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媒体时代时政类期刊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时代时政类期刊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9-11-25 18:52:03
新媒体时代时政类期刊编辑的互联网思维
时间:2019-11-25 18:52:03     小编:

[摘要]新媒体时代,流行于社交媒体的碎片化阅读和移动阅读解构了传统的期刊阅读方式。时政类期刊编辑要适应数字化出版环境,以服务新闻学理念整合内容,注重用户体验,研发新媒体产品,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提高职业能力。

[关键词]新媒体;期刊编辑;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时代,读者市场和广告份额的大幅缩水使传统时政类期刊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时政类期刊进行新媒体转型需要引入互联网思维,作为“架构师”的编辑要对市场、读者、产品、品牌价值和传媒生态等进行重新审视。

一、以服务新闻学理念整合内容

互联网思维强调为用户提供免费和增值的服务。内容服务是提升期刊编辑力的入口。在社交媒体中,优质的内容最容易产生扩散效应和病毒式传播。编辑是期刊质量的“把关人”。编辑的话语方式体现了一种权力,直接影响到期刊传播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作为“架构师”和“美容师”的编辑不仅需要整合碎片化阅读,还需要创新内容编排形式。时政类期刊编辑在内容编排方式上可以引入“服务新闻学”的思路。“服务新闻学是从服务性报道扩展而来,其主要理念是:提供对受众有用的信息,节约受众的时间,把有用的信息以最实用的方式表现出来。它的基本要素是有用、可用、使用。在结构形式上,以列举、图表、图示、条目化、提要性导读等多种方式,使报道易得、易选和易读,提供可供受众使用的新闻。”①

作为时政杂志的编辑,在筛选内容文本时注重平衡社会热点与冰点,在呈现公共议题的同时更要生产意义,这样每期杂志至少会出现一两个“爆点”,为读者提供更多沉浸性阅读的内容和体验,也就是强调思考的深阅读方式。不回避矛盾,注重权威解读和多元声音的释放表达,是时政类期刊体现自身价值的基点。

《南风窗》的口号是“做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杂志”,在“资讯”的大板块中设置了“绘潭、记者在路上、评刊、声音、媒体、国是、图说、科技、报告”等栏目,以绘画、来信和图表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相关资讯,视觉冲击力强,能够有效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二、注重用户体验,提高读者黏性

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体验,注重人的价值。传播的过程是符号交换的过程。媒介深度融合的浪潮开启后,传统期刊沿用过去的封闭式编辑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转型为开放的编辑模式,把读者转变为用户,促进编读之间的话语流通,提高读者黏性。

彭兰认为,新媒体产品主要由接入产品、关系产品、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四大部分构成。其中,“关系产品是新媒体产品的一个特色,关系产品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互动、社交愿望,维系人们的社会关系,还可以带来社群,也就是基于社区的同好者的群体。”②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主要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仔细分析来揭示出有意义的关系和趋势等。传统时政类期刊需要做好数据挖掘,善用和解读搜集的数据,注重培养优质用户和其忠诚度,以用户驱动产品。

《新周刊》的自我定位是“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新锐”的体现不仅仅是编排几个“锐词”,更应该是把握“新锐”用户的需要,从而在编读往来、封面报道、语录、发榜、图志和专题等栏目都要体现出“新锐”的精神内核。

三、研发新媒体产品,渗透移动阅读方式

新媒体时代,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研发适应数字阅读和社交化阅读的APP应用等新媒体产品成为提升时政类期刊生命力的砝码。移动阅读方式的渗透在读者群中会形成“俱乐部”的聚合效应。

传统期刊的广告份额大幅流失到新媒体产品市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数字媒介与社交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时间可以压缩、空间可以放大的虚拟传播环境。所谓虚拟传播是指人类利用数字媒介技术创造的‘现实’沟通的经验世界。”③时政类期刊在研发新媒体产品过程中,要注重形成差异化,避免重复性的同质化竞争。

微信属于相对私密的社交化媒体,在当下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分享、记录、评论等多种作用。传统时政类期刊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使话语风格和编排手段具有鲜明的互联网色彩,从而为提升期刊的影响力搭建立体化的传播渠道。

当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过一个“互动仪式链”(interaction ritual chains)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和高度的情感连带,这就要求互动者要具备一定的符号资本和情感能量。

微信作为社交媒体,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表情等传播介质体现了多种情境和互动仪式的动因模型。人类各种社会关系形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人们的自我表露。互联网思维强调用户生产内容。用户通过在微信“朋友圈”中点赞、评论等指尖动作进行社交关系的维护。

时政类期刊的品牌价值链离不开编辑对战略、产品和媒介生态的重新审视。以APP应用和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可以有效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移动阅读方式。

四、构建开放的评价体系,提升编辑网络媒介素养

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素养成为衡量编辑职业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时政类期刊由于独特的定位,本身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言说和围观的舆论空间。时政类期刊的编辑活动以讨论时事政治为轴心,其精神活动具有特殊性。协作能力和问题意识是编辑应该具备的网络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圈子传播已经蔚然成风。如果时政类期刊编辑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较高,那么很容易强化读者的忠诚度,从而形成粉丝经济。

时政类期刊编辑的协作力鲜明体现了编辑、读者、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意见领袖和广告主等多重角色的融合与博弈。

构建开放的编辑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时政类期刊编辑的网络媒介素养。开放的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需要借助数据挖掘来生成。期刊评价平台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互动特质,通过开辟论坛、虚拟社区和意见栏等网络开放平台收集对期刊的反馈信息。作为时政类期刊编辑,更应该具备问题意识,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多角度分析,把反思和批判精神融入到自身工作之中。

注释

①詹绪武.媒介融合环境下服务新闻学的要素、结构及运用.新闻界,2011.7,3

②彭兰.“内容”转型为“产品”的三条线索.编辑之友,2015.4,5

③胡昭阳.虚拟组织概念及沟通问题探讨.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4,11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