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9:57:09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时间:2023-08-05 09:57:09     小编:

摘 要: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研习中文、译介中国经典等文化活动,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东西方两种文明和思想在交流过程中势必引起碰撞和冲突,这造成了明清时期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存在一定的误读,其混淆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文化内核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尽管如此,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传教士;明清时期;语言;翻译;碰撞与误读

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7)06-0131-05

明清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研习中文、译介中国经典并将其介绍到欧洲的文化活动,对当时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西方传教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时,造成欧洲国家对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误解。本文拟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来华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解读及其在西方国家的传播,以期对这次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读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一、传教士向欧洲介绍汉字

1.制定罗马字母拼音方案,编纂词典

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儒家思想积两千年之久的浸淫,已深深植根于中国人心中” ① ,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传教,语言就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因此,传教士迫切地感受到学习汉语的必要性,他们认为掌握中文是征服中国、改造中国人信仰体系的唯一途径。

在学习汉语过程中,这些传教士使用罗马字母来标注汉字的读音,并以此为启发编纂中西字典,为欧洲人认读汉字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最早采用了这一拼音方案的是罗明坚和利玛窦于1583至1588年间合编的《葡汉辞典》。由于早期的罗马字母体系不完善,如:声调和送气音的缺失,造成了许多汉字读出来的音不准确,从而引起交流过程中听者理解上的偏差。尽管有这些缺点,《葡汉辞典》载有近代葡汉两种语言文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欧汉双语词典,为中国的音韵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如果说《葡汉辞典》是西方研究汉语语音的发端,那么《西子奇迹》标志着汉语语音的形成。《西子奇迹》源于1605年利玛窦赠给友人的三篇文章,后由教会编成小册子,通过字符、字母和声调符号的不同组合,传教士可以拼读出汉字的读音,这实际上是罗马拼音方案的第一次实际应用。1626年,《西儒耳目资》的出版,意味着汉语拼音方案的完善。该书由法国传教士金尼阁所编著,是一部供传教士学习汉语的工具书。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译引首谱》,通过图例对汉语音韵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列音韵谱》拼音切字;第三部分《列边正谱》按笔画音查。《西儒耳目资》的发行,启示了传教士们,他们借用西方文字帮助,研究更完善的汉字记音系统,不仅帮助来华传教士更加快速准确地认读汉字,而且“首次将中国传统的字书与韵书的体制特点结合在一起, 融会了二者的长处,从而使其在三百多年前就具有了现代词典的雏形” ② 。

2.研究并传播汉字字形和字义

耶稣会士加戈神甫最早把汉字介绍到了欧洲。他在1555年9月23日写回欧洲的信中,列举了“魂”“畜生”“日”“月”“天”“人”这六个汉字,并用日文解释。后来,这封信连同其他信笺于1565年在可因布拉(Coimbra,葡萄牙中部的一个城市)结集出版。 ③ 汉字传入欧洲后,引起了欧洲语言学家的关注。“他们希望找到一种直接表达事物和思想的字符。”“欧洲本土学者的汉语研究实际上是对汉字进行解释性的介绍”,而来华传教士结合自身学习的体验和感受,“更加注重汉语口语的学习,以及对汉语实用技巧的探讨和研究。” ④

葡萄牙人耶d会士曾德昭所著的《大中国志》以中国研究为主体,首次对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描述,具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西方人进一步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罗明坚受中文老师的启发,采用看图识字的方法,将图片、字形和字义联系到一起,仅三年时间内就掌握了一万五千个汉字。利玛窦学习汉字有一套独特的记忆法,他撰写的《西国记法》介绍了如何快速识记中国文字,通过观察、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形成联想,赋予汉字独特的解释来帮助记忆。例如:“闻”字被解释为“大耳正悬门中”;“焉”字被理解为“以一马正面向外而立”。也有取其谐音来帮助记忆的,如“醇”字以“鹑”,“描”字以“猫”等。 ⑤ 这种将字形和意思联系起来的方法,有助于汉字的牢固记忆。

3.研究传播汉语语法

早期的传教士偏重于汉字的认读以及字形和字义的研究,而对语法的研究鲜有涉及。从16世纪末开始,汉语语法的研究得到重视,相关的论著陆续出现。卫匡国、瓦罗、马若瑟等人的汉语语法专著促进了西方世界对汉语的认知,对中国文字的传播和中欧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后人研究近代汉语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卫匡国于1652年编写的《中国文法》是第一部在欧洲出版的汉语语法著作。该书引用中文实例解释了汉语词性和种类,罗列了相关的语法要点。总体来说,卫匡国参照拉丁语系的研究方法,对汉语语法结构加以扼要介绍,但个别举例牵强生硬,且缺乏专门的句法内容,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尽管有诸多欠缺,卫匡国开启了传教士研究中国文法的先河。《华语官话语法》是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汉语语法书,由瓦罗于1682年完成。该书依据明末清初“南京官话”的语音、语法、词汇为研究蓝本,参照拉丁语法框架,阐述汉语语法的规则和诫律。他不仅系统介绍了汉语词类的划分及其形态和范畴,还特别强调汉语研究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词汇、声调和词序。总之,瓦罗对汉语语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准确。耶稣会传教士、法国著名汉学家马若瑟于1728年完成的《汉语札记》分别就汉语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进行了讨论。该书引例翔实,大都出自中国的小说、戏剧等经典作品。他基本摆脱了拉丁语语法的束缚,区分了汉语口语语法和书面语语法,提出了汉语虚词和实词的术语,使汉语语法研究更加符合汉语本身特性。 1814年,马礼逊编著的《通用汉言之法》、艾约瑟撰写的《上海方言口语语法》和《汉语官话口语语法》等语法专著相继出版,使汉语语法研究取得了创新性发展。汉语语法研究的巨大成就,掀起了欧洲人学习汉语的热潮。

4.向欧洲介绍汉语的学习方法

随着来华传教士对于汉语语言的认知与理解,汉语逐渐在欧洲传播与扩散,在欧洲掀起了对中国语言学习和研究的热潮。传教士们纷纷通过来往书信、出版著作、写回忆录等方式向欧洲介绍汉字。

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晃俊秀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对汉语的认识。他介绍了汉语与西洋语的差异,感叹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门语言。《利玛窦中国札记》谈到了汉字的五种声调,读音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对于语言中没有声调的西方人来说,要想准确掌握汉语的声调实在是困难。利玛窦在《西国记法》中还指出,把语音、声调、字形、字义结合起来是记忆汉字的最好方法。曾德昭的《大中国志》、安文思的《中国新史》则对汉字的起源、结构、象征意义、笔画特点和形声字的特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传教士们的汉语研究成果大部分传回到欧洲,这一方面使欧洲人在对汉字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能够迅速地学会和掌握中文,另一方面奠定了欧洲汉学研究的基础,对欧洲整个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西方传教士在介绍中国文字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对当时欧洲人的思想、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传教士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

随著汉语研习成就的不断扩大,传教士从中发现了中国的文明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他们钻研中国的文化典籍,通过翻译、出版、邮寄、携带等方式把大量的中国古籍介绍到欧洲,对欧洲的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译介儒家经典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活动。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活动可大致分为:19世纪前的来华传教士把拉丁语、法语、西班牙、意大利语等转译为英语以及19世纪起至20世纪初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将汉语直接译为英语两个时期。

来华传教士在掌握汉语的同时,深深意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和民众心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想突破中国传统文化壁垒,使士大夫和文人们皈依基督教,就必须把基督教教义转换成中国文人士大夫容易接受的内容。基于此,传教士们把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进行比附、杂糅,一方面将改造过后的基督教教义传播到中国,一方面又通过翻译、注释等方式把代表中国儒家思想的“四书五经”传播到欧洲,以便西方人学习中国文化。

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明心宝鉴》融合儒教、佛家、道教三教学说,论述了儒家圣贤的道德观念和修身养性等思想,是明朝最为流行的劝善书和启蒙书之一。西班牙传教士高母羡将其翻译成西文,传播到欧洲,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译介到西方的第一本古籍。“《明心宝鉴》为沙勿略所倡导的‘适应’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东方传教事业影响深远。” ⑥ 之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罗明坚把“四书”中的《大学》部分内容翻译成了拉丁文,其原稿现仍收藏于意大利国家图书馆中。利玛窦提出合儒、补儒、超儒的传教策略,主张将中国的孔孟之道和天主教教义相结合,他翻译的拉丁文《四书》虽然译本至今下落不明,但对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做出了重要贡献。卫匡国在欧洲出版的拉丁文《中国上古史》介绍了孔子和儒家思想。该书还谈到《四书》,翻译了《大学》的片段,并且首次将孟子及其著作介绍到欧洲。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的《中华大地国志》介绍了儒家思想及其经典著作,并且表达了对孔子人格的高度崇拜。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的著作《中国新志》颂扬了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智慧,同时还翻译了《四书》和《五经》。比利时传教士柏应理等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被认为是16―18世纪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过程中最有影响的西文书籍,该书第一次全面深刻地向西方世界解读儒家思想,同时把孔子描绘成中西学术融合的新形象。虽然编者借用基督教思想诠释儒家思想,其中比附、汇通的思想倾向较为严重,但对于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1812年马礼逊发表了《三字经》《大学》英文版。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歇曼于1809年用英文翻译、出版了《论语》。1891年英国出版了传教士詹宁斯译著的《诗经》。伦敦会传教士理雅各首次系统、完整地把中国的儒家经典《四书》和《五经》翻译成了英文。从1861年到1886年的20多年里,他共计翻译了28卷中国主要经典著作,为使欧美国家了解东方文化和中国伦理道德做出了巨大贡献。法国传教士顾赛芬采用直译方法,使用法语和拉丁语双语对汉语译释,先后完成了《四书》《诗经》《书经》《礼记》的翻译。德国礼贤会传教士花之安推崇“孔子加耶稣”传教思想,使用德文翻译了《论语》和《孟子》。德国传教士卫礼贤不仅是一位新教传教士,也是儒家思想的忠实信徒。他先后将《论语》《易经》《礼记》《吕氏春秋》等儒家典籍译成德文,其中《易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继被转译成英、法、荷兰等多种文字。

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大都使用拉丁语对中国的儒家思想进行介绍或注释,其中由于受到“合儒、补儒、超儒”思想的限制,许多译文带有一定的偏颇。19世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对《四书》《五经》的翻译不仅在语言种类上更加多样化,除拉丁文外,还有英文、法文、德文等版本,而且对儒家文化的研究也更加系统和深入,语言表达更加优美。另外,翻译策略开始采用逐字对译的方法,这对尊重原文、保存《四书》《五经》的原有精髓大有禅益。

新教传教士打破了西方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的藩篱,不再把翻译与诠释混为一谈,对中国的儒家思想的阐释更为客观,从而使西方人能够真实地了解中国的儒家文化,继而找出中西文化的异同及其可能沟通的途径。

2.翻译其他古籍

来华传教士除了译介儒家经典外,还关注中国文学、科技、医药、地理、农业等其他典籍,通过翻译把中国典籍所承载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传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借鉴、吸收与融合。 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法国耶稣会士马若瑟用法文翻译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最先出现在了解中国最权威的书《中华帝国全志》第3卷中。由于该剧讴歌高贵的英雄,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有切合之处,一经出版便在欧洲广为流传,并被译成了英、意、德、俄等多种文字。

在科技典籍方面,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对中西方科学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数学科学札记》比较了中西数学之间的差别,首次对当时的中国数学做出了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为西方研究中国数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创办的《六合丛谈》刊物上曾多次发表文章介绍中国的天文仪器,使西方学者更加了解中国天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8世纪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宋君荣著有《中国天文学史》《中国天文学》《古代中国对黄赤交角的观测》《1735年的七星表》《公元前206年以前的中国王朝天文史》等。此外,地理学方面的著作有《北京志》《和林的地理位置》等。宋君荣的所有论著成为西方研究中国天文和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在医学方面,据统计,“从1700年到1840年,西方人翻译并出版的有关中国医药的书籍多达60余种” ⑦ 。卜弥格是首位向西方介绍中国医学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医药概说》《中国植物志》《中国诊脉秘法》等,引起欧洲医学界对中国医学的关注和了解。来华医学传教士雒魏林和嘉约翰分别翻译了清代早期民间流传的价值颇高的中医产科专著《达生编》。该书强调对孕妇分娩和用药知识的宣教,反对迷信活动,译作有利于近代中西医产科方面的交流与借鉴。法国耶稣会士殷弘绪把中国人工种痘的方法介绍到了欧洲,肯定了中国古代种痘技术的先进性,高度评价了中医的优势。殷弘绪还把他在中国观察、了解的各种植物的医用和保健的疗效通过大量信件介绍给欧洲朋友。这些信件被编入了《中华帝国通志》。

明清之际,中国农业技术和农学也借助于传教士的力量传播到了欧洲。中国传统农业著作《授时通考》的“蚕桑篇”和《天工开物・乃服》的蚕桑部分以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的部分内容由传教士翻译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传教士还出版专著如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基歇尔的《中国图志》等书籍介绍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和农学。中国重视农业的思想以及中国农产品对欧洲人的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语言转换中中西语言文化的碰撞与错位

明清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基督教在欧洲占据着统治地位。为了达到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开展贸易和殖民中国的目的,两种文明和两种思想在交流过程中不断引起碰撞、冲突和融合,使明清时期的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失去了客观性。一些译著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失去了其原有的特色,充满了歪曲和误读。

1.以基督教附会儒教,混淆儒教和基督教的文化内核差异

明朝来华传教士为了突破中国传统文化壁垒,使基督教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采取“合儒”“补儒”“超儒”的理论,以使中国人认同其教义。他们混淆儒教和基督教的文化内核差异,以耶儒互释,尝试用中国人所能理解的思维方式或理论框架来阐释基督教,从而实现基督教的中国化。

《天主实义》是利玛窦所著的一部把基督教与儒家思想进行调和的杰作。书中利玛窦引证中国古代经典,将“上帝”和“天主”进行会通,同时把儒家的忠孝与基督教奉主的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由此奠定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进行互释和沟通的基础。但利玛窦的附会策略是基于天主教原理之上进行的,不管编译还是释译,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基督教中国化,所以不可避免地就会产生歪曲现象。理雅各诠释《论语》时表现出强烈的宗教立场,认为儒学即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儒学所倡导的道德教诲和基督教教义如出一辙。通过《论语》中的孔子与《圣经》里的耶稣之间的类比,他肯定了基督教的优越性,认为中国只有转而信仰西方上帝,方能推动宗教进步。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在英译《论语》时也彰显了许多基督教成分,如:他把儒教的天命观等同于基督徒的救赎观等。

传教士常常以翻译为工具,运用基督教经院哲学思想肆意诠释中国典籍,极力寻求孔子伦理和基督教义的共同点,导致了中国文化西传中的附会、曲解、利用和误读。

2.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局限

传教士由于身份和本国固有文化的前见,其译著受翻译目的和动机的驱使,在东学西传中就难免会染上译者的主观色彩,从而影响翻译的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以及翻译策略的局限,加上译者中文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译本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曲解和误读。如“圣人”是儒家做人的最高典范。圣人集“仁德”为一身,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而且智勇超常,是常人所敬仰的楷模。由于中西方语言思维的差异,早期传教士未能准确把握儒家“圣人”一词的内涵。利玛窦在《天主实义》第八篇里对儒家的“圣人”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大西法称人以圣,较中国尤严焉。” ⑧ 他认为西方人对圣人的界定更为严格。被冠名为天主教“圣人”(Saints)的人,信仰坚定,可以是犯过错误的人,须通过罗马教廷的严格考察方能成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人。而儒家的“圣人”,只是遵守基本的做人的道德标准,不能与天主教所认定的圣徒相提并论。通过儒家的孔子与基督教里《圣经・新约》中约翰(John the Baptist)之间的类比,利玛窦把基督教里“圣徒”嫁接到了儒家的“圣人”的身上,最终实现了圣人身份的重构。

清代以来的传教士逐渐脱离基督教思想体系,不再把基督教思想生搬硬套在儒家思想上。他们通过寻找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找出传教的突破口。理雅各对《诗经》的译介避免加入译者的任何观点,更多地从思想上挖掘中国学者对待《诗经》的态度,因此译著内容更加客观、真实。但由于语言理解偏差等原因,有些译文存在明显的误译,如《诗经》第1首《关雎》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英译为“The modest, retiring, virtuous, young lady:― For our prince a good mate she.”将中文的“君子”对英文里的“prince(王子)”,这无疑存在明显的用词错误。他还从儒家经典中找出大量实例证明儒教中所谓的“帝”或“上帝”和基督教里的“God”是同一概念,潜意识仍未脱离基督教的窠臼。除了术语表达问题外,理雅各对内容的译介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和局限。在翻译《论语・卫灵公》中“子曰:其恕乎”的“恕”字时,只是借用朱熹的注解,而抛弃了其他众家的观点,造成了中国文化传递中的失衡。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明清时期的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存在一定的附会和误读。尽管如此,传教士对中文典籍的传播活动,还是值得肯定的。

注释

①梁工:《基督教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北京图书馆馆刊》1998年第3期。

②宋洪民:《〈西儒耳目资〉在辞书编纂史上的贡献》,《德州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③Donald F. Lach. 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 Vol. I, The Century of Discovery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5, pp.656-657.

④董海眩骸16―17世纪中期西方汉语研究的历史分析》,《浙江学刊》2003年第6期。

⑤利玛窦著;朱维铮主编:《利玛窦中文著译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1―152页。

⑥郭磊:《十六到十七世纪天主教传教士与儒学西传――以〈四书〉译介为中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

⑦骆泠霏:《16―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的汉语言文化研习及其在欧洲的传播》,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23页。

⑧李之藻编:《天学初函》,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6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功用
发布时间:2016-12-3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因为文化的传承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之时,是我国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承的使命。因而,培养高中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才......
浅谈国际法在晚清的快速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11
国际法在晚清的传播,是以西方国际法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出版为起点的。从1864 年《万国公法》出版到1900 年庚子事变,约有10 部国际法著作被部分或全部翻译介绍到中国,包括《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
中国传统文化中之“士文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6-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上下册,对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散文的学习,让我们领略到古代士人的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股生生不息,传承至今的精神力量士文化。 一、士的起源 士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士作为介于贵......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双效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目前在中国大陆, 语言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注重文化教学已受到外语教育的普遍认可。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拓展了学生的文......
分析20 世纪早期爵士乐在上海的兴起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3-04-08
一、爵士乐在上海的缘起及初步演变 爵士乐于 20 世纪 20 年代传入中国上海,在其不断地发展演进过程之中,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现象,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爵士音乐人和爱好者。据朱争平先生在《老上海的爵士乐》中记载:爵士乐......
清明节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3-02-07
编者按: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电化教育的兴起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传教士电化教育活动缘起 19世纪以来,随着基督教海外宣教活动的扩张,尤其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方传教士联翩东来。他们为了将基督福音传播给信仰儒教的中华民众,不断地探索传教的策略和手段。除建教堂并冒险深入中国各......
合译模式在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在我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很多影响大的、质量高的译本都不是由一个独立译者完成的,而是由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两层译者合作完成。这种合作形式为合译模式。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历史上的合译模式,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外译合译......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12
美国影视文化在中国大学校园中的传播 一、概念 影视文化即电影电视文化,由于建立在20世纪人类科技发展背景之上,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特殊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基于这些特性,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爱情观、生态观、伦理观、......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06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谈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精 品 源自历 史科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
试论西方政治学说在晚清中国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25
自 1807 年马礼逊来华至鸦片战争期间,英美等国新教传教士开始向中国传播一些西方的政治思想学说。1835 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实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介绍了英美两国的政治制度,并引出国政公会及省称公会(国会)一词。1838 年,美......
绵山清明,彰显传统文化底色
发布时间:2023-04-04
清明节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在绵山举办论坛,就是慎终追远,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对大自然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望。 沐浴着春风细雨,伴随着柳绿花红,清明节即将到来。这个经历了2......
新时期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中华文化标志城项目建设的争论,京剧进课堂,清明、端阳、中秋等节日成为法定节日等诸多涉及到 中国 传统文化热点现象给了我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认识。党的十七大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任务,而高......
当代中国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知与欧洲的回应
发布时间:2022-12-05
1.导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迅速淡化,现代化进程取而代之,成为世界各国外交活动的终极目标;国际合作关系也取代了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霸权的争夺,成为时代的主流。本文对中国政治精英的欧洲一体观的探讨,自然也绕不过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2.欧洲一体化理论中的政治化概念从理论来源上看,欧洲一体化研究中的政治化概念要追溯到新功能主义。菲利普施密特曾在2005年纪念厄内斯特哈斯的一篇重要论文中指出.........
强枫传播台湾美食 推崇绅士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28
入刊理由:瑞丽,地域靠近缅甸,拥有令人生羡的旖旎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近年来,在国家级口岸建设的大背景下,她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人们的视野。浓郁的商业氛围弥漫在这里,来自四海之内各肤色的人齐聚瑞丽,为梦想打拼着。而......
在时空中传播金色的声音
发布时间:2023-01-09
在时空中传播金色的声音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知道您在内蒙古大草原长大。广阔、绿草茵茵的大草原总会给人无限的遐想,您觉得内蒙古大草原给您的最大精神财富是什么? 闫文慧(以下简称“闫”):内蒙古大......
中国传统文化在筷子中的传承与表现
发布时间:2023-02-18
中国传统文化在筷子中的传承与表现 作为中国传统饮食器具之一的筷子,从古至今在不断地传承着,其中不仅蕴含器具进化的道理和中国古人的设计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自然融合方式。这种融合并不仅仅是元素、造型、工......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产生,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传播学在中国30多年来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传播学的研究遇到教育、运用和方法等困境。本文对发展传播学研究在中国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
清明节旅游文化传承导向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24
清明节旅游文化传承导向研究 2008年我国开始施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把清明节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1天。清明节旅游随之而兴,这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1 清明节的文化渊源 从文化渊源上来看......
浅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阶段,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从早期传入国内以及国内学者走出国门去学习的那些阶段,是当前必须研究的问题。中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在这一文化之下我们何以去......
全球化视野中的英语传播与传统文化冲突
发布时间:2023-06-19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帝国主义 一、英语整体传播现状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由此带来了政治、文化沟通的频繁。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它的普......
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期公民道德的有机融合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文化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韵味悠长的画卷,形成了生动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道德为核心 传统文化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05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分析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其他类型的翻译相比,旅游文本......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1-14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关于旅游文本翻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论文摘要:旅游文本翻译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向外国游客介绍一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与......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发布时间:2023-06-24
中国知识分子的士人文化传统 “知识分子”一词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这一群体由不同的职业人士所构建,对社会作批判,使社会机制加以改进;其成员要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影响国民思想、塑造政治领袖的行为来直接干预政治过程,并将......
清初清词评点的传播意义
发布时间:2023-02-08
宋词传播的途径有词集、传唱、题壁(题画、题扇)等,以前两者为主,尤其是歌筵绮席的传唱,这种传播方式对宋词的审美特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清代,词乐久己失传,词的传播途径几乎完全依赖于词集,一些传唱、题壁(题画、题扇)是极为个......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双刃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8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双刃效应研究 文化不仅是国家的核心的,更是人类灵http://wWw.LWlM.cOM魂的一个重要载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西方文化不断地进入中国......
明清时期临清城市的兴盛与衰落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位于鲁西北平原的临清在明朝以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直到明朝建立,特别是在明成祖重新疏浚京杭大运河、迁都北京后,临清依靠其处于运河与卫河交汇处的区位优势得以迅速发展。从明中叶到清中叶的400余年间,临清漕运兴盛......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方式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7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外来文化以迅猛的态势涌进我国,韩流、欧美风、泰式、日漫等词语充斥在各大网站和社交平台,外来文化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可就在人们批评青年学生崇洋媚外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已经举起了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旗帜,而大学生已经成为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和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在全球化的今天,多种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日渐紧密,文化侵略的威胁也日益加大。在多种文化渗入的途径中,.........
在传统和现代性之间:中国知识分子与西方传教士
发布时间:2022-11-15
一、引言 由时空、质能、生命和心智构成的世界--过程,其未来的走向已同心智即人类发展紧密相连。自然选择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让位位于“人类选择”过程。 世界的前途系于人的自由选择,人类的问题集于人的选择能力,即人的特......
浅谈晚清传教士的反儒观念
发布时间:2023-03-19
[摘 要]传教士入华以来,基于传教之需不断同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协调和抗争。从固有成见到体系内涵的冲突,无不体现着基儒艰难的共存性。造成此局面的原因,根本在于两重价值观的差异,同时儒学体系的自傲排外性、教育体制特性......
《清明上河图》澳门展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发布时间:2023-02-27
《清明上河图》澳门展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及澳门体育发展局承办的“智慧的长河: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澳门展”於3月25日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揭幕。今次展览,市民反应......
电视剧《好男儿》即将在欧洲多国播出
发布时间:2023-04-13
日前,刚刚在央视八套黄金档热播的中国都市情感轻喜剧《好男儿之情感护理》正式走出国门,将登上欧洲多国的电视屏幕。该剧由海宁爱迪泰乐兄弟影业有限公司、派拉维影视传媒、北京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广播......
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
发布时间:2023-05-22
1特定时期下的音乐文化特点 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初期的欧洲音乐文化,主义归纳。浪漫主义来源于法语Romantic 它的特色总体可以用浪漫意指小说或传奇。浪漫主义的特点是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强烈的不安或者是惊喜),不拘泥于在此之前......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3-02-18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论文摘要: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
“瑞雪兆丰年”与中国农耕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22
提 要:古代大陆移民给日本列岛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业思想文化,对推动日本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日本本土氏族对冬季降雪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淡薄,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并未能在日本产生......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2-10-12
摘 要:中国文学和文化向西方传播,翻译很重要。但翻译牵涉的不光是语言,更多的是对文化的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困难重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于:中西方文化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中西方研究者多强调......
明清时期徽州书院的官学化
发布时间:2023-04-08
[摘 要]明清时期是中国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书院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前代。但是,在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书院的官学化越来越严重,书院越来越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徽州书院作为全国书院的一部分自然也逃脱不了这种命运。然而,徽......
中国当代文化传播现状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 要 文化传播是自人类产生以来就伴随着的一种行为,是人类文明得以进步的阶梯。当代中国文化传播不仅能够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国家整体形象的提升。中国作为一个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在当代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将综合国力分为硬实力与软实力两种形态。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兴盛,则是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中......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9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
发布时间:2023-03-0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策略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汉语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关注,汉语学习人群不断扩大。如今在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在国外,有孔子学院。总之,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吸引了众多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的交流方法,能够读懂中国字,说清中国话。语言本身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动漫产业中的传统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3-04-18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文化传播都具有很重要作用,虽然我国动画片制作历史较早,但与国外相比,动画片以产业的形式发展还稍显落后。近年来我国出台多部政策扶持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响应国家号召,动漫界也开......
书评:欧洲文明气数已尽?
发布时间:2023-06-13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是一位有鬼才之称的技能全面的批评家,如今像斯坦纳这样的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人文学和欧洲文化传统的大家不说硕果仅存,至少已经是屈指可数了。斯坦纳的博学和睿智总是让人赞叹。难怪有人把他跟以赛亚・......
传教士团体对康熙时期的政治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01
一、历狱及其平复对康熙时期的影响 在汤若望中风发作之后,对朝廷的工作逐渐力不从心。公元 1665 年三月,杨光先叩阍,进所著摘谬论一篇,摘汤若望新法十谬。所谓十谬,有一条是政治性很强的政治攻击。比如历祚无疆,而汤若望只进二百......
浅谈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及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05
越南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自古就保持着比较好的人文交流。特别是在越南被称为北蜀的时期,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更为密切。从秦朝至北宋初年的一千一百多年之间,中国文化对于越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中......
新闻传播理论在传媒教育中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3-02-16
编者按:作为一个研究学者,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是推动其学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条件。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满怀着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和执着,20多年来以自己敏锐的学术眼光和学术洞察力及超强的问题意识,不......
传统戏曲对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6-09-08
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中国语言及文化传播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也正是依靠语言,文化才得以传播和发扬。语言与文化必然是......
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不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其共性,又都各有其个性。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是我们所关注的,本文将对此做以探索。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论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22
传统手工艺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是一个历史时期的指称。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环境下,主要是指利用传统手工形式生产的产品,它不仅不能用机器生产来代替,同时它的生产手工艺也较为复杂,是具有一定欣赏性的手工艺品。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传统文......
社交媒体环境下中国文化在留学生中的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2-11-17
一、绪论1.研究意义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而随着中国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蓬勃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加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极具吸引力,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来到中国进行留学。留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接触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会受到整体社交媒体大环境的巨大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传播媒介能否利用好手中的媒体优势,以及广泛的高校资源将我国的传统.........
泰国汉语文化传播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26
内容摘要:汉语文化在泰国的传播历史悠久,并在近现代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汉语文化的传播内容主要分为:汉语言教学、文学作品和现代传媒艺术三个部分。汉语教学推广的时间久,且深入泰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学作品传播以中国古典文......
关于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22
" [论文摘要]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异化翻译则能忠实反映原语文化,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翻......
在诗歌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4-11
时下的高中诗歌教学,被我们的老师以高考的需求出发,总结出各类命题形式,然后又概括出答题模式,而背离了诗歌学习的初衷。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了,借这个东风,我们正好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也为弘扬传统文化出一份力。同时,也能让本来沉闷的课堂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氛,也更能激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再认识和人文化,它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浅谈诵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06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潮开始大量涌入我国。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精神涵养的同时,又困惑于其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例如:一些年轻人对西方文化如数家珍,但却不一定能说出我国历史上朝代的变迁;对西方名著的品评头头是道......
提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的传播能力
发布时间:2015-09-08
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国文化中心在海外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使驻在国人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全方位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中国戏曲跨文化传播中文化自信的凸显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要: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国传统戏曲的跨文化传播必须在文化自信的视野下与新时代发展的趋势互动互融。我们必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坚持传播渠道与方式的改革创新,坚持传播思想和内容的丰富完善,坚持重视文化差异和传播受众等重要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神内蕴,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关键词:文化自信;传统戏曲;跨文化传播;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远稳步发展的基础,能够促进社会公民思.........
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26
"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步是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的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因此,当在进一步发展对......
新时期中国动画发展与传统文化形态的再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2
中国动画在短暂的辉煌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国外文化涌入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以及审美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美国和日本动画大量冲击着国产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许是特殊的国情造成很多时候文化在市......
谈高校舞蹈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1-27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历几千的发展而产生的物质财务与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到高校的舞蹈教学当中拥有十分中重要的作用。艺术类高校的舞蹈教学是我国优秀舞蹈人才的培训基地......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0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越是国际化,越要民族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文化建设,势在必然。事实上唯有为本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心理,才始终能对人们起到激励和提倡的作用。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复......
传播石文化的典范
发布时间:2015-08-17
[关键词]吴育德;奇石;“始祖”奇石 看着印制精美、内容别致的吴育德先生编著的《石文化之旅》、《岁月如歌》两本书,眼球宛若被线牵住,一页一页仔细品味。一幅幅栩栩如生、五艳六色、形体各异的人物类、动物类、植物类奇石照片,一......
论出版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2-09-23
摘要:出版文化传播既是会交往的中介,又是社会结构的联系环节,不仅存在于共同的普遍交往形式之中,而且还存在于无数个人相互交往的特殊形式之中。出版文化传播是人们在编辑、复制、发行精神产品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对出版文化传播的媒介’方式、机制以及增殖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出版文化传播的本质和规律。关键词:出版文化传播;媒介方式;机制;增殖出版是一种文化活动。在这种文化活动中,出版与社会的诸多.........
新时期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21
" [论文关键词]传统 道德文化 继承与创新 民族化 现代化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意义重大,正确对待传统道德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是我......
中医药在非洲的发展现状及传播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目前已经传播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文论述了中医药在非洲主要国家传播的历史、现状、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中医文化;非洲;传......
从昆曲的成功传播看中国精神文化遗产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 要]自1998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以来,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和各地文化渊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带来的日渐升温的 社会 效益和 经济 效益,非......
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2-08-03
毕业论文 摘 要] 美声唱法作为1套科学的演唱方法,是应该受到广泛传播的,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无论是从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上,对美声唱法的学习与认识......
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11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古代汉语课程必须也像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我们对古代汉语教学的反思是必不可少的。在高等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改革与研究下,我们发挥了古代汉语的语言交流与传播的工具特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01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思想文化的状况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社会的生存发展。思想文化强,则国家、民族、社会强;思想文化弱,则国家、民族、社会弱。如果思想文化弱到无法凝聚人心,无法集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创造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16
www.LWLM.com编辑。中国传统文化与创造教育 摘要: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必然受一定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更是教育的根基,我国传统文化对我国教育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中所蕴含的消极因......
论“中国英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传播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8
论中国英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文化传播作用 中国英语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要作用是标记、传播中国文化,致力于构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身份认可。许多研究人员将中国英语定义为英语在中国落地生根后,成為融入我国本土的一种文化产物。这一......
明山中心:一处欧洲道教场所的缘起与规划
发布时间:2022-09-25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但就目前来说,在欧洲尚未有一个大型的道教中心,也没有一个场所能够让人全面完整地了解这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宗教、哲学和修炼方法。相比之下,仅在法国一地就已经有44处佛教中心。但是,道教信徒或喜爱道教哲学的人在西方社会却不在少数。欧洲有很多人在学习太极拳、《易经》、吐纳打坐,以及风水术数等,中医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道教经典书籍及其作者越来越受欢迎,深刻地启发和影响着.........
俺村、中国和欧洲
发布时间:2023-03-02
一 我从小生长在中国河南省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接触欧洲,是从身边的生活用品开始的。直到现在,中国人划分世界还用两个概念:西方和东方。西方是指欧洲和北美,东方是指中国和中国附近的国家。由于水的关系,太平洋的关系,中国人还......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3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呈现出了十分丰富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因为其自身独特的丰富内涵,养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但近些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当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这也导致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断层的问题,现代的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并没有有效的进行认知,十分缺乏古代常识,而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也使得现代学生出现了缺乏民族精神、传.........
跨文化传播中的“韩流”现象
发布时间:2023-01-26
主持人:崔 柯(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主讲人:孙佳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 戚 琳(北京世熙创意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崔柯:欢迎大家参加第三十九期青年文艺论坛,我们今天讨论的......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 我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传播途径是纪录片的制作与播放。纪录片真实的还原性能够使得传统文化的价值得以有效传播,且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纪录片;传播;传统文化;价值 0 引言 “纪录片是影视的血脉”,且具有......
社会进化论对唯物史观早期在中国传播起到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03
戴逸先生在为夏曾佑先生的名著《中国古代史》所作的总序中说,进化史观的引进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显著标志,并认为:唯物史观相对于进化论来说,是更高层次上的理论,它承认进化史观,包含了进化史观的合理内核。由此可以看出,在19世......
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17-06-29
摘要:中国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以商代的青铜器铸造为代表,铸造的生活、祭祀用品为我们研究商代的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是铸造礼器,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商代文化特征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形式,以汉语言文学为重要载体,分析铸造礼器的文化传播表达方法。关键词:铸造礼器;汉语言文学;传播商代(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逐渐成熟。铸造礼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为.........
在选修课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
发布时间:2023-06-27
在选修课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 2012年6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正式发布,其中颇引人注目的是,修习选修课的学分提高到了48学分,《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更明确指出,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深化普通......
明清时期浙江三大商帮文化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龙游帮、湖州帮、宁波帮同出于明清时期的浙江,但区域间的文化差异比较明显。龙游帮受南宗儒学及徽商的影响较深,儒文化的特征比较明显;湖州帮以吴文化为主,与越文化、中原文化、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宁波帮将大陆文化与海洋......
论明清时期盐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 要:明清时期的扬州,文化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与扬州盐商的文化行为密不可分。盐商积极组织各种儒学活动、潜心学术研究,以投资教育事业、兴办文人雅集、资助文人士子等形式,对明清时期扬州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7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然而近些年不少的中国人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了,更多人愿意去过西方的节日。就拿圣诞节来说,每到圣诞节前后各大商场都会弥漫着圣诞的气息,圣诞树圣诞老人随处可见,不少的中国人也会以西方的方式来庆祝圣诞......
浅谈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东南亚国家是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聚集地,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始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海外贸易过程中,闽南人也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这是个人员迁徙的过程,也是闽南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02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进入高层视野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复兴进程的必然。 这个话题并非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居安思危的历史与未来的......
浅析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播渠道的日渐多样化,中国纪录片逐渐跨越了国内国际文化的重重桎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上获得荣誉,得到世界的关注,由此,中国纪录片开始了跨文化传播的历程。文章以最......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一、校园传统文化的缺失 语文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阅读写作过程中正逐渐丢失了传统文化,缺乏人文素养,无论是在价值取向,还是在言谈举止上,都有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倾......
新时期广播电视传媒需要双引擎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广播电视的改制对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而我们应如何把握这次改制的机遇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去看,客观上我们一定要利用好与改制相伴而出的新政策、新法规,要理解运用;从主观上,我们要充......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与缺失
发布时间:2023-04-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等主要存在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的主要特点。文化、;这一词,......
研究平面广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从平面广告角度谈广告跨文化传播问题,指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应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广告目标受众所熟悉的民族性的、区域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从而达到广告跨......
新时期灾害事件中信息传播流程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5-09-06
摘 要:新时期的灾害事件近年来得到了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其中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传播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无论是在汶川地震还是在南方冰雪灾害中,各方媒体的报到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产生了非常关键的影响。其报道的真实性和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