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5 00:04:25
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概念的演变
时间:2023-06-05 00:04:25     小编:才洪全

摘 要:纵观中国近现代史,“革命”概念总是一个萦绕不去的话题。在近代以来中央政权更迭的时空背景下,梳理“革命”概念的演进,沿着“革命”到底指涉什么、怎样认识曾经的“革命”、今后又如何看待“革命”这一逻辑理路展开分析。据此说明“革命”概念的“波动”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精英在设法寻求理想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的映射。

关键词:“革命”概念;演变;国家治理现代化

“革命”这一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聚焦地位”的魔性词汇,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20世纪中国思想界最宏大的现象,莫过于革命话语的兴起与泛滥”[1]365。审慎地回溯近代以来“革命”概念的演进后不难发现,其“波动”正是不同阶段的政治精英在设法寻求理想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的映射。本文借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革命”概念的流变,以此正视中国现代化治理的艰辛探索,从而加深我们对于“革命”一词的理性认知。

一、近代“革命”概念的出场

厘清当代中国革命之概念内涵,首先要探源其历史构成,即中国传统、西方和日本三方面的“革命”概念。以上“三要素”共同构成中国当代革命概念的主要因子,每一种来源且在具体的历史时期显现出不一的“占比”。各个“要素”在不同时代的高低“地位”隐含的是社会主流思潮对哪一种来源的认可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线之争”。

(一)中国古典创制的“革命”内涵

从辞源上查考,我国传统的“革命”概念肇始于“殷革夏命”这一表述。另外,在古老典籍《周易》中,已有“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的用法。[1]366无论是“殷革夏命”,还是“汤武革命”,都是表达朝代政权的更演。所以说,中国传统“革命”的基本含义是改朝换代,以武力推翻前朝,包括了对旧皇族的杀戮[2]5。但仅仅将传统“革命”粗浅地等同于“朝代更替”,显然是不全面的。在初始含义的基础上,学者金观涛将其细分成以下几个意义类型:易姓、彻底变革、王朝更替、汤武革命、天地(周期性)变化五个层面。纵使上述部分意象已经淡出当代革命概念的意群,但“古典创制”中以“汤武革命”、“朝代更替”为代表的内涵仍旧作为中国当代革命语汇意义的基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日本“革命”概念的“内销”

不同于中华本土文明的“改朝换代”,“革命”一词在唐朝传入日本后,其“革命”概念在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文化中经历了“冷遇――变种”的过程。虽然早期日本文化对中式革命持批判态度,但坚持儒学意识形态的政治现实,使其在“黑船开埠”以来开始接受并发展“革命”,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革命话语在与儒学、神道相结合的情况下被重新铸造,总的精神是在反对幕府专权的同时,主张在天皇的领导下进行封建制度的改革[2]8。从此意义言之,此时的“革命”与“改革”几乎同义。清末“中兴”时代的士人对于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一直相当重视,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的领袖及精英人物早期大都求学东洋,耳濡目染,并将日式“革命”概念带回国内。如此一来,便完成了革命“出口转内销”的历程,其结果是,日本“革命”用语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事件和思想论争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三)“革命”与“revolution”的互动

“开眼看世界”以后,晚清经世学人纷纷热衷西学,欧美革命的历史知识潜移默化地传入中土。此外,得益于日本现代化的“先行一步”,在中华本土文明与欧陆文明间,嫁接出一座桥梁,便利了“革命”与“revolution”的直接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如何理解“revolution”的含义上。早期的理解更多的是指诸如“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欧陆大动乱”,认为“西式革命”是“造反动乱、颠覆政府”之意。同样是到了近代后期,对于“revolution”的理解依旧不变,并未脱离“革命”一词表达王朝更替的传统含义。但是不同于1890年前,中国士大夫对“revolution”多为负面意义词汇的认定。1900年后,社会思潮中的革命倾向逐渐显露,知识分子们开始对“revolution”产生崇拜,并多为正面意义。同时也包含着彻底变革之意,即不再囿于暴力的造反意向。因此,欧美“双轮革命”对近代中国革命语用的走向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现代革命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形成,基本上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和“revolution”意义的互动[1]371。

二、“革命”概念在国家治理主线中所具有的张力

近代以来中国每一类“革命”的概念(1),是相应时代精神的聚合呈现,其所具有张力的“轨迹”折射出的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进路。

(一)晚清七十年“革命”概念的嬗变

晚清革命话语的兴起受到激烈的历史变动影响。19世纪中叶以来,千年局变下的晚清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管治危机。仅凭“祖宗之法”连国家主权完整性也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清廷的决策者为应对危局,将在“中体西用”哲学基础指导下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作为当时国家统治(治理)的“指导”思想。首先是在器物层面逐渐深入地向欧美国家学习,其高潮体现在洋务运动的开展上。但这一时段,至少在1895年及以前,书刊报纸中关于“革命”的表述几近不见,即使有少数零星的出现仍旧是传统的“古典”之意。换言之,此概念仍然沉寂于传统“革命”的话语体系之中,并未改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就传统“革命”概念本身而言,它特指的是“易姓”革命。在“后文字狱时代”,大肆宣扬或者尝试正名都可视同造反行为。所以传统话语下的“革命”本身作为政治敏感词与所处时代的政治文化格格不入;其二,虽然清政府处于严重的统治危境,但传统体制的自我修复能力仍然在发挥积极作用,再辅以西方的器物长技,国家机器仍旧能维持运转,“回光返照”式的“同治中兴”便是最好的例证。这就表明此时其“执政合法性”依然稳固,“革命”一词既然可能指代“反清”,也就必然没有政治空间。一方面的“不能”用,一方面的“不需”用,使得传统“革命”概念继续保持原意。

虚假的繁荣景象随着甲午战争中清廷的战败而化为泡影,预示着“中体西用”下器物学习的治国之道的彻底失败。关于制度层面的变革举动甚嚣尘上,突出的事件是“戊戌变法”。以戊戌维新为代表的“改良”,虽说是满清当局感受到无可把控的舆论压力和渴望维持当政的“应急之举”,但“维新图存”首先成为了时下救国之道的共识,这也是在甲午战败背景下痛彻反思后向“战胜国”――日本学习的体现。反映在“革命”概念的演变中,纵然当时改革和革命存在着某种排斥的关系,但革命话语开始被激活。其中就有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论战推动了中国革命崇拜的产生[3]266。缘由是革命势力逐渐隐现,它代表着少部分“激进人士”的诉求,革命话语尽管很微弱,但开始成为一种利益表达。从此,谋求富强与独立的救亡图存之路,或者说客观上不自觉的国家现代化之路开始产生。直到1900年“庚子国变”后,一次次消耗着社会主流民意期盼和耐心的“立宪”改革日渐式微。激进知识分子对满清当局的革命倾向开始公开化并逐渐占据政治舞台。据此,革命也获得正当性。显然,改革和革命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当改革失败,革命就代之而起。在“革命”概念演变上的反映则是,“改革”主流思潮下的革命概念在传统革命话语的主导下,在发扬日式“革命”内涵以及对西方革命观念的选择性吸收中前行,体现的是中国社会在保持其传统组织方式的前提下进行现代化之努力[1]398。但最终“武昌兴师”则标志着这种寻求国家富强的现代化之路宣告失败。传统的一元“革命”话语体系逐渐崩塌,从本质上演绎出“革命”概念开始寻求新的意向载体。

(二)民国时期“革命”概念的突变

如果说晚清革命概念的演变过程是“温水煮青蛙”,那么民国期间革命概念的演变则是“激流勇进”。作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革命派”、“立宪派”,对于怎样才能使得国家富强的长期争论,终于随着一场内战而不是国内辩论,决定了谁来统治自称“中国人”的这四分之一的人类[4]31。也就是说民国初年,“革命”一词至少从“正当性”上升到“合法性”的身份地位。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成立,象征着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末代变种的治理国家模式由此告终,抛开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来说,它为古老华夏的现代化打开了闸门,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值得注意的是,新政权初立,必然着眼于巩固执政的举措,维护共和便成为辛亥革命后的首要目标,但历史的“倒车”仍旧频繁开启。所以民国初期,进步势力对于维护“共和”这一革命果实进行了反复的拉锯性努力。这种努力所能看到的曙光渺茫,其危机终致新文化运动产生。新知识分子终于意识到信奉中学西学二分意识形态的城市化绅士,是不能完成中国现代化的[1]385。亟待需要新的“治世之学”来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立新”势必伴随着“破旧”,新文化运动的引领者们一方面为“新文化”奔走呼号,一方面对传统进行全面彻底的批判。“革命”一词作为自上而下改革的对立物,其代表了社会、家庭、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秩序必须从下而上彻底推翻的意思[1]38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革命”词汇的使用呈现的井喷之势,全然变成极具正面意义的词汇。同时随着西方革命观念中进步、彻底变革、用暴力推翻旧制度等上述含义的引入,中国当代革命概念开始显现,现代含义开始融汇其中。总之,这表现的是,当时主流知识阶层认同惟有全面学习西方经济和政治制度才能探求事实上的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基于民初波诡云谲的时势,政治上的“全盘西化”这种局面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颠覆。表现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于中国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和治理模式的失败,思想领域的内外困惑导致进步人士开始反思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事实上表现出那些社会精英对当时现有国家出路的迷思,渴求国家迈向新的一条现代化的路径。恰逢“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2)”,意味着为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无产阶级理论”这一选项,加之五四运动蓬勃兴起的助推作用。结果在政治思想上的激变就是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这使中国式现代革命观获得了科学的支持和合理化,由此进入马列主义语言表达的时期[1]398。民国中后期也就是国民政府时期,“革命”成为各派政治力量共推的主旋律,但是该概念具体阐释的话语权争夺直接反映在对国家发展方式的领导权上,特别是以国民党为代表的“政府势力”和以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势力”关于国家现代化的路线产生了激烈且不可调和的对抗。固然国共两党都继承了列宁式政党组织原则的衣钵。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念顺乎了民意,彻底性地摧毁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旧制度,革命的高效性有力地支撑起夺取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历史正当性。因为它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在错综复杂的前现代条件下,以某种唯一有效的方式完成了现代民族国家基础的奠立[3]310。回到“革命”概念理解上,中国当代革命概念形成的关键最后一步:由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话语向无产阶级革命话语的转向。这预示着革命概念中全面或部分引进西方现代政治观念和价值不再适应当时时代的需求,暂时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

(三)共和国以来“革命”概念的隐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以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标志。应当说,该种实现历程是中国当代革命概念(马克思主义革命)由理念到现实这一逻辑演进的真实映照。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主要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先驱,那么马克思主义就确实包含一种现代化理论,其对现代社会从封建主义出现的论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过程的“模式”[5]118。同时,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同马克思主义本身一样具有广阔的外延。对马克思来说,革命是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法律的和意识形态现象的[5]28。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共产党宣扬“革命”观念并践行“革命”理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对国家治理或治理国家的探索,以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种“革命目标”的实践在建国初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内,实现了国家对武装力量的全面垄断,从而真正完成了中国大陆的全面政治统一,并由此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首度实现了社会稳定;对外,从苏联手里收回“旅大”,坚决地捍卫了自己的领土完整[3]292。伴随着当代革命概念形成后,不仅合法性和正当性都无懈可击,还“渗透”到国家、社会、个人三级层面的里里外外。自此之后,国家治理或治理国家,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求的课题。

但“好景不长”,1956后,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所主导的革命观所能溢出的积极效应逐渐被耗尽。特别突出的是在“文化大革命”(3)时期,革命概念的语义膨胀,其语用仿佛成了一种“金科玉律”,造成革命的庸俗化,也完全超越了“革命”的语义范围,革命观指导国家的一切日常运行。后果便是这一时期“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一直持续到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得以“矫正”。与“前改革开放时代”相比,前后剧变最为明显的区别是,“打江山”的模式逐渐退出治理国家的决策选项,取而代之的是着眼于“坐江山”所需要的现代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革命”概念也朝着本义“复原”。政治意义上的革命,即当代革命概念似乎淡出了一般民众的话语体系,除官方及“体制内”的言论中仍经常表述外,只留有非政治领域内的革命相关词组,譬如“科技革命”、“文学革命”等,还大量见诸舆论。在这个意义上看,当代革命概念的意群中,似乎存在着淡去正统马克思主义革命内涵的倾向,但实际上,主流意识形态这一事实的客观存在,官方主导的主流价值的革命概念,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囿于官方和民间的“双轨”演进,可以说,长期稳定的中国当代革命概念开始发生着某些内涵比例的变化 ,这种可能的变化可谓之“隐变”。

三、告别或拥抱“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经历着民族国家迈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阶段。多元化社会的趋向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经典”革命概念的消解或裁剪。

(一)二元思维模式的困境

实际上,分析“革命”一词,可以视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向现代转型的缩影,也反映了中国当代思想和政治制度变革中面临的困境[1]366。当下的舆论场,有一种“告别革命”的呼声,某种程度上可以值得肯定这是对近代以来激进(暴力)革命的深层反思。但这种反思好似陷入到一种二元思维的非此即彼模式中,将当代革命概念的消极一面放大到绝对程度,对其正面意义全盘否定,且一味赞赏“改良”带来的积极效果。即否定“革命”,肯定“改良”。另外一种二元思维模式的困境来自主流意识形态领域,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成就,官民对待“改革”这一话语的态度是逐渐深入认同的,而当代革命概念如同是被打入冷宫的昔日“宠儿”,显得不受待见。但曾几何时,这种革命观与共和国的建立是呈正相关关系的。如此一来,这种二元的矛盾对于执政党有效宣教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不小的阻力。总的来说,面对上述困境,需要跳出二元思维模式,将革命一语放置于历史发生的轨迹中去审视。其实,每一种革命概念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国家治理模式之思,一种可供当时仁人志士选择的“独立”与“富强”方案 。进一步来说,每一种选择是具体时空条件下的历史必然,不能用现代人的苛刻眼光虚无地去裁剪客观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革命概念理应受到褪去“神化外衣”后的礼遇,所以“告别革命”不应成为理性知识分子的盲目认同。

(二)“革命”同“治理”的博弈

改革(治理)与革命在近代150多年的“恩怨纠缠”,可以看作是理想国家治理方案的“话语之争”。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方式,很大程度上师从于法国式暴力革命。法国式革命暴力作为一种政治现代化的手段,虽因其高效而有必要在一些社会历史条件类似的国家行使,但这种行使终究也只能限于这种国家的一定的历史时期[3]311。这就意味着,一旦民族国家的独立和政治稳定得以实现,那么经济和政治的健康良性发展就应当纳入议事日程,法国式革命暴力也应渐出该国的政治舞台。改革开放以后的国家走向便是这一逻辑的印证,事实上是以历史实践佐证了这一逻辑的科学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3。继改革开放的首创性变革后,新一轮改革号角已经吹响。预示着“改革(治理)”的逻辑向纵深推入。基于此去类比法国大革命中“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再来看待当下的我国情势,更加具有现实的镜鉴意义。因而,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能长期漠视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诉求,需要大胆而审慎的政治体制改革,避免陷入同“革命”赛跑的危境之中。综上所述,唯有革命观念“脱敏”之际,才会显现它的历史面貌和本真意义。那么这种“旧制度”与“大革命”式的轮回,更加告诫我们,在今后,革命也并非一味地去拥抱。

四、结语

梳理革命与治国历史脉络中的各种经验,不难发现,“革命”与“国家治理”是既互为张力又相互补充的动态关系,而不是完全的静态的平衡关系。如果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历程,表现为中国治理者从看重国家单边决定转变为寻求国家与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国家模式的转变,那么作为革命实践重要宣言的“革命”概念,其演变可以说是同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并行相伴的。如前所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革命”概念的演变有着难以割断的历史勾连。因此,在“国家治理”的主轴下对待昔日的“革命”,应当用一种历史发展的眼光,客观理性地看待曾为理想“国家治理”模式做出探索的历次“革命”。习近平曾提出“两个不能否定”的论断,即“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7]23。我们依照这一逻辑同样可以认为,整个近代以来纯粹为了追求国家现代化的“革命”和“建设(治理)”也不应该互相否定。意味着无论从“革命”概念演变的过程来解读“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是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去认知“革命”概念的演变都将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注释:

(1)本文对于“革命”概念演变的考察与区分,区别于大多数学者以“革命”概念变化本身的线索为划分依据,而采用粗线条的“政权更迭”维度划分,意在凸显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

(2)更确切地说,是“苏联式马克思主义”。

(3)由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所以本文所涉“文化大革命”也并不认同其为一般意义的“革命实践”,文中出现的列举仅将其作为佐证观点的历史事件看待。

参考文献:

[1]金观涛,刘青峰.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2]陈建华.“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高毅.法兰西的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 增补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美]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美]塔克.马克思主义革命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发布时间:2022-11-01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浅析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的马克思化 来源于www. 摘要:近代以来,中国哲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中国哲学正在成为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的完美方式。中国哲学强......
国际法中主权概念的地位与演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3
十六、十七世纪时,伴随现代国家体系的形成,国际法也逐渐发展并成为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以探讨国家理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主权理论,被国际法学者借用描述国与国之间关系,而很快的就成为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概念。因此,为方便区分起见,......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3-02-06
本文阐述了“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认为在古代,所谓市民社会往往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其含义与政治社会并无不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自然(野蛮)社会的概念。现代市民社会概念是对近代欧洲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相分离......
绿色经济的概念演变阐述
发布时间:2023-05-26
绿色经济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含义也是有不同的意义的。 最初的绿色经济是生态系统目标为导向的绿色经济,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之后,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浪潮下,绿色经济最初由英国环境经济学......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法的命运(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在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形成过程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近代法和法学的性格及其命运,是由中国一百多年几代法科知识分子所铸就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从事研究的;受......
探究近代以来女性形象在广告传播中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21
摘要:女性形象作为广告中备受青睐的元素一直高频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介上,但是随着广告业的不断发展,此类广告逐渐陷入了同质化严重的窘境,难以让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文章以不同时期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特征为切入点,在差异中探寻内在根源,以期为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创新运用找到出路。关键词:女性形象;广告传播;历史变迁中图分类号:D66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5-0055-02女性.........
试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服务观念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我国的养老服务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关于养老服务的观念也有许多变化,主要表现在养老服务的内容,养老服务经济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养老服务的居住地。 关键词:改革开放;养老服务观念;变迁 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以工业革命结束标志为例谈历史概念的掌握
发布时间:2016-12-05
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人教版教材没有明确表述。这个问题其实可以从工业革命开始标志说起。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依据是机器的开始使用。据此即可推断,机器的普遍使......
浅析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经济理论发展
发布时间:2016-12-08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始终围绕着振兴中华、富国强民的一系列经济思想、观点以及学说展开,虽然期间经历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国民党统治的黑暗时期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但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在大方向上却始终......
西方公民社会概念演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 要】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源于西方,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表示“城邦”的涵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与国家、市场的逐步分离,公民社会这一概念经历了近现代和当代的两次变化,其内涵也日渐丰富和完善。抓住概念变迁与事......
浅谈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体操 体操概念 体操发展 论文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的历史和发展特点,从西方近代体操的传入到近代中国体操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清末时期的体操、......
近代行规法律效力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30
行规为一业之行业规约和经营惯例之集合,是行业组织所制定并用以实施行业自律的重要依据。不论是在中国传统的会馆、公所还是在西方的「基尔特」(guild)之中,行规或者行业习惯对于行业组织的发展与运作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法律......
浅谈近代中国女性教育的起步与女权革命
发布时间:2023-05-22
当今,男女平等已成为普世的价值观念,在我国也早已被规定入宪法。然而,百年前兴起的女权运动所追求的理想、所倡导的目标,新时代的女性是否能够全部做到?在当今中国社会男女平等的旗帜下,隐形的不平等扎根于社会的每个角落,真正的......
略论中国古来农具的演变*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最早的农具(公元前17世纪以前) 人类最早的工具显然都是依据用力的方式设计制造出来的。向前用力就是“刺”,这一类的工具有木棒、鹿角、石刀、石铲等等。先将工具高高举起,然后向下用力就是“斫”,或者说“劈”、“砍”,像......
论古代服饰中帔帛的来源与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在中华五千年文化长河中,服饰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服饰文化不仅可了解当时社会的物质特征和精神特征,还能深入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变幻。在中国古代服饰中,女性的衣着配饰始终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被不断探讨。其中,帔......
“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溯源
发布时间:2015-08-25
内容摘要 近代经济思想家把“师夷”与“变法”紧密联系,初步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改革与开放的辩证关系。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我国近代关于“以开放倒逼改革”经济思想的内涵、主要特征和目标演进,可以为新一轮对外开放提供理论......
中国的革命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1
" 一 革命:概念及其阐释 革命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革命概念是指一种暴力性政治参与,它一般以夺取政权和恢复正义的政治秩序为目标。西方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家一般都是运用的广义革命概念。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并非来自上......
建国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宪法文本中的演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0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将新一轮央地关系改革提上日程,而改革的推进应基于对宪法央地关系条款的深入研究。此类条款可分为原则性条款和具体规定条款,具体规定条款又可分为直接条款和间接条款。直接条款对各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及其演进概观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 要: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党长期探索的成果。文章在分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文化思想渊源、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概述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发展,阐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4
婚姻和家庭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男女个人,以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利益汲汲相连,而且还影响、制的著社会联系和社会活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民族传统,便会有不同的婚姻和家庭方式。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近代以来日本大国梦的自由、平等轨迹浅探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 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日本近代明治维新为何取得巨大成功、对日本在近代亚洲的地位、对日本在二战中失败的根由,认识模糊,乃至存在误解。文章沉钩历史,梳理出日本历史发展的自由、平等轨迹,指出日本带着东方伦理的大国抑郁走入近......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西藏经济政策的发展和演变(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论文摘要:由于西藏问题的特殊性,建国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改革开放后,西藏经济发展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发展迅速。中央在制定西藏政策的时候,既注意全国政策的统一性,又注重和西藏的特殊情况相结合。自1......
近代汉语结构助词“底”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06
摘要:近代汉语是汉语史构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上承古代汉语,下启现代汉语,在汉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的发展演变中居于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语法学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敦煌变文和《祖堂集》中“底”字结构......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 重视社会史研究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1949年以前学者们就程度不同地有过相当不错的理念和著作。吕思勉、顾颉刚等人曾在自己的研究中涉及社会史的内容。1948年,吴晗、费孝通等人组织过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问题的讨论班,历时......
浅析日本近现代宗教团体立法沿革及理念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7
日本宗教法人法于1951年颁布,到2008年为止,先后进行了25次不同规模的修改,与其他有关宗教团体的法律法规,例如宪法、民法、公益法人法、税法、劳动法等相互配合,形成了日本现行的宗教团体法律制度。在这一庞杂的法律体系中,宗教法人法处于核心地位,规定了宗教团体的基本行为规范,反映了宗教立法的基本理念与精神,是了解日本宗教团体法律制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文章通过梳理日本宗教法人法的立法过程,探讨其立法.........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发布时间:2023-02-01
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摘 要】隐喻概念是构建跨越隐喻鸿沟的桥梁,隐喻的跨学科、跨文化研究更是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重视隐喻和隐喻意识对于外语学习者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应用语言学角度,来探析概念隐喻中的......
来一场革命
发布时间:2023-07-27
有一篇“xxx,不及面谢,他已落马”的文章,不仅某著名网站挂在了网上,连某著名媒体也在删改后给予刊发。文章写得情真意切,读来确实让人感动。但我要说,这样的文章发得不合时宜,更不应该被媒体刊出。 “xxx,不及面谢,他已落马......
从西学东渐看天津近代教育演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前天津的教育状况,然后重点介绍西学东渐出现之后,在其影响下天津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在这里又针对西学东渐的四个时期―明末清初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运动与清末“新政”时期、国民革命时期,逐......
清代宫廷演戏机构的变革
发布时间:2015-11-04
摘 要: 详细阐述了清代宫廷演戏机构发展变革过程。清初顺治时期的教司坊,人数较少,管理简单;康乾时期的南府和景山,见证了清代戏曲由兴旺到繁盛,其组织规模前所未有;道光后的升平署开始了宫廷戏曲由盛转衰。清代宫廷演戏机构的......
以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当代军人革命理想信念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要:对军人价值观的塑造和引领是有效发挥我军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首要内容。正确价值观是先进文化的内核,只有以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领,才能够确保先进军事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
近代以来海外华人慈善活动析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当今社会,慈善事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海外华人是推动世界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近代以来海外华人的慈善活动不曾间断过.财富的累积,素质的提高及中外慈善文化的熏陶促使海外华人慈善事业的发展.但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海外华......
邓小平,以改革改变中国
发布时间:2022-12-08
时光进入2014年盛夏,中国开启“邓小平纪念时间”。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月8日晚8时开始在央视一套播出,至9月16日48集播放完毕。这是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手笔”,以纪实文献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展现1976年至1984......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张债券改变了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现代金融历史很短,资料缺失,可供参展的品类不多;同时熟悉历史、金融和博物馆知识,又能有操作能力的人太少。就是这张沉浸了历史密码的旧债券,诉说着金融与辛亥革命的直接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中国“性革命”对未来冲击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3-02-05
目前中国正在静悄悄地掀起一场“性革命”,而这场性革命不仅建立起了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也会对中国民众的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与冲击。作者认为,正是这样一种开放的性观念,使不少年轻人对家庭、婚姻等男女之间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浅议诗歌鉴赏中的几个近似概念
发布时间:2023-03-25
高中语文的诗歌鉴赏阅读向来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们在考试中遇到的最大的拦路虎。中国诗歌向来讲究含蓄,忌讳浅显直白,抒情往往曲折幽杳,方式方法尽皆不同,这都给诗歌教学带来了困难。古典诗词有的触景生情,有的寓情于景,还有......
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演进轨迹探因
发布时间:2023-05-22
" 【内容提要】近代中国民权思想是鸦片战争后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下的产物,亦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它既具有回应救亡御侮历史重任的爱国品性,又具有吸收和改造中西文化精神的属性。它的演变历程对应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
研究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视野下的“命学”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明末清初时,西学在中国就有一定程度的传播,但传播的范围和内容十分有限,未能改变中国绝大多数读书人原有的知识结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
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3
" 政治文化是政治主体的行为准则和进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政治行为的方式和结果。脱离了一定政治文化,与之相应的政治系统、政治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故此,对近二十年中的政治文化的变迁作一梳理和评析,便具有某种......
走近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
发布时间:2023-07-06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有历史现象,一般认为是从1917到1949年间,这段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其代表文学被称为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包含了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等因素,也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
近20年来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24
" 【内容提要】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归纳和综合的方法,对近20年来我国学者开展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基本状况、发展阶段,以及当前研究的特点、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评价。【英文摘要】On the basis of......
浅谈中国古代侦查机制的演变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代的侦查机制,在古代中央集权和王权至上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侦查、起诉、审判三者合为一体的特点。同时在人治大于法治,皇权第一的古代社会,审判充分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刑讯也就毫无意外的受到了统治阶级的......
近现代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的历史轨迹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技术创新是推动媒介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自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媒介技术演进经历了三个时期,分别是近代化、现代化和数字化阶段。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媒介产业实现了三次整体性提升,并呈现出不同的行业特征和发展规律。 ......
论“功利主义”概念内涵在中国语境中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26
文章试图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展_对西方“功利主义”概念内涵在中国语境中的变迁研究。文章针对utilitarianism汉语译词的变化及厘定过程,查证了该词1869年与中文的首次接触;梳理了utilitarianism在日本的译词确定过程并对核心译词进行了溯源;澄清了历史上严复、梁启超在传播“功利主义”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了“功利主义”译词在中国被厘定的关键节点。根据该词曲折的传播过程,读者可以理解.........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近代变迁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1
一、引言 回溯近代以来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自农村信用合作社诞生之日起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从未间断,但迄今为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大大落后于城市金融,而且也远远滞后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争......
试析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的演进
发布时间:2022-10-09
" 论文摘要:中国近代形成了较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法律体系,其发展经历了确立、改革、发展和形成四个阶段。在学制法律内容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学制立法经历了从模仿到本土化的过程,在政府与社会双重推动立法......
裂变:中国近代学术转型的历史景观
发布时间:2023-03-30
内容提要中国20世纪的人文学术和文学批评之发展,充满着历史、文化、社会和心理的裂变。如果说,跨文化语境的生成,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新的裂变,是从旧的肌体中滋生而出的一种新的文化呈现平台和方式;那么,就不能不顾及到这种......
论现代视野中的身体概念
发布时间:2022-09-16
摘 要: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背景下,对于人的身体概念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人的身体概念的意蕴是:它是存在的实体,具有感受性、自我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在现代人的视野中,特别是后现代主义身体观,改变了人的身体观念,并......
使命与担当:国际秩序变革下的中国战略
发布时间:2023-03-31
●美国的“例外主义”和冷战思维让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大打折扣。新兴力量的崛起进一步松动了战后秩序的根基。 ●各国应共同探寻更加有效的国家和全球治理方略,共筑权责共担、各尽所长、公平正义、全面持久的全球秩序新框架。......
中国宪法学的学术使命与功能的演变(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3
2008年对中国宪法学界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一年: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在拨乱反正中诞生的1978年宪法颁布3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单从时间上看,宪法学传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五个转变
发布时间:2022-11-11
"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定位从工具向关注主体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阶级性为主向注重社会性的转变、目的从社会性目标向重视个性化的转变、内容从单一......
数字革命带来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22-07-24
在人们的生活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同时,经济也发生了转变。在股票市场可以看到,20年前,只有IBM占据了股市TOP10的位置,市值占比约7%;而现在TOP10的企业中,46%的市值是由苹果、微软、谷歌、阿里巴巴四家公司创造。值得一提的是,今天......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发布时间:2023-04-04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一 整个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西方史学中新旧交......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发布时间:2023-01-29
当代管理 理论 和实践的 发展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第三方物流概念应运而生。作为供应链过程的一个环节,第三方物流是 企业 和用户间的接口,起着联系和协调的作用。进人九十年代后,条形码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 电子 数据交......
从变革看中国画的当代性
发布时间:2022-08-20
今天谈到当代艺术,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然而却容易闯进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有抽象的、观念的、行为的和装置的艺术才称得上当代艺术。而具象的、写实的艺术就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东西;尤其是中国画更被拒于当代艺术门槛之外。我们......
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家的不同遭遇和命运
发布时间:2023-04-13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时空坐标里留下一条轨迹,往往这个人和另一个人的轨迹在某时某地有个交点或有一段重合。过了这个交汇,两条轨迹又开始各奔东西,造成每个人生的不同精彩和悲哀。中国近代物理学家吴大猷与周同庆就是这一情形。吴大猷和周同庆都生于1907年,吴大猷9月29日在广州出生。他的父亲是1901年满清举人,1909年他全家由粤搬迁至天津,随后父亲去吉林做官,不幸因关外大疫,卒于1911年。其后,举家重返广.........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09
一 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
近年来我国供热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施行供热福利制,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供热体制改革逐渐开始实施。本文将从供热福利制改革的原因、改革过程中的现实分析、进一步推进改革三个方面对我国供热体制改革进行论述......
近十年以来我国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要: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我国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以来我国学界对抗战精神的形成、内涵、特征和价值启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了解我国抗战精神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可以更加深入认识和学习抗战精神,为更加科学有力地提倡抗战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抗战精神;内涵;价值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
现代汉语的[体]概念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提到“体”(aspect),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语法范畴。《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说:体是“动词的一个 语法范畴,用添加前缀、后缀或变化中间元音的方法来表示。‘体’表示的时间概念不多,而是表示所叙述 的动作的类型和动作是否持续。”......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发布时间:2023-01-04
摘要:本文从政府职责、制度程序和实质性变化三方面,并结合中国的雇佣关系,来诠释1980年之后的英国雇佣关系变化。 关键词:雇佣关系 变化 政府 1 1980年以来英国的雇佣关系变化 1.1 政府角色的变化 政府在雇佣关系中发挥着......
中国近代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2-12-18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我国在各方面都面临着急剧的变革,我国数学、数学教育的近代化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近代数学科学变化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前言 笔者在前一篇论文中,曾说到我国近......
英国近代均势战略发展历程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7
英国的均势战略逐渐形成于16世纪,经过几个世纪的运用发展,在19世纪达到成熟。在这一时期内,英国不论是哪个君主在位、哪个政党当政,在对外活动中一直坚持均势战略,即“干预欧陆政治,防止出现压倒一切的大陆霸主,在必要时不惜投入......
试论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
发布时间:2023-06-21
资产负债表更能体现企业价值,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从而引起了会计计量模式的变革,取代了历史成本法的统治地位。本文是一篇会计计量变革中的会计观念变革,具体内容请查看全文。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现代会计环境......
浅析英语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 要:英语教育是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门重要分支,研究英语教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变迁对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从事英语教学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英语教育;发展变迁 我国的英语教育始于清朝,......
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
发布时间:2023-02-09
查字典范文网为您整理了宪法论文之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变迁,希望和您一起探讨! 宪政是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
汉语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以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01-14
一、引言传统的隐喻理论把隐喻仅仅看成是一种修辞现象。真正把隐喻这一概念从语义及修辞领域引入到人类认知思维领域的是20世纪80年代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问世标志着人们开始从崭新的视角即认知的角度来审视隐喻。Lakoff首先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到政治话语分析中,他从哲学高度对政治隐喻所展现的伦理道德观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二、概念隐喻理论Lakoff认为:隐喻的实质.........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3-06-17
摘 要: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 开始了 经济 近代化。与传统 社会 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 自然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 发展 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
“命定”与“变命”:明代士人命运观
发布时间:2023-04-26
[摘 要]“命定论”和“变命论”是明代士人持有的两种命运观:“命定论”强调安于现状、否定人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动改变命运,这一命运观的产生与士子求仕不得、明代商品经济发展下的优胜劣汰等在积极进取后无所得的现实无奈际遇有关;“......
以科学素养驱散“伪概念”
发布时间:2023-02-22
最近,引力波成为热词、热概念。几乎同时,某电商网站上出现了宣称能屏敝引力波辐射的商品,如面膜、孕妇背心和肚兜,有商品简介上甚至写着:“引力波是辐射的一种,而且辐射非常强”。 引力波到底是什么,并非每个人都清楚,但不妨......
浅析从“总章程”到“国家根本法”———现行宪法颁行以来的“宪法概念”史
发布时间:2022-12-15
一、分析框架的建构:对象、资料、动机与方法 (一)术语、资料 宪法的概念是宪法学的基础问题,对宪法的界定形塑了宪法学的分析框架。既然自现行宪法颁布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宪法一词的界定具有多样性,那么最好在开头就对宪法概念这......
美国近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发布时间:2023-05-25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大阵营的对垒转变为多元格局,在人们关注 社会 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的学者们也在思考着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它的走向和未来。有两个情况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
从家具演变而来的玩具
发布时间:2022-08-29
“七qī块kuài小xiǎo板bǎn都dōu用yòn赖dào,不bù能nén蓝duō来lái不bu能nén郎shǎo。先xiān想xiǎn老xiǎn溃再zài拼pīn拼pīn,拼pīn拼pīn想xiǎn老xiǎn烙yǒu创chuàn涝zào。”这zhè首shǒu儿ér歌括ダlǐ提tí到dào的de玩wán具jù同tón姥xué们men一yī定dìn啦bù陌mò生shēn溃在zài一yī年nián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番诸卫研究情况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明初,为了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在河湟洮岷设置“西番诸卫”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的统治,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建置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番诸卫的研究加以概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总......
北京国资改革概念股值得关注
发布时间:2023-02-14
近日,北京市国资委主要领导调整,原国资委党委副书记、主任林抚生升任党务书记、主任。林抚生近期表示,市国资委新的领导班子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有为,不懈努力,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北京市属......
明中叶以来山西民风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3-06-21
民风,即民间之习俗。山西民风,是在山西这一特定区域形成的风俗,具有独特风格。本节就明中叶以降山西民风的变化作一探讨。 山西东处太行,西接黄河,北则大漠,素称用武之地,距京师仅数百里,实其右臂。《诗·唐风》传:山西......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变迁评析
发布时间:2023-03-05
摘要:回顾建国以来体系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未能摆脱单纯性存款吸收机构的角色定位,历次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很大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资金匮乏的难题。文章结合中国的宏观背景探讨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1)
发布时间:2022-08-25
当代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第三方物流概念应运而生。作为供应链过程的一个环节,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和用户间的接口,起着联系和协调的作用。进人九十年代后,条形码技术、自动化仓储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
正念革命 2014年5期
发布时间:2023-04-09
正念减压疗法 攥在手心的葡萄干变得越来越黏。它们看上去并不诱人,但在老师的指示下,我还是拿起了一颗,开始打量它。我发现它的表面在发光,再凑近些,还能看见从藤上摘下时留下的小印痕。接着,我把这皱皱的小东西放进了嘴里,用......
浅谈古代诗词中的“豪放”概念
发布时间:2023-06-26
豪放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历来受到文论家的重视。传统词论中的豪放派,更是直接以豪放二字命名,并左右整个词坛的半壁江山,文学作品和其艺术影响都蔚为大观。除词外,豪放诗也凭借其恢宏的气魄和浪漫的文采在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影响深远。在此我们就准备分别从诗论和词论两方面入手,讨论一下豪放这个概念在文学理论中的具体体现和艺术特色。一、诗论中的豪放以《二十四诗品为例》署名为唐代司空图.........
媒介变革时代的新闻理念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22
摘 要:新媒体改变了新闻生产和信息获取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在传统媒体时代对大众媒介生产规范及新闻形态的认知。在媒介变革时代,新闻教育应该以更加开阔的时空视野重新发现专业价值,进而重塑自身知识体系及教学模式。在对概念和规......
浅析宪法概念的变革———从《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
发布时间:2016-12-26
一、国家、革命与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规定把宪法与国家联系在一起。要理解人民共和国新的宪法类型,或许最好从另一个角度,简略地回顾一下国家与革命的问题。在革命教义中,非无产阶级的国家除了是针对被统治阶级的暴力机......
关于概念改变理论的述评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关键词:概念 概念改变 述评 论文摘要: 概念改变是科学学习和教学的重要问题,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广泛地探索了概念改变这一主题,提出了一些理论和解释模型,以期回答概念改变的一些基本问题。本文系统地梳理有关......
近现代东西文化互动中的生命哲学
发布时间:2023-07-10
" 第一节 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东渐 柏格森(Henri Bergson ,1859——1941),法国哲学家,生命哲学代表人物之一,创造进化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教授,他的讲课获得巨大成功,从而名声大振。除哲学外,他在文学方面也有(如数学)还有精深......
革命年代的阅读
发布时间:2022-11-01
人们对自己所遭遇的一切,唯有少年时代的感觉才是完全新鲜和清晰的。 ――赫尔曼・黑塞 每个人的一生中,总有一段岁月作为关键的时间段而影响一生。于我,则是少儿时期的自由阅读,使我与文学结下半生之缘,也使我养成迄今闲时读......
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贫困观念
发布时间:2023-05-28
贫困问题自古有之。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其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进入近代社会后,英国社会逐渐对贫困问题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看法和共识,我们称之为贫困观。贫困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贫困原因和采取何种措施济贫。 一......
简述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1
论文关键词:近代 司法制度 改革 论文摘要: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一、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
中国近代高校的学制改革与国立潮流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效仿日本到改学美国,学制几变,以至全国上下广设大学,纷繁杂乱。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整顿,推行大学区制,掀起了一股高校的国立化潮流。各省高校纷纷合并,力争国立。本文力图从高校的历次学制改革......
近年来明世宗崇道缘由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中国当代学者已经对于明世宗崇道缘由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大致看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遵循尊崇道教的宗教祖制;延续朱明皇室崇道的传统;明世宗即位之前生活环境的影响;明世宗即位之初的政治决断;明世宗多疑自负性格的影响;......
中国体育相关概念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19
概念是人们反映对象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是体育理论研究的基础,是明确体育特有本质属性的前期工作。体育概念的问题之所以一直存在争议,与长期以来纵向与横向的体育定义不同有关。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人们的观察视野的......
揭示概念的本质演绎过程的精彩
发布时间:2023-04-10
2013年9月下旬,江苏省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作为参赛选手,开设了题为“对数的概念”的展示课,教学实施中,笔者在引领学生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属性、经历数学概念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方面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