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17 01:18:01
法治理论体系建构刍议
时间:2022-11-17 01:18:01     小编:

摘 要:借助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以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为视域,可以建构一个相对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就动力因而言,“人治”到“法治”的转化是基于对人性的不信任,直接动因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就质料因而言,“恶法”的性质争论远未结束,但追求“良法”是共同愿望,不存在追随“恶法”去作恶的义务。就形式因而言,“形式法治”侧重规范逻辑,“实质法治”侧重道德价值,前者离开后者会变成空洞的形骸,后者离开前者会变成失体的幽灵。就目的因而言,法治既是“治民”又是“治吏”,在“法律―官吏―公民”的现代法治结构中,由于官吏身份的特殊性,“治吏”更是法治的核心目的。

关键词:法治理论体系;人治与法治;恶法与良法;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治民与治吏

中图分类号:D9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1-0088-08

法治理论的源流历经几千年,涉及的问题浩繁复杂。这容易使研究法治的学者仅就自己管窥之一斑进行探索研究。经过长期的积累,这些研究成果,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然而,对法治现象的个别研究,毕竟不能充分展示法治理论的整体面貌,即法治理论体系。固然法治理论体系代替不了具体法治问题,但却能涵盖它。一个合理、完备的法治理论体系,可以方便我们为具体问题定向与定位,找到其核心之所在,揭示其权重与分量,提升对法治的认识。

一国法治理论体系的建构,所依据的思维逻辑可以而且必然会各不相同。比如,有的根据实证法体系,有的根据法治发展的时段,有的根据法治运行的诸环节,有的对不同国家法治进行比较,等等。从这些相异的思维出发,可建构不同的法治理论体系。众所周知,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提出,对象事物的结构因素(要素)是指质料、形式、动力、目的四个部分。[1](P50)在总体上,时至今日,这个观点仍然是正确的。有鉴于此,本文拟采纳此“四因说”,对其稍作顺序上的调整,尝试以基本内容为视域来建构法治理论体系。大体框架是:第一部分,在动力因方面,讨论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化过程;第二部分,在质料因方面,讨论法治的价值,也就是恶法与善法;第三部分,在形式因方面,讨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及其相互关系;第四部分,在目的因方面,讨论作为法治对象的目标,也就是治民与治吏。

一、人治与法治

法治理论体系结构的动力因,指研究法治产生的必然性及其根源。

从法治理论的逻辑上说,人治与法治是密切联系的关键性问题。中国历史证实,每当社会处于大变动时期,往往不免出现人治与法治的大争论。古代中国关于人治与法治的争辩,主要表达儒家与法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不同见解。儒家所讲的“人治”指的是“圣贤之治”,认为“有治人,无治法”(《荀子・君道》),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此外,“人治”也是“德礼之治”。儒家认为德与礼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相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儒家以德来要求统治者,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同时也以德来要求普通百姓提高道德修养,“好德如好色”,最终达到“人人皆为尧舜”。礼的基本精神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礼记・大传》)。孔子致力于礼的弘扬,坚信只要“克己复礼”,天下就可归为仁。相反,法家所讲的“法治”则“上(尚)法而不上(尚)贤”,认为“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辑也”(《商君书・弱民》)。此外,“法治”也要优于“德礼之治”。法家对法治的推崇,是为其“耕战”政策服务,目的是富国强兵以成霸业。因为法律具有“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作用,且操作性强,效果易见;而无形的德与礼意在熏陶教化,无法“立竿见影”。法家主张在治理国家时,应该重视的是“法令”而非仁义道德。韩非子说:“明其法禁;法明,则内无变乱之患。故存国者,非仁义也。”(《韩非子・八说》)而要使国家富强,人君更应当“不务德而务法”。“好利恶害”的人性预设,使得法家认为“礼”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只有通过法律的令行禁止、奖惩分明,农业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裕,而后才可能成为礼仪之邦,此即所谓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西方法治思想的源头是柏拉图。他最初寄希望于“哲人王”治理,但这是一种纯理想的人治,无法实现。继而又转向有技能的“政治家”治理,但又怀疑他们也会假公济私。于是,柏拉图最终选择了“次优”的“法律之治”,就是通过不由个人意志决定的规范进行邦国的治理。不像他的老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这个问题上明确提出“法治优于人治”。人治(一人或多人之治)无法避免人的私欲偏情的掺杂。唯有法治才是人的理性与正义的治理。[2]亚里士多德还给法治下了影响深远的定义:“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3](P199)西方的法治思想从古希腊、古罗马已见端倪,当中又经过中世纪基督教的烘焙,到近现代自由主义社会已经逐步成型。人治与法治之争在此后西方的历史中便不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因而也不再具有这方面的专门讨论。

人治与法治之争的过程,也就是法治如何产生的过程。人治与法治涉及到的是“由谁来治理的问题”。人治认为治理的主体应是人――贤人、哲人、好人,而法治认为治理的主体应是法。换句话说,“谁治理”也就是在政治社会中谁具有最高的权威,最终的决定权。在人治社会并不是没有法律,而是法律只是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工具,并不具有最高的地位,统治者的一个决定或者一个命令若与法律不一致,靠边站的是法律而不是统治者的意愿。人治在形式上表现为掌权者个人意志之治,实质上则是不受法律制约的绝对权。所以,这种“法治”实际上是人治的附属工具。反过来说,在法治社会也并不是没有统治者与管理者,但他们的地位必须要在法律之下,甚至他们的地位必须依附于法律,要有法律的授权。统治者必须要在法律之下发号施令,其行为不得与法律相冲突,否则便为违法。在法治社会,法律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本身就具有可追求的价值。在法治社会,法律就是国王,官员只是会说话的法律,将法律的意志贯彻落实到现实社会中。 根据唯物史观,同国家、法律一样,法治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发展与现实国情决定的。但是这种客观必然的动因,并不排除人尤其是掌权者的主观偶然性的动因。在社会运行的一定阶段上,之所以选择法治而非人治,是跟对人性的认识与预设有关,特别是对统治者或管理者的人性预设有关。若人性为善,社会成员人人都很自律,那么社会就不需要管理者更不需要统治者了;若社会的统治者或管理者都是善的,个个不仅具有高超的治国之术,而且都具有大公无私、因公忘私的精神,那么也就不需要有法律了。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具有兽性的一面,容易受感情的驱使而意气行事;人具有“天使”的一面也具有“魔鬼”的一面,没办法让统治者永远秉公处事,任何时候都不带个人私情或主观臆断。对人性的这种预设,也是催生法治的一个重要依据。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法律的理性,而非人的情感(或者人虽具有理性,但却不免失误)来统治与管理。由此也可以看出,法治之所以取代人治而成为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直接动因就在于“防止统治者的恣意”。

这里的统治者,首先指个人专政的君主制,但即便民主制也有转变为人治的危险。柏拉图所说的“无法的民主政体”便是如此。当代议制的议会罔顾法律而独断决定时,“人治的民主社会”就会出现。另外,“福利国家”也存在这种危险。如哈耶克所说,当政府的事权越来越扩大,议会对政府授权越来越大的时候,甚至当政府可以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实现决策或者可以事先立法的情况下,人治政府也就难以避免。在现代政治分权体制中,即使相较于立法部门与行政部门处于最弱小地位的司法部门,当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大到一定程度,可以对法律解释随意发挥,将自己的意志借法律的名义施加到当事人与社会时,那就是“法官的人治”。简言之,法治所要反对的是人治的恣意妄为、人治的情感因素,是防止统治者“兽性”的一面,不管是一人统治还是多人统治,不管是民选政府还是精英法官。

二、恶法与良法

法治理论体系结构的质料因,指研究法治内在价值的优劣。

亚里士多德在对法治的阐述中提到了两点,一是在法治社会中人们必须守法,一是所遵守的法律必须是良法。若由良善的法律来治理自当无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如果法律是不公正的、甚至邪恶的,那又该如何。由此,问题就归结为:恶法是否为法。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两大学派: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非法”;法律实证主义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恶法非法”(lex injusta non est lex)的著名论断,早年见之于西塞罗、圣奥古斯丁的著作中,中世纪的阿奎那也支持该命题;即使资产阶级初期的英国大法学家布莱克斯通亦抱此种观点。直到19世纪边沁在对布莱克斯通的猛烈批评中,恶法非法的理论才开始受到真正的挑战。边沁认为“法律是一个国家内主权者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当然不可能总是正义的,对不正义的法律也要“严格地遵守”,但可以“自由地批评”[4](P99)。边沁派的奥斯丁更指出:“法的存在是一个问题。法的优劣则是另外一个问题。法是否存在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法是否符合一个假定的标准,则是另外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5](P208)还认为,在法治社会中,法律的统治毫无疑问指的是“实际上存在着的法”的统治,而不是“应然状态的法”的统治,即使劣质的法律也是现实中的法律,也具有统治的作用。继而纯粹法学的代表人物凯尔森也说,任何的自然法理论都是意识形态,主张法律道德上的善恶是政治性的利益立场,而不是科学的中性立场。法律是规范,虽然它也是一种“应当”,但却是根据法律的“应当”而非道德意义的“应当”。法律的统治意味着就是规范的统治,而不过问该规范的内容是善是恶。

“恶法是否为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使之达致高峰的契机,是二战之后对德国纳粹的审判。不管是纽伦堡法庭还是德国地区法院,审判法官们都面临着纳粹十二年统治时期所颁布与实施的一系列法律是否算作法律,及被告以执行法律为由为自己不道德行为进行辩护能否成立的问题。在审判过程中,法官们都认定援引纳粹时期的法律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不能成立,因为该法律本身就没有合法性,也即“恶法非法”。但是,理论上的争论却反而愈演愈烈。当时著名的法哲学家拉德布鲁赫,曾就一些典型案例(比如告密者案件)进行了评说。他认为,法的概念由三要素组成:正义、合目的性与安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安定性优先,除非实在法与正义之矛盾达到“不能容忍的程度”。不过,“在所有正义从未被诉求的地方,在所有于实证法制定过程中有意否认构成正义之核心之平等的地方,法律不仅是‘不正当法’,而且尤其缺乏法律本性”[6](P233)。德国学者艾弗斯将此观点命名为“拉德布鲁赫公式”,其中包含“不能容忍命题”与“否定命题”。1当时论者们一致认为,这是自然法对法律实证主义的胜利,是“恶法非法”对“恶法亦法”的胜利。

时隔数十年后,哈特在同富勒激烈的论战中,则指摘拉德布鲁赫背离了法律的实证性。哈特坚持“恶法亦法”。在关于告密者案件中,他给出两难选择的方案是:要么宣判该告密的妻子无罪,要么制定一部溯及既往的法律对她进行处罚。但强调“法不溯及既往”是“大多法律体系都接受的珍贵道德原则”。虽然随着二战刑事审判的结束,善法、恶法的争论有所缓和,但始终不曾停息。主张“恶法亦法”的代表性人物有麦考密克与拉兹;主张“恶法非法”的代表人物有阿列克西(尤其是因“柏林围墙射杀案”所引起的讨论)。2

恶法是否为法,从深层次上可以说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若道德与法律存在着必然的联系,那么道德上为恶的法律就不是法律;若道德与法律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法律的认定不需要考虑道德方面的善恶,那么道德上恶的法律亦为法律。哈特认为,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是“法律和道德之间或者法律是什么与法律应当是什么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7]。这里的“必然联系”是指“概念上的必然联系”。3哈特认为只要符合承认规则要求的一切规则皆属法律,与是否符合道德要求无关。因此,尽管法律中经常包含着道德的因素,甚至“法律应当追求与道德的重叠与融合”[8](P106),但在概念上两者的联系并非必然。反之,以富勒与德沃金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派则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主张道德上恶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富勒认为法律中包含着某些值得追求的道德价值,即“法律的外在道德”。此外,他更为强调的是法律的合法性原则价值,即“法律的内在道德”。德沃金批判哈特时主张,法律不仅由规则构成,体现人类生活基本道德的原则也是法律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提出的“整体性法律观”,就是将法律与道德合二为一的。 显而易见,法律实证主义与自然法学派在“恶法是否为法的问题”上给出了截然对立的答案。但若解开直观的语言迷雾而究其底里,我们会发现两者的观点不乏相同之处。法律实证主义者虽然说,只要被事实上存在的承认规则所识别,邪恶的国家制定法也是法律,但同时也主张:基于道德考量,公民没有义务去遵守恶法,或者说没有义务去作恶。在自然法学者方面,其所以竭力主张邪恶的国家制定法不是法,也是要强调公民没有义务去遵守恶法,或者说公民没有义务去作恶。可见两者的核心观点是一致的。至于拉德布鲁赫,虽然主张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要遵守邪恶的国家制定法,而本意则在于避免因违反恶法而造成更大的恶。因此,拉德布鲁赫同样是认为公民没有义务去为恶。当然,“恶法”性质之争到此尚不能说已经彻底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悬疑是:对法律实证主义者而言,既然承认公民没有遵守恶法的义务,何以坚持“恶法亦法”?对自然法论者而言,如果国家听任公民自行认定何为恶法,并自行选择是否遵守,那法治还会存在、社会秩序还能维持下去吗?

当下民间流行的一句话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的法治,当然是最理想的。确实,人们应当竭尽努力地向其趋近,然而毋庸讳言,人们肯定无法终极地进入此种境界。在现实中,即使再发达的法治国家,也难以保证制定法永不出错,甚至也可能制定出恶法。但必须肯定的,制定良法永远是立法者不可回避的天职和矢志不渝的追求。对公民而言,不管国家制定法情况如何,其始终没有义务追随恶法去作恶。

三、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

法治理论体系结构的形式因,指研究法治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及其相互关系。

关于法律善恶的讨论属于实质法治的范畴。实质法治理论的研究分为两方面:一是涉及法治应当如何避免内容上恶的法律,这属消极的实质法治研究;一是涉及法治应当如何追求内容上善的法律或者良法之治,这属积极的实质法治研究。纵观历史,实质法治对良法的追求,各个时代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在古罗马,塞尔苏斯(Celsus)把“法律”视为“善良公平之术”;乌尔比安提出法律乃“善事与公正的艺术”。1所以法学就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9](P5)。可见,西方古代实质法治理论关注的是法律内容的正义性问题。在近现代,实质法治追求的良法则是体现自由的法律。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10](P36)。黑格尔更认为“自由构成法的实体和现实性,法的体系是实现了的自由的王国”[11](P10)。现代人的自由与古代人的自由不可同日而语。它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自由,以及对个人意志的尊重。2在当代福利社会下,实质法治所追求的不仅仅限于保障个人自由的法律,更要求普遍平等地提升公民生活水平的法律,特别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法律。如同塔玛纳哈所指出的,19世纪“经典的自由观痴迷于限制政府暴政,它致力于为政府的行动划定界限,以确保个人享有自由去做乐意做的事情。在社会福利观下,法治规定政府有义务去帮助人民度上更好的生活,提升他们的生存状态,包括财富的正义分配”[12](P113)。

相对于实质法治关注法律内容的善恶,形式法治理论则集中研究法律形式上的规范与否。阿奎那就曾提出过法律应该是一般性规则,同时也应该得到清楚的表述。[13](P115)黑格尔认为:“法律规定得愈明确,其条文就愈容易切实地施行。但是规定得过于详细,也会使法律带有经验的色彩,这样,法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不免要被修改,而这就会违背法律的性质。”[11](P316-317)因此,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应该在法律的抽象与具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法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点。尽管历史上的许多法学理论家都注意到了法治的形式性的一面,但却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3现代形式法治理论,哈耶克的贡献比较突出。他认为:“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定并宣布的规则的约束――这种规则使得一个人有可能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一情况中会怎样使用它的强制权力,和根据对此的了解计划它自己的个人事务。”[14](P73)作为一位法律实证主义者,在他的眼中,规则是最为重要,而规则的内容是次要的。迥然有别,在富勒那里,形式法治被概括于体现法律内在道德的“程序自然法”之中,并开列著名的八项合法性(legality)原则,即法律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颁布、法律不能溯及既往、法律的清晰性、法律不得自相矛盾、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之事、法律在时间之流中的连续性、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等。4他认为对“程序自然法”的追求才能使人类行为服从于规则的治理。迄今,对形式法治理论的研究还在不断地深化。

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这两组对应概念的关系,在现阶段处于模糊状态。在一些学者看来,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区别,就是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的区别。前面已叙,其实“恶法是否为法的问题”是针对法律的实质方面而进行的发问,只是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法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实质法治是从“法律内容的善恶正当性”着手,而形式法治则是从“法律形式上的规范合理性”着手。形式法治并不直接指向法律内容的善恶或道德性的价值。研究形式法治的学者所谈的道德,通常指作为法律追求的“内在道德”,而不同于社会实质正义的“外在道德”。尤其需要澄清的是,提倡形式法治的也并非都是实证主义法学者,菲尼斯作为当代新自然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持形式主义法治观。

在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论述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实质法治与道德关系的辨析。众所周知,实质法治对法律的内容有道德上的要求,即法律的内容必须趋善避恶。但此处的善是指法律对正义的追求、对自由权利的尊重、对公民生活水平的保障,而不是指对人伦尊卑关系的维护。这两种道德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实质法治所追求的道德称为“正当(义)性道德”,以区别于旧传统式的“伦理性道德”。

从形式与内容关系的唯物辩证观点出发,形式法治不可能同实质法治决然脱离而孤立存在。它只是出于认识层次和学术研究的需要而予以分开。实质法治必然具有道德价值追求。但即便如此,它仍有其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社会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各不相同,比如关于堕胎、同性恋、安乐死等问题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都会有各自的看法。这就表明,实质法治尽管在追求“内容上善的法律”这点上能够达成共识,但在“何为善”的具体问题上却有歧见。另一方面是,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对法治的实质性内涵争论不休。比如在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中央计划经济)、政制形式(民主制、社会主义一党制)及人权观(自由主义、共产主义、‘亚洲价值’)等各方面[15](P3),不同国家的价值取向各不相同。若每一个国家都各行其是,按照自己对法治的实质性理解来适用“法治”概念,那么必然导致交流上的I格。解决诸如此类的难题,必须求助于形式法治,就是彼此都遵照现行实证法来办事。在这个大前提下,基于共同的利益,努力寻找某种共同点,达致“和而不同”的状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同”的因素定会逐渐加大。 形式法治也并非是对规范事实的描述,它也必然有自身追求的目标与方向。富勒把法律形式上的要求归结为程序性自然法,意即形式法治虽不直接存在道德上的应然要求,但却存在规范形式上的应然要求。与此相似的是,拉兹也认为法治是一种理念,是法律应该遵守的一种标准。两位学者的共同点恰在于都认为形式法治是有价值属性的。首先,形式法治的实现利于限制专制权力。形式法治可以与专制权力相容,但那种“法治”是“人治底下的法治”,同近现代法治相背离。在多数情况下,法治总是对人治的限制与排斥。因而其次,形式法治利于保障公民个人的自由。黑格尔从应然角度上指出,法是“自由意志的定在”[11](P36)。所以,法治的核心就在于划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实现个人自由。同时,在公民预知法律的情况下,政府可以名正言顺地对侵害自由的违法行为加以干预和矫治。最后,形式法治利于协调社会关系、齐一社会行为,致成和谐的秩序。如果说形而上的实质法治容易引起人们自说自话,那么形式法治的优点恰在于它具有必须服从的现实的普遍约束力,并且存在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实质法治,形式法治就会变成空洞的形骸;离开形式法治,实质法治就会变成失体的幽灵。这两种情况,历史经验证明都难以避免为人治主义乘隙利用。一种理想的法治体系,既要有良好的形式法治,又要有良好的实质法治,并能使两方面紧密契合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这正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的大方向。

四、治民与治吏

法治理论体系结构的目的因,指研究作为法治对象的公民和官吏,也就是治民还是治吏或者两者兼治的问题。

对治民、治吏的讨论,我国古已有之。先人在强调礼乐治国的时候就将其同治民连在一起,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广要道章第十二》)即便法家在强调“以法治国”的时候,其考虑的核心对象也为普通百姓。如商鞅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商君书・修权》)但突出治吏者亦不乏其人。如韩非子提出:“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韩非子・六反》);甚至说治吏比治民来得更为重要,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整部《韩非子》足有十万余言,半数以上的篇幅均在探讨如何治吏的问题。[16]中国先人的智慧可归纳为“君―臣(官吏)―民”的三级模式,认为民由官来治理,君主只要治理好了官吏就能达到国家治理的理想境界。君主借助法、术、势,使官吏不敢恣意妄为,达到“天下大治”。当然,这种模式也不免带有浓厚的不平等的身份等级色彩。

与中国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不同,古代西方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依法治国”。为治的主体,前者系君主与官吏,后者系法律。因此,古代西方平等遵守法律的观念基础比较牢固。虽然学者们也间或谈起“治吏(官)”的题目,但没有中国那么突出。直到19世纪,奥斯丁仍然说:“国家所制定的规则,其作用是约束国内人民的行为。”[5](P190)此种“法律―人民”的二级模式同其民主传统不无关系。但是,伴随着现代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和相应的群众觉醒,“人民主权”意识的不断提高,所谓的“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开始“登堂入室”,以及当年“巴黎公社”践行的官吏为“人民公仆”的期盼复又愈益高涨。这种客观大势必然催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对接,强化对官吏队伍的管理与监督法律制度。于是,往昔奉为“法律―人民”的模式逐步提升为“法律―官吏―公民”的模式。但该模式中包含着颇为重要的一点是公民的地位空前提高了,即他们拥有要求官吏服务与监督官吏的权利。这意味着官吏不再是凌驾人民之上的特权者或统治者,而是从人民中来的服务者。诚然,这种理论上和法条上的期许要成为名副其实,尚待日后的验证。

在现代法治社会,公民、官吏(员)都应该在法律之下,受法律的管辖,由法律来统治。相应地,法律也分为两大块,一是治理公民的法律,一是治理官员的法律。前者是以民法与刑法为核心的法律部门群,针对公民,旨在赋予意思自治并设定行为的红色警戒线,主要包括调整公民之间人身财产关系,以及为公民设定禁止性行为规范;(当然,官员首先也是公民,自然包括其中。)后者是以宪法与行政法为核心的法律部门群,针对官员,旨在赋予公共权力并设定行为的操作程序,主要包括分配官员之间的公共权力,以及为官员设计权力运作的程序。因此,公民与官员一概都受法律治理,而没有例外。而且,法律规则的这种二分法也为公民与官员守法提供了前提条件。哈特认为,法治“一方面意味着一般人民(公民)对于初级规则的服从;另一方面意味着政府官员接受次级规则作为官员之行为的共同批判标准”[17](P111)。

然而,在法治社会中,官吏(员)的身份更具特殊性。一方面,官员虽然是公民群体的一部分,但也是公民的管理者,公权力的行使者;另一方面,官员虽然受制于法律,但也是法律的制定者、执行者、适用者。正是由于官员身份的这种特殊性,法治社会的建设就需要格外地关注“治官”、“治吏”。只要政府官员“接受并适用法体系的效力判准,就会存在一个有效的法律体系”[18],存在一种最低限度的法治社会。富勒在合法性原则中提到“官方行动与公布的规则之间的一致性”[13](P96),意在表明“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须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但更是在强调官员行为的合法性问题。拉兹甚至认为,法律的统治在狭义的理解上即指“政府(官员)受法律的统治并尊重它”[19](P185)。可以说,法治社会的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公民没有违法,而是在于官员守法。官员受法律的统治是法治社会的核心特征。

当然,一个国家的法律的治理目标与对象,在理论上应当包括全体公民或整个社会。官吏也是社会或公民群体的组成部分,所以,一般地说治民也包括治官在内。按照英国《大宪章》的说法,连国王亦“在法律之下”。但是,官吏这部分公民却又有民众管理者的特殊身份。官吏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国家立法者不能也无法做到亲自来实施法律来管理民众,而需要通过其他各种官吏才能做到。因此,官吏阶层作为法律与公民之间的中介体,发挥着极大作用。不过,如同孟德斯鸠早已讲过的那样:“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20](P154)因而,他们屡屡成为破坏法律的祸魁,令法律权威扫地,社会失范乃至崩溃。最终造成“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结局。类似情况,中外历史上屡见不鲜。据此可发现:“治官”,是为了实现良好的“官治”。再通过大公无私、心系百姓的“循吏”群体的恪尽职守,使社会井然有序、物阜民丰和安居乐业。简言之,作为法律治理的对象目标而言,治民与治吏两者是不可须臾割裂的总体事业;差别仅在于具体的意义、目标和方法而已。 [1]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 青觉:《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 边沁:《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刘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6] 拉德布鲁赫:《法律的不法与超法律的法》,载《法哲学》,王朴译,北京:法律出版,2005.

[7] H. L. A. Hart. “Positiv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Law and Morals”, in Harvard Law Review, vol. 71, 1957

(4).

[8] Jules L. Coleman Brian Leiter. “Legal Positivism”, in Philosophy of Law, edited by Joel Feinberg and Coleman, London Wadsworth Press, 2004.

[9]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10] 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1]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12] Tamanaha. On the Rule of Law: History, Politics,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3] 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5] Randall Peerenboom. China’s Long March Toward Rule of Law,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16] 宋洪兵:《韩非子治吏思想的前提预设及运作思路》,载《哲学研究》2014年第3期.

[17] 哈特:《法律的概念》,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18] 范立波:《分离命题与法律实证主义》,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9] 拉兹:《法律的权威:法律与道德论文集》,朱峰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20]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工会法律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2-11-18
"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关系开始呈现利益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与此相适应,工会关系也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工会关系向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转变。那么,这种转变给工会法律关系带来哪些新的变化?形成了哪......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 要】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内地小微型外贸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贸易,这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跨境电商人才的社会需求现状出发,探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
跨行政区域现代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为了使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发展的布局日趋合理,需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治理模型,来统一规划。本文通过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推动经济带发展的基本逻辑分析,提出构建经济带统一政府治理模型,为经济带上个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思维......
刍议高校行政管理的效能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在高校的行政管理中,要以效能为核心,所以,对高校行政管理进行改革的前提是加强效能的构建,同时还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本文将对现代高校管理体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探讨出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和效能构建的......
刍议安化县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5
刍议安化县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 畜牧业在我国http://wWW.LWLm.cOM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动物疫病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大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动物疫病的影响更加突出。动物防疫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刍议高校武术课程教学体系及方法
发布时间:2015-07-27
一、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研究意义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体育强国,多次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上获得傲人的成绩,中国太极早在几千年前盛行至今,上个世纪叶问将咏春拳带向全世界,更是有千万武迷为李小龙这个传奇人物而爱上中国武术,......
浅论财务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7
财务管理作为 现代 企业 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如何在现代企业生存 发展 中更好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无疑应成为 理论 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把握财务管理体系的层次性特点财务管理的层次性特点在财务管理的过程......
构建物理教学论新体系
发布时间:2013-12-19
" 科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教学论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造性。“物理教学”在世界范围内已出版的书刊有数百种。我们几乎无法去全部浏览。虽然,“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met)给我们提供了“文献检索”的强有力的工具;?VC......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刍议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 本文认为,为适应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必须从五个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教师进修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创......
金融机构破产立法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07
资本的纽带连系着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金融机构一旦发生危机或者破产,必然会通过资金的纽带而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论文摘要]金融风险的.........
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的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能力有紧密关联。执政是治国理政的前提和基础,治国理政依靠执政权力来实施,两者相辅相成。但两种能力在概念的属性、范围和取向上不同。治国理政能力与执政能力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两个概念的关联决定了......
浅论财务管理体系构建(1)
发布时间:2023-05-05
财务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如何在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无疑应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和思考的一项重大课题。一、把握财务管理体系的层次性特点财务管理的层次性特点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内容、目......
技工学校数控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刍议
发布时间:2022-12-18
【摘 要】 本文在分析技工学校数控专业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专业一体化建设中课程体系改革问题,认为课程体系现代一体化是数控专业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应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合理配置课程,形成专业......
试论高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刍议
发布时间:2023-03-09
" 论文摘要 本文就当前高校治安综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校园综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综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作用;加强整顿校园及周边秩序,优化育人环境;切实加大综治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大力加强保卫工......
刍议受贿罪的惩治对策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5
目前,我国的受贿犯罪十分猖獗,大案、要案、窝案、串案层出不穷,犯罪手段不断翻新,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愈来愈大,究其原由,根本在于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即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
论合作社法律支持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4-01-06
论文关键词:合作社; 法律 ;支持体系;政府; 社会 服务 论文摘要:合作社的持续、规范发展需要体系化的法律支持。合作社法律支持体系以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和改善合作社的经营 环境 为法律目的,在分层次、有重点、法律与政策结合......
构建现代信访治理体系 提升现代信访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信访治理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当前信访问题本质、特点,明确了信访治理的目标,介绍了现代信访治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构建现代信访治理体系,提升现代信访治理能力的有力举措,对维护信访民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谈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认识论、本体论与方法论构建
发布时间:2022-09-30
从科学研究来讲,得到一个公认的、权威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对职业教育实践的重视和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兴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成为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由于对理论......
学生管理工作法制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3
关键词:学生维权意识;学生管理;法制体系一、学校与学生纠纷的多样性频发自从北京某大学学生田某一纸诉状将母校告知法庭后,学生和高校就教育管理行为侵权和失范而发生的诉讼日趋增多,这也促使高校从法律的视角重新审视教育管理的制度和程序。学生与高校之间矛盾纠纷所涉及的权利类型也越来越多,中国某政法大学2011级硕士生因新生奖学金金额减少未在招生简章中公布而提起诉讼;某财经政法大学2013级大一学生小顾因不满.........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之“法治”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 在革命理论中,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状态,革命是一场奔向社会主义的运动。但在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就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而这种制度的运行需要法治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治便应运而生。可以说,社......
论矿井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09-27
矿井建设质量管理不仅是确保采矿质量一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又是确保采矿正常运行的关键点。所以,各个参见方都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文章重点对矿建建设的质量管理内涵、质量管理的基本现状及有效的策略加以详细阐述,对矿井建设质......
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中文化保障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11-01
摘要:文化与社会治理具有紧密的耦合关系,先进文化可以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撑。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保障的缺失严重制约了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进程。实现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需要高度重视道德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安排的作用,综合运用包括文化在内的多种社会治理工具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培育公民文化、重塑信任文化、加强文化建设等举措建立完善社会治理的文化保障体系。关键词: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文化保障体系;公民文.........
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08-13
  构建体育舞蹈教学方法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体育舞蹈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地促进体育舞蹈的推广。因而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学.........
刍议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针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会计 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就是经授权的会计人员按照本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使用特定的额程序和方法,对单位内部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督和督促,以确保会......
刍议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12
摘要:结构师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当然应该敢于挑战新的结构形式,使建筑师的意图得以实现。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在基本满足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平面布置应尽量规则,对称,尽量缩小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差异;使建筑物在......
浅议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5-0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房产市场的火爆及各地区的各类项目建设的实施,对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更需要能力多样化。此外不论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是第三方招标代理公司和主管部门,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
民法商法化刍议(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9
摘要:本文阐述了民法商法化的起源和定义,简要分析了民法商法化的具体表现,意义。并以民法商法化为切入口,分析了民法与商法的界限,对民法和商法的立法模式作了简要的探讨。关键词:民法商法化 民法 商法 一、民法商法化理论的提出及......
我国区(县)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提出了要推进法治政府绩效管理。区(县)层级政府是党和政府观察和体恤民情的“窗口”和“前沿”,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和承担着重要责任。因此,对......
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特征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
浅谈和谐社会的法律消费体系构建 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法律是由政府为广大纳税人提供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产品。“享受法律,消费法律”应当是现代公民崇尚的法治新理念,也是现代文明社会“法治化生存”的新模式。在公民法律消费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消费体系......
论环境绩效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0
环境 问题 的外部 经济 性危害了 社会 公众的利益,政府作为社会公众代理人必然要履行相应的职责,环境管理构成了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成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
浅析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莫茨和夏拉夫的经典著作《审计哲学》发表以来,审计理论研究一直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从早期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概念框架,到认识到审计理论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审计理论界对于审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
论全球话语体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要] 政治、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一个全球话语场。既有国际话语秩序中主导者话语权的衰弱和新兴话语主体的崛起,正在演绎一个新的全球话语秩序。中国正力图成为亚洲区域话语秩序的建构者和全球话语新秩序的主导者......
宪法监督与民主的关系刍议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8
【内容提要】宪法监督是保证宪法实现的措施,但在实施宪法监督特别是由代表机关以外的机关来行使宪法监督权的过程中出现了所谓“反多数难题”,引出了宪法监督与民主的争论。实际上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宪法监督并不违反民主的实质和精神。 ......
论社会整体利益的经济法制度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社会整体利益的整合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国家和政府各司其职,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政府以什么样的方式介入社会整体利益关系,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
地方省情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刍议
发布时间:2022-12-16
地方省情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刍议 地方省情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刍议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地方省情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建设刍议 地方省情资料......
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构建
发布时间:2023-05-24
摘要随着21世纪教育大发展的到来,以及学校体育功能的不断扩大,学校体育已经进行了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们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线的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对新形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重构自身的素质呢?本文通过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现状的分析,最后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构建的要点。关键词素质教.........
浅谈原始儒家理论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2-05
一、问题的提出 孔子的原始儒家有没有理论体系?它是如何构建的?这是儒学研究中一直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迄今为止,学界探讨孔子的儒家理论,所依据的文本主要还是《论语》这本孔子的弟子们收录的语录汇编,从而认为孔子只是道德家,他......
刍议钢结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随着建筑造型中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以及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对建筑业钢结构施工工程的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剖析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论物权法的体系结构 一、引言 如同德国、瑞士、日本、台湾地区一样,我国继受了源于潘德克顿法学理论的物权概念,并在财产法体系中形成了物权法和债权法......
工商管理教学的体系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18-09-25
一、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文基于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在划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阶段的基础上,整合实践教学的手段,提出每个阶段的工作步骤,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三维结构体系中,逻辑维是每个阶段基于系统工程角度的工作步骤,包括明确教学阶段、建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六个步骤;.........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摘要 在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中,法律基础一直是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担负着用科学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学的历史重任,受到了党和国家高度的重视,在帮助高职院校开展这门课程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力求将学生们都培养......
论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1)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三个步骤,对我国会计信用法律体系进行构建:一是从多个方面和多种理论视角分析会计信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基本思路和框架;二是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信用法律体系应当包括哪些内容;三是明确指出一个完整科学的会计信用法律......
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4
要想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就需要有适当的法律进行保护,因此当前应该加强建立民商法信用体系,让其更具系统性,健全制度特征,让我国经济可以健康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信用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公众事件的发生,比如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等已经充分引起人民的注意,给人们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有良好信用基础的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迫切的。民商法其基本原则就是信用和诚实,因此在.........
简析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25
一 、构建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体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本途径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受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思政课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学的实效性远未达到预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话语体系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工具和......
论新世纪文学理论体系的多元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03
艺学学科的发展由两个板块支撑:一是关于文学理论基木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二是围绕文学理论教材而展开的理论体系建构)这两个板块有交叉,亦有较大的分野)前者所有木专业的人员均有参与,涉及而甚广,目_论题常突破边界,对既有的体系构成......
论我国立法中的商谈及其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 哈贝马斯将立法商谈分为公共领域的商谈和议会商谈,前者是一种大众化的商谈形式,而后者则是专业化与精英化的商谈。在我国的立法过程中,公共领域商谈和议会商谈循环往复,形成合法之法。本文认为要构建我国的立法商谈体系,必......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论马克思财产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财产量的增加,以及协调财产......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9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论文摘要 在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中,法律基础一直是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担负着用科学思想指导学生......
论关于构建社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8
"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学科基础;理论体系 【论文摘要】:从大众体育实践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 对构建社区体育学科理论体系的目的意义、理论架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研讨,旨在丰富和完善体育学科......
刍议侵占罪之对象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7
我国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第2款又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也依照侵占罪处罚。显见,我国刑法是将侵占代为保......
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刍议
发布时间:2017-03-07
摘 要:当前,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快速发展,这一趋势同样也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表达上应充分体现微课的独有特征,转变教学理念,将微课视频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
论国家话语体系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3-03-25
摘要: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正在聚焦全球的目光,中国道路已成为各国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国对自身道路和文化乃至文明的重新审视和阐释也逐渐成为新的课题,中国需要一种新的话语体系。阐释国家话语体系的内涵、构成,分析其建构中......
动态环境下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06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在实践中一直比较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安的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始终不到位,构成防控体系骨干的网络没有建立起来,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不能适应动态环境的要求等。因此,笔者试以打造治安防控网络和改革警务运......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19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 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社会......
试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13-12-17
要把诸财务管理理论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组合而成一个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体系,其关键性问题是要从诸多财务管理理论要素中正确地选择一个充当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此,学术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应该选择哪个理论要素......
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要]基础会计理论作为会计学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内容,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基础会计的掌握是否深入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产生直接影响。推进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与变革的会计制度进行对接,更新基础会计理论的培训内容对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当前我国基础会计理论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系统科学的会计基础理论培训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基于新会计制度,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健全我国基础会计.........
浅析职业素质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职业素质是学生择业、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的重要渠道。文章立足于职业素质的培养,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的构建作了思考,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
试论推进城市社区治理法治化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2-12-12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明确了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目标,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依法治理社区是依法......
刍议民法法源的涵义及效力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3
2009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四第六题的内容为:某民法典第1条规定:“民事活动,法律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依照习惯;没有习惯的,依照法理。”命题的内容之一是要求考生从法的渊源的角度分析该条规定的涵义及效力根据。 此......
法治构造论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对依法治国内在构造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理性的价值定位,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方向性问题。权利主体与权力载体的关系就是法治社会的治者与受治者、法治主体与法治对象之间的关系。依法治国的主体只能是......
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课程考核评价应建立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真正体现评价的实践性;应建立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增强评价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应建立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机制,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全面性;应建立任务性评价机制,体......
试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22-10-21
试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试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试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要把诸财务管理理论要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组合而成一个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的体系,其关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刍议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事业单位是介于企业和行政单位的非盈利组织,是一种计划经济下的事物。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资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有许多不一致的地方。那么我们又如何要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笔者在本文中从事业单位固定资......
完善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23-05-22
内蒙古自治区处于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现状决定各类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比较高,特别是森林草原火灾、农牧业旱灾、雪灾、沙尘暴及矿山和交通安全事故隐患多,预测、预防和救援难度极大,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
全球投资治理体系构建与中国的参与战略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当前国际规则进入重塑期,国际投资体系迫切需要重塑。在全球投资治理框架下,国际直接投资呈现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传统的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包括双边投资治理协定、世界银行下的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和多边担保机构、世界贸易组织......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发布时间:2023-07-08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试论我国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体系之合理构建 内容摘要:关于我国侵权行为法应该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体系,学界......
跨境众筹法制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6
一、跨境众筹法制建设的指导理念跨境众筹法律机制建设的指导理念应当采取预防主义,主要源于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发展特征,尤其是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与社会思维惯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立法滞后性的天然缺陷,它们极易导致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法律矫正机制失灵。笔者认为,恰恰是包括众筹在内的互联网产业自身的缺陷反而为预防式的跨境众筹法律机制建设提供了现实基础。(一)实践先行但立法滞后的互联网产业规律技术本体的发展与更新有偶.........
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29
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需要有适当的法律进行保护才能正常的运行与成熟,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民商法信用体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民商法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原则是诚实信用,这种城市信用的建设原则不仅能够很好的促进对市场的运行进行规范,同时还能更好的对社会环境进行稳定与改善,帮助市场树立正确的管理价值观,稳定市场的正常运行。通过对民商法信用体系的建设与概念的分析,能够很好的界定民商法信.........
论构建法治文化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构建法治文化的探析 论构建法治文化的探析 论构建法治文化的探析 文章来自 论文摘要 我国传统上缺乏法治文化,儒家忠孝等级伦理和乡土社会的人情关系无法为现代化的中国提供制度支撑和文化底蕴。法治文化构建应成为当代中......
集体协商(谈判)刍议(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0
内容提要:集体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是为签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商谈的行为。但是,集体协商的当事人和集体合同的主体则不是相同的。其不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也是不同的,全国总工会的文件是把两者混为一谈的......
刍议工程建设施工管理
发布时间:2015-07-3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外观造型、工程质量等要求越来越高,在工程项目由设计图转化为工程实体的过程中,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的组织和安排人力、材料、机械设备,保证项目在保证进度的情况下既达......
论区域环境治理及其体制机制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04
摘 要:传统的以企业或项目为管理对象的点源环境治理与环境问题的区域化日益相悖,环保历史与现实理性呼唤新的环境治理模式,与点源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区域环境治理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区域环境治理是指以自然区域整体为治理对象的环境治......
浅议实践型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设想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旅游教育 现状原则 培养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教育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在分析目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构建实践型旅游管理......
论我国法治体系建设的多权平衡进路
发布时间:2022-09-03
摘 要: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权力、社会权利和公民权利的平衡推进,也需要多权间的互动与平衡。这一进路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也与法治体系建设的现状相适应。 关......
三位一体构建反腐体系 全面部署建设廉洁政治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廉洁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文化建设、权力制约和制度改革三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构建三位一体的反腐体系,才能全面开创新局面,标本兼治地消除腐败问题。 关键词:廉洁政治;廉......
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9
2012年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艺术的演进”学术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10月22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与会者就艺术学科的演进与建设、中华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艺术研究及其当代转换、宋代艺术及其传承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涉及“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的研究体系、理论支点、研究视野。可以认为,此次会议的研究内容初步搭建了自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确立把艺术学列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将艺术学理论.........
新世纪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刍议
发布时间:2023-05-19
摘 要:甘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南州)作为我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其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周边地区的稳定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甘南州的民族关系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通过......
建构清代法律新的解释体系
发布时间:2015-08-17
一、黄宗智与中国法律社会史研究 20世纪80年代,黄宗智先生开始进入中国法律史研究领域。在一次讲座中他曾说起:“从1988年开始,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法律史研究,转眼已经二十年了。”[1]在这二十年里,黄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做出......
青少年民法学体系构建探讨
发布时间:2022-09-26
未成年人在婚姻家庭中的法律地位涉及到婚姻与生育的关系,或者说涉及到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的关联。这里是一篇青少年民法学体系构建,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内容提要: 青少年法律是一个综合法律部门,青少年法学也是一个开放性、包......
民商法信用体系构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 民商法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更是需要体现出较强的应用实效性,保障其具备较强的约束性效果。结合这种民商法的具体应用来看,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核心要......
刍议侵占罪之对象(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5
以上是结合普通侵占罪的性质和财物的物理性质以及其法律性质而做出的一般限定。除此之外,刑法第270条第1款还做出了法律上的限定,“代为保管”和“他人”则为此。正确、科学地理解两者,对于判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它法学论文试论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正义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0-22
希望查字典范文网整理的其它法学论文:试论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正义的构建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论文摘要: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隐患。在现实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常与政府正义与否存在密切的关联,......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上)
发布时间:2013-12-18
对构建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思考(上)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一般审计理论与国家审计理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审计的一般理论就在于以最抽象、最普遍、最简单的思维规定揭示或说明审计活动和审计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对任何......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已经从传统的推断逐步变为依据管理信息系统来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将信息技术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发展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22-12-05
1 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我国引进西方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但建国初期便有西方管理会计中的责任会计,只是当时不称为管理会计。5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围绕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
高校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22
[摘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长期任务。高校在构建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不断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丰富内涵,并加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平台,尽快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科学考核实践教学的水平,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关键词]高.........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时期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高校的德育环境日趋复杂,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高校德育管理的难度,也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德育管理系统是......
论述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一)权力过于集中于内部审计机构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独立性的问题,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大多企业的通病,直接从其他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负责内审工作,这样不仅缺乏工作的经验,更为严重的是不了解内审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更不必说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而且本部门人员完成了核算财务结果、审核、评估等工作,长久一来包庇的行为自然难以避免,这样审计部门便失去其存在意义.........
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07-23
摘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由于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必须要“精打细算”,通过科学编制并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实现资金的最优化分配。当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工作压力更大,资金支出更多,必须要建立一套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为工作开展、改革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过程理念的预算管理体系,涵盖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评等模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