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7:15:28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时间:2023-08-05 07:15:28     小编: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贯穿于现代国家的一组基本政治关系,在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和治理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化为国家―政党―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换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政党与社会关系呈现出从政党动员到政党控制,再到政党统合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治理模式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化。政党统合是在社会成长的基本态势下政党与社会间型构的一种新型关系形态,具体体现为坚持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在利益层面、价值层面和组织层面对社会进行必要整合,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党与社会的合作共治。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党统合;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6)01―0040―05

在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和治理研究中,国家与社会二分法是主要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范式,无可否认,国家与社会理论在研究中国问题上产生了丰厚和有益的成果,但同时机械式的国家与社会二分法的理论适用性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和批评。实际上,在中国的国家构建和治理中,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决定性作用,一方面党统领国家与社会,另一方面党又是国家与社会的联结中介,因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就展现为国家―政党―社会关系。[1]157这种中国政治特有的关系格局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逻辑和治理模式具有不同于西方经验的本土性特征,西方现代国家构建和治理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逻辑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和治理则是从国家―政党―社会关系逻辑展开。由于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导性力量,社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力量,因此,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重构得以实现。

一 、政党与现代国家构建

在传统国家迈向现代国家的进程中,由于民族的政治动员滞后,迫切需要一支具有高度统合能力的政治力量统领现代国家构建任务,从后发展国家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可以承担国家构建使命的力量包括政治性组织、军事性组织以及社会(宗教)性组织。具体到中国近代的历史情境而言,后两者因其内在的非现代属性限制和本身社会基础的薄弱,都无力担此重任,政党作为具有现代属性和广泛组织动员能力的政治力量,历史性地肩负起近代中国国家构建的任务,并以“民族代表”的身份获得领导国家构建的资格,成为国家构建的主要承担者。[2]

近代以降,中国国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立现代国家。在外力的强势干预下,传统帝国体系迅速瓦解,中国被迫进入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和历史任务。然而事实却是,帝国体系崩溃后,中国社会陷入权威缺失的无序状态,面临着“结构性的总体危机”[3]。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以袁世凯为首的“军绅政权”因其内在的传统属性而无法担此重任。基于如此的历史情境和逻辑,中国的国家建设首先需要一支具有现代化取向的政治社会力量来领导和整合社会,确保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最终建立现代国家。

亨廷顿在比较多国政治发展历程后指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政党的力量”,“那些在实际上已经达到或者可以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4]341孙中山先生虽然参透了现代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而组建了现代取向的政党组织,欲以政党为核心推行“党建国家”的构建模式,却终因国民党的统合力不足而最终受挫。①在“以党建国”的历史逻辑下,“政治权力不得不以一种明确的意识形态为基础,并以新的组织结构为中心建立起来”[5]69。中国共产党凭借其具有号召力的意识形态和严密的组织动员体系,有效实现对社会的统合,从而建立起了具有现代取向的政党国家形态。

对此,美国学者舒曼(Franz Schurmann)精到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意识形态对政党国家建立和运行的作用。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性斗争获取了权力地位,创造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伟大的人物,还是平庸之辈,都在用组织化了的政治权力达到不同的目的,演出人类的戏剧。共产党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石块砌成的大楼,她被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而把它揉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6]1政党组织着散沙般的中国传统社会而使之形成组织起来的现代社会,并使得进行这种组织的政党足以获得配置各种社会资源的绝对权力。政党的现代组织方式具有的社会凝聚功能驱使政党与现代国家运动合拢。[7] “在国家构建中,政党作为首要的构件,是现代政治制度创新的决定者、执行者和参与者。”[8]6在中国从传统的文化国家转变到现代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由于政党取得了建构国家的优先权,政党由此替代了民族在国家建构中的中心作用,使得民族国家的现代国家规范结构转换为政党国家的现代国家变型结构。[7]虽然政党国家是“现代国家的变异形态”[9],但政党国家仍是“现代性的产物”[10],依然没有脱离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

二 、政党控制与社会萎缩

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基于“革命后政权”[11]建设的逻辑出发,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依照社会主义蓝图全面启动现代化建设,在某段时期内,政党国家结构对现代化建设确实发挥了关键性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但总体上出现了政党高度控制社会的格局,社会几乎失去了必要的空间和资源。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上,此时的政党国家表现为一种全能型国家,国家吞并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即国家吞并社会。党通过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将政治权力、经济权力以及社会权力等等纷纷纳入党的范畴,党的组织体系与国家治理体系高度重合,党的组织网络全面覆盖社会,从而实现党对国家与社会的全面领导。正如萨托利所说,在政党国家里,“政党在其中的作用是服务于国家的目的而不是社会的目的”,“正是党国体制塑造了社会”。[12]由于大部分社会领域被政党国家所占有,因而经济是一种按照行政指令运行的、高度计划的经济,社会也不再拥有那种能够自由的、从个人利益出发的组织,私人生活也完全充斥着高度的计划,一切空间几乎被政党国家所涵盖。“把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纳入国家的政治生活,使得独立于国家权力之外的、可能对国家权力构成挑战的其他社会权力中心无法形成。”[13] 政党国家之所以对于社会生活具有吞噬力,是因为政党国家以权力的高度垄断性为基本特质。在政治上,政党国家绝对不能容许相异的权力体系的存在。要维持政党国家的绝对正当性,就必须以垄断所有权力为前提,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绝对不可替代性。在经济上,政党国家必然要通过对于经济的刚性计划控制所有经济资源,从而强化它对于政治资源的控制。[7]但是这种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以压抑社会活力和过度抽取社会资源为前提,必然导致国家的畸态成长和社会的极度萎缩。过度依赖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也必然导致对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低效,因此,全能型政党国家往往处在低效经济和短缺经济的窘境。

一种无法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不仅无法使得政党国家从经济领域汲取足够的物质和经济资源,也使得执政党面临经济失效带来的政治风险,经济基础的脆弱深刻威胁到政治上层建筑的运行。因此,对于政党国家而言,释放社会活力,改革失效的体制就成为维系和巩固政党国家合法性的必由之路和战略任务。

三、 社会成长与政党社会关系重构

改革开放国策的实行,直接否定了支撑全能型政党国家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迫使全能型政党国家不得不作出积极的回应和调适。由于改革开放是以“放权”为主要手段的经济社会性改革,在放的过程中,政党国家与社会逐渐分离,之前政党国家全面融合社会的格局逐渐破裂。从结构层面来看,政党国家从一元闭合的体系转化为开放多样的政党―国家―社会体系。[14]这种分离和转化最大的后果就是使得社会从政党国家中获得独立,由依附国家的社会变为具有一定自主空间和活力的社会。

在国家与社会一元的条件下,社会是作为国家的社会而存在的,人们在社会中所形成的团体与组织,是国家权力运行的产物,不是社会自身运行的结果。但在国家与社会二元分化的条件下,一个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逐渐形成,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形成的团体与组织,不仅各自相互独立,而且也能作为独立的力量直接面对国家权力。[15]2具体来看,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党国家控制范围的缩小,表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在这些领域,党和政府的直接控制和干预已经越来越少,自主性在明显增强。第二,在仍然保持控制的领域中,控制的力度在减弱,控制的方式在变化,即由一种比较“实在”的对实际过程的控制,转变为一种比较“虚”的原则性的控制。第三,控制手段的规范化在加强。由于法制建设的加强以及政府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原先任意的控制开始向一种较有规则的控制转变。社会则突出地表现出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源泉,因而个人对国家的依附性明显降低;第二,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的形成;第三,民间社会组织化程度的增强。[16]

在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产生分离的事实和逻辑下,社会成长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在政党国家与社会分离的过程中,新兴的社会力量开始蓬勃生长。新兴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也给中国社会和政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和深刻的一个变化就是,造就了一批游离于既有政治体制之外的新兴经济社会力量。毋庸置疑的是,一个长期被压抑的社会在被激活后,迅速释放和集聚丰厚的经济社会能量,新兴社会力量的出现,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但与此同时,社会的活力一旦被释放,便自然会展现出拓展行动空间和自组织化的冲动,这势必打破政党国家既有的权力利益格局,对政党国家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挑战。正如亨廷顿所言:“现代化已造就出或者在政治上唤醒了某些社会和经济集团,这些集团过去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或者被排除在传统社会的政治范围之外。现在它们也开始参与政治活动了,它们要么被现存政治体制所同化,要么成为对抗或推翻现存政治体制的祸根。因此,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4]332

由于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党国一体,所以一般认为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分离就是政党和国家同时与社会分离,即国家与社会以及政党与社会的双重分离。事实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是在“合”的基础和事实上进行“分”的过程,在分的过程中时刻受到“合”的逻辑和行为影响,这使得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演绎为一种分合交织的复杂过程。改革初期,政党和国家同时回撤,社会拥有了一定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国家建设的逻辑和路径出现了从国家转向社会的迹象,但在社会成长的过程中,社会意欲摆脱政党国家控制的冲动和行动致使政党国家不得不警惕和防范来自社会的威胁,从而又回到政党国家主导的国家建设路径。

然而,单纯依赖国家的力量难以进行有效的国家建设和治理,必须辅以社会的力量。在社会成长已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下,如何有效培育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到国家建设和治理,并能将社会引导在政党国家的可控范围,防止社会力量的“体制外集结”[17],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党国家面临的战略性和策略性难题。由于改革开放后国家与社会关系逐渐归于理性化和规范化,国家很难再次侵占让渡出的领域,国家蛮横的侵入社会领域只会招致社会的反对,或是导致社会的再度萎缩,从而出现历史的倒退。

由于政党来源于社会并扎根于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组织,而并非公共权力组织,所以,政党在社会领域的活动并不像公共权力组织那样处处受制,反而更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因此,在既能保证政党国家合法性,又能激发社会活力的前提下,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配置已经难以通过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来实现,而主要是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适来进行,具体而言,就是在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方面,表现为“国家退出,政党介入”的态势。

四、 政党统合与国家治理转型

改革开放后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在政治逻辑演变为:“党领导国家,国家主导社会,而社会决定党的领导。”[18]110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循环关系,其中社会的因素愈发显得重要。社会是政党生长发育、开展活动所凭借的最为深厚的土壤。在社会与政党的互动关系中,社会与政党间形成了一种彼此支持和相互合作的关系,社会是政党汲取执政资源和力量的基础,政党不可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而且社会为政党影响力的发挥提供了空间。因此,社会的基本形态结构决定和影响着一个政党的活动空间、运作方式、作用发挥等方面。[19]对于执政党而言,新兴社会力量和社会空间并非政党国家体系的有机部分,而是政党国家转型的副产品,这就意味着执政党在该领域和对该群体并不具有天然的领导优势,反而有些领域的新兴社会力量还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所排斥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将社会打压到原初状态,而只能要求执政党进行自我调适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 中国共产党实践表明,在“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20],执政党并非依照全能时期的路径和方式吞并和控制社会,而是积极作出适应性变革,调整其意识形态以包容新的社会力量,并借助其政治优势、利用其组织网络将新的社会力量吸纳进政党国家体系,同时将执政党的组织网络以柔性的方式嵌入到新兴社会领域,从而实现执政党对社会的统合,可以将这种新型的政党关系形态称之为“政党统合”。“政党统合”的内涵可以这样来理解,它既不是只依赖掌控国家政权力量对社会的强力整合,也不是执政党无限度的与社会共治,而是在坚持执政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在利益层面、价值层面和组织层面对社会进行必要整合的基础上,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实现政党与社会的合作共治。

由于政党是社会中的政党,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必须在社会中汲取资源,因此,执政党通过政治吸纳,将新兴经济社会力量纳入国家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政党国家体系之内,从而有效地调动和利用新兴社会力量的支持性功能,抑制和防止了新兴社会力量体制外集结的潜在威胁,防止了现代国家进程中经常出现的权力中心崩溃,推动了国家的制度化建设。同时,执政党将其组织网络延伸和渗透到新兴社会领域,实现了每一个社会角落都有党的基层组织。与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的基层组织不同,新兴社会领域中的党组织是一种“无权力依托组织”,不具有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资源和能力,因此,在该领域党组织的活动,已不能按照执政党本身的逻辑,而必须按照社会的逻辑来开展。在功能发挥上,新兴社会领域的党组织并不以组织、动员等政治性功能为其组织使命,而是嵌入到新兴社会组织的运作逻辑和结构中,更多地发挥服务、关怀等社会性功能。在行为方式上,党组织也必须减少和转换传统的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更加注重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协商。

政党来源于社会,本身要回应社会的主张,因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必须成为基层社会组织的一部分,与社会合作实现良好的治理,而不是简单地凌驾于社会之上,换句话说,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力不能简单地依靠国家权力,而应该更多地依赖社会权力,作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结中介,政党本身必须完成国家组织向社会组织的改造,从而逐步减少其国家属性,凸显其社会属性。在当前的中国国家治理结构中,政党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关键性主体,社会已成为支撑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力量,这是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事实和客观前提,这就决定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遵循这个事实和前提,围绕现代国家治理的逻辑要求,在政党统合的框架下,构建合理有效的政党与社会共治机制。

注释:

①王奇生认为,国民党因其党力不足致使其统治只能以一种外强中干式的“弱势独裁”体现出来。详见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林尚立.中国共产党与国家建设[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2]贺东航,谢伟民.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国家互动历程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

(4).

[3]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邹谠.中国革命再阐释[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6]Franz Schurmann,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7]任剑涛.政党、民族与国家――中国现代政党-国家形态的历史-理论分析[J].学海,2010

(4).

[8]杨雪冬.市场发育、社会生长与现代国家构建――以县为微观分析单位[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9]玛丽亚・乔纳蒂.转型:透视匈牙利政党―国家体制[M].赖海榕,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10]陈明明.共和国制度成长的政治基础(复旦政治学评论第七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1]王沪宁.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4).

[12]G.萨托利.政党与政党体制[M].王明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3]陈明明.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

(6).

[14]刘建军,周建勇,严海兵.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1921-2011[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15]林尚立.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反思[M]//陈明明.共和国制度成长的政治基础(复旦政治学评论第七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6]罗兴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J].学术界,2006

(4).

[17]张静.法团主义(修订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8]林尚立.党内民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9]张浩.社会资本、政党权威与现代国家构建[J].天府新论,2010

(6).

[20]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 鉴于权力的整合与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严重掣肘......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理性化”
发布时间:2023-03-1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法治的关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一总目标凝聚社会各界的共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国家治理现代化已经成为重要国......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3-02-08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元治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参照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 源于西方国家的治理理论是我国公共治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并被经常用来裁剪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却忽略了“治理失灵”的存在和我国的特殊国情。元治理理论是对治理理论的批判、超越,更符合中国“强政府”的基本国情和......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探究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4 年11 月5 日,APEC 会议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全国各......
韩国文化与现代政治转型
发布时间:2023-05-20
" 从李承晚政权的专制政体、朴正熙政权的政府主导型改革、“维新体制”到金泳三的“文民政府”再到金大中的民主政府,大韩民国在民主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民主梦想的践行经过了漫漫长夜,在广大民众的奋力争取、政治精英的奔走呼号和以......
浅析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与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17-01-17
一、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之源起: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现代政治是一种政党政治,政党作为现代政治制度的实际操作者,往往成为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 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治权之合法性便转换为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而政党获取政权的......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中国政治文明与中国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08
"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其形成和发展受社会政治环境、 历史传统、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文明包括政治理念文 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法治文明等内容,其中政治制度文明具......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传统文化与现代家纺设计的融合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3
对于家用纺织品来讲,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必需品,不但具有保暖御寒的功能,同时也发挥着一定的装饰能力。采买适合自己并且具备一定特点的家纺商品是很多消费人群的追求。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纺织品曾通过丝绸......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2-17
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一、国家审计 (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思想;其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提出,不仅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科学精神......
论实现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发布时间:2022-08-3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以下为......
当代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发布时间:2013-12-17
" 国家是政治学的传统对象,欧洲的学术传统甚至把政治学放在“法与国家学说”中。政治学从制度的角度对国家的构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功能方面也有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当代行为主义政治学对政府行为进行多角度的分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宪法保障
发布时间:2023-04-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儒学“为政以德”传统与现代行政伦理
发布时间:2023-02-27
摘 要:儒家“为政以德”,特重官德修养,不仅是儒家“治道”的基本理念,而且由于儒家“治道”讲求的是透过德治而使整个社会达到理想境地,故其又是儒家政治哲学最主要的内容,内含着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隐含着中国......
国家治理下的政府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2-12-21
国家治理下的政府审计功能与实现机制初探 一、国家治理及政府责任 (一)国家治理 刘家义审计长指出,国家治理就是通过配置和运作国家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控制、管理和提供服务,确保国家安全,捍卫国家利益,维护人民利益,......
政治与伦理——蔡元培的国家观念
发布时间:2022-10-26
" 蔡元培先生为追求自由、民主,建设新国家,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主持教育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以教育、学术为实现理想的途径,力图通过提高国民的知识与道德水平来达到复兴民族,再造国家的目的。他的政治思想......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农业财政的终结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免除农业税是对以农业财政支撑国家体系的传统时代终结,也是建立以工商业为支撑的公共财政的新时代的开始。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与此同时,农民负担问题却日益严重,农业地区的财政......
全球治理、联合国改革与中国政治发展
发布时间:2022-07-24
"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联合国作为最大的国际组织,正在进行一系列改革以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使命。这些改革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中国需要对政府的角色重新定位,更新主权观念,培育国内成熟的公民社会,推动世界公民意识的形成,以适......
论依法治国:历史自觉与国家治理之内在统一
发布时间:2016-09-0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阐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价值追求,这就是四个维护: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止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这四个维护是贯穿四中全会政策设计和制度......
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2-12-19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作出的审计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决定涉及其他有关单位的,该单位应当协助执行。这里是一篇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国家审计 (一)国家审计的基本概念 所谓国家审计......
世界经济与政治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达国家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机制及其借鉴
发布时间:2019-12-07
摘要:如何治理网络谣言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课题。发达国家大多通过健全法律规制、完善政府监管机制、严格行业自律机制、培养公民理性的媒介素养等措施,使网络谣言治理成效显著。当前我国网络谣言频繁发生,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国情,构建“法律规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公民教育”四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机制,以有效遏制网络谣言的滋生漫延。关键词:发达国家;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机制;借鉴中图分类号:.........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发布时间:2023-06-10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现代国家的准备——清末新政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
浅谈我国婚姻家庭法的传统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3-22
一、婚姻家庭法的发展历程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于1950年和1980年分别颁布了两部婚姻法来保障和谐、平等婚姻家庭关系的构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2001年修订了1980年颁布的《婚姻法》......
比较政治学中的国家与政府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目前中国的公务员制度正面临深化改革,通过分析对比其他国家和中国公务员制度,可以从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为更好地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和观点。本文通过对中过与日、法公务员制度的比较研究,揭示中国公务员制度目前......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11-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
全面依法治国维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是民主制度,核心与保障是严格依宪依法办事,关键组成部分是权力制约。现代社会民主观念下的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的有机结合......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2-08-27
全面依法治国与参政党法治化建设的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习近平同志强调,统一战线“要着力服务......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19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2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既是基于学习力的内在能力,又表现为行动力的外显能力和作为治理价值实现、治理制度实施的现实能力。在现代化治理......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试论在完善国家治理视域下的当代中国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08-18
【关键词】“党的十八大”;国家治理;政治发展 一、“十八大”对中国政治体制机制进行的变革 (一)最高政治权力交替和有限任期制度将最终确立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尤其是从邓小平到江泽民,进而再到胡锦涛,以及中共“十八大”......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发布时间:2022-07-24
" 论文关键词:社会和谐 政治正义 个人自由 社会公正 论文摘要: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是政治正义和个人自由的美好契合和有机统一。一方面,以人为本,实现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一个公正社会的最后目的。为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大可不必......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4-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传统管理的超越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是一场具......
浅谈行政法对实现现代法治国家目标的作用(1)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3
论文关键词:行政法 现代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作用 论文摘要:当今世界绝大多数非法治国家均把实现现代法治国家作为其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目标。而法治国家的建构,离不开行政法作用的发挥。本文从现代法治国家的人权保障、权力制约、法......
企业党建与公司治理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6-27
[摘要]本文以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的必要性为重点,对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进行研究,并结合企业的真实情况,对企业党建和公司治理融合的具体方式进行阐述,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党建;公司治理;融合 企......
现代智能家居系统构建及综合应用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要:本文通过对智能家居概念的阐述,具体介绍其组成部分、各种控制方式、控制技术手段以实现节能、安全、舒适、便利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控制方式与技术、场景模式、安防报警、远程网络监控 中图分类号:......
从财政视角看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5-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党内文献中出现国家治理这个词。在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权力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政党现代化与公共权力法治化 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政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政党法治化。政党法治化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法治化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执政。公共权力运行法治......
人权保障与国家治理(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人权是人类生存和共处的基础。各项人权均普遍适用、不可分割而相互依存。”——科菲安南 本文的论述源于这样一个思考:如何理解人权理论的平等自由和现实中的国家治理、各地政策有别,即人权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与国家政策对特......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1-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人在应全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总原则,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县级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传递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3-03-16
改革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大国的梦想。时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建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管理。......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其的接受
发布时间:2017-02-15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流文化而存在。儒学在发展中不断融汇道、法、佛等各家文化,从而使其思想体系更加丰富并臻于完善。纵观中国文化史,儒学与我国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封建时代,始终位居中国传统政......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06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摘要】 传统体制下的国家财政与国家控股企业财务的关系......
我国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融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3-12-17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一些民营 企业 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发展 ,为我国GDP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只有少数的家族企业能够发展壮大,普遍面临着“富不过三代”的严重威胁。经调查分析,家族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家......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挑战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3-07-18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新兴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通过收集、挖掘、分析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领域的海量信息,为国家风险预测和公共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即时沟通、海量数据挖掘与利用既为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浅析儒家思想对我国当代政治参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6-29
[摘 要]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自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清末新政废科举,儒家思想在此期间以社会主导思想的面目出现,直至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国人的政治行为仍然受着儒家思想的影响。建设高度发达的......
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整合机制
发布时间:2022-08-05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利益分化和阶层分化带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阶层间和群体间的冲突和矛盾,如何通过政治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群体和各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国家......
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所谓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的审计。实施审计监督是确保国家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有效的重要方式之一。详细内容请看下文简谈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
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成长与目前情势(1)-行政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2
论文摘要:本文从地方的案例来考察现代国家构建的两个主要层面——现代行政科层制发展与社会生长的历程,厘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转型历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作者认为,由于中国发展的复线状态,使得学术界在解释和研究中国问题时往往......
浅谈现代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3-24
摘 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许多特有的民族文化元素。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早期的剪影动画到现在的多元素动画,我们中国动画片已经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了,在国际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基层社会的形成与政治整合的现代性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本文尝试采用政治沟通研究方法,对中国主权国家生成逻辑中的政治整合模式进行考察。全文基本理论线索如下:西方民族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政治强权,迫使传统中国相应实现了国家的现代性转型——消除肉身化的权力载体,完成精密......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发布时间:2023-04-04
"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审视;价值意蕴 论文摘要:本文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意蕴,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挑战和对......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27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政治形态来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形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种政治形态在多在大程度上对其现代化的成功起到推进作用?它具有那些消极特征和问题?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中特别受到......
儒家伦理政治与保守政治模式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3-12-17
" 提要:本文认为 ,中国传统的政治模式是保守的政治模式。这一模式来源于早期儒家对于伦理政治的设计。这一模式的基点有三 :推崇传统 ,以传统作为伦理政治的原型 ;道法自然 ,以宗法血缘的自然秩序建构伦理政治秩序 ;以精英和大众分割......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8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一、现代企业需要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学是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国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引进了很多西方的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现代......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23-04-14
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非常重视精神的力量和作用。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先后铸就了六大革命精神,即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革命实践中......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发布时间:2013-12-18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理财 江总书记关于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并举的思想,对于理财学的研究与实践很有指导意义。实际上,理财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财作为一种特......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精神依托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
善恶:两种政治观与国家能力
发布时间:2023-06-12
" 浏览古今的政治哲学经典,我注意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观,而且可以善恶为经纬来加以区分。一种政治观认为政治生活和国家的目的是追求终极的善。如在《政治学》的开篇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
现代企业管理中统计与会计结合应用
发布时间:2019-07-21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将统计与会计相结合。本文首先分析了统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了如何加强二者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结合应用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统计;会计;决策引言:通过将统计与会计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从而有效应对市场风险。新常态下企业的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和升级,统计与会计的结合应.........
“弟子规”: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2-08
我国作为有着上下五千年文化的大国,其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感召和哺乳着无数中华儿女。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受到西方文化理念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拜金主义、西方节日、西方饮食文化等渗透,这些对国内的传统文化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这几年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给我国传统节日的带来较大的威胁,许多学生都忘记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节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
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增强党内民主意识
发布时间:2013-12-17
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对当代党员的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既包括民本思想、修身内省、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也包括王权主义、三纲五常、重人治轻法治等专制思想。扬弃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促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化,增强......
国企继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解析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党建思想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为继续推进党建工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本文阐释了新时期党建政企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党建;政企;思想工作;问题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的优良传统,为了使国......
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
发布时间:2023-05-12
四、相对主义与消解自我中心 综上所述,道家伦理资源中潜存着某些与后现代精神相通的要素。在21世纪的跨文化对话的世界性潮流中,回过头来重新倾听道家传统的声音,也许就象哲学家阿德勒所说的那样,能够为处在危机之中的我们“开......
从国际法制角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21世纪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全球治理......
“群众路线”与中国现代国家构建
发布时间:2022-11-27
【摘 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要坚持群众路线。在中国现代化国家的构建进程中要实现国家的民主与理性,就要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的构建创新与......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10
"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浅析依法治国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发布时间:2022-12-19
一、中国共产党追逐法治梦的两个三十年 从洋务派的变法图强到孙中山时期的法治是建国方略还是治国方略的争论,从严复提出法治之精制的法治思想到陈独秀和李大钊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传播,均可窥见中国人寻求治国兴邦......
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
发布时间:2023-05-12
作者:任剑涛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指的是以儒家伦理为观念架构,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社会依托,予传统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的道德抉择以导向性作用的伦理体系。在此,讨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问题的指向,不是通常所理解的那......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为荣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精神支柱。虽然近代的中国落伍了,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中国文化也在全方位的转换......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政府治理
发布时间:2022-11-25
国家审计要服务于政府治理 一、国家审计要促进政府职能的有效实现 国家审计作为评价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审计监督形式,通过揭示和揭露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社会是一个动态发......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的意义阐释
发布时间:2023-07-02
〔摘要〕 作为法治中国的核心要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抓手,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主要在国家(政党)、政府、社会三个层面展开。其中,如何透过诸多修饰词,正确解读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5-1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本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调适、整合与嵌入:地方治理中的执政党功能问题探析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执政党功能会因国别和所处社会历史环境差异而不断变迁,只有将执政党功能置于本国现实政治场域和时代境遇中进行考察才能对其有正确认识。当前,地方治理中的执政党功能发挥面临着理论层面上的调适压力和实践层面上的整合困境。基于内外双重压力,执政党对自身功能定位应与时俱进不断调适,在地方治理中要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找准集中表达地方公共利益、科学决策地方发展规划、统合动员地方多元力量、大力构建地方治.........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发布时间:2023-05-30
中华传统文化是积淀了几千年的圣人智慧,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圣先贤的智慧应被我们后人所积累、总结和运用。因此,在高校的教育工作实践过程中,教育体系和教育者应当努力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与方法,将中国传统......
论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5
行政诉讼通常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展开讨论,以期为行政诉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传统 现代化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3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的今天,是从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发展而来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习近平治国......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中国 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 影响 深远,也为我们的 现代 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它使我们认识到,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现代 经济 社会 需要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简约设计,同时注意弘扬“美善相乐......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发布时间:2023-03-14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当代政治哲学的复兴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传统 文 章 来 自 教育 网 [摘 要]政治哲学复兴的学术意义在于重建哲学与现实的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