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吾衰已久竟谁陈

吾衰已久竟谁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26 00:13:15
吾衰已久竟谁陈
时间:2023-06-26 00:13:15     小编:

摘 要:1986至1994年间,张中行相继推出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三部文集,世称“负暄丛话”。“丛话”的出版,不仅引领了1990年代以来兴起的“文化怀旧散文”的风尚,而且因应了文坛、学界与大众传媒重新关注民国时期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的时代潮流。以往对于“丛话”的研究,大都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加以考察。而本文则致力于通过呈现其文类选择与书写策略背后的立意与用心,揭橥其内在的思想资源与历史意识。具体而言,便是张中行在“丛话”中的百余篇志人文章里,蕴藉了以古典的“世说经验”在当代中国重新激活“史传传统”的努力。他的这一追求不仅远非此后的大量附庸之作所能比拟,而且也因其触及了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如何“入史”与“传史”的问题,从而具有了相当程度的思想史与学术史意义。

关键词:张中行;“负暄丛话”;世说经验;志人文章;史传传统

引 言

1940年代末,张中行(时用名张行健)主编佛学月刊《世间解》,期间结识燕京大学教授顾随。顾随的谈禅名著《揣a录》,经张中行约稿,在杂志上陆续刊载。{1}四十年后,张中行回忆道:“我主编的佛学月刊,得到许多师友的支援;但由分量重、反响多这方面说,列第一位的是顾先生这一篇。”{2}两人自此交好,顾随曾以自己的《苦水诗存》与《留春词》合册相赠,并题诗曰:

禅月空明息世尘,吾衰已久竟谁陈。当前哀乐要须遣,论定千秋自有人。

顾随此诗,既是自况,亦复与张中行共勉。在“未可成新梦”时,选择“息世尘”“遣哀乐”式的“凭教觅旧心”,揭示出的乃是在天玄地黄的暴风骤雨中,顾随、张中行等一脉知识分子取向“内面”的精神姿态。

如果说1930年代老北大的“红楼点滴”为张中行提供了视野与襟怀的话,那么主编《世间解》的经历则为他养成“近学问而远世俗,重义而轻利”的人生趣味准备了思想资源。③张中行日后不断反顾的红楼印象,正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密集的约稿活动被他激活与赋形。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1940年代末才是张中行回忆的真正起点。

在1980年代初的革故鼎新之际,张中行撰文追怀顾随,抄录此诗,进而写道:“这样的诗,这样的字,我每次看到,就禁不住陷入凝思。思什么?引顾先生笔下常见的一句话,不可说,不可说。”{4}“不可说”出自顾随《揣a录》的第四章。{5}正是在这份对于“不可说”的“凝思”中,张中行的《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相继问世{1},被誉为“现代的《世说新语》”{2},风行一时。关于六十余万言的“负暄丛话”,张中行自称“以记忆中的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可念之情为题材”③,“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琐屑,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4}。以写诗写史的姿态记言记行,是他显著的文类与精神追求。而在其背后蕴藉的,正是顾随所谓“吾衰已久竟谁陈”的别样情怀。

写诗关乎“文”,写史系于“质”。张中行之关注“可传”“可感”“可念”,对于世说经验与史传传统两者关系的把握,可谓十分自觉与准确。“负暄丛话”的书写形式是“现代世说”,但在实质上建构起的却是名流、奇士在“儒林”“文苑”之外进入史传的另一种可能性。

《世说新语》凡“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是中国古典志人小说的滥觞。世人在评价其艺术成就时,多采鲁迅之说:“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5}

《世说新语》堪称一部“魏晋风度”的影像志,所录各位传主的言行莫不标新立异,但集成一书,却又可见“异”中之“同”,那便是一时之思想潮流、社会意识、文化生态与士林风气。旨在“志人”,且以个性化的言行为取材对象与评价标准,这与魏晋注重品第,推崇吐属玄虚与举止疏放的时尚相得益彰。故而《世说新语》虽有“文”的意义,但更具“史”的精神,其“志人小说”的文类特征无疑在渊源有自的史传传统中也具有独特位置。

《世说新语》及其以降诸书,形成了一套高度自足的话语模式与典故系统。这些话语与典故,在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中,曾经发挥过重要的结构作用。寄托其中的思想脉络与言行范式,多次通过士人的经验性表达被召唤与启用。特别是在与魏晋时期相仿的转折时代中,它们更是成为知识分子选择出处进退时参照与想象的“风度”标准。因此,何时与怎样调动“世说经验”,也就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事件”了。

张中行的“负暄丛话”被称为当代的《世说新语》。有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名流与奇士的传记中,“我们常常能够从这冲淡隽永中咀嚼出一种苦味,连不时出现的幽默里也有这种苦味。……中行先生说他的《琐话》是当作诗和史来写的,这种苦味也许就是最好的说明”⑥。这一由“文”及“史”的看待方式与论述思路值得关注,因为把“世说经验”的探讨止于“文”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在“文笔”之外,其中还蕴含着“史法”的问题。而对于“史法”的选择,反映的则是作者对于时代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历史的理解。

张中行志人文章中的“苦味”,与钱锺书在同一时期谈论“诗可以怨”的话题可谓遥相呼应。在王德威看来,“钱的讨论旁征博引,一如既往,但在‘文革’之后他不诗可以兴、观、群,而谈诗可以怨,显然有弦外之音”{7}。张中行与钱锺书尽管面目不同,但两人都深谙文史之学,尤精于曲直之道。正如钱锺书在“抒情传统”中别出心裁,张中行选择“世说”作为表达策略这一行为本身,同样应当进行历史化的审视。

仅从“形似”的角度揭橥“负暄丛话”与《世说新语》的相似性,固然有文体学上的意义,但文类在文学/史学的演进过程中,通常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学/史学制度的产物与表征。“世说”背后的制度,即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起来的文本内外的隐微关系。只有进入制度层面,才是认识与理解两者缘何及如何“神似”的关键。因此,讨论“当代世说”,就有必要从《史记》与《汉书》奠立的史传传统入手。而张中行的书写也正是循此“思接千载”。 史传传统与记言记行的志人模式相伴相生,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汪荣祖在《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指出:“传之义多矣。左氏传述经旨,贤人之书也,无与一人之始K。纪一人始终,肇自史迁。太史公草创本纪、世家、列传,载一人一世之事迹,以传之后世。班固继之,后之史家卒莫能易。实斋曰:‘盖包举一生而为之传,史汉列传体也。’纪传体者即今之所谓‘传记’(biography)者也。”无论是章学诚所言的“史汉列传体”,还是汪荣祖所说的“纪传体传记”,指出的其实都是同一书写传统,即“史传合一,既为定体,吾华史学传统,遂以人为史之重心矣”。{1}

“史传合一”虽为“定体”,但历代史家在具体的书写实践中,却往往能从史汉的列传/纪传文类发端,创造出众多旨在“志人”的亚文类与子文类。“世说”便是其中的一种。一方面,《世说新语》通过捕捉与记录典型“瞬间”,以点带面,承担了魏晋时期月旦品藻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又以“人”的个性化而非“人”的重要性为记言记行的主要标准,从而与此前史传书写的主流模式有所不同,是故具有独立的史学与文学价值。也就是说,史传传统中的“世说经验”乃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说什么”自然包融在了“怎么说”的策略选择中。而在“怎么说”的背后,更有一套经过别择的历史意识与现实态度。多个层面的关怀聚焦于书写形式这一关节点上。“世说经验”中的话语模式与典故系统之所以时常能够在相似的历史语境中被成功激活,主要便是有赖于此。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分别收文64篇、55篇与68篇。大致归类,主要书写了知识分子、老北大与老北京三者,其中以第一类最为大宗,影响也最大。全面考察“负暄丛话”并且做出评价将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作,并且至少应与张中行的自传《流年碎影》、著作《禅外说禅》以及《顺生论》等进行对读。不过,单就其间的知识分子传记部分而言,延续“世说经验”与“史传传统”的思路来揭示其生成机制与表达策略依然有效。

张中行曾经夫子自道:“舍小取大,三本话的主流还是怀念。”这一说法符合实际。当然,从《琐话》到《续话》,再到《三话》,“怀念”的方式与效果略有不同。张中行日后回忆:“就《琐话》说,写的不过是人、地、事之类。而我,也是人,就难得不受大小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说几句私见,只要意不在反,不再有坐牢或充军的危险。于是有时,嘴不严,或笔一滑,所说或所写就超出人、事、地的范围,正面说是也出现了‘意’。意不多,但性质杂,间或也有属于对外的观感的,总之就不好说是怀念,有违于写《琐话》时的初衷了。”{2}所谓“有违初衷”者,主要指的是《续话》与《三话》。

与《琐话》相比,《续话》与《三话》不仅不再有“小引”与“尾声”等体例上的设计感,而且在书写姿态与话题安排上,也与前者形成了饶有意味的缝隙与张力。如果完全参照《琐话》期待的“共同的性质,共同的色彩”③,那么“丛话”三部无疑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但个中文笔与史法的流变,又大都可以在文本与史实之外寻得直接或者间接的答案。所以,阅读“负暄丛话”,除去将其看作一个整体,也需要将其视为一个从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中期不断展开的过程。其间的“说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说”以及为何选择如此立说同样值得关注,因为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张中行的书写行为与史传传统中的“世说经验”形成了共鸣与交响。

在“负暄丛话”中,张中行月旦人物的主要理论资源来自于前四史中的列传/纪传,其中语出史汉者尤多。促成张中行“很愿意由于篱下的闲谈,有点点的人和事还能存于有些人的感知里”的,正是《史记・伯夷列传》中的一句“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1}张中行十分钟爱这篇列传,不只因为此语“慨叹有不少隐居之士,道高望重,却没世而名不称,与草木同腐,也不免于心境凄凉”,更在于他从中体悟到了《史记》在笔法层面上的精妙所在,即“一是执笔为文,要有分量重的内容。何谓重?不过是发自内心的悲天之怀和悯人之泪而已。二是文无定法,应该随着思路驰骋,有时合了常规,起承转合,可以;有时不合常规,如用兵之背水一战,也未尝不可,甚至未尝不好”。{2}

在《琐话》中,既有从章太炎到张伯驹等名流,也有从庆珍到银闸人物等奇士,他们的身份、地位、经历与事迹各不相同,但在张中行笔下却无一不“重”,无一不通透着司马迁熔铸在史传传统中的“悲天悯人”的心情与心境。对于名流而言,年谱、行状、传记与小说各作几部,恐怕也难以穷尽其平生功业;但一篇仅有千余字的《章太炎》,却能别具只眼,在文坛与学界的诸多追怀文章中脱颖而出,原因就在于张中行能独抒一份“悲天之怀”。他写章太炎,不写其作为“革命元勋”与“国学大师”的历历建树,而聚焦于其晚年的一场演讲,发挥记言的专长――“现在只记得最后一句是:‘也应该注意防范,不要赶走了秦桧,迎来了石敬瑭啊!’其实是‘九一八’以后不久,大局步步退让的时候。话虽然以诙谐出之,意思却是沉痛的,所以听者都带着愤慨的心情目送老人走出去。”③章太炎“英雄迟暮”的背影,由此进入历史。而就奇士来说,虽有可能成为一时“市井人物”,大多却终究难逃“名湮灭而不称”的命运;但一篇《庆珍》,不描音容,不摹笑貌,张中行与传主甚至没有直接接触,却能写得杂树生花、满纸云烟,不可不归功于其中饱含的“悯人之泪”。此番他专事记行,写庆珍“拙于理财,孤高怪癖,晚年闭户,以书画自娱,右臂麻痹,改用左手,又像是高南阜一流人物”{4}。前六句说三事,仅拈出二十五字,却如大珠小珠,掷地有声;最后一句以高凤涵作比,对于这位“六朝人物”盖棺定论,于文人趣味外,亦不忘史家责任。写名流与奇士的两副不同笔墨,正是张中行对于《史记》“文无定法”经验的承继与发挥。

《负暄琐话》中的传主均为前辈,待到《三话》则已都是并世之交。《三话》所“志”之“人”中相当晚近的一位是赵丽雅,即扬之水。张中行写道:“问这个笔名来自《诗经》的哪一篇(因为不只一篇),她说是《王风》‘扬之水,不流束薪’那一篇。问有何取意,说无何深意,只是念一遍,觉得好玩而已。”{5}这位“不流束薪”的扬之水,在近二十年后,开始刊行其担任《读书》编辑时的日记《〈读书〉十年》。⑥在这部日记中,张中行反过来又成为了赵丽雅记言记行的对象。“丛话”与《十年》,一传记,一日记,两者尽管文类不同,却具有相同/相通的历史意识。扬之水说:“关于我和《读书》的十年,一切尽在这挑挑拣拣选出来的几十万字中,我已无须再说什么。唯一恐怕引起麻烦的几句废话是,这里记录了不少月旦人物的‘私语’,似乎不宜公开,不过想到这些评议其实很可以反映评议者本人的性情与识见,却无损于被评议者的成就与声名,时过境迁,这些‘私语’便只如《世说新语》的讲故事,我们便也只如听故事罢。”{7}同为“月旦人物”,同作“当代世说”,尽管从“琐话”变成了“私语”,但《十年》对于“丛话”传统显然在有意接续。 代有传人意味着渊源有自。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上,如此大规模地对《世说新语》进行资源启用与范式召唤,并不始于张中行的“负暄丛话”。抗战时期,陈寅恪等人就曾在自己的诗词与序跋中大量移植过“世说”中的典故与话语,化“今典”为“古典”,书写一代士人南渡北归的“心史”。而留平学者余嘉锡自1937年开始笺疏《世说新语》,“重点不在训解文字,而主要注重考案史实”{1}。他在书后有题记称:“读之一过,深有感于永嘉之事,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他日重读,回思在莒,不知其欣戚为何如也。”{2}此举可谓以“古典”作“今典”,所以他对华歆、王朗与陈群等人的矫伪干誉尤多批评,对阮籍佯狂避世深有体会,对那些“进退失据,无以自处”者则抱以悲悯理解。③张中行曾听过余嘉锡的课,晚年在自传中这样评价他:“著作不少,贡献大,归道山以后,还由其东床快婿周祖谟先生整理出版《世说新语笺疏》,我觉得这是出自朴学,最靠得住。”对比其时学界大话与空话盛行,张中行感慨道:“还是觉得老一辈的一步一个脚印值得珍重。”{4}在余嘉锡的著作中,对于张中行影响最大的当数《目录学发微》,而非这部《世说新语笺疏》。是故,张中行的“世说”书写大概谈不上与余嘉锡的“世说”研究有何直接关联。但由余嘉锡与陈寅恪在内的诸多民国人物“合璧”而成的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对于张中行却无疑是影响深远的。

“负暄丛话”用心于在凸显“个性”中建构“群像”,每位传主或许都不是“最后一个”,但他们的“合影”在张中行的笔下却已然成为“最后一代”。自此,“风度”隐入历史深处,化作了怀念对象。陈寅恪与余嘉锡正在此列。而这一“世说”传统虽然在现代中国时显时隐,却终归不绝如缕,张中行在其间的承传与经营,不容小觑。因为怀念正是一种书写,而书写旨在“拒绝遗忘”。

吕冀平在《负暄琐话》的序言中,曾有意引导读者在感知书中的“世说”色彩之外,也体悟字里行间的“苦味”。此后,研究者在论及此书时,也多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张中行文章的文体感与文学史意义。孙郁将张中行的若干志人文章置于古人“所见所闻、记人记事”的文脉中加以考察,强调其“清寂的一面”。他写道:“袁宏道写徐文长,怪而有趣,是录异志怪之类。韩愈记柳宗元,也余音袅袅,诗中含史,不像他的论文,太有道学气。那是文人间的相惜,弥漫着爱欲和感伤,都是难得的好文章。到了晚清,林纾笔下的小人物,陈独秀眼里的狂士,都气韵生动,写得很好。周作人关于刘半农、钱玄同的悼文,亦挚意深深,如风拂面,很惬意的。张中行晚年著书,在气脉上暗袭前人,好的因素继承了许多。观其文,是从金石里流出来的,又沐以西哲的光泽,还杂有旧诗文的风采。不像流行的时文那么甜腻,冷涩的心绪在流淌着。”{5}根据孙郁勾勒出的这一谱系,张中行“暗袭”的“前人”显然指的是周作人。因此,当他凭借《负暄琐话》“一鸣惊人”时,真正带给文坛与学界的正是这种在1949年以后久违的阅读体验。而目前研究者对于张中行的分析,也主要是在周作人以降的脉络中展开。

与年轻一辈的研究相比,同时代人的眼光或许更值得关注。最早道破张中行在《负暄琐话》中志人的目的在于“群像”而非“个性”者,是周汝昌。他在谈及“《琐话》主要内容是记人”时说:“这其间自然是中行先生一人笔下所至,虽然大有选择,毕竟又带着‘偶然性’,从哪一个角度说也绝不‘系统’‘全面’;然而那一时代时期所生的人,人物,人才,又分明勾勒出一个小小的侧影来。这个时代时期是不凡的,从那以后,相较而观,又出了多少堪与俦匹的人,人物,人才?学者如是,艺术家也如是。”⑥周汝昌点出的,是张中行在捕捉“那一时代时期”的侧影时的心理动因。用张中行自己的话说,即“负暄”之感是“年华远去,一事无成,真不免有烟消火灭的惆怅”使然{1},但能否化作“琐话”之文则取决于个体追求与现实生发。所谓“系统”“全面”在1980年代的文化语境中显然都有具体所指,因此,无论张中行的书写,还是周汝昌的阅读,也就都有与当下对话的意味包孕其间。“负暄丛话”唤起的是一代知识人的集体记忆,传递出的是他们在经历世殊时异后的共同心情。但写作“负暄丛话”这一行为本身并不仅是指向历史,更着眼现实。

在不同代际之间,就具体话题进行沟通相对容易;然而今昔两隔,对于不同时代的整体感受一般却很难真正理解。当“丛话”问世时,同时代人如周汝昌、启功等,实质上通过序跋的形式发挥了培养与引导读者进入具体的历史情境的作用。他作为即将谢幕的“一代人”,关注的是自我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与境遇。正如张中行所言:“老了,有时也想到三不朽。”虽然“立德,谈何容易;立功,已无投笔从戎的勇气;立言,没有什么值得藏之名山的精思妙想”{2},却依旧勉力为之――自其表言之,其书写的是一束“丛话”;而自其里言之,则是一代人的诗与史。而这,无疑正是一种具体的“立言”方式。同时代人的相襄不妨解读为他们基于一致的历史/文化立场做出的“交响”与“合唱”。周汝昌称道《负暄琐话》是“笔记野史闲书”③,启功表彰张中行“既哲又痴”{4},皆是以“也坐在篱下的老朽们”{5}的身份,指出“负暄丛话”以“志人”为载体的“立言”追求,以及张中行用诗的形式“记人传人”的“述史”努力。⑥

如果不以严格的“代际”为“代”,而用“时代”作“代”的话,那么张中行与他的传主们大致都可以归入同一代人。“负暄丛话”中的数十位传主,集中展现了“那一时代时期”知识分子的“风度”。这就不仅关系到“写什么”的问题,更涉及“如何写”了。最先揭出其中奥妙者,还是周汝昌与启功二位。关于如何选择对象与进行表述,张中行自己的标准除去“可传”“可感”与“可念”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为什么不写自己认为坏的”。他说:“一是量太大,写不胜写;二是多为人所熟知,似乎不必再费笔墨;三,可以说是出于一点私心,写那些,难免心情很不安适。”由此,他提出了“创造艺术的‘境’,以人力补天然”的“选境论”。{7}对此,周汝昌击节称快:“他提出的‘选境论’,值得艺术理论研究专家们写一部大书来探讨它,何其伟哉!”{8}无独有偶,启功也格外欣赏“负暄丛话”中那些“不屑一写的部分和不装傻糊涂的部分”{9}。张中行“不写自己认为坏的”的表述策略,需要置于“十年秦火”之后的时代背景中进行考察。与同一时期兴起的“伤痕文学”以及由巴金的《随感录》引发的知识分子反思潮流相比,他的这一姿态无疑同其时文坛与学界的主流保持了某种饶有意味的张力。张中行的“不屑一写”与“不装傻糊涂”是他的人生观与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不写”其实也是一种书写。对于传主与传之主言、行的“选”,已经说明了张中行意图建构的“境”。 张中行曾谈及自祭文的价值。“人生只此一次,最终不能以真面目对人,总当是无法弥补的缺陷吧?为了避免这样的憾事,还有个或应算作下策的补救之道,是弥留之际,写或说遗嘱(如果有此一举),于分香卖履诸事之后,再加一条,是:走时仓猝,来不及自己论定,但一生得失,尚有自知之明,敢情有成人之美的善意的诸君不必费神代劳;如固辞不得,仍越俎代庖,依时风而好话多说,本人决不承认云云。”{8}相较而言,一部得体的自传便是一篇理想的自祭文,两者功能庶几近之。而张中行在《流年碎影》中的分寸感,就拿捏得十分精当。这种“自知之明”,也就恰好为与“负暄丛话”对读,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视角。

作为对于“负暄丛话”中知识分子传记书写的补充,张中行在《流年碎影》中通过《前辈掠影》等文章,对于老北大与《世间解》时期的诸多前辈的“故事”进行了“新编”。这回不再以章太炎、辜鸿铭与启功为叙事起点,而是从北大校长蒋梦麟、文学院院长胡适、国文系主任马裕藻开始,一一娓娓道来,大有依据正史体例“排座次”的意味。虽然仍有“选境”的成分在,但具体的表述方式已经有意与“负暄丛话”形成区别。张中行说:“如我昔年所写,收入《负暄琐话》等书的那些位,事也嫌太多,全面写,就像是想在桌面上建筑楼群,不可能,也不成体统。怎么办?忽然想到元白上人的浮光掠影楼,何不也只掠个影?只是掠,就有如照相,对准某部位,喀嚓一响,完事,其他,即使还有金花烛、玉镜台,也不要了。”{1}所谓“元白上人”即启功,“浮光掠影楼”是指其回忆录《浮光掠影看平生》。从“选境”到“掠影”,彼时的一篇化作此时的一段,笔墨日益轻松,然而情感却更趋深沉。这与张中行越来越自觉而强烈的“传史”意识密切相关。

张中行在年届九十岁“住笔”时写道:“绘影,纵使碎,也终归是史,加上流年,时间拉长,史的意义还会增大。自然,人有大小,事有大小,我的,人和事,都小而不大,但是江海不择细流,为史部的库藏设想,作为史料,多一些总比少一些好吧?”{2}张中行的人生定位在“史部”,他为自家书写的定性也是“史料”,这正是他希望示人的“真面目”。

从“负暄丛话”到《流年碎影》,张中行具体的书写策略虽然有所调整,但其根本的追求与关怀,便是他在“夫子自道”中和盘托出的“为史部的库藏设想,作为史料”,却始终如一。当然,“选境”出自张中行的“善意”,“掠影”亦复如此。他对于史传传统的理解是“古人写历史,写笔记,我的体会,有的就有意无意地在传选境”,并且“选境有选境的独特的用途,它至少应该与丑恶的揭露相辅而行”。③但随着他声明“不写自己认为坏的”,在“丛话”的文本内部也就消解掉了那些本应具有的不同声音。在“层累”的“善意”上,传主的“面目”究竟愈“真”还是渐“远”,自然成为了一个考验“文笔”与“史法”的有效性的关键问题。一种书写模式的可能性,r常与其限度相伴相生,这点尤为值得关注。而待到“说梦楼里张中行”作为书写对象出现时,张中行本人同样需要面对在“真面目”与“成人之美的善意”之间拉扯的处境。{4}不过,就整体而言,张中行的处理方式及其效果还是相当成功的。而这也正与顾随所谓“吾衰已久竟谁陈”的趣味与使命一脉相承。

结 语

“吾衰已久竟谁陈”之所以格外触动张中行,与顾随拈出“吾衰”二字不无关系。“吾”标志着作者与传主乃是共享同一时代记忆的“精神共同体”,具有相近的生命体验。而“衰”则昭示了这一时代的瓦解与生命的弥散。“儒林”已矣,“文苑”不再,对于立场与趣味在“古今”“新旧”之间徘徊的知识人而言,心灵如何在高歌猛进的历史进程中安放,自然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

真正影响张中行的为人、为学与为文的,是在“负暄丛话”中面目模糊却色彩鲜明的“胡博士”与“苦雨斋”。特别是后者,他坦言“周作人是我的老师”,这也成为了一批相关人物得以进入“丛话”的因缘。例如钟叔河,令张中行“印象最深”的“不可及之处”就是其“重刊周作人遗著”。{5}至于周作人沦陷时期的“落水”,张中行也曾试图做出自己的解释,并因此招致了“微词”。⑥而在“胡博士”与“苦雨斋”之外,张中行身上还有顾随的影子。说起顾随,张中行称:“据我所知,受大教益的弟子不少,其中如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女士,与缪钺合著《灵溪词说》,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著《诗词赏会》,都能抒己见,间或发前人之所未发,这本领有些就是从顾先生那里学来的。”{1}顾随的遗泽,并非仅有“词人上‘讲台’”一端,{2}张中行“从顾先生那里学来的”便是一种浸润在文章与笔墨之间的历史通感。顾随著作的散佚,是“纸灰飞作白蝴蝶,飞了就不会再回来”。通感于是变成了痛感,让张中行“每想到这件事,总不免有人琴俱亡之痛”。③“丛话”中的“苦”,在一定程度上便是源自这份“痛”。张中行的知识分子传记,书写的是一代知识人的“风度”,但也未尝不是在历史转型的进程中变奏的“丧钟”,追问着在“史传传统”名存实亡后,在“世说经验”中“传史”的可能与不能。

张中行以“世说经验”激活“史传传统”,对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主体重建及其传记书写,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由“吾衰已久竟谁陈”这一思绪衍生出来的“负暄丛话”中,充盈着的是一份“论定千秋自有人”的笃定与澄明。从慨叹“吾衰”,到追问“谁陈”,再到相信“自有人”,自我在历史中的可能性始终是包括顾随与张中行在内的“那一时代时期”的知识分子关注的核心问题。张中行与他的传主们在这一向度上,实现了“灵魂在杰作间的奇遇”。经由“负暄丛话”导夫先路,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周汝昌的《红楼无限情》、唐瑜的《二流堂纪事》与启功的《浮光掠影看平生》等著作陆续问世。{4}这种为前辈或并世之交书写的知识分子传记,是当代中国史学/文学中的独特存在与写照。当自觉接续与转化传统的张中行也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标志时,对于这份表述经验的欣赏与分享,也便开始在他的延长线上展开与进行。而“负暄丛话”中的文类意识与史传精神,正是其间最为重要的路径。

【责任编辑 穆海亮】 ① 《世间解》月刊由天津世间解月刊社发行,自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五日出版第一期,至民国三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出版第十一期。发行人释续可,编辑人张行健(即张中行)。顾随《揣a录》共十二章,其中前十一章均发表在《世间解》上,最后一章直到八十年代据手稿排印,收入《顾随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中。

{2} 张中行:《顾羡季》,《负暄琐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0页。

{3} 张中行:《〈世间解〉》,《流年碎影》,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4} 张中行:《顾羡季》,《负暄琐话》,第61页。

{5} 顾随:《不可说(揣a录之四)》,《世间解》第四期,民国三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① 《负暄琐话》《负暄续话》与《负暄三话》分别于1986年、1990年与1994年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在中华书局再版,收入“中华版张中行作品”(六种)系列中。

{2} 吕冀平:《序》,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页。

{3} 张中行:《弁言》,《流年碎影》,第1页。

{4} 张中行:《小引》,《负暄琐话》,第2页。

{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九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6} 吕冀平:《序》,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页。

{7} 王德威:《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课》,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48页。

① 汪荣祖:《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78页。

{2} 张中行:《负暄三种》,《流年碎影》,第515页。

{3} 张中行:《尾声》,《负暄琐话》,第220页。

① 张中行:《小引》,《负暄琐话》,第2页。

{2} 张中行:《〈史记〉妙笔三例》,《张中行作品集(第六卷)・说书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8―560页。

{3} 张中行:《章太炎》,《负暄琐话》,第4页。

{4} 张中行:《庆珍》,《负暄琐话》,第121页。

{5} 张中行:《赵丽雅》,《负暄三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4页。

{6} 扬之水:《〈读书〉十年:一九八六――一九九》,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读书〉十年:一九九一――一九九三》,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读书〉十年:一九九四――一九九六》,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7} 扬之水:《〈读书〉十年:一九八六――一九九》,第475页。

① 周祖谟:《前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页。

{2} 语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书后题记》,转引自周祖谟:《前言》,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上册),第2页。

{3} 参见周祖谟、余淑宜:《余嘉锡先生传略》,余嘉锡:《余嘉锡论学杂著》(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721―722页。

{4} 张中行:《前辈掠影》,《流年碎影》,第127页。

{5} 孙郁:《张中行别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6} 周汝昌:《骥尾篇》,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23―224页。

① 张中行:《小引》,《暄琐话》,第1页。

{2} 同上。

{3} 周汝昌:《骥尾篇》,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25页。

{4} 启功:《读〈负暄续话〉》,张中行:《负暄续话》,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页。

{5} 张中行在解释《负暄琐话》的创作动机时说:“左思右想,似乎可做的只有早春晚秋,坐在向阳的篱下,同也坐在篱下的老朽们,或年不老而愿意听听旧事的人们,谈谈记忆中的一些影子。”(张中行:《小引》,《负暄琐话》,第2页)

{6} 周汝昌在《骥尾篇》中呼应了张中行在《小引》中把《负暄琐话》“当作诗和史写”的主张,明确提出:“怎样记人传人?答曰,应该用诗。”(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24页)

{7} 张中行:《尾声》,《负暄琐话》,第220页。

{8} 周汝昌:《骥尾篇》,张中行:《负暄琐话》,第225页。

{9} 启功:《读〈负暄续话〉》,张中行:《负暄续话》,第4页。

① 余英时:《原“序”:中国书写文化的一个特色》,《中国文化史通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第145-146页。

{2} 张中行:《后记》,《负暄续话》,第306页。

{3} 张中行:《跋语》,《负暄三话》,第348页。

{4} 张中行:《负暄三种》,《流年碎影》,第518页。

{5} 张中行:《红楼点滴》,《负暄琐话》,第84―99页。这组文章被收入《北大旧事》,陈平原在代序《老北大的故事》中,引述并辨析了张中行的说法。参见陈平原、夏晓虹编:《北大旧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6页。

① 启功:《读〈负暄续话〉》,张中行:《负暄续话》,第3页。

{2} 张中行:《〈世间解〉》,《流年碎影》,第227页。

{3} “记言”与“代言”之辨,以《左传》的“非记言也,乃代言也”笔法为肇始。参见钱锺书:《管锥编

(一)》,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271―273页。

{4} 张中行:《马一浮》,《负暄琐话》,第14页。

{5} 张中行:《马叙伦》,《负暄琐话》,第28页。

{6} 张中行:《俞平伯》,《负暄续话》,第37―38页。

{7} 张中行:《启功》,《负暄三话》,第1页。

{8} 张中行:《自祭文之类》,《负暄续话》,第228页。

① 张中行:《前辈掠影》,《流年碎影》,第119页。

{2} 张中行:《住笔小记》,《流年碎影》,第598页。

{3} 张中行:《尾声》,《负暄琐话》,第220页。

{4} 参见孙郁、刘德水主编:《说梦楼里张中行》,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年版。

{5} 张中行:《钟叔河》,《负暄三话》,第24页。

{6} 参见孙郁:《张中行别传》,第249―252页。

① 张中行:《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顾随文集〉》,《张中行作品集(第六卷)・说书集》,第590页。

{2} 参见陈平原:《“文学”如何“教育”――关于“文学课堂”的追怀、重构与阐释》,《作为学科的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88-194页。

{3} 张中行:《顾羡季》,《负暄琐话》,第62页。

{4} 参见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周汝昌:《红楼无限情》,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唐瑜:《二流堂纪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启功:《浮光掠影看平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吾血吾土》节选
发布时间:2023-01-17
1987年的秋天,赵广陵和当年的手下败将秋吉夫三的第一次见面。这个日军老兵在有关人员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地找到他的寒舍。秋吉夫三向他鞠躬、握手,还想张开手臂来拥抱,但赵广陵像山一样僵硬着身子,让秋吉夫三靠不上前。他只好当着......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案情」 原告:中国建设银行三峡分行西楚支行(以下简称原告)。 被告:宜昌市荣盛药用包装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被告)。 2000年10月30日,宜昌黑旋风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锯业公司)委托原告,将该公司的境外汇入款由美元解......
25只“腾挪自如”股基赚大了究竟谁牵上了这波牛鼻子?
发布时间:2020-02-19
A股困局依旧没能很好地解开。可以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行情会带来迥异的结果2017年上半年结束了,虽然近日市场呈现波澜不惊,但A股困局依旧没能很好地解开。可以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行情会带来迥异的结果,究竟是在“比惨”中节节败退,还是在失望中寻找希望?据《投资者报》研究显示,25只股基不仅战胜了2016年,还赢了今年上半场,同类排名始终保持在上游。为了更直面地观察哪些股票型基金能够穿越周期、实现不俗的.........
明星代言,谁是谁的谁?
发布时间:2023-02-24
这也许就是汽车厂家找明星代言的目的之一,为其增加销量是一,但能让公众对产品留下深刻印象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加入到找明星代言的行列里,毕竟这是车企宣传中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也许就是那么一瞬间,看到某个......
到底谁玩谁
发布时间:2023-01-24
一 仲夏的一个深夜,北苍山公安局突然接到报警电话,说北苍山半山腰的海景屋出事了,租住在里面的一位摄影师失踪了!“可能是掉进海里了……”报警的是同住的另一位摄影师,他这样猜测。值班的刑警中队长吕剑青立即带上助手赶往海景......
吾家有儿要高考
发布时间:2023-04-24
夜深了,四下里静悄悄的。我的瞌睡虫爬上眼皮。我推开儿子的房门,看到他依旧在用功苦读,我说:“我睡了,你也早点儿睡吧!”每天晚上我都是重复同样的话。儿子有时说我:“你总让我早点睡,说我辛苦,高三了,人家比我用功的人多着......
吾家理想初长成
发布时间:2022-08-16
亲爱的杨笛同学: 你好! 你是一位特殊的同学,你的动作虽不灵活,口齿虽不清晰,但身体的不便阻断不了你滔滔不绝的才思。你有一个美好的梦想:成为作家。我很钦佩你的勇气,所以我从开学以来就没比旁人多关注你一分。一来是害怕......
谁和谁的“共谋”
发布时间:2015-07-31
某天晚上,一个同学在他的QQ空间里晒出他父亲在一家医院住院治疗的清单:22天,18万元! 这远没有结束,他父亲目前还在ICU病房里。我本想说一两句安慰的话,但有用吗?这个时候,钱才是最管用的,但我有钱吗? 想到这些,我悄悄退......
木已成“粥”
发布时间:2022-11-18
小和尚宁远刚开始练字那段时间,常常会抄一些词给师兄智远来检查、指正。 在智远的悉心指导下,宁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有时也难免会出现新的错误。 有一天,宁远抄了一个词――“木已成粥”,智远看过之后忍不住笑了,他对宁远说......
究竟什么才是爱
发布时间:2023-07-13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苦苦探究,究竟什么才是爱。 刚结婚的时候,我就急于向妻子展现我的爱。那时候,英国奥利弗・克伦威尔时代的一个浪漫爱情故事深深感动了我。一名年轻的士兵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被判了死刑,他将在宵禁的钟声......
嘴馋竟然是种病
发布时间:2023-07-09
中国人常说,“三岁定胃口”。其实,除了地理环境、自幼养成的饮食习惯、遗传基因等常规原因外,偏好某一种口味也可能是你营养失衡或健康异常的信号。 爱吃肉类――氨基酸不足 说明体内缺乏氨基酸或铁等矿物质不足。 对策:可用......
一亿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2-12-15
“叮铃铃”上课了,张老师抱着一大筐东西走进了教室。“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实验,测量一亿有多大。”做实验?噢!老师,你真的知我心!做实验可是我的最爱呀!“同学们,”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我们先来猜一猜,一亿张纸有多高?”听了这话,同学们都把小手举得老高,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有人说有课桌那么高,有人说有一层楼那么高,还有人说可能比我们教学楼还要高。等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老师接着说:“一亿到.........
青春哲学驻吾身
发布时间:2022-08-28
少时读中国古典诗词,有宋一代某尼的《悟道诗》使我眼睛一亮。记得那时,这首诗立意之奥妙令我回味无穷,构思之巧妙令我击节叹赏。它在我的脑海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以至大约40年后,当我为《世界哲学家丛书》撰写《彭加勒》一书第三......
维吾尔语特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突厥语语言分布较广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现阶段的突厥语言使用中,维吾尔语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维吾尔语的特点进行探究,对于了解各突厥语的语言以及现阶段各突厥语相互之间的异同有着极为重要的......
谁能证明我是谁
发布时间:2023-01-14
中午,一打开家门,妈妈便一脸兴奋地冲我嚷嚷:“你和你爸爸加起来是二百五!”我顿时懵了:平白无辜的,奚落我和爸爸干吗?妈妈赶忙解释,说邮局刚送来两张汇款单,一张是我的一百元稿费,一张是爸爸的一百五十元稿费。我听后兴奋不......
爱国商人宋则久和《宋则久论著》
发布时间:2023-02-21
宋则久于1917年3月为将要出版的《论著》作“自序”,其中写道:该《半月报》“纯用白话体,意使略识文字之人,皆能读之。倘吾国四万万同胞,人人获读此报,富强中国,如反掌耳”。只是该报印售有限,又值停刊,遂将“原报略加增删,排......
吾心空明 大道自至
发布时间:2023-03-18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阳明先生”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合集。“传习”二字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此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研究其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即便不研究哲学,读一读智者之言会......
为谁辛苦为谁甜
发布时间:2023-03-07
个最简单的俘获女人心的方法,就是真诚地看着面前的姑娘,不管她是二十出头,还是三十好几,嗓音中蕴含着无限关怀地问:工作一定很辛苦吧?最近一定很累吧?99%的女人都会为之倾倒,这个世界,谁不累呢? 有个略微年长的女作家去英......
《陈情表》的“陈情”艺术
发布时间:2023-03-22
李密的《陈情表》幸运地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选》,一篇佳作得以保全,而作者李密也以《陈情表》名传千古。 这样的结局对李密来说,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初李密写《陈情表》是迫不得已,他正处于忠孝两难、进退狼狈之境。李密......
红颜,知已
发布时间:2022-10-20
十年前,她熟悉他时,刚结束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才学会使用电脑,业余时间守着键盘,把自己的心情幻化成文字,独自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她是从喜欢读他的文字开始的。那时候经常看到他在本地某报纸上发表的亲历讲......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31
你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操作、维护一台机器,可是,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熟练技工照样也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学生操作得更好;一个外语系毕......
吾心微小 2014年1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1 吾心微小 只怀念一人 似颗沙尘 为你而轻浮 吾不畏你 不承认的伟大 躲起来的黑 藏起来的暗 吾爱 你赤裸之眼神 轻推着一阵薄雾而来 湿了,长久的寂寞 空下的胳臂上 仿佛小考拉靠过来 ――多好的事情 ......
久违的小杨
发布时间:2023-01-24
与小杨初次见面,是在1970年春天,一个花蕊吐芳的时节。 只记得,那是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和三个同学走在前往市图书馆的路上。在故乡那条不太宽阔却比较悠长古老的仪凤街上,我们一边赞叹几天前品味过的位于禹王后街街口那家“排骨大......
久旱逢“幸福”
发布时间:2015-08-27
为了这好看又实用的“书”,我克服恐惧,隔段时间就去当时看来极为“高大上”的大队部讨要,被人嘲笑也不在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还在上小学,酷爱读书――除了老师发的书,只要能拿到手,我都读。可是,小小的村庄里却没有多......
持久的回音
发布时间:2023-01-01
望着绿森森的大森林 仿佛耳边还回荡着 “顺山倒”的嘹亮回音 想象的一幅画 飞雪中的一棵棵参天的松树 瞬间从空中躺下 飞旋起雪浪放逐了灵魂 继而充当了流浪者 走遍海角天涯的城镇乡村 曾几何时,喊山号子里 那条......
久炎必癌,当
发布时间:2023-04-19
1.浅表性胃炎 胃溃疡 胃穿孔或者萎缩性胃炎 胃癌 死亡 要远离胃癌,就要不吃霉变食物,少吃或不吃熏制、腌制和泡制食物。规律进餐,不暴饮暴食,不食过硬、过糙、过烫食物,实行分餐制,减少幽门螺旋杆菌交叉感染。食用葱蒜类蔬......
“食”在持久战
发布时间:2015-09-11
六月刊时,我们曾提供一款燃油添加剂给读者阿声试用,据其表示效果还算不错,帮助他解决了因燃油造成的一系列发动机怠速不稳、加速无力、冷启动困难等问题。但其实在此之前,我们的另一项燃油添加剂读者试用计划早已展开,只不过由于......
陈俊:推“陈”出新“俊”于制
发布时间:2022-09-09
雕工出身,一向喜欢亲自琢磨设计、默默雕刻的陈俊当初大概不会想到,多年以后的今天,他凭此一技之长脱颖而出,成为南通彩神缘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并跨入2014全国红木“两会”行业领袖人物行列。 在南通彩神缘木业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竟是别离 2015年3期
发布时间:2022-09-16
你上一次分手是在哪里发生的?在这个都市里,最热门的分手地点是地铁站、卡拉OK、餐厅和其中一方的家里。这些地方太多人选择用来分手,太平凡了。 分手是最后一幕,比开场更重要。多情的人,是不会甘心在这些地方分手的。 一个男......
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1-07
在美国,不同的业界,不同的人士,对"新 经济 "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总的看来,在美国,无论各界人士是否赞成与使用"新经济"这一概念,也无论使用者对其有怎样不同的理解,但有着共同的一点,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 目前......
“锚”究竟有趣还是无趣?
发布时间:2022-10-13
对记者来说,敬一丹并不是那种乍一听就很有意思的采访对象。首先是她的人生似乎缺乏变化,不止一个外围跟我说,敬大姐这些年就没有变过啊!然后,她的性格平稳、笃定、谨慎,像锚一样,请问怎么去描述一个锚的内在张力?写人物故事......
究竟何为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传统的翻译研究通常是以原文及原作者为中心的规定性研究,而译者则被冠以“带着脚镣的舞者”、“仆人”等名称以彰显译者对原文及原作者的附属地位及在翻译过程中饰演的卑微角色。然而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研究出现“文化转向”,从......
冷面男&暖男,谁也不比谁靠谱
发布时间:2015-08-21
听说高仓健以83岁高龄去世,我不由得想到:下一位该轮到谁了? 难以形容那莫名的恐慌感:张贤亮走了,大岛茂的扮演者宇津井健去了,午马在天堂笑傲江湖了,现在又是高仓健,这些曾经陪伴过我的童年、某种意义上对我的人生观添砖加瓦......
不做易衰族
发布时间:2022-10-16
40岁的张老师,年轻时人见人爱,夫妻关系和谐,可一到40岁,就出现身材变形、满脸色斑、脾气暴躁、夫妻关系紧张,看上去像50多岁的阿姨一样,比同龄人老了一大截,到医院检查为提前进入更年期,医生告诉张老师为当下比较流行的易衰族......
伊斯兰国究竟想要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6
伊斯兰国并不仅仅是一群疯子聚在一起。它是一个宗教团体,有深思熟虑的信仰,其中之一就是认为自己是末日决战的关键力量。 它来自何方?目的何在?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容易让人误入歧途,而且似乎没几个西方领导人知道答案。去年1......
“衣冠禽兽”竟然是夸人的?
发布时间:2023-07-04
提起“衣冠禽兽”一词,想必很难有人对这四个字产生好感,通常这个成语都是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着人的衣服,却干着禽兽不如的坏事。其实,在最初,这个成语原意并非如此。“衣冠禽兽”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在当时,“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等级制度在官服上就体现出来了。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
“移动”已成焦点
发布时间:2022-10-17
书 名:《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 出 版 社:中信出版社 作 者:(美)迈克尔・塞勒 译 者:邹韬 现在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娱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移动到底带来了哪些浪潮和革命呢? 简......
腊月风和意已春
发布时间:2023-02-18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农历十二月谓之腊(D)月,腊为祭名,岁终祭众神之名。周代腊与蜡各为一祭,腊祭祖先,蜡(zhà)祭百神。秦汉改为腊。《说文》:“D,冬至后三戌,D祭百......
明天已经来临
发布时间:2022-07-23
自动驾驶其实并非遥不可及:因为采用了带有未来色彩的技术,大众汽车新帕萨特的自动驾驶能力已经能让我们感到惊喜了 在多数情况下,预言未来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汽车专家们一致认为,几年后就能让汽车自动地从A地开到B地,车主此时......
维吾尔族姑娘春晚走红
发布时间:2015-08-04
春晚一直有很强的造星能力,除了节目吸引人外,一些人也会意外走红。羊年春晚上维吾尔族姑娘热汗古丽・依米尔的出现就是如此。 记者了解到,2007年,热汗古丽・依米尔勇敢摒弃传统观念,第一批跟随政府劳务输出队到内地打工。经过四......
陈与陈氏家族杜诗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清代杜诗学的发展极为繁盛,出现大量注杜、评杜、集杜的文献,并呈现出地域性的杜诗学研究群体。在地域性的杜诗学研究群体中,文化家族的关于杜诗学的传承和研究,尚未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杜诗学研究的家族化特征尚待进一步......
违规担保谁决策,谁负责
发布时间:2022-12-14
无论是被担保主体资格不合规,还是担保程序不合规,都会导致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的发生。其实,无论何种情形导致的上市公司违规担保,都应该追究决策者的责任,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筑起防控违规担保的“防火墙”,从体制和机制上消灭......
创业板五年 谁领跑谁掉队?
发布时间:2023-01-23
2009年创业板呱呱坠地,转瞬间第一年登陆创业板的36家企业已经在这个板块中经历了五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两年前《英才》推出了创业板第一批上市公司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增长的公司一共有12家,现在五年过去,又有多少家公司还能够榜上有名呢......
谁一笑而过,谁留下买路钱
发布时间:2015-08-26
大路朝天,有些人一笑而过的时候,有些人却必须留下一点买路钱才能勉强通行。 健康的大路上,你可能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吧。看看下面的两难选择,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到底哪些习惯或状况是真正的有害身体,哪些又可以暂且忍受或是......
韭菜者,久菜也
发布时间:2023-07-13
把韭菜说成久菜,可不是我的创举。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早在东汉时就这样说过,他在《说文解字》里解释“韭”字时就曾经说过,韭是“菜名,一种而久之者,故谓之韭”。说白点,就是韭菜种一次可以长久收获,所以取“久”之音。 现在......
赋得永久的悔
发布时间:2022-12-02
我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
“我是谁?”
发布时间:2023-05-14
一、引言及文化背景 作为在华裔美国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文化身份及其建设问题一直以来经常被世人提出而引发热烈讨论。 本文将研究文化认同这一主题,具体来说,将会探索两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在努力追求获得文......
基金经理腾挪 谁疼谁知道
发布时间:2023-02-08
基金经理依旧让人艳羡,但似乎不再趋之若鹜。艳羡的是名望、利益,担忧的是业绩、纪律和未来。 对于一个曾经经历了高速增长、野蛮开拓、财富暴增、光芒万丈的行业的翘楚们来说,有些苦,只能是自己一个人体会,行业的痛,业内的苦,......
刑法中法条竟合的类型
发布时间:2016-09-27
因法律的特殊规定,法条中出现一种特殊的竞合模式即法条竞合,法律的规定导致实务中在适用法律上产生了一定的争议,关于同一种行为类型是按照哪一法条进行定罪,现实中存在较大争议,理论界也说法不一,笔者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实务工作,......
这两种人患癌竟自愈
发布时间:2022-08-05
癌症自愈不是奇迹,能不能治好或者自愈,一方面要看癌症的性质,另一方面还要看治疗时的各种因素。后者之中,很重要的,也是病人自己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心理和精神问题。 有人做过研究,发现有的病人在得了癌症之后,又得了精神分裂......
“肠炎灵”究竟为何药
发布时间:2023-06-16
伴随着气温不断上升,肠炎、痢疾等肠道病的发生也日渐增多。说起这类病的治疗,很多人会脱口而出:“用肠炎灵啊!”但事实上,这个被不少人所信任的“肠炎灵”并非其正规的药品名称。 一方面,我们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数据管......
方正已无日本人
发布时间:2023-04-19
“每一班从日本飞往哈尔滨的飞机上,都有方正人。”方正县政协委员、收藏家林长山思考了一会儿,简单道出了方正与日本的关系。 从哈尔滨驱车一路向东,3小时后进入方正县辖区,迎面是一片浩瀚的稻田。尚未竣工的哈佳铁路穿过稻田,......
青梅未了已朱樱
发布时间:2023-03-22
【楔子】 上官苓死的那天,正是新帝白术大婚前夕。她把自己锁在雁门关的城楼内,然后放了一把火。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像是一场孤独的狂欢。草木天地皆被焚尽,而她和白术之间的情分,也就如散落于枯草之间的吉光片羽,就这么一点......
论会计当而已矣
发布时间:2022-12-21
[摘 要]孔子曾经说过:会计当而已矣,这是我国最初始的会计思想。当,强调了会计工作的恰当、适当、得当。作为会计人员,首先要做到诚实守信,其次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中,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公平正直。本文分析指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
北京房山的维吾尔族村官
发布时间:2023-02-03
我来自新疆麦盖提县吐曼塔勒乡,现在是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项目办副主任。我是北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名维吾尔族村官。 我是当时我们县里为数不多的读汉语学校的维吾尔族学生,这源于我父亲的决定。那时候,送孩子......
爆发力和持久力
发布时间:2023-01-16
有一次看拳击赛,评论员说的一番妙语:“对付穿蓝裤子的拳手,只要你能在五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就八成能赢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拳手,只要你在八局之内不把他打倒,你就九成要输了。” 那场拳赛真像是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穿......
何人书写飘零久
发布时间:2017-05-04
一块浮冰,我一直在诗歌与散文的冰刃中穿行。 为了回声与共振,握笔的手指怎样才能准确测出固态液体的色泽、香气? 执笔的瞬间,如同攥紧死亡一样刻骨的情人。 ――邵顺文 氖裁词焙虬上写作,我已记不清。与写作结缘,是我遇......
不迷信者得长久
发布时间:2023-05-04
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因军功官拜宰相。初进政事堂,李吉甫既兴奋又好奇,好奇的是华丽异常的大厅中竟摆着一张样式古旧的“食床”(饭桌),床下堆积着层层叠叠的垃圾。更出乎意料的是,往来穿梭的官员仆役都对这处“卫生死角”视......
久坐起身别太快
发布时间:2022-10-28
我们身边,很多老年人整日流连在牌桌上、棋盘边,一玩就是大半天,户外活动越来越少。久坐不动,不仅会带来肥胖、颈腰椎病等问题,它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对心脑血管的损伤是一连串的,久坐之后猛起身,就是一个危险“杀手”。 首先......
电影院的兴衰(1)
发布时间:2023-01-12
1 多年以后,我还在黑暗中等待电影的那一道开始的铃声,我们在黑暗中屏息凝神,等待这道神秘的铃声,这是一根神秘的魔杖,又长又细,悬在我们头顶,它的声音在空气中颤动,在黑暗中打开了一道隐秘的大门,铃声一停,我们就进到了一......
黑莓:盛与衰
发布时间:2023-06-20
黑莓起家于加拿大滑铁卢,人们不无幽默地发现,滑铁卢这个词往往被用来暗喻一些遭遇重挫的事物。 热衷于数码装备的潮男潮女大概不曾多想,目前风靡一时的智能手机业明星其实是站在两个昔日的业界巨人的肩上,一个是面向大众的芬兰品......
吾吉买买提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乌鲁木齐市文联主办的《天尔塔格》杂志是研究维吾尔朦胧诗歌的明亮窗口,从此进来的外来影响和从而挖掘的民族内心沉淀是维吾尔朦胧诗歌创作的内外动力。我在此主要探讨研究维吾尔朦胧诗人吾吉买买提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关键词......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3-01-02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要淡季旺季都爆满不折腾点新闻出来,可能就不是钱程了。去年年底,钱程以“体制外”的身份被文化部任命为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这是他在承包......
5G网络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发布时间:2015-08-27
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以及可联网设备的网络连接大多是基于4G技术打造的,但5G网络拥有更高的性能表现,有望在未来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5G网络是物联网的基础 目前,5G网络已经被视为未来物联网的基础,因为所谓......
《浅谈维吾尔族帽子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14
3 维吾尔族帽子的功能性 皮帽:主要用于抵挡风寒,由青年男子配戴,皮帽多用羊皮制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獭皮、海獭皮、貂皮等。 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吐马克 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钵,羊皮制,绒毛在内,皮板在外,......
爆发力与持久力
发布时间:2022-11-12
有一次看拳击赛,评论员说了一番妙语:“对付穿蓝裤子的,只要你能在5局之内不被他打倒,就8成能赢了。对付穿红裤子的那个,只要你在8局内不把他打倒,你就9成要输了。” 那场拳击赛真像是交换挨打的比赛,前面几局蓝裤子的拳如雨下......
产妇被宣告死亡竟活着
发布时间:2022-10-31
@京华时报: 安徽宿州一20岁产妇被推进产房2小时后,医生告知家属,产妇已死亡。病房外的家属们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崩溃。然而,当家属强行冲进产房时发现,产妇竟还活着…不幸的是,产妇和孩子还是没能保住。......
语言的单位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02
语言究竟是以什么单位来度量?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语言系统就是一个大词库加小语法的集合。这就造成了很多固定的刻板思维,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背诵词汇量的多少。可是大量词汇的堆积,给青少年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效果也并不......
谈究竟是“失语”还是“得语”
发布时间:2023-02-05
失语症的提出是与中国社会在20 世纪所面临的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它折射出中国人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难以抉择的精神焦灼。深入探求失语症的本质,以及它对当下的文论研究和文化建设带来的影响,以及疗治失语症的药剂是什么? 将......
凤飞飞兮久不还
发布时间:2023-05-13
时光似水,往事如烟,无声无息间,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屈指算来,到县城已近二十五了。人生百年四分之一的重要时光,匆匆掠过,还给了历史的烟云。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稍有闲暇,静静回味,猛然发现,在岁月的积淀中,一些人在我的......
音乐演出市场究竟有多大(1)
发布时间:2013-12-17
要淡季旺季都爆满 不折腾点新闻出来,可能就不是钱程了。 去年年底,钱程以“体制外”的身份被文化部任命为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这是他在承包经营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之后的第三重角色,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他也因此被某新闻媒......
“隐形”收养:保质期究竟有多长?
发布时间:2022-08-28
收养弃婴, 大龄女变身爱心妈妈 之后,为了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周兰和同村的伙伴一起到了深圳打工。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虽然周兰没有大学文凭和专业技能,但仗着年轻,而且对工作要求也不高,她很快就找到了活干。虽然工作......
夸父究竟是怎样死的?
发布时间:2013-12-19
夸父究竟是怎样死的? 夸父究竟是怎样死的? 夸父究竟是怎样死的? 更多 精品 来自 论 文 【内容提要】关于夸父之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夸父追逐天上的太阳而渴死;另一说乃为应龙所杀而致死。奇怪的是,这两种说法都出......
4种疾病“源头”竟是它
发布时间:2023-01-15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人在发脾气,生气摔东西。但也有很多人把不顺心的事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身体里就会有很多的气,长时间下去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平时生气该怎么办呢?生气有哪些不好的伤害呢?生气了该怎么办呢?下面就给......
谁入《马藏》
发布时间:2015-09-08
2015年3月的最后一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会议中心大学堂,国家教育行政院院长顾海良以“《马藏》编纂中心主任”的身份向应邀参会的数十名学者解释何谓《马藏》。 “藏者,宝藏也。”他说,马克思主义诞生160多年来,国际上已编辑出版......
用“傻瓜养猪”技术 谁养猪谁赚钱
发布时间:2023-08-04
用“傻瓜养猪”技术 谁养猪谁赚钱 国家受理发明专利,全国千县工程示范项目推广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种植与养殖》杂志社授予的全国高效益生态养殖培训示范基地。张中权的“傻瓜养猪法”经全国多家媒体报道后,迅速走红大......
传统办公室已死
发布时间:2022-12-28
开车一个小时,挤地铁半个小时,步行20分钟,从郊区到市中心,最终来到办公大楼前,一个箭步挤入了“寸土寸金”的电梯,快速打卡后冲向工位才是最佳选择…… 腰酸腿疼,伴随隔壁同事无休止的电话声,两个小时之后开始眼睛发干、内心......
大分化格局已定
发布时间:2022-12-31
年初,市场的主流观点是“注册制因素压制成长股估值”,为了扭转这一主流偏见,我们对成长股进行坚定、持续的推荐。 回顾这个过程会发现,降准、降息以及地产政策超市场预期的放松,都没有改变创业板大幅跑赢上证50的大分化过程,甚......
世界将醒,少年已眠
发布时间:2023-05-15
你有多久没有没有在清晨太阳未出来之前走出房间了呢?你有多久没有呼吸过清晨未被污染的空气?你有多久没有抚摸过在晨曦里倔强的小草?嘿,你的长大是否让你慵懒起来? 后来的你,只见过世界黑暗的样子,繁华落尽。因为你总是在世界......
杯酒已空,醉然凝视
发布时间:2023-05-04
只有在朦胧暗淡时才念及灯火光亮; 只有在冰天雪地时才怀念阳光温暖; 只有在身处低谷时才遥想过去峥嵘; 只有在已然放手后才始知那是真爱; …… 正如这首歌所唱,身临其境时,人总是难以看清当下,蓦然回首忆起往昔,只能......
熟知已知 探究未知
发布时间:2022-08-16
[摘要]复习课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型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考数学复习课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关键词]锐角三角函数中考数学复习课[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2-0040中考数学复习是学生对三年数学学习的一个“温故而知新”的环节.初中三年,学生在性格、思维、能力等.........
久卧伤气,越睡越累
发布时间:2015-08-26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李艳说,解释起来,就是久卧、喜卧或多卧会导致人体气机运化不畅,气滞血淤,水谷精微不得输......
有些瞬间,日久弥新
发布时间:2015-08-28
每个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我想到了记忆深处的几件事,那就是我的幸福。 被爱 小学四年级的某个下午,快放学时下起了大雨。很多小朋友都带了伞,只有我贪玩忘了带伞。等了好一会儿,雨还没有停。我抱着头冲到了大雨中。快到家......
父爱深沉 恒久不变
发布时间:2023-04-20
银幕上的好爸爸和生活中的好爸爸肯定是多得数不清,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则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的节日,父亲节(Father's Day)。除了给父亲准备礼物,对他一年来的辛劳给予慰问外,让我们也一起跟着这些老电影感受一把沉沉的父爱......
他的灵魂已化成了诗
发布时间:2023-07-05
“以后没有我了/某一天你们仍会翻开我的诗稿/这些灵感/这些火焰仍在我的血管里燃烧。” “啊/沉沉的山/沉沉的岩石/不要/不要压住我/让我复活吧/让我复活――我有光/我有火。” ――柯愈勋《太阳从地心升起》 矿工诗人柯愈勋走了......
春已归来,且看伸展台
发布时间:2023-02-19
此刻自然界的春天尚未全国盛放,但伸展台早已一派南国景象,姹紫嫣红,春光无限! 可能2012年的冬天实在太冷了,所以春夏一开季,各色青翠欲滴火速地成为“王道流行色”。Michael Kors的翡翠绿系列,从裙装到裤装一应俱全,模特儿除......
盛时常作衰时想
发布时间:2023-02-19
“听说我被宣布免职的那天,雅安市民聚在一起,自发买来鞭炮礼花尽情燃放。我在这个城市主政七年,上任时的豪言壮语我还记得,但是我没有做到,我亏欠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民。此刻,我的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那阵阵鞭炮声,那愤怒的爆竹声......
生活妙招抗衰老
发布时间:2023-02-27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气温降低后,人体耗氧量会增加,心脏为了维持体温,会改变心率、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并通过刺激人体内血管收缩,来增加血管阻力,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老年人机体体温调节功能低下,容易受凉,尤其......
衰老可以治疗吗?
发布时间:2023-05-26
健康长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美好愿望,长寿虽意味着活得更长,但伴随着的衰老也会给你带来种种困扰。除了一些表面上看得到的衰老迹象,如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皮肤松弛下垂日益明显等,人们可能还要面对一大堆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疾病的困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患上癌症、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与此同时,我们的免疫系统也开始逐渐难以承担护卫我们身体的重任,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越来越弱。即使人类能够长生不老,谁又愿.........
乡音无改鬓毛衰
发布时间:2023-02-17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本属于自己的词典,用一支名为岁月的墨笔,写下了关于往事的眷恋、关于故乡的信仰和爱恨离别的情感,深深埋藏在时代变迁和汉语发展的浪潮里,成为一股细细流淌的甜蜜的乡愁。长篇小说《马桥词典》,可以说是对传统小说文体的成功颠覆,它以一个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上百种马桥独有的方言词语,并分别以此为线索展现了马桥人的生活日常、文化思想、历史风俗,生动再现了文革时期的中国农村形象。小说中的“我”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