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冲突

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冲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8 00:53:23
非正式制度与社会冲突
时间:2023-07-08 00:53:23     小编:

" 本文把道德、宗教、礼仪、典籍文化和宗法制度看作非正式制度,分析这些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1)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因此,宗教具有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宗教与邪教之间、宗教与迷信之间,并没有人类理性意义上所能够确定的界限。把各种宗教约束在一个有限的、确定的范围里,使我们的社会稳定地实现现代化。

(2)礼仪是人们通过程式化言行交流某种信息,以求得生存环境的秩序化、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类型。礼仪有可能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

(3)道德是依靠羞耻感来维持的人们的自律性行为规则。传统社会中道德自律的巨大压力使其成为稳定社会的主要力量。在现代社会,道德所能发挥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

(4)在较为封闭的乡村社会中,宗法关系支撑着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只有在乡村宗法关系受到干扰,旧的利益均衡被打破时,宗族械斗才可能发生。

关注乡村社会冲突,不能不关注乡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相对而言,非正式制度的影响在乡村要大于城市,因此,本文论列的非正式制度主要在乡村社会。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经济学的方法。通常,非正式制度也被学者们看作一个社会的文化状态(樊纲,1994)。但一谈到文化,便触及到了学术研究的一个泥坑,因为文化研究领域几乎没有统一的学术研究语言,导致以不同学术语言武装起来的学者经常胡乱战在一起,见不到分晓。到未来,要看哪一个人文学科取得学术霸权,它的语言也就会一统人文学科的天下。但许多问题的讨论显然不需要等到这一天。为避开这一麻烦,本文把道德、宗教、礼仪、典籍文化和宗法制度看作非正式制度,分析这些制度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果把是否通过国家法律进行规范作为一种制度是否为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制度的依据,那么,本文是涉及的一些因素在某些国家的某些时候也可能是正式的制度,但这种个例并不妨碍本文的分析。

一 . 宗教影响

(一) 宗教的本质

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因此,宗教具有降低不确定性的作用。伟大的费尔巴哈曾说:“宗教的整个本质表现并集中在献祭之中。献祭的根源便是依赖感----恐惧、怀疑,对后果、对未来的无把握……而献祭的后果……则是对后果的有把握,自由和幸福”(费尔巴哈,1845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中,宗教的存在反映了人们试图规范这种关系的愿望,尤其反映了人们关心彼岸世界、试图与彼岸世界对话的愿望。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宗教具有加强人们之间相互认知的作用。共同的崇拜对象、普遍接受的教义规则,可以成为人们之间相互认知的符号,从而可以降低人们之间的交易成本。

(二)宗教与社会稳定

强烈的宗教感情对于同一宗教共同体能起到稳定内部关系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宗教共同体之间,宗教分野会强化人们的对立,造成大范围的社会不稳定。在落后社会,宗教对人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不确定性在一定范围里是知识积累程度的函数,知识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确定性,从而弱化人们的宗教感情。在工业文明产生之前,宗教分野曾经是社会对立的一个重要因素,更是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一个重要根源。

在现代工业社会,宗教仍然对人们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有人把宗教的这一作用当作文化独立性的表现,是没有根据的。也有人对现代文明社会的宗教感情表示不可理解。实际上,现代文明并没有消除宗教存在的根据----人们对彼岸世界的恐惧。在死人与活人之间因自然差异而存在信息的绝对不对称,科学不能回答彼岸世界究竟存在与否;此岸之人对彼岸之人完全无知。我们看到,即使相信灵与肉不可分离的无神论者也少不了那份面对死亡时的虔诚与恐惧。总之,科学不可能消除人们的宗教感情,现代社会的人们仍有可能从宗教中寻求“终极关怀”。这一论点所包含的启示是:如果某种宗教引起了社会不稳定,政府不要试图去消灭宗教本身,而应该去设法改变宗教的内容或形式。

很难一般性地概括说哪一种宗教更有利于或不利于社会稳定,也很难说哪一种宗教更成熟或更不成熟,对大的宗教来说尤其如此。对这方面作出评论,只能从历史实施出发。可以把宗教分为正统一神教、多神教和异教三个大的类别。被某些国家官方认可或尊奉的正统一神教中,基督教在现代社会有较强的稳定作用,但它也曾有过引起民族纷争、社会动乱的历史记录。欧洲历史上的民族战争和国内战争大多有宗教背景。

(三)科学与宗教的斗争

敬畏科学并不意味着消灭宗教,甚至从目前来看不可能消灭宗教。尽管宗教没有证明“彼岸世界”的存在性,但科学也没有证明“彼岸世界”的虚假性,而总有一些人在心理上对“彼岸世界”的存在性寄予希望,于是,科学的局限性便给宗教活动留下了空间。在死人与活人之间因自然差异而存在信息的绝对不对称,科学不能回答彼岸世界究竟存在与否;此岸之人对“彼岸之人”完全无知。于是,现代科学把宗教驱赶出世俗生活之外时,便不得不与宗教和平共处了。宗教批判家可以雄辩地批判一切关于上帝的故事,但对上帝本身的批判却只能停留在哲学的意义上。现代世界主要宗教的活动边界,很符合休谟和伏尔泰的“自然神论”所给出的宗教的意义:“神一旦创造出世界,就不再干预世界的事务。”离开世俗事务,宗教只去照顾那些对“彼岸世界”的不确定性在心灵上发生恐惧的人们,使他们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宗教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礼仪,使信徒的恐惧心理得以安抚,并产生了某种稳定社会的功利价值。但是,现代宗教已经十分知趣,除过某种“劝说”,而决不再替代法律和道德对人的世俗行为进行裁判,更不去与科学技术争论长短。科学与宗教在欧美国家最终确立各自的边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杰出成就,并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具有重大的功利意义。伏尔泰有这样一句充满理性光辉的话:“即使没有上帝,也要捏出一个上帝来”" ( C. 阿尔塔莫诺夫,1954)。

科学与宗教的斗争,也使宗教自身得以被改造,并使一些宗教上升为区别于邪教、迷信的主流宗教。宗教与邪教之间、宗教与迷信之间,并没有人类理性意义上所能够确定的界限。在历史上,那种与世俗的王权相互承认的宗教可能是正统的宗教,而处于二者之间并且不被世俗王权承认的宗教,则可能被看作异教、邪教。与那种有严密组织的宗教相比,另一些散见与传统乡村社会的、通过传说和习惯保留下来的有神论观念及其祭祀活动,则会被主流社会视为迷信。与邪教、迷信相比,现代世界的大多数主流宗教的领袖行为较为节制,教徒对另类宗教的态度相对宽容,教会机构不追求更不行使对教徒的世俗行为(乃至信仰选择行为)的裁判权。这是科学以及世俗权威与宗教斗争的结果。

并不是一切国家都确立了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稳定的活动边界。宗教一旦越过自己应该立足的边界,几乎毫无例外地会给社会带来灾难,并表现出种种邪教恶行。在这种国家,主导宗教的旁边会经常滋生某种形式的邪教,并裹挟着某种社会情绪,使被蒙蔽的广大信徒成为邪教领袖实现政治野心的赌注和牺牲品。中国近年来一轮又一轮的“气功热”的确让人们深思。表面上看,中国人对肉体关照的需求似乎超过了对心灵关照的需求,并把关照肉体的希望寄予某种神秘的力量,其实这是中国医疗事业不发达所产生的结果。欧洲国家也曾有过那么一个时期,人们把身体交给“上帝”去关照,后来在科学力量和政府权威的压力之下,宗教才逐步放弃了照顾人的肉体的责任。如果这个边界守不住,主导宗教就无异于邪教,各种小的邪教也会不断兴风作浪。在世俗生活领域,现代科学本来具有足够的力量战胜宗教,如果出现了相反的情形,一定是这个社会现代文明的发展存在严重障碍。

中国从洋务运动开始现代化的历程,但期间没有认真出现过科学启蒙运动。某些时期的世俗政府甚至与邪教建立联盟,以图自保。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搞统一战线,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民间也鲜有对宗教的批判,使无神论思想的传播极为有限,老百姓事实上不能区别宗教和迷信究竟有什么区别,更不懂得从合法性上判断宗教活动应该遵守的边界。本来,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民间对宗教的批评应该并行不悖,但我们民间对宗教的批评几乎是万马齐喑。看看近一些年的图书市场吧,少有宣传无神论的书籍来与宣传“怪力乱神”的书籍叫板(似有一位可敬的记者批判柯云路)。无庸讳言,充满“怪力乱神”的书籍能在市场上找到极好的“卖点”,追求金钱而粪土理性的一些国有出版企业的老板们便为了金钱拥抱乱神去了。说实话,要不是“法轮功”领袖的利令智昏使他们的信徒围堵中南海,这种局面不知何时才会结束。这种状况就是奉行出版自由原则的欧美国家也很难发生,这不令人深思么?

企图通过教育在普通民众中普及彻底的无神论,是极为困难的。有人对美国社会的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宗教信仰之间并没有关联。1916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勒巴的研究人员的调查结果发现,只有40%的科学家相信上帝。他预言,科学家中不敬神的比例将随着教育的普及而增多。为了检验勒巴的预言,佐治亚大学历史学家爱德华·拉森和马里兰州的拉里·威瑟姆在1997年采用勒巴当年使用的方法又对科学家的信仰作了调查,结果与前一次有惊人的相似:大约有40%的科学家仍相信存在有血有肉的上帝和灵魂。两次调查中都有45%的科学家不相信上帝,15%的则抱怀疑态度。这项研究表明,教育的提高和普及并没有消除一部分人的信仰需要。但另一方面,人们也发现,在邪教或异教的信徒中,鲜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这个事实说明,良好的教育尽管不能消除宗教信仰,但却可以约束宗教活动于某种确定的、非世俗的范围之中。为了使科学与宗教之间有一个有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边界,现代政府必须注意两点:第一,在世俗生活领域,应该通过立法,不仅不能允许宗教及其变种干预政治,也不能允许它们“关照”人的肉体。耍鬼弄神致人死命的,以谋杀罪论处。第二,即使退出世俗生活领域,进入所谓信仰领域,固然不可用立法来限制人的信仰,但应保护民间人士对宗教的批评态度。通常,宗教界有强大的财力宣传有神论,而民间个人却没有财力来宣传无神论,因此,政府应通过资助科学发展的途径来帮助宗教批判家。

当前,批评邪教、迷信,宣传无神论,决不能殃及社会进步力量(至少是潜在的进步力量)。从历史经验看,一个社会的中产阶级是最有可能欢迎无神论的阶级,至少他们不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宗教。中国改革正在造就一个中产阶级,他们在本质上反对宗教力量的世俗化。我们切不可说什么唯心主义、有神论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基础,再把资产阶级拉出来批判一通,更不可以要人民大众去“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如果要这样做,那无异于以迷信批判迷信,注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守卫好科学的边界,把一切世俗事务交由科学技术去控制,有着广大的内涵。科学包括社会科学,技术也包括社会技术。政府的组织形式作为世俗事务,应该遵循社会科学规律;政府的施政行为也应该被规范为一种社会工程技术。以往我们把太多的东西看成了意识形态的东西,现在应该把它们还原为中性的社会工程技术。惟其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使科学的光辉照耀人类生活的一切世俗领域,而把各种宗教约束在一个有限的、确定的范围里,使我们的社会稳定地实现现代化。

二. 礼仪影响

(一)礼仪的性质

礼仪是人们通过程式化言行交流某种信息,以求得生存环境的秩序化、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的行为类型。礼仪还可以看作社会交易中实施基本行为规则的技术性模式,看作行为文化必要的外包装。所谓“仁义道德,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辩讼,非礼不决”等(《礼记》,曲礼上),也说明了礼仪的这种功能。一个人施礼时,必希望回报,即所谓礼尚往来,否则施礼会变得没有意义。在人际地位不平等时,礼尚往来仍是通行规则(假借礼仪而行贿属例外)。宗教中人对神施礼更是一套严格的行为规则,更反映了人们要求回报的虔诚心愿。从这个意义上说,礼仪是利己主义的文化包装。这种包装实在必要,它使社会关系有了温馨、和谐的外观。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礼仪作经济学分析。施礼包含有对环境不确定性的恐惧。礼仪的程式化本身预示了人际交往(或人神交往)秩序化过程的开端,有助于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减轻恐惧感。所以,礼仪约束一般是自律性行为 。环境信息越不充分,人们越希望通过礼仪交流信息,礼仪对于降低不确定性的意义就越重要。礼仪能够过滤那些不确定性较强的信息,而加强确定性较强的信息。王权政治之下,百姓难以得到关于国王的信息,于是,百姓与国王通过礼仪进行交流,借此求得相互之间的认知。传统社会中人们关于某些自然规律的信息更为难得,如彼岸世界、自然灾变等,相关的礼仪便更加程式化,甚至转变为宗教。总之,礼仪的程式化程度或严格程度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成正比。

人们的礼仪行为背后有严格的成本-效益分析,虽然这种分析可能不是自觉的。施礼需要付出成本,这种成本是人们为了降低未来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资,其收益的现值会因人们的信息的完备程度的差异而受到不同评价,因此人们遵守礼仪的自律程度是不同的。施礼的成本一旦超过施礼的收益,礼仪便无法存在。如果一个人对“死后进入天堂”的预期收益评价为零,那么他无论如何不会去购买天主教会发售的“赎罪券”。从历史上看,使人们负担过重的礼仪很难有生命力,除非这种礼仪以人们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极主完备为前提。所以愚" 昧常与复杂的;礼仪相联系。但一种礼仪一旦转变为节日,包含了娱乐或其它社会功能,其复杂形式就与愚昧无关了。

(二)礼仪对于社会稳定的意义

鉴于礼仪的上述性质,决定了礼仪有可能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如果抛开具有神秘性的宗教礼仪不说,一般的社会礼仪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正面的。这是因为功能良好的礼仪能够提高设置的认知程度,起到消除或减缓社会隔阂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功能良好的社会礼仪必须有下述这样一些特点:一是礼仪的普遍性。礼仪在一个社会的普遍化,会产生全社会的合作性收益,即礼仪越是普遍化,才越能有效发挥降低不确定性的社会功能。礼仪的普遍化包含礼仪语言(符号)的统一化,否则人们无法借助礼仪达到相互认知的目的。二是礼仪的简单性。一般来说,礼仪越是简单,越有可能被人们普遍尊奉,其促进社会认知的功能也就越强,稳定社会的作用也就越大。礼仪的简单化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能够提高全社会的运行效率。除非有强烈的宗教感情支撑或某种外在压力存在,否则复杂的礼仪不可能长久流行于世。三是礼仪的非歧视性。一个社会应该有一些通行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礼仪,以便弱化社会成员相互认知的壁垒。反映社会阶层特征的礼仪不可能取消,但如果过分标志化,会成为导致社会分裂的条件。标志社会身份的礼仪会使其它社会阶层产生陌生感,造成相互之间的敌意。中国文化大革命曾经发展了一套崇拜毛泽东的复杂礼仪,如诵读语录、悬挂肖像,早请示、晚汇报等,这套礼仪不仅过于复杂,而且具有歧视性(阶级敌人不被允许施行某些礼仪),不仅没有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反而社会的分裂 。

通行于一个社会的礼仪能否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当然与社会的文化传统有关,但最终还是与社会的发展程度有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便揭示了社会基础条件与礼仪的关系。处于赤贫状态的人们不会尊奉礼仪。但在一般情况下,破坏传统礼仪常常是制度因素或意识形态因素的变化。在商品交易量低、交通条件落后的社会,通常缺乏礼仪的普遍性和统一性,如果硬性推广某个阶层的礼仪或某种外来的礼仪,用以替代其它阶层的礼仪,不仅成本高昂,还会造成社会的分裂。如果一种被人们长久认可的礼仪具有宗教色彩,那么试图替代这种礼仪的社会风险就更大。本世纪60年代伊朗国王巴列维改革的失败,原因之一便是人们对礼仪改革的不认同。对传统礼仪的破坏意味着对既定秩序的瓦解,通常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礼仪的变迁及其对社会稳定的意义

既然礼仪与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的不确定性有关,那么社会礼仪是不可能消失的,因为不确定性不可能消除。但是,礼仪并非一成不变。礼仪的形式及其变迁有大致的规律可循,人为地干扰这种规律,往往会瓦解社会秩序,造成社会不稳定。从历史发展的总体看,礼仪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趋于简单,某些礼仪完全消失,某些礼仪约束被功利主义原则代替。 1. 传统社会通常是一个礼仪纷繁复杂的社会。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存能力低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战争、自然灾变、龙颜大怒等)对人们的现实利益影响很大,因此人们对避免不确定性所进行的风险投资的预期收益也很大,在其它投资手段不具备的情况下,礼仪便成为合适的手段,并且与较大的预期收益相对称,礼仪的成本也可以很高昂。这样,礼仪的纷繁复杂就不难理解了。复杂的礼仪对维持传统社会的稳定是有好处的。在社会基础结构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瓦解传统社会的礼仪,新的礼仪并不能形成,社会可能出现礼仪的空白,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影响。举例来说,在传统社会中,由于自由恋爱受到很大限制,使婚姻生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关于婚姻的礼仪也十分复杂;复杂的婚姻礼仪起到一种广而告之的作用,借以向社区宣告不可侵犯的性权利关系,达到稳定婚后生活的目的;婚姻礼仪起到了一种界定性权利的作用。否定这种婚姻礼仪可能导致传统社会性道德的紊乱,导致社会不稳定。

三. 道德影响

(一)道德的本质

一般来说,道德是依靠羞耻感来维持的人们的自律性行为规则;在传统社会,宗法关系也是维持道德的基本力量。道德和法律在现代社会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一些现代国家通过法律把传统道德固定下来,借以更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例如新加坡的法律对随地吐痰、男子留长发给予惩罚,便是用法律约束替代了道德约束。但一般来说,一种行为如果可以用道德来制约,引入法律就没有必要,否则会增大社会秩序化的成本。道德的社会功能在于降低人际交往中的不确定性,节约社会交易成本。

道德发挥行为约束作用的重要条件是人们社会价值观的一致。价值观有差别,人们就不会有统一的羞耻心,统一的道德规则也就难以形成。例如,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有的人认可家庭雇佣关系,而有的人不认可,不存在统一的羞耻心,那么相关道德的约束力也就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停滞的传统社会会有固定的价值观,因而有较统一的羞耻心,道德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强的约束力。

(二)道德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道德所能发挥的稳定社会的作用受到很大限制。传统社会的瓦解伴随血亲共同体解体,社会的不确定性程度增大,机会主义的潜在收益随之增大。因为人们可以较容易地通过“逃亡”的办法来避开羞愧的惩罚,道德自律的作用必然降低。此种过程的反复,也削弱了羞愧在经济共同体内部的作用,甚至修改了道德的标准。例如,是否有婚外情曾经是西方一个政治家能否当选的重要条件,但近几年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的选民已开始容忍有婚外情的竞选者(性骚扰行为仍属例外)。社会的不确定性程度越高,人们的道德自律性就越低,道德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就越弱。但是,机会主义行为会加剧社会的不确定性,增大交易成本,人们在反复交易中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必然要寻找新的交易规则,以填补道德自律失去后留下的行为约束机制的空缺。于是产生了对法律的需求。充当法律供应者的是现代国家;交易技术的进步使现代国家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制定和实施法律,法律遂得以成为现代社会主要的行为约束力量。上述观点并不否定道德约束在现代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现代社会中所消失的是血亲共同体,并非任何共同体;因职业、兴趣等结成的共同体还会存在,家庭还存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难以用法律来约束,或者说法律监督和实施的成本很高,这样便给道德调节留下了发挥作用的余地。

在社会转变时期,特别是由自给自足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传统道德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会显得力不从心。血亲共同体瓦解,人口流动性增大,羞耻心在社会控制方面的功能大大减弱,人们违反道德后受惩罚的可能性降低,全社会人们的行为规则便会发生紊乱。社会对新的行为规则的需要与新的行为规则的建立通常有一个时间差。这是因为新规则的建立不仅要付出直接成本,人们适应新的规则还是一个长时间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主要不是靠政府灌输,而是靠反复进行的社会交易过程所产生的利益得失的估价给人们记忆的刺激;也就是说,反复的违规行为会造成反复的利益损失,才会教会人们遵守新的规则。观察世界各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可以看到这一时间差无一例外地都会存在。社会转变时期人们常发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慨叹,原由大抵如此。

四. 经典文化与符号文化

(一)经典文化的内涵

经典文化或典籍文化是指在过去大多数时代由官方提倡并反映在历史典籍中的文化,这里特别指古代“圣人”所勉力传播的行为文化。世界主要文明国家在历史上遗留下了大量文化典籍,其中的一部分典籍由于官方或其它重要社会势力(如宗教)的推崇,对民族历史发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典籍的作者被尊为“圣人”,他们倡导的人类行为规则被当作(只是被当作,不一定实际上是)民族行为文化的代表。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关于民族的经典文化与实际的民族行为文化的关系问题。对这一关系不讨论清楚,关于文化问题的一切研究都可能走入歧途。多数文化问题的研究专家常把一个民族的经典文化看作民族的行为文化,把民族间经典文化的差异看作民族行为文化的差异,然而这一等式决没有普遍性。行为文化与经典文化之间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历史上的学者不一定将本民族的行为规则研究清楚,并将其真实地记录下来;历史上的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也不一定反映民族的真实情感和社会的本来面貌。学者们的作品难免渗透自己和自己所在阶层的价值观,甚至使自己的作品成为其价值观的诠释。学者们不是圣人,他只愿意说出那些在他看来对他生前死后最有利的话;虽然某些学者对“真实”有特殊的偏好,但这仍不能保证他没有思想上的片面性,因为人的生活范围和知识积累的状况总是要限制人的眼界,学者们也不例外。所以,一个民族的经典文化,首先是一个符号文化系统,它是否反映民族的行为文化传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这个传统,是极不确定的。但是,学者们很难这样看问题,他们倾向于把民族的经典文化看作实际的民族的行为文化。这一认识误区产生的原因,除了相沿的历史研究不得不依靠文化典籍之外,还由于与人力资本积累相关的“学者行为”在起作用。学问是学者的看家本领;为抬高学者的地位,必要抬高学问的地位,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学者们一生为自己的学问而投资,日子越长,越有理由希望得到高额回报;同时靠新知识获得回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由于这种基本的学者行为,使学者们极易夸大自己所掌握的文化典籍的意义。例如,梁漱溟先生强调中西文化的差别,并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便犯了以民族经典文化替代民族行为文化的错误。实际上,儒家经典的伦理本位,并不等于中国社会的伦理本位。任何一个民族在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时期都不可能是以伦理为本位的;而一切现代社会恐怕都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在较稳定的传统农业社会的血亲共同体内部,才会有伦理本位的文化类型。对人类社会的实际文化类型作出简单概括,在理论研究上是危险的。

(二)经典文化对社会稳定的作用

尽管经典文化与民族的实际行为文化存在差异,但一种经典文化的存在仍会对民族历史发生影响,包括对民族社会的稳定发生影响,虽然这种影响不会改变民族历史的基本进程。

经典文化有教化统治者的作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许多文化典籍本来是作者为统治者而撰写的。孔子在《论语》中要求人们“正心、诚意、修身”,是为了更好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史记》、《资治通鉴》等典籍的作者也直言不讳为统治者服务的目的。欧洲历史也一样。公元一世纪欧洲大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前64-20)的巨著《地理》就是“为了有教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写的。他的目的是为罗马行政长官和军事首领们提供情报文本而他的作品就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行政人员手册”(当然没有" 《论语》早。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1981年,49页)。经典文化对统治者的教化肯定会发展统治者的行为发生影响。以欧洲历史为例,欧洲历史上的统治者比较重视实证科学,这除了本论文第二章分析的原因之外,也与从古希腊哲人到培根的实证科学传统有关。这种传统注重对自然规律的研究,进而注重寻求社会的自然秩序,有利于建立一个结构稳定的法制社会。 经典文化也有教化人民的作用。这种教化作用与人民受教育的程度有关。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高,经典文化的教化作用就强;反之,则弱。但是,宗教因素可以弱化这种相关性。与中国历史不同,欧洲中世纪人民几乎没有阅读能力,但宗教经典可以由传教士向人民传播,从而对人民的行为发生影响。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到基督教《圣经》包含有一种等级制思想,使欧洲人民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也使欧洲社会在长时期内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固的等级社会。欧洲也有过农民起义,但其结果与中国不同;欧洲农民即使推翻了旧国王,也不会自己去作国王,他们要在贵族中寻找一个新国王。农民的这种行为不容易使社会结构因起义而发生重大变化,民族历史遗产的链条也不会轻易被打破。 由于历史的变迁,一种经典文化所包含的思想可能会变得与社会现实相冲突,这时,经典文化与新文化的冲突可能造成社会意识形态的分裂,从而对社会进步发生有害影响。若对这方面的历史作一番考察,可以发现,解决这方面的冲突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断然抛弃经典文化,一是使经典文化符号化。中国“五四”运动曾试图抛弃儒家经典文化,结果并不成功。更常见的是后一种办法。这种办法是继续沿用经典文化的语言符号,但改变其思想内容。例如,继续沿用儒家经典的“仁、义、礼、智、信”这样的语言符号,但抛弃它本来具有的宗法思想,而赋予其现代内容。实际历史过程大体上也正是如此。无疑,采用这种方式的社会交易成本较低。文化冲突反映社会利益冲突,从经典文化的内容上而不是从语言符号上瓦解旧的经典文化,可以使代表旧文化的社会阶层在精神上保持某种尊严,以减弱其反抗的冲动。如果一个国家政权想要抛弃一种旧的经典文化,采用这种釜底抽薪之举,也会降低社会分裂的可能性。在笔者看来,中国现在正进行着这样一个过程。

(三)符号文化及其对社会稳定影响 符号文化是具有某种历史继承性的、表征人类对自身与环境认知水平的特殊信息系统,具体表现为文字、有声语言、形体语言和各种艺术形式等。符号文化不同于知识,它只是知识的形式外观;人类社会的法律制度、价值准则和道德信仰等行为文化通过符号文化来表达。符号文化的功能在于给人们提供社会交流的工具,起到降低社会交易费用,从而降低社会生活不确定性的作用。一个团体,一个社会群落,乃至一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的统一的符号文化,人们借此达成相互之间的认知,减轻陌生感和恐惧感,增强信任感,从而达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的目的。符号文化越具有稳定性和统一性,其降低社会交易费用的功能就越强。 符号文化的上述特征,使其必然成为社会集团特别是暴力集团的领袖们的运作对象,以达到他们动员社会民众的目的。在人类争夺生存空间中,那些符号化的标志易于成为人们相互沟通的手段,这种沟通手段远较其他手段更为低廉,同意符号文化可能成为区别敌友的简单标准。所谓“人以群分”的界标,常常会是某种同一的符号文化形式。从历史上看,若有一定的条件,人群间在符号文化上的差异,常常引起相互间的敌意,甚至引起相互仇杀。一些暴力集团的领袖为了动员民众追随自己,也常常突出强调某一社会群体的某些符号文化特征,没有例外,这些符号文化特征在识别上必然具有简单性,其获取成本必然具有低廉性,否则会大大增加动员民众的成本。在近现代世界历史上,有不少暴力集团用某种“主义”来动员或“武装”民众,似乎很有效果,但这只是一种假象。民众所能接受的只是“主义”的符号化特征,真正对“主义”的内容是很难理解的,更谈不上去接受它。这一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样一种现象:真正的理论家常常当不了暴力集团的领袖;领袖只能是那些深谙民情的人;因为在动员民众中起作用的是一些已经符号化了的学说内容,而不是学说内容本身。 一般来说,符号文化的统一程度与稳定程度是由行为文化的相应特征决定的,但二者之间也可以发生背离;符号文化一旦形成,便不容易发生改变;如果发生改变,通常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渗透有关。从符号文化变迁的历史看,为了使行为文化与符号文化保持一致,当行为文化发生变化后,那些聪明的社会控制者常常不是去改变符号系统本身,而是去改变对符号的诠释。从节省社会交易费用的角度看,这种作法具有经济性和合理性,因为从历史的经验看,改变符号系统的代价要大得多;改变对符号的诠释就不同了,因为民众对符号的历史内容本来不大关心,也关心不了。历史上不乏这种偷梁换柱的例证。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主教罗马教会就不断改变对教义的解释,而不去改变教义的文字符号。分析到这里,细心的人会想到,类似的进程正在今天的中国出现。顺便指出,符号文化变迁的这种特征,会产生符号文化的独立性外观,进而产生文化变迁的迷雾,这着实使那些不谙熟经济性方法的文化研究者困惑不已,并会引导他们的研究走入歧途。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推理:一个社会的官方,也可以通过符号文化的运作来影响社会的稳定;或者说,好的运作会有助于社会稳定,而坏的运作则会不利于社会稳定。例如,在一个多民族的社会,淡化民族差异会有助于社会稳定;而突出民族差异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在一个事实上不平等的社会,强调平等观念会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强调竞争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在我国过去官方宣传的符号系统中,“主人”这一符号得到突出强调,其结果对我国企业的权威结构影响很大;有效率的企业权威结构要求厂长经理对工人的不可动摇的支配地位,但我国工人对“主人”这一符号有广泛认知,并影响着工人与厂长经理之间的博弈关系,使企业无法形成那种应有的稳固的权威结构。这种情况不仅导致企业的低效率,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例如,据报道,在我国一些合资企业中,工人与国外老板对抗时,使用了诸如“做主人”、“反剥削”一类口号。在适当条件下,“主人”这一类符号如果能在政治关系中发挥社会团体的认知作用,才有利于社会稳定。

五. 农村宗法组织

(一)宗法关系的本质

宗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由同一祖先繁衍下来的人群,通常由共同财产和婚丧庆吊联系在一起,并且居住在同一村庄。宗法关系便是基于宗族血统而产生的地域性极强的社会关系。在宗法关系中,男性长辈容易成为核心,也往往是宗族内部纠纷的裁决者和对外抗争的领袖人物。宗法关系下的行为规则,完全是儒家经典提倡的“仁、义、忠、孝、悌”这一套道德伦理。宗法关系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关系,也就是说,宗法关系所包容的人的行为规则是传统社会所具有的普遍的行为规则。传统社会的这种结构具有明显的合理性。本论文第二章已经指出,人的社会活动实质上是交易行为,人们在交易中总是在寻求交易成本较低的制度安排;交易成本最低的制度安排就是最合理的制度安排。在传统乡村社会,虽然交易内容简单,交易范围狭小,但交易双方仍然要建立信任关系,取得相互之间的认同。建立认同关系时最廉价、最确定的信息莫过于血缘关系方面的信息;正常情况下,乡村中的任何一个人总是靠汲取家庭、家族的各种营养成长,家族方面的信息要比乡村社会的其它信息对他有更高的" 刺激强度,所以家族成员之间更容易取得认同。家族社会还发展了一些制度,来巩固宗法关系,这些制度包括续修族谱,建立宗祠,定期祭拜祖宗,表彰优秀宗族成员,宗族内部互助等等。

(二)宗法关系与农村社会的稳定

在限定条件下,即在较为封闭的乡村社会中,宗法关系本身支撑着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封闭性越强,乡村社会中的族长、中人和道德化身相统一的可能性越大。宗法关系能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机制。家族成员在生活告急时,往往求助于同族成员;在承租土地及钱财借贷中,往往是同族成员充当中人;一无所有的同族成员也可以从宗族中获得帮助以求生存。从传统乡村社会的研究资料中还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外界因素干扰,尤其是没有官府力量的介入,宗族之间的冲突通常也可以通过家族领袖之间的谈判确定妥协的条件。在乡村阶级冲突中,宗族力量也可以协调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产生出相对有利于佃农的结果。“如果一个地主(不论其属于哪一个宗族)向佃农提出高于常规的地租,则佃农所在的一族会联合起来拒绝租种该地主的土地。例如,在1939年,当物价下跌时,(寺北柴村)宗族联合其成员,成功地迫使地主降低货币地租”(《华北惯行调查》,第三卷,97-98页)。

乡村社会的宗族械斗常为人们所关注。宗族械斗肯定会破坏乡村社会的安定,导致社会的局部不稳定,但是,宗族械斗本身一般不会导致全社会的混乱;械斗发展到极端时的调停常常要借助官府的力量。宗族械斗不可能是传统乡村社会经常性的现象,否则,传统社会不可能延续几千年。只有在乡村宗法关系受到干扰,旧的利益均衡被打破时,宗族械斗才可能发生。现代社会的利益关系不断发生被动,利益冲突并不常以械斗方式来解决,而宗族冲突为什么会导致械斗?这是一个有趣且应当回答的问题。 在封闭的乡村社会中,交易内容简单,利益关系也简单;道德认同可以调整利益关系,但道德认同缺乏强制力量;而根据本论文第二章的分析,一个社会的强制力或暴力的不可缺少的。暴力的实施是需要成本的,实施秩序化的暴力的成本更大。在前现代化社会时期,国家政权对乡村社会实施秩序化暴力的成本大到足以让国家政权放弃这种努力。国家政权的暴力主要是对付大的社会动乱和抵御外国侵略。这样,替代国家暴力的是宗族的暴力。在一般情况下,宗族暴力只是一种潜在压力,可谓之暴力潜力。在宗族均衡关系的背后,便存在暴力潜力这个变量。所谓利益均衡关系的破坏,意味着乡村社会的某一宗族提出了重新界定宗族间财产权利边界的要求,也意味着向对方的暴力潜力挑战。如果这种挑战导致用谈判方式建立新的均衡,械斗便可避免,否则就会产生械斗。如果没有官府力量的介入,或介入不力,宗族械斗将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尤其在械斗宗族双方人数接近的情况下更会如此。 宗族间利益关系发生变化,并引起宗族械斗的原因,一是宗族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宗族暴力潜力的均衡受到破坏;二是商品关系的扩大,新的获利机会出现,使宗族间的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变化;三是官府力量的介入,造成乡村社会生活的新的不确定性,使宗族成员的行为预期发生变化。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这三种变化常常周期性出现,导致乡村社会的周期性不稳定。近代中国社会的宗法关系逐步瓦解,这三方面的因素持续存在,更使中国乡村社会进入长久的不稳定时期。

参考文献

费尔巴哈,1845 《宗教的本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Yang,C.K.1967:《中国社会之宗教》,伯克利,加州,

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1933年,北京,

《中华民国法规大全》,1936年,第一卷,上海,1166页)。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中国农村惯行调查》,1981年,东京,

《礼记》,《四书五经》,中国书店版。

罗伯特.F.墨菲1986年《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论语》,《诸子集成》,上海书店版。

加里.S.贝克尔1981年《家庭经济分析》,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米罗诺夫,1984年,《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8年。

杨懋春,1945年,《中国的一个村庄:山东省台头村》,纽约。

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1981年《地理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梁漱溟,1949,《中国文化要义》,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樊纲,1994年,《中华文化、理性化与经济发展》,《经济文论》,三联书店,1995年版。

C. 阿尔塔莫诺夫,1954,《伏尔泰传》,商务印书馆,1995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欧盟社会保障法律冲突的协调机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21
一、欧盟各国社会保障法律冲突的产生 欧盟由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而来。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初就是1951年的巴黎条约创建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创建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92年欧洲12国又通过《欧洲联盟条......
租金、承袭制与社会公正
发布时间:2022-12-13
内容摘要 “租金”概念是分析财富不平等的重要的概念工具。当今的中国,租金已经大量出现,食利者也随处可见。在观念层面,有的舆论还不遗余力地赞美、炫耀那些实际上的食利者,很多年轻人也试图仰仗馈赠与遗产过上享乐的生活。租金不......
风险社会、风险冲突与科学发展观的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17
" 论文关键词 风险社会 传统的发展现 科学的发展现 和谐社会主义 论文摘要 20世纪末,金融风险、恐怖袭击、核风险、网络风险、化学和物种风险、生态环境风险、致命传染病风险前所未有地盛行,全球进入世界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来......
非正式制度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初探
发布时间:2015-08-11
摘要: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能促进或约束经济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特殊的地域特征和历史发展,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于经济发展有......
论社会公众人物隐私权与社会大众知情权的冲突和协调
发布时间:2023-05-06
一、隐私权和知情权的定义与阐释 隐私权:是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隐私权的主体是自然人,而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不具有隐私权,也就是说公民无论身份、地位、财富差异......
法院与社会的冲突及平衡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一、引言 法院与社会之间总是存在一种内在的紧张关系,中外司法史上历来如此。冲突是指矛盾关系的表面化,因此用“冲突”来描述法院与社会的矛盾关系,似乎有些夸大其辞,但如果考虑冲突既包括显性冲突,也包括隐性冲突,那么,将法院......
行政复议制度与观念冲突之我见(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自1991年1月1日《行政复议条例》实施以来的十余年间,行政复议工作除了《行政复议条例》和《行政复议法》实施之初稍微“热”一点外,长期以来多数地区皆是门庭冷落,无人问津。且不说普通老百姓不了解行政复议的性质和作用,就连行政机关......
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突论
发布时间:2023-02-03
有人指出:冲突论的悲剧 理论 绝不是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由黑格尔开创的。实际上,在西方美学史上,冲突说的悲剧理论应该是由席勒把悲剧与崇高范畴密切联系起来以后才开始形成的,并经过了黑格尔的进一步发挥而成为了伦理冲突......
论社会冲突理论视角下的规划变革
发布时间:2022-08-26
古谚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物理学告诉人们,宇宙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 是绝对的。在社会进程中,冲突与合作就好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但长期以来,在稳定压倒一切的维稳体制下,社会冲突被刻意回避和简单压制,结果往往事......
浅谈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联及冲突
发布时间:2023-03-21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它不仅仅是四个全面战略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个全面重要制度协调的基础和法律保障。中共的十八大会议中,关于促进依法治国的某些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统称《决定》)是第一次来以最高的政治文件和执政党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为进一步指导在新形势下,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促进法治和加快在中国法治建设,促进国家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积极稳妥地在法治的轨道上.........
WTO的法律框架与其他制度性安排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3-12-19
WTO的法律框架与其他制度性安排的冲突与融合 WTO的法律框架与其他制度性安排的冲突与融合 WTO的法律框架与其他制度性安排的冲突与融合 [摘 要]随着WTO新一轮谈判的进行,WTO的管辖范围越来越宽泛......
冲突与整合: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价值逻辑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要: 大学制度是促进大学理想和使命实现的一系列制度之总称,它并非冷峻、客观中立的结构体系,而是在其技术性框架的“装置”中渗透着价值元素,内在地具有价值属性。规制与自由是大学制度的两种不同价值,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在不同......
论保险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环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摘要]保险市场运行的非正式制度“环境”,是保险市场运行机制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险市场良性运行的前提基础。其构成必须满足市场化运行的一系列要求:包括“经济人”群体的存在、理性的风险态度、非正式保险制度的弱化、“非人......
WTO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的关联与冲突(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30
论文摘要:贸易自由化与竞争政策目标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决定了WTO的政策目标和法律体系中必须包括竞争政策,否则就是不完整的。但WTO反倾销制度与竞争政策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与冲突,在实践中反倾销制度正日益取代保障措施成为”保......
浅谈论刑法解释的价值取舍——从法治视角看人权保障与社会正义的冲突
发布时间:2017-05-27
一、刑法解释的价值成文法国家的法律以法典的形式展现。而在这些国家里,最理想的状态是制定一部包罗万象、无需解释即可回答所有问题的刑法典。德国刑法学家费尔巴哈就曾经主张禁止法官解释刑法典,认为法官的任务就是将实际案件和法律条文进行对比,而不是解释法律、适用法律。在此情况下,法官便成了法律的宣读机,是宣告及说出法律的嘴巴,其权力在某种形式上等于零。然而,经过种种尝试,人们发现制定这种绝对完善、准确的法典.........
浅析经济法的经济社会二元功能之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16-09-21
一、经济法之经济社会二元功能 1.法律功能 法律功能说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内部结构和社会中出现的,可以在进行一些行为时产生一些后果,来使自己在社会里有了不一样的地位的情况,它表现出了社会与法的关系。从法律的基本功能上......
基层行政权与社区自治权:冲突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3-06-29
" 一、引子 国家公权力(power) 与公民私权利( right)关系如何定位,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界限如何确定,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运作应该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公......
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5-11-26
一、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的具体表现 虽然会计共组与税法在宏观上的基本方向一致,但是由于会计工作与是税法各自服务的对象不同,因此在一些具体的方面仍然存在着冲突,接下来主要从会计期间假设与所得税,权责发生制与营业税,复式记账......
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分析探讨
发布时间:2016-08-01
下文是一篇CPA行业论文,论文主题为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分析,文章内容包含三部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一、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的具体表现 虽然会计共组与税法在宏观上的基本方向一致,但是由于会计工作与是税法各自服务的对......
关于独立学院转设政策执行的非正式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7
"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执行不仅受到正式制度的约束,同时还受到非正式制度的规约。传统社会观念滞后与执行者习惯性认知偏差、沟通不畅与利益投机、伦理失范和价值偏离等非正式制度因素阻碍着独立学院转设政策的有效执行,建议......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冲突
发布时间:2022-08-24
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交际方式。除了语言交际外,非语言交际在实际的交际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功能出发,讲述了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冲突、空间冲突、时间冲突。倡议大......
追寻真正公正和自由的社会制度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7
历史法学派奠基人古斯塔夫·胡果(Gustav Hugo,1764—1844)于1797年出版《作为实在法,特别是私法哲学的自然法教程》以降,德国的法哲学分两个阵营交替发展:一个是“哲学家的法哲学”(如康德1797年的《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和黑格尔18......
CEPA制度环境下的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CEPA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我国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共享区域资源的发展思维。CEPA框架首先是经济意义上的,其次是法律意义的,这体现为在CEPA框架里必须解决两个法律问题,否则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其中一个突出的法......
社区心理矫正制度初探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心理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社区矫正的效果,开展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必将推动社区矫正工作更顺利的开展,将监督管理与教育矫治有机结合,实现矫正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心理和......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由于历史与现实、体制与制度等原因造成的长期无法解决的农民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产生恶性循环,使得农村、农业、农民与城市、东部与西部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差距,最终使作为共......
广场舞盛行下健身权与安居权冲突之法社会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3-03-27
随着广场舞的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反对声浪和越演越烈的抗议活动,广场舞日益成为媒体口诛笔伐的洪水猛兽,最大的恶害在于对于居民安居权的侵犯。笔者试图从法社会学的角度去审慎思考,健身权与安居权当中的内在关系。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式去梳理广场舞背后的争议。【关键词】广场舞健身权安居权法社会学广场舞作为一种低成本、低门槛的全民健身娱乐活动,其在我国的热潮持续不退,既反映了在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的今天,普通群众对于.........
浅析会计工作与税法冲突的化解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策的鼓励和国家的支持让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而中小企业也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要力量。在企业日益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与税法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工作与税法之......
社会公正、社会主义遗产与社会民主主义
发布时间:2022-07-24
" 提要:近年来国内知识界某些人提出的“公正至上”,是一种不切实际、且甚为有害的激进口号。本文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不是何党、何派或何人能够为全社会确立起一种绝对的社会公正标准;而在于能否找到一种与当代政治新思维相一致的方式......
专利制度与社会分层的法社会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06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知识产权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在这种背景下,担负创新激励功能的专利制度备受瞩目。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和鼓励运用的同时,还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分层,这超出了立法者的制度设计......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作为两种具有不同适用环境、激励机制的行为约束规则,对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经济绩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在当下具有中国模式的社会情境系统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蕴含着城市社会与......
强制采样与人权保障之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23-03-10
摘 要 强制采样具有强制性,与公民个人的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及身体权有冲突关系。我国实施强制采样时,要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对强制采样的程序、对象及被采样人的权利保障做出具体规定,从而使强制采样和人权保障实现相对平......
谈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5
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关......
非正式组织的企业管理引导机制
发布时间:2022-11-18
在国内外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已经证明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在上个世界90年代,国内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比较多,对非正式组织引导机制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在对与企业管理有关的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探讨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影响力和在管理中引导机制的构建。一、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分析(一)社会人的假设为非正式组织存在提供了理论基础个体的多样化需求,广泛兴趣爱好,导致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互动.........
关于自救与他救的社会心理冲突分析——以汶川地震为例
发布时间:2023-07-01
" 论文摘要:在汶川地震的紧急救援期,有效自救的存活率远远高于他救,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冲突。根据社会心理学中的刺激、认知等理论,通过对自救与他救群体在紧急救援中所表现的的心理及行为冲突进行分析,如认知冲突、制度冲突等,综......
浅析国内武装冲突的非对称性与平民保护责任
发布时间:2022-08-22
一、履行平民保护责任的两个规范体系及其适用关系 在国内武装冲突中,主权国家应当怎样实施军事行动等行为才能被认为符合其所应承担与履行的平民保护责任,对此,保护的责任这一新的人权保护的观念和原则本身并没有提供明确具体的标准......
探析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关......
浅论宪法监督秩序与正义价值的冲突与协调(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4
论文摘要: 秩序与正义是宪法监督极其重要的价值。但由于时代不同、人性各异、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等不同,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但正义是秩序下的正义,秩序也是以正义为目的的秩序·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是可以协调的。......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内容提要」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工商业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对土地制度的供给及其功能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两种公有、高度集中和行政色彩较浓的土地所有和配置制度......
从《喜福会》透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3-03-03
AbstractThe Joy Luck Club is the first novel of Amy Tan,a famous Chinese-American writer. In the novel she mainly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Joy Luck Club mothers and their daughters and cultural conflicts.......
会计工作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冲突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冲突(-) 研究 基础、工作基础不同。 目前 我国的 会计 工作是以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不管是会计准则还是各行业会计制度都是以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为侧重点,强调的是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及正确性。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审......
浅谈苏雅冲突后古希腊哲学家对社会合理化
发布时间:2022-08-04
研究苏格拉底与雅典冲突的悲剧是很有意义的。在西方学者追求理想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苏格拉底和雅典当局的冲突是西方社会自觉探索社会合理化历史的滥觞和轴心。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冲突虽然以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和雅典的衰落而告终,但......
论非正式制度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建设
发布时间:2022-09-19
" 论文关键词:教育效果 非正式制度 教育制度 论文摘要:非正式制度是社会约束体系的重要组成,具有持久生命力,构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却又容易被忽视.军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重视非正式制度的积极因素,对完善教育制度、营造隐性......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
发布时间:2023-07-12
[摘 要]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于企业当中,并逐渐受到企业管理界的重视。基于此,从非正式组织的理论渊源着手,分析了企业中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与消极作用,提出了针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对于管理者理性认识非正式组织,提高管理效率意......
浅析中国新型社区矫正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要】社区矫正在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80年代就普遍施行了,其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上对于罪犯进行矫正,使罪犯能够回归到社会当中,减少重新犯罪。中国于2012年正式颁布实施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始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发展阶段。......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2
一、对社区矫正的界定 社区矫正的理念源于19世纪末的行刑社会化思想。认为严厉的监狱刑罚不利于对罪犯人格的改造,采取非监禁的刑罚方式能更有效地实施行对犯罪人的改造,有助于完善犯罪人的的社会人格。社区矫正制度是以社区为基础并......
论社会保障制度
发布时间:2022-10-28
摘 要 作为我国民心工程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以国家作为制度制定主体、以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并以相应的法律作为主要依据,并在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障基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民收入进行二次分配,对暂时或永久性失去劳动力以及受不......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发布时间:2022-12-15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践言冲突作为一种独特的哲学论辩方法,在20世纪语用学转向之后受到普遍关注。欣提卡以践言冲突方法深入分析了笛卡......
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
发布时间:2014-01-23
广大朋友们,关于“践言冲突方法与哲学范式的重新奠基”是由查字典论文网论文频道小编特别编辑整理的,相信对需要各式各样的论文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揭示哲学论证背后隐含的有效预设,是哲学分析的重要手段。某些类型的哲学论证蕴含着结论......
非正式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绩效评价导向对非正式网络与知识共享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91个研发团队的实证研究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与知识共享、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在非......
品牌定位与渠道冲突
发布时间:2022-07-23
品牌定位与渠道冲突 品牌定位与渠道冲突 品牌定位与渠道冲突 摘 要:格力-国美事件一直受到广大营销学者和企业界的关注。当营销人员和企业界将眼光集中于渠道问题的时候,从品牌的角度分析该事件。 关键词:品牌定位;......
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3-07-19
〔关键词〕非正式群体;分类;引导;转化;班级管理新班级组建后不久,伴随着各项活动的开展,一些在兴趣、性格、爱好方面有共同语言的学生会逐渐聚在一起形成非正式群体。和班委会、学习小组等班级统一安排的组织不同,非正式群体多是出于同学们之间交往、沟通的需要自发组成的。可见,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班级中的正常现象,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群体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影响。首先,让部分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缓解他们学.........
会计工作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冲突及对策(1)
发布时间:2022-12-05
一、冲突(-)研究基础、工作基础不同。目前我国的会计工作是以会计准则及行业会计制度为基础,不管是会计准则还是各行业会计制度都是以各项会计业务的核算为侧重点,强调的是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及正确性。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审计虽然并......
国际冲突弱化实践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国际政治现实中,国际冲突往往达不到解决的程度,更多的是弱化。国际冲突的弱化受到经济全球化、国际机制、领导者政治个性三个方面的影响。力主撇除武力手段,采取外交、沟通、第三方调解等非武力方式来实现冲突表现形式的减弱......
CEPA制度环境下的区际法律冲突及解决(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CEPA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我国顺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共享区域资源的发展思维。CEPA框架首先是经济意义上的,其次是法律意义的,这体现为在CEPA框架里必须解决两个法律问题,否则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显现。其中一个突出的法......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3-12-17
稳健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对策稳健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凡是可能的费用和损失应予以充分估计,而对可能的收入或利得尽量少记或不记。但是由于稳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的公正价值及其向度
发布时间:2023-04-13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目标向度在于公正是其内蕴价值和现实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发展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公正的实践向度在于以科学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彰显公正价值......
制度设计与正负能量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 要】通过对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的剖析,分析制度缺陷对人的引诱力和负作用,探讨制度设计与人发挥正、负能量的关系。 【关键词】制度缺陷;正负能量;制度设计 考试作弊,道德所斥,考纪难容,应受惩治,无可厚非。......
论析社会信用制度的构建与社会诚信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诚信缺失;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快速发展,社会诚信道德出现了严重缺失现象.给社会带来严重的道德风险.妨碍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完善......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经济权力与企业:两个相互冲突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4-01-07
内容 提要:科斯开创的新制度 经济 学沿着两个方向 发展 :其一,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詹森和麦克林以及张五常认为, 企业 与市场没有本质差别,不存在权威和经济权力关系,因此放弃而不是解决了科斯的企业本质 问题 ;其二,威廉姆森承......
关于教师培训冲突的深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 教师培训 冲突 作用 表现 [论文摘要] 参与教师培训的主体各方价值观的差异、心理对立和利益分歧等牵涉到的培训问题多面又复杂,尤其是教师的现有状态和发展需求各有不同,因而教师培训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就在......
开启合伙人制度的正确方式
发布时间:2023-03-17
我们经常受大公司委托寻找有经验的候选人作为公司的合伙人。最近我们在帮Uber寻找中国区的CEO。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对我说,他想要找的不仅仅是一位职业经理人,更是一位合伙人,来负责中国区的事业。......
非正式员工的薪酬管理
发布时间:2013-12-14
摘要: 目前 ,非正式就业已经成很多人就业方式的一种,而非正式员工也已经成为促进我国 经济 发展 一个主力军,但是在他们就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 问题 ,比如劳动安全、劳动关系、薪酬管理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薪酬管理角度论述......
解读《喜福会》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3-02-14
解读《喜福会》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摘要:谭恩美的成名作《喜福会》中,母女关系冲突迭起,母女两代人从误解、冲突到相互沟通理解,其背后体现的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本文从对母女关系的分析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的东西......
观念、技术、制度与节约型社会(1)
发布时间:2023-04-10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更是我国这样一个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人口大国保持长久发展和进步的关键环节。社会与人们的节约观念、高效率和节能型技术、节约型社会制度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三个重要方面......
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人道原则的适用问题
发布时间:2016-09-13
一、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国际人道法现状 (一)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与人道主义原则的理论简述 什么是非国际性武装冲突?至今在国际相关领域中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既没有给一武装冲突的性质判定提供这一武装冲突属于国际型武装冲突还是非国际性......
论社会公正与自由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23
" 内容提要:自由的本义是不受限制和阻碍,政治哲学中的自由概念具有明确的含义,它并不离开常识很远,主要指社会制度所加于个人的限制的范围应尽可能小,并且以合理性为条件,重要的是向选择性开放。罗尔斯等政治哲学家对自由都作过详细......
论民意与司法的冲突与平衡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 要】民意与司法的冲突由来已久,两者肩负着相同的目标,追寻着共同的价值,但是因为两者的价值观念与判断标准存在着局部的差异,导致本应相辅相成的两者却是一直冲突不断,现代社会,司法和民意为什么还会存在冲突的可能,司法与......
权力失衡下医药营销渠道冲突形式与化解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本文借鉴市场营销渠道理论,对连锁药店的发展历程,渠道权力的来源,渠道权力增强的影响因素以及权力失衡下,新的主要渠道冲突形式进行了分析。针对连锁药店渠道权力增强后,使用渠道权力影响制药企业行为而引发的渠道冲突,分别......
试论从利益冲突转向利益和谐:和谐社会构建的核心
发布时间:2023-02-22
[论文关键词] 经济 转型;利益冲突;利益和谐;和谐 社会 [论文摘 要]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没有利益和谐,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和谐。以 市场 为导向的经济转型,其实质是利益的调整和分配,在......
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当前社会矛盾冲突的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3-03-06
[摘要]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易衍生各种群体性事件。研究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探讨特定的灾害情境及群体性事件要素的异化,构建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模型,明晰事件的演化特征,可以从动态角度分析自然灾害与群体性事件之间的衍生关系,实现对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全景式展现,拓展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思路,为灾害衍生型群体性事件的有效处置提供针对性策略。[关键词]衍生型群体性事件.........
社会变迁:风险与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23-03-10
当“风险社会”成为一个日益流行的概念,并通过例如“9·11”恐怖袭击事件和SARS流行为社会大众所切实感受到后,说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社会变迁已经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甚至是“高风险社会”,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社会控制的实质是......
仇恨·冲突·杂糅
发布时间:2023-05-15
萨尔维尔抵达德鲁昂饭店的时候,全体评委对其报以掌声。萨尔维尔没有掩饰自己的激动,眼里闪烁着泪花:“这是高兴的眼泪,我们很多人都哭了。”她说,作品进入决赛以来的这些日子里,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这些天,我一直在盼望。然后,......
冲突·对话·变异
发布时间:2023-03-18
陈鑫:曹老师,您好!很荣幸能和您面对面地交流学术问题,特此铭谢。据我们了解,您原先研究的是古代文学,然后中间转向为比较文学,并取得了非常可观的成就。但从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现当代文学史未收录古体诗词”来看,这个问题似乎更多是和现当代文学相关,与您的研究方向有所出入。不知道您作为一个比较文学的学者,是怎么样关注到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的呢?曹顺庆:你好,我也很高兴能多和学生做这样的学术交流。你提到了一.........
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及其制度安排
发布时间:2023-05-03
" 一、法治与德治的哲学解析 人们往往试图发现德治与法治的人文基础,从人性善恶的哲学假设出发来理解德治与法治,认为,人性善的思想文化导致德治实践,而人性恶的思想文化导致法治实践。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关于这个问题,需要......
浅析小说《喜福会》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22-12-27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摘 要 小说《喜福会》为我们展现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成长生活的女儿之间的故事。她们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两代人之间冲突和误解。但随着母女双方逐渐接受和认可彼......
青少年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 要 文章从亲子冲突处理方式与同伴冲突处理方式的习得、两性差异及影响结果等方面简要论述了国内外有关青少年两种重要人际冲突处理方式的研究成果,并基于此提出未来研究可综合探讨不同关系中的多种冲突处理方式及进一步加强冲突处......
营销渠道冲突与协调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1
营销渠道冲突与协调研究 营销渠道冲突与协调研究 营销渠道冲突与协调研究 摘要:渠道在不断地发展与改进过程中,其冲突也日益普遍和多样化。协调快速消费品的渠道冲突,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快速......
“重叠共识”与核心价值冲突
发布时间:2023-07-17
摘要:当今,西方政治哲学可大致划分为五大流派,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新左派、女权主义和社群主义,各派之间围绕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正义与美德、自由与平等、性别角色等问题歧见很大。罗尔斯作为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清楚意识到在各......
芭芭拉·卡斯尔与《代替冲突》
发布时间:2015-09-16
20世纪60年代后半叶,英国政府实行收入政策,限制工人工资上涨,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1967年英镑贬值,民众不满情绪加剧,罢工尤其是非官方罢工此起彼伏。1968年,研究英国工会状况的《多诺万报告》出炉。1969年,时任就业与生产部(......
任正非:我对正职与副职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3-03-30
正职的能力与要求。正职必须要敢于进攻,温良恭俭让、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细的人是不适合做正职的。正职必须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对工作有周密的策划。有决心,有意志,有毅力,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能带领团队......
变革中的中国电视体制矛盾与话语冲突(1)
发布时间:2023-07-21
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考察,不可避免要将其归置於複杂变化的当代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90年代的中国电视有着被过度阐释的语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再次将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略加显影,加以审视,因为对於尚处幼年但却拥有诸多霸权的中国电视......
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1)
发布时间:2023-02-25
【内容摘要】现代企业会计制度是企业财务管理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新时代的引领下,现代企业必须重视会计制度和会计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达到基本型的保证。本文研究现代企业会计制度和......
物权制度设计的正义维度与效率维度
发布时间:2022-08-22
[摘 要]肩负着界定物权并规定如何使各人获得物权的规则的基本任务使然,物权法旨在实践归属性正义或者获取的正义,而基本上无关乎分配正义。将物权法定性为公法、要求物权法优先保护国有财产权并体恤救助贫困者实际上是期冀物权法承担实......
“反班级型非正式群体”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11-18
" 一、概念的界定 班级中往往存在着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团小组等一类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这种群体的成员间带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完全是以个人间的好感、......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17
摘 要:我国现如今已经将社会保障制度纳为基本制度之一,并逐渐加大力度来建设和完善这一事关民生的制度。我国现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距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同时我国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
浅谈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发布时间:2022-11-29
【摘 要】作为现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制度在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福利制度起源于欧洲的慈善事业,经历了社会福利的制度化、福利国家、福利国家的危机与改革等几个阶段。在当代......
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 导 言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政府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涉及千千万万的社会成员的生、病、死、残等,是社会成员基本权益的保护伞,社会稳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列车高速运行的“减震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我与IMF和美国财政部的冲突
发布时间:2013-12-17
" 在西雅图、达沃斯和华盛顿游荡过的“幽灵”又出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这次它真的成了幽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抗议者抬着白色十字架,在布拉格举行仿真葬礼,谴责这两个国际组织每天导致数千儿童死亡的政策,要求埋葬......
邻避冲突在中国:问题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 邻避冲突的“样板戏”正在中国巡演,并多呈现出“无规则互动”的特征。究其原因,包括项目决策机制缺失多多、参与式民主举步维艰、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姗姗来迟、官员追责机制不完善、环保部门的不作为。邻避冲突提出了政府该如何......
试论满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多民族文化发展的集成,历史上满、汉族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中华民族丰富、灿烂文化的缩影,汉族的发展影响了满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