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立法学解读_行政法论文(1)

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立法学解读_行政法论文(1)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00:22:21
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立法学解读_行政法论文(1)
时间:2023-05-26 00:22:21     小编:

[提要] 本文是《立法学方法在行政诉讼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公务员 录用纠纷专题诉讼研究的成果之一,主要为深化对广西人事厅2009年公务员报考资格纠 纷案诉讼及为对广西人事厅2009年公务员报考资格纠纷诉讼作理论准备,写作时间为 2009年8月至11月。文章以《公务员法》为背景从立法与政策、立法与政治、立法与社 会、立法技术和立法救济等的全新视角,对设置年龄、学历为主的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 的违法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独到的分析,有较强的理论独创性和现实针对性。

[关键词] 国家意志 立法表达 法律保留 法律解释 科学人才观 社会 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及回答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于2009年1月1日起 施行。自此,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下简称《公务员条例》)和 人事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人录发[1994]1号)文 件(以下简称《通知》或《暂行规定》)以及各地、各部门自称以《公务员条例》和《 通知》为依据制定的各种规章或其他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法律的形式上宣告废止。

但是 ,2009年中央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高学历资格限制条件依然如旧,将年龄从《通知》 规定的一般35岁以下放宽到36岁,也没有带来任何制度性改变的意义和价值;各地报考 的年龄和学历限制也依然是五花八门,丝毫没有松动的迹象。这种现象是符合《公务员 法》,为《公务员法》所确认和保护的呢?还是不符合《公务员法》,为《公务员法》 所抛弃和否定的呢? 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只有是或不是两种答案。

回答是的主要说法是:《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的相应条 件为年满十八周岁,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 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 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既然法律没有禁止规定上限,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也 不明确,根据《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授权由人事部门规定报考公务员资格年龄上限和 学历条件是自然的,而且过去一直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过去一直这样做并不表示过去一直是正确的, 即使过去是正确的,也并不等于现在也就一定正确。

他们所说的法无禁止即可规定限制年龄上限,在社会上很有迷惑性,实际上 是对行政法原则的歪曲。法无禁止即可为是民法上的原则,也是公民权利对行政权力实 行抗辩的原则。

政府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必须是有法律明确的规定和合法的授权才可以 为。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勿为、可为、应为等)是置在一定的权利义务体系中去规范 的,勿为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义务,也可以是相对于他方权利而产生的义务,并非以 “禁止”二字为唯一标志。

如果像他们这样不分法律原则适用条件而耍“无赖”浑水摸 鱼的话,那么,人们也可以这样质问:《公务员法》没有规定禁止杀人,也未见我国现 行的其他法律规定有禁止杀人的条文,岂不是人人都可以为盗贼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1了!? 他们所说的学历在实务上实际就是指文凭,且文凭还要搞三六九等(全日 制、函授、电大、自考、党校、职校等)的区别。事实上我们知道,文化程度的要求并 不等同于对学历的要求,更不等同于对文凭的要求。

人事部《通知》中规定,报考省级 以上机关公务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条件要具有符合 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是文化程度而不是学历!但是所有招考公务员的简章,包括人事 部的简章,普遍地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学历。这说明他们是抛开法律规范的规 定而自己搞一套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2. 立法是一个表达国家意志的过程。

我们不否认起草部门的某些人士在起草《 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可能确实还存在继续坚持限制公务员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的想法 ,但是,这种个人(某种意义上甚至包括个人所在的组织)的想法没有能够在立法过程 中被合法有效地作为国家意志表达出来。换言之,就是这种想法被立法表达的国家意志 否定了,在立法程序中被过滤掉了!既然没有作为国家意志表达为法律的规范,那么, 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存在任何“法”的效力,自然就更不应该在法的实施中“夹塞”进来 以“法”的名义和方式被执行。

所以,我们的回答是否定他们的意见的。 然而,我们在权力的汪洋中还只是沧海一粟,缺乏“一言九鼎”的权威,在 社会及媒体上也缺乏宣传的版面,上面的批驳及正面意见的存在本身事实并不足以使我 们的观点自然地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仍需要更深刻的论证。

本文尝试采用立法 学的方法,依据《公务员法》的规定对公务员报考年龄、学历资格条件作合乎立法逻辑 的解读,以求得更广泛的理解和稳固的支持,也希望同意及支持我们者加以宣传,以助 星火成燎原势。 这里所说的立法学方法,主要是从探究法律规范如何生成并取得确定效力的 角度出发来研究法律规范文本、条文的真正含义的思想方法。

本文将主要涉及立法政策 学、立法政治学、立法社会学、立法技术学、立法救济学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概念 并无现成的借鉴,是笔者根据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悟”得来的,具体的概念名称、含 义和逻辑关系等仍可以作进一步的完善(但这些不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二、立法政策学解读 立法政策学的范畴,主要是研究国家执政力量的政策与立法的关系问题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3.现代国家中几乎任何一个政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都不会不考 虑把该党的政策变化为国家的意志——法律。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执政并越来越重视用法 律手段管理国家的条件下,党的政策无疑是作为制定法律和实施法律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的。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结构中,党的政策基本上也就是国家的政策。据此,我们可以用 党和国家的干部政策和人才政策来诠释《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规定。

在实行公务员制度之前,公务员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干部一起统称 “国家干部”。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干部管理政策有一条主线:单位用人自主。

在公务 员管理上,通过公开招考的途径进行录用公务员,根本区别于公务员制度实施以前的不 通过考试途径或者只在小范围内部进行不公开的考试而直接录用国家干部的做法。在直 接录用国家干部的制度中,主要是强调“派干部”: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代表国家录用干 部,然后分配或分派到各用人单位。

各用人单位相对来说是比较被动地接收干部。这种 接收干部的被动程度当然视各单位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并从严格的计划经济时期到改 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期逐步出现减轻的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法》和《企 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制定实施,企业用人自主权(包括自主录用、辞退和管理企业 干部的权力)得到了法律上的确立。到20世纪90年代《公务员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国 家机关在政府人事部门的管理下录用公务员的制度得到初步的确认。

但是,由于人事部 随后制定的《通知》还比较多地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些做法,加上各地人事部门在实 际工作中均采取一些强化自身权力的做法,机关的用人自主权问题总体上解决得不如企 业的好。在21世纪伊始即制定实施的《公务员法》总则中,明确规定了“上级公务员主 管部门指导下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公务员管理工作。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指导同级各机 关的公务员管理工作。”指导根本区别于领导,意味着指导者不能对被指导者作出指令 性的、强制性的要求,被指导者与指导者之间不是服从的关系。

这就进一步在法律上确 立了各用人机关的用人自主权。《公务员法》在第十八条和第四章《录用》的规定中, 更是集中、突出地展示了用人机关在招录公务员中的自主职权。

至此,政府人事部门 “录用”国家干部(公务员)“分派”、“分配”给各用人机关的历史残余最终在法律 上彻底宣告终结。用人自主这条主线在《公务员法》实施后将继续坚定地向前走。

与用人自主政策伴行的另一条线——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是针对当时干部 队伍严重老化的历史条件而提出来的,而且一直是作为政策执行:从1980年邓小平同志 提出到1993年制定《公务员条例》都没有以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表示着 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干部年轻化政策以党的政策的权威指导着《公务员条例》的实施; 二是体现着政策与法的灵活关系,即法可以包含容纳政策的内容,也可以包含容纳政策 的变化。

1994年人事部的《通知》可以看成是公务员录用制度改革中执行干部年轻化、 知识化、专业化政策的一个文件。年轻化是对年龄的一般要求,知识化是对一般知识和 能力的要求,专业化是对特定岗位工作技能或能力的要求,经过批准,报考资格条件可 以放宽:这个政策性文件对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规定是包含着政策的原则性,也体现 着政策的灵活性的。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 法包含容纳政策变化的意义,在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确立人才强国战略及 相关政策的时候,有了开始显示出来的机会。

2009年12月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了树立科学人才观的要求,提出 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要求。这意味着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在经历了1/4世纪以后 发生了质的改变!这种改变当然不是对过去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简单否定,而是哲学 上辨证的否定之否定,是扬弃,是在肯定过去干部政策取得巨大成效的基础上适应新的 历史条件以新的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实行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新政策! 遗憾的是,虽然《公务员条例》和人事部《通知》本身具有的法的灵活性本 来可以容纳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的“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新政策,但是各级人事管理部门 和广大用人机关显然没有为新政策的到来和执行做好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制度变革的准 备。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也没有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并为之建立相应变革的 政治和社会动员机制,他们仍然依照自己的惯性、惰性运行。过去在执行《公务员条例 》和《通知》的过程中存在的“该坚持的原则性没有坚持,该把握的灵活性没有把握” 的状况丝毫没有转变。

正是因为这些地方和部门该坚持的原则性没有坚持,该把握的灵 活性没有把握,不仅出现了近年来频繁发生公务员录用纠纷的现象,而且导致社会把矛 头指向了人事部这个《通知》的合法性上:仿佛人事部成了罪魁祸首似的!如果有关部 门或有关人员稍为有把握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关系的能力,这种现象和问题完全是可以 避免的。 《公务员法》的政策背景情况怎么样呢?一是单位的用人自主权政策没有改 变(但有很多人淡忘了,另外法律的发展对用人单位权力的制约性要求也增加了);二 是用人政策已经因科学人才观的提出特别是不拘一格选人才要求而改变。

第一点是我们 理解《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与第十八条规定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第二点则是理 解《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与第十一条规定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 根据党的政策作为制定法律和实施法律的依据和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结 合《公务员法》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出台过程,我 们完全应该说《公务员法》是在科学人才观指导下的一部立法,其实施也毫无疑问应该 是要符合科学人才观的要求。

谁否认这一点,谁就不是一个有正常思想和思维的人,至 少不是一个在中国政治和政策的正面环境下具有正常思想和思维的人。 2009年是《公务员法》立法最实质的起草阶段,这时也是全国人才工作会议 筹备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起草的关键时候。

《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于2009年12月底最终出台,2009年初中组 部、人事部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送审稿)》才由人事部报送国务院 审批,2009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国务院提请审议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务员法(草案)》,进行了初步审议,在2009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五次会议第二次审议后《公务员法》获得通过。在公务员法立法的两次常委会审议的公 开报道中,没有任何关于需要坚持限制年龄、学历资格条件的讨论或说明,更没有常委 会主动表示、被动同意或接受限制年龄、学历资格条件的立法意思,只能说明立法遵从 和服从了党的新的人才政策,没有在立法中表达限制年龄、学历的意思。

如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树立科学人 才观,强调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政策后紧接着出台的《公务员法》表达的仍然是过去公务 员录用管理实际工作中限制年龄、学历等与党和国家新政策相悖的做法的立法意思,那 么这部《公务员法》就直接出现有违背《宪法》和《立法法》中确定的坚持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嫌疑了,《公务员法》就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相违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常态和政治常态中,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的胡锦涛同志能签署这样的法律颁布实施吗?显然不能。 所以,在党的科学人才观指导下,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 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 格选人才,应该坚定地成为实施《公务员法》、改革公务员录用制度,做好公务员录用 工作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和出路。

那些在公务员录用考试工作中僵化、教条、机械地执行 年龄、学历资格限制的做法,在《公务员法》制定实施前就已经是错误的,在《公务员 法》出台实施后更应该毫无疑问地、坚决地抛弃。

三、立法政治学解读 政治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权组织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 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过程。政治学一般研究政治体系中的国家、政府、集团和政治人及其 相互关系,包括统治、管理及政治参与等活动,并延及民主、人权等范畴。

立法政治学 主要研究各政治力量在立法过程中的意思表示或利益表达以及这种表示或表达的结果。 为方便起见,我们这里主要讨论中央行政机关与国家立法机关在《公务员法》立法上的 意思表示。

(一)关于公务员年龄条件问题

1、国务院提交给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公务员法(草案)》除了“年满18周岁 ”以外没有明示其他的年龄限制,这在立法的语言表达上应该理解为默示至于法定退休 年龄。最后颁布实施的《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第

(二)项规定公务员条件为“年满18周 岁”,与《公务员法(草案)》的明示表达是一致的。这种意思表示用语言逻辑过程表 示为: LET A=B 公务 员 年 龄 条 件 = 《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第(二 )项的条件 LET B=C 《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第

(二)项的条件 = 年满18 周岁 TO A=C 公 务员年龄条件 = 年满18 周岁 按照这样的逻辑表达,公务员的年龄条件就是年满18周岁起至法定退休年龄 止,公民在18 周岁以后至退休年龄以前进入公务员队伍都是符合《公务员法》立法意 思的逻辑表达的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4.

2、在理解《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 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规定的时候,公务员管理部门和用人机关认为这表示授权他们还可以像执行《国家公 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人录发[1994]1号)那样再规定包括年龄35岁以下之类的公务员 报考资格条件。中央行政机关在立法过程中没有这样明示的意思表达,是否有这样默示 或暗示的意思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们可以明确知道,如果中央行政机关作这样的默示 或暗示,则是与第十一条的法律表达逻辑过程和逻辑结构不相统一了。所以,如果中央 行政机关一旦公开表达出在18周岁以上再限制公务员报考年龄的意思,必然会遭到国家 立法机关的公开明示的否定。

3、也许由于中央行政机关没有明示要限制诸如35岁以下报考资格条件的意思 ,国家立法机关机关也没有在《公务员法》第十一条之外或第二十三条规定中明示反对 这种年龄资格限制的意思。是否这样就意味着国家立法机关认可这种资格限制了呢?回 答是否定的。

首先,国家立法机关立法过程是对立法草案的审议,在《公务员法(草案 )》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意思,国家机关如何审议?无从审议。既然未经过审议,将这种 意思表达转化为国家意志的表达就更无从谈起!其次,国家立法机关在第四十五条第三 款的规定中逻辑性地表达了在最低年龄条件以上不再限制年龄资格的立法意思。

该款规 定“确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任职人选,可以面向社会,从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取得资格的人员中公开选拔。”人大常委会在审议《公务员法(草案)》时对确认通过 国家司法考试不再重复参加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的问题专门作出过立法说明。

我 们明确知道,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基本上都应属于录用范畴的主任科员以下相当层次 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没有过去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那种35 岁以下、32岁以下、30 岁以下、28岁以下、27岁以下、25岁以下、23岁以下等等五花 八门的年龄限制的(《法官法》、《检察官法》规定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的年龄限制 为年满23岁)。所以,《公务员法》将法官、检察官纳入公务员体系之后,逻辑性地表 达不对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层次非领导职务的年龄资格进行限制,这是合 乎法理和情理的。

4、鉴于报考公务员涉及公民政治权利,国家立法机关在《立法法》

第八条、 第九条确立了法律保留原则,而且是把政治权利事项作为绝对保留事项,即该规定排除 了中央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对有关剥夺公民政治权利的事项作出规定的权力。因此 ,除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以外,中央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要在《公务员法》第十一条 规定范围之外对公民报考公务员的资格(权利)作出限制(剥夺)的规定,都是为国家 立法机关所否定的。

5、中国政府(中央政府)在1998年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中国高层也在研究通过国家立法机关批准该加入《公约》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中 央行政机关和国家立法机关亦不可能表达允许在法律之外公开限制公民政治权利的做 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认定,《公务员法》没有表达授权公务员主管部门 和招录机关限制公民报考年龄资格剥夺诸如35岁以上人员报考权利的意思(对该法第二 十三条所谓“授权”在立法表达上的真正含义,我们将在本文第五部分立法技术学内容 中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关于学历及文化程度问题 学历与文化程度在公务员立法上的表达,显示的是权利本位与权力本位之争 ,前者表明立法者较注意从尊重和维护公民权利的角度来表达公务员条件的立法意思, 后者表明立法者主要从方便管理者行使权力的角度来表达公务员条件的立法意思。当这 些立法意思通过立法程序表达为国家意志(即法律通过审议表决并公布实施)以后,围 绕公务员录用法律关系主体即公民与公务员管理机关及用人机关之间的权利义务体系就 有明显的、质的不同。

以权力为本位的观念出发,公务员管理机关及用人机关不但将学历简单化为 文凭,而且自认为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需要进一步将文凭规定为全日制学历的文凭,规 定为硕士、博士学历和文凭。这就大大地排除了报考公民的范围:招录公务员职位对无 学历或无文凭而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人封闭,对非全日制学历的函授教育、电大教育、 成人教育、党校教育、自学教育等文凭的人封闭,许多职位对本科以下的人封闭,.. ....。

在这个权力的外壳封闭下,不但公民的政治权利无法表达,国家立法机关的 意思及其所代表的国家意志也无法表达,多数公民基本上处于无权利无救济的境地。这 是目前实际情况的反映,所幸的是这种做法在公务员法的立法过程中没有被国家立法机 关所确认。

以权利为本位的观念出发,立法的逻辑起点首先是确定某种权利,然后围绕 权利来设计和实施相关的管理制度。我国公务员立法规定公务员录用制度时,对其中报 考制度的立法规定是体现了这种制度设计的,即是以报考者为主体、以报考者权利为坐 标来表达的。

早在《公务员法》之前的人事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中,就规定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国家公务员,应具有大专以上文 化程度;报考的报考市(地)级以下政府工作部门的,应具备省级录用主管机关规定的 文化程度(按逻辑关系当然是低于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的文化程度,比如《广西壮族 自治区国家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桂政办发[1996]13号)的规定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 在国务院报送的《公务员法(草案)》中,曾用学历条件的要求代替文化程 度条件的要求。

但是,这个立法意思的表达被国家立法机关否定了。根据全国人大法制 委副主任胡光宝等的解释,在《公务员法(草案)》中对公务员条件相关规定的用词是 “学历”,但是考虑到学历的含义比较狭窄,已经不能说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所以, 还是采用了涵盖面比较宽的“文化程度”一词 ,这样,一个人也许没有学历,但是通 过自学其文化水平也可以达到相应的程度,也应该是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5.根据国家这样的立法意思表达,相应地要求公务员管理部门 或招录机关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有一定的程序为那些具有相应文化程度而不单指是学 历(文凭)的报考者提供接受其报考的机会,保证其报考的权利。

如《公务员法》第二 十六条规定“招录机关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公民报考”也正是这种立法思想的体现。 值得研究的是,《公务员法》虽然在立法上表达了以文化程度取代学历(文 凭)的意思,却没有从法律的层次上明确表达出以什么方式表示一个公民具备公务员条 件所需要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表达出文化程度与公务员职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样,《 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有关“报考公务员,除应当具备本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外,还 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的 规定就很容 易被理解成为授权公务员管理部门(延及用人机关)设置学历或类似学历资格条件的一 个非常诡秘的空间。 表面事实是,法律起草部门和立法机关的工作部门都没有为何种何类的公务 员职位需要何等文化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文化程度作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准备。

出现这种 没有准备的情况首先可能是起草部门立法意愿上的不足(他们没想到草案中的“学历” 要求会被否定)。其次在客观上似乎谁也不具备为文化程度直接作出可识别的层次或等 次划分的能力。

所以,文化程度作为公务员的条件无法在立法上作出清晰的表达。换言 之,文化程度作为公务员条件只是人们习惯观念上的感性需要(觉得没有文化怎么能当 公务员?),在立法上并不具有真实的可表达性。

因为“文化”一词在汉语里的基本含 义主要就是一般知识和文字能力。学历与文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标识文化程度的意义, 但学历与文凭并不等同于文化。

文化程度的群体优势或差异及个体之间的优势与差异, 更科学、有效的方法则是通过专门的测试或通过不同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在特定的行为过 程中进行比较来加以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畴内,文化程度并 不属于公务员报考的资格条件,而应该是属于作为报考人员在考试录用过程中竞优的表 现。

所以,立法机关不对何种何类的公务员职位需要何等文化程度以及如何表达文化程 度作出法律上的规定,不管是有意或是无意所为,都不失为一种明智而正确的“做法 ”。 从立法政治学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解读,立法机关不对公务员文化程度的具体 表达作出法律上明确规定的做法,根本的原因在于立法机关工作部门与法律起草部门之 间微妙的力量对比关系。

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起草部门要求在《公务员法》中明确 规定文化程度的具体限制或授权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限制,国家立法机关工作部门及法 案的审议表决机关无疑不能接受;如果国家立法机关工作部门在法案中明确写进反对及 取消文化程度限制的文字,则起草部门亦不能接受。在《公务员法》必须限时通过的情 况下,起草部门和审议机关大家都在“玩沉默”,在二十三条的语言文字上搞模糊也算 是一种出路。

这样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国家立法机关否定《公务员法(草案)》中以学历( 文凭)为公务员资格识别条件的规定以后,未见在审议程序中对这个否定做过正式的说 明,也未见起草部门采取什么“补救措施”。起草部门也许以为可以通过二十三条的 “授权”重新获得具体限制报考者文化程度的权力。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部门则是借助立 法科学的其他规则来表达他们的真实立法意思,从而达到否定和不支持起草部门限制公 民报考权利之想法和做法的目的:如期望《公务员法》第十一条第

(七)项 “其他条 件” 由“法律规定”和第十八条“各机关”(招录机关)的法定职权可以对起草部门 的想法或做法有所抑制;或者希望、相信《立法法》的法律保留制度和司法审查(行政 诉讼)制度能够对起草部门和其他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第二十三条采取的一些做法进行 合法性的规范和把关。 总之,当我们不是把国家立法机关的意思表达放在孤立的《公务员法》的某 一个点上(比如第二十三条)作形而上学的理解而是放在一个体系或系统(如《公务员 法》第十一条和第十八条,《立法法》第

八、第九条,第

九、八十七条,以及宪法 等)上来观察的时候,起草部门欲通过《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的“授权”获得限制公 民的文化程度或学历资格的权力的想法是与法律规则体系冲突的,即与国家立法机关已 经作出的正常的立法意思表达是相悖的。《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对省级以上公务员主 管部门的“授权”,依据行政组织法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对抗第十八 条的“各机关”,但不能对抗立法机关和国家立法意思所表达的公民权利,即不能对抗 报考的公民(对《公务员法》第二十三条与第十八条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将在本文第 五部分立法技术学内容中有进一步的讨论)。

四、立法社会学解读 社会是人和人的关系构成的整体。任何的人、任何人和人的社会构成,都是 社会中的存在。

“创制”或“发现”法律的国家、政党、政权、政策都存在于社会之 中。任何立法者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人或组织,因此任何立法也不可能是立法者“闭门造 车”的产物。

法律必须反映社会,反映社会生活。只要不是完全暴政的国家,其法律一 定会或多或少地为着或顾及到社会的利益和需求。

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 府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国家的立法当然不可能完全脱离、不顾及社会 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我国《宪法》规定,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立法法》在总则第

五、 第六条中明确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 法活动”:“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 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些是我们研究立法社会学问题的宪法层次的法律依 据。

立法社会学主要讨论在立法过程中对社会利益和需求的考量及如何表达这种 考量,并讨论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如何反映、体现和顾及这种考量。立法社会学视野一般 主要涉及立法与社会基础,与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伦理和价值,与社会结构,与社会 个体、组织及整体关系等范畴;可以涉及社会存在、社会价值、社会发展等哲学性的范 畴;可以涉及社会管治、社会动员、社会变革等领域的问题。

在民主发育比较充分体制 里,立法社会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通俗而简化地表达为立法与民生、民意的关系。 “五四”运动以后,平等、自由、民主观念逐步地成为我国社会普遍的价值 观,在改革开放以后,更是迅速地成为社会主导的乃至比较核心的价值观。

当前开展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也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重要的内容。在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层 面上,过去《公务员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德才兼 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现在的《公务员法》也规定 “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这些都充分表明公务员条件 和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的立法是受到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的指导和制约的,并非是立法者 随心所欲,更非是起草部门暗地里“念念有词”的癔想。

核心价值观或主导价值观是建 立理性社会的基础。理性的社会要求我们在思考任何问题的时候,要有是非观念,讲逻 辑,而不能凭主观随意性甚至把个人好恶放在第一位。

把个人好恶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 做法是纯粹官本位的想法和做法。 从对社会个体尊重和社会公平的角度看,那种以59岁考上公务员会增加用人 成本——换成另一种说法是“占国家的便宜”——为由拒绝放弃资格条件限制的做法, 是非理性的。

一个生理和心智基本正常到足以产生考公务员想法的人,必定有所劳作从 而对社会有所贡献,绝对不可能一辈子游手好闲只吃饭不干活专门等到59岁去考公务员 占国家的便宜!即便是真的有人像范进一样考到老了,考到疯了,等到得了功名,他仍 然是要做官做事做贡献的,岂有白占便宜的?事实上,按照目前我国的公务员管理体制 ,到了一定年龄即使不考公务员,还是有其他诸多不同的渠道“调任”公务员领导职务 的。担任领导职务所占用、耗费的资源比一个考进去的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 员要大得多,而前者未必能比后者对国家和社会有更大的贡献,相反,由于这种“调任 ”连考试录用公务员那种“公平、公开、公正”的形式程序都不需要,它在权力观、政 绩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给人的心灵烙下什么样的真实印记、能否真正给我们的 社会带来什么益处,就更难说了。

再说,我们现在的公务员录用考试并不是单指非公务 员从社会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录用考试,而是指具体的用人机关即招录机关在公务员录用 主管部门的组织下通过考试录用从事某一或某些特定职位工作的公务人员,参加考试的 人包括社会人员,也包括基层行政机关、党群组织和国家企业事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他 们当中大量的人本来就是公务员或者在现行干部管理体制中在政治经济上享有与公务员 同等或类似待遇的人,他们随时需要服从组织部门对他们工作部门、单位和具体岗位的 变动(包括交流、调动等),对他们来说,年龄、学历和其他公务员报考资格条件不但 对国家和单位的用人成本没有实际意义,而且他们以录用考试或者其他途径方式进出公 务员队伍在总体上看也没有法律变化上的实际意义,只是对某些特定个人来说多了一种 可能谋取个人发展机会的途径而已。 从横向国家比较的角度看,以保证公务员队伍素质为由而主张限制年龄、学 历等资格条件并无多大的社会价值和说服力。

一些发达国家如德、法、英、美等的法律 对公务员特别是普通公务员和初级公务员考试的年龄、学历等资格条件的限制并不是很 严格(有的视公务员群体为社会精英,有的视公务员群体为一般社会职业,并无特殊荣 耀)。美国、日本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对学历向来亦无限制。

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务员考试 一般也无年龄限制,初等考试无学历限制,普通考试只要求高中文化程度。 从国内其他领域提供的比较事实来看,一般地取消资格限制对社会并不会产 生什么有害的作用,既不会妨害正常的社会管理秩序,也不会影响社会的运转效率。

如 2001年国家教育部取消了高考考生婚否及年龄(不超过25岁)的限制,当年全国的“高 龄”考生为16265人,录取1924人,与260万的招生规模相比,录取率仅仅为万分之七点 四左右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6,如果以当年考生为基数统计,高龄考生的录取比率还要大大 降低。这样的比率在统计上完全可以将其忽略,以至此后这方面的信息对媒体几乎没有 再关注的价值了。

这个比率与近年来我国年均查处的贪官率百分之零点八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7相比,还不到查处贪官率的10%,更是微不足道。另据学者的统 计,我国台湾地区尽管不限制公务员考试的最高年龄,但实际高于35岁的人数在高等考 试中大约只占4.1%,而高于40岁者大约只占 1.0%;普通考试中高于35岁者大约只占 3.4%,高于40岁者平均大约只占0.7%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8.这样的比率在公务员队伍整体中的分量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其所反映出来的法律权利保护功能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却是不可估量的。

有一种貌似维护社会公平的说辞是,限制超过一定年龄的人报考可以照顾社 会就业,避免和年轻人抢饭碗。实际上,靠寥寥公务员职位空缺的补充来解决社会就业 乃是杯水车薪的事,公务员职位也不具备分担社会救济的功能。

从各地各用人机关执行 的五花八门的年龄限制(如23岁以下、25岁以下、27岁以下、28岁以下、30岁以下、32 岁以下、35岁以下等等)规定看出,上述说辞基本上也是骗人之词、欺人之谈。另外, 在执行年龄限制的同时都伴随着对学历诸多的限制。

动辄要全日制本科学历,社会上非 全日制本科及大专以下的大量人员就被排除了;动辄要硕士、博士的报考资格,本科以 下就被排除了。这样,社会上需要就业、择业的人才主体部分的80%以上群体的就业择 业机会都在这种学历限制中被剥夺了!何来社会公平?理性运行的国家立法机关在制定 《公务员法》过程中不可能破坏高位先定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保护制度去为这种明显 虚伪的“维护社会公平”说辞而授权公务员管理部门及用人机关制定限制年龄、学历以 剥夺公民权利的。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一个具体的用人单位里个别补充公务员时希望需要年 纪轻学历高的人,似乎有着某种可以理解的正当性。其实,理性地看也是有问题的,要 年轻不过是机关里论资排辈规则使然,并意味着新进来的年轻人一般比较听话;高学历 在一般机关里特别是比较基层的机关里其装点门面的功能要比实用功能大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1#_edn9.事实上,在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权力体系结构中,以考试方式 录用的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多数机关里基本上是属于“打杂”、“跑腿 ”的脚色,做一些基础性的业务工作,只要具备正常的智力和专业技能即可,年龄和学 历等因素不具有太大的人才标识功能和选择功能。

事实上,从人才成长规律看,如果不 是以培养选拔领导干部的职位官阶升迁为导向的话,一个能够通过考试录用进入公务员 的40岁大专文化程度的人往往要比一个年未而立的从校门到校门出来的研究生更懂得珍 惜其岗位工作,从而也会更勤勉敬业。 执行苛刻的、主观随意性的、非理性的年龄、学历及其他资格条件对共产党 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着极大的破坏性。

在年龄问题上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广西的 公务员考试要求年龄35岁以下的计算截止为1968年4月13日后出生,而笔者本人的登记 出生时间为1968年4月12日,正好超过规定时间一天,就丧失了报考资格。事实上,在 其他诸多如23岁以下、25岁以下、27岁以下、28岁以下、30岁以下、32岁以下等等的限 制中,碰上类似笔者遭遇的人不少,而且每年、每个地方都会大量地产生。

人事部门的 招考文件没有任何责任和任何理由地签发早一天或迟一天,冥冥之中人们的命运就给划 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35岁者甚至面临从此打入地狱永不超生的境地!学历上要求全 日制本科或硕士、博士研究生,实际上就等于对大多数“读书人”在学业上求上进的主 观努力的全面否定!这意味着你再努力也没有用了“! 有一种说法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干嘛非得往公务员这里挤呀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这话是把公务员当成某些人的自家菜园了,就他自己在里面行 ,他不点头别人进去不得。这种论调的骨子里只有两个字:“封建”,就是圈起一块地 盘,自己在里面做起老大。

公务员队伍是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群体,公务员也是一种正 当的职业。公民爱自己的国家和社会,想进去为国家和社会做点事,有错吗?公民在法 律上层面追求自己的利益,想进去获得一份别人看起来稳定体面的工作,有错吗?其实 ,公民如何就业、择业本身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立法上认真对待公民的权利,注意 维护公民合法、正当的利益,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和体现,也是法制文明的要求和体 现。公民无论处于什么社会阶层、无论从事什么社会分工、无论居于什么社会角色,他 们都应该是平等的,有尊严的。

我们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 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基本上是体现了至少是顾及了这个尊重公民权利和利益的 精神的。 尊重和保护公民权利,这其实是立法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变革功能要研究的重 大课题。

《吕氏春秋》中说“凡用民,太上以义”,那是说统治者要使人民有所听从, 最好的办法就是施以仁义。在我们现代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已 经将平等权利、政治权利以及其他基本权利直接规定给公民,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 人民的权利维护好、落实好。

在这个层面上,公民(人民)的权利是第一位的,行政部 门的权力是第二位的。后者在性质上是为前者服务的。

如果我们的行政机关总是比较多 地在人民需要权利的时候限制它,剥夺它,在人民需要福利的时候与民争利,那是要影 响人心向背的。相反,给人民的每一个机会都有可能转化为国家兴旺发达的力量源泉。

《公务员法》在立法上不表达限制公民政治权利的资格条件是符合宪法基础层面上的社 会价值和社会需要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实施《公务员法》过程中当然也不能背离 这种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尤其是不能普遍地长期地背离这种社会价值和社会需求,否 则就会有走向社会对立面的危险。

五、立法技术学解读 在《立法法》、《公务员法》和本文语境下的立法技术学,主要是研究法律 制定过程中立法意思表达的技术性方法问题,即研究一定的立法意思如何确定地表达出 来并且使得这个被表达出来的意思在现有和将来的法律规范体系中获得及保持其效力。 本文探讨的立法技术学主要探讨立法语言学的问题,并简要涉及立法文本结构学和立法 协调学的问题,以此揭示招录机关或公务员录用主管部门设置和执行年龄、学历乃至政 治背景等报考资格条件是不符合《公务员法》立法意思的科学表达的。

(一)立法语言学 立法语言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通过语言文字包括标点符号的使用,特别是通 过概念词、连接词、情态词等的运用,在一定的句子、条文里将立法的意思确定地表达 出来。某些特殊语境下,还要特别注意法律意思的非语言表达。

立法语言学对法律规范文件含义的解读是从立法者的视角去研究法律规范在 其立法时所表达的意思,这与法律解释学中的文义解释方法具有质的不同。前者的研究 方向是由内向外地揭示立法意思的表达,后者是由外向内寻找法律规范的含义;前者的 方向和任务涉及到查明立法者在立法中表达什么样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这样或那样表达其 立法意思,有些类似于法律解释学中的目的解释方法,后者则主要将焦点放在语言文字 上,一般不考虑根据语言文字得出的结果是否与立法者在理法时表达的真正含义。

1、概念词 这是构成通常立法表达的最基础的元素,是表达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乃至构 建法律体系的基础,犹如人的细胞是构成组织、器官乃至系统和整个人体的基础。概念 词含义清晰和确定,用该概念词表达的法律关系内容即权利义务才能清晰和确定。

概念 词含义的确定方式主要有三种:

(1)法律条文中直接定义;

(2)法律条文中未直接定 义但给定了限制条件;

(3)法律条文中未作定义也未作专门限定,意采通常含义。法 律文本中比较重要的概念词一般不宜采用第三种方式,因为这往往比较容易在法律的实 施过程中发生歧义。

在《公务员法》里,职位资格条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词,在其中的录用制 度中,职位资格条件更是最重要的概念词。这个概念词是采用第二种方式确定含义。

职 位资格条件法定含义的确定,不仅决定了招录机关与报考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界限,还 决定了招录机关与公务员主管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界限。 根据《公务员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 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 任职资格条件”。

第二十三条规定:“报考公务员,……应当具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 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通过该法第二十五条“录用公务员,必须在 规定的编制限额内,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和第三十二条“新录用的公务员试用期为一 年。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任职”的规定,可以确定第十八条的“各职位的任职资格条 件”和第二十三条的“拟任职位的资格条件”在录用程序上是同一含义的概念词,可统 称为职位资格条件;不同的只是所在条文的位置(语境)上的差异,前者为本机关原有 职位也即空缺职位的任职资格条件,后者表示对报考者而言还是意愿指向的职位,须在 公务员录用并待试用合格后才任职的职位资格条件。因此,第二十三条的“省级以上公 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与第十八条的“各机关”规定的职位资格条件均受 “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职位工作职责”的限制。

第二十 三条法律条文的语言表达上不重复第十八条规定的概念词限制条件,在语法现象上属于 “承前省”:后一词虽然没有重复前一词的限定成分,但仍然是前一词的含义。 职位资格条件这个法定化概念表明,凡是符合各招录机关确定的职能、规 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职位工作职责需要的报考资格条件就是合法的,报 考者就必须服从;凡是不符合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职位 工作职责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就是不合法的,对报考者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同样,凡是 符合各招录机关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职位工作职责需要 的报考资格条件就是合法的,公务员录用主管部门也必须受约束,不得非法干预招录机 关依法设定职位资格条件;而凡是不符合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 比例、职位工作职责规定的报考资格条件就是不合法的,公务员录用主管部门可以行使 工作指导权和监督权予以纠正,行政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也可以依法将其确认为违法。 根据职位资格条件法定概念可以甄别,并非录用考试简章上公布的报考资格 条件都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职位资格条件。

就一般职位而言,招考简章及所附职位表上规 定的性别、年龄、体貌、学历、英语四六级、政治面貌、户籍地乃至工作经历等的限制 资格条件均不属于职位资格条件(当然,更不属于合法的资格条件)。只有那些与招录 机关根据其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所设置的职位、职责的工作需要 紧密联系的条件(如专业知识、技能、特殊岗位的体格或语言能力要求等)才是属于职 位资格条件,属于合法的职位资格条件。

那些可以通过岗前培训和试用期一般性学习获 得的工作技能(如一般职位的电脑打字等)也不属于报考资格条件。 综合管理、组织也是很重要的概念词,但是《公务员法》条文中没有直接定 义,也没有给出两词含义的限制条件。

按通常汉语理解,所谓综合管理,应指在一定的 权力系统或范围内已有明确归属的特定职权以外的其他职权。《公务员法》第十八条已 经明确规定了确定职位资格条件属于招录机关的法定职权,第四章其他条款也明确了录 用的主体是招录机关(也即录用公务员是招录机关的法定职权),这些职权已经有特定 归属了,就不能再被“综合”所否定或取代!所谓综合,更有将分散的材料、资料、数 据等汇总整理组合之意 http://www.gyssw.com.cn/zwedit/ewebeditor.asp?id=content1&style=standard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未来财务报告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8
[摘要] 对未来财务报告作预测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不过也是一件很难做的事情。本文在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就未来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时效、灵活性、方式这五个方面作了一番探讨,并表达了一些不成熟的个人看法。 [关键词] 财务......
汤山中毒事件的行政法思考(2)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4
明令禁止销售的毒鼠强依然在市场上流通,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国对高剧毒农药管理体制的盘根错节,目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包括高剧毒农药在内的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审批,国家经贸委负责农药生产许可,卫生部负责农药毒性评价以及中毒预......
关于民法典立法条件的法理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14
关于民法典立法条件的法理学思考 关于民法典立法条件的法理学思考 关于民法典立法条件的法理学思考 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走......
解读“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法律意义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非公有制经济36条”的公布,是我国至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除体制性障碍的第一声。这第一声,意味着我国自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的歧视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取向成为历史。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可以与公......
略论公务员权益的保障和救济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逐渐建立起了保障外部行政管理相对方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制度。但是,作为行政机关内部具有行政隶属关系的公务员、公务员群体或下级机关的内部行政......
略论行政法的先决条件与客观基点(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在行政法学研究中,人们更多地是从某一视角来认识行政法,因而缺少一种整体、综合的观念,对行政法的概念关注较多却对行政法的本体与价值理念之探究较少。笔者以为,我们应探求行政法的全体(综合)存在,从而避免在行政法学研究上犯类似于......
行政处罚立法探讨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行政处罚的现状是软与滥两者同时存在,立法指导思想应为既要加强处罚力度,又要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行政处罚的设定权是立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要以宪法确定的精神解决处罚的设定权;行政处罚立法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核心是依法......
唐律解读:血缘立法的经典*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唐律是中华法系的经典,更是血缘立法的经典。唐律直接以血缘关系主体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条文有77条,涉及唐代行政、民事、婚姻、家庭、继承、刑事、诉讼等各个方面;其他法律关系主体如凡人、奴婢、良人、皇帝等也以血缘为依据确......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 经济法 行政法 联系 论文摘要: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关系问题是法学理论研究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经济法与行政法密不可分二者作为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应当摒弃传统部门法的“地盘”之争。 经济法在我......
行政行为公定力与妨害公务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几近二十年发展,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始终未脱离国内行政法学者视野。然对于这个舶来品,学界一直有两种倾向:一是在理论移植和自构的关系上倚重移植,二是在原理和技术的关系上偏于原理叙述。其实,该理论不仅可以得到重解,......
论行政公正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 行政公正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对待不同身份、民族、性别和不同宗教信仰的行政相对人。行政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笔者就构建行政公正的......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新解读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21
〔摘 要〕《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受案范围包括了具体行政行为和其他行政案件,因而将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等同于具体行政行为是对法律规定的错误解读。《国家赔偿法》中规定的行政赔偿范围包含了非具体行政行为,是对行政诉讼范围中其他......
论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想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对于行政诉讼中是否适用调解的问题,大多数学者持否定态度,与此相呼应,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也明确规定“不适用调解”。对此,笔者不予苟同,本文从现代行政的需要、行政法的平衡精神及维护法治统一的角度出发论证了行政诉讼......
浅谈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和简易程序一样,调解制度也是提高司法效率的重要制度。然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从此,不适用调解被看成是行政诉讼的一大特色,区别于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许多教科书还把它作为一种特......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日益成为证券市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问题,鉴于界定有关各方法律责任对治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本文拟分别公司及管理当局,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以及其他法律主体,剖析应如何认定其法律责任以及应由何者来......
浅谈《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意义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拉开了这一进程的序幕。2009年8月27日,讨论了7年之久的《行政许可法》终于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分部财务报告衍生于企业财务报告,是对合并会计报表的必要补充。与多数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对分部财务报告研究过于滞后,制定和颁布分部信息披露的具体会计准则已成当务之急。本文从报告分部的划分标准、应报告分部的确定、分部财务报......
“公共利益”的宪法解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2
【论文摘要】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以保障人权为最终目的,并且应当主要由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和决定的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执行和适用有关法律时应有宪法思维,进行合宪解释......
对劳动教养立法的创新思考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劳动教养制度,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依法治国的法制背景下存在着严重不足,劳教工作实践者、领导者和从事劳教研究的法学家们推动劳动教养制度改革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虽然四次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但迟迟没有与大......
试论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制度(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7
内容 论文摘要: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公务员的考核制度中存在的 问题 加以 分析 、从中得出考核中出现不公平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杜绝公务员考核制度中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通过全文三大方面的阐述,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
谈确认案件与赔偿案件司法统计的分类填报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施行后,司法实践中确认案件逐渐增多,但随之带来的一个问题是,确认案件与赔偿案件发生混淆现象。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地方司法赔偿案件的统计数据不正常,如审结......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比较研究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6
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以前,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根据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一般说来,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合同,但在履行过程中,有时会产生某些特定情况......
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赔偿责任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国家赔偿因国家机关及公务人员侵权行为所致。然侵权行为又有执行职务与非职务,故意过失与无过错之分,因而,在什么情况下公务员个人承担责任,什么情况下国家承担责任,国家责任与公务员责任有何关系等问题值得探讨。在许多国家,由于存......
对行政许可案件审理的几点思考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6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依法对社会、经济事务实行事前监督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实施行政许可,......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比较研究(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4
[内容摘要]合同法定解除权是法律赋予非违约方在其自身利益遭受违约方行为严重损害时得以采取的一种违约救济措施。由于此种救济将导致双方合同关系终止的后果,各国对其均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但在具体规定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拟对各......
行政处罚现状与立法建议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本文作者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处罚存在的"软"和"乱"两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制定一部行政处罚法的设想。该法主要应解决处罚的设定及适用问题。区分管理权与处罚权关系,改革处罚机构,解决罚款流向及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问题,限制处罚机构......
合同法定解除条件比较研究(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般而言,预期违约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特有的合同法制度,而不安抗辩权制度是大陆法系国家合同法的一项特有制度。我国《合同法》充分借鉴了这两大制度以及CISG行之有效的经验,对预期违约制度和不安抗辩权制度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 也有......
关于企业分部财务报告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7
分部报告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主体的分散财务信息,IAS14《分部报告》(1997)认为,分部信息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1)更好地了解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2)更好地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3)对整个企业作出更合理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1]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2
论文摘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其关键在于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并进而分别从供给、需求主体两方面着重阐述了为此目标所需采取的诸项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
也谈行政法院的设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为解决我国当前行政诉讼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建议在中国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本文认为在中国设立独立的行政法院不仅难于达到制度目的,而且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在现存司法体制下采取更为务实有效的改革......
关于改革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制度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建立统一的行政立法程序标准。目前,我国行政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虽多但基本上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程序标准得到解决。因此,建议全国人大制定行政法规(含规章)制定程序法,统一行政立法的程序模式。这不仅有助于规范行政机关的立法活......
关于行政立法“根据”的次序问题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12
本文所说的行政立法“根据”,指宪法和组织法(指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同)所规定的,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国务院各部、委制定规章可以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还有国务院的决......
论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的监督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行政立法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由于行政立法主体的多层次性和立法内容的广泛多样性,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出现了行政机关所立之法相互矛盾、相互重叠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行政机......
论信用证交易中严格相符的条件国际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 严格相符是信用证法律关系中一项独特的基本原则。本文分析提出了在适用严格相符原则时必须同时遵循实质和程序两种条件的新见解。文章还结合国际上一些著名案例对这两类条件作了深入论述,从而对司法实践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论对资助行政行为的控制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给付行政作为现代行政的一项基本职能,虽然不同于传统的规制行政,但亦应遵循法治主义的基本原则。给付行政大致可分为供给行政、资助行政和社会保障行政等领域。本文以资助行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资助行政行为的一般理论的基础......
对美国行政法的解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正当媒体充斥着取消管制和削减预算的讨论的时候,不知道未来几十年行政法向何处去的人提出了一个十分敏感而且无法回答的问题。法学院的学生尤其应当注意到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可能会做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就是过早深深地完全地将......
国际法上独立宣告的合法性要件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关于独立宣告之国际法合法性要件的分析所谓独立即主权上脱离隶属、新设主权之状态。独立主权实体有权平等与他国交往,独立承担国际法义务,行使主权性权利。独立宣告即是宣布其主体取得主权独立地位的政治和法律文书,以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为典型代表。独立宣告的性质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独立宣告是欲割裂原始主权、创设崭新主权的政治和法律诉求。这使其区别于普通的政治叛变。在辛亥革命时期,我国多省份曾电告独.........
美国《情报自由法》的立法历程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0
内容提要:美国的《情报自由法》是关于联邦政府信息公开化的行政法规。它的主要内容是,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原则上向所有的人开放,但是有九类政府情报可免于公开。公民可向任何一级政府机构提出查阅、索取复印件的申请。政府机构则必须......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论条件在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地位 [摘要]学者在对附条件法律行为进行考察时,其着眼点常在所附条件的外部特征上,少有对所附条件......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研究[1]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0
一、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之继受主体 所谓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指设立中公司对其依法实施的行为的肯定性法律后果及不依法实施的行为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设立中公司行为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即设立中公司的法律责任,它是一种混......
2016大学生行政法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2-12-27
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相信大家都很清楚。知识不是能力,但却是获得能力的前提与基础。而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个体的社会实践。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行政法论文格式。 1、修改。在文章的初稿完成后,应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美国行政法官独立化进程评述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1996年3月17日第11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一个特别的行政程序——听证程序,并突出强调听证主持人员地位的独立性。建立听证制度是我国借鉴国外经验,特别是美国发达的听......
公务员绩效考核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公务员考评的操作认知和变革展望 【论文关键词】:绩效考评;公务员;变革 论文摘要】:以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目标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公务员考评制度,实现了机制性的良好运转,还推进了企事业以至整......
论财务杠杆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财务杠杆是指企业利用负债来调节权益资本收益的手段。合理运用财务杠杆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即财务杠杆利益。由于财务杠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可估量的财务风险。因此,认真研......
发展“非公经济”的经济法解读经济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对于解决我国现存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公有制经济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许多制度障碍,为此,国务院专门下发了旨在推进“非公经......
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关键词: 行政程序/立法目的/内容选择/立法架构/立法路径 内容提要: 行政程序法是现代国家规范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它的制定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中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的时机已......
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行政争议是因行政而起的,那么,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随着改革的深入,行政争议数量在我国日益增多。特别是群体性行政争议较为突出,占行政争议的比例增大;涉及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中国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07
关键词: 行政程序/立法目的/内容选择/立法架构/立法路径 内容提要: 行政程序法是现代国家规范行政权力的基本法,它的制定对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有着深远影响。当前,中国在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的时机已......
法国民法上欺诈的构成条件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法国民法上的欺诈,是指使用狡猾的手段以使他人发生认识错误而决定订立合同。(1)法国民法典第1116条第1款规定:“如当事人一方不实施欺诈行为,他方当事人决不缔结契约者,此种欺诈构成契约无效的原因。”根据这一规定,欺诈须具备下列......
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及立法构想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6
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制度,它对于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行政权力的有效运作乃至社会秩序、公共利益的维护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由于行政强制执行是以强制为主要特征的,因此,该项制度设置是否合理和必要,......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2]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4
[摘要]防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粉饰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本文分析其关键在于造就有效的财务报告供给、需求主体,并进而分别从供给、需求主体两方面着重阐述了为此目标所需采取的诸项具体举措,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投......
服务行政-行政法的价值取向(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关于我国行政法价值取向的理论主要有三种:管理论、控权论及平衡论。这些观点都是行政法价值取向的实现方式。文章认为当今行政法应以服务行政为价值取向,并从立法方面阐述行政法的服务性以及如何通过立法来体现行政法的价值取......
从交强险看我国行政立法权的控制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7
我国关于交强险的立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阶段。笔者试图从对交强险立法经过的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行政立法权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弊病,并提出可能的解决之道。 2009年5月1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交法》)开始实施。......
对建立财务分析系统的构想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本文就财务分析系统建立的原则、内容等进行了探索,力图建立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财务分析应该就哪些方面进行,这个问题是我国财会界最近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财会学科体系在内容上一直存在交叉重复、界限不清......
美国行政法官独立化进程评述(2)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5
三、联邦行政法官的首席法官负责制度 “行政程序法虽然创造了行政法官这一独特的职务,但并没有给予他们联邦法官的地位。”〔8〕联邦行政法官虽然由文官事务委员会管理,但被分派到特定的行政机关任职,不象州行政法官集中使用......
财务报告的发展回顾及其改进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代,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
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立法问题研究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30
一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它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雪山西南侧,干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个省(市、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支流伸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
对《票据法》第十五条的解读和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依《票据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票据丧失后的权利补救措施分为挂失止付、公示催告和请求付款三种制度。但对于票据丧失后的三种权利补救制度的具体规定相对不足,三种权利救济措施间是否存在冲突等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本文通......
行政公产理论问题研究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摘要]: 在现代社会,行政公产作为行政的物的手段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成熟的行政公产理论指导,又没有相关立法的有效规范,使得我国的行政公产面临着一系列尴尬问题,因此如何合理有效的规范行政公......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可以说,胡锦涛同志指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法理上,是对宪法序言及其实施的一个精辟的学理解释,它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在我国的立法和依法行政方面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按照法理学之父约翰•奥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4)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法国的政党也与英、美一样,萌芽于19世纪后期,而且也是在议会的活动中产生和演变的。但是政治派别众多、演变快,多次出现组党高潮,则是法国的特点。法国较大政党的正式形成,要算法国激进党和法国工人党。激进党的前身是激进派,于184......
飞行员辞职若干法律思考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1
【论文摘要】 在普通人眼中,飞行员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但从2009年至今,飞行员辞职事件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来,国内民航业已有百余名飞行员先后提出辞职,类似案件已有70多起,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思考。文章......
局部法治的地域资源-转型期“先行法治化”现象解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2
一、经济“先发”地区的局部法治 2011年5月,江苏省委召开全会,把建设“法治江苏”作为一项重大决策写进了大会的决议。3个月后,南京市发布《南京市关于动员部署落实(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的方案》。2006年4月26日,浙江省委在一次全体......
设立中公司行为的法律后果研究[1](2)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06
四、 设立中公司行为人之责任 鉴于设立中公司行为人与设立中公司及成立后公司之密切关系,本文对设立中公司行为之发起人、董事、监事的责任作一简单论述。 1、公司发起人的责任 对于公司不能成立时,发起人应与设立中公司负无限......
我国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之考量(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行政立法/质量考察/评价标准 内容提要: 围绕我国行政立法质量的评价标准,论证考量了行政立法质量评价标准的必要性,分析考量了立法质量评价标准应予关注的元素,认为界定我国行政立法质量的评价标准应从立法汇集和表达民意的水......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法理基础(7)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02
参见时运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揭示了党的本质和执政规律》,《探索》2009年第1期,第19页。 参见江金权主编:《从十五大到十六大—江泽民同志抓党建重要活动记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参见Ravindra Sharma......
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民族经济立法各环节的根本性准则。它是民族经济立法指导思想在立法实践中的表现,反映着立法者价值取向和法律意识以及受民族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程度。一、 民族经济立法的含义从语源看,立法在古典文献......
血缘关系与我国行政立法的变迁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文摘要:血缘关系是中国行政立法的重要依据,比较中国古今的血缘行政立法,现行法在消除血缘行政特权方面有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血缘任职回避、血缘受贿立法等方面,应充分汲取古代法之精华。论文关键词:血缘 行政立法 任职 回避 受贿 ......
论行政法原则的司法适用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行政法原则/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宪法原则/司法裁量权 内容提要: 行政法原则在行政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司法也应对此加以保障。行政法原则的表现各不相同(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宪法原则),效力各异,司法在适用这......
关于反行政垄断的几点法律思考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04
行政垄断行为对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一方面,行政垄断在政治上败坏了我国一些政府或其授权部门的名声,另一方面,行政垄断限制竞争,扭曲价值规律,严重破坏了我国经济生活中初步培育起来的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
市场经济与财务报告规范研究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提要] 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会计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土壤。研究会计理论,规范我国的证券市场,特别是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当前会计学术界应重视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市场经济和财务报告的规范问题......
公告违法行为之合理定位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公告违法行为是行政处罚机关针对违法情节严重而又不改正或停止违法行为所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公告违法行为既不是一种行政处罚,也不是对行政处罚的执行,还非一般行政信息公开,而是强迫行政相对人履行责令停止或改正违法行为义......
论一般人格权的立法模式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22
论文关键词: 一般人格权;人格;立法模式 内容提要: 一般人格权的产生及其模式是与民法典尤其是人格权法的立法模式息息相关的,因此,受限于不同制度背景的一般人格权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优缺点。从我国民法典的大背景着眼,将一般人格......
行政法原则的司法适用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09
论文关键词: 行政法原则/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宪法原则/司法裁量权 内容提要: 行政法原则在行政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司法也应对此加以保障。行政法原则的表现各不相同(法律原则,一般法律原则,宪法原则),效力各异,司法在适用这......
法哲学家对知识产权法的哲学解读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07
摘要:近现代思想家以形而上学作为哲学分析工具,回答了知识产权制度的一般性问题,为我们论证知识财产的无形性特征、知识产权的合理性理由、知识产权法的公益性原则提供了法哲学依据。 关键词:“社会公意”理论、“自由意志”理论、“财......
对无形资产准则的几点思考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08
摘 要 中国加入WTO之际,正值全球经济在高科技的动力的推动下迅猛发展之时,这一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无形资产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其占社会资产比例上都在快速,大量的增长。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的重要性也显得格外突出。本文主要......
公众参和和行政法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15
内容提要:公众参与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道,构成中国现代民主的基本模式。在行政法治领域,公众参与对于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公正行使职权,防止滥权和腐败,对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和歧视,对于推进公民自治,培育公民社......
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它对于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事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它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本文站在一个刑法学者的立场上,围......
论行政法治是实现公务员管理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13-12-14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政府的一切社会活动和行为也应纳入法制的轨道。只有坚持行政法治原则,加强行政法治在行政 法律 监督体系建设的作用,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促使公务员承担起行政法律责任,使......
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0-16
对行政法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和探索,旨在解析行政机关与相对一方的现实矛盾关系及其在法律上表现的权利义务关系。自从几年前我们提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是“平衡论”以来,学术界的同仁们纷纷就此问题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中肯的意见。本......
从行政法角度比较电子公文和纸质公文的生效要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本文从行政法角度,探讨了行政机关的电子公文在生效要件上与纸质公文的差异。文章认为,电子公文与纸质公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公文作者身份的确认,公文形成程序的合法性、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形式与格式的合法性等方面的审查。并......
2016硕士行政法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2-12-27
论文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各位同学准备的硕士行政法论文格式。 一、论文需报送全文,文稿请用Word录入排版,A4版面,单倍行距,页边距上下......
3000字行政法论文:行政公开
发布时间:2023-06-26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3000字行政法论文。 0 前言 温总理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的进展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
由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引发的法律问题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 要] 飞行员集体返航事件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关注,如何规范飞行员流动成为一个热点。飞行员作为特殊领域的专门人 才,有必要为其单独立法,以便明确飞行员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基于法定的正当事由,预告时间也应在30日的基础......
浅议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或者向特定机关提出请求,由特定机关依法......
对现行司法赔偿制度的思考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现行司法赔偿制度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司法职权行为违法侵害时能够得到法律上的救济,促进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民主和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
2016本科行政法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2-12-19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本科行政法论文格式。 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
志愿服务立法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9
论文摘要:志愿服务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价值,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立法保障,在社会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对志愿服务进行统一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社会现状、立法原则和立法建议几个方面对我国......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超越与困惑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5
行政变革的理论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新贵无疑是“新公共管理”(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相比教而言,它摒弃了传统政治理论的观察视角,而是从市场和经济学的角度重塑了许多行政的理念和价值,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行政发展架构。同......
论行政自助_行政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7-21
行政权是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规范,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行政权具有强制性,具体体现在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支配权、他权力支助,自权力扶助或腕力的应急使用。本文称自权力扶助或腕力的应急使用的为行政自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