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4-01-07 14:52:33
中西交融与近代中国传统农业的演变
时间:2014-01-07 14:52:33     小编:

www.LWLM.com编辑。

【摘 要 题】近代 中国 传统农业在西学东渐的 历史 潮流下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其一,中西交融是近代中国传统农业演变的主流,中国传统农业一方面吸取西方近代农业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仍然保持中国传统农业的优秀传统,走上了中西交融的近代化之路。其二,中西农业融合的进程表现为突出的层差性,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技术、制度到精神,中西交融由表及里,层层深化。其三,中西交融的结果,是发生了奇特的异变现象,中西农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 英文 摘要】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agriculture,with the learning of the West bEing spread to the East. The re are three main features of the changes:First,the harmony of China and the West is the mainstream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Chinese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absorbs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Western agriculture 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it keeps its own fine tradition.Second,the process of the harmony is on levels,the harmony is deepening step by step,from Southeast coast to Northwest inland,from technology and system to spirit,from the surface to the center.Third,the result of the harmony is the extraordinary changes.That is,an organic whole is formed on the basis of the harmony.

中国传统农业非常发达,它与传统中医一样,堪称中华文明最富有生命力的精髓。那么,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下,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农业文化是怎样适应新的 发展 趋势,步履维艰地走上坎坷的近代化之路?本文拟从中西融合的角度探讨近代以来中国传统农业嬗变的主要特征。

一、中西交融是近代中国传统农业演变的主流

融合与吸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统。有的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说成是放射型的核心文化,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并没有揭示 问题 的全部。何则?因放射需要一定的能量,而这能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聚集起来的。也可以这样说,一种文化的放射力是由其吸收力决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有那么强大的辐射力,关键之点在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强大的融合力和吸收力。

19世纪末,西方 科学 文化潮水般地涌入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中国传统文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对抗,还是西化?富于韧性、惯于调合的中国人,又象他们的祖辈一样,走了一条中庸路线——融合,即一方面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文化的某些因素,另一方面仍顽强地保持着本民族基本的文化传统,走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交融之路。

在中西交融过程中,出现了两个 影响 很大的学说——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说。西学中源说的基本观点是:西方某些科学技术乃至事物,本源出于中国,是西方人从中国 学习 和引进了这些东西。因此,中国学习西方,实际上是在恢复自己的旧物。例如,晚清著名学者郑观应曾说:“自《大学》上《格致》一篇,《周礼》缺《冬官》一册,古人名物象数之学,流徙而入泰西,其工艺之精,遂远非中国所及。盖我务其本,彼逐其末;我晰其精,彼得其粗;我穷事物之理,彼研万物之质。秦汉以还,中原板荡,文物无存,学人莫窥制做之原,循空文而高谈性理,于是我堕于虚,彼征诸实”(注:郑观应:《盛世危言·道器》。)。清季《农学丛书》编辑者罗振玉首开编译西方农学著述之风。他自述编辑丛书心得时说:“先后垂十年,译农书百余种,始知其精奥处,我古籍固已先言之。”

按照西学中源说,学习西方变成了“光复旧物”,“譬如家有秘方,再传而失于邻人,久而迹所在,或不惮金以购还之,……正当考求古制,参取新法,藉其推阐之妙,以收古人制器利用之助。乃不考失所由来,恶其异类而正弃之,反以通其艺为辱,效其法为耻,何其隘也!”(注:黄遵宪:《日本国志》卷32《学术志》。)因此,西学中源说的流行,有力地削弱了保守派对引进西学的阻力,调合了中学与西学的矛盾,为中西交融架起了一座桥梁。当然,该说也是曾经拥有辉煌民族文化的中国,在与西方对比下显得落伍但又不甘落伍,开始向西方学习又耻言学习的一种复杂心理的产物。

中体西用说是晚清中国对中西交融的另一种流行观点。早在1861年,冯桂芬在谈到吸取西学时就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注: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1895年4月,沈毓桂在《万国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匡时策》的文章中,正式使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主张中体西用说者,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顽固维护封建统治的保守派,他们以此为借口反对引进西方民主制度。著名洋务派官僚张之洞就曾在《劝学篇》中大肆鼓吹中体西用说,对此来攻击变法维新运动。另一类则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变法派,他们提出中体西用说,是为了避开保守派“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以迂回曲折的方式,为引进西学开辟了一条通道,也为中西融合奠定了 理论 基础。

中国近代在引进西方农学的过程中,深受西学中源说和中体西用说的影响,形成了中西农业兼容并蓄的交融态势。正如梁启超在为《农学报》做序时所云:“远法农桑辑要之规,近依格致汇编之例……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远摭欧墨,以得其立法之所自;追三古之实学,保天府之腴壤。”在这里,梁启超把“近师日本”、“远摭欧墨”与“追三古之实学”结合起来,代表了当时中西交融的基本思潮。

我国虽然早在明朝末年就已开始接触西方近代 科技 文化,但直到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学才开始大量涌入我国。1855年合信所著《博物新编》一书在广州出版,该书系统介绍了西方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光学、电学、生物等科学知识,其第三集“鸟兽略论”相当于动物学。1858年,上海墨海书局又出版了韦廉臣、艾约瑟与李善兰根据英国植物学家林德利的著《植物学基础》而编译的《植物学》一书,是我国最早一部专门介绍西方近代植物学的译著。随着西方生物学的传入,近代农学也开始传入我国。1877年在《格致汇编》中就收录了《农事略论》一文,首次系统介绍了西方农学和农业的概况(注:白鹤文等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第6页。)。

这种对待西方近代农学及本国传统农业的态度,从清末以来,一直延续下来,形成了中西交融的历史传统,对我国 现代 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建国后,我国进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基本上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即在保持和发展本国农业优良传统的前提下引进和消化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有些同志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概括为“用现代技术强化了的传统农业道路”。毛泽东同志在大力提倡实现农业半机械化、机械化的同时,仍强调“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注:《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69页。)。他为此提出了发展农业的“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其主要内容仍是传统农业技术。从农学界来看,建国以后,我国农学家系统地发掘、整理和出版了我国历代传统农学典籍,并对传统农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发掘和研究,形成了一个比较繁荣的农史学科。一位外国专家在评价中国农业发展时指出:新中国农业之所以取得较大成绩,关键在于没有盲目抛弃中国优良的农业传统,使中国得以在耕地面积缩小的情况下,仍能解决人民的食粮问题。

总之,中国近代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西农业交流和融合的历史。我们在研究中国近代农业史时,一定要抓住这个历史主流。

二、中西农业融合进程的节律

中西农业交融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过程。融合的方式、内容、程度及结果,受中国各地的 自然 、 社会 、历史、风俗、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风貌。中国原本就很丰富多彩的传统农业,又不同程度地注入西方近代农业的某些因素,形成更加多样化的复合型农业。但就其交融的基本过程来看,仍可看出其大致的发展节律。

从区域来看,近代农业的影响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呈现由强到弱的区域差异。尤其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以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生产达到了较高水平。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史趋势下,东南沿海地区率先接受了西方近代农业的影响。我国设立最早的近代农学团体是1895年孙中山在广东发起创办的“农学会”。该会宗旨是“搜罗各国农书,译成汉文,俾开风气之先”。不久,因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清政府封闭了广东农学会。翌年,罗振玉等人又在上海设立农务会,创办《农学报》,编辑《农学丛书》,使上海成为新农学的中心。1893年,上海设立育蚕试验场,是我国设立最早的一家农事试验机构。与俄罗斯及日本接近的东北地区,也是近代西方农业技术传入较早,农业近代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早在1896年,俄人就在哈尔滨香坊设立了农事试验场,试种糖用甜菜。1904年,俄国割草机械被引进兴安岭以西草原。1906年,在沈阳成立了奉天省农事试验场,在黑山县创办奉天官牧场,在大连也由日本人成立了关东农事试验场。1907年,黑龙江省出现了引进外国“火犁”(拖拉机)进行开垦的机械农场——兴东公司(注:《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大事记》。)。而西北、西南等边远地区,因僻居内陆与外界隔绝,直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大量接受西方近代农业的影响。

土地改革的胜利虽然从经济关系方面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解开了束缚,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全部问题。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逾来逾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及制度只是表层的东西,它可以通过引进、投入、改革或革命等方式予以解决。但几千年来传统农业在人们内心深处积淀起来的旧意识却不可能一下子根除。因此,如何从意识形态上改造传统农业,至今仍是困扰国人的重大问题。

中西农业交融的层差不仅表现为时间上的先后,在其交融的方式及程度上也有显著的体现。大致来说,在技术层面上,中西融合进度快、程度深,近代技术对传统技术的改造较为明显。在制度层面上,虽然不象技术引进那样畅通无阻,但一旦时机成熟,便以革命或改革方式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当然这种改造过程要比技术引进更痛苦,付出的代价也更高。尤其传统农业制度往往改头换面后,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使这种革命或变革往往多次反复,极其曲折。至于精神层面上的中西融合,则是在潜移默化中一点一滴地进行,随着技术革新及制度变革而悄悄发生着不易被察觉的变化。由于旧的价值观念根植于人们潜意识的最深层,外来因素的渗入极其艰难,根深蒂固的封建意识、小农观念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最后堡垒,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所要面对的永久性难题。

三、中西农业交融的异变现象www.LWLM.com编辑。

在中西交融的过程中,西方近代农业在渗透中变异, 中国 传统农业在融纳中异变,其结果产生了非驴非马、畸形变种的农业形态。这与中医和西医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别,中、西医虽然也有互相交流的一面,但二者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但在农业上却很难把中西农业判然区分开来。学界有些同志认为中国 目前 存在传统农业和 现代 农业两种农业类型,但揆诸 农村 现实,则大谬不然。从整体上看,中国大部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都是近代技术与传统技术兼而有之,不存在某些农民完全使用传统技术,另一部人完全使用现代技术的情况。因此,中西融合后的中国农业,已经合成一个有机的综合体。

在这个综合体中,西方近代农业及中国传统农业各自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异变。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化肥、农药等近代农业技术推广到中国农村后,很多文化素质较差的农民不会 科学 使用,仍凭借传统经验滥加施用,经常发生因施用不当而遭受损失的悲剧。近代东北一度大量引进拖拉机,一些农场主不知科学驾驶和保养,为了节省燃料费,竟想当然地用廉价的豆油代替柴油,结果使大批拖拉机很快变成一堆废料。

中国在引进西方农业技术过程中,大多对这些技术进行一番选择和改造,使之适应中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例如,东北在引进西方农业技术时,东北的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都根据当地农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农业技术。在开发较早的东北南部地区,20世纪土地开发已趋饱和,土壤肥力下降,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于是采用关内传统旱作技术和水田技术,注重施肥和水利,提高作物单产,走的是一条精耕细作的集约化道路。因而,东北南部在引进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时,侧重于利用实验手段验证和改良传统农业,进行科学的选种和育种,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之适应精耕细作和提高单产的要求。但是,东北北部地区则大不相同。东北北部开发晚,地广人稀,耕作粗放,因而对西方农业技术侧重于农业机械的引进和 应用 ,以与粗放式规模性农业经营相适应,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东北南部和北部地区从当地农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外来技术进行了不同的选择和改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改良模式。

西方农业经营方式及管理制度引入我国后,也普遍出现了“中国化”的趋势。例如,清末我国各地仿照西方公司法而集股组建起来一批农垦 企业 。但这些企业在管理上仍采用传统方式,尤其是普遍实行租佃经营,因而学术界一些同志把这些农垦企业看作是“挂着公司招牌”的地主 经济 ,或直呼其为“集团地主”(注:黄希源主编:《中国近现代农业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59页。)。例如张謇创办的通海垦牧公司,其土地只有10%是雇工经营,其余土地垦熟后都分给各股东,然后各股东再分散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公司还与佃农订立租约,每年两季按收成情况议租,一般为四六分,佃六公司四。佃农承租前,须交纳“顶首洋”和“写礼费”,这是当时崇明、通州、海门一带地主租地的常规。因此,我们看到的通海公司,是个西方近代公司制与中国传统租佃制的混合体,是个中国化了的变种了的农垦公司。

再如伪满时期大搞“合作社”经济,表面看是组织农民进行 社会 化大生产的新式农业经济,但实际上这些“合作社”是与日伪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并不是农民自己的组织,根本不代表农民的利益,而是作为日伪政权的爪牙,是对广大农民进行殖民压迫和剥削的工具。伪满“兴农合作社”的社长一般由伪县长兼任,其下属办事处和兴农会则与保甲制等行政机构合二而一,因而完全是一套伪政府的行政组织(注:衣保中著:《中国东北农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第558页。)。

至于传统农业本身的变异就更为显著了。在技术方面,我国传统农业技术中的豆谷轮作、中耕除草、优选良种、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保持生态环境、实行立体经营等,在西方农学传入后,仍以其勃勃生机而活跃在 历史 舞台上,并深为国外农学家所艳羡,认为这些传统技术可以克服近代西方“无机农业”所造成的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缺陷,甚至誉之为二十一世纪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农学界也大为振奋,把这些传统技术冠以“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或“生物化农业”诸美名,大加赞扬。其实,“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虽然与上述传统农业技术有历史的渊源关系,但两者仍不可同日而语。同样是精耕细作,但古代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而现代则是建立在实验农学基础上。传统农业一旦与实验农学相结合,那么它就在本质上发生了变化。因此,现在所谓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披着传统农业外衣的现代农业技术。

再从封建生产关系上看,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和租佃关系在近代仍然被保留下来。但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渗入和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沿续下来的封建农业制度也在逐渐发生异变。

在土地制度方面,清末官庄旗地制度迅速解体,大批官田被丈放给私人所有,标志着封建性身份性地主的消亡,代之而起的是活跃的私人非身份性地主。清末以后,土地交易日益兴盛,土地逐渐成为一种商品,不再是 政治 权力和身份等级的物化形式,越来越具有经济意义的农业生产资料的色彩。在这种以私人地主为主的农业经济结构下,土地投资逐渐成为农业投资的有机组成部分,投资土地和土地经营便有了赢利的经济意义,在此基础上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经营地主经济、富农经济乃至农垦公司便出现了。

中国近代的租佃关系,虽然形式上与古代封建租佃关系区别不大,但因商品经济的渗入,其 内容 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租佃关系与借贷关系、买卖关系交织在一起,那种传统的单一的封建租佃关系已不复存在,佃农对商业资本和 金融 资本的依赖往往超过了对地主的从属关系;另一方面是租佃关系中的封建超经济强制因素大大削弱,地主大多利用“押租”、“借贷”等经济手段控制佃农,便租佃关系越来越表现为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例如,前述通海垦牧公司,在实行租佃经营时,是以法人身份与佃农签约,凭借佃约调节双方关系。佃农拥有人身自由,对公司没有依附关系。佃农只按规定交租,不必负担额外劳役,如有其他工作,则由公司招请佃雇农,按日计值,实行雇工劳动。在公司章程中规定:“田主佃户以资本劳力合为一事而治生者也。”明确指出主佃双方是“资本”和“劳力”的关系(注:孔经纬主编:《东北地区资本主义发展史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51页。)。因此,这种租佃关系已不再是传统的纯粹的封建租佃关系,其中已或多或少地渗进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因素,使之异变为一种新的农业经济关系。

总之,变异的传统农业和异变的近代农业,相互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中国近代复杂的农业形态。中西交融的结果,使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走上了一条极其曲折的道路。一方面西方近代农业被引进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在促使中国传统农业逐渐近代化的同时,自身也在逐渐适应中国国情而发生着变异。另一方面,传统农业仍然顽强地延续下来,在一点一点地消化着西方农业 影响 的同时,自身也在逐渐发生异变。这样一来,我国农业近代化长期处于量变过程中,传统农业没能被取代,农业近代化也未得彻底实现。中国的农业国情,就是在这种中西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穿耳”的演变与中国传统女性地位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17
【论文关键词】穿耳;女性地位;礼教 【论文摘要】在我国,“穿耳”从产生伊始到整个封建社会的结束,无论是象征意义还是人们对其的看法,抑或是在社会中盛行的程度,都经历过了数度演变。这些演变是由于不同时期社会文化尤其是礼教发......
传统宗法文化与近代中国立宪(参考)
发布时间:2023-06-14
欢迎来到查字典范文网站,今天本网站为大家提供了传统宗法文化与近代中国立宪,希望朋友们读后有所收获! 近代中国的宪政运动肇始于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甲午一役,随着北洋水师在海面上的沉没,既标志着洋务运动以洋枪洋炮守护封建......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发布时间:2023-03-12
简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外交 论文摘要 中国历来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无论将来发展程度如何,也绝不称霸。这种外交政策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中国在古代外交中就坚持和平外交,主要体现在和亲政策和......
论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要: 在中国建筑师不停的追寻传统民族形式的背景下,无论是老一辈建筑师还是年轻一辈的建筑师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国传统园林汲取养分,也以不同的方式与手段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当代演绎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本文把传统园林的当代演......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1)
发布时间:2022-11-15
" ABSTRACT This essay investigates the land transaction customs and contracts that prevailed in the village land market before the 1950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customs and contracts maintained the frequent land ......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3)
发布时间:2023-07-24
" 5、转典 在关于找价和回赎的习惯法中,出典一方往往居于主动地位,因为找价回赎的主动权往往掌握在出典方手里。但是,在土地“活卖”或“出典”期间,双方经济状况的变化都可能是不确定的,双方也都可能遇到一些意外事件,而需要对......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4)
发布时间:2023-05-24
" 五、契约、习惯与国家法 十九世纪的外国观察者也注意到这种民间契约、习惯和官方法律之间“各司其职、和谐共处”的现象。英国皇家亚洲学会1889年报道说:“他们[中国]的立法者的主要努力,都用在制定镇压骚动及保护税收的法律方......
中国近代农村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与国家法(2)
发布时间:2023-05-18
" 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与习惯 上文指出:近代农村土地交易,尽管总的交易量很大,但因为每笔交易额数都很小,买卖的频率可能很高。上文的第二个结论是,这种高频率、小亩数、细零化的交易,大部分是在村级市场上完成的。 关于土地......
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发布时间:2023-05-12
" 内容提要:中国高等教育传统是在中国整个社会变革中不断演变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接受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包括外国的和自己创造的;另一方面又要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我们既不能简单地移植国外......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前天津的教育状况,然后重点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后,在其影响下天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又针对西学东渐的四个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逐......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发布时间:2013-12-19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人向来对民法典有推崇情节,盖因历史传统使然。不仅拿破仑说“我的光荣不在于......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引言 回溯近代以来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自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起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争......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13
西方建筑文化对近现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如何在融合西方先进的建筑观念技术与传承中国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之Www.LWlM.com间取得平衡,是从19世纪40年代至今,始终贯穿中国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历了表......
现代思想交替演进与传统文化的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15
现代 中国 思潮演化具有“交替式”演进的特点。所谓交替,一是“交换”,一是“替代”。一个思潮不会在它的顶峰期间驻留太久。宛如海潮的推进,一旦到达颠峰,随之下降,接着另一个思潮取而代之,奔逐新的峰顶。可以将这样的现象称之......
产权制度与近代中国西部农地资源开发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本文所说的“西部”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意指边远欠发达地区,而不是一个行政区划概念。近年来,边疆经济史学家都对近代边疆经济的开发史作了总结性的研究工作,多以客观叙述为主,其中不乏资料详备、实事求是的力作。但农业经济方面涉......
从钱币的词源和演变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7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钱币相关的汉字,无不与钱币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一、钱币词源和演变 (一)贝币时代 中国原始氏族时期,需要货币作为交换介质,发展的最高形态是海贝。《说文解字》里解释道:......
简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在环境设计中交融
发布时间:2013-12-17
简述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在环境设计中交融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
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从文化视角去理解一国对外关系的行为已经不是一个新的切入点了,但其分析的价值与意义却恒久未变。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分别从宗教意识、秩序观念、“和合”文化以及“以德行仁”等四个方面对当代中国外交作简要分析,......
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之可能
发布时间:2023-07-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论争旷日持久的世纪难题。很长时间在历史和理论等方面没有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特别是习近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关于人类文......
论从传统农户到现代农户的分化与变迁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农户;家庭周期; 社会 分化;城乡联系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 市场 机制促使传统农户背离原有家庭周期运动规律,加快社会分化与变迁。农户社会分化的均衡条件为: 农业 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力培养的均衡、土地家庭承包经营......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发布时间:2023-07-06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有历史现象,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年间,这段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其代表文学被称为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包含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最早的农具(公元前17世纪以前) 人类最早的工具显然都是依据用力的方式设计制造出来的。向前用力就是“刺”,这一类的工具有木棒、鹿角、石刀、石铲等等。先将工具高高举起,然后向下用力就是“斫”,或者说“劈”、“砍”,像......
王树楠与近代中国西部开发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提要】王树楠是中国近代著名边吏,一生致力于中国西部开发,锐意改革,兴利除弊,积极促进社会近代化,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机器设备,改革金融货币,兴办教育,推动新疆近代第一次开发建设高潮;治学涉足广博,参与编撰《清史稿》、《......
中国战时动画电影西游美学精神传承演变
发布时间:2023-05-20
[摘要]《西游记》是一部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章回体神话小说。从1941年至2015年长达70多年来,它作为典型的传奇式神话小说被改编成了多部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史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它们在人物的西游精神面貌等方面一脉相承;在形象......
中国近代金融风潮防范
发布时间:2023-06-05
关键词:金融风潮;事前防范;事中治理;事后补救摘要:中国近代发生了28次较大规模的金融风潮。在这些风潮的防范和治理中,历届政府经历了一个由盲目放任到自觉干预、防范和补救的认知过程。风潮爆发前的事前防范,政府主动制定的预防措施极少;事中治理,历届政府多能从自身利益和风潮危害程度等入手加以有效干预,在提供流动性资金、挽救金融组织等方面起到化解市场失灵的效果;事后补救,政府对危机造成的危害所推行的制度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
浅谈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代油画的融合与结合
发布时间:2016-11-26
摘要:艺术创作是相关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应用,在实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长远的影响。在实际中要认识到传统元素与当代艺术创作的关系,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论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2-14
关键词:农业文化 古代文学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古代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农业生产目的的实用性与生产环境的审美性导致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功利性与诗性精神并存;农业劳动过程中人对自然的依从与利用导致了文学中天人合......
近代行规法律效力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30
行规为一业之行业规约和经营惯例之集合,是行业组织所制定并用以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依据。不论是在中国传统的会馆、公所还是在西方的「基尔特」(guild)之中,行规或者行业习惯对于行业组织的发展与运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法律......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双效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目前在中国大陆, 语言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注重文化教学已受到外语教育的普遍认可。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拓展了学生的文......
美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07
一、卜凯和研究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起源 完整理解美国学者对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研究必须从卜凯(John Lossing Buck)开始,因为卜凯不仅划 时代 地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农业经济的一套最完善的调查资料,并且他对中国农业经济的看法一直 影......
试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09
"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法律体系,其发展经历了确立、改革、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在学制法律内容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动立法......
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如果在没有西方文化的入侵下会如何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为了在西方文化强势入侵的今天,寻求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假设中国传统建筑没有因西方文化入侵而出现文化上的断裂,遵循原有的道路发 展,而由于木建筑损耗周期短,人口剧增等作用,导致木材匮乏,难以为继,从而走向砖......
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对中国传统农业的剥削
发布时间:2022-12-08
引言 解放前我国 农村 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矛盾制约下,逐渐出现了土地占有权逐渐分散、而使用权相对集中的趋势。由于高地租率的压力,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只能向生产能力强的自耕农(亦即中农和富农)集中。因此,早在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7-09-07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得以传承下来,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传统文化也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室内设计上来看,其就得到了充分的运用[1]。下面就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1.1室内设计充分反映着传统文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的影响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居所是洞穴,那时人们.........
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传教士
发布时间:2022-11-15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的选择能力,即人的特......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传教士电化教育活动缘起 19世纪以来,随着基督教海外宣教活动的扩张,尤其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方传教士联翩东来。他们为了将基督福音传播给信仰儒教的中华民众,不断地探索传教的策略和手段。除建教堂并冒险深入中国各......
中国古代法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意识。其中,尤以对“天、地、人、物、我”及其关系的反思,特别是对“人”自身的反思最具特色。在中华民族长期融和的历史过程中,儒、释、道三教,特别是儒教,在......
论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兴衰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中国漫长的古代历史上,农村手工业一直是农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很少有人对其兴衰加以注意。近代以来,农村手工业和中国其他经济部门一样,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手工业曾一度相当兴盛......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 开始了 经济 近代化。与传统 社会 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 自然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 发展 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落伍了,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转换......
谈现代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的交融方式
发布时间:2022-09-30
室内设计中应用到的元素比较多样化,在我国的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方面,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从而创造出传统与新意并存的独特设计风格。对传统文化应用方面,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存及传播,让室内设计的风格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在具体的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中国 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 影响 深远,也为我们的 现代 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 经济 社会 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现代设计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性元素。而随着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接受、喜爱,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得其更具有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
中国电影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 要] 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怀,以这种精神和胸怀来化解彼此之间的不解和冲突,电影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代表中国特色的张氏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众审美的演变有着其自身积极意义,从生活水平完成了当代中国文化的具体转变,重新建立了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也在逐渐融合发展。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流行音乐的融合创作背景是运用小调,传统五声调式,或琵琶、二胡,长笛等传统中国乐器,歌词与古典诗词相结合。具体层面上,也就是古典诗词与古典元素创作融合在一起。(一)从.........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华人导演李安电影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5
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华人导演李安电影研究 一、对于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理解 1、李安与中国传统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特别的华人身份,在于李安是现今华语影坛唯一一位可http://wWw.LWlM.cOM以驾驭中西方不同文化......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很短,资料缺失,可供参展的品类不多;同时熟悉历史、金融和博物馆知识,又能有操作能力的人太少。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诉说着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中国画与诗的交融
发布时间:2022-08-29
摘要:传统的 中国 绘画自发生就与传统诗词结缘,在 发展 的过程中互相交融,有“诗画本一律”之论。诗画都属于 艺术 范畴,诗和画相结合,并不是两种独立形式的交融,它也不能统辖于形式范畴之内,而是艺术精神的一个十分明亮的折......
中日文化史上的宗教交流:九字秘咒的传播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22
" 论文关键词 九字秘诀;中国道教;日本神道教;交流 论文摘要 九字秘咒又称“六甲秘咒”,与此咒相配还有“四纵五横图”。这种源自中国道教的法术,后来传入日本,被神道教吸收,并加以发展完善,从而得以较为广泛的传播,影响颇大......
论晚清传统思潮及其中国近代化发展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要]晚清时期是传统封建体制向近代化过渡的转折期。“天朝上国”思想、传统纲常礼教思想、“夷夏之辩”思想是晚晴时期重要的传统思潮,深深影响晚晴政府的政治生态和社会发展。封建专制的传统思潮下,外交战线仍然处于极为封闭的状......
晋商与近代山西的煤矿业
发布时间:2022-12-14
清末,晋商以275万两白银从英国福公司手中赎回了山西矿权,捍卫了资源主权,为国家资源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投资的机器采煤业的最大 企业 ——保晋公司在经营中却步履艰难。当时人发出感慨说:“噫!遍地黑金,而民困如此,所谓......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构与融合 随着我国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朴素以及自由等特点都被利用到设计中来,很好的促进了包装设计的发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自然材料、造型以及色彩等元素,实现了现代......
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演进轨迹探因
发布时间:2023-05-22
"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是鸦片战争后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的产物,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既具有回应救亡御侮历史重任的爱国品性,又具有吸收和改造中西文化精神的属性。它的演变历程对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 要: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韩法制变革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0
近代中韩法律制度的变革,实际上指的是19世纪以降中韩两国在面临西方列强武力叩关过程中,由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德刑并重的中华法系走向罪行法定、刑民分类的近代西方法律的进程,这是中韩两国近代法律史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考察这种“脱......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合运用
发布时间:2022-12-23
引言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从以前的单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转向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室内设计的焦点也从形式追求功能转变为形式追随情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
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制度的肇始
发布时间:2022-12-05
近代医院制度主要起源于欧洲,且和宗教结下不解之缘。天主教在中世纪取得统治地位以后,把设立医院作为传播教义的手段之一。公元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许多与寺院相连的医院。文艺复兴以后,科学日益进步,医院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以医疗为......
西方文论中情感论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西方文论是以欧洲为主体,含有北美大部分地区的文学艺术理论,西方文论和东方文论相对,西方文论的主要内容是欧洲文学理论和一些相关的音乐、绘画等艺术理论形态。本文主要论述了浪漫主义文论的体现、表现主义文论的发展、批评......
中国近代西部开发动因与效益介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英文标题】Dynamic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Pre-modern Times 【内容提要】封建社会中后期,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西部经济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在近代历史上,曾......
浅谈中国古代侦查机制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代的侦查机制,在古代中央集权和王权至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侦查、起诉、审判三者合为一体的特点。同时在人治大于法治,皇权第一的古代社会,审判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刑讯也就毫无意外的受到了统治阶级的......
农业经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7-13
农业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生产部门,作为农业生产实践产物的农业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文化形式。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创了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农业文化。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内涵都是在农业社会里形成的,无不带有农业文......
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演绎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项赛事,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由学校、行业、企业共设,是园林类专业的核心技能。本次大赛二等奖作品“创意山水,水岸花溪”,以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的线型为设计灵感,提炼书法......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发布时间:2023-02-06
试析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引言:语言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它即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同国家的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而不同的语言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产生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势必会影......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 ......
中国近代以来地权逻辑的延续与变异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4
一、研究问题 中国快速推进城镇化背景下,征地拆迁、土地流转、还权赋能等土地产权问题不但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界关于土地产权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话语谱系。第一种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话语,基本主张是......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开始不断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现实社会中大量的事实都能够证明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进程远远赶不上企业实现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领域也存在......
西方现代自由与中国古典传统——对殷海光言述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7
" 自由主义业已成为汉语学术界的论说热点。但是,任何论说热点都难以避免逻辑检验与历史清理的双重理论要求。在前者,论者需要对论述的逻辑自恰性作出保障;在后者,论者需要对论说的历史源流加以梳理。考虑到汉语语境的自由主义论说还......
近代汉语结构助词“底”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近代汉语是汉语史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的发展演变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语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敦煌变文和《祖堂集》中“底”字结构......
论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嬗变
发布时间:2023-06-11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小说中的海归形象丰富多彩,既有聪慧睿智的海归精英,也有形形色色的海归败类,但以正面人物居多。从总体上看,海归形象的百年塑造经历了从理想光荣、叱咤风云的近代海归到到孤独悲愤、壮志难酬的现代海归再到勇敢挑战、漂泊困惑的当代海归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这种复杂而新颖的文学形象随着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出现新的因素,展示了近现代中国坎坷曲折的历史进程,反映了弱国子民的苦难人生,再现了.........
重庆开埠与传统金融业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9-12-19
关键词:重庆;票号;钱庄;现代化;转型摘要:1891年重庆正式对外开埠后,重庆金融业随着开埠而发展壮大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金融业不断向现代金融的方向转化,至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重庆金融业虽仍以传统金融为主体,但在逐渐转型过程中明显体现出一系列现代化特征,不仅反映了中国西部城市走向经济金融现代化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西方列强不.........
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传统 现代化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
传统文化指向下近代国民性反思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相生相息的传统文化与国民性 传统文化与国民性之间相生相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国民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支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式乃至行为方式。 国民性是......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 艺术 形式难以替代的。 现代 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必须也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古代汉语教学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与研究下,我们发挥了古代汉语的语言交流与传播的工具特性,......
英国后现代荒诞喜剧的传承和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05
摘 要:作为一位成就卓越的剧作家品特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着英国的荒诞喜剧,新生代鬼才导演马丁・麦克道纳格以品特《送菜升降机》的剧本为模本,创造出当代英国后现代荒诞喜剧的新高潮。本文通过对人物形象、语言以及空间角度等方......
论析中西文化融合背景下林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24
论文关键词:中西融合;林纾;;反思 论文摘要:林纾对传统文化的反思是在中西文化融合与近代中国出现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着重对的“中庸之道”、儒学界不切时务的不良风气、传统小说的“旧式模式”与传统史学的“正史观”、......
日本侵华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两次中断
发布时间:2023-07-21
日本侵华与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两次中断——为纪念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作杨德才(杨德才:安徽当涂人。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研究方向:理论......
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交礼仪中的传承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17
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是社会人际关系中用于溝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形式,它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精神面貌。礼仪的特征包括社会性、规范性、多样差异性和传承发展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从礼仪的多样性和传承性入手,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和透彻地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实际操作起来,也会愈发得心应手。我国素来以礼仪之.........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 关键词:孝文化; 历史 变迁;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 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作为......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试论敦煌壁画中的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2
论文 关健词:软煌壁画 西北武术 中国 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通过对软煌莫高窟中壁画的考证分析,从狩猎、军事、祭祀、舞蹈等方面,对西北武术进行了描述,揭示了西北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关系. 西......
戏曲中西施文学形象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3-30
1引言 西施在文艺作品出现之初,其容貌便成为美的代名词。从历史人物到文学形象;从宋元时期为主流的妖妇形象再到明代中的巾帼英雄及红颜祸水形象,对西施的容貌美的描写层出不穷,但对其人物文化内涵的看法却因时代语境、个人视域、审......
论古代服饰中帔帛的来源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在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服饰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服饰文化不仅可了解当时社会的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还能深入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变幻。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女性的衣着配饰始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被不断探讨。其中,帔......
探究近代以来女性形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女性形象作为广告中备受青睐的元素一直高频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介上,但是随着广告业的不断发展,此类广告逐渐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窘境,难以让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以不同时期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为切入点,在差异中探寻内在根源,以期为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创新运用找到出路。关键词:女性形象;广告传播;历史变迁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055-02女性.........
论中西法律传统的比较与反思
发布时间:2022-10-16
在论及现代法律体系建立和呈现的应然性和实然性时,对其先于成熟成文系统的根源和基础的形成的诠释是不可避免的。西方自古以来就有自然法的传统,自然法体现的不仅仅是西方法律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也反映了西方文明的根本特征;涉及中......
从近世到近代,华北农村社会结合的变质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关于中国农村社会结合问题的讨论总是直接关系着对该时代农村社会性质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本稿通过对近世以来华北农民日常社会结合行为的探讨来参与上述讨论。对沙井村形成过程的个案研究表明,华北农村的社会结合具有地域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