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清代广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清代广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2 01:25:26
清代广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3-03-02 01:25:26     小编:

清代广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广彩瓷器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它因外销而产生,在我国外销瓷贸易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广彩的颜料、绘画装饰艺术、器形的变化等问题就西方文化元素对其影响进行探讨,以便我们去了解和认识广彩的精粹,揭示勇于吸收创新、敢为人先的岭南广府文化底蕴。

据资料统计,清康熙、雍正、乾 隆年间输入西方的瓷器数量最保守估计也有6000万件以上。由《堆金积玉》引言可知:“广彩、青花及粉彩是清代三大出口外销瓷器,在出口数量中广彩占了63%。而广彩瓷器由于它的器形、装饰风格、纹饰的多样化,风靡世界,不仅是我国外销陶瓷的主要品种之一,更是享誉中外的一种瓷艺。迄今为止,欧洲、美洲、亚洲等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或民间私人手中都收藏有大量的广彩瓷器,广彩瓷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历史见证。

一、广彩瓷器的特点

1.广彩的概念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亦称“广东彩”或“广州织金彩瓷”。它是先在景德镇买来的白瓷器上用很淡的墨线勾勒出图案、画面的轮廓,再填上各种所需的颜色,然后描地、封边和斗彩封金,最后用700-750℃低温焙烧而成。

2.各时期广彩的特点 盘板沿,浅平底,卧足。口沿饰麻色卷草纹,板沿为玻璃白堆绘缠枝花卉,盘内心主题纹饰为广州珠江风景图。该盘有中国画的构图和用笔的风格,既有粉笔的特点,又有广彩风貌,为早期广彩作品。

盘椭圆形,浅腹,浅圈足。盘内沿绘蓝绿彩锦带纹,盘心绘徽章纹图,施麻色、墨、金彩,是外商来样加工或订购的产品。

盘敞口,浅腹,圈足,通体施豆青釉,口沿饰金边,盘内满绘五彩花鸟蝴蝶。画面繁复饱满,色彩鲜艳明丽,为典型的满地式广彩作品。底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盘敞口,折腰,浅圈足。盘内绘十字开光,内绘人物、花鸟、蝴蝶等。纹饰繁密,色彩艳丽,是典型的晚清广彩装饰风格,对后来的广彩影响很大。

二、广彩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1.广彩与进口珐琅料的关系

从欧洲进口的珐琅彩,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大量的硼、砷,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而在广彩瓷器上使用的珐琅颜料是经过广州艺人配制的,中国工艺大师赵国垣在他撰写的《颜料的发展》一文中曾说:“至清中时,广彩采用珐琅料配制而成的自有颜料,逐渐发展成赤红色类、紫红色类、绿色类等好几个色系。”陶瓷中常见着色剂有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经过高温烧炼而成后,分别呈现红、绿、篮、紫、黄等色,色泽耐久不变。“而广彩的颜料是先在三彩、五彩的透明颜料加上不透明的珐琅白色(含铅、硅、钾、砷等成分),成为‘乳浊性颜料’。然后产生了由蓝、绿、白三色混合而成的被称为‘鹤春色’的乳浊性颜料——绿色。接着有了由白、黄、绿三色配成的粉绿,由红、蓝二色混合成的紫色(广彩行业称为‘茄色’),还有仿进口颜料玫瑰红色的‘西洋红’等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调配出的色料与进口珐琅颜料的融会贯通,形成了大红、西红、水青、大绿等多种广彩固有颜料,使广彩色彩变得绚丽华彩,比景德镇的五彩和粉彩颜料更丰富,形成广彩独特的色彩风格(图5—图7)。

盘呈八角形,折沿口,浅腹,圈足。口沿用红、绿、黄、蓝、金彩绘花卉一周,中间主题纹饰为洋人戏羊图,洋人打扮基本上采用珐琅料配成的自有颜料。

瓶直口,溜肩,鼓腹,圈足。帽形盖,盖顶为一立狮钮,盖面堆贴葡萄花卉纹,瓶身堆贴葡萄、松鼠纹,寓意多子多福。腹部主题纹饰开光内绘西式花卉蝴蝶纹。造型优美,大量使用珐琅彩颜料,有干大红、玫瑰红、茄色、大绿等,色彩斑斓,装饰华丽,是中西合璧的杰作。

瓶花瓣口,长颈微束,扁腹,菱形足。颈部设对称开光,内绘花卉纹,腹部开光主题纹饰人物风景图,人物衣服以西洋红(玫瑰红)、大绿、水青等进口颜色绘制,其余空间以干大红为地、黑彩描金人字锦地纹满贯全瓶。

2.广彩的西洋绘画风格

由于广彩瓷器大部分都是出口外销瓷,必须按照外商的需求绘制图案,必然受到西方艺术风格影响,表现西方题材多以西方人物、西方的风情、风景为主,故有“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时代特征。它的纹饰上更多地模仿西洋版画、油画、素描和其他多种绘画。绘画技法上除了延续中国传统画法外,也引入西洋绘画明暗层次的对比、色彩变化多端及冷暖色调运用的技法。当时订做纹饰题材丰富,有徽章纹、人物纹、花鸟纹、风景纹、动物纹等(图8—图10)。

碗画面似是西方传教士传教场面,人物面部表情生动,人物

衣纹有明暗变化,远山近水的亭台楼阁也按西洋画技法近大远小来表现,凹凸阴影、透视结构。画面用料淡雅,色彩丰富,有麻色、西红(景德镇称胭脂红)、茄紫、湖水绿、大绿、黄彩、亮黑、干大红等。绘画精细,既有西方阴阳透视技法,又结合中国传统国画的皴染、设色技法,立体感效果明显。

盘板沿,浅腹,圈足,盘沿绘玫瑰、郁金香等花卉组成的八角形花纹边饰,花卉具有浓厚的洛可可欧洲风格。盘内心主题纹饰为摩根家族徽章,盾内饰釉上珐琅彩图案,由狮子和白鸽烘托,并附上家族箴言的彩带。整个盘清新脱俗,色彩淡雅。这种饰有花卉纹带的徽章纹瓷器在18世纪的欧洲受到广泛的欢迎和使用,成为一种习惯和炫耀的风气,而这种风气一直延续至18世纪末期。

碗敞口,深腹,圈足。碗外口沿饰蓝、红、金彩带一周,腹部开光绘徽章纹,衬以小朵花卉,碗内沿绘赭彩璎络纹一周,碗心绘花卉一朵。

3.广彩受欧洲商人订做器形的影响

广彩是外销的产品,除了迎合西方人的习惯来绘制瓷器上的纹饰外,还有一些器物的器形也是按欧洲商人订做,他们首先拿着模子到景德镇订做,然后在广州加彩。曾有“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清蓝浦《景德镇陶录卷二》)的记载,说明当时订做产品种类的繁多及器形变化多端。“据资料显示在1635年,荷兰商人第一次把欧洲市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餐具如碟、水罐、芥末罐、洗脸盆等做成木制的模型,带到广州,让商行交给景德镇瓷器师傅模仿生产,试制出首批样品运往荷兰。”这批样品在荷兰销售大获成功,产品供不应求后,开辟了欧洲器皿来华订做先河。欧洲商人订做的器皿包括日用瓷及特制瓷等,如喝啤酒的马克杯、剃胡子的剃须盘、咖啡用具、奶壶、奖杯等(图11—图14)。

马克杯是从英文mug音译来的,mug指的就是有柄的杯子,是西方家庭常用杯子的一种,一般用于饮用牛奶、咖啡、茶类热饮等。杯直口,圆柱形杯身,平底,杯身一侧带有半环形把手。杯口上端绘锦带纹一周,杯下沿处绘连云纹一周,杯身为珍珠地,衬以花蝶纹,腹部开光用红、紫、蓝、绿,金彩绘花卉纹图案。构图清雅,工艺精湛。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稍高。腹部绘通景式人物山水图,施红、绿、紫等色。色彩艳丽,白釉明净。当时欧洲人曾大量从景德镇和广州订烧这类大碗,用于调制鸡尾酒或果酒,欧洲人称之为“punch bowl”(华人称之为宾治碗或潘趣碗)。广彩大碗的纹饰通常有“满大人”(即清装人物)、明装人物、西洋人、中国风景和西洋风景、花卉等。

扇贝形,圈足外撇。盘连有一小杯,杯口呈花形,并饰有四个缺口,杯内壁镂空多处,托碟绘金彩如意纹一周,内用红、绿、金彩绘花卉纹饰,中间用红彩线条分隔。花卉绚丽多彩,造型独特,是外商来样加工或订购的产品,多为餐饮器具。

这是一组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的西方餐具,虽然不是一套完整的西方餐具,但也显示出清乾隆年间来华订做器形这一时代特征。有汤盆、大小尺寸不一的盘子、碟子、奶杯等不同用途的餐具,虽然每个餐具的图案以《西厢记》内的张生、红娘、崔莺莺三位人物为主题纹饰,但每一幅的画法也有所不同,估计是不同的广彩加彩艺人所画。但也进一步说明广彩瓷器具有中国元素的图案深受西方人的喜爱,并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来使用和欣赏。

纵观以上广彩瓷器是外销产品,是适应外销而出现的,其产生及发展都是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西方文化元素的加入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瓷。广彩流传至今,历经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取,显现敢于探索、尝试的开拓精神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岭南广府人文特征。并以华丽的色彩和精美的纹饰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成为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的一座桥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