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苏南小微企业技能人才现状及对策

苏南小微企业技能人才现状及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3:31:46
苏南小微企业技能人才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3-08-05 03:31:46     小编:

[提要] 苏南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创新示范区,一直引领江苏经济创新发展。苏南小微企业规模发展迅猛,经济总量占比越来越大,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担负重要使命的高技能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责任。本文从苏南经济增长速度与高技能人才增长速度、产业转型方向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匹配现状入手,提出政府为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研发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共享机制、人才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技能人才;对策;现状

基金项目: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发展技能人才问题研究”(编号:2015SJD596)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4日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抢抓机遇,进行大量的改革,不断提升政府职能,简化企业开办流程,优化企业环境,一大批小微企业激发活力,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贡献。苏南作为江苏发展建设的排头兵,经济总量大、产业布局合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是江苏经济增长发展的新主力。苏南是江苏省南部地区的简称,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和南京5个市。苏南作为经济改革的创新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较快,不断推进“苏南制造”向“苏南智造”的转变,调结构、促转型已成为当前的主要任务。为更好地服务苏南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助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省政府先后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苏南经济转型、人才引进与培养、产业转移等提供帮助,为打造创新苏南新模式提供政策支持。

一、苏南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现状

(一)苏南经济增长速度与高技能人才增长速度不匹配。“十二五”期间苏南经济快速增长,南京经济GDP总量从2014年的8,82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0,503亿元,年均GDP经济增长9.4%,而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4年的35.63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43.31万人,年均增长10.5%;苏州经济GDP总量从2014年的13,50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5,475亿元,年均GDP经济增长8%,而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4年的46.63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55.41万人,年均增长9%;无锡经济GDP总量从2014年的8,20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9,210亿元,年均GDP经济增长6.1%,而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4年的30.55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32.10万人,年均增长2.5%;常州经济GDP总量从2014年的4,90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773亿元,年均GDP经济增长8.9%,而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4年的18.08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21.08万人,年均增长8.3%;镇江经济GDP总量从2014年的3,252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833亿元,年均GDP经济增长8.9%,而高技能人才数量从2014年的11.06万人增长到2016年的12.46万人,年均增长6.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苏南五市每亿元GDP拥有高技能人才偏少,只有南京与苏州高技能人才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同时,高技能人才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不匹配。

(二)苏南地区的产业转型方向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不匹配。苏南地区的经济产业主要以机械制造、新能源、信息传输等为主的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第一产业为主,由于这些产业科技含量低,利润不高,在金融危机过后,企业生存举步维艰。因此,政府出台政策产业转型,企业不断技术革新,逐步将传统“苏南制造”向“苏南智造”和“苏南创造”转变,由外向型经济为主,转变为外向型经济与内向型经济并重的发展模式。由此,催生了具有新产业的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而传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转变较慢,导致了产业转型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还处于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状态,极度缺乏具有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出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的局面。苏南五市苏州高技能人才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产业转型方向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向不匹配。

(三)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与高技能人才结构不匹配。苏南地区在政府的主导下,出台一系列政策,为逐步打造成“两聚一高”的强富美高的新江苏做贡献,产业由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变为第一与第三产业并重,逐步实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变革。

由此,出现传统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逐步过剩,极度缺乏第三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研究产业结构、分析岗位的核心技能、研发培养设备等过程,导致产业结构在快步前进,满足产业结构的高技能人才缺失。

二、苏南小微企业技能人才发展建议

苏南小微企业要实现产业升级、技术突破,技术创新是必由之路。那么,小微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人才是关键,尤其是高技能人才,要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相匹配,必须发挥政府、企业、学校三者各自职能,从政策引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途径,才能突破瓶颈。

(一)政府樗漳闲∥⑵笠蹈呒寄苋瞬糯罱ㄑ蟹⒎务平台。政府要承担为小微企业社会服务的职能,而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最终需要一些平台,这个平台的搭建可以通过功能健全的社会服务平台来得以实现:

1、建立小微企业公共创新平台。政府要关注并研究小微企业新兴产业的前瞻性、周期长的高科技研发,往往这类小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小微企业无力承担创新平台建设的情况下,政府应该挑起重担,出面协调组织,建立公共财政专项经费投入为主体的方式来建设公共创新平台,为需要的社会和企业开展公益性、公共性高科技研发服务。

2、建立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交流平台。创新培养小微企业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机制,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筹规划、规范运作,通过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和先进操作方法演示以及技能革新项目推广等多种渠道形式,建立竞赛、表彰、奖励的长效机制,促进优秀创新技能人才的展示平台。 3、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和荣誉互认平台建设。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快创新人才库的建设,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发布创新人才需求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适用人才,积极引进经济建设急需的创新人才。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打破阻碍创新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要维护用人单位在选择、聘用人才和确定工资待遇方面的自主权,又要保证创新人才在选择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二)创新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共享机制,促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业创新高技能人才研发基地,将学校科技知识与企业技术革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开展“订单式”研发,即企业单位“预定”科研院校部分科研成果。科研院校研发要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还应该考虑企业的科技需求,根据实际需要准确定位。企业方在提出需求的前提下,还必须参与确定科技研发的规划、拟定研发计划和制定评估标准。特别应注意的是校企合作中应加强科研院校与企业的结合,使教师首先掌握最先进的技术。企业的工程师和学校的研发教师可以进行科技研发交流,使理论与实践交融,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

(三)成立小微企业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研究中心。在市场活动中,小微企业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必需对先进技术进行二次开发,要求所拥有的产品技术寿命和市场竞争力不断适应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因素是高技能人才。一般小微企业的二次开发实力还比较薄弱。一是因为没有支持新品研发所需要的足够资金;二是小微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转化的学习和了解的精力降低,过多的关注市场的需要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三是抱着吃老本得过且过的短期目标,企业没有规划长远发展。为了解决大多数小微企业的现状,可以让政府牵头,企业参与共同成立小微企业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研究中心,集中优势研发资源,采取抱团取暖的方法共同开发,为小微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并且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对高技能人才超前规划与布局,以此让产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余璐,成春林.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视角[J].金融教育研究,2016.

[2]李鹩.江苏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路径探析[J].当代经济,2016.3.

[3]卢志米.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4.2.

[4]廖丰丰,韦霞,刘宁.创意设计助推苏南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J].艺术科技,2016.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