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9 01:07:05
对新世纪以来《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时间:2023-08-09 01:07:05     小编:

摘要:在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研究历程后,世纪之初《四库全书总目》研究取得了新进展。然而对《总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真正意义上的“总目学”尚未形成。《总目》研究具有分散性、自发性、偶然性的特点,这几方面都严重阻碍了《总目》研究的深化。《总目》以经、史、子、集四部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总目》研究却缺少严格意义上的“专人”、“专才”,即并无经学家专治“总目经学”,史学家专治“总目史学”,戏曲学家专治“总目戏曲”。《总目》研究尚未达到“精”、“专”、“高”的层次。未来《总目》研究方向如何,怎样让《总目》研究成为一门“显学”,学者需从哪些方面努力,作何种规划,这也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学;总目学

中图分类号:G122;I210.9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2.035

20世纪90年代《四库全书总目》(下称《总目》)研究概况已有学者进行了综述①。进入21世纪,《总目》又经历了十余年的研究历程,这十余年来,《总目》研究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发展态势。2000―2012年期间,《总目》研究论文数量高达455篇,较90年代的82篇,多出373篇,出现了成倍增长的势头。论文数量有了增加,质量上亦有较大提升。不仅如此,在文化价值、思想评介、研究方法上,部分学者也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这样看来,新世纪《总目》研究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已大有不同,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似乎以“显学”傲视学界。然所谓的“显学”、“总目学”此时是否已然形成?《总目》研究到底处于何种程度?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拟将2000年以来《总目》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并与20世纪90年代研究成果进行比较,以期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获得较为清楚的解答。

一、世纪之初《总目》研究成果“层累”尚薄

《总目》集中体现了清代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理应得到学界的更多重视。新世纪《总目》研究是在近两百年研究史的基础上,继续向前推进的研究。这两百年成果的“层累”,为《总目》研究打下了基础或开拓了领域。“层累”的厚度决定《总目》研究所处的高度,而高度如何,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未来研究前瞻性眼光的深浅,也决定其未来发展成果的丰硕与否。已有的研究成果是评价《总目》研究达到何种高度的重要指标,因而要对21世纪《总目》研究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需要全面把握其研究背景。

纵观《总目》研究史,其研究呈现出不规则“波浪式”发展的特点,即高峰过后陷于平静,持续相当长的停滞时期后,又如枯木逢春,再次焕发生机。现以时间为序将其发展过程概括为五个阶段,并作说明如下:

第一阶段为“沉寂期”。《总目》刊刻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其钦定地位,学者并未对其进行系统的批判性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仅见于清代学者的各类笔记或文集,十分零散。如王昶在《湖海诗传》卷十六纪昀小传引《蒲褐山房诗话》评价《总目》云:“《提要》二百卷,使读者展阅了然。盖自列史艺文、经籍志及《七略》、《七录》、《崇文总目》诸书以来,未有闳博精审如此者。”[1]嘉庆年间,阮元仿《总目》体例,成《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一书,仅五卷而已。此外,并无其它研究论著出现。因而,《总目》的初期研究还是一种沉寂状态。

第二阶段为“躁动期”。道光、咸丰之后,学者对《四库全书》纂修时期的禁毁图书有所整理,虽然限于目录、版本研究,却打破了最先的沉寂。《禁书目合刻》是此时代表性著作,此书是姚觐元所编《禁书总目四种》和邓实所搜访的《江宁官本违碍书籍目录》残稿(后题为《奏缴咨禁书目》)的合刻本。生于乾隆时期,又历经嘉、道二朝的梁章钜著有《枢垣记略》一书,其中有不少资料间接或直接涉及到《四库全书》研究史实。如书中记载担任《总目》总裁的阿桂、英廉等,于《四库全书》纂修之事用力甚夥。而梁林(章钜)撰此书则是因为其“尝读《四库全书提要》,谓《钦定历代职官表》中‘其兼官无正员而所掌綦重,如军机处之类,别有专表,以崇职守’”[2]序,遂作此书。生于道光年间的陈康祺著有《郎潜纪闻》(初笔、二笔、三笔)一书,共计42卷,记有清一代之事,涉及《四库全书》及《总目》者甚多。如《初笔》卷一第16条“四库书成朱学士实其先河”,卷六第290条“五征君”,卷八第429条“纪文达撰恭进四库全书表”等;《二笔》卷一第17条“文渊阁典守官”,卷五第182条“文源阁藏书”,卷六第201条“胡煦因著作收入四库得谥”等;《三笔》卷四第126条“朱文正与纪文达同赴翰林苑上任诗”,同卷第132条“朱竹君(筠)之不肯和同”等,这些都是研究《四库全书》及《总目》的重要资料。

第三阶段为“奠基期”。民国时期,《四库全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四库学”渐成热点。而作为“四库学”分支的“总目学”也在此时奠定其重要的学术地位。余嘉锡穷其一生对近500种提要进行系统考证,终成《四库提要辨证》一书,将《总目》研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亦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论著,其与余氏《辨证》一书同为《总目》研究的双峰,二者为《总目》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此时对《总目》之研究实为乾嘉朴学之法的延续,辨证、补正、纠谬、订误等是其主要研究方式。因而,民国阶段的“总目学”研究实为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引导下,进行的一系列基础性辨伪工作。

第四阶段为“停滞期”。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30年的《总目》研究陷入长期的停滞状态。据《全国报刊索引》统计,20世纪50年代《总目》研究论文仅有1篇,60―70年代涉及《总目》研究的论文仅有6篇,且论文质量不高,深度不够,理论性、思想性也不强。这是因为十年动乱时期,“总目学”研究亦陷入低谷。

第五阶段为“活跃期”。此一时期包括20世纪80至90年代这20年。上世纪80年代,“停滞期”结束,“活跃期”渐入状态。这主要体现在,众多学者开始以《总目》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出版,为“四库学”研究提供了诸多便捷,而《总目》作为“四库学”的重要角色,不断被重视。据中国知网统计,1980年至1989年这十年共计发表《总目》研究论文37篇,占“四库学”论文总数(118篇)的31.4%。20世纪90年代,国内相继成立了“海南大学《四库全书》研究中心”、天津图书馆“四库文献中心”等,《总目》研究更加活跃。李杰在《90年代〈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论文综述》一文中指出,“90年代对《总目》的研究不仅承继了传统的研究模式,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所突破和创新,对《总目》的价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诸如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经世价值取向、文化价值重估、经学观、西学观、文风观、乃至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全新的探讨与研究”[3]。如此评价是否平允,有待商榷。然上世纪90年代的研究成就确实较之前四个阶段截然不同,许多文章亦可圈可点。这十年中,涉及《总目》的研究论文有82篇,而四库研究论文总数则有336篇,前者占后者的24.4%。比例虽较于80年代有所下降,但论文总数却在上升。这一方面说明了“四库学”和“总目学”研究都在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则说明“四库学”研究分支,诸如“四库版本学”、“四库目录学”、“四库文献学”等开始不断出现,并占据一定比例。 《总目》研究在经历了“沉寂期”、“躁动期”、“奠基期”、“停滞期”和“活跃期”五个阶段后,进入了21世纪这个特殊的研究阶段。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总目》研究实际上是在参差不齐的现有成果下的重新起步和继续探索。所谓“参差不齐”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形:其一,辨伪成果较为突出,而理论成果相对缺乏。基础层面先行,将谬误首先澄清固然是好事,但理论研究如若跟不上,必然会造成研究自身的平衡失调,如同“跛子走路”,难以快速向前。以上五个阶段,仅第五阶段涉及理论研究,而且著作和论文均占少数。其二,《总目》的整体较为凸显,引人注目的专学研究几乎为零。民国时期的余嘉锡和胡玉缙,20世纪90年代的崔富章和李裕民等学者皆以《总目》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其积极方面自不待言,而针对《总目》经部的经学研究,史部的史学研究,有价值的学术论著相对缺乏。实际上,《总目》的经学和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总目》的整体编纂思想。其三,“众人”齐聚,火焰虽高,然无“专才”,终归平庸。《总目》研究需要专人、能人,而目录学家、版本学家等专门研究《总目》者几近于无。小说理论家、诗词以及戏曲研究者也未有共同染指《总目》研究。《总目》的博大精深非专才不能胜之。其四,《总目》研究出现一种怪象,部分研究者的主研方向并非“总目学”,但却在高级别刊物上发表《总目》研究论文。更加奇怪的是,他们仅发表一两篇,随后在《总目》研究领域便销声匿迹,这部分“客串”的研究者在《总目》研究中占很大比例,尤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最为突出。从《总目》长远的发展来看,这是一种极为不利的“畸态发展”。

现在我们已经清楚,虽然《总目》的研究和探索历经了较长时间,然其打下的基础并不厚实,新世纪《总目》研究所处的高度并不高。在这样一种境况下,2000―2012年这十余年中,《总目》研究又将经历怎样一个过程?《总目》研究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以考证为主的传统研究方法在《总目》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世纪的《总目》研究有无新的建树?要回答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对本世纪以来《总目》研究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以获得前瞻性研究视野。

二、传统方法与现代研究共进,成果尚属丰硕

文中所涉著作来自于各出版社的书目信息,论文则据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编辑的《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中国知网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报刊资料索引》进行统计。由于本文只以《总目》为研究对象,故有关《四库全书》研究成果中小部分涉及《总目》研究的论著(文)未作统计,但所涉文献足以显示《总目》研究的发展概况。据笔者统计,2000年以来,共有26部《总目》(或关涉《总目》)研究著作②,较上世纪90年代的3部③,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飞跃。以这些著作为参照,可对世纪之初的《总目》研究情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在研究方法上,《总目》研究承继了传统的乾嘉朴学之研究法。从“四库学史”和“总目学史”来看,乾嘉时期开启了“四库学”研究的先声,有关《四库全书》禁书研究、版本研究的成果开始出现。乾嘉考据之法在“四库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民国之际,学者沿用乾嘉朴学之法研究《四库全书》及《总目》,产生了《四库全书考异》、《四库提要辨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等典范性著作。1949年至今,乾嘉学术方法依然活跃在学界中。进入2000年,杨武泉《〈四库全书总目〉辨误》,李裕民《〈四库提要〉订误》(增订本)两书是考据类著作的代表。杨著共考得《总目》之误680余条,与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相互补充。李著是在原书基础上修订而成,其中订正《总目》之误450条,《四库未收书目提要》8条,共计458条。由于李氏专攻宋史,所以对宋人著述多有精彩的辨证。受学界地方性文献研究热的影响,近年来地域文学研究出现了诸多有益之作。就乾嘉朴学研究方法而言,朱维干纂辑、李瑞良增辑的《〈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和汪泰荣编校的《〈四库全书总目〉吉安人著述提要》具有代表性。

新材料的发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总目》的关键。“四库学”资料浩繁,原始资料自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陆续发现、影印、整理,如《于文襄(敏中)手札》,王重民所辑《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等。2000年《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影印出版开启了整理有关《总目》原始资料的新局面。2005年由吴格整理的《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排印本面世,此本给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2006年吴格、乐怡标校的《四库提要分纂稿》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全书收有翁方纲分纂稿982篇,姚鼐分纂稿89篇,邵晋涵分纂稿37篇,陈昌图分纂稿12篇,余集分纂稿7篇,邹奕孝分纂稿1篇,郑际唐分纂稿1篇,程晋芳分纂稿1篇,庄通敏分纂稿1篇以及佚名分纂稿6篇,此书极大地丰富了《总目》研究资料库。2006年张升编的《〈四库全书〉提要稿辑存》收集了《浙江采集遗书总录》、《江苏采辑遗书目录》和四库馆臣撰写的《四库全书》提要稿,亦是《总目》研究原始资料文献的汇集。同年,《四库全书》出版工作委员会所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提要汇编》一书,是集学术价值、史料价值和使用价值为一体的重要著作。此书所辑文津阁《四库全书》书前提要与通行之《总目》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有很大差异,这对研究《四库全书》的编纂,《总目》的成书以及清代学术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备受关注的《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一书,2011年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这部经纪晓岚用墨笔亲自删定的《总目》残存稿本,保留了四库馆臣缮写提要原貌和纪晓岚笔削提要痕迹,为“总目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原始文献。

世纪初在进行原始文献整理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整理当下已取得的研究成果。2000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韩金国等主编的《薪与火的传承――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研究》就开启了研究成果汇辑的新思路。2005年和2006年,甘肃省图书馆对“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组织的两次大规模的《四库全书》研讨会成果进行了汇编,成《四库全书研究文集》两册。2010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孙彦、王姿怡、李晓明纂辑的《四库全书研究》一书,收录了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总目》研究论文,此举可说是有功于学界。2012年,陈垣著、陈智超编《陈垣四库学论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举与孙彦等纂辑《四库全书研究》有“同工”之妙。值得着重指出的是,魏小虎的《四库全书总目汇订》一书,将《总目》的成果进行了汇总,研究者可按图索骥查找文献,减去不少翻检之累。 《总目》研究领域广阔,新世纪以来,心理、思想、文化、学术史、出版史等方面,学界皆有论著。周积明《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200年)一书将《总目》置于清代社会文化的整体中来进行探讨和研究,还原出18世纪《总目》编纂的“文化群体心理”。张传峰《〈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研究》(2007年)从学术思想角度对《总目》进行了剖析。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2008年)则是放眼于整个《总目》研究的历史,对学术史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另一部著作《〈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2009年)则从社会与人的角度对清代知识分子与《总目》之关系进行了探究,既有文化史视角,又有学术史视角。司马朝军《〈四库全书总目〉研究》(2004年)从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辑佚学、考据学等方面对《总目》的学术方法进行了深入考究。李常庆《〈四库全书〉出版研究》(2008年)涉及《总目》编纂的多个问题。

方法的更新往往有助于学术的进步。将考据学与思想研究结合起来是《总目》研究方法的新突破,这方面成果有几部力作,如司马朝军的《〈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的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以及刘玉B的《四库唐人文集研究》。司马之作,既有传统的实证性研究,又有在此基础上的新思想、新见解的提出,其研究法并非新颖,但在《总目》研究史上却是有创新意义的。一方面大量征引文献,用事实说话,将各家《四库提要稿》与《总目》的异同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分析文字异同背后隐藏的史实,研究馆臣以及乾隆对《总目》学术思想、价值的不同影响。张氏所著《四库提要叙讲疏》以“讲”、“疏”相结合的方式对《总目》中的“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疏”是传统文献研究的重要方法,“讲”建立在“疏”的基础上,必定会有新思想的阐发。刘著是其博士后科研报告,对《总目》著录的唐人文集进行了思想上的研究,其中不乏扎实的文献考据之功。

在论文方面,2000-2012年共计发表《总目》研究论文455篇(见表1),平均每年35篇。而1990―1999年,《总目》研究论文共有82篇[3],平均每年只有8篇。从数量上看,21世纪初《总目》研究成果明显上升。自2001至2005年的五年中,论文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006至2012年,论文数量维持在40~50篇左右。然而,论文数量的增长,并不能作为《总目》研究发展繁荣的标志,这需要辩证地来看。在论文选题上,多以实证性研究为主,旁及目录、版本、文体、思想、文化、学术等多个领域。但这些领域尚属开拓阶段,尤以思想、文化、学术理论研究最为粗浅。论文内容上,关于《总目》原始资料的利用率较低,所论所断仅限于一隅。研究方法上,乾嘉之法运用较为娴熟,但其它学术研究方法尚未利用或利用较少。因而,《总目》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文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尚待进一步开发;涉及《总目》的浩如烟海的原始材料与《总目》研究亦不可分割,这更是研究的重要领域。

三、分散性、自发性、偶然性限制《总目》研究之深化

《总目》研究是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总目》的研究成果有整体的把握和精准的判断。从周积明所划分的三个阶段来看[4],这三段总体成果尚属薄弱,《总目》研究尚不充分。高远、汪受宽在《近三十年来〈四库全书〉研究现状与思考》中对1980―2006年间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有关《四库全书》的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统计后认为:“以上所列发表论文的数量虽比较多,但是还不能直接说明《四库全书》研究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总结与思考”部分,得出这样的结论:“《四库全书》研究还未真正形成一门专学。”[5]

进入21世纪,《总目》研究又经历十余年之历程,这期间,其研究可以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著述到论文,数量的增加体现出《总目》研究的自觉。不可否认,部分著作和论文质量很高,研究角度、力度、方法,也都有所创新,但是《总目》研究依然没有形成一门专学,其研究具有分散性、自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现以2000年至2012年既有的研究论文为统计对象,从论文作者、数量、质量进行分析(见表2),对《总目》的研究成果进行考察,再作说明。

13年中,涉足《总目》的研究者不在少数,但对455篇发文作者进行统计发现,主要研究者相对缺乏。据上表可知,《总目》主要研究者发文共88篇,占《总目》研究论文总量的19.3%。这个比例说明,80%多的《总目》研究者在13年的时间里发文少于3篇。“客串作者”[5]在《总目》研究中依然存在,而且为数不少。《总目》研究依然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队伍。就杜泽逊、司马朝军、李裕民、崔富章等主要研究者而言,他们的《总目》研究也多是承袭乾嘉考据之学,在实证性研究方面用力甚多,其它方面或尚付阙如。在发文级别上,《总目》研究论文很少出现在社会科学类重量级别的刊物上,如《文学遗产》、《文学评论》等几乎不刊载有关《总目》研究论文。

据发文总量及表格可以推断,以《总目》为研究方向的学者还在少数,“总目学”研究只是他们学术研究的一个方向或分支。老一辈学人余嘉锡、胡玉缙之后,以毕生之力从事《总目》研究的学者少之又少。当下,出现了一部分青年学者,他们中或以《四库全书》为研究对象,或以《总目》为研究对象,或两者兼顾。总体成果不少,但具有影响力者尚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深入研究需要时间,而部分著作仅用了一两年,在没有足够时间保障下的学术研究,其学术成果是要大打折扣的;其二,实证性研究,缺少研究的环境和可能性,如果要见一部书的版本,现在不费一般周折,是难能成事的;其三,旧材料的重复利用,研究结果的重复引用,没有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于材料的彼此联系和相互印证,关注不多;其四,随着《总目》研究的深入,一些秘而不宣的材料不断被发现和利用,但是研究者对新材料的挖掘力度不够;其五,《总目》的编纂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诸多方面,而当下研究却很少涉及。以上五个方面,阻碍了《总目》研究的进程。需要指出的是,《总目》研究的不深入,并没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并不存在难解的技术性的问题,学者要做的是花时间和功能做出精品来。 值得注意的是,世纪之初以《总目》为选题对象的硕博士论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据统计约有26篇,占整个“四库”硕博士选题(62篇)的42%,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总目》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有赖于后起之秀,而青年学者在这方面有足够大的潜力。从硕博士论文的选题来看,主要分内部研究、外部研究和整体研究三个方面。内部研究涉及《总目》的经、史、子、集四部的考证及思想分析,如郭合芹《〈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研究》、刘敬《〈四库全书总目〉七子派批评研究》、柳燕《〈四库全书总目〉集部研究》等;外部研究则主要是从目录、版本入手,探析《总目》成书情况,如成雪《〈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分类研究》、陈平《〈四库全书总目〉善本观研究》等;整体研究则是从宏观角度总体评判《总目》学术价值或着眼归纳总结《总目》研究历史,如赵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学术思想与方法论研究》、陈晓华《“四库总目学”史研究》等。就硕博士论文来看,《总目》研究亦尚待深化。部分选题过大,囿于论文撰写要求不能展开;有些题目较为新颖,但由于对史料挖掘不够,思想阐述不清,学术价值依然有限。要之,有关《总目》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

四、广阔之发展空间必将成就繁荣之走向

《总目》的价值和意义已毋庸详论。总结《总目》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研究,充分挖掘《总目》的价值。早在1997年,周积明就发表了《〈四库全书总目〉文化价值评估》一文,载于台湾《中国书目季刊》。该文从文化价值角度对《总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关于《总目》在目录学史上的贡献,对文学史及思想史的影响,在保存史料方面的成就与缺憾都有专文论述。就这些角度而言,它们涉及了《总目》的宏观研究,然而囿于单篇论文的诸多要求,研究者们并没有将《总目》所蕴藏的所有价值挖掘出来。而且《总目》的文化史、史学史、目录学史贡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需要不断研讨、不断深化、反复论证,最终才能给《总目》一个“盖棺定论式”的评价。即便如此,《总目》研究依然不会止步,新思想、新观点、新视角的介入,必定会对《总目》的探究产生新的影响。《总目》的研究空间很大,从发展方向来看,《总目》的基础性研究恐怕还是当务之急,其它方面诸如思想研究、文化阐释、成果汇考以及对《总目》研究的再研究也会不断凸显出来。

考《总目》之误,证《总目》之失。用乾嘉朴学之法,继续实证性研究,这是《总目》研究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从胡玉缙、余嘉锡到李裕民、崔富章、杨武泉,已有很多学者进行集中性研究。但《总目》卷帙浩繁,以一人之力穷其一生,也未必尽能辨证其误。一方面,这就需要众多擅长考据之学者,集中精力,进行多方面辩难;另一方面则要将《总目》细化,从经、史、子、集四部入手,发挥特长,各显其能。《总目》各部皆有缺失,但分布很不均匀,史部和集部问题较多。以明人别集为例,《总目》在著录版本的时候就存在诸多阙误:其一,因视野局限,未详细调查版本存佚情况,《总目》著录的明人别集版本多非善本。方孝孺《逊志斋集》,《总目》著录的是内府所藏二十四卷本。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均有明成化十六年郭绅所刻三十卷本藏本。其二,借口“未见”,不加考证,致使存世文献湮没无闻。《总目》中《金文靖集》提要说“……《千顷堂书目》载《幼孜集》十卷,又《外集》一卷,又《北征集》一卷。今《外集》未见”[6],按,《金文靖公集》十卷《外集》一卷有明成化金昭伯刻弘治六年卢渊重修本,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图书馆等皆有藏本。诸如此种疏误,《总目》中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找出问题,澄清事实。

发现整理原始文献,夯实《总目》研究基础。原始文献的整理有助于《总目》的进一步研究,尤其是记载《总目》纂修的第一手资料,更应该引起重视。《于文襄手札》是较早发现的研究《总目》及《四库全书》的重要史料,然而此手札用行草书写,极难辨认,徐庆丰《〈于文襄手札〉考释》一文对其有初步整理,但错误较多。当下研究《总目》的学者征引《于文襄手札》亦因无法识别草书字符而误,使得极有意义的学术著作有白璧微瑕之憾(见拙文《〈于文襄手札〉考释掇误――兼述学术著作征引之误》所论)。对于敏中手札进行系统整理,必定有功于学界。日记的整理和利用也很重要,王际华即著有《王文庄日记》,其中有不少关于《总目》及《四库全书》纂修的史实,然此书尚无整理本行世。司马朝军先生在《〈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一书的后记中提及其将进行《〈四库全书〉分纂官提要稿校注》的课题,这也是《总目》基础性研究的重要方面。已经由吴格先生整理的《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甚便于学界查阅,这是《总目》文献整理方面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要进行《总目》的深化研究,其基础性工作不容忽视,否则楼筑再高,地基不稳,难免有坍塌的危险。

首先,扩大学术视野,多角度、多意义阐发。学术的生命在于“形态”和“时态”之不断变化,学术的进步在于脱离旧思想的束缚,以新思想的重塑进行学术整合。“如何突破历史限制、地理限制、性类限制、形式限制,以适应无穷无尽的新知识”[7],这都是《总目》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总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集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为一体的集大成之作。对于这样一部著作,两百年来,不断有学者对其进行考辨、补正、研究等文献性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不得不看到,只有少数学人在关注《总目》其它方面的价值。文化史上,《总目》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对清代之前两千年的文化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对后世应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诸多启发。当下,这方面的研究尚付阙如,但陈晓华在《〈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第五章中在思想文化史方面有所关注,然而限于论题所述,并未关涉《总目》的文化价值。思想史上,《总目》体现的是封建制度达到顶峰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所产生或具有的思想。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总目》中所体现出的帝王(乾隆)以及四库馆臣对待学术及文化的思想是极其复杂的,对汉、唐、宋、元、明各代思想有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思想史的角度进行辨证和梳理。学术史上,张传峰有《〈四库全书总目〉学术思想研究》一书,是第一部关注《总目》学术史的论著,其对《总目》与唐宋诗学批评以及《总目》的汉学官、宋学官有较好的探讨。另外,《总目》自身对学术史的关照和论断,也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方面,此角度的研究有很大难度,需要对中国文学思想史有深厚的造诣方能成事。随着对《总目》研究的深入,以上三个方面会成为新的学术思考点。 其次,切入相关学科,深度挖掘研究。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术视角的切入,能够扩大《总目》的研究范围。《总目》是在清初这一特殊社会历史文化条件下编纂的,必定带有那个时代的社会特点,探求其背后价值对于进一步研究《总目》有重要意义。如乾隆谕旨中所体现的明代文学观如何?上谕档中的明代文学观念又是怎样的?以此推论,官学引导下的《总目》思想走向哪里?这些都会涉及文化学、社会学的一些知识。另一方面,《总目》的编纂是集当时顶尖学者的智慧为一体的,这样一部巨著从开始到完成,四库馆臣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心理状态是否一样?在实事求是的朴学探究之余,有无夸耀和卖弄的成分?中国文化的“种族心理”对《总目》纂修者“群体心理”的影响又当如何?这些问题,又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周积明教授在《“四库学”:历史与思考》一文中指出,其所著《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一书就是基于一种文化理解,即“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在内的中国古典目录,其本质是人类的文化实践活动,其间无一例外地积淀和凝聚着主体的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情感趋向、理想愿望以及知识、才能等文化品性,蕴含着活生生的灵魂”[8]。当下各种《四库全书》研究中心相继成立,对于这些中心的作用不容忽视,更要不断壮大他们的力量,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解决《四库全书》及其《总目》等跨学科问题。因为“四库学”、“总目学”是庞大的学术工程,选题的策划和合作研究也是必要的。

再次,研究的再研究,批评的再批评。《总目》研究成果需要不断审视和评价,这样不仅有利于《总目》研究的深化,更可以总结经验、精粹学术。这里我们以余嘉锡先生《四库提要辨证》一书为例,简作说明。此书1958年出版,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再版多次。它是余嘉锡先生“一生精力所萃”,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研究《总目》所必须参考的一部书,其价值已得到学界肯定。事实求是地说,以一人之力完成对《总目》的考证,会出现一些盲点或是当时无法解决而现在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清理,以推进学术的发展。李裕民的《〈四库提要〉(经史之部)订误》以及安学勇的硕士论文《〈四库提要辨证〉研究》,都是对《总目》批评的再研究,在学术发展过程中,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总目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挖掘以往《总目》研究的学术成果,用以丰富文献学、学术史的内容,推进这些学科的发展”[9],《总目》犹如高耸的大厦,学者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不断为其添砖加瓦。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历史判断,所得成果要接受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当然,以合理的评价机制对学术成果进行审视,总结经验,以典型引路,才能更好地追求新的未知。

注释:

①见李杰的《90年代〈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论文综述》(刊载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年第3期)一文。另,康尔琴的《建国以来〈四库全书〉研究论文概述》(刊载于《图书馆学刊》2002年第6期);汪受宽、刘凤强的《〈四库全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刊载于《史学史研究》2005年第1期);高远、汪受宽的《近三十年来〈四库全书〉研究现状与思考》(刊载于《图书与情报》2008年第3期)等三篇论文亦有部分内容涉及《四库全书总目》研究状况。

②自2000年韩金国等主编的《薪与火的传承――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研究》一书开始,截止2012年,共有包括杨武泉的《〈四库全书总目〉辨误》、司马朝军的《〈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以及魏小虎的《四库全书总目汇订》等26种著作。其中6部著作部分内容关涉《总目》,亦列于内:《薪与火的传承――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研究》一书正文主要是《总目》研究论文的汇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下编是《总目》研究论文的汇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2005年四库全书研讨会文选》第一编是关于《总目》研究论文的辑录;《〈四库全书〉出版研究》第二章专论“《总目》的编纂”;《〈四库全书〉与十八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第四章部分内容涉及《总目》研究;《四库全书研究》是民国时期《四库》研究论文汇编,下册辑有“总目提要”论文10余篇。

③这三部著作分别是李裕民的《〈四库提要〉订误》(1990年),崔富章的《〈四库提要〉补正》(1990年),周积明的《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1991年)。

[参考文献]

[1]王 昶.湖海诗传[M]∥续修四库全书:第162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5.

[2]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M].何英芳,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3.

[3]李 杰.90年代《四库全书总目》研究论文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

(3):33-37.

[4]周积明.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267-277.

[5]高 远,汪受宽.近三十年来《四库全书》研究现状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8

(3):119-125.

[6]纪 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484.

[7]杨家骆.四库全书学典[M].上海:世界书局,1946:127.

[8]周积明.“四库学”:历史与思考[J].清史研究,2000

(3):50-62.

[9]陈晓华.“四库全书总目学”构想:《四库全书总目》研究新论[J].图书情报工作,2003

(11):120-12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论二十世纪以来王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3
以下是一篇关于试论二十世纪以来王恽研究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论文摘要:本文以当前所能收集到的民国至当代论述王恽与其著作《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的材料为基础,归纳自民国以来学术界对王恽及其《秋涧先生大全文集》的相关研究成......
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2-07-29
摘要: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伦理研究的兴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我国行政伦理研究以“公共性”为内核构建起了庞大的学术图景,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的相互交织决定着行政伦理的方向和路径,形成了“行政伦理困境”、“行政伦理......
谈《四库全书》
发布时间:2023-02-15
乾隆间《四库全书》的编纂,不是一个偶然的文化现象。它既有康熙、雍正以来日趋强盛的国力所提供的安定 社会 环境和富庶物质条件做基础,又有明清之际,尤其是康熙中叶以降全面整理、 总结 古代学术的风气为学术渊源。同时,迄于......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2023-06-27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回顾与前瞻——关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哲学 在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我们的哲学承担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这就是:不仅要总结20世纪......
进入21世纪以来吴梅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 要:吴梅是中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以往学界对他的研究相对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本文旨在对2000年后的吴梅研究现状作综述,从资料论著、文学创作、戏曲理论、生平轶事、教育意义、其他研究六个方面对......
探究新世纪以来小说中“工人群像”
发布时间:2023-05-14
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批以描绘工厂变迁为背景、塑造工人形象为主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有的把目光投向了工人悲喜沉浮的命运,记录了工业现代化背景下产业工人发展生存的历史;有的则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关注工人们生存状态以及心理情感,表现普通工人的人生百态、喜怒哀乐乃至人性弱点。这一时期工人题材的小说有一类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作家以某一行业或家庭为背景,力图展示几代工人命运的起起伏伏。虽然这种题材.........
21世纪以来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内有关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文献依然较多,主要集中在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与民生主义关系、社会主义思想来源、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内容以及对社会主义思想评价等方面。这些研究,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已经达到了一......
新世纪以来纽约市提高教师质量的策略与启示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6
21世纪以来,提高学生成绩成为纽约市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要想提高学生成绩,必须提高教师质量。在2000年之前,纽约市教师质量令人担忧:在1995-2002年间,纽约市几乎一半的新教师是暂时许可的教师(即属于无证教师)。此外,在1999-2000......
浅谈2O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关键词:武术;;传统美学;西方美学 论文摘要:了20世纪武术美学研究的成果,分析得出:受中国美学研究的影响,武术美学的研究呈现出一种致力于本民族传统美学,从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角度进行研究;另一种运用西方美学范畴,从......
新世纪中国农村改革:反思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5-20
" 20余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成就与问题,一并结转到了新的世纪;而1999年的农村经济大帐总体上显得平淡无奇,这也算是给全国经济的“平稳过渡”作出了贡献。尽管许多农村经济与社会的深层矛盾逐步走向表面化,但总体上还应该是属于“通过经......
本世纪以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2-07
【摘 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预演,是共和国的前身。本世纪初以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现代性的理性反思:新世纪天津诗歌的城市书写
发布时间:2022-08-14
文学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化的反映,城市是文学作品着力表现的形象之一。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扩张和重新组合,城市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对象并日益凸显,构成了文学表现的独特的审美对象。文学对城市的书写体现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也反思了现代性对于城市生活和城市人的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文学的城市书写有了较大的突破,作家们置身于这座城市中,注视着、体验着、书写着这座城市。而天津诗歌的城市书写更.........
瞻仰老山纪念碑(外四首)
发布时间:2023-07-11
白云悠然漫天际,峰峦叠嶂山色碧。 英雄丰碑卓然立,歌咏功德赞英烈。 汉白玉石雕字体,笔迹遒劲透功力。 老山精神存万岁,托碑寄情传伟绩。 铭刻英豪垂永年,自卫还击作胜纪。 壮士挥戈赴战区,卫国戍边举旌旗。 敢于牺......
深化政府改革:30年改革的反思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6-28
30年来的 经济 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包括政府改革在内的 政治 体制改革滞后,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和支配经济活动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某些方面甚至得以强化,致使改革路径偏离了市场化方向,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走出理论......
试论《四库全书》库本提要之价值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要〕学界对《四库全书》库本提要的价值讨论不多,估价不足。笔者以金毓黼先生所编《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易类》为例,参以文渊阁、文津阁库本提要,与浙本、殿本《四库全书总目》进行比勘后认为,库本提要自有其独特价值,一是可证《总目》等诸本提要之误,二是可补诸本提要之缺失。〔关键词〕四库全书;易类;库本提要;价值〔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4-0078-0.........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的现状与前瞻(1)
发布时间:2013-12-18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本文以第一届至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所收论文为依托,从重大的进展、明显的不足、乐观......
关于新世纪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再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7
" 论文摘要:毛泽东外交思想为新中国外交工作方针的制定莫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正确练合起来,创建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是对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盟援助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本文从援助规模、援助方式、资金来源、援助增长率和援助占当地GDP比重五个方面研究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对东盟十国援助的波动特征,认为经济状况、地缘政治和人道主义是产生援助波动的主要因素。尽管援助波动不能完全避免,但应增加对贫困国家的持续关注,加强政策沟通以减少援助活动的负面影响,为响应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建设、构建稳定的双边关系做出贡献。关键词:中国对外援助东盟援助波动东盟.........
反映社会工作立法的前瞻性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15-08-24
无论从社会工作立法的哪一部分内容来做分析,都有超前探索的性质,故而对每一项研究成果的编校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搞好内容的编校,编者除与原作者进行反复沟通以外,还要注意检索相近的研究成果,以期开阔自己的视野,也......
关于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探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广东 高校教师 价值观念 价值观变化 值价取向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和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高校教师价值观念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对如何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引言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明代西番诸卫研究情况概述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明初,为了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在河湟洮岷设置“西番诸卫”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的统治,由于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建置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西番诸卫的研究加以概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3-07-12
综合自然地理学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着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间的物质能量关系,阐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历史形成、现代过程、类型结构、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综合自然地理学是在部门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
审计判断研究: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2-10-29
一、国内外审计判断 研究 的回顾 (一)审计判断研究历程的总体回顾 (二)审计判断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状况 1 国外审计判断的研究领域及研究状况 (1)审计判断的理论定位和构成要素的研究 尚德尔(Schandle,1978)......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发布时间:2022-11-12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视觉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文化分析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风格论新世纪以来国产喜剧电影中的方言元素 文章来源 www.3 ed u.net ......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8
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中的男性形象分析 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与现状 1.1家庭伦理剧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由于其大众性和通俗性,成为电视剧中的重要类型。家庭伦理剧以道德伦理观念为表达内容,以广阔的社会为背景,以家庭为......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戏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5
二十世纪是中国戏曲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世纪。究其原因,一是随着时代风气的转移,戏曲这种本来被“博弈视之,俳优视之”的“小技”,昂首阔步地进入了学术殿堂;二是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研究者的理论观念不断有所更新,研究方法不断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汉工商业研究述评(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8
东汉近二百年是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型时期,工商业在其经济结构中间占有特殊地位,但是因为资料的限制,人们研究的重点始终是秦、西汉,对东汉研究不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对东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研究,涉及经济政策、经济形态、......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债务问题
发布时间:2015-12-04
自20世纪拉美危机和东南亚危机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主权债市场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现象:欧、美、日等富裕国家与地区均日益陷入重债富.........
新世纪诗歌写作的多元格局及其反思
发布时间:2023-02-22
新世纪诗歌已经走过近十五个年头,在这十五年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逐渐生成与定型,新世纪诗歌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题材选择、审美趣味等方面也相应地呈现出了鲜明的丰富性与驳杂性,多元共生的诗歌格局成为新世纪诗歌的主要形态。从新世纪诗坛的整体格局来看,诗歌写作队伍愈发庞大,各种写作风格并行不悖,各类诗学主张自由彰显,诗歌事件层出不穷,诗歌的传播方式立体多元,正所谓:“老一代.........
来自19世纪的人全球还有4个
发布时间:2023-03-28
【美国】格特鲁德・韦弗 年龄:116岁 人生态度:先对别人好 继大川美佐绪之后,格特鲁德・韦弗成为了世界最长寿的人。1898年7月4日,韦弗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1915年韦弗结婚,她的4个孩子如今还剩1个,也已90多岁了。 韦弗如......
试析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历程、反思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高等教育先后经历“求同、完全否定、求同存异、求异求同、求异存同”5个时期,并逐渐走上了特色发展之路。民族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存在系列障碍:受到一定社会历史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囿于传统文化教育模......
21世纪以来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体学研究热点探析
发布时间:2023-06-27
[关键词]文体学;科学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一、文体学研究文献数据处理 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博士和大连理工大学Wiselab团队共同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工具,目前在国内外研究者中使用较多。相比传统的研究,文献......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就一起民事案件作出司法解释所引发的宪法“司法化”问题讨论尚未结束,2009年5月,孙志刚在广州被故意伤害致死一案再次引发违宪审查争议。宪法“司法化”起源于美国,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宪法“......
浅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建设的反思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6-27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政策法规;反思;前瞻性思考 论文摘要:教师教育政策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航标,反思新中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在教师教育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阶段,教师教育政策总是或强或弱或显性或隐性地左右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农村宗族问题研究管窥
发布时间:2023-02-26
" 摘 要:本文就当代宗族复兴的原因、宗族由传统向现代变迁、宗族与农村民主政治的关系、宗族与社会经济和宗族与现代化的宏观思考等五个问题,对学术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农村宗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较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进而对研究中存......
浅谈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症候
发布时间:2022-10-09
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主体和叙事策略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展露出新的创作症候。以创作主体而言,更多的少数民族本土导演涌现,少数民族电影的言说主体性凸显,开始迥异于以往的汉族创作,转而带有浓郁的自我表达特质。以影片叙事而言,在以往整体节奏较快且富有商业气质的大情节作品之外,更多弱戏剧性的小情节作品涌现,成就了新的少数民族电影风格与群落。这些演变的背后,是少数民族电影在电影体制变革与少数民族地域经.........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理论与方法:新世纪文学语言研究之研究 本文试图对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文http://wWW.LWlm.Com学语言的研究状况做宏观扫描、深度观照和焦点透视。 本文的取材范围是2000年至2010年国内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学语言的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兼......
谈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反思与前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虽然回应了现实的部分需求,却又表现出体制革新上的犹豫不决,“一调一裁二审”的特别处理体制的最终确立,注定为随后的立法更新留下更大空间。调解与仲裁机构合并、设立独立的......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04
二、我国宪法“司法化”面临的的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从1949年9月制定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至今,我国宪法制度的发展已走过了风风雨雨50年,有些人认为,我国宪法被视为“闲法”,人民法院判案不得引......
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2-18
摘 要:所谓会计管理理论,指的就是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会计学的理论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充分的结合两门学科的优势所在,发挥出更好的会计管理效果。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
文渊阁本《汉书》及《钦定四库全书考证·汉书考证》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 要: 乾隆三十八年,在“稽古右文”的旗帜下,敕命纪昀等人开馆纂修《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汉书》正是形成于此时。《汉书》在底本的选择上,虽是以武英殿本为底本,但并不是对武英殿本的直接钞录。另外,汉书每卷末所附《钦定四......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成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回顾了养成教育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的肇始阶段、问题导向阶段、理论纵深发展阶段。从养成教育的定义,研究的学术独立性,成果的形式、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对养成教育展开反思。 论文关键词:养成......
关于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
发布时间:2023-07-01
一、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第一次转型 1、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西方主流意识形态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14—16世纪,资产阶级刚刚形成,本身的力......
对新世纪中国舞蹈转型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6-02
一、前言 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借鉴苏联模式与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的。在这条发展之路上,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中国特色的舞蹈教育模式仍在摸索中不断改进。无论是苏联还是西方的办学模式只能是借鉴,如何弘扬本民族的......
面向新世纪的《三国演义》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28
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时候,如何把握《三国演义》研究的发展方向,如何在新的世纪把研究提高到新的水平,这是值得每一个研究者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里就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略述己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行。 一、新的突破必须以版本研究的深化......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新世纪投资战略问题研究 摘 要:面对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培育和不断壮大投资形成能力无疑具有突出的意义。在未来的投资战略设计中必须妥善解决以下两大问题:投......
改革开放以来纪实摄影的发展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27
自银版摄影术诞生以来,尽管发生了一次次革命性的飞跃,但它的基本纪实功能并没有因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生本质变化。摄影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和重要意义在于,它真实地记录了170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变迁。同时,摄影......
18世纪前油画上的文字形象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2
摘 要:一般在画上写字,大家都第一时间想起国画来。尽管如此,中西古今的艺术还是有形式、理念、情调上的高度类似,我们不妨称此现象为“互相照明”。而文字形象共同出现于一个画面上的例子,西方可追溯到文艺复兴之前的徽征纹章。现......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2
五、对我国宪法“司法化”的体制型构随着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加强公民宪法权利规范的适用性也是当务之急。鉴于中国法治环境的不断改善,在现阶段实现宪法“司法化”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首先,必须改变对宪法的观念,宪法不是“神法”,也......
对近百年来汉字学研究的历史反思
发布时间:2013-12-18
肇始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汉字学已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今天,当站在新的历史台基上回首汉字研究的遥遥历程时,我们既为它在具体汉字材料的研究上取得的累累硕果而感到欣慰,也为它在理论体系上的苍白以及潜伏的危机而抱有深深的焦虑。东......
宪法“司法化”的反思与前瞻(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07
三、宪法“司法化”不同类型之比较世界上现存的宪法司法化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美国模式与欧陆模式;表现在审查主体上有分权的与集权的,表现在审查时机上有事后审查的与预防审查的,表现在审查方法上有附带审查的与主要审查的,表现在审......
以学理姿态把脉新世纪文坛
发布时间:2023-02-19
所谓专业批评,通常指学理性较强的学术论著,其批评主体大多是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科班出身,又称为学院批评。学院批评凭借其批评的学理性、立场的公正性、研究对象的历史感以及思想的深广度区别于当下热门、时髦的媒体批评,显示出独特的学术品格和专业风范。但也因专业训练模式及自身固有局限,凸显出诸如注重历史勾勒而脱离文学现场,唯理论评述而缺少文学感悟等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最近读到《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一书,该.........
21世纪国内“假新闻”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7-14
关键词:假新闻;成因;对策;综述 一、研究概貌 假新闻的研究博杂,仅在知网的核心期刊中搜索“假新闻”一词,2000年以来便有140篇相关文献。本综述以这140篇文献以及新世纪以来与“假新闻”相关的博硕士论文作为主要参考,进行分析......
新世纪国外人口学研究动态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要:(中)摘要21世纪以来,国外人口学研究在延续传统人口学领域三大板块的基础上,针对现实人口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沿袭、内容广泛且彼此交叉、手段和方法多样、应用性强等特点。本文围绕婚育家庭与社会性别、健康与死亡、预期寿命、老龄化、地域流迁、人口理论与方法等11个热点领域,以WebofScience核心合集为检索数据库,对2000―2016年人口学领域的英文文献进行回顾检索,重点突出.........
《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书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这些中世纪的人:中世纪的日常生活》是近年来研究中世纪日常生活的一部重要作品。著者为已故法国中世纪历史学家罗贝尔・福西耶。虽然相关作品众多,但是福西耶呈现给我们的绝对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他以历史学家特有的视角......
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的叙事价值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兴盛发展的官场小说,其存在价值在文学批评界一直评价不一。本文从理论界与作家自身对官场小说的不同评价入手,分析官场小说作家自身的认同感与社会的认同感存在差距的原因,强调官场小说的价值在于它的现实性和启蒙性。[关键词]官场小说;现实性;启蒙性[中图分类号]I2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639(2014)01-0030-06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官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研究概述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婚丧礼俗的研究较以往大有改观。相当数量的学术论著对其沿革损益、民族地域间差异及与当时社会变迁、思想文化走向等问题从横纵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研究内容而言,既有对当时诸如世族......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7-04
" 论文关键词 汉译佛经 修辞研究 综述 1 汉译佛经本身有关修辞的论述及译经对修辞的要求 “藏经”一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约为南北朝。“藏”,是梵文箱子、筐等词汇的意译;“经”,亦从梵文转译,原意为用一根绳子贯穿......
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9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新世纪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世界通用的中国公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是改革"两课"内容。 关 键词:高校 培养目标 "两课" 关于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有......
“十三五”规划主线与2030年发展目标前瞻
发布时间:2022-08-0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即将迎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25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也 在于创新,而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也成为图书馆行业的稀有资源,其 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
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的内涵、特征及未来前瞻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只有进一步理清社会治理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才能对社会治理保持一种科学的前瞻态度。第一,政府和社会共同建构一套科学的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使强势政府和弱小社会逐渐转变为有效政府和责任社会;第二,创建良序社会,使人民......
世界风力发电的回顾及前瞻-综合新能源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由于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和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恶化倍加关注,从七十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相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寻求一条经济社会进步与资源、环境和人口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尤其是把对常规......
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少数民族电影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的瑰丽风景,它丰富了我国当代电影的题材种类,并充分发挥了电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具体表现为不同时期影像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十七年时......
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概述及前瞻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 要】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
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摘要:新制度 经济 学自科斯以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设的 研究 方法 ,即以案例研究为主的经验实证 分析 ,这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导致的。但是,国内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建立在对理性选择模型的简单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上对正式制度......
大数据:图书馆服务发展前瞻
发布时间:2022-10-28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大数据;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摘要:文章分析了大数据理念及其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指出图书馆要想真正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智慧服务,使服务更具价值,必须将服务建立在分析、挖掘相关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9-0112-03互联网促使数字数据量猛增,让人类迈入大数据时代,使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日俱增,数据类型多种多样,存储系.........
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
发布时间:2023-06-27
据科林伍德(Robin Ceorge Collingwood)说,历史是历史学家在心灵中重温往事的一门学科。可是说实在的,回忆并不太可靠,有时历史仿佛是一棵进入冬天的树,随着时光流逝,盛夏的绿叶渐渐地落去,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当人们试图追忆它的时......
新世纪中国财政的发展目标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06
" 摘 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公共财政具有社会利益协调职责、社会提高职责、社会保护职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中国财政的发展目标是强化与履行财政的社会职责,通过实施财税社会政策体系,协调社会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的政治经济格局
发布时间:2013-12-18
20 世纪90 年代初的中国电影生产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国家投资、以宣传为宗旨的主旋律影片,这类系列大片当时相当引人注目。第二类是艺术片,它们不如80 年代那么前卫。因数量上( 而非质量上) 的锐减逐渐成为少数派片种。第三类是娱乐......
入世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统计分析及启示(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7
【论文摘要】 欧盟对我国企业频繁展开反倾销控诉和反倾销调查及其所蕴含的深刻本意,应当引起国人关注。追踪我国加入WTO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调查、最终实施反倾销措施的相关案例,以及对华反倾销立案商品相关内容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管理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鲜明特征,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本质也 在于创新,而作为管理创新主体的优秀的图书馆领导者,也成为图书馆行业的稀有资源,其 作用具有不可交换性。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图书馆管理创新中所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
第十章 眺望新的审美星空——网络文学的省思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3-22
我想,对一个作家来说,完全可以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的出现,即便它如同海潮般汹涌而来,我们依然可以一如既往地思索和写作。生活在照常进行,网络决不可能淹没了一切。只要人性没有变,只要人类对美、对爱、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没......
汉学:回溯与前瞻(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学术界对域外汉学的醒觉和关注,正使一种开放的、面向未来的、注重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对话式的汉学研究成为可能在世界文化地理版图上,汉学(Sinology)可以说是一个颇为古老的、并且具备重大的文化功能和影响力的学科。随着中国国力的......
全面迈向新世纪的特区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13
" 1997年对我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在喜迎香港回 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后,一个世纪性的宣言,又在耳边回响: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
入世以来中美农产品贸易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 入世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额急剧增加,尽管中美农产品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较小,但也在逐步上升,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3大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往来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中美农产品贸易不断呈现新的特......
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地理与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从地理与社会学视角对一个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国籍、性别、年龄特征、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及创作语言、体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地理集中的趋势,体现出明显的欧洲中心主义与西方中心主义。从总体趋看,欧洲中心主义在逐渐减弱,世界性在增强;诺贝尔获奖者的平均年龄为64.6岁,主要作品与获奖作品的创作平均年龄为42.5岁,但是以诗歌为主要体裁的获奖作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安市水利管理变迁
发布时间:2023-05-30
【摘 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安市水利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稳步推进、发展转型、发展加速、全面快速发展四个时期,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都市水利的转型。 【关键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西安市;水利管理;发展变迁 二十世纪......
新世纪高校培养目标与"两课"内容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3-12-18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新世纪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世界通用的中国公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是改革"两课"内容。 关 键词:高校 培养目标 "两课" 关于中国高校的培养目标,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曾......
二十世纪考古文献与楚辞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6
二十世纪特别是建国以后是楚辞研究的丰收季节,而楚辞研究的空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本世纪众多考古文献的发现〔1〕。 这些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古文献,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灿烂的古楚文化世界,并以它们的不容置辩的特殊权威性......
以“四个全面”布局引领航天强国目标
发布时间:2023-07-24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同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与时代同频共振是党的创新理论始终充满活力的重要动力之源,“四个全面”作为党的又一创新理论成果,是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治国理政的强大思想武器。“四个全面”作为一个巨大的系统丁程,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自觉运用。因此,“四个全面”中所包含的的哲学理论思想,对我们实现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具.........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渊源与学理反思
发布时间:2022-11-21
【内容提要】 五四新文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存在深刻的渊源关系,中国文化中的人文传统与革新精神是五四知识分子的思想资源,五四新人的文化根底与生活经历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面人格,新旧文论轻审美重教化的相同取向则体现......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前瞻
发布时间:2016-06-27
自1994年以来,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的文章在每个时间段仅有零星数篇,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探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研究方法是促进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其独特性、科学性、成......
流动党员的研究综述及问题前瞻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要:流动党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目前,学术界对流动党员问题的相关研究呈现出“三不少三不多”的总体特点,即,政策研究不少,学术研究不多;文章数量不少,立项项目不多;报纸发表不少,期刊发表不多。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流动党员的概念、类型和管理等层面的问题与对策。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对流动党员问题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如研究上的理论提升,实践中的党建工作开展、自身作.........
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模型研究: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本文 分析 国内外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模型的 研究 成果,从研究目的、变量设计、样本选取、建模 方法 、 应用 效果等方面比较研究各种模型,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以期对改进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手段与方法......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发布时间:2022-12-14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对二十一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 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研究的水平与发展状况,经常可以从它的知识产权立法的发展中反映出来。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城市化进程离不开轨道 交通 的 发展 ,本文旨在提出城市交通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及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原则,结合国外大城市的路网规划综合 分析 ,融入“绿色交通”规划理念,以期反映环境......
书从何来?——地方文献书库的建设
发布时间:2013-12-18
书从何来?——地方文献书库的建设 书从何来?——地方文献书库的建设 地方文献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书从何来?——地方文献书库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执政党建设探索的创新举措
发布时间:2023-04-02
摘要:加强政党的自身建设是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建设任务十分......
20世纪西方会计思想演进研究初纲
发布时间:2023-03-24
人类社会发展与演进过程中的无数史实已经充分表明,会计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经济离不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其宏篇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就曾明确地谈到了会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