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15 01:34:14
新“法家三期说”的理论阐述
时间:2023-01-15 01:34:14     小编:韩奕

内容摘要:以汤因比的文化“挑战―应战”理论为分析范式,可以对法家思想史做出三个历史时期的划分。评判某个历史人物是否是法家的标准,不在于其是否重视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其是否主张彻底的法治主义(“缘法而治”、“以法为教”和“任法不任智”)。据此标准,学界先前将曹操、诸葛亮、王充、白居易、柳宗元、王安石、张居正、章太炎和刘师培等人划入法家的做法并不妥当。新“法家三期说”认为,“法家第一期”只能是春秋战国至秦国灭亡,代表人物是管仲和商鞅。西汉定鼎之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而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标志着“法家第一期”的时代终结。“法家第二期”是以梁启超和陈启天为代表的自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的近50年时间中的“新法家”及其“法治主义”思想。“法家第三期”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执政党的法治战略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新的“法家三期说”与法家思想史断代的理论价值在于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是法家思想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有助于建构一种能够在新时期国际竞争结构中支撑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强化中国法治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法家 思想史 法治 文化自信

笔者曾指出,经过批判和创造性转化的先秦法家思想,能够为中国的治理现代化提供思想助力。〔1 〕而要实现对法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换,其必要条件和逻辑前提之一,就是对法家思想的历史脉络和核心观点形成一个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与把握。〔2 〕喻中教授对于法家思想进行历史断代,提出“法家三期说”,将法家划分为第一期(先秦为主,兼及西汉至清末)、第二期(20世纪上半叶)和第三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努力,〔3 〕就是这样一种显具开创性的理论尝试。“法家三期说”作为法家思想史的断代研究,是法家研究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其学术史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

笔者赞同用三个历史时期来对法家进行思想史断代的做法。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阐发,即基于法家三期断代的认识基础上,如何看待西汉董仲舒上书《举贤良对策》以来至清末中国政治统治思想的实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是“阳儒阴法(外儒内法),儒法整合”?在这个近乎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被学界长久以来认为具有“法家精神”、践行“法家之术”的政治家,如曹操、诸葛亮、柳宗元、王安石和张居正等,到底是否属于法家?能否将他们划归于第一期法家?清季民初的社会思想转型过程中,程燎原教授所谓新法家的代表人物刘师培和章太炎是否是法家或属于法家学派?与此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到底凭借何种标准来判定历史上的某一思想家是否属于法家?为了回答上述问题,笔者将首先在论证法家思想史断代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法家理论的核心要义,论证“缘法而治”和“以法为教”是用以判断法家的标准,同时阐明西汉至清末的政治思想是“独尊儒术”而不是“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进而以此判准为基础,甄别和厘清法家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代表人物,重新界定法家第一期的历史跨度,以推动法家思想史断代研究的发展,实现“法家三期说”的精细化。

一、法家思想史断代的理论依据:以文化“挑战―应战”理论为分析范式

要全面理解和把握一个学派的思想,必然会面临一个思想史的断代问题。这也是以某一个学派思想为对象的研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鉴于新儒家对于儒学思想史断代、将儒学划分为“三期”或“四期”的启示和经验,有必要以当下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契机,不失时机创造性地提出“法家三期说”的法家分期理论。受陈炎教授运用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建构的“挑战与应战”范式来对儒家思想进行四期断代的启示,笔者认为,进行法家思想史的断代,应当可以通过作为分析范式的“挑战与应战”理论而获得证立。

按照文化“挑战―应战”范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种对于“挑战”的“应战”。“所谓‘挑战’,就是外在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向人们提出了一些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而所谓‘应战’,就是人们在这些课题的要求下调动主观能动性而产生的文化对策。因此,每一次“应战”的成功,都导致一种文化模式的出现或变革;而每一次‘应战’的失败,都会导致一种文化模式的衰亡或破产。” 〔4 〕以这种文化“挑战―应战”为分析范式,可以发现,法家思想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也是以“挑战”为生成背景、以“应战”为发展契机的。

学界一般认为,法家思想起源于先秦。先秦时期,诸子百家顺应政治和经济的时势发展而生。“自周初以来,文化经数百年之蓄积酝酿,根柢本极深厚,加以当时政治上社会上以前述之种种关系,思想完全解放,两者机缘凑泊,故学术光华,超轶前后。” 〔5 〕儒、道、法等各家先贤纷纷著书立说,游说诸侯,以申其学。法家作为学派出现较晚,但其却渊源于儒、道、墨,为“儒道墨三家之末流嬗变汇合而成”。〔6 〕法家思想的创立,究其成因,就是齐法家和秦法家为了积极回应挑战,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环境向人们提出的不容回避的历史课题。面对礼崩乐坏、诸侯倾轧、“强国务兼并,弱国务力守”,〔7 〕春秋战国的政治家不得不思考应当如何实现富国强兵的政治要求、不败于刀光血影的军事竞争当中。于是,法家思想应运而生。慎道尚法重势,申不害任法重术,商鞅明刑重法,韩非子则集“法”、“势”、“术”于大成。在君主居于最高价值层次的法家价值体系中,“‘权势’是‘胜众’的资本,‘法制’是治世的法宝,‘术数’是御臣的工具……君主是‘目的性’价值,势、法、术是‘工具性’价值”。〔8 〕同时,为了应对源自于儒、墨等家思想学说的挑战,法家思想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根据“法家三期说”,法家第一期是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法家为主体的,代表人物是管仲、商鞅和韩非。可以说,法家思想就是在应对政治挑战和文化竞争中才得以生长的。相对于第二期和第三期法家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主张而言,第一期法家及其思想受到了古今中外的学者较为充分的关注和研究。《史记・太史公自序》就为管子、商鞅和韩非子等法家作列传,并将法家思想的特色归纳总结为“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9 〕而后,东汉的班固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编撰《汉书・艺文志》,将商鞅、申不害、慎道、韩非子和晁错等人物的作品篇章归列为法家。自汉以后的历代,对法家作品的注释和研究一直未曾间断,尤其在清晚期,随着时局的艰难,中国的知识分子越发关注和研究使秦国得以富强并横扫六国的法家学说。晚清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王先谦在为其弟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作序时坦言:“迄今览其遗文,推迹当日国势,苟不先以(韩)非之言,殆亦无可为治者。” 〔10 〕

  值得注意的是,喻中教授认为,法家第一期虽然主要以春秋战国时代的法家为主体,但还包括西汉至清代以诸葛亮、柳宗元、张居正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法家思想、行法家之术的政治家及其思想。但是,笔者将在后文论证,将西汉至晚清具有法家思想、行法家之术的政治家及其思想归入法家第一期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法家第二期是由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这段时期主张“法治主义”的政治家和学者及其理论主张构成的。法家第二期的产生,同样是对于挑战的一种回应。鸦片战争之后,经由儒家思想所塑造的、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核心的传统绝对君主制的政治制度,已经在世界大变革中凸显出制度性弊端,对内无法经世济民,对外无法攘外制夷。为了实现富国强兵和救亡图存之目的,以梁启超和陈启天等人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视法治主义“为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立法事业,为今日存国最急之事业”。〔11 〕常燕生则大声疾呼“法家思想的复兴”,并将其作为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中国的起死回生之道就是法家思想的复兴,就是一个新法家思想的出现”。〔12 〕于此,常燕生明确提出“新法家”的概念。那么,这种所谓“新法家思想”是什么?在陈启天看来,这种新法家思想,就是在继承先秦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酌量参合近代世界关于民主、法治、军国、国家经济统制等类思想,并审合中国的内外情势,以构成一种新法家的理论”。〔13 〕换言之,就是以当时的中国问题(救亡图存)为导向,批判性继承先秦法家关于法治主义、改革主义和权力制约观念,融会吸收西方的生物进化史国家观念、〔14 〕西方法治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而创造的一种能够适应“新战国时代”的民族国家竞争、实现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新法家思想。与此同时,新法家思潮在与清末民初的各种派别的儒学、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学说、无政府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等诸多思想理论的竞争中获得发展。

根据“法家三期说”,法家的第三期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为时代背景,以1980年的“人治与法治大讨论”为序幕,经由1999年“法治入宪”,最终在2014年由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为标志。之所以法家第三期得以形成,是因为国人又在历史的拐点上面临着挑战,即思考“文革”结束以后的中国的政治走向及其道路。为了回应这种挑战,法治还是人治的问题再次回到中国政治思想的视域。随着新中国的政治支配模式从先前的卡理斯玛型开始向法理型转换,以“法治”为核心要素的法理型政治支配模式的确立,成为执政党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15 〕尤其是进入21世纪,“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16 〕

法家第三期,除了坚持法治主义、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之外,还具有新的内涵和特征,即坚持执政党对于法治建设的领导,强调执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三位一体关系。而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意味着法家第三期已经从孕育走向成熟,成熟的标志就在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思想框架”。〔17 〕

由此可见,中国法家思想的产生,以及其后每一次的发展,都是为了应对某种“挑战”而积极“应战”的结果。先秦、20世纪上半叶和改革开放至今的三期法家的思想史断代,能够通过汤因比的文化“挑战―应战”理论而获得阐释。

二、评断法家的标准与“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论的否定

如前所述,在喻中教授的“法家三期说”的理论视域中,先秦以降,法家思想和实践并未随着秦国的覆灭、汉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消失殆尽。在管子、韩非之后,“法家的思想与实践虽然也有延伸,譬如,三国之诸葛亮、晋之葛洪、隋之刘行本、唐之柳宗元、宋之杨万里、明之张居正、清之崔述,等等,都有一些关于法家的论述”。〔18 〕也有学者指出,汉代以降,“王充、王符、崔实、仲长统等,亦多有近于法家之论。其后三国之诸葛亮、刘M;魏之刘劭、陈群、钟繇;晋之葛洪、刘颂、张斐、杜预;隋之赵绰、刘行本;唐之李乾佑、柳宗元、白居易;宋之王安石、许应龙、杨万里;元之苏天爵、郑介夫;明之方孝孺、丘浚;清之黄宗羲、崔述、袁枚,而至沈家本,历代不乏在某一方面表现法家精神的议论,而与儒家的正统思想发生刺谬”。〔19 〕更有论者指出,“北宋王安石变法,明代张居正改革,皆打儒家之招牌而暗行法家之术”。〔20 〕正是因为如此,喻中教授认为,先秦法家的思想与实践,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唐代的柳宗元、明代的张居正等一批具有法家思想、行法家之术的政治家和学者为思想和行动的载体,获得了生命的延续。“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法家思想的正当性至少在形式上已经被取消。法家思想无论是在学术体系中还是在意识形态中,都处于收缩之势,因而不大可能有实质性的思想突破。在汉以后的两千年里,尽管法家思想一直都在流淌,但两千年间的法家,几乎都是管子、韩非的余绪,相当于在管子、韩非之后,拖了一条长长的尾巴,都只能归属于法家第一期。” 〔21 〕简言之,法家第一期的历史跨度就定位为以春秋战国为发端,延续到清代,直至清末明初“新法家”的勃兴。与此同时,将曹操、诸葛亮、柳宗元、王安石和张居正等政治家视作是阐发“法家精神的议论”的思想家,甚至直接归为法家来对待,就在逻辑上也符合了学术界长久以来将西汉以后、清末以前的中国正统政治思想的本质特征描述为“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和“儒法整合”的论断。

那么,曹操、诸葛亮、柳宗元、王安石和张居正等政治家到底是否属于法家?西汉中央集权体制塑造的意识形态话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一个用以掩饰儒法合流的政治修辞?这两个问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因为其答案关涉对于法家思想史的历史断代和“法家三期说”的准确性。

(一)评断法家的标准 要回答法家第一期的历史起迄时段,以及曹操、诸葛亮、柳宗元、王安石和张居正等政治家到底是否属于法家的问题,首先就必须论证一个判断历史上哪些思想家或政治家属于法家的标准。众所周知,先秦法家的主要理论主张和观点包括:其一,“不法古、不循今”的改革观念。商鞅认为,为了强国富民,圣人可以不法其故、不循其礼。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圣主“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22 〕韩非也强调不能用先王之政来治当世之民,应“不期修古,不法常可”。〔23 〕其二,“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在法家看来,人性本是“好逸恶劳”、“好利恶害”、“好富恶贫”、“好贵恶贱”、“好生恶死”、“好赏恶罚”的。商鞅指出,“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逸,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24 〕韩非也承认“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25 〕其三,尊君弱民论。法家认为,国家政制的首要任务是建构一种维护“君臣上下”的政治秩序。在其价值体系中,君主是处于最高价值层次的。因为,国“不可以无君”,“君尊则国安”,“君尊则令行”。〔26 〕与此同时,为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法家认为应当使民众处于“辱”(卑贱)、“弱”(怯懦)和“贫”(贫困)之状态。因为“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朴则强;淫则弱。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则志强”。〔27 〕其四,“缘法而治、以法为教”的法治主义。与儒家的“为国以礼”政治主张不同,法家针锋相对地主张“缘法而治”和“以法为教”。法家认为,国家治理的根本所在是法而不是德,是刑而不是礼,所谓“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28 〕要实现富国强兵和尊君弱民,就必须充分发挥法律的功能,即“禁恶止乱”,“定纷止争”,反对“刑有等差”,强调“一断于法”,力图通过赏罚来建构和维护“君臣上下”的政治秩序。

然而不难看出,无论是改革观念、性恶论,还是尊君弱民论,都不是法家所独有,也不可能是法家思想的本质特征。首先,历史上并不鲜见秉持改革观念的儒家或儒派政治家。汉代的董仲舒、(事实上包括笔者在后文将要指出的宋代的范仲淹和王安石、明代的张居正)、清代的张之洞、康有为和谭嗣同等,均是倡导践行政治改革的儒派政治家。张之洞力图“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背旧章”,融会贯通《中庸》的意旨而制《劝学篇》,以阐发其政治改革变法的主张。康有为奉儒学为圭臬,力图将儒学改造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并担任孔教会的会长。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以阐发其改革主张。其次,性恶论也不是法家的“专利”。事实上,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法家的性恶论是从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荀子那里继承而来。“荀况直接将人性概括为‘恶’,所谓‘人之性恶,甚善伪也’……荀况认为人的这种‘恶’性是可以改善的,即用礼义法度‘化性起伪’,从而论证‘礼治’的必要。” 〔29 〕最后,尊君弱民论,也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论点。儒家经义首推“三纲五常”,奉行“亲亲尊尊”,强调君主的至上性权威。与此同时,儒家也认为“礼不下庶人”,孔子在“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30 〕的认识基础上,提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主张。〔31 〕

那么,法治主义是不是法家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主张呢?毫无疑问,“法治”是集中体现法家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的的口号和旗帜。法家思想之所以形成,就是为了反对儒家“为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的。为了反对儒家的“礼治”主义,法家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为了反对儒家的“为政以德”、“德主刑辅”和“礼义教化”,法家强调“缘法而治”、“不务德而务法”和“以法为教”;为了反对儒家“为政在人”,法家倡导“任法而不任智”。由此看来,包含“缘法而治”、“以法为教”和“任法不任智”的法治主义,是判断法家(思想)的基本标准。

将法治主义作为判断法家的基本标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探讨,即:儒家对待法律的态度是什么。如果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法律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的和首要的手段,那么,将法治主义作为判断法家的基本标准就不妥当。事实上,儒家并未忽视法律对于国家治理所具有的工具性价值。孔子出任鲁国司寇七日,就诛杀了少正卯,罪名是“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孔子认为:“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得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有之。故居处足以聚徒成群,言谈足于饰邪营众,强足以反是独立,此小之桀雄也,不可不诛也。” 〔32 〕与此同时,周礼确立“出于礼则入于刑”的原则,视“不孝不友”为“元恶大憝”,必须“刑兹无赦”。孔子以周礼为基础来建构其学说,指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3 〕可见,孔子并不反对法律和刑罚。但是,在孔子和其后的儒家看来,礼与法、德与刑却是存在主仆之别的。段秋关先生将儒家的治国主张描述为“为国以礼:礼法兼用,以礼为主”,“为政以德:德刑兼用,以德为主”和“为政在人:人法兼用,以人为主”。〔34 〕此不失为透彻精妙之论断。如此看来,讲不讲法律并不是儒家和法家的本质区别,关键在于在儒法两家的理论体系中,法的地位存在不同。在儒家看来,法律和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手段,只能是第二位的,而礼和德才是第一位的。这和法家思想的精义完全迥异,即法家基于“以法为本”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建构的“缘法而治”、“以法为教”。

(二)是“独尊儒术”而非“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

很多学者认为,自西汉开始,以“儒法合流”为内容、以“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为特征的中国正统政治思想开始得以形成。但是如果按照前文所提出的法家思想核心要义和判断法家的标准来考量,那么就根本不存在真正的“儒法合流”。因为不同的观念价值体系是不可能发生实质性合流的,除非在价值排序上,“礼”和“法”之间,“德”和“刑”之间真正能够不分上下主从,实现“礼法并重”、“德刑并重”,既以德和礼为本,又以法和刑为本,否则儒法两家就不能真正合流。即使是在儒家中最为重视法的荀子那里,尽管他建构了“隆礼至法”的政治学说体系,但其思想也不是“儒法合流”的成果。因为荀子仍然以“隆礼”和“礼义教化”为主。荀子认为:“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35 〕可见,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礼才是治国之本。另外,董仲舒也不是儒法合流的推动者。尽管董仲舒重视法律,推行《春秋》决狱,引经入律和原心定罪,但是他仍然秉持德主刑辅的理念,即“王者承天意以成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刑者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为政而任刑,不顺于天,故先王莫之肯为也”。〔36 〕“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也。” 〔37 〕正是因为如此,荀子和董仲舒仍属于儒家之列。与此同时,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因为儒家自身并不排斥法和刑作为国家治理的工具性价值,只是在价值排序中将其置于礼和德之后。荀子甚至对法和刑予以了高度重视,他的某些法律思想为其学生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后世的封建法典所贯彻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思想精义和政治主张,如“三纲五常”、“八议”、“十恶”和“亲亲相隐”等,但并未接纳先秦法家的思想精义与核心主张,只有在某些具体制度的建构方面,吸收借鉴了法家所倡导的“连坐”制度和“十恶”中的“谋反”一项。〔38 〕换言之,中国封建时期的法典,是儒家经义所塑造的法典,而并非是“儒法合流”的产物,更不存在所谓“阳儒阴法”或“外儒内法”。因此,后世才有所谓“孔、孟之道在六经,六经之精华在满清律例”的说法。〔39 〕

  其实,西汉董仲舒确立“独尊儒家”的正统思想以来,直至清末,法家中断而未能得以沿袭,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现实急需解决的,不再是如何获得军事争霸的胜利、实现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以及君权上的绝对化,而是如何在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治和君主权力绝对化的前提下有效地维护君主的统治利益。因此,旨在为列国君主提供争霸技艺的法家思想,是难以对这种“挑战”作出“应战”的。相反,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为精义的儒家思想,在“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的框架内,强调礼法兼用以治世、德主刑辅以教化,积极对这种历史挑战作出回应。

因此,如果以“德主”还是“刑主”来判断历史人物是儒家还是法家的唯一标准,那么,以“仁义为名,礼乐为荣”的曹操、主张“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的诸葛亮、要求“治国之道当任德也”的王充、强调“圣人其(甚)尊德礼而卑刑罚”和“导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王符、高扬“修刑以复礼,修礼以复道”的白居易、赞赏“守礼赴义”的柳宗元、倡导“以礼为教”和“以德服人”的王安石、认为“夫教化不行,礼义不立,至于礼乐不兴,刑罚不中,民将无所措其手足”的张居正,都不可能是法家。那种将他们视为法家而归入“法家第一期”的做法并不妥当。由此说来,“法家第一期”的历史时期定位,只能是春秋战国至秦国灭亡。西汉定鼎之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主张而确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标志着“法家第一期”的时代终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民国时期的“新法家”代表常燕生提出了“法家思想的复兴”,以及笔者主张的“法家思想复兴”。〔40 〕另外,民国时期,先信奉法家思想而后倡导无政府主义的刘师培、将荀子视作孔子思想的正统继承人并倡导“尊荀”而后期转向佛学唯识论的章太炎,也不可能是法家。将章太炎视作法家第二期的代表人物的观点,值得在学理上进一步探讨。法家第二期的代表人物,界定为梁启超和陈启天,似乎更为准确。〔41 〕

三、新的“法家三期说”与法家思想史断代的理论价值

从上面的论述可见,笔者主张的“法家三期说”认为法家思想史的断代应当是:第一期法家是先秦时期的法家及其“法治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是管仲和商鞅;第二期法家是自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的将近50年时间中的“新法家”及其“法治主义”思想,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陈启天;第三期法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执政党的法治战略和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内容的法治思想。这构成了一种新的“法家三期说”。在这三期法家思想中,第二、三期法家思想的出现,都是一次法家思想的复兴,都是在对前一期法家思想的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政治和思想现实而进行创造性转化的理论成果。

对法家思想史进行历史断代和分期的理论意义在于:

(一)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是法家思想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

对于任何一个学派的思想进行历史断代,能够推动以该学派思想为对象的研究不断发展,并成为其走向成熟的标志。以儒学为例,在发端于先秦的阴阳、儒、墨、名、法、道等学派理论中,儒学是中国学界研究最为成熟的一种思想。〔42 〕关于儒家的思想史断代,牟宗三先生论证了“儒学三期说”,即认为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学是第一期儒学,以朱熹和“二程”为代表的宋明理学是第二期儒学,以20世纪的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为代表的儒学是第三期儒学。李泽厚先生则在先秦儒学和宋明理学之间,嵌入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从而发展出“儒学四期说”。〔43 〕成中英则将清儒单列成为一期儒家,提出“五期说”。〔44 〕如果仔细观察儒家思想的历史断代的研究经验,不难发现,法家思想的研究要得到深化,法家思想的研究要走向成熟,就必须对法家思想进行历史断代的研究。其原因就在于,首先,要对法家思想进行历史断代,就必须探寻法家思想理论的渊源与流变,洞微其思想发端,梳理其发展脉络,总结其各个阶段的特征、时代背景与核心主张,揭示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其次,必须对相关历史人物的政治法律思想及其实践进行重新考量和定位。要通过对新资料和档案的发掘、旧资料的重新考证和解读、以及研究方法的更新,从整体上和宏观上深化对历史人物思想的认识和定位。最后,对法家思想进行历史断代,是实现法家思想研究得以融贯的重要条件和标志。胡适认为,学术研究的发展,“学问的进步,不单靠积聚材料,还须有系统的整理”。〔45 〕而整理的核心就是实现融会贯通。所谓贯通,就是要寻出思想的一个“脉络条理,演成一家有头绪有条理的学说”。〔46 〕在胡适看来,在考据和训诂的基础上阐明学说精义,在条理化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为一个理论系统,是思想理论研究走向成熟的标志。而思想的历史断代和分期,恰恰就能够清晰地反映出一种具有逻辑性的思想的历史脉络,并使其各个时期的特征得以呈现。因此,法家思想研究要走向成熟,离不开对于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和分期研究。

(二)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研究所展现的现代意义

任何思想史的研究意义都在于当下。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47 〕因此,法家思想的当代研究,应当以中国问题为导向,对解决当下中国所面临的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问题提供某种智识资源的支撑,唯有这样才能彰显法家思想的时代价值。而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和分期的研究,则有助于为当下政治发展提供思想助力。当下中国的政治治理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建构一种能够在新时期国际竞争结构中支撑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思想文化和观念,并塑造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民族精神。〔48 〕无论是这种支撑现代性政治话语的思想文化,还是现代民族精神,都离不开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汲取。而以“富国强兵”为宗旨,以“法治主义”为精义的法家思想,是绕不过去、也不应该绕过去的传统智识资源。应当对法家思想进行批判性继承,坚持并发扬法家“缘法而治、以法为教”的法治主义、“不法古、不循今”的改革主义和“禁胜于身、立公弃私”的权力制约观;与此同时,通过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的研究,不难发现,与时俱进地发展法家思想、实现法家思想的现代性转化,是法家思想必须始终面临的一项重要历史性任务。未来的法家思想的发展,会主要体现为在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主义的基础上,推进和实现法家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包括由先秦法家的“弱民”转换为现代政治的“强民”;由先秦法家的“君主立法”转换为现代政治的民主立法、以宪护法;由先秦法家的“天道”转换为现代政治的人权。〔49 〕通过对法家思想的不断“开新”和“再开新”,从而使得法家思想始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在21世纪的新战国时代彰显出法家思想的独特价值。

(三)强化中国法治的文化自信

美国学者许倬云指出:“一条历史河流本身在它流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它转变的方向,产生的力量,有时候可以看它凝结成什么样的制度。” 〔50 〕从法家思想三个时期的生成演化史来看,法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作为应对重大的历史性“挑战”而发生在思想领域中的文化自觉。每一次“应战”,都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法家思想,使其获得一次历时性的飞跃。21世纪的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执政党的战略布局而不断获得推进。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51 〕如果说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下中国的法律统治和法治精神提供某种启示的话,那么法家思想则是最为重要的、绕不过去的智识资源。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和分析化研究,能够以一种整体性的思想史脉络及其时代特征和政治治理效绩,为当代中国人展现出法家思想的生命力,进而促使人们形成对与法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化传统的充分认同,坚定法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化传统的生命力的信念。以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为时代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对法家思想和其他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法治理论的合理要素,最终实现支撑中国法治建设的文化自信。这种法治建设的文化自信,不仅是21世纪中国法治取得成功的观念保障,也是中国法学界形成为世界法治文明做出理论贡献的坚定定力的信念基础。在世界法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法学必须有其话语、观念和贡献。如果缺失这种法治的文化自信,那么世界法治文明的历史进程就只剩下以西欧传统为基础的西方中心主义这种历史偶然性了。法家思想的历史断代和分期研究,根本上是为了推动中国法治的文化自信的塑造。这是当代中国法学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阐述水利工程中监理的要点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水利工程监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我国当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对水利工程监理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规范水利工程监理工作。 关键词:水......
儿童哲学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6-14
儿童哲学基于国家的不同传统,它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向性。美国儿童的哲学发源于大本营,它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美国的儿童哲学是专门准对儿童训练的哲学,它的实现途径是包括编撰一些思考的故事,哲学手册等,把思想和思考带......
微小说新作三题
发布时间:2015-08-21
第二条路 战争打得很苦,一个连的兵力被吞噬。敌人的炮火还在猛攻,连长举着望远镜,对身边的丁二娃说,活着是出不去了,看看我们是文死还是武死吧。丁二娃的一只耳朵已经被削掉了,一圈绷带斜缠在脑门和下巴上。他问连长,文怎么讲......
阐述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改革论纲(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21
【论文关键词】反腐败 司法制度 改革 【论文摘要】反腐败刑事司法制度改革问题是近年倍受关注,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如何着手改革是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已具备进行改革的三个因素:即腐败的严重性、政治决策层的反腐败意愿和决心、司法制......
且说社会转型期的“闹大心理”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2-16
“闹大心理”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种世俗社会心态,是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不那么和谐的音符。研究“闹大心理”的功能作用、产生根源和应对措施,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制度化的问题解决渠道,推进德政工程、坚......
家有三宝 2013年3期
发布时间:2023-02-14
自从有了我们这三个宝贝 之后,粑粑麻麻就不能再去遥远的地方旅行了,虽然心有愧疚,但是见不到粑粑麻麻,我们真的会很想念你们啊~每天傍晚,我们都徘徊在门口,等待熟悉的脚步声。现在麻麻怀孕了,虽然好多人劝她把我们送走,但麻......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及相关阐述
发布时间:2017-03-11
摘 要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谣言的出现为人们生活的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文章在研究中,将网络谣言作为基础,通过刑法制度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分析,旨在通过系统性法律制度的探究,完善刑法制度的相关阐述,从而为网络环......
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老话新提:说说家校联系
发布时间:2023-07-20
“检讨过去,把握现实,创造未来”,这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警句名言。20世纪上半期,陶行知先生在批判继承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融合了西方现代德育的先进理念,并在中西德育理论的碰撞中归纳总结,历尽......
谈思想家的新民说
发布时间:2022-08-30
谈思想家的新民说 谈思想家的新民说 谈思想家的新民说 精 品源自语 文科 新民之新品格 对梁启超《新民说》之评价 梁启超的《新民说》是启蒙时代东西文化交流和碰撞下的产物。梁漱溟曾明确指出,“余为新民说,欲探求我国民腐......
分析《家族》中苦难叙事的意义及其限度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4-21
将苦难进行主体内化,加以切肤之痛、令人灵魂震颤的方式进行叙述。这种内在的、生存论意义上的苦难。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习惯于要么以良心.........
三种家畜的适宜出栏期
发布时间:2022-11-30
三种家畜的适宜出栏期 一、肉猪 肉猪的http://www.LWlM.cOm生长发育规律是前期生长较慢,中期增重较快,后期脂肪沉积较快。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公斤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公斤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00公斤为脂肪蓄积旺盛......
有关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2-11-21
摘 要:土木工程建设是当下发展较为迅速的项目,要改变质量管理效率低下的局面,促进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促进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提高土木工程建设企业整体形象。针对土木工程这一发展潜力股,工程管理一定要把握好,才能够赢的大家......
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存在的局限性阐述
发布时间:2023-04-04
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行业,其打破了传统媒体播放、传播的形式,大大促进了新媒体新闻的发展。新媒体新闻大众自传播作为新媒体新闻传播的一种形式,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对于推动新媒体新闻发展有很大作用。但因新媒体......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简述新时期我国反腐败法律制度创新(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摘要: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
新时期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的论述
发布时间:2015-08-03
摘要:道路桥梁建设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越是高质量的发展,对桥梁和道路的要求就越深刻。本文就主要对新时期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管......
浅析外国法适用新理论:“人本说”
发布时间:2023-01-23
一、引言 从14 世纪国际私法诞生时起,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学者对为什么要适用外国法这一国际私法理论的中心问题给予了不同的解答,与之相对应的国际私法理论相继以法则区别说、国际礼让说、法律关系本座说、本地法说、政府利益分析......
结合高校现状阐述对风险管理原则的理解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25
论文一般比较麻烦,连格式都得做好,写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也不是很难只要你知道了格式,找到了材料,就方便多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
“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7-07
【内容提要】文章首先指出,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理论创新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创新奠定了基础。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本身就......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人们常说,1954年宪法“是一部很好的宪法”,可惜实施不到三年就受到反右斗争的冲击和批判,在文化大革命中基本上被废弃。1982年宪法是被主流学说认为建国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遗憾的是,宪法实施20年来,没有处理过一起违宪事件。我们为......
对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发布时间:2023-03-28
对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对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更多 精品 来自 3 e d u 论 文 一、仪式与娱乐的关系......
远古时期三峡盐资源与移民文化述论
发布时间:2014-01-17
摘 要:三峡地区渗涌不绝的天然盐泉与远古时期发生在该地区几次大的移民潮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巫臷文化、早期巴文化、巴楚文化等文化特质的形成则与盐和移民直接相关。本文就此内容粗作论述,借以勾画出三峡文化的早期形态与历史发展......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3)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9-26
三、失去制衡的国家权力:对国家机构职权的解剖 宪政的基本精神就是有限政府、权力制约。宪法不仅要授予国家以必要的权力,还应当有效的制约这种权力,授予权力的目的是为了限定权力的边界,规范权力的行使,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发布时间:2013-12-18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企业财务目标的三个理论解说 [摘 要]财务目标选择的讨论与纷争由来已久,但很少有人对财务目标差异化和动态优化做出理论解释。本文针对理论财务目标与现实......
新婚姻法导论(三)
发布时间:2023-04-15
新婚姻法导论(三) 新婚姻法导论(三) 新婚姻法导论(三) (三)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制,是确认和调整有关夫妻婚前财产、特有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管理、使用、收益、处分以及夫妻债务的......
论述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的墨家文化渊源
发布时间:2023-07-12
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45年中共七大,毛泽东首次将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新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三大......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4)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五、现行宪法矫正的路径:以产权与政权的冲突及其解决为出发点 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改没有在根本上动摇现行宪法的结构,宪法与宪政的张力仍然持久地存在。化解宪法与宪政的持久张力的最好办法莫过于:以一次关键性的修宪,真正解决宪法应......
现行宪法文本的缺失言说(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二、没有贯彻的邓小平理论:对修宪的评述 邓小平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邓小平站在历史的高度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新五......
培智康复课中平衡疗法应用的简单阐述
发布时间:2015-09-15
摘 要:在培智学校的康复课中,平衡疗法无论是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讲,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平衡疗法能促进教师更好地开发教育学生,促进培智学校的学生各方面更好地提高。 关键词:培智康复课;平衡疗法;学生 ......
论阐释的公共理性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阐释行为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这种理性与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交融而集凝成人的公共理性时,在本质上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物质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上它是作为基本主体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只有在公共理性这个场域,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正确判断和理解,阐释才能获取合法性的身份。在人类的阐释行为中,公共理性的目的:一是满足阐释主体的理性认知要求,让.........
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阐释民法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3-23
论文摘要: 民事再审制度不仅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谈论已久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意味深长的重要问题,但大多学者将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再审事由以及再审程序的改造与重构,而作者则认为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民事诉讼中的再审制度,......
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发布时间:2022-11-24
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关于宝卷念唱的意义阐述 文 章 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一、仪式与娱......
绿色经济的概念演变阐述
发布时间:2023-05-26
绿色经济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它的含义也是有不同的意义的。 最初的绿色经济是生态系统目标为导向的绿色经济,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提出之后,在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浪潮下,绿色经济最初由英国环境经济学......
儒家修养论今说
发布时间:2023-03-05
一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古今中外的前贤硕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和论述。有的以人具智识理性与动物区别开来,有的以人不能离群( 社会 组织、人际关系)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有的以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和合......
对民间艺术的设计再阐述
发布时间:2023-06-25
对民间艺术的设计再阐述 对民间艺术的设计再阐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民间艺术的设计再阐述 一. 项目背景 寒窑遗址公园是以寒窑故事为背景,以爱情文化为主题,以幸福......
由《美术是个大家庭》欣赏评述说开去
发布时间:2023-03-15
《美术是个大家庭》是欣赏评述课,新课标规定:“大家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美术的不同门类及表现形式,简短评价作品、现象,表达感受和见解。”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一、从实际出发,有目的地引导学......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地铁空间的艺术制作阐述 精 品 源自中 考备 战 通道空间 通道是进出地铁站内部的喉颈,也是乘客可以......
论新时期白桦小说的文化反思品格
发布时间:2022-12-19
[摘要]新时期以来白桦小说创作异常丰富,八十年代初期,伤痕――反思文学潮流的影响下,白桦的小说在反思极左政治运动带给人们伤害的同时,剖析了其内在的封建文化根性;八十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白桦的边地系列小说延续了启蒙文学......
刘亮程:阐释“最后”的作家
发布时间:2023-03-30
关键词: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最后” “‘乡村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乡村哲学也有反现代性的一面,在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到处都浸淫着糜烂、腐朽、噪......
国家法人说的兴衰及其法学遗产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在法律中涉及到的一些法学概念如行政主体、机关犯罪、机关法人等,还有很多如敲诈勒索政府机关、国家机关作为原告等侵权案件都说明了当前我国法学体系当中缺少相应的法学国家观。在国民主权理论中,国家法人说受到过否定和批......
浅析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发布时间:2013-12-19
浅析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浅析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浅析本体论新说: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和五元论 摘要:宇宙本是能量一元的;爆炸后释放出力量与热量、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五种......
从对立、三维角度阐发老子对道的理解理念
发布时间:2023-04-06
《老子》思想核心是道,其衍生出相关概念,涉及宇宙、政治人生、文化等问题。文本中存在大量的对立范畴:有与无、名与不名、常与不常、自然与社会文化等;本文本于文本又超越文本,从对立角度探究道的内在属性及作用和相关概念。 一、......
从模因论视角看电影片名翻译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5-17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以及国人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喜欢通过外国电影来了解国外文化,加强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此同时,不断引入的外国电影也成了国内语言学研究者及文化研究者共同关注的一......
法家学说与西汉的皇权主义
发布时间:2023-07-23
摘要:冠的本义是头部饰具,因先秦儒家的冠礼而具有了等级秩序的象征意义。法家更进一步,将履和冠并提,运用到阐述其尊君思想上,并形成了异于先秦其他诸子的绝对尊君理论。“冠履之喻”也完成了由器物之别到自然之势的象征再到君尊臣卑与社会之势的转变。西汉时期,“冠履之喻”一再被提及,法家的绝对尊君思想得到宣扬,法家学说因此也为西汉时期皇权主义的塑造提供了思想资源。关键词:法家学说;“冠履之喻”;皇权主义;尊君.........
芭蕾舞和现代舞的区别阐述
发布时间:2023-05-13
现代舞作为一种现代艺术,产生于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西方,是现代思潮与现代文化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创造了现代舞,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品格和特点。 (1)背离传统的特点。现代舞从反对古典芭蕾舞开始,进而反对一切舞蹈传统观念。它突破......
阐述手工制茶的概念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23
1、手工制茶概念手工制茶是茶叶制作的传统形式,是与茶叶机械化生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其强调的是茶叶制作的过程全靠手工加工,利用炒茶师傅的技术和经验把茶鲜叶经过一系列工序加工制作成成品茶的过程。手工制茶不仅是茶叶加工的一种工艺形式,也是茶文化传承和表现的载体[1].2、手工制茶与茶文化的传承发展手工制茶作为一种茶叶加工工艺的形式在今天备受推崇,在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中具有其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2.1手.........
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4-04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工作家庭冲突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显现,文章从工作家庭冲突的概念出发,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工作家庭冲突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领域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理论 工......
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发布时间:2023-01-01
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对声乐表演的听众意识阐述 更多精品文 章来 源自 3 e du教 育 网 ......
声乐表演情与声的联系阐述
发布时间:2022-12-13
声乐表演情与声的联系阐述 声乐表演情与声的联系阐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声乐表演情与声的联系阐述 精品 源自中考试题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6-27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不仅如此,单位财务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有效,也与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结合程度紧密相关。然而,纵观我国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状态,不难发现,目前二者的结合依......
阐述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要】多年来,采矿界的工作者奋战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大批科研成果的问世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采矿工程向自动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迈进。采矿工程专业和自动控制、系......
先农大院的述说
发布时间:2022-12-22
先农大院,是个很美的院子。 古槐垂柳掩映着一栋栋红瓦屋顶、清水砖墙的小洋楼。宽阔整洁的广场上,红花绿叶间零星地摆放着几把太阳伞和精致的小靠椅,如此幽雅静谧的处所,若非不时有穿着现代服饰的游客市民穿梭其间,只怕会让人产......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6-05-10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
宪法定义新论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17
“宪法”一词,在《辞源》中指“国法,根本大法”。 近现代西方学者也认为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但他们却从不同角度对“宪法”进行了概括。德国学者耶林内克从宪法内容角度出发,提出“宪法是最高国家机关及其履行职能的程序,规定最高国家......
迟子建小说暴力主题的美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07
文学作品中将暴力与美学相结合产生的‘暴力美学’一词,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从形式感出发的批评术语。[1]女作家迟子建的暴力叙事同余华、莫言作品中对血腥暴力的暴力大相径庭,她是在柔婉、细腻、温情之中来书写暴......
声乐表演类课程变革阐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声乐表演类课程变革阐述 声乐表演类课程变革阐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声乐表演类课程变革阐述 更多精品 资源 来自3 e d u 教 育 网 在独立学......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发布时间:2022-09-23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种族和民族的过去即传统,以超自我的意识形态存续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的。”[6]《巴山夜雨》中小娟子对父亲的寻找,《牧马人》中弃......
“原道”文化探微及教育阐述
发布时间:2022-07-31
摘要:原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将探究事物之根本的原道思想注入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之中,以“原道”为校训,使“原道”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原道”对学校而言,是要原办学育......
职业教育扶贫存在的问题阐述
发布时间:2022-07-22
教育是国家振兴人才,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百年大计,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扶贫计划,让上不起学的青年以及没有考上大学的适龄学生甚至辍学的社会青年都可以去扶贫职业学院,学习一技之长以后好在社会立足。但是,职业教育扶贫在发展的过程中......
近期我国审计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18
审计风险、复杂技术和审计程序 企业行为、信息披露与审计风险控制 文章指出,在任何一种 经济 环境下,企业行为、会计监管与审计风险之间都存在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文章首先以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行为特征为背景......
浅论影片中音乐对人物的暗示及阐述作用
发布时间:2023-05-19
音乐贯穿影片始末是此部影片的一大特色。套用查西里扬的话来说——音乐是影片的潜台词。对于这部用监狱这一最不自由的地方来歌颂自由美好的影片更是如此。在我看来音乐的选择与穿插一方面起到了突出主题中心的作用,只是也对人物的心理及......
从《三里湾》看赵树理创作的“问题小说论”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作家赵树理曾代表了四十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始终把“为农民”放置在一个至高无尚的地位,倾尽毕生经历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1953年冬至1955年春,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
浅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学理阐释
发布时间:2017-01-20
一、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 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时代要求。习近平在2012 年纪念现行《宪法》施行3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
论新时期男女平等的体现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5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了妇女的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益的具体内容。1995年,我国在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欢迎仪式上向......
《倾城之恋》中的范柳原形象阐述
发布时间:2022-10-21
范柳原,是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父亲是一个华侨,母亲是个交际花,两人非正式的结合使得他们母子不能回国,直到父亲死后,才回国继承遗产,并因此与父亲的正房太太一族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赛。虽然最终胜利了,却再也不......
试论汉画中早期道教神蹻的多重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4
论文摘要:汉画像中有许多表现道教升仙长生思想的图像,而神蹻也是常伴升仙者左右的神性物。神蹻是道教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是汉人不迂执于现实长生成仙的体现,传达出汉人对得道之“道”的理解和认识;神蹯也是汉人忧患意识的焦点性......
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23
新时期我国家庭伦理剧之解读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家”的概念看得无比高尚和深重,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家庭不仅是构建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也在反映和传承价值观念和社会变化。家庭伦理剧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尤其是进入2000年......
宪政的新范式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07
在法学体系中,宪法属于根本规范,具有最高的效力。与此相关,设立违宪审查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和废除任何与宪法相抵触的低阶法律以及法规、决议、命令等等。但众所周知,作为万法定盘星的宪法本身也是需要修正的,并非永恒的绝对真理......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运用阐述及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23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降低、企业资源的预先调度和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近年来,国家对电网企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政企分开,厂网分离,这意味着电网企业要加快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由传统管理制度转向全面预算管理,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进步。但从目前状况来看,电网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时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财务预算.........
近期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析与对策 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从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制度环境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经营管理机制的完善,大型银行贷款远离中小企业,中小企......
汽车电控燃油控制技术的阐述
发布时间:2023-02-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汽车的拥有量已经非常多了,汽车数量的增多,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对汽车的排放技术要有新的改进,使汽油充分的燃烧来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节能排减技术的需要,各大汽车生产......
齐鲁家训发展述论
发布时间:2023-01-25
言治家立身之道,用以垂训子孙,是为家训,亦可称家范、家诫、家教等。详而言之,家训即为家族或者家庭内部,父祖辈对子孙辈、兄辈对弟辈及夫对妇等所作的有关读书治学、为人处世及立身持家等方面的训示与教诫。家训是华夏民族宗法社......
“历史阐释的真理之源”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发布时间:2023-06-27
历史阐释意义上的相对主义是一种古老的理论观点和思想流派,影响极其深广。从理论逻辑来看,历史相对主义最终会导致历史怀疑主义,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深入剖析历史相对主义的理论特质,探究历史阐释的真理之源,提出具有时代特征、推动社会进步的标识性概念和命题,对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历史阐释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月22日~23日,历史阐释的真理之源学术研讨会.........
阐述测绘新技术如何应用于测绘工程测量中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使工程测量数据的精度不断提高,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本文就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构成入手分析,概述了现代测绘新技术的作用,并对其测绘新技术在工程......
说人说事 2013年9期
发布时间:2015-08-20
“不沾锅”族。 ――主要指的是这一类人群,他们早饭在街头小摊吃,午饭在单位食堂吃,晚上在父母家蹭一顿。据调查,70%的年轻小夫妻承认自己是“不沾锅”一族 知识分子应只服膺于真理,而不是屈从于立场。 ――梁文道所勾画的......
植入式营销说服机制的符号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植入式营销通过成为商品与消费者间的传播沟通媒介来说服受众,其说服机制服从干符号学的编码,解码规则。本文通过结合对热映影片《社拉拉升职记》个棠的研究,探讨植入式营销如何完成这一过程的。 关键词:植入......
再说国企管理“三江并流”
发布时间:2013-12-13
再说国企管理“三江并流” 在上一期《中国企业文化评论》,我曾用我国云南境内世界地理奇观“三江并流”比喻当下国有企业的管理现状,并认为当“三江合流”时,中国的管理——无论理论还是实践——将领先于世界,世界管理科学将迈进一个......
阐述房屋工程造价结算审核
发布时间:2015-07-3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国家对建筑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业内对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人们逐渐认识到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开始逐步关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只有完......
蹩脚小说家
发布时间:2022-10-06
晚上,好久不见的老乡吴二毛上门拜访吴小丁。吴二毛是个资深白酒经销商,红光满面,很有些老板相。吴小丁关切地问他最近生意怎么样?不料,吴二毛摆摆手说,早已不做生意了,现在改行当了作家,已出版好几部官场题材的小说了。 吴小......
几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阐述
发布时间:2023-06-15
几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阐述 几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阐述 几种软件体系结构风格阐述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软件危机使得人们开始重视软件工程的研究。起初,人们把软件设计的重点放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上。随着软件系统规模......
把小说放在头顶的三个理由
发布时间:2023-02-05
我之所以对小说情有独钟,完全是因为意志薄弱,抵挡不了小说的诱惑。 从2008年开始写作,断断续续在全国各地二十余家文学刊物发表了四十个短篇、六个中篇,出版了一部长篇。越写越对小说敬畏,越写越觉得小说是一个必须放在头顶上顶......
艺术家型风格的小说家
发布时间:2022-11-28
于一爽属于北京作家里那种才气型的作家,很容易让人想起张辛欣、刘索拉那些曾经在文坛桀骜不驯而又才情傲人的女作家。她们都不是正规学文学的,都是学艺术出身,张辛欣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刘索拉则是音乐学院的高材生,于一爽学......
论“三农”问题的长期性
发布时间:2023-04-15
"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考虑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许多人认为,“三农”问题是制度和结构引致的问题,只要大力进行制度创新或者结构调整,“三农”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对“三农”问题......
动物小说三题
发布时间:2023-03-05
东洋生灵 杨老大进城去捡“洋落儿”,没想到却捡到一个人和一条狗。 这是1945年的一个秋日,苏联红军犹如钢铁巨流,自东北方向席卷而来。被小日本统治了13年的县城,顷刻间天翻地覆。日伪人员死的死,逃的逃,城内和周边村庄的百......
宪政的新范式(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11-25
宪政的本质是试错的制度化 以反思机制为基础而形成的循环式构成原理意味着规范的正确性和妥当性是由试行过程决定的,是暂时的、可变的。。因而卢曼把正义的概念表述为“法律系统的适当的复杂性(adequate complexity )”,颇有那么一......
《世说新语》中士族畸形性消费述析
发布时间:2015-08-19
《世说新语》既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文人杂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笔记小说,又是一部记载汉末魏晋士人生活方方面面具有一定史料价值的社会百科全书。特别是梁刘孝标的注,博引古籍,作出了很多独特的是非评判,具有很高的......
法律家的技能与伦理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2-08-12
内容提要:法律家是不同于行政官的特殊阶层,他们具有特殊的专业技能,尤其表现为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特殊的专业技能需要特殊的职业伦理来匹配,其"职业病"也需要特殊的职业伦理来抑制;法律家职业化意义上的德才兼备对于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论“三个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
发布时间:2023-01-09
  【内容提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用三个代表表述党的性质和建设纲领,.........
习近平:首次集中阐述“四个全面”
发布时间:2023-01-16
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仪式上讲话中集中论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引发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热议。 习近平在开班仪式讲话......
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 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坛大放异彩,创作出大量的畅销作品。其作品主要以女性的家庭生活和道德成长为主题,深受当时读者欢迎,并对美国公民的道德塑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对19世纪中期美国女性作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