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莎翁作品的作者归属之争

莎翁作品的作者归属之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21:18:35
莎翁作品的作者归属之争
时间:2023-08-05 21:18:35     小编:

正统派与怀疑派的世纪之争

莎士比亚的作品是不是莎士比亚写的?这个问题看似荒唐,却引来了正统莎学界和“疑莎派”150多年不休的争论。莎翁作品作者归属问题之所以长期悬而未决,在于现今已掌握的莎士比亚个人信息太少,关于他的生平,多数情况下只能做合理推断,于是常常被质疑。人们对于莎士比亚生平的了解,虽说通过莎学家400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发掘、研究,比起对大多数与他同时代平民出身文人生平的了解,要充分得多,但迄今掌握的直接史料仍然严重不足,尤其关于其教育背景、文学创作等方面的史料,基本空白。曾有学者半开玩笑地说过,关于莎士比亚,我们只知道他出生了、去了伦敦、写了剧本、然后死了,其他一概不知。话虽夸张,但的确道出了莎学研究的一大缺憾。

不过在19世纪中叶以前,莎士比亚的作者身份无人怀疑。世人一直认为,存世的莎士比亚诗歌和戏剧的作者就是出生于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小镇、葬于当地圣三一教堂的莎士比亚。在当地市政厅留存的出生、死亡记录上,他的名字拼作“Shakspere”,而他出版的诗歌、剧本的署名则都拼作“Shakespeare”。正统莎学家指出,这是由于伊丽莎白时代英语的拼写尚未标准化造成的。纵观所有相关记录,除了“Shakespeare”和“Shakspere”这两个拼法外,还有过“Shaksper”、“Shaxpear”甚至“Shagspere”等拼法。不管莎翁其名是拼作Shakespeare还是Shakspere,他就是斯特拉特福镇的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璀璨的莎士比亚作品,这是正统莎学研究者400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观点。

但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不断有人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这些怀疑派认为,莎翁戏剧和诗歌的作者另有其人,“莎士比亚”只是个幌子,绝非作者真名。至于他是谁,有许多假说,时至今日,共有包括大学者培根、剧作家马洛、17代牛津伯爵德维尔,甚至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内的近80名“候选人”。由于“正统派”和“反对派”双方均无确凿的证据一锤定音,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莎士比亚”究竟是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反而愈演愈烈。

应该说,论辩双方推出的文集中仍然缺少确凿的史料来证明各自的观点,因此,要判定谁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就只能看哪方推理过程更缜密。在这点上,一个半世纪以来,怀疑派一直比正统派逊色许多,这次亦不例外。 《莎翁无疑》的严密论证

剑集所收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剧作家莎士比亚就是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

根据现阶段掌握的史料档案可知,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斯特拉特福,离家后去伦敦做了演员,1616年卒于故乡。1599年“大臣剧团”(新王詹姆士一世1603年登基后赐名“国王剧团”)兴建环球剧场时,他是股东之一。1613年,环球剧场失火焚毁,“国王剧团”转至1608年左右新添置的黑修士剧场演出,莎士比亚则于1613年买下了新剧场的一个门房。莎士比亚做过演员、与自己的剧团保持密切联系,这些事实是他就是莎剧作者的有力佐证。细读这批剧本,不难发现其作者是一个长期在剧团剧场工作、深谙剧团人力、物力和资源运作的职业人士,而非仅为一直抒胸臆而业余写几个剧本的贵族或学者。

首先,多数莎剧角色众多,仅有台词的人物,一般每部剧就有二三十个。但当时剧团演员人数没有这么多。莎剧便有巧妙的解决办法,剧中不同角色的出场都经过精心擘划,有些角色不会同时出场,这就使得一个演员可以身兼数角,保证了剧团效益。譬如《哈姆雷特》一剧,有台词的角色共有31个,但按剧本的安排,只需11名演员就可“周转”。有时,同一个演员负责的两个角色虽不同时在场,却需要相继出现,此时剧本中就会有相应的设计,保证演员有足够的时间更换服装。《哈姆雷特》中的克罗狄斯和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可以由同一个演员饰演,而在哈姆雷特刺死波洛涅斯这场戏中,鬼魂退场后克罗狄斯出场。此时哈姆雷特与母后有一段冗长的告别,哈姆雷特连道四次“再见”,其中还夹杂着谴责、劝导。虽然论文字,每一个“再见”都精彩绝伦,但其中并没有新信息,只是换着方式说同样的内容。之所以这样安排,除刻画哈姆雷特的性格之外,其更为实际的考虑,即为了让刚扮完鬼魂的演员有足够时间换上国王克罗狄斯的华服。

此外,莎剧中有根据国王剧团演员的体征和特长“量身打造”角色的痕迹。最典型的是莎剧中的丑角设计。1598年前,剧团的丑角是威尔?肯普,此人演艺精湛,不爱“照本宣科”,专好即兴发挥。而这期间创作的莎剧,在需要丑角的场景里,都将丑角安排成绝对的主角,而其表演常不直接推动剧情发展,这便给丑角留下充分自我发挥的空间。还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作者创作这些丑角时,心中想的就是肯普:有些剧本的舞台指示写的不是角色名,而是演员名。譬如1599年出版的四开本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丑角彼得出场时的舞台指示写的就是“威尔?肯普上场”。1598年后,肯普离开剧团,继任的丑角是罗伯特?阿明。阿明不喜欢随意更改台词,但在歌唱方面很有造诣,于是这一时期莎剧中丑角的歌多,而相关场次丑角的表演也直接推动剧情发展。 再者,莎剧中不乏合作剧,并且各个创作时期都有。早期的《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亨利六世》(上、中),中期的《雅典的泰门》,末期的《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以及最后两部作品《亨利八世》和《两贵戚》都是合作剧。经常与人合写剧本这个事实,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作者是以一种商业的态度在对待创作。莎士比亚时代剧团基本靠新剧吸引观众,这就意味着比起剧本质量,剧作家更需要保证创作速度,及时提供新剧本。而提高创作速度的有效方法,就是与人合写。与莎士比亚合作过的剧作家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和莎士比亚是云泥之别。但莎士比亚来者不拒,也鲜对合作者写的部分做调整修改。很难想象为了“歌以咏志”而写作的学者或贵族会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或持这样的创作态度。只有一个职业剧作家出于生计考虑才会作出如此实际的选择。

合作是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作家经常选择的创作方式。大英图书馆藏有一份伊丽莎白时代的剧作手稿,便是合作手稿。不过对于莎学研究,该手稿最重大的意义在于它很有可能是唯一存世的莎士比亚创作手稿。手稿上有若干不同字迹,其中“字迹D”经字迹专家们比对莎士比亚留在法律文件上的几个签名,得出两种笔迹吻合度极高的结论。另外,莎士比亚在世时出版的四开本剧本中,有不少弄混u、a的刊印错误。比如《哈姆雷特》的一个四开本版本中,丹麦王后Gertrude的名字就被印成了“Gertrad”,“sullied”一词被印作“sallied”,“deule”(即现代英语中的“devil”)则拼成了“deale”。而“字迹D”写“u”时,上方封口,不留神就会看成“a”。这些都说明这份剧作原稿就是莎士比亚手笔的可能性极高。

其实,不必通过复杂的诗步文体测算,仅看莎剧的创作时间,就能推翻怀疑派推出的两个主要候选人马洛和德维尔。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最早的创作于1589年左右,最后一部于1614年问世。马洛1593年已死,德维尔也只活到1604年。有人提出马洛1593年实是诈死,另一些人则称全部莎剧1604年前都已完成。但马洛之死证据确凿,有完整的尸检报告、死亡证明、目击人证词存世。写成于1599年的《皆大欢喜》还有几处台词就在说马洛之死。而1604年后的莎剧中,有台词或者情节安排直指创作当年的重大事件。比如1610年左右的《辛白林》一剧,就与1610年英国亨利王子加封为威尔士亲王紧密相关;1613年的《亨利八世》则涉及伊丽莎白公主当年的大婚。硬要说马洛未死,或者把全部莎剧挤进1604年前,是罔顾事实,太过牵强。

综上所述,莎剧的作者,必须是一个1614年前在世,对剧团、剧场、演出了如指掌,写作风格独一无二的职业剧作家。同时符合这些特征的,除了斯特拉特福的莎士比亚,别无他人。

剑集中的论文,除了证明莎翁就是莎翁,并回应怀疑派的主要质疑外,还回顾了“疑莎史”。指出“疑莎运动”产生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思潮正是怀疑一切、推翻一切,侦探小说、哥特式小说层出不穷,各种阴谋论大行其道。与此同时,莎士比亚崇拜达到顶峰,莎翁被“偶像化”“圣人化”,树大招风,也成了绝佳的质疑对象。再加上浪漫主义运动以来,世人形成思维定式,认为“文学创作”就是通过虚构的故事记录作家真实经历、反映其真情实感、提出个人见解。用这种眼光读莎士比亚作品,从中读出的作者形象,同来自斯特拉特福的那个教育背景不明的“乡巴佬”相比,实在相去甚远。三者结合起来,便成了培育“疑莎运动”的沃土。而正统莎学派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视怀疑派的挑战,认为他们的理论漏洞百出,不攻自破,懒得回应,以致“疑莎运动”毫无阻力地发展至今。

剑集对于怀疑派也并不是一味批驳,在否定他们论点的同时,也肯定他们的某些作用。怀疑派们的不断挑战,让专家们开始思考一系列问题:史料证据的本质,作家作品与其生活的关系,莎士比亚及同时代作家所处的文化思想环境,伊丽莎白时代剧作家的合作创作方式,莎士比亚写作风格的定量化研究,等等。针对这些方面的思考研究,大大充实、推动了莎学研究,让它彻底摆脱了19世纪中叶渐显的盲目崇拜倾向,变得客观、科学、深入、冷静。

另外,怀疑派的研究方法中偶尔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怀疑派之母迪莉娅?培根于1857年出版《揭开莎士比亚戏剧哲学》一书,就开辟了莎剧与权力研究的新思路。书中首次正式提出“莎士比亚”是个笔名,作者用于自我保护的理论。迪莉娅虽姓培根,倒不认为莎剧作者是弗朗西斯?培根,而主张莎剧是由与宫廷有密切联系的一批文人通力完成的。在当时的高压统治下,在公共场合针砭时弊,需格外小心,只用戏剧做掩盖并不保险,还需隐姓埋名。迪莉娅的假说将伊丽莎白时代的国家政治恐怖化,夸大了史实。但莎学专家同时也指出,撇开她错误的论点和扭曲史实的论述,迪莉娅其实算得上是将莎剧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人,与新历史主义学派和文化唯物主义学派对莎剧的评论不谋而合。而莎剧与政治、权力关系的研究如今也成了正统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总体看来,剑集论文有理有据,有攻有守,有批判有自省,推理谨慎严密,沉着冷静,十分有说服力。读剑集,不仅能对莎翁、莎剧以及莎翁的创作本身有更全面的认识,还能进一步了解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状况、社会习俗、政治面貌等。无论对于莎学研究专家还是业余爱好者来说,这都是一本信息量巨大的优秀读物。 不过,虽然论文集最后定名《莎翁无疑》,该书后记却明确表示,不奢望这本论文集能终结关于莎剧作者身份的争议。毕竟,下定决心要推翻莎翁作者身份的怀疑派是不会轻易罢休的。果不其然,不到两个月,怀疑派们就推出了他们的卢集。 《莎翁无疑?》的牵强质疑

卢集并没有针对剑集的论断一一回应,而是抓住了剑集标题中“无疑”二字做文章,充分摆出怀疑派们的“疑”来。该书之宗旨不在提出谁可能是莎剧的真正作者,而在于推翻正统莎学家的理论,证明斯特拉特福的那位“夏士比亚”(Shakspere),不是剧作家“莎士比亚”(Shakespeare),因为迄今并没有史料档案可以证明“夏士比亚”就是“莎士比亚”。因此,对于莎剧作品作者身份,完全可以“合理地质疑”。

卢集的第一部分拿“没有证据”说事,但“没有证据”并不能够证明“夏翁”和“莎翁”就一定是两个人,因为“没有证据”和“证明不是”并不是一个概念,正统莎学家也可以用“没有证据”来驳斥“夏翁”不是莎翁的论断。

“联盟”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卢集并未止步于“揭露”莎翁身世史料中有大段空白。其第二部分收录了三篇文章,指出莎剧表现出作者对意大利以及法学和医学具有丰富的知识,暗示“夏翁”这种教育背景不详、偏居一隅的人不可能掌握这些知识。这部分其实对直接支持怀疑派的理论并无太大帮助,其目的大约在于揭露正统莎学家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上一直马虎敷衍,含糊其词,误导读者。这种指责在论证莎士比亚与意大利的关系的那篇论文里表现得尤为明显。但这三篇文章,尤其是关于莎翁与法学、医学关系的两篇放在一起,其实有互相“拆台”的效果。三篇文章的中心论点都是莎士比亚对于某特定领域的知识过于专业,不可能仅通过翻阅资料、向人咨询以及发挥想象就可以得到。但按照这一部分的逻辑,莎士比亚要么是个全身心扑在法律研究上的法学家,要么是个精于医术的医科学生,不可能二者兼是。这样一来,“莎翁”起码得有三个人,那其贯穿始终的犀利文笔和宏大思想又如何解释呢?相比之下,如果说“夏翁”一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再加上天生聪慧,因此得以积累下足够的知识用于其戏剧创作,这样的解释似乎更可信一些。

不得不说,这一部分读上去不大像学术论文,更像山寨版《达?芬奇密码》,还经不起推敲。比如圣三一教堂里的胸像原是商人抱着谷袋一说,其实仔细对比草图、雕版像和胸像,可以看出,草图的绘制者透视法不精,把胸像上莎士比亚手下垫着的垫子处理成了二维平面,使得垫子的四个流苏看上去像是麻袋的四角。而雕版像是根据草图制的(草图是该作者游记手稿插图,雕版像是游记出版时的插图),以讹传讹。另外,细看草图,可以看出,作者虽然没有画出莎翁手中拿的纸笔,但草图画像上双手的姿势和一手持笔一手压纸的胸像十分相似。雕版像则忽略了这个细节,把手的姿势处理得像是护住垫子。不过雕版像虽然看起来像是商人抱着麻袋,同页却印了胸像下方赞美莎士比亚文采斐然的纪念诗,这在草图所在的游记里也有记录,也就是说草图作者游览圣三一教堂时,这首诗就刻在胸像下方了。试想,教堂里的胸像若真是后世为了掩盖事实,特意修改,硬把商人变成文人的,那又为什么会在一段时期里让赞美文人智慧的诗和表现商人护财的塑像同时出现,留下这种明显的矛盾呢?文章作者“舍近求远”,不考虑草图作者画艺不精的可能,而得出胸像是人为修改、以图蒙蔽世人的结论,牵强附会,实在不是周详严密的科学研究态度。 这种提出“惊世骇俗”的假设,却马虎敷衍论证的弊病,也存在于这一部分另外两篇文章中。说“第一对开本”上的画像穿着“不可能”的衣裳是编者在暗示作者另有其人,同样草率地忽略了有画工技艺不精的可能。而实际上,“第一对开本”画像的雕版工当时十分年轻(20岁),经验不足。另外,对比他同时期甚至后期的一些画作,也能看到一样左右不对称、线条呆板僵直的缺陷。至于文章作者提出的“印在如此重要的书上”的画不可能有如此谬误的观点,则是在用现代的眼光看莎士比亚和“第一对开本”,没有考虑到在当时,莎士比亚虽然被认为是位不错的剧作家,但也没多么出类拔萃,绝没有达到如今“西方文坛第一人”的地位;而“第一对开本”如今虽然被业内人士奉若珍宝,在当时也仅是把一个剧作家戏剧结集出版而已。再加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本土并没有一流的肖像画家,欧洲大陆来的高级画师只有皇室才请得起,因此在民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上出现一幅画工欠佳的画像,实属正常。至于琼生一句“读者啊,不要看他的脸,还是读他的书吧”,被解释成是在暗示这幅画像画的不是真实作者,更是断章取义,曲解原诗。琼生的献词其实是说这幅画已成功捕捉到了作者的容貌,但是再好的画家也描摹不出他的妙语连珠,因此读者还是去剧本中体会莎翁的魅力吧。琼生也许在自己剧本里“闪烁其词”的功夫了得,在这首诗里却是明明白白地认同了画像。与其说这首诗在暗示画像画的不是莎剧的作者,不如说它证实了画像画的就是作者本人。

断章取义,曲解原文,是卢集的致命弱点。文集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里再举一例。在论述“夏翁”字迹字体过时、未显文人笔力时,论文的作者援引莎剧中两段台词证明“莎士比亚肯定明白一笔好字的价值”,言下之意是既有这样的意识,就不可能不练有一手好字。且不说这样的推论成立不成立(人人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瘾君子依然大有人在),就看这两段引文,也不能证明作者“莎士比亚肯定明白一笔好字的价值”的观点:

哈姆雷特:我坐下来另外写了一通国书,字迹清清楚楚。从前我曾经抱着跟我们那些政治家们同样的意见,认为字体端正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总是想竭力忘记这一种技能,可是现在它却对我有了大大的用处。(《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朱生豪译)

马伏里奥:我想我们认识那优美的罗马式的笔法。(《第十二夜》第三幕第四场,梁实秋译)

《哈姆雷特》里这一段,哈姆雷特面临危险,靠篡改国书死里逃生,国书上需要“正楷”,因此他必须“字迹清清楚楚”。他的那句“现在它却对我有了大大的用处”只是证明了此时此刻端正的字体于其有用,并不能证明他一向认为写字就该工整。在这一段中他也说自己以前也“认为字体端正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总是想竭力忘记这一种技能”。而哈姆雷特和“政治家们”之所以瞧不起端正的字体,是因为16世纪时,只有普通书记员才写这样的字体,这些人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教育程度也一般,按16世纪的审美,这样的字算不得是“一笔好字”。因此就算剧中角色的话都是作者的真实想法,这段也不能理解为莎士比亚在宣扬漂亮书法的重要,最多只能说他在讲艺多不压身,王子会庶民的字体有时也能派上大用。至于《第十二夜》里马伏里奥的那句话,就更与莎翁对书法的态度无关了。这里,管家马伏里奥向女主人大献殷勤,说自己一眼就认出了她的字。原文是“sweet Roman hand”,明显的双关语,赞美字体倒还在其次,赞美女主人的手形漂亮才是其本意。但这个“马屁”其实拍到了“马腿”上,因为这篇字虽与女主人的字体相近,却不是她写的。若是说这段是在说写一笔好字的价值,应该说比《哈姆雷特》那段更为牵强。论文作者的做法倒是和马伏里奥挺相似,马伏里奥觉得那字是女主人写的,便越看越美;作者认定了“夏翁”乃一介白丁,那六个签名也就越看越不可能是文豪真迹。造成这种断章取义的错误,要么是引用者未能理解原文,要么是没有通读过全文,再要么是作者故意割裂上下文语境,以有利于自己的论点。不论是哪个原因,都说明卢集论文的作者们治学不严,急于求成,且背景知识薄弱。

除了上述诸点,卢集还有一些硬伤。例如,书中的12篇论文,没有统一的文献引用格式。再如,第一部分有一篇不算论文,而是总结了一本“疑莎”论著里的主要观点。这一篇没给出作者姓名,不知小结是原书作者所为,还是其他人所作。这种小细节虽然看似无关紧要,但在“莎剧作者到底是何人”这种基本靠学术严谨度拼说服力的辩论中,着实让卢集的表现大打折扣。 两派之争高下立现

综上所述,在笔者看来,2013年这一次正统派和怀疑派的对决中,怀疑派的卢集是败下阵来了。卢集结尾处,主编向信托会发出挑战,提议开展一个为期一周的辩论会,双方就莎士比亚作品作者问题进行当面对决。威尔斯教授也已作出回应:“这样的公共辩论[从1988年起]我就参加了许多[……]但我不相信它们能改变人们已有的想法[……]我们[在剑集中]已经陈述了我们的观点。就这样吧。”威尔斯教授说得没错,就算这个“辩论周”活动能开展,我们也可以肯定,在缺少确凿史料档案的情况下,“夏翁”和莎翁到底是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这个问题是不可能有定论的,争议将长期存在。

剑集和卢集的针尖对麦芒,就是150年莎翁身份之争的一个缩影:正统莎学学者没能“瓦解”怀疑派,怀疑派们也没法击溃正统学派。而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中国读者,也许可以把莎剧作者归属之争当作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以此走进莎士比亚作品的世界。有从剑集这样的论文集中获得的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作铺垫,再加上从卢集这样的疑莎派论著中获得的文艺复兴时期“名人八卦”作点缀,看似让人高山仰止的那些戏剧和十四行诗也就不再那么难以亲近了。让我们就按“第一对开本”的两位总编、莎士比亚生前的同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在《致读者》里建议的那样:“读他的作品吧,一遍一遍地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强化读者意识,构建作者与读者之桥梁
发布时间:2023-01-24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指进入写作行为中的人对阅读对象的自觉确立的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在写作过程中,心里始终有“写给谁看”的意识,并根据读者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形式,也就是写作服务于交际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
家乡――心灵的归属
发布时间:2023-02-21
推开窗,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在我的桌上,风拂过我的面颊,我低头思索:有多久没有出去闻一闻青草的芳香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业忙碌后,是该出去洗涤一下心灵了。 不带什么笨重的行李,只携一颗渴望宁静的心,骑上自行车,与微风同......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看作者精神世界
发布时间:2013-12-18
打开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对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表述:“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
衣冠的文化归属
发布时间:2022-11-15
在越来越注重个人精神的今天,服饰是职业、身份、阶层、趣味的外在象征;甚至在某些时候,在某类人群中,服饰会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中显示出典型的对特定精神生活的追求,一种会被用作某类人群的自我标识,其背后显然隐藏着相应的生......
探究上市公司反收购决定权之归属
发布时间:2023-02-17
我国公司收购历史可以追溯至1993 年的宝延风波事件,自此之后公司收购就成了资本市场上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兴盛,与收购行为如影随形的反收购行为亦更为常见。然而我国关于反收购决定权......
播种者 从李冰到文翁
发布时间:2022-10-26
四川,古时称蜀地,创造了灿烂、独特的古代文明。传说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为自己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为妻,昌意居住在若水,生下了儿子――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颛顼,治水的大禹即是颛顼的后代。这些传说暗示了蜀地与中原文明......
韩之泳书法作品选登
发布时间:2023-03-17
1996年散文《金秋洞天情》获“中国・本溪水洞资源杯”文学创作一等奖。 1997年入选《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 2005年12月获“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称号。 2006年3月被授予“世界实力派诗词艺术家”称号。 2006年5月被授予......
茅台与五粮液的王者之争
发布时间:2014-01-07
茅台与五粮液的王者之争:厚积薄发还是先发制敌? 白酒行业名酒辈出,但最知名的莫过于茅台和五粮液,而茅台“国酒”的地位在众多国人的心中一直无法撼动。而近年来,五粮液的风头似乎大大盖过了茅台。五粮液挟上市之势和多元品牌......
诗意之城:丁虹作品解读
发布时间:2022-12-27
丁虹最近几年的一些作品,让人想起顾城的一首诗: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在顾城的这首诗歌中,以天、路、楼、雨的灰色铺满整个世界,再突然出现一红一绿的两个孩子,沉闷的色调中顿时出现了亮色。这首诗中以欲扬先抑的手法控制着色彩,简洁的文字让人在一片灰暗之中看到了希望。在丁虹的作品中,通常也是如此,大片的灰色中点缀出红和绿两种主要颜色。.........
计算机汉字字库及字体的作品属性考察
发布时间:2015-08-12
摘要: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计算机汉字字库、字体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语言字库、字体的特征,字库在独创性上难以达到著作权法要求的水准,高度原创的汉字字体若具有独创性,应当被视为作品。 关键词:字体;字库;作品 一、独创......
企业竞争者间的合作动机及方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9
作者简介:胡清(1994.01-),女,汉族,江苏宿迁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中国的传统思想“商场如战场”现在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竞争企业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多。通过分析企业竞争者之间合作的必要性,和众多......
一方婚前财产在婚后收益归属之认定
发布时间:2023-03-23
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个人财产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所获得收益应当如何认定归属,是司法实践中很具争议的一个问题。随着股票、基金等个人财产的数量和类型丰富化与多样化,以及出台不久备受争议的婚姻法司法......
浅析御品云莎品牌的传承模式
发布时间:2013-12-18
"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生产性方式保护是当下中国非遗文化保护的一大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本文以御品云莎品牌的产业传承模式为例,探析在全球背景下企业如何善待历史,创新传承“非遗”文化,运用......
文学作品中的遣词用字之误
发布时间:2023-07-24
中国的文字避讳很多,当年读到杜甫的《咏怀古迹》,诗中称王昭君为“明妃”,以为是后宫一种称谓,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西晋时要避皇帝司马昭的讳,王昭君只能改成王明君。 还有个趣事儿,曾经有人“纠”出苏东坡写过错别字,把......
论莫言作品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3-05-29
摘要:近年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及其作品在海外备受瞩目,在这个传播过程中,翻译的作用尤为关键,译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原作及其作者在海外的声誉。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莫言作品的所有英译本都出自著名汉学家葛浩文之手。《......
框架之争:作为公共领域的微博空间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要:5.26飙车案展示了微博作为公共领域所具有的框架之争的特征:当深圳警方戮力建构非顶包框架时,媒体将事件纳入质疑框架抑或车祸框架,而网民则建构了警方不正义、背景不寻常和权利不平等等对抗性解读框架,认同警方、挞伐大众心......
基于品牌属性的网络消费者手机品牌选择模型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 要:本文基于属性因素,构建了网络消费者手机品牌选择的二元LOGIT模型,鉴别出影响消费者手机品牌选择行为的属性因素,最后给出相应营销建议。 关键词:品牌选择;品牌属性;二元LOGIT模型 近年来,价格战的做法使各手机厂商跌......
浅谈声乐作品之戏曲元素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表演形式。本文从戏曲元素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运用着手,就声乐作品的作曲、作词及表演形式三个方面分析了戏曲元素在声乐作品中的运用。 【关键词】浅谈;声乐作品;戏曲元素 戏曲是一种......
文学作品欣赏之传记文学
发布时间:2014-01-24
文学作品欣赏之传记文学 知识点扫描 传记文学采用形象化的笔法,描写传主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即把传主的生活经历、思想演变过程等系统而又有重点地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所以,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紧密结合是传记文学的特点......
分秒之争:一位消费者的维权之路(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唐时华、童晓宁、赵丽琳手机计费按秒还是按分?一场关于消费权益的诉讼由此展开,按分钟计费,是国家的明确规定,还是运营商的霸王条款?2009年,云南电视台法制栏目《与法同行》首播节目《分秒之争》讲述了一名消费......
互动通CEO郑斌:睿者之思,归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09
四月的北京春意渐浓,一切都在焕然新生。这样的季节,适合相约踏青,适合闲云野鹤般回归自然,亦适合品一杯清茶、读一段人生。在一个阳光和煦的上午,互联网周刊有幸与一位睿者安静地交流,得以品读一个睿智而谦逊的灵魂。他就是中国数......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 隐藏的艺术
发布时间:2013-12-18
"隐藏"的艺术--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引 言莫泊桑,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1,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
小仙翁葛洪养生之道
发布时间:2023-01-24
小仙翁是后人对东晋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尊称。葛洪喜欢研究“神仙导引之法”,后来成为东晋时期的道教领袖。他总结晋代以前的守一、行气、导引等养生之术,将养生与儒家理论相结合,强调“欲求长生者,当以忠孝、和顺、......
思想品德课堂回归生活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入,“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发展的趋势。文章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生活化,给出了自身的理解和应采取的具体......
[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浅析]“隐藏”的艺术
发布时间:2023-02-18
引 言 莫泊桑,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 自然 主义先驱人物○1,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了三百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数十篇成为流芳百世的传世......
给小作者道歉的大作家
发布时间:2023-04-18
1911年,没什么名气的普鲁斯特将小说手稿《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投给《新法兰西评论》。曾引导法国第一次小说革命的大作家纪德负责审稿。 那天,纪德坐在编辑部长条桌前,拿过普鲁斯特的手稿,翻看了几页开头,......
沉醉书香,情归写作
发布时间:2023-03-16
读书人,在思考中沉醉。人读书,在写作中深刻。 阅读从来都是一种狩猎。元代诗论家杨载在《诗法家数》中指出:“今之学者,倘有志乎诗,须先将汉、魏、盛唐诸诗,日夕沉潜讽咏,熟其词,究其旨。”他从实际操纵的角度来告诉有志学诗......
让写作回归真『实』
发布时间:2022-07-26
读完蔡明老师的这一章《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不由得想起学生的两篇习作。甲生写了她妈妈在自己生病时要出差,内心希望妈妈留下来的心路历程;乙生写了外婆为了让自己睡得好,亲自种花、摘花、晒花,制作菊花枕的经过。我记得我......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3-12-17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浅谈自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作用 更多 精品 来源自 3 e d u 海 量 教 案 内容提要:......
论非审计服务业务的归属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美国“安然”事件发生以后,迅速出台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该法案对 会计 师事务所在非审计服务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法案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审计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
埋藏物归属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要:在各种建筑施工工程的工地、荒山野岭等地区,不断有埋藏物被发现,其中某些埋藏物拥有相当的价值,这些有价值的埋藏物归属之间成为争议焦点,《物权法》相关规定太过原则,没有具体细则,缺乏现实可操作性;制度过分强调发现人义......
可视之光――比尔·维奥拉作品中的光
发布时间:2023-06-30
“人是时间的生物,用录像艺术来记录这种具有延续性的生命主题是最好不过的形式。” ――比尔・维奥拉 光是比尔・维奥拉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或者说非常重要的意象。在苏菲神秘主义的神光论中光是安拉的第99个美名。真主是光,......
论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之演变历程
发布时间:2016-05-27
这里是一篇产品责任归责原则之演变历程的内容,研究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目的在于确定产品责任主体应依据何种法律关系使其负责,即法律应以何种法律关系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担责任。 一、产品责任及归责原则的内涵 产品责任又称......
试析乌木的法律属性及所有权归属问题
发布时间:2023-05-01
摘 要 乌木归属问题成了当前学术界和网络舆论争论的热点话题。本文试通过对目前学界有关乌木属于埋藏物、天然孳息、矿产资源、文物及无主物等观点进行辨析,认为把乌木定性为矿产资源最为科学合理,有关部门应尽快启动新矿种的申报和......
梅丽莎·吉拉·格朗特 我投身性工作是为了从事写作
发布时间:2015-08-21
吉拉希望我们看待**和性工作的方式能有所改变。她建议我们不要执著于“性”的部分,而应该关注“工作”。她说,这样一来,性工作者就既不是腐化堕落者,也不是需要被拯救的受害者,而是需要获得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免于被虐待与......
探析作家和作品
发布时间:2022-08-01
一 王国维与文学话语的本体定位 从思想史和学术史的角度看,王国维对现代文学理论的贡献不是提出了一些新鲜概念(如境界说)或是开创了一种新的批评类型(如《〈红楼梦〉评论》),而是他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话语(discourse)模式。 20世......
浅谈几本现代汉语教材对副词归属问题之差异
发布时间:2023-03-31
浅谈几本现代汉语教材对副词归属问题之差异 现代汉语副词的归属,一直是我国语法学界的学者争论不休的话题。纵观各家争议的观点,大致有三类,一类是把副词归为实词;一类是把副词归为虚词;一类是把副词归为半实词或半虚词。而作为我国......
中国声乐作品音色改变之方法
发布时间:2023-03-08
中国声乐作品音色改变之方法 一、中国声乐中的音色 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仅有清晰的咬字、吐字和声音语调处理的技巧,而缺乏优美的声音音色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创造任务的。对声乐初学者来讲,先以技术为重,兼顾情感与......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4-30
毕业论文 摘 要 钢琴作为1件外来乐器进入中国,不可避免的会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相碰撞,所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和演奏上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之认定
发布时间:2013-12-19
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之认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之认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之认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通路为用户接入网络服务,使用户与网络连线的从业者。网络服务提供者是......
政工工作者开展好谈心活动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08-26
摘要:政工工作者在新形势下有效开展谈心工作,应先了解谈心对象的具体特点,防止对象在谈心过程中出现逆反心理,另外更要创新谈心工作的方法。作者在2012年之前从事工会工作十余年,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结合本企业现状和时代发展的特......
天价手稿之争:著作权、所有权与隐私权
发布时间:2022-08-20
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作品原件的所有人应享有作品的展览权。许多名人对自己的手稿并不具备持有和支配的权利,在著作权与物权发生冲突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各种法律纠纷,更不要提手稿还具备书法价值等艺术价值,甚至部分书信手稿还藏有个人隐私2010年12月,英国一家拍卖公司将约翰・列侬的《我只是在睡觉》歌词手稿进行拍卖。0月24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两张手写字条.........
杂文概念的界定及其归属(1)
发布时间:2013-12-18
内容 摘要:当今杂文的风格特点使其比其它文体更能担当起舆论监督和思想引导的重任,杂文应当在 社会 文明和 政治 文明中发挥其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把杂文归属于文学类,但现今的文学已不断地回到文学本身即独立于国家、社会、政治、意识......
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之特征简析
发布时间:2023-06-21
杜甫曾有诗:绛唇珠袖两寂寞,未有弟子传芬芳。这两句杜诗也许可以大致描绘出张爱玲作品的电影改编现状。 1 倍受青睐与难获好评 张爱玲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或话剧、舞台剧的频率之高、数量之多,在现代作家中可谓名列前茅。她......
关键质量属性在药品检查工作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药品行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药品检查工作至关重要,对于药品检查来说,如何能够确保药品质量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成为目前行内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当前药品检查需要检查员能够合理运用关键质量属性这一有效工......
作品的“真实”
发布时间:2015-08-25
桑植,在国内外旅游知名圣地张家界的附近。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这里,盛产桑植民歌,也盛产文学。 这次推出的桑植作家谢德才的《西莲的云雾茶》、向延波的《乡关》、王远胜的《根》、李元恒的《拜谒宋......
浅谈图像认知与创意思维之研究——以涂鸦《蒙娜丽莎》画作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引言 涂鸦(Graffiti)一词指在公共或私有设施,如墙上进行人为或具有某种意图的标记。涂鸦可以是图画,也可以是文字。这项活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更早期的人类生活中就出现过以涂鸦来记录事件的情况。如今,不管是否受过绘画......
美术创作者的工作方法探索
发布时间:2022-08-29
摘要:作为美术创作者,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是其完成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工作时间”和“工作心态”两大方面,对美术创作者的工作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给广大美术创作者提供一个参考,进而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关键词:美术;创作;工作方法在美术史浩瀚的长河中,毕加索算得上一位全职的“劳动模范”,油画、素描、版画共计约37000件。首先撇开作品的质量不说,单单凭借这惊人的数量就让我.........
梅花A的作弊者
发布时间:2023-07-01
他们在打牌 三个坐着的人在打牌。但手持一瓶酒站立的女人没有加入,因为她是女仆。 有人作弊 画面左边的人把牌藏在他的腰带里。纸牌是白色的,所以非常醒目。但他是有意这么做的,希望大家能看到。事实上,他向我们展示他在......
影视作品实质性相似之判定方法
发布时间:2023-06-2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剽窃他人作品构成侵权行为,③但对剽窃的法律认定却未作出具体规定。④目前我国司法实践通常采用美国第二巡回法院在1946年创造的判例法规则――“接触”加“实质性相似”。“接触”是......
论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法律属性之探讨
发布时间:2016-04-06
查字典范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论网络游戏虚拟物品法律属性之探讨”,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一、网络游戏产业及虚拟物品定义 网络游戏在中国经历了黄金十年,其产......
论新农合行政管理权的归属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目前,“三保合一”已成定局,但合并后是由人社部还是卫生部主管,仍是一个待定问题。学界关于其行政管理权归属问题大致有两种观点:人社部或卫生部。笔者认为归人社部主管,既符合从新农合的性质,又能更好地从容应对城镇化......
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
发布时间:2022-10-17
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 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 关于临摹作品的著作权 内容摘要:我国著作权法过去不承认临摹作品的著作权,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对临摹的态度仍很模糊。本文从艺术自身的规律出发,结合......
邹静之归来
发布时间:2023-07-09
跟邹静之交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我们狂写诗,猛聊诗,隔三差五聚一回,白的啤的一通喝。我们管静之叫老邹,老邹在《诗刊》当编辑,是我们诗人圈的亲密道友兼兄长,其人忠厚,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竟也锤炼出一股儒雅之气、君子之德......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13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 交易中的物权归属确定问题 [摘 要]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物权归属确定的案件,即“确权案件”。一般认为的“确权”案件仅仅指相邻疆界争议或者权......
影响员工归属感的七大因素
发布时间:2023-07-27
员工归属感是指员工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在思想上、心理上、感情上对企业产生了认同感、公平感、安全感、价值感、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这些感觉最终内化为员工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一旦形成后,将会使员工产......
倾听者文清丽(作家读作家)
发布时间:2023-03-13
多年后……这样的句式,是不是想起了马尔克斯?必须坦白,我在许多地方用过,而且仍然在用。多年后,我想起鲁院的时光,想起文清丽。三千多个日子,可不就是多年?一生也没有多少个十年吧。然而,很多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试论课税客体归属关系的判断
发布时间:2022-08-26
试论课税客体归属关系的判断 试论课税客体归属关系的判断 试论课税客体归属关系的判断 所谓课税客体的归属是指课税客体与课税主体[1] 之间的结合关系。从理论上讲,只要明确课税客体,我们......
我国司法鉴定启动权归属之初探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论文摘要:司法鉴定启动权的归属是我国司法鉴定制度中岌代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分析世界各国相关立法例,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当事人+法院”的司法鉴定启动模式,并从模式本身的合理性,与我国诉讼模式改革方向相一致以及符合国际司......
试论婚前财产的婚后归属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9
伴随社会的进步,如何有效的调整婚姻中的财产关系对婚姻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实务中因离婚诉讼引起的财产性纠纷的数量与日俱增,涉及如何正确认定婚前财产收益在婚后归属的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试论《辨骚》篇的归属及枢纽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20
摘 要:刘勰将《文心雕龙》的前五篇作为文之枢纽,可见其意义重大。 “变乎骚”的意义就是观离骚的变文之法;而所谓“辨骚”,即辨明离骚之于后世的意义在于它的变文之法,而不是它异乎经典的文辞;刘勰认为后世效骚者,大多不明此理......
浅谈刘庆邦作品与沈从文之间的关联
发布时间:2023-05-16
摘要:刘庆邦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等,其作品被翻译为多个国家的语言,深受读者的好评。刘庆邦非常注重人物心理的描写,为人物赋予了鲜活的色彩,这种心理描写模式与沈从文是由异曲同工之妙的,本文主要......
景甜北京让我很有归属感
发布时间:2015-09-08
从《我的美女老板》到《战国》,从《超时空救兵》到《影子爱人》,从《新妈妈再爱我一次》到《越来越好之村晚》,与景甜合作对手戏的演员不乏大腕,像孙红雷、金喜善、张柏芝、甄子丹等等。而她也凭借着这几部作品的沉淀,成为了中国......
儿童习作“交际语境”的归位
发布时间:2022-11-02
儿童怕写作文的现象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常把儿童习作与其自身情感、生活隔离,造成儿童对空说话,说空洞的话。笔者认为,只有让“交际语境”归位,儿童习作动机才能真正被激发,习作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浅析农民工档案的建设与归属
发布时间:2023-02-20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国家对农民工相关优惠政策虽相应出台,但是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农民工档案对于农民工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归类性属性与个体的识别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4
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当代著名逻辑学家和哲学家克里普克的逻辑哲学思想,已被国内学界越来越多地认知。克氏关于个体本质的观点在分析哲学中显得独树一帜。本来,像本质主义这样的言论是被早期分析哲学家们作为形而上学......
答辩者的准备工作
发布时间:2023-01-02
  论文答辩该怎么写呢?论文答辩好不好写?其实刚开始我也是迷茫的,但写着写着也就进入状态了,下面我来分享下我做的论文答辩。  论文答.........
语言认同和城市归属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8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加速城市化建设,促使大量外地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一转移过程不仅是地理空间上的位移,也是语言以及社会心理方面和城市群体相适应的过程。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他......
作者h指数与作者被引次数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31
[摘 要] 为了理解在不同学科中作者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的关系的变化情况,对图书情报、数学、材料科学、基础医学、金融、心理学以及政治学领域的作者的h指数与被引次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两者之间幂律关系中所存在的差异应当与学科......
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
发布时间:2023-01-05
以下是一篇关于标点符号在鲁迅作品中妙用之浅析的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摘 要:标点符号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补白、作品艺术的升华,是字面语言的中止及感情的延伸,其含蕴隽永、意味无穷,妙用之处屡见不鲜,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本文......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9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之音色处理初探 摘要:中国钢琴曲表现的特殊音色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所以演奏好中国钢琴作品最重要的是对音色的处理,音色是突出中国钢琴作品韵味和意境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说音色是塑造中国钢琴作品音乐形象......
科学工作者的愤慨
发布时间:2019-12-02
我有什么话可说呢?复员以来,我们一方面要恢复原来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新的工作,但是在这一天不如一天的情形之下,无论新的旧的,我们自问,做到了多少?做到的这一点,上无助于建国,下无补于饥饿,我们真是惭愧无地。从我们内心来说,真是啼笑皆非。那么我今天来向诸位哭吗?不!我还是要笑。我有什么可笑可喜的呢?我来欢迎诸位,欢迎北平研究院学术会议会员诸公,我们因为在北平研究院的关系,有的当然为学术会议会员,.........
创作最好的作品奉献人民
发布时间:2015-08-1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精神就是我们当前这个时代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些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艺创作的精神引领和价值引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起点......
浅谈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
发布时间:2022-12-07
毕业论文 [关键词] 钢琴演奏 钢琴作品 2度创作 操作性 Abstract: piano performance is the art of acting of a piece of music, want the accurate ......
美国经济王者归来
发布时间:2015-08-04
美国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超预期,平均薪资也大幅上涨,显示美国经济正强劲复苏。 有“美联储传声筒”之称的《华尔街日报》记者Jon Hilsenrath表示:非农就业增长强劲,增加了美联储在3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声明中修改“对加......
有关莫泊桑普法战争作品隐藏的艺术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9
前言文学社团流派的大量涌现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也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学的关捩。在诸多流派中虞山诗派是有其突出地位的。这是形成于明末清初江南海虞的一个地域性的诗歌流派,著名文学家钱谦益为其宗师,当冯舒、冯班成为有力的辅翼后,诗派具有了一定规模,在当时诗坛上与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派和以吴伟业为首的娄东派相鼎立,使吴中地区俨然成为一个清明广大,声名远播的诗学中心。研究虞山诗派,自当首重钱谦益以及二冯.........
冠亚军归属统统都是有窍门的!
发布时间:2023-05-02
潜规则1 最火的永远是亚军,不服来撕! 综观三季《我是歌手》,不难发现一个呼之欲出的“第二名定律”―从第一季的林志炫,第二季的邓紫棋,到第三季的李健,经过四个月的激烈角逐,歌手中真正实现“收益最大化”,即人气、身价上......
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15
【摘 要】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稳定辅导员队伍,培养和提升他们对这份工作的归属感,对于社会主义大学实现人才培养日标至关重要。目前高校辅导员归属感缺失的原因有岗位角色模......
作让学生做发现者、参与者、探索者
发布时间:2022-09-16
" 语文教学在学生主体性发展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渠道。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
试论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含义
发布时间:2023-07-16
摘 要:本文从奥古斯丁对“捕鼠机”的解释出发,阐释了笔者对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中复仇的代价、自杀的意义、痛苦的自觉及哈姆雷特最终悲剧性命运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进而挖掘和揭示《哈姆雷特》中“捕鼠机”的深刻含义。 关......
基于服装商品属性之服装设计规划探究
发布时间:2015-09-10
摘要:服装兼有艺术和商品二重属性,时尚的快速性和不可预知性激化了这两种属性之间的矛盾。服装设计工作不再完全依赖设计师的个人创意,更多地需要理性分析时尚环境、核心设计要素、将服装设计量化及服装设计商业化等服装商品属性特......
民间艺人的身份归属与知识权益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民间艺术的传承及承载主体――民间艺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但在现有司法程序中,往往因为无法确定具体的权利人而导致权益归属模糊。同时,民间艺人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身份地位低及话语权缺失的现实,也极大地影响了......
试论嵌套式架构下的商标权归属
发布时间:2023-03-28
论文摘要 本案以今年暴雪公司和Valve公司的Dota2商标案例为切入点,对嵌套式游戏模式作了详细介绍,深入挖掘出其中嵌套式游戏模式所产生的商标权属法律问题——商标使用竞合的商标权纠纷。分别运用商标法与法经济分析方法对该案对应的......
王者归来 2014年12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此前两场西甲没有用进球帮助本队取胜的“金球先生”,终于在雨中的伯纳乌一吐胸中闷气!3月29日西甲第31轮,皇马主场迎战巴列卡诺,“银河战舰”一上来就猛攻对手,并在第15分钟由C.罗纳尔多首开纪录。连续6场联赛取得进球后,葡萄牙......
互联网背景下文学作品复制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1
一、互联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述 追本溯源,如何厘清互联网背景下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当然要从法理学基础理论谈起。 (一)互联网著作权的概念及特征 1.著作权与互联网著作权的含义 著作权(版权)是指公民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
奢侈品的悖论:每个人的专属品
发布时间:2022-09-05
在越南首都河内的庄田广场购物中心,有些晚上会上演一幕奇怪的景象。身着结婚礼服的新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奢侈品专卖店橱窗前拍摄婚纱照,身后的菲拉格慕、路易威登和古奇等名牌Logo取代了婚纱照中惯用的海景或山景,为购物中心烘托出一......
浅议演绎作品的多重著作权
发布时间:2022-12-21
浅议演绎作品的多重著作权 浅议演绎作品的多重著作权 浅议演绎作品的多重著作权 [摘要]知识产权可增殖性的特点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愿望促使著作权的行使与利用呈现 出明显的权利主体多元化特点。在......
我国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6-01-15
摘要:我国对建筑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主要规定在知识产权法规以及相关条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立法的完善,相关法条法规得以不断改进和补充,.........
浅谈公共艺术作品创作
发布时间:2023-01-03
近些年,公共艺术的发展,在中华大地上可以说是如火如荼。究其原因,无非是城市旧环境的改造与房地产业的兴盛给公共艺术带来了春天。自20世纪90年代末到今天,公共艺术遍地开花。这些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它们又被拆拆建建,从未停止。这些作品的去和留往往都掺杂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同的作者或不同的甲方都会带给这些作品不同的命运。在人们眼中,这些作品被很多人认为是雕塑艺术,也有的人认为是装置艺术。其实,.........
木鱼子作品
发布时间:2015-08-21
仿晓风贤弟秦淮八艳(选四) 柳如是 末道风花几丈夫,青山少色补蘼芜。 身追曾峻三千子,气压秦淮九百姝。 竟作悬梁消网累,谁堪投水愧遗儒。 牧斋浪得真红袖,荒冢空闻老鹧鸪。 李香君 自起东塘便有声,花间直骨动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