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7:54:55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
时间:2023-08-07 17:54:55     小编:

贫富论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奥古斯丁、莎士比亚、培根、爱迪生、林肯、萧伯纳、卢梭、马克思、罗斯金、罗素、梭洛……

古今中外,几乎一切思想者都思想过贫与富的问题。以上所列是外国的。至于吾国,不但更多,而且最能概括他们立场和观点的某些言论,千百年来,早已为国人所熟知。不提也罢。

都是受命于人类的愿望进行思想的。

从前思想,乃因构成世界上的财富的东西种类欠丰,数量也不充足,必然产生分配和占有的矛盾;现在思想,乃因贫富问题,依然是世界上最敏感的问题――尽管财富的种类空前丰富了,数量空前充足了……

这世界上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外交的,以及改朝换代的大事件,一半左右与贫富问题相关。有时表面看来无关,归根结底还是有关。那些大事件皆由背景因素酝酿,阶级与阶级、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贫富问题常是幕后锣鼓、事件主题。

贫富悬殊是造成年代动荡不安的飓风。

不平等的经济现象是形成那飓风的气候。

从前那飓风往往掀起暴乱和革命,就像灾难席卷之后发生瘟疫一样自然而然。

从前处于贫穷之境无望无助的一部分人,需要比克服灾难和瘟疫大得多的理性,才能克制揭竿而起的冲动。

从前“调整”贫富悬殊的是仇恨,现在是经济水平。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连宗教也无法保持其只负责人类灵魂问题的立场,或成为可利用的旗帜,或成为被利用的旗帜。比如太平军起义,比如十字军“东征”。

一个阶层富到了它认为可以的程度,几乎必然产生由其代表人物主宰一个国家长久命运的野心。

那野心是它的放心。

一个国家富到了它认为可以的程度,几乎必然产生由其元首主宰世界长久命运的野心。

那野心也是它的放心。

符合着这样的一种逻辑――能做的,则敢做。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世界史满是如此这般的血腥的章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其实不是由胜败来决定的,是由卷入大战之诸国的经济问题决定的。诸国严重的经济虚症频频报警,结束大战对诸国都是明智的。

二战的起因尤其是世界性的贫富问题引起的,这一点体现于德日两国最为典型,英美当时的富强使它们既羡慕又自卑。对于德日两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富强起来的“方式”,在它们想来只有一种,那是一种凶恶的“方式”。它们凶恶地选择了。

希特勒信誓旦旦地向德国保证,几年内使每户德国人家至少拥有一辆小汽车;东条英机则以中国东北广袤肥沃的土地、无边无际的森林以及丰富的地下资源诱惑日本的父母,为了日本将自己的儿子送往军队……

海湾战争是贫富之战,占世界最大份额的石油蕴藏在科威特的领土之下,在伊拉克看来是不公平的……

巴以战争说到底也是民族与民族的贫富之战。对巴勒斯坦而言,没有一个像样的国都便没有民族富强的出头之日;对以色列,耶路撒冷既是精神财富,也是将不断升值的有形财富……

柏林墙的倒塌,韩朝的握手,不仅证明着统一的人类愿望毕竟强烈于分裂的歧见,而且证明着希望富强的无可比拟的说服力……

台湾不再敢言“反攻大陆”,乃因大陆日渐昌盛,“反攻”只能被当成痴人说梦……

克林顿的支持率始终不减,乃因他是使美国经济增长指数连年平稳上升的总统……

欧盟之所以一直存在,并且活动频频,还发行了统一的欧元,乃因它们认为――在胜者通吃的世界经济新态势前,要在贫富这架国际天平上保持住第二等级国的往昔地位,只有联盟起来才能给自己的信心充气……

阿尔诺德曾说过这样的话:“几乎没有人像现在大多数英国人持有这么坚定的信念,即我们的国家以其充足的财富证明了她的伟大和她的福利精神。”

但狄更斯这位英国作家和萧伯纳这位英国戏剧家笔下的英国可不像阿尔诺德说的那样。

历史告诉我们,“日不落帝国”曾经的富强,与它武力的殖民扩张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阿尔诺德所说的那一种“坚定的信念”,似乎更成了美国人的美国信念而不是英国人的英国信念。美国今日的富强是一枚由投机和荣耀组合成的徽章。从前它靠的是军火,后来它靠的是科技。

一个国家在它的内部相对公平地解决了或解决着贫富问题,它就会日益在国际上显示出它的富强。哪怕它的先天资源不足以使其富,但是它起码不会因此而继续贫穷下去。

中国便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中国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果,不是终于也和别国一样产生了多少富豪,而是各个城市里都在大面积地拆除溃疡一般的贫民区。

中国只不过是一个正在解决着贫穷人口问题的国家。

否则它根本没有在世界面前夸耀什么的资本,正如一位子女众多的母亲,仅仅给其中的一两个穿上漂亮衣裳而炫示于人,那么其虚荣是可笑的。

贫富的问题一旦从国际谈到国家内部,先哲们不但态度和观点相左,有时甚至水火相克誓不两立。

耶稣对一位富人说:“你若愿意做仁德之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财富分给穷人。”

否则呢,耶稣又说:“骆驼穿过针眼,比财主进上帝的国门还容易呢。”

耶稣虽不是人,但是他的话代表着古代的人对贫富问题的一种愿望。比之一部分人后来的“革命”思想,那是一个温和的愿望。比之一部分人后来在发展生产力以消除贫穷现象方面的成就,那是一个简单又懒惰的愿望。

人类的贫穷是天然而古老的问题。因为人类走出森林住进山洞的时候,一点儿也不比其他动物富有。

一部分人的富有靠的是总体生产力的提高。

全人类解决贫穷现象还要靠此点。靠富人的仁德解决不了这一点。 苏格拉底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家啊!

可是他告诉他的学生阿德曼托斯:当一个工匠富了以后,他的技艺必大大退化。他并以此说明富人多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危害。

他的学生当时没有完全接受他的思想,然而也没有反对。

但事实是,一个工匠富了以后,可以开办技艺学校、技艺工厂,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那些产品吸引人们去消费,提升了人们的消费水平,甚至可引领消费时尚。人们为了买得起那些产品,必得在自己的行业中加倍工作……

人类社会基本上是按这一经济的规律发展的。

因而我们有根据认为苏格拉底错了……

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奎那不但赞成苏格拉底,而且比苏氏的看法更激烈。

他说:“追求财富的欲望是全部罪恶的总根源。”

如果人类的大多数至今还这么认为,那么比尔・盖茨当被烧死100次了。

但是财富和权力一样,当被某一个人几乎无限地垄断时,即使那人对财富所持的思想无可指责,其合法性也还是会引起普遍的不安,深受怀疑。

普通的美国人自然不可能同意阿奎那的神学布道,但是连明智的美国也要限制“微软”的发展。幸而美国对此早有预见,美国法律已为限制留下了依据。

比尔・盖茨其实是无辜的。

“微软”其实也没有什么“罪恶”。

是合法的“游戏规则”导演了罕见的经济奇迹,而那奇迹有可能反过来破坏“游戏规则”。

美国限制的是美国式的奇迹本身。凡奇迹都有非正常性。

一个国家成熟的理性正体现在这里。

培根不是神学权威。但睿智的培根在财富问题上却与阿奎那“英雄所见略同”。连他也说:“致富之术很多,其中大多数是卑污的。”

他的话使我们联想到马克思的另一句话――(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资本所积累的每一枚钱币,无不沾染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按照培根的话,比尔・盖茨是卑污的。

但全世界都不得不承认他并不卑污。

按照马克思的话,美元该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东西了。但是连我们中国人,也开始用美元来计算国家财政的虚实了。而且,一个中国富豪积累人民币的过程,就今天看来,其正派的程度,肯定比一个美国人积累美元的过程可疑得多。因为一个中国富豪积累人民币的过程,太容易是与中国的某些当权者的“合作”过程了。

任过美国总统的约翰逊说:“所有证明贫困并非罪恶的理由,恰恰明显地表明贫困是一种罪恶。”

萧伯纳在他的《巴巴拉少校》的序中则这样说:“穷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让他虚弱,让他无知,让他成为疾病的中心,让他成为丑陋的展品,肮脏的典型,让他们的住所使城市到处是贫民窟,让他们的女儿把花柳病传染给健康的小伙子,让他们的儿子使国家的男子汉变得有瘰症而无尊严,变得胆怯、虚伪、愚昧、残酷、具有一切因压抑和营养不良所生的后果……不论其他任何现象都可以得到上帝的宽容,但人类的贫穷现象是不能被宽容的。”

而黑格尔的一番话也等于是萧伯纳的话的注脚。他说:“当广大群众的生活低到一定水平――作为社会成员必须的自然而然得到调整的水平――之下,从而丧失了自食其力这种正常和自尊的感情时,就会产生贱民。而贱民之产生同时使不平均的财富更容易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他还说:“贫困自身并不使人必然地成为贱民。贱民只是决定于与贫困为伍的情绪。即决定于对富人、对社会、对政府等等的内心反抗。此外,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是,由于依赖偶然性,人变得轻佻放浪、嫌恶劳动。这样一来,在他们中便产生了恶习,不以自食其力为荣,而以恳求乞讨为生并作为自己的‘特权’。没有一个人能对自然界主张权利。但是在社会状态中,怎样解决贫困问题,当然是贫困人群有理由对国家和政府主张的权利……”

怎样回答他们呢?

林肯1864年在《答美国纽约工人联合会》时说:“一些人注定的富有将表明其他人也可能富有。这种个人希望过好生活的愿望,在合法的前提之下,必对我们的事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在一切不合法的致富方式和谋略中,赎买权力或与权力相勾结对社会所产生的坏影响是最恶劣的。

这种坏影响虽然在中国正遭到打击,但仍表现为相当泛滥的现象。

它使我想到,若林肯是今天的中国总统,究竟有多少贫穷的中国人会相信他那番话?

我个人的贫富观点是这样的――我承认财富可以使人生变得舒服,但绝不认为财富可以使人生变得优良。―个瘦小的秃顶的老头儿或一个其貌不扬的男人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娇妻,那必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富“做媒”。他内心里是否真的确信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八成是值得怀疑的。对她亦如此,财富可以帮助人实现许多欲望,却难以保证每一种实现了的欲望的质量。

当然,我也绝非那种持轻蔑财富的观点的人。

我一向冷静地轻蔑一切关于贫穷的“好处”的言论。

威廉・詹姆士说:“赞美贫穷的歌应该再度大胆地唱起来。我们真的越发地害怕贫穷了,我们蔑视那些选择贫穷来净化和挽救其内心世界的人。然而他们是高尚的,我们是低贱的。”

我觉得他的话即使真诚也是虚假的。

我不认为他所推崇的那些个人士全都是高尚的,不太相信贫穷是他们情愿选择的,尤其是,不能同意贫穷有助于人“净化和挽救其内心世界”的观点。我对世界的看法是,与富足相比,贫穷更容易使人性情恶劣,更容易使人的内心世界变得黑暗,而且充满沮丧和憎恨。

我这么认为一点儿也不觉得我精神上低贱。

中国从古至今便有不少鼓吹贫穷的“好”处的“文化”。

最虚假可笑的一则“故事”大约是汉朝末年,讲管宁和华歆同窗时,某日锄地,挖出了一块金子,管宁视之与瓦砾无异,锄地依旧。而华歆却捡起来端详一番后,才随手扔掉…… 这则“故事”的褒贬是分明的。

中国文人文化的一种病态传统,便是传播着对金钱的病态的态度。

但是我们又知道,中国之文人,一向对于自身清贫的自哀自怜也最多。倘居然还未大获同情和敬意,便美化甚至诗化清贫以自恋。

而我,则一定要学那个遭贬的端详金子的人。倘我的黄金拥有量业已多到了无处放的程度,起码可以送给梦想拥有一块黄金的人。一块金子足可使一户人家度日数年啊!

何况,古文人的“唯有读书高”,最终还不是为了仕途吗?

所谓仕途人生,还不是向往着服官装、住豪宅、出马入轿、唤奴使婢、享受俸禄吗?俸禄又是什么呢,金银而已。

我更喜欢《聊斋志异》里那一则关于金子的故事,讲的也是书生夜读,有鬼女以色挑之,书生识破其伎俩,厉言斥去;遂以大锭之金诱之,掷于窗外……

明智的人总不能拿身家性命换一夜之欢、一金之财啊。

但若非是鬼女,或虽是,信其意善,则另当别论了。比如我,便人也要,金也要。

还是不觉得自己低贱。

但我对财富的愿望是实际的。

我希望我的收入永远比我的支出高一些;而我的支出与我的消费欲成正比;而我的消费欲与时尚、虚荣、奢靡不发生关系。

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我们中国人,惯以饮食的标准来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仿佛嘴上不亏,便是人生的大福。

我认为对于一个民族,这是很令人高兴不起来的标准。

我觉得就人而言,居住条件才是首要的生活标准。因为贪馋口福,只不过使人脑满肠肥,血压高,脂肪肝,肥胖。看看我们周围吧,年轻的胖子不是太多了吗?

而居住条件的宽敞明亮或拥挤、低矮、阴暗潮湿,却直接关系到人的精神状态的优劣。

我曾经对儿子说――普通人的生活值得热爱。也许人生最细致的那些幸福,往往体现在普通人的生活情节里。

一对年轻人大学毕业了,不久相爱结婚了。以他们共同的收入,贷款买下70平方米居住面积的商品房并非天方夜谭,以后10年内他们还清贷款也并非白日做梦。之后他们有剩余的钱为自己和儿女买各种保险。再之后他们退休了,有一笔积蓄,不但够他们养老,还可每年旅游一次。再再以后,他们双双进入养老院,并且骄傲于非是靠慈善机构的资助……

这便是我所言的普通人的人生。

它用公式来表示就是――居住面积70平方米的住房+共同的月收入×元。

我知道,在中国,这种“普通人”的人生对90%的当代青年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但毕竟,对10%左右的青年,已非梦想。

什么时候10%的当代青年已实现了的生活,变成90%的当代青年可以实现的生活,中国就算真的富强了。

贫富也就是多余的话题了……

中国档案制度质疑

事实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有两份户口。一份证明身份;一份记载个人历史。那第二份“户口”,即每一个中国人的档案。它从我们的中学时代起即开始由别人为我们“建立”了。以后将伴随我们的一生。两份户口都与中国人的人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余年前,户口简直可以说驾驭着我们的一生。

第一份户口就不多说了。当年对一个城市人最严厉的处罚,便是注销户口。这种处罚每与刑律同时执行。现在不这样了,乃是法律的进步。现在某些城市,已开始松动户口限制,乃是时代的进步。

这里谈谈我对中国人的另一份“户口”的看法。

倘谁的档案中,被以组织(比如团支部、团委、党支部、党委)的名义,或单位或单位领导个人的名义塞入一份材料,对其一贯的或某一时期的工作表现、生活作风、道德品质以及政治言行等方面做歪曲的、甚而带有恶意的某种所谓“结论”,更甚而编造了情节,而其人始终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倘此类事发生在从前,即“文革”结束以前,恐怕是没有哪一个中国人会觉得惊讶的。我们从前的中国人,对这种现象已是见惯不怪。从前中国人档案里的种种材料,因为代表着组织、单位或领导,其真实性简直是丝毫不容怀疑的。一言以蔽之,不真实也真实。“文革”中对许多人搞“逼供信”,每以档案中的材料为证据……

复旦大学有一位老师,与徐景贤开过几次会,且曾“有幸”同室。徐怕鬼,却又爱听鬼故事。偏那位老师擅讲鬼故事,在徐的央求下,讲了几则给徐听,“文革”中就成了审查对象。审得他稀里糊涂。后来终于明白,档案中多了一份材料,上写着“对领导怀有不良心理”。 “领导”怕鬼,还讲鬼故事给领导听,当然是“怀有不良心理”了。再后来经暗示方恍然大悟,于是从实招来,结果因而被定为“坏人”。再再后来被下放农村改造,贫下中农以为他惯耍流氓,一点儿好颜色也没给过他……

我们原儿影厂的一位老大姐,年轻时档案里被塞入半页纸,其中仅一行字――“常与华侨出双入对,勾勾搭搭”。

就那么半页纸,就那么一行字,无章,无署名,无日期。然而对她的人生产生了匪夷所思的作用。看过她档案的领导皆以为她“作风不正派”。后来人们才搞清楚,其实她仅“经常”与一位华侨“出双入对”,而且那华侨也是女性,而且是她母亲……

电影界的一位老同志去世,我为其写小传,接触到其档案(已故之人的档案就不那么保密了),内中一封信使我大为奇怪――那不过是她年轻时写给她亲兄的一封亲情信,纸页已变黄变脆。只因其兄当年是香港商人,那信竟成了“政治嫌疑”的证据入了她的档案……

但,倘诸如此类的事发生在“文革”后呢?暴露于今天呢?

人们也许就不太相信了。

然而这是真的,并且就发生在我身上。

不必说此事使我当年的所有厂级领导们多么震惊,多么生气……

不必说显然地,当年领导班子内部的一些矛盾,怎样成了导致那样一份材料被制造为一种“事实”的诸种因素……

不必说此后某些事体现在我身上我也曾觉困惑……

倒是想说,我也给不少人做过所谓“政治结论”,且至今都在他们的档案里。那是“文革”时期,我下乡前,以班级“勤务员”资格,与军宣队一道,给我们全班五十几名同学作过“文革”表现之鉴定。算上我两名学生,一名军宣队员,还有一位是校“革委会”成员的老师。那样的一份鉴定,对我的全班同学们后来10年的人生道路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我没有利用我当时的“特权”以报私“仇”。恰恰几名曾欺负过我的同学,将可能因某些莫须有的言行被列入政治另册。我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在他们到外地打小工的时候,替他们多方取证,使他们未被列入另册……

正是由于我那样做了,老师和军宣队员,才在我的档案中写下了“责人宽,克己严”一条。

由此我想到,在将来,我们目前的档案制度,是要改变改变为好的。起码,自己的档案里记载了些什么,在什么情况之下由谁们记载的,自己应是有权一清二楚的。并且,有权想什么时候看一下就看一下,想提出质疑就可以提出质疑,可以要求重新调查了解。当然,如果某人被列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危险的分子,另当别论。

为什么现在就不能改变改变呢?

因为现在,我这种年龄以上的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档案中,古古怪怪的记载仍在其中,而自己仍不知。不知道也好,如果都知道了,该怎么想,怎么说呢?历史的痕迹,莫如就那样保持原状。

我希望那么一天早一些到来,一切的中国人,看自己的档案,随时了解自己的档案之中记载了些什么,像到图书馆借一本工具书一样,成为一种最一般的权利。

而这一天的到来,肯定标志着中国的进步达到了更高的层面……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读过《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的人,必记得开篇的两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两句话,在中国也早已是名言了。最近我因授课要求,重新翻阅该书某些片段。掩卷沉思,开篇的这两句,仍是全书中最令我联想多多的话。

曾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这两句话会成为名言?我的回答是――首先, 《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名著,这个前提很重要。学生又问――如果《三国演义》没有成为名著, “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不成其为名言了吗?如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没有成为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不成其为名句了吗?

当然,还可以举出另外许多例子。名言名句不仅出现在小说、诗词、歌赋中,也出现在戏剧、电影电视中,甚至出现在法庭诉讼双方的答辩中,出现在演讲中的时候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托尔斯泰曾写下过30几段的开篇文字,最后才选择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两句话。据说,倘用俄语来朗读这两句话,会有诗一般的语韵。这大概也是俄国人特别认同托尔斯泰的原因吧。

我的回答究竟使我的学生满意了没有?进而使自己满意了没有?不是这里非要交代清楚的。

我想强调的其实是这样一种思想――喜欢提问题的人一定是喜欢思考问题的人。人类倘不喜欢思考,我们至今还都是猴子。历史上有人骂项羽“沐猴而冠”,正是恨他遇事不动脑子好好想一想。

窃以为,错误的思想是相似的,正确的思想各有各的正确。

当然,正确和错误是相对的,姑妄言之而已。

这里所说“错误的思想”,确切地说,是指种种不良的、甚至邪恶的思想。比如以为损人利己天经地义,以为仗势欺人天经地义,以为不择手段达到沽名钓誉之目的天经地义,于是心安理得,皆属不良的邪恶的思想。是的,在我看来,这样的一些思想是相似的。它们的共同点乃是――夜半三更,扪心自问,有时候还是怕遭天谴的。谢天谢地,迄今为止,这样的一些思想从来不是大众思想的主流。比如“无毒不丈夫”一句话,你不能不承认它也是一种思想。然而真的循此思想行事的人,其实是很少很少的。何况此话原本似乎是“无度不丈夫”――如果如此,恰恰是提醒人要善于思考的话。

迄今为止,人类头脑中产生的大部分思想,指那类被我们大部分人所能接受的、认同的、以指导我们行为和行动的后果来判断,是对社会进步有益的――那样一些思想,它们不应只是少数人头脑中产生的思想,而应是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每一个人头脑中都会产生的思想。

我们中国人依赖少数人的头脑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实在是依赖得太久太久了,而这几乎使我们自己头脑的思考能力变得有点儿退化了。

这意味着我们对于自己的头脑失去了尊重。

现在这个现象似乎也在全球化。有个美国学者写了一本书,叫《娱乐至死》,说的是大家都远离思考,都进入了娱乐状态,从生下来就开始娱乐,一直玩到死。他认为,人类的思想和文化并非窒息于专制,而是死于娱乐。这实在是非常智慧的警世之论。窃以为,不智慧的人是相似的,智慧的人各有各的智慧。

我们需要将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头脑的尊重意识重新树立起来。

我们将会发现――正确的思想是人类思想的主流。正确的思想不但各有各的正确,而且也经常形成于我们自己的头脑之中。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于是,我们不仅仅只是思想的被动接受者,也可以是思想的主动提供者。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于是,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别人的头脑里产生的别种的思想,只要不是邪恶的,也是必须予以尊重的。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于是,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即使我们确信自己头脑里产生的思想是正确的、睿智的,即使别人也认同,那也只不过是关于世相,甚至是关于一件事情的许多种正确的、睿智的思想之一而已。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不仅不会使我们因而变得狂妄自大,恰恰相反,将使我们变得更加谦逊和温良。因为我们的头脑里会产生出对我们的修养有要求的思想。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将使我们在对待人生、事业、名利、时尚、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不再一味只听前人和别人怎么阐释怎么宣讲,也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了。

我们难道不是都清楚这样一种关于世事的真相吗?――别人用别人的思想企图说服我们往往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说服了自己,自己才是某种思想的信奉者。

这世界上没有不长叶子的根和茎。

我们的头脑乃是我们作为人的“根”,我们认识世界的愿望乃是我们作为人的“茎”。

我们既有“根”亦有“茎”,我们为什么不让它长出思想的叶子来呢?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我们因而发现,不但人类的社会,连整个世界都需要我们这样;我们因而感受到,不但人类的社会,连整个世界都少了某些荒诞性,多了几分合理性。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我们因而发现,娱乐使我们同而不和,思考使我们和而不同。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我们将会发现,思考的过程、产生思想的过程,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过程。这种快乐是其他快乐无从取代的。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我们将因而活得更像一个人,更愉快,更自然……

论敬畏

畏是连动物也有的表现。畏极于是害怕;怕极于是恐惧。

畏之表现,不敢轻易冒犯耳。

此点在动物界,比在人类社会更加司空见惯。因所谓动物界,乃杂类同属。而人类的社会,毕竟是同类共处。

在动物界,大到虎豹狮熊,象犀鳄蟒,小到蜈蝎螳螂,甲虫蝼蚁,若遭遇了个碰头对面,倘都是不好惹的,并且都本能地感到对方是不好惹的,便相畏。常见的情况是,彼此示威一番之后,各自匆匆转身而去。

在人类,这种情形每被说成是――各自心中掂量再三,皆未敢轻举妄动,明智互避。

确乎,此时之互避,实为明智选择。

但如果一方明显强势,一方明显弱势,那么无论在动物界还是在从前的人类社会,后者之畏,不必形容。

为什么要强调是从前的社会呢?

乃因从前的社会,人分高低贵贱的种种等级。这一种分,延及种族、姓氏与性别。

在奴隶社会,奴隶见到奴隶主,是不可能不畏的;在封建社会,小官见到大官、大官见到皇帝乃至皇亲国戚,也是不可能不畏的;在种族歧视猖獗时代的美国,黑人远远望见白人,通常总是会退避开去的。大抵如此。

在特别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畏是人类社会的潜规则,也是人类心理的一种遗传基因。故那时的“民”,快乐指数是很低的,须活得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因为他的天敌不但有动物界凶猛邪毒的大小诸类,还有天降之灾,更有形形色色自己的同类。“宦海多厄”“如履薄冰”“官大一级压死人”“伴君如伴虎”,这些文言俗语,或是受畏压迫的官们的自白,或是看得分明的非官场人士们的观察心得。官们尚且活得如此不潇洒,百姓们又哪里来的多少快乐呢?故很久很久以前的“民”,又被称为“草民”“愚民”“贱民”。不仁的权贵者可践踏也,可羞戏也,可欺辱也。

现代了的人类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人格的互尊,人权的平等。人格是译语,最直接的意思其实是“界”,暗示着“彼人也,吾亦人也,同属‘人’界,勿犯于我”的思想。一言以蔽之, “天赋人权”,人皆站在同一地平线上。

由是,在人类的社会中,人畏人的现象,便渐渐少了许多。

人遭动物的进攻和伤害的几率少了;人对自然灾害的预知能力提高了,抗击能力增强了,控制能力加大了;人对人的畏,如上所述,也几乎全变成历史记忆了――那么,人是否就可以变得天不怕地不怕了呢?

人类感到人类还不应该这样。

因为现代了的人类,头脑是更智慧了。而天不怕地不怕是反智慧的,正如宇宙是无边无际的不符合人的逻辑思维。

于是我们人类从以往的宗教中、文化中、习俗中,筛选出某些仍有必要保留,保留将有益无害的成果,加以补充,加以修正,加以完善,加以规范,使之成为原则,并以另一种畏的虔诚态度对待之,便是敬畏。

由畏而敬畏,意味着一种主动,也意味着一种更温暖的情怀之成熟。

值得人类敬畏的事已经不多了,却更有质量了。

比如法律,人类每曰之为“神圣的法律”。法律无情,故人畏之;法律公正,故人敬之;法律的天平一旦歪斜,全社会的心理平衡便紊乱了。

所以人需要对法律保持敬畏。这种敬畏符合普遍之人的理性。

但世界上所有的法典加在一起,也还是不能尽然解决人类社会的全部是非问题。有相当多归不进法律的是非问题,依然和人类的心是怎样的有关。

所以除了法律,人类的文化主张还要敬畏良心的谴责。良心者,好的心。善为好,故良心首先是善良的心。倘不善良,一颗搏动了80年的心,即使还像运动健将的心一般跳得强劲有力,那也只能说是一颗好的心脏而已。这样的人,是没良心可言的。没良心可言的人难以长久,虽不好但也不至于坏的人,其坏是迟早之事。因为,他以为他没犯法,而实际上,他已站在法律电网的边沿,任何一阵诱惑的风,都极可能使他跌入犯法的罪过坑里。并且,站在法律边沿之人,每有一种试探法律权威的冒险念头,以及擦边而过的侥幸者的沾沾自喜,这也都是最终导致其跌下去的原因。 良心不在法律的边上。良心在法律的上空,无时无刻地照耀着法律。故良心又叫“天良”。虽无形,但有质。倘无良心的照耀,连法官也会成为坏法官,结果导致法律腐败。

故,人类也要敬畏天良之谴责。

生命不仅对人只有一次,对一切生物也只有一次。故一切使地球现象丰富的、美好的、有趣的生物,不但是宝贵的,而且具有神圣性。除了不仅有害于人类,同时也有害于绝大多数别种生物的害虫、病菌,人也应对一切生命予以珍视。爱一物之生,怜一物之死。此曰敬畏生死。敬生不等于畏死,畏死乃指不敢于轻生。既不轻人类自己的生,也不轻别种生物的生。并且,连对尸体也当尊重。

“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人还应敬畏于自然界的秩序。急功近利地或无端地破坏自然秩序的行为,将使人类受到严厉惩罚。所幸,今日之人类,对此已有共识。

敬畏非是由畏而敬。害怕的心理,其实不能油然转化为敬意。敬畏乃指由敬而生的尊重,不是畏别的,畏己之冒犯之念也。

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一个国家也罢,倘几乎没有什么敬畏,是很可怕,最终也将是很可悲的。

我们中国,时至今日,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多呢,还是无敬畏之心的人多呢?

这是一个我们中国人必须正视,并且必须作出诚实回答的问题。由此想到――几年前,有轻生少女犹豫于高楼,我同胞围观, “白相”者众,且有人喊:“姐们儿快跳啊,别让大家等急了!”

由此想到――不久前,七八个大学学子为救溺水儿童,其中3人献出宝贵生命,所谓“捞尸船”上的人,竟以铁钩钩肤、绳索系腕,任几小时前还是朝气青年的尸体浸泡江中,却指手画脚,狮子大张口,在船头、岸上抬高其价!

那3名大学生孩子,真是死得让人心疼,死后还让人心疼!

那些个“捞尸人”,那样子对待同胞,那样子对待同胞中的殉身的孩子,还有半点儿天良吗?

这等事,我敢说,除了发生在中国,在21世纪的今天,断不会再发生于别的任何文明国家。

鲁迅说:“救救孩子!”

而我要说:“救救大人!”

谁帮中国的某些大人们,找回敬畏之心,找回天良?

连大人都越来越丧失了的,又凭什么指望我们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有?

沉思鲁迅

在阴霾的天穹上,凝聚着一团大而湿重的积雨云――我常想,这是否可比作鲁迅和他所处的时代的关系呢?

那是腐朽到了糜烂程度而又极其动荡不安的时代。

鲁迅企盼着有什么力量能一举劈开那阴霾,带给他自己也带给世人,尤其中国底层民众,又尤其许许多多迷惘、彷徨,被人生的无助和民族的不振所困扰,连呐喊几声都将招至凶视的青年以光明和希望。然而他敏锐的,善于深刻洞察的眼所见,除了腐朽和动荡不安,还是腐朽和动荡不安,更不可救药的腐朽和更鸡飞狗跳的动荡不安。

他环顾天穹,深觉自己是一团积雨云的孤独。

他是他所处的时代特别嫌恶然而又必然产生的一个人物。正如他嫌恶着它一样。

于是他唯有以他自身所蕴含的电荷,与那仿佛密不可破的阴霾,亦即那混沌污浊的时代摩擦、冲撞。中外历史上,较少有一位文化人物,自身凝聚过那么强大的能量。对于中国,那能量超过了卢梭之对于法国。然而相对于他所处的时代,那也只不过是一种凄厉的文化的声音而已。他在阴霾的天穹上奔突着,疾驰着,迫切地寻找着或能撕碎它的缝隙。他发出闪电和雷鸣,既使那时代的神经紧绷,也义无反顾地消耗着自己。既不能撕碎那阴霾,他有时便恨不得撕碎自己,但求化作多团的积雨云,通过积雨云与积雨云,也就是自身与自身的摩擦、冲撞,击出更长的闪电和更响的雷鸣……

这,是否便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鲁迅呢?

鲁迅当然是文学的。

文学的鲁迅所留下给我们的文本,不是多得足以“合并同类项”的文本中的一种;而是分明地区别于同时代任何文本的一种。

鲁迅的文学文本,是迄今为止最具个性的文本之标本。

它使我们明白,文学的“个性化”意味着什么。

鲁迅尤其是文化的。

文化包括文学。

所以鲁迅是很“大”的。

倘仅以文学的尺丈量鲁迅,在某些人看来,也许鲁迅是不伦不类的;而我想,也许所用之尺小了点儿。

仅仅鲁迅一个人,便几乎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了――那便是文化的良知与一个腐朽到糜烂程度的时代之间难以调和、难以共有的大矛盾。

倘中国近代文学和文化史上无此页,那么我们今人对它的困惑将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文学体现于个人,有时只需要一张写字桌。

文化体现于个人,有时只需要黑板和讲台。

文学和文化,有时只需要阴霾薄处似有似无的微光的出现;有时仅满足于动荡与动荡之间的假幻的平安无事。

文学和文化处在压迫它的时代,那是也可以像吊兰一样,吊着活的。这其实不必非看成文学和文化的不争,也是可以换一个角度看成文学和文化的韧性的。

然而鲁迅要的不是那个。满足的也不是那个。倘是,中国便不曾有鲁迅了。

鲁迅曾对他那时代的青年说过这样的话:第一是要生存;第二是要温饱;第三是要发展。

其实在某些时代的某些情况之下,一切别的人们,所起码需要的并不有别于青年们。

鲁迅的激戾,乃因他每每地太过沮丧于与他同时代的文化人士,不能一致地、迫切地、义无反顾地想他所想,要他所要。因而他常显得缺乏理解,常以他的“投枪和匕首”伤及原本不愿与他为敌,甚至原本对他怀有敬意的人。

于是使我们今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战斗的鲁迅有时候也是偏执的鲁迅…… 在四月的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在沙尘暴一次次袭扑北京的日子里,在停了暖气家中阴冷的日子里,我又沉思着鲁迅了。

事实上,近几年,我一再地沉思过鲁迅。

这乃因为,鲁迅在近几年的大陆文坛,不知怎么,非但每成热点话题,而且每成焦点话题了。

不知怎么?

不对了。

细细想来,对鲁迅重新进行评说的文化动向的兴起,分明是必然的。有哪一位中国作家,在半个世纪之久的中国,尤其是在80年代以前的30年里,其地位被牢牢地神圣地巩固在文化领域乃至社会思想理论领域甚至政治意识形态领域呢?除了鲁迅,还是鲁迅。在中国,在80年代以前的30年里,在以上三大领域,鲁迅实在是一个仅次于毛泽东的名字。而鲁迅的书,则是仅次于《毛泽东选集》的书。而鲁迅的言论,则是仅次于《毛主席语录》的言论。在“文革”中,鲁迅的言论被正面引用的次数,仅次于《毛主席语录》被引用的次数;《论资本家的“乏”走狗》这一篇杂文,曾被同仇敌忾地当成声讨“走资派”的“乏走狗”们的战斗檄文;《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这一篇杂文,曾被红卫兵们视为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姊妹篇。不消说,在当年,“将革命进行到底”便是将“文革”进行到底。而确乎,那时,除了《毛主席语录》,还有另一种同样是红色的“语录”本儿广为存传,即《鲁迅语录》……

我确信,倘鲁迅当年还活在世上,肯定是不情愿的。倘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那么他内心里肯定是痛苦的吧?其痛苦肯定大于他感到被曲解、误解、攻击和围剿的痛苦吧?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某些著名的人物,生前或死后被当成别人的盾别人的矛的事是常有的。鲁迅也被不幸地当过,不是鲁迅的不好,是时代的浅薄。 “文革”不仅是疯狂的时代,而且是理性空前浅薄的时代。那样一个时代的特征就是特别的需要可披作“虎皮”的大旗,鲁迅在死后而不是生前被当成那样的大旗,又未尝不是他的幸运……

又,鲁迅生前论敌甚多,这乃是由鲁迅生前所惯操的杂文文本决定了的,或曰造成的。杂文是议论文本。既议人,则该当被人所议。既一一议之,则该当被众人所议。纵然论事,也是难免议及于人的。于是每陷于笔战之境。以一当十的时候,便形成被“围剿”的局面。鲁迅的文笔尖刻老辣,每使被议者们感到下笔的“狠”。于是招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鲁迅是不惧怕笔战的。甚至也不惧怕孤家寡人独自“作战”,而且具有以一当十,百战不殆的“作战”能力,故在当时的中国文坛,形象就很无畏。“东方不败”的一种形象。又因他在当时所主张的是“普罗文化”亦即“大众文化”,而“大众”在当年又被简单地理解成“无产阶级”,并且他确乎地为他的主张每每剑拔弩张,奋不顾身,所以后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称颂之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的战士和旗手”。

有人对鲁迅另有一番似乎中性的客观的评价,那就是林语堂。

他曾写道:与其说鲁迅是文人,还莫如说鲁迅是斗士。所谓斗士,善斗者也。闲来无事,以石投狗,既中,亦乐。

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林语堂曾与鲁迅交好过的。后来因一件与鲁迅有关、与自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的稿费争端之事,夫妇二人欣然充当斡旋劝和的角色,结果却说出了几句使鲁迅大为反感的话。鲁迅怫然,林语堂亦怫然,悻悻而去。鲁迅在日记中记录当时的情形是“鄙相悉现”四个字。

从某些人士的回忆录中我们知道,鲁迅其后几日心事重重,闷闷不乐。

鲁迅未必不因而失悔。

而林语堂关于“斗士”的文字,发表于鲁迅逝后,他对鲁迅曾是尊敬的。那件事之后他似乎收回了他的尊敬。而且,二人再也不曾见过。

林语堂不是一位尖刻的文人。然其比喻鲁迅为“斗士”的文字,横看竖看,显然地流露着尖刻。但若仅仅以为是百分之百的尖刻,又未免太将林语堂看小了。我每品味林氏的文字,总觉也是有几分替鲁迅感到的“何必”的意思在内的。而有了这一层意思在内, “斗士”之喻与其说是尖刻,莫如说是叹息了。起码,我们后人可以从文字中看出,在林语堂眼里,当时某些中国文坛上的人,不过是形形色色的“狗”,并不值得鲁迅怎样认真地对待的。如某些专靠辱骂鲁迅而造势出名者。那样的某些人,在世界各国各个时期的文坛上,是都曾生生灭灭地出现过的。是一点儿也不足为怪的。

鲁迅讨伐式或被迫迎战式的杂文,在其杂文总量中为数不少。比如仅仅与梁实秋之间的八年论战(与抗日战争的年头一样长),鲁迅便写下了百余篇长短文。鲁迅与论敌之间论战,有的发端于在当时相当严肃相当重大的文学观的分歧和对立。论战双方,都基于某种立场的坚持,都显出着各所坚持的文学的,以及由文学而引起的社会学方面的文人的或曰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有的摆放在今天的中国文坛上,仍有促使我们后代文学和文化人士继续讨论的现实意义。有的由于时代的演进,自行化解,自行统一,自行达成了共识,已无继续讨论,更无继续论战的现实意义。而有的论战的发端,即使摆放在当时来看,也不过便是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之间的一项文坛常事。孰胜孰败,是没什么非见分晓的大必要的……

然而1949年以后,鲁迅的名副其实的论敌们,或准论敌们,或虽从不曾打算成为鲁迅的论敌,却被鲁迅蔑斥为“第三种文人”者,都纷纷转移到香港、台湾乃至海外去了。我们今人,谁也不能不说他们当时的转移是明智的。而没有做那一种选择的,后来的人生遭遇都是那么地令人唏嘘。连曾是鲁迅的“战友”,曾是鲁迅的学生的人们也在劫难逃,更何况鲁迅当年的论敌了。

并且,现当代的中国文学史,曾几乎是以鲁迅为一条“红线”,进行了相当细致的梳理和相当彻底的删除。其结果是,一些与鲁迅同时代的文化人士和文化学者,从现当代的中国文学史上销声匿迹了。他们的书籍只有在极少极少的图书馆里才存有着。寻找到它们,是比敬职的道具员寻找到隔世纪的道具还难之事。有的文学史书虽也记载了当时中国文坛的风云种种,但也只不过是一笔带过的,仿佛铁板钉钉的结论。而且是纯粹政治性的,异化了文学内容的结论。致使我这一代人曾面对的文学和文化的史,一度是以残缺不全而充完整的。甚至可以说,那是一种史的“半虚无”现象…… 然而我确信,鲁迅若活到了1949年以后,他是绝不会主张对他的论敌、准论敌,以及被他蔑斥的“第三种文人”实行一律封杀的。我读鲁迅,觉得他的心还是特别的人文主义的。并且确信,鲁迅是断不至于也将他文坛上的论敌们,视为不共戴天的仇敌,时刻欲置于死地而后快的。他虽写过《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那也不过是论战白热化时文人惯常的激烈。正如梁实秋当年虽也讽鲁迅为“一匹丧家的‘乏’牛”,但倘自己得势,有人主张千刀万剐该“牛”,甚或怂恿他亲自灭掉,梁实秋也是会感到是侮辱自己的。

我近日所读关于鲁迅的书,便是华龄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梁实秋论战实录》。正是这一本书,使我再次沉思鲁迅,并决定写这一篇文字。书中梁实秋夫妇与鲁迅孙子周令飞夫妇的台北合影,皆其乐融融,令人看了大觉欣然。往事作史,尘埃落定,当年的激烈严峻,现今竟都变得轻若绕岭游云了。我想,倘鲁迅泉下有知,必亦大觉欣然吧?

鲁、梁当年那一场持久论战,在我读来既是必然发生的“战役”,也未尝不是“剪辑错了的故事”。

鲁迅的经历,决定了他是一位深深入世,抛尽了一切出世念头,并且坚定不移地确定了自己人世使命的文化知识分子。

鲁迅书中曾有这样的话:

说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说现在好的,留在现在;

说将来好的,随我前去!

那与其说是豪迈的鼓呼,毋宁说更是孤傲的而又略带悲怆意味的个人声明――他与他所处的“现在”,是没什么共同语言的。他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寄托,全在将来!而他的眼从“现在”的大面积的深而阔的伤口里,已看到正悄悄长出的新肌腱的肉芽!

曾有他的“敌人”们这样地公开暗示他的“赤”化:“然而偏偏只遗下了一种主义和一种政党没嘲笑过一个字,不但没有嘲笑,分明的还在从旁支持着它。”

梁实秋在与鲁迅的论战中引用了那很阴险的文字,并在文中最后质问:“这‘一种主义’大概不是三民主义吧?这‘一种政党’大概不是国民党吧?”

这不能不说是比“资本家的‘乏’走狗”更狠的论战之招。因为这等于将鲁迅推到了国民党特务的枪口前示众。文人之间的意气用事,由此可见一斑。这一种文化现象,也是非常“中国特色”的。而且在后来的“文革”中登峰造极。此点与西方是不尽相同的。在西方,文人或文化知识分子虽也每每势不两立,但政治的嘴脸一旦介入其间,那是会适得其反的。论战的双方,要么有一方开始缄默,要么双方同时表达对政治干涉的反感。比如二战前后的美国,一批知识分子同样被列入了亲苏的政治“黑名单”,但他们的某些文化立场上的“敌人”,也有转而替他们向当局提出抗议的……

今天,我们当代中国之文化人和文化知识分子,与其非要从鲁迅身上看清他原来也不过怎样怎样,还莫如以历史为鉴,照出我们自己之文化心理上的不那么文化的疤癞。

当然,鲁迅斥梁实秋为“资本家的‘乏’走狗”,也是只图一时骂得痛快,直往墙角逼人。研读梁实秋与鲁迅的论战文字,谁都不难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即梁实秋谈的是纯粹的文学和文化之事。如其在大学讲台上授课。二十四岁从美国学成回国的梁实秋,当年显然是属于这样一类知识分子――只要垫平一张讲课桌由其讲授文学的课程,课堂以外之事是既不愿关心更不愿分心枉为的。当年此类文化知识分子为数是不少的。《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身上便有着他们的影子。当然在持革命人生观的当年的青年们看来,那是很不足取的。其实,倘我们今人平静地来思考,却更应该从中发现这样一种人类普遍的生存规律,那就是――只要天下还没有彻底的大乱,甚或,虽则天下业已大乱,但凡还有乱中取静的可能,大多数人总是会一如既往地做他们想做和一向在做的事情的:小贩摆摊、游民流浪、瘾君子吸毒、妓女**、工人上班、农夫下田、歌女卖唱、叫花子行乞、私塾先生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大学教授背课授课、学子们孜孜以学……哪怕在集中营里,男人和女人也要用目光传达爱情;哪怕在前线的战壕里,有浪漫情怀的士兵,也会在冲锋号吹响之前默诵他曾喜欢过的某一首诗歌……梁实秋的“悠悠万事,唯文学为大”,正符合着人性的较普遍之规律。深刻如鲁迅者,认为是苟活着并快乐着。但是若换一种宽厚的角度看待之,未尝不也是人性的普遍性的体现。对于梁实秋的“文学经”的种种理论,鲁迅未必能全盘驳倒批臭。因为分明的,仅就文学的理论而言,梁实秋也在不遗余力地传播着他自美国接受的一整套体系,并且认为是他的使命和责任。正如鲁迅认为自己做“普罗文学”的主将和旗手是义不容辞之事。

如果说鲁迅倡导“普罗文学”,无论当时或现在都有积极的意义,那么他根本否定“第三种文人”也就是根本否定第三种文学和文化,亦即超阶级意识的文学和文化的存在价值,则是大错特错了。在此点上鲁迅其实是自相矛盾的。因为他甚至连对古代艳情禁毁小说都曾笔下留情,表现包容的一面。在此点上,他使本来尊敬他的某些人,后来也对他敬而远之了。而此点对建国以后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负面影响之深远,当然是鲁迅所始料不及的吧?令我们今人重审鲁、梁之间当年的“持久战”,不能不替我们这一代人特别崇敬的鲁迅感到遗憾,甚至感到几分尴尬。

如果说梁实秋传播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某些确是真知灼见的理论,尤其试图引西方的文学理论指导中国的文学实践,此念虔诚,并且是有功之举,那么他当年同时以极为不屑的态度嘲讽“大众文学”的弱苗是在今天也有必要反对的。按他当年的标准,《阿Q正传》《骆驼祥子》《祥林嫂》《为奴隶的母亲》《八月的乡村》等等简直就登不了文学的大雅之堂了。

而可以肯定的是,梁实秋现在会放弃他当年的错误的文学立场的。

他比鲁迅幸运。因为他毕竟有矫正错误的机会。

永远沉默了的鲁迅,却只有沉默地任后人重新评说他当年的深刻所难免的偏激和片面而已。

正应了“文章千古事,落笔细思量”一句话。

想想令我替文人们悲从中来……

一位在自身所处的时代鱼缸里的鱼似的,游弋在文学的,而且是所谓高雅的那一种文学的理论中;一位在自身所处的时代,倍感周遭伪朽现实的混浊,以及对自己造成的窒息;一位在当年专以文学论文学;一位在当年借杂文而隐论国家,隐论民族。――根本是表象上“杀作一团”,实质上狭路撞着各不礼让的一场论战。是文学和文化在那个时代空前浮躁的一种现象。正如今天的文学和文化也受时代的影响难免浮躁。

俱往矣!

社会之所以不管怎样地病入膏肓,却毕竟总还“活”着,乃因有人在不懈地做着对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极为必要之事;而时代之所以变革,则乃因有勇猛的摧枯拉朽者。

两者中都有值得我们钦佩的。

鲁迅――旧中国阴霾天穹上,一团直至将自己的电荷耗尽为止的积雨云。

鲁迅又如同星团,而别人们,在我看来,即或很亮过,也不过是星。

星团大过于星……

摘编自《中国人,你缺了什么》梁晓声 著 中华书局2013年4月第1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腿,你“肿”么了?
发布时间:2022-11-15
腿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常言:“女怕戴帽,男怕穿靴。”说的就是女性颜面部水肿和男性下肢水肿都是疾病的信号。有些腿肿是常态的生理因素,比如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姿会引起脚踝处的轻微肿胀。但是,更多的腿肿是病态的,突然急剧......
“什么”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23-02-14
“什么?你偷走了我的东西?”我十分惊讶。 “对呀,”妈妈慢条斯理地说,“我刚刚把你乱放的两样东西拿走了,既然你不想要它们了,那只好我来帮忙了。” “可是你拿走了什么?”我一边问一边翻找着。 这一幕场景是我妈妈拿走我......
你为什么心跳
发布时间:2015-08-24
这是个名气很大、店面很小且十分讲究的心理诊所,藏在城市的一隅,店主就老李老哥一个。这晚屋里亮起灯光,老李正准备关门打烊时,却见一辆高级轿车轻轻地停在离店门不远的地方,像一只乌鸦飘落。车左右下来俩黑衣服,奔的正是他的店......
为什么你要追一个女强人
发布时间:2022-11-19
和女强人在一起的好处就是,她不会撒泼打滚无理取闹,她会讲理。 上个夏天我在华盛顿帮一位女士M带狗看房子,她五十岁,极其优雅美丽,房子也十分精致。她有着金色的短发,温软的声音,轻快的步调。她单身,在国会山担任要职。有天......
你为什么要晚睡
发布时间:2023-02-15
你知道大学生现在都睡得多晚吗?凌晨一两点那是起步价,晚上十二点上床就算百灵鸟了。北师大心理学院有一个课题组长期做睡眠剥夺实验,要求三天两夜不睡觉,从来不缺被试者。本来你就365天如一日自觉坚持熬夜,现在居然有人付钱让你熬......
拿什么保护你?
发布时间:2015-09-06
近期发生的“成龙捐赠徽派古建筑”和“西安兴教寺”拆迁事件将沉默的中国古建筑推到到了风口浪尖上,承载中华文化的古建筑目前岌岌可危的处境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关注。古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将中国传统文化生动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3-22
在我们的生命里,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他们不是你可以放心倾吐心事的人,但关键时候却是你可以托付大事的人;他们总是在互相攀比,总是在背后说长道短,但他们也互相扶持,互相守望,在对方出事时第一时间赶到,出钱出力,出谋划策;他们......
我养你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15-08-24
毕业后来大连的第一个住处,有两条狗八只猫。 其中一只猫,叫小多,浑身白色,短毛,刚生下五只乳猫,傲娇女王脸,范爷即视感,见我拎着皮箱进去,淡漠地瞅了一眼,把头转到一边。 小多的主人莎莎介绍说,此猫现在正是当妈护犊子......
载人太阳能飞机创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02
3月9日清晨6时30分,阿布扎比玫瑰红色的晨曦还显得有些灰蒙蒙。地面团队按计划,把即将首次载人环球飞行的太阳能飞机推入跑道,好让飞行员在沙漠里的热空气起来前,把飞机飞上天。 否则,热浪造成的不稳定气流,会给飞机带来安全风......
你什么时候回来
发布时间:2023-01-14
母亲又一次打电话,儿子,你什么时候回来? 他忍不住责备母亲,妈,接你来住,你不来,在老家又这样想我。 母亲笑了,我哪是盼你回来,我天天忙得很,担心你回来了,没有时间,我事先问问,到时好腾出空来。 一个退休赋闲在......
牛顿,你牛什么啊?
发布时间:2023-07-18
牛顿的一生 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四届物理学奖......
你为什么要这样
发布时间:2023-05-12
1 办公楼二层卫生间坏了,田小童每次都上四层解决内急。一天好几遍地去卫生间,同事都奇怪,田小童放着离得最近的一楼、三楼的卫生间不上,为啥偏偏要上顶层?办公楼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建的老式楼房,没电梯,楼层高,又窄,一......
铁塔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6
成立仅半年时间,当初颇有争议的铁塔公司如今却得到了一半以上省份的专门批示,表示全力支持其工作,甚至有部分省份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与保护条例》纳入立法计划。铁塔公司究竟做对了什么,让省级政府纷纷表示认可。 一是方便政府......
拿什么奉献给你
发布时间:2023-03-17
时间指向2015年,这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出版的本质是文化。出版人的使命就是为社会为人民出版更多大家愿意看、买得起、用得上的优秀作品,让优秀的内容传播开去,流传下去。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纸质图书、数字出版、全媒体出版......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4-15
时代在变,中国必将会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所以,宗族、亲戚观念的式微是一种必然。然而,不管时代的变化怎样改变着我们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亲戚仍然是我们生命的来处,是我们和这世界建立的最初的、最......
亲戚为什么不那么亲了
发布时间:2023-04-06
一定有这样的时候:当你想到亲戚这个词,思绪悠然,心头和暖,脸上的神情也不知不觉地柔和了许多,你在心里轻轻地叹息一声。这叹息里,有对回忆的感动,有对旧时光的感怀,也有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淡淡感伤。 是的,尽管亲戚这个词,......
学前教育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24
学前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本质问题。笔者自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来,认定学前教育既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又要将儿童发展纳入社会所需要的轨道,两者并行不悖。 将“学前教育的文化适宜性” ......
为什么你要和靠谱的人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3-03-22
巴菲特每年都会同大学生进行座谈,在一次交流会上,有学生问他:“您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巴菲特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讲了一个小游戏,名为:买进你同学的10%。 巴菲特说:现在给你们一个买进你某个同学10%股份的......
当你谷歌时,你在搜索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5
谷歌可谓是现代的神谕,且颇令人惊叹。在谷歌上,你能找到《完美陌生人》的主题曲歌词,能寻到儿时街区的卫星图像,亦能搜到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图样。 然而,尽管它天生具有促人奋进的功能,谷歌搜索同时也作为反映世界现状的重要工具而......
你凭什么有优越症?
发布时间:2022-11-20
我二妹比较不幸,她曾谈了个家里开馆子的男朋友,有学问,也有饮食优越症,天然地认为自己对所有食物都品味独到、见解一流,所以每次吃饭都必须是他选餐馆,他点菜,他综合评分。碰上他爱吃我妹不爱吃的东西,他会不遗余力地劝她,说......
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中国的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3-06-04
为时三天的由纽约大学电影系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当代纪录片双年展 (REEL CHINA) 虽然落下帷幕,但是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一幅当代中国社会的考现学断面。和一年半以前的第六届双年展活动比较,这次代表的地区更加广泛,继续关注中国当代现实问......
罗尔斯说了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8
" (在民主自由平等的背后——现代政治哲学解读 系列之18)这是本研究系列的最后一篇文章,我们以罗尔斯政治哲学的基本思想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罗尔斯是公认的当代最杰出的政治哲学家,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赞成,即使其反对者也必须......
龙应台留下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23
她的辞官声明写得也如其文章一样精巧动人,在华人世界传阅。不过,此举却引发正反两极的评论,有人深感惋惜,也有人认为她是见风使舵,趁机脱身。这也是她作为官员的宿命,始终在文化与政治之间振荡,随时陷入舆论风暴之中。 但终究......
细胞出了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15-08-28
大众健康:癌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田埂:这是个既可笑又无奈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基础的问题,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就无法正确理解癌症,更不能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癌症。 一般而言,病发生在哪个部位,就说是哪里的病,比如肝硬化发生......
2015,老总你在想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0
变化,这应该是2015年企业决策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仅包括互联网,我们看到更多新兴的技术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行业的定义在改变。行业边界逐渐模糊,去中心化成为趋势。你不能用你的经验、历史再......
孕妈妈,你在怕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24
生宝宝到底有多“可怕”?这或许是所有准妈妈怀孕初期最担心的话题之一,而答案也只有在亲身经历之后方能知晓。不过,考虑到准妈妈们在孕期情绪容易出现波动,现在不妨跟随我们提前一探究竟吧。 怕:吐个不停 在怀孕早期(孕六周......
“犹太国家”法案释放了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15-07-29
因在安全、经济改革和以巴和谈等重要议题上政见不一,以色列上一届联合政府自2013年初成立以来数度出现危机。去年底,内塔尼亚胡在内阁中强推有争议的“犹太国家”法案,导致联合政府陷入严重危机。由于双方立场难以调和,内塔尼亚胡不......
童星长大成了什么样?
发布时间:2023-03-11
张一山 十一年前在《家有儿女》中,张一山将古灵精怪、爱耍宝的调皮小子刘星演得活灵活现。其实他早在8岁的时候就拍过广告片,后来还在《小兵张嘎》中扮演过佟乐。如今,他已经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班出身的演员。......
为什么李小牧落选了
发布时间:2023-07-02
我觉得,像他这样有知名度,可以就日中关系、国际化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发声的候选人,在全国选区的参议员选举中才能发挥真正的“集票力”(获得选票的力量)吧,而不是区议会。 出生于中国湖南、被称为“歌舞伎町案内人”的李小牧在......
什么阻碍了我们阅读?
发布时间:2023-05-0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让人耳目一新。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现状不是没文化的人不读书,而是“读书人不读书”。阅读习惯已深深断裂,若翻历史旧账,是“文革”十年浩劫的余孽;......
当你相亲的时候你在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25
费里尼: 王海,资深媒体人,专业码字者,自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费里尼码字了。 人过中年的男纸,毒气散尽,人畜无害如我,自然很容易化身为妇女之友。此友介乎损友与诤友之间,存在的意义除了甘当女性吐槽回收站之外,时不时怂恿......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03
溥仪和胡适聊了什么 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1906年出生,3岁登基,1911年退位时不过5岁。他在“九一八”事变后受土肥原贤二煽动,出走东北,成为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因此,1931年后日方对溥仪的报道多半带有粉饰的意味。 不过,上......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少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3-12-18
课堂回放 《台阶》教学片段 师:前面同学概括了《台阶》一文的故事情节:父亲积铢累寸辛苦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是有一个问题出来了——作者是不是只想通过他的描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善良、坚忍、执著、吃苦......
牛市和你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5
谁身边没几个玩股票的朋友啊,那么问题来了:看着别人赚钱,自己要不要买?回答这类纠结型提问时,我秉持一个原则――自己不擅长的事,不要乱讲害别人。诸如什么点位可期、哪些行业向好、哪只个股值得买,我一概不敢答。因为我自己就......
你的权益被什么保证?
发布时间:2023-04-14
国家为汽车市场制定了大大小小的政策法规,无非是为了规范这个市场,或者带动行业发展。更是为了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历史留下车辙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明天的道路,近十余年来,家用汽车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在法律法规层面是否得到了改善?今天我想谈一谈这些变化背后的政策推手。“三包”诞生“三包”指:包修、包退、包换,这个概念在家电、手机等产品中早已普及,但汽车“三包”的出台却一拖再拖。早在20.........
拿什么来对付你,烦死人的环境噪音
发布时间:2023-06-26
拿什么来对付你,烦死人的环境噪音 越来越拥挤的空间,越来越轰鸣的噪音,越来越烦躁的心情,组成了一支都市生活旋律。城市,在用钢筋混凝土困住人们的同时,也放出噪音在石屎森林间肆无忌惮地穿梭,让身陷囹国的人们受到双重的煎熬。 ......
新IT时代,你在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7
上周,IT业最赚眼球的事件必定是在美国加州旧金山开幕的谷歌 2013年I/O开发者大会。这一次,谷歌并没有在硬件上释放任何令人艳羡的卫星,而是将注意力回归“开发者”本质:一方面在移动和传统网页为开发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服务,......
你为什么总卖不出货
发布时间:2023-06-12
90%的陌生客户在咨询你的产品或者想做你的代理时,其实已经对你有所了解,你需要做的只是:验证你过去说过的话,坚定她购买的信心。 你会发现,90%的陌生客户在咨询你的产品或者想做你的代理时,她对你的产品或者你这个人是有所了解......
蚊子为什么喜欢咬你?
发布时间:2023-04-26
炎炎夏日翩翩而至,除了冰镇饮料、美味烧烤和大西瓜之外,还有一样东西随之而来,那就是大半夜在你耳边“嗡嗡”乱叫的蚊子。 生活在茫茫非洲草原的动物可以在泥潭里打滚以驱蚊防虫,我们也有电蚊香、电蚊拍、花露水等利器防身,但蚊......
你所恐惧的“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2
我们要的是人一样的机器,你们却发明了更精准的广告投放? 前一阵子,特斯拉的总裁马斯克、物理学家霍金突然发声,要大家警惕超级人工智能。这件事多少有点奇怪。对人工智能的恐惧感大众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大堆科幻电影靠着这种情绪......
中国巨幕凭什么
发布时间:2015-09-08
刘章丰/制图 提到巨幕电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IMAX。 的确,这家公司在巨幕电影市场的霸主地位已经把自己变成了巨幕的代名词。 并不广为人知的是, 2008年就已初具雏形的中国巨幕技术,也在悄然成长。不仅是技术,在商业市场的......
你的生命是什么颜色?
发布时间:2022-11-29
计算方法: 把你出生年月日的数字一个一个相加,直到结果变成单一数字为止。这个数字就是你的生命颜色。 诊断结果: 1――红色:热情冲动莽小子 (标志:参照哪吒、红孩儿) 你是个充满热情的外向少年,有时会表现出冲动、......
你手心里攥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26
――嘿,猜猜我手心里攥的是什么?小家伙笑眯眯的,把粉嫩的拳头在我眼前一伸,急忙藏在身后了。你小小的手心,能攥住什么呢?也许,是一粒小小的草籽吧。也许,是一朵小小的野花吧。也许,是一颗圆圆的玻璃珠吧。也许,是一根小小的羽毛吧。谁知道呢,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鬼精灵。――看,什么都没有,哈哈哈!我猜到了,但我没有说。和孩子们玩游戏,一定不要说出准确的答案。这样,他们的快乐和得意才会像小溪一样潺潺流淌。嘿,.........
德国人为什么会“抹黑”中国制造
发布时间:2023-03-26
2015年1月,德国《明镜周刊》登出一篇文章《手机生产商佳域:抄袭者在卡塞尔》。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瓦德微兹除了用调侃的方式,把采访佳域手机老板张国军的部分谈话放入文章,当然也加入了自己带有西方有色眼镜的分析和总结:中国公司......
传统商固有什么致命缺点?
发布时间:2023-07-09
太阳宫商圈地处东北三环,东临十字口村,西连土角楼,南靠西坝河村,北邻芍药居,此处因早年有太阳宫庙而得名。商圈内的主要商业体包括2010年开业的百盛购物中心,2012年7月开业的凯德MALL和2013年10月开业的爱琴海购物中心。记者走访发现,少女装品类分布于凯德MALL1~2层、爱琴海1~3层和百盛3层。三个商业体中,虽都定位为购物中心,但业态分布却并不雷同,凯德MALL、爱琴海以体验式购物为主打.........
经济学家把脉中国经济 2006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4-01-10
经济学家把脉中国经济 2006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 主持人:阳光媒体新媒体总裁何力过去的2006年里,资本、人才、技术这些生产力要素在中国的土地上变得空前活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热血澎湃。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是宏......
《最后的晚餐》上吃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7-21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桌子上的全部食物,但是从现在的画面上来看,没有逾越节的羊肉也没有面包,这些很多人都认为的最后的晚餐上的食物。 食物有时候是一件艺术作品的唯一焦点,有时候则提供为以人为中心的场景提供背景和线索。无论是哪......
为什么美女都配了野兽
发布时间:2022-11-13
男女恋爱的任何组合,外表上是否登对是小,最重要的是心理上能否匹配。心理专家强调,男女双方在心理上匹配,性格上互补,这种恋爱关系就十分牢靠,常常能顺利走进婚姻殿堂。 凤凰男配孔雀女 模式:创伤小男孩和天真小女孩 凤凰......
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学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26
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提出,“《弟子规》1080字,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应该读读《弟子规》。”不经意间,我看到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上。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感......
曼德拉教会了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9
从46岁入狱,到72岁出狱,他在监狱里整整待了27年。在27年的铁窗岁月里,他的灵魂和肉体一直处于极端环境下,被关禁闭和禁食是家常便饭,每天关押23个小时,只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没有书看,没有书写用品,也没有人说话,被关押了......
为了直立行走,我们付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24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直立行走将人的眼睛和脑部直接置于整个身体的顶部,大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在弱化行动的同时强化了脑部和感官的运动,使人轻易地区别于其他动物,成为以感官和智能活动为主的超智力动物。 但直立行走也使人......
美国人家的“年夜饭”吃什么(中)
发布时间:2023-05-03
在美国,所有家族成员只有在感恩节那天从四面八方赶到其中一家集体庆祝,由于国外的感恩节、圣诞节和元旦假期是连贯的,也就意味着感恩节大餐有着中国除夕年夜饭的辞旧迎新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家庭的餐桌上能够出现什么“大......
羊年你靠什么创造财富
发布时间:2015-08-10
如果公司里面有一个人总跟你作对,你觉得这个人是谁? A、自己的同事 B、暗恋自己的同事 C、不配合的下属 D、自己的上司 E、自己的情敌 测试结果: A放手投资 选择一些收入较大的项目投资,较符你的风格,切不乱投。......
拿什么激励你,我的员工
发布时间:2022-11-11
许多部门主管都在抱怨或忍受一些态度消极的员工,甚至与员工发生言语、肢体冲突。于是,出现了不断调岗、调部门、开人、再招人的“无限循环”。主管们似乎认定了问题的根本就是员工素质不高、态度不积极。殊不知,那些调岗、调部门甚......
是什么让你如此不快乐
发布时间:2022-11-20
我们为何要让欲望蒙蔽了双眼,弱化了感官,掠走了我们的快乐呢 过年了,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着这样的测试:被亲戚围攻的春节预演。内容多是“隔壁家小王的孩子都会爬树了,你怎么连个女朋友都没有?”“你怎么一个月还是3000块啊,......
都自由行了,你怎么变?
发布时间:2015-08-13
在广东一家旅行社供职的李瑜感受到了来自在线旅游行业的冲击。她已入行7年,而最近两年她的一个很明显的感受是,跟团游旅客的平均年龄在往上走。 行业的兴起也带动了旅游人才的流动。李瑜有一个同事最近就跳槽去了携程,因为拥有丰富......
你被“互联网+”忽悠了么?
发布时间:2015-08-25
几十年来,“互联网思维”已经改造及影响了多个行业,当前大众耳熟能详的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其实都是“互联网思维”发展的杰作。只是“互联网+”的概念诞生,给它换了一个说法而已。 “互联......
是什么妨碍了中国的声音在世界的传播?
发布时间:2013-12-19
是什么妨碍了中国的声音在世界的传播?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活题。其艰难不仅在于理论上的难度,更在于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求实态度。——题记 在造就传播的话语影响力方面,国力是重要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甚......
告诉他,你需要什么样的爱
发布时间:2022-09-19
在和先生的婚姻初期,我像大多数贤良的妻子一样,努力持家,认真地为自己的婚姻而努力。奇怪的是,我不快乐,先生似乎也不快乐。我想,大概是因为地板不够干净,饭菜烧得不够好吧。于是我更努力地擦地板,更用心地做饭,可我们两个人......
我们为什么缺少思想大家
发布时间:2022-10-01
我们不再是思想大国了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中央痛切地总结了前30年的教训,告别人为的阶级斗争,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方针,使我们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竟然在短短的30余年的时间里,经济总量就接近了世界各国最高水平!我......
你每天到底在忙些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04
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样。 关于人,最难了解的事情终究是他对工作的观念,及他指定给自己做的工作或社会指定给他做的工作。世间的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 当我在......
中国经济在“等”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5
中国经济在“等”什么 上期专栏写了新股上市之“堵”,本期写一个“等”字。因为《理财周刊》上周刚刚评选出的2012中国理财市场关键字是“等”。那人们都在等什么呢? 关心政治的人们等换届,美国选总统,俄罗斯换领导,日本换首相;关......
是什么吞噬了官员的信仰
发布时间:2015-08-21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地对共产党员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谈信仰问题,指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 “有一个道理要反复讲,就是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
纽约幼儿园到底教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22
纽约幼儿园到底教了什么?这从纽约市幼儿教育目标可见一斑:提倡了解儿童原有水平,促进儿童发展;让儿童在各领域全面、和谐发展,将以参与、互动、体验为特性的活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许多到过纽约的......
共享经济又火了,创业者“享”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11
最近,共享经济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腾讯CEO马化腾更预言,这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然而在经济低迷时期,在共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如何把握当中的机会?记者走访住宿、出行、教育、餐饮四个领域的创业者发现,住宿共享和出行共享的发展最蓬勃,而对于其他行业,共享经济的渗透还比较浅层,更多是起到“助推器”的作用。步入黄金期?整合大量闲置房间、盘活社会闲置车辆,由Airbnb和Uber所刮起的共享经济的风潮.........
什么方式能让你忘记忧愁?
发布时间:2015-08-24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面对的烦恼也不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专属于你的方式,帮助你忘记忧愁和烦恼呢?来做个小测试吧。 测试题目:晚上你一个人走夜路时,路边突然窜出一只猫,令你感到惊讶的是,它居然会说......
测测你向往什么样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3-05-03
每个人对“幸福”这个词都会有所幻想,在幻想的同时也会向往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未来,他们会把向往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并朝着它前进。 下面让我们来做个测试,通过看剧来测试你向往的幸福是什么样的吧! 闲来无聊的时候,你会选择......
为什么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发布时间:2015-08-27
让一个男研究生收集一份资料,快下班了问结果,竟一无所获。见我要怒,他一脸诚恳地说:“我已经很努力找了,真的查不到。”作为主管,“我已经很努力”这话不知听过多少次,可我要说:“你的‘努力’一文不值!” 你的工资是按“努......
我们缺少什么样的思考方式
发布时间:2023-04-11
质疑市政府兴修大型社会工程的声音在每个国家、每个城市都有,这正是人们开始意识到个人的权利,民主意识增强的表现。然而在中国,这个还处于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质疑、抱怨,却并不一定是出于权利意识。 一个通过微博与民众......
为什么有人一直那么穷?
发布时间:2015-08-21
以前听过一个笑话。两个农妇聊天,其中一个农妇问,你说皇后娘娘早上吃什么?另一个农妇回答:肯定是大饼卷大葱,酱想蘸多少蘸多少,一点都不心疼。刚好她们的男人也在聊天,一个男人说,如果我是皇帝,就把整个村的牛粪全包下来,不......
拿什么留住你的屈臣氏BA?
发布时间:2023-07-03
在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古语,叫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用来形容现在屈臣氏的BA最为恰当不过。众所周知,BA通常在屈臣氏系统的销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她们常常是各个品牌“挖墙脚”的对象。 品牌的BA被“挖墙脚”和频繁地流失......
国际贸易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尽管在个人和企业追逐利益的动机和行为方面,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差异,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国际贸易由于涉及到的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作为不同的整体、相互之间所发生的经济交往活动,因而有关国际贸易中的利益问题注定要......
拿什么拯救你的职场安全感?
发布时间:2023-05-18
缺乏职业安全感,是现今企业员工普遍的心理困境。虽然造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或许有很多,但更主要的是如何找到走出这一困境的办法。 由于近几年经济危机和全球经济萎靡的推波助澜,职场人越来越自觉“朝不保夕”,职业焦虑严重。这种......
为什么分不清外国人的脸
发布时间:2023-04-14
在看外国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你有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对出场的人物总是分不清楚:这是Tony还是Johny?这个人不是去度假了吗,怎么又出现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外国人长得都一样呢? 分不清外国人的脸很正常 不光我们分不清欧......
我为什么咬人
发布时间:2023-02-09
当那一切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便猜想到了接下来的结局。 看到戈丁破门,我大喊了一声“球进了!”但我的内心深处,却陷入一片死寂。我们出线了,我为队友们感到高兴,但我不敢继续往下想――思考意味着我要回顾自己刚刚做的那件事,并......
男人之间拼什么
发布时间:2015-08-24
女人会好奇男人们聚在一起喝酒会聊些什么,告诉你们吧,以兴奋程度排序,分别是:热点新闻,官场八卦,互相打趣,轮番灌酒,以及谈谈女人(在有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在场的情况下)。很抱歉把女人排在最后,因为在饭局上谈女人是件不合......
不动产登记你在担心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8
自不动产统一登记确定将于3月1日实施以来,舆论对其的关注和讨论就没有停过。新的不动产登记制度虽没有专门针对公务员房产登记的内容,但对于以前用假名进行登记,或者以其他不正规的手段进行房地产登记的行为,在新的制度下必然会得......
你知道孤独是什么感觉吗?
发布时间:2023-04-05
是没有办法开口的聚会,是沉默许久的手机,是身边坐着一个人却觉得ta远在天边,是加班之后别人家亮而自己家黑着的灯,是生病自己熬粥的厨房,是煮多了没有人一起吃光的晚餐……说说你最孤独最无助的时候吧。 带我傲娇带我骚: 大......
答案取决于你想实现什么
发布时间:2015-09-14
我躲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的卫生间里,不敢出门。外面富丽堂皇的厅堂内,大使馆正在举办每年一度的节日宴会。世界各国的外交人士、美国军方的官员以及媒体记者们就着美食,把酒言欢。作为《时代周刊》东京分社的负责人,我应该现身其中......
万捷的两会提案,关注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07
2015年3月3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全国政协委员、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今年的政协提案关注了哪些内容? 环境保护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 继2014年“两会”提......
大片时代,《赤壁》提供了什么(1)
发布时间:2023-06-01
中国的商业大片毕竟才起步几年,在经验和人才等方面的积累还都有限,想要和好莱坞一样熟练地将所有的环节牢牢把握,还尚需时日 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便开启了一个沸沸扬扬的大片时代。为了取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双保险,......
我们为什么热爱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8
说起民族文化,原来还有人相信粗糙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为各个民族间的关系也一定是彼此竞争、优胜劣汰。再加上斯大林式的民族消亡论的影响,于是就有人认为汉人的“中华文化”硬是了得,其他各族不得不服,早早汉化方为上策。 其实......
一起跳崖,凭什么你毫发无伤
发布时间:2022-11-11
失恋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坐立难安,不是魂飞魄散,甚至不是寻死觅活,而是当你万念俱灰时陡然发现对方春风得意――TMD,原来只有你一个人在失恋的地狱里煎熬,对方竟然毫发无伤,潇洒自如,甚至忘了你是谁。 亦舒在小说里,说失恋就......
企业财务管理 你做什么选择?
发布时间:2013-12-18
企业财务管理 你做什么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 你做什么选择? 企业财务管理 你做什么选择?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与经济价值或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关,是关于创造财富的决策,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
人为什么会受骗
发布时间:2023-01-04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科尔顿说:“有些骗局布设得如此巧妙,只有傻子才不会受骗上当。”那些布设巧妙的往往是大谎言,人们不容易轻信小谎言,却容易相信大谎言。 纳粹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就是一个利用人性这一弱点的高手。他对希......
什么是家,什么是永恒
发布时间:2015-08-24
当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大门几米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闻到一阵一......
管理不了工人的项目经理说明你缺少这些
发布时间:2013-12-13
做为项目经理在管理工地的时候都遇到过工地的工人不好管理的经历。如果你按照下面的几个方法进行运做一定会处理好这样的事情。 一:和老板(总经理)要沟通好。你要让老板知道项目经理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财务权利要让你全面控制。......
古龙,除了书没留下什么财产
发布时间:2022-10-09
古龙,除了书没留下什么财产 “我靠一支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生前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管笔下塑造过多少英雄侠客,身边萦绕过多少美女佳人,他风流一生,却寂寞而终…… 6月7日,......
石达开为什么过不了大渡河
发布时间:2022-12-13
1863年5月14日,石达开率军来到紫打地(今安顺场)。如果当天渡河,太平军应该有很大机会可以逃出去。结果,石达开有一位妾当晚为他生下一子,高兴之余,他下令部队在河边休整,庆祝三天。 这下子真是错过机缘,第二天一大早,大渡河上......
全球价值链,告诉了我们什么
发布时间:2023-03-01
近年来,全球价值链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我国领导人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APEC会议、G20峰会等重要场合多次强调全球价值链问题,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对全球价值链问题的研究和正确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格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