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最近的报道称,中国两家最的大出版商或许故意缺席香港书展,这个亚洲最大的图书展。然而,对许多参展商来说,中国大陆出版业的全球雄心仍然主导着有关未来的战略
全球出版业50强再现中国企业
该榜单是2007年在法国《图书周刊》的倡导下,由奥地利咨询顾问鲁迪格.威辛巴特(Rüdiger Wischenbart)制作的。他收集出版业务年收入2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书企数据,每年制成一份榜单,并撰写分析报告,在其个人官网上发布。
《金融时报》的报道称,香港书展参展商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区的梁经理表示:“中国出版商想向外拓展,购买更多出版许可,英国和美国儿童图书的出版许可尤其受欢迎。中国图书市场历来由政府控制,不过现在正变得开放起来。”
深圳书城的吴经理表示:“他们没来,也许是因为香港书展更大程度上卖书给顾客,而不是版权交易。他们更看重下个月的北京书展。”
根据威辛巴特收集的数据,尽管出版业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等成熟的西方市场处于停滞状态,但2013年中国市场同比增长了9%。
力争在全球打上烙印
中国出版商正在一致努力,争取在全球出版行业打上自己的印记。
2014年,凤凰出版传媒以8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国际出版公司的儿童读物出版部门。实现了中国出版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此外,它还与法国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成立了中文出版合资公司,而且在英国和美国开设了办事处。
亲身感受海外书展荣耀的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深有感触地表示。“过去参加国际书展,我们的活动很少,像是在自娱自乐,但现在的情形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出版人开始越来越平等、自信地和国际同行开展深入沟通与合作。”
不断突破走出去模式
实际上,中国出版走出去正呈现多种模式――版权输出、合作出版、实物出口、成立海外分支机构、海外实现并购等,形式每一年都在创新;走出去产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纸质版、电子版、广播影视版、网络出版物等;走出去单品种在海外的销售数量有很大突破,如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经营的《三体》在国外销售量十分可观,而这种在海外单品种销售超过万册甚至几万册的产品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参与走出去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在国外通过版权输出等方式赚取出版利润的出版单位越来越多。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副社长王壮说,北语社的走出去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就是在牢固树立以走出去为出版方向的企业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政策、项目支持,积极参加各项与走出去相关的活动,不断研发、完善产品,推广品牌,建立有效境外产品渠道。
“政策、战略、产品、渠道,是北语社全面参与国际出版竞争的四驾马车,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北语社走出去将迈上新的台阶。”王壮认为,中国文化和中国图书走出去将呈现更多的出版机构参与,更多的推广营销模式,更多的产品品种走出去,更大的境外产品销售量等趋势,逐步形成中国文化和中国出版物更多的产品品牌。
《金融时报》的报道称,尽管过去20年里中国图书市场放开了,但出版依然是中国监管最严厉的行业之一。中国582家正式出版商均为国营,民营出版商严格说来是禁止的,不过近年来中国出现了多家自称“文化机构”的准民营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