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7 00:02:57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时间:2023-03-07 00:02:57     小编:

摘要:生态危机是工业文明的必然产物,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摆脱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困境,实现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不仅需要物质层面的变革,也需要精神层面的变革,需要全社会形成与时代要求相符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培育方面,要注重四个维度:在理论维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在文化维度上,弘扬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在价值维度上,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观念;在思想维度上,确立现代社会生态思维方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培育;大众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5-0054-04

近代以来,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变革,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是,在机械论的自然观和价值论的二元论基础上,人类中心主义世界观形成,人们虽发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区别,肯定了人的主体性,但却否认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将人的意志强加于自然,并把征服和控制自然看成是人的主体性的发挥,由此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要想彻底解决日益严重的威胁人类文明的生态危机,只有实现社会文明范式的转型,实现从强调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的转型。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战略总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1]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其重要的基础工程就是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培育。

一、理论维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

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工业革命已经兴起,生态问题逐渐显现。马克思、恩格斯以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为基础,科学揭示了人的本质,全面阐释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哲学角度对人类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反思,剖析了生态危机产生的制度根源,并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激烈批判。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虽然体系上并不像其他革命思想那样系统,但其思想极具深邃性和前瞻性。

人与自然相互依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恩格斯说:“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自然界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具有历史先在性,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马克思在承认自然界基础地位的同时,也极为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将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自然观,认为人类能够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实现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通过劳动实践,自然演化同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机物质同无机物质相联系。但应注意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决不能超出自然的承受程度,对自然所造成的任何破坏,都将遭受到惩罚,给自身带来生态灾难。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剖析了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激烈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业文明进行了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方式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这种生产方式使劳动产生异化,将人的自主活动转变为维持生存的必要手段。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为谋求利润无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疯狂追求剩余价值,滥用环境,砍断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自然界成为运行的资本的牺牲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异化。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是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要途径。马克思说:“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最高点。”[3]马克思认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更准确地把握客观规律,找到生态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正是科学技术的提高,人类才能更好地进行生态保护活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调整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肯定自然界的基础作用,主张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化自然观,指出真正的人的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提出了解决生态危机的基本思路。在生态危机亟待解决的当代,这些生态哲学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中国特色“五位一体”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失误,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坚定了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更要将其与我国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要加强对自然生态规律的研究,不断提高判断自身行为影响的能力。资本主义制度被马克思、恩格斯看作是生态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要想解决存在的生态问题,必须使用暴力手段进行革命,确立新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态危机产生的制度根源已经消失,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汲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还要积极调整社会关系,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手段,引导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也启示我们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使科学技术成为修复生态系统的助手。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不再采取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的发展模式,而向低投入、低耗能、多产出的模式转变,依靠生态技术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推行绿色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文化维度――弘扬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古代圣贤们很早就认识到自然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提出了对自然界和宇宙的朴素认识,主要有:“天人合一”思想、“仁者爱物”思想、“道法自然”思想和“取物有节”思想等。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培育具有内在的价值契合。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万物一体。传统文化的经典《周易》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传・说卦传》)《周易》阐述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与立人之道,天地人“三才”理论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自然界四时运行,万物生长,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与人类是统一的,二者相互遵循。宋代张载则明确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天人相参,人与自然万物相统一。“仁者爱物”思想是儒家重要的道德理念,儒家将尊重生命作为君子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孟子讲:“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梁惠王上》)孟子主张将仁爱观念由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推广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为君子应具有博爱情怀,不仅要仁爱他人,而且要仁爱自然万物。

道家以“道”为核心,重视自然法则,主张人类应遵循和效法自然,实行“无为而治”。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和主宰,天、地、人都是由道而生,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要顺应道、以自然为纲,遵循自然界的客观法则,这样人类才能与自然和谐共生。老子又指出人应以“无为”的态度对待自然,不违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任意妄为、干涉自然。传统文化中“取之有节”的思想,要求人们依据季节变化利用自然资源,珍惜节约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孔子说:“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取物以顺时,要按时节采伐植物、猎捕动物,即遵循动植物生长发育的生态规律安排获取资源的活动。老子主张节俭、简朴,强调珍爱自然资源,取物而不尽物,指出取物不知节制、贪欲永无止境,将会给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肯定自然的伦理价值,主张按照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类的道德情感引入自然界,强调人对自然万物的道德义务,显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思想源泉,也是其发展的有机养料,对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在生态危机凸显的当代,我们应大力弘扬传统生态伦理观,积极发掘传统生态伦理精华,实现传统生态伦理资源的现代转化,使其成为影响人们行为选择的重要思想观念。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仁者爱物”思想,启示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保证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以人道的态度来对待自然,施以伦理关怀,主动承担起人类的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使人类成为自然环境的优化者。我们也要借鉴传统文化中“道法自然”思想,顺应自然,按照自然界的客观法则办事,保护自然。传统文化中“取物有节”思想,对我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全球自然资源正在逐渐减少,我国的资源枯竭型的城市也在逐渐增加,我们更应深刻反省过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不能无限度地开发、索取,而应珍惜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取之有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倡低碳生活,引导人们合理消费、绿色消费,优化自然环境。

三、价值维度――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观念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主张以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科学发展观不同于传统的“发展至上”观念,强调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不是单纯的物质活动过程,而是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继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关注的是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坚持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根本,重视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维度。

科学发展观以整个人类的利益为本,主张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既尊重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要求人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自然选择法则,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界其他生命形式所具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主张人对自然的科学开发和理性利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消极依赖、掠夺性占有,而是转变为保护自然基础上的和谐统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既关注现实个人的利益和权利,重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也尊重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整体价值;既坚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要,又要维护后代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内在地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尊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与只追求人的片面价值、把满足人的生存和需要作为最高目标的人类中心主义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为中心,主张人的主体性和一元性,把自然界作为客体,认为自然界仅具有工具价值,不具有道德价值,没有资格获得伦理关怀,片面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征服、支配与索取,是一种狭隘的价值取向。生态环境是以人的实践为中介而形成的人化自然,与人的本质力量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人化自然既具有自然规定性,也具有社会规定性,为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尊重自然生态系统,也是关爱人类自身。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进程中,人类社会正在由私人利益领域向群体利益领域发展,由社会历史领域向自然生态领域发展,由工业文明阶段向生态文明阶段发展。人类通过实践不断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并逐渐将自然的规律内化为自我意识。随着人的理性自觉的提高,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人与自然二者相互对立,人类将很难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超越了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是一种德性的发展观,强调发展不能破坏自然环境,要有利于人的生存。“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主张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前提下,以人的利益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地位,积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当前,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人类的生存已面临着严重威胁,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乎美丽中国梦能否实现的重要举措。“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普惠百姓的民生福祉,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只有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才能以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将人从实践活动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异化中解救出来,才能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去解决社会利益、人类利益和自然利益之间的冲突,合理地调节整合社会关系,更好地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从而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决不能为了一时的经济增长,放弃生态价值,破坏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那就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背道而驰了。我们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重视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保护自然资源,修复自然环境,采取生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中华民族获得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四、思想维度――确立现代社会生态思维方式

任何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一定思维方式的结果,是特定思维结构的产物。思维方式是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接受、反映和理解客体对象的思维活动的模式,是主体的一种稳定的思维结构。从本质上言,思维方式是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由客观的社会存在所决定,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但思维方式一旦确立就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形势下,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一系统工程不仅仅需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更需要思维方式的改变。思维方式的生态化转向,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培育的思想维度。

科学技术对人类思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处于主导地位的自然科学观念往往决定着普遍的社会思维方式。当代社会,生态学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发展起来,主要研究有机体和无机世界相互作用的规律。生态思维方式则是指从生态学的维度,运用生态学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分析与解决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生态化思维是依据生态科学的基本观点认识与研究“人―社会―自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有机论为基础,将世界看成是具有内在关联的由生物和自然环境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强调生物与其他生物的整体性,强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生态化思维立足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思考人类未来的发展前景,主张以生态的方法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进行深刻反省后的理性认识,是其对自身生存现状和生态系统的深切关注。在考察思维方式转变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思维方式生态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在几千年文明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中,人类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将自然看作一种资源,不断地从自然攫取物质财富。以功利性为价值尺度的社会实践,自然会产生功利性思维方式。功利性思维方式以主客二分的认识论为基础,重视人类自身的需要,忽视其他生物体和自然环境的内在价值,表现出狭隘性和短视性的特点。在功利性思维方式下,人的对象性活动出现“异化”,人类对自然界肆意掠夺、盲目开发、为所欲为,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类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由此产生。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二者之间变成了赤裸裸的经济关系。生态思维方式否定了生存斗争的普世原则,批判了人类主体能力对自然的滥用,在此基础上,历史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将生态系统看成是由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有机体和无机世界构成的稳定结构。

现代生态思维方式超越了功利性思维的认知模式,以有机论为特征,认为世界是人类与自然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复合生态系统,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整体性,突出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协调性,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新的认识,开启了一种新的整体论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5]129也就是说,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对人类的行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内省。我们要转变以往功利性的思维方式,重视自然界的固有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维方式,辩证考察客观对象与其外部条件的相互联系,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120党和政府已决定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与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不断提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研活动,使技术创新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转向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结合;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最小化、产出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再利用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率。生态思维方式的形成,将大大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培育。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生态文明观念是人的内在意识,其培育虽然极其困难,但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应按照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积极培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念。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又要弘扬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同时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积极的价值引导;也要确立现代社会生态思维方式,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293.

[4]任仲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重要文章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295.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微文化生态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07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
生态文明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与拓展
发布时间:2022-11-22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在生态文明时代,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十分必要。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两大关系思想,而且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社会“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的内在超越,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态意蕴与内涵,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关键词:生态文.........
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探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生态社会主义价值观坚持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以平等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以对当代资本主义弊端及其价值观的批判为基础,以“非暴力”作为实现价值观的方式,以建设基层民主、节制增长与平等分配的政治、经济模式作为实现该价值观......
常态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面对国际国内条件变化造成的各种......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09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0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在党的文献上首次提出了“建http://wWw.LWlM.cOM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
浅议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发布时间:2017-03-13
【摘 要】 本文阐述了法治文化的内涵,分析了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全民尊崇法治的社会风气;提高立法质量,构建良法善治的制度格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形成依法......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生态文明观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生态文明至少有三个主要理论源泉,即生态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国文化以及基于过程思想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同时,生态文明在主观方面还需要人们改变短浅目光和自私自利之心,因此要改变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制度。关键词:生态文明;有机马克思主义;环境灾难作者简介:小约翰・B.科布,男,美国国家人文科学院院士,克莱蒙研究生大学终身教授,从事过程哲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研究;杨志华,男,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公平正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指出了公正的意义在于保证规则的正当性,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代内之间的权责不公、代际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分配不公以及种际之间的地位不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生态经济制度、自然资本投资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形成公正、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平等、协调、和谐发展。关键词:公平正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引言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空维度
发布时间:2023-05-03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力,以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出发,尤其是以纵横的双向坐标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先进文明三个角度分析,进而在社......
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术语的四重二律背反
发布时间:2023-07-22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二律背反 自我消解 [论文摘要] “社会主义现 实主义”术语由政治学概念与文学概念拼合而成。其内在特征存在四重二律背反。导致了20世纪30-7O年代中国的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的冲突、背离与自我消解......
“四个全面”:开辟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07-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的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 依法治国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把政治文明作为独立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形态,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发布时间:2022-10-05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报告的进 一步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政......
论红色文化与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共同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中国道路的理论指引,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坐标,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
论儒家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 要】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归结为二十四个字。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儒家文......
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8
[摘要]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形态的一种超越,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民社会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形态提供了思......
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5
核心价值观是区别一种文化或多种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它在价值观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它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以社会主义市场......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要]价值观教育一直被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以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成为了“当前及今后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成为了“公民社会”在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 核心价值观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在道义上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是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之一,是一个国家兴旺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的本质性要求是对价值的认同,因此,要实现价值的自觉性的认同,必须建立和接受其内部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15
1、首页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以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4-18
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具有永不退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定的根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论榜样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1
榜样是指在某个特定社会时期,被大众公认的思想行为先进、道德品质高尚、在某行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培育、选树、传播凝练成一种精神形象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学习效仿的楷模。从文化的角度看,榜样是其所在社会群体创造的特......
谈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的耦合(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2
论文摘要: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形态的一种超越,生态文明的本质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市民社会与生态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市民社会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构建生态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形态提供......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17-03-31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文化也迅猛发展起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16
摘要:当前,我国在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后,却在社会凝聚力、发展方向和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又出现了诸多矛盾和问题,如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信念淡薄、诚信缺失等,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变形在不少人身上表现十分突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又何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信仰危机现正在腐蚀着我们社会的根基。根基不牢,我们的社会必然像大厦失去根基一样,出现倾斜,甚至倒塌。所以,虽然我们当前在经济、政治、文.........
在叙事中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 要 叙事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又能够契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特点。在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叙事有助于淡化教育痕迹,实现教育过程隐性化;增强情感认同,实现教育效应情感化;促进行为转化,实现教育效果......
孝文化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
发布时间:2022-12-31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多种多样。山东交通学院财经学院开展了基于孝文化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举办了国学培训班,开展了学孝经活动,在大一新生学生干部中重点开展了基于孝文化的学生工作培训,也在日常......
加强民主法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13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宏伟大业,既需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需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和重要动力,它关系到我们能否把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社会......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思想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5-29
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包含丰富的优秀价值理念[2]。例如,在个人道德修为层面有正心、刚毅、羞耻、良知、廉洁等;在家庭伦理层面有孝悌、温顺、恭敬等;在人际交往层面有友善、仁义、礼让、诚信等;在事功层面有敬业、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等;在天下国家层面有爱国、富强、和谐、民本等;在世界伦理层面有协和万邦、美美与共等。其中,有些价值理念直接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些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1)
发布时间:2022-11-15
近代以来,西方世界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迅速扩展和工业和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下率先进入了现代社会。与西方世界相比,有着数千年传统文明的中国近代和现代在科技革命、经济发展、市场扩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面大大滞后了。在现代化的四......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的指导,不断深入理解践行党的各种精神和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紧紧环绕在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权利文化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下,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将坚持民主法治作为必须......
个人主义与社群主义(2)
发布时间:2014-01-17
从这种意义来理解传统中国社会制序和传统文化中所共有的“礼”,我们一方面可以把“礼”视作为一套习俗秩序、一套亚于正式法律制度的非正式约束规则,又可以把它和“仁”一起 [1] 视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轴心”。因为,在传统中国社......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2-10-24
摘 要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应当突出理论认同,发挥政治理论教学在理性认知中的主渠道作用;强化情感认同,发挥情感因素在价值判断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行为认同,发挥社会实践在认知体验中的支撑性作用等。 关键词......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5-12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的独特、辉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精神成果,是构成社......
浅析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7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也是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产生于20 世纪后半叶西方的生态主义运动绿色运动的大背景中,其主旨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观点或方法对当今西方资本主义......
社会实践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2-10
【摘 要】独立学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管理模式先进,学生特征鲜明,其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同于其它类型高校。文章主要探讨社会实践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社会......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民培育路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2-08-31
" 论文摘要:大力培育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应该通过城乡统筹互动、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支持农民自主创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
红色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2-12-17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建立在国家发展的历史文化根基之上。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文化最绚丽的篇章,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以及由这一历史浇铸的灿烂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
社会主义现象与社会主义本质
发布时间:2023-02-25
" 摘 要:社会主义现象是社会主义的外在特征和外部联系,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各方面的表现。社会主义现象和社会主义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实践中,我们既要透过社会主义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又要大力营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 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出发,针对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不失时机的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与战略布局,是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与观点基础上对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四个全面”......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16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网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自由性等显著特点吸引着高校大学生融人其中,并不断推动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如今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传统校同文化,成为高校对......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良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础和保证。制度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为基本内容、目标和评价标准,加强制度建设......
试析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2-07
" 论文摘要:社会性是人作为社会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文章立足技术本科教育实际,在分析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内涵的基础上,从社会关系的视角揭示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的三重关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本科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具......
四个维度解析细节营销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The 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发现的一种空气系统理论,即一只在热带雨林的美丽蝴蝶扇动了几下翅膀,却有可能给位于北美洲的美国得克萨斯带来一场灾难巨大的龙卷风。从营销学的角度,我们......
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要:民族地区高职高专学生身处社会变迁前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社会多元思潮的整合与引领,成为高职高专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吁求,同时也关涉到民族血脉的传承和人民精神家园的建设,成为永葆民族特色的价值源泉和身份......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宪政制度 宪政意识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论文摘要]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对......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要】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属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价值意义;实践路径每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主题,准确把握和理解时代的主题,有利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价值观注入中国.........
文化虚无主义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具有强大感召力、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它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西文化大融合进程中,文化虚无主义大大阻碍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进程。弄清楚......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其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主流是好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大学生身肩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责大任这要求大学生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很高的认同度,践行核心价值观具备很强的自觉性。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显得十分紧迫,而努力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文学权力:一个社会学的阐明
发布时间:2023-01-27
在西方,最迟从尼采开始,对权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我们暂且不必说将权力普泛化的学术新贵福科,我们只要拈出两个著名思想家的两段话也许就足以说明问题了。罗素说:“在社会科学上权力是基本的概念,犹如在物理学上能是基本概念一......
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四个维度论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电影批评出现向电影文化批评转型的趋势。转型在文化学、文化批判、文化启蒙以及文化分析四个维度上展开。文化学维度侧重对影片文化价值的揭示和阐发。电影文化批判的兴起则与80年......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 要: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
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形成历程与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3-07-20
从一般意义上的法治思想或者法治文化历史演变轨迹中去追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明起源,不管是从时间界限还是从内容变化上来看,其逻辑主线均.........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发布时间:2022-10-18
反思社会主义文学 主持人: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对话者:杨庆祥黄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师金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讲师杨庆祥:这一次三人谈以“社会主义文学”为讨论对象。以“80后”的身份和意识先见去讨论社会主义文学如此庞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文化视角
发布时间:2023-07-05
[关键词] 文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 [摘 要]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之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包含意识形态,同时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领域。文化的核心价值借助意识形态得以传......
论区域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国际权力竞争的文化转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国际背景,这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把握的国际动向。区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为高校开发区域文化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基本遵循,皖北文化历史悠久,......
毛泽东和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差异的诠释学维度
发布时间:2023-04-02
" 【内容提要】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都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由于二人的接受视阈不同,由此形成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解的许多差异。我们可以站在哲学诠释学的立场,借鉴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就毛泽东和邓小......
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30
就文化而言,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区别的基本价值观念,它是价值观体系的主导,统领和支配着一般价值观;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灵魂的表现,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价值原则。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核......
培育特色校园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1-27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又要以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营造一个良好育人环境。南安市国光第二中学是著名爱国侨领李光前先生哲嗣李成义昆仲独资创办的一所农村中学,自2002年创校伊始就确立了以尚公、弘毅、立品为核心的光前精神文化内涵,深入践行爱国公正弘毅诚信感恩节俭和谐文明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形成了独具国.........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生态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而生态教育是生态文明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显现。伴随着治理全球生态危机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生态教育必须具备全新的观念并口内容:重视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构建生态教育课程体系;树立......
浅谈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提升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协作,齐抓共管......
现代工业文明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 随着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历史命运的认识不断深化,而社会主义事业本身正是在这种从不间断的反思和革新中走向辉煌。过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苏联和东欧国家社......
关于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04
宪政意识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认识前提和理论基础。 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今天,其最根本的成果就是以宪政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或者说宪政制度是当代政治文明的根本标志。宪政制度......
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 要:网络是当今各种社会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在给网民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使网民的价值取向日益多元,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并伴随一系列消极影响,培育和重塑网民价值观尤为迫切。文章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抗战纪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 要:抗战纪念活动是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独特渠道和重要载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工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抗战纪念通过诠释抗战精神,有利于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理论认知;通过纪念活动......
信念淡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发布时间:2015-08-25
摘要:犬儒主义形成于古希腊的犬儒学派,古代犬儒学派超凡脱俗,致力于追求内心唯一的善意。犬儒主义发展到今天,主要表现为信念淡化。在此背景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必须丰富其内......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8-27
[摘 要]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扭曲,表现在:缺乏人生理想,享乐安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这是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未能做到......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3
" 一.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解 要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就必须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社会,它产生与存在的基础是什么,即是首先要弄清楚有没有社会主义的问题,如果在理论上它并不存在,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再研究它“是什......
认真贯彻实施宪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今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纪念宪法的颁布实施,是为了更好地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会......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提出的又一个重要理论命题。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将长......
试析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发布时间:2023-01-18
"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建国以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了主导性意识形态与多元化意识形态并存的发展格局。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构建与培育
发布时间:2022-10-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形成的一系列关于法治的观点和方法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不断建设发展中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关注农民的生态权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农民权利保护已经进入有良知的学界,理论研究正在深入进行,党和国家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也日益重视,农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利的保障日益提高。但是,农民最基本也是日益显得最重要的权利——生态权益还很少理论研究,国家对其重......
“四项建设”创文明社区
发布时间:2022-12-02
摘 要:近年来,锡林社区从“社区的民调机制建设、社区服务能力建设、社区广场文化建设、社区生活环境建设”入手,有力地促进了创和谐文明社区工作,并确保。本文就该如何通过“四项建设”创文明社区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锡林社......
浅析马尔科维奇的社会主义经济观
发布时间:2023-06-30
在19481953 年的五年间,南斯拉夫实践派重要代表、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马尔科维奇同实践派其他成员一道,与斯大林主义的教条主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多样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理论上的重要依据。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探......
基于生态模式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研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字:生态模式新农村建设构建措施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生态的不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生态承载能力下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严重背离了建设和谐......
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4
一、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为外部生态制度环境不协调和企业内部生态制度不完善两个方面。环境经济制度体系、政府环境监管制度和公众环保参与制度的不健全使企业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缺乏正......
解密社会文化心态 构建教育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7-01-29
一、问题提出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已从成人逐渐波及到中小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浅谈从传统社会主义到和谐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提要]中国先后经历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三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社会主义向发展社会主义转变,再转向和谐社会主......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2-07-24
"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要求,而选举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手段,没有真实、有效的选举就没有真实有效的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就要实行人民对政府官吏的完全控制。 一、革命前辈对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批判与吸收 马克思、......
以人权为核心度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3-07-17
" 论文关键词:发展;政治权;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 论文摘要:人权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手段。缺失人权精神的滋养,发展就会丧失方向,失去灵魂。发展是一个扩展人权的全面过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四个维度,......
浅析从创新角度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5
" 论文关键词: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熊彼特 创新 资本家 论文摘要: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强烈地要求企业家或资本家有优秀的创新能力,但由于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下的资本家磨灭了冒险意识,创新已成为了例行公事或是机械化。加上市......
试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发布时间:2023-01-27
" [论文摘要]文章在对法律与道德所作法理学思辨的基本上,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现状,就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提出了新的构想,并认为通过教育能使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能够有效地培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批判地吸收西方政治文明的成果
发布时间:2023-05-19
" 一 正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能自发地建成一样,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一种发达的现代制度文明,也不会自发地建成。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这是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深重影响,由于民主政治实践还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