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协商民主对中国国家建设的价值

协商民主对中国国家建设的价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8 16:42:56
协商民主对中国国家建设的价值
时间:2015-09-08 16:42:56     小编:

一、共和民主与国家转型

考察古代中国政治与考察现代中国政治的视角是完全颠倒的,前者是从下往上看,因为,古代的中华帝国是从家成长起来的,犹如现代的美国是从乡镇发展起来的一样;而面对现代中国政治,我们的视角则必须是从上往下看的,因为,现代中国政治不仅是因为其经济和社会基础发生革命而形成的,更是因为传统帝国体系被现代化冲毁之后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现代政治首先不是社会革命催生的,而是政治革命催生的。这决定了中国现代政治的首要任务,不是将中国基层社会的政治实践上升为国家政治的制度形态;而是如何给传统的中国社会安上一个现代的政治体系,使其在帝国体系解体之后依然能够维系在大一统的共同体之中。于是,中国现代政治就从政体选择开始。

然而,命中注定这种政体选择是极其无奈的选择:不能不选择,但又不知选何为好。作为近代中国变法维新急先锋的梁启超为中国选择现代政体耗了半辈子心血,不仅反思古今中外,而且遍访欧美;不仅殚精竭虑谋划,而且亲自上阵变法。到最后,面对辛亥革命摧毁的帝国体系,他无可奈何两手一摊地说道:夫民主共和制之种种不可行也既如彼,虚君共和制之种种不能行也又如此,于是乎吾新中国建设之良法殆穷。其实,从根本上,这种无奈并非源于对现代政体认识不深,而是源于要用现代政体去安顿具有千年独立政治传统的帝国的困难。但是,时代的潮流与历史的方向是明晰的,它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政治选择:民主化。

在现代政治逻辑中,对任何国家来说,民主化不仅意味着一种政体选择,而且意味着一种国家重构,即建构以人民主权为基础,以保障人民自由、促进人与社会发展为使命的现代国家制度体系。梁启超的无奈很大程度上源于它更多的是从“用”的角度来考虑政体的选择,而没有触及中国这个国家之体。所以,相比较来看,孙中山先生要高明许多,他高明之处就在于,不是从“用”入手,而是从“体”着力,考虑建设一个全新的现代中国,把中国的民主化发展引上了可取的方向:共和民主。

在现代政治文明中,民主不外两大取向:一是天赋人权,人自由平等,是国家的主人;二是天下为公,国家属于人民,人民管理国家。前者强调自由的神圣性,后者强调权力的人民性(公共性)。孙中山先生就是由此来定位中国民主的共和取向的。孙中山先生认为,从传统帝国体制迈向现代国家,中国只能选择民主,但中国的国情与民情决定了中国的民主,一方面不能独立于中国的民族问题与民生问题,应该三者统一,追求“三民主义”;另一方面就民主来说,虽然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但中国人所追求的民权,不应该是英美那种自由主义,因为,对处于一盘散沙的中国社会来说,这种自由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了克服中国社会一盘散沙状态,中国的民权就要打破各人的自由,结成很坚固的团体,这样就能抵抗外国的压迫,争得全体人民的自由。在孙中山看来,这个大团体,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大团体,另一方面是全体中国人凝聚而成的人民的大团体。为此,孙中山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权能分开”的理论,强调人民集人民权力与意志而形成政权,负责管理众人之事的政府掌握治权,治权交给有能力的职业管理者,其运行受到人民监督。孙中山先生的政治设计,既体现了西方的共和主义的政治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其背后的核心精神就是:团结共存,合作共治,共享自由。可以说,孙中山先生所开辟的民主共和的思想和精神,贯穿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实践,成为中国孕育协商民主的理论与政治渊源。

二、统一战线与协商建国

孙中山先生有心构想中国的民主共和,但却无力使其化为现实。这个历史使命最终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既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民主共和主张,但同时又超越了其思想和主张,将民主共和从资本主义范畴全面引向了社会主义范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清晰表明了这其中的关系:“一九二四年,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个著名的宣言。这个宣言上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除了谁领导谁这一个问题以外,当作一般的政治纲领来说,这里所说的民权主义,是和我们所说的人民民主主义或新民主主义相符合的。只许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资产阶级所私有的国家制度,如果加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77―147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其中,工人阶级领导,即中国共产党领导,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个领导解决的不仅仅是中国所要确立的民主共和的政治性质和历史形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了中国这样大型的传统国家实现现代转型所需要的主导力量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官僚统治社会,自耕农、官僚以及产生官僚的士人群体是社会的主导力量。这三个力量与传统的帝国体系相伴而生:帝国体系孕育了这三大力量,而这三大力量支撑着帝国体系。这决定了一旦帝国体系在现代化冲击下崩解,这三大力量必然随之土崩瓦解。所以,辛亥革命在推翻千年帝制的同时,也摧毁了支撑中国社会的基本力量。要在一片废墟上建构现代国家,就必须找到相应的主体,否则,一切都是空想。正是这种现实的无奈,迫使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不得不将其刚刚接生的民主共和国托付给袁世凯的新军势力。袁世凯很快就背叛了民主共和,逆历史潮流而动,结果,不但没有保住民主共和,而且使国家陷入军阀割据与混战之中。痛定思痛之后,孙中山先生借鉴俄国革命的成功实践,主张应该通过人为的努力建立一个能够建构和支撑民主共和的政治力量,为此,他改组国民党,同时建立为党的主义而奋斗的革命军,从而开启了党建国家的中国现代国家建设历程。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参与了孙中山先生的这个政治实践,并促成了北伐的成功。尽管后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将中国共产党排除出这个政治实践,但中国共产党在自己开辟的建设新社会、新国家的政治实践中,大大强化了党的领导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这种强化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党的领导的先进性,即强调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的代表,既代表着现在,也代表着未来;二是强化党的领导的代表性与核心性,即强调党应该成为全体劳动者以及全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核心力量,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为此,中国共产党认为,党的领导要成为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法宝,就必须有另一个法宝与其配合,这就是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的最直接出发点,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自己,削弱敌人。但是,一旦它从一种策略手段上升为一种战略原则,它所具有的能量和效应就大大超出了其基本使命,而成为具有决定全局和长远的政治法宝。这其中的神奇力量在于两个方面:其一它具有无限的延展性,即可以不断地延展出去;其二它具有巨大的核心性,即统战聚合的力量越多,统战主体在政治空间的位置越是移向中心,不仅成为凝聚力量的核心,而且成为决定政治全局的核心。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将统一战线看作是蕴含“天下国家道理”的政治法宝,谁拥有了这个法宝,谁就拥有天下。所以,在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明确将统一战线视为把握和处理中国问题的“天下国家道理”,使此后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无不尊重和实践这“天下国家道理”。

首先,统一战线奠定了建国目标:人民共和国。“人民共和国”这个建国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刚刚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后提出的,而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正处于刚刚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阻截,力量十分薄弱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候提出决定中国未来国家发展方向的“人民共和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将自身的革命理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原有工农联盟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认为,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所以,我们要建立的是“人民共和国”,从而能够将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其次,统一战线奠定了国体形态:各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成功之处就在于始终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握中国革命的逻辑与进程,并积极地将其与世界革命有机结合,在这其中,统一战线始终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统一战线既是创造革命力量的战略法宝,同时也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把握革命逻辑与进程的战略依据。由此,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主张,而且形成了新民主主义政治应该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主张。在毛泽东看来,中国之所以要建构这样的国体,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一个阶级能够单独主导国家的独立解放与现代发展,而这样的国体之所以能够确立,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握有统一战线这个法宝,能够将各革命阶级联合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了将“各阶级联合专政”与“人民共和国”协调一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主张。

最后,统一战线奠定了宪法基础:共同纲领。不论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目标出发,还是从“各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形态出发,中国共产党始终认为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不是中国共产党一党建立的国家,而应是中国共产党联合各革命力量建立的国家,因而,新社会与新国家一定是建立在各方力量共识的基础之上,以体现国家的人民性。由此出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建国问题上,必须有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共同纲领”。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就明确指出:“为着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的民主党派,迫切地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在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各团体以及各界代表人士共同协商形成了《共同纲领》,并将其作为临时宪法,从而保障了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政权的运行。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是在《共同纲领》基础上,通过总结新政权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新发展而形成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人民大宪章,《共同纲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统一战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其所要团结和联合的对象是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各阶层、各代表人士。所以,不论作为策略手段,还是作为战略原则,统一战线的实际运行一定是既在党的领导层面,同时又在国家建构层面,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既是党的政治法宝与工作机制,同时也是国家创造其内在团结与整合的政治法宝与工作机制。正是这种双重性使得统一战线在建设国家的实践中生成出协商民主的政治平台,因为,协商是统一战线的内在机制。

三、政治协商与共产党执政

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政治联盟,从而凝聚起能够赢得目标实现的积极力量,其主要运行于政治舞台,以相互承认为前提,以民主为原则,以合作为主要形式。所以,统一战线中的团结和联合,不是基于权力威势,而是基于共同的认同、相互的尊重和利益的互惠,因而,协商就自然成为其内在机制。

作为一种战略理念,统一战线可以体现为党的政治路线与基本方针,但作为一种领导或执政的政治形式,统一战线就必须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与各党派、各社会力量在政治上联合与团结,既可以体现为组织上的联系与合作,也可以体现为政治上的联合运行权力与共同治理。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由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力量,所以,统一战线所创造的联合与团结,必须在国家政权层面上有相应的体现,否则,所有的联合与团结都没有扎实的政治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为统一战线创造相应的政治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战线创造的第一个政治组织形式,就是著名的“三三制”。“三三制”创设于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人民共和国建设实践的产物,其具体组织形式是:无论行政机关或民意机关,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或少于三分之一,进步势力占三分之一,中间势力占三分之一。在民意机关中,还可吸收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在这其中,相互征求意见和充分的讨论协商是民主运行的基本途径与形式。尽管“三三制”的实践是初步的,也是局部的,但它对中国共产党推动的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邓小平当年就评价道:它不仅是今天敌后抗战的最好政权形式,而且是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所应该采取的政权形式。 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战线创造的第二个政治组织形式就是多党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过程中,主张结束一党专政的最好政治形式,就是以各党派的协议合作或共同选举为基础建立联合政府。毛泽东指出:“不管国民党人或任何其他党派、集团和个人如何设想,愿意或不愿意,自觉或不自觉,中国只能走这条路。这是一个历史法则,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任何力量,都是扭转不过来的。”(《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69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就是在多党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联合政府”,正是在这样的“联合政府”下,多党合作成为新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组成必须尊重和执行的基本政治原则。

中国共产党为统一战线创造的第三种政治组织形式就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再次呼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行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年之后,新政治协商会议终于走上历史的前台,担负建立新政权、新国家的历史使命。实际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决定新国家、新政权的同时,也决定了自身未来的命运,因为,也就是在这届政协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将在中国长期存在。所以,新中国建立之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但没有废止,相反,还与多党合作一起共同孕育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从“三三制”到政治协商会议,前后是一脉相承的。对此,周恩来阐述得十分明确,中国的事情,一定要经过各党派协商,这就是实行了毛泽东同志的“三三制”思想。“三三制”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共产党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多数,而争取其他民主人士与我们合作。任何一个大党不应以绝对多数去压倒人家,而要容纳各方,以自己的主张取得胜利;第二个特点就是要各方协商,一致协议,取得共同纲领,以作为施政方针。在毛泽东的思想逻辑中,“三三制”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的源头,都来自统一战线的思想与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主张。

由此可见,共和民主是中国协商民主成长的土壤,而播种和浇灌协商民主的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说,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政治创造,内生于中国民主的实践,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诞生方式:以政党为主角,直接在政权组织与运行层面展开,并逐渐扩展到政治与社会生活诸方面。

四、人民民主与国家发展

“协商建国”已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形式。这种诞生形式,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极大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合法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国的历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基于统一战线所创造的协商民主首先壮大了中国共产党,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进而孕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协商民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生俱来的。但是,协商民主在创造了建国伟业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反而逐渐式微。到了改革开放前夕,统一战线、多党合作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几乎都陷入了危机和停顿的状态,与此相应,协商民主也名存实亡。

“文革”的深刻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而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发展民主,既不能搞资产阶级的民主,也不能教条化地搞苏联式的民主,还是应该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中国式的民主道路。所以,改革开放伊始,随着政治上拨乱反正,中国重新走入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时代。

概念的背后就是理论,理论的背后就是相应的实践。随着中国政治核心概念的回复,核心概念所代表的政治实践也相应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样开始恢复正常运转。如果说最初的恢复仅仅是为了终结“文革”,使国家运行回到正常的轨道;那么恢复之后的发展,则是改革开放对政治资源的极大需求而形成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以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全面激活个人、社会以及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为动力的。所以,改革开放迅速引发了原有的一元化权力结构的分化,各种新的组织与社会力量开始萌芽,加之对外开放所带来的各种新观念、新体制以及新的发展要素,整个国家与社会的组织形态、活动形态、利益形态以及观念形态很快呈现出色彩缤纷的局面。这种局面在对民主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法制提出了新期待,于是,民主法制建设就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初期的政治体制改革,除了要将被“文革”扭曲的政治体系恢复正常之外,还要开发既有的政治体系资源,以满足改革所动员起来的社会政治参与的热情与愿望。在这个时候,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与优势再次引起重视。1989年1月,邓小平对民主党派成员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所提建议作出一个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这个批示不仅促成了当年底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而且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的“领导下”改为“领导”,去掉一个“下”字,搭出了一个平等协商的政治舞台。由此,协商民主重新回到中国政治舞台。

中国的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创造,现实要求与时代趋势为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积极推动。首先,明确政治协商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其次,将协商与选举并列为中国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从而使得协商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战略途径和运行平台。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基于这样的定位,中国长期进行的政治协商、社会协商等等民主实践终于被提炼为“协商民主”这个总体表述,明确为中国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报告给予了明确定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将协商民主在党、国家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全面展开,使其成为人民民主运行和实践的最广泛、也是最基本的政治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拓宽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的协商渠道。深入开展立法协商、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社会协商。2015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明确“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使协商民主建设有了纲领性文件。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协商民主在中国将进入一个体系化、制度化的全面发展时期。协商民主必然由此全面融入中国的党和国家的制度体系,以及政府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人民民主实践的基本体现。

五、结语

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民主化过程中的自觉选择和不断探索实践。中国的民主实践之所以要创造和推动协商民主,与中国国家转型、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以及以人民民主为形态的中国民主建设实践密切相关。协商民主内生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不仅为中国革命胜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为超大规模国家的平稳转型、有序发展以及有效治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国协商民主所具有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无须用西方协商民主来注释,中国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足以提供最有力的注释。这不是要排斥对西方协商民主的学习和借鉴,而是为了强调中国的协商民主要得到真正的发展,必须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制度与组织、文化与价值,只有这样,协商民主才能在中国得到健康的发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借鉴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相似的经历、共同的任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和合作,都使这些国家对中国具有天然的亲切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经验的借鉴价值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
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式协商民主制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我国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涵与特征、价值与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政治协商;作用 ......
我国协商民主若干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西方政治学家就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局限性提出的应对之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党和人民对民主形式的创造,是党......
浅析协商民主视阈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民族区域自治中协商民主的现实性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立法工作中协商民主的推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就是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基本法,需要多种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在立法过程......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宪法学视阈下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在......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27
" 在现代国家,民主是预防专制和反对专制的一种普遍国家形式。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却始终迷雾重重,正如英国学者Keith.Granam曾经说过的:“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是什么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好......
浅议“协商民主”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协商民主是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对话、讨论、审议等方式,参与公共决策和政治生活。它以公民参与决策作为民主的核心价值,其本质特征是公开的、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理......
政协民主制度建设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制度化不仅包括了三项职能的内容、形式与程序的制度化,还应当包括协商民主成果落实和转化的制度保障。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应建立健全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人民政协委员联络制度、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工作制度等制度层面,及建立健全协商对象补充机制、协商议题形成机制、协商内容确定机制、协商形式选择机制、协商成果反馈机制、协商运行保障机.........
论协商民主机制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务,需要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公民社会团体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环境协商民主机制是建立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网络治理机制的最佳途径,是突破环境法律制度瓶颈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中现代民商法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商品交易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带有强制力的法律来对其进行调整和规范,以便更好的实现市场经济的流动,促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并调整好不同方面的市场经济关系,民商法就是其中的代表。在......
中国民主建设研究: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为分析载体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为载体分析中国民主建设,则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价值理性层面上关于民主的价值诉求和应然设定,一是工具理性层面上关于民主的实现形式及其操作效用。价值理性对我国民主建设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激励......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9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摘要]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导向,深化文化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本次全会针对文化体制发展做出了......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民商事仲裁制度作为一种排斥国家司法权力过分强行介入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1〕之所以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民商事仲裁制度凸显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某种程度的妥协,而此种妥协正是现代法治社会理想模式的......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2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决策型协商民主、咨询型协商民主、监督型协商民主和协调型协商民主四种形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也面临着形式化倾向、弱势群体表达受阻、协商理性不足、参与冷漠与协商责任感缺失等诸多践行困境。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培养基层民众协商意识,规范基层政府协商行为,就.........
浅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协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伴随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入发展,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为此,在推进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
当好协商民主的主人翁
发布时间:2022-11-23
对政协职能、地位、作用要有新认识和新定位 我认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结构是很清楚的,即中共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资政、民主党派参政。在中共的领导下,各方力量都担负起各自的分内责任,共同构建和完善国家......
儒家思想与中国民主
发布时间:2023-02-23
"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儒家思想妨碍了中国在20世纪实现民主转型。进入21世纪后,仍然有一部分“特殊国情”论者认为,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民主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文化相对主义与文化决定论的逻辑,......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价值分析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的法治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价值问题上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认识,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建设的正价值,坚决摒弃中国传统法律......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8
[摘要]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而商......
浅谈现代民商法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体现
发布时间:2023-06-22
单纯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活动会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有一个宏观的调节方式对其进行维护,以保障贸易顺利进行,保护民商主体的利益。现代民商法正是为现代商业贸易保驾护航的重要工具,只有严格遵守民商法,不断完善民商法,才能保障公平与效率并存,市场与政府的调节并行。本文针对现代民商法的作用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价值作出阐释,以期对民商法有所了解。一、民商法及其作用民商法诞生于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并在一定经济环境.........
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 论文摘要:以协商民主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政协是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相联系的一种国家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既要高举团结的旗帜,更要发挥民主的功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3-18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摘 要] 作者认为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
作为宪法实施机制的协商民主:中国语境下的展开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 宪法实施对于保持宪法的生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协同治理的背景下,宪法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国家与社会的协商情势,晚近兴起的协商民主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协商民主秉持人民作为宪法最终实施者的理念,认为宪法实施就是人......
档案国家社会价值论
发布时间:2023-02-15
摘要:对国家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主要形成于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及国字号社团、企事业单位。对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包括国家形成档案全部,非国字号企业、社团社区村级档案,部分家庭、社会人档案。档案行政部门简政放权部分应该由......
园墙在中国古建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2-11-04
中国传统园林的墙,按材料和构造可分为版筑墙、乱石墙、磨砖墙、白粉墙等。分隔院落空间多用白粉墙,墙头配以青瓦。用白粉墙衬托山石、花木,犹如在白纸上绘制山水花卉,意境尤佳。园墙与假山之间可即可离,各有其妙。园墙与水面之间宜有......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3-06-09
"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 超越 论文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相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超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依托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
程序民主是我国民主建设的重要环节
发布时间:2022-07-25
"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理想的民主形式,但是在现实的中国,民主 理论与民主实践存在较大的反差,民主化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称。一方面我们 把民主的地位提得很高,一直作为基本政治纲领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民......
浅谈国家义务的价值基础
发布时间:2022-07-22
国家义务的价值基础,人性尊严为国家义务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是国家义务的妥当性规范。 赖特布鲁认为法实证主义不能以法律本身的力量赋予法律妥当性的基础,当为与妥当性只有依据内在于法律的价值才可赋予其正当性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体育强国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体育强国建设有引领和导向作用。论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下的体育强国。体育强国建设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育强国建设有助于培育公民的道德。 【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当代形态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 当代形态 [论文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这主要是因为其艰难探索并成功找到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发布时间:2023-03-03
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准市场和政治民主协商 一、水资源配置的三种思路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水资源分配是一种指令配置模式,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配置水资源,国家养水,福利供水,这种模式导致水资......
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协商民主纳入执政党的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必须沿着这一思路不断向前推进。为此,需要明确协商民主进入......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深层整合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治理手段的网络治理与自由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不相符,却能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相匹配。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合起来,并将这一统合之后的产物称为协商式治理。从理想角度来说,协商式......
当代中国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批判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文化,已经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避免消费主义不良价值观的侵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费文化。〔关键词〕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消费文化;价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民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的最高抽象,主要由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党的十八大报告明......
浅谈民主、民主国家及其教育理想
发布时间:2023-04-18
当今中国社会,民主是一个既令人向往,又让人感到恐惧的概念,但西方民主国家的教育又对国人充满诱惑。作为以教育哲学为志业的知识人,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完整描述。教育哲学是对解决当代社会生活的棘手问题应当具备的正确思维(mental......
民主价值观的普适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1997年夏天,日本一家主要报纸请我就二十世纪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谈谈自己的看法。我发现这是个很少遇到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毕竟在过去的百年当中发生了那幺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欧洲的帝国,特别是在十九世纪中居于支配性地位的英、法......
协商民主,深改的另一个轮子
发布时间:2022-12-07
在目前以加强中央统一集中领导为主的政治形势下,“协商民主”这种加强多种渠道和方式的制度化咨询协商方式,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有益补充方式,毕竟,“多商量总比少商量好”。 2月9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
浅论协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发布时间:2016-09-07
一、协商民主本身就是一种法治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虽然主张枪杆子出政权, 但在革命胜利之后并没有按中国政治习惯搞打江山, 坐江山 那一套, 而是以政治协商会议的形式主动向民主党派让渡部分政治利益。就参与度和民主性来......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没
发布时间:2022-08-01
" 在现代国家,民主是预防专制和反对专制的一种普遍国家形式。但是,对于民主的认知却始终迷雾重重,正如英国学者Keith.Granam曾经说过的:“十八世纪以前,每个人对民主是什么都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很少有人拥护它;而现在的情况正......
国家审计目标与价值理性
发布时间:2023-01-21
国家审计目标与价值理性 国家审计体系,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有着一定的内在结构和目标的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国家审计目标决定着国http://WWw.LWlm.cOM家审计体系的内在结构与基本功能。因此,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务来看,国家审......
国家自主性与政商关系
发布时间:2015-07-27
近期广受好评的电影《十二公民》里有一个情节,身份为出租车司机的“陪审员”与另一个身为地产商的“陪审员”矛盾相左,于是发牢骚地说,这是工农大众的天下,没有资本家说话的份儿。后者勃然大怒,起身指着前者的鼻子质问,你说谁是......
谈商法与民法主导价值之比较(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1
论文摘要:法律价值是一定的社会主体需要与包括法律在内的法律现象的关系的一个范畴。这就是,法律的存在、属性、功能以及内在机制和一定人们对法律要求或需要的关系,这种关系正是通过人们的法律实践显示出来的。“在法律史的各个经典时......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09
【文章摘要】 当前,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始,人民币的升值趋势不断增强。尤其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拯救全球经济中发挥了不可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3-03-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理念,导源于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经验,它的丰富内容、内在活力和持久生命力,也必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而得以展开、深化和升华。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固有根本,在......
关于建设国家级民办大学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3-03-09
一、案由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民办教育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全国民办高校718所。伴随规模的不断增大,民办教育质量也不断提升,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数量基本满足了国家和人民需求的前提下,人们关注的就是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了。《国家中长期教育.........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8
" [摘要]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对于如何建设我国的民主政治,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在遵循渐进主义逻辑的基础上,从考察我国学者的相关理论观点入手,分......
协商民主:执政党主导的民主化进程的选择性亲和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协商民主 执政党 选择性亲和 [论文摘 要]通过从民主化理论的微观视角来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执政党应对转型时期的重叠危机,探索民主的程序化价值以实现体制内渐进民主化以及发挥组织化治理资源优势增进有效治理......
民商法原则中对赌协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对赌协议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的扩大化,但直到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对赌协议做出约束和规范。通过分析相关对赌协议的法律原则,可以对对赌协议做出进一步的理解。民法和商法原则是与对赌协议密切相关的法律原则,本文从民商法原则出发对对赌协议稍加分析。一、对赌协议的定义在企业投资估值调整机制中包含了对赌条款的协议被称之为对赌协议。投资估值调整机制,是在投资领域中普遍常见的一种手段,一般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互.........
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之历程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要:近代的中国,外有列强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与蚕食;内部“中华民族”的整合又滞后于以王朝为框架的国家整固,是以,在近现代国家发展中,边疆民族对国家的认同缓慢而曲折,边疆地区亦遭遇了种种民族国家认同危机,历届中央政府......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路径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建国初期,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主导价值观建设坚实的现实基础,在辩证把握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整合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力求为人们......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 摘要:本文论述了 中国 传统文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体现与价值,以及时建筑环境文化传统与 现代 的 分析 ,阐明了中国建筑环境文化 发展 的意义,寻求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发展的结合点。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建筑环境表现出......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3
【摘要】中国社会转型对民主党派思想建设提出了挑战。民主党派思想建设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主党派思想建设的应有之义。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必须在社会主......
协商民主理论的决策合法性构建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代议制民主的决策合法性危机引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公民平等而直接参与的诉求、决策程序正当性的制度设计、公共理性的运用和对共识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从价值和程序两方面来努力重建决策的合法性。协......
征信国家失信惩罚机制建设对中国的启示(1)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 要:失信惩罚机制建设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中国失信惩罚机制建设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重点在信用法律体系、政府监管力度、征信机构作用发挥、社会信用文化培育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使失信惩罚机......
立法协商:理论实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2-08-17
立法协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与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一起,作为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法协商在我国属于新事物,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立法协商,我们有必要就立法协商的理论研究。国内的探索以......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启示下的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20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国家.........
协商民主:城市治理的有效模式
发布时间:2022-08-21
城市的治理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杭州市以及浙江许多地方,通过把民主机制渗透到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之中,力图提升公共决策的民意分量。而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如何有效嵌入到城市治理之中,从而改进治理机制,......
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现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8
摘 要:“民主”作为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新浪微博出发,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手段,对微博中“民主”的认同情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认同;微博 最近一段......
我国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12
查字典范文网为广大用户整理了经济法论文-我国外资并购中商标价值评估问题,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外资并购 商标 评估 外资并购是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所谓并购是企业合并与收购的总称,企业并购最先在英美国家实践和提出,它......
立法协商:理论、实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2-10-17
立法协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与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一起,作为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法协商在我国属于新事物,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立法协商,我们有必要就立法协商的理论研究、国内的探索以......
现状、问题与路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探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是加快发展人民民主的推动力,也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多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不断完善协商性党群治理机制、参与决策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协调与矛盾调解机制、平等对话机制、法治保障机制等各种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关键词:基层.........
论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及极其丰富。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这里的基层协商民主强调在居委员会组织建设和村委员会组织建设。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理论对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
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孝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具特色的道德文化遗产,是古代进行孝道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传统家训蕴含着丰富的孝道思想,其基本内容包括存身惜名、竭力奉养、诚意孝敬、慈孝相应、委婉劝谏、薄葬诚祭、显亲扬名、......
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
发布时间:2022-12-21
" 论文关键词:共产党 领导干部 建设主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论文摘要: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主体。确立党员领导干部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主导功能和垂范效应,对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从民族国家到后民族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 要】由于面临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作为当代社会最广泛存在的政治治理模式的现代民族国家出现了“民主的困境”。在考察了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的“恐怖性”、全球化导致的软弱无力后,哈贝马斯试图建构起“升级”民族国家的未来......
浅论当前我国的民主与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近代以来,关于民主的讨论很多,这就引发了对我国自身民主发展的探究。事实上,我国领导人对民主的发展逐渐重视,但是社会问题多多,想实现这一目标举步维艰,我们应从改革着手。目前我们已经完成经济改革,但社会改革遇到问......
基层协商民主的机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需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发布时间:2023-07-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错误的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要用正确的意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认真贯彻核心价值观 努力实现国家审计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8
认真贯彻核心价值观 努力实现国家审计价值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穿审计全过程的审计群体的共识和对价值的认同,对审计事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对于统一国......
对当代新儒家民主理论的评价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31
摘 要:新儒家认为儒家传统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格平等的思想是民主思想的种子,民主政治的建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传统儒家能够为现代民主政治提供道德资源,儒家可以通过民主政治实现道德主体的客观化。认为儒家思想既包含有利于......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3-07-1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不仅要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11-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
协商民主下的网络公共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9
摘 要 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晚期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该理论认为公共政策必须经公民通过平等、自由的讨论从而达成一种共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公共参与作为新型的公民参与政治协商的形态,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媒体反应民......
对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非常重视基层民主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仍......
应发挥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群众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因为其意义与概念均比较特殊,因此把其融入到公民道德建设当中效果较显著。在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群众文化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使公民道德建设更具理想化,公民道德建设之中群众文......
传统“和”文化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战略价值
发布时间:2023-05-27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但长期以来,中国作为丰厚优秀文化资源的原生地,对其发掘和现代性转化不足,值得国人警思。①本文将对作为中华文化血脉的和文化进行积极开挖和提炼,探讨这一传统核心价值的......
从《六人行》看美国主流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7-23
一、《六人行》简介 《六人行》( “Friends”),是一部由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拍摄的展示纽约三男三女六位好朋友日常生活的情景喜剧。该剧曾火爆全球,在世界10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并引起轰动。该剧讲述了发生在六个成长背景迥异,性格独......
民主与自由——从理念的分析谈中国民主建构
发布时间:2023-01-06
" 摘要:民主与自由是现代政治理论中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从这两个概念出发形成了现代政治的两个基本派别——民主主义与自由主义,对这两个概念及两个派别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现代政治的思想脉络,进而探索中国......
民主是一种普遍价值观
发布时间:2023-06-21
" 一九九八年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是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和哈佛大学拉蒙特荣誉教授。下面这篇论文是他一九九九年二月在印度新德里“建设世界民主运动”讨论会上的主调演讲。此次会议由国家民主基金会、印度产业联盟和......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中的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
发布时间:2022-12-09
" [摘 要]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根本上竭诚体现人民主权的组织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政治运作机制,从而达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目标;因此她具有人民主权的特征。同时,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也构成她在国家政治......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爱国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 要]改革开放,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伴也随着挑战。由于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激荡,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思想冲击着人们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的判......
国家意识形态中的科学价值观和学界责任
发布时间:2023-04-10
科学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四条、第十九条和二十四条都推崇科学理念,明确提出“国家提倡……爱科学……的公德”。充分说明科学价值观是我国国家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价值观是现代社会的基石,并对意识形态其他部分产生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服务于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是特定民族、国家的主流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建设的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2-11-09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进行公民道德共识建设,是重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信仰的重要路径。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建设的内容包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通过中西方公民道德教育原则优势互补、道德理论学习与道德生活实践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内在自我修养相融通等方式开展公民道德能力培育;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进行公民责任意识、公民主体意识、公民认同意识和万物和谐意识在内的公民道德意识培育;在情感内化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与价值
发布时间:2023-07-12
建筑既是技术的,也是艺术的,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我们在建筑时,不仅要考虑它的实用价值,更要考虑它的文化价值,因为,建筑的核心是文化。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文化的理解,从建筑的文化内涵及意义,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发布时间:2022-08-07
" 1.当代世界民主化浪潮及对政治发展理论提出的新课题 发展中国家能否实现民主?或者说,现代民主的政治形式是否能够成功地移植到非西方国家?许多政治学家曾对此持怀疑态度。在60~70年代,世界上的一些权威主义政权显得稳定和强有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
发布时间:2015-09-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
浅析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
发布时间:2016-11-28
1 对话协商之缘起 宪政主义也可直接称作宪政,本质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现代政制。宪政主义来源于西方,背后的理论基础实质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为了战胜其他价值,逐步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