同的结论,从中获得不同的启发。而当我们在关于设计与文化的论述中寻找文化的启迪的时候;当我们倾听设计人关于文化的话语的时候;当我们从某一据说是体现了对文化独特理解的设计中找寻独特体验的时候,我们似乎从来都是得到同一个结果,那就是生硬的前人的具体思想、前人创造的器物、历史上某种制度、风俗 … … 以及把这一切简单地转换成的一些设计符号。

我们理应具有设计人所特有的视角。

不同的文化研究者在不同的具体目的下,都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为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正是以发展的眼光看文化,使我们在“发展”这样一条线索下,将历史的文化现象连缀成体现着联系和发展的体系。只有以发展的眼光看文化,才能在我们的实践中体现文化的发展,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对传统的理解甚至是简单套用和照搬。只有在某种特定的发展观的线索下,具体的文化历史现象才能给不同的关注文化的人以相应不同的启示。

那么,作为设计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发展观看待文化呢?

文化就是生活。设计创造本不存在的具体器物,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不同认识和态度,并在体现这种精神因素的同时以具体的器物存在设定人们的日常行为,从而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说,文化的沿革正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设计”而实际地进行的。

文化的中心是人。文化本身的发展也好,设计本身的发展也好,都存在一个评判标准和向哪里发展的问题,即发展的终极价值问题。这个终极价值只能是人,人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看待文化的发展就可以找到这样一条主线:文化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从实践中认识不断发展的自我,并以这种对自我的认识来关怀自己的实践的过程。而这种自我对实践的关怀,正体现在人们对自己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设计”中。

以这样的文化发展观看待文化,对我们的设计实践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这样的发展观体现了设计作为人的主观因素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了设计创造对文化发展的责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客观物质的基础之上并以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为前提,因此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体现了客观的规律性。但这种客观规律性正是通过而且只能通过人的有主观意识的活动来体现。

设计作为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一方面基于对客观世界物的因素的认识,这种认识来源于人类的科学和生产实践;一方面基于对人的因素的认识,即对人的物质、精神需求的认识以及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设计通过对物与人两方面的认识,然后将这种认识体现在具体的造物中,即将人的意志又相应地返回到实践中。

这一过程体现了设计与文化发展相同的机制。文化正是通过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对自己生活世界的设计而不断发展并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以这种发展观看待文化,使文化与设计之间有了共同的语言,从而更符合我们从文化中汲取设计的营养的目的;以这种发展观看待文化,使设计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得到体现,从而更能在我们的设计中体现对文化的发展——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其次,这样的发展观体现了设计的终极价值与文化的终极价值的一致性。

我们说设计是在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但设计并不是在凭空创造。任何生活方式的变化都有其深层的思想精神因素,这种精神因素来自人们的实践并决定于人类对自己的认识。因此,设计就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把人们的精神追求在造物中加以体现,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体现为富有文化艺术气息和理性意味的独特形式。这正是文化的发展在设计这一文化现象中的具体角色体现。设计的这一文化角色体现了其在价值追求上与文化发展的一致性,即为了人的发展和完善。

于是,当我们以这样的发展观——从实践中回归自我认识并以人的自我认识关怀实践——看待文化时,就最能看清文化如何影响设计而设计又是如何影响文化的。从而,当我们以这样的发展观看待文化未来的发展时,也同样看到了设计的明天。

以这样的发展观看待文化,才能使我们在看待文化时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目的——文化是如何发展的,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设计与文化是什么关系,设计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视角,才能从文化中获得真正有益于设计的,与设计的终极价值一致的启示,从而不至于在纷繁的文化现象中失去判断力,不被次要和片面的东西干扰设计的发展方向。以这样的发展观看待文化,文化就不是僵死的传统,而是活生生的现实。在现实的设计中就能够体现主体的独立思考,而不是苟且于传统的文化符号。

二. 文化的回归

文化的演变、发展,是从认识、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向着不断发展的人类自我回归的过程。

人类的实践活动遵循着这样一种轮回的过程: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与理论,经验与理论又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断认识和改造着客观世界,并最终回归到对人自身的认识和改造。没有这种回归关怀的实践也就没有发展的终极价值,它的理论系统和实践行为都将成为单纯物性的体现,这就必然使人类走上一条依附于物质世界的在物性中沦失人性的不归路。

正是人类对自我的认识设定着人类的生存、生产方式并最终引导着和体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

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轮回,构筑着不断发展的文化的物质基础。而从这种轮回中回归的人对自身的认识与改造则体现为文化的上层建筑——制度与精神层面。人类文明正是通过精神与制度(即从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定)设定物质层面的社会实践,而精神、制度的进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志。也就是说,对客体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只有在上升为对主体自身的认识和改造时,才真正实现了这种实践的价值。

从实践到人的回归是一种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这种回归使人不断深入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而人的完善和发展就是社会的完善和发展。每一次从实践到人的回归都日益觉醒着人类对自我的关怀。

文化的上层总要作用于文化的物质层面——所谓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并体现在文化的物质层面。所以,人类对自我的关怀发端于文化上层的自我认识与改造,同时也必然映像在对物质实践的关怀上,从而在顺应客观规律的同时,体现人类基于主观自我认识的理性发展。

器物的具体形式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精神、制度文化——即人的自我关怀,这种体现在早期是经由手工艺人的创造,是个体对其生存于其中的文化环境的不自觉的反映。而在现代,随着设计成为人类独立于造物的自省的创造活动,这种通过造物对文化(自我)的反映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意识的主体行为。这种意识的觉醒正是从实践中回归的对人的价值关怀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变。

设计的觉醒与向着人类自我的回归将促使人类更自觉地从客体世界中镜视自我,促进人类更具理性的造物实践,从而为我们创造合理的生存方式、规划光明的发展前景。

三. 回归的文化

人类由实践向自身的认识回归建立在实践的历史基础之上,所以必然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因此,人类对自身的价值判断总是反映特定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和对自然的认识水平,从而体现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性。

1. 石器时代

远古的先民两手空空地从树林中走出来,他们面对的是危机四伏的环境和如何御寒果腹的双重威胁。在这种情形下,任何单独的个体都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存,而必须依靠集体的合作。因此,从当时的社会实践中回归的人类个体对自身的认识中不可能有独立的自我概念。而且,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人们也不可能对原始分工的社会组织有确切的认识。人们只能从自然的伟力与自身的弱小的对比中确定对自我的判断。因此,如果说人类此时已经具有某种朦胧的自我意识的话,那只能是把自己视为自然的匍从。

自然崇拜是远古文化的主要特征。而自然崇拜的具体形式反映了不同的远古文化,即生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人类群体从不同的社会实践中回归的对自我认识的不同形式。

因此,在这一历史时期文化的器物层上,多是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人们把凶猛的动物形象作为强者的象征;把动物的骨骼、羽毛及贝壳作为美的象征;在反映古人渔猎生活的壁画、器物彩绘中,主体是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而人只是作为从自然界中受恩惠的形象,表达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情怀。原始器物从部族的图腾到日常的一盆一罐都体现着自然在人类不自觉的自我体验中所占据的绝对地位。

原始的自我体验不是人有意识的思想行为,而只是环境因素的在人类意识中的折射。这个时期,人类并不能从主观意志上把握和设定自己的实践方向——人们只能去适应自己无法选择的环境,而不可能去改造它。

2. 奴隶社会

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金属出现在人类文明中。工具的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进步。人类从单纯适应自然的被动处境中逐渐掌握着主动权。人们开始种植作物、驯养牲畜,有了维系基本生存而有余的物质资料。

人的第一自我意识只能从人与人的比照中产生。

在剩余物质资料分配的过程中,人的自我第一次真正觉醒了。人在能力上的高下之分通过分配制度体现在社会等级中,这种等级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出现了奴隶与奴隶主。私有的出现体现了从生产实践向自我认识的第一次真正回归。

这种原始的自我意识是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而产生的物欲的自私。人类此时不仅从自然中获取供给生存的物质资料,而且可以从同类那里获取财富,战争从此与人类相伴。曾经用于渔猎的工具,如今变成了同类相残的兵器,而且更具威力。战争带来的武力与强权使人类社会中产生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强者与弱者的比较存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身依附关系便产生了人类社会之中的新的崇拜现象。除了把自然视为神灵,人类也制造了自己的神。

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祭祀用品、工艺品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强权的顶礼膜拜。用作战争和强权统治的武器出现在人类文明中。这些都成为这个时期造物的主要特征,也体现着人类对自我的认知。

生产力的发展毕竟弱化了人对自然的依附关系。此时,人类已经开始把自我概念从自然中独立出来,理性的曙光已经出现。人类开始以主体的自我心态认识自然,并开始以这种朴素的认识指导自己的生产实践。从日益发展的实践中,人们不断加深着对自己和社会的认识。文明的上层建筑就在这种从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识中开始系统地构建起人类社会的制度形式和精神空间。

没有从生产实践中回归的独立于自然的自我认知,人类只能在单纯的物质实践的循环中匍从于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建立系统的上层文化,而缺乏上层文化人性关怀的物质实践也注定无法从经验与实践的循环中实现上升。所以说,人类社会制度体系和精神空间的系统建立是人类独立于自然的标志,而正是从实践中回归的自我促成了这种独立并推动着社会的文明进程。

生产实践的发展促使了人类自我认识的觉醒,但限于当时的生产和认识水平,人们不可能完全从对自然的依附中解放人性。而且,对强者的人身依附使人的自我意识自产生那一天起,就不可能是纯粹的自我。

3. 农耕时代

农耕时代是人类社会比较完全意义上独立于自然的开始。相对于自然的独立使人类在生产实践领域中获得了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成为人类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自觉行为。人们的生产经验逐步丰富,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技术不断发展。

而在社会实践领域,由于皇权特别是宗教神权的专制,人性受到进一步的压制。这种压制使得从生产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识在制度与精神的文化层面受到限制和扭曲,从而不能在更高的层面关怀人类的创造实践。试想,人的一切价值都是为了神和神所赐予的虚无的憧憬,而神除了给人心灵的安慰外,并不曾告诉人们什幺是人类真正需要的现实生活。人类自我关怀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欧洲制造了黑暗的中世纪,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人们的创造活动而都因为自我关怀的缺失而停滞不前。与之相对照,在当时宗教神权势力相对较弱的中国,则出现了生产力的发达、文艺的繁荣以及社会制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验科学和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从天文历法到建筑、水利、航海都创造了空前的文明盛况。从这种伟大实践中回归的自我认定充分确立了人作为认识和创造主体的自信,“人定胜天”的信念支撑着人们认识和生产实践的前进。这种自信的自我认定所构筑的文化上层,体现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明的繁盛。

中华文明在农耕时代的全盛,反映在博大精深的器物文明中。这一时期的造物,从大型工程、建筑到日常用具,在反映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透射着对人的价值肯定和情感关怀。与中世纪的欧洲文明相比,后者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拜占庭教堂、歌特教堂,昭示着“神”的意志对人性的蒙蔽。

终于,文艺复兴在欧洲掀开了沉重的黑幕。这种自我意识的勃发是对神权压迫的反抗,显示了人类的自我回归这一不可遏止的历史潮流。

文艺复兴的直接影响,就是欧洲科学和文艺的崛起。这充分体现了人性关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统摄作用。由于中世纪认识和生产实践的长期停滞,导致了文艺复兴早期的自我回归多体现为对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的缅怀和套用。但只要人类的自我开始注视这个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就只需要用时间来证明。

4. 工业时代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在欧洲得到系统的建立。科学在人类的认识实践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技术更开创了人类创造史的新时代。

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在科学的推动下不断深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也不断膨胀着人的物欲。蒸汽机、内燃机、电气化,人类在物质世界的探索突飞猛进,向自然进军的不断胜利过分强化了人类草率的自我判断,人类俨然以自然界的主宰自居。

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相比,人类文明的精神空间却相对萎缩。人们陶醉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无暇顾及对自我价值的追问。人类的实践活动再一次与自我的回归脱节。人类在物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不可避免地拜倒在技术的脚下,技术创造的神话在强化着人们对它的崇拜的同时也塑造着一个虚假的充满自高自大的泡沫的人类自我。

工业时代是造物的时代。从神的阴影下走出来的人类在物质世界找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人们在自由的科学与技术王国里释放自己的创造激情。但当人们过分挥霍这种创造的自由的时候,自由也变成束缚人性的枷锁。人们追求金钱财富、物质享受,并用之衡量一切。产品越造越大、越造越豪华,不顾实际的追求硬性指标,刺激消费的大批量生产… …,在物的世界中,人在哪里?

四. 设计的早期追求

设计与生产的分离以及从物向人的回归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而且设计的回归追求成为文化回归的先行和生动体现。

工业时代,造物的发展使设计逐渐成为独立于制造的创造行为。但设计一开始只是作为解决制造问题与功能问题的工程设计,只关注对物的认识和改造。在工业社会早期,工程与功能的问题是造物的主要矛盾,人们无暇顾及深层的需求。没有对主体自身的关怀,设计只能是造物的附属。

首先是审美的需求导致了设计从物的世界中向人类自我的回归。装饰成了人类在造物中体现自我的手段,这个时期的设计充当了掩饰粗俗、卖弄风情的角色。因为人们对技术的理解还停留在功利的层面,这种浅薄的认识无法满足人们对美感的需求,于是人们不得不转向古典的形式,甚至用花花草草装扮自己的产品。装饰在造物中的盛行正反映出人们在渴求物的功能的同时,对自身精神需求的敷衍、对自我回归的冷落。

随着认识和实践的深入,人们从技术中找到了新的美感体验,追求产品的形式美成为设计的主要内容。技术在人类美感体验中的地位确立使其顺理成章地融入文化的各个层面,沐浴在人文关怀的氛围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物质文明实践的合理性。但“形式追随功能”也好,“少就是多”也罢,更有许多强调设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性的设计。但在使产品的设计日益趋向合理化的同时,设计在本质上仍然局限于对审美形式的追求而没有体现对人性更多的思考与全面的关怀。

相反,由于经济发展本身的需要,对形式的设计成为装潢门面、诱导消费的手段。这在主观上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客观上却使对人性的追问淹没在物质的洪流中。

这种追求的片面性在所谓的“后现代”中终于导致了表面多元繁荣下的价值混乱。各种各样的思潮、流派,各种各样的解构、重构… …,语意设计、符号学也只是为形式穿上了文化的外衣。人们对形式的研究可谓殚精竭虑。

设计为人类设计了一个关于形式的童话,人在向自我回归的路途中又一次迷失在形式的泥沼中,设计真的成了“文化的肌肤”,文化也变成了设计的“肌肤”,人的自以为是造成了文化与设计的分离和扭曲。

与此同时,随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越来越复杂,提高操作的效率和使用的宜人性的要求成为设计的任务之一。“使产品适合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产品”,人们终于从实践中又一次回归了对自我的认识——人本身是一切产品形式存在的依据,产品的形式应适合于人的特性而存在。

造型设计与人机工程带来的艺术文化气息和人机相宜的使用界面使产品更具人性化,人类的自我在逐渐回归中改造着物质世界,创造着越来越属于人类自己的生活空间。

五. 设计的回归

全面自我的回归只能从人与自然的比照中产生。

远古人类站在低下的实践与认识高度上,无法从人与自然的比照中发现自我。而一旦人类社会独立于自然,便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历史局限而丧失了直面自然的广阔视野。人类只能从对客体世界的逐渐认识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探索最终回归到对自我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物性的昭示与束缚、人性的领悟与抗争交织在一起,在摇摆中交错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行。当人类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达到足以影响整个自然生态的运行机制的时候,人与自然是什幺关系?人类往何处去?成为人们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人们迫切需要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归宿。

首先是生产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对自然和社会的系统认识,这使人与自然的理性对话成为可能。而工业社会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成为直接导致人类在面对整个自然界的高度上进行自我思考的契机。

这种思考导致并继续导致着人类文化从造物到哲学精神各个层面的转变。人类文明在经历了短暂的“危机论”、“世界末日论”、“退化论”的迷茫后,终于在人性回归的召唤下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这种思考也使千百年来自发地从实践向自我的文化回归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设计的回归正是在这种文化回归的背景下开始的。

这种设计的回归首先从与环境生态有关的一系列设计思想的转变开始。这虽然有点不得已而为之的意味,但人类毕竟从对自然的善待中意识到这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与自然的首次对话使人类找到了自己在自然界中的真正位置。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使设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追求审美体验、使用的宜人和文化符号的设计逐渐让位于更全面的创造和谐的主客体关系的设计,即创造主体与客体和谐的认识、利害、审美关系——认识了物的特性,不是为了更便利地把人的意志强加于它,而是充分体现这种客体的特质,使人的功利目的和理性认识与客体的特质和谐地共生;取材、加工使用、维护、回收的设计都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使主客体形成和谐的利害关系;不刻意追求独特形式,以材质美、加工美、人文美等多元的共生为美。从而创造全面和谐的主客体关系。

这种站在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向自我关怀回归的设计思想使产品设计超越了审美和宜人的范畴,上升到探讨人与物的哲学关系上,带来了设计思想的飞跃。

这一时期的其它设计思想,如设计的“非物质化”、“暂息化”等等,虽然仍免不了形式上标新立异的嫌疑,但已经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对设计价值背后的人的价值的探寻。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的功能将超越日常消费的层面而直接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家和工程师从认识和生产实践中获取的关于物的理论无法独立解决超越物质产品本身的形而上的人类自我关怀问题,这就需要从实践中回归的关于自我的认识在哲学上指导人类的创造。设计,即是这种哲学的直接体现。

首先,设计肩负着从现时的物质实践中发掘人性存在的任务,这是从文明的物质基础中升华人类自我精神、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现实任务。

这就要求设计始终以人的尺度衡量物的价值创造,在创造实践中将造物实践自觉地与文化的人文内涵联系起来,使造物的实践真正服务于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这正是设计的艺术性的体现——包括艺术在内的文化上层是从实践中回归的人的精神体现,设计同样是这种回归的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是在形式上体现为产品的创造。

历史上,人类因为没有自觉地从物质实践向自我回归的主观意识而导致了人类自我关怀与实践活动的脱节,在设计真正独立于造物并开始自觉地思考人与物的关系后,就历史地肩负起了在特定领域中的文化回归的任务。保持从实践中向人性的自觉回归是保证实践真正服务于人类进步的前提。

而且,设计肩负着为人类创造合理生活方式的任务,这是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向未来的任务。

文化的回归是为了有目的的创造和前进,这种目的性就体现在人文精神对造物的关怀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实践不断从外部物质世界向文化中引入新质,这是消除社会系统熵增、维持文明的有序状态并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但物质实践只能在技术的狭窄视野中以物的特性和标准作出判断,而缺乏人类自我的哲学精神的宽广视野和以人的终极价值为准则的权威判断力。设计即要在对人类自我精神的领悟中去拥有这种视野和判断力。人类社会存在的外部物质环境为人类的发展和归宿提供了各种可能性,而人类的前途到底是光明还是黑暗,人的最终归宿到底在哪里还要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价值认识和判断。设计对这种价值认识和判断的领悟与实际应用于造物实践,不仅仅是对造物的关怀,更是对人类文明的关怀。我们生活在自己设计的世界里,我们也将因为自己的设计而拥有一个未知但与我们的设计对应的确定的归宿。

可见,设计在联系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同时,也沟通着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设计使人类从对物的实践中认识自我,推动着文化由物向人的回归的同时,也用人文精神设定物质实践的方向,推动文明在实践的革命中前进。

六. 回归的设计

设计的回归体现了文化的回归。这说明了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体现文化的发展,设计的主观意志应体现在对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上。

文化的发展遵循什么样的客观规律?文化的发展就是人类不断从实践中认识不断发展的自我,并以这种对自我的认识来关怀自己的实践的过程。这正是设计人应有的文化发展观。

有了这样的文化发展观,今天已经逐步回归到对人的关怀上来的设计就应该能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自己的文化特质和历史使命;有了这样的文化发展观,今天的设计在向传统追寻文化血脉和灵感启迪时,就应该能从文化的发展动因上解读文化,从而具有了设计人应有的洞察力、理解力,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将体现为应有的创造力。

这就是说,设计不应再把文化当作提高身价的装饰,只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理解前人的文化创造,看到前人文化行为中的历史必然性,真正从文化现象中体会到当时的创造者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我们要从文化中汲取的正是前人具体创作背后的这种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形式造化。前人的具体创造有其历史的局限性,但从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中透射出的智慧永远都值得借鉴,永远都有灵感的启迪。这就象古希腊先哲们的自然哲学,他们对世界本原的猜测和思辩从结论上看都是错误甚至可笑的,但从这些结论的推导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博大智慧、深邃思想却给人永恒的启示。这或许应是我们看待文化传统的基本态度。

由此,我们今天的设计——创造新文化、新传统的设计,也不应把形式与功能作为追而求之的唯一目标,“形式只是我们努力的结果,而不是目的。”同样,具体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也只能是设计思想的体现,而不是设计本身。我们创造的具体形式和功能都将历史地存在于现实、只能存在于现实,而我们在创造过程中对世界、对自己的理解将融入文化的现在和将来,体现我们创造的真正价值。

具体到每一次设计实践,我想,我们都应在着手前问一下自己:我为谁设计,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我们希望新的产品带来什么样的生活 … … 。这样,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追溯文化的传统时,现时的责任感将使我们努力去领悟前人的创造中所体现的对人类的关怀而不是敷衍地“借鉴”传统;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酝酿新的创造时,人性的召唤将使我们在创造实践中努力体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狂热地追求物质的、技术的、形式的表面存在。这其实就是从实践中认识自我,并以人性的自我关怀实践的过程。这也是沟通传统与将来的文化过程,是设计本身进化发展的过程。

七. 结束语

人类文明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远古人类因为自身的局限,在与自然的对视中丢失了自我,自从真正意义的人类社会独立于自然而存在,人们就一直生活在某种因认识和实践水平的限制而自己制造的超越自身存在价值的崇拜与迷信中。今天,当我们有资格与自然对话的时候,终于开始意识到了独立的自我。这也许是历史的悖论:要认识自我,必先放弃自我。

其实,人类的自我只有在不断的追寻中才能得以塑造。这种塑造的过程,就是从实践中回归自我,又用新的自我认识关怀实践的轮回与上升。这一轮回的过程正是人类进步的轨迹。今天的设计,也应在塑造人类自我的文化发展中体现理性和应有的远见。

过去,在人们的视野中只看到了文明的物质与精神结构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一作用下的文明发展,而没有深入探讨二者之间如何发生作用,即没有看到这背后人类自我的回归以及回归的自我对实践的关怀,这种回归正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看不见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在文明发展的方向上、在人的终极价值上始终不能形成全面的认识。这或许就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经常发生脱节的原因吧。

随着设计的独立及其对人文精神与造物的联系作用的突显,设计的行为对这一文明的轮回——也即人类的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要用自觉的主观意志联系人文精神与物质实践,就需要以关怀全人类为己任、直接联系造物与人文精神的新设计在科学与技术的伟大实践支撑下,在哲学精神的价值指引下实际地设定文明的理性进步,构建人类合理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2] 何人可 . 工业设计史 .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1 .

[3] 吴宗煌 主编 . 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编写组 . 经济是什么 .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叛逆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28
新文学从反家到回家,是其青春叛逆期结束之后理性意识回归的一种表现。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现代人的两难心理。在列维斯特劳斯看来,经验明显是属于文化传统问题,而差异则是属于文化多样性问题;由于人的天性并非......
从焦虑到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02
摘 要:形体和精神流浪是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小说主人公的认知和思想方式,短篇小说《未来的爸爸》通过描写主人公身心流浪历程中由现实世界引发的精神世界的起伏变化,揭示其由焦虑、探索到回归的心理流变过程,凸显了当代美国知......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 要:粱启超是 中国 近代史上最具 影响 力的思想家之一。粱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
回归(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2-14
一棵芦苇走到了白头 依然走不出水波 我是人到内心旅程的失踪者 在这里谁都举目无亲 流沙贪婪地分享我的骨头 用以补修塌陷的天地 世人笑我,为何不 适应并学会 生的世俗 我也笑了 回归了雪山 森林 天空 看遥远的......
回归数学阅读
发布时间:2023-02-18
一、思维导图在复习中使用误区 1.数学复习中思维导图使用乱象 根据笔者调查,在本校初一510名学生当中,经过心理课学习思维导图后,会主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数学的人数有103人,不使用的人主要因为觉得没有必要和不太会画。35人当......
顺势而为与回归本质
发布时间:2023-01-04
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经营环境、管理环境已不同以往。传统企业面临过的一些管理难题,对互联网经济而言已经消失不见。 人们越来越能够理解: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回归商业的本质,最终留下来的终将是那些更懂这门生意......
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
发布时间:2014-01-22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浅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回归”,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从人类理性看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理论溯源 前工业社会,人、自然、社会是和谐的统......
德育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 “教育要回归生活”是教育界甚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呼声。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应试教育的大潮中被知识化、科学化和边缘化的危机,“回归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奠基性介绍,德育与生......
回归价值银行
发布时间:2023-01-12
2015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金融市场仍在较大不确定中缓慢前行,美国复苏、中国崛起、欧洲持续低迷的大局势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新兴经济体分化明显,未来格局尚不明朗。全球银行业的表现直接反映经济格局,基本呈现美国银行业强势......
让理性回归大脑
发布时间:2023-07-09
常听人们说,放飞你的心情。其实,无非是让人愉快、高兴。记得莎士比亚有句台词:“人在悲哀之中,说不出娓娓动听的话。”确是如此。 现实生活表明,当代人承受的各种压力越来越大,引起的心理障碍、精神异变日趋突显,其中不良情绪......
教育学价值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2-08-01
教育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学是以强化人们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为目的的,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教育理念,且以教育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为理论依据,将教学和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理论选择。简而概之,教育学就是对教育发展规律、教育......
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 《二十四城记》和《出梁庄记》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题材,表达了相同的精神困境和艺术思考。两个艺术文本在内在精神和言语形式上构成了互文,一起见证了70后个人精神视域中的中国经验,隐喻着一代人回忆的荒凉与归乡的无望......
语文课应回归语文本位
发布时间:2015-09-14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中,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关键在于教师要练好内功,在语文课教学中应该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积累的教学,重视已有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继承和运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多媒体手段和语文教学应做......
让数学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23-06-06
一直以来,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枯燥、刻板的印象。尤其是小学数学,认数、读数、数的混合运算等等,在孩子们的眼里,总是“0―9”这几个数字的组合、变换、计算,而这与他们直观生动、充满情趣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
回归自然的权利--自然、健康和设计论坛
发布时间:2014-01-17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漫步于岸边,或徜徉于花园中,或站在山巅,人们能够同时感受到静谧与活力,身心的交融与振作。这种感官体验无论对个体或是对社会都有着深远的良好的影响。” 精神学家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博......
谈公民权利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但还应看到,我国的行政许可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论文关键词:公民权利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
浅谈语文教学的语用回归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将着力点放在教材中,关注教材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在简简单单中让学生品出文本语言的原汁原味,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与意境。只有关注语言,聚集语用,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才能唤醒学生的语言学习意识。 [关键......
当神圣回归日常
发布时间:2022-08-09
1975年,由于英国文化委员会的一个交流项目,十名中国学生赴英学习,而吴芳思(Frances Wood)和另外八名英国学生到北京学习了一年,先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与中国学生赴英学习英语以便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的明确目的不同......
让写作回归真『实』
发布时间:2022-07-26
读完蔡明老师的这一章《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不由得想起学生的两篇习作。甲生写了她妈妈在自己生病时要出差,内心希望妈妈留下来的心路历程;乙生写了外婆为了让自己睡得好,亲自种花、摘花、晒花,制作菊花枕的经过。我记得我......
让英语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22-10-31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英语不仅是为了交流,也是为了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以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但环顾我们的英语教学,似乎永远只是为了考试。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授学生以渔,教......
从传统语文教育论传统文化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2-27
从传统语文教育论传统文化的回归 做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曾在五四之后至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遭遇冷落。人们为什么反对文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中有许多封建思想糟粕与现代中国一段时期的政治思想相悖; 2......
让礼回归本来面目
发布时间:2015-07-31
礼中见“礼” 《礼记》:“礼者,天地之序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文化及其所蕴含的礼治精神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 古人讲“礼者敬人”,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也是交往的艺术。 不少当代中......
浅谈公民权利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论文关键词]公民权利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法》 [论文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体现了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动态平衡,实现了公民权利的回归。但还应看到,我国的行政许可改革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中华人民共......
呼唤城市建筑设计回归感性认知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 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地到处都是高大的玻璃写字楼、冰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人们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建筑不仅是生活的场所,也是人的精神家园。文化留存于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融汇于城市生活的全部过程和每一个细节,对......
“留白”课堂教学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9
" 如今,课堂教学提倡洗炼的粗线条设计,留出足够的空白,使教学过程中拥有更多生成的东西,让蓝天白云的课堂拥有更多的自由时空。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留白”,给知识“留白”,给自己“留白”,达之教与学的交互融合,展现课堂......
回归自然的花园——泽·园
发布时间:2023-02-02
自古以来,湿地区域常常被人们忽略为废弃场所。人们排尽湿地中的积水,不遗余力地将其大量开发为耕地或城市用地。所以,当今天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湿地环境重要的生态研究价值时,地球上尚存的湿地区域已为数不多了。这也使得湿地景观在现代......
“回归传统”后的“讲故事”
发布时间:2023-03-21
“回归传统”构成了莫言2000年以来创作的主导趋向。2012年12月7日,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讲故事的人》,主题便是“回归传统与讲故事”。“问我师从哪一个,淄川爷爷蒲松龄。”“长大方知人即鬼,蒲公深意我能解。”{1}这些打油诗随性地抒发了对蒲松龄的景仰之情。莫言有部短篇小说,名字就叫做《学习蒲松龄》,声称《聊斋》中母耗子精阿纤的故事就是其祖先提供的素材,并且发生在他的故乡高密。{2}虽是小说家.........
论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传统人性回归
发布时间:2015-07-29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建筑本身的时代特征不断被深化,建筑的高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加,建筑的稳定性不断加强,建筑的智能化已经开始迈出了第一步,似乎建筑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是事实却是建筑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最......
浅谈教育理解与人的自我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3
教育理解意指教育者能深入教育实践情境或教育文本,真实进入儿童的生活及内心世界或文本作者的内在思维逻辑,从而获得意义,藉以指导教育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自我全身心投入,带着自我过去的经验、认同与个性特质进入教育实践或......
房地产——回归理性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20
阳光之下,其实并无新事。对于房地产,现在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冬天。经历过2006年,2008年以来完整行业周期的我们,对冬日的再临,不必诧异,亦无须任何惊惶——决定行业广阔前景与向上趋势的长期性因素,并未发生改变;而驱动市场短期波......
回归多样性的活力空间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以多样性为原则,探讨历史街区的改造途径和发展模式。分析了国内外历史街区环境改造的发展历程。同时结合实例,根据恩宁路地块的总体规划、功能业态汇总、使用者情况汇总、历史文脉传承的状况、从而进行具体分析,......
压迫阴影下的本性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26
摘 要:文学文本的精神分析因其具有直指人类意识本源的普适性和深刻性,伴随着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浪潮,在文艺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的精神分析理论成长于以个人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环境中,中国自古以集体意识和更为森严的等级......
让知识回归一线客服
发布时间:2015-08-11
・知识库与员工培训 在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库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平台和实现工具,承担着知识载体的功能。在呼叫中心这样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内部,知识库系统更是被定义为核心支撑系统,在一家上规模的成熟呼叫中心,离开知识库系统的支......
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2-09-22
语文教育论文怎么写呢,请看查字典论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论文范文”,更多内容请点击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
“回归”不易,融合更难
发布时间:2023-03-16
5月初,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爆发埃塞俄比亚裔犹太人的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警察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多人受伤。此次抗议活动缘起一段视频录像。在这段录像中,一名埃塞俄比亚裔的以色列士兵在特拉维夫被警察......
理性“生成” 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2022-10-04
本着“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理念,如今的课堂,对文本的解读不再囿于一孔之见,于是,课堂中能凸显个性的“生成”成了广大语文教师渴求的教学资源。然而,当我们深入课堂,却发现一些负效的生成,导致了学生阅读......
论《商标法》功能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作为其首要的功能,因此而呈现了较为浓厚的“公权色彩”,这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明显不符,偏离了《商标法》应有的功能定位。在此次的《商标法》修改中,我们应淡化其“公权色彩”,突出商标权的私权性......
语文教育呼唤语文素质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2-15
" 模拟检测几个同学的卷子没有判分,是因为字写得太潦草,难以辨认,有的字根本就认不出来。临近高考,如果在写字上不作一些惩戒的话,有些孩子在高考的时候就会因技术的问题而丢分,所以不严格要求是不行的。那么我在想,高三的学生是否......
让贝多芬回归高贵
发布时间:2023-06-12
有一种声音以粗粝烂漫为美,比如5月7日晚圣彼得堡交响乐团在东艺音乐厅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有一种声音以精致凝练为美,比如5月8日和10日晚安兹涅斯和马勒室内乐团在上交音乐厅演奏的贝多芬。后者让我真正明白,一流乐团和二流乐团之......
回归根本创新求变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博物馆无疑应与时俱进。为了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历史类博物馆首先需要在藏品与观众的权衡中回归社会教育的核心功能。同时,博物馆自身文化建O的加强、传统陈展方式的更新、生态理念的引进和避免过度艺术化等,皆为历史类博物馆在现当代转向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历史类博物馆;当代转向;社会教育[中图分类号]G2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7).........
语文教学应回归语言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假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返璞归真,固本培元。教学中,可以通过质疑打开语言的奥妙之门,通过感悟体味语言的精华,通过联想丰富语言的内涵,通过翻转拓展语言的外延,这样提升学......
阅读教学应回归语言
发布时间:2023-04-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全面诠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美国战后“回归家庭”现象与郊区化
发布时间:2022-11-30
[摘要]二战结束后,美国出现了一个回归家庭的时期,“结婚潮”出现,大量新的家庭组建起来,核心家庭数目大增。此时兴起的郊区化浪潮,兴建的郊区住宅,正好迎合了核心家庭的需要,新组建的家庭最终选择到郊区居住生活和生儿育女,从......
反叛与回归———余华小说读解
发布时间:2023-04-18
余华以其特有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语言风格在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80年代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先锋作家之一。他拒绝用传统的代码去处理生活,试图建构一种背离常规经验的认识方式。他认为,“真实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人只有进......
试论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7
文化因其独特性而产生生命力,文化在人类历史里程中起着凝聚人心的作用,文化对人来说,具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正因如此,文化传承变成了一道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魂,没有传统文化,很难想象一个......
让学生作文回归生活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17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模块。近年来,以“关注小学生主体地位”、“让写作成为生活的真实需要”等理念为指引的作文教学改革正轰轰烈烈的开展。但是,学生作文的内容不真、不新依然普遍存在。那......
让思品课堂回归生活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4
面对新课程改革,经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了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要让品德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教师就应该注重细节,这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
关于统计回归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我们运用回归分析法时候容易犯错误,笔者从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关系、相关分析的两个变量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回归分析法。 关键词: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前提;两个变量;对等关系;处理不当 我们应用回归分析法的时候总是回归......
回归幼儿教育“诗意化”特质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7-18
我们栖居在地球的物理空间,艰苦劳作,受近代科学和理性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笃信自然科学的魅力,确信稳定的结果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丰盈和意识形态的安全感。但是我们处于鲜活的生活之维,时刻希望体验、期望着充满诗意面不是背上枷锁......
谈回归主体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8
" 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应当以唤起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追求为前提。以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般采用群体策略,以师范教育、课程培训、在职进修为主要途径,强调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着力于教师外在专业水平的提高。......
带领文学经典走回归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22
在新媒体时代,呈原子聚变式膨胀、爆炸的信息改变了整个世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运载小说报刊的轮船抵达港口前就开始蜂拥等候购买阅读的场景再不可能出现。现如今,人们轻而易举地就能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于是,与大众传媒的兴......
论儿童精神家园的回归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1-09
摘要:拥有健康心智和人格的儿童关乎社会、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越来越技术化的教育让儿童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迷失方向,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正在遭受侵蚀。回归儿童的本性,以儿童而非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成长过程,给儿童更多的自......
中医“回归”急症诊疗领域
发布时间:2022-10-20
目前,传统观念中“慢郎中”的理念被结合进急诊治疗,使得古老的中医发挥了自古以来的优势功效。为揭开中医在急救中的神秘面纱,《中国名牌》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 刘清泉表示:“中西医结合急诊有取长补......
浅论《商标法》功能的回归(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2
论文摘要: 我国《商标法》将加强商标管理作为其首要的功能,因此而呈现了较为浓厚的“公权色彩”,这与商标权的私权属性明显不符,偏离了《商标法》应有的功能定位。在此次的《商标法》修改中,我们应淡化其“公权色彩”,突出商标权的......
也谈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9
" 【内容提要】素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过分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这些问题导致了“双主”地位中教师......
回归历史人文主义教育的本真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历史学作为典型的人文科学,其教学的核心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志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在人格上的完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但是由于受到当前高考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历史教......
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13-12-18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因此在品德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是我们教师时刻不忘的教育宗旨。那么,如何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
实体店还会强势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6
现在有很多预测,对实体店过于悲观,或者对电商过于乐观。多数预测是基于线性回归,而大变革时代的预测恰恰不符合线性回归。比如,10年前预测电商占现在的份额,可能很少人会信以为真。如果现在预测实体店会强势回归,同样会有很多人......
让小学数学回归生活
发布时间:2022-07-26
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利用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应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出发,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要从实际出发,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确定教育......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发布时间:2022-07-21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回归 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一书中写道,一个幽......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未来十年营销回归ABC
发布时间:2023-02-25
什么叫定位理论?要想做定位,就要有一个参照系,有参照系才能找到位置,找到这个位置,就叫定位。这个位置是什么?两个坐标,一个坐标是消费者,另一个坐标是竞争者。所以,这就是本质的东西。 我关于营销本质的重新思考,是营销......
关于知识观的变迁与高校人文教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发生着演变。这种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古代、现代和后现代。基于知识观的角度探索其演变对高校人文教育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古代知识观;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
论出版精神的重塑和回归
发布时间:2022-09-2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版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同时我国出版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市场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主要源于四个方面:一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环境的变革......
关于互联网环境中人的异化与回归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3
从黑格尔客观精神的异化、费尔巴哈宗教的异化,再到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异化作为哲学范畴第一次获得科学界定是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手稿》中。异化从词源上追溯源于拉丁文aliena-tion,有转让、疏远、差异、让渡等意思。哲学意义......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美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阿甘正传》作为文化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从票房的数量就能体现出它的成功,该影片自1994年上映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作为一部“反智”类的电影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还具有很......
浅谈教育创新与回归教育的原点
发布时间:2017-05-25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创新逐步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其重要性日渐突出。在构建社会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要素,教育在其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到了高度重视。然而,对于诸如什么是教育创新?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有价值的教育创新等问题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育创新是关涉人的全面发展并与社会系统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活动,具.........
回归“哲学性”的哲学教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1
哲学教育的不景气,乃至于衰落,如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主要有两个:其一,由于人们对哲学和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把哲学等同于知识,把哲学教育等同于知识灌输,从而导致哲学和哲学教育的异化;其二,源于近代......
后冷战时代东亚政治文明的回归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2-14
" 东欧苏联解体,全球意识形态的对立消除,建立在不同政治理念上的冷战结束,世界正在形成新的国际秩序与政治格局,各国关心人类命运的有识之士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已来临。然而,我们不能因冷战的结束冲昏头脑,丧失理性......
一个经过西化而回归的社会主义情结
发布时间:2023-04-08
" 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可否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语来点明其本质呢?人们的选择似乎越来越倾向于公有、公正和公平。这样的社会历来为正直的知识分子所钟情。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不仅“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仪,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
担保业应回归准公益性
发布时间:2023-04-01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融资担保业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增信和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近年来,多家业内翘楚纷纷折戟,风险频发,四川、新疆、河南等多地陆续出现担保公司倒闭潮。在当前努力解决......
从野蛮生长到理性回归
发布时间:2022-10-01
水运经济发展需要理性,也必须理性。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的水运发展也曾无限风光过。即使是在六年前航运衰败迹象显现之时,也仍然有无数的投资者,砸锅卖铁地一艘艘买船、跑船,一路高歌猛进,兴致盎然。据说当时,但凡有条能......
《伐木》:砍伐旧我,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2023-01-19
由波兰国宝级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 ・陆帕改编自奥地利作家托马斯 ・伯恩哈德同名小说的话剧《伐木》,在即将去法国参加阿维尼翁国际戏剧节前夕,在天津和北京隆重上演。历经长达四个多小时吊诡、高冷、困乏的剧场旅行后,京城的戏剧艺......
论回归祖国后香港的法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1
【论文关键词】香港 法制 法律体系 立法权 司法制度 论文论文摘要:通过对回归后香港法律渊源、立法、司法制度的描述和分析,试图勾画出香港法制的基本轮廓,以期对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法制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离开祖国一百余年的香......
立足品德课堂回归儿童生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13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绪、能力和知识,加强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给生活以教育,用社会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求而教育。他曾提出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
音乐教育中情感性教育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2-11-21
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中情感性教育的回归内容摘要:当今音乐教育在音乐技术化、音乐专业化教育等存在着多种倾向性现象,而审美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严重丧失。情感性音乐教育被忽视,从而导致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1。对此,本文......
反叛抑或回归:没有答案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 要】文章是一篇描述性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搜集到五位女工的生命故事,集结成一篇反映90后工厂女工生存状态的文本,希望对社会学或者社会工作专注该群体提供参考。尤其是开展社工服务,需要对该群体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了解她们......
携手让家庭教育回归本然
发布时间:2022-11-14
有一天,一个朋友问笔者:“现在什么行业最火?”笔者回答:“网络。”他说:“错,现在最火的是家庭教育。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把所有网购的钱投进去……”诚然,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瞩目的热点问题。任何问题当其成为焦点时,实际上......
让互联网金融回归理性
发布时间:2015-09-11
如何在公平公正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和引导,既保证其创新发展又能防止其野蛮和任性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是考量当局者智慧与胆识的一件事件。 2015年1月18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WeBank)开始试营业。 位于深圳市南......
回归线下专注实体经营
发布时间:2022-11-21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电商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绕不开的话题。在玩具业内,选择登陆电商战场再闯新天地的企业比比皆是,然而青海省西宁市玩淘玩具商行的第二代掌门人张逸民却从电商渠道火线退下,把经营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实体店的经营运作中。张逸民认为目前电商渠道竞争太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在此渠道的效益不断下降。相反,实体店运作空间更大,可以更好地实践他的经营思路,这是吸引他将发展重心回归到线下主要原因。中途接班尝.........
回归分析法在审计分析程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编辑。 (五)评估回归模型的质量 计算 出回归模型,还不能直接用于预期值的预测,还需要对其质量进行评估,这也是回归 分析 比传统分析更加 科学 的原因之一。估计的回归模型从函数的图形上是一条直线,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变量......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轨道的偏离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轨道 偏离 回归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迅速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办学实践中,一些院校和学生出现了脱离专科层次高职定位的想法,同时,高职教育因生源比较差、泛证书化对学生学习时间带来的挤压、......
让沉迷网游的孩子回归现实
发布时间:2023-04-17
朋友的儿子小刚,今年16岁。他很聪明,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个勤学上进、成绩优异的孩子,朋友常引以为豪。可小刚升入高中后,迷上了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朋友训斥、恫吓,甚至不惜拳脚相加,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收效甚微。朋友万般无奈,把孩子带到了我这,希望我从心理学上给予孩子分析和帮助。看着小刚稚气尚未褪尽的脸上充满着的焦虑不安、茫然无助的表情,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学生。我支开了.........
论司法公开的本质回归与供需平衡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司法公开根据动力来源的区别可以分为内生型和外发型两种模式。尽管当前全国法院正在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但主要是作为回应社会需求的工具性政策考量,而忽视其本位价值,导致其目标取向、制度构建、工作推进等方面出现偏离。为此......
艺术审美谱系中人性的面向与回归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伴随西方思想传统中真理性问题研究重心的转移,审美与艺术的功能得到了由模仿“真理”到象征道德-善的转变,其最初在康德哲学中表现为自然与自由之间过渡的中介,最终演化成为一种面向现实的和解力量。越出美学的局限,审美与......
基于回归分析的考试成绩评价
发布时间:2023-06-27
基于回归分析的考试成绩评价 摘要 本论文利用多元线性统计分析中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数量化指标后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后续课程成绩与前面各科成绩之间......
回归财务数据:也谈风险导向审计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财务 会计 理论 研究 领域,有两个有趣的现象:一个现象是许多学者喜欢创造观念,而不习惯充实观念。比如,在财务学中,一些学者提出了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观念,但却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两种财务有什么实质分别。另一个现象是许......
[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还应回归本真
发布时间:2013-12-18
语文课,还应回归本真 [摘 要]:现在上语文公开课似乎有了一种惯例:一定要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分组讨论。没有多媒体似乎就不能体现新观念,没有现代感;没有分组讨论,似乎就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气氛来得不热烈……这些都是一直以......
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公共政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 中国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50年变迁 中国城市 社会 控制方式的转型,在20世纪上半叶主要是从传统社区向法定社区(市政层级)演变,在20世纪下半叶则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先是由以法定社区为主转向以单位体系为主,然后又......
谈当代语境下音乐教育的人文回归
发布时间:2023-01-10
柏拉图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其音乐观念主要体现在《理想国》里,尽管有理想色彩,但对后世的启示意义同样是不可否认的。音乐教育应以古人思想为镜鉴,以时代背景为依据。本文在研究柏拉图音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分析音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