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5 00:59:50
红色区域内乡村社会变迁的思考 ——以川陕边苏区为例
时间:2023-02-15 00:59:50     小编:

"

【内容提要】红色区域内的乡村社会研究,在中国大陆目前几乎是一个空白。近代以来,乡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曾经做出过很大的努力。但历史已经证明,国民党所实行过的“乡村自治”以及保甲制度的回归,没有给中国的广大乡村社会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反而使其在更加无序的基础上存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尽管在形式上彻底地改变了几千年乡村社会的土地关系和经济关系,但由于苏维埃政权是一种战时体制,决定了它的主要目的是应付战争和争取生存环境,因此也不具备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体制机能。

【摘 要 题】现代社会史研究

【关 键 词】红色区域/乡村社会/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地方

【 正 文】

一、红色苏区建立之前的川陕边乡村社会

王桧林先生曾对中国乡村作为基础社会结构的性质有过这样的叙述:“

一、乡村是自然形成的自存的社会基层单位。它是一个以‘家’为细胞而组成的、主要靠非政治因素联系起来的共同体。它是自然生成的,和最高权力机关距离非常远,中间隔着数个层次。我国自古有‘天高皇帝远’之说。因此它必然地有着自立、自主、自存、自我调控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乡村的自治状态。这也可以说是社会学上的‘乡村自治’。

二、乡村是国家权力机关实施其统治作用的基层单位。国家权力机关把乡村政治化,把乡村划分为政治单位,产生了保甲之类的制度。但政治不能把整个社会纳入自己的囊中,也不能完全管理或处理群众多种多样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政治上的统治不能取代乡村的自治功能,还势必利用这种机制。这是过去历代政府和乡绅主张和倡导乡村自治的原因。这可以说是政治学上的‘乡村自治’。”(注:见王桧林为李德芳所著《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一书所写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页。)

自古以来,农村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无论是王朝统治的治乱兴衰,还是社会的变动发展,历代统治者都把控制农村稳定农村作为控制和稳定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前提。因此实现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一直都是他们努力探索和急于达到的政治目标。有学者考订,中国“国家推行的乡村制度从周代的乡遂制、秦汉的乡亭制、唐代的乡里制,到宋代以后定型为保甲制,国家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控制日趋严密。然而近代以后,封建王朝急剧衰落,保甲制度严得废弛,中国社会面临亘古未有的大变局。在近代自治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人们开始从全新的视角寻求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治理方式”[1]。但是,纵观秦汉以来中国的几千年历史,我们可以这样讲,农村问题始终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总想解决而又始终没能解决好的问题。 田颂尧军队驻扎过的川陕边地区的自然状况非常恶劣、政治、经济、文化也极其落后,无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文教卫生都极不发达。说到工业,其实就是一些家庭小手工业和作坊,大都是土法生产,产品以铁、陶器以及织、染、榨油、编制草帽、席子等为主,其中土布生产较多。商业仅限于土特产和日用品的供销,以本地的小商贩为主,从事贩卖人们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油、盐、酒等,较大宗的贸易多为外地商人把持。文教卫生更为落后。1932年以前,通江、南江两县,不仅没有一所完中,就连设备完善的小学也很少。文盲占人口比例高达90%以上。每遇春秋雨季前后,伤寒、痢疾、天花等疾病经常流行,包括花柳与麻风等病发病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 这次普查,仅从苍溪、蓬溪、通江三县看,苍溪“宣统二年伏令衍羲任内,全县分自治区为八,……合计全县丁口共280829”[3]。蓬溪县在宣统元年统计全县人数为30万,民国元年又统计为50万。(注:《蓬溪县近志》卷7,风土篇·户口,第16-17页。不过,此县志对民国元年的统计数字视为“臆造”,并对宣统元年的数字也表示“未见详实”。)民国5年“通江册报城乡共49636户,男136255丁,女103020口,男女共239275丁口”[4]。以上这三县的人口(包括整个川陕边区的人口变动),尽管有些说法不一,但大体截止1932年底基本上没有多大的变化,其户政管理也沿袭晚清以来的保甲制。 陕南地区自1927年以后,同样处在军阀割据之中。在军阀的统治下,陕南的土地大量集中于地主的手中。如镇巴一带,占总人口不过12%左右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达75%,而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却只有很少的土地。[10]

从以上川陕边地区的土地构成及占有情况看,这些地方的土地大量集中在大户人家手中,加上天灾人祸,农民生活的艰难与贫苦可以想见。更有甚者,据笔者粗略统计,这些地区的农民因土地而承受的剥削和压迫更为深重。 综上所述,川陕苏区建立之前,整个川北、陕南的乡村社会是极度的贫穷落后,整个乡村仍然处在旧有的社会秩序的基础上并更加混乱无序。

二、红色苏区治理下的川陕边乡村社会

"

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川陕边根据地可视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异地发展。1932年冬,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沿鄂豫边境过漫川关进入陕西,随后又越秦岭、过陕南、翻巴山进军川北,12月25日攻克通江,1933年初,旋即又占领巴中和南江,为创建川陕苏区奠定了基础。川陕苏区的范围涉及今四川、陕西两省27个县市,川北地区包括巴中、通红、南江等18个县市,川东地区包括城口、渠县等5县,陕南地区包括宁强、南郑、西乡、镇巴4县。其中巴中、通江、南江、旺苍、平昌、达县、城口是全部占领,仪陇、阆中、广元、宣汉、苍溪等5县的大部分地区和其余14县的部分地区为根据地的范围。整个川陕苏区东西长250余公里,南北宽200余公里,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注:有关川陕苏区的范围,从有关资料和著述来看,分歧比较大。有些是以初创时期(1932年底—1933年2月)所占地域为准;有些是以鼎盛时期(1933年10月)为准;有些是以国民党的统计数据为准;有些则是以共产党的统计数据为准。以上各种统计可参见《中国工农红军各革命根据地简介》,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川陕革命根据地军事斗争史》,四川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长篇》,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四川文吸资料选辑》第21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版;国民党四川省政府统计处编印的《四川统计提要》;《川陕老根据地概述》,《近代史资料》1958年,第3期;元江《关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几点考订》,《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等等。笔者在此处提出的数据是根据资料综合分析而提出的。) 应该说,共产党创建的苏维埃政权,在形式上是一种比当时国民政府的“乡村自治”更能体现广大农民参与政治、管理乡村的制度,因为它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进步:第一,改变了乡村的社会结构。中国的农村基本上是以“租佃”为核心的经济关系,并由此形成乡村的阶级关系,划分出农村的阶级结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而苏维埃政权至少在法令上打破了现存的乡村结构,承认农民阶级是乡村社会的主人或主体。第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鸦片战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城市的出现与发展,但在广大乡村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社会经济形态——地主制经济。苏维埃政权用强力手段,把土地从地主豪绅手中夺回来无偿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使农民真正享有土地主人的名誉,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第三,苏维埃政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性质上还体现了一定的人民性。因为农民无论是乡村社会的主体也罢,是乡村土地的主人也罢,都需要一种政权形式来巩固与保卫,否则就会变成空头支票。诚如马克思所说,农民,“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这种权力保护他们不受其他阶级侵犯,并从上面赐给他们雨水和阳光”[16]。

但从苏维埃政权组织系统的格局看,它似乎又与中国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政府与民众的权利关系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从上到下,一以贯之。最高权力机关希望通过这个体系把自己的意志延伸到社会的最低层,以达到牢牢地控制整个社会和民众的目的。然而,这种权力系统和格局有着很大的弊端(一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点,不管是学者,还是政治家),即最高层实小而形大,最低层实大而形小,仿佛两个上下对立的形相同而质相反的三角形。这种形式与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为相似,处在最上面者,人数少而拥有的权力很大,权力的机构设置也很大;处在最下面者,人数众多而权力极小,权力机构的设置也很小。川陕省苏维埃政权的执行委员会下设有12个委员会,然后逐层递减,到村苏维埃政权只剩下一个主席和两个委员,而这最低层的三个权力意志的执行者却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老百姓,他们同时肩负着两种责任和义务:一是对上,二是对下。 根据笔者参阅的大量资料分析,川陕边区的苏维埃政权建设及其发展,并非像以前不少学者研究认为的那样尽善尽美,实际上由于面临的客观环境十分恶劣,加上整个政权机构庞大而臃肿,工作紊乱而无序,人员素质太差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十分严重。有资料表明,“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机构庞大,省苏维埃政府经常不下2000人吃饭(包括各委员会、保卫局等。但保卫部队、工厂、犯人和苏维埃学校学生不包括)”。此外“组织机构重叠”如设保卫局、裁判委员会、革命法庭。“保卫局、革命法庭都是审犯人,关犯人,杀犯人,结果裁判委员会无工作做了”。川陕苏区政府组织“在工作方面,是紊乱的,临时的,业务不固定,不科学,分工联系不明确。例如,保卫局、革命法庭,刑事民事混为一谈(保卫局肃反,革命法庭也是如此)。各级苏维埃各委员会都是打土豪,都可以捕捉人,都可以处理所谓犯人;有的委员会有职无权,有的有权无职。没有正常办公手续和制度,办完一件事没有档案可查;各部工作乱抓一把;各部没有专门业务学习研究,个人各做各的事,有的整天工作忙得很,有的整天无事可做。从省政府到20多个县政府和160多个区政府,吃粮、穿衣、办公等都从没有预决算,自抓自用,所有的账目都没有审查制度”[19]。这样的政权组织恐怕也只有在那种“一切服从战争,一切为了战争”的形势下,在一种高压强制的条件下,才有可能运转吧。正因如此,张国焘这位川陕边苏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才能肆无忌惮地“不是用工农民主主义精神和方法来解决人民问题,而使用军阀主义来压迫人民为战争服务”[20]。 土地革命,的确在某种程度上给川陕边区广大的乡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块土地上,曾经长期忍受着残酷剥削的农民获得了他们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很大利益。地租消灭了,租户成了自由民,旧的契约被烧毁,地租关系、高利贷关系被法令取消,农民还从地主豪绅手中夺回了救命口粮和许多财物,千百年来第一次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播种收获。[22]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据一些对当地农民的调查资料记载,“通江、南江一带,土地革命前,每亩收粮食约100斤左右,而分土地后的1933年和1934年,每亩就收到200斤至300斤粮食,增产1-2倍。那几年是大丰收,吃干饭也吃不完,自己也可以杀猪过年。”[23]

三、余论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乡村政权是国家权力最低层的基本组织,它上受政府的监督指导,下连村民百姓的意志和负责各项具体事务的管理。正是由于乡村处在国家与社会的连接点上,受到国家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也就成为必然。因此,改造乡村、建设乡村既复杂而又漫长。要完成这个工程,必须首先要有完整、独立并能形成有效统治的国家政权,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相应的乡村经济发展,普遍的教育进步,稳定的乡村政治建设作为前提。诚如有学者所说:从政治实践层面看,民国乡村自治之所以失败,“这既与国家的政治行为因素直接相关,也与乡村社会本身的诸多因素密不可分。特别是封建的乡村经济和政治结构、严重变态的社会流动、极端贫苦的农民生活、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等等,都使乡村自治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24],结果导致这些所谓自治,“不过是石上的青苔,绝对不是民众本身的自治萌芽,这些青苔,一方面点缀了自治,欺骗民众,一方面更给土豪劣绅一个新的地位,加紧地压迫民众榨取民众。”[25]国民政府的乡村自治组织也仅仅成了征兵征粮的行政工具而已。

限于篇福,本文第二部分仅从苏维埃政权的构成和在这个政权指导下所进行的土地革命两个角度透视红色区域内的乡村变化情况,尽管这种变化在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从成效上讲也远比国民政府所进行的乡村自治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冲击大得多,但至少有两个问题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首先,这个政权的战时体制形式,决定了它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付战争和争取生存环境,因而它实际上并不具备彻底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体制机能。其次,这个政权企望以简单的暴力方式和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几千年来在乡村铸就的土地关系和经济关系,突显出川陕边苏区执政者(尤其是张国焘)对中国传统乡村存在方式与运行机制的无知和漠视。

事实上,从本文两个部分对川陕苏区前后的对比研究(尽管还不是全部的对比),基本上可以看出,对传统乡村(尤其是边远乡村地区)的改造与建设,并非像实际运作者(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所预设的那样简单,而必须要经历一个既十分漫长又极其艰难的实践过程才可能完成。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所留下的后遗症以及传统乡村秩序的回归,给这一地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充分说明:革命虽然可以彻底改变过去,但却不能完全决定未来的社会走向(有关此问题笔者另有文章详究)。从根本上讲,要完成中国乡村社会转型,必须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出一个理想的模式,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

【参考文献】

[2] 施居父.四川人口数字研究之新资料[Z].成都民间意识社,1936.9-14.

[3] 苍溪县志:卷9[Z].食货志上·户口.39-40.

[4] 续修通江县志稿[Z].转引自通江苏维埃志[Z].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51.

[5] 吕平登.四川农业经济[M].商务印书馆,1936.183.

[6][7][8][9] 西南师范大学.通江永安乡典型调查材料[Z].访通江草池公社黄照应记录[Z].转引自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1辑[Z].1980.8,8,8,9. [12] 冯和法.中国农村经济资料[Z].7-8.

[13] 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Z].北京三联书店,1957.50.

[14] 谢藻生.苦忆四川烟祸[A].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Z].1979.139. [1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77.

[18] 周晓虹.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M].北京三联书店,1998.57. [21] 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选编[Z]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507. [25] 周一志.萧山衙前农村考察记:二[J].再造,第12期(1928年7月2日).转引自李德芳.民国乡村自治问题研究[M].12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浅谈陕西铜川新区周边农村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9
" 论文关键词:农村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动机 论文摘 要:目前农村孩子上学的趋势是家庭条件稍好的都到城镇去就读,主要原因是农村教学质量没城镇好,尤其是农村的英语教学更是导致农村学生数量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作者在调研期......
地域社会变革与租佃关系——以16—18世纪赣南山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3-02-12
一、 引言 关于“永佃权”之产生,国内学者已经从经济发展与阶级斗争角度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永佃权”基本被视为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与地主佃农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②但是,在明清时期的许多地区,佃户与地主围绕“永佃权”进行的频繁激......
地域社会变革与租佃斗争——以16—18世纪赣南山区为中心[1]
发布时间:2014-01-17
内容简介:必须从长时期的地域社会变革来解释明清时期闽赣毗邻地区的抗租风潮。16世纪以来,赣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流民与土著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频繁激烈的租佃斗争实际上是地域社会变迁的表现和结果,18世纪以后,流民最终获......
浅谈区域创新系统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4-01-13
【 论文 关键词】创新 广西北部湾 经济 区 区域 【论文摘要】在介绍创新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创新环境,具体分析了其创新对象,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跨越式 发展 具有指导意义。 1区域创新理论综述 ......
生猪区域品牌建设--以湖南为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摘 要:近年来生猪产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生猪行业的发展。对于生猪生产大省的湖南,同样面临着生猪产品质量低、国内和国际知名度低等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区域品牌相关理论,通过湖南生猪产业的纵向和横向发展分析,提出湖南生......
清末晋南乡村社会的水利管理与运行——以通利渠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0
作者:周 亚 [摘 要]本文以清末晋南地区临汾、洪洞、赵城三县境內的引汾灌渠——通利渠为例,通过对水利组织结构、权限、内部关系、选举换届、经费来源等的研究,复原了清朝末年该地区乡村社会水利的管理与运行状况,探讨了水利灌溉系......
国家战略调整与矿区经济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6-01-22
内容提要:乌蒙山矿区经济社会变迁肇始于国家战略调整下的“三线”建设。国家重化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打破经济社会的稳-态结构,体制病理、制度缺陷不断强化产业刚性与资源“路径依赖”,大工业扰动与利益分配不均加速矿区衰变发生。50年......
宁夏移民吊庄区的后续发展-以红寺堡开发区为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要: 贫困一直是中国的一个大问题,宁夏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长期以来被贫困拖着经济发展的后腿。为了解决贫困问题,宁夏政府在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南部山区创造了一种新的扶贫模式——移民“吊庄”,经过几年的发展实践......
丝绸之路上的伊斯兰教文化传播――以陕西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因其民族的多元性、历史的复杂性,涉及民族、历史、民俗、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领域而享有盛名。宗教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它的传播本身就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盛宴。本文以丝绸之路上伊斯兰教在中国陕西地区的......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2
" 摘 要 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是当前土地管理的热点,也是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妥善解决用地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在对当前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现减少农村建设用地的同时,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
乡村社区中的法律与秩序——乡镇作为分析的单元
发布时间:2023-01-14
" 内容摘要:法律在农村的实践表现形态是多学科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立足于乡镇这一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重要单元,提出了与已有立足于文化、组织、个体不同的分析路向,认为乡镇作为一个秩序从的集结点,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层次谬误问......
探究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居住社区建设———以百步亭社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14
1分析意义《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是吴良镛院士在多年理论思考和建设实践基础上著作而成的思想巨著,该书对广义建筑学科的发展,对营造人居空间环境具备广泛的指导意义。人类发展中最基本亦是永久的主题就是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社区作为城市与建筑之间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层,与居民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应尽量增加社区的适宜性或可居性,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居民是否愿意长期居住在此。百步亭社区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方面需求为主,创造为人.........
乡村文化对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24
摘要: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背景下,发挥文化的作用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阐述乡村文化对于违章建筑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管理制度的构建层面、社会管理主体的选择层面、社会管理程序的......
战时政治对晋察冀边区农村社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7
"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有关这块根据地各方面建设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然而,战时政治对农村社区的影响的问题,则有待深入探讨。 一 抗战开始之初,华......
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4
(三)乡村 旅游 开发中社区居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1.当地农民直接利益受到损失。乡村旅游开发中居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利益分配,尤其是 经济 收入的分配。但由于 农村 居民参与程度低,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在资源利用上,包括......
中央苏区红色歌曲革命性的政治效应
发布时间:2023-07-08
【摘 要】中央苏区红色歌曲是在火热的革命运动中产生出来的,它见证了中央苏区时期一系列的革命实践,并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实践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了红色歌曲革命性的政治效应。 【关键词】中央苏区 红色歌曲 革命性 政治效应 毛......
大都市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与边界再生
发布时间:2023-03-03
编者按: 本期特别策划的话题是“城市化工业化双引擎下城中村改造的长效机制”,有8位专家学者分别从郊区农村的社会重构、失地农民的“夹缝”生活、低效用地的再开发风险、全面提升质量的新型城镇化思维、城中村改造中的社会治理困......
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要: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进而以河南地区的区域乡村旅游为例,通过对该地区乡村旅游内外部发展动力的分析,探索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动力;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2-5565-04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已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主题。乡村旅游顺应这一需求,快速地发展起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加之,国家对.........
区域制造业集群的辨识--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3-12-18
近几年,国内发表了大量有关产业或企业集群理论的综述[4,5];1些研究将产业集群定位为1种区域发展理论,因为产业集群强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发挥区域内各种资源整合能力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进步与创新的作用[6~8];也......
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与民事纠纷解决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 自近代以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逐渐变形,社会主体在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以及利益冲突上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社会结构变迁对农村纠纷的形成与解决起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社会结构的视角出发,着眼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与纠纷解决方式......
农村社会人口结构与变迁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十三亿多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就占了九亿多,人口的流动性是非常强的,农村人口的结构随着时代的改变与发展在不断的在变迁。本文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今后这两个时间段来描述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
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村社会学研究述评
发布时间:2023-02-01
" 作者认为,近18年来中国农村社会学取得了极其丰硕的研究成果,小城镇研究、农 村组织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贫困研究、农村社会保障研究等领域完成了一批重要 课题。尽管尚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学科,但以其涉及面广、紧随时代脉搏、......
关于农村社区教育供给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6
农村社区教育供给对于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村经济活力,加快新农村战略进程有重要意义。从江西省农村社区教育的现状入手,对农村社区教育的供给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农村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农村社区教......
陕甘宁边区气象事业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 要:边区的气象事业发展于抗日战争后期,解放战争初期,开始时是与美军合作,接受美方的援助开展起来的。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从来没有忘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自己的气象事业。1945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清凉山举办了气象训练队,......
内蒙古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构建与之相符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内蒙古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迁,在不断的变迁中,数量和质量的双极提升是......
变迁中的中国乡村治理
发布时间:2022-10-13
乡村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传统,它既包含了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又孕育着传统向现代转化的内在动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创新乡村社会治理,不仅是实现城乡一体化、推......
对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探讨-以成渝经济区为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成渝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和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它的范围虽然还没有完全明确界定,但其形成和发展具有法律政策基础、历史文化基础、地理区位基础、资源基础和产业基础。因此,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
村庄兼并:现代化中的农村社会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村落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类自发聚居形成的农村社区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以农业为基础产业、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个体劳动为基本劳动方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农业劳......
“互联网+”背景下上海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的构建———以普陀区平江社区“自治家园”为例
发布时间:2017-06-19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第一次提出社会治理概念,这是我国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发展。国家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确立,使社区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上海社区治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2014年上海市委发布了1+6文件,其中1即《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6即涉及街道.........
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教育服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7-21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践,对公共图书馆为区域教育服务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区域教育服务;思考 一、公共图书馆与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关系 (一)公共图书馆是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库 因为公共图书馆是培......
区域比较优势产业科技资源配置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0
1 研究背景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在“十五”期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围绕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各地区在制定“十五”发......
探讨中国民族地区基督教社会变迁史的力作
发布时间:2022-12-02
广义上的基督教乃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是目前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特别是基督教分异下的天主教和新教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史,可以说也是近现代西方世界主导下的现代世界体系构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近......
以中班主题“我们居住的地方”为例谈区域游戏开展
发布时间:2023-05-25
《刚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同时还强调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区域游戏这样的组织形式,真正契合了关注个别差异的教育需求,对幼儿个性发展有着重......
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4
摘要:内蒙古科尔沁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地把自身的发展置于全国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进行谋划,主动融入东北经济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科学......
对苏南农村社区领袖的观察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 新时期苏南农村社区领袖是伴随着非农经济,尤其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他们不同于农业社会的宗族长老和道德权威,而更接近于近代江南士绅。他们是企业家,是有产者。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农村社会分层,不可......
浅谈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开展区域内社区教育指导服务成为区域成人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基于区域成人高校职能的转变、社区教育深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指导能力现状的不足,区域成人高校加强社区教育指导能力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
关于自救与他救的社会心理冲突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
发布时间:2023-07-01
" 论文摘要:在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期,有效自救的存活率远远高于他救,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冲突。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刺激、认知等理论,通过对自救与他救群体在紧急救援中所表现的的心理及行为冲突进行分析,如认知冲突、制度冲突等,综......
国民革命后苏维埃区域的农会组织
发布时间:2023-02-19
一、红色苏维埃区域的建立与发展 二、贫农团等农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各地党组织及时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致力于广泛深入地发动农民群众,恢复和发展农会组织。在其组建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
清代漕粮海运与经济区域的变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摘要:漕粮海运是晚清最重要的漕粮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的变化,对清代运河经济区和沿海经济区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河运漕粮的盛行,直接推动了运河沿岸城镇的繁荣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漕粮海运构成运河带经济区衰落的重要原因。另......
以《建国大业》为例探析“红色影视”的德育功能
发布时间:2015-09-08
《建国大业》是一部经典的红色影视作品,是为了庆祝祖国建国六十周年,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的结束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时期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实再现了国共谈判到全面内战爆发,再到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所有民主人士和共产党......
村落文化遗产变迁的社会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17
摘要村落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当前,在社会改革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是社会的整体进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却是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悄无声息的消亡。因此,对村落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研究尤为迫切与必要。本文从村落文化遗产的形成、特征、变迁以及影响等四个方面进行学术梳理,以期探讨当前背景下村落文化遗产的走向。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村落变迁文化影响村落.........
管理会计变迁管理思考
发布时间:2017-05-26
变迁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客观规律,变迁管理是对变迁过程的引导、规范与创新。管理会计变迁是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自觉行动。当前,结合经济新常态的市场化特征,需要创新企业的组织运作机制,并从管理会计案例研究入手总结与提炼本土化的管理会计工具和技术方法。同时,借助于管理会计的变迁管理,提高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为全球管理会计体系作出积极的贡献。【关键词】管理会计;变迁管理;环境一.........
区域发展谋变
发布时间:2022-11-13
改革开放以来,为激活地方和市场活力,中国采取了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提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 这首先释放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动能。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陆续......
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27
"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村民自治制度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国家放松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直接控制。村民委员会的直选。促使了农村社会治理开始发生了从“官......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符合区域社会需求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2
" 论文摘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设置应服从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要,并由区域产业结构所决定,才能使高职人才培养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强大支撑力量。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强调......
陕北地区黄土高边坡的设计探讨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对黄土独特的地质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黄土高边坡的破坏形式及黄土高边坡的设计思路,采用极限平衡法对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提出黄土高边坡合理设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土高边坡;稳定性;......
陕甘宁边区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 要]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研究也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关键词]土地改革;研究综述 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
关于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的思考———以驻马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2-10-16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基本情况乡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职能的财力基础。自2005年开始,驻马店市各县(区)相继启动了以乡财县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各县(区)均成立了乡财县管中心,规格为股级,具体负责乡镇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依据《预算法》规定,该市乡财县管实行了五个统一。一是预算共编。县(区)财政部门提出乡镇部门预算的指导意见,报县(区)政府批准;乡镇根据.........
历史视域下的华北乡村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2
小农经济,即自然经济,以美国和日本的学者研究为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黄宗智教授所著的《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是杰出的代表,1985年荣获东亚历史最佳费正清奖,奠定了其在汉学界的地位。此书基于冀鲁西北平原33个自然村的满铁调查资料、清代刑部的命案档案以及宝坻县户房有关基层税收人员的一些档案,加上作者实地的田野调查,深入分析了三百多年间小农的特点、小农经济的结构变化及其演变,分析了国家、村.........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
发布时间:2022-08-15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设的同时,在文化教育建设中开展了冬学运动,有效地利用这一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对于提高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
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以20世纪乡镇体制变迁为视野
发布时间:2023-01-29
"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20世纪中国乡镇体制的变迁过程,是在控制型治理和自治型治理两种模式中进行选择的过程。由于政治动员的性质及政权更替的方式所决定,国家行政权力最终深入到了乡镇并成为了国家现行宪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
猎头顾问业内流失与自立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27
摘要:本文以广州地区为例,通过分析猎头顾问在同行业流失的特点及原因,探讨现象的趋势与影响,提出猎头顾问自立的预警、协同和后续对策。 关键词:猎头 顾问 流失 自立 20世纪90年代,现代猎头在中国出现,目前处于快速放量和高......
以社区为依托的教劳结合试验
发布时间:2013-12-19
" 深圳特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因而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一系列难题:学生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不了解劳动不热爱劳动的现象客观存在,大部分学生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从小缺乏实质的劳动锻炼,加之特区劳动技......
内蒙古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时间:2023-07-06
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要求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专门税收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税政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取消税收优惠,对于一些具有区域特殊性和发展有困难的地区,还是要保持其相对特殊的优惠政策。面对新的改革趋势,我们要考虑内蒙古的区域特殊性,内蒙古既属于民族地区,也属.........
清末至民国时期赣闽粤边区农业变迁与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07
[关键词]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农业;转型 [摘 要]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①农业面对新的市场竞争环境,经历了兴衰嬗变、重组调适的过程,这一过程有衰落、有收缩、有扩张;并出现了诸多近代农业新因素,农业正朝着积极的方......
从传统到现代:西南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的规律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要]在经济生产方式转型过程中,社会文化变迁是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表现。不断从传统向现代变迁,发展的自觉性日益增强,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追求文化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成为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并存在着......
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要:本文基于区域经济水平影响要素复杂性,引入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构建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革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函数关系。以安徽省为例,计算得出人力资本投资对安徽经济贡献率大小。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是区域......
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发布时间:2023-02-18
甲午深秋,省司法厅原厅长、省老促会原副会长、老游击战士曾洪与梅州市、梅江区、梅县区老促会负责同志,重访苏区堡垒村――泥溪。 曾洪同志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独三大队一连的政治指导员,连队多次在这里转战休整,与老......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的“语境论”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9
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的语境论分析 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的司法制度作为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分析与解读。①如有的学者认为,边区司法制度在其创建与运行中由于各种原因的......
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2-11-17
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陕甘宁边区农业税收的特点和作用 【 正 文】 民主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的农业税收政策,对于边区农业的发展,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
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变迁和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0
二、新型 农村 合作医疗的 历史 性思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合作医疗制度历经近60年的曲折发展,曾经取得过巨大成功,甚至受到国际 社会 的广泛重视。但随着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而逐渐瓦解,直至2002 年重新开始了新......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23-03-10
当“风险社会”成为一个日益流行的概念,并通过例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和SARS流行为社会大众所切实感受到后,说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社会控制的实质是......
美国联盟社区报中的景区社区报特色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1
【摘要】以南佛罗里达州都市圈中最大的城市,也是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城市迈阿密的一份景区社区报纸为例,可以窥见美国社区报的整体发展模式。该报也是当地社区联盟报纸中的一员;联合发展,整合资源,以最小的成本争取各项利益最大化,......
试论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陕北地名词语反映了陕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理地貌,记录了古代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融合的踪迹,折射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农业文明,反映了上至统治阶级下到平民百姓的心理愿望。 论文关键词:陕北 陕北方......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9
"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在1937年至1940年主要依靠外部援助,外援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1%到85%。1941年至1945年外援中断,边区的财政来源主要靠各税收和公营企业的发展来提供。【 正 文】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述评
发布时间:2023-07-07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进行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建设的同时,在文化教育建设中开展了冬学运动,有效地利用这一成人教育的组织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对于提高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新中国建立后开展......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8
一、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概述 (一)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现状 1.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公安边防部门从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稳疆固边的职能作用,运......
略谈以“依法治国”为背景的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2-12-17
1新型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改变中国农民的生存现状,把促进公平正义与增进人民福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型农村社区要求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居民自治,社区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区......
以某资源匮乏县为例对冀南农村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的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是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党和政府也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在中国,没有农村地区的发展,就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农民的富裕,也就谈不上中国的繁荣富强。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呢......
区块链调查取证研究――以比特币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9
一、引言早在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曾联合印发《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其中明确了比特币的性质,认为比特币从性质上看,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但是,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区块链技术代.........
中国与拉美:以信任为基础的区域合作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 中国和拉美不具备地缘优势、价值观认同、文化渊源等先赋性信任的基础,双方通过官民结合,多边与双边兼顾外交建立了交往性信任关系。而美国因素、拉美原因、中拉经贸都可能对双方关系造成负面影响。需塑造共同利益、创新合作模......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 要]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如何实现区域经济之间的平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地区粤、苏、浙三省根据各自要素分布的特点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福建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在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究
发布时间:2023-01-07
摘 要:三明苏区红色文化内涵深厚,形式多样,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三明苏区红色文化与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
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乡村社会嬗变
发布时间:2023-04-02
[提要] 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带来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国家走上现代化发展道路。同时,城市化对延续几千年的乡土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传统......
利用乡土资源,活化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
发布时间:2022-10-2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土地租佃制度与农村社会经济
发布时间:2023-04-23
" 【内容提要】在清末民初,赣闽边地区农村的租佃制度与华北、苏南、关中等地的租佃制度相比,具有租佃土地多、公田多、分成租多、土地流转快等特点;该地区普遍的租佃制与边区地处三边商品流通、商品经济发展、农业比较效益、农户家庭经......
沈阳市苏家屯区区域噪声管理措施探讨
发布时间:2022-09-20
沈阳市苏家屯区区域噪声管理措施探讨 近年来由于http://Www.LWlm.CoM沈阳市苏家屯区整体布局、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的拓展,全区环境噪声污染重点出现了很大转变。虽然全区的区域噪声和交通噪声每年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但是产生噪声信访案......
徽州方氏与社会变迁--兼论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方氏家谱序》云:“歙以山谷为州也,其险阻四塞几类蜀之剑阁矣,而僻在一隅,用武者莫之顾,中世以来兵燹鲜焉,以故故家旧牒多有存者。”[①a]封闭的地理环境,造成汉唐以降宗族聚居的格局,以至“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
区域经济的理论思考(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文关键词]区域经济 先富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但可以优势互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也可以加速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步伐,还对保持国家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区域经济及其重要意义 人......
谈区域旅游规划的创新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6
随着当前我国的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在旅游产业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区域旅游的规划在对其产业的指导作用上非常重要,由于受到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影响,当下的区域旅游规划已经凸显出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区域旅游规划......
论农村社会分化进程和变迁趋向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编辑。高收入农户将较多的家庭劳动力资源配置于 市场 风险高、 人力 资本自我增强特征明显的个私经营和商品性 农业 。长期积累已形成了较强的把握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农户之间家庭成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的分化带来了家庭收^水平的分化......
衰落与重建――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①
发布时间:2013-12-17
" 欧洲人说,如果农村不能呼吸,城市也将窒息。 建国前,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同盟军的农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建国后我国长期推行二元经济结构模式,通过牺牲农村,限制农民流动来为工业化提供原始积累,推动了城市......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要:指出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在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保护区周边分布着大量社区,保护区建设虽然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但也限制了周边社区对保护区自然资源的依赖性,使得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为缓和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矛盾,保护区管理局应不断明确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针对社区管理采取有效地措施,既能有效加强保护区建设,又能促进社区发展。基于此,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社.........
「说三分」与关羽崇拜:以苏轼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18
苏轼《东坡志林·怀古》(《东坡全集》卷一百一,文渊阁四库本)云: 「王彭甞曰:『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宋代「说话」有「说三分......
浅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角色定位与重塑
发布时间:2016-08-31
一、引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时期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适应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的重要战略部署。纵观我国乡镇政府角色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全能者角色。这是我国传统计划经......
安徽省乡村转型度及其区域格局分异特征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重组与相互作用,导致乡村地区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的重构,包括村镇空间组织结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就业方式、消费结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城乡差别等方面。从非农人口比重变化、产业结构变化、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乡村消费结构变化、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变化、复种指数变化等指标评价安徽省乡村转型度,进一步分析得到安徽省乡村转型的区域格局分.........
北川羌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09
本文对北川羌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提出了思考,探讨在民族地区古村寨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的原则,探讨如何通过旅游市场的平台来保护民族文化,并对民族地区古村寨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及建议。......
浅析阿克苏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发布时间:2016-08-31
2014年阿克苏地区总人口253.05万人,常住人口249.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1 %农业人口170.24万人,占总人口的67.28%。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
试析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10
试析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试析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试析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城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社区法制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社区图书馆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11-03
[摘 要]国内社区图书馆的发展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以位处岭南文化中心的大型公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社区分馆建设为例,见微知著分析国内社区图书馆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