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多权平衡进路

论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多权平衡进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5:23:05
论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多权平衡进路
时间:2023-08-05 05:23:05     小编: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平衡推进,也需要多权间的互动与平衡。这一进路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与法治体系建设的现状相适应。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公民权利;多权平衡

作者简介:刘建刚(1970-),男,河南确山人,辽宁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平顶山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研究。

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标志着我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整体化阶段。整体建设的法治需要来自于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平衡推进和平衡互动。这种多权均衡进路是形成良好法治体系、实现法治国家的基本路径。

一、法治体系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多权平衡推进

1.法治体系建设的整体性。

法治体系包含丰富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同的构成,既可以指包含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也可以指包含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既可以指包含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也可以指包含法律观念、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主体、法律行为和法律文化。不同于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具有特定的价值内涵,其运行和实现意味着良法之治下的一种理想社会秩序。如果从规范、价值和文化的视角看,我们能够把法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完善的法律体系。这要求法律体系内容完备、结构协调,能够均衡配置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每个领域的重要社会关系都有法可依。第二,法治价值的彰显。法治要求控权、平等、秩序、自由、人权、正义等价值得以实现,也要求这些价值间的统一,不能因为强调某一价值而忽视其他价值。第三,法治人文生态和法治自然生态。法治人文生态要求公民具有主人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等公民美德,社会具有诚信、友爱、互助、宽容、民主的氛围;法治自然生态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能够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在自然和环境的承载限度内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同步实施法制改革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1]改革的全面性需要法治的系统性,改革的深入性要求法治的实质性。我国的法治进程已经到了整体性的法治体系建设阶段,忽视任一方面都与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事业不相适应。只有整体性的法治体系建设才能纠正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偏差,才能解决长期积累下来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矛盾和问题。从自身来看,法治体系的实现具有内部构成的关联性、统一性,缺失任一方面,就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例如,如果非法拘禁得不到禁止,人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即使法治体系要求的其他方面再完备,也不能称得上是实现了法治。可以说,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和法治内容的一体性对法治体系建设的整体性提出了客观要求。其实,法治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体现了整体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时代需要。

2.法治体系建设的多权推进。

不管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或理性文化的要求,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进行法治体系建设都要通过保障国家、社会和公民的权力或权利得以实现。法治体系建设的过程,就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进行规划、实践,行使权力或权利的过程。多权推进,是法治体系建设的直接动力,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出现法治体系的失衡。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充分肯定了社会和公民权利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在法治建设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侧重,只有多权推进,才符合法治体系建设的整体性要求。国家权力重视法治的工具性和形式化,着力于依法治理和法制体系的完善来充分发挥国家的职能。在价值选择上会突出秩序价值,而对于法治的控权、平等、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则会重视不足。同时,在一些方面,国家权力的作用有限或动力不足,需要来自于权利方面的动力保证。例如,法治人文生态主要取决于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广泛、深入参与,无法通过国家权力的行使得以形成;法治的自然生态,也主要取决于利益主体的权利诉求,明显存在国家权力的动力不足。可以说,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发动民众与民众的直接参与,是决定法治建设成败的关键与根本。”[2]社会公共领域是孕育法治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温床,也是法治内在价值得以彰显的场域。我们应充分重视社会和公民权利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两者的局限。各类社会组织多具有地域性或行业性,要考虑其成员的特殊利益,他们更强调文化和价值的多元,重视传统习俗、民间规约、道德伦理,而对法治要求的普遍性、形式性、权威性等则会缺乏应有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社会权利也会因为重视集体价值而对公民的个体权利和多样性发展形成阻碍。公民权利对法治价值有着深切的关怀,是推进法治建设最广泛、最基础、最深厚的动力之源和根本保证。但由于公民权利主要关注私人利益,容易导致权利的滥用和社会的无序。因此,只有多权推动,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适应整体性法治体系建设的需要。

3.法治体系建设多权动力的平衡。

我国法治实践中,国家权力一直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种法治建设进路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快速地构建起规则秩序,但却很难长久地维持,特别是难以塑造富有活力的社会机制,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纵深改革的要求。”[3]其结果是抑制了社会和公民权利参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性。例如,我国有关市场经济和社会管理的法律发达,而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特别是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法律严重滞后。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来自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动力不足,多权动力的失衡造成法治体系的失衡。这种情况,也造成了权利实现的法律途径拥堵,引起社会群体事件多发,甚至不时发生一些极端事件。这反过来,又促使了权力维稳的强度。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进一步释放来自于社会和公民的权利动力,实现与国家权力的动力平衡。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来自于国家权力的推动,更来自于社会活力的激发和公民的广泛参与。法治体系的建设也是一样,需要更多来自于社会和公民权利的力量。社会组织通过民主管理和自治规范来增进社会法治化的程度;公民通过参与社会治理和主张权利促进权利保障体系的完善。从现实情况看,法治体系建设,不仅需要国家法律,也需要大量的民间规约,而民间规约的形成主要来自于社会组织和公民的自治。法治的实现也需要守法、护法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形成更离不开相应的法律文化。只有广泛深入的权利参与,法治体系才能充分表达人民意愿,否则就难以得到民众的认同,更难以得到“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因此,全面的法治体系建设离不开多权的动力平衡。

二、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多权间的互动和平衡

1.法治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

英国在法治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宪章》《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令状、酷刑的废除、《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文件和事件。这些法律文件和事件,实现了国王、议会、政府和法院相互间的均衡制约,使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达到相对平衡,并通过相互间的平衡互动保证了社会的活力和公民的自由。美国宪法通过横向和纵向的分权制衡避免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为社会和公民权利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的公民权利体系以及较为发达的公共领域形成了对国家权力平衡和制约。而公共领域的社会权利在保障公民权利的同时也抑制了公民权利的滥用。这种多权间的平衡互动为美国社会有序和经济繁荣提供了保证。法国在19世纪初建立起资本主义的法治框架,其“守夜人”式的政府,造成私人领域的过度自由。由于缺乏来自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的制约,造成了形式法治下社会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公,因而也就产生了进行社会改造的各种思潮和工人运动。二战后,福利国家政策出现、公共领域扩大,公民权利也就得到相应保障,整个社会也就趋于稳定。德国的法治始于19世纪的法治国家模式,这种模式趋于国家权力的支配地位,社会和公民权利不足,这也为后来走向纳粹集权统治制造了便利。二战后,由于民主化改造和福利国家政策,使得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之间趋于平衡,社会也日益稳定。新加坡早期为英国殖民地,较早接受西方的自由市场观念,再加上公民主要来自于他国移民,缺乏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在这种状况下,新加坡致力于强化国家权力、打造廉洁政府、严格法律实施,通过有为政府实现多权的互动平衡,实现了良好的法治状态。

我国法治建设的开端可以追溯到清末变法。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两大社会转型以及抗美援朝、反右运动、十年“文革”等重大事件。整个过程,又始终贯穿着实现国富民强、完成国家现代化的急迫任务。这就使得凭借强有力的国家权力集中资源、统一思想成为完成革命和建设任务的必然选择。同时,这也造成了社会公共领域的不发达,公民权利的重视和保障不充分。这种多权间的失衡,使得我国的法治建设出现了许多困境。可以说,当前各种利益分配失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权力和权利分配的失衡。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为实现多权的平衡配置和互动提供了历史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促进法治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2.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多权间的互动和平衡。

法治体系建设需要以多权间的互动和平衡状态为基础,也需要这种状态的运行为保障。法治体系本身的运行就需要适度的国家权力给予保障,权力过小,会造成国家能力不足,难以实现法律的实效,过大则会挤压社会和公民权利的空间,造成多权间的失衡。由于权力本质上的扩张性和强制性,法律界定的权力界限离不开权利的制衡。对于社会权利来说,过大,会妨害国家权力的有效行使并易于侵吞公民权利,过小,则不足以制约国家权力,以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同样,公民权利过多过强,社会经济条件就会无法承受,过少过弱则会引起普遍不满,为社会的不稳定埋下隐患。相互的关系来说,一方面,社会权利对国家权力具有辅助作用,“众多利益群体、社会组织与国家机构并存,并参与国家政治意志的表达,在公共领域实现着社会公权力与国家公权力的合作、协调与互补;事实上,也只有多元化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才能构成法治的和谐。”[4]另一方面,公民也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公共生活,实现社会自治。也就是说,社会权利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和实现公民权利的双重性质。当公民权利泛滥,影响社会秩序时,社会权利可以参与国家权力的社会治理;当国家权力滥用危害到公民权利时,公民可以通过社会组织保障自身权利。只有通过多权间的互动、制约,任何权力或权利都不能逾越自身的界限,法治的至上性、权威性才能得以确立,也才能真正实现任何权力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处在宪法法律之下,任何违宪违法行为都能够得到及时追究。当然,多权之间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在法律确定的框架下,各自的力量此消彼长,在总的态势下处于互动的平衡状态。也只有这样,法治体系的稳定根基才能形成。

3.法治体系建设需要各权组成部分间的互动和平衡。

从国家权力来说,法治体系建设需要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之间以及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之间的平衡。如果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就难以实现依宪治国,也难以实现对其他国家机关的有效监督。如果司法独立不充分,法官保障制度不健全,则法院和法官就会依附于其他国家权力,难以实现公平正义。同样,中央权力过大,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过小则不利于市场和法治的统一。权力间的平衡需要法律界定,也需要各权力间的张力和制约。从对公共事务和公民的管理来看,社会权利具有公权力的性质,如果从表达公众和成员的利益诉求来看,社会权利则是公民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这两个方面中,如果前者过强于后者,社会权利就会抑制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公民自由,社会组织也就变成了“二级政府”;同样,如果前者过弱于后者,则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有效治理。公民权利可以区分为政治权利和民事权利。如果公民政治权利发展严重滞后于民事权利的发展,不但公民的价值不能彰显,其享有的公民的民事权利也难以充分实现,其民事利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也就是说,政治权利的贫困最终会造成民事权利的受限和经济利益的贫困。因此,法治体系建设也需要权力或权利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平衡,需要各部分间的相互协作,彼此制约。

三、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多权平衡的进路

1.权力分工制约制度的完善。

完善国家权力的分工制约制度,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国家权力体制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其在依宪治国中的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与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关系,应该是一个正三棱体的结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顶端,后三者处于底面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从顶点距离底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果因为社会发展的变化,从顶点到底面三顶点的距离或正三角形三边距离发生大的变化,处于顶点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就应该通过法律、政策等进行相应调整。当前,完善权力分工制约制度还要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在全国人大建立司法化的违宪审查机制,国家主权范围内任何主体的行为,任何权力、权利的行使,如果发生违宪现象,都应接受相等几率的违宪审查;二是执政党要逐步改变执政方式,实现通过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来实施对国家的领导,让执政方式和途径完全法律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为党的领导的法治化指明了方向;三是改变主要依靠权力管理、控制权力,依组织形式管理、监督公职人员的方式,而要更多地依靠社会和公民权利的监督和制约来实现;四是增加地方的自主权。为避免权力一放就乱的现象,要强化来自社会和公民权利的监督,而不是通过一味严格下对上的责任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2.权力和权利的均衡化。

这要求实现多权的均衡。当前,保障国家权力行使,实现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较为完善,而制约权力,特别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的法律严重不足。例如,新闻法和政党法一直缺失,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等。同样,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也存在不足,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由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批评监督的权利缺少具体的下位法给予保障。由于“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公民权利屡遭侵犯,权利实现和保障的法律渠道不通畅,部分公民就通过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来表达诉求,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权利失范。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司法权较弱,这需要推进司法改革,增强司法独立,强化司法保障。对于社会权利来说,其表达公民诉求的方面远远弱于社会管理的方面,以至于许多社会组织自治性不强,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手足,这需要强化社会组织的自治功能,使其能充分表达公民诉求,维护公民权益。对于公民权利来说,政治权利方面远远滞后于民事权利方面,这需要进一步强化公民的政治权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以使公民政治权利能够充分实现。

3.政府权力的限缩及其效能的提升。

只有限缩政府权力才能为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发展提供空间,为多权的互动平衡创造条件。我国政府通常分为中央、省、市、县和乡镇多个层级,对社会管理的程度较深。作为公民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社区,其办公经费和工作人员工资主要来自政府财政,自治程度严重不足。这就挤压了本应由社会和公民权利自治的领域,也造成政府权力难以制约,官员寻租机会增加,使得“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权力分散,政府应该管理好、服务好的事项却难以做好,造成政府权力庞大,资源耗费严重,却效能低下,不能提供应有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限缩政府权力,特别是政府要从市场中退出来,其收入除来自于税收和一些事项的成本收费之外,不能参与任何的市场行为。如果政府介入市场,特别是介入土地经营等涉及巨额利益的领域,则任何法律和举措也难以遏制政府通过滥权来谋取巨额利益的冲动,更难以建设法治政府。限缩政府权力,

不属于政府职权的事项,要通过社会组织和公民自治来完成,属于政府职权的事项,就要提升效能,必须切实履行好职责。这样,才能建立起“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4.公共领域的培育。

法治状态下,政府的管理必须依据普遍性的法律进行。现代社会,由于利益日益多元化和社会日益多样性,法律的介入如果超过一定限度,不但不适宜调整社会关系,还会造成法网繁密,执行成本倍加。而社会组织的多样性和个性化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相一致,既能达到社会管理的效果,也能发展社会自治,节约管理成本。但由于我国公共领域不发达,一方面,社会组织难以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方式实现社会的组织化、规则化;另一方面,社会组织也难以伸张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落实这一要求,就需要“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培育公共领域,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有了发达的社会组织,政府可以通过他们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公民则可以通过他们积极地参与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生活,更好地实现各项民主权利。

5.公民权利的切实保障。

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的最终来源,也是法治体系具有合法性的根基。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归根到底都可以还原为公民权利。“忽视‘个人’的‘法治’就是无的放矢、背离法治根本目的的虚假法治,甚至沦为以法治之名行人治之实的状态。”[5]只有“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法治才能得到普遍的认同,也才能实现在自觉基础上的全民守法。我国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传统观念浓厚,强调公民在思想观念上和个人利益上依附于国家或集体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公民人格的形成,也难以形成良好的法治人文生态,因此,“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既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也是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迫切要求。没有发达的公民权利体系,国家权力和社会权利的正当性就会缺失。特别是如果公民政治权利不发达,社会组织就会因自身利益或管理者的私利而依附权力,两者结合,就会侵犯公民应有的合法权益,造成法治体系建设成本大大增加,甚至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而使法治成为不能,“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也就没有保证。

总之,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要“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为实现这一目标,完成法治体系现代化,就需要多权的平衡动力和多权间的互动平衡。当然,这种平衡要建立在权力和权利的配置与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基础之上,并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我看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09
我看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我看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我看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构建 [摘 要]用益物权制度是物权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两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对用益物权制度中值得探讨......
我国法治建设理论对兵团维稳戍边法治化的推进和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2
在古代,D因其“性别曲直”而受人崇敬,成为执法者的执法代表。在今天,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须要执法者廉洁奉公、公正执法。推进依法治国现今社会快速发展的首要任务,也是兵团维稳戍边的重要保障。 一、法治建设......
多措并举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9-27
法治政府是相对于人治政府的一种政府形态,它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作为一种上层建筑,由于时代、国情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因此在不同国家,法治政府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是在中国......
论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3-06
论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 论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 论公平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中的地位 引言 在侵权行为法的发展历史中,公平责任......
试论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09
简介: 文章从“良法之治”和 “普遍守法”两个方面来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进行论述,提出了作者对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一些具体设想。关键字:生态环境 环境 自然资源 法治建设 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
物权法体系设计问题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4-08
物权法体系设计问题之我见 物权法体系设计问题之我见 物权法体系设计问题之我见 内容摘要:一部法律的制定,其体系设计问题至关重要。关于物权法的体系设计,学者建议稿和法工委草案中的主张既有......
推进法治吉林建设的路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创了我党历史上专门就依法治国问题做出决定的先河,彰显了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但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2
【内容提要】用益物权在传统物权法中主要是关于不动产(土地及其定着物)的他物权,对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就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体现现有的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定、反映我国优良文化传统、借......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9
不同领域的“平衡”范畴有不同的涵义,行政法的“平衡”范畴主要有两方面的涵义:状态和方法。行政法的平衡状态是行政机关与相对方之间形成的兼容非对等性的权利抗衡状态,是行政法的最优化状态。平衡同时是实现行政法最优化状态的一种方......
谈论领导者之主体观与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论文关 键 词] 领导者;主体观;现状;原因;主体性 [论文内容摘要] 建设主体特别是领导者之主体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通过对领导者之主体观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产生的内外原因的探究与剖析,可以看出其对我国民......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08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内容摘要:关于我国侵权行为法应该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体系,学界......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2)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2.行政法的不平衡状态 行政法的不平衡状态是相对于平衡状态而言的,指的是行政机关或相对方无法以各自所拥有的权利与对方抗衡的状态。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设想行政法的平衡状态的存在,但由于受一国宪法制度、法制状况、历史、哲学、......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3)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4.关于现代行政的依法行政原则 平衡论认为,现代行政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命令、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另一类对相对方的权利义务不产生直接影响,如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咨询、行政建议......
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
发布时间:2023-03-06
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 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 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体系的应然结构 [摘 要]我国物权法正在制定之中。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中,所有权都是核心权利类型。......
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及法治体系完善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传统特征有所变化,并呈现出权利对象多样化、作品的技术性更强等新的特征。当前,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法律规定不完善、主体身份确定难、证据收集与保存难、侵权责任认定难等困境。为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解决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我国应从现实需求出发,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构建完备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增强公民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关键词:网络知识.........
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英 文 名] On Balancing Doctrine of Constitutionalism[摘 要] 宪政事实上是一种由宪法架构的平衡机制及其所达成的平衡状态,其核心理念是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宪政平衡论对事实和价值作了区分并立足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它具有实践精......
中国行政法的平衡理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7
平衡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之所以要研究平衡论,主要针对的是中国行政法的结构性失衡,旨在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平衡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和完整的阐述,是我与袁曙宏、李文栋合作的一篇文章,发表在《中国法学》1993年第1期上,题目叫......
对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进行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25
一、研究背景 西方管理会计于 20 世纪初萌芽,之后经历了成本决策与财务控制阶段、管理控制与决策阶段和企业价值创造阶段,现在已经在企业和公共部门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事实证明,管理会计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效益和......
浅析新时期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3-16
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队伍法治观念落后 现代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归根结底。是要依靠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来实现的。目前,在我国各级行政系统内......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8
" [摘要]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如何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在遵循渐进主义逻辑的基础上,从考察我国学者的相关理论观点入手,分......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 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上有四条是有关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审判活动的规定。从那时起,检察机关......
试论均衡量刑权的思路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官量刑权,又称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是指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有缺陷的时候,法官根据法律授予的职权,在有限的范围内按照公正原则处理案件的权利。依照目前的法律规定,法官量刑权只有授权而没有控权,导致刑事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过......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的隐私权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个人信用是社会对个人经济能力和经济状况的一种评价。在交易过程中,双方都希望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从而制定交易方案,降低在交易中所承受的风险。由于个人信息庞大冗杂,一般的交易双方无法去甄别出与交易相关的信息,得出客观真实的......
浅析我国法治环境下平等权的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我国传统文化上平等权的缺失 儒家强调尊卑有别、主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在这里,儒家已经把贵贱上下、人天生的不平等观视为天经地义。法家的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基础之上,确认并维护一部分人的特权,法律只有刑与......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而言,“恶法”的性质争论远未结束,但追求“良法”是共同愿望,不存在追随“恶法”去作恶的义务。就形式因而言,“形式法治”侧重规范逻辑,“实质法治”侧重道德价值,前者离开后者会变成空洞的形骸,后者离开前.........
我国儿科医联体平台建设探究
发布时间:2019-10-06
摘要: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各个领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湖南省儿童医院和湖南儿科急救网络共同组建了医疗体平台,希望通过医疗体平台,促进分级诊疗的实施,让全省儿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主要从湖南儿科与儿科医生专家平台、专家内部医疗圈协作平台、医学远程诊断平台、儿童危重症双向转诊平台、儿科医护人员教研平台等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医联体。关键词:互联网+;新型医疗连体;儿科;医疗服务引言20.........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英 文 名 On Balancing Doctrine of Constitutionalism [摘 要] 宪政的各组成部分或者构成宪政的各方在运作过程中依据既定的制度设置和程序规则在对峙、制约的基础上呈现出的相对稳定、共存的状态即宪政的平衡性。“对抗性权力”是英国......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法的理论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2
摘 要:知识产权法可以被看成是在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一种利益分配、法律选择和整合。知识产权法本身是作为平衡知识产权人的垄断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而做出的制度设计,旨在激励知识创造和对知识产品需求的社会利益......
中国进出口平衡趋势分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4
【论文摘要】 随着中国的发展,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必须完成重大转变。在巨大的贸易规模下,出口增速始终高于进口增速,使得贸易失衡愈演愈烈,难以弥合。商务部对外贸方面的目标是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
论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15
论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 论我国税法体系的完善 「摘要」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后形成的。它在形式结构、内容结构和立法技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
论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1)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三个步骤,对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进行构建:一是从多个方面和多种理论视角分析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二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三是明确指出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信用法律......
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4
在哲学上,所谓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规定性,它反映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必然性,它是事物最重要的、稳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性。因此,本质意味着,第一,本质是决定事物为该事物而非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第二,本质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再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关键词: 物权行为;分离原则;抽象原则;形式主义原则;物权变动 内容提要: 物权行为理论是物权法律制度,乃至整个民法制度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理论。科学地构建我国物权行为理论体系是解决我国物权法理论中诸多疑虑与困惑的关键所......
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着力构建法治中国
发布时间:2015-08-06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法制建设 十八届四中全会 法治国家 作者简介:倪帅,辽宁大学法学院。 法治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主要成果,已得到人们普遍的认同,作为当今世界潮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近代以来,以法治取代人治成为......
论产权、产权法与财产法的体系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7
在我国,产权是一个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而流行起来的概念。首先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放权,然后是国有企业的改制,引发了关于产权问题的激烈争论。实际上,无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法学界,争论的都主要是企业法人产权。关于产权概念的争论,尽管......
土地保护立法: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在土地法制领域,现实的人们给予了土地权属制度以更大更多的热情,这是应该的。从法的角度,权利问题是讨论其他问题的前提与归属。但本文拟从资源环境保护的角度,给予土地保护的法理以更多的关注。其间自然涉及了土地权属与......
论我国立法中的商谈及其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 哈贝马斯将立法商谈分为公共领域的商谈和议会商谈,前者是一种大众化的商谈形式,而后者则是专业化与精英化的商谈。在我国的立法过程中,公共领域商谈和议会商谈循环往复,形成合法之法。本文认为要构建我国的立法商谈体系,必......
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方案和路径,在思想建设方面,弘扬主流价值文化,学......
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是宪政平衡性的根本实现形式。它具体包括如下内容:(1)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权利与权力平衡的方式包括:一是通过宪法或基本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限制权力行使的范围,实现权利与权力的最低程度的平衡。所......
论宪政的平衡性(5)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关于权力与责任的平衡。实行间接民主是现代宪政的基本制度形式。现代宪政之所以未选择直接民主,是因为“它不仅面临规模难题,而且蕴含着暴政倾向”〔34〕(3页)。而间接民主意味着,“由人民的代表而不是全体人民自己亲自参加政治权力......
浅析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意义的思想: 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刻阐述。放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大背景下,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9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试论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摘 要]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应当包括: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并予以制度......
浅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 要:隐私权与新闻自由都是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与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人物作为隐私权的特殊主体,其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日益显现。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源于其内在和外在两方面不可调和的矛盾,本文通过对两种权利冲......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发布时间:2013-12-19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完善我国的民法理论体系离不开物权行为 [摘 要]物权行为理论是德国民法的精髓和概念法学的颠峰。该理论对民法总则以......
我国电力安全法规体系建设及发展初探(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 摘 要] 分析了我国目前电力安全法规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探讨了我国电力安全法规体系建设的任务和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法规体系;安全法规;电力安全法规,主要是指为了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保护国家......
论民事诉讼法、检关系的合理平衡(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九九一年《民事诉讼法》上有四条是有关检察机关介入民事审判活动的规定。从那时起,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的范围从刑事审判领域扩展到了民事审判领域。 但是从一九九一年到现在,各方对这一监督是否应该......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2
在13世纪到16世纪之间欧洲广泛存在的一种统治制度,被称为等级制国家。13世纪以来欧洲城市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作为政治上的自治统一体的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的参与,促成了等级制国家的出现。所谓等级,不仅意味着类似阶层、......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5)宪政的平衡是以这样一个“底线”为前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籍此获得最低限度的保障。这个“底线”,就是彼此在一时不能把对方置于死地的情势下,相互容忍对方生存的一种尺度;它是由双方或多方共同确定的一个最低限度的保障标准。在......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9)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3
[24] (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陈丽微、孟军、李勇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25] (美)斯科特·戈登著:《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陈丽微、孟军、李勇译,江苏人......
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的构想
发布时间:2016-05-18
【摘 要】 笔者在分析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征信体系的建设,政府的监管作用也不可忽视,同时,需要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数据库、社会力量建立征信服务机......
我国多元化政府会计体系构建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随着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会计面临着深刻变革。政府会计作为评价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机制,应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体系,以满足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要求,满足最大限度实现利益相关者评价政府绩效的需求,基于现代......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6)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4
2、契约精神:社会契约论对近现代平衡宪政的理性建构 一般认为,英国的政治机构通常分为立法、执法或行政、司法三部分。但促使实行这种三分法的不是政治理论,而是政治经验、逻辑以及某些偶然事件。如前述,宪政的平衡理念在英国的承传......
再论宪政的平衡性(10)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56] 季卫东先生在《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中认为,“妥协意味着通过互让来找到一致点,从而消解对立、导致相互性利益和满足的实现。”(见该书第161页) [57] 哈贝马斯在《民主的......
搭建沟通平台 促进中美贸易平衡发展(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 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潜在市场,中美贸易的稳定与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认清中美贸易关系存在......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发布时间:2023-02-03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论我国民法典的体系结构 摘要:体系结构的设计是民法法典化的首要问题,民法典的体系结构来源于现实生活之中。现有民法典的体系结构基本可分为两......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1
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国在2011年的对外贸易额自从2002年增长21.8%,2003年增长37.1%之后,迎来又一历史新高,增长了35.7%,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11548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取......
浅谈我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与实施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加强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是时代的要求。随着市场 经济 的不断 发展 ,经济领域的贪污腐败、经济犯罪屡见不鲜,尤其是近两年上市公司舞弊案的出现,使得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控制系统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建立一整套......
关于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5
【摘 要】文章通过对法治政府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建设法治政府面临的困境,进而思考了面对这些困境的出路。 【关键词】法治政府;困境;出路 一、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缘由分析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人是生而......
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
发布时间:2023-01-18
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 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 土地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的衡平 [内容摘要] 在土地法制领域,现实的人们给予了土地权属制度以更大更多的热情,这是应该的。从法的角度,权利问题是讨论其他问......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06
[提要] 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在个人信用体系、企业信用体系和政府信用体系三个层面上都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快推进个人信用、企业信用、政府信用和中介组织信用的构建,从而最终建成我国信用体系。 关键词......
试论我国社会审计权利与义务不平衡的影响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11
社会 审计主要是为 会计 信息使用者鉴证会计信息公允性服务的。社会审计机构作为中介组织,既负有提供真实审计信息的义务,又享有向审计信息使用者收取审计费用的权利。权利与义务平衡是保证审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目前 ,我国社会......
我国政治安全领域的法治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0
1 依法治国中的国家安全法治化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内容上来看,依法治国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法治的各个方面。作为国家战略的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国家也做出了科学部署和安排。依法治国战略重在建设和落实,......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发布时间:2022-09-11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我国物权法的调整范围、内容特点及物权体系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调整人(自然人、法人,特殊......
物权法体系构造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1-04
物权法体系构造之我见 物权法体系构造之我见 物权法体系构造之我见 [摘 要]科学的体系构造是一部科学的法律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宏观地探讨了物权法体系构造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即从中国实际出发、......
平衡计分法在医院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医院是我国目前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机构,其发展对我国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工作者的绩效考核工作的高水平这一目标,医院应该要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财务工作者的具体工作进行公平公正......
浅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学理阐释
发布时间:2017-01-20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 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2012 年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
论道德伦理教育与我国法治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 道德伦理对于法治文化的基础培养以及法治文化的认同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道德伦理教育促进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一是通过道德教育培育民众对于法治文化的情感基础;其次是通过提升法律适用者的道......
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法律“进入”广大农村并“嵌入”乡土社会秩序的实际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切实重视农村的法治建设。这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董必武同志是我国杰出的......
浅析法的平衡
发布时间:2016-09-06
平衡一词原本是哲学概念,指事物矛盾诸方面质与量的协调、适应和有序。在法学中,以罗豪才教授为代表的行政法学者于1993年发表论文《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论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权利义务平衡》率先提出了行政法中的平衡论(行政权力和......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7
自《民法通则》生效以来,随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以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为主要诉讼形式的新闻侵权诉讼的数量日益增加,目前新闻纠纷主要的根源之一是采访权与保护民事主体的隐私权、名誉权等人格权的矛盾,......
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转型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多中心治理所具有的优势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提升与完善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文章介绍了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特征,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传播体系的特征及问题,最后提出构建“多中心治理型”农业科技......
论我国证人权利保障体系之完善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7
证人要履行作证的义务,但应享有一定的权利,证人的权利对其义务的履行具有保障作用。证人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对作证义务的履行,从而有助于刑事诉讼功能及其终极目的的实现。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实践,笔者认为......
我国公有权制度的物权法构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 公有权即国家和集体所有权,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权的物权法构建是我国物权立法或民法典制定中的一个体制结构性难点。国家所有权物权法构建的基本问题,是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及其与国有财产占有或使用者之间的关系问......
试论寻求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的平衡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分析高校的身份与学生的权利,论述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平衡的理论基础,指出权力必须受权利的制约,学校要慎重行使权力,学生也要学会在权利受到侵犯时为权利而斗争。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学校权力;学生权利;平衡 ......
探讨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0-01
一、房地产金融体系的构成 (一)房地产金融体系的组织机构体系。房地产金融体系中的组织机构体系指的是房地产融资的主体因素。房地产金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特殊的作用:一方面作为资金占有者,主要发放房地产贷款,同时购买地产公司......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一、引言 如同德国、瑞士、日本、台湾地区一样,我国继受了源于潘德克顿法学理论的物权概念,并在财产法体系中形成了物权法和债权法......
刍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网络政治参与之改进完善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勃然兴起,它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待这个问题,既不能一......
全面推进依法治会 建设法治工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要牢牢抓住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围绕依法治会、建设法治工会的总目标,努力提高工会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在推进科学立法、严......
多元化路径构建建设性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22-09-08
上海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孙永强11月27日表示,“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在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新区的企业积极推进建设性劳动关系,在上海市企业社会责任地方标准权益责任部分的71项指标中......
对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在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在当今社会,个人信用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消费潜能。发达国家历经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含信用信息征信、信用......
利益平衡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知识产权/利益平衡/信息分配 内容提要: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在信息的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达成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益平衡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智力......
讨论我国现代民商法的均衡
发布时间:2017-06-12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在享受着新时代的各种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新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像是随着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经济失衡的问题,新时代出现的种种问题,旧的民商法已经失去了一定的效益和功能。所以,民商法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做到能够够适现代社会的要求,解决当下的新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为人民和新时代创造出更大更多的利益,充分发挥民商法保证均衡性的作用.........
我国宪法中公民平等权的保障
发布时间:2023-06-28
宪法中公民的平等权是指公民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所有的领域内均依法享有的与其他公民同等的权利,是一种不能因为任何差别而予以区别对待的权利。平等权允许存在合理差别,实质是反对歧视。平等是相对的,是实质平等与形式平等的统一......
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审计目标; 社会 期望 [摘 要]要有效解决审计质量及其控制 问题 首先必须解决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建立问题。 本文首先从语义和 分析 方法 这两个方面提出观点, 作为分析审计质量衡量标准的前提......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之“法治”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 在革命理论中,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革命是一场奔向社会主义的运动。但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的运行需要法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便应运而生。可以说,社......
浅析法治中国建设与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21
建设法治中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伟大构想,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成了全社会共同的期盼,正视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距,也就是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方向,唯有如此方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现行......
浅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新时期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实践,是符合社会历史潮流的。然而,试点中的知识产权法院未来仍会遇到许多挑战与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并逐步完善相关立法,使得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达到内......
浅论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6
论文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连续16年之多的持续顺差,并出现了越来越大的顺差量。通过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和相关的政府政策实施状况,提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源与调节方法。 论文关键词:国际收支不平衡;产业分......
平衡膳食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平衡膳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文章简要回顾了古代及现代对平衡膳食的研究,介绍了平衡膳食的含义以及对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平衡膳食宝塔。 关键词:膳食平衡;营养素;研究进展 我们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13-12-19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 采访权和人格权的冲突与平衡 自《民法通则》生效以来,随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以侵害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