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深层整合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深层整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6 00:16:46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深层整合
时间:2023-08-26 00:16:46     小编:高敏捷

〔摘要〕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治理手段的网络治理与自由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不相符,却能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相匹配。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合起来,并将这一统合之后的产物称为协商式治理。从理想角度来说,协商式治理一方面可以发挥网络治理所具有的高效率优势,另一方面又可使之具备协商民主所蕴含的民主意涵。当然,从现实角度来说,人们在落实协商式治理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难题,如难以精准地确定各个利益相关者、包容性与协商之间具有冲突、较难区别出协商与妥协之间的差别、难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协商治理及缺乏解决分歧的机构。因此,应采用在开展协商式治理之前经由公共媒体发布协商式治理的具体操作议程、正确安排所要讨论议题的顺序、设置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等途径来克服这些难题。

〔关键词〕 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协商民主

从表面上看,协商民主与治理 ① 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关联。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或共通之处。基于这些相似或共通之处,我们可以将协商民主与治理统合起来,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促进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发展的目标。

一、协商式治理:网络治理与自由民主矛盾的解决之道

当人们对某些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无法达成共识之时,就需要通过协商来解决,社会治理同样如此,协商式治理就是为了解决社会治理中产生的差异而诞生的。在德国社会学家卢曼(Niklas Luhmann)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差异化程度不断增大的社会。他所说的差异化是从构成社会的各个子系统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功能的角度来界定的。具体而言,构成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子系统各自承担了相应的功能――保卫人身安全、有效率的产出以及实现正义,而各个子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是以其各自首要的运行规则不为其他系统的运行规则所干扰为前提的,即政治子系统的民主原则、经济子系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以及法律子系统的法治原则在各自的系统内独立运作。如果各个子系统能够按照其运行规则来运作,它们就可以有效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但如果某个子系统按照其他子系统的运作规则来运作,那么这必然会导致这个子系统无效率,甚至还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崩溃。例如,如果人们将经济子系统中的运作规则――利润最大化原则运用到法律子系统,那么,这会导致法律子系统的崩溃,因为正义是无法被买卖的 〔1 〕83-114。当然,各个子系统功能的顺利运转是以其他子系统功能的实现为前提的,例如,经济子系统的顺利运作是以政治子系统和法律子系统顺利运作为前提的 〔2 〕。

现代社会各个子系统如能按照其自身的原则去运作,那么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就能够有效地处理各自的问题,但问题在于,有些社会问题,如环境问题或贫困问题,可能横跨好几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如果按照各自通行的原则去处理的话,就会提出完全相反的处理方案。例如,对于环境问题而言,政治子系统会从当代人及其后代的人身安全出发倡导通过增税的方式去解决环境问题,而经济子系统则会从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反对运用增税的办法来解决环境问题。那么,面对诸如环境保护这一类问题,人们很难提出一个符合各个子系统所遵循的原则的方案,毕竟,保证各个子系统顺利运转的原则各不相同。为此人们发明“棘手问题”一词来形容诸如环境问题之类的问题 〔3 〕。所谓棘手问题,是指“一些由于多样化以及模糊的原因而导致的并且没有清晰、直接解决方案的问题” 〔4 〕。

当下,人们不能像以前那样直接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去解决各类棘手问题,因为,行政只是政治领域的一部分,它所奉行的原则迥异于其他系统的原则,如果人们不顾及各个系统之间的差别而强行用一个系统的原则去解决的话,这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系统的顺利运作。面对这一情况,人们提出用“网络治理”这一治理模式来解决棘手问题 〔5 〕②。

由于学者们目前对于网络治理的含义还未达成共识 〔6 〕,所以,笔者在此借用索伦森(Eva S.rensen)和陶芬格(Jacob Torfing)较为全面的定义来说明何谓网络治理:所谓网络治理指的是“一种由独立的但自主的行为者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水平合作关系;这些行为者通过谈判的方式来互动,这一互动发生在规制性的、规范性的、认知性的以及想象的框架中,而且这一互动是在外部机构规定的界限的范围内实施的一种自我规制性的互动,这一互动有助于公共目标(public purpose)的实现” 〔7 〕9。网络治理之所以能有效解决棘手问题,正是因为它囊括了社会中各个子系统的诸多行为者,例如政治子系统中的各级政府、社会子系统中的非营利组织、职业团体、公民以及经济子系统中的公司,这些行为者拥有不同的资源、信息、偏好,代表了不同子系统的运行准则,他们由于彼此之间基于相互信任而彼此贡献自己所秉持的资源、共同分享权力、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基于此,他们能够通过谈判、协商(deliberation)的方式从而有效解决相应的棘手问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治理中的各个行为者是相对平等的,而且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分歧只能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而不能通过直接指挥、控制的方式来解决 〔8 〕12。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资源与信息,缺少其中任何一方的参与,人们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各类棘手问题。

虽说网络治理能够有效应对差异化日益明显的社会现实,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类棘手问题,但是,它也给自由民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首先,为了追求解决问题的高效性,一些治理网络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于招募各类技术精英、政治精英以及各类强势利益集团成员,偏向于排斥普通公民。即使这些治理网络将普通公民纳入治理网络之中,他们也会利用普通公民缺乏相应的资源与专业知识的劣势来操纵议程的设置、政策的选择、制定以及实施,所有这些做法与自由民主所倡导的包容性以及平等参与的观念都是相悖的。其次,治理网络即使能够克服上述问题,但是由于治理网络内部的各个行为主体都致力于追求他们各自的利益,所以他们所欲实现的目标可能会并且实际上也会与公共利益相冲突,而这与自由民主促进公共利益的预设相冲突。最后,在自由民主制度之下,如果选民认为某个代表无法胜任其职务,那么他们就会在下次选举中将他选下去,选民能够通过选举这一手段来确保代表们向他们负责。换言之,在自由民主制度之下,问责问题并不是一个大问题,相比之下,人们很难确定治理网络中的各个行为主体的相关责任 〔9 〕。因为,一方面,治理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即他们是非正式的,另一方面,治理网络所作的决定都是连带性的,所以,人们很难确定其中某个行为主体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 〔10 〕7-11。

  总之,网络治理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棘手问题的治理模式,但它与自由民主的一些特征不相匹配。虽然如此,它却与民主本身并无冲突,因为,自由民主毕竟只是民主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虽然从目前来看,它是一个受大家认可程度较高的成员),民主大家庭除了自由民主这一成员之外还有其它成员,例如竞争性民主、争胜性民主以及协商民主等。基于此,网络治理虽然与自由民主不相匹配,但它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要素是相辅相成的。那么,在差异化社会中,如何将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一起来,从而应对其对自由民主带来的挑战呢?此时,协商式治理就应运而生了。

二、协商式治理:把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统一起来

在当前学术界,与网络治理这一概念的情形有些相似,虽然有些学者认为民主理论目前正面临着“协商式转向”(deliberative turn) 〔11 〕3-10,但学者们对于协商民主这一概念的含义莫衷一是,更有甚者,在中国语境之下,学者们对于“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词如何翻译也意见不一 〔12 〕1-13。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倾向于将古特曼(Amy Gutmann)和汤普森(Dennis Thompson)两人对协商民主的界定看作是对协商民主的临时定义:协商民主意味着“自由而平等的公民(及其代表)通过相互陈述理由的过程来证明决策的正当性,这些理由必须是相互之间可以理解并接受的,审议的目标是作出决策,这些决策在当前对所有公民都具有约束力,但它又是开放的,随时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13 〕7。

从规范意义的角度来讲,协商民主至少包含三个重要特征:具有公共性精神(public-spiritedness)以及平等尊重(equal respect)的审议、包容性(inclusion)以及平等参与(equal participation) 〔14 〕。首先,协商民主“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讲理的需要(reason-giving requirement),即陈述理由” 〔13 〕4。简言之,协商民主首要的特征是协商。虽然协商意味着人们要给出理由,但人们给出的所有理由并非都能构成协商。人们所陈述的理由至少包含两个特征才能构成协商。第一个特征是人们所陈述的理由须具备公共性精神。所谓公共性精神,一方面,它意味着“公民和官员为了证明各种政治行动的正当性而给出的各种理由,和评价这些理由所必需的信息,都应该公之于众” 〔15 〕107;另一方面,它意味着“在审议过程中所提出的各种理由应能为所有参与审议的公民所理解” 〔13 〕5;同时,它还意味着人们所给出的理由要指向集体(它的范围取决于这一理由所欲支持的政策或决定所影响的范围)的善(collective good),或能够与诸如正义等公共原则关联起来,即使这一理由同样指向其他的善 〔14 〕,或者,简单地说,人们所给出的“理由的内容必须是公共的” 〔13 〕5。一项理由之所以是“协商的”之第二个特征是它平等地尊重其他理由,即使这些理由与之差别非常大甚至是与之相反,但“个体在力求公平合作时没有理由拒绝这些理由……他们应能为寻求公平合作的、自由而平等的个体接受”。〔13 〕4

协商民主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它要求(直接地或间接地)囊括与人们所展开协商的议题相关的所有公民。协商民主之所以要囊括所有利益相关者是因为这不仅是出于人们作决策时需要顾及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审慎的需要(如果人们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这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就有可能会受到抵制),更重要的是,这是出于尊重每个个体道德尊严的需要,即如康德所说的要尊重人的需要 〔16 〕31-87。

协商民主的第三个重要特征是它不仅要求囊括所有相关公民,而且它要求确保开展协商的相关公民之间是平等的,而且这一平等并不只是一种法律面前的平等或形式上的平等,它所要求的是一种更高级形式的平等:它要求协商民主的“参与者必须能在论坛上自由而平等地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具备和运用有效参与所需的各种能力” 〔17 〕213。协商民主之所以提出如此高的要求是因为它要求实现真正的、理性的“协商”,或者,反过来说就是它避免各种偏离理性协商的支配、欺骗与自我欺骗。协商民主囊括所有相关公民并且确保这些公民平等地展开协商正体现了协商是“民主的”这一重要特征。

综上所述,协商民主的公共性精神以及平等尊重的审议、包容性以及平等参与这三大特征使人们明确了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和“民主”之含义,从而也使人们明确了其日常政治实践活动中那些属于协商民主的部分或要素。

网络治理的一些做法与协商民主的上述某些关键特征相似。具体而言,网络治理在实践过程中要将各个与之相关的行为者容纳到这一实践活动中去,并且赋予各个行为者以平等的发言权(虽然各个行为者之间在能力与资源上差别非常大),最后,各个行为者在这一过程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需要与该群体的公共利益相关或与公共准则关联起来。虽然网络治理这些做法与协商民主的一些关键特征非常相似,但是,这些做法背后的原因与协商民主的诸多特征背后的缘由差别非常大。协商民主的诸多特征背后是一些道德原则,而网络治理的上述做法是来自于审慎原则,即面对差异化日益增强、棘手问题日益增多的社会,单个行为者特别是政府无力应对,所以,面临这种情形,要想确保社会正常地运转下去,如要有效解决诸多棘手问题,人们就需要将各个行为者联合起来共同去应对。在这一过程中,每个行为者之间虽然在能力与资源方面有所差异(私人公司拥有资金与技术,非营利机构拥有政治合法性,政府拥有制定正式法律、法规的权力),但若要试图有效应对日益差异化的社会以及解决棘手问题,人们就需要各个行为者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而这一合作的前提是各个行为者能够参与到相关决策过程中或作出决定。此外,他们对相关的决策或决定都拥有平等发言权,而且,各个行为者针对相应的政策或决定提出的理由必须为其他的行为者所接受或与某些公共原则能够联系起来。否则,如果缺少这些合作的前提,治理网络就无法形成,人们也就无法有效应对差异化日益增强的社会,也无法解决各类棘手问题。

  虽然网络治理一些行为特征背后的原因与协商民主类似的关键特征背后的原因差别很大,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追究两者之间的差异的话,我们可以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同时促使两者的发展:一方面促进网络治理的发展,从而可以使之发挥有效应对差异化社会和解决棘手问题的优势,另一方面促进协商民主的发展,从而可以使之发挥协商民主因其具备的协商与民主要素而使它的决议具有正当性的优势,最终可以有效克服网络治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可以将融合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这两个要素的结合物称为“协商式治理”(Deliberative Governance) 〔11 〕119-134,其要素包括包容性、协商以及影响三方面。首先,协商式治理的第一个要素是包容性。同网络治理一样,协商式治理包括诸如私人公司、非营利组织、各类职业团体、公众代表以及各级政府机构等各个利益相关者或行为主体。包容性是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都强调的要素,当然,网络治理是从效率,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从高效地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强调包容性的。相比之下,协商民主则是从规范性,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从民主的维度来强调包容性的。其次,协商式治理的第二个要素是协商。协商式治理过程中的各类行为者就各种政策及其后果进行理性讨论,从而最终作出有约束力的决定。协商并不是为了寻求真理,而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因而它具有时间期限。因此,协商式治理中的协商维度一方面顾及到协商民主的首要特征――协商这一重要要素,另一方面它也兼顾治理的目标――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维度。最后,协商式治理的第三个要素是影响。广大公民能够通过各类审议渠道将其需要、利益以及观念反映在上述决定中,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各种渠道能够对上述决定提出异议并促使相关部门、群体对这些异议提出回应 〔4 〕,公民可以通过各种审议渠道将网络治理中出现的非民主倾向、偏离公共利益以及无法问责等问题公之于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18 〕。

总之,综合上述分析,我们会发现,协商式治理有助于确保治理既具有效率又是充分具有正当性的理想的治理模式,换言之,协商式治理是推进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迅速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此,我们需要大力提倡协商式治理这一治理形态。

三、协商式治理:从理想到现实

目前,面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以及随之而来的“棘手问题”,国内外已涌现出多种多样的协商式治理模式,例如,美国的通过线上对话联结公众与政府、二十一世纪城镇会议、协作学习以及审议式都市规划,巴西的参与式预算以及国内浙江温岭的民主恳谈会和参与式预算 〔19 〕211-272。这些参与式治理模式虽然在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以及解决问题的效果上有所差别,但实际上,他们都具备一些“家族相似性”,即都包含上文曾提到的协商式治理的要素:广泛而多元的参与,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充分的协商,有效的治理。

一方面,上述诸种协商式治理模式不仅有助于发挥网络治理具有高效能的优势,而且它也可以通过协商民主来应对网络治理中暗含的各种问题,从而最终实现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协同发展的双赢结果。但另一方面,现实中的诸种协商式治理模式也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些挑战甚至会影响到它们充分有效地发挥其效能。具体而言,现实中诸多协商式治理模式面临难以确定利益相关者、包容与协商之间存在冲突、难以有效区别协商与妥协、在协商过程中难以实现平等以及难以解决各个协商渠道之间的分歧等五方面的挑战。第一,难以精准地确定各个利益相关者。因为某个决定或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及其解决方式势必会影响一些利益行为主体,但是,这一影响对于所有行为主体而言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所以,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是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来将一些行为者纳入到协商式治理活动之中,将另外一些行为者排除在外而不予以考虑。第二,包容性与协商之间存在冲突。将广大利益相关者或行为者容纳到协商式治理活动中,或简言之,包容性是协商式治理的必然要求,而协商也是协商式治理的重要特征,但事实证明,在协商民主的实践过程之中,包容性与协商往往是相冲突的,即协商活动所囊括的利益相关者越是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差异越大,他们之间进行理性协商的可能性就越小;反之,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越倾向于单一性,他们之间的差异就越小,他们进行理性协商的可能性就越大 〔20 〕84-124。同样,在协商式治理实践活动过程中,人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人们由于缺乏相应的应对这种情形的准则从而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形在包容性与协商之间进行权衡,所以,人们在协商式治理实践过程中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第三,较难区别出协商与妥协之间的差别。正如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特征一样,协商也是协商式治理的重要特征,协商如上所述意味着人们在说明其理由时需要秉承公共性精神以及平等尊重的态度,在协商过程中,人们通过交流会改变自己对某些问题或议题的看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成共识(consensus)③。但问题在于,在协商民主实践以及协商式实践过程中,人们如何区别协商与妥协(compromise)之间的差别呢 〔21 〕91-92?毕竟,有时,协商与妥协之间的差别非常小,不仅如此,更为关键的是,在现实之中,人们更愿意承认最终实现的结果是通过妥协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人们改变自己的观点而实现的 〔14 〕。第四,难以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平等地参与协商。就像平等参与既是协商民主的要求也是实现有效网络治理的前提条件一样,它也是实现有效协商式治理的一个条件。但是在具体的协商式治理实践过程中,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各自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以及政治地位上都是非常不平等的,那么,在这种不平等的前提之下,人们如何能确保各个利益相关者是平等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参与?第五,缺乏解决分歧的机构。虽然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协商渠道将自己的需求、观念以及价值呈现在共同决定或政策之中,并且可以对这些决定与政策提出批评,但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当不同的协商渠道提出的观点或意见不一致甚至是相反时,人们应该如何应对以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各种协商渠道之上并不存在一个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解决分歧的机构。

  以上五个问题是人们在现实中实践协商式治理时可能面临的诸多挑战。人们可能没有解决所有这些问题的“万能药”,因为,各种协商式治理形式之间不仅差别非常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各自所面对问题的具体呈现形式差别也非常大。虽然如此,但是在笔者看来,人们至少可以采用在具体开展协商式治理之前通过公共媒体发布协商式治理的具体操作议程、正确安排所要讨论议题的顺序、设置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等途径来分别应对这些挑战。

首先,在具体开展协商式治理之前通过公共媒体公布协商式治理的具体操作议程。对于如何确定各个利益相关者这一难题来说,人们可以将要讨论的议题或议程通过公共媒体公布出来,如果有利益相关者感到自己的利益被忽略甚至是受到损害时,他们可以通过选举代表甚至是通过自己亲自诉诸媒体来表达这一点,从而使协商式治理的其他行为主体不至于忽略他们的利益诉求。其次,正确安排所要讨论议题的顺序。对于如何将包容性与协商协调起来这一难题而言,人们在保证利益相关者基本被包容进协商过程之中的前提之下,在确定协商的议程过程中,可以按照争议程度高低对大家共同关注的议题进行排序,然后,依次讨论争议程度从低到高的相关议题。按照这种方式,人们通过对一些差异程度较低的议题进行协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从而为协商并解决争议程度更高的议题做好铺垫。最后,设置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对于从第三个到第五个问题而言,各个利益相关者在开展协商之前可以联合相关政府或法律机构成立一个由政府或法律机构为主导的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并规定任何利益相关者如果在参与协商式治理过程之中发现诸如该过程是妥协而非协商,或者是发现协商治理过程中存在歧视的问题,或者在他们发现观点相互冲突而无法通过协商来解决时,可以随时诉诸这些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然后由其进行调查或进行仲裁。此时,参与协商式治理的各个利益相关者需要针对这些上诉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或仲裁作出恰当的回应。对于那些无法作出恰当回应的协商式治理形式,上诉委员会或仲裁机构有权对这些协商式治理主体予以惩罚。

当然,上述解决方案只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的应对协商式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多挑战的一点初步设想。重要的是,人们更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之中探索各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或者说,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人们需要秉持一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即在具体的环境之下、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2 〕。总之,人们只有通过积累相关的应对各种挑战的经验才能逐渐克服在协商式治理过程中涌现的诸多问题或挑战,也只有当人们成功解决这些问题或成功地应对这些挑战时,协商式治理的优势才能体现出来,才能实现网络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共同发展。

目前,我国正在努力促进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发展,而协商式治理是加快促进这一发展进程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在理论层面,我们可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之中的相关思想理论资源来为我国促进协商式治理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3 〕;另一方面,在现实层面,我们可以针对我国已有的各种具体协商式治理实践形式中涌现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且进一步探索新的协商式治理实践形式。总之,通过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努力,我们可以有效推进我国协商式治理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的协调发展。

注 释:

①由于很多学者将网络治理看作是治理的“最典型性特征”或者说是治理发展的最新阶段,所以,笔者将治理等同于网络治理。参见Stephen B:《 Andrew H. Rethinking Governamce: The Centrality of the State in Modern Socie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年,第55-56页。

②关于网络治理形成与演变的论述参见埃里克汉斯・克莱恩、基普・柯本让:《治理网络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程熙、郑寰译,《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③协商民主理论家们对协商民主实践的目标是否能达成共识这一点存在争议。参见John S.:《 D.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 of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年,第35-38页。

参考文献:

〔1〕桑德尔.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M〕. 朱慧玲,译.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1.

〔2〕Simon C. A.,J.rnLoftager.Deliberative Democratic Governance 〔J〕. Administrative Theory & Praxis, 2014(36).

〔3〕Rittel H. W., Webber M. M. Dilemmas in a general theory of planning 〔J〕. Policy sciences, 1973(2).

〔4〕Margaret G., Janette H. The Role of Deliberativ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 Achieving Sustainable Cities 〔J〕. Sustainability, 2013(5).

〔5〕Entwistle T., Martin S. From Competition to 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A New Agenda for Research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5(1).

〔6〕Candace J., William S. H., Stephen P. B. A General Theory of Network Governance: Exchange Conditions and Social Mechanisms 〔J〕.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4). 〔7〕Eva S., Jacob T. Introduction 〔M〕// Eva S. and Jacob T. (eds.). Theories of Democratic Network Governance. Hampshire an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8〕莱斯特・M.萨拉蒙. 导论:新治理与公共行动工具〔M〕//莱斯特・M.萨拉蒙. 政府工具. 肖娜,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2016.

〔9〕Stoker G.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J〕.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98 (1).

〔10〕Arthur B., Yannis P.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Concepts and Key Issues 〔M〕// Arthur Benz and Yannis Papadopoulos (eds.).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Comparing national,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11〕John S. D. Foundations and Frontiers of Deliberative Governanc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12〕谈火生. 编选说明〔C〕//谈火生. 审议民主.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3〕埃米・古特曼,丹尼斯・汤普森. 审议民主意味着什么〔C〕//谈火生. 审议民主.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4〕Dennis F. T. Deliberative Democratic Theory and Empirical Political Science 〔J〕. 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 2008(11).

〔15〕阿米・古特曼,丹尼斯・汤普森. 民主与分歧〔M〕. 杨立峰,等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16〕康德. 道德形而上学奠基〔M〕. 杨云飞,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7〕弗兰克・坎宁安. 民主理论导论〔M〕. 谈火生,等译.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18〕Mark E. W.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Authority 〔J〕.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6(1).

〔19〕约翰・盖斯提尔,彼得・列文. 审议民主指南〔M〕. 刘介修,陈逸玲,译. 台北:群学出版有限公司,2012.

〔20〕Mutz D. C. Hearing the Other Side: Deliberative vs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M〕.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21〕Steiner J., B.chtiger A., Sprndli M., Steenbergen M. Deliberative Politics in Action: Cross-national Study of Parliamentary Debate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22〕Alford J., Hughes O. Public Value Pragmatism as the Next Phase of Public Management 〔J〕.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2008(2).

〔23〕张康之.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权力依赖及其终结〔J〕.河南社会科学,2015(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论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思想
发布时间:2023-03-28
摘要: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及极其丰富。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实践意义。这里的基层协商民主强调在居委员会组织建设和村委员会组织建设。邓小平基层协商民主理论对于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
协商民主视角下动物疫情公共危机治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从2002年SARS疫情发生到去年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动物疫情公共危机频繁发生,从发生以来就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全国上下已建立了应对动物疫情公共危机的体系,但还是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试着从协商民主的角度来探......
基层协商民主的机制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为基层协商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基层协商民主发展需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路径,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实......
论新社会阶层协商性政治参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2
即将毕业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写论文是件很困难的事。不仅要求多,字数也多,通常论文很早就开始准备了。写论文,你遇到困难了吗?以下.........
坚持依法协商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 要】依法协商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目标要求。这一论断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实现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目标的回应。文章通过对我国......
当好协商民主的主人翁
发布时间:2022-11-23
对政协职能、地位、作用要有新认识和新定位 我认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顶层设计和治理结构是很清楚的,即中共执政、人大督政、政府行政、政协资政、民主党派参政。在中共的领导下,各方力量都担负起各自的分内责任,共同构建和完善国家......
微博时代网络谣言协同治理模式创新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 要 目前,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愈演愈烈,网络谣言的捏造与传播不仅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诋毁了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削弱了政府公信力。政府对网络谣言的治理一般采取技术手段、法律法规与政策构建三种......
协商民主理论的决策合法性构建及其批判
发布时间:2023-01-11
摘要:代议制民主的决策合法性危机引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反思。协商民主理论通过对公民平等而直接参与的诉求、决策程序正当性的制度设计、公共理性的运用和对共识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从价值和程序两方面来努力重建决策的合法性。协......
浅谈民商法原理与海商法的冲突与协调
发布时间:2023-04-28
[摘 要]我国《海商法》被视为民法的部门法。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理,当海运双方就运输合同发生纠纷时,首先适用《海商法》,在其没有规定时适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但由于《合同法》晚于《海商法》颁布多年,多年的海运实践极大......
哈贝马斯协商民主思想对中国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9
【摘 要】哈马贝斯的协商民主思想对于政治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被众多的学者追捧,但是哈马贝斯民主思想引入我国,必须与我国的现实状况相结合。本文介绍了哈马贝斯的民主思想,并结合我国的状况,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思......
浅析协商民主视阈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民族区域自治中协商民主的现实性 (一)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立法工作中协商民主的推行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首先就是要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一部基本法,需要多种法律法规与之相配套。在立法过程......
论协商民主机制在中国环境法治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 环境保护作为公共事务,需要一种公共治理模式,在公共治理中政府、企业与公民社会团体都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治理主体。环境协商民主机制是建立环境治理主体良性互动网络治理机制的最佳途径,是突破环境法律制度瓶颈的必然选择......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27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治理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从功能上主要分为决策型协商民主、咨询型协商民主、监督型协商民主和协调型协商民主四种形态。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但也面临着形式化倾向、弱势群体表达受阻、协商理性不足、参与冷漠与协商责任感缺失等诸多践行困境。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培养基层民众协商意识,规范基层政府协商行为,就.........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发布时间:2022-12-29
摘 要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国家民主政治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基层民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程度。借鉴于西方代议民主的补充――协商民主,结合在我国已得到长期实践,取得丰富宝贵经验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基层......
乡村社会治理变迁与多中心民主协作治理制度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3-06-27
"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村民自治制度代替了人民公社体制。国家放松了对农村社会的全面直接控制。村民委员会的直选。促使了农村社会治理开始发生了从“官......
协商民主参与化解基层群体性上访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关键词]协商民主制度;途径;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协商......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23-05-04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精品源自地理科 论文关键词 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 价值 局限  论文内容提要 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一种补充、完善和超越而非替代......
谈协商民主的价值及其局限
发布时间:2023-01-16
" 论文关键词 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 价值 局限  论文内容提要 协商民主是对选举民主的一种补充、完善和超越而非替代。它具有增进社会阶层和谐、提高公民参政素质、促进决策有效实施、保证社会持久效率等价值,同时也难以避免民......
发展传统文化与基层党内协商民主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3
[摘 要]我国传统的协商思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践经验,都为基层党内协商民主提供了理论和现实基础。在当前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基础上,论证基层党内协商民主的发展可行性因素,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突破口,......
制造集群网络协作关系治理框架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30
在对比制造集群网络协作关系治理与传统企业治理差异的基础上,以网络组织理论、治理机制为基础,结合协作关系的治理逻辑,构建了集群网络协作关系的多维治理框架。 关键词:制造企业;集群网络;协作关系;治理框架 一、网络......
集体协商与平等协商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1
内容提要:人们往往对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的关系混为一谈,但是,就法律而言,两者根本就是不同性质的。文章对集体协商和平等协商的法律规定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指出了混为一谈的原因及危害。从法律的规定和法理的角度做出了对工会代表行使......
我国协商民主若干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09
摘 要: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西方政治学家就代议制民主政治体制在发展中表现出的局限性提出的应对之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是党和人民对民主形式的创造,是党......
现状、问题与路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探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基层协商民主机制作为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是加快发展人民民主的推动力,也是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形式。多年来,我国基层协商民主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不断完善协商性党群治理机制、参与决策机制、合作机制、利益协调与矛盾调解机制、平等对话机制、法治保障机制等各种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推动基层协商民主机制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关键词:基层.........
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3-04-17
摘要: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协商民主纳入执政党的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协商民主实践必须沿着这一思路不断向前推进。为此,需要明确协商民主进入......
基层民主治理的创新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5-13
摘 要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通过基层的实践探索与上级组织的改革推动相结合来实现,......
协商民主对中国国家建设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5-09-08
一、共和民主与国家转型 考察古代中国政治与考察现代中国政治的视角是完全颠倒的,前者是从下往上看,因为,古代的中华帝国是从家成长起来的,犹如现代的美国是从乡镇发展起来的一样;而面对现代中国政治,我们的视角则必须是从上往下......
浅析与宪政主义的对话协商
发布时间:2016-11-28
1 对话协商之缘起 宪政主义也可直接称作宪政,本质是一种以法治为形式、以民主为基础、以分权制衡为手段、以个人自由为终极目标的现代政制。宪政主义来源于西方,背后的理论基础实质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为了战胜其他价值,逐步将西方......
浅论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
发布时间:2022-11-23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 论文摘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协商民主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特点......
协商民主:执政党主导的民主化进程的选择性亲和
发布时间:2023-02-01
" [论文关键词]协商民主 执政党 选择性亲和 [论文摘 要]通过从民主化理论的微观视角来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的发展,从执政党应对转型时期的重叠危机,探索民主的程序化价值以实现体制内渐进民主化以及发挥组织化治理资源优势增进有效治理......
民商事仲裁制度: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之妥协(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关键词] 民商事仲裁制度作为一种排斥国家司法权力过分强行介入的民间纠纷解决方式,〔1〕之所以为人类社会普遍认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民商事仲裁制度凸显了政治国家对市民社会某种程度的妥协,而此种妥协正是现代法治社会理想模式的......
档案公共管理中协同治理模式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3-02-12
一、引言协同治理是一种由政府部门主导,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公民团体等多种要素协同参与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模式。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门新兴交叉理论,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系统协同论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治理理论。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临界点不断缩减,公共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呈现复杂化和碎片化趋势,传统公共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民众需求。.........
“网络民主”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5-28
" [内容摘要]:网络越来越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的大众交流和社会联系媒介。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和人进入网络成为“电子人”后,其心理意识和思维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异,导致在“网络社区”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网络民主”表现......
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探析信访矛盾协同的解决模式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最近几年,伴随社会进展,各层级的信访也凸显了矛盾。协同化解这样的信访疑难,应当接纳整体架构下的视角来治理。维持社会公正,增添信访预警、整合多重合力。拟定根本规划,补偿个体利益。整体治理架构下,才能协同并化解常态......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内涵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3-05-22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改革中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且指出需要“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对于协商民主内涵理论界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在理论和......
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 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社会主义选举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效率的关系,是发展社......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宪法学视阈下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不仅是党的群众路线在......
地方政府区域治理边界与合作协调机制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要〕 区域边界存在着多重性,区域治理边界决定于交易成本的两难抉择。区域合作障碍的根源来自交易成本,通过协调机制改变交易成本内部结构将有利于谈判行为的实现。这种政治协调是突破交易成本障碍,促成集体行动实现区域合作的一......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发布时间:2023-01-18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一、引言 2004年,时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首次提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要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3月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阐述了审计作为国......
论商法民商分立与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要】当今世界上,商法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一种是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在究竟是选择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争论中,我国商法学界大多数学者形成一致的意见,不再要求单独制定商法典,而是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创新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网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整合创新 论文摘要:对网络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讨论界定,用主体论厘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运用社会学的“戏剧论”、经济学的“成本理论”等讨论网络环境......
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公共危机的突发性使得我们必须在公共危机的预警阶段、处置阶段与恢复阶段广泛地调动多元化治理主体,以多元化的资金和资源作为物质基础,协同治理公共危机事件,进而提升政府危机治理能力。本文主要以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的内涵作......
自主整理建构网络
发布时间:2015-09-15
总复习是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复习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而且能促进学生在系统掌握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帮助教师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复习过程是一个......
“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19
新时期,中国在全面推进改革、实施创新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平台重塑社会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成为一道紧迫的时代命题。“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和互联网思维的普及,将带来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协同治理机制的深刻变革。为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成都市亦需要不断改善社会治理现状,不断探索建立更加开放、包容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和治理格局。其核心是运用现代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各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和制衡机制,不断.........
新时代视阈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和价值
发布时间:2023-06-21
摘要:协商民主的概念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多样化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中之重;加强政协民主监督职能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手段;政协队伍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举措。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内涵展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价值,突出.........
法治文明与商人阶层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3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的非法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而我们所建立的法治社会,应是一种追求政治民主、社会正义、保障人民权利的文明社会,其基本特征及价值在于它的公正性、正义性、合理性。因而,中国现阶段的......
协同治理:“悬浮”化乡镇基层政权“软着陆”的实现理路
发布时间:2022-08-15
摘要:乡镇基层政权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实现国家与乡村社会良性互动的逻辑基点。我国税费制度改革后,基层政权“悬浮”问题凸显,表现为“事权”与“财权”严重失衡下的权责倒挂、基层自治空间被“瘦身”下的治理合法性内卷化、治理资源配置“失调”下乡镇可持续治理动力不足等。协同治理对于推进“悬浮”化乡镇基层政权“着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通过厘清乡镇政权运作逻辑、健全地方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
立法协商:理论实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2-08-17
立法协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与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一起,作为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法协商在我国属于新事物,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立法协商,我们有必要就立法协商的理论研究。国内的探索以......
网络谣言的法治化治理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网络谣言的泛滥对社会公信力产生沉重的打击,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文章系统地研究了网络谣言的概念,剖析了网络谣言的特点,结合国外治理网络谣言的相关经验,探讨了我国治理网络谣言的法治路径。 [关键词......
论析网络公民文化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关键词:网络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政府 论文摘要: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借助网络技术,以网络政治以参与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动为主要特征,以政治主体意识提升为价值诉求的网络政治文化。网络文化提升公民政治主体意识,推动政府建......
民商法原则中对赌协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2
对赌协议可以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的扩大化,但直到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法律对对赌协议做出约束和规范。通过分析相关对赌协议的法律原则,可以对对赌协议做出进一步的理解。民法和商法原则是与对赌协议密切相关的法律原则,本文从民商法原则出发对对赌协议稍加分析。一、对赌协议的定义在企业投资估值调整机制中包含了对赌条款的协议被称之为对赌协议。投资估值调整机制,是在投资领域中普遍常见的一种手段,一般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互.........
立法协商:理论、实践与发达国家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2-10-17
立法协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与行政协商、民主协商、参政协商和社会协商一起,作为协商民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立法协商在我国属于新事物,为了进一步深入认识立法协商,我们有必要就立法协商的理论研究、国内的探索以......
论现代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内部审计是 现代 管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协调整合是其自身获得 发展 和增加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COSO 企业 风险管理框架和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 分析 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两者相结合的......
从协商民主视角管窥高校院系党与非党行政负责人合作共事
发布时间:2023-01-14
[摘要]高校院系党组织与非党行政负责人合作共事属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范畴。二者通过共同协商完成高等教育和高校赋予的职责任务、实现和发展师生利益,协商的主要形式有党政联席会议、多商量机制和个人情感联系,明确二者的定位有助于......
试论网络文学创作主体的心理缺失与整合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在开放、自由、平等、包融的网络空间缔造的网络文学,鲜明凸现了当今一代网络写手的多重心理需要及隐藏其中的心理缺失,表现为:本我展现的需要与自我的迷失;归属与爱的需要与精神的失落;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习得无助的强化......
浅析协同治理的生成逻辑与建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3-03-29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做出以来,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语义变迁在政策文本中得以明晰,相应地,探寻治理理论的语义外延以及善治良政的实践边界也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的热点话题。这种语义变迁体现了后工业社会对新的社会治理模式的需......
论地方政协委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发布时间:2022-09-25
摘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协委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进地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深化政协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协委员的角色定位,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履行职责的着力点,把推动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履行职责的立足点,把促进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履行职责的切入点,创新委员履职活动方式,以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水平。关键词:政府治理;公共利益;政协委员;功能正位2013年11月,党的十.........
工商协同营销的技术和管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工商协同营销的有效落实,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烟草行业的竞争力,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利益诉求、烟草专卖机制等,使得工商协同营销冲突时有发生,进而使得构建高效的营销体系,采取有效的协同营销技术......
法治化属于网络治理创新的最完善模式
发布时间:2022-10-04
习近平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为此,在推进网络信息安全法治化道路上要坚持科学建构法律治理框架,充分发挥国家法律和国家司法机关在网络疆域管理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依靠人民、社会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科学有效地推动我国网络空间的社会治理。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规制必要性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
论现代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协调整合(1)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内部审计是现代管理和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协调整合是其自身获得发展和增加价值的重要途径。本文根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IIA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分析了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两者相结合的意义,指出......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2-11-11
摘要:乡村治理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乡村治理主体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构成。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治理做了很多研究和探讨,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本......
浅析流动商贩的治安综合管理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本文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周边等多处流动摊贩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摊贩经济存在的问题隐患以及其存在的必然性,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第一,摊贩经济是民生问题,要解决摊贩问题首先必须承认其必然性并赋予合法......
透析集体协商之路
发布时间:2022-10-21
集体协商体系多处“空白” 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以集体罢工形式的维权事件不断涌现。通过分析比较不难发现,我国的劳动者群体性罢工事件多以劳动者的经济权益受到侵害为主要诱因,尤其是工资水平较低、未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
论社会关系网络与家族式企业治理
发布时间:2023-05-30
论文 关键词:家族 企业 ;社会关系 网络 ;社会资本 论文摘要:我国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的企业组织形式。通过对家族式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试图说明社会关系网络对家族式企业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减少企......
集中与协同——网络财务的精髓
发布时间:2022-08-26
集中与协同——网络财务的精髓 网络财务的兴起,为财务管理引入了一个崭新的模式,并成为财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仅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网络财务及其三重特征 1.网络......
商丘市梁园区计生协深化服务效果好
发布时间:2015-09-08
近年来,商丘市梁园区计生协不断深化优质服务工作,使全区的计生协会工作迈上新台阶。一是强化村两委责任,健全协会组织网络。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之后,组织群众参与制定《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实行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维护村民的合法......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30
摘 要:协商性司法是一种新的程序主义,它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妥协实现纠纷的有效解决。在协商性司法中,正义被重新解释,即当事人所追求的是自己需要的正义,称之为“互利正义”或者“协商正义”。对话与妥协是协商性司法的基本作用机......
善治理论下网络谣言的公共治理
发布时间:2022-08-06
[摘要]善治在网络谣言治理过程中的根本要求是对政府的作用范围及方式做重新界定,重视治理过程的法治化、信息公开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发挥网络民间组织、社区和个体公众在治理过程中的效用和作用机制,从而形成从现有单一到多元的网络......
试论电子商务与网络合同
发布时间:2023-02-22
试论电子商务与网络合同 试论电子商务与网络合同 试论电子商务与网络合同 论文摘要 电子商务,是指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是通过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
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平台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逐渐发展,计算机网络化的技术形式,已经成为现阶段人们生活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技术应用形式,随着技术的逐渐优化,传统的技术形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所以,采用SNMP协议网络管......
浅谈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19
" 论文关键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制度 论文摘要:以协商民主为主要特征的人民政协是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相联系的一种国家民主形式,人民政协既要高举团结的旗帜,更要发挥民主的功能。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
作为宪法实施机制的协商民主:中国语境下的展开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要〕 宪法实施对于保持宪法的生命力至关重要。在当前协同治理的背景下,宪法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国家与社会的协商情势,晚近兴起的协商民主为此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协商民主秉持人民作为宪法最终实施者的理念,认为宪法实施就是人......
法治思维下的网络空间治理
发布时间:2022-09-29
摘 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但归根结底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延伸。网络空间日益发展壮大,但规范网络的法律法规却严重滞后。本文指出建立起有效的法治秩序,尽快地使网络空间从无序向法治过渡,不仅是网络安全和自由......
民主的理念与村民自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1-17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会议上,不少地方民政部门的实际工作者指出,由于国家和地方村民自治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的资格条件作出明确的限制,导致在一些地方,文盲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劳改劳教释放人员、违反......
浅析私募股权基金合伙协议的治理规则属性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在治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治理规则的法理基础,提出了发挥其治理规则属性的路径。认为,鉴于合伙协议的治理规则属性,应建立和完善其核心条款;针对违反合伙协议中治理规则的行......
电视问政的协商理念及其实现保障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电视问政强势铺开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电视现象,其影响早已超出一档普通的电视栏目,成为一种政治现象。然而,借助行政权力强推的电视问政却隐藏着一系列冲突,直接影响其持续推进的空间。这些冲突说到底是电视问政的协商理念与单一的问责型问政的实践冲突。基于协商理念的电视问政理应形式多样,除了问责型外,还有宣导型、沟通型、问计型等多种类型,问责型问政一枝独秀折射出问政理念与空间的局限。即使是问责型问政,也应突.........
论公共治理途径之政策网络治理
发布时间:2022-09-19
   一、政策网络治理理论概述(一)政策网络治理的兴起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各国面临的治理困境日渐加重,层出不穷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让政府的治理出现了失灵的现象,政府开始意识到单纯依赖官僚制无法解决这些牵扯方面众多的复杂社会问题。西方国家开始渐渐尝试,试图让社会分担政府的治理工作,体现在国家层面的决策不再是政府一言堂,即出现了分权化的趋势,社会去中心化开始初现端倪。政策网络治理也是从那时开始萌生.........
财政分权改革与协商型中央
发布时间:2016-04-14
在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集权分权二分法,即认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与代理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中央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调整中央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对地方政府权力的收或放的主动权基本是掌握......
刍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网络政治参与之改进完善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向人类政治生活领域的渗透,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政治参与勃然兴起,它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对待这个问题,既不能一......
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摘 要: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要求经济的增长,也注重环境的保护,其中环境污染的治理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各级政府越来关注如何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本文先分析了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
探究基于网络教学整合中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6-08-10
一、引言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教学系统内的整合有两层含义:广义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学校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狭义上的整合,是指以学科科目......
浅析协商性司法制度
发布时间:2023-03-27
协商性司法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控辩双方通过协商沟通,达成一个对双方均有利的协议,从而解决刑事纠纷的相关制度的总称。这种协商解决纠纷的制度有利于在提升诉讼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当事人双方的互惠共赢,实现司法平等及民主,这......
基于网络教学整合中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9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将如何培养,引导学生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是本科教育工作者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更好地培养本科工商管理人才下文件给从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高校治理模式与高校治理合力的现状浅析
发布时间:2022-10-06
摘要:本文参阅了许多的文献和资料,概述了国内现有高校治理模式,并对国内现存的高校治理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通过界定高校治理合力概念,从构成高校治理的主体视角,分析我国高校治理过程中各相关利益主体形成合力的现状,为我国......
地方政府介入集体协商的边界和方式
发布时间:2022-12-04
摘 要:由于现行集体协商在平衡劳资关系、促进劳资自治等方面存在制度缺陷,集体合同的双向约束差强人意,导致频发的群体性劳资事件使地方政府疲于应付,在维稳与维权之间左支右绌。比例原则不仅对地方政府介入劳资事件、促进集体协商......
中国行业协会与商会的问题与改革
发布时间:2022-12-16
行业协会与商会独立发挥职能对于发展现代市场经济越来越重要。但改革既需要体制内生成的行业协会与商会改制脱钩,也需要更多体制外生成的、自下而上自组织的行业协会与商会的出现。在体制刚性状态下,这一转型过程将是漫长的 在现代......
浅析网络舆论场的博弈与治理
发布时间:2023-03-09
摘要:自2014年成立中央网信办以来,我国高度重视阵地建设,积极强化网上舆论管理,积极开展引导,网上舆论形势总体良好,由党和政府主导的主流舆论在网上占据强势地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网上舆论仍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提......
社区文化平台与民主治理
发布时间:2022-07-22
摘要:社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也是基层民主实践基地。在这一领域中,社区居民通过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增进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意识,也促进了小区的公共治理。小区的这种实践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表明,社区文化平台是公共活......
高校网络治理与健康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1
这是一个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新传播技术带给人类深刻的影响。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开放性、互动性、自主性、低成本的虚拟平台,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信息呈高速、大规模流动,带给人们极大的方便,对人类各领域产生......
探索治理“住改商”的出路
发布时间:2015-07-29
一、某小区住改商问题的由来① 长期以来,某小区业主对于“住改商”问题投诉不断,市委市政府和该区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直高度重视,原市委常委、副市长赵小维同志也会同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专门到某小区进行调研,制定了一系列的综合整......
试论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民商事登记局
发布时间:2016-09-21
不动产登记机构要统一,已经形成共识。2014 年11 月,国务院出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目前改革思路,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是设置在国土资源部门的不动产登记局。动产登记机构是否要统一,财产权登记机构是否要统一,自然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