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孔子

孔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6 00:21:04
孔子
时间:2023-02-06 00:21:04     小编:

" 公元前六世纪中国伟大圣哲孔子,二十世纪的首席科学家爱因斯坦,时代背景和涉及领域都相去远矣,但他们在人类“终极”观念上所见略同,遥相辉映,体现了绝顶高明的超级智慧。他们互相交集、相得益彰的“天命观”共识,可以“模糊化”有神论和无神论的界限,甚至填平唯物论和唯心论不共戴天的鸿沟,对今日世界构建“全球伦理”,重整信仰体系大业,造就整个人类大家庭和谐共处局面,实现“并育而不相害”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莫大启示和引导作用。

人类幸为“万物之灵”,拥有超乎一切生物本能之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以发现和运用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改造自然环境,完善生存方式,不断增进自身福祉。这种探索指向的“终极”,就是万物万事的本原,一切规律性的总成,包括人类自身祸福所倚、存在意义等等这样的无穷奥秘。

宗教界多以为存在至高无上的“超自然”主宰力量,相信一切源自创造主或至上神,是所谓的有神论者。

原始的传统的有神论包含著大量奇迹迷信崇拜,它们源自先民对大自然的无知和恐惧感,以及古代社会维持道德观念的需要。科学技术进步,使得那些无可实证的奇迹迷信越来越显得虚妄不可置信,从而极大地动摇了原始的传统的有神论的信仰基础。

以为世界的统一性在於物质性的无神论者,自称唯物主义者,把崇奉不可实证的神的有神论者叫做唯心主义者,视信神为迷信落后,相信存在遥不可及但可以逐步相对加深认识的客观范畴的绝对真理。

但理性化并不意味著人们会自动地必然地认同无神论;在可以想像的将来,无论有神论或无神论者,其实同样苦於无法就事物本源作出可以实证的终极性的交待。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似乎恰恰使得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念更加谁也说服不了谁了。所谓“唯物”与“唯心”之争,看来再恶斗一万年也不可能得出足令对方信服的结论。

人类迄今为止,对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了解都非常有限,甚至连物质与精神的定义也讲不清楚(即便关于‘宗教’这一耳熟能详的名词的定义,现今学者们还争个不可开交呢)。所谓独尊物质(唯物)或独尊精神(唯心)的各执一端的观点,都只能说是幼稚的武断。事实上,大家看到一些高举理性旗帜的无神论者,最重意识型态即精神力量,进而热衷於“造神运动”,岂不更像唯心主义者?而前罗马教皇保罗二世不得不越来越接受现代科学的成果,为四百年前迫害科学家伽里略道歉和平反,并承认进化论不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可与创造说并存。世界不可能再回到宗教裁判所的时代。

科学家、工程师等注重实践的知识菁英,应该是反奇迹迷信的先锋人物,他们很多人对一般宗教赖为基础的灵异奇迹持质疑或否定立场,但不一定不信神。恰恰相反,学问成就越大,似乎神的悟性越高。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者牛顿认为太阳系以至宇宙,不可能“自然碰巧产生”,相信必有创造主存在。天文物理学的奠基人开普勒把智慧思考的成果归于一切之上的上帝的光荣。电学先驱法拉第对圣经和祈祷有持久的信仰。原子理论之父道尔顿是一个传统的、相信圣经的基督徒。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是个造物主主义者。细菌学之父巴斯德是个具有强烈信仰的教徒。热力学始祖开尔文勋爵声称“科学积极地确信造物主的力量。”电磁理论集大成者麦克斯韦承认关于上帝和救世主的信仰。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认为物理定律中的天成之美,可能是自然规律有更高层主宰的一个徵象。现代航太科学之父冯布劳恩以为,“宇宙的无边神奇只能证实我们关于造物主确定性的信仰。我发现理解一个不承认在宇宙后面存在超理性的科学家和领会一个否认科学进步的神学家一样困难。”

爱因斯坦学说问世后,人们恍悟牛顿力学不过相对论的一个特例,而相对论又非终极理论。随著科学进步,人们经历过一个志得意满,以为科学万能、“人定胜天”的狂妄时期;然后一朝更上一层楼,舒目远眺,终於感悟吾人生活在一个无穷无尽、无边无际、若隐若现、“秩序来自混乱”的无数规律性交织的超级网路之中。这个无限伸展,无比精妙的网路的组织者是谁?如许光怪陆离表象下内涵惊人秩序的规律性所为何来,又意味著什么呢?科学固然使人类怀疑、否定立足奇迹迷信的原始有神论,却不期而然重启了关于造物主至上神的思考。爱因斯坦在非常见多识广之余,一面推敲琢磨“统一场论”,一面决然皈依规律性的主人。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没有科学的宗教是虚弱的,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盲目的。”但他所指的宗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拟人化的神灵崇拜。他说过,“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无限的敬仰。”

这种敬仰之情,激发了这位科学家对超越自私欲望的超个人(superpersonal)目标的追求;换言之,他所指的“宗教”,其实就是一般人所说的“道德”或“信念”的源头。

他说,“科学只能由那些全心全意追求真理和向往理解事物的人来创造。然而,这种感情的源泉萌发于宗教的范畴。同时属于这个范畴的还有这样的信念,即用理性理解世界是可能的。我无法想像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没有这种深挚的信念。”

爱因斯坦以为,科学家的宗教感情与普通人的宗教感情是不一样的,普通人信仰宗教,希望得到上帝的保佑,而科学家确实相信一种宇宙宗教精神,即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的因果关系。科学与宗教不是也不可能是互相抵触的,相反它们却互相需要。他不相信那种主宰人类命运的个人意义上的上帝,比如在圣经中出现的那个上帝,但是他被宇宙的秩序和和谐所震撼,并相信这就展示了这儿有一个造物主。他反对拟人化的宗教,但不反对宗教本身。他不委身於任何有组织的宗教,但始终保持著宗教式的谦卑和敬畏。

崇高的“宗教情怀”决定了爱因斯坦的为人之道。他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为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凭借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掌握真理的爱因斯坦日常生活非常简朴,而且没有虚荣心、不冷漠、无恶意、毫无优越感。

爱因斯坦也许可以称为理性化的更新型的现代有神论者,他体现的终极观念,实际上同理性化的无神论者没有任何水火不容的理由。

无神论的马克思主义者承认绝对真理的客观存在,认为在绝对真理这条“长河”中,包含无数相对真理的“水滴”;人类认识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的无限过程。微妙的是,那个客观存在,遥不可及,可以不断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绝对真理,岂不很像那更新了的,理性化了的有神论的隐喻,或竟是经过科学观念洗礼的现代有神论者心目中的非人格化造物主至上神的同义语吗?

二千五百" 年前,孔子的信天观,是一种超越时代局限性的高度理性化的有神论,同爱因斯坦的这番见地不仅灵犀相通,而且突出体现了济世哲人特色的非常灵活性和包容性。

孔子持“模糊化信天观”。

孔子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神性的“天”,以为“万物本乎天”(《家语.郊问》),这个本,既指一切事物的本源,也是万物运行规律性之总成,亦即所谓人生“当行之路”的本源。

儒家心目中,天即理也,其尊无对;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又相信天地之间以人最为尊贵,“天”已将人间的事交给人自己处理,“天理”可由人类自己从人性中领悟、索解和运用;由而树立理性的人本和民本观念,反对迷信宿命,不语“怪力乱神”,坚持事在人为,主张积极入世,倡导“知其不可而为之”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贯彻人生“当行之路”的奋斗精神。

孔子时代没有爱因斯坦、马克思、韦伯,没有现代科学,但已经存在相当尖锐的天命观之争。殷商以王权世袭为天命,事无大小,都由卜巫问“上帝”决定。随著殷纣灭亡,“天命”已遭怀疑。《诗.大雅.文王》称“天命靡常”,《尚书》直说“天不可信”,《诗经》变风、变雅中有各种“恨天”、“怨天”、“骂天”的篇章。楚灵王问卜不吉,居然“投龟诟天”(《左传》.昭公十三年)。《尚书.泰誓》则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就是说,天命自有准则, 天意来自民意,民意就是天意,把天意和人心等同起来了。《左传》有言:“夫民,神之主也。”(桓公六年)神“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尤其说明了人造神的事实。西周开明盛世提出了“敬德保民”和“以德配天”的观念,以统治者在人世间合乎民心的卓越表现为保有天命的根据,体现了一种领悟天理,但不依赖天助,相信事在人为,由神灵的“天道”转到现实的“人道”的理性化思潮。

孔子把握住了这种思潮的进步性质,发展、建立了儒家的天人关系观。

孔子总结历史经验,深信造物并没有把一切的一切都设计定当,更没有把一饮一啄都安排好了;恰恰相反,人类的存在,很像一项天工开物的伟大实验,开了一个头,后面的事,造物者也不能预定,换言之,天已将人间的事交给人类自己来管了。

借用今日资讯时代术语,造物为每一个人配备了硬件,提供了最基本的软体平台,如此而已,所有未来发展,要凭人类天赋灵性自求多福了。

所谓天理也者,相当於设计师为那基本软体平台配置的主导性程式,埋设在每个人的“人性”之中;人类高明者,有诚则灵,融会贯通,运用得当,则机体效能得以循正道顺畅发挥,产生富於创造性的积极成果,可以攀登“与天地叁”的无限崇高境界;反之,违背了这个主导性程式,这个实验就注定一波三折,失败无疑了。

天将人间的事交给人类自己来管,因此人间的事要靠人类自己来解决,无可推诿;凡有这样觉悟的人就应当“从自己开始,从现在开始”,去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基於这样的信天观,孔子心目中的天,“视之而勿见,听之而勿闻”,但“体物而不可遗”,“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以行与事示之而已也”。

基於这样的信天观,在民智未开,迷信盛行的年代,处理社会政治事务时大可以罕言“性与天道”。这是说,避免将人性当中体现天理,但属常识公理范畴的理性“主导性程式”,同人类其实一无所知的造物主、至上神拉扯不开胡乱瞎朦,陷於不知所云的神秘主义泥淖。

基於这样的信天观,无论你把天当作人格化的神或理性化的神,或视为支配事物变化的科学规律性的总成,其实无关宏旨;于是可能实现超自然创造主至上神同非神性绝对真理两大对立观念之间的模糊化,相当於貌似水火不容的有神论与无神论之间的模糊化,进而何妨相互宽容,少争论或不争论,恪守信仰自由?凭了这个非常大而化之的模糊化信天观,建立哲学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避免以无知为有知,迷失良知,浪掷精力于无可无不可之境;有利于把握有涯此生,为人间要紧事倾力以赴,有所作为。

正是为了维护这个非同小可的模糊化,若非确有必要,孔子在设帐授徒或游说君王时,略於“天道”,详於“人道”,更不语“怪力乱神”也。

儒家反对派,墨家创始人墨翟批评道:“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其实夫子大智若愚的良苦用心在此。

不难看出,孔子论述的理性化的“天理”,与“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关于哲学领域的“客观规律性”在内涵上的非常一致性了。

基於这样的信天观,对於无可验证的灵异奇迹、死后世界之类,自当敬谢不敏,或“存而不论”可也。樊迟问知(问怎么算有知识),孔子告以:“务民之义(做有益於人民的事),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季路问事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又道:“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贡(端木赐)问:“死者有知乎,将无知乎?”子曰:欲言死之有知,将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为追随死者而寻死);吾欲言死之无知,将恐不孝之子弃其亲而不葬。赐欲知死者有知与无知,非今之急,后自知之。”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至於民俗祭祀祖先之礼,则不可简单地等同於迷信鬼神,夫慎终追远(慎重悼念死者,追忆死者事迹),利於民德归厚,教化人心也。(见《论语.学而》)

当年鲁哀公问孔子:“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命,非唯人也?”孔子明明白白地对他说:“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而且,还给他讲了前朝迷信误事的故事,强调“灾妖不胜善政,寤梦不胜善行。能如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家语.五仪解》)

楚昭王患病,卜者告以:“河神为祟。”请祭。昭王不信,不祭。大夫再请郊祭禳解,楚王答称,我虽德行不够,就是不信什么得罪了河神。还是不祭。孔子听见了大加赞赏,说:“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家语.正论解》)孔子借此告诉人们,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不能靠天命鬼神,要按规律性(大道)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利国利民。

作为“天之木铎”,孔子相信“天生德于予”,并为这种“天命意识”、“宗教情怀”所激励。这种激励作用落实到了创建学说、诲人不倦、改革政治的非凡努力,以及成为君子德行的最高典范。

在非常困难的时候,孔子也会问天、吁天,是希望藉感悟天理找到出路,绝对不是空候天降奇迹。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相信“知我者其天乎”。儒家崇尚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其源在此。

孔子也有过谈命和认命的名言,例如:“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这个命,是宿命论的命吗?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或者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的遭遇除了靠自己把握,还要受到客观条件或外部界限的决定,就是孔子所说的命(或天命)了。这个命,不是上古殷商时代所流行的上帝旨意,不是宿命论者宣扬的不可改变的绝对必然性;而是天道化生万物的规律性在当时当地历史条件下的可行性限度体现。对每个人、每件事来说,这个命的实践结果,当非事先所能知晓,只有尽了最大努力之后才能看出。不努力就罢手,叫做未尽人事,不算知命、顺命。从这个意义来说,孔子所说的命常指事后的解释,或成败之余的总结(譬解)。孔子说过“五十而知天命”,并非屈从天命,而是说人生五十,应该有能力自我总结经验,去理解事物的客观条件或外部界限,去争取最大限度利用客观上的可行性。知命,意味著做一个明白人,以利再接再厉,知难而进,而不是行动的出发点。

孔子承认命,但一" 生与命抗争,从不向它屈服。当年楚狂接舆,隐者长沮、桀溺、荷杖丈人等许多隐者劝孔子停止从事徒劳无功的改革活动,因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夫子答道:“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表示了不能消极无为,要把改革贯彻到底的决心。道的行废当然也是命决定的。孔子到处碰壁,其实和那几位隐者一样明白道之不能行了,但为什么还要坚持不懈呢?子路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意思是说,君子虽然知道行不通,还是要做他该做的事,以体现君子行义的高尚品格。石门守门人称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宪问》),就是因为孔子还不以为已经尽到了努力的极限,即便在有生之年达不到目的,难道就不能为后世树立典范或添砖铺路吗?”

有神论者的天命观有两种极端情形,其一笃信天为创造主至上神,掌管人间过去、现在和未来,一饮一啄;事无大小,都得求靠老天爷保佑;另一极端则以为天如聋若哑,不可置信,即便天曾经创造大千世界,如今已将人间遗忘,弃我而去,悠悠人间,天道公理子虚乌有也。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舍此两端,得其优化中道,以模糊化信天观融神性信仰和理性立论于一炉:相信存在天道即公理,可是天道自在人心,不必上穷碧落,下探黄泉去远求;相信人类必须认识和遵循天道即公理,才能走上正道,建成幸福的理想社会;相信“事在人为”的积极入世人生观,倡导“为政在人”,并言教身教,努力实践,垂范后世。

至此,孔子与爱因斯坦在信天观、天命观这样的“终极”观念上的共通性已经显而易见。他们都是高度理性化的有神论者,相信存在至高无上的“天”或造物主,强烈的“宗教情怀”是他们入世奉献事业的驱动力和坚持卓异德行的精神源泉;他们尊重人们的信仰选择,但不承认无法实证的奇迹迷信,包括拟人化神祗和死后世界等等,不以为神力主宰人类的命运;主张“事在人为”,积极入世,通过理性途径认识事物,参透规律性,改造客观世界,脚踏实地合力缔建人间天堂。

他们都热衷于理性探讨,但不涉灵异范畴。孔子的“子不语”、“敬而远之”和“存而不问”,即“不争论”之道,应是极高明的应对之道。

据此,无论有神论或无神论者,只要能够在理性基础上面对人生,未尝不可和平共处,互通互补,一起做好人间的事情,在谁也说不明白的问题上何妨暂不争论为好(少则一万年吧)。”

他们提供了一种神学、哲学和科学互相包容,共存共荣的神性人本主义立场,于是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思想哲学体系的真理内涵,科学技术开发成果,得以交融无碍,息息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利于调动世人自觉贯彻“当行之路”的使命感和积极性,导致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效益最大化。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起飞,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但中国特色真空型信仰危机如影随形,恶性狂飙,势若燎原。

世界由后工业化转进高科技讯息时代,神性信仰的历史局限性愈益突显,社会性信仰危机如火如荼,贪欲泛滥,道德沦丧,江湖日下,不知伊于何底;另一方面,一些宗教原教旨主义极端势力,不惜以恐怖手段否定、颠覆现代化进程。文明世界险象环生,阴影重重。

举世信仰体系“青黄不接”之际,无论东方西方,迫切需要焕发一种令人茅塞为开、幡然顿悟的理性力量,重整不可须臾或缺的思想信仰体系,维系人类文明进步于不坠。

任何一种堪当如此历史重任的理性思想体系,必须具备适当的终极观念立场,方能在当今世界繁复如织、交错冲突的人类意识形态空前惶乱境界中左右逢源,得其所哉。孔子―爱因斯坦的忘年终极交集,不失为古往今来特别是方今高科技讯息时代万物之灵处理“天人关系”非常明智的可选方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聆听孔子一席话
发布时间:2022-12-07
我傻傻盯着眼前一页页空白,心中泛起一阵无力感。自己渴望参加作文大赛,却愣是没有半点思路。恍惚间想起了北京旅程中的点滴,回过神发现自己竟站在国子监门口。不远处有一老人,与记忆中的孔子逐渐融合在一起。 “这是哪里?”我疑......
试论《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 《庄子》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出现过许多人物,而其中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是被提及频率最高、也是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庄子》三十三篇原文中共有二十一篇提到“孔子”其人,包括少量话题“谈论到孔子”和大部分“孔......
再论孔子与《春秋》
发布时间:2023-05-17
陈强韦先生: 您好!收到来函真有棒喝之感。先生谆谆相责,知道都是为了我好,高情深谢。我在印大的论文可不敢写得那么自由,否则恐怕连文凭都拿不到---美国研究所从来都是一板一眼。学校本是“人才工厂”,永远在制造着社会所......
曹刿、孔子及孙皓
发布时间:2022-12-30
《曹刿论战》世人皆知。然而,曹刿取胜的“法宝”却不一定人人留心。大战在即,按常识最关心的应是两件事:兵力兵器和作战方案。但是曹刿求见鲁庄公根本不问这些,问的只是鲁庄公及其政府是如何取信于民的。鲁庄公说衣食这些生命的必......
近代日本的孔子观
发布时间:2023-02-12
" 日本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的确可以看成是一段 “兴亚”与“脱亚”相互交织的历史。(1)孔子这位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圣贤,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亚洲特别是东亚曾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兴亚与脱亚的历史波涛中,日本的......
《孔子家语》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 《孔子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于受“王肃伪书”说的影响,其价值一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相关出土文献的出现,近年来掀起了对《家语》研究的高潮。本文试图对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关键词......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发展(1)
发布时间:2023-04-06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会通孔子、马克思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儒家所谓“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相通之处:在管理体制上,二者都提倡对物的管理,对人则无需管理。在经济制度上,孔子与马克思都反对私有制,提倡全民公有的制度。在个人与社会发展状态上,二者都强调社会和谐,既是人......
孔子的音乐思想
发布时间:2017-08-07
中国素以礼乐之邦之称,具有悠久的乐教传统。纵观悠远流长的中国音乐教育史,我们不难发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更多地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备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几千年封建社会音乐思想发展的源泉,对后世音乐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思想,作为我国古代音乐思想的主体,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构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迄今还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
孔子出名靠商人?
发布时间:2023-02-15
中国人心里时常供奉着三个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反映在工商界,是所谓的“儒商”、“道商”、“佛商”,反映在精神层面是三教融合的历史,反映在社会制度演变的主线,则是毛泽东的独到观察:秦以后,“祖龙虽死魂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秦政治”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垂直管理和易地为官的郡县制,历代中国商人群体是在这样一个超稳定体系里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寻源中国商人的义利观时,会发现孔子是一个“穿针引线”的人.........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仁如何贯通天人 仁本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内容 ,但又是当前争论较多的 问题 。首先的问题是,仁是内心情感还是人格塑造?是心德还是人伦?是心 理学 的还是 社会 学的?自孟子以后直到宋儒,都主张前者(主流意识),即认为仁是心......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15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孔子道德思想批判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种伦理文化,道德在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古代,儒家伦理独立承担着培植中国人道德意识的使命。人们按照儒家伦......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由孔子创建的儒家学派所衍生出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仁是文化思想的精髓,是孔子音乐美学的核心和出发点,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具有伦理学的意义。查《说文解字》,仁的本义解释为:亲也,从人从二。儒家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是自然人,二人以上就成为社会人。仁在《论语》中出现109次,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仁的基本含义有三种:一是仁德;二是仁.........
浅谈孔子、老子人生哲学的启迪
发布时间:2023-05-11
无论学术传统还是文化传统,我们研究孔子与老子的关系,往往看到的是二人的差异,或者说,我们已经习惯于将儒家与道家、孔子与老子放在对立的地位上去观照。然而,当我们研读《孔子家语》时,又真真切切地感到他们在人生哲学方法论上的......
和:孔子与毕达哥拉斯
发布时间:2013-12-17
" 孔子(551-479 BCE)和毕达哥拉斯(580-500B.C.?)是两个世界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创立者和代表者---古中国的儒家学派和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主义。虽然这两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相差遥远......
孔子的教育之道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5
孔子,是一名我们必须尊重的先人,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孔子的教育之道论文,欢迎大家查看!【摘要】孔子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言行由其弟子整理编纂成《论语》一书,其真实详细地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一书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其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以及教育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过去了,孔子所倡导的许多教育思想.........
浅析“孔子删《诗》”之争
发布时间:2023-02-18
众所周知,有关 孔子删 《诗》的说法先秦文献并无明确记载,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乃是《史记孔子世家》: 古者 《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仪,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
孔子与臧文仲的纠葛
发布时间:2023-06-13
臧文仲是春秋时期鲁国著名的政治家,他思想开明,富有智慧,关注民生,行事务实,辅政四十余年,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多有建树。他的执政理念和为政格言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言论被后人奉为圭臬(“立言”)。孔子大约迟于臧文仲一百年,......
浅谈孔子的洛邑之行
发布时间:2023-03-08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整理典籍,广收门徒,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博学多才、精通六艺,这与他勤学好问、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孔子一生游历过许多过国家,如齐、宋、卫、郑、陈、蔡、楚和东周王城洛邑(今洛阳)等,也请教过许多老师,如齐太师、老子、苌弘、师襄子等,尤其是洛邑之行,对孔子的一生影响深远。本文拟对孔子的洛邑之行做一些探讨。一、.........
孔子哲学的三个命题
发布时间:2022-11-18
卢雪 香港新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实践主体与道德法则――康德实践哲学研究》《孔子哲学传统――理性文明与基础哲学》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这次来到北京,原来是讲一个孔子哲学课程的系列。我讲过,任何人请我讲孔......
浅谈《论语》孔子“学”之内涵
发布时间:2023-03-31
学在孔子的思想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集中体现在他对好学的评价上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孔子本人即以好学称于时贤。而在关于六蔽(《论语阳货》)的论述中,学已然是仁矢口信直勇刚等品质固......
小谈孔子教育哲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02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贤人,可说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花了一生的时间,让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身为华人后代,谁不知道这位圣人在教育历史上根深蒂固的地位,又有谁不知道他那“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6
导语:《孔子游春》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爱及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以下是小编整理孔子的教育思想论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不仅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而且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和思想家,其教育思想透过课文可窥一斑。一、教育即生活。据载,孔子很重视对弟子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教育,他亲自整理编辑了教材——六书,但是对弟子的教育又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浅谈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
发布时间:2023-03-08
摘 要:孔子是中国的大圣人和至圣先师,他的“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想、价值取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0
" 论文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
无题,或孔子最后的晚餐
发布时间:2023-04-14
以下是我所拟的深圳市2015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试题中的作文题: 最后的晚餐散了,耶稣和门徒们向橄榄山走去。耶稣说:“今夜,你们都会因为我的缘故跌倒。”彼得说:“即便众人都因为你的缘故跌倒,我也绝不会跌倒。”耶稣说:“我......
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
发布时间:2023-06-28
诠释孔子——论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造性 发展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 时代 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
对于孔子政治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9
对于孔子政治哲学探析 对于孔子政治哲学探析 对于孔子政治哲学探析 文 章 来 源自 教 育 网 孔子所处的时代正是周王朝衰微的时候,整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生活混乱,人民生活困苦。《论语·八佾》中指出“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孔祥熙与宋子文的角逐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 孔祥熙被称为“哈哈孔”,他自己也多次声称信奉中庸,为人宽容,从不做强人所难之事。其实孔祥熙为人处事自有一套准则,那就是对蒋介石唯命是从。除此之外,他判断事物没有是非,只要不损害到蒋介石和自己的根本利益,他该捧的......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及孔径调节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介孔分子筛因其具有一系列独特性质而成为近年来材料研究的热点。对介孔分子筛的分类、合成机理及孔径的调节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关键词:介孔分子筛;合成机理;孔径的调节中图分类号:O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2-0110-03介孔分子筛是指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剂,利用溶胶-凝胶、乳化或微乳化等化学过程,通过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合成的一类孔径在2-50nm之.........
如何看待孔子的民本思想
发布时间:2023-07-2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的,都是顺应中国社会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要求而不断发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儒家思想......
谈司马迁“孔子删《诗》”说补证
发布时间:2023-02-13
在中国文学史上既被视为典型的文学作品,又被视为神圣的政教元典的文本只有一部《诗经》。也正因此,有关这一文本的诸多问题的争论直到今天仍在继续,而且有的问题由于历史文献的缺乏,恐怕还要争论下去。不过,在这诸多问题中还有一类......
从《论语》看孔子的孝道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19
www.LWLM.com编辑。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孔子之前,华夏民族对“孝”的阐释已经蔚为大观,本文从儒家经典《论语》入手,结合前人观点和其他儒学著作,阐发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探究《论语》中的“孝”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
试论孔子道德学说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7
论文 关键词:社会变迁 礼治思潮 仁学思想 道德文化 论文摘要:孔子的道德学说是构建在春秋时期宗法血缘关系遭到破坏、宗法等级制度逐级崩溃的社会变迁的基础上的;也是构建在礼治思潮兴起、人们重视社会秩序与社会规范重建的......
论孔子民族观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 要:在孔子之前占主流地位的民族观是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这种民族观歧视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等民族。孔子以文化为核心的民族观取代了以血缘为主体的民族观,是民族观的伟大进步。孔子民族观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由《论语》分析孔子的观察之术
发布时间:2023-05-26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判家。孔子一生勤劳好学,熟读古代文献典籍,相传他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大约在而立之年就学有所成。他一边收徒讲学,一边从事政治活动。据说......
浅谈孔子政法观念之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3-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学派源头在孔子。事实上,无论是向孔子求经,还是向儒家回归,都表明当下的社会开始向传统低头,试图纠正过去那种全盘西化以及势必要与传统决裂的极端的倾向和认识。这种反思现象是好的,但......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诠释
发布时间:2023-07-09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孔子的教育思想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系,探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当代教育理论之间的渊源流变,对于教育科学的传统继承、理论创新,意义重大。本文试从......
从《论语》看孔子幸福观的特质
发布时间:2023-03-23
幸福是人类的终极追求和永恒话题。在人类文化的轴心时代(前800—前200年间),东西方文化大家对此都提出了精辟的思想,影响人类文化至今。孔.........
通过汉画孔子见老子管窥汉代的信仰体系
发布时间:2023-07-20
汉画像石作为历史文化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艺术作品,反映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文化信仰。而在有关孔子见老子这一题材的汉画像石中,一些墓葬壁画将此故事与西王母这一大神统一于一方画像石的不同层次之上,不仅佐证了有关孔子见老子这一历......
关于孔子儒学的价值理念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是中国儒学的创始者,他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正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此时研究孔子和儒学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是......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发布时间:2023-01-15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摘 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各自的地位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众所注目的重要问题。或云仁重于礼,或云礼重于仁,众......
孟子对孔子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孟子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从时代特征出发,为孔子思想作出新的诠释,在基本遵循孔子论述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从而发展孔子所创立的学说。他在孔子解诗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意逆志”的理论,对孔子以“......
关于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发布时间:2023-02-27
关于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关于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关于孔子语言哲学思想探微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教 育 网 [论文关键词]孔子;语言哲学;“名实之辩”;“言意之辩”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语言哲学肇始于孔子,他开创性地......
从《春秋》论孔子的“大一统”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主要蕴藏在《春秋》这部史书中。“大一统”思想为秦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春秋......
谈孔子“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
发布时间:2023-06-20
很多时候,中国哲学思想重视艺术在德性方面的感染作用,所以在美学方面便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而且,中国哲学思想倾向于把善作为至高追求,最终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孔子在《论语》中,曾多次提到善与美,尤其是在《八佾》中记载:......
向孔子的启发式理念要智慧
发布时间:2022-11-21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主张和治学方法直到今天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认为是苏格拉底首创,事实上,孔子才是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之父。其启发式理念体现在他的名言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首先,孔子强调必须待学生出现“愤悱”后,教师才能实施启发;其次,通过“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强调教师必须适度启发。一是“.........
孔子教育思想与知识管理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04
" [论文关键词] 知识管理目标 孔子教育思想 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论文摘要] 知识管理是将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与组织信息处理能力进行充分博弈,找到二者最佳结合点的过程。通过结合信息技术的处理和人的创造,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知识共......
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吐蕃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1
一、孔子思想传入吐蕃 作为中国王朝的统治思想即孔子的儒家思想开始传入吐蕃,是贞观年间伴随文成公主入藏的。 公元7世纪,在中国历史上正是李唐王朝的全盛时期。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弃松赞干布,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
试论孔子对华夏礼乐文明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 通过对《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孔子世家》等文献的研究,描述孔子礼学思想的基本面貌。重点在于阐明孔子为中国传统礼制、礼义、礼学思想所贡献的主要的理论原则和实践精神。 [关键词] 孔子;《论语》;《孔子家语》......
浅析《论语》感受孔子的教育方法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教育方法 论文摘要: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而《论语》则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主要著作之一。《论语》中反映的孔子思想颇丰。本文拟就《论语》中关于孔子的部分主要教......
浅谈孔子善人政治的多维考量
发布时间:2022-11-13
学而优则仕不是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学生子夏的言论,但却成了后世积极入仕的众多儒生的座右铭。直至今日,公务员考试在中国依然热度不减,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众声喧哗之中,难免出现偏颇,仕而优则学知晓度不如前者就表明了后......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发布时间:2023-05-20
语言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为汉语的国际推广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在全球汉语热潮中,海外汉语推广工作也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2002年开始,中国教育......
略论孔子的文化生存与承传意识
发布时间:2023-06-27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 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几个弟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被困于匡地,生命安全遇到严重威协。就在这种情况下......
论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道德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以个体修身为出发点,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观性、自觉性和能动性。 “为仁”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修己”,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仁”、“修己”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社会修道的和谐局面。因此,孔......
孔子学院汉语教师问题及培养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近五年孔子学院的师资发展情况 秉持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以构建繁荣和谐的世界为宗旨,2004年11月24日,首家孔子学院于韩国首尔成立。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孔子学院在全球生根发......
孔子作《左传》“蓝本”的史实否定不了
发布时间:2023-07-10
孔子作《春秋》的 问题 ,是两千年来学界 研究 最多、分歧也最多,并且对我国封建时期 政治 、思想、学术文化的 发展 影响 深远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争论的核心是:孔子有没有作《春秋》?作的是一部怎样的《春秋》?其《春秋......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01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论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摘要:儒家的权变伦理思想在孔子那里并未做出详尽的阐释,但作为儒家学说的重要奠基人,孔子的思想意蕴、处世原则和方式,......
从上博简《从政》篇浅谈孔子的从政思想
发布时间:2022-08-05
关于孔子政治思想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似乎在学者眼中,孔子思想的重要特点在于其政治性。的确,孔子一生热衷于政治,致力于社会改造,不仅满腔政治热情,而且有明确的政治主张。在鲁国从政遇到阻力无法实现其政治理想,孔子历时14年周......
论孔子义利观对当代廉政建设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8-03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弟子编撰的《论语》中,全面阐述了孔子的义利观,《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虽经数千年的......
关于追认孔子同志正高级教师的批复
发布时间:2019-11-04
经人社部核实,关于追认孔子同志正高级教师一事不符合条件,决定不予受理。原因如下:1.无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2.无教师资格证书;3.无英语等级证书;4.无计算机等级证书,继续教育证书缺失;5.任教学科学段不明确;6.经常外出游学,教学工作量达不到有关要求;7.没有教学工作总结,教案不够齐全;8.虽有弟子三千,但贤人才七十二人,优生率仅为2.4%;9.无学术专著,未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其作品均.........
孔子与《春秋》——关于儒学运动起源的冥想
发布时间:2023-04-04
到了西周末年,“临下有赫”的“上帝”终于“退隐”了——日益成长的理性已经不再信赖任何外在的权威,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理性自身。利欲熏心的权势者深信赋予其权力的乃是其心中不可遏制的权力意志。诸侯挟持天子,大夫放逐诸侯,家......
探究“人”和“民”的区别与孔子教育的对象
发布时间:2016-06-30
孔子年过三十,退出仕途,在家授徒设教,从此成为教育家。钱穆认为,其学既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谓学,其教亦非当时一般士人之所为教,于是孔子遂成为中国历史上特立新创的第一个以教导为人大道为职业的教育家。后世尊之曰:至圣先师。 ......
试论孔子恕道与大学生人格之养成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走向孔子、追思故人,从其思想出发,探究何为恕道,探求大学生恕道缺失之因,以解答当今社会恕道重塑及大学生人格养成的紧迫性。 [关键词]恕道;恕道缺失;恕道重塑;人格养成 中国的宽恕之道古已有之,在孔子之前,恕道思......
鲁迅对孔子及其美学思想的评说(1)
发布时间:2022-10-20
孔子和鲁迅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伟人。他们生活的年代遥遥相距两千四百多年,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有着很大差异。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正在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关于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历史形态,史学界尚无统......
论孔子人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孔子尤其注重人生道德修养,文章分别阐述了多种学修养的方法,其中学与思相结合的方法,内省以及躬行。每个方法都有其内涵与作用,以孔子的著作为理论研究依据进行论述。而学习这些方法,则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形成,加强对自身......
浅论艾默生与孔子人性观的契合点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 爱默生与孔子在人性观上有很大程度的契合。他们都重视人,承认人具有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他们有对人共同的期许,希望通过“君子”“美国学者”这样的理想人格教化他人,承担社会责任,建造和支撑他们的理想社会;他们同......
孔子是谁?——读刘小枫先生《尼采是谁?》有感
发布时间:2023-02-11
" 兼以《论语》为文本 摘 要:今天看来,孔子是谁似乎已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而本文通过对一部《论语》的细读、详解、体认和感悟却认为,其实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时至今日,依然是很成问题的。而且在本文看来,《论语》中所见到的“......
从“里仁为美”浅议孔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3-01-14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称其时(春秋战国时期)之思想家,与后世以最大影响者,则有孔子。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中也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思想对中国两千多......
浅谈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31
一、有教无类思想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石 有教无类主张出自于《论语卫灵公》。该思想的提出与孔子所处的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由于奴隶制的深入存在,初期所采用的办学形式依然是学在官府, 民间无学。在这种制度下,......
孔子和庄子的德育教育比较研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孔子的儒家学派思想和庄子的道家学派思想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传统文化思想,两派思想虽然有所不同,但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从而使其相互补充,对于当代德育教育的研究发展起到了借鉴与启示的作用,也是我们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05
" 内容提要:“孔子教”并不是明治以后日本儒学发展过程中一种独具的理论形态,只不过是对“孔子之教”的一种方便的笼统的说法。但是孔子教论者也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服部宇之吉是近代日本宣扬“孔子教”的代表人物。从他的思想发展过程......
试论孔子教育方式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23-04-30
" 论文摘要: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孔子教育思想对我们当前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的教育观仍为今天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作用。其中......
浅谈《孔子家语•执髻》篇与《周礼》可靠性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23
在中国文化的典籍之中,无论《孔子家语》还是《周礼》,在关于所谓作者与成书年代问题上,都曾具有极大争议。即使在疑古思潮盛行时期,除了少数极端的疑古论者,学术界大多还是隐约看到了它们的价值。但是,其价值究有几何,却未必符合......
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12-14
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简析孔子权变思想及其在现代的意义”,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孔子的一生处事为人则处处体现"权"。但在《论语》中仅三处提到"权",如:"......
《论语》英译中华人译者的孔子形象塑造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华人译者在《论语》英译过程中从自身特定文化身份出发,通过塑造孔子形象,传递民族价值,表达个人诉求,满足不同目的语读者的需求,为中译外事业做出相应贡献,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语》英译;华人译者;文化身份;孔......
孔子教育思想中处理社会问题的手段
发布时间:2023-04-13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面是一篇探究孔子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伦理思想教育是处理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所谓伦理思想是指人类在相处时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孔子是一位开明的思想家,他既希望贵族统治......
试论孔子“启发诱导”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3-05-16
" 论文摘要: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为世人所推崇的不仅仅是他的“仁义”道德思想,还有他总结归纳出的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思想。“启发诱导”就是他提出的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理念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孔子作为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许多宝贵的教育主张和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的“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和“因材施......
论由孔子教育思想看现代的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3-06-22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对如何培养人才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论述,如提倡因材施教、启发式教育、培养完整人格、以身作则等。木文结合素质教育和孔子教育思想进行分析论述,以找出孔子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以及素质教育与......
路德及孔子的政治观与香港政教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21
" 香港基督徒秉承了两重身份:地上的国民及天上的子民。作为中国人,承担著四千年的文化,儒家思想虽经历了不少波折,仍是今日中国文化思想的主导。另一方面,华人基督徒承接了更正教的传统,其中路德的思想不容忽视。今日香港的信徒面对......
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及其冲突与调和
发布时间:2023-02-21
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及其冲突与调和 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及其冲突与调和 孔子伦理思想的双重性及其冲突与调和 摘 要: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包含有两种不同的道德原则(即“亲情”原则和“泛爱”原则)和价值理念(即宗族主义......
浅析电影《梅兰芳》中蕴含的孔子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12-10
摘要:2008年末上映的传记电影《梅兰芳》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赢。《梅兰芳》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而且体现了孔子美学思想的深刻内涵,符合主流文化的形态标准,充满道德情怀。电影《梅兰芳》中蕴含的孔子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君子人格美、家庭伦理美和民族大义美三个方面,通过对影片的分析解读,可以加深我们对此类影片的主题以及孔子美学思想的认识与理解。关键词:梅兰芳;君子人格;家庭伦理;民族大义中图分类号:J9.........
浅论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伦理思想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2-11-29
" 论文关键词:孔子 柏拉图 教育伦理 比较 论文摘要:孔子和柏拉图分别是中西教育史上的奠基式人物,他们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都形成了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为推动人类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他们的教育伦理......
孔子教师理论对教师素质养成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孔子的教师理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其中关于教师高尚道德的养成、广博知识的积累、灵活方法的应用以及无微不至爱生精神的倡导,对新时期教师素质 的养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师生关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借鉴......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徽州的宗族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7
论文 关键词:孔子伦理思想 明清徼州宗族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明清徽州宗族文化的 发展 达到了鼎盛阶段,其表现内容也十分繁杂,但都根植于孔子伦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社会秩序的稳定,并成为中......
从孔子的贫富观分析我国的贫富矛盾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4
一、孔子对贫与富的看法 孔子对富贵与贫贱的看法,其实是非常富于人情味儿的,不同于一些宗教把财富看作罪恶,也不一味地要求人们安贫乐连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承认人们追求发财做官是正常的愿望:同时也承讥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
发布时间:2023-02-25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弟子们各有记录,后来汇编成一本书,名为《论语》,这是 研究孔丘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材料。 有教无类是孔子教......
孔子关于人性的生成、特质及其社会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8
[2]周易正义[M]//阮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78.[3]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5]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69.[6]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年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的演讲[J].沈致隆,译.人民教育,2003(17):7-.........
孔明孔亮:猖狂的宋家班
发布时间:2023-01-20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尤其是在娱乐圈,开山收徒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比如所谓的成家班、赵家班。在《水浒传》里,宋江也是有徒弟的,孔明、孔亮兄弟就来自“宋家班”。 宋江没什么功夫,从后来孔明、孔亮的成就来看,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