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30 02:53:13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时间:2022-10-30 02:53:13     小编:孙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进一步深层推进改革的决心,昭示着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开启了我国通过制度文明建设引擎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中国建设的宏观命题下,如何认识其基本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当下改革瓶颈期的既定约束条件下探寻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实现道路等框架性问题,仍亟待深人探讨。在此背景下,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和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和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共同承办的民主、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18日在太原市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法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及特邀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和主要指标、民主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内在机理和推进路径、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与司法体制改革等论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就会议内容做如下综述。

一、治理、法治与民主之间关系的辨析和解读

作为讨论问题的起点,与会者首先对治理、法治、民主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

(一)治理与法治的关系

在内涵上,究竟是治理包含法治,还是法治包含治理,还是二者互为同构?尽管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莫衷一是,但与会者对下述要点达成了基本共识:

其一,法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国家治理的形式分为法治和人治,法治表征一种理性的、现代化的治国方略和治理工具。

其二,国家治理本身就是法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其三,如果说,从形式的意义上,法治意味着法律之治;从实质的意义上,治理(比之统治)包含多元民主、公共参与、平等公正、透明高效等价值意涵;那么,法治与治理的交叉则衍生良法善治,而良法善治是法治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

其四,法治内蕴着对治理的功能释放机制,通过法治可以创造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法治天然地具有强制性、确定性、统一性、一致性、程序性等特性,并荷载着人类对理性、民主、平等、权利、安全等价值的期待,故而在多元、分化、自由、离散的现代社会中,其对社会整合与国家治理具备了权威指引、价值定位、效能强化、正向激励、互动裁判、凝聚共识、确保沟通的功能,成为通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民主法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与会者普遍认为,民主构成现代法治和国家治理的基础与必要条件,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化首先意味着民主化。但也有学者指出,从规范意义上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法治化和民主化;然而从时间维度考虑,国家治理、法治建设与民主化是不同步的;世界上近代以来,都是先完成民族国家建设、实现了国家一体化和制度化之后,再实现民主化,这样的民主建设才稳定,而那些未完成国家建设就先推进民主化的国家,反倒导致了国家的失序化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面向

这是本次研讨会的基础性议题。与会者从不同角度切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主要面向和衡量指标等进行了阐述,在其核心地带上达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民主化、法治化的重叠共识。例如:

有的学者明确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过程,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治理法治化包括治理体系法制化和治理能力法治化两个基本面向。其中,国家治理体系本体上就是国家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包括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度体系、以及法律制度体系,国家治理制度只有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宪法和法律,实现法制化,才能定型化、精细化,才能增强执行力和运行力;而国家治理能力法治化就是要求在国家治理中必须遵循法治的规律和原则,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有学者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础上,强调法治信仰、法治定力、法治意志的概念。

有的学者提出,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实现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体现,涵括党的体系、国家(机构)体系和社会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领域包括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军事治理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主要是:民主治理、法治治理、公正治理、文明治理、清廉治理、高效治理等。

有的学者基于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表现为国家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国家治理客体由被动和单向向立体和主客体互动转变、国家治理目标由以统治秩序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国家治理方式由态意和神秘化向透明和规范化转变、国家治理手段由人治和权术之治向法治和文明治理转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就是多元共治、和谐善治和文明法治。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推进路径

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实现道路的探寻,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兴奋点。与会者的讨论内容涉及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进路选择、核心问题、基本着力点、具体举措等广泛议题。

(一)进路选择

关于如何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可归纳出规范论进路和实证论进路两种主张。

持规范论立场的主张认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秉持国际法治视野,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必须与国际法治的目标和原则相一致。具体而言,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治理主体上应是多元化的,在治理方式上应重视非国家行为体的规制工具(软法),在经济领域应特别注重市场经济的中心和决定性地位;而民主建设则是其政治基础,司法公正是其最后防线。

持实证论立场的则主张,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中国的构思不是抽象的普适标准的套用,而须以现实中客观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只有立基于中国语境的实践状况,诊断出其中的问题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顶层设计才可能是有的放矢、切实有效的。

(二)核心问题

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核心要义是什么?或者换言之,在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途中,必须予以关注和解决的症结性问题是什么?对此,与会者的普遍性观点包括:

其一,权利保障。若没有对权利的充分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这一命题本身便没有其存在的意义。其所追求的是对所有人的权利的一体保护,尤其是对弱势、贫困群体的利益的关注。同时,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精义在于以规则和程序引导自由、平等、独立、具有公民伦理之主体的公共参与和理性沟通,从而实现多元共治的善治理想;因此,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基本权利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其二,权力控制。国家治理,首要在治官、治权(力),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当前的主要问题,一是制度笼子的疏而有漏,诸如宪法法律实施机制的不完备、权利救济制度的不健全、行政行为纠错机制的不完善等;二是国家与社会之间、政府与公民之间、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之间权力(利)配置格局的不合理,政府行政权力畸形膨大等;三是权力监督主体的缺失或失衡,诸如权力监督过于倚重执政党纪律检查委员会,而非国家的人大、监察、检察机关等。当然,以法治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并不必然意味着弱政府的消极法治模式,而是强调权力行使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例如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等。

其三,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四大关系的理顺。有学者提出,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即超大型崛起、非均衡化发展、跨越式转型。因此,在对旧式的统治风格进行重构、对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进行构造时,其核心问题就是理顺前述四大关系,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的多元共治、和谐善治和文明法治。

另外,还有学者基于现代性的理论分析工具,指出功能分化、理性化、科层化或者官僚机构化、自由化、民主化是考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时应该特别强调的五个指标,也是中国在跨越式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五个问题。

(三)基本着力点

关于撬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着力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有:

其一,依法执政。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国家治理的核心力量,国家治理的成败与成就大小取决于共产党如何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论,依法执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短板和瓶颈。因此,必须更新依法执政的基本内涵,即将其内容由原有的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更新为于法有据、以法限权、依法用权、违法担责同时,还要处理好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的关系,特别是要合理地划清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各自调整的事项范围。

其二,国家治理的民主化。有学者指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多元利益群体的形成及日益高涨的公民政治参与要求,我党要维持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只有通过自身的民主化来应对这一挑战。但是对民主要有新的理解,我们过去谈民主往往强调民主在形式上的价值,现在从治理角度来看,我们强调既是一种民主的、相对于其他制度安排又具有相对较好的治理绩效的民主方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民主治理,就是把民主因素嵌入到治理之中。我国推进民主治理的重点,一是推进国家权力结构的合理化,强化国家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职能(因为国家能力建设对于转型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人大和司法机关的职能应当重点强化;二是要推进组织结构的制度化,推进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关系的制度化,从注重组织控制向注重机制整合转变。探索民主治理实践机制,核心可行的方面是推进决策的民主化,建立利益表达与聚合偏好的治理机制,决策要开放并扩大政治参与,政治决策的过程要透明,包容不同利益群体的对话,注重协商,让治理理性化,同时使我们的决策体制具有可调节性。

其三,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有学者提出,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法治化,必须以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参照物或者坐标轴。而构成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制度条件,一个是所有权的界定和保障,这在中国就要求在公有制与法治秩序的关系处理上进行相应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另一个是契约自由,这在中国涉及政府职能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改革等方面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其四,司法改革。有学者提出,从司法规则的角度来看,以法治限制权力、同时也支撑权力的制度设计,关键在审判的独立和公正。因而司法改革应该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法治秩序构建的最佳切人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司法改革就是中国能不能推进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块试金石,也是一根非常重要的操作杠杆。

其五,寻求和凝聚社会共识。有学者指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社会关系的多样化、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多样化、价值观念的多样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客观现实,在一定意义上讲,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种新常态。在社会多元化的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寻求和凝聚社会共识。社会共识有三种主要功能:一是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秩序;二是在利益分化甚至冲突的条件下,提供彼此有着某种共同利益的认同基础,从而有助于寻求用协商、妥协的和平方式化解矛盾和冲突,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三是有助于在具体的社会事务中形成对某种共同的目标的追寻,增加社会合作的数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在信念、制度和政策三个层次上寻求和凝聚社会共识。寻求信念共识是弘扬现代性价值,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未来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方向;寻求制度共识是树立宪法的权威,明确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底线,增强社会成员的规则意识、守法意识;寻求政策共识是增强政策的公共性、公平性和普惠性,促进形成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民主决策体制和机制。

(四)具体领域的制度举措

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相关具体环节和领域中的制度性举措,与会者所探讨的议题包括:

公开透明制度的建设。与会的研究者指出,公开透明制度是民主、法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制约权力的重要措施;是实现国家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保障;也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治理。

经济法治的战略思维。与会的研究者认为,法治经济、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会和法治生态构成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法治经济。讲法治不能不讲经济法治,讲法治思维不能不讲经济法治思维。经济法治思维更是一种战略思维,是宏大思维、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环境治理与会的研究者提出,生态和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应有之义做好环境治理,重在加强环境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环境法治。目前我国环境治理或者环境法治的关键在于加强环境行政执法和环境司法,并开展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树立科学的国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理念、明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建设的基本任务与要求、培育国家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化的人文环境、加快政社分开的法制建设、加快培育社会组织等观点。

四、司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如前所示,司法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试金石,也是撬动其发展的操作杠杆。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化与司法体制改革的讨论,是本次研讨会的又一重要热点。与会者所探讨的议题主要包括:

法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可以说,法院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直接反映该国的法治发展状况。与会的研究者指出,法院作为多元治理主体的一员,适用法律裁判案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应发挥独特的功能作用,即强化解决纠纷的基本功能,依法制约公权、保障人权;依法制定公共政策,实现规则之治(主要是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但要避免僭越立法权);依法参与国家治理活动(司法权具有消极性和被动性,其参与国家治理活动的基本形式是裁判案件,司法建议也是法院参与国家治理活动的形式之一)。

司法体制改革。与会的研究者就当前的司法困局提出了两个普遍的问题:一是如何做到案结事了,涉及终局判断权的定位;二是如何监督腐败,涉及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的兼容性。研究者认为:司法独立和司法公开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是确立司法独立原则,首先要在人事制度上推行专业化、精英化路线,为此应把员额制作为切人点,通过员额制精简法官的规模,以此推行独立审判和优渥待遇,进而实现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但也有与会者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目前试行的法官员额制意在推行司法独立,但是如何保障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呢?即使提高法官薪金,也不可能有脱离现实水平的高薪制,如何保证不出现法官的权力寻租呢?再者,按照目前上海试行的法官员额制,只有33%的审判人员才能成为法官,那如何在法院已经面临案多人少困境的情况下保障法官队伍的稳定呢?另外,在上海的司法改革方案中,只有15%的人员属于司法行政人员,那么如何保障法院行政工作的正常开展呢?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在阐释中理解当代生命美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在中国20世纪的美学历程中,王国维、鲁迅……都是令人心动的名字,而与他们的名字一同进入我们的视野的生命美学,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它与西方的现代美学(尤其是现象学美学)传统、中国美学传统一同,构成了美学研究中必不可少......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性回应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命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应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夯实并丰富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有三重维度,即制度合理性问题、社......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行政法的回应
发布时间:2016-01-08
中国从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国内政府、社会、市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发育不成熟到现在的一个有.........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理性化”
发布时间:2023-03-1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的关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重要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宪法保障
发布时间:2023-0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后现代主义:一种社会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0
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哲学的话语对象,但是它还未成为严肃的系统的分析对象,尤其是还未成为严肃的社会学分析对象。本文作者的目的,就是本着严肃的态度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系统的社会学描述。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社会......
《论语》中“孝”的现代阐释与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 鉴于权力的整合与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严重掣肘......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代阐释
发布时间:2022-11-18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世界发展的洪流中,面临着即在世界的发展博取一席之位,同时又不随波逐流,走自己发展壮大的道路的难题。毫无疑问,马克思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钥匙,是中国化的理论武器。当今世界发展的大......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公民投票之概念 所谓公民投票是指人民对宪法、一般法案或政府之决策,有提议表示意愿,或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之权。此包括公民之创制与复决两权。前者是由人民提案,送由立法机关制定成为法律,或由政府制成政策;后者则对法律草案或修......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4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贯穿于现代国家的一组基本政治关系,在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和治理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化为国家―政党―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换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政党与社会关系呈现出从政党动员到政党控制,再到政党统合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治理模式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化。政党统合是在社会成长的基本态势下政党与社会间型构的一种新型关系形态,具体体现为坚持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
宪法与政治关系的时代命题——中国“政治宪法学”的解读与评析
发布时间:2023-07-02
一、政治宪法学因何而生? 政治宪法学已经成为宪法学界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虽然它似乎仍然缺乏一个学派的气象,但在大旗之下,已经凝聚了一批年轻的学者。要理解政治宪法学的抱负,自然需了解其在中国当代产生的历史机缘。它的产生不......
全面依法治国维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是民主制度,核心与保障是严格依宪依法办事,关键组成部分是权力制约。现代社会民主观念下的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的有机结合......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发布时间:2023-05-09
" 一引言  “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这一段历史的。“现......
探究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4 年11 月5 日,APEC 会议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全国各......
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孕育着独特的文学情愫,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因素的影响下,简单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含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融合的条件及相关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现代民主政治与现代国家审计
发布时间:2023-03-18
哲学 使人聪明, 历史 也使人聪明。哲学使人思维得更正确,历史使人行为得更正确。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如此。一部二十五史,有许多兴替之道可引为鉴。我这几年时常提到“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这两句话,......
解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杨洪承教授
发布时间:2022-07-31
杨洪承,安徽芜湖人,1954年生,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社会兼职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思想;其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科学精神......
我国现代文学精神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30
我国现代文学发端于19世纪末的诗界革命、文界革命,诞生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1现代文学的精神诉求 1.1 文学大众化 语言作为任何民......
解读司法与国家的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在《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一书中,达玛什卡教授展示给我们的是他对世界主要法系司法程序的深刻理解,他试图向那些对司法运作的实际情况感兴趣,却又充满疑惑的读者展示一幅清晰的画卷。然而正像他自己提到的那样,这本书对......
给政治以伦理化解释
发布时间:2023-02-02
" 儒家思想是建构伦理政治的思想。这一思想由早期儒家奠定方向,其中,孔孟贡献最大。孔子为伦理政治的理论建构打了桩、奠了基。但是,他所提供的观念与见解,还需要解释。整全地看,伦理政治还只限于“为政以德”的笼统叙述上。分别地......
政治权威与政治发展方式关系的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政治发展方式是研判特定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概念。尽管自下而上式社会动员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丰富了有关国家间政治发展方式差异的认识,但该类研究忽视了政治体系选择政治发展方式的可能和实际能力。政治权威属于政治体系所掌控各类政治资源的一类重要变量。伴随着近年来各国各地区政治发展方式差异有所扩大,如何从政治权威类型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方式差异,日益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研究的焦.........
依法治国与国家犯罪形成的解析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依法治国、建设文明法治国家要求国家机关、国家公职人员等国家行为主体都严格依法、公正、合理行使国家治理权力,依法、公正、合理处理国家治理事务,维护国家治理秩序的稳定,不侵犯公民合法权益。从历史教训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灭亡或......
解读现代民商法文化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发布时间:2022-08-07
民商法属于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法律的一种,人们对于民商法存在两种不一样的看法。在构建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仅仅观察到其存在的先进性,站在这个角度觉得民商法文化几乎不存在缺陷。站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视角,民商法过分对于个人主义进行保护。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改革持续深入,其促使我国逐渐重视对于民商法方面的探索。这种在法律中表现的文化形态,属于社会环境表现的一种,还可以依照其构建一种相应的社.........
从国际法制角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21世纪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全球治理......
关于国家奖助学金群体感恩教育的诠释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摘要]部分大学生的感恩失位是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凸显问题。而哲学诠释学为国家奖助学群体开展感恩教育提供了全新视角。它从实践之基——深入解读、实践之核——尊重“先见”、实践之径——建立长效机制等三个方面,为......
伦理的政治化定位—荀子思想主旨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要:在儒家“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的伦理政治理论建构中,荀子以其对伦理的政治化定位,而占据着这一理论建构的重要地位、荀子的思想主旨不是要建构形上的宇宙论、他理论的意图是,通过对人性的诘问,为政治控制提供人性根据;......
欧美尼德斯之魅.中国解放区复仇文学主题的法律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4-08
第一章欧美尼德斯们醒了 在一个没有法律也没有法官的社会中,无论是惩罚过去的侵害,还是威慑未来的侵犯,欧美尼德斯们的角色都非常重要,其所具有的一系列天职也与后世刑罚极为类似。故此,专以惩罚为职的欧美尼德斯其实是一个古老的......
刘亮程:阐释“最后”的作家
发布时间:2023-03-30
关键词: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 “最后” “‘乡村哲学’”的最大特点是有一条巨大的根系,这条根系是连着人性的,甚至渗透着某种宗教气息”;“乡村哲学也有反现代性的一面,在人类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到处都浸淫着糜烂、腐朽、噪......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09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音乐美学的文化阐释 音乐美学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的这一说法在现在看来仍然是准确无误的,因为人类审美......
试论“理解”主题下的解释学美学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23-07-27
" 论文关键词:解释学美学 理解 存在 论文摘要: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以及尧斯的解释学美学是在“理解”(underscanding)的共同主题下展开的,他们将传统哲学美学中的知性概念从服务于理性的工具发展为替代理性的新主题。但三者对审美理......
依宪治国需配套宪法解释
发布时间:2015-07-27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主张后,谈论宪法问题就成了大陆媒体和学界的热点,因这是中共建政以来,首度在规范性决议中明确提出的治国理念。“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
探究《学记》教学思想的现代心理学观照:释读与启发
发布时间:2023-03-23
《学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从教育目的和意义、教育机构设置、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方面,广泛而深刻地阐发了中国古代教育教学的理论、面貌与特征。《学记》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堪称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一经典中的教学思想进行释读,在现代教育科学的观照下探寻以《学记》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教育的理论精华,对深刻认识《学记》等.........
西方现代司法制度的解读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5-04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通过司法制度走向社会实践。司法制度是西方法治的精华,如程序正义、陪审团制、合理怀疑等,这些具体制度构筑起的司法体系塑造了法律权威。对于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我......
浅析我国宪法解释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3-02-26
二、在谈论阐述一个问题时,我们通常先理清此问题的科学内涵或定义,但在如何定义宪法解释这个问题上还真是个问题,因为学界对宪法解释的定义还未达成共识。目前在我国宪政实践中,学界对宪法解释的共识认为,宪法解释是由有权机关即全......
张居正政治思想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14
一、治乱周期 在对 中国 历史 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张居正提出了循环的 自然 和社会变迁观念:“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变则反始,此造化自然之理也。”[1]这种说法并无特异之处,是士大夫都能接受的理论,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久远深......
唐长安皇家园林中的“荷”诗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5-08-07
皇家园林是统治阶层建造的人工景区,将自然界花木移植到特定的环境中以供人欣赏,亦建有人工水域为身处内陆的人们提供泊舟怡情之乐。皇家园林中人工种植的生态绿化植被有很多种,而在唐代的皇家园林中,所种植花卉中,数量最多,种类......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2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既是基于学习力的内在能力,又表现为行动力的外显能力和作为治理价值实现、治理制度实施的现实能力。在现代化治理......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元治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参照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 源于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是我国公共治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被经常用来裁剪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却忽略了“治理失灵”的存在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元治理理论是对治理理论的批判、超越,更符合中国“强政府”的基本国情和......
名家解读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呈现
发布时间:2015-09-15
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被称为定篇。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谈到,语文教材中的定篇应该是承载着民族精神和人类文化的经典作品,这类作品是要通过对它们的感悟和理解,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传承人类特有的......
宪法解释是政治法律化的基本途径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6-22
关键词: 宪法解释/政治法律化/司法释宪 内容提要: 政治法律化的中心内涵是以宪法和法律规范政治生活, 保障公民权利, 宪法解释 是实现政治法律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司法释宪受制于形式化的司法程序与规则, 在弥合规范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消......
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26
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就法律解释的问题先后作出过多次规定。1949年9月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195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中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
实证法学的新阐释与自然法观念陷阱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4
一、自然法观念批判与实证法学的源起无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还是随着20世纪自然法的复兴而呈现的新康德主义和新经院主义的崭新形式,最终自然法的价值判断必归结于一些伦理概念或者蕴含于概念中的伦理命令.这些构成自然法观念轴心的伦理......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02
回归故乡:现代汉语诗歌的一种语言学阐释 20http://wWw.LWlM.cOM世纪初,现代汉语新诗诞生,对之的阐释随之展开。一个令人惊异的事情是,阐释者对于现代汉语诗歌的否定性评价屡见不鲜。从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李金发等人在一系列的文章中将......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国际法上国家责任的误区解读
发布时间:2015-08-18
【摘 要】狭义或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责任是指一国一般的国际不法行为产生的国家责任。是一国对归因于该国的国际不法行为的责任。国际赔偿责任是指国际法不加禁止之行为造成跨界损害后果的赔偿责任,是国家或其管辖或控制下的私人实体从事......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9
内容提要: 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义......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3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从法理学视角阐释户籍改革制度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 要 户籍制度在中国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最初的户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需要,所以户籍制度的改革就是现在的当务之急。文章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户籍改革的成果和不足出发,联系最......
从文创作中期文化阐释视阈:反观之镜与湘西文化本土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从文创作中期文化阐释视阈:反观之镜与湘西文化本土阐释沈从文借助湘西故事,苗家人物形象,从文化他者异质影像中照出城市文明的黑暗虚伪。他的文化阐释及文化批判旨趣并非是把湘西土著文化作为“物”来研究,而是作为一种反观之镜、人性......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07
毋庸置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愈益显明的成效。然而,实践中的窘态与理性的求证却让人清醒的看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与繁荣,恰恰相反,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因为......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下)(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04
就事实陈述而言,只有在有关事实陈述真实的情况下,意见自由原则上才优先于与之相冲突的法益。然而,这方面也存在例外。例如,有关他人私生活的事实陈述,即使是真实的,也不值得保护。此外,违反信任关系取得信息之后予以公布的,意见自......
德国宪法解释方法与比较解释的可能性(上)(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论文摘要:宪法学的核心任务是对宪法文本进行解释,因此,解释方法尤为重要。本文以德国《基本法》的意见自由条款的解释为例,归纳、分析德国宪法解释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宪法解释吸收、借鉴外国宪法解释的可能性。 严格意......
论阐释的公共理性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阐释行为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这种理性与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交融而集凝成人的公共理性时,在本质上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物质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上它是作为基本主体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只有在公共理性这个场域,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正确判断和理解,阐释才能获取合法性的身份。在人类的阐释行为中,公共理性的目的:一是满足阐释主体的理性认知要求,让.........
现行宪法对国家治理的法治引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据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与依法治国通过全会决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彰显了依法治国对于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国家治理究其实质就是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当代中国电影中儒释道思想观念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27
当代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获得世界性的赞许,故事片年产量在2016年达到了772部,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饱含儒释道思想观念的精神内核,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母题浸入。一、儒家思想之孝悌观对电影主题的呈现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中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进而提出孝即孝敬父母,悌即爱护兄弟。在此孝悌观念下,父子关系便是一个集中体现儒家思想伦理规范的典型,.........
中国电影民族文化阐释分析
发布时间:2022-12-21
1前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国产电影对电影有了全新的认知。体现在发展的战略视野和对电影体制、市场运营的思考之中,从而有效的推动了电影的投资和多元的创作思路。〔川这些属于二十一世纪的全新认知,使得中国电影展现出了全新的发......
浅谈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一、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于195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两部婚姻法来保障和谐、平等婚姻家庭关系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2001年修订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08-07
" 【内容提要】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
谈中国传统语文课程的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16
"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程 文化阐释 中国传统 文化逻辑 历史与现实 文化发展 实然状态 应然状态 论文摘要:探究语文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无论是就历史与现实中实然状态的语文课程的文化逻辑及语文课程在文化发展中曾扮演的角色与......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
发布时间:2023-02-06
"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在高考试卷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它题量大、分值高、题型复杂,是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历来受到出题专家的高度重视。 依据《考试大纲》并对照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可......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例说
发布时间:2022-12-20
"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习题 目前伦理学应承担的任务 ①如果说道德产生于人们解决冲突、追求和谐与完善的努力,那么伦理学则要对道德现象本身寻根究底 ,启迪人们要在理性自觉中把握自己及其创造物,掌握和遵循那些得......
浅析儒家“中”道的政治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7-17
儒家政治哲学研究方兴未艾,如何建构儒家政治哲学研究体系,学界目前尚无定论。政治哲学,旨在讨论和寻求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无论何种政治哲学研究体系的建构,都应当对以下基本问题作出回应:权力的合法性、执政者的价值关怀......
沈从文创作后期的文化阐释视阈:走向融合和跨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沈从文创作后期的文化阐释视阈:走向融合和跨文化阐释 本章内容提要:湘西文化被视为反拨现代文明失范的理想文化形态,作为审视现代都市理性文化的反光之镜,是对文化理想之境的追寻,这种现象性的说明是形而下的,但缺少历史理性。这种......
分析法律理解和法律解释的逻辑关系与现实关系
发布时间:2016-09-07
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人们通常对法律理解的概念解释为在己经被普遍认可的社会规则下,对法律内容进行不违常理的内化。法律理解与法律解释是法律能够顺利推行的前提条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案例分析中,由于立场不同,法......
浅析“半影推理”与“几何学模型”———美国宪法解释中的结构解释方法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23-07-16
一、半影推理结构解释的方法 在格里斯伍德案之前就有所应用。早在1819 年,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就在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 McCulloch v.Maryland) 的判决书中指出,尽管宪法并未明文规定联邦议会有权设立国家银行,但宪法第一条第八......
中国革命的艺术阐释
发布时间:2023-02-03
[中图分类号]:J722.211 [文献标识码]:A 秧歌剧是中国现代革命艺术的典型,透过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感性的看到中国革命的内在动因以及取得成功的必然性。《历史舞台上的秧歌剧》就是以“镜子”来阐释中国革命文化道路的著作。该书是......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
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传递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3-03-16
改革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大国的梦想。时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建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管理。......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精神依托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治理:网络围观现象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公民参政、议政的主体意识空前高涨,社会呈现出一幅以“网络话语符号”为标识的匿名狂欢景观。当前的网络围观带有典型的主体行为动机差异性的特点,暴露出理性与冲动、有序与错乱相交织的复杂特色。理性网络......
新时期中国女性电影的文化阐释与批评(1)
发布时间:2022-09-23
共3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二 “种族和民族的过去即传统,以超自我的意识形态存续下来,它只是缓慢地向现实的影响和新的变化让步的。”[6]《巴山夜雨》中小娟子对父亲的寻找,《牧马人》中弃......
司法解释“立法化”现象探微(1)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31
[摘 要] 由于立法技术、历史传统、价值观念、法官思维能力以及司法体制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的司法解释日益呈现出“泛立法化”的趋势并成为司法解释的基本模式。解释程序的主动性、解释内容的创制性与解释方式的专断性等是司法......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1-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人在应全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总原则,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县级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茶道之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
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做法的几点体会
发布时间:2013-12-19
" 阅读理解部分,在高考试卷中占相当大的比重,也是高考时卷中拉开分数段的一项内容。学生做题时感到难以把握,教师辅导时也感到棘手。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提高这一个试题的得分率呢?我就这几年来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特别是现......
“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的阐释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3
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美学的的观点”的总原则,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提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在的阐释与同中国的革命紧密相关,其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观点”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发展中经历了萌芽、探索、徘......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症”现象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02
摘要:家长“教育焦虑症”是对子女教育的过度焦虑,其症状表征为贯穿整个教育的对“教育落后”的恐慌、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重负”的压力、在教育结果方面对“教育无能”的担忧。它导致的后果是对子女不合理的教育期望和不正当的教育......
浅析国家治理范式的法治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何以必然 国家治理范式是指政治共同体在一定历史时段内于国家治理与秩序建构上所秉持的一整套信念、思维模式及其行动基本倾向,它涵括了国家治理的道路选择、制度安排和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
宪法解释的意义及我国宪法解释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3-02-01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如今己经有三十余年了,作为一部关乎国家基本权力和人民基本权利的根本大法,其应用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宪法解释作为宪法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因为宪法解释有多方面的功能,......
法的契约论与法治国家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作者:山东经济学院法学系·王仲云 法律不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或者说法律不只是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虽然在形式上表现为国家创制法律,实质上却来源于社会成员们的协议 法的契约论及其阐释 法的契约论是西方法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