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传统文化指向下近代国民性反思

传统文化指向下近代国民性反思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5 00:20:49
传统文化指向下近代国民性反思
时间:2023-08-25 00:20:49     小编:龙志扬

一、相生相息的传统文化与国民性

传统文化与国民性之间相生相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支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式乃至行为方式。

国民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因素,又称民族性格。它是由在一个民族所生存的地理环境、历史际遇和社会体制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一个民族多数成员共有的、反复起作用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发生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国民性反思浪潮,是在西方文明的不断挑战之下,致使传统文化的优势逐渐丧失甚至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之下,与之对应产生的内部深层次的国民心理自省与民族反省浪潮。面对三千年未有的大变局,当时的中国人开始关注国民素质,并反思、批判和重构国民性。他们认识到社会心理、社会道德、社会伦理、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决定着中国人的品格、价值取向、社会行为和思维方式,这也决定着国民的素质和意识水平,而国民的近代化对于国家的独立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在传统文化面临危机的背景下以西方文明为参照系反省中国传统民族心理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化历程在文化心理变革层面的写照。

二、近代中国的国民性反思浪潮

对于中国国民性的反思与批判,近百年来,有诸多的先进中国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从严复的三民思想到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从孙中山的共和国民到五四新文化时期的觉悟的新国民,民主与科学的理性启蒙逐渐冲出思想界域,开始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尤其在接触西方近代文化、经济、政治模式较早的沿海地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我国的国民性有一定的觉醒,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对落后与愚昧的。不管怎样,近代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救亡语境下关注国民塑造的三次浪潮,对于民众觉醒和国民近代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经历了器物上的变革制度上的变革文化上的变革三阶段,这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从经济到政治到文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实际上,在中国近代化的不同阶段,围绕着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从人性观照的角度对国民性问题展开了空前的批判与反思。

(一)器物变革时代中国国民性的第一次反思

当中国人还沉醉于康乾盛世的迷梦之时,世界的重心正悄然发生改变,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把全世界都纳入到资本主义体系中来。西方开始冲击世界,老态龙钟的中国社会显得愈发腐朽和昏聩。康有为曾经把当时的情况总结为四个字:弱昧亡乱。几千年的封建伦理教化束缚了国人的头脑与思维,更是造成了国民性的沉沦,可谓是到了天不亡之亦自亡之的地步。

按照中国近代化三阶段说,第一阶段,国人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悟到科技水平上与西方相比差距巨大,于是有了洋务运动。然而,器物变革并没能改变中国在甲午战败的命运,这次失败预示着近代中国第一次学习西方运动的挫折,与之相伴随的是中国国民性第一次反思浪潮。甲午战败引发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于如何才能救中国这样的命题,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从国民性的角度去思索答案。

这一时期国民性反思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开民智方面。严复正式提出了人的近代化问题。他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一文中,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成为改造国民性思潮的先声。这一时期的维新派抨击好古、主静、夷夏之防等传统观念,倡导进化、自由、民主等近代价值观,表达了他们希望国人实现与近代化社会变革相适应的心灵转换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启蒙实绩成了现代中国文化的起点。不过,这一时期虽提出了鼓民力新民德,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开民智,严复认为民众的德智力的高低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乃至于贫民无富国,弱民无强国,乱民无治国[1]25。原因在于以严复为代表的早期思想家们认识到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路径是从思想启蒙开始,所以中国也应先自开民智始。严复更是把以开民智为目标的国民性改造看作是社会变革的首要路径[1]26。 而其他两个方面尤其是新民德上进展不多,即便中国人的早期近代化戴上了沉重的传统观念枷锁,但是思想启蒙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性过程。

(二)制度变革时代的中国国民性第二次反思

甲午战败彻底惊醒了国人,国人开始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承认不如西洋文明,于是有了以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为目标的维新运动、立宪运动和以建立民主共和制为目标的辛亥革命。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伴随近代中国第二次学习西方运动挫折而兴起的是中国国民性第二次反思浪潮。

这一时期国民性反思的重点由前一阶段的国民知识结构发展到道德素质尤其是民族精神。这一时期改造国民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邹容。梁启超率先提出了新民学说,提出了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的命题,连载了10万字的专著《新民说》,还发表了《论中国国民之品格》《新大陆游记》等一系列文章,全面分析了国民劣根性及病源,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改造国民性的系统理论新民理论。邹容则在《革命军》中呼唤革命必先去奴隶之根性,更加深入剖析、激烈抨击了国民的奴隶根性。梁启超、邹容着重批判了国民道德素质的弱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奴性和旁观性。

其他思想家也集中于对民族精神和国民道德风貌进行反思。邓实等人提出国民需要树立群体意识、自主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等新的道德观念。以章太炎为代表的国粹派注重国民道德和民族精神建设。章太炎在《革命之道德》一文里提出了知耻、重厚、耿介、重信的道德信条。国粹派提倡以国粹激动种性,即激励民族精神。他们提倡的民族主义精神包括国家主义、尚武主义、进取冒险等意志品质,主要是要求人们为国献身,为民族献身。

(三)文化变革时代的中国国民性第三次反思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陈独秀将伦理觉悟称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将民族反省深入到了民族心理、国民素质、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最深层面。武昌起义,清廷覆亡,民国新肇,曾使人们充满希望。但袁氏窃国,共和名存实亡,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辛亥革命的失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激起人们对于国民性问题的讨论,引发了近代中国第三次国民性反思浪潮。

这一时期的国民性批判在戊戌变法时期开民智、辛亥时期铸国魂思想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还更直接采用对照比较东西民族素质和文化心态的方法,以西方国民性凸现中国国民性的弱点。陈独秀、李大钊等还对东西民族性的比较进行过研究。他们以西方价值体系为参照,对民族心理弱点进行全面自觉批判,除了继续鞭挞民智未开、奴性、旁观性、保守性等外,还进一步抨击了冷漠、麻木、诈伪、民族自大等。他们对国民性病源的追寻,不但进一步批判封建专制政治和纲常礼教对国民性的扭曲,还开始深入到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中进行剖析。李大钊指出包括民族性格在内的一切精神构造都是表层的构造,强调了自然经济对形成人们保守、愚昧、落后的生活方式的影响。陈独秀则从东方宗法社会的特点考察东方人缺乏独立、自由、平等精神的根源,他们对新人生观、现代人生理想进行了更为详尽更为全面的描绘,如蔡元培将培养审美意识列入理想人格的模式[2]。他们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变革对改造国民的意义,把近代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推上了高峰。可以说,五四时期是中国近现代改造国民性思潮发展的顶点。当然,五四启蒙思想家的改造国民性思想仍存在着缺陷,如夸大国民性功能的文化决定论,重视文化改造轻视实践养成等。这些弱点,在李大创、陈独秀等人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有所克服。

三、国民性反思浪潮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呼唤民族精神的觉醒,政治改革要求民主观念的启蒙,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深入发展更需要改造民族的心理状态,所有这些,都直接指向了国民劣根性,然而,中国的国民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国国民性生存的土壤,因此,对国民性的批判最终不可避免地发展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在这个声势浩大的国民性批判和传统文化批判思潮中,中国的知识精英毫不留情地批评国人的弱点,抨击中国传统礼教的束缚,甚至取得了新文化的胜利。今天看来,值得探讨与反思的恰恰是国民性反思过程中不仅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还有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我们长期重视不足的问题。历史的发展让我们看到,时至今日,国人的国民性格中依然保留着中华文化的合理基因内核,正是这些传统基因维系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民族精神的共同性。

第一,启蒙思想家正是依据传统文化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塑造理想人格的目标。国民性的改造思潮受到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人格完善思想的影响。启蒙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民,直接取自儒学经典《大学》中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核心是提倡尚德精神,倡导以修身为本。《新民丛报》宗旨宣称:本报取《大学》新民主义,以为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显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启蒙思想家们希望通过革新国民风貌、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等方面重塑国民的理想人格。启蒙思想家尤其是晚清国粹派非常注意从传统文化中继承有益成分,以此重铸国魂,改造民族精神。鲁迅先生一生身体力行、口诛笔伐,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彻底无情的批判,但他在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同时,更充满希望地发觉了中国国民性中保留下来的可贵精神传统。正如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可以看到,中国的脊梁正是民族精神的显现。另一位继承传统文化精神的代表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具有重塑国民意识与民族精神以及改造国民性的强烈愿望,在当时很多思想巨擘开始质疑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之时,孙中山却看到了传统文化中民族精神、气质与传统道德在新的时代下焕发精神的巨大现实意义,加之多年考察欧美的经历和西旅过程中对近代中国的比较和感悟,使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着共和国民的构想,这无疑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严复相比,孙中山立足于更新的时代和时代的发展去认识并解决现实的问题,而不是给中国抛出了自由的观念却躲在角落中借口时机不成熟国民素质不够而一味保守。而与梁启超比较起来,孙中山的国民意识构想与实践更多地体现了西方制度化的追求和保障,并从梁启超面对时代的飞速发展无暇应对而显现多质流变又充满理想主义和盲目的激情不同,孙中山更强调根据形势的变化来应时调整。在孙中山的构想中,革命的理想主义和发展的现实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此外,改造国民性思潮还受到了佛学等其他传统思想的影响。

第二,启蒙思想家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自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希冀重塑国民精神面貌,以达到兴邦救国的终极目标。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地位,其倡导的入世哲学也成为无数中国读书人的精神信仰,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铁肩担道义,正是凭借着这种民族精神的自觉,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切入点,希望实现拯救国家与振兴民族的目标。因此,国民性的改造表面上看是遵循了西方人格塑造的标准,以培养新民为目标,但实际上内在文化指向却很明确,依然未能超脱传统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国民性改造在批判传统中张扬了传统,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演绎了返本开新的历史局面[3]。

四、中国共产党探寻国民性塑造的文化指向

近代的国民性改造是伴随着民族救亡运动展开的,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学说作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然而却被中国内忧外患的现实彻底击垮。只有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改造国民性的有效方法和武器, 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之优秀遗产以改造国民性,最终才能使国民性改造这一近代中国沉重的历史命题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根本的途径。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成为国家主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国民性的文化价值指向上,革命战争时代强调道德指向,而和平发展年代更强调生产力发展指向。可见,国民性的文化价值指向也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经历着变迁,价值观变迁是社会变革的折射,也能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运行,国民性的文化价值指向一度出现迷茫,唯金钱论,唯西方论,传统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大潮中被轻视甚至是被淹没,每个人都面临着物质利益和精神追求、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重考验。社会转型期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新旧、中西价值观的碰撞,以及价值标准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趋势,会不同程度地导致社会出现一些是非模糊、善恶不明、荣辱错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正是直接为新时期国民性格的塑造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抱着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审视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根治劣根性,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培养新时期的国民。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代中国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已成为历史陈迹。改革开放的今天,国民素质建设依旧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事实上,时空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更具决定性的,漫长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整个时代的社会环境都会裹挟整体的国民性的养成。因此,国民性的塑造既需要扎根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壤,更需要面向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新时期的国民性塑造只有以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支撑,以推进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创新与变革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复兴时代的新国民为目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符合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历史指示着未来,人们从先驱者的心路历程中将获得教益和启迪。这种历史的智慧,有助于推进新时期的国民素质建设,有助于我们将前人开拓的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析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林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24
论文关键词:中西融合;林纾;;反思 论文摘要:林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在中西文化融合与近代中国出现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着重对的“中庸之道”、儒学界不切时务的不良风气、传统小说的“旧式模式”与传统史学的“正史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虽由中国人民创造,然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全面自由发展任重而道远,不管当今世界物质文明的发展如何迅猛,中国民众应当......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治国......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研究 自20世纪末以来,就中国文化发展与方向的问题,在全社会范围内又掀起了一阵讨论热潮,讨论的主要核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问题。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学术界就文化问题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观......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8
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与传统文化在近现代的思考 一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与学习西方的开端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处于前所未有的局面之中,传统社会表面上的安逸与平静被突然打破,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都始料未及。最初,在与......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3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如何在融合西方先进的建筑观念技术与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之Www.LWlM.com间取得平衡,是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始终贯穿中国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历了表......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也谈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对于法治有两种根本不同的理解。一种把法治看作实现国家秩序或社会治安的手段,另一种认为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基于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需要而对国家权力施加必要的限制。 “……夫法之立,岂为利其国乎......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从文化视角去理解一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了,但其分析的价值与意义却恒久未变。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别从宗教意识、秩序观念、“和合”文化以及“以德行仁”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外交作简要分析,......
中国近代化语境下的“民权”概念考
发布时间:2023-07-02
内容摘要 中国近代化语境下的民权是受西方代议制民主影响,同时又与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相嫁接,而产生的既不同于西方近代的人权,又不同于西方民主的一个亦中亦西的概念。改良主义的民权话语的涵义主要是“人人有自主之权”。与以个人......
向传统文化致敬
发布时间:2023-03-16
小时候,我家对面是一个京剧院。里面有学员班,每天早上可以看到来练功的小孩儿们咿咿啊啊地练嗓。我常常趴在门口的栏杆上,望着女学员甩水袖,觉得很美。后来有京剧院的老师来我们学校挑选学员,我很兴奋,回来告诉父母。结果令人失......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发布时间:2023-03-1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积淀和秉承的,并为其成员共同遵循的理念、精神、价值观;也是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它是彰显......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发布时间:2013-12-17
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新貌 http://WwW.LWlM.cOm 因为在国画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感悟,他被誉为“创新国画的领军人物”。多年来,为扩大国画的表现能力和表现范围,他精意覃思,执着无悔。 用勇气呐喊,用行动践行......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10
国术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最近一友人就“国术”问题发表了一些见解,视角独特,看法新颖。笔者阅后不禁敬佩且浮想联翩,于此凑凑热闹,和着友人的国术观也来聊聊。 一、国术是个系统 国术,中国武术,武术,意思相同,然笔者以......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双向互动
发布时间:2023-05-15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是十九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简言之,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思想文化强,则国家、民族、社会强;思想文化弱,则国家、民族、社会弱。如果思想文化弱到无法凝聚人心,无法集合力......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当代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契合;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
中华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思维的滥觞
发布时间:2023-02-13
中华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思维的滥觞 中国最原始的艺术思维是伴随着古老的农耕文化开始的,这种农耕文化是原始巫术的延伸和发展,在漫长的流变过程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的中原地带以及长江以南的楚、蜀等区域逐渐演化出......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关联性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传统文化是指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是民族文化中哲学、美学和艺术的结晶。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史,也形成了独特的哲学、美学体系。这些传统文化以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文学形式传承下来。在上世纪五......
浅议近代中国的民权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在中国,最早使用“民权”一词的是郭嵩焘,他在1878年5月19日日记中写到:“西洋政教以民为重,故一切取顺与民意,即诸君主之国,大政一出之议绅,民权常重于君。”作为这个时代的启蒙学者,梁启超在思想上对当时的政治、文......
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发布时间:2023-02-24
四分之一世纪前,其时名动学界的李泽厚先生为宗白华老人的首部论文集《散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写下这样的序言:“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国的,的……”①把朱光潜先生规定为“现代的”而把其同龄人宗......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发布时间:2023-05-26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或创造性转化,是近代以来我国思想文化界长期思考的理论话题。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不仅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也必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高度重视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继......
中国传统行会在近代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摘要 行会作为在 中国 经济 生活中发挥重要功能与作用的传统工商组织,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受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的 影响 ,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会以往限制同业开店设广、招收学徒,划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2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与摸索中,发现照搬别人的模式只能注定失败,因为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中国 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 影响 深远,也为我们的 现代 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 经济 社会 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发布时间:2023-02-05
由外源及内发:民族传统文化重构反观 文化重构是指一个民族对文化观念的改造和对文化因素的重新建构。[1]文化的重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一个关键问题:一条道路是获得外援http://WWw.LWlM.cOm即外源式发展,也叫参与式发展道路,另外一......
从现代传媒反思全球公民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4
" 论文关键词:现代传媒体系 全球公民社会 话语权 文化霸权 论文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全球公民社会”的研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现代传媒体系不仅对全球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加深了全球公民社会内部的不......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後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于现代主流学术传统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7
www.LWLM.com编辑。 现代 主流学术传统,是我对五四之后至80年代末学术遗产的称呼。在我看来,尽管这70年间一直是“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其学术理念却从未曾改变,它就是 中国 学术思维的意识形态化这一元论叙事原则,中国现代学......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动画的结合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22-08-26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它拥有五千多年历史文化,文化底蕴深厚,社会形态呈现多元化,是有很多题材可以挖掘和学习的。文化的影响体现在这个社会的每一部分上,尤其是文学和艺术作品上,在文化服务的同时,也反过来......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现代设计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性元素。而随着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接受、喜爱,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得其更具有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
简析传统文化诗性思维下的王家卫电影
发布时间:2016-05-26
一、问题的提出 1994年,香港著名电影导演王家卫改编自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影片《东邪西毒》问世,自1992年起,在此后长达两年的拍摄过程中,王家卫这位另类天才导演,将这部脱胎于金庸故事的影片,以古龙的叙述方式呈现出来,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当代思想道德养分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 现代 化建设事业的深入 发展 , 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由于商品 经济 和外来文化......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 要: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是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儒、墨、道、法、兵等主要思想学派以及近代思想家都对和谐思想有深刻的阐发。纵观 中国 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是多层次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 自然 之间的和谐和人与 社会 之间的和谐......
中国民间传统美术造型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民间美术造型特征及审美意蕴中国民间美术创作基于客观现实,但不完全还原客观,表达人们感受生活和认识事物的审美理想,在历史的实践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影响,丰富着内涵,体现真自身独特的艺术规律。民间美术造型显著表现出它的实用性,在物体实用性的基础上制造出可爱、错落、奇特的审美效果。如:民间玩具的圆浑稳实不易破碎;藤编器皿透气性强;门神财神因职业不同面部表情也各有不同;民间美术的人物造型追求完整的手法,在.........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早在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首都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包含城市自然和物理环境建设......
近代知识女性对传统伦理观念的突破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文提要]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将女性局限在家庭的范围内,而近代有一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首先把活动的范围从家庭延伸到社会。本文试就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得出近代妇女所从事的新伦理建构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明清以来理学在思想界占了绝对的......
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传统 现代化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
传统工业的发展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道路选择
发布时间:2023-02-05
【 内容 提要】本文认为,鸦片战争后,尤其是甲午战争以来, 中国 传统 工业 生产力发生了一些变革,主要体现为手工工具的改良和"石磨+蒸汽机"的技术模式,这是手工业从传统向 现代 技术过渡的中间技术,传统工业生产力的变革产生了......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
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科内史:“本土化”的努力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政治史范式代表了主流方向,基本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两个过程”作为基本线索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具......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5
文化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文化的认同感在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功不可没。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个体被集体文化影响的感觉,是一种集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对某种文化眷恋的情感心理并以认知形式表现出来。它......
对现代文学研究的“职业化”倾向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7-25
【内容提要】 当今的现代文学研究或许不仅仅是研究者个体的纯粹的科学理性认识过程,不仅仅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心灵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连结着研究者的可以获得各种利益、改变生存状况的一种有力依据,是连结着研......
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10
摘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我国历史上若干民族经历3000多年的融合形成的。新时期我们继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其加强弘扬与维护。文章主要从少数民族文化及其与中......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5
高中语文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帮助我们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对于高中语文而言,除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思想上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会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
简析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与辩证性
发布时间:2023-01-12
" 论文摘要:大学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核心是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向性与辩证性,从不同的认知维度为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出了原则。......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http://wWW.LWlm.Com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23-07-06
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社会发展节奏逐渐加快,但是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的关注度却逐渐下降,传统文化传播效果渐渐弱化。高校美术课程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将民间艺术元素巧妙融入美术课程中来,美术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即文化传承、精神传播的过程,这不仅有利于深化美术教学改革,同时,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会相应增强。由此可见,本文针对高校美术课程引进民间艺术元素展开探究,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发布时间:2022-07-30
浅谈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法律语言 自20世纪70代年末我国的法律语言研究开展以来,大批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科学体系的专著、教材出版面世。如刘愫贞主编的《法律语言:立法与司法的艺术》,宁致远、刘永章的《法律文书的语言运用》......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判
发布时间:2022-11-17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人居文化批判 早在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该规划将首都的城市发展目标明确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包含城市自然和物理环境建设......
中国音乐文化产业与传统民族音乐之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9
音乐 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是把音乐当做商品,按照 工业 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音乐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在我国,它主要是指音像业、音乐商业演出等以音乐作品商品化作为核心的产业。其中,唱片公司是音乐产业......
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2-07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源远流长的华夏传统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和功绩,无论我们处于怎样发达的社会,始终都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作用。 早在远古时代,智慧的人们就开始注重珍爱......
反思传统的意义与论证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3-12-19
反思传统的意义与论证的有效性 反思传统的意义与论证的有效性 反思传统的意义与论证的有效性 记得在小学的语文课上,老师在对每一篇课文的内容进行讲授时,总要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在当......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学而优则仕” “非所宜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出批判......
浅析“黄色”一词含义历史变迁及中国传统文化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11
黄色代表端庄典雅、荣华、富贵,它给人一种内心平静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觉。黄色在中国最初的含义是明亮和富贵,代表鲜明的个性,沉甸甸的财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居五色之中,是帝王之色,象征着尊贵。五行学说记载黄色中和之色,自然......
论现代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1-13
内容 摘要:随着 社会 经济 的迅猛 发展 ,广告已不单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拥有几千年 历史 的 中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现代 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
从《魏氏乐谱》发展反思当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环境
发布时间:2023-07-16
2016年3月21日,全国十二所高校研究《魏氏乐谱》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及音乐家、作曲家,齐聚福清,参加由黄檗文化促进会主办的《魏氏乐谱》研讨会,众多专家学者齐聚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展开了南北对话,畅谈《魏氏乐谱》的作用与价值。二、《魏氏乐谱》基本概况崇祯末年(约1644年),宫廷乐官魏双侯(字之琰)避难东渡至日本,在长崎定居。其四世孙魏皓(字子明)将其祖传中国古代歌曲在日本京师教授学生,当时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落伍了,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转换......
传承与发展:简析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发布时间:2016-12-30
从理论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所创造,为中华民族世代所继承和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质与中华民族风貌的一种文化。也指通过不同文化形态来表达的中华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现代高校重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2-12-20
现代高校重拾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不在宗教而在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全球六十多亿人口中信教的人有四十八亿,而其余大多数不信教的人都在中国。中国人依靠儒释道法墨等哲学智慧浸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从明代航海志被毁,清代人妄自尊大,一旦国门被西方列强撬开,西方文化纷纷进入中国,原有的文化自信跌至谷底,自尊心受到强烈冲击的文化阶层一变而沦为文.........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4-01-07
www.LWLM.com编辑。【摘 要 题】近代 中国 传统农业在西学东渐的 历史 潮流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其一,中西交融是近代中国传统农业演变的主流,中国传统农业一方面吸取西方近代农业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仍然......
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画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3-04-08
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的东西。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
中国传统文化畛域下的“美丽中国”思想元素探源
发布时间:2022-08-12
[摘 要]“美丽中国” 这一命题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才提出来的。然而,其在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的写照却不胜枚举。这表明,“美丽中国”的思想因子早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文化的血脉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蕴含着丰硕的生态理念,为......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
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度及其运作方式
发布时间:2023-04-10
本文中使用“文化”这一概念用于克罗伯和克拉孔的定义,他们把文化看成是成套的行为系统,其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的。新儒学家余英时先生认为,“这个看法同时注意到文化的整体性和历史性”。[7]走出认识中国的困......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发布时间:2023-03-12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论文摘要 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无论将来发展程度如何,也绝不称霸。这种外交政策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在古代外交中就坚持和平外交,主要体现在和亲政策和......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4
光绪十一年(1885) 台湾正式建省,清廷选淮军将领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宝岛,有丰富的资源,是东南沿海重要的航线必经之地。刘铭传在台6年间,以其开明的思想,大胆的实践,开发台湾丰富的资源。他一方面巩固台防,一方......
略论传统文化背景下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在我国民间美术的创作中,色彩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民间美术的色彩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象征性意义和视觉效果,从而提升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的整体创作效果。本文从我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象征性意义和视......
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04
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 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 中国特色自反性现代化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要】走向中国特色的自反性现代化不仅具有多重自反特征,而且呈现波次效应,差异性社会应运而生。在差异性社会中,阶级流变的特......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14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和谐思想,挖掘开发这些宝贵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谐 天人合一 和为贵 协合万邦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非常......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原罪思想
发布时间:2023-04-04
“ 中国 人缺乏忏悔意识”、“我们没有原罪的观念”、“原罪说是西方文化中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原罪思想”等等,几成人们熟知的常识、共识。 那么,到底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原罪思想”呢?常识、共识就是真理吗?——真......
论知识产权的民法传统和现代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民法传统 现代性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民法传统的存在,是基于对知识产权的逻辑结构、道德基础、哲学品格分析而获得的判断。市场发育和法律移植等多重因素,导致该传统已经产生学科术语体系和精神上的困境。学者及立法者......
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三个重要方面
发布时间:2023-02-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次论述。这些论述看似零散,实则有一鲜明主题,下面从对传统文化的评价、作用和努力方向三个方面,谈谈习近平总书记的传统文化观。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科......
农村民主治理下传统宗族现代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
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不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其共性,又都各有其个性。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是我们所关注的,本文将对此做以探索。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论现代广告与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合(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已不单是一种促销手段,也是一个文化载体,“广告是文化”的观念渐渐被人们接受。拥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现代广告应从中汲取有益的元素,既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又融入现......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传统文化基础探析
发布时间:2017-06-14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传统文化基础探析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美好夙愿。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既有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核心价值内核,也有传统社会公平思想观念的遗存。厘清并深刻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的传统文化基础,是凝聚社会公平共识,务实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一、当代中国社会公平思想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理想的提升和转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社会.........
运用传统文化指导语文习作教学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当前很多小学生一提到上作文课就感觉头疼,在进行作文练习的时候常常感觉无从下笔,无话可讲,这种状况严重抑制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小学语文习作的现......
试论从多维视角看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歌性实践
发布时间:2022-11-14
" 论文关键词:民歌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民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部分,通过分析民歌在历史和现实视角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民歌的文化价值,明晰民歌在人类的观念、行为、制度中的作......
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演进轨迹探因
发布时间:2023-05-22
"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是鸦片战争后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的产物,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既具有回应救亡御侮历史重任的爱国品性,又具有吸收和改造中西文化精神的属性。它的演变历程对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03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以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9
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
网络时代传统民俗文化拍摄尺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对传统民俗进行拍摄纪录,可以忠实记录和保留一些地方特殊的传统民俗文化,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当前,随着互联......
向传统文化回归的梁启超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 要:粱启超是 中国 近代史上最具 影响 力的思想家之一。粱启超早期思想之激进与晚期思想之保守的矛盾,与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由带有文化和种族主义色彩的传统民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侵......
制度创新与文化传统——试析近代批信局的经营制度
发布时间:2014-01-07
[ 内容 提要]本文通过 分析 近代批信局的具体业务流程、经营制度及其创新,认为批信局经营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经营制度,指出一种制度的创新必须与文化传统和 社会 环境相适应,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在和 发展 。 [关键词]制度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与法的隐性冲突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 中国 现行 法律 制度主要渊源于西 方法 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关键词】传统文化;法制;冲......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发布时间:2023-03-21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视域下的当代学校体育 摘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进行解析,概括出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核心内涵。以此观照当代学校体育中忽视生命主体意义、与生活世界割裂、淡化生命体验的现实......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发布时间:2023-02-06
传统文化世家与民族文化神髓的承传 文化意识的复苏和强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社会思潮中一种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特征。从学术界的文化探寻意识的自觉、深入和强化,到决策层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建设的种种蓝图规划及其文化软......
近代中国宪政文化浅析
发布时间:2023-06-20
一、近代中国的宪政理念 近代中国的宪政思想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政治制度,而是与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即“富强为体,宪政为用”。在中国的知识分子看来,西方的政治制度不仅是西方发达的原因,也是中国的希望。他们把宪政作为......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必须也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古代汉语教学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与研究下,我们发挥了古代汉语的语言交流与传播的工具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