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融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探讨于一体的学术建构

融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探讨于一体的学术建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3:13:18
融历时性梳理与共时性探讨于一体的学术建构
时间:2023-01-01 03:13:18     小编:

一、“红色文学”研究应有怎样的学术聚焦

张露:在对您访谈前准备资料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您新出版的学术专著《红色记忆的审美流变与叙事境界》在2015年连续获得了两个全国性奖项。10月份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第十五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月份又入选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度优秀作品”,成为全国获得这个奖项的9部著作之一。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请您谈谈您研究“红色文学”的来龙去脉与学术思考。

刘起林: “红色记忆”题材创作研究是我的一个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红色记忆的审美流变与叙事境界》是在结项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和深化而形成的。在研究“红色记忆”审美方面,我碰到的最大问题是在国家课题已经申报下来之后,还不断地被探问为什么要研究这样一个意识形态色彩相当强的选题。在我看来,“红色记忆”无疑是20世纪中国最为重要的集体记忆,“红色文学”则是当代中国文学最为重要和丰富的创作题材,因此选择这样一个选题并没有什么特殊性。我们过去曾批判过极“左”思潮在创作领域搞“题材决定论”,那么,现在我们在学术研究中,就同样不能搞“题材决定论”,关键在于怎么去研究。

在当代文学学术领域,“红色题材文学”的成果是相当丰富的。20世纪50―60年代的创作同评论初步确立了“红色文学”的价值秩序,80―90年代的“重写文学史”思潮产生了不少带质疑、否定色彩的论著;21世纪以来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的讨论与争鸣更呈现出全面展开之势。但不少研究者往往以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或全盘肯定与维护,或全面否定甚至排斥,显示出研究者自身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我看来,文化多元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能轻易找到击败异己立场的理论武器,而在于能获得一种“八面来风”的思想启迪和广泛吸纳的价值资源。所以,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超越20世纪中国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对立思维模式,既具备开放、兼容的学术胸襟,又秉持一种在深刻体察基础上的辩证、持衡立场。基于这种思想观念,我选择对“红色记忆”这个相对客观、中立的学术切入点,来审视当代文学史上丰富而复杂的相关审美形态,阐发其形成路径、意义机制、价值底蕴和内在局限,从而建构起一种对于当代“红色记忆”审美的富有学理性的理解。

张露: 那么,您对“红色记忆”这个概念本身是怎么理解和界定的?这种理解与界定又给您的研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刘起林:综观中国当代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红色题材”实际上是一个随历史发展而不断扩充其内容范围的创作领域,研究者却往往忽略了从学理层面根本性地思考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界定,以至“红色题材文学”研究的范围本身也显得颇为混乱。我认为,这种科学界定需要以“红色题材文学”所依托的历史事实为基础才有可能形成。

在20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现代化的大背景中,领导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阶级革命和民族战争,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后又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事业。这种由共产党所领导、以革命意识形态为基础、以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为目标的社会演变和民众奋斗史,构成了20世纪中国的“红色记忆”。从社会文化视野来看,关于“红色记忆”的外延大致存在着三种界定。

其一,从“红色革命”是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的社会政治运动、“红色记忆”则是“对红色革命的记忆”这一原初性含义出发,将“红色记忆”界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就是中国现代史上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与斗争,时间范围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这种思路来认定的“红色记忆”审美成果,应该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和“战争题材”两类创作。

其二,从“红色政权”“红色江山”开创、巩固和建设的思路出发,将中国现代史上的“红色革命”和新中国的毛泽东时代都划归“红色记忆”的范畴,时间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红太阳”热、“毛泽东”热到21世纪初风靡一时的“唱红歌”,都是既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歌曲,又有更多的20世纪50-70年代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歌曲;在对“红色英雄人物”的宣传中,从刘胡兰、董存瑞到黄继光、邱少云直到雷锋、焦裕禄,都被作为宣传的对象;归纳十七年文学的“红色经典”时,也是既包括革命历史题材和抗战题材作品,又包括小说《创业史》《山乡巨变》和电影《英雄儿女》等表现新中国斗争与生活的作品。这些社会文化和文学现象背后的思想依据,都在于对“红色记忆”的上述理解。

其三,将“红色记忆”视为一个不断延伸的历史动态结构,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追求独立富强、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全部社会实践,都作为“红色记忆”来看待。根据这种思路,不少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报告与论文,都将“红色精神”与“核心价值观”“红色精神”与“中国梦”融为一体进行阐述,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98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航天精神”,全部被纳入同一视野中进行解说。

以上三种界定中包含着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以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从这个角度看,将战争年代或毛泽东时代划归“红色记忆”范畴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领导中国经历着由革命文化为主导向执政文化、建设文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政治上由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转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经济上由生产关系的公有化为中心,转向以生产力的l展为中心;社会生活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向和谐社会建设。在这个转型期,社会文化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但即使如此,不断增添着新内涵的“主旋律文化”却与过去的“红色文化”一脉相承,所以,“主旋律文化”也应属于“红色记忆”的范畴。基于这种原因,我“红色记忆”的概念认同内容涵盖更全面、更具历史发展眼光的第三种界定。 “红色题材文学”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以第三种概念界定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在共和国历史的整体视野中,从“红色记忆”这种 创作资源出发来对相关创作进行重新梳理。首先在总体框架上,认同与讴歌20世纪上半叶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时代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斗争与生活的作品,均可纳入研究的视野;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生活为表现对象的创作中,在“主旋律文化”引导下的部分也可涵盖于内。其次,超越现实生活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史传统分类法,从“红色记忆”内涵的历史流变出发来观察相关创作,我们可以区分出对战争年代革命往事的追溯,对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生活的讴歌,对中国社会与文化变革、转型状态的考察三种类型,这样,“红色记忆”审美也就可以概括为“革命往事追溯”“建设道路讴歌”和“变革时势考察”三种叙事境界。

张露:我研读您的《红色记忆的审美流变与叙事境界》时有一个问题感到相当疑惑:你在对“叙事境界”的归纳和区分中专门将“创伤记忆审视”作为了一种类型。我们一般都认为“红色文学”“红色经典”都是歌颂“红色历史”“红色文化”的,两相比较,您的这种学术框架显得相当独特。请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刘起林:“红色题材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性难题,是如何处理以革命进程中的错误与创伤为审美对象和思想主题的创作。这类作品与我们对“红色题材文学”属于“颂歌”型的通常理解不一致,但确实又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巨大存在,因此,我们视而不见是不可能、也是不应当的。

总体看来,人类历史上的任何重大进程都是既有胜利与辉煌、也有坎坷与失误的,20世纪的中国革命斗争同样如此。它给革命事业和革命队伍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历史当事人带来了沉重的牺牲与伤痛,特e是历史错误的承受者,更有可能存在精神上难以化解的委屈与失落感。即使革命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历史当事人在激情洋溢地投入之后再辩证地回味往事、考量得失,心中往往也会产生付出巨大代价后的缺失与遗憾感。更为吊诡的是,如果历史当事人以正面参与者的身份和高度认同的态度投入某项革命运动,事后却发现那不过是一场历史的错误,精神心理的创伤与荒谬感就更是在所难免了。甚至“红色记忆”本身,也会因历史的前行和记忆的规律而不断出现价值评判、情感倾向的转变与位移。正因为如此,在“红色记忆”的丰富内涵中,必然会存在种种意味复杂的“创伤记忆”。

在当代“红色记忆”审美的历程中,“创伤记忆”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十七年文学中那些“干预生活”、在新时期“重放的鲜花”,就是对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瑕疵”及其所导致的心理创伤的揭示与批判。20世纪80年代,展现革命历程中的“创伤记忆”成为思潮性的创作现象,众多“反思文学”作品都站在革命误区承受者的立场,来品味历史创伤、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党史”“军史”重大问题与内在矛盾的创作,也出现了如黎汝清《皖南事变》之类的优秀作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将革命事业的辉煌与误区、喜悦与创伤融为一体进行表现更成了普遍的趋势,《历史的天空》将描述红色英豪成长和揭示根据地内部矛盾融为一体,《恋爱的季节》对20世纪50年代初的“青春加革命”眷恋、认同与慨叹、剖析兼而有之,就是其中典型的例证。既然“创伤记忆”属于“红色记忆”的历史与文化构成中不可忽视和抹煞的重要存在,那么,倾诉与反思这种“创伤记忆”,就是对“红色记忆”意义正值的有力的丰富、深化与拓展,将其纳入“红色记忆”审美研究的范畴,也就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不过,我并不认同将各种解构“红色革命”、否定“红色文化”的创作都看做是“创伤记忆”书写。“红色记忆”作为对中国红色革命的感受与认知,在根本价值立场层面隐含着一种对“红色革命”和“红色文化”的认同态度,所谓“记忆”中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就包含着置身其中、也就是作为革命队伍一员的心理态度。所以,“创伤记忆”的审美主体应该秉持一种“疗治”创伤、健全和完善革命肌体的精神立场。比如,王蒙小说的“少共”情结和“布礼”心态、张贤亮《绿化树》中的《资本论》阅读和“走向红地毯”场景,都昭示着一种“置身其中”的精神姿态;与此相反,张爱玲的《秧歌》和《赤地之恋》也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但作者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敌对性的暴露、控诉立场,所以,前者应纳入“创伤记忆”的范畴,后者则不能归入。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对比,相当清晰地体现了“创伤记忆审视”的外延边界。

总之,以“红色记忆”为根本出发点,遵循客观事实的存在形态及内在逻辑,我们完全应该在“革命往事追溯”“建设生活讴歌”和“变革时势考察”之外,将“创伤记忆审视”也纳入研究的视野。这样,相关研究才能超越各种不同方向的观念至上、立场唯一的学术思路,以“理解比评价更重要”的思想态度,创新性地建构起一种全面性与辩证性兼具的“红色题材文学”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二、“跨世纪文学”的学术构想

张露:相对于《红色记忆的审美流变与叙事境界》这种历时性梳理和共时性探讨兼顾的学术框架,您的另外一部学术专著《胜景与歧途:跨世纪文学的多维审视》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共时性展开的特征。但《胜景与歧途》出版后也反响良好,获得了上一届、也就是“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请谈谈您对“跨世纪文学”的相关思考。

刘起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展开的是一种创作跟踪性质的研究,所以对文学发展状况相当熟悉。当我回过头来,对我一直共时性观察的学术对象进行一种历时性的梳理和全局性的归纳、总结时,我发现学术界的一些判断和提法并不符合客观呈现的文学事实。所以,我在《胜景与歧途》中贯穿了一个基本想法,就是希望以中国文学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发展与转型生态为观照对象,捕捉其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重要现象和关键问题,将具体个案剖析与全局态势考察、文本内涵解读与意蕴生成机制探寻结合起来,实事求是、论从史出地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学领域到底呈现出怎样的精神走向、审美得失和内在文化逻辑。 具体说来,学术界对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文学,习惯于以“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来界定与区分。在我看来,这种界定简明扼要,局限性也相当明显。首先,这种界定起源于文学评论界对文学创作按年代所作出的粗略概括,并不具备深厚的学理根基,也不是对定型的文学历史时期的归纳与总结,因此不是严谨的文学史概念。其次,从客观历史事实看,20世纪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都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共名”状态存在着巨大差异,但这两个阶段内部具有明显的历史连贯性,并未出现可划分为不同时期的显著标志,“90年代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的概念却使它们之间人为地构成了巨大的“断裂”。所以,在新型文学格局已基本确定、文学面貌已较为全面展开之际,重新理解和阐释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间的中国文学就显得很有必要。

从民族历史发展的高度看,近F代中国始终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民族文化也处于相应的转型状态。其中又可区分为以追求独立、解放为主线的“革命文化”阶段和追求富强、文明为主线的“建设文化”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革命文化”并没有随之结束,而是以“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和“拨乱反正”的新旗号,延伸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新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才真正步入由政治本位到经济本位、由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将崇高与世俗兼收并蓄的“建设文化”状态。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10年间的中国文学,就处于这样一种以社会与文化转型为基础的、向新型文学生态与审美格局演变的状态。所以我认为,如果从文学发展与时代文化整体格局关系的角度,以整个社会文化由“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型的客观实际为历史和理论基础,将20世纪90年代“新时期文学”终结与转型的状态,和21世纪前10年新型文学面貌与审美格局逐渐形成的阶段,作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历史进程来考察,并以“跨世纪文学”的概念来统驭和界定,也许能够更准确而深入揭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价值内涵、审美文化特性及其历史文化意义。

以上的梳理说明,《胜景与歧途》虽然章节框架所显示的是一种共时性展开考察的格局,内在的学术思路却蕴藏着强烈的、甚至是很深厚的历史眼光,其实是处于一种共时性展开和历时性追溯相结合的思想状态。

张露: 您在《胜景与歧途》中选择了四种创作现象作为重点论述对象。您认为,从文化底蕴的角度看,“跨世纪文学”最值得关注的当属历史文学的异军突起和持续兴盛;从作家队伍及主体精神建构的角度看,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现象应为知青作家群的精神分化;从审美价值和思想文化影响的角度看,“百年反思小说”构成了足以与中国新文学史上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相抗衡的优秀作品群;“跨世纪文学”最具图书市场效应的,则是“官场小说”。应该以这些文学现象为关节点,才有可能充分地呈现“跨世纪文学”多元共生的创作态势和审美格局。我觉得这种将文本审美建构与文化生态考察融为一体的思路很有层次感和立体性,那么,通过这种考察,你觉得“跨世纪文学”表现出哪些基本特征?

刘起林:我认为,因为中国文化呈现出全方位转型的状态,对于“跨世纪文学”也不能仅仅从文本出发,而应该在审美文化的开阔视野中来观察和理解。从这样的视野来看,“跨世纪文学”表现出以下方面的重要特征。

在审美意蕴建构方面,“跨世纪文学”表现出多元发展和多向度精神跨越、审美深化相融合的特征。“主旋律文学”方面,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小说”彰显着呼唤体制变革的思想激情;“跨世纪文学”中,张平的《抉择》和《国家干部》、周梅森的《人间正道》和《中国制造》、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和《省委书记》等作品,则表现出从激情呼唤向深切批判的跨越与转变。“官场小说”方面,“新写实小说”意在惟妙惟肖地勾勒凡俗之人在权力网络中卑微、无聊、尔虞我诈的日常生态;“跨世纪文学”中,王跃文的《国画》和《苍黄》、阎真的《沧浪之水》等作品则从人生品质蜕变、精神心理困苦、生命意义迷茫等深层次出发,揭示出中国社会官本位生态中典型的人生命运与人格特征。在反思20世纪中国历史方面,80年代的“新历史小说”和“跨世纪文学”中的“百年反思小说”,艺术内蕴和审美风范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种差别表明,“跨世纪文学”确实对既成艺术思路构成了极富精神跨度的境界拓展与审美深化。

在审美资源发掘和精神思路选择方面,“跨世纪文学”体现出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特征。新时期文学中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直到“新历史小说”,都存在话语基点单一、思想主题“共名”的特征。“跨世纪文学”中,从莫言的《檀香刑》、铁凝的《笨花》、张一弓的《远去的驿站》等近现代历史反思类作品,到贾平凹的《秦腔》、王安忆的《启蒙时代》、蒋子龙的《农民帝国》、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等当代生活审视类文本,直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范稳的《水乳大地》、杨志军的《西藏的战争》等边缘叙事类作品,审美内蕴建构都是以揭示中国的社会历史本相为旨归,力求将西方文化、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传统和中国传统乃至民间文化等各种审美资源融为一体,在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基础上进行一种自创新境式的艺术创造。

在历史演变趋势方面,“跨世纪文学”呈现出艺术形态丰富性与文化精神不成熟性并存的特征。“跨世纪文学”呈现出各种思想立场、题材类型、审美境界和艺术技法的创作“众体皆备”的景观。甚至“十七年文学”革命现实主义的思路,也有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魏巍的《地球上的红飘带》出现;20世纪80年代“伤痕文学”的叙事境界,也有老鬼的《血与铁》、潘靖的《抒情年代》、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问世。但文化精神的不成熟性也多方面地表现出来。不少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均褒贬不一、反差极大。贾平凹的《废都》、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王跃文的《国画》、莫言的《檀香刑》甚至出现了带有“事件”性质的争论。大量被推崇为“经典”“大师”“高峰”的作品一旦进入具体的文本分析,就显出难以经受多方位检验的平庸之态。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面对“官场小说”“盗墓小说”等新型文学形态的“叫板”,也显得捉襟见肘,似乎“理屈词穷”。在探索性创作中,作家们立意纠正当代文学“假大空”的弊端,却步入了“邪祟”“病态”的境界;立意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却走向了民间的“藏垢纳污”之处;力求回归中国传统审美境界,却恋上了传统文化的陈腐趣味。所以,“跨世纪文学”虽然思路活跃、类型丰富,却众体杂陈、良莠难分,而且各种思想路线之间难以达成价值共识,出现了许多看似辉煌的“幻景”和貌似正道的“歧途”。 总的看来,“跨世纪文学”已经突破各种固有的审美与文化模式,却还处在走向成熟的历史过渡性状态之中。这种历史过渡性状态,正是中国社会从20世纪“革命文化”向21世纪“建设文化”的历史转型在文学领域的表现。

三、在创作跟踪评论与专题学术研究之间

张露:您曾经是有一定影响的评论家,以研究当下的长篇小说和文学思潮著称,但从您的著作来看,您已经完全进入了对文学史特定领域的专题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学理性和“学院派”色彩。请问您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刘起林:我最初确实是从文学评论起步的,硕士期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是研究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的,当时还产生了一些影响,后来也一直没有间断对长篇小说和文学思潮的跟踪研究。但读博士以后,我又增添了一个“疏离当下”、学理性较强地展开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的学术空间。这种转变本身自然是我自己认真思考后的选择,谈到感受,从社会层面看最主要的应该是一种不无尴尬的矛盾性。有一段时间,我甚至有意回避“评论家”这个称号,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所谓“评论家”,就是“我出了本书,你给我说几句好话吧”;或者“那个著名作家新出的书其实很‘臭’,你写篇文章把它骂一顿吧”;或者是评奖时“你要给我投票啊!”在这种状态中跑跑颠颠,看起来很风光,其实时过境迁后就会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结实的学术成果。所以我很想把“评论家”的帽子远远地抛到身后。等到我转而写“学院派”研究性质的文章、往“学者”的方向靠拢时,却又不时会有人说:“你写些那样的东西有什么用,根本没人看!出本书还要自己掏钱!”虽然对“自己掏钱”的事往往可以用“我有课题经费”来加以抵挡,但论文发表、专著出来之后连自己可能都不会再读一遍,却也是“学院派”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事实。甚至某些学者自身也难耐“坐冷板凳”,显得“没有才气”“没有社会影响”之苦,有些学术同行听说我曾经“做文学评论”而与许多作家熟悉,往往会倒过来羡慕我过去的状态。是耶非耶,得乎失乎?可以修改一句名言来解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求仁得仁,自己心安就可以了吧。

张露:当前的文学评论实际上是相当丰富的,评论文章在报纸、刊物、网络乃至各类官方文件中“全面开花”,五花八门的评奖、排行榜也以学术或媒体权力的方式参与到了文学评论之中。但人们对于文学评论的状况还是普遍地不满意。您认为当前的文学评论最缺乏的是什么?对于创作跟踪评论和专题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您又有什么看法?

刘起林:就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我认为,文学评论是以学术的方式参与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则是对各种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贯通来龙去脉的考察与探讨,二者并不矛盾,完全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学术研究而言,当代文学研究面对的是一个“现在时”状态的学术对象,在这个研究领域中,资料的收集、积累和储备作为学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虽然相当重要,但在具体研究过程中,资料本身的查找其实并不繁难,对资料的深入研读与具体感悟以及由此形成的问题意识实际上才更为紧要。问题意识的生长点,应该就存在于活生生的、不断变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文化实践之中,所以,学术研究不感受当下创作的活力,就很容易固化、僵化自我的思维和视野。反过来,人们对当前的文学批评状况普遍不满意,我认为关键在于,众多文学评论性质的判断与言说都缺乏充分的学理性和真正的历史感。大量“我认为如何如何”之类的评论与判断,其实是缺乏对“所以然”的深度阐释的,而且放到较长的历史时段中去看那种u论与判断到底是否深刻和准确,从评论者到被评论对象再到广大受众,也大都是没有充分把握的,于是,许多文学评论就成了“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的表演和“作秀”。所以在我看来,深刻的问题意识,以及问题确立和阐述的学理性和历史感,在当前的文学评论中相当缺乏。正因为如此,我所希望自己形成一种将专题研究和创作评论的优长融为一体的学术建构。

张露:刘老师,您在来河北大学文学院工作之前,曾经在长沙、上海、杭州和广州等多个城市学习或工作过,我们还知道您对湖南老家的文学界情况比较熟悉。您专门研究湖南文学的学术新著《“文学湘军”的跨世纪转型》又即将在人民出版社出版。请您就这方面的情况向我们做一些介绍吧。

刘起林: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还是湖南师大中文系的硕士生,就参与了湖南文学界的不少活动,开始了对“文学湘军”的研究,也因此结识了湖南文学界和学术界的众多师友。湖南文学研究由此成为我学术研究的起点。后来,我由于求学和工作的原因辗转于全国各地,个人学术兴趣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但湖南长沙始终是我时常重返的一个“根据地”。我的《“文学湘军”的跨世纪转型》所论述的作家们,就都在我的湖南师友群体之中。遥远的湘江水静静流淌,河风吹老少年人,我关注“文学湘军”不觉已20多年了。当初湖南文坛的“中坚”们已逐渐进入了创作的“尾声”阶段,那些和我一样的“初出茅庐”者也大多完成自己的高峰之作,水过中流日过午了。所以也到了该对我的湖南文学研究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了。

《“文学湘军”的跨世纪转型》这本书所着重论述的,实际上是湖南文坛继20世纪80年代古华、莫应丰、叶蔚林那一代之后的一个代际创作格局,以及由这一代作家的创作所构成的湖南文学从20世纪到21世纪的“跨世纪”历史进程。如前所述,我认为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前10余年之间其实是相通性远远大于差异性的,这20余年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跨世纪文学”时期。《“文学湘军”的跨世纪转型》就是我对“跨世纪文学”的学术思路进行深化和细化的一种“个案研究”。我这本书依旧是纵向追溯与横向剖析相结合,既从历史宏观的角度,揭示“文学湘军”跨世纪格局的来龙去脉、历史定位;又以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为坐标,阐明“文学湘军”在跨世纪转型过程中的特征与成就。我希望形成一种在史料和历史逻辑层面梳理湖南文学60年、从内涵与价值底蕴层面讲清“文学湘军”跨世纪20年的学术境界,使这部专著成为我建构“跨世纪文学”学术判断的一份“田野调查”。

这本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我情深谊重的师友,但按照我曾戏言的“思想无禁区,理论无权威,学术无顶峰”的研究原则,我秉承一种有理有据、直言无讳的言说姿态,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以学理性和建设性兼具、有见解有启发为学术宗旨,其他方面则顾忌较少。好在湖湘文化向来崇尚实事求是,师友们又谙熟我的个性与为人,我的这本书也不是严格意义上排座次、定优劣的文学史,所以言长说短应当也无所妨碍。

张露:最后我们想了解一下你未来的研究计划,不知能否透露一点相关信息?

刘起林:《“文学湘军”的跨世纪转型》出版以后,我的下一部著作是《当代历史文学的主体意识与文化精神》,已经与人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然后我将以当代抗战题材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古代史题材创作研究”“‘红色记忆’审美研究”和“抗战史叙事研究”,共同构成了我对当代“历史题材创作”的系列研究。“历史题材创作”和“跨世纪文学”两个系列研究,就是我目前能确切地讲出来的大致研究框架。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文学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话语共同体理论建构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9
〇商务英语研究 编者按:在我国,商务语言一般视为经商的手段,因此叫做特殊目的英语。其实,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商务语言已经成为人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集体和个人发达程度的标尺。因此,这一语言形态值得......
关于学术期刊时效性探析——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学术期刊;时效性;信息传播速度;稿件时滞 论文摘要:期刊信息传播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期刊学术稿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即时效果,即时效性。从长远角度看,较强的时效性会给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良性循环。在强化......
构建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02
" 一、对当前学校德育误区的分析与反思 误区之一: 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起点设置不当,脱离学生的年龄、心理实际,脱离学生的知识、思维和意识发展水平,将学生成人化,采取高调宣讲、单向灌输的手法,无法有效地为学生所认同,难以......
公共管理学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论文摘要:管理是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它具有科学性;管理也是指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
医疗建筑的地域性与时代性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同步提升。建筑设计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居住者个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及其精神生活。同样,建筑设计也是展现民族地域文化、建筑风格的重要载体。本文结合休宁县中医院建筑的实例......
党性教育学科化:时代价值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15
综观近年来地方党校党性教育的实践探索,在现场体验式教学、课堂案例式教学、经典著作导读式教学、现身说法式教学、学员论坛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教学形式说到底还是专题教学。当然,基于学制限制、对象特性、......
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体性、理论性与务实性
发布时间:2022-10-09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人们已经进入了以使用计算机为主要学习、工作、生活手段的信息时代。目前,任何一所中职学校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生都要或多或少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这就需......
“公共阐释论”与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空间性、同时性
发布时间:2022-09-27
摘要:在“强制阐释论”与“公共阐释论”之间存在着内在关联,这就是审美活动作为流畅的时间意识或时间视域。在这一前牵后挂、晕圈化的愉悦过程中,审美主体始终指向审美对象,且这一时间意识是由审美主体与特定的、高度固化而不可能进行化约、改易的构成艺术作品诸因素之间的空间性关系所奠基的。西方当代文论中的“强制阐释论”倾向就是以科学主义的无时间性、非时间性来僭越审美活动的时间性,取消了审美活动作为时间意识的流畅.........
构建中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2-09-03
〔摘要〕苏联解体后,诞生了中亚五国,留下了地缘政治权力真空。伴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目前该地区正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这包括边界冲突、跨国民族矛盾、资源短缺、种族暴力、颜色革命、糟糕的边境管理、毒品走私、日益增长......
竖井刚性支护时机与围岩稳定性关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04
摘要:本文以某矿区竖井的支护设计为例,以有限差分数值分析软件FLAC3.3为工具,对该竖井在开挖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围岩收敛量、塑性区厚度和衬砌内最大主应力三个参数为衡量指标,对开挖施工......
时事政治教学评价针对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4
时事政治是独立于思想品德教材之外又与教材紧密相连的重要学习内容,是思想品德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时事政治的教学,既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教学走向社会和走向生活的必然选择。因......
谈艺术的时代性
发布时间:2023-03-28
谈艺术的时代性 谈艺术的时代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艺术的时代性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摘要:时代需要艺术。时代影响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艺术......
关于构建高职会计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6-11-15
一、传统会计教学不足之处 (一)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 既然是高职院校,则学校在培养过程中要用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来体现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但是现阶段看来,很多的院校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要求......
谈艺术的时代性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要:时代需要艺术。时代影响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艺术的变化。艺术家受时代观念影响所形成的特定文化心理结构,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角度看待艺术。 关键词:艺术 时代 文化心理结构 从原始......
网络时代受众主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20世纪初期,传播学中对受众的定位是被动性的,20世纪40年代后,学者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观点,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随着网络盛行的时代,受众在媒介接触过程中的表现更为复杂,这也给“受众研究”提出了新挑战。本文主要针对......
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浅析
发布时间:2023-07-28
暂时性差异,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条件下,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该差异是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中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时引进的概念。......
论电影《小时代》的时尚艺术性
发布时间:2022-12-22
[摘 要] 在近年来国产电影中,除了好看的情节之外,影片中吐露出的时尚艺术性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时代》这部电影是2013年著名作家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除了向人们展示出爱情的本质和价值之外,也将一个个都市时尚男......
分析金融危机时期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27
一、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财务管理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分别是对基础性假设的冲击和可持续发展假设的冲击。一方面,基础性假设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经济人假设,主要是通过个体的投资行为对集团乃至整个经济市......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研究性学习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29
"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探讨,提出和论证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并对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源加以剖析。 研究性学习是......
新时期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国家根据当前农村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而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
基于公共哲学视角的我国社会转型公共理性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07
当前中国处于一个迅速发展和快速转型的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着社会分化严重、追名逐利、贪污腐败等问题日益凸显,那么当前的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公共理性来引导整个社会的发展?公共理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构建一个合适的公共理性是......
浅谈艺术的时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谈艺术的时代性 浅谈艺术的时代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谈艺术的时代性 摘要:时代需要艺术。时代影响文化心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艺术的变化。艺术家受时代观念影响所......
试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共时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 本文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後次序,它们是共时态存在的文化的一体的两面。不应该用实体论、整体论的观点来探讨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由此出发,本文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关系的若干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于理论共性与实践个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 【论文摘要】本文以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为契机,围绕实践导向的个性化英语教学理念,在对合作学->j理论进行简要概述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各言语技能的个性特征和教学实际,就合作学习理论的细分运用模式进行了尝......
关于教师主体性与儿童主体性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1-16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开始进行幼儿园课程改革,倡导幼儿的主体性价值,努力转变儿童被动接受灌输的教育场景,发挥儿童自我建构的潜能。然而,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落实以儿童为主体时,出现了新问题。情景一:美术教学活动《蜗牛》,教......
媒介融合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探讨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的路径、作用及影响。指出媒介融合影响着媒介生态,也影响着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技能。因此,要求新闻从业者要借助新媒介形态来发展自身,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要从网络中发现热点,发现新的新闻线索。 关键......
基于公共一致性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9
钱理群教授发表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言论被公众反复引用,即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目的之人。个人化的表演在社会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一旦个人化的表演演变为群体性的表演,进而作为公共......
探究新时期高中历史优质课堂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要: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历史的学习。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今天素质教育全面开始实施的形势下,要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
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19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金融监管改革再度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危机发源地美国对其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此后受危机波及影响最大的英国,以及在危机之中表现稳健的德国,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近年......
当代爱情小说的历时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8
时间的一维性或不可逆性,造成了一切历时性事物———如当代爱情小说———那自然演进的趋势。我们要显示的,就是爱情小说这种文学生态的自然进化趋向。 在新时期,爱情文学成了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爱情题材的文学也有......
新闻编辑时效性有关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加,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基本媒介之一,只有具有时效性才能.........
媒体融合时代的学术出版自信
发布时间:2023-04-12
摘要:媒体融合时代出现的网络图书、手持阅读器、跨媒体图书,使传统的学术出版面临生存式危机,而数字化转型时期的英国大学出版社积极应对新变化走出困境,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我国的学术出版必须而且可以利用媒体融合的丰富手段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专业自信、品质自信、盈利自信,实现从内容生产到传播渠道再到盈利模式的真正变革。关键词:媒体融合;学术出版;出版自信媒体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率等不断下降,市场.........
民国时代女性诺亚的虚构与变形
发布时间:2015-08-24
西维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注重形式美感的作者,她的短篇小说集中,80%的小说都是两个字的题目。这虽然不能作为论据,但起码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取向。 并且,在她的小说的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着篇幅较长的景物描写。“从城西到城东......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的原子化分解与个性化重组
发布时间:2022-11-26
摘 要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推动着新闻事业的发展、媒体生产模式的日新月异。本文以媒体融合为背景,以新闻生产模式为基点,从媒体以及用户心理的角度,探究其原子化分解与个性化重组的必要性、方法和意义。从而为满足用户需求,实现......
“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 在现阶段,“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有着现实的背景和对应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部门高度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高端论坛(2016):“结构性改革与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关注了社会实......
理性、反理性与公共理性:理性范式变迁与公共行政学科成长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理性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股重要思潮,对于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影响重大。公共行政学科的百年发展历史是理性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管理主义与宪政主义作为两大主流思潮,影响着公共行政学科的产生和演变,使公共行政学科长期......
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24
" 论文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学生社团 建设 论文摘要:大学生社团以其活动内容丰富、自由度大、灵活性强的独特魅力在大学校园异军突起,成为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但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以及我省高教园区大规模兴建......
简述“世界历史”时代里的“世界哲学”与哲学的中国性
发布时间:2022-11-29
由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所开出的真实的世界历史时代,逐渐地改变了国别史时代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交往与创造的形式。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要求相适应,19世纪的西方与中国世界,其实就已经在不断地呼唤着一种世界哲学,只是那个时代的哲学家......
浅析当代爱情小说的历时性(1)
发布时间:2013-12-18
时间的一维性或不可逆性,造成了一切历时性事物———如当代爱情小说———那自然演进的趋势。我们要显示的,就是爱情小说这种文学生态的自然进化趋向。 在新时期,爱情文学成了思想解放的突破口和文学发育的生长点。爱情题材的文学也......
基于共生理论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28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逐步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不断加快,劳动力市场正在经历重大的结构性变革,劳动关系形态及调整模式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劳动纠纷及劳动争议口渐增加,劳资间矛盾及冲突时有发生,今后一个时期,仍将处于劳......
历时变化中的现代汉语词汇共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2
正如华夏五千年历史中纷繁的朝代更迭一般,现代汉语系统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成不变的。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要素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语言各要素的状态无异于是历史现实性在某一时期的投影。其中......
《大话西游》与“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1)
发布时间:2023-04-03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话西游》进行文本分析和接受-反应分析,探讨了“文革后一代”的主体性建构问题。我将75年左右出生、于九十年代末和二十一年代初上大学的年轻人,称为“文革后一代”。他们在对认知养成极为重要的青春期,遭遇了八十......
关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艺术性初探
发布时间:2022-11-29
" [论文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艺术性 [论文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初中历史课程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门基......
“互联网+ ”时代下的技术与人文融合的校园文化构建
发布时间:2017-06-13
当陶东风先生的文章《拒绝有技术的野蛮人》被高频讨论时,其所谈的大学精神与功利主义、技术主义等之间的张力也促进了我们的自省。大学精神是承载大学理想的一种深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校园文化是存在于其中的所有主客体长期凝结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程序,亦是一种心理场。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中原有的心理程序逐渐松散,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因此,我们只有深刻剖析校园文化的潜在价值,反思现.........
初中数学探究性课堂的构建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目前,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究性学习实施还很不足。本文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并且对如何将探究性学习理念引入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了实践分析。关键词: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数学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反馈、检验再探索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与其学习发生过程相一致的学习环境。数学高度抽象的形式化的特.........
探析煤电一体化基地金融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2-12-21
一、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金融服务体系潜在的问题 (一)煤电化企业对银行贷款依存度过大 在东部煤电化建设区内,无论是传统的煤炭企业,还是新兴的电力、煤化工等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均十分迫切。由于民间融资和间接融资不发达,区域内企......
关于《材料物理性能》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8-2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带来发展契机。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人......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发布时间:2023-02-19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艺术史学:论艺术与史学的共性 (一)风景:戈壁--蒙德里安--史学之美蓝天,强烈的阳光,沙石;这是一种风景。它的原素太简单了,以至于根本不需要......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理性主题与情感构境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理性主义特......
关于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23
摘 要: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和增长,使得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以来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作用。所以,在新时期,......
初中美术教学中应时性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07
摘要:初中美术教材里的专业理论知识往往略显枯燥,有些内容因其专业性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了隔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教学的应时性,将美术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与时下流行的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从学生切实可感的事情......
论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共通性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音乐艺术与建筑艺术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但是从基本属性、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许许多多的相通之处。 关键词:音乐艺术; 建筑艺术; 属性; 创作; 欣赏; 功效 音乐艺......
一般将来时的构成与用法
发布时间:2023-06-28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如tomorrow, next week, next year等。例如: Why don’t you put the meat in the fridge? It will stay fresh for several days. 为什么不......
关于构建体育教学模式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6
"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理论;体育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依据国内外教学模式的研究结果,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组成要素进行了阐释依托体育教学实践,对建构体育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进行了讨论......
基于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3-01-08
基于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基于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目标与方法体系的构建 一、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新经济时代战略管理......
关于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 [关键词]德育实质德育工作实效性基本对策与方法 [摘要]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措施与方法。 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依据......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发布时间:2023-01-03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摘要: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构建新时期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新体系
发布时间:2022-11-15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高职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高职院校担负着新时期为国家培养专业建设人才的任务,根据新时期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强高职学生管理,构建适应新时期发展需要的管理新体系,更好地......
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2-08-10
数学教学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主体性教学是否成功,显得非常重要。 一、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主体性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思考......
历届领导集体边疆治理政策的梳理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要:历届领导集体都很重视边疆问题,边疆问题总是和国家主权、国家的基本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边疆地区的繁荣和稳定、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梳理了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从建国以来对边疆治理政策和实践的研究。关键词:边疆治理边疆政策边疆问题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363-01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所处的时代背景1.建.........
微信息时代构建立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要:微信息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利用微博和微信进行育人的可行性分析,探索出了一种“网上网下,知行合一”的立体化育人新模式。微信息时代立体育人模式是整合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
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20
近年来,关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或处于理论研究阶段,缺乏实践验证;或单单针对某一特定的课程,存在片面性。尽管如此,大量的研究表明,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并深受广大教师及学生的认可。 通过对......
加强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的方法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09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大型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这就对建筑结构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建筑设计中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严重......
论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有机统一
发布时间:2022-11-28
摘 要:本文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与开发性金融的关系,以及开发性金融的特征,认为,开发性金融机构依托国家信用,以市场业绩为支柱,能够也必须通过有机融合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服务国家战略,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论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性与共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种诉诸于人的听觉器官,一种诉诸于人的视觉器官,这两者虽然利用的感官不同,然而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本文从音乐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个......
基于石蜡切片法探讨数码显微技术对结构植物学研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3-02-20
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数码显微技术也应运而生,是计算机信息发展的一种较为综合的信息技术,系统级别比较高,并且有较高的清晰度,使用起来比较方面。数码显微技术主要是将显微镜和摄像头进行实时性的连接,以此来搜寻材料,将材料样本显......
一个关于建筑的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23-06-26
黄金时代或将成为2014年的流行语之一。香港知名女导演许鞍华拍了部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传记电影,命名为《黄金时代》。为了推广这部文艺片,片方还特地请著名的民国范儿代言人陈丹青和许鞍华在南京座谈聊民国。为此,媒体争相报道,一......
吕克·贝松电影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共融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被誉为“法国的斯皮尔伯格”的吕克・贝松导演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特色和深窈的人文内涵让他的电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坚守艺术性的同时赢得了良好的票房和口碑。本文试从他的电影作品艺术性与商业化的共融,对其电影作品进行艺......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发布时间:2023-04-06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新旧所得税会计暂时性差异与时间性差异比较 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是两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的目标、服务......
论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16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时期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全球化与价值多元化日趋明显,高校的德育环境日趋复杂,这不仅极大的增加了高校德育管理的难度,也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德育管理系统是......
论多媒体时代儿童文学的教育性
发布时间:2016-05-25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教育,这给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契机。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丰富儿童的内涵,帮助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
新时期小学教改有效性之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17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教学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改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为进一步发挥教改的作用,本文就当前小学教改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简单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新时期小学教改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为小学教改的深入进行提供参考。【关键词】小学教改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6-02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
历史图示法——一种艺术性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6-08-23
图示法属于一种交流的方法,它的影响可以说是穿古至今,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够收到其影响。它是当今海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当今时代下,信息表达有着各种各样的方式,而大量信息的传播也必须要有多种多样的渠道。那么,在......
关于经济理性与新公共管理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要:新公共管理理念是在新保守主义政治思潮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公共管理理念深刻的影响了西方国家政治实践活动,并促进了政府改革运动。从此,传统的行政理念遭到排斥,提倡市场机制重塑政府的改革理念占据......
非理性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非理性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极富现代性的焦虑,积极参与世界文学的潮流。解放以来特别是文革时期文学变成政治意识形态的轻骑兵。文学的主体性和审美性失落,人性描写成为禁区。于是诉求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淡化,主张人性描......
退休时的“任性”
发布时间:2015-07-29
每天早晨,WarrenHill起床时都迎着东升的旭日和壮阔的山景。他1997年从国家公园服务系统退休。这种小民百姓的工作当然收入不多,但使他有机会逛遍了美国最美丽的地方,并为自己选择了最佳退休地点:科罗拉多州的中等城市科罗拉多清泉......
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7-14
摘要:在新时期,企业不仅要依靠内部的纵向管理,还要加强横向管理,与同行企业进行友好的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共享资源,成为利益同盟,实现共同发展。基于这种背景,供应链一体化的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供应链一体化对经济领域......
朝向建构爱与学习的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3-04-07
认识曹月红校长,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她留给我的印象是善良、温婉与坚韧。其实,我们很少聊语文或教育,但能不断听到她成长的消息,而且越来越“吓人”。起先,只是听同事说,常州的曹老师上课非常棒,后来就是全国赛课特等奖了;起先......
论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4-12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当代的一条教育原则,它揭示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历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问题。 一、教师的主导性问题 在中等师范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处......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发布时间:2023-02-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在发展中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消极影响。在德育工作开展中需要不断加强信念教育,使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民族精神和自信心,以便更好的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其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意识到德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各个方面加强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能够让德育工作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1]一、教学中注重德育导.........
减税的时宜性
发布时间:2023-04-02
减税的时宜性 减税的时宜性 减税的时宜性 一、从税收超常增长看减税 再回过头来分析一下我国税收收入结构。最近,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16.3%,2001年上升至23.9%......
建筑结构施工质量水平与结构安全性能探讨
发布时间:2022-09-0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越建越多,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下面文中就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水平对于建筑物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相信通......
例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发布时间:2023-01-31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理念和新教学方式的逐步推广,给历史教学注入无限生机和活力,在历史课堂这个教学大"舞台"上,历史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与学生(演员)共演一台戏。教师的功夫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
保障电力物资管理的时效性探索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要:我国社会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进程,现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公司发展均离不开电力的应用,因此全社会都对电力提出了更高的需要量,因此相应的物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物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整个系统运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电力行业应用;物资管理模式;应用时效性;具体措施1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具体应用简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做好物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也是整个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企业生产过程中常.........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悖论:多样性还是单一性
发布时间:2023-02-19
" 杰姆逊(Fredric Jameson)的主要论点之一是,后现代说到底是“经济变成了文化,文化变成了经济”。1 在我看来,这是杰姆逊的后现代话语的认识论和政治核心。杰姆逊的后现代话语在他的主要著作《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论新时期国际经济体系中金融的重要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 要]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现代科技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的原动力和基本内核,在当代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较量中,能否在高科技及其产业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已是各国竞争的焦点。谁能掌握更多的高新技术主......
时事热点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探讨
发布时间:2022-12-08
世界信息瞬息万变,地理素材却常常落后于形势。时事热点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感,能及时传达不同地理位置、国度的最新资讯和信息,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引用时事材料,不但可以更新教材中许多过时的地理信息,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配......
林徽因与一个过渡时代的性别协商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作为20世纪第一代女性作家,被冠以各种才女之称的林徽因,集诗人的感性、多情与科学家的镇密、求实于一身,以她天然的才气和女性独有的敏锐洞察力在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创作领域,舞台美术及设计的艺术领域以及建筑学领域均取得了瞩......
基于建构性教学活动的理科学习评定
发布时间:2023-01-09
基于建构性教学活动的理科学习评定 摘要: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是任课教师最关注的评价,用以判断学生及其学习的进展。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评定应基于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进步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
关于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22-11-14
一、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具体定义及发展历程要了解结构性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内容,首先应当明确结构性贸易融资的定义。所谓结构性贸易融资,是指将商品所有者持有的货物和商品从其个人名下分离出来,并将之用于银行抵押或者债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