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16:33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时间:2023-08-05 07:16:33     小编: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

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 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南北朝诗学理论的形成与系统建构,同样离不开《诗经》的阐释,与《诗经》阐释所形成的观念与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一点,可以从曹植、阮籍、左思、傅玄、挚虞、裴子野、葛洪、萧统、萧纲、钟嵘等人的诗学主张中明显见出,最典型的代表则是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关于刘勰与《诗经》阐释的关系,学术界已有了一些探讨,不过,这一探讨多停留在《诗经》学层面而不是诗学层面的,很少从中国古代诗学理论发展进程来审视这一阐释的意义。

要理解《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的关系,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要明确刘勰诗学理论的思想性质是什么。《文心雕龙》全书贯穿着儒家的原道和宗经的思想,即使评价具体的作家作品,也处处以儒家经典为依据。在儒家经典中,《文心雕龙》又特别重视《诗经》,这是与《诗经》作为儒家经典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诗经》集历史、政治、文化、宗教、文学艺术于一体,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先秦两汉始,《诗经》就被人们逐渐确立为经典,为人们特别关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诗学阐释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诗经》文本展开。刘勰要弘扬经学大义,立于儒家思想层面看待文学问题,自然不能例外。

第二,要明确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是什么。刘勰所处的时代,传统儒学与经学的地位已遭到很大的削弱:以六籍娱心,对六经报以玩赏态度的人有之;叛散《五经》,灭齐《风》《雅》,对儒家经典弃之如蔽也大有人在;还有的人援佛入道,援儒入佛,对儒家经典作随意的阐发。刘勰作为儒家思想的信徒,撰写《文心雕龙》,自然包含着振兴儒家,维护儒家经学权威地位的意图与目的。不过,刘勰的主要目的在于文而不是经。刘勰所处的南朝是一个文学新变的时代,无论是以谢灵运和颜延之为代表的元嘉文学和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文学,还是永明以后的梁陈文学,其文学发展的趋势,是使文学日渐摆脱政治教化与道德伦理的束缚,复归于审美与抒情,重视文学形式技巧,如词采、声律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这种对文学抒情性的重视常常又局限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只与帝王君臣之间的宫廷生活相关,所表现的常常只是些男女个人欢爱之情,甚至沦落到武帝每所临幸,辄命君臣赋诗的无病呻吟。对文学的这种发展变化,刘勰是不满意的。他写作《文心雕龙》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全面总结先秦以至南朝宋齐文学的创作经验,纠正华而不实和滥情的文风、回应文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而《诗经》作为儒家重要的文学与诗学文本,所形成的文学经验与诗学阐释传统,正为刘勰的这一回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刘勰评价《诗经》的基本立场是唯务折衷

刘勰评价《诗经》有一基本立场,那就是他在《序志》篇所说的唯务折衷,它贯穿在他的全部《诗经》批评实践中。刘勰以宗经的眼光看待文学批评与创作,必然面临着宗经与审美之间的矛盾,而以《诗经》为垂范展开的文学批评,则可以很好地将经学批评与文学批评统一起来,平衡折衷宗经大旗下文学理论所面临的文学与经学、政治与审美、情感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种种矛盾。比如,对风骨范畴的论述。在刘勰之前,与风骨相关的一些语词,如风力骨力气力骨法骨气,等等,在人物品评和书画理论中频频出现。人物品鉴以风气骨力论人,重视人物风神气韵的鉴赏;书画理论亦提倡骨力、笔力,气韵,追求一种与纤巧粉饰无涉、雄强有力的作品风貌,二者都主要是从审美方面规定与风骨相关的范畴概念的内涵。而刘勰提出风骨范畴,则将其与《诗经》六义和儒家诗教理论紧密联系起来,论及如何形成有风骨的作品时,特别强调要学习经书,即所谓熔铸经典之范,同时也要参考子书和史书,即所谓翔集子史之术,这样才能使作品风清骨峻,篇体光华,产生道德伦理方面的感动。同时,刘勰对风骨的重视与提倡,又是在充分考虑文学新变事实的基础上展开的。他之所以提出风骨范畴,也是意在拯救南朝绮靡文风所带来的文学发展的颓势,使文学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所以他高度评价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刚健清新、雄强有力的创作风气,并将它看成是风骨美的重要体现。

不仅是风骨,刘勰以《诗经》为范例对许多概念范畴的分析都体现了这种唯务折衷的立场。比如,论体性,一方面提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的观点,将情感、才性等因素作为创作的出发点,认为作家有了情感冲动才能进行文学创作,另一方面又以《诗经》批评为标准,提出学有浅深,习有雅正,故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的观点,强调学、习,特别是雅乐正声、经典的习染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又如,《通变》篇以《诗经》等作品为例讨论古今文体之变,所持的也是唯务折衷的立场:一方面认为以诗赋书记等为代表的古今文体之变是有常之体,其体制规范应该得到后人的继承;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辞气力可以随不同时代和不同作者而千变万化,文体变化既要参古定法资于故实,又要酌于新声望今制俗。在刘勰的这种折衷调和中,已很难看见汉人那样强烈的功利主义立场和经世色彩,而是更多地与言为文之用心、与艺术家的才情个性联系起来,所以它推进了人们对文学和艺术本性的认识。

《文心雕龙》将《诗经》阐释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刘勰的《诗经》批评是建立在对《诗经》文学实践经验总结基础上的。《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同时又作为影响后世文学观念形成的重要文化原典,其在文学和艺术审美方面所积累的经验,为《文心雕龙》诗学观念与批评原则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文心雕龙》由于其自身理论体系的丰富性和完备性,其对《诗经》创作实践与批评经验的总结,则将《诗经》阐释提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具体说来,它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诗经》创作实践为依据,揭示了诗(文学)与社会现实、与时代的关系。《时序》篇的主旨就是探讨文学与社会现实、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其中以《诗经》为典型的例证说明了文学发展与时代盛衰的关系,指出《诗经》抒写的内容深刻地反映了社会时代的变迁。不仅如此,刘勰还特别重视《诗》之《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的传统,认为诗人的创作应该为情而造文而不是为文而造情。这些文学主张对于纠正齐粱时期文学的流弊,对于《诗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发扬光大,均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二,以《诗经》阐释为依据,提出情志说和以情为本体的主张。早在汉代,《毛诗大序》就基于《诗经》的批评理论与实践,明确提出吟咏情性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命题,强调情感对于诗歌创作的意义,将情与志统一起来。刘勰情志说的提出,应该说受到《毛诗大序》的影响。不过,相比《毛诗大序》的情志说,刘勰的情志说的理论内涵要丰富得多。刘勰是在总结《诗》《骚》创作经验基础上提出情志说的。他一方面从言志美刺的角度出发,指出诗有顺美匡恶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发愤抒情的角度出发,指出诗有吟咏情性的特点,所谓情志即是思想与情感的互相渗透。刘勰所言情志,不是将抒情与政教之用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强调二者的统一,从而使情志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后世学者,如白居易、叶燮、王夫之等人主张情志并重,既要求文学作品感物抒情,又重视诗歌于政教有益的教化功能,将文学的思想性与情感性统一起来,正与刘勰的这一看法相关。

刘勰的情志说是以情为本体的。《情采》篇提倡为情而造文要约而写真的传统,《体性》篇提出情信而辞巧,《物色》篇提出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原则,均以《诗经》创作为根据,把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放在突出的地位。刘勰还提出《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藻辞谲喻,温柔在诵,故最附深衷矣(《宗经》)的观点,这一观点亦与《诗经》批评传统相关,特别是与汉代《诗》学家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美刺讽谕的诗教传统有密切关系,但是本义却是强调情感的本体地位,即要求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必须真实,与读者的心灵贴近,又与汉代《诗》学家所提倡的温柔敦厚的诗教说有很大不同。

第三,立足于《诗经》阐发诗赋颂赞等文体形式的演变和审美意识的发生。刘勰所处的时期是文学意识发展和诗文创作日趋繁富的时期,文体辨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体的文学和审美意味也日渐凸显出来。刘勰对文体的关注,除了受到曹丕、陆机等人富有文学意识的文体分类思想的影响外,亦与《诗经》的文学经验总结密切相关。这不仅是因为《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其文学经验的总结符合刘勰的禀经以制式,酌雅以富言文能宗经,体有六义的诗学理想,更重要的还在于,《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不仅首创了以四言诗为主的诗歌样式,蕴涵了后世众多文体形式的萌芽,而且也因为其高超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成为后世文学写作的典范。所以,刘勰立足于《诗经》阐发后世文体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发生,有着充分的依据。

刘勰明确提出赋颂歌赞,则《诗》立其本的观点,认为赋颂歌赞四种文体的要素和特征都在《诗》中孕育生成。刘勰对赋的阐释,采用的是依经立义的思路,主要沿用汉人的观点来解释赋,将赋看成是诗的一支。其中也有不同,那就是更多地立足于赋这一文体形式的文学审美意味而不像汉代郑玄、班固等人那样主要从赋的功用角度看待诗与赋的关系。刘勰不仅意识到《诗经》而且也意识到《楚辞》对于赋这一文体形式的意义,汉人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和古诗之流一类的经学话语自然也被转换成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和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一类的文学话语。刘勰论赋,还特别指出了赋所具有的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极声貌以穷文等特点,这是从情感与辞采两方面规定赋的存在。赋不仅要铺陈其事,更重要的还要将体物与写志结合起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这与东汉后期由于抒情小赋出现而导致赋体文学愈来愈重视抒情体物的发展潮流是一致的。

刘勰将颂看成是《诗经》四始之一,认为从《诗经》商颂以后,颂这一文体的写作方法就趋于成熟。颂最初是用来祭告神明的,所以义必纯美。赞这一文体为颂的一个分支,同样出自《诗经》。但它又与一般的颂辞不同,而是赞者,明也,助也。昔虞舜之祀,乐正重赞,盖发唱之辞也,即主要是用于祭祀礼仪中的颂辞。刘勰以《诗经》为源头展开颂赞文体的分析,固然有一种文源五经的宗经征圣情结,但也不悖文学史发展的基本事实。关于歌与《诗经》的关系,刘勰没有具体讨论,但是从他对乐府诗的论述中,亦可以看出歌这一文体的产生是可以上溯到《诗经》的。

不仅是赋颂歌赞,刘勰论哀吊誄碑谐隐史传等的源起都上溯到《诗经》。将诸种文体上溯到《诗经》,以宗经的眼光看待各种文体的产生,其理论局限性是明显的。比如,乐府诗与民间形成的诗歌传统密切相关,刘勰却无视了这一点,论乐府以文人庙堂乐章为主,并主要与《诗经》雅颂传统联系起来,以雅正的标准来评判乐府诗,显然不符合实际。不过,由于注意到《诗经》与后世文体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关联,富有审美品鉴的意味,所以并没有从根本上翳蔽文体自身的审美和艺术特色,相反还因为从《诗经》这一经典文体概括出来的高标准而提升了对文体的审美价值的认识,典型的是以《诗经》为标准对楚骚文学的评判。它通过与《诗经》的比照,明确了《楚辞》的文学地位,树立了一个不同于《诗经》的文学典范。

第四,以比兴论《诗》,突出比兴的文学与美学意味。刘勰所论比兴是在《毛传》独标兴体说法基础上进行的。《毛传》释兴为起和独标兴体,包含着对《诗》的情感和生命感发意味的重视,刘勰更进了一步,将兴释为起情,认为起情,故兴体以立,并明确将它与附理的比区分开来。他重视兴的譬喻和美刺教化功能,所说兴依微以拟议,环譬以记讽,观夫兴之讬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将兴转化为喻,重视兴的讽谕教化功能,与汉儒的思路完全一致。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汉儒的水平上,而是从《诗经》文本解释实际出发,重视比兴的文学与美学特征的把握。

刘勰将比释为附理。所谓附理,一是说附理者,切类以指事,即强调要抓住事物的共同点来比拟事物;一是说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即是说比的意义产生离不开鲜明的物象描写,要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描写来比拟和说明事理。不仅如此,刘勰还联系《诗经》作品的实际,对比做出细致的分类:一是比义,是用某个生动具体的形象比拟某种抽象的事物;一是比类,用为同一个比喻暗示某种抽象的意义。刘勰还依据《诗经》创作经验提出了拟容取心的原则。在他看来,汉代以后的辞赋家之所以重视比而忽视兴,就在于他们所用比的方法,只是拟容而非取心,即仅仅是对事物外在特征的描述而忽视了比与诗人情感心灵的关系。

刘勰论比兴,更看重的是兴而非比。兴是起情,兴的运用更关系到诗的情感本体。叶嘉莹、徐复观、童庆炳等著名学者解释比兴,都非常重视刘勰的比是附理、兴是起情和比显而兴隐的论证。这些说法不仅将比与兴的修辞特征区分开来,而且很好地揭示了兴所蕴涵的文学与美学意义。刘勰对兴的重视,也是汉魏以来物感诗学理论走向成熟的体现。兴就是心与物自然感发所形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见出刘勰比兴诗说理论对汉儒经学比兴观的突破和向文学与美学本体的回归。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刘素珍诗歌及评论
发布时间:2015-08-25
一块石头 此刻,既不似白天也不似夜晚 血管流淌的。似乎不是血 而是一块石头破碎后的砂粒 每一分每一秒的流动,都让我心痛 此刻,风在暗处刮着 阳光很贴近也很热烈。晃在明处 我想把命运搬迁到三界之外 那里,一块石......
刘聪博诗选
发布时间:2015-08-21
秦岭 西岳凌云八仙难, 太白积雪七月寒。 翠华天池嫦娥浴, 骊山温泉贵妃眠。 曲江流饮雁塔钟, 灞柳风花草堂烟。 渭河横灌大平原, 汉水垂钓万青山。 读梁衡 早赏名作久仰君, 初逢已是老知音。 轻为高官重......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7-21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试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摘 要:前人对于刘勰的研究往往忽视其视听觉美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没有设专章论述其视听觉美学思想。但其散见于《......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9-26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论刘勰的视听觉美学思想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摘 要:前人对于刘勰的研究往往忽视其视听觉美学思想,这是不全面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没有设专章论述其视听觉美学思想。......
刘洁岷的诗(四首)
发布时间:2023-03-09
蛛丝迹:上山下山 去殡仪馆的,小卖铺 女老板帮我拿着花圈鞭炮 我和相框中老皮的父亲 对视了最后一眼 我想起一个月前文亮 在江夏给我发的短信: “中午陪导师上山……” 文亮和导师一起上山① 然后是一个人独自离开......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认知诗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文本世界理论起源于认知科学,是关于语篇产生和接受的学说,其创始人主要有Werth 和Gavins。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文本世界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文本世界......
刘桢诗风“壮”与“未遒”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06
关键词:刘桢诗风 “壮”与“未遒” 矛盾 对于刘桢的诗风,历朝历代评价很多。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3};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
浅谈福斯特对马克思生态学的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1-13
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上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给人类正常的上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福斯特致力于研究马克思理论中关于生态问题的观点,阐释了......
浅析刘禹锡诗歌的价值追求
发布时间:2023-02-19
摘要:刘禹锡是唐代诗人中非常具有个性特征的一位诗人,通过对其具体诗歌文本的分析,探求其创作的价值追求对把握刘禹锡在唐代诗歌史上,乃至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具有积极意义。刘禹锡的价值追求是与其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
浅谈日本汉诗与《论语》
发布时间:2016-07-04
《论语》对日本文化具有深远影响。据《日本书纪》、《古事记》记载,应神天皇五十八年,百济国派王仁博士赴日时曾携带了大量汉文献,并为皇太子冤道稚郎子传授《论嘟》《怀风藻》曰:王仁始导蒙于轻岛,辰尔终敷教于译田,遂使俗渐沫泅......
试论《诗经》
发布时间:2013-12-18
目录内容提要...1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2绪论...2一、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士情蕴...2二、以为人本的人文精神...5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8总结...11注释:...12参考文献...13内容提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以极其丰富的......
《诗经》中的婚恋诗
发布时间:2023-04-15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不同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窥见各个时代的生活图暴《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近500年的诗歌作品,内容也涵盖了公元前中国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形态、经济发展、天文地理、民俗......
浅谈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论文
发布时间:2016-07-08
广告是商品与消费之间的传播沟通媒介,服从于符号学揭示的编码,解码规则。广告运用语言来处理商品信息进行编码,消费者利用语言来解码,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品牌和消费的符号学的阐释。 广告、品牌与消费是营销学与广告学最为......
论《诗经·蒹葭》与口头文学
发布时间:2023-01-22
论文关键词:追寻; 重复; 口头叙事 论文摘要:经历了一个从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的过程。早期的口头文学特点是重复叙事,该特征适应了当时传诵与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原始诗歌与的密切联系。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表现出......
论阐释的公共理性
发布时间:2023-07-09
摘要:阐释行为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一种理性认知,当这种理性与社会领域的公共性交融而集凝成人的公共理性时,在本质上它是作为主体的人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物质世界进行理性认识的自觉意识;在实践上它是作为基本主体的人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体认、忧患与建构的自觉意识。只有在公共理性这个场域,文本的意义才能得到正确判断和理解,阐释才能获取合法性的身份。在人类的阐释行为中,公共理性的目的:一是满足阐释主体的理性认知要求,让.........
试论刘勰“通变”与叶燮“正变”的可比性
发布时间:2023-03-04
摘要:“通变”与“正变”是 中国 传统诗学的重要范畴,而刘勰的“通变”与叶燮的“正变”各自在两个范畴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们的思想虽然前后相隔一千多年,但其诗学思想提出的 历史 语境,针对的 问题 以及表达的形式等三个方面......
《诗经·王风》的创作与诗风特色
发布时间:2023-07-11
摘 要:《诗经・王风》在风诗里面不同于其他风诗,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王风诗的来源、创作背景及其所散发出的诗风特色作一番分析,彰显王风其别具一格的韵味。 关键词:王风 缘由 时代地域 诗风特色 《诗经・王风......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
发布时间:2013-12-18
诗歌是一种构思精巧,语言精炼,结构严密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传统的格律诗词,更是如此。诗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学识,深湛的艺术素养(包括诗旨,诗的兴、观、群、怨,诗的六义等),和开阔的胸襟,深厚的时代感情、才情、......
论江湖诗派的诗论与严羽《沧浪诗话》之异同
发布时间:2023-04-18
摘要:姜夔、刘克庄、戴复古等江湖诗人作为严羽的前辈,他们的诗歌虽然受到了严羽的批评,但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诗歌理论主张,与严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其中一部分是他们都共同继承了前人,一部分是江湖诗人影响了严羽,也有一部分......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汉字学 诗歌创作 中国文化 文化信息 作品 汉文化 中国古代 论文摘要: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
撷品《诗经》中的爱情诗
发布时间:2023-03-01
摘 要:《诗经》现存的三百多篇作品中,爱情诗不仅数量多且内容十分丰富,集中反映了先民社会人们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尤其是对情爱的理解和表达,对后世文学创作及积极健康情爱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爱情诗 ......
试论《诗经》中的玉
发布时间:2023-07-13
摘 要:玉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外形美好而性质温润长久。因其珍贵,也因其质性,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抬高到很重要的地位,并因一系列的品种而形成了光辉灿烂的玉文化。《诗经》是人类早期的见诸篇章的作品之一,必然会对此有所反映。因......
诗的评论 评论的诗
发布时间:2022-11-22
《诗在旅途中》是l川的诗评的结集。读了之后,我感到对所评诗歌的理解深化了,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美感享受。一般的诗评只是接触到诗歌的表象,好的诗评却能窥探深赜,求索L微。柳宗元在《哭连州凌员外司马》一诗中赞扬友人学术成就高......
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13-12-19
"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就古诗教学略谈点个人意见。 ......
关联理论在歇后语教学中的应用与阐释
发布时间:2015-08-13
[摘 要]歇后语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形式。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关联理论将之分解成词汇信息、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三个部分给外国留学生讲解,不仅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进一......
浅谈诗人钱孟钿唱和诗中的情感
发布时间:2023-06-22
摘 要 作为江南女性的代表,诗人钱孟钿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其中唱和诗占据了绝大篇幅,本文就钱孟钿与“父亲钱维诚”、“叔叔钱维乔”、“丈夫崔龙见”之间的唱和,探讨其唱和诗中蕴含的不同情感。 关键词 钱孟钿 唱和诗 情感 ......
浅谈诗词教学八字法
发布时间:2022-11-15
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两大瑰宝。然而,由于古代诗词有着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加之古代诗词独有的语言与结构等特点,给学生理解与鉴赏古代诗词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呢?我在多年教学探究......
论《诗经》的精神线索
发布时间:2023-04-24
《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群体的精神世界,其中有重要的几条精神线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农业诗、原始本能的情感――婚恋诗、祖先情感的维系――祭祀诗、反战与捍卫――战争诗。这几条精神线索贯穿《诗经》,本文列举《......
浅谈理性的史诗——黑格尔与美国现代文学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诗史 理性 崇高 终结 关学嬗变 论文摘要:美国在不断克服“浪漫”型艺术的各种矛盾的同时,创造了不负黑格尔所望、无愧于时代、充满生动活泼的理性和丰富现代性内涵的“史诗”。但其中发生了传统关学向现代关学或称“崇......
抒写,以诗经之情(组诗)
发布时间:2023-05-01
野有蔓草 被露珠晃醒的晨光,是甜的 野草走向天空,于路途中不停研究而 差点迷失 一朵花是风含着的糖果,随便置于何处都将 给内心留住一口气息 谁,在用脚步解释?他,衣袖中遗落的 编钟,使一座山矮了下去,哦 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6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两者融合的有机途径,以及两者结合产生的教育价值。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高职;人文教育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职语文教学实施人文教育势在必行,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然而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缺乏兴.........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论《诗经》的忧患意识
发布时间:2023-03-11
论文 关键词:《诗经》 忧患意识 论文摘要:《诗经》是一部具有深广忧患意识的作品,它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的忧患,在控诉婚姻恋爱的不自由中.在情人的隔绝相思中,在弃妇的怨愤中,在日常家庭生活对父母、......
“源于诗”与“属于诗”
发布时间:2023-01-22
[摘要] 在中国古代赋学话语中,“源于诗”是一个经典性的赋源表达,从班固的《两都赋序》一直延续至清代末年,历代赋论者无不如此。亘古不变的叙述凸显出的是赋的讽谏和颂美情怀,焦虑的是赋的政治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诉求,大多非关赋......
“人性”与“哲学”:一种可能的阐释
发布时间:2022-08-07
" 【内容提要】人性问题作为人及其存在的始源性和本然性问题,它同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内在相关。人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二重化,构成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历史上真正的哲学家都对此有着深刻的体认。精神存在对于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
不动产事实物权的适用与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31
摘要: 事实物权与法律物权相对,是指虽不符合物权公示要件但能够证明权利人享有真正物权的权利。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使用了“事实物权”这一概念,由此引发相关法律体系的嵌入与兼容性思考。事实物权的正当性有两个论......
浅析潘岳《悼亡诗》中悲情的释放途径
发布时间:2023-04-10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类新的诗歌体裁的开山之作,潘岳的《悼亡诗》至今仍被无数文人墨客津津乐道。潘岳的悼亡诗共有三首,是潘岳怀念亡妻而作。 一、杨氏其人,作诗其时 潘岳《怀旧赋》中记载“余十二而获见于父友东武戴侯杨君。始见......
浅谈中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2-12-08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教学中,要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引导学生享受......
大驾光临银行查存款 刘诗诗身穿某宝爆款萌萌哒
发布时间:2015-08-27
对于现代婚姻,经济独立,做好婚前财产公证已成为趋势,一切都是为谨防将来有一天万一离个婚弄得倾家荡产。日前记者在上海撞见新婚不久的刘诗诗在拍摄间隙急冲冲跑去银行查账,难道结婚才两个月就有什么紧急财务问题需要处理么…… ......
集体行动的困境:理论阐释与实证分析-管理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03
论文摘要: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 社会 现象。西方学者根据生活世界的反映,建构了集体行动困境的 理论 模型,并作出了若干理论阐释。这种非合作博弈下的集体行动逻辑反映在公共事务管理现实中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公共......
茶道之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
简述顺应理论对礼貌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礼貌 顺应性 语境 动态顺应 论文摘要:礼貌问题是语用学的热点之一,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礼貌现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为研究礼貌现象提供......
浅谈韩非子思想的非道德倾向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15
非道德主义一词,源于古希腊怀疑论和某些诡辩论者的伦理思想。经过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及以后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发挥,使非道德主义成为一种反对道德及其作用的系统理论。但随着一股进口西方哲学某些概念来研究中国哲学的热潮到来,......
浅论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3
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就过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毕业季了。毕业论文是阻碍我们毕业的途径之一,为了能顺利毕业,就好好来准备论文吧。以下是.........
浅论中学诗歌教学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 要: 我国素有诗教传统,读诗、尚诗,然而在当前中学教学领域,诗歌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为提高中学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引导诗歌教学的实行回归,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诗歌教学的价值:培养语文素养,提升文化修养;唤醒生命意识,激发情感共......
《诗经》无长篇史诗原因探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论文 关键词:长篇史诗 宗教思想 采诗制度 中国 诗歌 论文摘要:由《诗经》中有无史诗引出为何无长篇史诗的关键问题,《诗经》没有长篇史诗的原因较复杂,影响它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周人单一神教、人神分离的宗教思想,具有明......
实证法学的新阐释与自然法观念陷阱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7-14
一、自然法观念批判与实证法学的源起无证是古典自然法理论,还是随着20世纪自然法的复兴而呈现的新康德主义和新经院主义的崭新形式,最终自然法的价值判断必归结于一些伦理概念或者蕴含于概念中的伦理命令.这些构成自然法观念轴心的伦理......
理论阐释 引领赶考正确方向
发布时间:2015-09-06
发挥理论引领作用,围绕“中国梦・赶考行”的主要内涵、重大意义和现实启示,组织开展了系列理论研讨会,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理论研究,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20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孕育着独特的文学情愫,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文在此因素的影响下,简单阐述了人文教育的含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阐释与高职人文教育融合的条件及相关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浅论韦应物的诗歌创作对宋诗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30
摘 要:韦应物作为大历时期的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而且被称为是首创“田园诗歌具有官吏题材”的诗人。韦应物的“清淡澄明”哲学,韦应物的语言的“短小精悍、意义深远”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世。本文以韦应物诗歌中出现的众多的精炼诗......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发布时间:2023-05-17
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 www.LWlM.cOm1993年,我在写作自己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时,是把“现代诗歌符号美学”当作一种普遍性诗学来看待的,亦如我所理解的克罗齐的诗学或者俄国形式主义诗学、新批评诗学。但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我已经......
浅析“文化诗学”
发布时间:2023-06-09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陶东风等一批学者针对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提出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认为文艺学应进行“扩容”“跨界”,开始“文化研究”。但童庆炳先生认为“文......
由《谈中国诗》谈古诗暗示情感
发布时间:2022-11-12
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中,认为中国诗较之外国诗篇幅短小,说“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虽“简短”却“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使人“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这正如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状难......
浅谈古诗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9-13
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人格的形成,不乏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
浅论《诗经》中的人物塑造与植物形象之关联
发布时间:2023-02-01
摘 要:《诗经》中人物塑造常与植物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诗经》中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原因,首先是植物涉及上古先民的生存需要。其次,使植物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也与审美意识的发展有关。再次,植物本身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
浅谈《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六句诗的叙事功能
发布时间:2023-03-30
《木兰诗》的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和《西洲曲》可并称为南北民歌的双璧,其形象之突出,影响之深远,后世无有鼎足者。它现已成为中学语文课本、高等院校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的必选篇目,对它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但对它的欣赏解读还存有疏漏之处。《木兰诗》写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胜利归来的故事。这是一首叙事诗,但抒情的成分却很浓重。这样的叙事诗常常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在欣赏.........
浅析强制阐释论的逻辑支点与批评策略
发布时间:2016-12-02
强制阐释论是张江近年来针对西方文论的总体特征和中国文论话语体系构建所提出的一个理论主张。这一理论的提出, 在文论界掀起了重新审视西方文论、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和理论神话的浪潮, 同时也给实现文学理论的本体回归和建构中国文论话......
浅析古代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诗画一律”
发布时间:2023-08-04
诗画一律是指中国古代山水诗和山水画在意境表现、精神追求和气韵传达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命题。诗画一律性表现在创作实践和理性认识两个方面,自画自题、自画他题、诗意画词意画形态是诗画一律的创作实......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发布时间:2023-01-14
内容摘要: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强调美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有音韵美;体会情感,浸润人性美。 关键词:创设情境 意境美 音韵美 人性美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8
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性与非理性的科学阐释上个世纪的最后二十年,是我国的思想理论界充满活跃气氛的二十年。中国似乎进入一个狂飙时代,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思想风暴。在国门向西开放当中,人们张惶等待,希冀有新鲜的理念来荡涤激活僵化的中......
公民投票:政治学的阐释
发布时间:2013-12-17
" 公民投票之概念 所谓公民投票是指人民对宪法、一般法案或政府之决策,有提议表示意愿,或投票决定是否同意之权。此包括公民之创制与复决两权。前者是由人民提案,送由立法机关制定成为法律,或由政府制成政策;后者则对法律草案或修......
浅谈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5-26
" 论文关键词:借词;地域特征;语法特征;文化信息 论文摘要:词汇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倩词,借入方式不拘格,所折射出的文化色彩斑瀚,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在追根溯源中把......
诗学与系统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操作的基础,是出自非文学范畴的理论能够转化为文学理论。与此相应,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不具备美的形式的寻常物被转化为艺术物,如“现成品”或“语言诗”,并由此催生了一种反美学。由此角度切入,......
《论语》中“孝”的现代阐释与传承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4
摘要: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
“新奇”诗论与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诗学对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奇”诗论与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诗学对读第一节 “能指”的突显与前置:中西通约之可能与西方的“陌生化”诗学理论不同,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新奇”诗论更多地散见于文论家,哲学家与美学家的著作中,往往以只字片言的形式存在着,......
天堂的经卷[组诗]
发布时间:2023-02-26
回音壁 故乡是块回音壁 我喊他一声 他喊我一生 世界 也只有故乡喊声那么大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无 题 我把一首诗 读给沙漠听 有两只仙人掌 在鼓掌 天堂的经卷 夕阳走到圣山的脚下 将一座寺庙的......
探究“以诗论诗”的二律背反
发布时间:2023-06-24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特别是在中国古代诗论的发展过程中,司空图和他的《二十四诗品》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这部完成于唐代末期的诗论以四言褐文的形式,以雄浑、冲淡、纤稼、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
浅谈本色诗歌教学的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16-11-07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新课改搞得如火如荼,但诗歌教学显现出教学目标在被萎缩、教学过程在被虚化、思想性在被单一、人文性在被拔高等诸多不符合诗歌特点的教学问题,本色诗歌教学就是依据诗歌自身的特点、新课改要求的标准和学生的特......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本章内容提要:本文和文本,互为因果,互表互证。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其理解阐释前见的复杂多样性和可变性。正是由于文化理解前见和在此基础上的所形成的文化阐释视阈的差异,才导致了文本......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16
【摘 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词学素养。 【关键词】教学;语文;古诗词;陶冶素养;资源......
试论《诗经》中的婚恋诗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24
一、爱情诗 宋代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1]由此可见,歌咏爱情是《诗经》创作的重要主题。而《诗经》中的爱情诗写得真实、细腻、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里有......
春天的诗(组诗)
发布时间:2023-05-04
春雷响起 城市当中 嵌着一片不大的森林 那是鸟儿嬉戏的乐园 它们总是喜欢在有春光的黎明 为自己吹奏短笛 在雷霆轰响来临之前 鸟儿停止吹奏,屏气凝神 等待。一声震耳欲聋的春雷 响彻云霄 随后,遁空 春雷,踩着......
隐喻的诗(组诗)
发布时间:2020-01-11
月亮河敢与太阳比的只有你敢于傲立壮山却柔情似水的只有你敢于切割银河逝水光耀大地的也只有你――对于月亮河来说,登仙举步即是大幕打开,山在银河里盛开歌在草木间飘落山村的风景是鸟语的清鸣炊烟升腾,首先有一座山的形式向天地拜祭盘水当歌,击节的,当是壮乡铜鼓村庄,火焰,犁铧,牛羊和牧人三五成群,点缀月亮河的姹紫嫣红骡马挂一路叮当,于山歌处缓缓而行壮山送来仙雾,有采茶姑娘,转身遇见多情的行人据说,蚂拐是上天派.........
叶燮诗学的两个理论支点
发布时间:2023-02-24
摘要:《原诗》这部诗学专著将“两端论”与“相济论”作为两个理论支点,不仅根植于儒释道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而且也在清初诗论家叶燮诗学中一以贯之,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两端论”注重以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来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济论”强调用相互联系的、整体的思想对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畸、胶固一偏等问题进行纠偏与中和。二者互融共存,使得叶燮诗学自成体系,对后世诗学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诗歌鉴赏中注释的重要性例说
发布时间:2023-04-04
古典诗歌鉴赏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大作用。然而,一直以来,每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的得分率都很低。为此,本文以诗歌试题为例,拟从关注诗文中的注释这个角度,探讨、总结鉴赏古典诗歌的策略,希望对指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有一定的益处。一、腹有诗书,曲径通幽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诗歌学习中,多了解一些掌故知识,不但能开阔.........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发布时间:2022-08-24
【 内容 提要】 文学的真理难以被发现,诗学难以成为 科学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对于文学具有众多的“天生见解”。所谓“天生的见解”,指的是人们不假思索地搬用到文学批评( 理论 )中的各种常识和想当然的“观点”。人们不自觉地把......
新诗与旧诗关系的再发现
发布时间:2023-06-30
今年是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周年。在这一百年里,新诗一路磕磕绊绊走到现在,已经形成新的传统。中国诗歌还有一个传统是用文言文写的旧诗。新诗初期是宣称与旧诗决裂的,是在高喊“破坏”的声音中一路走过来的。但经过一百年的发展,现在新诗与旧诗已经和解了。在这个语境下研究新诗与旧诗传统的关系,无疑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青年学者罗小凤这些年一直潜心研究新诗与旧诗的关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著有《1930年代新诗对古典诗传.........
政治权威与政治发展方式关系的理论阐释
发布时间:2023-06-15
摘要:政治发展方式是研判特定国家和地区政治发展速度和质量的重要概念。尽管自下而上式社会动员为中心的研究路径丰富了有关国家间政治发展方式差异的认识,但该类研究忽视了政治体系选择政治发展方式的可能和实际能力。政治权威属于政治体系所掌控各类政治资源的一类重要变量。伴随着近年来各国各地区政治发展方式差异有所扩大,如何从政治权威类型分析和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政治方式差异,日益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和比较政治研究的焦.........
浅论戴望舒前后期诗作诗风之变异
发布时间:2022-08-03
论文关键词:戴望舒 诗风 变异 论文摘要:以抗日战争为界,我们可以把戴望舒的诗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综观其所有诗作,我们不难发现戴望舒前后期诗风迥异。前期诗作弥漫着感伤悒郁的气息,后期诗作呈现出乐观向上的面貌。前后期诗风......
浅谈高中诗歌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19-10-21
【摘要】高中诗歌教学是个难点,学生困于学,教师困于教,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本文笔者从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品味鉴赏、联想想象四个方面出发,意在找到一条诗歌教学的有效之路。【关键词】高中诗歌教学;有效性;策略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诗歌,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兴趣不高。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深入浅出地传达诗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一直以来都有不少的教师在思考、在探索。下面,笔.........
音乐与诗歌关系”笔谈
发布时间:2023-02-20
毕业论文 1、音乐对《诗经》、《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第1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风》、《雅》、《颂》3大部分。关于《风》、《雅》、《颂》如何分类,现存的先秦文献没有1个明确的记载。《毛诗序》说:“《风》,风......
文化的与诗学的(1)
发布时间:2013-12-18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 研究 方法 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
《诗经》的琴礼文化
发布时间:2022-10-09
周人将礼和乐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礼乐文明。礼指的是外在的社会规范,乐指的是通过音乐的调和而使人内心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诗经》皆可合乐而唱,既具备礼之社会性,又具备乐之艺术性,恰是周代礼乐文化在文学作品方面的集中反映。以......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发布时间:2023-04-03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谈《诗经》中对音乐用途的分类 文章 来源 于 3 e d u 教 育 网......
论元代题画诗的诗体倾向
发布时间:2015-08-28
摘要:唐代的题画诗集反映出中国诗画的融合取得了标志性意义的进展,唐诗的繁荣兴盛也拓宽了题画诗的诗体范围,使其各体齐备。然而,题画诗真正的繁荣是在不足百年发展历史的元代。笔者在此以元中期的代表题画诗家吴镇的题画诗为例,......
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23-03-23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
对于高中诗歌教育的策略释解
发布时间:2013-12-17
对于高中诗歌教育的策略释解 对于高中诗歌教育的策略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对于高中诗歌教育的策略释解 一、诗歌意境引入策略 针对以上课堂诗歌意境引入出现的问题......
诗词与天文教学
发布时间:2023-04-23
诗词与天文教学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而承载着中华文明几千年思想沉淀的诗词,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其中不乏蕴含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的著名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十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跃然纸上的是一派莽莽......
简论阐释动词及其特征
发布时间:2022-12-21
提 要:阐释动词是动词中一个独立的语义类别。它的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某个具体动作或者状态(预设);说话人解释、评价该动作或状态(陈说)。阐释动词的这种语义结构决定它的一系列词汇语法特征。 关键词:阐释动词;语义结构;......
《诗经》里的定情物
发布时间:2023-02-17
喜欢《诗经》里的《木瓜》句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便是那个时代最纯美的爱情,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