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08 00:54:22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时间:2023-02-08 00:54:22     小编:

摘 要: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目标。当代中国场域中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国家职能不断转变与治理主体不断转换的双重逻辑结合的产物,它突破了治理的传统视域,将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相融合,旨在实现国家与社会之治的交融。文章以历史制度主义观点审视分析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指出其操作合理性基于四个主要因素,即国家外部压力体系的挑战、国家内生动力的制度化运行、执政党精英的大力推动以及现代国家执政理念的确立。

关键词: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历史制度主义;合理性

作者简介:陈平(1988-),女,山东临朐人,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政治发展。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演进逻辑、精神实质与治理目标的双重性

作为舶来品的西方治理理论,有其后现代主义与保守自由主义的语境,不能照搬到中国,我国“国家治理”与西方的“治理”不同。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独特的中国意涵,是指“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3]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其具有独特的精神实质以及逻辑脉络,凸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1.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逻辑:国家职能与治理主体的双重变迁。

西方从公共管理到公共治理的过程,是公民社会成长与个人权利彰显的过程,也是全球化引起公共服务质量跨国比较的结果,但西方式治理主要指公共治理,其推行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治理活动的权威来源问题以及治理活动的责任性困境。立足于中国国情,我国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两个核心词汇是“治理”与“国家治理”,两者的发展各自遵循着不同的路径,分别经历由国家统治阶段、国家管理阶段到国家治理的发展逻辑以及经社会治理、政府治理到国家治理的演变逻辑。从治理主体的角度分析,治理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政治的冲击,治理与统治相比虽然都存在权威,但政府并非是唯一的机构,治理下的权力运作方式是上下互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横向合作的过程。我国在治理理念的演变逻辑中,提出“国家治理”,更突显出国家的领导作用,是总结后发展中国家经验教训以及清醒认识当前综合发展任务之后做出的顶层设计。从国家职能演变的角度看,全球化的发展与国内事务的复杂化,使得单纯依靠国家强制力量进行统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仅凭政府的单向管理已经力不从心。国际公共服务质量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办公等技术的发展促使公共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我国的国家职能的转变顺应了全球发展的潮流,要求一个规范的国家权力及实现公共事务的“善治”,最终实现良好的国家之治与社会之治的目标。

2.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的融合。

一般来说,西方“治理”理念主要从两个层面被使用,“一是技术领域,强调治理就是建立‘发展的法律框架’和‘培养能力’,其中包括实现法治、改进政府管理,提高政府效率等;二是支持和培养公民社会的发展,自愿性组织、非政府组织、各种社团等都是要发展的对象。”[4]不同于西方后现代化治理背景,我国治理基于当前国家现代化的要求,必须实现对国家权力合理配置,既要达到对公共事务合理之治,也要实现将权力装进笼子。

在中国,“治理”的传统标的是公共事务,这与西方传统大体一致,在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有关国家职能的争论日益激烈,正如福山所说“完全可以这样说,20世纪政治的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国家的规模应当有多大和国家力量应该有多强争论不休”,[5]无论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右翼还是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左翼,对国家职能的争论都限定在公共事务的范围大小以及是否把维护社会公正纳入国家职能等。但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突破国家职能的限定,将权力之治纳入治理体系的框架。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很大的区别在于对权力的制衡与约束,“国家治理现代化规定着公共权力的基本运行框架,国家的治理过程本质上是约束、规范权力的运行过程。”[6]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体现出将政府与党的权力之治与国家对公共事务之治融合到统一治理框架的趋势。同时,对权力的制约与公共事务之治并非泾渭分明、互不干涉,合理的权力配置是达到公共事务善治的前提,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过程培育了多元化的社会权力,也是对国家权力的有力制衡,两者处于相互交融的状态。 3.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双重维度:国家权力之治与社会事务之治。

权力之治对应的目标是实现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而公共事务之治的目的是实现对社会的“善治”,两者构成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双重目标。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表现”,[7]国家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载体与依托。亨廷顿认为,世界上存在形形色色的国家形式,或民主或非民主,或自由或保守,最大的区别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差别。俞可平分析了国际上有关的国家治理评价标准,认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多边机构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双边机构的治理评估”以及“双边机构的治理评估”等四类评估体系,其标准基本是由西方机构控制,由西方政治家和学者主导的,因此难以避免地带有西方的价值观色彩,[8]因而尝试建构了中国国家治理评价体系与标准,划分出12个评价维度。①王绍光更关注国家的基础能力建设,[9]认为国家基础性能力包括强制能力、汲取能力、濡化能力、国家认证能力、规管能力、统领能力、再分配能力、吸纳和整合能力等八项。

在关注国家治理能力的同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也注重传统的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注重公众的需求,注重政府、社会与公民的平等合作关系,注重培育社会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成长,培养公民的治理精神等。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发展,需要在适应社会多元治理的现状下,从政府垄断社会管理转变到社会力量的合作治理。总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涵盖国家与社会两个层面的治理,两者是相互关联与制衡的关系,国家治理的实现意味着对社会多元力量的培育,为实现社会治理提供力量来源,社会治理推进是对国家强制力的有力制衡。

二、国家外部压力的挑战:“修昔底德陷阱”与变动的国际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系列制度的集合,是国家顶层设计的结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顺应世界民主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的产物,复杂的全球化进程与宏大的全球视野是进行顶层设计所依赖的外部环境;荷兰、英国以及苏联制度化的历史进程对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修昔底德陷阱”导致国际环境恶化,是当前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直接动力。

1.全球化的挑战:应对“国家的终结”。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系列制度的集合,是国家顶层设计的结果,复杂的全球化进程与宏大的全球视野是进行顶层设计所依赖的外部因素。全球化的现代化进程曾经带来“国家的终结”的假象,民族国家作为人类自我设计的组织生存单位,一直是推进全球化的主力,但随着上世纪70年代的资本、技术、组织因素的跨国流动,随之出现的跨国性问题已经超出单个民族国家解决的范围,民族国家的合理性开始受到质疑,“国家的终结”论喧嚣尘上。但在实际的国家运作中,全球化问题反而激发了国家在管理和治理方面作出一系列战略性应对,产生了“积极主义的国家”,[10]政府的权力并非减弱了而是增强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国家仍然是解决公共问题的核心,尽管存在多种具有跨国特征的组织,但国家权力依旧是解决各种内部裁决、争端的合法性力量,也是诸多跨国公司在国内解决非市场问题的求助力量。国家在自由主义思潮主导下,放下诸多管制与权力,给予资本更多自由,却也担负起更多的社会功能,以各国财政的不断增加为证。同时,在全球化交往的过程中,国家的主体意识日益明确,在全球中的地位与能力更加清晰,追求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提升国家在全球化环境中的行动能力,是各国在推动国家发展过程中日益明确的目标。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强调国家主导与社会多元参与下的治理现代化,不是国家职能的弱化,而是在主张“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凸显出国家总体建构能力,是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结果。

2.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教训:外部压力与制度化。

制度化的程度在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于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暴力掠夺方式,12世纪的荷兰因为鲱鱼贸易,逐渐成为欧洲的重要贸易国,通过造船技术的改进与追逐财富的热情,荷兰一度雄霸欧洲商业,然而50年的光景将荷兰打回原形。在当时世界刚从黑暗的中世纪走出,普遍追求财富而忽视制度建构,荷兰人崇尚全民皆商,不热忱国家制度建设,大量移民的涌入、社会财富的分化、产业的畸形发展、政治中心软弱,其背后的原因是权力不合理安排,国家总体设计缺席以及不稳定的合作机制等,导致荷兰无法成为潮流激荡中的现代国家。英国从荷兰手中获得欧洲贸易中心的席位后,面对如何巩固贸易霸主地位的挑战,英国选择建构先进的制度架构,这种制度变迁也让英国付出了五六个世纪的代价。对于现代后发展中国家来说,荷兰那种片面的国家财富的积累模式最具吸引力,任剑涛称之为“荷兰诱惑”。[11]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出正是对改革开放以来过于倚重经济发展带来的合法性效应而忽视制度建构的纠正。

同时制度建构也要防止“苏联幻想”,[11]苏联发展模式的主要刺激因素是外部帝国主义的包围及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距,导致其发展依靠具有煽动性与诱惑力的意识形态,依靠国家力量的强力推行与集权,以“短、平、快”的方式进行国家现代化,忽视国家基本的制度架构,忽视发展基础与处境,硬性地追求后发先至的发展幻觉,最终导致一个超级大国的轰然倒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所追求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目标中,更加注重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与有机融合,是对苏联激进发展模式的超越。“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

3.当前国家发展与力量对比变化:“修昔底德陷阱”。

三、国家内生动力的推动:现代化诉求与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处于改革深水期与攻坚阶段的历史阶段,中国亟需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也迫切需要规划国家未来十年发展愿景与实施战略。当前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利益格局与价值缺位等都是重构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系列现代制度体系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包括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以及具体制度、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国家现代化进程、政治合法性的强化及中等收入陷阱都迫使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

1.我国民族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逻辑:由政党国家到法治国家。

2.政治合法性建构的强化:由绩效认同到制度认同。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增强国家合法性的重要依托。“政治合法性是指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16]是政治稳定的保证。韦伯最早提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用“传统型”“个人魅力型”以及“法理型”来分析不同政权的合法性基础。现代政治的合法性基础主要是通过三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对政治理念的认同、对政治权力的获得及实际运行的程序和规则的认同、对政治权力的绩效的认同等三个要素。[17]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通过追赶型发展模式,国家主导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因而政治权力的当前绩效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合法性依据。而纵观历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到一定阶段会陷入现代化陷阱中,其绩效很难达到社会民众的认同。况且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经济的过快增长导致民众的高期望,民众的高要求与政府现实满足能力的差距会产生冲突,因而也是一个不稳定的阶段,“现代化产生不稳定”。托克维尔在分析法国大革命时认为,“国家繁荣的步伐不仅突飞猛进,而且史无前例,这种持续稳定增长的繁荣,远没有使人民乐其所守,却到处都滋生着一种不安定的情绪。”[18]当前我国是以经济绩效作为满足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内容,把民生问题的解决作为深化改革的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根植于社会转型期既得利益集团把持经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环境恶化影响人民正常生活、政治共识与政治价值难以一致等情况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进行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为解决各领域的问题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正如前面所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制度化,是对政治合法性的又一次建构,从经济上获得民众的认同是有限的,任何国家都不能保证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的势头,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民对物质的要求不再成为首要诉求的情况下,必须出现新的合法性依托,治理体系是从更宏观的视角致力于制度主体的完善,旨在构建程序上的合法性,制度认同也是任何民主国家巩固合法性基础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进程。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社会之治的实现。

历史制度主义尤其注重精英在重大事件的关键节点发挥的能动作用。历史制度主义将新制度的产生分为三种模式,其中内部激励生发型是“在历史发展的某一时刻中,既存制度之下的某些行动者还可能会为了在将来的政治博弈中获益而有意挑起冲突,并利用在冲突中的优势而创造出新的制度”。[20]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的提出,执政党精英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及公共理性的张扬。

1.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没有自我私利诉求的政党。

在西方国家,政党利益集团化是西方政治常态化的表现,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党和政府的政治倾向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本特利早在1908年的《政府过程》中,把美国的政治过程看做是利益集团在政府内外的相互作用,决策的输出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也揭示了利益集团是如何绑架政府的。据美国权威统计,各利益集团每年用于游说华盛顿的费用在60~100亿美元,雇佣包括前议员、前政府成员在内的几万名游说者。公共选择理论从人的理性出发,得出无论是政府还是政党,甚至国家,都具有自身的利益,政府官员也有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利益考量。正如纳波利奥尼所说,政党已经成为“政党有限公司”,将大多数小股东的利益转手给董事会。政党的利益化倾向似乎是一个普遍性真理,那么在当前市场规则是否会导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产生市场化的倾向?中国共产党最大的优势在于没有私利,正是因为没有私利存在,才不会受到利益集团的牵制。中国共产党提出“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是由党的先进性、自觉性决定的,强调的是共同的不分种族性别的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特殊的党派利益,因而能够从国家大局出发,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与组织制度,在市场运行中能够不被资本逻辑与市场规则所绑架。

2.执政精英公共理性的张扬。

所谓公共理性是指“各政治主体以公正的理念和自由而平等的身份,在社会政治这一持久存在的合作体系中,对社会公共事物进行充分合作,以产生公正的、可预期的共治效果的能力”。[21]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相结合”,国家治理体系的提出是党依据国内外形势与挑战而做出的宏观战略,是国内执政精英彰显其公共理性的结果。在民主盛行的今天,精英主义虽然不断遭受诘难,但对精英的区别性特征的概括是被普遍接受的,精英比大众更具有理性和长远考虑,更能把握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政治上“民粹化”倾向对国家大政方针与发展规划的影响将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结果。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提出共产党员的“三个责任”: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及对党的责任。面对当前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社会矛盾突出以及变幻莫测的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国家未来发展的角度,通过问题倒逼机制,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3.执政精英推动的治理体系革新:从政权到治权。

经过建国以来政权的不断巩固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对政权合理性根基的夯实,政权问题已不是当下执政精英的关注重点,社会问题的凸显显示出治权的重要性,国家治理体系不同以往之处是对治权的关注。当前精英推动的国家治理体系不同于传统的治理体系,传统的治理模式依靠自上而下的官僚组织的运行,国家全面掌控渗透到社会,市场经济尚未成型,上下互动与横向沟通都被单向度的权力运作渠道所禁锢;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要求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的三元并存,实现“中国整体的治理结构从单一型治理向多元复合型治理、从集权型治理向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治理、从封闭型治理向开放型治理的三重转变”,[22]这是与西方的治理内涵相一致的方面。治理体系的革新要求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政府职能转变应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善治作为价值取向;政府的目标模式是构建公民、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型政府,强调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协作共治。”[23]国家治理体系是倡导国家作为顶层设计者而非治理垄断者,强调政府的职能优化而非去政府化,更是一种自我限权与他者扩权之间构筑的合作治理网络。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突破传统单向度管理的局限,是一种自治与他治相融合的治理路径。同时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也强调自治,“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尤其在我国独特的双轨体制下,执政党被赋予巨大权力,如何保证依法执政是摆在执政党面前的难题。一旦解决不好,容易陷入“塔西陀陷阱”,执政党的公信力与威望会遭受挑战。

五、国家现代治理体系建构:现代执政理念及其落实

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需要新观念的支撑,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同样需要新观念的引导。历史制度主义在论述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时,把新观念的引入作为制度变迁的关键变量,认为新观念的输入会引起统治阶层重新考虑自身利益,引起旧制度下利益格局与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分化。

1.现代执政理念确立: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价值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60多年的执政历程中,先后经历了从革命理念到执政理念的艰难转型,在改革开放中走向清晰,在新时期现代执政理念逐渐完善的过程。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执政理念的引导。旧制度的变革需要新观念的引导。豪尔等人也同时关注旧制度对新观念的重塑过程,新制度的创制过程不仅是新观念制度化外化的过程,也是与旧制度不断博弈的结果,是新观念不断为精英与社会所接受并实体化为制度的过程。习近平认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24]

2.现代执政理念的理论来源:意识形态、时代价值与优秀传统的融合。 现代执政理念有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的成分,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西方的治理理论基于政府失败的理论假设,倡导无政府的治理。[25]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治理理念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市场的局限,治理理论家们提倡多元主体治理,强调回应、互动、协作、公开、法治等精神,在政府和市场二元观点中,加入了“社会”这一新的单元,突破传统二维世界。[25]我国古代也有深厚治理的话语根基,徐勇曾经总结过古代“治理”的四种内涵,即统治与管理、理政的成效、治理政务的道理及处理公共问题。[26]这些理论资源的运用必须与当前国际局势相联系,全球化进程导致各个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交往的程度加深,出现大量超出一国范围的全球性问题,需要诉求国际性组织;各国地方政府面对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地方权力比重加大,政府职能的上移与下移双重趋向,要求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允许多重社会力量参与、多边国际合作。此外,现代执政理念还来自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治与民本思想以及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在评价巴黎公社时指出,“公社实现了廉价政府的这一口号”,实现了人民能够随时罢免失职的官员、废除等级制与官僚特权的政府,国家治理体系中坚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废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是马克思国家思想的发展。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孕育了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对民生的重视处处可见,姜尚最早提出“得民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后经过儒家的继承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有代表性的观点,如孔子的“仁者爱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国家治理体系强调治理的公共性,以及参与的多元性,围绕民生的解决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需要依托国家治理体系的实践,对后者具有定向导航的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公民个体的要求。

3.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现代执政理念的践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于“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制度的强调是国家领导人在新时期管理国家观念的重大转变,邓小平认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7]国家治理体系看起来是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东西,实际上内在的核心是价值。现代执政理念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内核,在吸收西方“治理”理论部分成果的基础上,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民治思想、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导向。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对现代执政理念的践行,依照俞可平的观点,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需要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要求建立有效率的政府,这些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政府的要求的现代之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民生是推进改革的动力之源”,在“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改革要以民生为方向,要关注经济增长背后的民生,关注增长背后的就业。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问题应该是所有以改善人类生存状况为目标的改革的持久动力,是改革的永恒目标。当前新时期的改革以民生作为关键动力,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践行,也是现阶段改革攻坚的直接动力。

结语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作为党和国家经过历时性的经验总结与共时性的优劣对比而提出的现代化纲领,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内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新时期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道路自信的关键依托,以实现权力之治与公共事务之治为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提出,是政府自我施压与应对外来挑战的结果,是党内精英与公共理性推动的产物,是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产物。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有效治理体系作为凭借,而治理体系的有效推进必须坚持在党领导下、以国家为主导进行,这也是在新时期不断增强政府合法性的关键举措。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源流、衡量标准及基本内容
发布时间:2023-03-18
摘 要:治理理论的兴起为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新视角,这是对东西方传统国家治理的超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国家治理现实的回应。探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衡量标准和基本内容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文章认为,衡量国家......
浅析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11
一、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表征 法治与人治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实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是良法善治。正是现代法治为国家治理注入了良法的基本价值,提......
“治理现代化”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14
摘要:“治理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理论创新,也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新学科的实质性内容。“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宗旨与实质,是其理论形式和实现方式,而且上升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要构成内容。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实质内容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建设及其管理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并提升治理现代化理论层面的设计,.........
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
发布时间:2023-04-2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传统管理的超越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是一场具......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发布时间:2023-06-20
摘 要: 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一环,是国家治理从“自治”、“互治”到最终实现“善治”的重要途径。社会组织可以激发社会的活力提高应对危机的水平,将公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途径合法化,有效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社会组织能......
探究会计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关系
发布时间:2023-08-04
2014 年11 月5 日,APEC 会议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宣示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推进区域和世界发展繁荣的坚定决心。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引起了全国各......
城镇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基于场域的公共供求视角,中国城镇化的战略嬗变清晰地反映出了国家治理的新需求。超越于既往的“抑制一补偿”思路,新型城镇化正发展出人本化的价值预设与再平衡的功能预期。改造、置换经年的乡村性,新一轮的城镇化在动力找寻......
浅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2023-02-16
一、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系梳理及解读 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理政的执政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紧跟时代潮流,把握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法治是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创新国家......
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发布时间:2023-06-22
法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治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始终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构完善发展同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民主政治是法治政......
从儒家文化浅谈中国梦的丰富意蕴及其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3-07-13
一、从儒家文化看中国梦的思想文化渊源 现今的中国,中国梦的呼声家喻户晓,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然而,中国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其含义,最可反映其中心的大概可以概括为要实现中国梦就是要最终实现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财政改革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0-2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作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深化财政改革,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
浅谈传媒时代文化诉求的后现代意蕴
发布时间:2014-01-17
论文关键词:传媒时代 文化 后现代性 论文摘要:传媒时代的来临使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传统文化固守的“文以载道”的出世性被消解,文化消费性代之而起。鲍德里亚揭示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生产型社会转向了消费型社会,从而文化附着......
现代国家治理中的制度化不信任建构
发布时间:2015-08-17
摘要:秩序建构的现代国家治理逻辑表明,信任构成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制度化不信任是信任的姊妹,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客观情势。通过规范政治程序、保障公众权利、促进实现公共利益、增强政治体认感,制度化不信任对现代国家治理......
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及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对其的接受
发布时间:2017-02-15
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流文化而存在。儒学在发展中不断融汇道、法、佛等各家文化,从而使其思想体系更加丰富并臻于完善。纵观中国文化史,儒学与我国政治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封建时代,始终位居中国传统政......
我国现代化金融治理体系:特征与建构
发布时间:2023-07-26
摘要: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下,各类金融活动参与者共同维护金融秩序、推进金融发展的制度安排和相互关系;依法治理、市场决定、双向开放、风险可控、权责明晰是衡量我国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五项基本标准。当前,我国金融治理缺乏顶层设计和立法框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金融治理格局,监管职责和监管协调有待改进,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够清晰。应发挥中长期规划立法在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中的重.........
民主对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精神依托作用,而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主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民主;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
浅谈县级人大如何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与时俱进
发布时间:2023-01-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县级人在应全按照“总结、继承、完善、提高”的总原则,着力加强自身建设。 一、发挥县级人大在推动社会管理与创新......
权力监督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15
〔摘要〕 鉴于权力的整合与协调功能,政治文明的核心应当在于不断提升权力的社会性与公共性,进而揭示权力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的主线功能。然而,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识形态,导致权力运行明显背离其应然状态,严重掣肘......
论儒家关于“时”的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儒家“时”或“四时”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构成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时”体现了宇宙与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节律,自然万物随“四时”的演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顺时”“适时”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根本价值;“违时”“失时”都会对人与自然造成损害。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的利益,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化,就必须应时而变,顺时而为,与时偕行。因此,“时”就被赋予了丰富的生态伦理内涵,成为处理人.........
论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1-02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导向和引导功能、凝聚和整合功能、激励和促动功能,本身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治理能力的特殊优势。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加快培育,对国......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学解读与阐释
发布时间:2022-10-3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并对其做出了系统的部署。这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性决策,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5-23
摘要:死亡观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 自然 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现是抑我的、消极的,......
探讨儒家“以德治国”的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相当完备的行政伦理体系。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当时诸子百家关于德治的争鸣.........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发布时间:2013-12-17
" [论文关键词]当代生态伦理;中国传统文化;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契合;发展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
一本与一体:儒家一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17
" 一 前 言 近百年来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时代的巨变与西方文化的冲击,追求现代化成为最主要、最迫切的文化课题。而“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当然也成为知识分子最深切的文化关怀与焦虑。不过,征诸两岸三地(台湾、香港、大陆)......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7-27
一、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中国实际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向融合的一个过程,主要是围绕这分析中国国情,解决和研究中国的建设和革命两大问题进行开展的,因此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具有明显的时代......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19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意蕴 来 源自 教育 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从哲学和制度层面推进了黑格尔的现代性......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7-12
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治理能力既是基于学习力的内在能力,又表现为行动力的外显能力和作为治理价值实现、治理制度实施的现实能力。在现代化治理......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2023-02-23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Linux的现状、特点、应用、 对业界的影响及对中国软件业的启示。关键词 Linux Unix NetWare Windows NT 虽然对许多人来说,以L......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2023-02-21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信息技术论文 更新:2006-4-8 阅读: Linux—网络时代的操作系统 王水柯新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Linux的现状、特点、应用、 对业界的影响及......
浅析现代化理论与现代化中国
发布时间:2023-03-16
摘要: 中国 正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 现代 化的新的 发展 阶段。”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拓和深入,是关于现代化 理论 与实 践的划 时代 创造;展现在世界面前的一个现代化中国的蓝......
全面依法治国维度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5
一、全面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联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前提和目标是民主制度,核心与保障是严格依宪依法办事,关键组成部分是权力制约。现代社会民主观念下的依法治国是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的有机结合......
浅论中国的大学治理:法治意义及其实现
发布时间:2023-01-10
大学的存在时间超过了任何形式的政府,任何传统、法律的变革和科学思想,因为它们满足了人们的永恒需要。在人类的种种创造中,没有任何东西比大学更经受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实践历程的考验。这种永恒的需要就是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社会......
道家生命观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19
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 1、关于生命本位 道家生命观奠基于老子,老子生命观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确立了生命本位意识。老子生命本位观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是其生命崇拜意识,这种生命崇拜是老子生命本位观得以建立的基础。老子生命本位观......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23-01-22
如果说当代西方学者探索法治问题主要是围绕法治与福利主义政策的矛盾,那么中国学者讨论法治问题主要是围绕什么问题呢?笔者认为,对于法治正在起步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对法治中的合理性问题的理解。 一、理性的法治与"依法......
中国梦的法治意蕴
发布时间:2022-11-13
【摘 要】文章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十八大的重要精神,诠释了中国梦在法制方面的内涵。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4-07
摘 要: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协商民主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其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发布时间:2013-12-11
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政工工作的好坏除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党的形象。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
云操作系统可国产替代
发布时间:2023-03-12
如果没有云计算操作系统,那么云数据中心底层物理资源的自由调配就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操作系统,那么云安全和信息保护也只能是纸上谈兵。2014年12月,曙光云计算操作系统Cloudviewv1.8的发布不仅将云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提升到新的高度,而且在安全性和自主可控方面也融入了更多曙光的核心技术。从用户中来曙光云计算操作系统Cloudview从2011年诞生至今,版本已从1.0升.........
中国传统礼乐文明及其现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7-01
[ 论文 关键词]礼乐 文化 [论文摘要]“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 中国 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中国梦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17
【摘 要】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哲学可以被称之为当代的实践教育哲学。从根本的意义上讲,中国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源泉,也正是如此,提出中国梦可以凝聚内力,并转化成外力,为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
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桃”意象的审美意蕴
发布时间:2023-05-21
含蓄敏感的中国古人善于用感性思维捕捉客观物象,在文学创作时常以景写情、以象易物,在对客观外物的描写中寄寓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慨叹,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意象,桃意象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历来对桃有着深厚的感情,桃树原产地即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栽培、使用、食用历史。在人们的认识中,桃木可驱邪避祸,桃花极具观赏性,桃果被称为五果之首,桃核可制成手串,其根、叶、花、仁皆可入药,可谓浑身是宝。在这个.........
论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共治、善治与法治
发布时间:2023-06-20
由传统国家走向现代国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与现代国家的发源地欧美等国的政治发展逻辑不同,中国本土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道路,存在着中国问题的特殊性。一是超大型崛起。作为有世界影响的发展中大国,具有超大型人口规模、......
现代性、後现代主义与中国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6-26
" 摘要:现代性是在欧洲社会母体中孕育出来的以科学和理性为代表的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後现代主义是西方对现代性的又一次启蒙,是现代性的延续和调整,它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批评,而不是对现代性的终结。现代性是唯一的,并不存在与西方......
大数据时代的国家治理:挑战与变革
发布时间:2023-07-18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新兴数据处理技术,大数据通过收集、挖掘、分析来自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领域的海量信息,为国家风险预测和公共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时代的全球即时沟通、海量数据挖掘与利用既为改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体......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发布时间:2023-06-05
摘 要: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发布时间:2023-05-08
中国古代服饰蕴涵的传统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符号,是人类文明和审美思想的指向标,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社会风貌、人们思想和传统理念。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演进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既是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也是人类物质文......
现代民主政治与现代国家审计
发布时间:2023-03-18
哲学 使人聪明, 历史 也使人聪明。哲学使人思维得更正确,历史使人行为得更正确。古人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如此。一部二十五史,有许多兴替之道可引为鉴。我这几年时常提到“天下未乱计先乱,天下欲治计乃治”这两句话,......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发布时间:2022-12-10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论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想及其现实意蕴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论文关键词]仁 主体人格 君子人格 圣德 内圣外王 [论文摘要]先秦儒家的主体人格思......
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 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 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 1985--1995年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保持20.3%的年增长速度,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为27.5%。同期国际物流中,集装箱运量增长速度为31.5%......
为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传递正能量
发布时间:2023-03-16
改革30年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实现了世界大国的梦想。时下,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迈进,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质量、效益、水平和能力建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离不开管理。......
构建现代信访治理体系 提升现代信访治理能力
发布时间:2015-08-10
摘 要:本文阐述了信访治理的历史渊源,分析了当前信访问题本质、特点,明确了信访治理的目标,介绍了现代信访治理的基础理论,提出了构建现代信访治理体系,提升现代信访治理能力的有力举措,对维护信访民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古代的体操――导引术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要:导引术是中国传统养生术之一,它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与自我按摩相结合,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为目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优秀遗产。然而这项古老的传统运动,在今天已经有很少有人了解。本文主要介绍导引术在中国历史上......
浅谈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29
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包含了非社非资经济理论、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三个部分,其中,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同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仅是中国人民......
从国际法制角度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措施和步骤
发布时间:2023-03-07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顺应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包括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的现代化。这两个方面现代化的实现必须符合全球治理的标准和趋势。21世纪兴起和迅速发展的全球治理......
体育智库建设与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11-09
摘 要:体育智库是一种专门为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服务,开展体育公共政策和公共决策研究和咨询的组织。体育智库的产生既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结果,更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加强体育智库建设有......
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
发布时间:2023-07-0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依法治教。十六大以来,云南省教育厅加快推进地方教育法制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治教、依法......
身体、国家与“现代、文明土耳其”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2-08-25
摘 要:身体不仅是一个非理性、充满激情和欲望的场域,同时也是一个权力和意识形态角力的场域,因此身体往往也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和政治使命感。这在土耳其共和国早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建设“现代”、“文明”的民族国家过程中,身体也......
浅析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中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3-03-27
一、引言 20 世纪60 年代莫茨和夏拉夫的经典著作《审计哲学》发表以来,审计理论研究一直受到审计职业界的重视,从早期认为审计理论是一系列概念框架,到认识到审计理论应当具有一定的理论体系,审计理论界对于审计理论的认识不断深化......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
发布时间:2023-02-07
毋庸置疑,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愈益显明的成效。然而,实践中的窘态与理性的求证却让人清醒的看到,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乐观与繁荣,恰恰相反,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治因为......
浅谈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发展历史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3-05-06
" 论文关键词:体操 体操概念 体操发展 论文摘要:从体操运动的起源入手,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论述中国近现代体操概念的历史和发展特点,从西方近代体操的传入到近代中国体操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包括清末时期的体操、......
政治现代化:国家力量的增长与强化
发布时间:2023-05-09
" 一引言  “现代化”这个主题是理解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好的概念框架,单纯从某种特定的视角(文化的,如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政治的,如左翼、右翼)来看待中国这一百多年的历程,是难以读懂这一段历史的。“现......
中国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7-24
摘 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及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女性意识的作家作品的不断引介,使得中国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觉醒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在中外的影响下日趋成熟。本文旨在通过不同时期女性意识的展露研究......
中国国家治理的进路选择:财税治理及其模式转换
发布时间:2022-12-27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从粗放到集约转型,国家治理正由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转向“共治、法治和善治”的现代治理模式。财税不仅要考量社会基础和国家性质,还要尊重市场机制,维持财税的中性特质。也源于此,财税治理必须与公共财政、民主......
中国古代治水中的传统哲学理念及其应用
发布时间:2023-07-21
摘要:中国古代治水的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其原因在于古代治水中常常以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不仅重视水利工程位置的选择,而且在统筹规划中突出重点,辩证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善加转化,同时又能根据当地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
走向后现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家
发布时间:2022-12-12
" 摘要:本文通过检视西方政治社会学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演进,揭示出当代中国研究中也存在一种国家-社会分析框架的嬗变。这种变迁正在导向后现代阶段,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与社会关系日趋复杂;由二分对立式框架向三分互动式框架的转......
中国法家文化对当代中国法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6
1 法家法治精神的内在理念 1.1 法家法治精神的和谐理念 在法家的法律思想中,实际上也蕴含着现在社会的和谐概念。和谐也是法治精神众多概念中与中国关系最为密切联系的,因为中国文化与西方国家相比所具有的以和为贵的思想。法家强调......
浅析现代作家及其流派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3
摘 要:朱自清散文的创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拍案叫绝。朱自清的散文中写景抒情散文是他写的最出色的。他的写景抒情散文朴素慎密,清隽沉郁,以其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而著称,而且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关......
论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及其现实转换
发布时间:2023-01-28
摘要:中国古代的伦理财富观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深刻内涵。探究中国古代伦理财富观,对于当今社会如何客观评价古代伦理财富观、如何科学认识财富价值、如何实现古代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伦理财......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发布时间:2023-03-10
" [论文关键词] 传统 道德文化 历史转型 时代意义 [论文摘要] 传统文化凝聚着民族的向心力和生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精神导向和伦理垂范价值。我们生在现时代,活在传统中,这是不可选择的文化定式。各种解构主义对生活和价值的破坏性......
合理性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理论
发布时间:2023-02-02
【摘要】合理性问题是现代性和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梳理韦伯与哈贝马斯的合理性诉求,从合理性理论的历史性发展整理现代化的思想基础。“困境”的韦伯到“整合”的哈贝马斯使现代性问题成为社会理论批判的关键问题,这首先来自于合理性理论......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大学的教学革新及其当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2-08-02
" 论文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大学针对中世纪大学经院哲学教育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革新主张,这些主张呈现四个基本特征,即教学思想的人本性、学科课程的综合性、教学内容的世俗性和教学方法的自然性。尤其是大学教学革新秉承以......
中国现代艺术体操教学的发展与趋势
发布时间:2023-06-10
摘 要 艺术体操是手持轻器械,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的一种韵律性的体操运动。现代艺术体操融合了芭蕾,现代舞等众多舞种的元素,使得艺术体操更有美感和吸引力。但是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出艺术体操在......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和治理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11-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建设和治理的基本理论,集中回答了建立和运用什么样的国家政治制度,怎样运用、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实现国家建设和治......
论数字化媒体时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发布时间:2023-03-20
【摘 要】在不同的媒体时代中,中国的政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时代为各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力。一方面,借助全新的网络技术,民主政治发展获得了面向公众的并能够与公众实现较......
“五位一体”与中国现代管理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2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置生态文明建设于战略地位,成为世界首个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执政纲领的国家与政党。中国现代管理理论作为研究我国现代管理理论形成、发展、创新的新学科,其内容应......
黑客现象及其法文化意蕴法学理论论文(1)
发布时间:2013-12-17
一、黑客的概念:“闯入者”还是“破坏者” 要研究黑客问题,首先就必须明确什么是黑客,只有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黑客”(注:“黑客”一词的起源及形式都十分民间化,这决定了它最终只能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只能具有法律文化上的意义。......
浅谈中国当代都市女性写作的性别主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2-11-14
论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都市女性;性别主体意识;情爱主体;婚姻主体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都市女性的性别写作其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在于对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积极建构和大力促动。一般而言,女性的性别主体意识主要指在男权......
斯宾诺莎的理性伦理学及其时代价值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 要:斯宾诺莎是17世纪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建立的理性伦理学影响深远;理性伦理学强调理性对感性的驾驭,形成一种追求抽象真理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否定财富、荣誉、权力和感官快乐等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从而肯......
试析“美丽中国”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3-07-18
摘 要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论断,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响应“美丽中国”的号召,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具有重要的时......
现代管理体制下的国企政工工作
发布时间:2022-09-08
现代管理体制下的国企政工工作纵观我国经济发展实况,国企的市场地位越来越明显,且国企在整个国民体系中的地位有目共睹。从长远角度来看,为促进企业的长远性发展,必须全面重视企业管理工作,其中,国企政工工作时一项突出性的任务。国企政工工作的实施,旨在实现对职工思想品质、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职工的政治修养,让职工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一、国企政工工作实施现状政.........
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13-12-18
论文关键词:现代性 传统 现代化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引发了争论,中国艺术界只有立足当下,正确理解“现代性”,客观地对待、的全球化,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区别对待西方的现代科技文化与文化艺术。将西方现代艺术与......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发布时间:2017-01-20
摘要:在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大局环境下,众多文学家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代文学现代性内涵的逐步完善当中。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希望通过文明的重塑来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进而逐步丰富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
现当代中国绘画的时代特征
发布时间:2023-01-14
一、现当代审美需求的时代性当代被流动的时光打上了烙印,确证了一段段生存时空,所以绘画的时代性被不断地赋予新的诠释。美并不像任何刺激物那样产生刺激,它致使启示产生,它调动整个心灵,使它自由自在。有灵觉便美,有妙悟便美,有格调便美,有神韵便美;有内在便美。引美入真,可以显露乾旋坤转,可以勾画生命之圆,可以高扬躬行践履的理想生存方式。因此,美不是漂亮。美既包含了与画家自身相依的提升成分与安顿成分,又赋予.........
现代文学作家传记写作中的主体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3-03-19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家写传蔚然成风,出版了大批作家传记。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丛书、重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评传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世纪回眸人物系列丛书等。此外,还有四川文......
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体现
发布时间:2022-12-20
摘要:对人类男女两性进行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社会学界、文学界、艺术界研究的重点。受西方近代女性解放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涌现出了大批的女性主义色彩鲜明的相关作品。《李双双小传》就是其中的代表。笔者试图以该作品为案例进行分......
当代俄罗斯哲学“国家意识”的困惑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5-08-20
摘 要:当前,俄罗斯哲学面临着“国家意识”上的两难:一方面,为了避免苏联时期由于政治干预造成的大一统局面,因而提倡哲学研究的自主性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哲学又失去了价值指向和评价标准。俄罗斯哲学的困惑表明,哲学研......
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多样性
发布时间:2017-02-24
一、创作题材的多样化 社会的迅速发展促使当代女性的视野不断扩展,在油画创作中女性艺术家表现的题材大致可以分为,描绘花卉类、家庭关系类、人物类和自然风景类几大方向。女性油画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对创作题材的表现呈现出更深层......
浅议中国近代国家意识的产生…
发布时间:2023-05-14
【摘 要】到了近代,面对蜂拥而来的西方各国,中国社会开始从天朝至上的同心圆结构坠落到一个民族林立的全新体制中。在强大的各国列强前,中国社会开始认识到原来“天下”并不属于中国,而中国却属于“天下”,而且是“天下”中比较落......
个体文化时代及其批评策略
发布时间:2023-06-27
一、文革后是个体文化 文革后中国存在一个文化上的转型,也即由群体本位文化向个体本位文化的转型。所谓群体本位文化就是中国传统体制之下的以长老、家国为中心的一种文化形态,而个体本位文化是在开放的条件之下以个体为本位的一种自体......