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01:15:43
东亚的政治权威与现代化
时间:2022-12-27 01:15:43     小编:

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其现代化过程中究竟采取何种政治形态来适应发展的需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形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种政治形态在多在大程度上对其现代化的成功起到推进作用?它具有那些消极特征和问题?这是东亚现代化研究中特别受到学者们关注的问题。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尚未对这些重要的问题从学术上进行系统的研究。

要研究东亚的政治形态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就必须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发展政治学、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学等边缘社会学科的方法,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必须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这四个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治形态的形成、权威合法性的基础、权威政体向后权威政体和民主政体的转变的历史过程、这种转变的社会经济和历史条件,分别进行个案的研究和探讨;只有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并进而对东亚与南亚、南美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权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概括东亚型的权威政体所具有的某种共同特征。

对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权威形态的研究,是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权威面临的各种挑战。国家权威作为一支“看得见的手”,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整合中以及在创造市场经济的“看不见的手”的过程中的作用,国家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的关系,这样一些涉及国家的现代化功能的重大课题,近年以来,越来越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注意,而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的研究本身又可以为这些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东亚权威政治研究的启示意义】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现代化在国情条件诸方面与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中国在历史文化和与民族性方面,在高度集中运行的政治社会体制向以市场型的运行体制的结构转型方面,均与东亚各国和地区有着类同之处。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市民社会、市场化的企业与地方的自主系统的发展,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脱序或失范的出现,国家权威同样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国家与社会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国家、知识分子与实业家之间,在角色定位和社会功能方面以及在彼此协调关系方面,均面临着过去所没有的新的问题,例如,市场经济发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关系,国家权威与公民自由的关系,权威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大众政治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传统文化价值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共识和意识形态的关系,等等,所有这些课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都越来越进入学者们的思考领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的权威政体与现代化的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权威主义的基本定义 】

权威主义(Authoritarianism)具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用法。广义的权威主义的原义是指统治者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社会成员而并不顾及后者的意愿。其内涵颇接近于家长制主义(Paternalism )。权威主义的特征是,过于集中的权力的运作没有或缺少宪法的约束;权威合法性不是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而是被认为来自某种权威者本身天赋的某种特性。例如神的意志,天道,专制君权的嫡传,他们所具有的超凡品格,国家的神圣使命等等。广义的权威主义包括所有的专制独裁和家长制政权。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民主的价值越来越普及的时代,权威主义往往在日常语汇中是一个贬义程度很高的用语。例如,西方学者往往用权威主义人格来表征那种反民主的专制性的人格特征(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Adorno,Fromm.)正是以这一广义用法为基础的。(1 )

但是在现代政治学中,这个名词具有一种更为特殊的技术性的含义。它通常在狭义上用来指称一种与现代全权主义(Totalitarianism )政体不同的非民主政体。

全权主义用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全面地控制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所有方面,并动员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支持政府的政治运动。而权威主义政权则只在有限的领域内,例如在政治领域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内,社会成员则拥有相当的自主性。在权威政体下,政治领域的权力具有专制性,这种权力相对不受宪法与民意的约束和制衡,而在其他领域内社会成员则有相对的自由和自主性。这种政治领域与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两元化,是权威主义不同于全权主义的基本的特点。

【 东亚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治形态 】

在对东亚各国和地区现代化过程进行比较时,人们会发现,从政治形态上来看,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日本、南韩、台湾和新加坡的权威政体,这些国家和地区在面对西方挑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体(Modernizing Authoritarian Regime)。虽然各自采取的权威政体的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另一种是香港的殖民地类型。由于后者的现代化历史具有特殊性,本文以第一种类型作为讨论对象。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日本。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到第二次大战结束以前,基本是的一种非民主的权威主义政治结构。从历史上看,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建立的是一种特殊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非典型性”的立宪政体。它与典型性的英国立宪政体有根本的不同。在典型立宪政体下,宪法是作为对政府和君主的一种有效的限制和约束而起作用的。因此,在西方政治学中,这种立宪政府也被称之为“有限政府”(the Limited Government)。但是,在日本,成文的宪法并不具有约束执政者和君主的功能,它仅仅是作为一种现代象征起到修饰性的作用。立宪的形式并不是用来整合和制衡社会秩序,而是用来作为一个政权对内对外取得合法性的工具和符号。日本学者、《日本政治史》的作者信夫清三郎把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建立的政治形态称之为“伪立宪绝对主义”(Pseudo - Constitutional Absolutism )是十分精当的。他指出,在日本,一方面,天皇作为日本国民的最高家长统治着国家,另一方面,又在日本政体又在形式上遵循着近代立宪主义的进步的各项原则,天皇制把近代立宪主义嫁接到传统的神权的和家长制的观念上了,并以立宪主义来掩护基其神政的家长制的本质。(2 )。这种形式上的立宪政体本质上是一种从日本传统封建制直接转变过来的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体。

在日本现代化初期阶段,这种权威政体在集中社会有限的各种资源应付现代化的需要方面,以及在整合政治秩序和应对西方挑战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虽然,明治维新以后不久,日本国内也出现过更为激进的自由人权派对这种政治权威的挑战,但在日本民族主义的压力下,这种挑战很快就消声匿迹。这种政治形态后来曾畸变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工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它才在各种外部与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在美国占领军的直接管制和支配下,在民主政体所赖以支撑的各种经济、社会条件业已初具规模的前提下,才转变为更具现代色采的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政体。

其次,让我们来看南韩。南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是日本的殖民地,独立后曾经历过李承晚十二年的军事独裁统治。到了六十年代初期,“四一九”学生革命推翻了这一政权之后,张勉的民主党建立了短暂的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政权。但这种直接仿效西方的民主政体在内外矛盾相当激化的时期,尤其在社会内部缺乏实行民主政治所必需的各种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整合社会政治秩序,由整合危机而引发的受贿 、贪污、裙带关系、通货膨胀、派系分裂和内阁的软弱无能,表明了议会民主政治的尝试的失败。南韩的第二共和国的历史表现,与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建立的议会制政权的历史表现惊人地相似。此后,1961年5月,以朴正熙为首的青年军官通过政变建立了军人政权,正是这一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形式上具有宪政象征的“第三共和国”和“第四共和国”的权威政治体制,在实行私有私有财产制度的前提下,凭借国家的力量制定经济计划,确立发展目标和战略,保持宏观的经济稳定,建立作为经济和社会行为的游戏规则的各项法规和法令,集中有限的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和防务等等,从而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体系的完善,使南韩在六十年代以后朴正熙统治的十八年的时间内,在现代化方面取得重大的进展。

八十年代初期,韩国第二代军事强人全斗焕上台以后,继续推行权威主义的现代化政策。从1962年到1987年全斗焕下台,韩国经济每年以8.4%的高增长率递增。(3 ) 随着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国内中产阶级力量的成熟、民主运动和民主的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全斗焕的权威体制也日益受到巨大的压力。事实上,以全斗焕为代表的第二代权威政治已较朴正熙的体制的权威主义色彩有所减弱。全氏在就任伊始就宣布,任期七年届满后和平移交政权,不再连任。

南韩在八十年代末已进入以卢泰愚为代表的后权威主义体制(Post-authoritarian Regime)的过渡时期。这里指的后权威主义是一种从权威政体向议会制民主政体发展的过渡形态。其基本特征是,执政者的权威合法性来源仍与过去的权威主义政权保持着历史的承续性,并往往与前权威主义政权关系密切,而另一方面,由于它与前政权对民主运动的严厉镇制行为往往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也不是强大的民主反对派力量直接攻击或主要攻击的政治对象。这样,它就有可能同时被前权威主义政治强人与方兴未艾的民主运动力量所接受,成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的政治缓冲器。

而且,一方面,由于前权威主义政权不得人心,另一方面,民主反对派在政治方面还不够成熟,后权威主义政权往往起到难以取代的、特殊的政治平衡作用。由于经济分殊化导致的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力量的强大压力,后权威主义政权已经很难沿用传统的权威政治手段来整合社会秩序,相反,它还不得不通过开放政治空间来证明自己与前政权的区别,并往往又以某种开明和温和的姿态和形象来显示其进步性。例如,卢泰愚本人就明确地提出“清算权威主义”的口号来争取人心,并以此方式来取得受治者对其统治的认可,以从中获得新的权威合法性资源。

我国台湾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在本世纪

五、六十年代也逐渐演变为类似于南韩的权威政体,并推行了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台湾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与中产阶级力量的强大,到八十年代后期,也开始向以蒋经国和李登辉为代表的后权威政治体制过渡。

作为城市国家的新加坡,实行的是一种以议会政体为形式的特殊形态的“强人政治”,以李光耀为首的新加坡政权在法制、权力运作、发展计划和战略的制定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以上东亚国家和地区相类似的权威政治倾向和特征。

【 从地缘政治看东亚权威政治的形成与变迁 】

东亚权威主义的形成与持续存在,与东亚国家与地区处于第二次大战后东西方冷战的特殊中间地带这一地缘政治因素有关。这种政体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了抵制“北方威胁”而强化了权威政权的集权要求,并迫使社会各阶层不得不承担服从权威政权的义务。这也是第二次大战以后东亚新兴的权威主义政权(主要是韩国与台湾,也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合法性”的源头之一。这一对抗外部“威胁”的“合法性”,反过来也使东亚国家与地区的政治国家,以此为名义来强制性地形成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稳定的政治秩序。

东亚权威主义政体向政治民主的过渡,除了经济变迁导致的市民社会力量不断强大这一最为根本性的原因之外,还有着其他一些重要原因。例如在其中一些国家的些学生民主运动的强大历史传统,这一点在韩国表现得特别明显。又例如,韩国的军人权威政权的合法性资源一向在民众和知识分子中较为单薄。大多数民众均视其只具有“临时”的性质。还政于民选政府可以说是连权威主义的执政者都不敢否认的前提。(4 )

除此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重要的外部约束因素,那就是美国要求开放政治参与空间的政治压力的持续存在。东亚国家与美国这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在国内尚不存在强大的中产阶级和市民社会对权威政权的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美国要求韩国和台湾推行民主化的外部压力并没有能取得很大的效果,权威主义政权有相对强大的力量和理由来拒绝这种来自美国的压力。当国内中产阶极与市民社会的力量足够强大的条件下,美国的压力和要求就较之过去更能发挥实质性的作用。

为什么美国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对于东亚权威主义国家能具有如此大的作用?因为这些东亚国家一般处于“反共”的前沿地带,从而更为有求于美国。正为因为如此,美国的影响力的存在,恰恰是以“北方威胁”的存在为基础的。

概言之,东亚权威政体的生存、东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的稳定,以及它们与美国保持着特殊的密切关系,与不断承受所谓来自北方的“压力”有关。而东亚权威主义政体向民主政体的过渡,又与西方(美国)的压力有关。正是同时存在着北方与西方两种压力,使东亚国家和地区在适应这种外部压力的挑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硬性”的权威主义的国家体制,以及向西方型的议会民主体制过渡的助动力。而这两种外部压力的同时存在,并在

二、三十年中一直保持着均势,是东亚取得不同于南亚与南美权威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的十分特殊的条件。

【 东亚权威政治形态的基本特征 】

由于日本、南韩、台湾与新加坡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条件各有不同,它们从传统政体向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权威政体发展的方式和权威政体采取的模式均有所不同。例如,日本是从传统封建幕府直接转变为“立宪绝对主义”的权威政体的;南韩的权威政体则是作为对本国早期议会民主制的反向运动而出现的军事权威主义政权;台湾是从一党独裁的准军事政体转变过来的。新加坡则是在后殖民地时期的城市国家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然而,这些权威政体却大体上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首先,这些权威政体具有市场经济的导向性;

其次,国家的力量超过社会自组织社团的力量,国家有足够的权威和资源向人民和受治者规定义务,并在它认为必要时予以强制的执行;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对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渠道予以相当的限制;这一特点对于东亚现代化初期阶段所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将在下一节里予以评价。

第三,让我们来看一看东亚权威政体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特征。

权威的本质是约束,是对人们的自由的限制,权威主义的对立面是自由主义。后者认为社会个体与生具有天赋的自由和权利,任何对这种权利的束缚是违反人性的。是不道德和不合理的。自由主义以人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s)来反对权威主义,而东亚权威主义用什么来作为国家有权临驾于社会和个人之上的合法性的基础呢?东亚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主义的意识形态,一般都具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和本国的市场现代化目标的导向性这三个基本特征。并以这三者作为权威政体的合法性的基础。这些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一般均强调国家与集体的价值高于个人与社团的利益与价值,并往往通过对本民族原有的价值体系的转化和改造来凝聚社会人心,以强化对国家 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认同。为了某种理由和国家的现代化目标,社会成员和受治者必须服从现存政治秩序和权威者的意志。而权威政权为了某种国家的利益和目标,有权向社会成员强制地规定义务,在必要时权威者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向受治者强制地执行这种义务。

第四,在行政与立法的关系上,实质性的行政权力相对强大,而立法权力则相对较弱。在这种体制主持的现代化过程的前期,立法建制更多地是作为该政权的现代性的象征符号起着政治修饰作用,在权威政体现代化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市民社会的强大,立法建制将越来越多地承担对政府权威的监督和对自主的利益集团的诉求进行利益综合的功能。

第五,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中央政府的权力较为强大,而地方政府的权力则较为弱小;作为政治输出的国家决策主要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威方式来实现,而较少地是通过自主的社会个体的横向的契约方式来实现,这种情况只是到了经济变迁导致的社会分殊化和人际关系的契约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才发生变化……

【 关于软政权的概念 】

这里还必须指出的是,我们可以把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体分为“硬政权”(strong state)与“软政权”(soft state )两种类型。前者在政治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整合效能、稳定性与发展战略的宏观导向性。后者则相反。

瑞典发展经济学家缪达尔发现,南亚国家均具有一种被他称之为“软政权”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缪达尔在《世界贫困的挑战》一书中对软政权的描述(5 ),把这种软政权(Soft state )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软政权的第一个特征,我们把它称之为“反法制的互利性”,即社会成员各自运用自己掌握的某种稀缺资源,如权力、金钱等等,在违反和抵制法规的基础上,为一己的私利进行交易。用缪达尔的话来说就是“缺乏立法和对具体法律的遵守与实施,各级公务人员普遍不遵守交给他们的规章与指令,并且常常与那些他们本应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与集团串通一气。

软政权的第二个特征是松弛与随意性,官员可以随心所欲地无视法制与规章,对其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上下其手,这样就使那些掌握经济社会与政治大权的人们可以得用权势和机会来谋取私利。“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软政权的第三个特征是它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渗透性。用缪达尔的话来说,那是一种“所有阶层中广泛得多的人们反对公共控制及其实施的总的倾向。”在软政权的环境里,不但上层阶级可以利用大量的机会来以权谋取个人的好处,而且,即使是那些社会地位相当低下的人也常常可以找到各种机会来为自己谋私。

软政权的第四个也是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腐败、贪污,裙带关系、等种种行为模式彼此相互关联和影响,形成一种因果循环和彼此放任和彼此诱发,造成积累效应。

这种被称之为软政权的社会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缪达尔认为,这决不能从道德角度来加以理解。不发达国家的这种状况不是因为其民族有任何先天的丑陋特征。而是与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力结构有关。缪达尔指出,南亚国家宗主国大量官员的回国几乎没有给这个国家留下胜任的具有西方较严格的道德态度的高层合格官员,印尼、缅甸、巴基斯坦、比印度和菲、更为严重。殖民主义通常导致古老乡村组织的衰退却又未创造出一个可行的替代物。殖民地政权退出以后,缺乏强有力的后殖民地的政权来接管,从而形成一种严重的无序状态。缪达尔仅从经验事实的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描述,而并没有对此在理论上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 东亚权威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两种特殊功能 】

本文认为,第三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软政权”,其本质是新旧规范均无法对社会政治生活起制衡作用而出现的“失范”(Anomy )状态的表现。由于传统的规范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迅速瓦解和失效,而新的、往往从西方直接引进的规范却由于无法在这些后发展国家内部找到“支撑点”或载体,从而同样无法运作。这种“旧者已亡,新者未立”而产生的“规范疲软症”,是大多数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的发展陷井。

而东亚国家的大多数政权则是一种强势政权。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权威主义政权相比,例如与拉丁美洲的考迪诺主义和军事权威主义政权相比,以及与南亚地区的一些权威主义政权相比,东亚地区的权威政治形态相对而言显然具有更多的“硬政权”类型的特点。更具体地看,东亚权威政治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有效调控能力,恰恰填补了传统规范的约束力退出以后,而新的市场化力量和契约法制力量一时以来不及形成而出现的“规范场”的空间,从而防止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失范综合症”的蔓延。在这种环境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内源性的规范力量,得以有序地发展和增长,这种规范力量的发育成熟,便可以水到渠成地、逐步的取代原先由权威政治实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调控功能。这样,人们就可以发现,在东亚各国和地区从传统社会向的现代社会的过渡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某种规范对社会的整合功效。这就使得现代化可以在一个相对有序的“规范场”中渐进地推进。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权威政权都能有效地履行在后发展国家推进现代化的 功能。众所周知,拉丁美洲的军人政权与庇隆式的民粹主义政治力量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两极振荡的不稳定状态。而这种不稳定状态恰恰正是失范综合症的明显反应。南亚与拉美大多数军人政权的腐败、低效、发展战略的攸忽不定恰与东亚形成鲜明对比。

东亚权威政体另外一个重要的现代化作用在于它对特殊的分利集团的抑制功效。

美国经济学家曼库尔·奥尔森曾对现代化过程中自主形成的分利集团对经济增长的阻碍和危害作用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在《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胀与社会僵化》一书中指出,特殊的分利集团受到抑制或削弱的国家,在建立了稳定的经济秩序和法律制度之后,其经济就会相当迅速的增长。他指出,分利集团的数目及其成立的时间长短与经济增长具有统计学上的负相关性。其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利益集团为了自身的狭隘利益而具有排他性。它们往往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社会和政治资源,阻碍技术的进步和资源的合理流动,并通过权钱交易来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报酬。分利集团的活动不是增加社会总收入而是减少社会总收入。与其说它们是在“分蛋糕”,不如说是在进行具有破坏性的“抢瓷器”. 奥尔森认为,单纯的自由贸易和经济要素流动并不足以导致经济增长,政府还必须采取限制分利集团的措施。例如,他指出,半个世纪来印度一直奉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但并没有由此获得繁荣与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以种姓制度为特征的分利集团在起抑制作用。(6 )

奥尔森的这一独创性理论对于认识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内部障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历史上看,传统社会的经济现代化过程中,垄断性的分利集团由于可以凭借其在传统结构中拥有的各种资源优势,它的畸形发展的速度可以远远高于市场机制对资源和要素合理配置的能力的发育速度。例如南美国家的大庄园主集团和卡特尔,南亚的种族和种姓集团、宗教团体,和以这些集团为后盾的院外活动集团,均具有尾大不掉的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相对而言,东亚国家的权威政权却能有效地抑制这些分利集团势力的恶性膨胀。与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东亚国家贫富分化的程度相对较低,这一点本身就能够说明国家对资源配置的强制力量所取得的成效。

【儒家传统、民族同质性与东亚权威政治】

这里自然就引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东亚各国和地区,在应对现代化的挑 战的过程中恰恰殊途同归地形成这种独特的“硬政权”类型的权威政治形态?

大体上看,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条件。即北方压力与西方压力之间的特殊的张力平衡。而这种张力平衡是其它的非西方后发展国家和地区所并不具有的。本文已在前面对此已作了分析。

其次,可以肯定地认为,东亚各国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某些共同特点起到了重要和作用。

如果我们把东亚与南亚相比较,就会发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确实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日本、南韩、和中国的台湾都具有儒家的意识形态和君主制的历史传统以及相应的政治文化。其次,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民族的和宗教文化上的同质性。这些因素有助于国家权威形成一种自上而下对社会进行整合的优势和集体高于个体的整体凝聚力。用南韩学者金日坤的话来说,以忠孝为支柱的儒教秩序,经过长期的体验和教化,形成一种“整体号召机制”(7 )。在历史上,这种机制在曾不断用来应付外部强敌的入侵和解决与民族生存有关的各种危机。而在面临二十世纪的现代化的挑战时,这种挑战对本民族的压力可以又一次“激活”这种整体号召机制。从而使东亚的民族主义国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东亚的文化历史传统的上述特点,使该地区的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国家权威可以充分地调动潜涵于本民族深层文化中的传统政治文化因素,作为整合社会力量的基础。而与此相反,南亚地区的大多数国家,例如缅甸、菲律宾、印尼、老挝等国,由于民族、种族、语言、宗教、文化价值、宗法制度与村社结构的多元性和异质性,这就使得这些国家的权威政体,既便是具有明确的现代化导向的国家权威,难以从传统文化和民族特性中获得足够的文化传统资源来实现这种整体号召力量。

【 权威政治形态在非西方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权威政治形态对于非西方后发展国家和民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例如,不少学者指出,在面临民族危机和外部压力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强有力的国家权威力量才能集中动员有限社会资源,以致力于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只有这种权威力量才能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反对势力对该国现代化运动的干扰,以实现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稳定;在后发展国家的市场机制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只有运用政府的权威杠杆才能保障基本的法制和经济的竞技规则,并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等等。本文试图从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来分析权威政体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

从社会结构层面来分析,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是市场的世俗化(Seculari zation)力量不断地侵蚀和瓦解传统社会的各种纽带力量的历史过程。这种世俗化力量的无限扩张,将导致一个社会迅速地陷入严重的社会经济生活的脱序或失范状态,甚至引起社会结构的完全解体。这种情况在后发展国家将会尤其严重。用严复在本世纪初的话来说,那将是一种“旧者已亡,新者未立,伥伥无归”的无序状态。因为,在西方原生型的现代化国家,市场力量和世俗化的力量是在社会母胎内部逐渐地、乃至长达数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就使新旧秩序的消长和替代有一个彼此适应和协调的充分时间。换言之,当市场力量在缓慢地蚕食传统社会的纽带力量时,旧秩序对社会仍然在有效地发挥整合的作用,新旧秩序的交替和过渡不至出现严重的断裂。

传统社会结构向市场-契约性结构转变的过程,也即社会结构不断地分化,社会个体不断从传统纽带的约束中游离出来获得自主性的世俗化过程,是一个社会的现代化变迁的必然趋势,为了防止这种世俗化过程的急剧膨胀而引发的社会脱序和失范,这就需要形成一种特殊的机制,这种机制利用社会内部原先业已具有的某些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对变迁社会的分化和世俗化过程进行制约,从而保证社会的最低限度的整合不至受到影响。而这种最低限度的整合,乃是保持社会生活的连续性所必不可少的。

这里指的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Central Prescriptive Nucleus),最先是英国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 柏克注意到的,它指那些根据传统、惯例、民族的历史经验而在民众和社会成员中自然形成的规定,它往往通过历史的经验和社会化(Socialization)而潜涵于一个民族的深层心理和深层意识中,人们在遵循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定的过程中,就会自然形成一种社会生活的有序状态。正是这种价值内核可以成为一个社会在急剧变革的过程中的保持最低限度的整合的基础。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传统社会的现代化,存在着两种彼此相对的过程。一方面是市场化世俗化力量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离析化和瓦解的过程,另一方面是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对社会进行整合的反向过程。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持续的张力。如果没有世俗化的扩展,现代化就无从实现,反之,如果没有约定俗成的价值整合,一个社会就会在急剧变动中分崩离析。这就决定了一个社会现代化的成功,必须在这两种力量之间达到一个平衡,否则,这个社会不是陷入无序化的“发展”,就是陷入僵滞化的“有序”。事实上,对现代化过程中的这种结构性张力的认识,可以为我们提供理解东亚地区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体的崛起及其成功的钥匙。如果从这一角度来看东亚权威政治形态的现代化功能,人们就可以发现,这种权威力量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成功,恰恰在于它客观上起到了维持上述两个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的作用。一方面,东亚权威国家的市场导向性,体现了对世俗化过程的引导和肯定。另一方面,它对儒教伦理秩序和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伦理的强调,它对民族集体主义的提倡,它对民族心理中的权威主义心态的利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整体号召机制”,均表明它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集体经验和集体无意识中的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来对社会实现整合,并抑制现代化过程中的“过度世俗化”(Extra-secularization )对现代化进程的破坏作用。

【 余论 】

当然,这里有几点是必须加以说明的。

首先,并非所有的权威主义政权都能够适度地把握上述结构性张力之间的平衡。有些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例如,具体的执政者的政治选择有激进与保守的差别。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度”的把握。有些则是由于客观的条件的局限,例如某些民族的文化传统中缺乏足够的资源作为社会凝聚力的基础。例如南亚和南美的某些国家就是如此。这种种因素都会影响权威政权维持上述张力之间的平衡的能力。

其次,由于受各种社会、文化、历史、政策选择乃至个人等因素的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权威主义政权的实际效能和政绩会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现代化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权威政体决不是东亚现代化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人民有权利判定它究竟是“必要的祸害”还是“不必要的祸害”,并根据这种判断作出相应的选择。历史的变迁方向将取决于这种选择。

从发展的动态过程来说,社会变迁是无穷尽的历史过程,只要现代化正在进行,这个社会的世俗化与必要整合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就必然是存在的。(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嬗,约定俗成的价值内核的内容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点并不能成为权威政体将始终存在的理由。因为,当市场机制和相应的法制力量强壮到一定程度时,社会整合的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由这种契约和法制的力量来承负。而无须权威体制来承担。到那时,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出于被动,权威体制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而退出政治舞台。事实上,人们已经看到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正在经历着这样一种历史转变。

注释

(3 )Ilpyong J.Kim and Young Whan Kihl e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 Korea ,P.189,New York ,1988. (4 )同(3 ),P76.(5 )(瑞典)缪达尔:《世界贫困的挑战》,第184-186页,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6 )(美)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第

六、七章,商务印书馆,1993年。

(7 )(韩)金日坤:《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第八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政党现代化视域下公共权力法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6
一、政党现代化与公共权力法治化 政党在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也必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政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政党法治化。政党法治化是提高政党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和内在要求。政党法治化的首要任务是依法执政。公共权力运行法治......
宪法权威的来源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6-09-14
一、宪法权威的含义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国政治活动、法治建设的行动指南,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是要尊崇宪法尊严,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权威是指宪法被人们奉为最高规范,具有使人们自觉遵守,并且在人类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
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透视艾森斯塔德的东亚发展观
发布时间:2023-06-28
内容 摘要:以色列学者S.N.艾森斯塔德反对“一个 社会 传统越少,也就越是 现代 化”的极端观点,他主张重新考察传统与变迁的关系,以便对“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以 中国 经验为例进行考察,就是这种重新定位的尝......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发布时间:2023-05-09
" 一引言  “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这一段历史的。“现......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 鉴于权力的整合与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严重掣肘......
论亚洲代表性国家宪法实践权威的达致(1)论文
发布时间:2023-01-16
【论文摘要】宪法实践权威是本文提出的一个尝试性概念。蕴含了本文的问题意识:为什么有些国家的宪法得不到民众的认可?要想得到民众的认可,必须通过宪法实践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本文把违宪审查作为宪法实践的主要形态。违宪......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发布时间:2022-12-28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普遍伦理与东亚文化 自从1993年世界宗教会议发布《走向全球伦理宣言》以来,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或普世伦理的问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影响并不限于宗教......
现代民主政治与现代国家审计
发布时间:2023-03-18
哲学 使人聪明, 历史 也使人聪明。哲学使人思维得更正确,历史使人行为得更正确。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如此。一部二十五史,有许多兴替之道可引为鉴。我这几年时常提到“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这两句话,......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国家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16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之间具有深层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国家政治安全所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又是推进和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家治理的功能类型及能力方面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国家治理在民主与科学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公众期待;国家治理过程及结果在公平.........
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现代意义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是我们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巨大的物质财富是否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幸福生活呢?回答是否定的。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高收入人群的幸......
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
发布时间:2022-10-22
摘 要 权术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致力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大致形成了两大阵营,大多数人都崇德贬术,但也出现了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
论当代海洋权益争端中的法律、政治与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08
进入新世纪以来,海洋越来越成为主权国家角力的竞技场,其战略地位得到空前的重视。同时,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重组的过程中,海洋安全的结构性意义也被重新定义和组织。海洋也成为区域政治利益博弈的重要突破口。围绕海洋权益的国际争端......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行政法的回应
发布时间:2016-01-08
中国从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间,国内政府、社会、市场以及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从发育不成熟到现在的一个有.........
后极权和东欧知识份子政治
发布时间:2023-03-24
" 在学界越来越关心自由主义问题的今天,政治专制这个对自由的主要限制和使自由主义讨论获得实践意义的问题却往往被搁在了一边。除了外部条件的限制之外,讨论政治专制的一个主要困难来自如何为影响现刻生存的专制寻找一个可资辨认的称......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5-09-11
【摘 要】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得实效性不强,这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发挥出它应该产生的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紧密渗透到经济建设以及生产活动......
东亚文化语境内的交流与碰撞
发布时间:2023-06-17
从“新诗的经典化问题”,到“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再到“诗歌与现实”(“诗梦江南・2014诗文化主题活动”),沙溪“中国新诗论坛”以独特的胸怀和视野、以敏锐而笃定的观点与立场,在中国诗歌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表现出了......
危机与权威(上)
发布时间:2023-02-11
有效的危机处理依赖机制,但机制本身并不能产生权威,权威必须通过人的作用展现。 研究危机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时,国际政治往往要揭示下面四个相互矛盾的现象。 第一,危机侵蚀权威。这点并不复杂,危机本身就是对权威的藐视与挑战......
山东士族对唐代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20
[摘 要]山东士族起源于东汉末年以儒学经文著称的世家大族,发展强盛于两晋时期,到唐朝时虽其政治影响力有所削弱,但仍不容小觑。唐创业初期,山东士族为唐政权稳固山东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唐时期又大量出仕中央,影响朝政;晚唐时......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成人仪式:权威意识与东方主义的殊途同归(1)
发布时间:2023-05-29
1999年的中国影坛,因为其特殊的时世背景,为中国导演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纷纷登场亮相的机遇,特别是60-70年代出生的一批青年导演如雨后春笋,纷纷出土发芽,尽管他们自身的先天不足以及机遇本身所规定的制约,使他们的影片很难在整体上对......
自贸区的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2-0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自贸区是积极响应和实践这一理念的排头兵。南沙自贸区的发展对政府来说是一次提升自身治理水平的良机。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治理能力现代化;南......
政党统合与现代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7-24
政党与社会关系是贯穿于现代国家的一组基本政治关系,在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逻辑和治理实践中,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化为国家―政党―社会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换通过政党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得以实现。自近代以来,政党与社会关系呈现出从政党动员到政党控制,再到政党统合的历史性转变,国家治理模式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化。政党统合是在社会成长的基本态势下政党与社会间型构的一种新型关系形态,具体体现为坚持党领导地位的前提下,.........
浅析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表征 法治与人治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了良法的基本价值,提......
论政治文化发展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塑造
发布时间:2023-03-31
摘要:详细阐述政治文化及特征,简要分析政治文化的多重功能,并在了解中国政治文化现状基础上,探讨如何塑造当代中国政治文化。正确处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传统及西方政治文化的关系、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以......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3-01-22
韩国的司法改革的经验与教训对于正在进行司法改革的中国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首先,在司法改革的出发点上,应从宪政体制角度审视司法改革的目标与过程,使司法改革的基本原则、步骤与具体内容具有合宪性基础,发挥宪法在司法改革中的积......
《权力·价值·思想·治道――明代政治文化丛论》出版
发布时间:2022-12-18
本书明确界定了政治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前人研究的方法理念,从不同侧面,结合具体的人物、事件、现象、情境,剖析明代中国透过公共权力的设置运行投射出的文化倾向及精神样貌,解读以士大夫为主要群体的政治参与者所遭遇、体验......
职称论文代发权威机构
发布时间:2022-12-02
现如今作者想要快速发表自己的论文通过绿色通道是最主要的发表方式之一,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业,可偏偏有很多浑水摸鱼的的不良企业,是以这种销售手段欺骗作者,导致很多作者上当受骗,下面我们来告诉你怎样算职称论文代发权威机构。首先是看网站域名备案情况,很多小网站没有进行备案,购买国外空间或者免费的空间直接买个域名就运行网站了,这样的网站最容易是欺骗作者的假网站,可以在工信部查询网站的备案信息,如果没有备.........
浅论“法治”与“法律权威”_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5-17
[内容摘要]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 ,党的十六大坚持了法治建设的方针路线。笔者认为,进行法治建设就必须对法治,尤其是当代意义上的法治的基本精神有所认识,同时,笔者认为,建设法治就必须树立......
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识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5-09-08
[摘要]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公民参与动机的源头和由来,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分析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政治参与意......
东亚国家司法改革的宪政基础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2-10-07
认识上述东亚社会法治模式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分析东亚社会背景下司法改革的基础、目标与过程,并可能提供分析的出发点和认识工具。司法的价值或司法改革的必要性、正当性存在于法治的总体框架之内,法治的历史与现实对司法赋予的功能与使命......
网络亚文化视域中的青少年网络政治参与
发布时间:2023-01-27
摘 要:随着互联网环境下政治参与活动的日趋发展和完善,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在数据采集、计算和分析的先进技术下,网络的鲜明特性恰好契合了青少年的政治参与心理需求,满足了其政治参与行为动机,......
东亚一体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2
摘要:目前,东亚认同相较于其他欧美地区发展相对逊色,呈现出归属性区域认同薄弱、回应性区域认同刚起步、功能性区域认同显著的特点。因此,就需要在尊重东亚各国的主权意愿之上成立正式组织并建立各国能够接受的有效的制度将东亚规......
现代政治文明视角下的法治
发布时间:2022-11-16
"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推进-深入,我们对法治的认识也在步步深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文革”教训,确定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历史任务。中共十五大在总结法制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
《智取威虎山》的再现与文化认同
发布时间:2023-05-12
在现在的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
东亚意识与和合精神
发布时间:2014-01-17
一、世纪之交的冲突与融合 一个充满着机遇与危机的21世纪即将来临。这一新的千年更替对于世人心理上的震撼,是每个百年世纪之交所带来的效应所无法比拟的。第三个1000年的开始,对于每一文明、宗教、哲学、经济而言,都是一次莫大的激......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发布时间:2015-08-05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3-05-14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为本企业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小编搜集的一篇关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探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
中国与东亚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6
摘 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全球形成了以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亚太经和组织(APEC)为主的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东亚国家陆续创造“东亚奇迹”,伴随的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东亚一些国......
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简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引言: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必要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现代化是个庞大的系统包含着诸多方面,有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等等,行政管理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对全面建......
全球化、主权国家与世界政治秩序
发布时间:2023-06-14
" 二十多年来,“全球化”(globalization)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政治理论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国内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关于全球化的讨论会涉及诸多不同的问题,但处于全球化问题讨论中心的无疑是全球化背景下主权国家的地位及发展前......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3-12-18
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 英刊《文化政治学》2005年3月号刊登了美国学者安德鲁·罗斯题为《毛泽东对西方文化政治的影响》的文章,认为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些理念如强调自力更生、力主区域平衡发展、提倡来自生活中的“有机专家”、主张......
探究行政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7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西方各国开始盛行组织文化理论, 强调文化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受这种理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行政文化学的热潮也迅速掀起, 研究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从而使行政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现代社会的进步和......
威尔逊理想主义在山东问题上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1-19
[摘 要]威尔逊理想主义标榜民主、和平,要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这为世界指出了一个新方向,但其本身具有太多的理想色彩,而且从其提出的时代背景来看,其实质仍然是本国的利益。而且自始至终威尔逊提出的理想主义本身存在着不......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24
" 一、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更为普遍。” 西方学者,如韦伯、李普塞特、哈贝马斯等人,对合......
近代绅权衰落的政治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09
摘 要:绅权作为影响乡村政治的一支重要政治权力,在晚清科举废除过程中,其独特的社会文化重心地位逐渐被动摇。伴随近代新式思想的传入逐渐导致长老权利的动摇,优秀分子的离开及乡村管理者的食利倾向使得士绅群体迅速劣质化,绅士继......
论东亚发展模式及其当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关于东亚发展模式,许多学者认为东亚并不存在统一的发展模式,甚至东亚各国或地区也不存在前后一致的发展模式。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在分析东亚经济奇迹时又习惯用东亚发展模式来予以解释。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东亚发展模式的概......
构建网络文化传播的权威性
发布时间:2022-12-03
构建网络文化传播的权威性 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旦消解,媒介的生存就失去了依托,传播效果更无从谈起,网络文化传播也不例外。纵观网络文化的发展历程,其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始终是市场化的,其平台建设则......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中亚进入政治调整年
发布时间:2023-05-07
2015年,中亚五国的四个主要国家均迎来全国性大选。 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乌兹别克斯坦和经济体量最大的哈萨克斯坦分别在3月底和4月底进行总统选举,塔吉克斯坦在3月先后完成了议会的下院和上院选举,而该地区政局最不稳定的吉尔吉......
空间、权力与寻找政治
发布时间:2023-03-23
内容提要 空间概念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从空间概念出发,能够洞见到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关键区别。当代社会理论家鲍曼基于空间概念所形成的分析,从空间与权力、公共空间的形态与变异、空间与社会治理以及寻找政治等方面,对......
因为执着所以权威,因为权威所以执着
发布时间:2022-07-30
经常有人抱怨说我的音乐会总是没有返场,其实不是我摆架子,而是在演奏完老肖的一部大型作品之后,实在不适合再来一首轻快或热情洋溢的小品做返场。在经过漫长的精神洗礼之后,我更希望观众能将这份纯粹带回家中,慢慢回味。――张国......
政治文化与中国当代文艺学(1)
发布时间:2013-12-18
本文对中国当代文艺学与政治文化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梳理。文章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中国当代文艺学发展的重要依据,既与当时中国特殊的社会境遇有关,又与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思想不可分割。文艺学虽不能从政治文化中分离出来,但它必须遵守学科自......
现代性与极权主义
发布时间:2023-06-25
" 经历了“奥斯威辛”的一代西方知识分子,命中注定要投身于时代的黑暗之中,怀着痛苦、绝望的希望返身寻找光明。他们对极权主义的反思和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马尔库塞是其中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位。 极权主义:何种合理性 马......
试论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2-12-13
一、关于公共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定义 1、关于权力的定义 权力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不管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早就对权力这个概念进行过探讨。在中国 权的概念有三种基本的含义: 一是指衡量审度之义, 如孔子说:谨权量, 审法度, 修废官......
仁政——权威主义国家的合法性理论
发布时间:2023-06-14
" 一、政治的合法性问题 “任何一种人类社会的复杂形态都面临一个合法性的问题,即秩序是否和为什么应该获得其成员的忠诚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突出也更为普遍。”西方学者,如韦伯、李普塞特、哈贝马斯等人......
浅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23-02-16
一、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梳理及解读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紧跟时代潮流,把握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法治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创新国家......
东亚美学的特质
发布时间:2022-12-11
内容提要 东亚美学由两个场极所组成:一是按照西方美学的原则和样态在东亚的语境中写出的美学,呈现为西方美学在东亚(以中国的朱光潜、王朝闻、李泽厚,日本的竹内敏雄、今道友信,韩国的金琪洙、金文焕为代表);二是参照西方美学但......
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农村政治控制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3-12-17
" 1 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长久以来经济学和政治学的传统关于产权与民主的演进关系上存在诸多谬论。在经济学说史中,财产权一直被看作外在原因,经学家们一直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财产权引起的后果上。同时在分析政府制度对......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发布时间:2022-12-15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论日本民法法典化与近代化的政治动因 日本的民法近代化,是以法典化的形式完成的。《日本民法典》乃是亚洲第一部民法典......
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
发布时间:2023-06-23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将法治与德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他律与自律全面结合,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相互促进。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已经进入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新阶段,既面临众多历史机......
论文学的权威性
发布时间:2014-01-17
诗人是未获公认的世界立法员。 ——珀西·比希·雪莱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种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
东亚文化圈内儒家文化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3
1 儒家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东亚文化基本概况探究 儒学是中国汉文化的精神基础,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一种贯穿于社会日常生活的文化形态。历史经验表明,按照儒学精神组成的社会具有极其强大的内聚力和自觉能力。儒学也是一种极其和......
浅析以软法之治助推执政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7-01-12
一、软法之治在推进执政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体现 政党对公民社会的管理,正由传统的一元领导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治理方式。在传统一元领导体制下,政党、国家主要依靠强制性法律对公民社会予以规范,而在现代公共治理时代,我们更应......
浅谈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
发布时间:2023-07-27
[摘要]东南亚国家是我国海外移民的主要聚集地,闽南人移居东南亚,始于唐代。宋元明清时期,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闽南地区的海外贸易不断发展。在海外贸易过程中,闽南人也不断向东南亚迁徙,这是个人员迁徙的过程,也是闽南文化......
“后雁形模式”与东亚贸易结构的变化(1)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9
东亚的“雁行模式” “雁行模式”(Wide-Geese Flying Pattern)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学者赤松要1932年在其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中提出的,并同时提出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论。赤松要对日本明治初年以后棉纺产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注......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
宋卿与东亚公司的“麻袋风波”
发布时间:2023-03-11
创业辉煌 宋卿(1898―1955年),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生于信仰基督教家庭,自幼受洗,入教会学校读书,后赴北京燕京大学就读,未及毕业,于1918年远赴美国留学,学成归国,立志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先参与经营家族企业德昌贸......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总督赫尔利访问广东机电职院
发布时间:2022-10-22
2017年是新南威尔士州与广东建立友好省州关系38周年,两地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5月17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总督戴维・赫尔利及总督夫人访问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为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在与TAFE师生见面会上广东机电职院中澳班2015级和2016级学生分别用英语介绍了该院的TAFE旅游管理专业。赫尔利表示,学生的介绍让他们对中澳TAFE旅游管理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14
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东亚货币合作在近年来有了加速发展的趋势。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现实选择。 东亚汇率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东亚货币合作至关重要,是东亚货币合作不可逾......
股东知情权与查账权的信息化保障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3
一、引言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公司治理原则下,大多数股东不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对公司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等决策有用信息的掌握处于相对弱势位置,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公司治理不够完善或者治......
论法律的权威与公民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3-02-12
摘要:法律与我们每个公民休戚相关,法如空气,须臾不可离开。我们生活在各项法律法规交织的社会中,法律为我们提供生命、财产的保障。只有法律和公民的良性互动,才能使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中国建设早日实现。 关键词:法治;......
政治的认知方式——政治现象描述与政治精神省察
发布时间:2023-05-23
" 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讲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在历时性层面 ,人 ,自他诞生之日起 ,就着手架构和修饰使人类合作地生活的社会政治大厦。并且在社会的进程中 ,不断地修葺和完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发布时间:2023-07-10
" 政治学既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社会科学基础学科,又是一门以研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应用性学科,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价值。因此,政治学在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位置,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浅议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与现代新诗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07-23
"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 现代新诗 现代化进程 论文摘要:现代性是近年来各个领域研究比较多的课题,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代性是伴随着现代化而产生的一种宽泛理论,本文所要阐述的就是现代汉语的现代性以及现代新诗的现代化问题以及两者之......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
政治文化的多样性与政治文化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23-06-06
" 一般来说,学界都认为是美国当代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首先把政治文化纳入政治科学领域的。他在《比较政治学》中,就把政治文化界定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
澳大利亚空军极力推进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3-04-20
澳大利亚空军在“秋葵”行动中的快速部署、高效作战鼓舞了澳大利亚国防军的计划人员,使得他们对于进行中的澳大利亚空军现代化进程更具信心。在今后5年里,将有大量的具网络联通能力的新型载人机和无人机加入进来或准备加入澳大利亚......
论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动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24
很多人觉得论文很难写,其实不会,只要你清楚自己的选题,收集好材料,一般就很容易了。以下是由查字典论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论辛亥革命对中.........
基层行政权与社区自治权:冲突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3-06-29
" 一、引子 国家公权力(power) 与公民私权利( right)关系如何定位,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界限如何确定,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国家公权力的产生和运作应该在法律框架下进行,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公......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基层社会的形成与政治整合的现代性变迁
发布时间:2013-12-17
" 内容摘要:本文尝试采用政治沟通研究方法,对中国主权国家生成逻辑中的政治整合模式进行考察。全文基本理论线索如下:西方民族国家的殖民扩张与政治强权,迫使传统中国相应实现了国家的现代性转型——消除肉身化的权力载体,完成精密......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发布时间:2023-01-09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浅论生态政治与政治生态化 文章 来源 自 3 e du 教育 网 摘要:近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由于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不正确认识及盲目开发行为,导致了2......
浅谈尼日利亚教师专业化:理想政策与现实困境
发布时间:2013-12-18
" 论文关键词:尼日利亚 教师专业化 政策 困境 论文摘要:尼日利亚政府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但官方的政策和教师的理解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尼日利亚,教师还处于半专业的地位,经济待遇和教学条件还不够理想,致使教师对教......
浅析现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21
" 论文摘要:论述了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的新特点,针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安全;军队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慕课的政治文化本质与政治安全
发布时间:2023-02-20
〔摘要〕 慕课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问题,要从多个维度审视慕课的本质:从教育视角看,慕课是“技术变革教育”的新尝试;从文化视角看,慕课是“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从政治视角看,慕课是“西方国家对华......
浅谈法治进程中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发布时间:2022-09-26
依法治国就是要按照法治的理论与价值,依据宪法法律治理国家。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法律规范体系,集中体现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好契机。一、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重要性(一)宪法法律权威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法治国家,没有什么规范比宪法法律更为科学、有效。从实践发展.........
现代审计与审计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0-08
基本概念 现代 审计是审计 发展 的一个阶段。它始于20世纪初叶,随着人类 社会 告别近代时期,进入现代世界,审计也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现代审计阶段。 现代审计 历史 ,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河, 有上游、中游、下游。当......
论公共财政体制下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
发布时间:2014-01-07
编辑。 [摘 要]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财政自治权则是自治权的核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财政政策的核心。加快和深入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研究,为实践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将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在不断发展的公共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