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与就业指导

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与就业指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9 00:27:02
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因素与就业指导
时间:2023-05-19 00:27:02     小编:

本文关于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研究与就业指导的关系研究对于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本文在展开社会适应性、就业指导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影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最后围绕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目标,提出针对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育的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社会适应性;就业能力;就业指导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社会适应性

本文关于社会适应性的概念是站在高校毕业生的立场来考虑的,关于高校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研究,是从高校人才培养到社会职业用人这一过程中的衔接性关键研究课题,一方面关系到社会实践对于人才的资源性利用问题,另一方面关系到教育实践对于高素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高校教育的宗旨即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近些年来,伴随着招生人数规模在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为了能够实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这一问题,有必要结合市场机制采取有关政策旨在为毕业生们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发展机会,高校教育应当进一步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概念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为需要或渴望就业的劳动者传递有关求职就业方面的信息,搭好劳动者与用人企业之间交流的桥梁,被称为就业指导。从广义上来说,就业指导是指和就业相关的就业信息汇集、传递、劳动力资源整合、就业技能培养、劳动力市场招聘、推荐等一系列活动。高校在就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上涉及职业选择与定位、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培养等相关理论与实践性案例,同时通过对简历制作、自荐材料准备、着装礼仪、面试技巧等过程进行培训并学以致用,在加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同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从而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业素养提供指导性作用。

二、影响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

(一)毕业生们普遍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使得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的心浮气躁,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于社会的认识也仅仅局限在课本还有课堂上,对于社会不断提升的就业竞争压力,大部分在校生或临近毕业的学生存在逃避心里,在其内心并没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自身能否适应社会就业的环境,因而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适应性问题,比如对于马上要从事的工作不能胜任,缺乏对工作的自信心、缺乏与同事及领导进行沟通的能力等等。

(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会对毕业生心理产生影响

在校期间,大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目标;在社会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考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校期间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也会教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以及思考如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但是所谓的途径并没有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因而发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际性解决。在社会实践的长河中,如果仅仅只是理论研究那么简单,也就不存在革命、改革等过程,因而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也是影响毕业生社会适应性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复杂高压的环境对毕业生提出高要求

从学生阶段走向就业阶段最主要的变化还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学校仅仅是个人经验性的判断,在社会却需要在实际工作环境当中根据工作的要求来进行思维的调整。很多刚刚走向社会的应届大学生认为,虽然在校阶段也能够接收到社会复杂等信息,但是和真正参与到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差距的,公司老板不会像高校老师一样对你细心教导和处处宽容。因此,如何快速提升个人的就业能力,为适应社会做好充分准备,社会复杂高压的环境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加强高校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就业指导

本文结合上文的分析围绕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针对就业指导的发展性建议。

(一)转变就业指导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及职业意识

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基于此目的的首要任务即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及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在校阶段提前进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能够提高社会适应性,也可以为未来踏上社会参加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不断适应社会新形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不断调整就业指导政策,不但要对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予以关注,而且要关注其对于未来参加到社会工作中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

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本身是连续的、系统的,高校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贯穿到整个大学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的始终,在大一新生刚入学时就应该在课程教育中强调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予以相应指导,而不仅仅集中在学生临近毕业或择业的阶段,应当长期、系统且连续地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予以指导,在指导中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的同时应符合市场的需求。

(三)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教育中应予以高度重视,一方面,高校应认识到提前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专业性指导对将来适应社会的重要性,因而高校应建立一支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应具备跨专业、跨部门、专兼结合等特点,并改善就业指导方法,有效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

四、结语

伴随着招生人数规模在高等院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必要结合市场机制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一是建议高校大学生可以从学习能力、心理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在大学阶段就树立自我锻炼和培养的意识。二是高校应当转变就业指导政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及职业意识,同时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还应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就业指导质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