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论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批判

论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批判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4:49
论对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批判
时间:2023-08-07 22:34:49     小编:李良君

一、绪论

《梦十夜》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著名小说,从1908年7月25日到8月5日连载于《朝日新闻》,描绘了十个相对独立的光怪陆离的梦境。该作品构想瑰丽奇特,寓意深奥隐晦,令解读其主题拥有很大的难度。其中第六夜是一篇独具魅力的奇幻故事:镰仓时代著名的佛像雕刻家运庆在雕凿仁王像,但众多围观者包括我在内都是明治时代的人。我为运庆雕凿的高超技艺所倾倒时,一年轻男子提醒到,那只不过是把埋在木头里的仁王的鼻子与眉毛挖掘出来而已。我受启发也打算回家雕凿仁王像,然而尝试过后院所有的木头却没有一块能够雕凿出仁王。我顿悟到明治时代的木头里并没有埋藏仁王,同时也明白了运庆至今仍健在的理由。

第一类主要从宗教的角度进行解读,探究第六夜与佛教的关联。如孙树林在《〈梦十夜〉与儒释道》中主要考察《梦十夜》与儒释道的内在联系,指出第六夜里充浸着佛家的无空轮回的内涵,但是第六夜如何具体体现出与佛教的联系,作者并没有详细说明,略显不足。又如马英豪、李穗南在《通过电影与原著的对比来解析〈梦十夜〉的梦境及喻意》中通过对比原著与电影来分别解析十个梦,分析第六夜中仁王指代佛教,表面上讲述运庆雕凿仁王像的故事,其内在含义在于唤起人的本心,号召人们尽自身努力护法。

第二类先行研究立足于文化对《梦十夜》展开剖析。如彭芃在《文明忧患与个人幽暗意识》中通过梦十夜中等待的主题和诸多死亡事件来分析夏目漱石的文明忧患意识,得出作者对明治时代全盘西化的现象持批判态度,同时由于坎坷的经历和长期病痛的纠缠而形成了幽暗意识,这两者在《梦十夜》中相互融合。此外,陈歆馨在《从文本到影象的变化浅析〈梦十夜〉中第六夜的电影改编》一文中叙述电影与文本相比在故事的诠释方式、艺术形象的演绎和对象征意蕴的诠释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并指出第六夜主题在于阐述传统文化失传的危险。

最后一类则从艺术的观点诠释第六夜。如肖书文通过《夏目漱石〈梦十夜〉解读》指出运庆健在的理由就在于运庆的艺术灵感是绝无仅有的,任何人都不能模仿并替代这种灵感。从艺术的角度解读颇为新颖,但此文章仅对每一篇梦的立意进行独立阐释,似乎没有顾忌《梦十夜》作为一个整体的完整性。

综合来看,关于第六夜的先行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从整体上分析《梦十夜》的主旨,亦或分别阐释每一篇的立意,但限于篇幅而不能深入挖掘。通过对第六夜的研究,探明其主旨与时代、文化之间的联系,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进一步理解夏目漱石的文明观。

二、人物的隐喻

第六夜中主要登场人物是运庆、旁观者、年轻男子和我。镰仓时代的运庆在雕凿仁王像,而围观者包括我在内都属于明治时代。围观者们感慨纷纷,我也惊叹于运庆的高超技艺,一年轻男子说那不过是把埋在木头里的仁王的鼻子与眉毛挖掘出来而已。我便打算回家也尝试雕凿仁王像,最后却以失败而告终。

文章开头便写道风闻运庆正在护国寺山门雕凿仁王像[1]332作为在小说中首次登场的人物,运庆无疑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他属于镰仓时代,可是四周观赏的人,竟与我同样,都是明治时代的人。[1]332运庆头上戴着一顶小乌纱帽般的东西,身上穿一件素袍之类的衣服,宽大的两袖被缚在背部。[1]333穿着非常古朴。尽管周围站满了观看热闹的喧哗的人,但他丝毫不为围观者的闲言闲语所动[1]333,头也不回只专注于雕刻自己手中的仁王像。字里行间渲染出了运庆与时代的不和谐,与周围人的不和谐。

运庆所属的镰仓时代是日本佛教史上的重要时代,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到了明治时代,为巩固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政权而采取神佛分离的政策,各地掀起了废佛毁释的运动,佛教从镰仓时代的繁盛转入低谷。仁王则是中国俗称的哼哈二将,放置于寺院大门的左右两侧,一般成对出现。由此可见,仁王指代佛教,代表日本的传统文化。同时明治时代佛教的没落也暗示出传统文化地位的岌岌可危。作为镰仓时代的人,却在明治时代雕凿代表传统文化的仁王,可以看出运庆是一位继承传统文化的独行者。

与运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周围的旁观者。这些人大半都是人力车车夫[1]332,且有的人将和服后方往上折进背部腰带,又没戴帽子,看起来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1]333他们在旁边喋喋不休,只知道发出好大啊辛苦之类浅显的感慨,文化层次不高,言谈举止表现得较为粗俗。同时原文中指出了他们一定是等候载客无聊,跑到这里来凑热闹。[1]332原句使用的是表示肯定推量语气的「に相違ない」(一定),而不是仅表示推测的「だろう」(可能,也许)之类的表达方式。作者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叙述了这些旁观者只是因为无聊去看热闹,而不是对仁王或者佛教感兴趣,借此讽刺了普通劳动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及无知。这些缺乏知识和思考,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普通劳动群众形象跃然纸上。

在这些旁观者中略显突出的是一位年轻男子。他不像大部分旁观者那样只会随声附和,他赞叹运庆使用凿和锤的力道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1]334,敏锐地注意到了雕凿的手法,并指出运庆是从木头中把已成形的仁王挖掘出来,表明他文化水平很高,也拥有自己的思考与主见,代表知识分子的形象。但是他同时也说道运庆目中无人真有本事,并对我在感叹运庆技艺高超时提出不难啊,只不过是用凿和锤将埋藏的仁王挖掘出而已,说明他没有觉得传扬传统文化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年轻男子处在明治社会这个全盘西化的时期,尽管身为知识分子,但他和身边的多数人一样并没有重视和理解传统文化。

我作为小说中的一大主角,虽然也以旁观者的身份出场,但是我与其他只知道附和的普通旁观者是迥然不同的。我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疑问,心里奇怪运庆为何能活到现在[1]333,并为运庆的高超技艺所折服,后经年轻男子提醒自己也去尝试雕凿仁王像,最终因失败而顿悟到明治时代的木头里并未埋藏仁王,同时也了解了运庆至今存世的原因。我有独立的思考与想法,也属于知识分子的行列。在这一过程中,我的心理产生了渐进的变化。起初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只是「古臭い」(陈旧)的东西,偶然间因某些人宣扬传统文化的行为而引起了对它的注意与兴趣,以为自己也能雕刻,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然而经过一番尝试却没有成功,最后我意识到明治社会缺乏传统文化,并且需要运庆这样的人来保护并发展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文中四种人物拥有各自不同的隐喻:运庆是一位继承传统文化的独行者,旁观者则是缺乏知识、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的普通劳动群众,年轻男子代表尚未理解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与之相对,我是一位对传统文化认识历经了改变的知识分子,由先开始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到感兴趣,最后对其产生了新的体会与认知。

三、故事的意蕴

通过对人物隐喻的分析,我们看到出场人物都不仅是人物,而是具有了不同的文化意象。基于此,第六夜并不是单纯的带有魔幻色彩的梦境,而可以视为一则讲述了明治时期传统文化遗失的潜文本。

《梦十夜》小说创作于明治时代的1908年。明治时代掀起大刀阔斧的维新改革运动后,日本体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之迅速崛起。通过向西方国家学习,日本成功地脱亚入欧,由封建主义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然而明治维新给日本带来飞跃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政府与民众盲目崇拜西方事物,全盘西化成为潮流,本土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遗弃,日渐凋零。

在这一背景下,运庆去雕凿仁王像,围观的大多是等候载客无聊来凑热闹的人力车车夫。运庆身着镰仓时代的古朴衣物,无言地一心一意雕凿手中的仁王像,而围观的群众都是明治时代的现代人,大家对运庆的行为议论纷纷,安静与喧闹、古代与现代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仿若把两个完全不相容的时空拼接在一起,凸显出了强烈的不协调感。可以看出虽然运庆在努力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但他是一位独行者,不被普通民众所理解。

有人感叹到喔,是仁王。现在也有人在凿仁王啊?我还以为仁王像都是古时凿的。[1]333话中充满对运庆做这种过时事情的鄙夷。在围观者眼中,仁王像已经成为古时的东西,于现代毫无价值可言。明治维新后西方科技与文明给日本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盲目推崇西方文化的普通民众看来,传统文化不过是陈旧过时的代名词,应该被淘汰。作者借旁观者的话强烈地批判了明治时期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不解与无知,同时暗示了运庆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行为难以得到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原文中还强调了围观者看起来不像是受过教育的人[1]333。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有研究者指出,这些缺乏知识和思考的普通劳动民众,却是任何时代下社会的绝大部分组成人员。正是这些没受过什么教育、对大部分事物漠不关心的人,支撑着明治这个传统文化面临着传继困难和失传危险的时代。[2]笔者进一步认为,恰是这一类人是可塑性极强的,当社会宣扬的主流是传统文化时,传统文化得以被他们接受,而当西方文明的浪潮席卷来临之时,传统文化就被弃若敝屣。然而也正因为这样,或许只有从民众出发,开拓民众的眼界,让广大同胞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价值,才能扭转全盘西化的狂热局面,才能使日本走向更为光明的未来,而这单凭个别有识之士是难以做到的。不论在任何时代,普通劳动群众作为社会的绝大部分组成人员,其素质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只有提升群众的素质并发动他们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夏目漱石不仅仅表达了对于这些无知劳动群众的批判,也流露出自己内心深切的担忧:日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如何唤醒盲目无知的民众,如何令他们开始独立思考放宽眼界,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这不仅是夏目漱石作为一个作家的使命,也是任何时代的接班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围观者中的年轻男子,尽管是不同于其他普通劳动群众的知识分子,但他也发出了感慨:真不愧是运庆,目中无人呢!他那种态度好像在说,天下英雄唯仁王与我。真有本事![1]334年轻男子看似表扬运庆实则暗含贬义,他讥讽运庆高高在上,行为倨傲,表现得好像只有运庆自己能雕凿仁王似的。不是运庆目中无人,而是因为无人能理解他的行为。运庆这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人是孤独的,不仅不被缺乏思考的普通大众所接受,也不能被那些有识之士所理解。

故事情节发展到后期,经年轻男子提醒,运庆不过是用凿和锤把埋在木头里的仁王的鼻子与眉毛挖掘出来而已,我觉得所谓的雕刻艺术原来如此简单,就动身回家打算自己也雕凿仁王像。然而我尝试过后院所有的木头却没有一块可以雕出仁王,最后醒悟到原来明治时代的木头里根本就没有埋藏仁王[1]335,同时也明白了为何运庆至今仍健在的理由[1]335。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如果真像年轻男子所说木头中埋藏仁王,任何人都能用镰仓的木头轻而易举地雕刻,就不需要运庆的存在了。但是结尾作者强调运庆健在是有原因的,因为实际上仁王并没有藏在木头中,而是包含在人的心中。只有心中有仁王才能雕刻出仁王。也即是说作为主体的人才是文化的创造者与继承者,继承文化的关键并不在于其他外物,而是只有真正重视并理解传统文化的人才能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所谓原来明治时代的木头里根本就没有埋藏仁王正是指,明治时代人们心目中没有传统文化的存在,已然失去了对本土文化的理解、重视与骄傲。作者在描述这句话时使用的是「とうてい」(无论如何也)一词,表面上形容埋藏有仁王这一现象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的,实则尖锐地指出了这一点:明治时期全盘西化,民众皆以西方文化为荣,完全将传统文化抛之脑后。从这个词能感受到夏目漱石对于明治社会抛弃传统文化的浓浓的失望与讽刺。

我之所以无法雕刻出仁王,正因为传统文化不是浅薄之物,它历经悠久的岁月沉淀,包容深厚的内蕴,经历世世代代的扬弃形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核心,需要如胸有成竹那样心中真正理解才能将其传承下去。在西方文化冲撞的浪潮中,我作为知识分子,虽然注意到传统文化并为继承它做了些微的努力,但是因为尚处于肤浅的认识程度,还未找到合适的具体继承与发扬的方式,所以我不能雕刻出仁王。

通过上述分析,运庆至今仍健在的理由便呼之欲出了:传统文化不能就这样失去,处于盲目西化的明治社会需要运庆这样重视并传承传统文化的人。这也是夏目漱石从内心深处所希冀的事情吧。一个国家倘若遗失了自身的传统文化,就是抹掉了过去发展的历史,没有了根基支撑如何能走的更远?如同奔腾的河流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源头,即便是中途汇入再多的水流进去,河水也很快就会干涸。夏目漱石借这篇小说表达了对于传统文化缺失的明治社会的强烈批判。

四、小结

纵观夏目的人生经历,他出生于1867年,即明治维新的前一年。作为家中六兄弟姐妹的末子,因家道中落,夏目漱石一出生并没有受到家人的欢迎与父母的疼爱,幼年就被寄养于别人家,养父母感情不和与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夏目变得极为敏感而内向。即便在夏目漱石成人后不幸与苦痛也依然纠缠着他,他倾慕的爱人嫁给了自己的朋友,最重要的挚友正冈子规英年早逝,后娶镜子为妻,然而妻子并不是能为他解忧、懂其心意的女子,婚姻反而使夏目心灵的伤口愈加严重。此外,神经衰弱、肠胃病、糖尿病等痼疾长期折磨着他。坎坷而不幸的经历和病痛的折磨使夏目漱石深深地体验到了人情冷暖,也令他具有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与洞察世俗的眼光,对感情的探索、对人生与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诟病的剖析成为了他作品的主旋律,也赋予了其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同时自幼耽读汉典为夏目漱石心目中埋下了热爱东方文化的种子,而明治维新的展开使日本经历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生活在这一时期的夏目漱石切身体验了维新所带来的积极与负面影响。在英国留学期间,他亦亲眼目睹了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运作。亲身体验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促使他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明开化的思考与探究。在这一充满动荡与矛盾的时代,作为一位富于思考、忧国忧民的作家,夏目漱石对全盘西化浪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1911年8月15日,夏目曾经在和歌山市作了题为《现代日本的开化》的演讲。他指出,在同先进国家的接触中,不能失去天然发展起来的民族之魂,更不能患上民族的神经衰弱症,既要保持住自己固有的优秀传统,又要学到先进的科学,绝不能没把先进的东西学到手,而自己的传统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3]夏目透过演讲表达了对于明治社会的种种关心与期盼。他深知倘若抛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即是失去了一个国家发展的最根本基础,单纯依靠引进的所谓西方文明日本的发展是难以为继的,希望日本民众能意识到民族传统的重要性。

在第六夜中,夏目漱石表面上描绘了运庆雕凿仁王像的梦境,实际上讲述了一则明治社会传统文化遗失的故事。夏目漱石站在时代的高度,借笔下的文字发出了内心的呼唤:日本的传统文化不可遗弃,不可取代!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中,夏目漱石敏锐地剖析社会现实,力图引起沉迷于西化中的日本民众的警醒,这或许也是他成为国民大作家深受后人尊敬的原因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试析中国传统社会诚信缺失的伦理学思考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诚信 名教 道德理想主义 论文摘要: 中国 社会诚信缺失并非今日始有,而是有其深刻的 历史 文化根源。首先日益内在超越的儒家伦理思想,专注于不仅是伦 理学 意义,而且是本体论意义的“诚”,忽视了作为外在行为准则......
关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04
" [论文摘要]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信仰迷失、理想淡化、思想空虚、政治热情丧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功利色彩浓厚等思想道德素质弱化的现象,这种情形令人十分担忧。为此,探究利用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
浅谈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发布时间:2023-01-24
" [论文关键词] 传统社会主义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论文摘要] 以斯大林、毛泽东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的实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巨的大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究其原因,其理论之不足就在于:脱......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政治社会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17
中国自西周以来,孝不仅逐渐演化成为普遍适用于家庭、社会、政治各种尊卑等级关系的卑幼规范,被称为美德之通称,而且成为重要的哲学观念、政治理念和道德规范,被视为天经地义、至德要道、众之本教、百行之首[1]。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政......
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危机看鲁迅文化批判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官本位现象 文化批判 国民性 论文摘要:鲁迅对 现代 中国 文化的伟大贡献在于文化批判的深刻性与全面性,特别是对传统中国的官本位现象及其对国民精神的戕害的批判,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应当继......
技术与文化传播:对新媒介文化的批判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新媒介技术取得了不同于传统技术的革命性进展,其以交互性、即时性和小众化等特点拉开了与旧有技术的距离。既有研究多从中观和微观视角切入,认为新技术催生了新的文化产品,它与传统媒介技术背景下的“大众文化”有着质的差别。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了提问方式和分析路径的根本差异,本文中采用西方马克思主义之社会批判理论的宏观视野,考察“技术”与“理性”的内在勾连,分析内置于两者间关系的三重维度,并以之为逻辑出发.........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13-12-17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 大的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的重要目标。”他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也曾强调,“建设有......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田地陷阱”是 中国 传统农业 社会 中迫使广大农 民背井离乡,甚至弃农经商的重要原因,而“田地陷阱”现象的形成与频繁的 自然 灾害、定 额田赋制度缺陷以及灾害应对制度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自然灾害意味着传统农业生......
论析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发布时间:2023-05-13
" [论文关键词]: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 [论文摘要]:阿多诺从美学角度和意识形态控制角度对文化工业进行了批判,有着独特的魅力,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失败。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困境正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困境,即理论上的逻辑并未合......
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承与缺失
发布时间:2023-04-18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它是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等主要存在和延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的主要特点。文化、;这一词,......
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理论批判
发布时间:2022-07-24
" 内容提要 伯恩施坦是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主要代表。他的社会主义理论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解,对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这种社会主义理论包括对唯物史观的折中主义理解、对辩证法的实证主义诘难和对社会主义的非革......
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外国文化,不论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有其共性,又都各有其个性。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是我们所关注的,本文将对此做以探索。 [关键词]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厨川白村与社会文明批评
发布时间:2023-02-23
一 厨川白村是日本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为一位文艺思想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明晰 地阐发了自己的文艺主张与文艺观点,同时作为一位社会文明批评家,他也毫不留情地 批判了社会弊端,将笔锋直指社会现实,勇敢地承担起了社会批评这一重......
快递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随着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一系列快递乱象,本文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的分析,从人才培养方面、快递行业自身建设、法律方面以及转变经营模式方面提出若干相应对策。 【关键词】快递企业;社会责任;对策......
谈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传统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 中国 传统文化 [论文提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蕴含着家庭和睦、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的大同梦想,它以追求社会和谐为旨归,意在培育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情怀。充分彰显中国......
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批判官僚主义作风之害
发布时间:2022-12-1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摒弃的四风之一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的根源是官本位思想,领导干部的头脑中一旦被这种思想充斥,就很容易将为天下者不慢其民(《慎子内篇》)这......
我国社会法治精神缺失的现状、根源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12
整体而言,我国社会多年来严重缺失法治精神,其主要表现为:喜好权力至上;崇尚人有差等;忽略民主民意;轻视法治思维;推崇特权意识。从根源上看,我国社会缺失法治精神,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即认识理解的差异,法制历史的惯性......
文化传承、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
发布时间:2023-03-11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意识和社会制度路径选择具有巨大影响,而文明进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社会系统演化是文化与文明两股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化基于历史传承,文明基于科学进步,两者虽相互影响......
对“多元建筑论的文化审视与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7
关键词:建筑 多元文化 整体主义 创造 论文摘要:本文以整体主义美学思想和后文化理论,研究建筑中的多元建筑文化问题,认为在国际性、趋同性中追求地域特性和个别性,是建筑的重要风貌。作为情感符号、凝固的建筑,理应在多元并存的R......
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缺失
发布时间:2023-06-06
浅谈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传统文化缺失 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人类要发展,一方面要面向未来,一方面要回到人类的源头,向我们的前辈吸取智慧。”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当今大学生思想道......
社会惰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04
一、概念和意义 社会惰化是一种出现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它指的是在某一群体中,个人付出的努力要远小于个人单独行动时所付出的努力水平。关于社会惰化的定义有很多,侯玉波认为,社会惰化又称社会懈怠,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
大众文化与文化产业——批判理论的批判与中国语境的规范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
生态文明: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与终结*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要:在工业文明时代,长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使工具理性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进一步膨胀和异化。工具理性的异化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危机的深层思想根源。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旨在解决当前的生态......
关于社会诚信缺失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6
" 【论文关键词】社会;诚信;缺失 【论文摘要】社会诚信缺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致使政令不畅、经济秩序混乱。引发司法腐败和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活动成本等。 一、社会诚信缺失,致使政令不畅 二、诚信缺失.扰乱了正......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缺失与重建
发布时间:2023-02-27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五千余年的文明史,与古巴比伦、古埃及以及古印度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涵盖了劳动人民的创造智慧,也汲取了历代圣贤研究探索的辉煌成果,涉猎了人类生......
关于美术学专业生传统文化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5
关于美术学专业生传统文化缺失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新世纪中国美术已面对着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完全不同的文化语境与学术命题,这意味着新时期美术进入世界当代多元文化格局中对于民族艺术的自觉和民族艺术当代性以及民族艺术在......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 中国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 现代 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现实考察和 理论 思考的基础上,从文化 哲学 视角......
社会性别的法律建构及其批判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性别等级是在人类社会进化的过程中,主要由男权文化不断解释与不断塑造的结果,社会性别这一概念是探求这一原因最好的分析工具。 原初社会“男耕女织”的性别分工成为家庭关系与公共关系的分野。在公共关系中,男人在自利心的......
《我是猫》与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要】日本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于1905 年在《子规》杂志发表《我是猫》,立刻受到广泛关注。这部小说是通过一只被人收养的野猫在主人家中的所见所闻,生动描绘了明治时代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辛辣地讽刺了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
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虽然很多思想和观念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被淘汰,在岁月的长河中失去了踪迹,但是文化,却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洗去糟粕,留下精华,成为了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作为一个中国人,......
论贵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构建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19
【摘 要】贵州的传统文化是以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为主题的多民族文化的凝聚体,是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博大精深的地域性文化,是劳动人民共同财富。在国家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成了人们的重大任务。 【......
浅谈论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辩证法的批判
发布时间:2016-07-27
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辩证法是他整个辩证法体系中最唯物主义的部分,无论是其深刻性还是其局限性,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以往考察黑格尔和马克思辩证法的关系时,这一点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或遮蔽了。即使我们......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05
论文摘要: 儒家理论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其主要内容简单说就是是仁和义。仁义的观念是儒家思想最为强调的观点,.........
以传统文化创新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2022-10-28
今天真的是一个历史的日子,我20年前走进公益,16年前回归国学,8年前成为社工在一线做乡村建设,那都好象是一个转型,今天有点像转正,得到我们社工界的认可非常的感恩。那我回报的方式就要把我跨三界的一些体悟和感受与大家分享。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我们都知道1月25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一个关于中华优秀传统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文件,那这个文件到今天其实走过了好几年的历程,从习总书记考察曲阜,2013年11月23.........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7-28
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生态环.........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21
" [论文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 [论文摘要]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是一种工具主义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等级观念和等级秩序,忽视了个人权利自由,民主参政议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
试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发布时间:2023-07-09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1];与此同时,江泽民同志还进一步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
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07
摘要:最近几十年中,国画创作中出现了很多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意境的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从选材创造角度,还是其表达手法和表现意境都表现出不中不洋的怪相。虽然这些作品在名义上都冠以国画的美名,但是其中蕴涵的美却与中国传统文......
论析20世纪西方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2-12-18
论文 关键词:文化批判;理性;价值取向;技术理性 论文摘要:文章以20世纪的西方批判理论为主要考察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分析了生活世界理论派、人本主义批判理论派和后 现代 主义派各自的文化批判理论在发现文化危机,认真反思各派......
试论网络传媒对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0-28
摘 要:网络传媒的发展,使不同思想文化力量的政治较量日趋白热化,它不仅削弱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而且带来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竞争和冲突。网络时代的青年政治社会化具有自身的特点,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青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发布时间:2022-11-22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保持在每一个民族中的由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是每个民族的“固有文化”,它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3],尤其在价值观......
公民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本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帕特南所著《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公民传统》一书对民主政治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区公民的文化传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社会资本的存在与利用如何能够帮助民主的实现等问题有着精辟论述,此书的理论框架是严谨的,其显著特点是论证......
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22-12-28
"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治国理论和和治国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带有浓厚东......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
发布时间:2023-06-27
自古以来,各少数民族就同汉民族一起生活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这片沃土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但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兴的经济文化给少数民族地区......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发布时间:2013-12-17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分别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思想“学而优则仕” “非所宜言”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出批判......
关于社会诚信缺失的理性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9
" 论文关键词:诚信;缺失;思考 论文摘要:当前,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诚信缺失严重危害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鏊于此,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掀起诚信革命。首先在诚信教育......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和要素
发布时间:2022-10-05
"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谈到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时指出:“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从报告的进 一步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范畴这是对社会主义政......
简析社会诚信缺失及重塑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诚信;实践 论文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本文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指出了重塑社会诚信道德的方法和途径。 一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
浅析网络编辑社会责任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1-05
一、网络编辑的社会责任(一)网络编辑的职业角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网络编辑工作者通过对网络信息的编辑工作,发挥着串联、组合、把关等重要作用。随着传播事业的发展,网络编辑概念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和走向专业化。广义上讲,每个网民都有成为网络编辑的可能,比如,百度贴吧、博客、微博的个人观点的发布。狭义上讲,网络编辑只是指专业的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的编辑工作人员。本文的网络编辑概念范畴是狭义上的网络编辑,即.........
清明引发的传统文化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15
清明引发的传统文化思考 清明节,作为新中国首个国家法定假日,留给我们崭新印象,自然也引发对于传统文化的诸多思考。历经千百年岁月沧桑的传统节日, 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缩影,既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又反映着现实的人与人的联系,可......
论文化研究的“批判性”和“现实性”
发布时间:2023-02-21
内容提要 批判性和现实性是包括“文化研究”在内的诸多学科领域的关键词。文化研究中的“批判性”和“现实性”有着复杂的理论分歧,审视两个概念的多义性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具体而言,“批判”的内涵极其多样,体......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1-28
文化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http://wWW.LWlm.Com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发布时间:2023-03-18
从清明节看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后现代化缺憾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被冷冻起来,儒家思想文化被人们淡化,当这种雅文化被人们搁置起来的时候,西方的节日文化却在中国盛行起来。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电视剧的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2-10-12
1前言 根据中国电视剧创作题材在时间线上的特点,一般可以分为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近现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和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同的时间段里,因为不同的社会环境、政治语境,特别是不同的社会冲突会使电视剧的悲剧性表现出不同的审美......
“礼治”与传统农村社会秩序
发布时间:2023-05-11
" 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写就的《乡土中国》一书,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在这本篇幅不长的著作中。费孝通先生以社会学的方法,剖析了传统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阐明了其“乡土性”的特点,回答了“作......
区域创新系统:批判性审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区域创新系统概念已发展为广泛用于为制订创新政策提供经验基础的分析框架。然而,这一分析框架的利用在关键问题上仍然是模棱两可,比如创新的地理范围,即区域。本文回顾和总结最近区域创新系统相关理论的重要观点和......
浅析传统道德与法治社会
发布时间:2023-04-03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中国传统道德是以整体至上的社会责任感, 仁爱互助的原则, 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及修身自律的道德修养为主要内容的。法治社会, 是指国家权力受到有效的控制, 整个社会由通过......
试论传统文化对会计委派制的扭曲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要:会计委派制作为增强会计独立性的措施已经得到普遍推广,但其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尤其在熟人社会、层级压制、模糊处事原则和所谓求义不求利的传统思想制约下,委派制会产生一定的扭曲。 关键词:会计;委派......
本土文化与“文明社会”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西方文明由于对土著文化和异质文化的摧毁正引导世界走向终极毁灭,因此需要反思所谓“文明”及其价值。透过充满进化论色彩地认识背后所隐含的逻辑,这种“文明”的历史不过是胜利者的历史和城市文明的历史,以对大自然的异化为......
关于社会系统论视野中高校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及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1-22
" 论文摘要:面对高校人文精神缺失问题,一些高校从内因着手,通过人文课程教学、教师榜样示范、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这些都是对人文精神培养的有益探索,但效果依然有限。受到各种外在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
黑社会犯罪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及其防控对策
发布时间:2023-06-23
摘要:帮会文化作为黑社会犯罪传统文化基因,其在对宗法制借鉴的同时产生了异化,在对忠义观吸收的同时曲解了其原有含义。因此,有必要从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道德修养要求方面对黑社会犯罪的传统文化基因拨乱反正。进而从传统文化的视角重构社会信仰、延续传统文化根脉、改变中小学教育格局以及加强国学教育等,扼制黑社会犯罪的发生。关键词:黑社会犯罪;传统文化;帮会文化;互动;儒释道文化;防控中图分类号:D9.........
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20
【摘 要】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公德意识,表现为功利主义的道德倾向、自律性较差、诚信观念淡化、缺乏协作意识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是:加强大学生自我修养;发挥家庭对社会公德的引导作用;......
论中国传统孝文化及其当代社会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7
传统中国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为孝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黑格尔在谈到中国的孝敬问题时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1]。孙中山先生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
从中西传统文化探讨社会的和谐美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要:当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和谐都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和谐其实属于美学的一个概念。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被人们赋予新意义。不管它的含义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其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美”。和谐美这一概念很早就已经产......
浅谈对赫勒的历史哲学批判与对社会主义的新理解
发布时间:2022-11-27
在常识性的理解中,历史哲学和历史理论是很难区分开来的,历史哲学也就是历史理论,历史理论也就是历史哲学。但是,在赫勒那里,历史理论和历史哲学并不是一个东西,二者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赫勒的《历史理论》就厘清了这样一个问题,......
社会史文化史的视角考察传统刺绣
发布时间:2016-08-31
刺绣历经数千年不衰折射出的是中国人对生命的关注和玉石文化的影子,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探究刺绣材质的精神文化内涵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 近些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热的带动下,传统手工艺的研究又成为了热......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 要】“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而且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社会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3-11
一、 经济 转轨时期道德滑坡的经济诠释与文化反思 当今 中国 ,正处于一个由 社会 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 历史 时期。刚刚跨入市场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冲破若干传统束缚,“摸着石头”走过第一段......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制度性精华 论文关键词:传统政治文明;制度性精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治国传统和治国经验的国家。......
论批判的终结
发布时间:2023-03-22
论批判的终结 论批判的终结 论批判的终结 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倍受青睐。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
风险社会视域下的刑法理论问题反思和批判
发布时间:2022-08-28
摘 要 面对当今社会的复杂形势,我国刑法理论问题也受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这不仅是由于风险社会意识带来了更多的社会变量因素,以及风险刑法理论并没有能够真正完全适应风险社会的理论,同时在针对社会风险因素的划分上也没有明确的......
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四种分析角度
发布时间:2023-06-05
我们可以把近代以来的欧洲称作资本主义社会,而把近代以前的欧洲则称为前资本主义社会。确实,近代以前和近代以后的欧洲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但是,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只是从一个方面揭示了近代以前和以后的两种欧洲社会形态的不......
文明失范、道德腐败与常德缺位
发布时间:2014-01-17
近二十年来,关于道德滑坡问题一直论争不休。笔者认为,笼统谈论道德滑坡并不准确,譬如在政治道德领域中便有大的进步。但社会公德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却是不争的事实,否则,我们便无法解释各类腐败现象正向纵深蔓延的现实。当下紧迫的问......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06
一、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资源(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们所说的传统文化是指具有重要价值、有深远影响力、有活力的文化,它们最终得以保存、延续下来成为后世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特指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它植根于中国的土壤之中,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特点,世代延续保存下来的稳定的文化体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其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体现整个.........
论析教育:文化批判何以可能
发布时间:2023-01-30
" 论文关键词:教育;文化批判;天性;自我解放 论文摘要:文化活动是人类不断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而文化的异化造成了文化对人的束缚,带来了人的异化,文化活动动机和结果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文化发展的二律背反,它决定了文化批判的......
传统戏曲对社会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22
中国戏曲历史包含着华夏文明的深厚底蕴,是中国千百年历史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传统戏曲社会价值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历史......
论网络传播中新闻道德的负效应缺失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12
第四媒体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这一突破传统媒介经营方式的传播载体,同时给予新闻传播结构以重度刺激。该变革表现为网络新闻样态与表征依托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得以展开。有鉴于新的传播方式部分削弱了把关人的主导性地位,将社会规范的不可控缺陷有所放大,这使得大众传播所占比例越发突出,其相对性与双向性进一步推进了传播范畴、层次、类型的完整发展。这种消解舆论霸权,搭系传播功能的强化,使得新的传播媒体能够开拓人类.........
试论民事裁判文书模式的理念缺失与重建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11
理性地审视我国民事裁判文书的现状,在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民事裁判文书及改革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仍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思维和逻辑定式,尤其在理念上带有明显的旧时代、旧体制的印痕,这影响了司法形象,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应进......
简述壮族传统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布时间:2023-06-22
" 论文关键词:壮族 传统文化 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壮族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和谐”理念,这是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潜在优势资源。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此种资源的所在和价值,进而利用其为广西的社会主......
对会计诚信缺失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化,有些人受利益驱使制造假账,使会计信息失真、虚假问题日益严重。随着美国“安然”事件的发生及一系列公司会计造假事件被曝光,国内的会计诚信缺失案屡有发生,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
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局限性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05
第一,法兰克福学派站在旧的文化贵族立场,以文化精英自居,强调人与现存社会、人性与科技、文化艺术与时代的对立,以先验的道德伦理价值观来衡量文化艺术和文化生产,因而使得其理论严重滞后于时代和文化艺术的发展要求。1937年,霍克......
批判与自我批判
发布时间:2023-07-13
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议沦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思维能力跟不上,再好的文笔,再完美的章法结构,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在现今议论文写作当中,部分学生为了证明自我观点而故意对一些事情视而不见,把不利于自己的观点遮......
春晚小品“跪文化”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05
2015年春晚有个小品《一定找到你》,由郭冬临、刘涛、郭丰周、富俊淇、吴江、于健联合出演,郭冬临表现的依然是一个好心人,刘涛依然是一个贤惠媳妇。小品讲述郭冬临三年前指认出来的某小偷被释放出狱,表示“一定要找到你”,被郭冬......
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综述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9
20XX年4月3日至5日,由陕西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清明弘扬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学术交流会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台的80余位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现代价值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教授作了题为《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的主题发言。学者耿云志、赵馥洁、赵世超、洪修平、张国刚、韩震、王斯德、孙晓生、刘源俊、廖美玉、林.........
论社会文化和政治对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 要:校园文化是师生在特定环境中所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隐性渠道。社会文化是社会的主文化、大文化、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一......
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2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礼仪诚信、道德情操、文学艺术、法律习俗、宗教哲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是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
试论我国大学城的文化缺失现象
发布时间:2023-02-25
" 【论文关键词】大学城 文化缺失 文化整合 文化传播与涵化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的大学城普遍存在各种丈化缺失现象,主要表现在文化底蕴、文化共享与整合、文化创新与转换以及丈化传播与涵化等方面;在大学城建设的初期,应着重......
特权文化对传统司法审判的影响与制约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6-09-21
一、特权文化是中国传统司法审判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随着阶级社会的形成、国家的建立,特权文化也随之形成并不断发展。特权文化蕴含于法律之内,传统的司法审判也遵循着特权至上的原则。法律是为了维护上层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因此,......
试论我国“被就业”现象背后的教育社会性缺失
发布时间:2023-06-17
" 论文摘要:大学毕业生“被就业”现象的出现,除了受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及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教育的社会性缺失。如果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或所学专业滞后于社会行业,而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弥......
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7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国家核心价值观和国家历史文化相契合的重要言论,这也成为中国历史的重要命题。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文化,其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精华。因此,我国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融入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