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中国天主教的研究中,本地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它既与天主教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处境、未来走向等问题密不可分,又反映出天主教与中国宗教、社会、文化、习俗的相遇和对话等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然而,要想解决好这样一个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等要共同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议题也并非易事。机遇和挑战并存。赵秀丽博士在这部《调适与应对: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在华处境研究――以天津〈益世报〉为中心的考察》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
众所周知,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虽然没有佛教悠久,但是也很漫长。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作为与中国宗教、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天主教,要想在中国存在下来,传播开去,就必须在与中国宗教、社会、文化、习俗等不断碰撞与融合的同时,进行本土化的艰难跋涉。近代天主教的来华传播,尤其是本土化进程本身颇为复杂,如何深度解读天主教与中国宗教、社会、文化、习俗的各种复杂关系,阐释本土化的问题,不仅涉及从国外来华传教的天主教团体、个人及其对中国宗教、社会、文化、习俗的认知,而且还与中国的宗教、社会、人文、自然环境有密切联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主教本地化的过程既是教义的本地化,更是教士、教徒的本地化。因此,要研究天主教的“入乡随俗”,即适应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应对中国传统的挑战等内容,研究选样就显得格外重要。赵秀丽博士选择了近代中国天主教神父雷鸣远于1915年在天津创办的《益世报》为文本、依据,展开这趟学术之旅,完成了这部探讨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在华处境的著作,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性。
当前有关中国天主教史的研究日渐丰富,其中天主教传教史的研究论著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关近代天主教本地化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有关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的研究也不多见。赵秀丽博士借助于雷鸣远主导的近代著名报纸――《益世报》上的各种记述,关注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的世俗化表达,集中阐释近代婚姻家庭伦理的转型及其与新文化运动、妇女运动的多重互动关系,揭示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与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关系及其与现代婚姻伦理的冲突、融合,再现了近代婚姻家庭伦理变迁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多样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意义。
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要想搞好一项研究,不仅要有新视野,掌握新方法,开辟新领域,提供新思路,而且还要有迎难而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为搜集资料,赵秀丽博士从《益世报》及其他天主教报刊中搜集了大量有关婚姻伦理、妇女、性别的资料并分类整理、消化、吸收。此外,她还广泛搜集了许多与近代天主教相关的人物传记、文集、回忆录等资料。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我也帮助、指导她搜集和整理了港台地区有关天主教的资料,为研究的顺利展开奠定了良好的史料基础。至于资料丰富、图表和数字统计详实,则体现出她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这一切都还为近代婚姻家庭伦理史研究、妇女性别研究等提供了详尽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于研究具有跨学科的性质,这部专著的特色就在于兼具宗教学、历史学、新闻学的学科特质,较好地运用了宗教史、报刊史、性别史等研究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本土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吸收和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创见,其学术影响力也将在宗教学、历史学、新闻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显现出来。
具体来说,这部专著有如下几点特别值得肯定:
第一,以婚姻家庭伦理的处境化为切入点,分析天主教在中国本地化的机制,把握准确。天主教的本地化是全面的本地化,涉及宗教和世俗两个方面。以婚姻家庭伦理为切入点,既涉及宗教伦理的内容,又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可以更加全面地认清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的中国处境。《益世报》是由比利时天主教教士创办、中国天主教徒参与编辑的近代报纸媒体,其婚姻家庭伦理方面的宗教表达恰恰是报人群体借助于舆论宣扬影响世俗生活的写照。宗教通过社会舆论参与社会性别的建构,从而将宗教伦理渗入世俗生活。这一研究思路有助于对天主教本地化研究的深入。
第二,从多元的视角展现近代婚姻家庭伦理转型的过程,视野开阔。赵秀丽博士围绕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在华处境开展研究,其前提是将天主教婚姻伦理置于近代婚姻家庭伦理的处境之中进行分析。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既具保守性,又具有一定的现代性。针对婚姻家庭伦理不同层面所体现的各项主张,既有与中国传统伦理的一致性,例如贞操观念,又有c现代伦理相契合之处,如主张一夫一妻制。厘清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的基本立场和其在不同层面上所提出的观念,有既助于解析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又是对近代婚姻家庭伦理转型的深层次梳理和集中阐释,还透露出往往被人忽视的妇女性别意义。
第三,开拓了报刊媒体研究的新思路,再次彰显了近代报刊媒体的史料价值,勇气可嘉。近代报刊媒体是中外人士的世俗与神圣在生活中与观念上的集中展现,反映了宗教、社会、政治、经济、妇女与性别等诸多方面,是研究近代社会史、宗教史、报刊史、性别史的宝贵资料库。《益世报》作为日报,在出版、发行的过程中创设了许多的专栏、副刊,设置议题,突出主题,解决问题,其丰富的言论和记事为研究近代史上的各种相关问题提供了大量的文本。故而,在专题研究中,专栏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加强。报人群体的办报理念对报刊内容的取舍、报刊倾向性的确定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报人是报刊媒介研究的关键,也不容忽视。赵秀丽博士注重《益世报》以及天主教报刊史的研究,突出报纸媒体的宗教特质和性别观念变迁,既是报刊媒介研究,又是性别研究的新尝试、新突破、新成就。
受研究能力和史料的局限,赵秀丽博士的这部专著还有一些可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就资料而言,英文、法文的文献资料搜集、运用得不够多,教会档案的运用也较少。如果能够参阅相关原始文献,或在梳理天主教婚姻家庭伦理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以此为参照,将更有说服力。若能运用比较史学的研究方法,比对天主教婚姻伦理在中国和外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差异,并结合宗教、文化等展开综合分析,本书将会更全面和深入。
赵秀丽博士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攻读博士3年多,经过刻苦努力,取得中国近代宗教史博士学位,这在国内当时还是屈指可数的。这部专著是她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不足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学无止境,我希望与赵秀丽博士共勉,一起沿着学术道路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探索,不断成就,在广泛吸纳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传播中国文化之光,并用生命之火,照亮更多的人。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