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1:20:51
诗学与“天生的见解”
时间:2023-08-07 21:20:51     小编:

【 内容 提要】

文学的真理难以被发现,诗学难以成为 科学 ,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对于文学具有众多的“天生见解”。所谓“天生的见解”,指的是人们不假思索地搬用到文学批评( 理论 )中的各种常识和想当然的“观点”。人们不自觉地把作品中的人物当成人格性个体、认为作品是诗人运用 艺术 技巧表现某个主题(思想感情)的结果。

【关键词】 天生见解 常识 人格性个体 主题

诗学难以成为科学,因为对于文学,人们有各种“天生的见解”。此所谓“天生的见解”,指的是人们不假思索地搬用到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各种常识和想当然的“观点”。“人人都是天生的艺术家”,这句名言有讨好大众的意味。现在说“人人都是天生的文学批评家”,这却是一句老实话。与其说人们自觉运用“天生的见解”,不如说“天生的见解”暗中决定着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态度,暗中支配着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思维过程。

王之焕的诗《登鹳鹊楼》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一位唐诗专家说:“‘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指明亮的太阳;‘依山尽’似不是指太阳落山、沉入黑暗,因为那样就不能穷千里目了,黑暗中即使登得再高,也不可能有千里目之奇观。这里的‘依山尽’……(指的)是太阳一直照到连绵山脉的尽头。”

专家不同意把“白日依山尽”理解为“太阳落山”,是因为专家有这样的常识:“黑暗中即使登得再高,也不可能有千里目之奇观”。谁也无法否定这样的常识。只是由此把“白日依山尽”的字面含义说成是“太阳一直照到连绵山脉的尽头”,则固然显得新奇,但更多地是不可信。能够表达“太阳一直照到连绵山脉的尽头”这一含义的古汉语,大概是“白日照山遍”或者其它什么的,而“白日依山尽”的字面含义只能是指“太阳落山”。更重要的是,任何以常识为依据的文学批评,会遭遇其它常识的有力反对:即使是在最明亮的正午,一个眼力最好的人登上了最高的楼层,他能看见“千里目之奇观”吗?任何人想要看见“千里目之奇观”,他起码也得带上一副望远镜吧?其它常识还能发出这样的质疑:诗中提到的“鹳鹊楼”据说是在山西省境内,距离黄河的入海口总会有数千里之遥吧,一个人置身于鹳鹊楼的最高处,无论天气如何晴明,也不可能看见“黄河入海流”之“奇观”啊。

再说,把诗中的“山”理解为“连绵山脉”,属于所谓的“增字解经”。

总之,“天生的见解”会让我们顾此失彼,犯低层次的语言学错误——我们在犯这种错误时,还自以为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而自鸣得意哩。

古希腊的“芝诺悖论”中有“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悖论”: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每当阿基里斯追到乌龟曾经到达的地方,乌龟总是又向前移动了。《牛津西方 哲学 史》对此说:“芝诺悖论至今令那些脑筋不灵的人困惑不已”。[1](P17)但悖论之所以是悖论,在于它是合乎逻辑的,在于它是人们根据逻辑所无法反驳的。“解悖”的 历史 超过了两千年,但悖论仍然巍然屹立在老地方,没有人能动摇它们分毫。《牛津西方哲学史》说悖论只是“令那些脑筋不灵的人困惑不已”。但“脑筋灵的人”只能是那些坚信常识的人——常识知道阿基里斯不费力就能追上乌龟,因而会“有力”反对悖论达到的结论。但这个“有力”说白了不过是“我不信”。悖论的意义因为我们的“脑筋灵”——对于常识的无条件坚信——而被遮蔽了。

一旦不自觉地把常识转化为“天生的见解”,然后根据它们去面对所有的文学作品,那就意味着我们把那些不寻常的事物降低成了寻常事物,意味着我们对于不寻常事物的不寻常性视而不见。

佛罗依德因为“天生的见解”作祟,也不自觉地把那些伟大的文学作品当成了平淡无奇的东西。佛罗依德作为科学家,发现了人类的“深层心理”,但在面对文学作品时,这个“深层心理”概念就成了佛罗依德的“天生见解”:“深层心理”决定了作品中人物言行的性质,而作品中的人物归根结底就是你我一样的人。对于人物进行所谓“深层心理 分析 ”,乃是佛罗依德贡献给诗学(文学批评)的著名 方法 。哈姆雷特遇上了复仇的好时机,但最终并没有拔剑刺向杀父的仇人——这是著名的“哈姆雷特延宕 问题 ”。佛罗依德对此解释道:哈姆雷特之所以中止复仇,是因为哈姆雷特作为男人天生有“杀父娶母情结”,如今突然意识到仇人只不过是干了他哈姆雷特一直想干而不敢干的事情、突然意识到自己并不比仇人更纯洁,因此自惭形秽、两手发软。但这样的解释与哈姆雷特那段著名台词的意味乃是风马牛不相及:“他正在祷告,我现在可以下手了;我现在就下手;这样他就可以去上天;这样我也报仇了。这事还得考量:一个恶汉杀了我的父亲,我是我父亲的独子,因此就把这个恶汉送上天。啊,这简直像是受他雇来干的事,不是报仇……我如今乘他正在洗心赎罪并且最宜于受死的时候把他杀死,这算是报仇了么?不,收起来罢,刀,你等着更残狠的机会罢”。[2](P587-588)佛罗依德的解释不仅与事实不合,而且也是杀风景的——所谓“等着更残狠的机会”,与佛罗依德所言“自惭形秽”相去何止千里啊。把作品中的人物当成是你我一样的人格性个体,乃是最顽固的“天生见解”,把它作为原理是不可能揭示文学杰作之奥秘的。

“人物性格”在西方诗学那里是一个重要概念,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三番五次地说悲剧中的情节比人物性格更重要,这原本是宝贵的洞察,但亚里士多德绕了一圈还是回到了“人物性格”,因为亚氏认为自己所看重的“情节中的必然性”来源于对于人物性格的摹仿。直到今天,“人物性格分析”仍然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工作。但哈姆雷特没有性格。只有我们凡夫俗子才有性格。谁只要去 研究 “哈姆雷特的性格”,他除了把伟大作品加以凡俗化之外,不可能得到真知灼见。在我看来,“虚无倾向”和“复仇欲望”这两种人性(精神体)共用了“哈姆雷特”之名。哈姆雷特这段台词是由这两个精神体的对话构成的。“他正在祷告”——这是“虚无倾向”为了戏弄“复仇欲望”而创造出来的场面,它对“复仇欲望”产生了这样的诱惑:仇人现在并无防备,这是复仇的绝好时机。所以,“复仇欲望”一阵惊喜:“我现在可以下手了”;第二个念头离行动只有咫尺之遥了:“我现在就下手”。而“虚无倾向”适时地说出了这样的话:“这样他(指仇人)就可以去上天”。“复仇欲望”除了复仇并不顾及其它:“这样我也报仇了”。这时候,“虚无倾向”便主动地、“设身处地地”为“复仇欲望”着想:“这事还得考量……”。这段著名台词本质上是两个精神体的“内在对话”,是“虚无倾向”对于“复仇欲望”的捉弄,具有深邃的幽默意味——一切天才悲剧都有幽默意味。

天才作品中的主人公没有人物性格, 自然 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内心冲突”。

“逼上梁山”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林冲。批评家们认为林冲有性格,而且林冲性格的主要方面是一个“忍”字,这表现为林冲举起了拳头却没有痛打调戏自己妻子的高衙内、而且反对鲁智深杀死那两个企图谋害自己的押解公人。批评家甚至指出林冲之所以“忍”的原因:林冲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不希望这个家遭受毁灭,云云。但林冲实际上一如哈姆雷特,并没有什么“人物性格”,更谈不上“忍”。林冲从来没有忍过,而是“能出手时必出手”。林冲只是“复仇欲望”的化身。林冲之所以不打高衙内,是因为高衙内不是真正的仇人,真正的仇人是陆虞侯和富安。林冲阻止鲁智深杀死两个公人,原因是一样的。对于真正的仇人,林冲没有手软过:陆虞侯第一次诡计失败后,愤怒的林冲“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奔到樊楼前去寻陆虞侯,也不见了,却回来他门前等了一夜,不见回家……林冲一连等了三日,并不见面”。[3](P60)我们不能设想这期间林冲一旦遇上了陆谦将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吗?林冲难道不知道,一旦杀了人,自己的“幸福家庭”——如果像我们的研究者所相信的那样真地存在的话——将会化为乌有吗?

作品中的人物既然被认为是像你我一样的人格性个体,对于人物进行道德评判也就是顺理成章的做法了。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倾注了数十年的心血研究《红楼梦》,但是,一旦面对《红楼梦》中的那些“精彩小片段”,周先生所说的话却表明自己被自己的道德意识所累,譬如,周汝昌先生说:“(《红楼梦》)书也只写到第三十二回,便又写宝玉被父亲一顿毒打,几乎送命……贾环正和盛怒的严父撞个满怀,正要倒霉,他却立即心生毒计,马上跪下,秘告宝玉,说出了这样一段伤天害理、激怒贾政的话”,周先生的结论是:“贾环是毒极了”。[4](P124)旺盛的道德意识使得周先生看不见“宝玉挨打”故事的神秘(超道德)意味。贾环的“秘告”固然是宝玉被毒打的一个原因,但问题是:贾环为什么不早不晚,偏偏会在这个时候“和盛怒的严父撞个满怀”呢?其实,导致宝玉挨打的原因除了贾环的“秘告”之外还有不少,而且无一例外地都有“偏偏”的意味:

一、忠顺亲王府的长史官“偏偏”一眼就看见了宝玉身上的“红汗巾”,并且当着贾政的面揭穿了宝玉的谎言;

二、“(宝玉)正在厅上干转,怎得个人来往里头去捎信”,然而,“偏生没个人,连焙茗也不知在那里”;

三、“正盼望时,只见一个老姆姆出来。宝玉如得了珍宝,便赶上来拉他”,不曾想,“老婆子偏生又聋”。周汝昌先生无视这些“偏偏”的神秘意味,而只是放任自己的正义感这匹野马。如果所谓“贾环是毒极了”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也就有理由杀风景地作出判断:焙茗是玩忽职守的仆从。面对这一系列的“偏偏”,我们不应该单单抓住贾环“秘告”,并且说什么“贾环是毒极了”,而是应该长叹一声说:贾宝玉今天是怎么啦!为什么今天就发生这么多的“偏偏”呢?

如果我们真地去追问何以会发生这么多的“偏偏”,我们距离文学的真理便只有一步之遥了。一件作品中只需出现一个这样的“偏偏”,它便算是天才之作了,短短的“宝玉挨打”故事中居然有这么多的“偏偏”,却又仅仅只能激起研究者的一腔义愤,这大概算是对于天才作品的一种浪费吧。

最根深蒂固的“天生的见解”还有这么一条:作品是诗人的创造物,作品的一切价值都是诗人赋予的。这条“天生的见解”能够派生出许许多多的次一级见解,譬如:作品乃是诗人运用艺术手法表现自己某种思想感情(主题)的结果,换言之,文学作品被“理解”为命题作文一类的东西。

到作品中去寻找所谓的主题,乃是 现代 许多研究者的基本冲动。郭英德、过常宝《 中国 古代文学史》认为:“元代 社会 传统道德的崩溃和涣散,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沉忧患和强烈悲哀,也激发了他们维系纲常、端正人伦的责任感。只有复兴道德教化,才能挽救社会颓风,成为一种 时代 精神。《窦娥冤》正是把这种时代精神艺术化、审美化为戏剧冲突,借下层平民在信守道德与适应现实的两难抉择中的困境及其解脱,来表现道德破败的社会危机和挽救危机的不懈努力。”[5](P233)这就不仅认为作家的目的(主题)在作品中存在,而且认为作家的目的甚至反映了某种“时代精神”。这段批评文字容易引起常人的认同,因为它是根据常识心理而说出的。批评家不仅抓住字面的东西而宣布窦娥是“下层平民”,而且说窦娥面临着“两难抉择中的困境”,总之,窦娥被理解为既弱小又善良。

但实际上的窦娥既不弱小也不善良。窦娥谈不上善良,因为窦娥把“大旱三年,寸草不生”的灾难施加给了楚州地区——这是窦娥的“鬼魂”当着父亲窦天章的面承认了的;至于说窦娥谈不上弱小,只要 分析 一下著名的“三桩誓愿”就显而易见了。刽子手正要开刀行刑之际,突然发现“这一会儿天色阴了”,继而又感觉到了“好冷风”,总之,“六月飞雪”的预兆再明白不过地展示了出来。为什么会有这预兆?缺乏思考的回答是:那是因为窦娥的冤情果真感动了老天爷。这样的回答之所以被认为是缺乏思考的,是因为我们可以反问:老天爷既然知道了窦娥的冤情,但现在正是事关窦娥性命的紧要时刻,老天爷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地下起一场大雪,而只是按部就班地、不慌不忙地行事呢?难道是老天爷无力这么做吗?今则说,只说起六月飞雪的前兆,刚好表明了窦娥竟然强大得可以操纵老天爷,让老天爷服从窦娥的意图:如果老天爷真地按照自己“赏善惩恶”的定律而即刻下起一场六月雪,那么,监斩官必定会由此而暂停行刑之事,直至为窦娥平反,但这么一来,窦娥“毁灭 社会 ”这一先天目的也就无从实现了。让老天爷仅只展示出六月飞雪的预兆,是窦娥作为主人公的智慧所带来的神来之笔:代表官府的监斩官既然亲眼目睹了这些预兆,为什么就不能暂缓行刑呢?监斩官难道就不怕窦娥“大旱三年,寸草不生”这一关系到整个楚州地区命运的誓愿由此成为现实吗?监斩官终归是无动于衷。这就暗示了官府的可杀。

第二桩誓愿“血飞白练”的实现,彻底昭示了窦娥的冤情。但即使如此,从官府到民间,在往后的日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想到采取什么措施,以便抚慰窦娥的冤魂。这当然是再一次“论证”了这个社会的冷酷无情和该死。

监斩官为什么关键时刻无动于衷?为什么整个社会在窦娥冤杀之后麻木不仁?像这样的 问题 都只能结合贯穿全剧的“主人公的目的”来回答:因为不这样的话,窦娥就不能把“三年不雨、草木不生”的灾难降给楚州地区。

对于“三桩誓愿”内在奥秘所作的这些揭示,有助于我们达到这样的认识:那些惊人的情节不是人工能够想象出来的,诗人本着任何“深沉而强烈”的目的也不足以想象出这种惊天动地的文字。人们凭天性而觉得诗人的想象能够上天入地,而单单不敢想象主人公的神通。天才作品中的主人公与诗人远远谈不上是同一的。质言之,天才作品中不存在所谓诗人的目的(主题)。

认为诗是诗人抒写自己感情的结果,这是我们最根深蒂固的先天见解。蜜蜂生而筑巢,蜘蛛生而织网,为什么会如此?我们总是回答:是因为它们的本能。但是,所谓“蜜蜂的本能”是什么意思呢?蜂巢的成就应当归功于谁呢?蜜蜂没有什么本能,没有任何事物拥有什么本能。“蜜蜂的本能”其实是“本”通过蜜蜂、为了蜜蜂能够生存下去而表现出来的“能”。没有人糊涂得因为蜂巢而去歌唱蜜蜂,但我们却难以想象“本能”中的这个“本”是什么意思。蜂巢只是某种“本”之“能”的产物,而不是蜜蜂的产物;文学杰作也只是某种“本”之“能”的产物,而不是诗人的产物。文学杰作中的主人公就是具有“能”的那个“本”。 科学 的主人公概念是诗学成为科学的标志。

古汉语中的“谁”有两个主要的含义:什么人、什么(即何)。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二家不约而同地把词中的“谁”解成了“何”或者与“何”含义相同的“什么”。

另外,叶嘉莹教授的语译明显地把“下”字给漏掉了。至于刘乃昌先生,则是在“下”的位置上竟然插进了“遥远的”一词。总之,二家对于这个“下”字也是不约而同地有所疏忽,这也是值得深思的。

叶嘉莹教授在把“为谁流下潇湘去”理解为“为什么居然要流到潇湘的水中去呢”之后,说出了一种惊人的见解:“那是对于天地的一个终始的究诘,那是有深悲沉恨的人才会发出这样对天地终始的究诘”。[9](P249)

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正是这种惊人的见解在叶教授的眼前一闪之后,叶教授自己被这一见解给迷住了,以至于对于“下”字视而不见了。

叶教授把问题复杂化了。如果我们替叶教授在语译中补上“下”字,叶教授的语译就成了:“它为什么居然要流到下方的潇湘的水中去呢”。只是这么一来,叶教授就没有理由提出那条惊人的见解了,因为这样的语译所包含的问题不是什么“对于天地的一个终始的究诘”,而是简单的,甚至简单得可笑:郴江不流到下方的潇湘,难道能逆流到郴山的顶峰不成?

替叶教授补上“下”字,固然能使其理解显示出错误,但叶教授更大的错误在于用“什么”来解说词中的“谁”字。一旦补上“下”字,我们就看清了“谁”不能被理解为“什么”。所以,“为谁”只能是“因为什么人”,细言之则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其他的‘人’”。

认为作品中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诗人自己提出来的,这是使诗学难以成为科学的一种障碍。在我看来,这两句词是一个天才悲剧。“郴江”是其中的一个主人公,其目的是要“绕郴山”,而“郴江绕郴山”是被暗示为理由充足的:郴江发源于郴山,郴山之于郴江,犹如母亲之于儿子,所以,“郴江绕郴山”就有如儿子依恋母亲,岂不是天经地义吗?此悲剧中的第二个主人公则没有化身为事物形象,但正是这第二个主人公向这第一个主人公提出了“为谁流下潇湘去”的问题:郴江啊,你到底是因为自己还是因为其他人竟然离开了你所依恋的郴山,而流到了潇湘之中?难道能是因为任何其他人吗?郴山怎么就永远不会因为任何人而下滑咫尺呢?告诉你吧,你“流下潇湘去”,与其说是因为有地势低下的“潇湘”存在,不如说是因为你自己——因为你是水,岂不闻“水往低处流”的道理吗?总之,“郴江流下潇湘去”乃是第二主人公对于第一主人公“郴江”实施的惩罚——利用所谓 自然 规律 而实施的惩罚。进而言之,“潇湘”是用不着任何注释的,我们无需知道它们是湖南境内的河流,从 理论 上倒是可以这么说:它们乃是第二主人公为了惩罚第一主人公“郴江”而创造出来的、地势上处在“郴江”之下者。

叶教授忽略了“下”字、把 “谁”解为“什么”,然后又说“秦少游问的是无理”,说“为谁流下潇湘去”是“无理的提问”。当然,在叶嘉莹教授那里,“问的是无理”和“无理的提问”等等话头,是被用来对于作品进行肯定的,具体言之,叶教授认为:“有的时候,在诗词之中,是‘无理之语’,却是‘至情之辞’”。[7](P249)总之,叶教授不仅认为诗是诗人抒写自己感情的结果,而且认为那些优秀的诗句乃是诗人抒写“至情”的结果。

认为情与理在好的文学作品中不能共存,也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先天见解,所以,严羽的话“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容易引起我们莫名其妙的共鸣。这种先天见解与其它的先天见解一起,使得叶嘉莹教授的注意力不能集中于“谁”和“下”这两个常见的、具体含义并不难以被确定的单字上,而是在承认这两句词的卓越性的同时断言其中包含了“至情”、以及与此“至情”相伴随的“非理性”:“这二句词说起来就是很没有理性的话”。[9](P249)但实际上,文学杰作中不存在“没有理性的话”,相反,文学杰作之所以是杰作,只在于它是超理性的——杰作的实质便是超出于人类(包括诗人)理性之上的完满智慧。

根据诗人的个人 历史 来理解作品,亦即所谓“知人论世”,也是我们面对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先天性倾向。急于引进历史的心情,会使得批评家无暇仔细读完作品、无暇在字面含义层次上把作品读通。叶教授根据这两句词就断言词作者是一个“有深悲沉恨的人”,这其实是有关诗人个人生命史的知识扰乱了 研究 者理智的结果。天才作品中只有为了目的的实现而付出的代价,以及理由充分的惩罚,并不存在什么“深悲沉恨”。

参考 文献 :

[2]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梁实秋译.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5

[3]施耐庵.水浒传[M].长沙:岳麓书社,

[4]周汝昌.红楼小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5]郭英德、过常宝.中国古代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刘乃昌.宋词三百首新编[M].长沙:岳麓书社,1994

[7]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 教育 出版社,200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诗歌教学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2-11-04
" 诗歌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这一课目也是初中学生的必选必修课目。教师对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文章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全社会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应该将诗歌教学作为提高学......
一天(组诗)
发布时间:2023-03-20
声 音 世界之大,我能听见的 只有你对我说话的声音 其实,也可以去听些别的声音 比如月亮爬出来的声音,桃花低头 的声音 而此刻,可能是在夜里 也可能是清晨或者午后 我却怕得一声不响 见 面 见面之前,我会沐浴更......
吴天威诗歌及诗观
发布时间:2022-10-02
孤独症患者 烟被一杆杆地抽下去,烟气绕着房间 转了一圈又一圈。 他错失很多东西,比如看海上呼啸而来的飓风 比如听冬后滋润万物的春雨 比如拥吻一次完美的邂逅。 烟被一杆杆地抽下去。一包又一包 不知多久才会停止――......
打“虎”拍“蝇”天天见
发布时间:2023-06-08
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周一见”,这个因某娱乐事件而广为人知的新词,在不经意间成为中央纪委强势“反四风”的代名词。民众们关注到“周五打老虎、周一拍苍蝇”成为中央纪委公布反腐案情的时间规律。不少“重大消息”会在周五公布。每到那一固定的时间点之后,老百姓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纷纷跑到中央纪委的网站围观,看看国家为民除了哪些害,又公布了哪些落马的官员。在2014年12月17日晚播出的中纪委“反四风.........
生物教学现状分析及见解
发布时间:2023-05-27
生物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生物,不光可以通过了解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增进对生物圈的保护意识,还可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生命活动的规律,对于认识自身和提高自身素质都有重要意义,并且对自身的保健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赏析诗意天空中的白天鹅
发布时间:2023-06-20
在当代霍邱作家群中,胡世远应该是最为活跃的作家之一。这位客居东北异乡的70后诗人,以他清洁的精神、流淌的诗意以及广袤的乡愁,成为霍邱乃至中国当下诗坛一个特异的存在。胡世远的诗歌已经产生了较大影响,受到了多方好评,对他的诗歌进......
天堂的经卷[组诗]
发布时间:2023-02-26
回音壁 故乡是块回音壁 我喊他一声 他喊我一生 世界 也只有故乡喊声那么大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能听到她的声音 无 题 我把一首诗 读给沙漠听 有两只仙人掌 在鼓掌 天堂的经卷 夕阳走到圣山的脚下 将一座寺庙的......
浅析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
发布时间:2023-01-08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和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传媒领域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文章对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进行了介绍,并且对这种技术经常出现的故障和解决这些故障的手段展开了讨论,有针......
文本世界理论与中国经典诗词的认知诗学解读
发布时间:2023-01-12
摘要:文本世界理论起源于认知科学,是关于语篇产生和接受的学说,其创始人主要有Werth 和Gavins。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和发展,文本世界理论成了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在中国经典诗词中,文本世界......
天地之间(组诗)
发布时间:2023-07-16
自画像 远山微雨,近水无澜 你凭栏而望,缄默不语 是什么,让你深邃如山 是什么,让你心如止水 你是一粒尘埃,多年来 被风吹起,雨打落 命运的翅膀,一次又一次 被时光的碎片划伤 现在,你与一只蚂蚁同行 世事之......
春天往事(组诗)
发布时间:2022-12-27
初 春 桃花是必须的。不是点缀 而是主角。尽管她想再忍一忍 待所有的倒春寒都过去了,再开。她期盼此后的路 走得顺当一些。但春风一再催促,她不得不 收拾好心情,绽开笑颜 其实,在初春 每一棵植物,每一粒昆虫,每一......
诗歌教学的难点解析
发布时间:2022-12-14
语文教学可以简单粗略的分为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块。不管是在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中,教师都会面对诸多的难点和问题,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中的瓶颈和难点,既是令教师发怵的,也是让学生感到恐惧的。我们必须弄清楚导致这......
写给春天(组诗)
发布时间:2023-03-12
春暖花开 没有谁刻意安排 时节一到 桃花、杏花、梨花、李花 便不争不抢 依次轮番绽放 红的羞涩 粉的娇艳 青的墨绿 白的淡雅 从江南水乡 到中州平原 从西部边陲 到辽东海岸 春之声圆舞曲 在华夏大地 ......
我真的是春天(组诗)
发布时间:2023-02-11
春苔寒风吹彻我卷伏在碧绿的心窝静静地呼吸揉搓好奇的眼睛惊蛰一道密令似电波传遍田埂心领神会兄弟姊妹们啊齐刷刷地探出头颅苗条着身材土拔鼠的眼睛观察着地表的动静白菜苔红菜苔青菜苔我真的是春天一板车一挑篮城里人只是把我们当作菜土地上的真相早已越过记忆的山岗我们短时地抓狂我们井然地列队预报春天的讯息如插曲小拇指滑过的一串音符清脆梨花一枝雨中俏啊油菜花黄耀金光啊布谷鸟的醒雨水时节我们平和地禅让待耕待播土地迎来.........
概念派明天见
发布时间:2015-09-11
未来,一切都还没有头绪,不过已经有厂商开始展望。 虽然厂商们已经推出成型的产品,但是还没有哪家厂商的产品,能够直达用户痛点地描述出这些产品需要具备哪些功能,承载哪些服务。于是部分厂商开始提出全新的理念,开始展示各自理......
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1)
发布时间:2013-12-18
一 我们已经知道,任何美学研究都应以问题的存在为前提,否则就无所谓美学。它是美学之为美学的逻辑根据和最为基本的理论生长点,也是美学家进入美学研究的入场券、身份证。然而,这只是讨论的开始。更为重要的是,既然美学之为美学只能......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发布时间:2022-12-08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电视包装与电视节目产业化 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音乐 电视栏目纪录片的特性探析从生态批评的视阈解读《后天》 生态批评是以保护生态为中心来研究文学与......
春天送你一首诗
发布时间:2022-11-05
“春天送你一首诗”,送来送去到盐城。市作协秘书长小张打来电话:“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会,明天下午3点在师范学院举行,你带你们县的几个作家来凑凑热闹。我说,好的。 我打算带三个人去凑热闹。写诗的男老麻、写诗也写散文的......
高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23-02-22
对高中学生来说,高中数学是一门必修课,它对于学生成绩的好坏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在新课改下怎样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是现在很多教师面.........
见君诗歌及评论
发布时间:2015-08-25
三月,一些陈旧的事物 三月,一些陈旧的意念 被暖风吹醒 它们犯了病 它们趁着春雨 从我的骨头缝里长出来 嫩黄,碧绿后 开出一些安静的花朵 三月,一些陈旧的画面 开始生动起来 鸟飞向高空,鱼潜入水底 水起了波......
白居易宦海沉浮、兼济天下的诗歌人生
发布时间:2022-12-01
白居易生活在大唐王朝运转失灵、藩镇悖逆、戎寇交讧的历史时期,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使得官员朝升暮黜如同儿戏。少年时代的白居易发奋读书,荣登科场,光耀门楣;中年时期的白居易兼济天下,疾诤强谏,为民请命,却负屈衔冤,被逐出政治......
一脉诗韵天地心
发布时间:2022-11-23
历史上湖南人能诗会词的难以穷举,远的不说,单说近代以来,湖南武人善诗都几乎蔚成风气。前有曾国藩、左宗棠等湘军将帅,后有奠定民国的赳赳武夫蔡锷将军、旷世伟人毛泽东等。而文人善诗更不用言,无他,是湖南人的事功盖过了诗名。......
寺院和诗抒己见
发布时间:2022-11-22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到大相国寺探望好友林了元(即佛印和尚),不巧了元外出,寺院住持就请苏东坡到禅房休息,并特意端上了香茗美酒素肴款待。东坡就独自斟酌,不觉有些微醉,偶然一抬头,见粉墙上新题了了元的一首诗。其诗云:......
刘桢诗风“壮”与“未遒”解析
发布时间:2023-07-06
关键词:刘桢诗风 “壮”与“未遒” 矛盾 对于刘桢的诗风,历朝历代评价很多。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公干气褊,故言壮而情骇”{3};钟嵘《诗品》:“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
天籁之韵的诗性建构
发布时间:2023-05-22
摘 要:迟子建短篇小说《逝川》,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解读其意蕴:“逝川”再现苦难生活的诗意之境;吉喜――救赎苦难人生的诗意形象;上善若水――冲出苦难城堡的精神策略。并阐释其重构了一个文学精神领域边城的意义,......
我看见了野天鹅
发布时间:2022-11-20
我的好朋友东泽先生是位出色的画家,有一次酒酣之余随手送了我一幅关于天鹅的水墨画,我精裱之后悬挂于书房,每每抬头凝视,似乎总有飞翔的事物在脑海里产生。我想产生这种幻觉的原因除了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之外,另一个致命原因一定是......
当天文遇见艺术
发布时间:2014-01-24
当天文遇见艺术 工作人员在为星座“画像”的时候,首先要对每一个星座的形象进行3D建模,然后渲染出需要的2D图像,再用绘图软件进行合成,得到近似于油画的画面。夏夜星空里,人马座、天蝎座等相继显现出它们凶暴的“真容”。这些原本仅......
站在冬天对面(组诗)
发布时间:2023-04-07
站在冬天对面 我在积雪的冬天迷路 雪落的音符不绝于耳 我倾听一只鸟的呻吟 就知道森林的去路已被封锁 入侵的光线忽然熄灭 我打开遗忘的觉醒 闭上双眼 就看见过去的手势仍停留在过去 我不断唱歌 整个夜晚 被一套蓝......
生存与生存者(组诗)
发布时间:2015-08-24
春 夜 群星,随月亮上升 浪花高飞,颤动着的音符 无处不在 强劲的风,夺取春天 所有的可能性就要开花 就要以红色、紫色和橙黄 自由歌唱 要求人们做好做梦的准备 相爱的人在相爱 心,学习所有的天气 阳光是必要......
《池上》《小儿垂钓》古诗解读与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3-08-04
[摘 要]《池上》《小儿垂钓》都是描写孩童的古诗,通过对比学习,可以发现两者的异同点,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孩童的形象。对比阅读不止于此,适当拓展还可发现别样的精彩。 [关键词]文本解读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在苏教版第......
常见八木天线的设计
发布时间:2023-03-23
【摘 要】介绍八木天线的基本设计原理,设计思路,各关键指标的确认。满足初学者对八木天线设计知识的初步需求。 【关键词】八木天线基本特性;原理;设计 1.八木天线的基本特性 八木天线又称为引向天线或波渠天线,由一个有源......
我从春天走过(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08
1 与樱花一起,与紫玉兰一起 与铁梗海棠一起,与红叶李一起 与二月兰一起,这一年 我与这么多花一起 曾经我希望,你遇上谁 都不要遇上我 现在,我坐在树枝上,坐成 一枝桃花或者杏花 等你,从树下经过 2 满世界......
行走在故乡的春天(组诗)
发布时间:2022-12-10
导 语 闭上眼,给春景排上队,让它们 行走于我的诗行。当我把故乡的每个 角落都温情地抚摸一遍后 触及的,不仅仅只是想象中的形状 那是一个拼凑起来的风景 麦田、炊烟、野草以及长短不一的阳光 还有那片泛绿的土地,正......
解析师范生在小学数学竞赛辅导中的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15-09-24
摘 要:小学数学竞赛课程具有不同于普通课程的特点,师范生应总结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创立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指出师范生在小学数学竞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以启发即将入职的师范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竞......
故乡是诗人的精神天堂
发布时间:2015-08-21
认识诗人张文斌有十多年了,他是个读书人,当过医生也干过许多世俗的事务,然而在我印象中,这是一个十分有风度彬彬有礼的儒雅君子。大概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写得很好,现代感十足,他的摄影作品拍得精美,艺术上......
诗阅读欣赏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1-20
"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古诗文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尤其以唐诗最为突出,达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异彩纷层,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可供鉴赏的佳作......
《寂静的春天》科技生态伦理观解读
发布时间:2022-11-06
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被誉为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一本引发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其贡献在于迫使政府部门将解决生态危机作为首要任务,并促使了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成立;使人类认清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重新审视科技的价值,重......
文风建设的几点思考与见解
发布时间:2023-06-21
论文关键词:文风建设 工作发展 部门形象 思考 见解 论文摘要: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和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而文章等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由主题、材料、......
春天笔下的诗行(外二首)
发布时间:2023-04-02
你是春天笔下的诗行 朦胧得像一场早春的雨露 太阳一出 便化作云团飞走 缥缈得像一段早年的记忆 定格的是永恒的笑颜 消逝的是欢乐的时光 温存得像一片崭新的嫩叶 伸出舌头 却感受不到相思的苦涩 习惯平静的春 多......
走马“天中”,见证“绿色”
发布时间:2019-11-08
人间四月,春风十里。4月17日,本刊全媒体记者走进车舆之乡驻马店平舆县,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2018农产品质量中原行”继续前行。一朵朵芍药含苞待放,一匹匹骏马自由奔驰,一棵棵果树枝叶茂盛,一瓶瓶红酒香味氤氲……在这里,我们与驻马店市农业局、平舆县农业局、平舆县农技协的领导、专家,与来自驻马店市20多家企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共同见证了绿色农业为“天中”沃土带来的精彩改变。小草药,大贡献“这是芍药,.........
《逍遥游》中的“天体物理学”与“巨生物学”
发布时间:2023-06-29
《逍遥游》中的天体物理学与巨生物学 《逍遥游》为《庄子》首篇。在《庄子》这一开篇文字中,庄子面对宇宙天地展开想象,超越了人的视域,创造出鲲鹏这样不知其几千里也的超大生物形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新奇”诗论与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诗学对读
发布时间:2013-12-18
“新奇”诗论与什克洛夫斯基“陌生化”诗学对读第一节 “能指”的突显与前置:中西通约之可能与西方的“陌生化”诗学理论不同,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新奇”诗论更多地散见于文论家,哲学家与美学家的著作中,往往以只字片言的形式存在着,......
世界在自己的天性中(组诗)
发布时间:2023-01-16
我能听到的都在幻觉中 我能听到的都在幻觉中,梦境在想象以外 在坚硬如石头的内心,被风灌满,并匆匆跑过 无法逃离的家园,我在战栗的事物上找到了你的骨头 在哀悼中,我看见了光强奸了黑暗,看见探测的深度 闪烁在寂静上,......
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解读
发布时间:2023-04-23
摘要:作为生态翻译学核心概念之一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由原文、源语和译语三者共同作用下所呈现的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相交织的“世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度,以及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选择度,直接关系到译作的成败。鉴于毛泽东诗词外译在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文章从语言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态环境三个维度对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深入解读。关键词:毛泽东诗词;翻译生态环.........
初中音乐教学见解浅谈
发布时间:2016-12-14
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实效,既是每个音乐教师的共同追求,又是音乐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前和课中的准备,课下总结反思也十分必要。只有在上完音乐课后,积极思考哪些教学方法在上节课......
古诗词教学重在理解意境
发布时间:2015-09-15
当前,汉语热已遍布全球,国际社会掀起儒家经典的学习热潮。熟练掌握汉语是我们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学古诗词重在意境的理解。 何为意境?意境是指客观事物与诗词作家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在艺术......
当今天的我遇见未来的你
发布时间:2023-04-29
To:缪林(想当画家的小朋友 ) From:缪晓俊(作家,著有《我们是糖 甜到哀伤》《你好,我们的故事》等 ) 我一直觉得人类长大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我觉得更遗憾的是,一个人只在童年才拥有童心。 缪林同学: 受编辑老师所托......
基于露天煤矿生产系统常见危险源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安全管理是露天煤矿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点,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露天煤矿生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源关工作人员应该组织相关监督人员,加强监控力度,及时归纳、总结、评价危险源,提前制定完善的预警制度,提高露天煤矿生产......
初中古诗词教法浅见
发布时间:2019-11-08
【关键词】古诗词品味意境古诗词是人类文化艺术长廊中的明珠,也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结晶。教师教育学生学好古诗词,对继承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在此,笔者就初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浅说己见。一、品味古诗词中的音韵美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重视读的环节,要指导学生多读、美读、反复动情地读。“高声朗诵,低声漫吟,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以畅其气,以玩其味。”诵读是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领悟诗歌.........
三首诗,见证一段历史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乎同时读到何香凝、续范亭、吉鸿昌的三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产生了许多联想。这三首诗,出自三位身份、地位、经历不同,但却都曾经是国民党内的著名人物之手,他们表达的也是同一个时期众多爱国人士的共同感受和心声。三首诗,像三束强烈的聚光灯,从不同侧面、将那段逝去的时光清晰地再现在我们面前,有力地见证了一段我们民族不该也不能遗忘的历史。何香凝的诗,其标题是《为中日战争赠蒋介石及.........
妙趣生活解唐诗 念出实用婆媳经
发布时间:2023-03-09
自幼虽非生在书香世家,但是却偏偏爱上诗词歌赋。告别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一朝嫁做他人妇。母亲却又开始为我如何与婆婆相处担忧:你一个只会读书的呆子,怎么能把复杂的婆媳关系处好?转眼,3年过去,我这个小媳妇当得自信满满。......
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巴
发布时间:2022-07-21
" 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刮遍了教坛这一方热土,笔者不是新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却是个从事数学教学多年的一线教师,平时,习惯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笔者对教学有了点新的感悟: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要把课堂......
谁在秋天深处徜徉 (组诗)
发布时间:2023-06-13
秋天的空白秋天总有一个深入持久的空白等待填补。秋天总有那么几天让我的大脑一片空白像那种眼光炯炯有神的白痴秋天的欢乐,就在于这种空白在一座废弃而宽大的院落跟一群孤魂野鬼谈谈怎样才能把尘世的烛光献给天堂?要么干脆在沙滩上给大海写信风会再次把我送回生活现场雨会再次把我淋湿在爱情面前,我再次结结巴巴在心灵深处,悄悄把蝉蜕埋葬音乐古典大师们已仙逝很久我庆幸自己还能活着,能听见音乐偷偷的在喜悦后面哭泣短暂、梦.........
解析红色天网
发布时间:2023-02-02
官方公布的内容显示,这次集中公布,是按照“天网”行动的统一部署。 最高检察院牵头开展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重点抓捕潜逃境外的职务犯罪嫌疑人。 人民银行会同公安部开展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专项......
当前诗歌的困境与重生
发布时间:2023-05-20
你写诗吗?你还读诗吗?也许都不。诗歌早就让人遗忘了! 这是一个羞于谈诗的时代。曾几何时,“童子能解《长恨》曲”、“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写诗与读诗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如今,人们心中景仰的对象早已不是“诗神”, 一......
论舒伯特钢琴作品的偏见与误解
发布时间:2023-05-23
偏见一:舒伯特只是一位好的歌曲作曲家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上的成就,透过李斯特大量的改编以及被演奏,大家都已相当认可。但是他在器乐音乐上的成就,如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等作品,仍是默默无闻,尤其是钢琴作品,除了有名的《流......
《天经或问》中的气象学知识解析
发布时间:2022-10-08
[摘 要]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
法理学视野下的村民自治权:争议\歧见与解析
发布时间:2023-04-14
摘 要:作为村民自治法律问题研究的基础性命题,村民自治权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但我国学术界在村民自治权的内涵与法律性质、主体、内容等方面均有较多歧见,存在多种不同学说。系统梳理这些不同观点,并从法理上对村民自治权......
高考生物常见失分点解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03-03
摘 要:以中山市2016年高三生物模拟考试为例,发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失分点,加以总结和分析,以避免在高考中出现不必要的失分。 关键词:高考生物;失分点;总结;分析 一、全国理综卷生物的定位 2016年高考理综生物......
浅谈古诗文教学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2-09-13
人格就是人的精神特质,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它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本质。人格的形成,不乏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
语用视角下对《警察与赞美诗》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20
引言 语用学是语言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会话过程中,语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语言的使用也应该需要遵循语言学的相关原则,在会话原则的框架内进行交流,才能提高交际过程中的效率,提高交际的目的。......
天人三式——郭店楚简所见天人关系试说
发布时间:2023-02-05
" 天人关系问题曾是古代中国学术文化的第一课题。譬如司马迁写《史记》,便不认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是记述历史,或“通古今之变”,而倒是探究天人关系,即所谓的“究天人之际”;他相信,只有究竟天人之际,方能通达古今之变,而後成为一家......
生物变异在高考时常见的误解及辨析
发布时间:2023-03-14
摘 要:在生物高考中,生物的变异一直是考查的重点,这部分知识与细胞增殖、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考时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落脚点多为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判断,变异与减数分裂和......
文化的与诗学的(1)
发布时间:2013-12-18
作为《文化与诗学丛书》之一种,李春青先生的《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一书,通过一个典型的学术个案,为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近年来力倡的"文化诗学",在学术理念和 研究 方法 两方面作出了具体的演示。 在该书"引言"中,春青先生介绍自己......
浅谈《诗经》阐释与刘勰的诗学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03
《诗经》阐释与刘勰诗学理论关系密切中国古代诗学是以儒家为主体的诗学。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建构与儒家经典的阐释,特别是《诗经》的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表现在经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汉代,而且贯穿在中国诗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经学中衰或者说儒学思想影响力被严重削弱的时期,也常常被人们看成是文学摆脱功利和追求审美价值的时代,但并不意味着《诗经》研究和阐释所建立的诗学原则与规范为人们所轻视。魏晋.........
解读龚自珍及其诗集《己亥杂诗》
发布时间:2023-04-1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孟子.万章下》s“颂其诗o读其书o不知其人o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却不知“一箫一剑意平生”的先生,及其雄浑壮阔的诗作,实属对先生的不敬。 ......
我看见的世界崭新如初(组诗)
发布时间:2023-02-09
从今天开始 在我灵魂的影子里,阳光是主要的心情。 还有清清的流水,还有袅袅的炊烟,还有月亮的童话,还有黎明的鸟声。 从今天开始,我要分秒必争,把日子过出芬芳,把梦做成有滋有味的浆果,把往事刻录成含笑的记忆。 在有......
解读武则天遗嘱
发布时间:2023-03-03
武则天称帝时66岁,70多岁时依然容颜不改,精力旺盛。74岁时吃“长生药”,谋求通过道家养生之法,超越世人而达到长生不老。 但武则天终究还是人。当病魔一次次降临之后,她也不能不觉察到自己的局限,这必定使她感到惶恐。她虽然仍......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发布时间:2023-05-04
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正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斯所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教师应具有爱全天下桃李的心胸,无私的爱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作为人民教师对待学生应有无限的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爱岗敬业,才会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会.........
用爱托起学生的明天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愿意与教师亲近,就会主动、愉快地接受教师所给予的知识和道理。不是所有美丽的教师都会让孩子产生亲近的情感,但具有魅力的教师一定是孩子喜欢并愿意接近的。这种魅力来自于教师博学的知识内......
诗与我相依为命一生
发布时间:2016-02-29
半棵树 真的,我看见过半棵树 在一个荒凉的山丘上 像一个人 为了避开迎面的风暴 侧着身子挺立着 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 从树尖到树根 齐楂楂劈掉了半边 春天来到的时候 半棵树仍然直直的挺立着 长满了青青的树叶......
永不放弃的希望与勇气——浅谈电影《听见天堂》
发布时间:2023-03-09
电影《听见天堂》是根据意大利国宝级音效大师米可曼卡西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如果电影只是真挚动人,温暖地叙述着主人公米可的故事,那么让人感动落泪不足为奇 ;如果每个人在观看的同时都会触动心灵,获得新的力量,并且会不断在脑中回味......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
发布时间:2013-12-18
文化理解前见与文化阐释视阈本章内容提要:本文和文本,互为因果,互表互证。人类生活的文化环境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其理解阐释前见的复杂多样性和可变性。正是由于文化理解前见和在此基础上的所形成的文化阐释视阈的差异,才导致了文本......
诗学与系统性
发布时间:2023-02-24
内容提要 文学理论操作的基础,是出自非文学范畴的理论能够转化为文学理论。与此相应,当代艺术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一些不具备美的形式的寻常物被转化为艺术物,如“现成品”或“语言诗”,并由此催生了一种反美学。由此角度切入,......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2-08-09
小学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按着一个路子教学:老师讲、学生记,最后背诵。按照这种模式教学,只能强硬地灌给学生一些知识,而学生的自学能力得不到培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古诗教学实践中,把学生自学......
再见了,我的小学生涯
发布时间:2023-03-13
时光如梭,日月如箭,转瞬之间,六年的小学生涯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生活了六年的母校,每天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们……我就要和这一切告别了,心中禁不住泛起了无边的酸涩。再见了,母校!校园里生机盎然的花坛,一栋栋美丽的教学楼,还有那飘荡在校园上空的朗朗书声,下课时回荡着的同学们银铃般的笑声,这一切都将要永远地封存在记忆长河当中。再见了,老师!您的谆谆教诲,您的关心呵护,我都永生难忘。是您用汗水和墨水浇.........
天气冷了,吃货们开始写诗
发布时间:2023-06-02
幻灭妖僧:《天净沙・饿了》 剁椒鱼头烤鸭,糖醋排骨对虾,水煮肉片凤爪,肉串鸡架,溜肥肠炒豆芽。 潇七月alexis:《蝶恋花・馋得》 铜锅涮肉就韭花。一瓣糖蒜,嘬着等烤鸭。豆汁焦圈无处找,梦里馋涎滴睡袍。海外哪比京城好?......
青蛙先生与天鹅小姐
发布时间:2023-02-01
谚语说:千里有缘来相会。 舒秀知道自己长得美,有姿色,所以常常注意男士的目光。她虽然微笑着,不露警觉地审视着,让人不易察觉。她来自邻县的一个山村,为准备明年高考,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现任华莱士快餐厅售票员也兼做付货员......
诗与真——关于卢梭自传作品的一种解析
发布时间:2023-06-02
一 关于那些自传性作品中,卢梭首先而且格外强调的是它的真实性。在这方面他实在是 说得太多,这里只消引《忏悔录》题记的开头和全书结束时的一节,想必便足以代表: 这是世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像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
寻找被忽视的那个易卜生——对《易卜生诗剧研究》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3-05-26
哈罗德布鲁姆在《西方正典》易卜生一章中这样说过:有些文学批评或戏剧表演将易卜生解说成一位社会改革家或道德家,这就完全抹杀了他在审美方面的成就,并且危及到他在西方戏剧经典中仅次于莎士比亚也许还有莫里哀的真正地位。易卜生甚......
浅析英语高级视听教学中学生的理解与先理解
发布时间:2022-11-28
" [论文关键词」英语高级视听 接受反应文论 跨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英语高级视听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但学生对深蕴其中的文化内涵的诊释与欣赏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从接受反应文论的角......
于交响乐中,听见唐诗之美
发布时间:2016-01-19
春秋时,吴国派遣季札出使鲁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
解读电影《死亡诗社》
发布时间:2023-07-18
经典电影《死亡诗社》讲述了一位充满生命激情、教学不拘一格的基廷老师引导他的学生寻求独立人格,追求理想,爱惜时间,追求生命意义,但是最后却被辞退,学生尼尔自杀身亡的悲剧故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 在......
简论当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探析
发布时间:2023-04-25
" 论文摘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良情绪的影响、神经症、人际关系的困扰、人格与行为的障碍和择业的难题等。在现今条件下,预防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包括: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合理预防心理疾病;坚......
让学生的笔端流淌诗意
发布时间:2013-12-19
" 这是一节平常的练习讲评课。下一题是仿写题,要求仿照《竹子》(空有漂亮的外衣\却无坚实的内涵)的立意,写一首《筷子》。我打算请几位学生读一读习作,点评一番就了事了。谁知连请三位,作业本上空白一片。我气不打一处来,请他们作出......
敦煌藏经洞重见天日始末
发布时间:2023-07-05
敦煌,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风云际会,繁盛一时,见证了古老的中华帝国和广袤辽阔的中亚地区无数的沧桑巨变和盛衰荣辱。当朔风和黄沙蚀尽最后一丝荣光,敦煌也无法逃出盛极而衰的宿命。衰落的敦煌渐渐被人遗忘,直到1900年,一个浑浑噩噩又不乏小聪明的道士,他一次不经意的行为,让这个荒凉残破沉睡千年的地方再次汇集了世界的目光。“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吾同工人用锄挖之,欣然闪出佛洞一所,内藏古经万卷”.........
如何让学生参与文本解读
发布时间:2023-03-05
“文本解读”是一种寻求理解与自我理解的活动,是发生在读者、文本与作者之间的理解与对话交流活动,是读者积极主动接受与参与建构的活动。基于这一认识,教学文本解读是发生在“读者、作品、教材编者与学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建构活动。既然是师生共同参与,那么,文本解读就不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作为教学主体之一的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文本解读中来,让文本的内涵与价值真正在学生层面体现出来。笔者对此作了.........
生命本体里的诗学地理
发布时间:2015-08-21
访谈人:王可田 受访人:成路 王可田:《水之钥》创作完成了,从其结构来看,一部长诗,四部组诗构成,这无疑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单从书名看,意象的营造就颇为考究,引人遐思。 成 路:不能说浩大,它仅仅是我在诗写作战略中的一......
凯•瑞安的日常生活诗学
发布时间:2022-07-29
引言 凯瑞安(Kay Ryan,1945- )在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天赋的诗人之前,一直是默默无闻的。1983年瑞安在朋友帮助下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龙的开场和谢幕》(DragonActs to dragon Ends)时几乎不被注意,直到1994年她的诗集《观赏火烈鸟》......
邂逅,诗画天泉湖,胜境铁山寺
发布时间:2023-05-04
“清清天泉湖,是你明净的眼眸。绵绵绿山野,是你天然的秀色。一棵棵参天的古树,根恋着灵性的土地。一片片奇花异草,摇曳着多彩的传说……”伴着《铁山寺之恋》的美丽歌声,自驾车体验大峡谷风光;在江苏的“亚马逊”赶羊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