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12 01:11:19
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时间:2022-10-12 01:11:19     小编:

摘 要:中国文学和文化向西方传播,翻译很重要。但翻译牵涉的不光是语言,更多的是对文化的理解。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困难重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在于:中西方文化确实存在很多差异;中西方研究者多强调各自文化的独特性,不大承认彼此之间有交往沟通的可能。因此,具体深入地去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促进彼此的了解沟通,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文学与文化 中西方文化 翻译与传播 问题与挑战

感谢吴铁先生和贵阳知行讲坛的邀请,我得以来贵州演讲。这是我第一次来贵州,非常高兴跟大家见面交流。今天我的讲题是“中国文学和文化的翻译与传播:问题与挑战。”

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文化的重要性也得以突出。海外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兴趣也随之加深。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希望向外推展中国文化,采取了将中国古代典籍翻译成外文、建立孔子学院等措施。当然,这中间面临很多的问题和挑战。例如国家出资将《四书五经》翻译成外文后,海外的书商不大愿意发行这些书,很难向海外推广;孔子学院更是备受争议。为什么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效果却不是很好呢?我觉得应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回忆一下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历史。中西文化交流,早在“丝绸之路”就已开始,可惜这段历史流传下来的文献材料有限,所知的细节也很少。我们能比较多了解的是十三世纪,第一个欧洲人――意大利人马可・波罗(Marco Polo)――来到中国的历史。马可・波罗到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中是一件大事。那时,西方正处于中世纪,中国是元世祖忽必烈时代。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我们现在认为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字、儒家观念。甚至连中国人写字用毛笔,中国人喝茶,中国妇女缠小脚等这类日常风俗现象,也并未提及。因此,有一些历史学家怀疑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最有名是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的负责人弗朗西斯・伍德。她在所著《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书中认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因为《马可・波罗游记》中看不到重要的中国印迹。

我以为,看一本书的真伪,不应看它没写到什么,而应看它写到了什么,且它写到的部分是真还是假。某种意义上,马可・波罗来中国不是时候,因为那是蒙古人统治的时期。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等级观念严重,人分三六九等,最高等级的是蒙古人和色目人;其次是所谓北人,即先被辽、金统治、然后被蒙古人征服的北方中国人;最底层的是最后被蒙古人征服的南宋时期的 南方中国人。马可・波罗来到元代首都元大都后,主要交往的群体是处于社会上层的蒙古人和色目人,并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汉文化。在他的书中没有提及和汉文化相关的许多东西,大概这是主要的原因。但马可・波罗在他的书里提到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提到了新疆、甘肃等偏远地区的地名,并描述了其特产。能证明他确实到过中国。美国《国家地理》资深摄影师麦克・山下,曾拍过一组名叫《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重走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到北京的旅程,拍到了很多马可・波罗在书中提及到的地方和物产。他开始时并没有一定的意见,但走完全程之后,他完全相信马可・波罗的确到过中国,所以他最后肯定地说:马可・波罗的书是真的。

对十三世纪的欧洲而言,马可・波罗的主要意义体现在对新地理知识的书写。因为当时的欧洲人对东亚毫无概念,他们通过马可・波罗的书才知道了中国和日本。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藏有现存世界上最早一幅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这幅绘制于十五世纪初的世界地图很准确地描述了世界东方一些国家的地名。这些地名很明显是受到马可・波罗书的影响。到十五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人文学者最看重三部书:一部是神学书,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该书调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与传统神学的冲突;一部是但丁的《神曲》;一部就是《马可・波罗游记》。文艺复兴时代是现代欧洲的开端。那时,欧洲人对世界各地充满向往。《马可・波罗游记》由此被普遍接受,而且发生很大影响。到了后来的“地理大发现时代”,许多航海家比如哥伦布,在他们的航行中都是带着《马可・波罗游记》的。以至于哥伦布一直在重新寻找去东方之路,所以他发现了美洲大陆后,还以为是到了印度,所以把美洲土著称为印度人,我们翻译时为了区别于东方的印度人,就译为印第安人。

但正如前面所述,《马可・波罗游记》带给欧洲人的是地理知识的发现,而不是文化知识的交往。让中西文化真正开始接触和交流的,是马可・波罗之后三百年的另一个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 Ricci)。利玛窦是耶稣会传教士。耶稣会有重视教育的传统,利玛窦从小就在耶稣会的学校接受教育,受到了当时欧洲最好的教育,尤其是数学知识。利玛窦是明末到达中国的。我们知道,明朝时开始禁止外国人到中国,传教士到东方传教,先到葡萄牙殖民地澳门,利玛窦也不例外。他到了澳门后,就想办法到中国大陆。耶稣会教士传教的方式有个特点,即非常重视当地文化,传教教士得学会当地语言,用当地语言传教。利玛窦在澳门开始学习中文,随后到福建泉州,然后再北上。当时,明末盛行的是王阳明学说。“王学”是非常开放性的思想学说,认同所谓“满街都是圣人”、“东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其理同”。“王学”在晚明的流行造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即不排斥外来思想。在此背景下,就有利于吸收外来思想,所以耶稣会教士到中国来传教,比较容易被接受,得到承认。

利玛窦非常聪明。他知道,自己前来的目的是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他也知道中国文化中,所谓儒、释、道三教中的“释”即是印度外来的佛教。既然中国可以接受从印度来的佛教,他相信中国人也可以接受从欧洲来的基督教。利玛窦刚到中国,先穿着佛教和尚的袈裟。但他很快发现,佛教虽然在中国民间有一定影响,但最有社会影响的还是儒家。利玛窦马上就换上“儒服”,自称是西方来的儒。他中文学得很好,跟明末重要的文人交往颇多,使不少人都皈依了基督教,如号称“中国圣教三柱石”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都是利玛窦很好的朋友。耶稣会教士传教走的是上层路线,很多上层文人都信奉了基督教;随着满清入关,耶稣会教士也立即跟满族贵族、尤其是康熙帝有很多接触。明末清初国家钦天监的监正多由耶稣会教士担任。这说明当时耶稣会教士传教策略很好,传教也非常成功。 我们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作一个比较。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很多基督教传教士到美洲。但他们在美洲的传教方式非常直接,用拉丁文向美洲土著传教,让他们皈依。美洲的原著民当然根本听不懂,结果他们被杀掉了许多。而利玛窦和耶稣会的其他传教士到中国后,发现中国人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经典,有很强的文化自信,不可能直接跟中国人说“你的文化落后,让我来拯救你”。那怎么办呢?利玛窦他们就用欧洲当时的技术、科学打开大门。如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在中国介绍了许多西方科学技术。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帝对科学知识有热望,经常跟耶稣会传教士讨论数学、天文方面的问题,彼此之间交往频繁。以至于传教士由此产生了一个误解,以为康熙帝很可能成为一个基督徒。利玛窦用中文写了一部题为《天主实义》的书,在书中引用许多中国古代典籍,阐述基督教的基本思想。他在日记里写到,“我们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发现了‘天主’、‘上帝’、‘神’这样的字眼,真是主赠送给我们的幸运。”也就是说,利玛窦为了把中国变成一个基督教国家,极力论证中西之间的文化很接近,中国文化已接近基督教真理。

但传教士们没有清楚意识到一点,在中国,宗教无法与政治相提并论。在儒家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一个基本上不注重宗教而重理性的、世俗的文化传统,而没有形成一个一神论的、排他性的宗教。正如《论语》里讲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儒家不讲神,不讲死后的世界。但也正因此,中国文化不具有宗教的排他性。最有趣的是犹太人在中国的历史。历史上的犹太人在很长时间都没有自己的国土,他们是靠宗教和文化凝结起来的民族。历史上很少国家不迫害犹太人,但中国人和犹太人没有宗教冲突,也就没有迫害犹太人。我们知道,宋代开封有很多的犹太人,如今西安碑林还保留了两块明代的“重修清真寺碑”。这里所谓的“清真寺”不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而是犹太人的寺庙。一些犹太人在明代做官以后,捐钱重修犹太人的寺庙。碑文中写到,犹太人的祖先在宋代来到中国,宋代皇帝让他们按照自己祖先固有的方式生活。犹太人在中国没有受迫害,但犹太人在中国却消失了,因为中国人在外面对他们没有压力,犹太人内部也就没有张力。犹太人可以读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考试而做官,和中国人通婚,最后就变成了中国人。所以说,中国的文化性格决定,中国人对宗教不是那么严肃到至高的地步。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没有神的观念,没有精神价值,只是宗教在中国没有成为唯一至高无上的东西。中国最重要的是政治,是如何治理国家社会的观念。所以康熙可以对西方科学、宗教有兴趣,但他不可能成为基督教徒。

利玛窦最后死于康熙朝。他死后,欧洲的教会内部产生了一个“中国的礼仪之争”。当时欧洲教会有很多教派,多明我会等其他教派与耶稣会互相竞争。多明我会采取原教旨主义立场,反对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方式。他们认为,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放弃了太多基督教自己的东西,太多让步于异教的中国文化。当时争论的焦点是两个问题:

一、已经信了基督的中国人,还能不能继续祭孔、祭祖。我们知道,在传统中国,祭祖和祭孔都非常重要,许多人家正屋里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若把祖先当做神一样供奉,这是不被基督教所允许的;

二、术语之争。对当时的基督徒而言,拉丁文是上帝的语言,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异教语言。那中文里面怎么可能出现诸如“上帝”、“神”、“天主”这样的字,来表示基督教神的意思呢?

十七世纪晚期到整个18世纪,欧洲教会内部为这两个问题争论了整整一百五十多年。教皇也参与讨论。18世纪时,教皇克里门特第十一世曾两次下令,说在中国传教不能采用耶稣会的适应策略,不能再用中文的“上帝”、“神”、“天主”这样的字,要用拉丁文译音“杜斯”来代替,换句话说,只能译音不能译意,认为中国汉字不可能有表示“上帝”的字和义。当然,他们内部的争论是保密的,不让中国人知道。他们知道,要是中国皇帝知道了,对他们的传教不利。可最后这事没法再保密,耶稣会教士向康熙帝报告,康熙发了命令:所有从欧洲来的传教士要在中国传教,都必须到内务府领一张“发票”,要在上面写清姓名,来中国的时间,并保证按照利玛窦的方式传教,并答应一辈子在中国,永远不再回去。因为这条命令,大多数欧洲传教士回国了,在中国传教也就彻底失败。当然,鸦片战争以后,欧洲其他教会的传教士又再次前来中国传教,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在所谓“中国的礼仪之争”中,就涉及到中、西方文化之间是同还是不同的问题。耶稣会传教士为了证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非常接近,就说中国文化有一种自然神论,莱布尼茨就曾写过一部关于中国的书叫《自然神学》。书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上帝创造了人类,在东方有中国,在西方有欧洲,中国和欧洲两个文化传统联起手来,形成一道拱门,所有的民族通过这道拱门可以走向光明的未来。”这一思想的产生背景是:经过文艺复兴后,欧洲把“人”提高到很高的地位;到了十八世纪启蒙时代,基督教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弱,欧洲眼中的中国是一个尊重人性的理性国家。教会对启蒙思想自然是不接受和排斥的,由此产生“中国的礼仪之争”,他们认为,一个没有基督教教会的国家,人的道德观念、社会管理怎么可以像耶稣会说的那么好?他们强调中西方文化是决然不同的。

当时曾有欧洲人向西班牙国王建议,派遣军队征服中国,在中国按照严格规矩传播基督教。就在这个时候,利玛窦写了一部书题为《交友论》,强调友谊的重要,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这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说,最早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从利玛窦时代开始。对研究中西文化的学者而言,利玛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不过,利玛窦死后,继承他的教士龙华民也写了部书,强调中国人完全是一群物质主义者,对精神世界毫无了解,不可能了解基督教的精神价值观点;中国人只有对具体事务的看法,没有一种抽象思考的能力。这实则是加深了中、西方文化是截然不同的观点。

强调中、西方文化差异,在西方有一个很长的传统。到了十九世纪的法国尤其如此。十九世纪法国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他有一个产生重大影响的概念叫做思维模式。他认为原始人的思维不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的思维模式,而是一种审美的形象思维模式。他认为原始人是形象思维,欧洲人才有逻辑思维。“审美的形象思维”和“逻辑的理性思维”的区别,成了“原始部落”和“现代欧洲”的区别。后来的许多汉学家也按照这一路子进行中、西方文化研究,强调中国人与欧洲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法国很有名的汉学家谢和耐(Jacques Gernet),在一本书中将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在全世界语言中,中国语言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抽象语法的语言;中国人没有抽象思维能力;中国人对精神世界、抽象的本质无法真正理解。他甚至说,传教士在中国见到的是“另外一种人类。”

中西方文化当然存在差异,但把差异推到绝对和根本的哲学高度,就很成问题了。但西方的很多学者出发点恰恰是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由此对东、西方文化的了解都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和歪曲,继而也阻碍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发展。

所以我们现在要到海外去传播中国文化,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夸大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具体来说,从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他们往往会强调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时代,欧洲人说中国和西方不一样,其基本意思是说中国文化落后、停滞不前。十九世纪大哲学家黑格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历史哲学》里用非常漂亮的语言说:“物质的太阳是从东方升起来的,可是精神的太阳则是从西方升起来的。”他认为西方的哲学思想是高等的,东方的哲学思想则是低等、甚至是没有的。举例说,黑格尔认为只有德语里才有同时包含相反两个意思的字。他举的例子是“aufheben”,这个词有两层意思:一是“往上举”,一是“往下压”;一个是“保存”,一个是“消灭”。不同的意思,就这样在同一个字里同时表现出来了。他以此说明德语的语言有辩证思维的能力,所有其他语言都不可能。事实上这是不对的,中文同样有许多字,包含着黑格尔所谓的辩证、相反的意思。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篇》开篇就讨论《易之三名》,“易”同时就包含“不易”和“变易”两层相反的意思,由此证明中文同样是宜于辩证的语言。

下面我讲以中国的“道”与西方的“loges(逻各斯)”为例,说明中西方文化在深层次的相近之处。我曾写有一部书,叫《道与逻各斯》。在希腊文里,loges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言,说的话”,一个是指“说话的内容”。Loges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许多学科的名称就与loges有关系。比如生物学(Biology)、考古学(Archaeology),等等。所有学科的“logy”都是从loges来的。中国的“道”字恰好也具有相应的内涵。《老子》开篇“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字,就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都要讲“道”。不光是道家,儒家也讲“道”,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第二个“道”字,就是“说”的意思。小说里面“某某道”就是“某某说”的意思。所以中国的“道”和希腊的“loges”一样,既是“语言”,又是“语言所指向的意思”。两者都非常微妙,把语言和思维的二重性质都表现在一个字里,代表了很高的哲学观念。

当然,举的这个例子只是一个很偶然的巧合。但我想说明的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当中,其实对辩证关系的认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们一方面既要承认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强调得过分,甚至到绝对极端的程度,让两种文化之间完全没有交流的可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跨文化的研究。

在跨文化研究中,翻译的问题很重要,它往往涉及到对文化本质的理解。从传教士开始到现在的汉学家,他们在国外花费巨大的精力学习、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作出很大的贡献。但是中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举两个例子说明。英国有一位很有名的翻译中国和日本典籍的汉学家,名叫亚瑟・韦利(Arthur Waley),他的《诗经》和《源氏物语》的英文翻译都很好。但他翻译《西游记》时,把“赤脚大仙”中的“赤脚”翻译成“red feet”。原文中“赤脚”是“光脚”之意,“red feet”却是“红颜色的脚”之意了。另外一个例子,1983年我刚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我作一场演讲。我想在演讲中引用庄子的一段话:“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接下去庄子问道:“吾安得夫亡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当时我要引用这几句话时,就找朋友们推荐一本好的《庄子》英译本。他们都推荐了华兹生(Burton Watson)的全译本。但我发现他对这段话的翻译存在问题。这段话的前几句话都很

好翻译,最后一句“吾安得夫亡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则有点难。华兹生的翻译是:Where can I find a man who has forgotten words so I can have a word with him 这句话翻译得有问题。庄子的原意是说:天下一般的人只能记得言,却往往忘记了意,重要的是要亡言。但译文用完成时态,意思是我到哪里可以去找一个已经忘掉言的人和他谈呢。可是庄子还没有说话,这人已经忘掉的言就并非庄子之言,也就并非庄子希望寻找到的人。正确的翻译需要对时态做一点小的变动,变成将来时态:Where can I find a man who will forget words so that I can have word with him 非常细微的一点区别,却牵涉到对文化本质、思维内涵的把握。

我已经讲了很多了。总结起来讲,中国的经典、中国的思想,不管是思想还是文化,要在海外传播,翻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翻译牵涉的不光是语言的问题,更多的是对文化理解的问题。而传播中国文化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在于:

一、中西方文化确实有很多的差异;

二、中、西方的许多人都强调各自文化的独特性,不大承认彼此之间有交往、沟通的可能。因此,如何具体、深入地去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才能促进彼此的了解。

The Transl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Zhang Longxi

Abstract:Translation is crucial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o the West. It is not a simple matter of linguistic equivalence, but more importantly a question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has encountered many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because many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exis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which are often overemphasized by scholars in China as well as in the West, who argue for the uniqueness of cultural traditions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possible affinities. Therefore, we must make careful and in-depth studie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affini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order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ast-West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关于汉语翻译与汉语文化传播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3
一、语言作为符号进行文化传播 (一)语言符号、语言文化和信息传播 语言符号也是语言的一种体现形式,由语言符号形成的语言文字也是语言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文化更是语言符号可以孕育的土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只有通过传播才......
论中国翻译的文化战略
发布时间:2023-01-27
论中国翻译的文化战略 “翻译从来就是一种以文化—政治为目的的语际交流行为,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刘宓庆,2007)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非功利的翻译事业,翻译作为一个整体总是服务于某种特定的文化战略目的。纵观中西翻译史上出现的翻......
关于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9-22
" [论文摘要]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异化翻译则能忠实反映原语文化,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翻......
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发布时间:2023-05-27
论文关键词:;归化;异化 论文摘要:文学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简单回顾了归化、异化理论的生成及其演变。指出归化和异化都是重要的翻译策略,两者相辅相成,对文学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文学翻译格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20
文学翻译格调问题 文学翻译格调问题 文学翻译格调问题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历来的翻译家对于文学作品中的风格是否可译也是各持己见。有人认为风格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26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儿童文学翻译问题 精品源自生 物 科 近年来,虽然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还是被边缘化,但是随着中国图书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儿童文学在中国被译介的势头越来越旺,人们对儿童文学翻......
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使译作传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及风格,其风格是可译的。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其可译性受到限制。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留有自己的痕迹。成功的翻译是译者对原作风格的最大再现,是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最大统一。......
我国影视传播体育文化的现状与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19
摘 要 影视传播作为文化传播最有效的表现形式,以其数字化、全球化的传播方式成为当今媒体最为重要的一种传播手段。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西方影视传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与其强势的话语权与开放式的传播环境、多元化的传播模式密切......
从本土文化视角略论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 要 翻译是语言沟通行为中的一种常见形式,不是单一的把一种语言形态变幻成另外一种语言形态,它是把一种文化中的语言编码转化成另外一种文化中的有关语言编码。因此,如何发挥语言翻译的文化传播功能,对弘扬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
试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茶叶商标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跨广告 商标 名茶 [论文内容提要」国际贸易中,广告不再局限于一国或者同一种文化背景之中,而是要实现跨文化传播。中国要做成茶叶强国除过技术方面的进步外,广告战略也很重要。茶叶商标是跨文化广告宣传的核心......
模因论与文学翻译异化
发布时间:2023-05-13
模因论与文学翻译异化 模因论与文学翻译异化 模因论与文学翻译异化 文章来自 一、文学翻译简介 二、模因论概述 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1976年英国牛津大学教授Richard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文化传播的......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22-08-24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谈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文 章 来 源 自 教育网 论文关键词:文化关联;文化翻译;源语效应 论文摘要: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语言、文化与翻......
论文化关联与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关联;文化;源语效应 论文摘要:翻译的“文化转向”被认为是翻译研究的主流。本文提出,、文化与翻译关系密切,翻译是一种深层的跨文化交流活动,文化翻译应基于语言转换,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从语境干涉的语言层、......
《傲慢与偏见》书名的由来、翻译与传播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要: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自20世纪初被引入我国以来,至今畅销不衰,书名的传播效果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以《傲慢与偏见》书名的本身意义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介绍它的英文原名PrideandPrejudice的由来及其中文译名“傲慢与偏见”的翻译定名过程,并集合多方翻译大家和学术名流的观点对《傲慢与偏见》小说的本意加以解读,揭示其中国本土化的传播过.........
“瑞雪兆丰年”与中国农耕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问题
发布时间:2023-07-22
提 要:古代大陆移民给日本列岛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农业思想文化,对推动日本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日本本土氏族对冬季降雪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淡薄,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瑞雪兆丰年”这一农谚并未能在日本产生......
论语言、文化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07
" 论文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跨文化的语言交际往往会受到文化差异的干扰。文化差异的存在常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译者必须处理好语言文化间的差异问题,使翻译真正成为......
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24
摘 要:汉语与维语之间的翻译实际上是文化的传递和交流。本文对汉维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了探讨,把汉维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分为了以下五种:生物文化意象、物质文化意象、社会文化意象、宗教文化意象和与人体有关的文化意象,并......
邻避冲突在中国: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 邻避冲突的“样板戏”正在中国巡演,并多呈现出“无规则互动”的特征。究其原因,包括项目决策机制缺失多多、参与式民主举步维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姗姗来迟、官员追责机制不完善、环保部门的不作为。邻避冲突提出了政府该如何......
中西文化差异与品牌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品也不断涌入国际市场。品牌作为企业形象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品进入他国市场的重要桥梁,因而品牌翻译的成功与否,成为该商品能否占领国际市场、顺利......
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10
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论文关键词:文学形象;翻译;叙事学;语用学 论文摘 要: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发布时间:2023-01-31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语词翻译与文化语境 暨南大学外语学院 一、语词的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词又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
论文化传播与文化历史传承
发布时间:2023-03-02
[摘 要]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在空间上横向发展,而文化传承是一种在时间上纵向发展,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相互影响。以现实的传统文化或传统技艺为例,探讨影响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的因素。希冀为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一些建议与对策......
从翻译的角度看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发布时间:2023-06-29
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指通过发展文化传播、文化贸易促使中国的文化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在获取文化产品出口和投资收益的同时,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明曾对世界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2
"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
论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对外宣传翻译是全世界了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窗口。因此,对外宣传翻译中要求极高的准确性以及可理解性。作为译者,既要有文化自觉的意识,又要有受众意识。本文通过介绍文化自觉与受众意识,对译者提出建议......
关于语用学理论与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23-01-28
" 论文关键词:语用学 文化翻译 语用等效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论文摘要:语用学介入翻译,无论是对于在译文中保留原语形象的做法(直译),还是对于在译文中舍去或更换原语形象的做法(意译),均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依据,从而......
论完善译文的文学功能乃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29
" 论文关键词:文学翻译;文学功能;创作本质 论文摘要:文学翻译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文学翻译的性质决定了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是努力做到全面实现译文的文学功能,即原文文学意境的传达,或者说原作文学效果的再现,译......
论文学形象的叙事翻译和语用翻译
发布时间:2023-01-13
" 论文关键词:文学形象;翻译;叙事学;语用学 论文摘 要: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忠实”,即对原来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和用新文本作准确再现。然而,文本的意义受作者、文化系统、读者等多方面的制约,具有自身的语义不确定性和理解上的......
试论翻译是文化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12
" 【论文关键词】 翻译;语言;文化;文化负载词 论文摘要】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语言与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语言与文化的个性给翻译带来重重障碍。本文试以......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体育文化建构
发布时间:2022-10-15
摘要:我国 体育 文化根植于博大丰厚的 中国 传统文化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体育文化形成的本源,其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对体育文化的产生和 发展 产生了深远 影响 ,为构建和谐体育文化提供了精神资源。本文从人与 自然 、人与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双效交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目前在中国大陆, 语言与目的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注重文化教学已受到外语教育的普遍认可。大学英语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原汁原味的国外原版资料,课堂上大量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与习俗,拓展了学生的文......
传统与现实:党风建设面临的文化挑战
发布时间:2022-07-24
" 当前,党的作风建设面临着来自传统与现实、中国与外国各种文化交融碰撞所表现出的不良因素带来的挑战。本文拟就传统与现实中这些挑战及其应对途径作粗浅讨论,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一、来自传统与现实中的消极文化观念的挑战......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2-08-17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Abstract] It is agreed that language is a component of culture and reflects i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linguistic but also the communic......
合译模式在文化传播中的历史传承
发布时间:2023-02-05
摘要:在我国文化传播过程中,很多影响大的、质量高的译本都不是由一个独立译者完成的,而是由原语和目的语文化两层译者合作完成。这种合作形式为合译模式。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历史上的合译模式,旨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外译合译......
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战略论
发布时间:2016-08-11
面对全球文化激烈竞争格局里中国文化传播的现实劣势地位,以及现代体育传播中西方体育对我国传统体育的挤压与威肋,中国武术的国际化传播仍然面临着严峻的障碍与挑战.中国武术要走出去实现其国际化传播,必须建立和拥有世界意识,推介......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文摘要: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
试论译者的文化意识与英汉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意识 文化差异 论文摘要:本文指出解析文化翻译,正确理解和处理文化差异是翻译的关键。 翻译是跨,跨文化,跨的交际活动。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表达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的重要工具。文化是......
文化翻译观视域下的英语战争片字幕翻译
发布时间:2023-03-01
翻译离不开文化,与文化紧密连接的翻译就像是小孩子翻身,一下子全部翻译过来,文理通顺,连成一体,一气呵成。而脱离了文化背景的翻译就显得支离破碎,不成一体。要做好电影的翻译工作,就要理解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一、美国文......
藏汉语言文学翻译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0
随着藏汉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藏汉人民之间的交流已经不仅仅限于生活以及生意上的往来,同时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促进了藏汉语言文字翻译方面工作的发展。为了能够促进藏汉交流,加强两个民族之间语言文化的相互交融,首先应该加强藏汉语言文学翻译工作。研究藏汉语言文字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藏汉语言文字翻译工作的发展。【关键词】藏汉语言文学;翻译;问题;策略一.........
英语新闻中的文化传播问题探赜
发布时间:2017-01-12
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为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平台,全球一体化进程使我国英语新闻发展得到了长足发展,并逐步走向国际化,英语新闻报道不仅传播了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民族风情和文化内涵,拉近了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距离,而且还......
语言模糊问题在文学翻译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12
引言 模糊的表达在语言表达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产生语言模糊的原因是由于思维变得模糊。语言模糊问题是当前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从1965年美国学者提出相应的概念之后,语言学领域内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变得越来越多,进......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他们更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享受,他们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和金钱到娱乐消遣上,比如健身、电影等。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也日益增多,外国的一些产物也随之流向中国......
“十三五”期间国企新闻传播的挑战与创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3-04-15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顶层设计谋划制度的关键时期,国企改革迈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步伐,时时处于舆论的漩涡之中,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及时发声,以正视听,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的......
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2-08-19
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文化因素在文学翻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确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对于提高翻译作品质量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至......
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3-06-11
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 摘 要: 英汉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语境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
分析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发布时间:2023-03-05
分析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分析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分析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精品 源自数 学科 一.前言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能脱离社会......
全球变化与水文科学新的进展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4-17
一. 引 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支撑地球社会经济系统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但是,由于全球变化、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地球上水的循环在发生变化,许多地区正在发生严重的水的问题与危机,如洪水、干旱和江河水体污染,而成为限制国家河......
中药国际化机遇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7-27
[提要] 中药历史悠久,是几千年来人们同疾病作斗争所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目前,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小、成本低廉、疗效独特,逐渐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出口量有所增长。在中药国际化过程中,拥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
中国“文化输出”战略视野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7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外宣翻译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外宣传的内容与信息都日益增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外宣翻译传播途径多样化,包括网络、电视、广播、报......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全球挑战
发布时间:2022-11-28
一、新媒体技术与新闻报道的互动 赵如涵:您最近撰写的《把关模式的转型》(Gatekeeping in transition)①是基于何种背景和观察的研究? 汉德雷克斯:把关理论是新闻学研究通用的、基础的范式与内容之一,新闻的本质与语境自此理论......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发布时间:2023-02-21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来 源自 教育 网 1接受美学理论 2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文学翻译活动应该是一个三元关系,它涉及到原文作者......
从传媒翻译看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5-09-14
随着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媒介,翻译活动在传媒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同时,信息全球化作用下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也加速国际化的传媒活动,不断显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交融,影响着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
从文化角度看博物馆文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民族间的文化活动越来频繁,博物馆是收藏文物的场所,是为人们提供艺术文化的场所。在博物馆中的历史文物代表了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文明延续到今天,......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7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内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语言中数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发布时间:2023-02-18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试论文化传播与接受 论文摘要:电影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接受美学认为在翻译电影名时,应该考虑观众的文化语境,使译文与观众达成视域融合;同时,有目的地、适当地保留异......
国际广告传播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符号批判;符号价值;文化霸权;广告批评 [论文摘要]:国际广告在拓进人们生活的空间,带给人们一些生活准则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无可置疑地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广告的形象成为一个新的能指,指涉一种来自发达国家的文......
明清时期传教士与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4-29
摘要: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研习中文、译介中国经典等文化活动,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语言转换的目的和动机的影响,东西方两种文明和思想在交流过程中势必引起碰撞和冲突,这造成了明清时期传教士对中国语言和文化存在一定的误读,其混淆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文化内核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尽管如此,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传教士;明清时期.........
中英文商标的命名与翻译
发布时间:2022-09-06
中英文商标的命名与翻译 中英文商标的命名与翻译 中英文商标的命名与翻译 中文摘要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频繁往来,作为商品标志的商标的命名与翻译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富于影响力。在竞争激烈的......
传播学视阈下的翻译新闻及其对外传播效果
发布时间:2022-12-06
对外传播是中国在国际传播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重要渠道。其中翻译新闻是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新闻是从属于应用翻译和国际传播的跨学科实践,但此领域的研究多数是从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来寻求翻译新闻的理论依据和翻译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19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传承问题分析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
传播区域文化与地方电视台战略定位
发布时间:2022-10-20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传媒行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电视业面临着日益剧烈的市场竞争。有竞争就要有自己独立的节目战略。在这场竞争中,有资格实行全国覆盖的是中央电视台、各省级卫视频道,他们争的是全国市场,实施的是全国市场目标下的......
简析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03
" 论文摘要: 翻译的本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差异是一个译者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让读者产生歧义。分析了中西方主要的文化差异,并对主要的差异进行了举例说明。介绍了对于这种差异的基本翻译方法,它们分别是......
互文性与习语翻译
发布时间:2023-07-17
互文性与习语翻译 互文性与习语翻译 互文性与习语翻译 论文关键词:习语翻译;互文性 论文摘要:互文性是20世纪由德国翻译家Julia Kristeva提出的。这一理论在翻译中的并不太多,文章从互文性的定义出发,论述了其在......
侗族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
发布时间:2023-02-13
一、课题研究意义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人口大约有300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贵州,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以及湖北北部。侗族传统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标签的一种,吊脚楼、风雨桥、鼓楼是侗族特有的标志性......
新闻传播学科面临的三重挑战
发布时间:2022-12-02
在当前新媒体发展、媒介融合加深的传播形势下,新闻传播学科面临三重挑战:第一重挑战是范式转移。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一个学术共同体,就会有相应的范式;在范式研究中,理念、价值观、方法、手段等相对来说都会有一种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但是,当这个范式解决不了现实问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叫范式弱化,原来的范式可能就不适宜解决现实问题了,这时就需要有一个范式转移。在传播学领域,其实也遇到了这.........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谈英汉诗歌翻译中文化意境的传达 【摘 要】英汉诗歌翻译应注意异域文化的传达,从各个角度,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将不同的文化意境营造体现出来,......
谈商务英语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发布时间:2023-02-02
谈商务英语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谈商务英语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谈商务英语翻译与中西方文化差异 文章 来 源 教 育 网 1 引 言 目前,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商家纷纷调整......
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翻译的困惑、目的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翻译是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化与语言差异直接影响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的接受程度,翻译过程无法脱离翻译的社会目的及其社会功能而进行。只有遵从翻译目的论,以国际文化认知和国际受众的接受程度为衡量标准,才能推动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关键词:文学出版;走出去;翻译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的英文译本就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连带整个中国文学出版走出去的翻译问题也成为了媒体和学.........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
发布时间:2023-02-18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 对外传播中标语、口号的翻译策略 一 引言 当今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却存在诸多偏见和误解,因此增强对......
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问题与途径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在传播中发展演变,传播对于书法艺术来说也是一种创造,中国书法史也是一部书法传播史。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播基础是中国社.........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文化语意下文学翻译方法 随着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的日益频繁,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并且以越来越迅猛的态势席卷着各个......
中国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同在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自1986年中国政府向关贸总协定(WTO的前身)正式提交要求恢复缔约国地位的申请开始,经历了长达13年的漫长的谈判过程。4月10日,朱鎔基总理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承诺坚定不移地支持中国在1999年加入WTO......
谈出口贸易中的商标翻译与文化差异(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9
论文摘要:在国际商品贸易不断增长的今天,文化交际也越来越平凡。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商标翻译与文化冲突的原因,介绍了商标翻译的常用方法和原则。 论文关键词:出口贸易商标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
英语文学翻译中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论文
发布时间:2018-11-23
内容摘要:英语文学作品可以很好的反映出西方国家当时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状态,因此对英语文学进行翻译可以促使我们对西方文学进行更好的理解,促进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关键词:英语文学翻译;美学价值;艺术特征英语文学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可以更好的丰富文学作品的内容,传递出文学作品的精髓,所以在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要着重注意翻译中的美学价值和艺术特征。一、美学价值与艺术特征的含.........
全球化视野中的英语传播与传统文化冲突
发布时间:2023-06-19
[关键词]英语;全球化;语言;帝国主义 一、英语整体传播现状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媒介。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国家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由此带来了政治、文化沟通的频繁。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它的普......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的重心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19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的重心问题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的重心问题 翻译中的措辞语气与句式的重心问题 摘 要: 文章以《当代翻译理论》中的某些译例为分析研究对象, 分别就英汉互译中的措辞、语气及句式重心三方......
浅析翻译中的文化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 意识 【论文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语际间的翻译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种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要力求表达两种文化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
现代文学翻译的异化策略与启示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4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信息转换成为另一种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信息的一种活动。简言之,就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的内容(包括语言和文化)表现出来。异化翻译是以源语中的语言文化为导向,尽可能的保留源语中的“异质成分”。异化翻译能够做到在保留源语文化色彩的同时,让读者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不受译入语的的语法习惯和文化特征的干扰。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交流的不断加强同时也带动.........
文化能翻译吗
发布时间:2015-08-21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唯一精通华文的马悦然年轻时学古汉语和中国音韵学,师从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他长期在瑞典驻华使馆工作,之后又长期在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从事中国语言和文学的教学。他翻译过《诗经》《西游记》《水浒传......
从翻译文化观角度探讨传统译论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2-09-14
下面浅析实现中国传统译论在中国翻译理论的构建中的意义。 中国翻译从象胥的任命到整个外事机构的设置,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者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 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自......
汉语言文学角度看中国商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17-06-29
摘要:中国的铸造历史源远流长,以商代的青铜器铸造为代表,铸造的生活、祭祀用品为我们研究商代的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尤其是铸造礼器,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基于此,本文重点介绍商代文化特征在铸造礼器上的传播形式,以汉语言文学为重要载体,分析铸造礼器的文化传播表达方法。关键词:铸造礼器;汉语言文学;传播商代(约公元前1600-约公元前1046年),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逐渐成熟。铸造礼器的制作工艺水平为.........
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华文化传播
发布时间:2022-11-26
"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定标记。对外汉语教学第一步是促进语言的推行,但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同样也就没有文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语言深刻的反映了文化发展,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影响。因此,当在进一步发展对......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密切,对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剧增,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便逐步凸显出来。然而,纵观我国大学翻译教学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
试论中国典籍英译中文化层面的翻译补偿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中国典籍英译是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交流的重要纽带。典籍英译中,由于源语和目的语在时间和空间上跨越很大,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损失成为翻译的主要障碍。本文将从文化角度,以《道德经》英译本为例,根据其在文化差......
走近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03-31
9 月 20 日21 日,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武汉大学文学院、马来亚大学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心、武汉大学70 后研究团队中国文学传播与接受研究团队、海外汉学与......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发布时间:2023-02-08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新理念 摘 要: 本文介绍了2001年全国暑期英汉翻译高级研讨讲习班的盛况,从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的角度讨论了本次讲习班带给翻译界和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12-25
摘 要:就现阶段我国外宣工作面临的挑战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国外媒体对我国报道内容缺乏真实性,负面报道太多;外宣工作中误译过多;在回译外来词汇时不准确;外宣工作没有重视中西文化差异;存在大量“中式”翻译问题;外宣工......
现代文学教学的挑战和对策
发布时间:2022-07-23
1我国现代文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1.1现代文学教学方式生硬 当前现代文学的教学方式仍以老师传授、学生听为主,老师生硬和晦涩难懂的言辞严重影响现代文学教学质量。我国高校现代文学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避免炫耀深厚的文学功底,应该用......
探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发布时间:2013-12-17
探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探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探讨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翻译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要: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具有很高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反映了中国习俗和文化特色。现从英......
跨文化视角下西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翻译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基于跨文化的视角,简要地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了赏析,并提出西方文学作品汉译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 西方文学 文化差异 鉴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会对同一个事物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