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知觉性画框与绘画的视觉再现

论知觉性画框与绘画的视觉再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9 01:48:17
论知觉性画框与绘画的视觉再现
时间:2023-03-19 01:48:17     小编:陈瑶

大多数史前洞窟壁画并没有明确的边框或分界线,图像中的人与物都是随意地画在墙壁上或岩顶上,凹凸不平的载面总是入侵画面。远古时期,作画人并没有意识到可以将动物、人物和场景囊括其中的任何界框的存在。在他们的心智中,图像或许只是以一种原始象征的形式等同于现实物的在场,不会出现对媒介特征的知觉意识,更不可能有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区分意识。惟当有边界的图像出现在平滑的载面上时,画框才既在视觉层面标示出绘画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区分,同时又在知觉意识层面连接着两个不同的视觉空间。画框( 物理上的和观念上的) 之所以与图像再现联系紧密,是因为画框边界伴随着观者对再现对象和图像媒介两种知觉意识的区分而出现的。依照米勒所说: 画框最初看起来似乎是一幅画的部分,指示观察者应将它之内的内容视为艺术。然而,若从图画自身的角度来看,画框却是一种来自于日常生活里独断的习惯。那么,画框就不能被认定是属于生活或者属于艺术; 它毋宁标示着从一者转移至别一者的那种转换。 这就解释了为何画框既属于框内和框外两个世界,又不属于任何一方。画框并没有完全嵌入图像,也不只是一个归属于绘画背景的物件; 画框既不属于绘画空间,也不属于观者的现实空间。但作为边界标记的画框又的确存在,而且惟有将画框与图像或绘画相关联,画框之存在才是合理的。乔治西美尔把画框的边界功能与对绘画的审美联系起来,他认为画框双重地强化了绘画的边界功能。一方面,画框排除了绘画自身之外的事物; 另一方面,又在整合绘画的内部结构,因而使得作品能够单独置于那种带来审美愉悦的距离之中。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再来讨论观画过程中的知觉活动就会发现,经由画框边界的介入,图画的二维平面与观者所见的三维空间之间构成了视觉意识的转换关系。由此,图像的二元特征就体现在观者对二维的图画表面与再现对象之间的互动关系的认知上。由于图像的二元特征只是对观画过程中的知觉现象的描述而非对图像本身特征的界定,尽管它有利于将现实空间与绘画空间区分开来,从而为阐明审美经验提供逻辑前提,但是鉴于知觉的复杂性,观者自身的视觉经验怎样进入图像所呈现的主题意识,或者说,如何在知觉领域深化对图像再现的理解,这个问题仍然值得详细考察。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提出关于绘画的窗口隐喻时,已经有意识地运用透视原理来解释图画的二维平面与现实的三维空间的转译问题,只不过阿尔贝蒂更强调艺术家的创造能力而非观者的主观意识。而当贡布里希较早地将观看者的本分引入对图画的知觉心理分析时,牵连出了学界对观看之于图像再现的不同理解。本文主要以贡布里希的错觉理论和沃恩海姆的看进说,以及后来者直接或间接的回应为评说对象,通过厘清不同的再现理论中所隐含的对图像二元特征的不同辨解,旨在说明作为边界标记的画框如何规定了图像的存在方式,以及其在视觉意识层面如何介入了我们对图像世界的整体感知。

一、图像的二元特征与错觉理论

根据毛斯费尔德的解释,图像的二元特征在根本上是指一种现象,即图像可以产生对所描绘场景的一种深度空间效果,然而同时它又显现为挂在墙上平坦的二维表面。在这里,图像的二元特征并不是说图像自身具有二元性,而是观者对图像的知觉的二元性,这就意味着图像再现从图像自身的问题转向观者的知觉问题,因此确切地说应该是图像认知的二元性。正如尼德雷与埃耶尔所强调的: 这里所考察的二元性是指观者因图像刺激而产生的认知( 即知觉经验) 的特征。

从某种程度上说,较早从观看角度讨论图像二元特征的是贡布里希,他把看到图像的二维表面与看到再现对象理解成非此即彼的关系,进而提出了错觉理论。贡布里希在《艺术与错觉》中,试图从知觉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观看的知觉经验与图像再现的关系。在他看来,观者不可能同时意识到图画的表面( 线条和色块等物理特征) 和图画再现的对象( 背后蕴含的三维世界) 。一旦我们意识到绘画是由画框和画布构成的一件现实中的物品,那么艺术家精心制造的错觉就会消失。贡布里希以鸭兔图为例证,并进一步指出,眼睛对图画的感知总是受制于观者的日常经验的投射,要么把它读解成鸭,要么把它读解为兔。由于不可能同时看到鸭和兔,所以视觉注意力只能在认出的鸭或兔之间转换,我们也就不能同时感受两种更替的读解。事实上,知觉在两种不同内容( 鸭或兔) 之间的转换与知觉在看见画布与看见自然之间的转换,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前者是对错觉效果的描述,后者则是对错觉发生的解释。我们的确不能同时看到鸭和兔,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能同时看到鸭与关于鸭的二维图案,也不等于说不能同时看到关于兔与兔的二维图案。鸭兔图的例证并不能支撑贡布里希的观点,即他一再强调的,我们不能同时看到图画中包括形状、色彩以及纹理特征的图案表面与再现内容。

根据贡布里希的错觉理论,图像要骗过观者的眼睛,要让观者相信图像的主题就在那里。也就是他所说的艺术的错觉以识别为前提。何为识别? 在贡布里希看来,无非是观者参照既有的图式经验,对知觉对象的分类与辨识。在面对一个画面时,我们把这些偶然形状读解为什么形象,取决于从它们之中辨认出已经存储在自己心灵中的事物或图像的能力。比如总把这样一个墨迹解释为一只蝙蝠或者一只蝴蝶,就意味着某种知觉分类的行为在我心灵的归档系统中,我把它跟我曾亲眼见到过或梦见过的蝴蝶归为一类。贡布里希认为,识别的实质在于心理定向的选择性在发挥作用,这意味着要肯定观者日常经验的渗入,并依此对知觉的圈定或实例化,即要在图画中认出现实世界中的经验对象或主题除非知道那些动物的模样,否则谁也不会看懂画的马或牛所以,一切再现都在某种程度上依靠我们所说的制导投射。贡布里希把这种观看自然的心理学解释迁移至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实际上假定了现实世界的先在性,图画世界总免不了寻求对现实世界的投射。如此一来,绘画空间相对于可以生存的现实空间往往被称为错觉的空间。此时,这种称谓最初就以绘画空间不是现实空间为前提。按照这一思路,绘画无非是把三维的现实空间虚构到二维的画面上去。可见,在贡布里希错觉理论背后总隐藏着这样一个逻辑,即我们对图像的知觉经验只是日常视觉经验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或者说它只是日常视觉经验的一种延续。

根据日本学者岩城见一在《感性论》中对形象世界的现实性的阐发,艺术家博里斯克莱因特就曾对贡布里希式的思考方式提出过质疑。在博里斯克莱因特看来,即使那些习惯于物理性现实的思考方式可能把绘画空间看成是人工制造的,但它也是完全自然的,而非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错觉空间。人即使不能在自己制作的绘画空间里来来往往,也具有直观地( 依靠眼睛) 活动于其中的能力,也会具有把物理现实放在括弧内忘却( 即搁置) 的特殊能力。而用来悬置物理现实的装置,就是绘画中的画框和装裱、雕刻中的基座、戏剧中的灯光等,诸如此类。有了这些,我们才能忘却自己周围的现实空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所营造的图像世界中。因此,当现实世界可以被忘却或搁置时,图像世界就不再是与现实合二为一地表现出来,而是在与现实空间没有直接关系的固有空间内,以其特有的统摄法则或复杂的立义方式开启了形象的现实性。据此,我们再来反观贡布里希的错觉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艺术的错觉以识别为前提这个命题,是因为只有诉诸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区分,我们才能达成对错觉的指认。贡布里希的顽固在于,即使错觉是一种作为现实性、实在感的视觉现象,也要读解为另一种视觉经验。根据贡布里希的辩解,图画本身并没有给予我们实际所见,它只是观者主观投射的结果。因此,观看意味着猜测图画之外的某种东西,即一切知觉活动都联系着预测,从而也就联系着比较。感知若不作为物与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来理解,就毫无意义。贡布里希让识别的眼睛固守一种物理时间的因果联系,然后让观者意识到曾在这两种知觉中进行转换,潜在地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知觉类别和视觉经验,即对看到画布与看到自然的知觉,以及由此触发的对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的区分。这种对再现对象的相似效果的确认过程,即对错觉的指认,凭借的正是观者对日常的知觉经验,也就是多米尼克洛佩斯所说的对一个对象的错觉经验是一种由对象引发的经验。如此一来,诸如线条、色彩、形状等图画标记就只是引出图像主题的质料,只是可供心理投射或筛选的一堆材料而已。

事实上,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满足于所谓的错觉效果的营造,优秀的错觉主义绘画不仅仅将深度维系于表面; 它几乎总有内置的手段来悬搁错觉,而这些手段的潜力取决于观众在音乐厅里识别这两种事物的能力,取决于观众既接受错觉,同时又接受制造错觉的手段的能力。我们观看提香的著名画作《剥马莎斯的皮》( The Flayingof Marsyas) 或者伦勃朗的《被屠宰的公牛》时更容易发现,图画的表面颜色与再现性色彩之间制造了一种张力,而且一种内在的整合要素( 对物理表面的和再现对象之间的知觉综合) 又在试图调和这种张力,而凡高的《麦田上的乌鸦》更甚,厚重的笔触与厚涂的颜料直逼眼睛,观者似乎要被摄入,识别在这里也无能为力。图画的构型力量所传达的动荡不安与紧张感也并非来自看见画布与看见对象之间的转换,而是同时诉诸我们对媒介与对象的感知综合,这或许就是岩城见一所说的形象的力量。

二、看进现象的双重性

理查德沃尔海姆从图像的二元性出发,重新思考图画的二维平面与三维形象之间的视觉意识转换问题。沃尔海姆认为,贡布里希的错误就在于只注意到从被标记的表面来识别某个再现对象,却忽略了被标记的表面本身,或是其构型性的方面,因此,自然主义的效果是通过一种视觉经验的两个方面独特的相互性实现的。而这种视觉经验的两个方面是我们在被认为是自然式的图画中产生的。在沃尔海姆看来,自然主义效果或相似性是一种日常知觉经验,而图画的知觉经验不能简单地看作是日常知觉经验的一部分。图像表面的再现方式( 看见媒介) 与再现对象得以被看见( 看见对象) 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为此,沃尔海姆提出了视觉经验的看进( seeing - in) 说,这种对不同知觉对象的整合体现在视觉注意的双重性( twofoldness)上。

对于看进的双重性沃尔海姆如此界定的。他说: 我们在视觉上立刻意识到被标记的表面,以及在其他什么东西之前或之后的某个事物。也就是说,我们对图像的感知是一种整体的感知,既是对媒介的知觉,也是对图像主题的知觉,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如何解释这种知觉本身。沃尔海姆结合知觉现象学的理论,将看进现象拓展为内在于一个视觉经验的同步发生两个方面构型的( configurational ) 与识别的( recognitional)。从现象学层面来说,这两个方面与他们从表面或自然获得的经验或感知是不相称的,我心目中想到的是类似于有关膝盖疼痛的事情,然而我们不应以这种方式来理解这种复杂的经验: 一方面如何与特别无由来的疼痛形成对比,而另一方面如何与察觉到某人的膝盖且知道它所在位置相比较。但是,通过现象学的观察,看进的经验的任何一个方面在功能上与它从中获得的经验是等值的。在沃尔海姆看来,观看者的视觉注意力总是在看见媒介与看见对象之间游移,既不会平均分配,也不会在媒介与对象之间维持一种稳定的比例关系。要么看见媒介,要么看见对象,都是对知觉的具体圈定与实例化,都会导致片面地理解艺术层面的何为再现。因此,若把再现视之为再现,那么观者的视觉经验只能是同时拥有这类双重知觉,同时看到再现媒介和再现对象。这种看进经验类似于在云中或湿壁的污迹中看到形象,需要一种特殊的视觉能力,它所假定的是某物高于抑或超过了直截了当的知觉。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贡布里希只能从日常经验出发来讨论图画观看的知觉心理问题,而不能阐明这种观看如何过渡到关于图画的艺术层面的视觉经验。概而言之,贡布里希关于图画知觉的自然主义解释忽视了观看者视知觉能力的作用,观者只能在直截了当的知觉投射中被错觉左右,从而忽略图画再现方式的丰富性与视觉经验的差异性。相对来说,沃尔海姆的看进说一方面以观者看到图像的媒介特征为前提从而保证了图画的视觉意图准确地得以描述; 另一方面,再现性观看从对图画媒介的感知发展出独特的观看方式,为图画的审美经验解释提供了参照,它意味着观者可以以一种看艺术的眼光来看日常事物的视知觉能力,更适合审美欣赏。

再现性观看诉诸观者对图像的整体感知,观看适于再现则进一步从方法论上说明视觉意识的自反性,它既能注意到被再现的东西又能注意到再现,既能注意到对象又能注意到媒介,这就深化了何为再现这一命题。然而,图画本身是没有深度的,它的确只是一个朝向观者的平面。因此,沃尔海姆所说的看进只是对作为同一视觉经验的同时发生的既彼此差异、又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的描述,而并非指一种视觉能力。要想说明观者对图画的感知是同步且整体把握的过程,就只能在相对分离的视觉意识层面来讨论看进经验如何超越看似。沃尔海姆也承认,因为在媒介与再现对象之间构造出类似性和对应性的艺术家( 正如我们已经所见的) 开拓了这种双重性之间,并不能认为他是满足于以这种方式让两种视觉经验的一种仅浮在另一种之上。艺术家一定关心的是将一种经验回复到另一种上去。确实,他始终在寻求两种经验之间的越来越和睦的关系,但是如何对此给出描述,就是对现象学敏锐度的一种挑战,我并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在这里,沃尔海姆担忧的并不是对看进现象的阐释是否成立,而是观者的视觉能力问题,尤其是如何把大部分抽象绘画纳入看进经验的描述。显然,沃尔海姆从图画的视觉意图出发,已经假定了艺术家创作的绘画要求观者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视觉能力,才能够同时看到图像表面和再现对象,才能够例证他所谓的看进现象。据此,以欺骗眼睛为目的错视画( Trompe loeilpaintings) 因忽视观者的辨识能力而被排除在再现性绘画的范畴之外变得理所当然了。看进经验是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强加给观者的,是既钩连惯例和文化立场又系于知觉心理的基本描述,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他的观看适于再现以及他对适当经验的辩解。适当经验旨在强调绘画媒介的首要性,这样的确有利于解除自贡布里希以来对图像的二元对立性认识,将图画自身的问题过渡到知觉的复杂性问题。因此,沃尔海姆强调视觉经验是一个经验的两个方面( 构型的与识别的) 。然而,意在桥接文化惯例与知觉心理的适当经验这个过于抽象与含混的表述,实际上是对观画者提出了更高的智识要求。例如,沃尔海姆以墙上斑迹中看出男孩形象为例证,容易把看进经验误解为侧重识别,从而认为与贡布里希的错觉论没有本质区别,因为看进总体上需要观者从不稳定的视觉意识中圈定出再现对象,从斑迹中看出一个男孩来,尽管可能会出现圈定与滑脱的摇摆现象。在后续文献《是什么令再现性绘画真正可见?》中,沃尔海姆承认他对适当经验的理解太不恰当,太不敏感了,太滥用了,而且造成了理论上的诸多误区和困境。甚至有论者认为,图像的物理特征与再现对象、视觉经验的构型方面与识别方面,这两对概念之间有时候是相互交织缠绕的,应该把看进的双重性细分为四重性。这意味着,要解决艺术层面的何为再现这个看似简单却难以厘清的问题,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了图像的基本特征,即图画的媒介属性方面。或者说,我们可能过于关注再现对象的问题,却忽视了我们对图像的二维表面的基本认识。

三、知觉性画框与图像的正面性

对双重性的解释之所以造成概念上的诸多交叉,其根本原因还是如何看待图像的二元性特征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理解图画的媒介特征或表面属性( 抽象的表平面) 进而如何描述它。多米尼克洛佩斯把再现媒介的属性称之为图案( designs),包括标记、方向、边界、轮廓、形状、色彩、明暗对比以及纹理( 诸如平滑度或笔触的不可见) 等特征。通过内容的中介,多米尼克洛佩斯把图像的二元特征被拆解为图案、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各种辨识关系。沃尔海姆认为图像表面具有标记其物质特征并具有构型功能,并暗示了图像的正面性特征。他说: 观者从投射中心或者从标准视点所做出的任何移动,无论如何对双眼视力而言,都未必会造成透视的扭曲。在视点改变的情况下,图像仍能显著地免于变形,但如果观者面对面地观看真实的对象,或者再现从这些同样的视点来加以拍摄的话,事实肯定就并非如此了。尽管沃尔海姆认识到了图像的正面性乃是看进经验双重性的另一种描述,但他仅仅承认了图像的视觉恒定性现象可以例证看进经验的双重性,并没有进一步说明理由。迈克尔波德罗将图画表面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理解方式。第一,我们把涂抹的表面看作是一种材料描述的前提条件,我们仔细观察表面认出树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或者诸如此类的主题; 第二,我们把图像表面构想为其自身的显现,它与所描述的主题的特征相互渗透或相互影响。波德罗更倾向于第二种看法,更关注二维表面的显现与描述的主题如何相互作用。他借用胡塞尔的视域概念,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知觉类型,即在不同的语境中( 图画与现实维度) 虽看到的是同一对象,却分别归属于两种不同的知觉类型,并进一步从现象学层面阐明了图像的特殊存在方式,即其在视觉上的正面性。

根据胡塞尔的观点,在日常知觉中,物体必然只在显现方式而且只能在侧显中被给予。所以我们看一棵树的时候,随着观看位置的变化,树的视觉特征也会发生改变。尽管我们只能获得关于树的一种可能性的视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把一棵树的侧显看作是一棵树本身。然而,我们在观看一幅画时,情况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所感知的不仅是描绘的对象( 画出的树) ,而且还包括看到图画的一种描绘性特征,所以,即使描绘对象在现实世界中可能会因视域的缘故呈现出不同的侧显,但是,我们在看一幅图画时,无论站在图画前方的哪个位置,画面所描绘的特征和构型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呈现在我们眼中的仍然是这幅画的唯一的视觉特征。在日常知觉中,我们可以任意改变观看视角,对象也会呈现不同的样子。但是,我们观看一幅图画中的对象时,尽管我们可以变化看画的视角,但是我们不能改变图画中对象的视角,因为它并不是实际的在场,只有图画本身在那儿。因为在对真实物体的知觉方面,我们如何调整注意力,怎样意识到事物视域的其他可能性,一般来说是不受限制的; 然而在图画中的事物情形中,却存在一个由画家把控用以阐明特征和规定形态的主要方向,这就意味着对图画的知觉占据了一种再现对象自身不可能有的可能性的视域,反之亦然。故概言之,( 与图画相对独立的) 对象拥有其本质或意义( 可能性的视域) 的一部分,而图画拥有的是对象的另一部分特征。

波德罗强调图像的边界将绘画的世界合围起来并赋予其方向,如此一来,同样是看到对象( 例如树) ,图画却享有一定的优势,存在着对同一经验的两种不同的知觉意识( 知觉的双重性) 。图画以其自身的可能性视域或方向正面朝向我们,看到图画与看到其中的再现对象之间不受物理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因果关系的限制,即所谓的图画空间中的事物状态或事项并不与当前视觉时间的严格视域发生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观者通过运动感知到的对象会有不同的侧显 但面对二维的平面图画,即使是双眼观看而且伴随着走动,我们仍然无法获得日常观看过程中通过运动感知到的空间经验,因为图画依然在视觉特征上保持它的恒定性,也即正面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波德罗实际上阐明了沃尔海姆未曾进一步言说的环节,看进的双重性与图像的正面性乃是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述,是可以相互阐发、相互论证的。如果说看进的视觉经验诉诸对图像的整体感知,寻求对图像的表面特征与再现对象之间的和睦关系,那么图像的正面性即是对图像的二维性与再现对象的两种知觉意识的融合。只不过波德罗所说的把图像表面构想为其自身的显现,即图画的正面性或方向,更强调对图画二维性的知觉意识,而非沃尔海姆意谓的一种抽象的特殊知觉能力或适当经验。

既然图像的边界将绘画的世界合围起来并赋予其方向,那么图像的正面性就只能通过意识到画框边界的存在而被规定。作为一种视觉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视觉事实) ,画框或边界规定了画幅大小及其平面性特征,使得图画具有一个正面朝向的二维结构。自画框作为边界的标记以来,艺术家在与画框边缘的关联中,往往通过画框的水平线和垂直线来组织图画世界的视觉秩序,并根据二维平面有意图地安排内容。拜占庭绘画更强调绘画内容中视觉秩序的符号意义,基于缩短法所呈现的人物大小比例、在平面上的实际位置( 主要是中心与边缘、上与下以及左与右) ,呈现为一种精神等级的秩序和意图;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中,即使艺术家通过背景中空阔的宫殿或风景来暗示景深,前景中的全身人物形象还是会给人一种空间不足的印象,而且由于景深造成的距离感使得人物与背景有时看起来像是位于不同的空间。自16 世纪始,以佩鲁吉诺为代表的艺术家开始真正关注图画世界中的人物大小比例与图画平面中的空间距离关系。图画的平面空间与绘画的景深空间之间的竞争结果是,四分之三长度的人物形象开始出现在绘画中。由于绘画尺寸和体量的增大,人物形象的某些部位不得不超出画面边界,像是被画框割除了一部分,画面反而呈现出更宽敞、更多样的视觉空间。绘画尺寸和人物体量的增大不但没有抑制绘画空间的表现,反而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形象的生动性。这一表现手法在后来的巴洛克绘画中已经成为常态。沃尔夫林以画框所确立的二维结构( 平行线与垂直线) 为基础,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巴洛克绘画区分为封闭的形式与开放的形式两种不同的构图风格。在封闭式的绘画作品中,所有人物在画框所确立的视觉体系中给人以平衡和稳定的构造感,而在开放式绘画作品中,斜角线与画框的水平线和垂直线形成鲜明对照,图画内容往往被画框的边缘切断,似乎要挣脱且否定画框所限定的内部空间。

不可否认,沃尔夫林的区分只是限于以透视法为基础的绘画,而且是有意摒弃了画框所确立的视觉秩序的符号意义,这也是早期形式主义分析的弊端。然而,无论何种类型的绘画,在绘画创作或观看过程中,我们对绘画都有一个基本的感知与判断,即在关于绘画的所有变量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觉参照,即画框规定的二维平面性和正面性是绘画自身存在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在这里,我们把画框边界之于图画视觉秩序及其意义的重要性称之为知觉性画框。托马斯普特法肯较为明确地阐述了画框或边界之于图画正面性的视觉建构功能及其优先性。他认为,当画框或边界把绘画的世界合围起来并赋予其一种纵横坐标的视觉系统时,画框就被视为一个聚焦装置。有边界的图像也就被描述为一个二维结构,以某种方式组织我们关于其后的图像世界的视觉。然而在观看画中的图像世界之前,我们必须获得一个在它前面的更为清晰的视域,我们不仅仅要观看边界、表面和背后空间的联系,而且也要意识到这三者和观者的联系。图像的正面性就体现在这三者与观者的互动关系中,正面性并非局限于对图画表面的物理特征描述,并非专指图画材料的物质表面。它是我们经常说的由画框和边界界定的图画平面。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斜着看的话,物质表面可能缺少它的正面性,图画的立面即图画的平面则不会失去正面性。

关于画框边界所规定的图画的正面性,无论是波德罗所说的由艺术家把控的、朝向观者的方向界说,还是托马斯普特法肯所谓的有边界的二维平面,都诉诸观者的视知觉能力,但又不以悬置外在事物为前提,因此图画的正面性又并不完全依赖于一种现象学的解释路径。由于图像只能由封闭的边界围合的可视表平面所给定,而且这个表平面在物理空间中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又并非是现实空间的一种延续,这就使得图画保持自身稳定的坐标系统,它的中心,以及它恒定的特性,即图像的正面性 。如此这般,画框边界就以一种悖论的方式赋予绘画一个可以呈现其视觉秩序和意图的内部,并与界框之外的外部保持暂时分离但非知觉上的悬置。之所以说是以一种悖论的方式,是因为画框既不归属于现实空间,也不归属于绘画空间。绘画的内部既是实际的二维表面,也是图画表面背后的三维空间,换言之,图画的二维表面与图画世界共享这个朝向观看者的内部。图画的意图( 并非完全是艺术家的意图) 通过画框及其内部的视觉秩序来引导我们关注、聚焦、瞄准。透视画中常常以一种先在于观看的、隐而不显的没影点来暗示观者的注意、聚焦或瞄准; 而抽象绘画中常以排除了物像乃至知觉体验的线条或色块与基底( 二维性) 之间的间隔来暗示深度存在。如此一来,观者不再是凝视的主体,图像也不再是瞄准的对象,与之相反,观看者乃是图画的瞄准对象,是图画意图的对象。在这样的意义中我们观看一个图像,它是有中心的,并且是正面地朝向我们,我们可以视自己为特定的有专属权的观众。而现实世界并不专注于我们,也不会以任何其他可以类比的方式将自己朝向我们。中世纪祭坛画中以圣家族为主题的圣像,近于图案化图像仍然能够给每一位观者同等的专属感,圣像的视觉价值就体现在以某一种相对固定的侧显方式与不同位置或视角的观者形成面对面的关系; 在文艺复兴以来的绘画中,我们通常会看到朝向观者这面的室内的第四堵墙或被拆除或被隐藏,意在将观者纳入绘画描绘的场景中,最典型的就是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该画中13 个人并不是围着桌子就座,而是全都被安排在了我们的对面。这种有悖常理的构图是为了强化图画对于观者的专属感,这也是沃尔海姆一直寻求的再现适于观看。如果我们意识到图画的观看意义就会发现,就连透视地看也要遵循图画的正面性特征。即使我们消解了图画的二维表面进入图像的三维空间,图画仍然保持着它的视觉恒定性和正面性。

综上所述,经由画框的边界区分与视觉意识转换,绘画也就具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具有自己的价值系统,具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也就相对确立了绘画空间内部事物的比例大小、距离远近以及中心与边缘等视觉秩序,以及对前景与背景、平面与深度以及图与底关系的认识。一旦我们将图像的正面性视为绘画呈现其独特世界的方式和前提,那么绘画也就同时敞开了自身,绘画空间因有其内在的句法结构和法则,并能诉诸观者的感知,绘画就与艺术发生了联系。这恰恰是一幅画被看作是一幅画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的一个基本前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多模态漫画语料视觉修辞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等志愿者组织是在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新形势下诞生的。北京公安机关发布“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多模态漫画形象宣传平安北京战略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研究从视觉修辞、多模态隐喻等理论角度和视觉修辞图像神话模型、漫画语料等实证角度出发,建构了“朝阳群众”和“西城大妈”多模态漫画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模型,给人们提供了多元读图理论思辨.........
论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绘画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注重强调艺术观念性的当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往往殚精竭虑寻找艺术创作的图式或者是符号,而忽视了油画语言的绘画性,然而,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依然有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强调着艺术的精神性和情感性,他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从认知规律来说,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必须经过“感觉—知觉”这一阶段。声乐艺术中,学习各种技巧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觉能力的发展与运用,是形成声乐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感觉、知觉是声乐老师描绘歌唱发声的主要手段,是声......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发布时间:2023-01-22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谈小学音乐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声乐教学中的感觉与知觉 摘要:从认知规律来说,任何事物的认知,都必须经过“感觉—知觉”这一阶段。声乐艺术中,学习各种技巧同样是从感......
试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国画艺术的相互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与国画艺术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是因为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设计者看到了国画艺术中的文化内涵,而国画画家则需要在艺术创作中吸取设计领域中关于色彩、构成等的研究成果。正是在这种......
室内空间的知觉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2-12-16
格式塔原理用于室内空间设计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其特征性的窨与界面必然可以从美学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概括,这也是设计师的普遍追求,以期用于新的设计中,创造更加动人的效果。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最最出现于欧洲,主要创始人有韦特墨,柯......
影视动画的“影视性”表演与“动画性”表演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影视动画中的表演,是一种区别于影视(戏剧)表演的特殊艺术形式,它主要由两个重要的方面组成:一是动画借鉴影视(戏剧)的“影视性”表演,二是角色表现动画的“动画性”表演。前者是动画表演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后者则是动画表演的......
结合创作浅谈油画艺术的绘画性与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近年来,当代艺术快速发展,各种设计理念也如此活跃。当艺术正远离绘画的时候,“绘画性”依然有无法替代的价值,而且越来越成为油画最大的魅力。本文将结合知名艺术家的创作,简要分析绘画性在当代的价值,以及绘画性与艺术性的......
谈艺术个性与绘画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11-20
摘 要:风格是一个具有特性和意义的表现形式,从中艺术家的个性以及一个群体的外貌昭然可见。在迅速兴起的对各种风格进行探索的热情,却多半来自对已有的某种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的仿效。艺术个性随着主体的发展与成熟,日益得到完善。......
视觉美学:舞蹈画面多层次变化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3-05-22
本文认为舞蹈画面多层次变化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惊喜和震撼心灵的视觉美感效果,她的美就在于变化和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及变化的“极致”中所产生出来的。同时,她还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给观众的那份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意义。然而这些......
民间画师与中国传统绘画
发布时间:2019-12-25
在我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中,由民间画师广泛并直接参与的各个门类的工艺美术创造,对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艺术生活深具影响,但长久以来屡受阶层歧视与轻看。历朝历代常以不屑的态度直呼他们为“奴”“巧儿”“画塑匠”“画墙皮子的”“妆銮匠”等。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曾提及民间画师,仅浮光掠影一带而过,偶有记述,亦把文人士大夫画家和民间画师在文中加以区别对待。宋代刘学箕则公开把中国画从技法上分为“士人画”.........
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再认识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要:在东北民族艺术的大语境下讨论地域化和民族性,我们从一般意义上理解和认识往往会局限在问题的“现象”,通过对东北当代绘画艺术的研究来反馈总结东北民族艺术的本质特征。东北民族艺术在绘画的具体体现在恢弘的气象、天人合一......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发布时间:2023-01-03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摘要: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发布时间:2022-11-17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热点导读】: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 尊重孩子的天性 素描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精品源自化学科 一、光与力的......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种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一种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这两者虽然利用的感官不同,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本文从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
西方绘画体现形式对影视影响
发布时间:2022-10-08
西方绘画体现形式对影视影响 西方绘画体现形式对影视影响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西方绘画体现形式对影视影响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电影诞生以来还不足百年,而绘画......
梁平木版年画视觉元素在现代装饰壁挂中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16-12-21
摘要:现代装饰壁挂作为空间艺术的体现,为传统艺术与现代装饰架起桥梁,在装饰壁挂设计中运用梁平木版年画独特的纹样造型进行创新,嵌入鲜艳亮丽的民俗色彩装饰,迎合了大众情感意愿的表达,符合大众精神审美意趣的寄托,从而形成了......
漓江画派山水画中的绘画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18
漓江画派山水画(即桂林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讲,漓江画派山水画是指描绘漓江及两岸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的绘画作品。广义上讲,除了狭义的以桂林漓江两岸自然风光为主要描绘对象外,还包括表现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浅谈绘画表现手法在漫画表现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 要:在漫画设计中由于绘制的工具和表现的手法不同,使画面效果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各异的画面效果,而且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变化,黑白关系以及笔触铺色方法的不同都可以既表现形象又增添了画面的审美情趣,给观者不同的视觉......
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发布时间:2022-11-27
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浅议音乐艺术的听觉与视觉元素 更 多精 品源 自 3 e d u 课 件......
论绘画中的构图
发布时间:2022-11-25
1 多彩的构图形式 在构图时,应注意把艺术创造理解为人的精神活动,所以,在艺术创造中就包含着许多差异。因此,绘画中的构图就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构图有其独特的魅力。构图是创作的第一个步骤。作者已经形成了的构思这时就......
小说集《传奇》的绘画性
发布时间:2023-05-15
摘要:张爱玲对文字与绘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将两方面的知识贯穿起来,将绘画艺术融入小说的创作当中,显示了她作为艺术家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将主要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对白描绘画技法的运用、色彩语言的成功运用、留白绘画技法的引用三方面论述《传奇》的绘画性。从而深入探究,发掘张爱玲小说独特的绘画风格。关键词:传奇;张爱玲;绘画性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发布时间:2023-06-22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黑白画艺术在出版绘画中的实用性 黑白画艺术在传统绘画中的运用 在人类视知觉中......
表现性绘画对当代美术教育的影响论述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表现性绘画注重形式与精神的统一,是绘画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文章首先分析了东西方表现性绘画的内涵,其次指出了表现性绘画在我国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阐述了其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表现性绘......
绘画的创作灵感与艺术展现
发布时间:2023-03-07
本文首先论述了绘画创作灵感的源泉,认为灵感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底蕴;来源于勤奋;来源于独立思考;来源于个性。其次描绘了本人对灵感的一些看法和自身体会。最后论述了绘画的展现以及灵感与艺术展现技法的关联。笔者认为绘画表现技......
浅谈中国传统绘画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16
一、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1.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文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特性和认知方式,形成了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民族心理和文化结构。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是古代人认知......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发布时间:2023-06-27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比较 绘画常为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认知符号,中西方绘画的审美有着各自“约定俗成”的特点,例如西方绘画热衷于浓墨重彩,而中国绘画不强调色彩的丰富;西方绘画审美强调比例,强调景物、人物的黄金分割,而中国绘画则......
浅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发布时间:2023-02-19
浅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浅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热点导读】:透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东方情结 尊重孩子的天性 素描教学创新的一些思考浅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
浅论绘画中的色彩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色彩每时每刻都在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人们在感受色彩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认识色彩、应用色彩,色彩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人类认识色彩源于绘画,绘画材料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现完善了人对色......
从视觉艺术到多觉艺术
发布时间:2023-03-28
内容提要: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艺术的日益兴旺和完善,并逐步取代绘画、雕塑等传统架上艺术形态,成为当代艺术的主要创作语言,艺术越来越突破了视觉感知的范畴,而向包括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
论绘画核心元素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要:绘画五个核心元素,包括密度、质地、骨感、色晕、传递。密度:类似国画中的疏密,密依赖于非密。质地:不等于质感,质感是物理性,质地是化学性。骨感:比如宝马车和奔驰车,为什么人们一看就能分辨出来?因为宝马给人圆润之感......
浅论绘画中的色彩与形式
发布时间:2023-07-16
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在运用西方的绘画语言的时候,应当了解绘画语言背后的内在精神。当西方的艺术工作者不再追求物象表象的真实而走向探索纯绘画语言的内在精神时,西方艺术则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进入20世纪,西方的抽象派艺术家康定斯......
体育文化 视觉文化 视觉体育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03
体育文化 视觉文化 视觉体育文化 一、体育文化http://WWw.LWlM.cOm 什么是体育文化?什么是文化?体育文化是在“文化热”中提出来的一个文化的下位概念。文化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世界上有关文化的概念不下五百种,大家较为认......
论当代扬州刺绣“绘画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16
【摘 要】扬州刺绣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绘画性是扬州刺绣的一大特征,扬州刺绣与各个时代的背景相结合,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的艺术风格在扬州的刺绣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仿古山水绣”和“水墨写意绣”也逐步形成扬州刺绣的两大......
再谈立体主义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发布时间:2023-06-11
论文关键词:立体主义 现代观念 历程 影响 论文摘要:如今高校专业模仿成风,把再现自然、拷贝客观作为评价能力的标准,而不以新的理念确定教学目标。文章论述了立体主义绘画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以及对后来艺术的影响,帮助同学认识......
浅析绘画与设计的异同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要:中国设计专业源自绘画艺术,而部分西方设计界人士认为设计先于绘画产生,至今设计界对于绘画和设计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争议。该研究通过探讨绘画和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理清二者的脉络关系,为打造出时代所需的设计与绘画顶尖人才,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关键词:绘画设计历史差异性相似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a)-0238-02近百年来.........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发布时间:2023-01-20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身体意识与知觉美学 在20世纪的现象学思潮中,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以其严谨的哲学体系,和对问题的相当深入的探讨,成为一代现象学大师。他对"身体"的现象学分析,对"现代......
绘画――我的好朋友
发布时间:2016-01-18
刚开始,我并不喜欢绘画,因为我觉得绘画特别无聊。妈妈告诉我,绘画好玩。她拿出一张空无一色的白纸,对我说:“你看,先画一个圆,只是一个圆,但是只要在圆里画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再加上一只如樱桃般的嘴巴,瞧,这不是就成了一个......
表现主义绘画的艺术魅力
发布时间:2022-12-06
表现主义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自我的主观精神,他们反对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压抑,通过绘画这一形式获取心灵的解放。在表现主义油画创作中,艺术家常常以一种强烈的艺术语言如狂野的色彩表现、奔放的笔触、不安的结构、扭曲的变形等,表......
关于速写在绘画中的表现性探索分析
发布时间:2016-06-07
0引言 绘画艺术在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传统画种,中国画,它的精髓在于白描,中国画白描用线讲究,有独到之处,白描中的线条流畅、力度统一,讲求虚实之分、粗细之分、弧度转折和谐极致,每一根线条都鲜明有序,用笔要......
论人性能力与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人性在长期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结构。这一结构主要通过人性能力构成体现出来。人性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层面,即本质智慧层、实践文化的价值层和谋生的操作技术层。人性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积淀和洗汰过程的统一,就是人性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人性不断获得,进而追求自我全面发展的过程,这是人类整体文化自觉的基本内容。关键词:人性;人性能力结构;文化自觉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视觉快感和叙事性电影
发布时间:2023-05-27
B、一种主动/被动的异性分工也同样控制了叙事的结构。根据主导的意识形态原则以及支持它的精神结构,男性人物不能承担性的对象化的负荷。男人不容易注视他同类的裸露癖者。因此,奇观与叙事之间的分离,支持男人的角色作为......
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6-10-12
摘 要:本文试图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融合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以揭示现代艺术中情色绘画的文化学意义。阐述了艺术表现中“情色”与“色情”的联系与区别。以现代艺术中带有“情色”倾向的绘画作为研究对象,对情色绘画的现状以及......
海蓝 视觉降温
发布时间:2022-08-16
蓝天大海的蓝色在最炎热的季节是最能让人放松心情、享受清凉的颜色。在度假好时节,没有大海怎么称得上是度假! 进入夏季便意味着是进入了度假旅行的好时节,这时无论是身在何地的人们,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便是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景。而......
中国清代绘画
发布时间:2023-07-05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
越南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如果我们坦率地看最近30年(1986-2016)的越南美术发展,结果可能不如我们所期望。从“改革开放”到今天,越南美术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明显地体现出来,美术正在处于一个退缩的阶段。在世界艺术的地图上,越南美术没有得到好的评......
绘画艺术形式
发布时间:2022-12-18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形式 绘画艺术形式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要:一切事物通过一定的形式而存在,绘画艺术作品就其本身就是一种形式。而对绘画艺术的形式来说则取决于画家的个人意旨。艺术趣味是构......
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要: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以视觉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出现与消费社会的背景密切相关。本文从几种有影响的消费社会理论角度探讨了视觉文化的必然性和内在逻辑,同时强调,中国当代"小康文化"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消费社会特征。因此,......
论装饰绘画的艺术特征
发布时间:2023-02-06
【摘要】装饰绘画是介于装饰与绘画结合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文章中从装饰绘画的造型、构图、色彩、材料等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艺术特征。 【关键词】装饰绘画;造型;构图;色彩;材料 装饰,《辞源》......
现当代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现当代审美需求的时代性当代被流动的时光打上了烙印,确证了一段段生存时空,所以绘画的时代性被不断地赋予新的诠释。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启示产生,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自由自在。有灵觉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调便美,有神韵便美;有内在便美。引美入真,可以显露乾旋坤转,可以勾画生命之圆,可以高扬躬行践履的理想生存方式。因此,美不是漂亮。美既包含了与画家自身相依的提升成分与安顿成分,又赋予.........
儿童绘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6
【摘要】如今很多现代艺术家都喜欢转向儿童的思维模式,借鉴儿童画中的绘画语言―明显的情感表现,单纯的技巧和灵感的随意性。文章就是以现代艺术家对儿童画的借鉴来表现其对艺术的追求。 【关键词】儿童绘画;现代艺术;借鉴;启迪......
试论“说”在幼儿绘画活动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28
小孩子喜欢绘画,是因为他们脑海中的词汇量很少,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绘画或者说是涂鸦,才能进行完美的表达。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感受着轻松的氛围,幼教给幼儿提供创意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身意愿进行创作,以满足他们的......
谈谈绘画表现中的笔态思维
发布时间:2023-03-07
摘 要:笔态思维是绘画艺术创作思维过程中继形象思维、视觉思维、材料思维之后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思维环节,组成了艺术创作的四个思维环节:形象思维、视觉思维、材料思维、笔态思维四大思维过程体系,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四大创作思维的......
“我的觉醒”与“美学的觉醒”(1)
发布时间:2023-03-18
再论人学背景 一 如前所述,美学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因此,从不同的假设出发的对于人的不同阐释,就构成了不同的美学。生命美学的诞生,就正是如此。它是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人之为人的丰富性的不断展开的必然结果。不过,......
音乐中的绘画元素
发布时间:2015-08-21
【摘要】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作为相通的姊妹艺术,他们都承载美,传递美。而不同的是音乐是以听觉塑造艺术,绘画则以视觉色彩体现艺术。在欣赏音乐时,欣赏者会产生很多联想,这些联想随着音乐的变化具备丰富的......
艺术界理论视域下海派绘画研究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艺术界理论视域下海派绘画研究价值 艺术界理论视域下海派绘画研究价值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艺术界理论视域下海派绘画研究价值 精品源自化学科 “艺术界”理论最初是用来分......
视觉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2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 一、大学"视觉文化"课程和专业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iety of the Spectacle(《景象的社会》),New York: Zo......
视觉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9
作者:伊雷特·罗戈夫 一、大学"视觉文化"课程和专业 晚近以来,视觉文化课程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上开设,有的学校开设了视觉文化专业。以下我们选择几所西方大学的视觉文化专业或课程设计,以期了解这一领域专......
视觉记录城市
发布时间:2023-05-03
每个摄影家都有一个故乡,每个摄影家都有关于故乡的故事,每个摄影家的心中都有一张张故乡永不磨灭的照片,郎静山的中国、亚当斯的优胜美地,尽管摄影技术从64光圈黑白无限景深延伸到2000万像素PS后期完美技术,尽管互联网每一秒钟都......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2-09-01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本文试图从精神、感觉、动作与表演几个方面论述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美学特色。......
视觉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3
视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 电影艺术论文 更新:2006-5-17 阅读: 视觉文化研究 一、大学"视觉文化"课程和专业 晚近以来,视觉文化课程在欧美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不同层次上开设,有的学校开设了视......
神奇的视觉幻像
发布时间:2023-06-24
还记得那条曾经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长裙吗?关于它是白金色还是蓝黑色,当时网友们可是争辩得不可开交。42%的人看到的是蓝/黑色,另外58%的人看到的是白/金色。(可设计成圆饼图,分割成蓝黑与白金两种底色)“一条裙子让全球疯狂开蛊了!原来它是……”(报纸或屏幕上特写的新闻标题)卡通惊讶:正确答案:蓝黑色而继裙子之争之后,先后又有两张神图再次让众人瞬间分成两派!图中的两栋建筑,哪一个在前面?这个可爱的小.........
新媒体下手绘动画的个性化艺术表现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 要 手绘动画正式诞生于1906年,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在最近的十几年中,手绘动画逐渐与新媒体相融合,并形成了自身个性化的艺术特点。这使得手绘动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拥有着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谈中国现代视觉设计需求
发布时间:2022-09-06
摘要:在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发现以往在视觉设计中运用的法则正逐渐被打破,现代视觉设计作为一种现代视觉语言的传递方式,其特点就是不断创新和求变。只有将未来的设计着眼于多种因素的互动设计之上,注重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
有关绘画艺术与美育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绘画艺术的潜移默化之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绘画艺术有着感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实现在人身上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感化。绘画艺术之于大学美育教育中的影响,不存在任何形式规定以及束缚,其存在是自然而然的,即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感染中受到熏陶乃至影响。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抽象的形式,如同知识的灌输一样,或者道德说教一样,也不像行政命令一样。绘画艺术欣赏与实践犹如空气一般,包围着接受教育者的人群,让学生可以在.........
印象派绘画的光与色浅析
发布时间:2023-04-01
【文章摘要】 从上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以来,印象派的绘画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并迅速的从欧洲广泛的传播到世界各地,并以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魅力受到了各国绘画作家的青睐和学习。印象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光与色的有......
论《简爱》中女性的自卑与觉醒
发布时间:2023-07-11
论《简爱》中女性的自卑与觉醒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也是女性文学飞速崛起的时期。一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涌现在了大不列颠的土地上,夏洛蒂·勃朗特就是其中焕发着奇异的光彩一位。《简·爱》是夏洛蒂·勃......
对于视觉忽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视觉忽视是病人不能对大脑损伤对侧空间的刺激进行报告、反应和定向的现象,尤其是严重的忽视病人,他们不能意识损伤对侧的所有东西,就像他们的另一半世界中断了,如不吃盘子中另一半食物、看不见另一侧空间的人或物,身体姿势和目光朝......
浅谈绘画与小学数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绘画与数学密不可分,绘画离不开数学,因为数学绘画变的丰富而美丽;数学也离不开绘画,因为绘画数学变得形象而简单。 关键词:绘画;数学;教学 数学对人类文化艺术生活的影响,遍及绘画、建筑、音乐和文学等诸多方面。数......
浅谈现代西方绘画中的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
发布时间:2023-01-15
在绘画创作中,画家通过对色彩语言的利用实现作品的情感传达,最终实现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色彩作为绘画作品的表现方式之一,积极引导着作品的精神情感,对画家艺术情感的抒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色彩情感的表现性 画家可以......
考虑视觉传达效果的夜视环境视觉定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5
摘要:夜间环境下,采集的图像对比度较低,容易受到周围光照等因素的干扰,图像中含有大量的干扰噪声,没有考虑视觉表达的干扰作用。提出一种考虑视觉传达效果的夜视环境视觉定位方法,对图像进行预操作,过滤夜视环境中的噪声。基于LOG滤波获取目标的反射弱光图,采用高斯滤波器对目标图像进行平滑滤波,使用拉普拉斯滤波采集目标图像边缘信息,提高目标的辨识度,通过搜索线注入式填充方法对目标亮面区域进行填充,增强目标的.........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26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摘 要:前人对于刘勰的研究往往忽视其视听觉美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没有设专章论述其视听觉美学思想。......
摄影“杀死”了绘画
发布时间:2023-06-27
每当看到有趣或者漂亮的事物时,我们都会有一种自然的冲动――将它捕捉并保存下来。 在今天,我们会拿出手机拍照。拍照似乎带来了大问题:第一,由于我们忙于拍照,以至于忘记去亲眼观察这个有趣而漂亮的世界; 第二,因为我们知道照......
浅析夏加尔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发布时间:2022-11-23
浅析夏加尔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浅析夏加尔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析夏加尔绘画语言的独立性 来源 夏加尔出生于1887年,1985年去世。他的一生处于在一个骚动不......
维亚尔装饰性绘画语言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5-17
引言 油画艺术进入二十世纪已经不再满足于再现现实世界,逐步进入到对人的本性和个性化语言画面再造的研究和探索中,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提出: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清晰地表达艺术的表现论,强调纯形式的审美意味。装饰性的形式语......
试析视觉表现的网络广告设计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字]视觉表现 网络广告 [论文摘要]从 1994 年至今,网络广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成为第四大广告形式,但由于质量较低而备受网民的谴责。本文从广告视觉 传播 的一个重要内容-视觉表现的角度,对网络广告设计进行了......
绘画形式的政治学
发布时间:2023-01-24
" 在两种意义上,王音的画具有某种异质性禀赋:在绘画本身的意义上,王音的画不是表征性(representative)的,既不是具有强大传统势力的模仿式表征;也不是一种隐秘曲折的寓言式表征。在王音这里,画面不再透漏出某种外在的社会学或......
绘出城镇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2-12-29
走进九师,一个共同的感受是,街道宽了、楼房高了、绿地和公共设施多了,城镇变得干净了,现代气息更浓了…… “十二五”期间,九师党委以建设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城镇公共设施为重点,高起点规划,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
论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特色
发布时间:2023-05-31
本文试图从精神、感觉、动作与表演几个方面论述波洛克绘画的艺术美学特色。 一、感觉——心理自动主义 康定斯基曾说:“客观物象损坏了我的画。”感觉是人体接受外界传来的及发自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刺激之特性,波洛克认为艺术是......
写生在水彩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2-21
写生是绘画创作的基础,也是绘画艺术中重要的表现形式,它的直观性的特点是对客观对象鲜活的、生动的描绘,它能让画家身临其境地体验到所画对象的内涵,也能通过写生作品把画家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具有独特魅力,在绘画创作中有不可替......
浅析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艺术表现的个性化
发布时间:2016-05-26
0 引言 手绘动画伴随着动画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在科技不断进步和文化艺术不断冲击的背景下,手绘动画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的风格随着各个时期艺术思潮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艺术思潮对动画造成的影响深远,从文艺复......
莫奈绘画艺术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07
【摘 要】印象主义作为19世纪后期欧洲画坛重要的流派,其对原有艺术视角的突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艺术史上真正第一次实现了艺术视觉的主休选择,更是最终引发了整个西方艺术对色彩认知的解放及整个艺术创作的拓展,从而极大地提升......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发布时间:2023-06-07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
视觉文化背景下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型建构与实施方式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视觉技术资源的教学应用。而且是视觉文化背景下课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视觉文化背景下的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有助于丰富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认识,拓展视觉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面向视觉......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发布时间:2013-12-17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后现代语境下的中国当代绘画 来源 当下,“后现代”思潮对中国当代绘画正发生着全面的潜移默化......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发布时间:2023-06-14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绘画艺术中的节奏 节奏,原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强弱缓急的变化和重复,侧重强调同一因素的反复交替。而绘画......
抽象绘画理论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8-31
康定斯基和克利关于绘画的理论都带有较为强烈的表现主义的色彩创作理念,下面是一篇探究抽象绘画对平面设计影响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摘 要:抽象绘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不仅丰富了绘画的艺术种类,其理论研究和创新也在一......
试论传统美学与视觉传达设计
发布时间:2023-02-18
关键词:设计美学 传统美学 视觉传达设计 论文摘要:传统文化强调刚柔互补,各种视觉手段的运用层出不穷。认为汲取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精华,将科技、文化、以及个体的创意融合可以实现真正的设计创新,从中国传统大美学思维中探究设计空间......
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结构的现状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近年来新兴传播媒体及传播形式不断涌现, 相关行业对新型视觉传达人才的需求也在进一步扩大。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专业结构设置大都局限于平面印刷媒体设计,致使学生的思维观念、设计意识和操作能力较为单一, 面对......
论臧利敏创作中的“时间知觉”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时间知觉,是人类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一个作家或诗人,更应该具有对时间流逝的敏锐感知能力。臧利敏作为一位女性诗人,擅长从日常生活场景的体味与描写中,书写自己对光阴的感知。阅读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