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D歌:潮汕渔歌之源

D歌:潮汕渔歌之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50:18
D歌:潮汕渔歌之源
时间:2023-08-08 01:50:18     小编:

渔歌是渔民在捕鱼、造船、修船、织网、补网、晒网或休息时自编自唱的D民间歌谣,是“渔民的歌”(陈新汉:《舟山渔歌的哲学审视》,《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渔歌是我国D民间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有江河湖泊的淡水渔歌,也有海洋的咸水渔歌。潮汕地区濒临大海,在长期的海洋渔业生产生活实践中,潮汕渔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渔歌文化。当中,以汕尾、达濠及南澳渔歌相对出名,而保留最多的,当数汕尾渔歌。2014年,汕尾渔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潮汕渔歌的源头是潮汕D民创造的歌。D民又称家、“后船D民”、瓯船渔民,古称“”“蜒”“”“蛋”

“龙人”“鲛人”

“白(泊)”等。《淮南子》《华阳国志》《汉书・地理志》《岭外问答》均谓之为“但”“蛮蜒”“夷蜒”“蜒蛮”。大量的历史文献证实,现在的D民与古越人一脉相承,他们是自秦以来,历经多次战火劫难而遗存下来的瓯越人后裔。

潮汕渔歌何时产生?这是一个学界十分关注的问题。有的认为始于宋代,有的认为始于明代。因文献资料匮乏,潮汕渔歌产生的时间实难考证、断定。但是,包括舟山渔歌、惠东渔歌、潮汕渔歌,都源于D民的歌,则是众多学者一致认定的。

“粤俗好歌”,这见于历代各县县志。明代就有粤人以“斗歌为乐”的记载。明末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十二中提到:“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过舟也。”(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

清乾嘉年间的潮州六篷船以及潮阳后江的花艇,都有许多卖笑女所唱的情歌。《潮州志・丛谈志・六篷船》记了许多风流韵事,有许多官僚政客留下的销魂诗,亦写到有的家女喜歌长唱,但未见有其艳歌。清末潮阳人陈作舟有竹枝词云:“后溪水比前溪清,前溪月共后溪明。处处船争向月,三更不断管弦声。”(郭马风:《潮汕渔歌(蛋歌)述论》,《汕头社科》2009年第1期)这里写到了潮阳前溪后溪D民的卖唱生涯,可见歌在当时已相当流行。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歌谣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潮汕D民渔歌得到一定的发展。1927年,“中国D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出版的《蛋歌》一书,对潮汕渔歌的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

诗以言志,歌为心声。人生是酸甜苦辣尽有,喜怒哀乐不无。渔歌就是家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的产物。

D民因苦而歌。一千多年来,D民过着“出海三分险,上岸低头行”的苦难生活。面对滔滔的大海,D民仅靠小小的船排,顶强风,迎大浪,十分危险,时时都有船翻人沉的可能。对于D民来说,船就是他们所有的一切。他们一生都与船息息相关,生产、生活、生儿育女、生老病死,都在船上。D民妇女最艰难的是在船上生下婴儿,侥幸母子平安,可这个孩子能养活吗?不少家都忍痛丢弃初生婴儿,尤其是女婴。在滩涂上的红树林里,常常看见初生婴儿躺在一个渔篮里,挂在树枝上,那就是被父母无奈丢弃的孩子。孩子若有幸,啼哭声会招来好心并有能力养家糊口的渔民抱养。

渔歌《一夜就像虾姑弯》唱道:“天落雨水汪汪,破船破寮共破帆。一日好比鸬囤鸟,一夜就像虾姑弯。”这首渔歌唱出了D民生活之困苦。渔歌《渔民生在虎穴边》唱道:“渔民生在虎穴边,风暴一来命难持。临死只求天怜悯,一家大小惊又啼。”渔民生活多依赖天气,老天爷一变脸,风暴一来,躲避不及时,就可能葬身大海。这首渔歌唱出了D民生活之痛苦。

潮汕的D民,既是封建渔奴制度的受害者,也是战争的受害者,苦难不断。渔歌实际上是一部记录D民苦难的血泪史。

渔奴制度是压在D民身上的一座大山。渔奴制度起于览表和甲子。随后,碣石、金厢、湖东、乌坎、汕尾、新港、平海、后门、小漠等地,渔奴制度相继建立起来。清末D民初,汕尾的渔奴制度大致是这样的:渔父出资(称顺风价)购买10%的渔船,D民舵工出资购买90%的渔船及全部船上工具,此后船权及舵工的人身权均属渔父,渔父不负责渔船维修及任何生产费用,却享有渔获物的发卖权,并无限期地收取渔获产值的20%作为抽花钱,舵工如转往他船劳作,须经渔父首肯,同时要交纳自身收入的3%~5%作为抽花钱。(《汕尾D民史略》,《汕尾日报》2008年5月6日)

明朝时期,设在碣石镇的海丰县河泊所,每年定额向D民渔船征收渔课粮465石1斗。(叶良方:《海陆丰D民沧桑录》,《汕尾文史》,2004年第14辑)D民除受到渔父的盘剥外,还受到渔栏主、渔霸、馆头、社头、庙祝、海匪、地痞流氓、保长、甲长等的盘剥。汕尾新港D民受到的盘剥名目就多达29种(《汕尾D民史略》,《汕尾日报》2008年5月6日)。

“渔民头上三把刀,海匪渔霸和把头。刀刀钊人不见血,目汁流过又再流。落海掠鱼三分命,上岸赤脚低头行。咽喉好比鱼骨鲠,哭天哭地哭无声。”这首《渔家泪》,正是D民对于受海匪渔霸欺压,过着悲惨生活的倾诉。“渔民受苦惨多多,受人欺负无奈何。浮家散宅生活苦,受尽土霸惨拖磨。苦说不尽苦连天,渔民姐妹最凄凉。”这首《D民受苦歌》发泄了D民心中苦楚。“一只舢板双头尖,渔主称鱼真凶残。大秤称入小秤出,未有称鱼先打人。”D民用这首《称鱼真凶残》控诉渔父的凶残盘剥。“自细兑父去牵罾,牵有鱼货给别人。鱼肉给人剥去食,鱼骨给人丢落田。”这首《自细兑父去牵罾》,也是对封建剥削制度的控诉。

D民因哀而歌。长期以来,渔民的社会地位低下,被视为贱D民。他们长年累月在海上与大风大浪搏击,生产十分艰难,生活非常痛苦,心中的苦闷和悲伤,没人诉说,无处宣泄,只能望着天,对着海,尽力尽情地哀叹倾吐。

D民因怒而歌。在旧社会,D民深受官府的统治压迫,备受渔霸的欺凌压榨;他们悲伤,他们愤怒,他们呐喊。为了反抗官府的压迫、渔霸的欺凌,为了未来的生活,他们借歌倾诉,发泄心头积郁,表达心中怒火。

“想起渔家真惨凄,日夜海上受寒饥。风寒水冷向前去,掠有鱼虾笑眯眯。谁知鱼虾惊上帝,依然穷苦赚无钱。打倒渔霸共劣绅,渔工齐心来支持。唱齐赶到红军去,自由平等乐嘻嘻。”《渔家真惨凄》控诉了封建剥削,号召渔民打倒渔霸劣绅,争取平等生活。

D民因忧而歌。家男人出海捕鱼,经受风险;女人们编织渔网,担心丈夫的安危,焦急等候丈夫顺利回归。她们忧心忡忡,思念出海的亲人,浅吟低唱,且歌且诉,句句真切,字字悲伤,声声忧愁,以歌解忧。

《一个枕头七寸春》唱道:“一个枕头七寸春,留有三寸等待君。等待我君无来枕,枕边目汁好撑船。”描写了妻子苦等久别丈夫,泪流成河,感情真挚。“阿嫂扒船伸啊伸,无点水珠喷上船。有心送兄去联络,无心送兄返瓯船。阿嫂扒船一下逗,无点水珠喷上头。有心送兄去联络,无心送兄返回头。”这首名为《阿嫂扒船伸啊伸》的渔歌,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挂念。

D民因喜而歌。D民之喜,在于捕捞大丰收。每当天遂人愿,鱼虾满仓而归,渔家老少尽开颜,唱起歌庆祝一番。D民之喜,在于大婚之喜。婚姻乃人生大喜事,意味着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婚姻大喜,冲刷了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与忧伤,生活有了希望,未来有了希望。

《手拈金扇缀君来》唱的“闹彩彩,手拈金扇缀君来。手拈金扇缀君返,四目相睇笑嘻嘻”。《相亲相爱喜相逢》唱的“相亲相爱喜呀相逢呀,结百年来幸福无穷啊哩哟哟哩哟呀,汛期增产庆呀丰收呀,生子生孙做呀舵公啊哩哟哟哩哟呀,幸啊福呀,无啊穷啊”,无不唱出了D民婚姻的喜悦心情。

D民之喜,在于翻身得解放,生产大发展,生活大改变,社会地位大提高。他们创作了许多新渔歌,声声不忘“幸亏有了共产党”。《全靠领袖毛泽东》唱:“船靠舵箭靠弓,吹散乌云靠东风。我们有了好生活,全靠领袖毛泽东。”《幸得解放出头天》唱:“菜头切圆要切丝,渔民受苦这多年。渔民受苦这长久,幸得解放出头天。菜头切圆要切扁,渔民受苦真凄凉。渔民受苦这长久,幸得解放出头天。”这都是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的D民渔歌。

潮汕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有生产劳动歌、悲愤苦难歌、欢乐之歌、爱情婚姻歌、风俗仪式歌、物产知识歌、俗信歌、歌簿歌、过番歌等。潮汕歌与潮汕畲歌对潮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笔特色鲜明、功能明显、价值极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分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