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5 00:28:36
中国传统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时间:2023-05-25 00:28:36     小编:

[摘要]植根于 中国 传统文化,并在传统 社会 得到持续 发展 的调解制度,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 现代 转型,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正在发生变化,并因此导致社会对其需求强劲而其自身功能弱化的困境。在追求法治的过程中,调解制度究竟何处何从?由于其在实现社会和谐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通过传统调解的现代转型,赋予传统调解以现代法治之品格,仍是中国传统调解走出困境,再现辉煌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调解;法治;转型

具有悠久 历史 的中国传统调解,在促进社会稳定与和谐方面具有其他制度难以替代的功能,但随着中国社会加速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传统调解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正逐渐改变,因此,如何使这一“东方经验”再现辉煌,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问题 。

一、中国传统调解面临的挑战

中国传统调解一直是中国传统社会解决民事纠纷的主要手段,即使经过中国共产党彻底的社会革命,原有的家族、行会制度,以及族绅、长老的权威破坏殆尽,调解依然在新中国盛行不衰,甚至处于绝对优势地位。1980年全国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的案件数量与人民法院民事庭受理的第一审案件数量比为10.8:1,更为重要的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也大多以调解的方式结案,大约有70%—80%。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的发展,中国传统调解面临新的挑战。

(一)社会转型导致调解功能弱化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方式由集体化转向个别化,过去的“单位人”逐步摆脱单位的控制而获得自由,由此,带来自上而下的组织调解的调解员,无法获得成功调解不可缺少的组织权威的资源,并导致调解的权威性降低,成功率下降。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调解所依据的伦理、道德等基准,在价值多元化的过程中,已经难以获得纠纷各方的认同,加上,情、理与法、政策的冲突,调解的操作难度日益加大。 第三,中国法治进程的加快和对法治的误解。在社会主义中国,尽管调解的规模宏大,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但在其 法律 体系中,曾被看作是一种过渡现象,或社会控制中的一种非法制化模式。通过法院,即诉讼解决纠纷,曾被视为是法治的表现。而大量本由调解处理的案件,涌向法院,无疑与这样一种错误认识有关。当然,适应传统社会的调解,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行现代转型,也不可能成为现代法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将现代法治理解为有纠纷进法院,倡导为一分钱打官司,也是十分错误的。

当然,中国传统调解的弱化与调解员的非专业化也有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中国,调解员人数庞大,通过组织化、制度化过程,专业水平虽然有了明显提高,但他们的经历、地位、调解的技巧等都难以形成自发性权威,而在组织权威弱化的过程中,自发性的权威又不能相应提高,调解功能的弱化也就不可避免。

(二)运作模式引起对调解公正的质疑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情、理在调解中的作用逐渐弱化,调解员可资利用的资源也在明显减少,但调解员基于集体利益,利用各种法律、权力、人情、面子等资源,对纠纷各方进行劝导,纠纷各方在如何解决纠纷问题上的沟通与协商明显不足,有时甚至存在压服的现象。过去基于其他利益考虑,尽管内心多有不满,纠纷一方或各方仍会作出让步。但在公众的权利观念普遍增强,纠纷各方对调解员及调解组织的依赖显著减弱的今天,人们怀疑这样的调解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公正,而且也不再勉强接受“和稀泥”的折衷调解方案。同时,在今天的调解中,情与理的作用尽管已经弱化,但调解员仍会以此为依据,这样就会出现纠纷各方从自身利益考虑,或以情与理为基准做判断,或以法、政策为基准做判断,由于以不同的标准作判断所涉及处理的结果也不同,因此,当一方认为依法律、政策处理,更有利于自己的时候,就会更倾向于选择法院处理纠纷,或以法律的规定对抗以情与理的调解。而当调解员以情、理、法做出折衷处理后,一方可能因为自己作出了让步而认为不公,或不接受调解,或调解时碍于情面勉强接受调解方案,但事后又反悔。

二、中国传统调解的发展趋向

中国的传统调解尽管对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独特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正趋于弱化,甚至对建立现代法治秩序还会有一定的副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究竟是因为传统调解不符合现代法治的要求,而让其 自然 消亡呢,还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转型赋予新的生命力?我们认为后一种选择更符合中国的国情。

(一)建立现代法治秩序,需要充分利用中国的本土资源

伴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人、财、物的加速流动,传统的熟人社会正向现代的秘密性、流动性和陌生化社会过渡,传统社会面对面的社会控制模式,包括传统调解,已经趋于衰弱,司法机构迅速膨胀,纠纷解决,包括犯罪控制高度依赖司法。然而,传统社会的仪式化司法活动,由于主要是通过体现其威权的威吓来实现解纷或对犯罪控制的,因此,在国家民主法治进程加快,公民权利意识增强的情况下,过去那种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的高效司法控制则正受到限制,而究竟怎样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中国国情的社会控制与司法控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是近100多年来司法改革一直争论的热点问题。

经济的全球性,文化的多元化,使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文化的 影响 。伴随着改革开放,东方文明在影响西方的同时,西方文明也在向东方渗透,不管愿意不愿意,西方文化已经对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在这样的格局下,一味拒绝或照搬西方的东西都是不明智的。由此,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过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的东西。

所谓正确对待过去,一方面,要解决过去的成功经验是否一定是今天的特色的认识问题。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发展,过去的成功经验未必能够成为今天的特色,因为随着产生这种成功经验的条件的改变,重复这样的经验已经不可能带来同样成功的效果。如同过去我们通过传统调解方式解决了大量的纠纷,但今天还会有如此的效果吗?显然没有。当然,在这些成功经验背后的一些理念、思想是完全可以继承的。另一方面还需要正确看待传统调解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否定,今天调解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变迁大背景下的问题,传统调解的价值取向与程序设计等已经不能适应人们对公正的要求,但我们能否就此否定传统调解的历史作用呢?当然不能。如同过去的经验不一定能够成为今天的特色那样,今天的问题也不能归咎于过去的制度不好。我们只能这样说,以今天的眼光,这些制度可能是不合适了,但不能说在当时不是一个合适的制度。如果我们能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过去,那么,“东方经验”就不是主要到过去的经验中去寻找,而是在承继历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去创建。

所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的东西,也就是不要背上历史成功经验的包袱,低头看待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在中国走向世界,并在世界格局中发挥越来越大影响的情况下,中国司法改革也应当更加理直气壮地借鉴和吸收西方先进的理念和制度,以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也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注意区分西方司法制度中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东西,换句话说要以批判的眼光去借鉴和吸收。以今天的刑事司法为例,在我们借鉴、移植西方所谓成功经验的时候,西方社会却在反思现代刑事司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恢复性司法;另一方面,西方先进的东西也总是需要有一定土壤才能显示其先进性,因此,即使在他国是先进的东西,我们能不能借鉴和吸收,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借鉴和吸引,还需要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现实条件等情况。因此,拒绝对西方先进制度的借鉴和吸收,以及盲目照搬、照抄西方的东西,都不利于创建中国特色的先进的司法制度。

现代法治就是要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其核心是治权,即通过正当程序形成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以更好地保障人权。毫无疑问,中国的传统调解制度在价值取向上偏重于集体,在程序上过于粗糙,存在与现代法治不相协调的一面,但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仍深受公众的喜爱。更为重要的是,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调解还具有司法特别是刑事司法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建立现代法治秩序,不是废弃调解,而是对传统调解进行现代转型,让这种具有丰厚本土资源的制度再现辉煌。正如庞德曾经指出的,中国在寻找现代的法律制度时不必放弃自己的遗产。

(二)应对日益复杂的纠纷,需要形成多元化的纠纷解决体系

生存方式的个别化引起利益主体的多样化,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加上人们价值观念也由过去羞于言利,发展到现在的敢于争利,各种利益纠纷呈现多发性、复杂化、尖锐化等特点,如何及时、公正、有效地解决纠纷,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大局。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司法机构在其他政府机构不断精简的同时得到迅速发展,由其受理的各种案件也迅速增加,但各级人民法院依然难以承受不断增长的案件之重。以民事案件为例,由法院包揽所有纠纷案件,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还会带来不公。

首先,纠纷种类繁多,以经济纠纷为例,数额有大有小,让大大小小案件进法院,势必造成法院因难以应付而提高诉讼标的,使一些所谓的小纠纷被拒之法院之外,而如果没有其他相应的纠纷解决机制,那么,这些小纠纷可能会因得不到及时处理而演变为大问题,并可能引发群体上访潮。改革开放以后,自1990年以来,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一审案件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中国 农村 的民事转刑事的案件居高不下可见一斑。

其次,司法即意味着公正,为了实现社会公正,司法手段是必不可少的最后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由于司法资源总是一种稀缺资源,当大量案件涌进法院,法官要么在法定期限内难以结案而造成案件拖延,引起“迟来的正义非正义”的问题;要么在追求结案数量的过程中,造成案件质量的下降,导致程序和实体的不公。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可避免地损害司法的权威,影响法治秩序的形成。

第三,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尽管社会主义中国通过在乡镇、大型企业等建立人民法庭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诉讼,但即使如此,如果大小案件都只能通过法院解决,那么,势必增加本不富裕的老百姓的诉讼负担。更为重要的是以司法模式处理纠纷,侧重于事实和法律上的权利、义务的界定,对抗式的诉讼模式虽有利于事实的发现,却常常导致纠纷各方矛盾的加剧。

也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社会主义中国一直通过司法改革,如增加简易程序、强化案件流程管理,在民事审判中引入调解等,以提高效率,更好地解决公正与效率的矛盾。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仍无法缓解业已存在的矛盾,所以,建立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势在必行。

(三)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培养公民的自治观念与自治能力

社会和谐是一种可持续的秩序,而可持续的秩序虽然不能没有公权,但更有赖于公民的自治。一个公共权力过于强大的社会,一个主要依赖公权力的干预建立秩序的社会,公民的自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必然低下,公权力对公民个人权利的侵害也更容易发生。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同构,国家与社会不分,人们高度依赖权力,而缺乏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所以,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常常出现权力一放就出现乱象,权力一收就缺乏活力的怪异现象。

与传统的家国同构,国家与社会不分不同,现代社会结构表现为由国家、市民社会和个人所组成的三重结构。处于这一结构底端的是公民个人的“私域”,但由于“人类的自然需要在以社会方式的满足过程中不断地社会进化,单纯的生理需要也脱离了纯粹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生物摄取色彩,而加上了社会方式这种有决定意义的中介关系。个体的自下而上完全依赖社会,而不是依赖自然,自然也人造化了,这就是人的本性的社会意义。”公民主要通过交往活动而结成社会 网络 ,并主要依托市场而形成各种利益团体,以满足自己的物质与精神需要。所以,处在结构中间的市民社会层面是公民相互联系的“自治域”。由于社会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个体和群体,他们相互之间也有难以解决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所以,就需要有凌驾于个人与社会之上的力量——国家。国家以权力对社会实行干预,所以可以称之为“权力域”。国家、社会和个人同属于一个系统,他们虽有区别,但不可分割。在现代法治社会,通过民主和法治将国家、社会和个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为公民利益的最大化服务。公民民主选举形成国家机关,并通过其所在利益团体向国家表达自己的意愿。国家则通过民主方式集合民意,并通过立法将这种民意上升为国家意志。此时的法律由于充分反映了民意,因此,法律在市民社会中能够得到绝大多数公民的自觉遵守,而能够成为社会自治的主要依据。然而,徒法不足自行,国家依法通过行政和司法对社会实行干预。但由于一方面国家权力本是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公民权利而存在,权力的扩展必然导致公民权利的萎缩;另一方面,权力的侵犯性特征,决定了不受制约的权力会构成对公民权利的直接侵害。因此,在法治社会国家权力对社会的干预受到了严格的控制。由此“在现代法律的社会背景下,抽象意义上的人被一个个具体的人格独立、人身自主、行为自由的人表现着,这样,在现代社会中秩序的形成要比古代社会困难得多。法律摆脱了只以‘强制命令一被迫服从’为运行模式的呆滞单一状态,而成为所有平等主体的意志得以共存的唯一载体。这使法的使命大大超出了 政治 强控的范畴,而成为泛及社会各个系统、各个层面的规范。”

如同现代恢复性司法是西方社会公民扩大自治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调解经过现代转型,既可以满足建立强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又可以通过调解这种自治形式,培养公众的社会自主意识和自治能力,促进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强政府、大社会结构的形成。

三、中国传统调解的现代转型

中国的传统调解是在特定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传统社会发挥过特殊作用,并在当今中国社会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制度。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尽管传统调解面临严峻挑战,但如果借鉴现代西方恢复性司法,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调解制度仍将成为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纠纷解决机制而重新焕发活力。

(一)重新确立价值取向

秩序与自由,公正与效率是任何纠纷解决机制所必然涉及的两对基本范畴。秩序,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中,既包含着通过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秩序,也包含着通过严格的程序,规范和约束司法人员,或调解员、协调员的权力,以维护基本的法律秩序。自由可以被理解为追求自己愿望的权力,在纠纷解决中,既包含着通过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纠纷各方的权利,也包含着通过严格程序保障参与者的权利。为解决纠纷而存在的裁判者或调解员、协调员等,他们在纠纷解决中,一只眼睛要盯着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另一只眼睛则要盯着个人权利保障与实现,以维护参与人的自由。在纠纷解决中,秩序与自由之间,既有一致的一面,也常常存在矛盾,这就涉及价值选择问题。如前所述,传统调解植根于以群体意识为思想内核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重秩序、轻自由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在现实调解操作过程中,又被统治者追求“无讼”、“息讼”的政治目标所强化,因此,传统调解机制中,存在着对个人权利的忽视,甚至漠视,这与现代社会重权利保障是不相符合的,为此,强化调解中的权利保障势在必行。但这种强化,也不能走向反面,即过度强调自由而忽视秩序。毕竟群体意识仍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毕竟中国还处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各种矛盾、纠纷还处于高发期。正如陈瑞华先生在论述刑事诉讼改革时所说:“刑事诉讼的总目标应当是使国家、社会整体利益与嫌疑人、被告人个人利益得到大体上的平衡,并为此而确保诉讼过程的公正性、人道性和合理性。”调解在价值选择上,同样需要坚守兼顾秩序与自由,兼顾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

公正要求任何纠纷解决程序符合 社会 普遍认可的公平、正义标准,使当事人的权利得到维护,使调解者或协调者,特别是裁判者等居中人员的权力受到制约和平衡。如果说在传统的熟人社会,调解者依赖程序以外的个人或组织而获得权威资源,并通过“和稀泥”的方式,尚能达到“息讼”目的,那么,在今天的陌生人社会,要有效地解决纠纷,则必须通过公正程序,建立民主性权威。由于民主性的权威来自于参与者相互尊重、平等基础上的充分沟通,它虽体现了程序的公正,但这种交涉性纠纷处理机制也容易产生效率 问题 :即反复调解而不能产生协议,或产生协议又反悔的情况。正如陈朴生先生在论述刑事诉讼法之机能时所说,“在维护公共福祉,保障基本人权,不计程序之繁琐,进行之迟缓,亦属于个人无益,于国家社会有损,故诉讼 经济 于诉讼制度之建立实不可忽视。”调解作为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同样,应当在追求公正的同时,兼顾效率。

(二)引入正当程序机制

秩序与自由、公正与效率之价值都有赖于程序机制才能最终实现,所以,建立兼顾秩序与自由、公正与效率的正当程序机制,是 中国 传统调解进行 现代 转型的关键所在。

1,主体性。承认纠纷各方,包括刑事纠纷中的犯罪嫌疑人,在纠纷解决中既是承担义务,又享受权利的主体。“承认人格的主体性,就是承认人的尊严,即使是犯人,当然也应该承认其作为人的尊严(正是因为这样,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刑罚)。”而从 法律 上确定纠纷各方在纠纷解决中的主体资格,正是尊重纠纷各方人格尊严的具体体现。主体性要求参与调解的各方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充分沟通。尊重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也是促使人们进行沟通并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重要动力源泉,因此,尊重是调解的一种重要机制。

2,自愿性。纠纷各方对于是否选择调解这种方式解决纠纷,以及通过沟通是否最终达成协议都出于个人的完全自愿。由于“调解解决的正当性并非来源于解决方案严格基于法律而形成,而是来源于当事人双方对调解方案的认同”,因此,“只要纯化合意,即只要具备了使合意出于真正的自发、自愿的条件,即使以对审判的需要为前提,调解也能够成为与审判并立的另一个重要的纠纷解决制度。这种制度的存在只能有好处,绝无带来坏处的可能。”

3,参与性。纠纷各方,如在刑事案件中,受到犯罪 影响 的各方,包括侵害方、受害方、社区代表、警察、检察官等,都有权参与到纠纷的解决当中去,由他们自己制定达成解决方案。这既是参与者主体性的体现,也是正当程序的要求。“因为各方一旦能够参与到程序中来,就更可能接受裁判结果;尽管他们可能对这一判决的 内容 并不同意,但他们更可能遵从它。”调解由于是在完全自愿基础上,通过沟通来自主解决纠纷,因此,多方参与比在裁判案件中显得更为重要。 5,交涉性,或称协商性。是指纠纷的解决要建立在各方充分协商基础之上,协议只不过是纠纷各方交涉达成的一种合意。交涉性是调解的灵魂,没有自主交涉也就不可能形成合意,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调解。交涉性还意味着,调解的进程由纠纷各方来推进,而不是由调解者来掌控。调解者在调解中的角色,等同于恢复性会议中的协调人,只是促进各方沟通,而不能对如何解决纠纷对各方施加任何影响。

6,公开性。“黑暗与隐秘是滋生邪恶或非正义的温床,而公开性则是法律获得正义的阳光”。调解是以自愿、自治为重要特征的,虽不像诉讼那样,尤其是刑事诉讼那样存在强大的司法权,但在中国这样一个重人情关系的社会,任何调解员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从制度设计的角度,以公开来防止邪恶与非正义的滋生是完全必要的。而且从恢复或修复社会关系的角度,通过公开让公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并监督纠纷处理,还可以增强人们的责任感和社区的凝聚力。

(三)扩大调解适用范围

中国的传统调解主要适用于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纠纷,但随着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经过现代转型的调解应当扩大适用,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扩大适用于刑事纠纷。首先,社会加速转型,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刑事司法机构虽经多次加强,但仍然存在案件积压、监狱人口爆满的压力,随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从刑法的谦抑性和实效性的角度,有必要调整刑事政策,在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高压态势的同时,对一般刑事犯罪采取较为宽松的刑事政策,既有利于分流案件,减轻刑事司法机构压力,又有利于减少或避免报应性刑事司法的不足。其次,从犯罪预防与控制的角度,经过现代转型的刑事调解,类似于西方运用恢复性司法处理刑事案件,作为一种系统应对犯罪的 方法 ,一改过去过度依赖司法控制的犯罪控制模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应对犯罪,对于保护人权,促进犯罪人、受害人重新融入社会,增强社区凝聚力,修复或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等,具有现行刑事司法所没有的优势。第三, 目前 ,一些司法机构尝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刑事和解,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而且对于调整政府与社区关系,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具有积极意义。以检察机关享有酌情不诉权为例,由于法律上缺乏相应的程序规定,检察机关自身也担心这种权力被滥用,而采取规定酌情不诉的上限比例的办法,对酌情不诉权的使用加以限制。然而,这种方法既不能防止权力滥用,还可能影响酌情不诉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而引入刑事调解制度,通过程序的规范,对酌情不诉权进行控制,就可以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对改进政府与社区关系,司法权与公民权利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刑事调解既可以成为轻微刑事案件的结案程序,也可以作为审判程序的前置程序,或称评估程序,当然,还可以作为特殊的矫正程序,而适用于已经结案的刑事案件。

(四)赋予调解以法律效力

传统调解具有方便、经济、快捷,又不伤和气的特点,因而,备受老百姓的青睐。但在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以自愿交涉来解决纠纷,特别是刑事纠纷,其难度必将大大提高。为提高效率,防止纠纷拖延而得不到及时处理,在建立系统解纷体系,以使各种解纷机制有效衔接的同时,需要对调解产生的协议给予法律规范,一方面,以一定的形式确认形成的协议是完全出于合意,另一方面,赋予合意的协议以法律的效力。刑事调解性质及其影响都不同于民事纠纷,经过专门机构调解并达成协议的刑事案件,在经过必要的犹豫期后,需要经过简易庭审进行司法审查。对自愿达成的协议,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则以判决的形式予以确认,赋予法律的强制执行力。现行的民事调解生效后,也具有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力,但由于调解程序的正当性缺乏,而形成的结果也没有必要的司法审查程序,因此,容易形成不公。司法调解由庭审法官先调后判,也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基于单位考核等自身利益考虑,法官更倾向于以风险小、程序简单的调解方式结案。自愿调解或自愿达成协议,很可能在法官的有形与无形的压力下,变得不得不调,或不得不以和解结案。另一方面,不论是教喻式传统调解,还是类似西方恢复性会议,法官的角色与调解员或协调员的角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冲突,加之,由法官先调解,调解不成再判决,显然对司法权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不合现代法治要求。

(五)形成刑事解纷体系

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针对民事、行政、刑事等不同性质纠纷的解纷体系,尤其是针对民事、经济纠纷,还形成了独特调解、仲裁、审判等解纷体系。但针对刑事纠纷,除法律允许自诉案件可以在诉讼内调解外,刑事司法成了解决刑事纠纷的唯一途径。刑事司法作为最为古老、最为严厉、最为规范,也被认为是最为有效的处理刑事犯罪的方法,其在预防与控制犯罪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不用置疑的,但随着人们对犯罪原因、对报应性司法固有缺陷认识的深入,刑事司法垄断犯罪处理的格局正在改变,从非刑罚化、选择性司法到恢复性司法,对刑事犯罪的处理方式正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随着犯罪的增长,并呈现出暴力化、低龄化、结伙性等特点,单一依赖刑事司法,甚至采用“严打”的刑事政策,已经难以有效地应对新的 历史 条件下犯罪的新情况与新特点,建立多元的刑事解纷体系势在必行。多元的刑事解纷体系,我们认为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改革以监禁自由刑为主的刑罚体系。刑罚自产生以来,在经历了复仇 时代 、威吓时代、博爱时代以后,正进入一个崭新的有目的性的 科学 时代。而这一时代的刑罚制度,具有重视刑罚个别化和注重对犯罪人改造两大鲜明特点。社会主义中国的刑罚体系是一个以监禁自由刑为主,并以死刑为补充的较为严厉的刑罚体系。且不说废除死刑的呼声由来已久,并趋于高涨,就是一直被人们看重的自由刑也开始受到质疑,“自由刑曾被誉为近代刑罚之花而受到普遍青睐。在其确立之初,人们确实曾经对自由刑寄予过厚望,认为自由刑不夺命,不伤体,不亏财,能够实施矫正计划使罪犯改过自新,并且具有可分割性,能够适应惩治不同犯罪的需要。 但随着自由刑的广泛运用,自由刑不仅未能有效地威慑潜在犯罪者,也未能实现使罪犯重返社会的理想。”也正由于此,为避免监禁自由刑的负面影响,中国现行司法实践已经先于立法,开始尝试社区矫正、暂缓起诉、轻微刑事案件和解等处理犯罪的方法,但受制于现有的刑罚体系,非监禁措施无法可依而难以推而广之。为此,改革现有的刑罚体系,引人民事、经济、行政等处分方式,丰富非监禁刑内容,为建立多元化的刑事纠纷解决体系创造条件。

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刑事纠纷解纷体系。以已有的刑事司法程序(即一般程序)为基础,建立专门程序、特别程序和补充程序,从而形成完整的体系。

一般程序,也即现行刑事司法对抗式的诉讼程序,虽然它存在局限,但对于发现事实真相仍是最好的一种程序,因此,仍然是多元刑事纠纷解纷体系的核心程序。

专门程序,即建立区别于成人刑事司法的专门的少年司法,并适用不同案件情况,形成可供选用的不同程序:如家庭会议、 教育 处分程序、刑事处分程序等。

特别程序,包括刑事和解程序和刑事评估程序,前者是指在现有刑事司法程序中,针对被告人认罪的轻微刑事案件,为提高办案效率而建立的和解程序,即在事实清楚、被告认罪、双方自愿的情况下,通过刑事和解方式解决被告的责任等问题的一种程序。后者是指对不能以和解结案的刑事案件,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由检察机关进行审前评估程序,仿效恢复性会议,为被告人与受害人建立沟通平台,围绕沟通犯罪的道义责任、民事责任进行处理,而和解程序能否就道义责任、民事责任达成和解,各方的态度将作为法官决定刑罚时的考量因素,换言之,若被告人能在和解程序中真诚道歉,并自愿承担赔偿等责任,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减轻被告人刑罚。

补充程序,是指经过一般程序结案的案件,在刑罚执行期间,在受害人与罪犯自愿的前提下,通过平等基础上的沟通,修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现行刑事司法虽然通过判决确定了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但现实社会关系仍处于紧张状态的不足,同时,又能促进罪犯的改造,恢复受害人的正常生活。

第三,形成程序保障与相互衔接的机制。多元化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需要建立更加分工精细的专业队伍,而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人事制度上的大锅饭,却严重阻碍着专业化队伍的形成。因此,需要打破这种用人上的大锅饭,根据多元程序需要建立具有不同专业要求的职位,有的称之为检察官、法官,有的称之为调查官,有的称之为协调员等,并不是在法院工作都要称之为法官。

在程序的相互衔接上,以一般程序为基础,除严重少年犯罪需要以一般程序处理,以更好地确保程序与实体公正外,少年犯罪案件根据不同性质、情节,由法官决定按何种具体程序处理。特别程序要以自愿等条件为前提,为体现公平,所有符合条件的此类案件,当事人都享有这一程序的选择权,但刑事和解案件,如果一方或双方放弃这一选择权,则按照一般程序处理。但如果是刑事评估程序,由于它仅是一般程序的前置程序,因此,并不影响一般程序的进行。补充程序虽处于刑罚执行阶段,但应当成为罪犯的一种选择权,即只要罪犯自愿提出,执行机关就应当征询受害人意见,如果受害人同意则应当组织这程序。反之,也应当成为受害人权利,即受害人在罪犯服刑期间有权向执行机关提出和解要求,执行机关应当征得罪犯同意后,组织补充程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探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价值(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一百年来,传统司法制度几乎被视为落后和守旧的代名词而被束之高阁,移植西方法律以实现中国法制的现代化成为法学界的主流思想。反思历史,正视现实,我们会蓦然发现传统司法制度依然具有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价......
中国转型期经济波动的制度变迁解说
发布时间:2022-11-17
中国 经济 波动带有典型的转型期特点,经济体制转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蕴含了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导致这一时期经济波动体现出鲜明的转型期特征:通货紧缩和经济过热交替出现;三次产业结构波幅不一、上游产业过热与下游产业萧条并存;价格......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每个社会都不可避免地会因个人争端而引起冲突,但是不同社会中的人们对于冲突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历史文化以及其赖以运行的社会经济政治基础不同,从而选择解决纠纷的方式和模式也就不同。众所周知,在......
传统商业转型需调整品牌结构
发布时间:2022-08-25
“第二个玩法比‘拍拍拍’的门槛高一点,就是‘播播播’,即直播。直播是实实在在落到每一个细节的。我们有一套技术可让每一家门店变成一个直播间。我们当时和北京一个新的购物中心合作,介绍一些网红去访问这家新的购物中心里面所有有特色的门店,引发了很多线上用户关注,很多用户说原来三里屯周边开了这么一个购物中心,非常有意思。”在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的“商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乐货科技创始人蔡虎介绍了实体商.........
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23-07-09
" 论文摘要:就传统道德而言,其现代价值不但是其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基础,也是其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的条件,离开了传统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存在的。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接着论述了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现代性启......
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媒体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7
为了应该对报业的转型发展,很多党报都成立了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内容导向、价值取向,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切实但服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就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初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着重进行加强。一、坚持基本原则,提升整体创造力竞争力党报成立报业传媒集团应区别于一般的传媒集团,任何时候其党报的政治属性不能丢,因此应该树立.........
论蔡元培对中国传统美育所作的现代性转换
发布时间:2022-11-10
" 论文关键词:蔡元培 中国传统美育 现代性转换 论文摘要:蔡元培立于人民之地位以定教育之标准,将美育规定为“超逸政治之教育”.本上使美育具有超越性品格。他以民国教育总长的身份,以国家法令的形式.第一次确立了美育在中国......
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需要把握的环节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传统审计向 现代 审计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内容 十分广泛,涉及环节众多。在推进转型过程中,重点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在审计意识上,要从监督向服务转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
农村民主治理下传统宗族现代化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7
摘要:富于民族特色的宗族,在我国农村民主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浙江省义乌市祥贝村作为一个“宗族型村庄”,几年内从落后典型转变为先进典型,其间,吴氏宗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祥贝”理念替代了狭隘的宗族房支观念;吴氏族员......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13
一、传统图书编辑转型的危机1.传统出版企业转型路径不明晰,导致出版社和编辑对转型认识不清晰目前,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企业成功转型的案例几乎没有,数字出版即使在某社有一定发展,利润贡献也比较低。成功的互联网出版企业还是一些成立时间短、本身定位于依靠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高新企业。中国知网(www.cnki.net)、读秀学术搜索(WWW.duxiu.com)等数字出版企业主要是已出版期刊、图书的检索和下载.........
浅析调解制度中自愿原则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2-11-16
浅析调解制度中自愿原则的实现 浅析调解制度中自愿原则的实现 浅析调解制度中自愿原则的实现 为了使调解制度的自愿原则真正实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对现行调解制度进行重新认识: ......
浅谈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转型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要: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技术正在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大数据时代下的传统会计行业既面临发展的机遇也遭遇着冲击和挑战。本文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了传统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合理化应对策略和建议,以推动传统财务会计的转型与发展。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转型分析一、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发展机遇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大数据时代传统会计面临的发展机遇大数据时代背景.........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发布时间:2023-03-18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被冷冻起来,儒家思想文化被人们淡化,当这种雅文化被人们搁置起来的时候,西方的节日文化却在中国盛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
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传统 现代化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①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28
内容提要: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法律文化,这些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构造法治社会,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本文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并提出了......
中国现代文论的传统性品格
发布时间:2023-02-24
四分之一世纪前,其时名动学界的李泽厚先生为宗白华老人的首部论文集《散步》(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写下这样的序言:“朱先生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先生更是古典的,中国的,的……”①把朱光潜先生规定为“现代的”而把其同龄人宗......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中国 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 影响 深远,也为我们的 现代 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 经济 社会 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现代设计发展速度相当快,在我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性元素。而随着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接受、喜爱,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使得其更具有文化特色。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
简论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01
" 论文摘要:我国的学科教学长期与个性和创造绝缘,这有社会、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和历史渊源。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重群体、轻个体的整体主义,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社会心理,等等,对个性化教学产生了......
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的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本文指出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面临的问题,并从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探讨编辑转型的方式和途径,认识现代出版中图书编辑的核心价值,让传统图书编辑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字出版;编辑转型;复合型人才 ......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3-12-17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谈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与发展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摘 要: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
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发布时间:2013-12-17
戏曲在 现代 尤其是近20多年来的处境颇使人不解和担忧,传统戏曲能否实现现代转型? 有无现代化的可能?一些学者正是持有这种怀疑,而极力反对戏曲现代化,认为传统戏曲作为一种古典文化,应保持其古典 艺术 品格,现代化对于传统戏曲来......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发布时间:2013-12-19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民法总论:传统与现代的维度交融 法国人向来对民法典有推崇情节,盖因历史传统使然。不仅拿破仑说“我的光荣不在于......
试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模式中的调解制度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长期以来,行政诉讼面临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治标不治本,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对涉民行政诉讼案件的审理中。因此,在行政审判实践中,引入调解机制便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存在的大量涉民行政案件以及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案件的情......
浅谈我国民事调解制度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我国现行的民事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其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民事调解的含义及特征,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含义与如何让解决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事调解制度;调解弊端;完善随着大千......
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代价及其度量
发布时间:2023-04-03
" 近20年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与加速发展的时期,社会转型呈现多向度的特征,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分别处于不完全相同的转型度之中。中国社会多向度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四大社会变迁与发展趋势。本文旨在研究中国社会转型的含义、基本趋......
浅谈现代陶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要: 中国 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十几年的 发展 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相结合。文章通过对 现代 陶艺的介绍,将之与传统陶艺相比较,深入分析现代陶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从而证实中国陶瓷文化 艺术 有着最纯真、......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 古代文论话语体系与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特征密切相关。可以说,作为文学观念之 理论 化形态的文论话语乃是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直接体现。具体言之,与古代士人“ 社会 导师”的文化认同直接相关,形成了儒家工具主义文论话语系......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
发布时间:2023-03-26
" 两千多年来,在数不清的朝代更迭与治乱循环中,中国的县制基本保持稳定,长期担负着基层政权的职能。进入二十世纪后,包括县制在内的行政区划如同其他政治制度,已经发生了并正在继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县制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面......
论传统中国货币制度之特征
发布时间:2022-08-03
[摘 要]传统中国货币制度表现出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明显特征,由于政治、经济和物产、地区联系等的特殊性,导致我国传统货币制度以中央集权行使管理权,以金属铜作为主要货币材料源,而贵金属由于物产的稀少只作为辅助源材料,......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23
摘 要:传统―指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对现在和未来仍然产生影响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中断,流传至今流传的许多建筑中,我们都能清楚地看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其中的运用。由贝聿铭先生亲自主刀设计......
社会制度的人性化转型与环境崩解
发布时间:2023-02-13
摘 要:顾名思义,“环境悬崖”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处于危险边缘,若人类继续目前的行为方式,则人类及其环境便将坠入深渊绝境。“环境悬崖”作为一诗意的表达,可用来概括我们的处境,激发人们投入环保的热情;但若被当作科学......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15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貌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
中国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转换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 要:伴随着我国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将中国传统造型艺术进行当代意义的再诠释已经成为了实现设计艺术尤其是作为数字艺术的动画设计的民族化、本土化、前沿性的重要路径。文章从方法学的视角,将传统造型艺术在动画设计中的转换方法进......
陈垣与中国佛教史研究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的创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陈垣对山西云冈石窟寺的研究、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关于《四十二章经》译撰时代的讨论、清初宫廷与禅宗史的研究,是运用“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研究佛教史的典范,从而确立他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地位。关键词:陈垣;中国佛教史研究;“新历史考证学”方法在中国,宗教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中国宗教研究最初.........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12-22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一、中国现代设计现状(一)学习西方现代设计中国现代设计是在学习西方现代设计的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具体体现在:一是目前国内大学开设的现代设计课程是以欧美发达国家的课程为基础,借鉴西方国家的目标设置、课程安排、教材选择,使西方现代设计课程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发展;二是现代设计的独立性、艺术性和个性较强,这便对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大多数国内设计师推崇欧美发达国家现代设.........
中国古代法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信念和价值意识。其中,尤以对“天、地、人、物、我”及其关系的反思,特别是对“人”自身的反思最具特色。在中华民族长期融和的历史过程中,儒、释、道三教,特别是儒教,在......
用现代建筑语汇解析传统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21
江南自古文风盛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在江苏南通珠算博物馆设计中融入了许多文化元素,对江南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诠释和再现,是运用现代建筑语汇解析传统精神,探求有时代特征与地方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 意境之美 南通市珠算博物馆......
现代教育中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18
" 论文关键词:阳性文化 阴性文化 和谐 论文摘要:本文从历史、宗教文化等方面入手,简单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碰撞,认为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新时期、新环境下的......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发布时间:2023-05-16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论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我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经济纠纷,并由此形成了颇具有中国特色的法院调解制度。......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 艺术 形式难以替代的。 现代 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
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本文结合近年来的调研和前几年 学习 考察加拿大和德国地方政府审计工作的情况,着重从传统审计向 现代 审计转变 问题 谈几点看法。 2004年,浙江省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一个 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社......
从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 要]文章阐述了宁波公共图书馆的创建背景、创办经过及发展历程,介绍了在宁波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并探讨了传统藏书楼向现代图书馆转变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宁波图书馆 宁波历来为浙......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思维传统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8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思维传统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思维传统分析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思维传统分析 精品源自高 考 试题 当今社会,世人无不赞叹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博大精深,“上有天堂,下......
基于模型转换的IMA系统可调度性验证方法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要: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Integratedmodularavionics,IMA)中分区运行时间特征满足需求是IMA系统安全可靠性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针对满足ARINC653规范的IMA系统的层级调度特性,结合IMA系统调度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在模型驱动工程(Modeldrivenengineering,MDE)框架下,基于实时嵌入式系统建模与分析(Modelingandanalysi.........
现代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本文在新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对 现代 和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内涵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并进一步说明了现代模型的优点,标志着我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特点。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审计模型 审计准则 审计风险模型......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要:任何法治的构建都离不开自己的传统,中华民族本源的 法律 文化是构建 现代 法治不能割舍、不可或缺并起决定作用的内源力,要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尊重 中国 传统,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
浅谈从传统到现代——保罗•塞尚与西方艺术观念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2-06
论文关键词:保罗·塞尚 观念 论文内容摘要:保罗·塞尚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几何构成方式,使得艺术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从艺术的传统法则到按照自己对自然和艺术的理解来处理画面,从而推动了艺术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
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16
" 在俄罗斯政治制度转型中,政党制度的转型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是从苏联时期的一党制转向西方式的多党制。俄罗斯多党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从混乱无序状态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过程。普京执政以来,对政党制度进行了一系列......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动画中传承的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27
一、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动画中的表现手法传统的民间艺术作为一种养料,是创作者仪式上的光照。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和艺术创作实践中,在中国特定的地域中,作为中国当代动画创作必须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元素才有生命力。才能再创如《大闹天宫》一样的辉煌。传统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通俗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
解放思想与现代人格转型关系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证明了“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而在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人格从过去的归属型向自尊型转变的大趋势中,解放思想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高峰体验理论来浅析解放思想在这......
我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5-08-12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因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产业也面临着升级和转型的选择。所谓的传统产业就是意义上的人力发展产业中集中了劳动力的生产,多用于形容加工制造的行业。目前时代的......
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下的汉语诗歌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在现代传媒多样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复杂语境下,汉语诗歌在历史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看似衰微的局面中也出现了许多复苏的态势。本文试从现代传媒和转型期文化的角度浅谈当下的汉语诗歌。新时代语境下的汉语诗歌。关键......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3-01-16
《花季谣》有较多的舞蹈场面,这些舞蹈用得贴切,就会有新意。首先这些舞蹈把整个戏中的情节连接成了一个整体,让剧情有序、顺畅地展开,其次是运用得当, 恰到好处,它与剧情密切结合,更好的体现了剧本的内涵思想,充分渲染烘托了舞台气氛......
浅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摘 要: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该制度在解决劳动争议、平息劳动纠纷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其本身存......
浅谈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方法论检视
发布时间:2023-03-26
中国哲学现代转型与哲学方法论关系密切。哲学转型需要哲学方法论的支持,而哲学方法论的定位又需要反思哲学转型所蕴含的哲学观的基本问题。这正如成中英所言,中国哲学现代转型需要将对哲学的批判与自哲学的批判,相结合。目前,中国哲......
传统平面媒体转型之惑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要]互联网颠覆的不仅仅是媒体行业,而是所有的行业,包括金融业、零售业、保险业以及许多和我们日常息息相关的行业,而媒体行业似乎是最早、最普遍、感受最深的行业之一。文章试图从技术、内容、广告、资本、大数据等方面阐述传统......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一、艺术文化的转型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艺......
论中国传统艺术在现代标志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2-18
1、中国图案纹样在古代标志设计中的表现 在历史长河中,俺们的祖先经过休息和生活留下了有数珍贵的文明遗存,中国特有的传统图案有如龙凤纹、如意纹、四神纹、合头鱼、人物……各类图案,还包括自然崇敬所留下的日、月、星、山、水、树......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10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传统艺术在现代戏中的体现 文章来自 《花季谣》有较多的舞蹈场面,这些舞蹈用得贴切,就会有新意。......
浅论中国传统公文制度中的“押”与“花押”
发布时间:2023-07-11
论文 关键词:花押;五云体;公文制度 论文摘要:“押”,是 中国 传统公文处理的重要环节。它指的是,公文的处理者在处理好的公文上签署处理意见,并签注自己的姓名和日期的行为。“押”的内容在不同时期并不一致,早期主要指签......
关于我国先行调解制度的思辨
发布时间:2022-09-06
摘要:我国新《民事诉讼法》不仅专章规定了调解制度,而且增加了对“先行调解”的专条规定,然而,这条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本文在辨析我国先行调解制度与国外立法例中强制调解规定异同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
解读当代文学在80年代的“转型”
发布时间:2023-07-25
一、从十七年文学到新时期文学 在70、80年相交之际,我国历史语境有了较大的转变,这样一来当代文学就不可避免的面临转型情况,然而实际上,这种转型不够完全,而是在特殊的历史下,我国文学历史上出现的一个复杂而不可拒绝的过程,这......
中国传统文化“朋友有信”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7
中国传统文化朋友有信的现代意义 一、古代人际关系中朋友的地位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就为我们昭示了三种自我完满、内涵丰富的人生幸福。其中第二种讲的就是......
传统物资管理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
发布时间:2019-11-12
[摘要]从物资采购与存储关系、物资配送关系与物资管理的技术配装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物资管理企业与现代物流企业之间关系,提出了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的具体建议,即做好业务的定位工作、合理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方式、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思维方式进行合理转化和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方案。[关键词]传统物资管理企业;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化传统物资管理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能够通过合理的方式进行管.........
我国传统教育伦理的特点与转型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08
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我国传统教育伦理在特定时期对维护教育事业正常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教育伦理特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教育归根到底是一项道德事业,因为它本身是一种责任、一种爱......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论中国艺术哲学的现代转型中的几个问题 一、艺术文化的转型 20世纪是中国历史突变的时代。引起这场突变的因素有来自西方的......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 论文 关键词]礼乐 文化 [论文摘要]“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弊端和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23-03-01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之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争议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民事诉讼法》第9条和第八章专章都对调解作出了相关规定。调解能够及时解决民事争议,节约司法能源,利于社会的......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www.LWLM.com编辑。 摘要:在城市环境改造步伐日益加快的大环境下, 现代 园林积极吸取 中国 的传统文化,使自身的 发展 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本文阐述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最......
浅析中国古代城墙体现的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02
浅析中国古代城墙体现的传统文化 城墙,作为古代社会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与城市的兴起及发展本身并不存在着联系,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城市自产生之日起,城墙就与之相伴。据相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城墙在我国起源很早......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包装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2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根基,其传承和发展对于这个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现代包装设计是一门创造性的综合艺术,它.........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4-15
[摘要]五千年华夏文明,中国古代学者以其丰富的思维智慧提出的各种管理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的企业管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 快,中国的经济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应用于生产实践......
从传统到现代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 要:四川是一个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这里的人有着鲜明的性格特色。辣妹子、耙耳朵是这里典型夫妻的代名词。与此同时,这里的亲子和谐度也是不可小觑,低和谐度的仅占6%;不过,高和谐度也只占30%。亲子和谐是中国社会主义和......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性别意识反思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 要:从中国研究的当代性角度考虑,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的反思,将有利于当代的精神建构。从中国现代文学自身的现代性要求考虑,反思其男性中心意识符合“观点”这一文学批评标准。本文倡导男女两性主体性平等,在主体性平......
熔古铸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之路
发布时间:2017-04-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与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她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
关于代大学制度框架下的教代会转型问题
发布时间:2022-11-08
" [论文摘要]教代会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组成部分,也是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主要途径。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教代会只有转变工作方式,才能适应高校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的迫切要求。 [论文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 教代会 民......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思想的现代性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15
高中语文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门重要的学科。语文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帮助我们学习、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对于高中语文而言,除了基础的语言文字的学习,思想上的提高尤为重要。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我们会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
关于中国转型经济中融资制度模式选择
发布时间:2014-01-13
论文 摘要:融资制度模式选择有其内在逻辑,既不全是自发的随意的,又不全是受制于政府意图;既有 历史 继承性(受现存的融资制度的影响),又深受 经济 结构、经济 发展 水平等内在因素对融资制度需求的影响。 中国 转型经济中之所以依然......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落伍了,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转换......
转型拉美的制度痼疾
发布时间:2023-05-30
现在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新旧矛盾集中爆发,在短时间内断难解决,向下沉沦的趋势仍将延续,接下来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这次拉美国家的遭遇是制度体系内部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尤其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福利制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冲突......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7-09-07
1、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联系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得以传承下来,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传统文化也自始至终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室内设计上来看,其就得到了充分的运用[1]。下面就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1.1室内设计充分反映着传统文化建筑行业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的影响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居所是洞穴,那时人们.........
转型期中国判例制度构建必要性浅论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 要】任何值得被称之为法律制度的制度,必须关注某些超越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相对性的基本价值。当今世界两大法系融合借鉴,中国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社会发展之迅速对传统法律之建构模式提出挑战。为应对现今之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死亡观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 自然 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现是抑我的、消极的,......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发布时间:2023-02-05
古代隐逸文化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绵延 一提起“隐逸”,我们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和他虚构的那个美妙绝伦的神仙国度桃花源,不知引起了我们多少人的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