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文化、农民综合文化素养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而音乐文化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人才优势突出,能够助推新农村音乐文化繁荣发展,也是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基于新时期音乐文化背景下,研究和探析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策略,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地方高校音乐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有利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大幅提升。音乐教育对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来讲,具有一定的显著作用和积极意义。目前,由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音乐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中小学、广大农民对音乐文化教育不够重视,所以影响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水平,甚至影响到新农村整体建设质量。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通过深入农村,结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推广新经验、分享好做法,将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其音乐教学水平[1]。
第二,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有一定的本土化、民族化特征,一方面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改善民风,彰显民俗文化。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均传承和发扬着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文化,尤其是以音乐、舞蹈为主。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群众为了忙于生计,忽视了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致使民俗音乐文化逐步走向边缘,甚至被现代音乐所取代。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通过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不仅能够对新农村音乐文化起到传承和保护的作用, 而且有利于新农村音乐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有利于新农村音乐文化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非常落后,小农意识十分強烈,音乐文化思想保守,致使音乐文化发展水平低下。与此同时,城乡二元化模式下,城市音乐文化的飞速发展,忽视了农村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农村音乐文化受到一定的冲击和破坏。调查发现,农村地区音乐文化内容十分单调、形式不够丰富,难以看到内容健康、形式丰富的音乐演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将能够利用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舞台经验、优秀的演技来带动发展农村音乐文化,不仅能够培养出新农村音乐文化优秀人才,而且能够为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问题
(一)专业化人才相对匮乏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非常明显,国家对城市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较为充沛,相反,对农村教育的人力资源投入相对匮乏,农村中小学专职教师十分短缺,尤其是音乐教师甚少,基本不能满足学生音乐课程学习所需。基于此背景下,农村中小学音乐课程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一些其他课程教师兼任音乐教师,让学生照着歌词本唱唱流行歌曲,没有专业的教学器材,也没有专业的教学模式,课外音乐文化教育更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教育条件十分落后,绝大多数音乐专业人才不愿意前往农村执教;另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水平偏低,没有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农村经济基础较差
就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较好,西部内陆省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由于经济发展不景气,加之信息、交通等相对闭塞,绝大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音乐文化发展也就是纸上谈兵。调查发现,中西部农村地区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地区所留下来的只有老人、妇女和孩子,依靠这些弱势群体去发展农村音乐文化显然不具可行性[2]。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较差,乡镇文化站难以发挥主体引导作用,尽管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实质上形同虚设,并未发挥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甚至为了缩减成本开支、缓解经济压力,音乐文化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和制约到农村音乐文化繁荣发展。
(三)音乐文化建设机制不健全
首先,农村音乐文化建设领导机制不全。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农村音乐文化发展不够重视,县文化管理单位对乡镇文化站的指导不及时,致使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放任自流,难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其次,缺乏动力机制。乡镇领导始终将经济建设放在核心位置,普遍认为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并不重要,并没有将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书和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最后,农村音乐文化保障机制不健全。研究发现,一些地区文化管理部门定期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农村群众也自发组织一些群体性的表演,然而由于专项经费支持不到位,部分活动半途而废,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四)基础设施设备体系不全
农村音乐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有力支持,而且需要提供专业化基础设施设备。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表演器材、表演场所、专项资金等十分短缺,基本上不能满足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基础所需。同时,由于资金匮乏,对农村音乐文化活动开展场所的维修不及时,使其沦落成为不雅表演、宗教迷信等活动场所,农村广大群众在闲暇之余,没有可靠、稳定的活动场所,生活方式极为单调,不利于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3]。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的策略
(一)培养新农村音乐文化专业人才
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必须依赖于专业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基本上都不愿意从事农村基层音乐文化教育工作,所以需要培养农村音乐文化类人才,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大力发掘农村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对农村音乐文化兴趣浓厚、非常熟悉的音乐爱好者,要加以引导、鼓励和专业化培养。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面向新农村音乐文化提供人才培养支撑,采取专业化教育培训,让农村音乐爱好者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掌握音乐表演技能,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化音乐人,为新农村音乐文化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提供专业化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音乐文化教育基础相对薄弱,除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外,还需要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全力支持。首先,地方高校要切实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结合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提出符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前往农村地区实习、就业,为新农村文化站提供专业化指导和服务,输送一批懂技术、经验丰富的管理工作者;其次,地方高校要利用自身音乐专业特色和优势,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指导和培养,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化技能和综合素养,让农村音乐教师对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趋势、音乐教育模式、教育规律等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成为特别能吃苦、有爱心奉献、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最终为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保障[4]。
(三)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教育过程中,为了突出成效、完成目标,需要通过舞台表演、社会实践等方式来检验教育教学实绩。而文化下乡活动,不仅能够对学生起到歷练的作用,可以检验音乐专业教育教学成效,而且可以丰富农村音乐文化,对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地方政府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地方高校凭借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通过音乐文化下乡活动来提升学生专业化水平,让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走上正规化、规范化、标准化道路。
(四)大力发掘农村先进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自远古时期以来,所沉淀和积累下来的先进音乐文化不计其数。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一些民间音乐文化被边缘化,甚至被取代。尽管各个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迥异,但是均能够准确反映和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感触和精神风貌,民俗音乐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必须得以传承和发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快速发展,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音乐文化日趋衰落,被现代流行音乐所取代,加之农村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文化艺术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音乐文化传承和保护经验,使其逐步走向衰落,甚至消亡。地方高校通过大力发掘农村先进音乐文化,可以从中发现农村先进音乐文化的艺术真谛,并积极承担起传承和保护责任,最终有利于新农村音乐文化繁荣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助力新农村音乐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地方高校要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充分发挥音乐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融入到新农村音乐文化建设当中,为新农村音乐文化繁荣发展奉献力量,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