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刑事和解之初探

刑事和解之初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7-27 14:06:02
刑事和解之初探
时间:2015-07-27 14:06:02     小编:

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具有独特作用。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刑事诉讼,刑事和解更加重视被害人的权益,关注对被害人利益的补偿,改变以往单纯以解决加害人刑事责任为主的诉讼目的和以监禁为主的刑罚制度,这样不但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辨析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界定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纠纷解决方式,近些年来在学界有着广泛影响,对刑事和解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其中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的说法颇具说服力。他认为,刑事和解作为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指的是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

(二)刑事和解与调解的区分

相较于刑事和解,调解制度由来已久,并且在解决民事纠纷和刑事自诉案件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运用广泛。尤其是民事诉讼中的法院调解,更是以其解决纠纷的重大优势,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所谓法院调解,是指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他们之间发生的民事权益争议,通过自愿、平等的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二者同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均以自愿、协商为宗旨,但是仍存在以下不同:调解强调案外第三人的调停作用,侧重于公权力积极促成双方达成谅解,也因此在实践中甚至出现了强制调解的现象。而刑事和解与之不同,它强调对个人自由和自主权的充分尊重,强调必须在当事人自愿情况下启动,并且达成的和解协议必须经过公权力机关的监督和审查方能生效,尽最大可能杜绝实践中的不公正现象。

二、刑事和解出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刑诉法修改的背景与理念

1979年公布的刑事诉讼法在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修改,那次修改可以说是取得了重大的历史进步,不仅推动了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完善,也为中国刑事司法迈向法制轨道奠定了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刑事诉讼法的缺陷和不足也越来越突出,面对社会对司法公正的需要,旧法却暴露出很多新的问题。

正如针对此次修改背景的官方表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长,刑事诉讼制度在某些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有此“内因”,再加之刑事司法改革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的世界潮流的“外力”,党的十六大顺应时势提出“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以此为契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在此背景下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坚持秉承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何谓理念?理念是指原理和信念,是贯穿整体的构建和设计某种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哲学基础,它是一系列价值选择的结果,对一部法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刑事司法坚持一种斗争哲学观,即将犯罪行为看作是个人对国家统治的反抗,国家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采取高压政策,以及时准确地打击犯罪为目标,这样往往使人权和程序正义得不到有效保障,直到近年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哲学观才崭露头角。根据这一哲学观,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因各方面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所引起的利益之间的冲突,而非敌我矛盾。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应是尽量采取各种非对抗方法来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刑事和解正是顺应了这一需求,充分保障了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创新了刑事纠纷解决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并且,早在新法实施之前,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已存在“刑事和解”的制度创新,本次修改正是为这些举措进行了制度化规范与提供了法律支持。

三、刑事和解制度

(一)新刑诉法对刑事和解的创新性规定

1.严格限定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本条是关于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适用条件的规定。

条文采用了列举加排除法严格限定了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不难看出,只有在案件事实清楚,犯罪情节轻微,并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前提下才有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能。

2.严格限定了当事人和解的方式、结果和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278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第279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由此可见,新刑诉法对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有以下三种处理方式:一、在侦查阶段达成和解协议的,法律并未规定公安机关可以直接撤销案件,公安机关仍应将案件材料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并可根据双方达成的和解协议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二、在审查起诉阶段达成和解协议的,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作出不同决定,案件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其他案件则应提起公诉,并可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三、在审判阶段,对于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和解协议的,法院应该对其和解协议进行监督,然后结合案件情况对被告人作出从轻、减轻或免除刑罚的判决。 (二)刑事和解的价值

刑事和解制度正式确立,极大地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使现代刑事诉讼开始追求公共利益、被告人利益和被害人利益的三方平衡,较好地契合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仅在刑事司法的效率与公正方面价值突出,也在解决矛盾、化解冲突与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大有建树。

1.公正价值

公正,即公平、正当,它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泛,非常开放的概念,我们可以从政治学、法学、哲学甚至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角度去理解。但是无论怎样理解,总也跳脱不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正如陈兴良教授所言“公正的标准和判断是一个与社会紧密相关的问题。并且,刑法的公正性本身也不是绝对的、抽象的。而是相对的、具体的,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因此,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条件的改变都会使得公正的内涵有所不同。

从理论上说,实现正义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就目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市场经济发展使得社会上形成各种利益群体,个体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利益冲突。在刑事司法上就表现为被追诉人、被害人与公权力机关间的冲突。以往的刑事诉讼模式将重心置于对犯罪人刑事责任的追究,以对犯罪人可以刑罚来弥补被伤害的社会关系,这种做法无疑是直接、强硬的,但是却往往对社会关系带来伤害,不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但是刑事和解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不仅保护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同时保护了加害人的合理权益,它通过促使加害人以道歉、悔罪、物质赔偿等方式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从而满足其顺利回归社会的愿望。这样一来,不仅被害人等到了赔偿,也使社会公共利益得到保护,它平衡了加害人、受害人以及公共利益的关系,形成一种均衡的正义,不仅更好地保障了被害人的权利,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体现公正与促进社会和谐。

2.效率价值

“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可见效率是司法的重要价值。所谓司法效率,即意味着以较小的司法资源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从某种意义上理解,追求效率就是以最经济的方式来实现公正的目标。刑事司法不同于民事、行政司法,它与公民基本的人身权、财产权等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差错将产生难以弥补的后果。正因为对案件质量的要求高,因此投入的成本就越来越大,诉讼程序也日益繁琐,刑事司法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深。因此,如何用有限的司法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是法律人的共同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刑事和解应运而生。

如前文所述,刑事司法对案件质量要求高,因此办案成本高,再加上近年来犯罪率上升,各类刑事案件层出不穷,给刑事司法机关造成重大压力。据统计,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每年提起公诉的案件达到数百万,其中不乏大量的轻微刑事案件,这些轻微刑事案件占用了大量司法资源,使得部分急需司法机关介入的刑事案件因为司法资源的不足而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而刑事和解制度恰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将大量的轻微刑事案件从繁琐的刑事司法程序中剥离出来,使得不同危害程度的案件得以分流并进行及时妥善的处理,较好地节约了司法资源,使司法效率大幅提高。

3.和谐价值

法制社会的建立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相应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又为刑事和解制度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和理论基础。法制社会需要秩序,但更需要和谐,和谐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冲突,而是意味着人们之间存在有益和全面良好的关系,它反映了个人、社会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刑事犯罪行为恰恰破坏了这种关系,这时,我们的反应应是修复这些关系,重建和谐样态。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处理刑事案件的合理有效的方法,有效地保护了刑事案件受害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顺应了和谐社会修复被犯罪行为破坏的社会关系的需要。以往的刑事司法主要以司法机关为主导,依靠国家暴力机关对犯罪人加以刑事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但是若以相同方式对待上述轻微刑事案件,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不仅难以弥补被害人的身体与心灵的伤害,还不利于被告人回归社会。而刑事和解通过加害方的财务赔偿或公开赔礼道歉的方式弥补被害方的物质损害与精神创伤,犯罪人通过内心的忏悔,承担应负的责任,从而实现心理上的平衡,尽量将受损的社会关系恢复到缓和状态,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支持。

四、刑事和解的隐患与完善

刑事和解的问世,无疑是刑事司法领域的一大进步,它较好地平衡效率与公平这两大价值,但是制度本身在运行当中难免存在一些隐患,需要相应制度加以调和避免。

(一)刑事和解运行中存在的隐患

1.被害人和解的自愿性与自主性问题

从上文的论述可知,刑事和解是以被害人为本位的司法制度。因此在众多学术论述中,对刑事和解的探讨几乎都是以被害人无条件的拥护为前提,却往往忽视了被害人参与刑事和解的自愿性与自主性。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司法制度环境下,刑事和解在实施过程中难免出现被害人自愿性受损的情况,原因如下:第一,目前全国上下均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在司法领域也不能例外。正因如此,刑事和解一经出台就备受关注。因此司法机关对于刑事和解具有极大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与司法机关的权力一旦结合,必然使得刑事和解过程中的自愿协商因素萎缩,出现负面影响。第二,现有的刑事诉讼对被害人民事赔偿部分的保护不够,刑事诉讼的侦查、起诉、审判与执行历时长久,被害人的民事赔偿往往得不到及时给付,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被害人而言,达成刑事和解的真正目的在于早日得到赔偿,而非原谅,这与刑事和解制度的初衷是相悖的。第三,该制度将和解启动的自主权交予当事人,不能排除被害人由于忌惮加害人打击报复,威逼利诱而被迫接受和解的情况,这样一来就为地方黑恶势力滋长提供了温床,反而不利于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

2.加害人的赔偿能力问题

刑事和解侧重对被害人的补偿与恢复,而在司法实践中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物质补偿,正所谓“现代被害人观念上和实际上对物质补偿的要求都较古人迫切,金钱赔偿也就成为刑事和解的重要形式”。照此逻辑,当刑事和解真正施行之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一情况:一些有能力进行充分、及时补偿的加害人往往能够达成和解,得到减刑甚至免予刑事处罚的结果;反之,一些加害人即使认错态度良好,真诚悔过,但是无力给付足额赔偿,最终可能导致刑事和解的失败,被依法判刑。这样一来,在公众视野就很容易形成“以钱买刑”的错觉。尤其若是在有多个加害人的共同犯罪案件中,个别有能力的加害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而形成同罪不同罚的表象,这样刑事和解的负面效应就会被扩大化,有成为有钱人保护伞的嫌疑。 3.对刑事和解的监督不力可能诱发司法腐败

新法明确规定“双方当事人和解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当事人和其他有关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主持制作和解协议书。”因此在刑事和解的过程中,公安司法机关并非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的位置,而是被赋予了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而成为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加害人拉拢的对象。加害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司法人员的支持,共同对被害人施压逼迫其同意刑事和解,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也为诱发司法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构想

1.建立被害人社会援助制度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是在物质、身体或精神上受到伤害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被害人本身也是一个危机源泉,因此要使刑事和解安全有序进行必须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第一,给予特殊条件的被害人以特别物质支持。如前文所述,在个别适用刑事和解的案件中加害人真心悔过但是无力承担物质赔偿,此时可给予被害人一定的物质补偿和救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被害人的负担,也可以促成刑事和解的达成。第二,加强对被害人人身安全的保护。被害人遭受侵害之后,一般都面临着恐惧和焦虑,为了防止加害人对被害人威逼利诱强迫达成和解协议,公安司法机关应当给予被害人相应的人身保护,避免其遭受二次伤害。

2.加强对刑事和解执行过程的监督

如前文所述,在刑事和解过程中被害人的自愿性有受损之虞,因此加强监督与审查就有其迫切的必要性。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和解过程中要扮演好审查者的角色,对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严格审查,并主持和解协议书的制作。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一职责,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设立专门的刑事和解办案机构。借鉴未成年人办案程序的经验,设置刑事和解的专门办案机构,对进行刑事和解案件采取集中审查的方式。承办人在接受案件后应当进行全面审查,充分考察案件事实,对被害人完全自主自愿的案件,符合和解条件的,提出启动和解程序的建议,组织和主持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进行协商,并在协商成功后指导当事人制定和解协议,最后提出案件的处理建议。成立专门的刑事和解办案机构,既能积极地促成和解,又能严格地审查把关,保障刑事和解能够和谐地实现正义。第二,建立对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和解执行中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新法规定,在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公安,检察院与法院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因此为了保障刑事和解透明公开,真正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要加强三机关的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共同保障制度平稳运行。

五、结论

综上,刑事和解制度是在中国刑事司法改革大潮中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上不断奋进的伟大成果。一个真正法治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国家,法律不仅保护普通公民的权利,也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法律公正的程序和公正的裁判也正是法律尊严与信任的保障,这也是法律的精神所在。透视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人权事业和法治事业的巨大进步,这不仅是法律人呼吁的结果,还是国际潮流推动的结果,更是千千万万民众呼吁与争取的结果。中国缺乏民主与法治的传统,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进步并非一件一蹴而就的事,然而我们欣喜地看到是中国的法治正不断前进着。此次刑诉法改革正是吹响了希望的号角,给予了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只有公民对法治有了信仰,中国的法治才有希望。但很庆幸,我们都在前进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刑事诉讼调解制度之思考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17
和谐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是生命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勿庸置疑,曾被誉为“东方经验”而享誉世界的调解制度在中国法制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法制现代化的今天,这项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司法制度失去了往日的光辉。尤其在刑......
新形势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发布时间:2022-12-31
【摘 要】刑事和解制度就是在法律规定的几类犯罪行为发生之后,加害人主动与受害人沟通,通过道歉、赔偿等方式而取得被害人的原谅,双方达成谅解协议,最终解决刑事纠纷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英美法系国家恢复性司法理论与我国“......
公诉环节刑事和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作为为和谐社会提供保障和服务的检察机关,逐步将恢复性司法理念引入到了检察实践当中,展开了刑事和解制度的尝试和探索。但是,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今近五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积......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化解
发布时间:2023-05-06
“刑事和解”在西方被称为“加害人与被害者的和解”,来源于1941年德国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提出的“被害人在犯罪与预防犯罪的过程中,不只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积极的主体。不能只强调罪犯的人权,而且要充分地肯定和坚决保护......
关于新刑事诉讼法下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 要 近年来,新刑诉法增加了刑事和解的制度。刑事和解制度明确了案件的范围、程序、条件以及法律效力,弥补了传统刑诉法律的不足,成为了公诉案件进行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同时,也为完善刑事和解的检察政策创造了条件。但是,也给......
关于刑事和解制度设计的思考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18
[内容摘要] 刑事和解是指犯罪发生之后,仅由调停人使受害人与加害人直接交谈,共同协商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它是西方刑事司法的一个创举,其最主要的理论核心是恢复正义理论。在我国古代和近代也能找到它的历史渊源。它体现了公正、效率......
轻伤害案件中的刑事和解问题
发布时间:2015-07-27
刑事和解制度是2013年实施的刑诉法中的一大亮点,其目的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羁押、节约司法资源,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刑事和解制度是检察机关在办理轻伤害案件中的重要依据,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存在一些困扰检察机关的问题,而本文所......
刑事犯与行政犯之区别初探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30
壹、前言 法律是以建立并维持社会共同生活秩序为目的,在此理念下所形成之创作物,而此并非只是社会共同生活所期待或允许之「行为计划」(Verhaltensplan)或「行为建议」(Verhaltensvorschlag),而是一种具有「可实践性」(......
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与效力论略
发布时间:2023-07-10
【摘要】刑事和解的性质和效力是刑事和解制度的关键内容。关于刑事和解的性质有着公法契约说、私法合同说以及双重属性说等观点。从我国刑事诉讼现有制度和实践来看,双重属性说更具有说服力。而从刑事和解协议的性质界定出发,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恢复正义为......
浅谈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关键词: 刑事和解;恢复性司法;制度构建 论文摘要: 近年来,刑事和解逐渐进入我国法学界的研究视野,司法实务界也开始积极探索和试行。作为恢复性司法程序的一种阶段性表形形式,刑事和解对于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
试论刑事和解在现实中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05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公诉案件 自愿 作者简介:张玉良,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文法系法学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刑事法。 刑事和解主要表现为在法定范围的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够真诚悔罪,并且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
刑法中的形式和实质的解释论之争
发布时间:2023-04-05
摘要:在我国刑法学领域,存在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争,本文通过对这一争论的源起和双方基本立场的探究,进而分析了这一争论的主要分歧和实质对立,并提出了作者基于目前现实发展的考虑,在这一争论中所持的立场。 关键词:形......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9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观察马加爵案看到我国刑事被害人及其亲属因罪犯无力赔偿致使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恢复的现实问题,由此提出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建议,分析了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概念,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状况和法理基础,并......
刑事司法解释效力范围探究(4)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01
其一,对其被解释、被批复的案件不能适用,其效用已经大减; 其二,本已滞后的司法解释还要"二度滞后"到该司法解释颁行后审理的案件才能适用,如此一来,该司法解释就不仅具有滞后性特征,而且具有双重滞后性特征了。那么,司法解释将......
论检察机关刑事和解的“检调对接”模式
发布时间:2023-06-26
一、刑事和解机制相关概念 2011年,某市检察院出台《建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实施意见》,该《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大调解”工作的职责与地位,进一步促进了检察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有效对......
浅析当前刑事和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23
摘 要 刑事和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出现了漫天要价、花钱买刑的情况,一些人对刑事和解政策存在错误理解,公、检、法三部门在司法活动中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比如慎用逮捕强制措......
刑事和解制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5-11-04
摘 要 我国现今提倡依法治国,提倡不断完善法律体系,法律体系由立法、执法、守法等环节构成,但各方面仍然不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出来,本文正是基于这个背景,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现状予以分析,深入......
刑事诉讼当事人涉检控告权之实践探究
发布时间:2015-08-19
[摘 要]人民检察制度作为全体公民行使个人权利的权益保障书,也是为了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实现人权保障。但目前检察行为对诉讼当事人如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害人、辩护人等主体权利的保护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存在限制、侵犯、剥夺等......
刑事和解案件中有关经济赔偿问题的探讨与完善
发布时间:2023-03-11
摘 要 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入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是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之上的。司法实务中,刑事和解在加害人给予被害人经济赔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赔偿标准、赔偿最终不能履行......
论刑事和解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11-20
刑事和解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又被称为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化解矛盾达到良好社会效果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刑事和解的社会、法律价值,运行......
浅论我国刑事错案的成因和解决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2-10-01
论文是指对一个专题或者一篇文章。一个知识点进行研究的文章,他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又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
基层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1-01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弥补以往刑事追诉的不足,但是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无缺的。笔者结合基层检察工作,对该制度加以分析。 【关键词】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刑事案件;基层 刑事和解制度是指对于某些特......
刑事司法场域内当事人和解程序的法社会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对当事人和解程序的实际运行考察发现,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化。应用布迪厄社会学的“场域-资本-惯习”理论,将刑事和解作为一个独立的场域,对该场域内的各个行动主体进行资本和惯习分析,可以充分揭示各个主体的......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的分析和检视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前言在进行法学理论研究过程中,关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研究是其中一个重点内容。在过去,刑法与刑事诉讼法是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两者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统一的。从马克思学说角度分析,刑事诉讼法是刑法的一种内容表现形式,但是汪建成等研究学者认为,仅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还不够彻底的概述传统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关系,其中刑法隶属授权性范畴,而刑事诉讼法则是限权性范畴,也就是说,刑法对国家刑罚权进行了规定,.........
民事欺诈与刑事欺诈之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6
欺诈行为,违背平等、诚实、信用、公平竞争原则,尤其是在市场交易中,违背等价交换原则。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妨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造成社会诚信危机。 一、欺诈行为的概......
中外刑事科学技术体制比较初探
发布时间:2023-04-16
【摘 要】参考其他国家(地区)刑事技术管理体制,提高我国刑事技术管理水平,促进刑事技术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关键词】刑事技术;体制;比较 一、刑事科学技术与法庭科学的联系区别 刑事科学技术是刑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事诉讼警察和检察官宣誓制度之设想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 要 证人宣誓制度在不少国家的诉讼制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的证人宣誓制度,就是指证人到法庭作证前或作证时所作出的声明或承诺。其目的是通过证人到庭宣誓或虽不到庭宣誓,加大证人责任感和唤醒证人良知的一种司法制度。这种宣......
罪刑法定和刑法解释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1-10
【摘 要】在十八大会议当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又进行了细致的阐释。人民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也日趋强烈。而公平正义也正是我国刑法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追求。文章基于这样的写作背景,从刑法解释和罪刑法定关系入手,对他们之间......
刑事纠纷的快速解决机制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6-12-05
一、引言 自十九世纪美国诉交易兴起至今,已成为其司法实务重度依赖的刑事纠纷解决制度之一,与实务界的积极反应不同,理论界伊始便展开了针对辩诉交易的批判。但这并未影响该制度的吸引力,穿越整个太平洋后,近二十年来我国刑事诉讼......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之探讨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6
现代法治国家都高度重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同时基于公平正义的基本法理要求,对于被害人的人权保障问题,许多国家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实践以及理论研究方面也充分重视。围绕刑事被害人能否得到充分救济的问题,从20世纪60年......
经济犯罪案件办理中实施刑事和解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1
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和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经济犯罪的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也在大幅增长,经济犯罪俨然已成为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顽疾,而同时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的司法资源显得日益紧张。2013年1月1日正......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9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调解几个问题的探讨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六条......
刑事案例教学法之提倡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 刑事案例教学契合了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使学生更易掌握刑事法学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法律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高水平法律职业者的培养,还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指出合理筛选与设计刑事案例是增强案例教学有......
谈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
发布时间:2022-11-17
谈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了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 一、对刑事实证学派的批判 (一)对犯罪原因论的质疑 新派学者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得出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生物因素、自......
日本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初探
发布时间:2023-05-02
【摘 要】在我国,独立的少年刑事法律规范长期缺位,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一直适用同一部刑法,由同一司法组织体系操作,并遵循同一刑事诉讼程序。因此,从法律本身来看,其并未凸显未成年人在犯罪、刑罚与处遇问题上的特殊性。在......
刑事审判与社会矛盾化解
发布时间:2023-02-26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维持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刑事审判最根本的是目的是通过惩罚犯罪来保障人权,化解社会矛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在刑事审判中重打击而轻预防、重惩治而轻......
试论人民调解制度在刑事和解中的运用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人民调解制度渊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的调解实践有着极其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背景。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人民调......
浅谈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
发布时间:2023-03-02
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你提供刑法论文:浅谈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论文摘要:刑事古典学派以意志自由的先验性假设为前提,在刑事责任上坚持道义责任论,在犯罪论领域坚持客观主义,在刑罚理论上坚持......
沉默权之与刑事诉讼研究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内容提要】本文从沉默权的概念、存在的依据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就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沉默权制度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关 键 词 :刑事诉讼 沉默权制度 确立 思考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历经了几次修改,但都没有真正的把......
法院刑事调解的社会导向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1
被誉为“东方经验”的调解在我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它蕴含着和谐这一贯穿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时代理念和精神,既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又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刑事调解注重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对话,最大限度的保护被害方的利益,真正实......
我国刑事错案纠正机制之反思
发布时间:2015-08-07
摘 要 错案的发生不可能完全避免,而错案的发生对当事人和整个社会来说都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司法信任面临冲击,故错案的及时纠正就显得更加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错案发现和纠正机制是否完备成为衡量其法治水平不可或缺的标准。目......
浅谈刑法解释的立场和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 要 刑法解释的立场会导致学者采取不同的解释方法,甚至得出不同的解释结论。刑法解释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来说,类推解释是被禁止采用的,原因是其本身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关键词 客观解释论 主观解释论 类推解释 刑法解释的......
管理人刑事责任探究
发布时间:2023-07-15
摘要:2006年新《企业破产法》正式实施,最大的亮点在于管理人制度正式得到了确立,意味着我国经济制度法律法规的体系更加科学和完善,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管理人作为破产程序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利,却没有明确和......
谈谈关于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
发布时间:2016-04-11
又到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了,小编为大家送上刑事实证学派之批判,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好的论文! 一、对刑事实证学派的批判 (一)对犯罪原因论的质疑 新派学者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得出犯罪的原因在于人类生物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我国刑事证人出庭难之原因及对策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06
一、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现状之分析 自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颁布以来,经过全国各级司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较刑事诉讼法修改前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而言,证人出庭率仍很低,证人出庭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
刑事司法解释的主要任务与限度
发布时间:2022-11-12
通常认为,法律解释是指有权的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对法律的字义和目的所进行的阐释。按解释主体划分,可将法律解释分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而司法解释中就有很大部分是刑事司法解释。顾名思义,刑法司......
刑事案件证人拒绝出庭作证之原因与对策探析
发布时间:2015-07-27
证人证言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言词证据形式理当由证人出庭接受控辩双方的质证、询问之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普遍原则和实行控辩双方对抗的庭审模式的基本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对于正确查明案情的真伪揭露犯......
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弹性化之提倡
发布时间:2023-02-12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未成年人恶性事件的发生,关于是否应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的争论变得尤为激烈,逐渐形成了降低论与不变论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背后所蕴藏的是刚性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存在的先天制度缺陷与潜在制度风险。由于弹性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仅有利于制度偏差的矫正,而且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更有利于刑法基本任务的实现,因此弹性理念是值得提倡的。在此过程中,不能立即将刑事责任年龄的下限取消,而.........
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之检思
发布时间:2022-09-16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刑事被告妥速审判权。从法律规定及适用的情况看,“速审法”的主要进步在于:提高了民众的速审权意识,限制了未决羁押的期限,治理诉讼迟延初具成效;但同时存在以下问题:治理方向避重就轻,保护范围狭窄,忽略侵害速审权关键因素,“减刑救济”的认定和适用存在争议,“限制上诉”措施不当地剥夺了检察官的上诉权。台湾地区刑事妥速审判法的进步与不足启发我们:应将迅速.........
刑法上法益概念之探讨
发布时间:2023-05-03
一、刑法法益的渊和流 “法益”一语源于刑法。有学者经考证认为,“法益”概念最初来源于毕恩鲍姆于1834年在其发表的《论有关犯罪概念的权利侵害的必要性》一文中提出“在法上(rechtlich)归属于我们的财(gut)”、“应当由法规(g......
分析心理学角度探究茶文化之“和解”
发布时间:2017-06-08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之下,不断精炼和升华,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深邃的传统文化内容。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更是一种精神内容,它显现出多维的关系和联结。我们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元素进行挖掘和探索,全面而深入地阐述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并更好地运用茶文化中的和解心理,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实现茶文化的拓展和延伸。1和解心理概述心理学家荣格在他的论述《心理类型》一书中,.........
非监禁刑适用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23-03-02
非监禁刑适用问题,在对非监禁刑适用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非监禁刑适用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对非监禁刑适用的价值分析 非监禁刑是指由法院决定的,对犯罪分子适用的,在监狱、看守所等监禁场所之外实施的,......
非监禁刑适用问题初探
发布时间:2023-02-15
本文是一篇非监禁刑适用问题的内容,尽管我国刑法对非监禁刑做了一定的规定,但仍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使得法官在司法实践中难以把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非监禁刑适用问题,在对非监禁刑适用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11
摘 要 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在整个刑事诉讼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的内涵是当事人在行使自己的主权时,不论是控方还是辩方的律师在行使自身代理权时,都离不开证明标准。本文在对两大法系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结合......
房地产估价刑事责任之虚假证明文件罪的探究
发布时间:2016-09-27
学术界对刑法规定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多是泛泛的以所有中介组织及其人员为主体进行概括的研究,研究该罪名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的种种表现和特点,并未结合各中介组织的不同特点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不同中介组织的职业内容......
刑法论文600字:刑事
发布时间:2023-05-20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刑法论文600字。 秘密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和检察机关等具有侦查权的国家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应对社会危害性较大......
我国刑事证据立法与国际刑事证据规则之比较及其现实启示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 要:国际刑事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证据立法在模式、证据种类、证据的收集和披露、证据的采纳和评价、证明标准和证明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但其基本内涵对我国改进完善刑事证据立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鉴价值。我国可在刑事证据立......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0
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之我见(1)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此只移送主要证据复......
简论刑法论文之共罚的事后行为
发布时间:2022-08-09
简论刑法论文之共罚的事后行为 【内容提要】共罚的事后行为并非当然的不罚,而是与前行为一道进行了共罚。共罚的事后行为是包括的一罪。在刑法对前行为不能评价之时,如果事后行为的诉讼时效尚未届满,则对事后行为可以进行评价。共罚......
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
发布时间:2013-12-19
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 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 解構死刑與德里達的死刑解構 死刑是甚麼? 一般來說,法律學家可能會很嚴格地告訴你:死刑,是國家為了維護統治而對犯罪分子所採取的剝奪生命之刑罰。問......
办理盗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二条的适用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05
其中,《解释》第一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同时该解释第二条对“数......
浅谈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初探(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08
【论文关键词】国际刑事法院 管辖权 补充性原则 论文论文摘要: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针对检察官......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之法律属性探析
发布时间:2022-10-09
摘要: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一方面体现了刑罚的教育感化功能,另一方面也符合我国一直坚持的“教育、感化、挽救”的少年司法指导方针。若要使该制度发挥其优越的法律和社会效果,关键是明晰社会调查报告的法律属性。只有将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相分离,以独立的量刑程序为研究视角,结合社会调查报告所记载之内容,才能准确界定其属于量刑证据材料。关键词:社会调查;量刑程序;证据材料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
反贪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我见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03
[摘要]:目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已成为了法学理论界,现实司法界,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诚然,在当今崇尚法治,追求公正和谐的今天,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毫无疑问是社会的一种可喜进步,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0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了更深的发展和进步,与此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冲突所涉及的领域也有更多的冲突发生。为此,世界上一些国家除对传统的保护物质性财产权利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外,还提出了保护非财产权......
构建刑事司法和解制度对人权保障的作用_司法制度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4-10
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以人为本的个体自由、幸福和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给我们弥补公权力浓厚的刑事司法制度对人权保障的缺失,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对此,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构建刑事司法和解制度。刑事公法“不得被私人简约所变通......
浅析民事诉讼和解制度
发布时间:2023-04-07
一、引言 诉讼和解制度对于分担早已捉襟见肘的司法资源来说,意义重大。但是,由于我国在立法层面对诉讼和解制度未能做出详实地、操作性强的法律规定,导致该制度的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 二、诉讼和解的性质 想要明确诉讼和解协......
刑事诉讼法官调查权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28
摘 要 刑事审判中法官的主要职能是使事裁判权,对控辩双方所出具的证据进行认定并作出裁判,其职能决定了法官必须处于超然中立的地位。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举证冲突仍然有纰漏,在双方无其他证据来证明事实时,法官能否在庭审......
认知叙事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3-12-17
提要:近年来,认知叙事学家和认知文体学家日益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科学中的文本世界理论,发表了一些关于小说叙事的研究成果。本文以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2001)为例,运用文本世界理论考察后现代叙事中一类特殊现象......
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_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灵魂,它对于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刑事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政治目标的回应,它的确立表明我国的刑事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完善。本文站在一个刑法学者的立场上,围......
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之困境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 要 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对其作出的鉴定意见进行核实的重要举措,不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核实关键证据、实现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质证权,便于法院作出正确裁判有重大作用,而且还涉及一些基本原则如无罪推定的成立与否以及非法证据排......
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探究
发布时间:2023-03-2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刑事科学新技术、新方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在刑事案件侦破的过程中,通过刑事科学技术基本原理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对案件事物、人等因素进行剖析,加快案件的侦破进程,对此,本文主要对刑事科学......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 要 2010 年 7月1日, 由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两个证据规定)正式施行。......
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探析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03
〔摘要〕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加限制地让这些因素发挥作用,或者一味地排斥这些因素的影响,都是不可取的。理性地看待影响刑法解释的“法外”因素,既要注重其积极的意义,又必须以刑法的规定作为检验的标准。 〔关键词......
探究俄罗斯刑事法制的变革
发布时间:2022-12-15
俄罗斯刑法典在新情况新现象的考验下,追求着新时代的法律精神,并且由于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变革而涅磐重生。 1俄罗斯刑事实体法律制度产生的背景 1. 1民主政治孵化了新型的法律 俄罗斯特色的民主政治模式已经有......
刑事诉讼法目的解释的功能、界限及规制
发布时间:2022-12-07
[摘要] 刑事诉讼法解释学研究滞后,影响刑事诉讼法的社会实效。目的解释在刑事诉讼法解释中发挥探求文本含义、确定恰当的解释结论、验证其他解释结论及弥补法律漏洞的功能。目的解释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可以通过结合......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交互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知识构成的原因,在我国刑事法学的研究中,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存在相当严重的隔离。随着“刑事一体化”思想在我国刑事法学界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的交叉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受到了广......
刑事法“八议”(7)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19
我无意对法学尤其是刑事法学做一个武断性的评价(那种先褒扬后批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三七开”的折衷性方法不能真正说明问题),但常自痛恨自己“错投娘胎”——较哲学浅薄,较经济学贫穷。 在我看来,刑事法研究的种种弊端源......
刑事司法应和民意保持距离(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摘要:近两年来,几起受关注度很高的案件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民意的影响,民意干涉刑事司法成了当下刑法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但是刑事司法必须和民意保持距离,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所谓保持距离,并不是指刑法要完全抛弃......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和证人保护有关
发布时间:2015-07-17
刑事诉讼程序系透过侦查、起诉、审判等正当的法律程序,并在证人、被告、公诉人、被害人等相关诉讼参与人的权益获得均衡保障下,迅速、妥适而且正确地发现实体真实,实现社会正义及维护社会安宁。证人在刑事案件之诉追上,扮演重要且极......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探析(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内容概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被害人或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而进行的诉讼活动。修订前后的刑事诉讼法都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
探析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之建立(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摘要:《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和解,但近年来主张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实践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案外和解。在这一背景下,从概念出发,结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立法现状和司法实践,从必要性角度对构建行政......
浅谈律师办理刑事案件的风险和防范
发布时间:2023-07-28
一、律师刑事案件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缺乏民主环境、法治环境是根本原因 1.缺乏民主环境 律师办理刑事案件,说到底就是刑事辩护,而辩护制度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之所以出现众多的法学家和辩论家,这与当时古希腊的发达的民主意......
刑事法“八议”(5)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23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精彩的世界,我们受一种传统的束缚和共识的统制。存在两个原因:一是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形成强势话语霸权。应当“归功”于我们师承的前苏联的刑事法理论体系,一代学者的成长只能接触到一种声音。在一种声音统制下,......
刑事法“八议”(3)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2-30
在不宜全盘推倒重来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借鉴其他两大构成理论的成果呢?“生吞活剥”、“硬填瞎塞”只会造成体系上的抵牾。举一显要例子,期待可能性与社会相当性理论问题。在德日刑法理论中,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通说性体系地位为责任论,我......
设立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司法救济金制度探讨_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02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以下简称刑附民)诉讼制度的设置,旨在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合并审理,既保证刑事案件审理的紧凑与集中,又兼顾附带民事诉讼的简便与快捷,以避免人民法院分别裁判间的矛盾,提高诉讼的效率与效益。其设置并经司法实践证......
初探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误区
发布时间:2023-03-06
"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
议事规则是解“会议之苦”的良药
发布时间:2023-06-22
【开栏的话:】何谓“议事规则”?简言之,开会议事的规则,又称“会议通则”“议事学”和“议学”等。它主要讨论与会议相关的问题,旨在提高会议效率、合理决策以利于执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议事规则本身也是组织治理的......
刑事法律援助在刑事检察制度中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28
新《刑事诉讼法》第34条、第26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1)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2)盲、聋、哑人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