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政治安全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政治安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6 00:22:13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政治安全
时间:2022-12-16 00:22:13     小编: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之间具有深层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国家政治安全所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又是推进和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家治理的功能类型及能力方面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国家治理在民主与科学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公众期待;国家治理过程及结果在公平系数和正义刻度上还与民众需求有一定距离。全面深化改革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服务的均衡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走上法治化轨道。

〔关键词〕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政治安全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4-0061-09

学术界关于政治安全的概念多限于经验描述,其对政治安全的论述也涉及到政治安全的不同主体及不同方面,但在政治安全的本质界定上却显得不够通透,这是因为对政治安全的理解还缺乏广泛的利益性分析。实际上,所谓政治安全无非是政治利益的安全,而政治利益在人类的各种共同体中都属于普遍必然性的一般性利益。“政治是许多关系中的一种关系”,这意味着“政治只有在所有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被充分理解”,“我们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迟早可能获得政治的意义。” 〔1 〕 (P24 )政治利益就是社会生活领域中已经获得政治意义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以直接受到公共强制力影响和保障为特点的利益。在人们的现实政治生活中,政治利益普遍地存在于各个政治行为人身上,并且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层次。不仅每个人以法定权利形式所保有的利益具有政治性,而且每个人还都拥有平等的参与、影响和决定政治的具体的政治利益,在这之上还有体现共同体普遍政治利益的政权机构与治理组织等形式的共同政治利益。所谓共同体普遍政治利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政治利益,而国家政治利益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学界早已津津乐道的国家政治安全。它虽然只是众多政治安全当中的一个类别,但却是各种政治安全的核心,缺乏了国家政治安全,其他的政治安全就无所依托。因此,维护政治安全的核心和重点是有效地维护国家层面的政治安全。宗教问题 〔2 〕、意识形态弱化 〔3 〕、 执政党的领导安全 〔4 〕等对国家政治安全的直接重大影响受到学术界的较多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了横向断面的微观分析,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毋庸置疑:从宏观上分析国家政治安全,梳理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的辩证关系,既有助于提供一个认识和分析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纵向角度,也有助于找到一个有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系统全面的综合性抓手。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的深层关系

国家作为一个政治存在,意味着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民集成了一个稳定的共同体,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公共安全和有效治理,这从客观上提高了人类社会存在的自觉性,有利于充分发挥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一定范围内人类文明的快速前进总是伴随着比较健全的国家组织,而国家组织的发达程度又在根本上决定了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的发达程度。从源远流长的各大文明的发展来看,在古代世界的人类共同体中,凡是有效地创建了国家组织的社会文明都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凡是国家组织的发展出现波折甚至是曲折的时候,也往往就是社会文明发展也遇到波折和曲折的历史关头。国家在社会发展中顺利发挥作用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前提,如果国家自身处在不安全状态,受到了威胁,或者是受到了重创,那么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会是逆向的,一个能力积累相当高的国家组织,其震荡或崩溃在社会发展中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国家的各种安全之中,政治安全具有根本的性质。一方面,国家的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的重要地位,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既可以在自身范围内解决,也可以在政治安全的层次上得到解决,还有可能伴随着政治安全的崩塌而一起崩塌,所以政治安全是其他安全能够落实好的基础性屏障,高效的政治安全可以有效缓解甚至从根本上解决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解决得不好还会激发或助长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体系内形成一个联动的恶性循环,并最终导致国家安全体系的崩毁,造成共同体大范围长时期的深度混乱或失序。

国家安全体系的平稳与有效,固然与国家所处的环境密不可分,不论是自然环境的压力,还是社会经济文化等环境的压力,超越了国家安全体系可以承受的程度,就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国家安全问题。但是作为一个解决集体安全的政治组织,国家政治安全却更直接地受到国家治理体系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根本性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恰恰是由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孕育和滋生的,并在国家治理体系的进一步衰变中爆发。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国家治理体系不能适应时代变化,而使国家长期苦苦挣扎在缺乏国家政治安全保障的泥淖中。断裂的社会,政令不行的治理,无休止无原则的仇杀,沦丧的道德,导致“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其影响之深远,波及面之广,几乎遍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使得中国的重新统一步履维艰,不仅要解决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还要拔除遍地滋生的坞壁豪强等分裂割据的根子,更要重新构建维系社会的精神价值体系。” 〔5 〕 (P26-27 )历史经验表明,国家治理体系不完善会在根本上引发诸多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或先进性则又恰恰可以在根本上化解诸多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从国家政治安全的历史经验来看,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完善可以在两种情况下产生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类型及能力不足以解决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国家政治安全问题的产生就根源于国家功能相对于社会需求的某种弱化或退化;第二种情况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各国的横向比较中没有表现出优势,甚至还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功能类型及能力大小的悬殊,这种情况下,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竞争性关系将给处于下风位的国家带来一系列国家安全问题。维护政治安全,实现起码秩序,这是在进行政治选择时的首选,也是判明国家质量的关键所在。秩序是国家存在的第一价值,国家共同体所解决的“首要的问题不是自由,而是创建一个合法的公共秩序”,“人类可以无自由而有秩序,但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6 〕 (P8 ) 下面我们分别就上述两种情况,阐述一下国家治理体系相对于社会需求的不完善引发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

在相对封闭的历史环境中,当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态特征比较稳定时,国家政治安全的形态也相对稳定,而社会的形态也会因此而较为稳定,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的形态以君主集权为主要特征,而君主集权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态的长期延续。〔7 〕 (P311-319 )当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态遭到变故或发生突变时,其功能类型和能力出现衰退,甚至是造成国家体系的内部混乱,并由国家治理体系的混乱而导致国家政治安全的彻底瓦解或崩毁,从而使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在相应地域范围内陷入混乱。国家治理体系的规模及效力在古罗马曾经非常辉煌,而人类政治文明更在罗马时期创造了神话般的政治圣物――国家,罗马的国家组织形式与国家治理体系在古典的世界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罗马人运用自己的国家组织将古典的文明发展到一个那个时代难以企及的高度。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民主法制的共和国模式,权利平等的公民社会,混合政体的治理体系等等,都成了繁荣的古典罗马的重要标志。西罗马的衰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结为国家治理体系在权力形式上的异化,戴克里先改革造成的“过度的集权不仅动摇了罗马帝国在地中海各地的统治基础,实际上也使得统治者难以掌控日益集权化的官僚体制。这一问题最终和蛮族入侵等外因结合在一起,导致罗马帝国衰亡。” 〔8 〕当罗马帝国的治理体系被军阀专政及蛮族入侵搞得分崩离析之后,罗马的国家政治安全就被纷至沓来的内外压力压垮了,失去了国家政治安全的罗马很快就从自己创造的文明高峰上跌落下来,曾经的辉煌文明被掩盖在自己的废墟之下。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原始性回归相对应,蛮族建立的政治国家之火,或明或灭,其政治安全非常脆弱,脆弱的国家政治安全体系根本不足以支撑稳定的国家存在,缺乏稳定的国家体系的护佑,人类的文明篝火也或明或暗,难以释放出灿烂迷人的耀眼光环。中国传统时代存在王朝政治的循环,而历史发展也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动荡。中国封建社会中历史较久的王朝,其社会经济都经历过恢复、高涨和危机三个阶段,以王朝的兴衰为一个周期,依次交替,往复出现。周期的长短并不十分规则。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周期性危机有规律的再现。周期性危机总爆发表现为土地危机、人口相对过剩危机、商品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政治危机等五大危机,五大危机同时降临必然使整个社会陷入混乱,而王朝的崩溃便势不可免。〔9 〕 (P3-4 )王朝末期遭遇五大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在功能定位及能力等方面的退化,日积月累形成各种各样的治理难题,各类治理难题在缺乏国家有效治理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达到了它们的总爆发。各种危机总爆发的结果就是国家政治安全底线降到了零,而各种危机的总爆发恰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退化,不能有效解决国家治理难题的必然结果。学者吴思将王朝灭亡时国家治理体系的无效称之为“崇祯死弯”,国家治理体系面对难题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直至治理完全失效而王朝的安全也陷入崩解而告终。〔10 〕 (P152-180 )

同一个历史时代的不同国家治理体系之间,通常会有品质及效率等的不同,但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不同的国家治理体系之间还不存在竞争性关系,因此国家治理体系之间的不同也就不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安全。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及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性关系逐步显现,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劣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现实状态。如果国家治理体系精良,国家的发展状态、发达程度及整体性实力就会高出其他国家一筹,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而国家治理体系存在相对于时代需求的不完善,国家就会在竞争性政治关系中处在下风位,并常常在下风位之中感受到政治安全的威胁。这种威胁一直要等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精良程度在不同国家之间达到均衡状态才能结束。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历史进入现代之后,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同还表现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资本主义形态的国家治理体系与社会主义形态的国家治理体系之间在政治性质上处于敌对状态,因而两者之间的竞争性关系就会在根本上影响着彼此的国家政治安全。从意识形态看,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定位是后资本主义,在根本任务上具有将社会主义扩展到全球的诉求,从竞争性关系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国家以社会主义国家为自身政治安全的主要威胁;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也试图从根本上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维护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的联盟性存在,因而也在政治上威胁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社会主义国家形态与资本主义国家形态的竞争性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优势竞争,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的根本性竞争,彼此所感受到的国家政治安全威胁都是根本性的。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在根本上都决定于自身国家治理体系的品质及效率是否在优良性上压倒对方。

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

我国学术界对政治安全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在较长的时间里,人们的主要关注点是主权和政权安全,着力于讨论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政治安全形成的威胁及中国应对政治安全问题应采取的相关举措。其中的原因甚为简洁明了,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在政治属性上的社会主义使自己遭遇了来自欧美等资本主义大国的政治安全威胁。自前苏联解体以后,中国就几乎完全承受了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敌意,各种各样的渗透与和平演变论调甚嚣尘上,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形成了严重威胁。〔1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内各阶层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诸多利益、地位等不平衡,更伴随着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政治安全话题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深切关注,国内学术界连续以政治安全为主题,召开了全国范围的高端学术研讨会,一些著名的专业刊物也开辟专栏,邀请有关专家发表以政治安全为主题的专业论文。《党政研究》杂志2015年第1期组织包心鉴、金太军、黄卫平等作者,做了一组对“中国政治安全与法治建设”专题笔谈,对深入开展政治安全与法治建设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学术界对政治安全的讨论来看,学者们对政治安全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在政治安全的外延上基本取得了共识。首先,研究者普遍认为政治安全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政治安全,而国家层面的政治安全又主要指主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执政安全,强调“政治安全的主要内容就是保障国家主要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稳定、维护执政党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并把社会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以防止社会的政治动乱,从而促进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 〔12 〕;其次,研究者还对影响或造成我国政治安全的诸多要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既强调了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宗教极端势力影响等在政治安全问题形成中的影响权重,也强调了来自国内发展结果的利益多元化和发展策略的开放性等在政治安全问题形成中的影响权重 〔13 〕;最后,研究者还深入分析了政治安全在我国社会中的诸多受力面,不仅指出了政治安全将会在我国的哪些领域产生哪些重要影响,并且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看,中国政治面临一些挑战。 国家作为一个在一定地域内进行公共选择与集体行动的共同体,不论共同体自身具有多么牢固的团结性与巩固性,只有国家体系健康有序地作用于社会发展,积极有效地展示政治对社会发展的能动性,才可能在实践中持久地存在下去,而国家体系积极有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式就是进行有效的治理。因此,治理体系的功能类型与能力大小就成了国家在政治上能否安全的一个关键。在鸦片战争之前,我国王朝政治的周期性运行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政治安全的周期性危机,每一次周期性危机的结果都是王朝政治体系的重新组建。与王朝政治体系的重建相伴随,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政治安全体系也经历了一次全面深刻的再造,不过,这种再造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性恢复、改善与巩固,并不能在社会性质上产生质的突破。“在每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停息以后,虽然社会多少有些进步,但是封建的经济关系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继续下来。” 〔14 〕 (P615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体系存在一个修复性的力量,使得中国传统时代几乎超稳定地保持了其长期稳定的社会性质。〔15 〕 (P124-148 )自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开辟以来,特别是自西方殖民主义势力获得压倒性的政治经济优势以来,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还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类型及能力大小上却逐步与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差距,而这种差距又反过来巩固了各自的社会发展态势和趋势。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在功能类型及能力大小上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而作为中国对手的英国则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类型和能力大小上已经是一个初步现代化的先进状态,两者在国家治理的绩效及后果上显示出了巨大的时代性落差,中、英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存在的时代性落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结果。“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16 〕 (P65 )腐朽的清王朝以滞后甚至是落后的国家治理体系来处理全球化时代遇到的新问题,而中西方以战争形式展开的国家治理体系的较量,则给清王朝带来了致命的损伤,国家体系在欧风美雨浸润下日益变得支离破碎,而国家治理体系则不仅越来越不能有效地进行国家治理,而且还在国家体系日益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资本主义列强逐步地边缘化了。〔17 〕 (P241 )晚清时期,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残破不堪,屡经磨难,各种各样的内部治理危机及外部殖民危机时不时地在弱而无力的国家治理体系面前掀起巨浪,国家政治安全问题在国家治理体系残破羸弱的发展趋势带动下日趋严重,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直至瓦解。在两大世界性思想潮流的裹胁下,中国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激烈争夺角逐的战场,不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重构,还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国家治理体系重构,都会遭遇到来自国际性敌对意识形态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全威胁。1949年10月,中国着手建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治理体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相关国家就成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政治安全在国际上的主要威胁者,而社会主义各国之间的争论及斗争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政治安全的难度。

国家政治安全说到底是一种根本性基础安全。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涉及领土、主权及政权、治权等的有效维护;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还是人民共同的根本利益的安全,当普遍的政治利益受到安全威胁时,人民就将在范围广大的领域受到持续严重的利益丧失。因此,维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对于国家体系的正常存在和健康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是国家政治安全的有效维护又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在竞争中所获得的优势,只有在竞争性关系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有效维护该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现代化的程度上仍然存在明显落差,这种落差客观上成了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一个根本的源头。从大的方面来看,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在现代化方面的不完善主要从以下几各方面影响了国家的政治安全:

(一)国家治理在功能类型及能力方面还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尽管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大幅度调整,但在许多方面还有较为明显的表现。这些明显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国家体系的根本看法,而看法的分歧则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国家正统意识形态的瓦解性因素。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在处理治理权力的界限方面还存在若干棘手难题,一方面是国家治理权力的渗透性和管制性还太强,社会在多方面还保持着行政管制和行政主导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由公共权力异化所形成的弊端,其根源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功能类型还不够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与理性的关系等等仍然迫在眉睫。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的本质是“通过职能转变的形式来规范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使政府权力逐步地、有选择地退出经济和社会领域,通过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形式明确政府权力运行的限度,从而实现政府与经济和社会的领域分离。” 〔18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治理体系在要素上还不够健全及运行体系与方式上还不够现代化,这导致国家治理体系在解决纷至沓来的社会问题时显得捉襟见肘,一些棘手的问题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当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而又组织化不够的情况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高速度与政府主导作用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国家治理体系在有效协调社会利益矛盾方面遇到了能力瓶颈。市场和社会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仍然不足,其在治理中的作用也仍旧不充分,国家的比较强势并不总能弥补市场与社会的不足,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力不能有效解决市场规律与社会自治不足造成的问题,使国家治理陷入疲于应付的窘境,加倍彰显了国家治理能力的不足。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国际环境,频繁快速的传播手段将万花筒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地球村的诸多可比性存在增强了民众的比较意识。其中一些人受西方舆论影响,特别擅长于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放大了西方国家治理体系之长,夸张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之短,特别是那些“在民众中影响较大”的“一次次冲击人们心理底线”的社会问题,以及“从百姓的细微之处着手,简单问题复杂化、个别问题扩大化、一般问题政治化。” 〔19 〕国家治理体系在功能类型与能力上的不足,在批判意识日益浓郁的社会环境里,往往容易使人产生对发达国家治理体系的玫瑰色幻觉,长他人志气的结果往往是灭自己之威风。民众对自身国家治理体系的信仰、信任和信心不足,而对别国国家治理体系之长却津津乐道,这是国家治理体系遭遇危机的一个显性表现,国家治理体系的危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顺势转变成了国家的政治安全危机。

(二)国家治理在民主与科学方面一定程度上还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及公众期待。尽管世界各国对于民主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与形式还存在明显分歧,“民主是一个神圣但又含混的字眼”,“但对民主在现代的价值却莫不真心推崇,所有的人都热爱她。” 〔20 〕 (P299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主化,民主化指标的落后将会对国家治理体系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在价值目标定位上是否可以真正做到以民众的普遍权利为根本目的与终极目标,特别是在地方层面。民主落实在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逻辑中,就是人民的权利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行动的逻辑起点与终极归宿,其标志就是普通民众对官方行动的有效影响与制约,落实契约国家的政治性质与以权利制约权力的行动逻辑。另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在民主方面的现代滞后性还表现为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力度不够。政策过程面对社会各个利益群体还缺乏较为充分的开放性,相应地,社会各利益群体自身的逻辑性、组织性还非常不够,利益的组织性本身既缺乏充分的自觉,也缺乏充分的民主化组织形式与运行程序。利益整合与表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民主性不够,既不能满足各阶层民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欲望,也不能满足民众要求充分实现其利益的政策诉求,更容易造成民众对国家治理体系、过程与结果的合理性、公正性等的怀疑。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不完善是比较研究的结果,这种由比较得出的对民主不够的确认,很容易转化为对西方国家治理体系的玫瑰色期待,动摇治权、政权,造成一系列现实的国家政治安全问题。“中国特色的民主模式正在形成” 〔21 〕,国家治理体系的民主化相对滞后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这种不完善在缺乏自觉矫正的情况下会越来越不利于国家政治安全。现代社会的人普遍信仰科学与民主必然相关的结论,科学合理的结果需要以民主的程序为基本前提,而民主程序不够健全则很难确保治理结果的科学合理。在公民关于理性、平等、公正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民众普遍的民主需求还必然伴随着相应的科学要求,而民众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要求也必然会提升他们对民主的期待。民主和科学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认可,这方面的滞后首先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并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安全。

(三)国家治理过程及结果在公平系数和正义刻度上还不能充分满足民众需求。现代社会的公众普遍有较为强烈的公平诉求与正义偏好,而公平正义的实现则时刻考量着国家治理体系,公平正义的实现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在迅猛的社会转型中已行进30多年,国家治理体系几乎是从无到有地创造了中国的市场及市场经济体系。中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可以确定为基本上是‘市场增进’式的”,“这是造成此期显著的发展绩效的重要原因。” 〔22 〕 (P8 )在利益分化的过程中,权力因素的作用十分明显,GDP崇拜及相应的区域性经济矛盾等在推动经济大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收入的差距,形成效率导向的利益分配原则,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及基本水准线还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的相应情况对比,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在利益分配中还没有被充分体现,特别是劳动者薪酬在GDP中的比重还处在低位。公平诉求与正义偏好伴随着民众普遍升腾的权利意识正在成为考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国家治理体系不完善表现在公平与正义上就是:第一,国家治理体系还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由行政体系所支撑的身份性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既体现在户籍制度所承载的身份、权利及机会等的不平等,也体现在某些行业依托政府保护而形成的高福利和高工资,而我国劳动者薪酬在GDP中的比例比较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1996 年为53.40%,2007 年为39.74%,10 年下降了13.66 个百分点”,“我国收入分配不均,劳动者付出劳动所得到的回报在降低”。〔23 〕公平和正义既是国家治理体系在现代化维度上着力推进和维护社会平等的结果,也是民众感知和认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的一把尺度,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了民众对国家体系合法性的价值认同度究竟有多大。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性及国家政治安全而言,更多的公平、正义就意味着更多的平等、更多的正义、更多的认同与更多的安全。第二,国家治理体系还缺乏充分广泛的制度化参政渠道,社会各阶层的政治利益大小不均,影响公众对国家政治体系的公平与正义的判断。从我国体制化参与政策过程的情况看,社会各阶层通过参政将自身利益诉求输入政策过程的机会及效益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中得益较多的是富裕阶层与管理阶层,而新兴阶层中的劳动者阶层及传统劳动者阶层则还相对缺少将自身利益诉求输入到政策过程的有效渠道。“长期以来,国家制定的法律、政策等大部分都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为其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经济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改变”,“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人格化代表, 当新社会阶层能够参与主流政治进程时,他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向政治系统输入本阶层的利益诉求,以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使党和政府能够关注他们的利益主张,并采取一定的决策维护和扩大其政治、经济及其他方面的利益,这也是他们参与政治的最原始动机。〔24 〕普遍平等地影响和利用政治实现利益诉求,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体系的主要特点,而在普遍平等上口径容量较小与机会悬殊差异恰好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体系在现代性上的滞后性。

三、全面深化改革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程度在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政治安全的系数,维系与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措施无疑是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既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的客观状态,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地累积和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然伴随着复杂的社会现代化运动,离开复杂的社会现代化运动,就失去国家治理体系的作用对象,失去治理对象所形成的压力和给予的刺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会失去根本动力,而失去了治理对象对治理体系的针对性要求,国家治理体系就将失去实质内涵上的累积递进。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又不完全是一个自发展开的自然过程,而必须仰仗一场自觉调整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改革。水到渠成的革命可以迅猛地打碎旧的国家治理体系,却无法迅速地建构起另一个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新的国家治理体系;只有系统的改革,才能有效地调节和调整国家治理体系的要素、结构、框架、过程和功能等,才能逐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政权,正式建构于新中国建立的1949年,伴随着第一部宪法的制定与社会主义改造而基本成型,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曾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体系。其明显的特点即在于国家治理体系承担了社会经济文化体系的建构者与组织者等角色,社会经济文化等被国家治理体系完全吸纳,经济、社会、文化等一概依附于国家各级治理组织, 〔25 〕社会经济文化的活力受到压抑,国家治理体系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的作用表现为事无巨细的组织和管理。改革开放即是从国家治理体系面向乡村的功能调整开始,向农民放权,逐步走向向社会放权,激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力,对外开放,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与做法,调整社会经济文化的内容及形式,并同时调整改变着国家治理体系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表现在政府机构与职能的巨变。〔26 〕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在社会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刺激和带动下,已经发生面向现代化的重大转变。但是,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客观需求相比,仍然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上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维系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措施,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则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程度衡量中占据着十分突出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政权及治理体系的价值定位与根本归宿,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性质,决定着民众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实质性作用发挥到何种程度,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尊重等,并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及国家的政治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推进不仅要求建构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的民主理念与制度体系,更在于着力于提高各级各类政治实体的民主素质与能力。从国家制度体系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已经成型,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等已经在制度体系上得到确立,其中民主制度的完善性又以中央政权最为突出,民主在将社情民意输入到政策的过程体系方面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对地方各级治理体系的影响则明显落后于中央,社情民意对于地方政策过程体系的影响明显落后于地方社会的普遍预期。这一方面表现为地方强势行政体系往往由特别强势的地方领导人操控,地方治理机构出现的塌方式腐败与强势官员的腐败,比较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在地方各级治理体系中的实质影响力还不足以发挥实质性的制约性影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远高于对地方政府,〔27 〕地方治理体系表达的治理逻辑较多体现治理机构的意思,而较少受到社情民意等渠道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民众素质的不足既表现为利益分化的大众缺少充分的民主意识与行为能力,更表现为强势的地方治理体系在地方治理的逻辑究竟以什么作为自己的行动目的。民众在地方治理中怎样更加充分地行使民主权力,如何以民主方式增强民众在地方治理中的影响权重,如何在地方层面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并成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维系与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首要方面。

(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服务的均衡化,积极建构社会各阶层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机制,努力提高社会的公平正义指数。现代国家的标准虽然仍然在与时俱进,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显然拥有一系列较为明晰的分辨标准,其中核心性的标准必然包含着一定公平正义指数的国家治理体系与国民福利体系,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均等的公共服务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正义。国民福利体系的发育与健全程度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国家治理体系的公平正义程度,并决定着人们对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评判,而价值评判则直接滋生出相应的政治感情与态度,政治感情与态度实际上就是国家体系是否在政治上安全的晴雨表。“如果社会成员抱有积极的政治态度和情感,他们就愿意遵守该系统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而且会积极主动地维护现行政治系统运作有效性及安全性”;“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持有消极政治态度,那么业已实现的政治安全只是表面层次的,虽未直接导致政治动荡等剧烈政治危机出现,但仍会对政治安全的实现构成潜在威胁。” 〔28 〕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及最终结果无疑是追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不同层次及区域、领域民众在具体利益上的矛盾与冲突却是国家治理体系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因为公平正义恰恰是在人民内部的利益切割和分配所产生的治理难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障碍体现在不同户籍身份、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职业等在医疗、社保及教育等方面存在着供给总量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进入社会之初及遇到急难危重情况时,对不同的人的影响将是根本的和决定性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将在人人都应平等的地方出现的较大的不平等,视为一种明显的不公平与不正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要求“正确兼顾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切实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9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还有效率要求,要实现共同富裕,达到平等与效率的共赢,在实现多劳多得、多能多得的效率原则的同时实现基本待遇平等,更大发展,更多福利,更多平等,更高效率。国民普遍享有较高公共福利既体现在福利的数量与质量上,也体现在公共福利普遍共享与基本生活范围的全覆盖上。普遍地减轻国民的生存成本与生活压力,普遍给予人们以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的素质与技能等的训练,大多数人所焦虑的共同生存问题和少数人焦虑的特定生存问题,均应在国民普遍福利的范围内予以关注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效益有目共睹,但从公平正义的尺度来衡量,还仍然存在着许多显性的不平等、不公平与不正义,尤其是在地方治理体系管辖的范围内,受官僚体系利益偏好影响,发展项目、财政收入等仍然是地方治理体系考虑的焦点。尽管近十几年来地方政府对公平正义有所关注,但分析其行动逻辑,不难看出仍然更多受到中央政府的管控和激励,而非在地方层面形成了从民意到政策的行动逻辑。从地方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30 〕积极推动地方治理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稳步提升地方社会公平正义指数,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着力点,也是维系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

(三)全面深化改革对国家治理体系在基本形态方面的影响就是国家治理体系走上法治化轨道。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形态及形式与程序等方面的必然要求,尽管不同国家的治理体系在法治的具体形态、形式与程序上各有特点,但国家治理体系在法治化基本特征、属性及功能等方面也表现出一些普遍共有的方面。当然,法治在国家治理形态方面的共同特征也意味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在构成的政治要素及治理的实质内容上存在着相同点。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各个现代化社会及国家治理在内容上的共同点,决定了现代化国家的治理体系在法治化形态方面也存在着共同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必须妥善处理好政党、法治与民主的关系,既要在政治过程及政治内容上进行实质性的关系理顺,也要在完善三者互动协调的形式联系上进行重要的建设性努力,建构起逻辑连贯、形式规范、关系协调、稳定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法治形态。全面深化改革在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法治形态上,首先要立足于通过法治化的形式与程序等,稳定保持并稳妥改善政党与国家、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等重要政治关系,既要保持国家政治宏观系统的持续与惯性,也要发挥法治在稳定和改善政治关系方面的规范性、确定性等形式性功能。有效发挥法治化的形式性功能既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动权力产生必要的规范与约束,实现将权力关进笼子里的规范性与约束性目的,也可以提高国家治理体系的能动权力在程序合法方面的认同,有效维系和有力巩固国家治理体系的政治合法性及政治安全。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法治形态还可以通过对各级各类治理权力的功能划分来实现国家体系的功能转型,在法治形态的约束与支持下,治理权力既可以通过功能性的类型分化与重组满足现代社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类型化需求,也可以实现各级各类治理权力的层级分工,还可以通过法治的形态约束合理地处理好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自觉履行自己的功能职责,也要积极扶持、支持市场与社会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国家治理体系在形态特征上的法治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的关键变量。 总之,民主、正义与法治三者联动,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力抓手,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还是维系和巩固国家政治安全的本质要求。三者联动运行的结果无非是要在形态上创造出一个具有历史先进性与社会正义性的国家形态,而这样的一个国家形态恰恰因为在民主、正义与法治的尺度上均表现出优越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明显特征,因为免却了人民在比较中产生的对资本主义国家治理形态的羡慕,从而表现出对自身国家治理形态的高度自信。国家体系在政治上的不安全从根子上看恰恰就是对自身国家治理体系的明显不自信。一个在政治上高度自信的国家治理体系,也就必然伴随着一个在政治上安全的国家体系,中国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也就在于,在形态上创建一个先进性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美〕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M〕.刘晓,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陈德顺.宗教问题与国家政治安全〔J〕.党政研究,2015

(1).

〔3〕高宏强,周 赓.国家政治安全中主流意识形态的内生弱化分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

〔4〕周敏凯.执政党的领导安全与国家政治安全〔J〕.党政研究,2015

(1).

〔5〕韩 N.隋文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刘泽华,汪茂和,王兰仲.专制权力与中国社会〔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

〔8〕康 凯.过度集权与晚期罗马帝国的衰亡〔J〕.河北学刊,2014

(5).

〔9〕王守稼.封建末世的积淀和萌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0〕吴 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1〕田改伟.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8

(2).

〔12〕虞崇胜,舒 刚.近年来关于政治安全问题研究述评〔J〕.探索,2013

(3).

〔13〕金太军,赵军锋.国家政治安全与平安中国建设〔J〕.党政研究,2015

(1).

〔1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15〕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1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7〕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8〕何 颖.我国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反思〔J〕.行政论坛,2004

(4).

〔19〕申文杰,陈春琳.西化分化战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2).

〔20〕〔日〕猪口孝,〔英〕爱德华・纽曼,〔美〕约翰・基恩.变动中的民主〔M〕.林 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1〕朱光磊.滞后与超越:中国地方政治发展总体观〔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

〔22〕〔日〕青木昌彦.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政府作用比较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23〕贾松波,寿志敏.国民收入公平问题的探索与思考――基于基尼系数和劳动者报酬占 GDP 比重分析〔J〕.时代金融,2011

(32).

〔24〕刘中元.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动机、现状与对策〔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

(1).

〔25〕唐皇凤.新中国60 年国家治理体系的变迁及理性审视〔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

(5).

〔26〕何 颖.中国政府机构改革30年回顾与反思〔J〕.中国行政管理,2008

(12).

〔27〕叶 敏,彭 妍. “央强地弱”政治信任结构的解析――关于央地关系一个新的阐释框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

(3).

〔28〕陈 果,魏 星.论政治认同和政治安全之间的关系〔J〕.社会科学研究,2013

(6).

〔29〕唐 睿,刘红芹.从GDP 锦标赛到二元竞争:中国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逻辑――基于1998―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2

(1).

〔30〕秦廷国.略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J〕.政治学研究,2008

(4).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理性化”
发布时间:2023-03-1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的关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重要国......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发布时间:2023-05-09
" 一引言  “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这一段历史的。“现......
全面依法治国维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是民主制度,核心与保障是严格依宪依法办事,关键组成部分是权力制约。现代社会民主观念下的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的有机结合......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 鉴于权力的整合与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严重掣肘......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2-17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一、国家审计 (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多年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问题,但处于全球化问题讨论中心的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发展前......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合法性回应
发布时间:2023-01-13
〔摘要〕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们党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变化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我们党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命题,归根结底就是要回应执政的合法性问题,夯实并丰富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具体来说,主要有三重维度,即制度合理性问题、社......
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2-12-19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该单位应当协助执行。这里是一篇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家审计 (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源流、衡量标准及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治理理论的兴起为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新视角,这是对东西方传统国家治理的超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国家治理现实的回应。探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衡量标准和基本内容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文章认为,衡量国家......
论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导向和引导功能、凝聚和整合功能、激励和促动功能,本身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治理能力的特殊优势。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加快培育,对国......
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11
【摘要】近年来,随着各国对全球市场依存度快速增加,政府审计对国家经济安全的作用愈加凸显。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政府审计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激发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
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浅析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莫茨和夏拉夫的经典著作《审计哲学》发表以来,审计理论研究一直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从早期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概念框架,到认识到审计理论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审计理论界对于审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2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既是基于学习力的内在能力,又表现为行动力的外显能力和作为治理价值实现、治理制度实施的现实能力。在现代化治理......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19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
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特征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4-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传统管理的超越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是一场具......
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传递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3-03-16
改革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大国的梦想。时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建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管理。......
从财政视角看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5-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党内文献中出现国家治理这个词。在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目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面临深化改革,通过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和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为更好地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观点。本文通过对中过与日、法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公务员制度目前......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政治与伦理——蔡元培的国家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6
" 蔡元培先生为追求自由、民主,建设新国家,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主持教育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以教育、学术为实现理想的途径,力图通过提高国民的知识与道德水平来达到复兴民族,再造国家的目的。他的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国家是政治学的传统对象,欧洲的学术传统甚至把政治学放在“法与国家学说”中。政治学从制度的角度对国家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功能方面也有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当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对政府行为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试论在完善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国家治理;政治发展 一、“十八大”对中国政治体制机制进行的变革 (一)最高政治权力交替和有限任期制度将最终确立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尤其是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进而再到胡锦涛,以及中共“十八大”......
以国家审计为主导 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18
以国家审计为主导 共同参与国家治理 http://wWW.LWlm.Com审计机关作为各级政府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长期以来都与社会各行各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关注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继2008年提出“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
全球化背景下的总体国家安全(上)
发布时间:2023-07-15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国家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并已引起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世界总体态势仍然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但恐怖活动、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维护全球化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全.........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精神依托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
从国际法制角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21世纪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全球治理......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1-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人在应全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总原则,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县级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
国家治理与审计建议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6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完善国家治理,国家审计以其专业性、及时性等优势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世界审计组织大会于2013年10月26日通过的《北京宣言最高审计机关促进良治》,为各国审计机关参与治理提供了指引。在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审计建议以其协调性、广泛性等优点,成为审计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质量体现着审计的法治化水平和参与治理能力。审计建议是指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根据审计.........
国际政治领域的网络安全国际政治领域的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2015-08-06
[摘要]近几年,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了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和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途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网络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随着网络安全这一问......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若干问题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6
2011年7月8日,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会坛上,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发表了题目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讲话。审计长在讲话中详细地阐述了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所起得的关键作用、结合当今的形......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23-06-12
"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政治学》的开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6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摘要】 传统体制下的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浅析国家治理范式的法治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2-07-21
一、国家治理范式法治化转型何以必然 国家治理范式是指政治共同体在一定历史时段内于国家治理与秩序建构上所秉持的一整套信念、思维模式及其行动基本倾向,它涵括了国家治理的道路选择、制度安排和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范式正朝......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发布时间:2023-05-02
传统文化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家文化安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并进入高层视野和民众关注的“热点”。这是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复兴进程的必然。 这个话题并非哗众取宠、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居安思危的历史与未来的......
基于国家治理视角的国家审计实现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30
摘要: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具有安全防御、问题披露、机制完善和科学预警的功能,对于国家治理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文章着眼于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国家审计对于国家治理的监督制约、利益冲突协调和风险预警......
法家思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23-04-01
摘 要: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关键词:法家思想;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
国家审计新观念: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
发布时间:2023-05-14
国家审计新观念: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 http://wWW.LWlm.Com 从国家治理视角构建国家审计制度,是一种基于民主政治的新观念。这种新观念的理论意义表现在,可以形成对主流的审计动因理论——“受托责任理论”的新注解:实践意义表现......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其的接受
发布时间:2017-02-15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流文化而存在。儒学在发展中不断融汇道、法、佛等各家文化,从而使其思想体系更加丰富并臻于完善。纵观中国文化史,儒学与我国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封建时代,始终位居中国传统政......
中国国家安全哲学
发布时间:2023-06-14
" 在以往形而上的学科中,少有对国家安全问题,尤其少有对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学理性研究。这是由于现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此问题提出特别的需要。国家安全问题与其他一切学科一样,都有自身认识发生和发展的思想体系。认识发生和发......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政府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25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政府治理 一、国家审计要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 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监督形式,通过揭示和揭露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是一个动态发......
体育智库建设与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体育智库是一种专门为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组织。体育智库的产生既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结果,更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强体育智库建设有......
金融安全与国家利益
发布时间:2023-06-21
201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指出:“坚持正确义利观,实现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在积极维护我国利益的同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家安......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挑战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3-07-18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新兴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通过收集、挖掘、分析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领域的海量信息,为国家风险预测和公共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即时沟通、海量数据挖掘与利用既为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
我国政治安全领域的法治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10
1 依法治国中的国家安全法治化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内容上来看,依法治国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涵盖了法治的各个方面。作为国家战略的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国家也做出了科学部署和安排。依法治国战略重在建设和落实,......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
国家治理下的政府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2-12-21
国家治理下的政府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初探 一、国家治理及政府责任 (一)国家治理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作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
人权保障与国家治理(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人权是人类生存和共处的基础。各项人权均普遍适用、不可分割而相互依存。”——科菲安南 本文的论述源于这样一个思考:如何理解人权理论的平等自由和现实中的国家治理、各地政策有别,即人权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与国家政策对特......
冷战时期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
发布时间:2022-10-04
[摘 要]从广义上讲,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时期美国的大战略,都源自对苏联和中国的共产主义威胁的恐惧。艾森豪威尔和肯尼迪都延续了杜鲁门遏制战略的基本目标,但是由于对威胁的具体性质和范围的评估有所区别,同时在利用那些资源、如何......
家族政治,美国的一部分?
发布时间:2022-08-15
美国宪法第一条说:“合众国不得授予任何贵族头衔。”但这可能只会成为这个怀揣精英政治理想而诞生的国家的美好图景而已。 继希拉里宣布参选后,闲不下来的美国人又对杰布・布什会否加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角逐议论纷纷。作为共......
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13-12-18
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由国家审计机关所实施的审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的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当今中国在......
论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行政诉讼通常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展开讨论,以期为行政诉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现行宪法对国家治理的法治引领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4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据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与依法治国通过全会决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彰显了依法治国对于国家治理及其现代化的基础性作用。国家治理究其实质就是党领导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
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发布时间:2023-02-02
国家审计在走向善治的国家治理中的若干问题 一、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免疫”功能和治理作用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家审计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审计类型(或形式)。从国家审计的历史沿革来看,国家审计产生与发......
浅谈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06
摘 要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本文从国家治理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为国家审计在更高层面充分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13-12-18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及实现路径 一、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层面的涵义 国家审计是按照国家法律赋予的职权,介入国家治理的各项活动中,以便及时发现并反馈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善政府管理,提升政府效能,促进政府改革。国......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20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国家审计,也称之为政府审计,是由代表国家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它作为一种以受托责任为前提的监督机制,内生于审计环境,其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影响关系......
中国国家安全哲学[上]
发布时间:2023-01-05
" 在以往形而上的学科中,少有对国家安全问题,尤其少有对中国国家安全问题的学理性研究。这是由于现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此问题提出特别的需要。国家安全问题与其他一切学科一样,都有自身认识发生和发展的思想体系。认识发生和发......
全球视野下的国家与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概述
发布时间:2013-12-17
" 摘 要:国际政治经济学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兴学科领域,它的研究焦点是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与市场关系。本文以方法论为标准对西方主要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进行的归类与评介,评述了经验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现实主义霸权稳定理论、自由制度主......
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使命。这些改革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更新主权观念,培育国内成熟的公民社会,推动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以适......
浅析儒家思想对我国当代政治参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
国家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实现机制探讨
发布时间:2013-12-18
国家审计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实现机制探讨 我国作http://wWW.LWlm.Com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功的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体制下面,我国的金融产业不断的创新,但是在创新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浅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23-07-06
浅议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 一、引言http://wWW.LWlm.Com 国家审计就是由国家法律确认的,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关和职业人员对国家财政收支和公共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能所实施的监督与控制活动,也可以理解为,国家运用一定的行政手......
发挥“三个”作用参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15-08-1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国家审计作为治理国家的一项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与依法治国有必然联系。笔......
浅谈行政法对实现现代法治国家目标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论文关键词:行政法 现代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作用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非法治国家均把实现现代法治国家作为其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目标。而法治国家的建构,离不开行政法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现代法治国家的人权保障、权力制约、法......
跨行政区域现代治理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30
摘要:为了使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发展的布局日趋合理,需构建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治理模型,来统一规划。本文通过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推动经济带发展的基本逻辑分析,提出构建经济带统一政府治理模型,为经济带上个区域发展提供新的思维......
论依法治国:历史自觉与国家治理之内在统一
发布时间:2016-09-0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追求,这就是四个维护: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止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这四个维护是贯穿四中全会政策设计和制度......
谈政治社会中个体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平衡关系(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8
摘要: 权利可以分为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和不具有权力内涵的权利。权利不仅先于权力而存在,也是权力的来源。当权力从权利中分离出来,形成共同体权力之后,权力就具有了独立性。但是,共同体的这种权力首先要遵循一定的界限,保持和权利的......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发布时间:2022-11-09
" 论文摘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志的提出,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
试论国际经济与国家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19
国际经济相互依存现象日益加强,国际力量不仅影响国家行为,而且更深入到国家内部结构。国家经济政策处于应对国际经济力量和国内社会行为体利益偏好的双重约束中。以下就是试论国际经济与国家安全。 冷战结束以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 提要: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 :推崇传统 ,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 ;道法自然 ,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 ;以精英和大众分割......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7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要着力服务......
西方政治文化的冲击与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一 但是,就在20世纪临近结束时,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洪波涌起,展示了它巨大的能量。 1974年,第三次民主化浪潮从欧洲南端涌起,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这三个资本主义欧洲最后的权威主义政权相继垮台。70年代末,民主化浪潮漫延......
浅析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基于近代中国“党治国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3-04-23
一、党治国家既是历史必然,又有国情需要 封建时期的华夏王朝,逃不过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哪怕是鼎盛的秦、汉时代,中央集权也没能覆盖到疆域内的全部领土。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任何一派军阀都不能组建一个强有力......
论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详细阐述政治文化及特征,简要分析政治文化的多重功能,并在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塑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传统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